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

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大后小)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 3、绿色化学(1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4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外焰温度最高(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O(3)检验产物H: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4)

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2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 烧。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1/3处;用手拿住H的量减少,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CO 和O的量增多222(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评价(一)药品的取用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1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一)用于加热的仪器-

-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2 、药品取用的总原则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底部为宜,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二)测容器--量筒

3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 保持水平。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毫升。0.1

克。)0.1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三)称量器--托盘天平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2 )先调整零点1注意点:((3()称量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1 / 11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空气成分O、N CO 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222、体积分数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21%、78%、0.03%、0.94%、0.03%

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约占就说明装置不漏气。1/5,可支持燃烧;2N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三)物质的加热2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1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

再集中加热。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450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氮

的氧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2

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工程为CO、SO、NO、O (四)过滤和可吸入颗232粒物等。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二低”:(1)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 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

层破坏和酸雨等“三靠”:(1 )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保护:加强大

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

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3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

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CH等)24酸雨(NO、SO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注意点:(五)蒸发22 6.氧气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高,造成液滴飞溅)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物质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现象

碳)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

垫上石3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气体

磷产生大量白烟棉网。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六)仪器的洗涤: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1()玻璃仪器洗

)玻璃仪3(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

成股流下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Na2CO3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

(石蜡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

化物炸裂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瓶底、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 1

*析)。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2 / 11

(3)氧气的制备: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9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MnO2一、水↑====== 2H 2HOO + O2222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MnO + MnO↑======K 2KMnO + O24224 A.装置―――水电解器

B.)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4 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发生装置:固固加

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D.化学反应:(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

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2HO=== 2H↑+ O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222

产生位置、注意点 b 负极正极

体积比 2 :1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质量比 1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8

F.处1/3 检验:O---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③铁夹夹在

离管口约2H---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

气体排出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2)结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

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O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你能读到的信息2化学式的含义

H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O

2①表示一种物质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量和化学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1)通电分解2H 8、常见气体的用途:O=== 2H↑+O↑222(2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O + CaO==Ca(OH) 2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支持燃烧O + CO==HCO 3222 3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水的污染:、Kr、Ar、Ne、③稀有气体(HeXe(等的总称):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9

质是H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最多的元素是O 。2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 / 11

(2)水污染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区别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5【分享】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方法),1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H、O、N、Cl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2222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与软水(2 A.定义)构成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DCH、CHOH、CHO、淀粉、蛋白6564212质(多种元素)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氧化物5、其他HO CuO CO 22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无机化合物酸HCl HSO HNO 43 2在水,蓝变若铜硫:检水(2)的验用无水酸,由白色为色说明有存;碱NaOH Ca(OH) KOH 2 O

&5HO = CuSOCuSO+5H盐NaCl CuSO NaCO 4243422第

四单元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1二、氢气H、原子的构成2(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化学性质: 2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最外层电)三决定(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3

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子数(点燃最外层电子数为He点染前,要验纯(方法?)O Mg,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2H+O 2H222

Ne均为稳定结构)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2)2还原性(用途:冶

炼金属)、元素(2)O CuO === Cu + H +H)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 氢气“早出晚归”(22一种

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注意:CO、C、H(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

质2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O3O2、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原理:↑+H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SOZn + H↑Zn + 2HCl = ZnCl +H = ZnSO442222 2 ;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a、书写方法:、意义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bSi

、He 、、C 三、分子与原子Fe *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个:只表示原子分子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34 / 11

氧原子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c、有关元素周期表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分类 d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H 、元素之最:地壳:eO、Si、Al、Fe 细胞:O、C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2个单位正电荷)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一个铁离子带3 (1“三不变”)。(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3、化学反应前后(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2 子)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原子离

阳离子阴离子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区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粒子结构别质子数=二、化学方程式电子数电子数质子数<

电子数质子数>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粒子电性2、书写:用阴离子符号表示用元素符号表示符号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3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含义

1、化合价点燃OMgCl 为例====2H以:氯化镁中镁元素化

合价2H+O 价:镁元素化合价为a、写法及意义:Mg+2 2222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2为价氢气和氧气在点燃

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几种数字的含义 b 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2+2个水分子个亚铁离子:3

3 Fe Fe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O 2H两个水分子,个氢原子(或原子)个数比2每个水分子含有2

c(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

的代数和为零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4份质量的氢气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化合价为0 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2、化学式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 )写法1(

