(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考纲:

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

(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发热。

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二)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他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三)说明

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

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2.应排除非感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

(四)预防

1.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作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18%~60%,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30%~60%)的预防与护理最重要。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方法可能是预防VAP有效的且简单的方法。

VAP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病率可能更重要。如呼吸机的湿化器使用无菌水,每

天更换无菌水;防止冷凝水倒流,及时倾倒并认真洗手;呼吸机管道视情况定期更换;做好气道护理及有效的吸痰,拍背等措施。

2.因为这类感染易于发生,而且对危重病人威胁较大。在具体实践中应认真做好以下各项:

(1)对昏迷及气管插管的病人,必须加强口腔护理。

(2)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带入感染细菌。

(3)严格按六步洗手要求,应用流动水、脚踏式或感应式开关、一次性擦手纸巾,认真地洗手。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手部细菌监测,切断通过手的传播途径。

(4)做好吸入性治疗器具的消毒,阻断吸入感染途径,如湿化瓶及导管要按照卫生部规范严格终末消毒,干燥保存,用时加无菌水,连续使用时每天更换无菌水;使用中的呼吸机管道系统应及时清除冷凝水,必要时定期或不定期更换、消毒。

(5)积极寻找有效手段,阻断病人的胃-口腔细菌逆向定植及误吸,不用H2受体阻断剂,慎用抗酸药,以免胃内pH升高,而细菌浓度增高,以致促成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可用硫糖铝保护胃黏膜,防止应激性溃疡;

带有胃管的病人,应选择半卧位,并应保持胃肠通畅,若有胃液潴留,应及时吸引,防止胃液倒流而误吸;

术后麻醉尚未恢复之前应使病人处于卧位,严格监护,若有痰液应及时吸出等措施防止误吸。

(6)做好病室的清洁卫生,及时消除积水和污物,铲除外环境生物储源,保持空气洁净及调节适宜的温湿度,定期清洗空调系统。

(7)加强基础护理,对病人进行有关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教育,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训练,鼓励病人活动,对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应协助其活动,定时翻身拍背,推广使用胸部物理治疗技术。

(8)监护室内尽量减少人员走动,限制不必要人员入室,室内禁止养花,以防真菌感染。

(9)进入监护室的人员(包括探视人员)都要严格按规定更换清洁的外衣和鞋子,洗手,必要时戴口罩,严禁有呼吸道感染者入内。

(10)建立细菌监测、感染情况的登记上报制度,定期分析细菌的检出情况,对感染部位、菌种、菌型及耐药性、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以及医务人员的带菌情况均应做好记录,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二、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1.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①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织炎的表现)。

②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③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2.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3.说明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或细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4.预防要着重防止血管相关性感染。危重病人往往需要进行侵入性的监护、治疗或诊查,而作为医护人员必须贯彻WHO的安全注射的三条标准,即接受注射者安全、注射操作者安全、环境安全,还应特别注意下列各点:

(1)采用各种导管应有明确指征,总的讲,要提倡非侵入性方法,尽量减少介入性损伤。

(2)对病人实行保护性措施,提高其自身抵抗力,侵入性操作容易破坏皮肤和黏膜屏障,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

(3)置入时除了严格的无菌技术外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导管,如口径相宜、质地柔软而光洁,以及熟练的穿刺、插管技术,从而避免发生血小板黏附及导管对腔壁的机械性损伤。

(4)加强插管部位的护理及监测,留置导管的时间不宜过长,导管入口部位保持清洁,可选用透明敷

料,以便于随时监察,一旦发现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征象应立即拔出导管,并做相应的处理。

(5)做好消毒、隔离,严格的洗手和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最基本的重要措施。

(6)配制液体及高营养液时应在洁净环境中进行,配制抗癌药及抗菌药时应在生物洁净操作台上进行,确保病人、工作人员及环境安全。

(7)在侵入性操作中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合格证,符合卫生部的有关要求,严禁使用过期、无证产品,确保病人安全等。

三、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一)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黏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假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发热≥38℃;

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二)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20mm灰黄(白)色斑块假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三)说明

1.24小时急性腹泻次数≥3次。

2.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原因所致的腹泻。

(四)预防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感染性疾病治疗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

四、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临床诊断:具有下列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切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切口感染。

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3.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4.说明

(1)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2)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3)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需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4)手术后病人带有切口,而本身的抵抗力又很弱,伤口愈合较慢,所以要求特别注意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5.预防

(1)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最有效对策是严格的无菌操作,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并对疑有感染的切口做好标本留取,及时送检。

