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ppt 24页)

重视护理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重视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健 全控制医院感染监督组织,完善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加强培训,落实管理措施。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提高了环境卫生学合格率,减少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 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评价是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重 要标准之一。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 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和经 济损失。自2009年开始,我院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健全医院感染护理的组织管理、加强培训和落实院感控制的各项措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报道 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建立护理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护理感染管理体系是做好控制医院感 染工作的前提。因此,护理部成立了护理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三级组织明确 职责,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相互制约。 1.2 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证护理部在严格 执行国家规范和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和措施,并规范操作规程,量化考核细则。 1.3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卫生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3.1 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规范自 己的医疗行为,提高其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的责任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3.2 医院的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未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科学的清洁卫生理念。因此,对保洁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个人、 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对清洁、消毒制度执行的依从。 1.3.3 我们重视对刚毕业的护士、进修人员、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在上岗前 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增强他们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1.4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1.4.1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1)每天按时打开空气消毒机、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湿式清扫地面,病室通风3次/d。每周清洗空调机过滤网1次。(2)重视操 作台、婴儿磅秤、培养箱、光疗箱、治疗车、床头桌、门把手的清洁和消毒,每 日用500mg/L氯消毒液擦拭2次。(3)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 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等)进行擦拭消毒。(4)感染病人专室放置,所用的物品专室使用。(5)新生儿用品一人一用 一消毒,奶瓶奶嘴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1.4.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我院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 T313-2009)。在每个护理单元的洗手池上安装感应水龙头和洗手液感应器,张贴 了洗手流程标识图;在全院护理治疗室的每辆治疗车上配备了速干手消毒剂,要 求护士在给每一个患者做治疗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1.4.3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医务 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 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考纲: 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 (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发热。 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二)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他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三)说明 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 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2.应排除非感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 (四)预防 1.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作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18%~60%,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30%~60%)的预防与护理最重要。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方法可能是预防VAP有效的且简单的方法。 VAP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病率可能更重要。如呼吸机的湿化器使用无菌水,每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运用

---------------------------------------------------------------范文最新推荐------------------------------------------------------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运用 摘要: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由于患者众多,医院就成了人员密集的场所,患者患有的疾病种类有很多,携带的病菌种类也不同,因此,医院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场所,一旦出现感染情况就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危害医院内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地应用,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细菌耐药情况变得十分严重,在发生感染之后导致死亡率很高,这是当前医院要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怎样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加强护理管理措施,本文就来谈一谈这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医院感染当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医院管理者与医护人员广泛重视。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因此需要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在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1]。医院感染控制要注重护理的各个环节,医院中除了治疗环节之外,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护理,可以说护士是医院最基层的工作人员,要承担的工作是繁重的,包括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等等都要护士去完成, 1 / 8

从这个方面来看,医院中护理质量高低,与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几率是密切相关的。 1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并切实将其落实 要建立健全感染控制标准相关规章制度,平时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让护士充分认识监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让护士明白医院感染是与医院建立与逐渐发展而同时存在的,并且在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中,护理质量是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较好地控制感染出现,就要从提升护理质量抓起。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存在交叉管理,是具有协同效果的。在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涉及到护理工作[2],例如: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技术、物品消毒与供应等等,只有不断地提升护理质量,才能提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不但要使护士明白个中规范制度的重要意义,还要让其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践行好。 2成立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系统 护理部要主动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沟通,并采纳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成立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主要由护理部中的相关人员担任职务,该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具体计划(包括近期计划与远期计划),要有步骤、有顺序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考试试题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考试试题 一、B型题(子母单选)(共8小题,共8.0分) 第1题 A.20%~30%硼酸溶液B.1%~3%过氧化氢液C.2%碳酸氢钠溶液D.0.02%呋喃西林E.0.1%醋酸 可预防绿脓杆菌感染的是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用于细菌感染的是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A.产道感染B.血液通路 C.外源性感染D.皮肤携带病原微生物E.呼吸治疗的器械污染 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的途径是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烧伤科病人医院感染的途径是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A.20%~30%硼酸溶液B.1%~3%过氧化氢液C.2%碳酸氢钠溶液D.0.02%呋喃西林E.0.1%醋酸 用于霉菌感染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可抑制厌氧菌定植的是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A.