(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

a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沪教版初中化学前6章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基础梳理】 1.溶液是指、的;其特征具有性(密度、浓度都相同)、性(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且一定属于(纯净物或混合物)。悬浊液是指物质以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指物质以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2.油难溶于水,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分散到水中形成。人们通常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作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有等。 3.物质溶于水时,常伴随温度的变化。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升高,如等;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降低,如等;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不变,如等。 4.为了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人们常用的方法有、、等。5.日常生活中,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原因是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升高。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原因是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降低。 6.蒸馏水(填“能”或“不能”)导电。若在蒸馏水中加入食盐固体后,溶液(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食盐溶于水后能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和,但若在蒸馏水中加入蔗糖固体,溶液(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蔗糖是由构成的,溶解于水后不能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溶于水后,溶液导电性增强的物质往往是由构成的,如食盐、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等;由构成的物质溶于水不能增强水的导电性,如蔗糖、酒精等。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 【基础梳理】 1.溶液由和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解溶质的物质叫做。理解溶液的组成要注意如下要点:(1)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2)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色;高锰酸钾溶液是色;氯化铁溶液是色;氯化亚铁是色。(3)是常用的溶剂。一般讨论的溶液都是水溶液,因此除特别说明外,一般只说“**”溶液就是指溶液。但溶剂不一定只有水,、等物质也可作为溶剂,如碘酒溶液,溶质是,溶剂是等。(4)溶液中溶质(不一定或一定)只有一种。如在食盐水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溶解后形成的溶液,其溶质就是。(5)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但是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因为。 2.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溶液,在分析其溶液组成时,要根据反应前的物质和反应的实际情况去确定。如锌粒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的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在分析该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到反应前的稀硫酸溶液,其溶质是,溶剂是,加入锌粒后,锌粒只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溶质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并产生,而不与稀硫酸溶液中的溶剂反应。相关图示如下: Zn H2 ++ 液的组成溶液组成 因此,反应后形成的溶液其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溶剂是原稀硫酸溶液中的。 3.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通常用字母表示,它随着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的改变而改变,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若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 4.配制溶质为固体的溶液时,基本的配制步骤为: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 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蒸馏; 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 2、SO 2 )②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 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绿色粉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7、CO 2 能使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NH4HCO3NH3↑+ CO2↑+ H2O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氮肥、液氮用作冷冻麻醉剂等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 蒸馏;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2、SO2)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粉末 (1)加热易分解Cu2(OH)2CO3CuO + H2O + CO2↑ 现象: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试管口出现小水珠,③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②产生气泡 7、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沪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

欢迎阅读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 V读1. 2. 3. ,水进入集气瓶,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氦气填充气球,作焊接金属保护气,做霓虹灯和放电管 5.污染性气体SO2,NO x,和CO 二.氧气,二氧化碳及氢气制备,性质比较 A B (1)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O2), a 进气,b 排出空气。(2)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b 进气, a 排出空气。

(3)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先在广口瓶内盛满水,b 进气, a 排出水。 (4)用于洗气,在广口瓶内盛一定量的洗液, a 进气, b 出气。 高锰酸钾制氧气注意事项: (1)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颗粒阻塞导管。(2)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3)加热时要先均匀加热,然后再集中加热, 防止受热不均,炸裂试管。(4)铁夹夹在离管口1/3处 (5)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先移开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6)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方可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集气瓶中 水降至瓶口,且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表明已收集满。 简易启普发生器启普发生器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排空气法收集的干燥 于溶解速率 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 燃则收集的是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 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大后小)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 3、绿色化学(1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4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外焰温度最高(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O(3)检验产物H: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4) 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2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 烧。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1/3处;用手拿住H的量减少,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CO 和O的量增多222(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评价(一)药品的取用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1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一)用于加热的仪器-

