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I页

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与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与发展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本文针对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领域存在的规划设计问题、生态建设问题、庭院及居住小区绿化滞后问题、后续管理不到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问题,对策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II页

目录

1绪论 (1)

2在我国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必要性 (2)

3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2)

3.1规划设计问题 (2)

3.1.1理念落后 (2)

3.1.2盲目追求档次 (2)

3.1.3缺乏特色 (2)

3.1.4设计单调 (3)

3.1.5重形式而轻内容 (3)

3.2生态建设问题 (3)

3.2.1生态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 (3)

3.2.2注重草坪而轻视乔木种植 (3)

3.2.3园林植物配置不合理,生物多样性缺乏 (4)

3.2.4园林建设同环境不协调 (4)

3.3庭院、居住小区绿化滞后 (4)

3.4后续管理问题 (4)

4针对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4.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4)

4.2解决旧城区与城市中心区中公共绿地少的问题 (5)

4.3遵照生态标准建设城市各类绿地,协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之间的关系,构筑生态平衡的城市体系 (5)

4.3.1遵照生态标准建设城市各类绿地 (5)

4.3.2协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之间的关系 (5)

4.3.3要保持“物种多样性” (6)

4.3.4要遵从“互惠共生”规律 (6)

4.4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6)

4.4.1节约土地 (6)

4.4.2节水绿化 (6)

4.5解决居民区绿化问题 (7)

4.6地方文化特色 (7)

4.7构建一体化生态园林管理机制 (7)

4.7.1实现管理机构的一体化 (7)

4.7.2规范绿化养护市场 (7)

4.7.3实施数字化城市绿地管理 (8)

4.7.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8)

4.7.5提高生态园林科技水平 (8)

5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1页

1绪论

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与发展模式。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是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施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并保证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

北京林业大学成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2页

2在我国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必要性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与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得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例如: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全球气温的变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物种的绝灭、不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以及由此引发的自然灾害与疾病的流行等等,都成为了阻拦城市健康向前发展的一个“重症”难题。而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同样也面临着以上诸多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

3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大多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规划设计问题

3.1.1理念落后

任何城市只有良好的城市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之后方可在总体规划内精心设计出园林及其他城市建设工作,但现实中因大多城市属“改造发展型”模式,该种模式严重影响了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也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的很大困难,同时受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导致园林景观单调、呆板,无观赏价值的结局,尤其是缺乏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导致缺少文化底蕴,最终形成“江南化”、“欧美式”等设计理念流行的结局。

3.1.2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本身是设计师追求的设计理念,但现阶段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方面的豪华讲究,甚至有些园林设计开始时决策者就定了高调,追逐大项目、大气派、大声势、高标准、高速度,但其往往忽视了巨大的财力投入所应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及园林所在场所是否真正具备档次的环境条件,并忽视了国内当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现阶段国情决定了在园林设计中应实现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的原则。

3.1.3缺乏特色

城市园林建设中,缺乏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仍然存在,任意改变、否定历史经验,造成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粗制滥造、人造景观“泛滥”,不顾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状况,不考虑自身的社会经济实力和生态环境条件,例如欧美式园林在国内的遍地开花,中国园林原有的风格和个性的丧失,形成园林建设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现状。

3.1.4设计单调

当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形象总体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很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而且不少设计往往被僵化地局限于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部分园林景观内容匮乏,缺少美感,缺少层次,缺少创意;有的背离市民意愿,有的不符合生态要求。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应强调的不仅仅是被人观赏,更不是为少数人所“鸟瞰”,而是要为大众所“用”,使大众身临其境并活动其中。

3.1.5重形式而轻内容

生态园林的建设缺乏对于是否与周围的建筑、环境相协调,是否有整体的设计美感,是否有利于居民生活的便捷的通盘考虑。例如个别园林设计只是为了树形象工程,建一些无益于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的,不实用的喷泉雕塑等人工园林小品,这种形式化的生态园林建设,实际上是一种奢侈与浪费,不仅没有美好环境,同时,还给居民增加了不必要的困扰,得不偿失。

3.2生态建设问题

3.2.1生态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

一些城市生态园林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城市绿地存在绿地面积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在建设中呈点、块状分布,城区缺少大面积核心的森林作为城市的“绿肺”,而绿地之间也缺少足够的廊道连接。城市园林建设中,园林绿化植物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园林绿化中过分地强调绿化面积而忽略了植物群落生态的特性,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非生态建设模式。为了获得整齐的人工美,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常常使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少见,也弱化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3.2.2注重草坪而轻视乔木种植

草坪可以形成宽阔的视野,种植后的护理也比花卉简单,但是消音、滤尘、防风效果很低,遮荫、降温效果也比较差,使得人们在夏季漫步时无处可以纳凉。草坪较多,大树较少,而新植树种又生长缓慢,很难形成景观,造成生态失衡。此外,草坪在种植之后的养护费用要比乔木和灌木高出许多,所以,单一的种植草坪其投入的费用就会很高,对环境的净化作用也远远不如复合式的搭配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2.3园林植物配置不合理,生物多样性缺乏