≤5个/m3 B.≤10个/m3 C.≤200个/m3 D.≤400个/m3 E.≤500个/m3 换药室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是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8题 层流洁净病房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是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二、X型题(本大题14小题.每题1.0分,共14.0分。) 第1题 预防小儿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有 A 加强基础护理,注意小儿的皮肤清洁及饮食卫生 B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湿度,注意环境卫生 C 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并做好环境卫生的监测 D 工作人员上班前做好个人卫生,接触新生儿前一定要洗手 E 工作人员患传染性疾病应休息或调离新生儿室,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的原因有 A 脂肪液化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报道基层医院在院内感染控制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针对问题制定并执行的护理管理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对自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重视不够,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相关知识仍显缺乏,部分护士长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力度不够,医院消毒、隔离所需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护士数量达不到卫生部规定的配备标准。近10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加强护理管理,预防院内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对自身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所起作用认识不足:护理器具的污染是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也是危害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护理器具时刻伴随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因此,预防由护理器具污染造成的院内感染,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更应重视这一问题。 2.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毒隔离知识掌握不全面,操作中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3.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欠缺,据美国2002年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也只能达到5%~8%,两成多医生护士洗手后在白大褂上擦干。 4.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相关知识仍显缺乏:院内感染监控管理是近十年来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因为我国现行的护理在校教育对院内感染监控相关知识的学习涉及较少,而毕业后继续教育又没有将其作为护理学科的重点科目,所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还缺乏与之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造成相关理论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晰、常用物品消毒技术不熟练以及常规物品监测方法不准确等现象发生。 5.部分护士长对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的力度不够:主要是对感染监控管理中“隐性”,和“内涵”质量的管理认识肤浅,对工作“缺陷”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管理上还缺乏力度。所以,近年来院内感染监控的质量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质量控制达标率高低起伏不稳定,科室间发展不够平衡。 6.医院消毒隔离所需的设施不健全:如住院病人没有卫生处置设施、重点病房没有气体消毒设施、洗手池太少等,致使感染源传播。 7.护士配备不足:县级以下基层卫生院护士缺编更为严重,护士缺编使护士只注重完成打针、输液、发药等治疗性工作,而对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存在不到位现象。 (二)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管理组织:适应院内感染管理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要在转变管理行为上下功夫,首先将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 标签:护理管理;感染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使患者、家庭、社会的经济成本增加,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与安危,同时影响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医院的声誉。随着医院正规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感染控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医院整体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 1 提高理念,强化认识 医院感染管理与自己息息相关,要做好院内感染工作,必须提高管理和护理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护理的各项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有着直接关系,护士直接承担着住院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她们的慎独精神、责任心、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是否发生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都要通过护士来实现,护理工作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本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责任。卫生部门颁发的各类医院感染相关的标准、规范,一般都是针对医院整体的,其中凡涉及护理人员操作的,主管责任在护理部,要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相配合,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把培训质量纳入护理控制和科室考核,进一步加强制度的监督落实。 2 重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在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和紧急抢救时,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做出高质量的护理,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树立质量第一,患者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操作,确实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预防医院感染中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部应与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密切配合,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使人人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而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及有关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建立医院感染三级控制小组,形成季控-月控-周控-日控的有效监控网,把每个细小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位护士。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制,完善考核制度,加大奖惩力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管理的主动性及护理人员的自我约束力。护理部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一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通过规范化护理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力度、强化无菌操作理念等各项管理。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繁忙而忽视无菌观念违反无菌操作原则,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自觉持久地坚持无菌操作原则。 4 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倍感陌生,要搞好医院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护理管理论文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管理工作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中的重要性。方法:健全的制度与措施,抓好重点科室管理,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培训工作及护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加强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能降低医院感染率,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也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在医院内获得出院不久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病人在入院前已经开始的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其中的感染,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 1医院感染的原因 1.1滥用抗生素:大量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滥用抗生素我国在全球占首位,这与我国的一些管理机制有关。一些鲜为人知的因素,导致滥用抗生素,造成病人菌群失调而发生感染。 1.2大量使用侵袭性手段:侵袭性操作导尿、妇科阴道检查、人工流产、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内镜检查、静脉给药、深浅静脉置管等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或消毒