(2)缩短病人在监护室滞留的时间。

(3)选用吸附性很强的伤口敷料,敷料一旦被液体渗透要立即更换,以杜绝细菌穿透并清除有利于细菌的渗液和避免皮肤浸渍。

(4)尽量采用封闭式重力引流。

(5)更换敷料前洗手,处理不同病人之间也要洗手,即使处理同一个病人不同部位的伤口之间也应清洁双手。

(6)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室内污染等。

医院高危人群和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

一、老年病人的管理原则

二、患病儿童的管理原则

三、ICU病人的管理原则

一、老年病人的管理原则

老年病人由于脏器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减弱,尤其是有基础疾患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的纤毛运动和清除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减弱,导致防御机能失调,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而且,这类病人的尿道多有细菌附着,导管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分离率高,也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起因。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无论用于治疗还是用于预防,均应持慎重态度,并坚持定期做感染菌株耐药性监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对住院的老年病人必须特别加强生活护理,做好病人口腔和会阴的卫生。

协助病人进行增加肺活量的训练,促进排痰和胃肠功能恢复。

用于呼吸道诊疗的各种器械要做到严格消毒。

工作人员在护理老年病人前后均应认真洗手,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严格探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二、患病儿童的管理原则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对微生物的易感染性较高,尤其是葡萄球菌、克雷伯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较易在新生儿室形成暴发流行。因此,预防医院感染要针对小儿的特点,制定护理和管理计划。

加强基础护理,注意小儿的皮肤清洁及饮食卫生,更主要的是从组织活动和环境改善方面进行考虑,特别注意新生儿室与母婴同室的环境卫生、室内温湿度的变化。适宜的温湿度及恰当的皮肤护理等都对新生儿的健康有影响;

除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的规章制度外,还要求工作人员上班前一定要做好个人卫生。接触新生儿

前一定要洗手,并做好对环境卫生的监测。

工作人员出现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治疗、休息,严重时调离新生儿室,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ICU病人的管理原则

1.多数病人都是因其他危重疾病继发感染(包括耐药菌株的感染)后转入ICU。

2.各种类型休克、严重的多发性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大出血等病人,其身心和全身营养状况均较差,抗感染能力低。严重创伤、重大手术等常导致全身应激反应,进而免疫功能下降。

3.病人多数较长时期使用各类抗菌药物,细菌的耐药性均较强。

4.加强监护所使用的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机械通气、动脉测压、血液净化、静脉营养、留置导尿、胃肠引流等都可能为细菌侵入机体和正常菌群移位提供有利条件。

5.病人自理能力缺乏或丧失,因而十分依赖护理人员,与护理人员频繁接触往往会增多发生

交叉感染的机会。

为了做好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除从设计和设备上给予关注外,必须制定一系列防止感染的管理制度。此外,还应强调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有高度责任心者才能做好ICU的工作,从而降低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预防ICU医院感染的原则应是提倡非侵入性监护方法,尽量减少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护的使用频率。对病人施行必要的保护性医疗措施,提高病人机体的抵抗力。

护理人员的自身职业防护

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

二、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

三、做好预防感染的宣传教育

四、强化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

对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建立健康状况档案,了解受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在医院中许多科室和工作环节对职工具有较高的感染危险,尤其是护理人员在调入或调离某一部门时,都应进行健康检查,查明有无感染,感染的性质,是否取得免疫力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个部门的感染管理工作,明确改进目标,制定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

二、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

处置血液和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应戴手套或采用不直接接触的操作技术,谨慎地处理利器,严防利器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必须立即处理,挤血并冲洗伤口、清创、消毒、包扎、报告和记录、跟踪监测,尽量找到可能感染的病原种类证据,以便根据病原学的特点阻断感染。

对于从事有可能被病人体液或血液溅入眼部及口腔黏膜内的操作者,应强调戴口罩及配戴护目镜,在供应室的污染区还应穿防护衣、防护鞋等。在进行化学消毒时,应注意通风及戴手套,消毒器必须加盖,防止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三、做好预防感染的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要强化手卫生培训,对来院的新工作人员,应给予预防感染的基本操作技术培训,并进行各种形式(如板报、壁画、警示等)的宣传教育。

四、强化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

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为防止感染扩散,应在一定时期内调离直接治疗或护理病人的岗位,并在工作中做好避免交叉感染的各项措施。

对从事高危操作的工作人员,如外科医师、监护病房护士以及血液透析工作人员等均应进行抗乙型肝

炎的免疫接种。

被抗原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利器械刺破皮肤或溅污眼部、口腔黏膜者,应立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以防感染发生。