不顾各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过分地强调奇花异草,盲目引种植物,照搬异地和他国种植模式,乡土适生植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生态和景观功能达不到保证。忽视生物的种间关系,甚至出现将存在竞争的植物种植在一起的现象,最终不仅不利于植株生长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2.4园林建设同环境不协调

园林建设忽视同当地环境间的协调,改造自然环境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其生态与实用功能低下。例如一些城市不结合自然的地形地貌造园,而是大规模的改造地形,造成与周围环境及生态的不协调。还有在公园、广场、街头绿地过多地运用园林小品来点缀绿地,以毫无生态价值的人工雕塑、建筑取代具有生态价值的自然景观。

3.3庭院、居住小区绿化滞后

3.4后续管理问题

园林绿化是一项公共事业,而投资又具有周期长、无形、潜在等特征,因此许多单位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更不愿意多投入,许多城市的市民环保绿化意识淡薄,乱踩乱挖草坪植物,随意攀折花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使绿化用地得不到有效保证,现有绿地时常被调整挪作他用。特别是开发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由于开发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使得大部分项目绿地率不达标现象较为严重。

4针对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4.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在生态园林规划城市建设中,规划编制要有前瞻性、科学性,要站得高,全盘考虑,坚持环境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使城市市区与郊区甚至更大区域形成统一的生态园林城市体系,科学合理安排城市绿地空间,注重不同类型绿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城市绿地网络。同时充分发挥规划的指挥和引导作用,改变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政绩工程、长官意志等不良现象。生态园林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类、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城市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共存。根据城市自身的生态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创

造城市自身的特色,选育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树种为本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服务。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按照乔木、灌木、草本结合的原则,大面积地推广种植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森林立体绿地,增加空间绿量,降低管理成本。

4.2解决旧城区与城市中心区中公共绿地少的问题

首先要将城市中心绿化用地的潜力大力发掘,将旧城区的绿化量提升上来,并结合中心地区改造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绿化用地进行置换,逐步增加园林绿化的面积;经过墙面绿化、道路绿化等方式来提升绿化区域的数量;加强对道路的园林绿化建设,对新建或改扩建道路尽量留有充足的绿化用地,使城市逐渐形成绿荫的长廊;因为一些中心区域土地较为宝贵,所以要在绿化的同时要提升绿化的质量,从最大的限度上发挥出城市绿化的综合效益;修复与保护城市区域内的名胜古迹,再配合绿地的建设,有效彰显本地文化特色,促进旅游行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4.3遵照生态标准建设城市各类绿地,协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之间的关系,构筑生态平衡的城市体系

4.3.1遵照生态标准建设城市各类绿地

要进一步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通过实施规划建绿、整治增绿、见缝插绿等多种途径,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大幅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园林绿化水平,确保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一是要加快城市中心绿地及城区绿化工程建设。二是要加快城市小游园建设工程建设。三是要加快城市湿地森林公园工程建设。四是要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

4.3.2协调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之间的关系

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应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等。在保证城市绿化用地的同时,利用多种方式来增添城市的绿化用地。逐渐在城市的国有土地之间建设由政府划拨的公共绿化用地,并对于一些征用农用地进行的绿化建设,要按照法律法规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为了加快郊区的园林绿化建设

鼓励支持农民将耕地范围进行有效调整,同时也可用政府的补助来建设公园、苗圃等。

依照城市在总体上的规划建设,增设隔离林带。

4.3.3要保持“物种多样性”

维系和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力保城市的自然植被和古树名木,合理地完善城市的绿地廊道体系建设,增加城市开敞空间和生境斑块的联结度,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通畅的生境迁移通道。要重视丰富城市绿化的植物品种,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城市绿地景观。要通过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植物配置,增加对绿地适应性的植物种类。按照自然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建设和改造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尤其要重视合理选择耐荫植物,丰富地被植物的多样性。

4.3.4要遵从“互惠共生”规律

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将一些能对彼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物种配置在一起。物种的互惠共生要求以物种的多样性为基础,构成各种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和不同的群落外貌,突出体现生态园林的形态特征。生态园林的时间结构要求各种植物具有特殊的发育节律和时间成层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园林的水平结构要求以不同地段内有差异的地形和有机生境相结合,形成“互惠共生”物种群落。

4.4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资源循环过程,作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即人为的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景观,以确保城市景观的完整性。创造优美、舒适、恬静的生态园林的城市景观,给城市以美的享受,不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4.4.1节约土地

在审批各项园林规划时,要做到实地考察,坚决否定掉浪费土地资源的规划方案,提倡因地制宜的规划方案,例如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优良方案。力求在保持城市水土结构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绿化,避免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尽量保留城市中的自然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在节约用地的同时,也维持了生态的平衡。

