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增强系统发展及应用_王雷

地基增强系统发展及应用_王雷
地基增强系统发展及应用_王雷

第39卷 第4期2014年8月 全球定位系统GNSS World of China V

ol.39,No.4Aug

ust,2014doi:10.13442/j.g

nss.1008-9268.2014.04.007地基增强系统发展及应用

王 雷,倪少杰,王飞雪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摘 要:从GNSS定位原理出发,总结了GNSS定位误差的来源,并以GPS为例介绍了WAAS、LAAS、JPALS、CORS、伪卫星、L

OCATA等几种增强系统及独立定位系统,指出了各个系统的优缺点和仍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系统的应用领域,为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基增强系统;联合精密进近系统;伪卫星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268(2014)04-0026-

050 引 言

人类对于定位精度的追求永无止境。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定位、授时、导航功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应用,船舶、汽车定位导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但单独的GNSS定位精度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由于GNSS信号

自卫星发射,地面的起伏导致某些地区存在盲区,室内定位无法满足需求;GNSS的定位精度也不能满足飞机的精密进近、变形监测等需要更高精度应用的需求;商业领域的基于位置服务(LBS)和新提出的"智能高速路"系统对定位精度要求更高。所以,建立能够提供更高定位精度的系统具有重大的意义。

1 G

NSS关键原理、误差源及解决方法GNSS利用用户接收机接收位置精确已知的

四颗卫星的导航信号,构成四个方程,对其进行解算得出位置三维坐标及接收机钟差四个未知数,实现定位及授时的功能。

影响GNSS精度的因素主要有:与GNSS卫星有关的因素,包括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和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与传播途径有关的因素,包括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和多径效应;与接收机有关的因素,包括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接收机软件和硬件造成的误差;其它因素包括

Sag

nac效应和相对论效应等[1]

。同时卫星的可见数也严重影响系统的定位功能。

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都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差分法是通过位置精确已知的参考站接收GNSS信号,进而结算出上述具有强空间相关性的误差量提供给用户接收机作为差分改正数,用户据此对定位结果进行改正,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具体的应用中包括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三种:

)位置差分利用基准站得出位置坐标差分改正数,用户对解算的用户站坐标进行改正。2)伪距误差利用基准站得到伪距差分改正数,用户利用此信息修正测量的伪距。3

)载波相位差分方法分为两类。一种是把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给用户站,以改正其载波相位,之后求解坐标。另外一种把参考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用户台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2 地基增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地基增强系统是指参考站位于地面的对于GN

SS进行功能增强的运行系统,主要可分为两类。差分型的均基于差分原理使得接收机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系统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伪卫星和Locata则发送具有与GNSS信号相同功能的信号,与GNSS不同的是系统工作在地面,可以减弱和消除GNSS中存在的许多误差。主要以GPS的

收稿日期:2014-04-

24联系人:王雷E-mail:wlelectronics@1

63.com

增强系统为例对其原理及应用进行介绍。

2.1 差分型

差分型的GNSS增强系统主要包括广域增强系统(WAAS),局域增强系统(LAAS),联合精密进近系统(JPALS)和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这些系统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构都包含参考站、数据通信链路和用户。2.1.1 WAAS系统

WAAS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构成数据通信链路。系统将星历误差、大气延时误差、卫星钟差误差进行分离并分别进行模型化,主控站利用参考站的位置信息和接收到的GPS信号计算出差分改正,并将改正信息经上行注入站传送给WAAS地球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将信息传送给地球上的用户,用户通过改正信息精确计算自己的位置,在覆盖范围内提高用户的定位精度,实现优于3m的定位[2]。WAAS系统由于采用模型化误差的方法,控制误差在某一范围内,应用范围广且差分精度与距离无关,但系统构建费用昂贵,并且WAAS通过卫星广播差分信息存在盲区和多径的问题。

该系统在比较开放性的地势环境与海上的位置比较有利,主要用于空中导航,也可以给一般的用户使用,如船舶和普通的GPS导航用户。2.1.2 LAAS系统

LAAS与WAAS不同的是LAAS利用地面的参考站代替了其中的地球同步卫星进行差分信息的广播,参考站计算出所接收到的GPS信号的距离改正,此距离改正与空间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在距离参考站一定范围内改正效果高于WAAS,但改正精度随着用户与参考站距离的增大而急剧降低。且LAAS系统需要保证用户接收机和参考站接收相同卫星的信号以保证误差的相关性。在有效覆盖范围内LAAS系统可以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精度均优于1m,且系统构建成本较WAAS小,主要为机场(大概覆盖半径为30~50km)范围内提供精密进场、离场程序、和终端区作业服务。