同时,还应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治,以及在传染病流行期或遭受某种传染物质污染后,及时为护理人员进行各种相应的免疫接种,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例题

哪项不是血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诊断

A.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

B.有蜂窝织炎的表现

C.疼痛性弥散性红斑

D.发热>38℃

E.局部无压痛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①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织炎的表现);②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③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A.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伤口

B.适当延长患者在监护室的滞留时间

C.尽量采用封闭式重力引流

D.对可疑伤口尽早使用抗感染药物

E.避免选用吸附性很强的伤口敷料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是无菌操作,不用无抗菌能力的水冲洗切口,缩短患者在监护室的滞留时间,敷料被体液渗透立即更换,尽量采用封闭式重力引流,处理不同患者之间和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伤口均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等。

关于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阑尾切除术后45天

B.发生在置换人工关节术后480天

C.切口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感染

D.切口处的深部的肌肉发生感染

E.手术涉及器官发生感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A错误)、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B错误)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C.切口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感染(属于表浅手术切口感染);E.手术涉及器官发生感染(属于器官或腔隙感染)。所以选择答案D。

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最重要措施是

A.工作人员认真洗手

B.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C.加强生活护理

D.做好环境监测

E.减少介入性治疗的使用频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留置尿管的影响,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因此要特别加强生活护理,特别是口腔卫生和会阴部的卫生。

患者,男性,65岁,因脑出血住院治疗,经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但出现吞咽困难,给予留置胃管。病人留置胃管期间,下列哪项措施不能预防肺炎的发生

A.协助病人取半卧位

B.鼻饲液应少量多次给予

C.使用硫糖铝保护胃黏膜

D.每日给予口腔护理

E.使用H2受体阻断剂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ABCD都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措施。而使用H2受体阻断剂可导致胃内pH值升高,细菌浓度增高,增加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医院感染试卷及答案

医院感染培训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8题,每题1分,共28分。请把答案写在下面答题框内,否则无效。):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C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2、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3、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D ) A 霍乱、鼠疫; B 麻疹、疟疾、甲型H1N1流感; C 乙脑、血吸虫病; D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禽流感; E 乙型肺炎、艾滋病。 4、隔离的实施应遵循( C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A. 接触隔离; B. 严密隔离 C.标准预防; D.飞沫隔离; E.空气隔离。 5、当手没有明显的血液体液污染时,可用( D )去除手部污染。 A、肥皂; B.清水;C.液体皂液;D.含酒精的手消毒剂;E、碘伏。 6、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D )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隔离传染病人; 、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措施。E;、洗手D. 7、减少外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有( D ) A、消毒灭菌; B、无菌操作; C 、预防隔离;D 、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 8、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9、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C )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严密隔离;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10、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B )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11、终末消毒是指:( A )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 12.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规定入院多少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6小时 B. 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13.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称之为(A ) A. 消毒 B. 灭菌 C. 隔离 D.去污E洗涤

医院感染护理学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 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4.手卫生:包括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5.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使个体或群体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二、填空 1.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2. 24小时 3. 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 4.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 内源性医院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 6.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 7.洗手 8.医务人员的手 三、选择 1-5:CDCBA 6-10:BCADA 11-15:CDADE 16-20:EEBBC 四、简答题 1. 手消毒的指征是什么?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2)戴手套;

3)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 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5分 (1)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3)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4)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5)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6)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对局部实施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重视护理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重视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健 全控制医院感染监督组织,完善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加强培训,落实管理措施。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提高了环境卫生学合格率,减少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 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评价是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重 要标准之一。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 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和经 济损失。自2009年开始,我院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健全医院感染护理的组织管理、加强培训和落实院感控制的各项措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报道 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建立护理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护理感染管理体系是做好控制医院感 染工作的前提。因此,护理部成立了护理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三级组织明确 职责,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相互制约。 1.2 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证护理部在严格 执行国家规范和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和措施,并规范操作规程,量化考核细则。 1.3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卫生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3.1 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规范自 己的医疗行为,提高其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的责任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3.2 医院的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未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科学的清洁卫生理念。因此,对保洁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个人、 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对清洁、消毒制度执行的依从。 1.3.3 我们重视对刚毕业的护士、进修人员、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在上岗前 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增强他们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1.4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1.4.1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1)每天按时打开空气消毒机、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湿式清扫地面,病室通风3次/d。每周清洗空调机过滤网1次。(2)重视操 作台、婴儿磅秤、培养箱、光疗箱、治疗车、床头桌、门把手的清洁和消毒,每 日用500mg/L氯消毒液擦拭2次。(3)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 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等)进行擦拭消毒。(4)感染病人专室放置,所用的物品专室使用。(5)新生儿用品一人一用 一消毒,奶瓶奶嘴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1.4.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我院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 T313-2009)。在每个护理单元的洗手池上安装感应水龙头和洗手液感应器,张贴 了洗手流程标识图;在全院护理治疗室的每辆治疗车上配备了速干手消毒剂,要 求护士在给每一个患者做治疗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1.4.3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医务 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 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医院感染护理学1-6