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均可导致院内交叉感染。 1.3无菌操作不严格 医护人员每天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要求的都很严格,如:戴口罩、帽子、洗手、穿相应的工作服等,这些如果执行的不严,都可能引起感染。医护人员、患者的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由于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污染的物品机会多,易将病原体通过手传递给其他患者或用品,造成间接污染,因此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不认真洗手消毒,就可成为输送病原体的工具。此外操作用具混合使用,可造成患者间病原体的直接传染。 1.4易感人群 是指容易发生感染的人群,其发生感染的威险比一般人大得多,如年老体弱、慢性病人、放化疗病人。 2护理管理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离不开护理管理,完善的护理制度和正确的操作程序,是控制医院管理的关键。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预防者和控制者,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检测效果评价。这些无一不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实际上这些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就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3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医院应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感染管理运行机制保障责任落实,强化护理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发挥护士长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认真执行消毒和无菌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医院感染的健康教育和应急管理;加强医院内环境管理,清除污染源;做好医院感染监测,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 标签: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医院管理 [Abstract] The nursing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hospital infection,the hospital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system,enhance the hand hygiene management,enhance the infection management operation mechanism,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uties,enhance the implementation responsibility of nursing grading management,enhan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knowledge training,improve and control the hospital infection awareness,develop the subjectivity of head nurses,implement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measures,carefully carry out the disinfection and aseptic management,rationally use the antibacterials,do a good job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hospitals,enhance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clear the pollution source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onitoring,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protect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Hospital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Hospital management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应用和各种微创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不断提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医院感染与医院管理关系密切,研究表明30%~50%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和护理操作有关[2]。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应贯穿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其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造成医院感染的局部爆发。可见,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护理质量决定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水平[3]。为此,笔者总结分析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护理管理措施如下。 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执行 1.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建章立制是保证工作开展的基础。医院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4]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下设相关科室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医院和对应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根据相关

重视护理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重视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发表时间:2013-08-05T10:30:10.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马秀丽 [导读] 建立健全的护理感染管理体系是做好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前提。因此,护理部成立了护理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马秀丽(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松原 13800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357-02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健全控制医院感染监督组织,完善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加强培训,落实管理措施。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提高了环境卫生学合格率,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评价是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和经济损失。自2009年开始,我院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健全医院感染护理的组织管理、加强培训和落实院感控制的各项措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建立护理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护理感染管理体系是做好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前提。因此,护理部成立了护理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三级组织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相互制约。 1.2 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证护理部在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并规范操作规程,量化考核细则。 1.3 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卫生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1.3.1 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提高其参与医院感染控制的责任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3.2 医院的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未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科学的清洁卫生理念。因此,对保洁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个人、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对清洁、消毒制度执行的依从。 1.3.3 我们重视对刚毕业的护士、进修人员、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在上岗前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增强他们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1.4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1.4.1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1)每天按时打开空气消毒机、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湿式清扫地面,病室通风3次/d。每周清洗空调机过滤网1次。(2)重视操作台、婴儿磅秤、培养箱、光疗箱、治疗车、床头桌、门把手的清洁和消毒,每日用500mg/L氯消毒液擦拭2次。(3)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等)进行擦拭消毒。(4)感染病人专室放置,所用的物品专室使用。(5)新生儿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奶瓶奶嘴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1.4.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我院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在每个护理单元的洗手池上安装感应水龙头和洗手液感应器,张贴了洗手流程标识图;在全院护理治疗室的每辆治疗车上配备了速干手消毒剂,要求护士在给每一个患者做治疗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1.4.3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1.5 认真做好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1.6 严格抓好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1)供应室流程布局合理,明确划分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2)强化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对各种医疗器械从清洗、包装、灭菌到无菌物品的保管发放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3)按规范要求做好灭菌炉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以确保供应室的灭菌质量。 