4.4.2节水绿化

在城市绿化工作中,逐步淘汰漫灌等落后的灌溉方式,大力普及滴灌、微喷、渗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此外,还应当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充分根据气候的变化、土壤的情况和不同植物生长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做好灌溉工作,努力实现精准灌溉。在满足植被生长需要的同时,不断降低用水消耗。

4.5解决居民区绿化问题

应根据居民的需要对居民区绿地进行有效规划。不断增加绿地量,同时确保绿色空间开放性,为人们带来休闲、活动、娱乐等生活便利。

4.6地方文化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生态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现代人对园林的感受已由单纯的欣赏和游憩转为对园林空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因而现代城市园林的景观建设,应当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不仅要从园林的形式上来审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要以更理性、更科学客观的观点去审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方面,有必要在保留与继承传统中国园林已有生态理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习好的东西,兼容并蓄,为中国古典园林赋予新的生命。

由于不同区域的城市有着各自不同的区位环境、植被特色、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识追求,形成了自然和文化相适应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和城市风貌。如峰峦叠嶂的山城要因势利导,将园林建设与既有的起伏地形相结合,融自然景观为一体;平原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设计可通过台阶式、多层次、多种道路框架结构和水系林带格局,错落布置园林景观,平面、立面有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应注重保全其历史的地方特色。

4.7构建一体化生态园林管理机制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生态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也十分重要,要改变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粗放的旧模式,实现城市绿地养护的精细化,提高城市绿地的养护水平,有效地保护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成果。

4.7.1实现管理机构的一体化

市、区、街道之间在绿化管理上要形成联动。例如由各区成立园林绿化管理处,隶属于区建设局,各园区、单位、小区、街巷配备1-2名专职的园林绿化人员,形成全市统一的一体化绿化管理工作网络。

4.7.2规范绿化养护市场

逐步将市区财政性投入建设的城市绿地推向市场,吸收全国各地有经验、有实力的绿化养护单位来参与市场化养护管理,形成绿化养护市场的有序竞争,提高绿化养护的科技含量,

向科学化、生态化、规范化管理方向发展。

4.7.3实施数字化城市绿地管理

数字化城市绿地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通讯定位、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数字处理、数据库、遥感等先进技术,整合城市园林绿地的基础地形数据库,全面应用于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树木花卉选择、病虫害的防治、树木养护、绿化设施维护、绿化评估和决策分析等方面的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数字化城市绿地管理能实现绿地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促进城市绿地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4.7.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广泛开展爱绿护绿行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群众的爱绿护绿积极性,发展壮大护绿使者队伍,将绿化管理网络的覆盖面扩大到社区,确保全体市民对城区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通过设立破坏绿化公开举报电话,在绿化网站开设投诉信箱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市民的建议和意见,力争使每一位市民都成为绿化义务巡查员、监督员。

4.7.5提高生态园林科技水平

生态园林建设涉及到园艺、林业、建筑、规划以及文化艺术等学科内容,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研究,必须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因此要加强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科研机构,增加研究资金。园林管理部门要与院校、科研机构加强联系和沟通,进行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特别要加强地方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注重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开展园林植物育种及新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等。

5 结语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仍有很多问题摆在面前,由于当前各门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注定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不能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因而在设计规划、建设实施中应将各门学科实施有效结合,在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下,方可建成具有宜人生态环境和美好城市景观的城市。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年06期.

[2]钱江勤;宝钢厂区生态园林化建设现状及综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张宏芝;大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仿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4]冀凤全;湖北省园林树种规划[D];华中农业大学;2004.

[5]王平建;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王雁;我国城市绿化理念探索的回顾与发展趋势[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王佩儿,张珞平,洪华生;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案例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9]王明霞;宁波市城市森林发展的探索[J];林业经济问题;2003年03期.

[10]陈金印;王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1]冀凤全;姚崇怀;;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12]曹凤中.可持续发展城市判定指标研究[A].APEK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环境与经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C].1997.

[13]王秉洛.城市绿化——城市绿地系统——园林城市[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

2006.

[14]王克勤,樊国盛.园林生态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

[15]钟晓青.从田园城市、园林城市到生态城市[J].生态科学,1996,(1).

[16]王爱莲.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9(6).

[17]王福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18]刘敏.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初探[J].上海环境科学,2002,(2).

[19]杨艳清. 园林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04). [20]龚璐璐.浅议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J ].江西化工,2009(03).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创建指标