2.1.3 JPALS系统

JPALS包括陆基JPALS(LB-JPALS),空基JPALS(SB-JPALS),与LAAS系统有很大的相似性,但JPALS主要提供美军使用,利用P码信号,相对于LAAS可以实现更高的定位精度。系统的构成中加入了专门的陆基JPALS完好性监测(JLIM)用于确保空间信号异常或系统异常时向用户提供警告。

文献[3]中对JPALS系统的可能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该系统采用GPS实时动态定位(RTK)[4]技术,采用两个独立的数据通信链路,并利用了抗干扰和多路径的天线技术以及JPALS机动化技术。

JPALS代表着引导飞行精密进近的最高水平。LB-JPALS可以达到2.0~4.0m的精度,SB-JPALS可以达到0.4m精度。

该系统主要为美军提供军事保障,可以用于引导航母舰载飞机自动着陆,并且由于采用了军民复用技术,能够为民用飞机提供精密进近着陆。2.1.4 CORS系统

CORS是应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

1)RTK技术

RTK技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进行实时差分,用户站同时接收GPS信号和参考站传输的观测数据,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得到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精度。该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参考站校正数据的有效作用距离问题。

网络RTK技术中,线性衰减的单点GPS误差模型被区域型的GPS网络误差模型取代,通过多个参考站组成的GPS网络估计一个地区的GPS误差模型,并为该网络覆盖地区的用户提供校正数据[5]。

2)CORS系统原理及应用

相比于前述几种系统,对于CORS系统而言,独特的数据处理中心是其核心,CORS利用特定的算法对参考站网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精确的差分改正,使用户得到更好的定位精度。应用较广泛的CORS技术有Trimble公司的虚拟参考站(VRS)技术和Leica公司的主辅站改正(MAX)技术,这两种技术都是将所有的固定参考站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联合解算,再以RTCM等标准格式播发到移动站,但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1)VRS技术工作原理

VRS技术在特定区域建立永久的固定参考站(通常相距50~70km),用户接收机通过GSM短信息功能向控制中心发送一个概略坐标,控制中心根据用户的位置,选择一组最佳的参考站,利用特定的模型算法,相当于在用户位置附近建立一个虚拟参考站,并利用此参考站产生高精度的差分改正

第4期 王 雷等:地基增强系统发展及应用

信息,控制中心将标准格式的改正信息发送给用户接收机进行载波相位差分改正,从而产生厘米级的定位结果,解决了RTK技术作业距离限制上的问题[6]。文献[7]中指出CORS系统可以实现定位精度水平5cm、垂直8cm甚至更高精度,其高定位精度使其可以应用于监测地壳形变、支持遥感应用、求定大气中水汽分布、监测电离层中自由电子浓度和分布等领域。

2)MAX技术工作原理

主辅站技术利用最新多基站、多系统、多频(L1,L2,L5)及多信号非差处理算法,采用了Leica公司的SpiderNET软件包,利用了广泛采用的LAMBDA算法(Teunissen,1994)解算整周模糊度,利用卡尔曼滤波进行严格实施平差。其系统原理是利用网络处理软件将网络中所有参考站相位距离归算到一个公共的整周未知数水平,并据此对每一对卫星/接收机以及每一个频率计算出弥散性(误差值与频率有关)和非弥散性(误差值与频率无关)误差,并将此误差的差分改正数作为网络的改正数据播发给流动站。

主辅站技术克服了VRS技术需要双向通信的缺陷,且无网大小限制,也没有网中台站及流动用户的数量限制[8]。

2.2 伪卫星及Locata技术

与差分的增强系统不同,伪卫星和Locata系统发射类似GPS的信号并以与GPS相同的原理运行,可以起到减少盲区、提高精度、增强抗干扰能力的作用。系统的布站相对于差分的增强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所以应用前景更为广泛,但仍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2.2.1 伪卫星

伪卫星定位系统主要由伪卫星、主控站、参考接收机、用户接收机构成。主控站配置伪卫星的C/A码序列号,并将D码(导航电文)信号发送给伪卫星系统。高精度参考接收机测量伪卫星同步误差,将信息反馈给主控站用以调整伪卫星C/A码发送时间。用户接收机则进行伪距测量导航电文解算和定位[9]。

伪卫星定位技术包括以下应用模式[10]。

1)伪卫星增强GPS系统

在地形复杂、严重遮挡的地区,GPS卫星可见数受到限制,位置精度因子(PDOP)受几何分布影响而变大,定位精度变差。伪卫星可以通过改善卫星的几何分布,达到提高GPS导航定位精度的目