医院感染护理学1-6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X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使用消毒灭菌药械的部门应准确掌握 (分数:1.00) A.使用范围√ B.方法√ C.注意事项√ D.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 E.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予以解决√ 解析: 2.在受锐器伤害后,应做到以下几点 (分数:1.00) A.对锐器造成的伤害和危险做出最快的评估√ B.进行HIV、HBV、HCV检测√ C.在受伤后2h内,采取预防治疗措施√ D.对受伤的工作人员进行1年的跟踪检测√ E.获取与工作相关疾病的信息以明确问题所在√ 解析: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消毒灭菌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分数:1.00) A.查验必要证件 B.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 C.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 D.查验三证 E.查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卫生许可证、备案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盖有红章√ 解析: 4.小心利器刺伤的措施有 (分数:1.00) A.用过的针头绝不能用双手复帽√ B.也不能将针尖指向身体任何部分√ C.采用单手“复帽”的技术或使用一种器械夹持住针头的鞘帽以复帽盖住针头√ D.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他尖锐物品装入防水耐刺穿的容器内,容器置于尽可能接近这些物品使用的区域√ E.严禁处置前折弯或折断针头增加不必要的操作而增加感染几率√ 解析:

5.外科刷手应用 (分数:1.00) A.刷子接取清洁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 B.洗净双手及手臂√ C.擦干√ D.再用手消毒剂刷手至少2min~5min √ E.保留消毒剂待干√ 解析: 6.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分数:1.00) A.耐药性不断增大√ B.变异形成L型菌√ C.微生态失衡,二重感染√ D.医院感染增加,治疗难度大√ E.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和社会医药费及医院药品收入比例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解析: 7.引起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是 (分数:1.00) A.多为条件致病菌√ B.多为耐药菌√ C.常侵犯免疫低下的宿主√ D.多为强致病菌 E.多为细菌、病毒、芽孢 解析: 8.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注射网络提出安全注射是指 (分数:1.00) A.对接受注射的人无害√ B.对护理人员没有危险√ C.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D.在所有的健康护理实践中都要贯彻这个标准 E.我国也应实施安全注射 解析: 9.接触隔离: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病原体常见菌有 (分数:1.00) A.多重耐药菌√ B.志贺痢疾杆菌√ C.甲型、戊型肝炎病毒√ D.轮状病毒感染以及流感病毒√ E.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

医院感染护理学考试试题(一)-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护理学考试试题(一) 一、A1型题(本大题100小题.每题1.0分,共100.0分。) 第1题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300张~500张床位的医院不得少于 A 1人 B 2人 C 3人 D 4人 E 5人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 A 条件致病菌 B 致病菌 C 自然界的一切微生物 D 空气中的微生物 E 环境中的微生物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最重要措施是 A 工作人员认真洗手 B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C 加强生活护理

D 做好环境监测 E 减少介入性治疗的使用频率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护士长是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重要成员其主要职责是 A 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B 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C 协助科主任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D 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A 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 B 灭活酶的产生(抗生素被灭活) C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 D 组合机制的形成(以上几种表现的相互结合)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肛拭子:在无法获得粪便的情况下,可用经无菌甘油水或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的肛拭子插入肛门,轻轻旋转擦取直肠表面黏液后取出,置运送培养基中送检,插入肛门深度为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考纲: 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 (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发热。 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二)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他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三)说明 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 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2.应排除非感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 (四)预防 1.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作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18%~60%,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30%~60%)的预防与护理最重要。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方法可能是预防VAP有效的且简单的方法。 VAP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病率可能更重要。如呼吸机的湿化器使用无菌水,每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1-0-8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 1-0-8