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否决项 1.尚未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未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2.建成区绿地率不达标; 3.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达标; 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达标; 5.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不达标; 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 7.林荫路推广率不达标。 二、部分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计算方法: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总分=大于或等于8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 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建成区面积(K㎡)×100% 3.建成区绿地率 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建成区绿地率为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之和(K㎡)/建成区面积(K ㎡)×100% 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总面积之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人均占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总面积(㎡)/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 统计和计算时注意事项 (1)道路绿地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单侧绿地面积按栽植行道树总长乘1.5米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绿带宽度小于1.5米的按1.5米计算,大于1.5米的按实际面积计算。道路绿化覆盖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与绿地面积相加,减去行道树垂直投影中与绿地重叠部分的面积。 (2)孤植树面积计算:孤植树是指孤立种植的树木,既不是行道树,也未栽在绿地内,其绿地面积按每株2.25平方米计算,绿化覆盖面积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垂直绿化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垂直绿化面积不计入绿地面积。屋顶绿化面积计入绿地面积。 (4)水面面积计算 ①公园内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园内用地比例要求(绿化用地比例 ≥65)的水面,水面全部计入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 ②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绿化带宽度<30米,水面不计入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 ③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种植植物形成宽度≥30米的滨水公园绿地,水面面积≤滨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徐杰

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徐杰 发表时间:2019-01-02T16:39:15.927Z 来源:《红地产》4月作者:徐杰 [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问题也涌现在我们面前,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阻碍。本文将主要探讨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为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思路,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朝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1 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导致很多部门在管理职能上存在交叉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不仅导致管理盲区的出现,也是对管理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在城市的管理职能职责上,城管、住房建设、公安、城市规划部门都担负着相应的管理职能,但是其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管理漏洞,这些部门之间也缺少配合和协调,协同工作的机会较少,从而造成管理效率较低。城市中由于建筑工地占到施工问题带来的诸多不便,常常不能在协同管理下得到良好解决,甚至由于插手管理的部门较多,导致过度管控,造成社会不和谐音符的出现。 1.2 功能区分布不合理 在城市的交通规划上,很多城市都存在建设和规划不协调的问题,在主城区中设置的停车位较少,相应的居民活动场所和公共绿地建设也没有达到绿色城市的标准,一些城市中还将工程设置在城市的周围,造成空气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严重扰乱了城市的正常秩序,居民对于这些不合理功能区分布意见很大,加上随着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很多违章建筑也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造成这类困扰的原因在于缺乏前期的系统规划。在城市的停车位设置上,由于缺乏合理性,造成了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通行出现了问题,进而影响了城市交通的畅通。同时,交通要道缺少合理安排也会造成主干路的多处堵车,影响了通行的顺畅。 1.3 城市建设服务有待完善 我国很多城市建设的城区规划中缺乏完善的分布结构,老城区在道路改造中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工程拆迁和协调的成本和难度都较大,一些道路上还没有进行改造和拆迁的安排,不仅影响了交通的便利性,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合理化设置。在城市的管网改造上,很多供水管道已经出现明显的老化和生锈,对水资源造成了明显的影响,然而现代化的排水设计还没有跟上,硬化率逐渐增加,影响了城市废水的排放,也使得城市的供气系统达不到现代化城市的需求。 2 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对策分析 当下,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城市建设的系统规划,所以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相关城建部门的联合作业,都缺少科学的联动机制,也造成了管理不利的问题。城市建设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相关城市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并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而且在重要的城市管理岗位中,例如交警执法和城管执法方面,人员的配备并不足,造成管理的执行力较差的问题。同时,在城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由于人才的缺乏和建筑监督机制的缺失,建筑安全性问题也成为发展隐患之一,都为城市管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法有如下三项重点: 2.1 完善城市管理系统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及分工,确保整个城市建设管理系统都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进行城市管理之前,设计部门需要根据城市本身的特征规划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且应当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设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方案,避免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从而对城市中的基础设施以及周围环境做出“先破坏后治理”的改善方案,应当趋向整个设计能够服务今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其次,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对建筑工程相关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更应当严加管理;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协调好各个职能负责单位,共同配合城市管理工作的推进,尤其是在城市道路、车辆管理和城市环境等重点方面,政府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明确责任,实现多部门协同管理。 2.2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城市作为居民赖以生存的场所,应当实现生活便利性和功能性作用,这就要求在城区规划时首先需要划分好区域,在居民去避免噪音和环境污染,尤其要保证给排水功能的通畅,以及城市垃圾合理排放机制,能够有效处理城市垃圾的排放,避免垃圾对城市环境和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在城市生存条件改善的过程中,对现有的布局不合理的地方也需要实行相应的改革措施,完善城市的路网,加速城区各路段的建设,进行交通疏导,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应当避免在城建中的乱建乱改现象,对于违规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2.3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城市管理除了需要相关部门主抓之外,也和城市中居民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居民也是城市的主体,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联合市民的力量,在对城市居民进行关于环保和交通疏导的教育之外,也需要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汇集居民反映的建议,提炼合理化之处,应用于城市建设之中。在宣传教育方面,也需要将城市污染、交通问题作为重点,由各个相关部门针对不同职能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居民的城市保护意识,共同爱护城市环境。其次,也需要继续完善城市管理,从制度以及考核的角度出发,政府可以对各个部门提出明确的管理的目标,并将之纳入到城市绩效的范围中,促进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在提高城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方面,相关部门也应当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管理教育,提高执法能力和法律意识,带动管理效率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城市建设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做好科学的规划,然后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在政府监管的配合之下,实现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积极调动起各个部门之间的力量,这样才能提高城市建设的管理能力,促进城市建设朝向更科学、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亮,杜志芳,杨跃敏.绿色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保定市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2):54-56. [2]孙万青.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26):20-21. [3]吕梦晨.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8.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难题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难题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面向普通民众的调查中发现,有65.59%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是其所在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该问题位居调查所提及的五个问题之首;其次是“政府未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有56.99%的受访者选择该问题;再次是“城市运营管理效率不高”,有52.69%的受访者选择该问题。 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可得,民众反映的前三个问题都涉及政府管理层面,选择这些问题的民众都占了半数以上,后两个问题则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选择这些问题的民众占比都在一半以下,这也反映出优化政府管理是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缺乏整体规划,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 智慧城市对政府而言是一个新课题,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因素,所以它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都特别强调系统性,这就需要政府首先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规划。然而目前一些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热情虽然很高,但在没有明确自身智慧城市定位和目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不牢、技术应用准备不足、保障条件不配套、没有建立执行层面的组织保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措施的前提下就开始实施一些项目,导致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况的发生。 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 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是一个长期项目,涉及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体系等方方面面。一些城市虽然希望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但是未能建立科学的模式,未能明确各参与方权责利的关系。一些企业虽然有意愿参与城市建设,但碍于缺乏合适的合作模式,在与政府合作上持观望态度,担心有变数,投资难以收回等。 目前一些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未能充分调动市场力量,虽然通过大笔资金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先进的硬软件系统,但这只是搭起了智慧城市的“壳”,还缺少智慧城市的“核”。智慧城市的“核”是统筹建设、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智慧城市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都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充分调动市场的热情需要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让各参与方获得可观收益。一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不能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不能实现项目自身造血和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在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后,就难以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而政府财政压力巨大难以持续投入,进而致使一些智慧城市项目未能持久进行。 城市运营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智慧城市要解决民众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城市生活变得更便捷、舒适和安全,这不仅需要运用先进技术,还需要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一些城市只是将智慧城市片面理解为对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没有意识到要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国内一些地方的“城市病”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并不是缺少先进技术,而是城市管理水平跟不上。例如,目前一些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建设用地开发比较粗放,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土地资源不能做到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脱离城市实际需要去建设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主要是管理上的原因,而不是因为缺少先进技术。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开始朝精细化、个性化、便捷化、快速高效等方向发展。普通民众对服务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服务民众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只有大幅改进管理方式和运营效率,才能满足广大民众日益