沪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 (6)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水+ 二氧化碳+ 氨气 2.氮气 (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3.铁生锈 (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5.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用点燃的方法证明,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本质区别:是否有无新物质生成 (2)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灯泡) (3)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气球、轮胎、炸弹) (4)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热不稳定性、毒性等 7. 能量转变 蜡烛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动植物的呼吸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蓄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是热能转化变成化学能 8.空气的组成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XX)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 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 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X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X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汇总沪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知识点1: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本P11-12页) 知识点2:红磷燃烧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课本P13页笔记) 第二章 知识点1:氧气的性质(课本P32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2:氧气的制法(看课本P35-36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3:催化剂(课本P36页笔记) 知识点4、二氧化碳性质(课本p41-42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5:二氧化碳制取(课本P43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6: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课本P42页课本笔记) 知识点7:水的组成实验(P48页电解水实验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8:水的净化方法(课本P49页笔记) 知识点9:硬水和软水检验的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本49页笔记) 第三章 知识点1:微粒的性质(课本63-64页笔记) 知识点2:原子的构成(课本68-69页笔记) 知识点3:离子(课本71页笔记—阴离子、阳离子、离子与化合价的关系等) 知识点4:化合价的计算(依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0) 知识点5:符号的含义(课本81页笔记—写在不同位置上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元素符号的含义、化学式的含义) 知识点6:结合元素周期表考察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等知识点) 知识点7:关于化学式的计算(课本P85-86页: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原子总数、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等) 知识点8:化学式的读写(课本第一页笔记) 知识点9:物质的分类(课本P76页笔记) 知识点10:原子结构中的计算(公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四章: 知识点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发光、放热、剧烈的化学反应) 知识点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课本93页笔记) 知识点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课本P94页笔记) 知识点4:质量守恒定律(书本102页笔记)(常考题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物质组成元素、物质化学式、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气体质量、根据物质质量增加或减少判断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等) 知识点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知识点6: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试卷最后一题计算、物质质量比、各物质分子个数比等) 第五章: 知识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反应)(课本第114-116笔记) 单质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反应生成+2价亚铁;氧化铁与稀硫、盐酸反应生成+3价铁)

沪教版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3、化学性质——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1。 112 ①增加溶质 ②溶解度变小(降温)③蒸发溶剂 2、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3、混合物分离的方法:① 过滤—固液分离 ② 结晶—分离可溶性固体 ③蒸馏—分离不同沸点的液体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 3)

4、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HCl 气体 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但是,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 生理盐水的溶质也是NaCl 。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等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3、工业制氧:分离液态空气,利用各组分气体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4、上海市空气质量指标: SO 2、NO 2、可吸入的颗粒物。 1 ,质量比为1︰8。 1 CO 2固体。 2石墨(C )软而滑、导电性、熔点高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疏松多孔)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3、① 实验室制O 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和MnO 2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用过氧化氢(双氧水)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制O 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归纳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碳酸氢铵(化学式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NH 4HCO 3 NH 3 ↑+ CO 2 ↑ + H 2 O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氮肥、液氮用作冷冻麻醉剂等 3、(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①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挥发; 蒸馏;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等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 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 的腐熟;腐蚀;中毒等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已知的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④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 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①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②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 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 性、酸性、碱性等。 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Ⅰ、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 时,必须集气瓶先装少量的碱液,用来吸收生成的CO 2、SO 2 )②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 Ⅱ、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药品用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Ⅲ、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还可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①无色 ②氮气难溶于水③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6、铜绿:碱式碳酸铜〔Cu 2(OH) 2 CO 3 〕绿色粉末 (1)加热易分解Cu 2(OH) 2 CO 3 CuO + H 2 O + CO 2 ↑ 现象: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试管口出现小水珠,③生成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2)碱式碳酸铜能与稀盐酸反应: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②产生气泡 7、CO 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 3NH3↑+H2O+CO2↑ 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2.二氧化硫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使KMnO4溶液褪色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属化学变化:铁生锈、木炭燃烧、饭变馊 属物理变化:冰融化、碘升华、食盐溶解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属物理性质:溶解性、颜色、状态 属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酸性 5.化学史 法国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 1965年我国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素 俄国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诺贝尔研究了炸药 6.铜绿受热 Cu2(OH)2CO 32CuO+H2O+CO2↑ 现象:变黑,管口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气体 7.铜绿与盐酸反应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现象:固体减少,溶液变蓝,有气泡。 8.镁的燃烧 点燃 2Mg+O22MgO 现象: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9.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石棉网 10.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11.天平的使用

调零前游码归零 物左砝右 砝码用镊子 精确度0.1g 12.试剂存放 液体放在细口瓶、固体放在广口瓶 13.试管加热液体时 试管夹在离管口1/3处 液体用量不超过1/3 试管倾斜45° 14.固体药品加热试管口向下略倾斜 15.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16.闻气体要招气入鼻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空气的组成成份(体积分数) N2 78% O2 21% CO2 0.03% 稀有气体 0.94% 杂质气体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水面不到1/5的原因 漏气、红磷量不足、没冷却 3.混合物与纯净物区别 是否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如属混合物:空气、稀有气体、食盐水 属纯净物: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4.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制得氧气 5.氮气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 6.氮气的用途 制氮肥、保护气、医疗手术、灯泡填充气 7.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而且性质不活泼 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用途:制放电管、填充气球、保护气、景观灯 8.空气质量日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 9.汽车尾气:CO、NO 10.二氧化硫能引起酸雨,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 1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气 12.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 二氧化氮能引起光化学烟雾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全一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 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范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 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 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 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 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初中化学酸碱盐总结知识点比较全沪教版