问题: [单选]关于胺碘酮的药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提高心室致颤阈值,减少心室纤颤作用 B.具有钙拮抗、直接细胞膜效应(膜稳定) C.交感神经阻滞作用 D.心率加快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以下有关内源性和外源性医院感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于其他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 B.内源性感染又称不可预防性感染 C.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 D.外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患者体表的正常菌群 E.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可来自患者体内的潜在病灶 医院感染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指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体内的潜在病灶,因此内源性感染又称为自身感染或不可预防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指病原体来自体外,如其他患者、病原携带者、没有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污染的血制品和药品等。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林某,男,3岁,1周前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入院治疗,发病后患儿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哭闹,扁桃体、颊黏膜等多处出现化脓灶,昨日患儿出现腹泻症状,病原学检测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最有可能发生() A.环境感染 B.交叉感染 C.自身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不属于医院感染 https://www.360docs.net/doc/21296627.html,/ 二手房买卖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换药室地面上溅有病人血液,应() A.用干拖把拖净 B.用湿拖把拖净 C.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洗净 D.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先消毒、再洗净 E.用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把丢弃 当地面被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然后将拖洗工具先消毒、再洗净。

院内感染与护理职业防护新进展(答案)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一) 1、下列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是(A) A、注射器 B、缝合针 C、套管针 D、头皮针 E、静脉针 2、下列不属于化疗职业暴露防护的是(C) A、建立相关的防护制度 B、严格操作规程 C、工作人员尽量与抗癌药物多接触以了解药物作用 D、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E、尽量减少抗癌药物污染环境 3、静脉针引发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是(B) A、医生 B、护士 C、技术人员 D、学生 E、静脉输液护士

4、静脉针引发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地点是(B) A、监护室 B、病房 C、实验室 D、急诊室 E、社区 5、以下不属于传染病的是(C) A、艾滋病 B、乙型肝炎 C、胆囊炎 D、丙型肝炎 E、肺结核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二) 1、关于安全装置的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装置是无针连接的 B、安全装置要成为产品的固定部分 C、装置须有实用性且易于使用 D、安全装置启动后可以再恢复

E、操作者可以容易地区分安全装置是否被激活,有些装置会发出声响,诸如“滴”一声,提示装置已被激活。 2、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须(B) A、戴口罩 B、戴手套 C、穿隔离衣 D、戴防护镜 E、洗手 3、参考美国2006版INS实践洗手标准不用于手部清洁(C) A、含有酒精的手消液 B、水 C、毛巾 D、含有酒精的洗手液 E、液体肥皂 4、下述关于合理选择输液工具的原则不正确的是(C) A、满足输液治疗需要 B、穿刺次数最少 C、留置时间最短 D、对病人损伤最小

E、风险最小 5、下列不是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的是(D) A、手接触 B、可能飞溅面部 C、可能污染身体 D、为病人去药房取药 E、侵袭性操作 病区院内感染控制管理1、用于不耐热手术包灭菌的灭菌方法是(D) A、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 B、快速压力蒸气灭菌 C、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方法 D、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E、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 2、下列区域属于半污染区的是(B) A、卫生间 B、内走廊 C、处置室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3-2-10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 3-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百日咳患者应采用的隔离是() A.严密隔离 B.接触隔离 C.保护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消化道隔离 呼吸道隔离是为防止传染性疾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而设置的隔离,如肺结核、流脑、百日咳、腮腺炎、麻疹等,均应采取呼吸道隔离。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应采取血液一体液隔离的是() A.鼠疫 B.艾滋病 C.伤寒 D.肺结核 E.新生儿脓疱疮 血液-体液隔离适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黄热病、登革热、疟疾等。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破伤风感染患者采取如下隔离措施,错误的是() A.患者可与另外一破伤风患者同居一室 B.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 C.伤口处敷料焚烧 D.进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 E.医护人员手有破损时可护理患者 破伤风属接触隔离的疾病,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接触患者须接触时需戴手套。(上海快3 https://www.360docs.net/doc/21296627.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应采取() A.接触隔离 B.严密隔离 C.保护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血液-体液隔离 SARS是经飞沫传播的烈性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应采取严密隔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使用避污纸的正确方法是() A.应从页面抓取 B.随意撕取 C.从第二页开始取 D.污染的手可直接掀开撕取 E.清洁的手不可接触避污纸 取用避污纸时,应从页面抓取,而不可掀开撕取。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片,应洗手后抓取,以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