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

附件1 生态园林城市申报与定级评审办法 生态园林城市评选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考核、逐级晋升、有升有降的原则。生态园林城市根据考核结果分为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 一、申报 (一)申报条件 1.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3年以上; 2.达到《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Ⅰ级; 3.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包括宣传发动在内的年度实施方案,并已报送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备案,且实施3年以上; 4.近3年内未发生违规损毁、移植、砍伐树木、大规模移植大树、古树进城等破坏园林绿化成果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未发生市政设施建设运营、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较大安全事故,未曾被通报批评或媒体曝光。 (二)晋级要求 1.获得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命名两年以上,可申报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获得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命名四年以上,可申报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 - 1 -

2.北方采暖地区城市,申报一星级生态园林城市,居住建筑集中供热计量收费比例需达到40%以上;申报二星级生态园林城市需达到50%以上;申报三星级生态园林城市需达到60%以上。 (三)申报时间 生态园林城市评审每两年开展一次,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申报城市须在申报年的9月30日前将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及遥感测试基础资料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其他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评审年的6月30日。 (四)申报程序 1.申报城市人民政府向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申请; 2.城市人民政府申报申请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连同书面初审推荐意见一并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3.直辖市申报申请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五)申报材料及要求 申报材料包括纸质材料(附电子版光盘,1式2份)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技术报告DVD音像片(1式2份)。 1.纸质材料 按四册装订,第一册内容包括: (1)城市人民政府的申报申请。 (2)申报城市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申报城市《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Ⅰ级达标自评的综述报告及初审推荐 - 2 -

论构建城市生态园林

论构建城市生态园林 On constru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学生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所在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农林经济 xxxx年xx月