的。

2)独立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在矿井隧道、地下掩体等环境,GPS信号完全被遮挡,伪卫星则可以独自进行定位。独立伪卫星定位系统采用与GPS相同的定位技术,定位质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接收机与伪卫星之间构成的几何图形。目前,伪卫星应用仍面临一些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制约和局限着伪卫星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11]。

与GPS卫星不同,伪卫星通常装备的是低端时钟,在采样时间里与参考站和用户接收机的标准时间信号不能精确同步,目前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技术针对这个问题,最需要的是建立对不同环境都适用的同步策略[12]。

伪卫星在地面运行,接收机与伪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大,接收到的信号强弱变化范围很大,会存在强信号对弱信号产生干扰的现象,即远近效应。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应用较多的一些解决方法有从伪卫星信号格式着手的脉冲调制技术;基于多用户检测设计的串行干扰抵消(SIC)技术[13];时分多址技术(TDMA)[14]等。

针对伪卫星的多径衰减问题,数据滤波与自适应抗多径以及时空组合处理都是很好的方法。文献[15]还研究了一种动态抗多径方案,利用伪卫星直接信号与多径信号建立模型,在接收端对数据进行平滑滤波等处理达到减弱多径干扰的目的。2.2.2 Locata

Locata是由澳大利亚的Locata公司研制的一种既能增强GPS定位又可独立进行定位的高精度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称为TimeLoc的系统时间同步技术实现局域或者广域网络中多个Loca-taLite之间纳秒级的同步,此技术由Locata公司保有专利,这也是Locata系统最大的优势。

LocataLite是可以实现GPS星座所有功能的收发器,在两个频率(S1和S6)上发射信号,两个频率均位于2.4GHz的ISM带宽内,并且Loca-taLite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在任意频率以任何适合的功率发射信号。Locata信号体制结合了CD-MA和TDMA,如图1所示。所以充分利用了各自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远近效应。

由LocataLite组成的同步网络LocataNet可以在室内外环境运行的定位网络。Locata Rover是Locata系统中的移动接收机,输出与GPS一样

2全 球 定 位 系 统第39卷

图1 Locata信号的CDMA+TDMA信号结构

的定位、导航、授时信息[16]。Locata可以用来单独进行定位,也可以与结合GNSS信号进行定位,达到增强GNSS的作用。系统采用载波相位单点定位技术进行定位,由于Locata实现了时钟同步,LocataLite之间就不存在时钟偏差;系统在地面上运行,电离层误差可以忽略;LocataLites与Locata之间基线距离短,所以对流层误差也可以忽略。可以看出Locata解决了GNSS系统中存在一些误差。

Locata系统仍面临着一些尚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1)在Locata信号与GPS信号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两种信号有可能互相影响,文献[17]中对GPS信号和Locata信号同时存在时的捕获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当GPS信号功率超过Locata,GPS会对Locata信号捕获造成影响,形成一定相干宽带干扰。反之,在Locata信号功率高出GPS信号30dB以上,则会对GPS信号捕获影响,形成一定的窄带干扰。

2)多径衰减问题是Locata系统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献[18]指出Locata系统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应用信号多样性原理,LocataLite的硬件设计允许通过两个天线在同样的频率上利用不同的伪随机码(PRN)发射两个信号,对两个信号进行解算减弱多径衰落影响。

3)WiFi现在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广泛分布的WiFi信号与Locata信号之间有着互相的干扰,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19]。

Locata低精度的粗定位可以实现1/2m的定位精度,高精度的载波相位单点定位可以实现2~3cm的定位精度。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动态定位、变形监测、露天开矿、室内定位、城市定位等领域[20]。

3 结束语

GNSS系统增强系统是对GNSS的有效的补充,北斗系统的发展也面临着增强系统发展的问题。所述的增强系统对北斗系统增强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北斗增强系统的发展过程借此可以进行更好的规划。在发展地基增强系统的初期进行全国范围的顶层设计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提供全国范围内有效的定位精度,更好的服务于卫星导航定位用户。

参考文献

[1] 付水旺.浅谈GPS测量与误差分析[J].世界采矿快报,2000(Z3):406-408.

[2] WALTER T,KEE C,CHAO Y C,et al.Flight tri-als of the Wide Area Augmentation System

(WAAS)[C]//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

gation GPS;Salt Lake City,UTION GPS.1994.[3] 牛 飞,赵金贤,张义生,等.JPALS原理与算法研究[C]//CSNC2010第一届中国导航学术年会,2010.[4] 施品浩.GPS定位技术的又一里程碑———RTK[J].海洋测绘,1994(4):18-27.