医院感染护理学1-5

医院感染护理学1-5 (总分:3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3型题(总题数:4,分数:5.00) 患者刘某,女,75岁,患大叶性肺炎,高热昏迷10天,10天内给予大量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近日护士做口腔护理时发现其口腔黏膜破溃,创面上附着白色膜状物,拭去附着物可见创面轻微出血。 (分数:1.50) (1).该病人最可能发生(分数:0.50) A.原位菌群一度失调 B.原位菌群二度失调 C.移位菌群失调 D.菌群交替症√ E.无菌群失调 解析: (2).最可能的感染菌是(分数:0.50) A.大肠杆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解析: (3).关于该致病菌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0.50) A.常导致深部感染 B.可致肺部和消化道感染 C.造成的医院感染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D.主要引起泌尿道和血液的感染√ E.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解析: 某三甲医院2005年6月共收治住院病人2500例,其中有200例新发医院感染,新感染例次数为250次,同期有375例存在医院感染。新发医院感染中,50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同期住院病人中共有800例接受了外科手术 (分数:1.50) (1).这所医院在2005年6月的医院感染患病率约为(分数:0.50) A.5% B.8% C.10% D.15% √ E.20% 解析: (2).这所医院在2005年6月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分数:0.50) A.2% B.5% C.6% √ D.8% E.10% 解析:

(3).经过感染监测实查,发现6月份漏报新发感染人数50例,漏报率及实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分数: 0.50) A.15%,8% B.15%,10% C.15%,15% D.20%,10% √ E.20%,15% 解析: 王某,男,44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前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分数:1.00) (1).手术结束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方法应首选(分数:0.50) A.压力蒸气灭菌√ B.环氧乙烷灭菌 C.2%戊醛浸泡 D.75%乙醇擦拭 E.3%过氧化氢浸泡 解析: (2).灭菌后的处理正确的是(分数:0.50) A.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应在12小时内立即使用 B.若灭菌包包布沾有液体,晾干后可正常使用 C.只需检查包外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D.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E.若未经使用,夏天可保存10天,冬季20天 解析: 护士小张用紫外线灯为某病室进行空气消毒。 (分数:1.00) (1).消毒前,小张发现紫外线灯管积聚大量灰尘,应用下列哪种棉球擦拭灯管(分数:0.50) A.无水乙醇棉球√ B.75%乙醇棉球 C.生理盐水棉球 D.次氯酸钠棉球 E.碘伏棉球 解析: (2).该病室湿度为70%,为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小张应(分数:0.50) A.更换紫外线灯管 B.延长消毒时间√ C.缩短消毒时间 D.降低室内温度 E.增高室内温度 解析: 二、B型题(总题数:7,分数:10.00) ?A.铜绿假单孢菌 ?B.致病微生物 ?C.细菌繁殖体 ?D.任何微生物 ?E.细菌芽孢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运用

---------------------------------------------------------------范文最新推荐------------------------------------------------------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运用 摘要: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由于患者众多,医院就成了人员密集的场所,患者患有的疾病种类有很多,携带的病菌种类也不同,因此,医院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场所,一旦出现感染情况就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危害医院内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地应用,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细菌耐药情况变得十分严重,在发生感染之后导致死亡率很高,这是当前医院要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怎样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加强护理管理措施,本文就来谈一谈这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医院感染当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医院管理者与医护人员广泛重视。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因此需要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在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1]。医院感染控制要注重护理的各个环节,医院中除了治疗环节之外,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护理,可以说护士是医院最基层的工作人员,要承担的工作是繁重的,包括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等等都要护士去完成, 1 / 8

从这个方面来看,医院中护理质量高低,与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几率是密切相关的。 1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并切实将其落实 要建立健全感染控制标准相关规章制度,平时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让护士充分认识监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让护士明白医院感染是与医院建立与逐渐发展而同时存在的,并且在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中,护理质量是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较好地控制感染出现,就要从提升护理质量抓起。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存在交叉管理,是具有协同效果的。在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涉及到护理工作[2],例如: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技术、物品消毒与供应等等,只有不断地提升护理质量,才能提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不但要使护士明白个中规范制度的重要意义,还要让其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践行好。 2成立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系统 护理部要主动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沟通,并采纳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成立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主要由护理部中的相关人员担任职务,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具体计划(包括近期计划与远期计划),要有步骤、有顺序

医院感染常见类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身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水痘等。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呼吸系统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行病因(如过敏等)所至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发热 (2)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 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 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出现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6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病原体。 2.痰定量培养分离到病原菌计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浓度≥105cfu/ml的病原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浓度≥104 cfu/ml的病原菌,或经防污染样本毛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对于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细菌浓度必须≥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三.胸膜腔感染