摘要 构建城市生态园林是当今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将讲述生态园林的概念与内涵,阐述城市生态园林的特点,叙述构建城市生态园林的实践策略及重要意义。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提出构建城市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 II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is a trend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nowadays and in the future, this article will talk about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expati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narrative constru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actical strategy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lso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urban ecological problems has become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as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II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黄石市城市建设存在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当,维修不及时,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黄石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主观上政府和居民未能对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共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规划。 【关键词】公共产品基础设施生活质量 一、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是经济运行和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良好能为居民创造优美而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因为各种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1)黄石水电供应与邮电设施较完备,虽基本满足居民对其需求但仍需改善 在问及居民家中的水电供应情况时,仅有3.97%的居民选择了经常中断,供应不及时;另有61.90%的居民选择了偶尔中断,但很快就会供应;34.13%的居民表示水电从不中断,按时供应。由此观之,政府在水电设施和邮电通讯建设两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居民基本满意。但是,又因为水电与邮电设施在居民的生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建设完备是打造居民良好生活的基石。因此,应该继续深入推进在次两方面的设施建设,做到万无一失。 2)居民休闲方式主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 居民节假日时,选择外出旅行的仅占到10.32%,以购物逛街(40.87%)和到游乐园、公园、广场游玩(62.30%)为主。但仍有44.84%的居民选择呆在家里。其中,学生多数选择在假日去网吧、KTV、电玩城去娱乐消遣。由于黄石属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落后,因而选择外出仅占到10.32%。深入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因为假日来临,上述三种选择已经成为居民下意识的一种消费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黄石市上述三种设施较为健全。而与之相对应去郊外远足和到体育馆运动的人较少。一是因为此两种方式在小城市并不盛行,二是因为黄石市配套设施很缺乏。综合观之,黄石市居民休闲方式较少,主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娱乐休闲和体育健身设施。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道路状况一般,反复翻修令居民不满 有21.82%的居民认为黄石市道路平坦宽阔,交通顺畅,可以很好的满足自己的出行需要;超过一半的居民认为黄石市道路状况一般,基本上满足自己的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 得成绩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问题,如配套建设跟不上、环境污染、缺少文化气息等,都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现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 的措施加以解决,能更好的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对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核心,在国 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我 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在建设的同时寻找能够有效协调经济、社会、 人口、环境、资源多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1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脱节 规划,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发展建设,研究 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 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城市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 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很多城市,制定了城市规划,宏观而远大,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在发展建设中,由于城市 现状存在的问题,规划往往执行不下去。一项城市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 物力、精力,比如一个小区的建设,需要配备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创造宜居的 小区环境,可在实施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滞后,不能与住宅同时交付,给居 民生活带来不便;工业区的建设,环保措施滞后,对环境造成污染。 1.2规划执行不彻底、不全面 城市规划需要各个部门相配合、需要从城市的整体发展考虑。现在在很多城 市规划建设中,对新建项目考量的多一些,对旧城改造实施少一些;考虑到高楼 林立,却忽略自然环境的保护,城市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3法制观念淡薄 居民对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缺少认识,反应在工作生活中,盲目而随从,存 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2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 协调管理,只有经济高效繁荣、社会文明公正、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洁净才 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的理念,实现人工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做好 相应的环境、生态保护,本质上就是保护好人类自己,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 用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因此,必须重视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城市管理的对策 3.1加大城市规划的执行力度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起到龙头作用,可以引导城市合理发展。一个城市必须 制定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但规划如果没有得到好的执行,那么再好的规划也是摆