1.7 开展普遍预防知识教育,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坚持做到标准预防,正确掌握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建立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和血液追踪的有关规定,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提供指导,配备防护用品,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和伤害,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2 效果 2009年开始加强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明显提高,消毒灭菌效果检测合格率逐年上升、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逐年下降。 3 讨论 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往往是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消毒后、医疗操作前采样,一般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医院环境的污染程度,不能作为判断医院感染风险的指标。在医院环境卫生学合格率提高的同时,医院感染率也呈下降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加强护理管理、提高环境卫生学合格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践证明,通过加强护理管理和培训,可提高护士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和防护意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同时,加强护理管理、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促进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又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 发表时间:2013-01-05T15:58:14.7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李吉子 [导读] 医院感染管理占医院整体各种中的重要位置,更是与各种护理密不可分。 李吉子(吉林省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吉林通化 13430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218-02 【摘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内容也越来越多,要求的也越来越严,医院感染工作与护理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严格的护理管理能降低感染率,感染工作的许多内容如:各种消毒、监测、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各种管道的护理等都贯穿在护理管理中,所以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要同时抓。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占医院整体各种中的重要位置,更是与各种护理密不可分。过去,医院感染没有系统的管理,一直与预防保健科在一起,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因为医院感染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家对这方面也逐年重视起来。2006年卫生部下发《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中明确规定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必须成立独立的感染管理科,其目的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我们医院也于2006年成立了独立的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各种中一大部分是护理各种的内容,如:医疗室、处置室、病房的感染管理,各项消毒、各种消毒剂的使用、各种监测等,这些各种大部分由护士长负责,所以,护士长的各项能力、专业知识等都关系到这项各种完成的质量,各项各种是否落实到位,与感染率有直接关系,从护理方面入手,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内容: 1.消毒 1.1 消毒贯穿在护理管理中 首先,我们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各临床科室、手术室、供应室、门急诊、包括检验科、口腔科、药械科、中医科、功能科、康复理疗科、洗衣班,做到每一个科都有可执行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压力蒸汽灭菌、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浓度、浓度监测、更换时间、紫外线消毒、内镜消毒、腔镜消毒、口腔器械的消毒、各种物品消毒、被服的更换、洗涤等,一切都按着要求做,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否决,并与年终评先挂钩。 1.2 监测 消毒是否达到要求标准,靠监测来证明,按照国家标准,我们开展了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内镜、腔镜、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臭氧消毒柜臭氧的浓度等,还包括供应的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另外还有一般物品的监测,如体温计、血压计袖带、氧气湿化瓶等的监测,每个临床科室每月自己采样一次、感染管理科每月对各部门抽查一次,如发现超出要求标准的,立即通知相关科室进行整改,感染管理科再连续采样,至合格为止。 1.3 基础护理管理主要是对病人的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留置导尿的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等,这些都是护士每天要做的,这些护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感染率的高低,按照护理级别的要求,对禁食、胃肠减压患者应每日进行两次尿道外口的护理,卧床病人每4小时翻身一次,各种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等,这些工作每天虽然按规定在做,但还存在一个质量问题,做的不到位,就达不到目的,增加感染率。这些工作每天护士长检查,护理部每月考核一次。 1.4 一次性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越来越多,对这项工作的管理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一次性物品的采购,采购部们严格把关,感染管理科监督,制定制度,所采购的物品必须符合国家要求标准,证件齐全。二是使用单位的管理,我们采取由供应室每日发放一次的办法,避免在科室存放时间过长,出现过期现象。还加强了用后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分类,锐器放在专门的锐器容器内,防止发生锐器伤。每天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登记,由专门的医用垃圾收集人员与科室进行登记、交换,做到不流失。 1.5 手卫生管理 从国家开始,对手卫生要求的越来越严,尤其是进行各种护理操作都要严格洗手,我们采取了先培训。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接受国家级培训,后对全院进行培训,并进行考试,强调六步洗手法,全院把以前用肥皂洗手改为用抗菌皂液洗手,还备有快速手消毒剂。制作了六步法洗手法挂图,贴在洗手池旁边,使每个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 2.护士长管理 科室消毒隔离工作基本由护士长主抓,主要是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护士长首先是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典范,作为管理者,必须首先掌握相关知识,在日常工作中知道怎样管理,管理哪些内容,执行的标准是什么,基础护理工作做的是否到位,给病人翻身的质量如何,如一名卧床的患者翻身不到位极易发生皮肤感染,置胃管、禁食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感染,治疗室、处置室每天紫外线消毒时间,使用开口器、舌钳子是否存在过期现象,这些平日都是由护士长管理的,所以护士长的能力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 医院感染管理不是独立的工作,它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中,两项工作必须同时抓,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5)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这些无一不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处于临床第一线,消毒、灭菌、无菌、隔离技术等,这些都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要做好任何实质性的护理都离不开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着交叉管理,两者相互渗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工作贯穿预防院内感染的每个环节,护理人员个人素质、工作量、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等都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在实施各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手、医疗用具消毒技术、无菌操作方法、医疗废物处理不当都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护理人员是该项工程的主力军。从入院患者的合理安排一直到离院患者的终末处置,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护理部着重抓病房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以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为主。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实施。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 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这些无一不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处于临床第一线,消毒、灭菌、无菌、隔离技术等,这些都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要做好任何实质性的护理都离不开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存在着交叉管理,两者相互渗透。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工作贯穿预防院内感染的每个环节,护理人员个人素质、工作量、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等都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在实施各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手、医疗用具消毒技术、无菌操作方法、医疗废物处理不当都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护理人员是该项工程的主力军。从入院患者的合理安排一直到离院患者的终末处置,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护理部着重抓病房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以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为主。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实施。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 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护理工作预防院内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因职业的特点与患者及其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接触最频繁,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如稍有疏忽,有可能造成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