医院感染护理学1-3

医院感染护理学1-3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再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经 ?A.不清洗可再次使用 ?B.每次用后清洗干净再次使用 ?C.脏后清洗再次使用 ?D.定期清洗后再次使用 ?E.可重复使用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2.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的物品属于 ?A.高度危险性物品 ?B.中度危险性物品 ?C.无危险品 ?D.低度危险性物品 ?E.极低危险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处理锐利器械应避免对人损伤找出错误的方法 ?A.针头不复帽 ?B.利器用后放在防水耐刺的容器内 ?C.不用手去折断针头 ?D.利器原则上不复用 ?E.利器用后放在黄色塑料袋内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整个过程需 ?A.26min~36min ?B.29min~36min ?C.25min~30min ?D.20min~30min ?E.9min~16min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杀灭率是指 ?A.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B.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比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C.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数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D.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分数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E.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千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压力蒸汽灭菌结束后,待柜室内外压力平衡(恢复到零位),开门取出物须在温度降至 ?A.40℃以下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报道基层医院在院内感染控制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针对问题制定并执行的护理管理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对自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重视不够,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相关知识仍显缺乏,部分护士长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力度不够,医院消毒、隔离所需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护士数量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配备标准。近10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加强护理管理,预防院内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对自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护理器具的污染是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也是危害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护理器具时刻伴随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因此,预防由护理器具污染造成的院内感染,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更应重视这一问题。 2.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全面,操作中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3.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欠缺,据美国2002年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也只能达到5%~8%,两成多医生护士洗手后在白大褂上擦干。 4.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相关知识仍显缺乏:院内感染监控管理是近十年来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因为我国现行的护理在校教育对院内感染监控相关知识的学习涉及较少,而毕业后继续教育又没有将其作为护理学科的重点科目,所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还缺乏与之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造成相关理论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晰、常用物品消毒技术不熟练以及常规物品监测方法不准确等现象发生。 5.部分护士长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力度不够:主要是对感染监控管理中“隐性”,和“内涵”质量的管理认识肤浅,对工作“缺陷”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管理上还缺乏力度。所以,近年来院内感染监控的质量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质量控制达标率高低起伏不稳定,科室间发展不够平衡。 6.医院消毒隔离所需的设施不健全:如住院病人没有卫生处置设施、重点病房没有气体消毒设施、洗手池太少等,致使感染源传播。 7.护士配备不足:县级以下基层卫生院护士缺编更为严重,护士缺编使护士只注重完成打针、输液、发药等治疗性工作,而对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存在不到位现象。 (二)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管理组织:适应院内感染管理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要在转变管理行为上下功夫,首先将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三基(有答案)

三基训练题 一、填空题 1、外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_病人体外;内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来自_病人自身的常居菌或暂居菌__ 。 2、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由三个环节组成:__感染源______、__传播途径__、__易感者___。 3、我国医院感染常见发生部位为__呼吸道__、__泌尿道___、__消化道__和_手术部位__。 4、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_空气传播___、__飞沫传播____和___接触传播___。 5、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可分为__外源性_感染和___内源性_感染。 6、医院感染中,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病人入院_48___小时以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7、医院感染中,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自病人入院时算起,超过__平均潜伏__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 院感染。 8、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__静脉穿刺__部位感染、或 隧道感染、或__血流__感染等的临床表现。 9、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___30_____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__皮肤__或__皮下____组织的感染 。 10、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手术后_30_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__1__年以内发生的感染,累及__ 筋膜__和_肌层___的深部软组织。 11、输血相关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_艾滋病___病毒、__巨细胞__病毒、 疟原虫、弓形体等。 12、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_机会致病菌为主__、__多为多重耐药菌株__及_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__。 1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根据其监测范围可分为__全院综合性__监测和_目标性__监测。 14、洗手能去除手部__皮肤污垢_和部分_暂居_菌。 15、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称卫生手消毒。 16、手卫生为医务人员__洗手___、_卫生消毒_和__外科手消毒_的总称。 17、医务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__支气管镜_检查、_非封闭__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__全面型__防护面罩。 18、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__清洁___手套;进行 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__无菌__手套;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___更换_手套。 19、医务人员从前在污染区进入__污染区__时和从__缓冲区_进入负压病房时应穿鞋套。 20、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中,为防止血液、体液飞溅,应佩戴__医用外科__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 传染病患者,应戴__医用防护__口罩。 21、医务人员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急性无菌操作等时应戴_防护帽_。 22、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铺__大无菌_单(巾);置管人员应戴帽子、 口罩、_无菌__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3、在为成人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置管部位应首选_锁骨下_静脉,尽量避免选择__颈___静脉和_股___静 脉。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护理管理论文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管理工作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中的重要性。方法:健全的制度与措施,抓好重点科室管理,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培训工作及护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加强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能降低医院感染率,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也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在医院内获得出院不久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病人在入院前已经开始的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其中的感染,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 1医院感染的原因 1.1滥用抗生素:大量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滥用抗生素我国在全球占首位,这与我国的一些管理机制有关。一些鲜为人知的因素,导致滥用抗生素,造成病人菌群失调而发生感染。 1.2大量使用侵袭性手段:侵袭性操作导尿、妇科阴道检查、人工流产、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内镜检查、静脉给药、深浅静脉置管等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或消毒