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发表时间:2018-11-17T18:46:45.62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4期作者:张津迪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比比皆是,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等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再次背景下,建设生态化的城市与园林是非常重要的。 张津迪 身份证号:4104031991****5532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比比皆是,对人们的生活、生产等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再次背景下,建设生态化的城市与园林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需要我们从城市的协调发展与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建设更加生态化的城市。本文主要对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现状等进行分析,并针对生态化园林城市建设的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1、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1.1城市协调发展 其一,城市功能协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合理,形成了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其二,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有良好的市域生态环境,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了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大气环境、水系环境良好,并具有良好的气流循环,热岛效应较低;其三,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继承城市传统文化,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 1.2具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完善,达到了较高污染控制水平,建立了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市民能够普遍享受健康服务。城市具有完备的公园、文化、体育等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住宅小区、社区的建设功能俱全、环境优良。居民对本市的生态环境有较高的满意度。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供水、燃气、供热、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完备、高效、稳定,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生产、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城市交通系统运行高效,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3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无重大破坏绿化成果行为、无重大基础设施事故。 2、城市化与园林绿化景观现状 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垃圾等污染严重的危害了人们正常生活。在城市化进程中,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化的不利因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不仅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而且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美化市容,提高城市的潜在价值。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能够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改善小气候、美化我们生活的家园。 但是,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绿地景观系统的作用,这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过分强调园林景观的美学特征,忽视其生态效益。如重视人工造景而忽视了自然景观,广场和草坪片面追求宽大,盲目引进树种等;第二,配置形式和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缺失。表现在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配置不合理,片面追求常绿树,少落叶树等;第三,“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发展不平衡。各城市之间,同一城市不同区之间、中心城区,老城区与郊区,发展极为不平衡,绿化不成系统;第四,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低下。技术人员匮乏,管理措施落后或很难落实,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 3、生态节约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3.1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合理搭配 所谓乡土植物就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乡土植物经过成年累月在当地的成长,它的生理、遗传以及形态特征都能够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从而具备了比外来植物更加好的适应能力。所以,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合理地选择一定数量的乡土植物,既可以增强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能力,还能够增强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与适应性,同时也可为开发本土园林植物资源做贡献。 3.2生态雨水廊道 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充分结合海绵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围,落实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水生态敏感区保护要求,划定水生态敏感区范围并加强保护,已破坏的水系应逐步恢复。生态园林设计中要转变传统设计理念,不能将排水功能过于依赖管渠、泵站等相关设备,尤其是要转变传统“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的设计方法,应该在海绵城市水系规划中尽量保护与强化其对径流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海绵城市河道(自然排放通道)、湿地(自然净化区域)、湖泊(调蓄空间)布局与衔接,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排水防涝规划同步协调。 3.3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带 生态园林设计中根据海绵城市道路,园林道路和景观道路等不同类型构建道路生物滞留带,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设计中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可以在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等位置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如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渗管等,通过这些生态排水设施构建道路生物滞留带,通过渗透、调蓄等方式提高道路径流污染及总量等控制能力。 3.4做好绿化雨水收集,逐步实现生态供水 在以往的绿化建设中,供水一般采用胶皮管、自来水浇灌,常常造成对水资源的紧张。比如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的措施,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对植被进行培育,可以及时高效的对绿地实行灌溉。满足当代园林中的灌溉需要,有条件的地方必须设计一套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和喷灌系统,对于节约用水大有好处。 3.5积极利用全新技术,实现园林资源再生利用 园林景观中生态环境平衡所需的资源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减少对社会的影响,是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要义,为此,在园林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试论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03-07T15:45:20.8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作者:黄豆豆 [导读] 而想要做好城市规划,就必须摆脱旧式的思维观点,将生态建设作为理念,将城市的优势和特色作为重点。 恩施州城乡规划设计院 445000 摘要:目前我国正大力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体验。而为了更好的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就必须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应对。本文就针对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实施城市的建设规划,这样才能建造城市的蓝图并实现对城市的全面管理,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计划。城市规划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社会中各个行业的组织和团体都会参与,而同时这项工作也关系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想要做好城市规划,就必须摆脱旧式的思维观点,将生态建设作为理念,将城市的优势和特色作为重点。 1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1.1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经济追赶型发展思路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都是全社会的主要发展思路。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逐渐增长,以往的住房和基础设施住家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同时,在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中,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缺乏意识,对许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筑都进行了改造和拆除,设置一些历史遗迹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无法被有效的还原。 1.2规划缺乏前瞻性 在我国当前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交通也是主要的问题之一,交通拥堵是许多城市这能够都存在的问题,而这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前瞻性的缺失。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均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私家车的数量日益增多,而城市的道路在数量和宽度上却没有显著的提升,从而难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这种情况在一些旧城区中尤为显著,人口的增多、公共设施的缺乏、户外活动空间不足等都严重的影响着旧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公众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而上述的种种现象都是由于缺乏前瞻性的城市规划建设造成的,城市的建设没有充分的考虑城市在未来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拆迁工作的大量开展。 1.3城市建设风格雷同 就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城市采用的相同的建设风格,比如欧化建筑、大广场、大草坪等。城市原有的街道风格、地理环境、建筑风格、历史文脉等等没有受到重视,反而大肆的建设商业街、文化街、旅游街、休闲街等风格雷同的街道,城市独有的特色难以体现。 2 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在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开展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应具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将其转变为城市所独有的历史特色,从而为城市影响力以及品质的扩大提供条件。同时,还要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作为主要的规划建设原则,从而实现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以对对濒临破坏的历史珍贵古迹的及时抢救。另外,还应采用系统保护和重点保护结合起来的方式,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具古迹予以充分的保护,并将各个历史时期作为依据组织城市中的各个历史遗迹和建筑,促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形成。 2.2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各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质形态以及陈厚的文化。因此,应对城市的特点予以充分的考虑,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凸显出来,具体分析实际的问题,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规划和建设工作。同时,各个城市所具备的发展空间也是有所差异的,比如一些城市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而一些城市的湖泊分布较多或面积较广。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空间,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自身具备的森林资源或湖泊资源打造成城市独有的特色,比如,“绿色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等等,最终实现城市独有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体现。 2.3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的发展,必须予以充分的保护,这也是维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重要保证。而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规划,可实现立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不断予以满足,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城市坐在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只有逐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自然保护法规体系以及监督管理体制的有效建立,将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的生活和居住提供更适宜的生态条件。 2.4建立全面的监管体制 城市规划属于公共的管理系统,因此,相关的政治体制是城市规划效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和团体参与到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城市公共利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为了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和和谐性,完善和建立监管机制是必须进行的,同时,还要对规划的措施予以公开,从而对各部门的工作义务和职责予以明确。在城市规划里,调整听证与公示制度,让大众一起监管城市规划,便其具有相关的监督权、知情权以及参与权。只有这样,才可使城市规划更为合理,减免城市规划不和谐的情况的出现。 2.5统一协调,科学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 规划要做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不应千篇一律,各种社会服务建设要齐全。必须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市场效益等方面来制订和实施。强化规划管理,规划一经确定,要坚持不变,通盘考虑,综合协调,不能形成一任领导一张图,要做到一张蓝图画到