一、物质的分类: 二、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见下图。短线表示相互间能反应,箭号表示相互间能转化) 1.单质: 1)金属: 2)非金属 + 氧气 → 氧化物 2.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 3)水: 3.酸: 4.碱: 5.盐: 0 +2 Fe → Fe 氧气→氧化物 金属+ 酸→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盐→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酸性氧化物+ 水→酸 碱→盐+水(可溶性碱) 碱性氧化物+ 水→碱(可溶性碱) 酸→盐+水 酸性氧化物→酸 水+ 碱性氧化物→碱(可溶性碱) CuSO 4→CuSO 4·5H 2O 石蕊变红;酚酞不变色 金属→盐+氢气(①H 前面的金属;②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酸+ 碱性氧化物→盐+水 碱→盐+水 盐→酸+盐(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石蕊变蓝;酚酞变红(可溶性碱) 酸性氧化物→盐+水(可溶性碱) 酸→盐+水 盐→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碱+ 金属→盐+金属(①排在前面的金属;②可溶性盐) 酸→盐+酸(可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难溶反应物能生成↑、H 2O ) 碱→盐+碱(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盐→盐+盐(反应物必须可溶且生成物之一必须是不溶物) 盐+ 金 属:Fe 、Cu 、Mg 、Al 单 质 稀有气体:He 、Ne 、Ar 非金属 纯净物 酸性氧化物:CO 2、SO 2、SO 3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其它氧化物:H 2O 、CO 、Fe 3O 4 化合物 酸 物质 碱 盐 混合物:空气、水煤气、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 可溶盐:K +、Na +、NH 4+、NO 3-、SO 42-(除BaSO 4)、Cl - (除AgCl) 难溶盐:AgCl 、BaSO 4、CaCO 3、BaCO 3、Ag 2CO 3 可溶碱:NaOH 、KOH 、Ba(OH)2、Ca(OH)2 难溶碱:Cu(OH)2、Fe(OH)3、Mg(OH)2 无氧酸:HCl 、H 2S 含氧酸:H 2SO 4、HNO 3、H 2CO 3、H 3PO 4 可溶:K 2O 、Na 2O 、BaO 、CaO 难溶:CuO 、Fe 2O 3、MgO 固态非金属:C 、S 、P 气态非金属:H 2、O 2、Cl 2、N 2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

2011年江苏省化学中考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铝、铁、铜、汞等金属单质、氦气、氖气、氩气等稀有气体、金刚石这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氨气NH3、干冰CO2、H2O、HCl、H2SO4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食盐NaCl、烧碱NaOH、CaCl2、ZnSO4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是K+、MnO4-。 构成食盐的微粒是Na+、Cl-,构成氮气的微粒是氮分子N2,构成金刚石的微粒是碳原子。在液氧和空气中都含有的微粒是氧分子O2。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有的氢原子无中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原子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学性质。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为金属元素(氢除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为非金属元素。 3、离子中: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质子数<电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相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阳离子:H+、NH4+、Na+、K+、Ag+,Mg2+、Ca2+、Ba2+、Zn2+、Cu2+、Hg2+、Fe2+,Fe3+、Al3+, 阴离子:F-、Cl-、OH-、NO3-;O2-、S2-、SO42-、CO32-; 4.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和液氧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双氧水H2O2和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的分子不同。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速度等发生改变。由普通水变成临界态水是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空隙发生改变,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小分子团水与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微粒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微粒。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其过程是氢分子氧分子分解成氢、氧两种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Cl2=FeCl2+Cu,每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每个铜离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铜原子。 NaOH+HCl=NaCl+H2O,其实质是OH-与H+结合形成水分子。 5、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a 与NH4+都具有11个质子,Ne、H2O、NH3、CH4都具有10个质子。 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地壳中氧、硅、铝、铁;海洋中氧、氢、钠;人体中氧、碳、氢、氮;太阳上氢、氦。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碘等。 缺钙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缺锌会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症; 缺钴、铁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 节知识点必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 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