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均可导致院内交叉感染。 1.3无菌操作不严格 医护人员每天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要求的都很严格,如:戴口罩、帽子、洗手、穿相应的工作服等,这些如果执行的不严,都可能引起感染。医护人员、患者的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给其他患者或用品,造成间接污染,因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就可成为输送病原体的工具。此外操作用具混合使用,可造成患者间病原体的直接传染。 1.4易感人群 是指容易发生感染的人群,其发生感染的威险比一般人大得多,如年老体弱、慢性病人、放化疗病人。 2护理管理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离不开护理管理,完善的护理制度和正确的操作程序,是控制医院管理的关键。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预防者和控制者,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检测效果评价。这些无一不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实际上这些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就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3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与社区感染比较,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以及预防与控制,有着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医院感染的三个环节 医院感染的感染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或中断任一环节,将不会发生医院感染。这是指外源性感染,而内源性感染或自身感染则不同,它的感染过程是感染源(自身)、易位途径和易感生态环境,需从微生态进行考虑。 (一)感染源 医院感染的感染源主要有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者、感染的医务人员、污染的医院疗器械、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环境储源和动物感染源,但动物感染源少见。 (二)感染途径 感染途径可由单一因素组成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经接触感染,也可由多个因素组成如鼠伤寒沙门菌可经接触、共同媒介或生物媒介感染。医院中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物品如仪器设备、病人的日常用品等则称为感染因素。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触感染:为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感染方式之一。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直接接触感染指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如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都可通过手的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体;病人的自身感染也可认为是自身直接接触感染,如病原体从已感染的切口传递至身体其他部位,粪便中的革兰阴性杆菌传递到鼻咽部等。间接接触感染源排出后,经过某种或某些感染媒介或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设备、病室内的物品等传播给易感者。在间接接触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手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性物质及其污染物品,很易再经接触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医务人员、病人或物品。目前由于我国手卫生设施差、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与知识不高,因此医务人员的手在接触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卫生部已经颂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在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这必将对加强我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防控医院感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经飞沫感染:是指咳嗽、打喷嚏或谈话时排出病原体导致病人发生感染,如2003年春夏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即为经飞沫感染。因飞沫在空气中悬浮时间短,播散距离一般小于1m,所以不需空气隔离或消毒。 (3)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当病人吸入这种带微生物的气溶胶后而发生感染。空气传播在结核杆菌感染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医源性感染:因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常经污染的诊疗器械和设备、血液及血制品、输液制品、药品及药液、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三)易感染人群 病原体传播到宿主后,是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宿主的易感性。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有: (1)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如各种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 、慢性肾病及肝病等,这些疾病对人体体液免疫、细胞吞噬能力等均有明显影响,使病人对病原微生物易感。 (2)婴幼儿及老年人;因婴幼儿免疫机能的发育尚未成熟,而老年人生理防御机能减退。(3)接受各种免疫制剂治疗者;如抗癌药物、皮质激素、放疗等,均可损伤病人的免疫机能。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护理学绪论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护理学绪论护理学(中级)考试内容关系表 教师授课安排: 1.熟悉大纲要求 2.详讲知识要点:适当归纳总结 3.试题模拟练习 建议学员复习安排: 1.听课时做笔记,碎片记忆 2.听课后做习题 3.整理错题,回顾知识点 医院感染护理学绪论 考纲: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

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定义归纳 1.主要对象: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 2.地点:医院内 3.时间: A.含住院期间发生、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 B.不含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 广义:指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如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急诊病人、探视者或陪护家属等。 主要: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防治 1.按来源: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2.按预防性:可预防性感染、难预防性感染。 3.按感染途径: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一、外源性感染及其防治 外源性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病原体来自他人的——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医院环境的——环境感染 病原体来自没有消毒灭菌的医疗器具、污染的血制品和药品等医疗行为所致的——医源性感染 可预防! 二、内源性感染及其防治 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虽从其他病人或周围环境中来的,但已在该病人身上定植的微生物。 例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尿道及皮肤等部位常构成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贮藏库”。 内源性感染菌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