探析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15301813.html, 探析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作者:赵娟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 进行阐述,通过分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指出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规划;政策建议;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102-02 0 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步入了飞速增长期。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保持城市的个性特色、魅力和发展活力,促进城市发展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道十分急迫而又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在城市建设方面,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发展问题。纵观中国城市建设的过程,对其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肯定的同时,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不能忽视。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妥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制约我国城市建设的质量,甚至会患上“城市病”,进而导致城市建设资源的大量浪费。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1 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长期以来,经济追赶型发展思路是全社会的主流意识。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住房和基础设施供应不足、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包头市为例,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破坏严重,尤其是位于市区内的遗产由于城市建设的影响破坏严重,反映城市发展历史的东河老城区的历史建筑、街区等在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中拆除未予以保留,一些历史遗迹由于年久失修,已无法反映其历史原貌。 1.2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破坏了城市及周围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经济和社会活动集中,并且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城市这种密集的人口活动、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致使城市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低。今年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我国中东部城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分析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5T11:54:31.3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王立红[导读]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我国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跃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31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针,我国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城市工厂废弃排放、污染用水排放、固体废物以及城市噪声污染等,给城市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要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污染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同时,在居住环境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建设规划应遵循生态伦理道德。因此,城市建设领导人要倡导绿色文明建设,保护当地生态体系,注重对城市环境的清洁,并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利用城市中有限的资源,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在保护城市特色文化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园林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主要是以城市绿化为目的而进行城市建设,同时,还要以人的审美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推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 1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内容 1.1概念。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是指在园林建设时,要以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与协调为主要发展目标。经由生态学基本原理,探索植物种群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植物种类的特征和发展历程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了解植物种类与城市的互补作用后,就要避免其发生相克,形成比较规律的人工城市生态系统。在生态园林城市系统之中,依托自然地理地貌与自然生长的草木等植物,做好城市绿化建设。因地制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协调种群之间的关系,形成城市特有的风貌,体现出应有的城市气息。1.2基本功能。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基本规划建设时,主要满足3方面功能:(1)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存在观赏性,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配置资源,最终形成美观的人工植物生态群落。绿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的观赏性、价值性和公益性,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2)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园林时,调整好植物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物种的光合、净化作用,调节城市微气候,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颗粒灰尘含量,防尘固沙,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平衡。(3)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结构合理性,合理安排园林建设时间、空间、结构等基本要素,将其与城市建设相统一。 2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2.1促进城市景观的多样化发展。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除了具有防尘固沙、防风灭菌、减少噪音、保护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还能够促进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发展。在城市健康发展过程中,单一的城市景观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所需,很难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能够为居民营造环境优美、观赏性较高的环境,表现出极大的艺术气息。在我国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中,建设区域一般都涉及城市绿地、水体、道路、廊道、山体以及斑块等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极大减缓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极大促进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多样化发展。2.2推动城市文化发展。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可以融合当地城市文化特色,展现城市文化个性,并形成城市独特的标志,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艺术特性体现出来。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艺术灵魂就是生命特征的体现,这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需要有创造性,不能一昧地模仿其它城市绿化。而是要借鉴其它城市发展、创造方式,探索本城市发展之路,通过展现当地城市文化特色,促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和当地城市文化的多样化发展。2.3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城市的形成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产物,是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我国人口大幅度上升,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生态园林规划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形成与人口分布密不可分,人口聚集、产业发展等都是城市形成的基本要素。城市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中心,也是人们生活、消费发展的中心,是人类发展成熟的标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形成。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变化为大城市、特大城市,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更加恶劣,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城市生存环境的恶化,大大挤压了人类的休闲空间,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用地面积紧张,通过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环境的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在各种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就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3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城市绿化多样化发展。3.1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是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其是依据城市大气质量状况而对功能进行区分。设定不同地区所允许的气体最大排放量,将治理大气污染的方针具体化。在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时,首先要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和交通枢纽所在的位置,确定主要污染物来源,从而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大部分是由于汽车废气排放引起,而污染物中SO2与总悬浮颗粒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在进行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时,首先,要改变城市居民落后的燃烧方式,节约燃料,提升燃烧利用率,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气体燃料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或污染较少,资源含量较多的能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升生态园林建设绿化效率,净化城市居民所在的生活环境。3.2综合治理城市水体污染。治理城市水体污染也是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它的综合治理是依据城市能接受的水体环境容量,从而计算出污染水体的最大排放量,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在我国大城市中,每天至少有1亿t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严重污染了水体中生物的生活环境,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在污水综合治理方面,要改变人们落后的生活方式,采用无废或者少废的技艺实现城市安全生产。3.3综合治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也是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是依据各种固体废物利用率、实际处理指标,确定城市废弃物的治理方法。要做好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与国内设备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固体废物处理体系,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 4结语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既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建设,能够大大提高城市文化品味,促进建立特色城市,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关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