[5] 薄力玮.RTK技术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7):16-16.

[6] 王 平.虚拟参考站———GPS网络RTK技术[J].测绘通报,2001(S0):4-6.

[7]丰 勇,郭 义.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原理及应用[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11,29(4):298-301.

[8] LEICA GEOSYTEINS.GPS SpiderNET-Take it to theMAX[R].2005.

[9] 刘栩之.GPS L1单频单体伪卫星设计和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0] 黄声享,刘贤三,刘文建,等.伪卫星技术及其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02:49-51.

[11]WANG J.Pseudolite applications in positioning andnavigation:pro-gress and problems[J].Journal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2002,1(1):48-56.[12] COBB H S.GPS pseudolites:Theory,design,andapplications[D].Stanford University,1997.

[13] MADHANI P H,AXELRAD P,KRUMVIEDA K,et al.Application of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

tion to the GPS pseudolite near-far problem[J].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IEEE Transac-

tions on,2003,39(2):481-488.

[14] 张 雷,王建宇,戴 宁.基于TDMA技术的伪卫星远近效应分析与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17(11):167-170.

[15] 杜 娜,宋茂忠.一种伪卫星动态抗多径方案[J].上海航天,2004,21(2):28-31.

[16] LOCATA CORPORATION.Locata’s inventions[EB/OL].http://www.locata.com.

第4期 王 雷等:地基增强系统发展及应用

[17] 吕红丽,姚昱萱.

一种新型的多址导航信号体制研究[J].现代导航,2012(2):79-

86.[18] BAMES J,RIZOS C,KANLI M,et al.A p

ositio-ning technology for classically 

difficult GNSS envi-ronments from Locata[C]//Proceedings of IEEE/ION PLANS,San Diego,California,2006:25-27.[19] POLITI N,LI Yong

,FAISAL K,et al.Locata:Anew technology for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C]//Eu-ropean Navigation Conference,Naples,Italy,2009.[20] RIZOS C.Locata:A positioning 

system for indoor andoutdoor app

lications where GNSS does not work.[C]//Proceedings of the 18th 

association of public authority

surveyors conference.Canberra,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Australia,12-14March,2013.作者简介

王 雷 (1991-),男,硕士,主要从事星基导航与定位技术方面的研究。

倪少杰 (1978-),男,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嵌入式软件设计。

王飞雪 (1

971-),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星际导航与定位技术。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PS 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

stemWANG Lei,NI Shaoj

ie,WANG Feixue(College of Electron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tional University 

ofDefence Technology,Chang

sha Hunan 410000,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ed up 

the sources of GNSS error based on the positioningprincipals,and introduced the GPS 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 and indep

endent po-sitioning systems including WAAS,LAAS,JPALS,CORS,pseudolites and Locata in thefollowing parts.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each system,the problems facing each one andthe application fields are shown.All the information can be utiliz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 for Beidou navigation sy

stem.Key 

words:Ground-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JPALS;Locata;p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檭

seudolite天宝(Trimble

)公司参加首届美国白宫创客嘉年华天宝公司(Trimble,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RMB)有幸成为于6月18日举行的首届美国白宫创客嘉年华(Maker Faire)的参展商。该活动旨在展示时下席卷全球的"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风潮,参与主角包括能工巧匠、发明家以及倡导创业与创新的企业家,同时展出了他们带来的技术与创新工具。

天宝的"3Dfor Everyone"设计工具SketchUp拥有每年三千万的用户,虽然最初的设计宗旨在于满足建筑师和建筑专业人士的需求,自2006年以来,通过使用SketchUp Make,人们设计了机器人、DIY自制卫星、喷气飞行背包、气垫船和家庭酿酒机等各种装置,同时还有无数的温室、大棚和木工店等。此外,天宝还免费向创客们提供3DWarehouse工具,作为一个分享自己作品的平台。今天,这里共享的模型已超过250万个。

在首届白宫创客嘉年华上,天宝公司承诺将致力于增加基于云的软件和3D打印工具,以扩展其向创客们提供的免费软件服务。在全球用户大会上,各位演讲嘉宾将与数以千计的行业专业人士分享如何以创新方式将天宝科技与解决方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此外,本次大会还为演讲嘉宾提供了提升自身声誉和拓宽人际网络的机遇。

3全 球 定 位 系 统第39卷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1.1构建地基增强系统 地基增强系统是基于BD/GPS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通过在一定区域布设若干个GNSS连续运行参考基站(CORS),对区域GNSS定位误差进行整体建模,通过无线数据通讯网络向用户播发定位增强信息,提高用户的定位精度,且定位精度分布均匀、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地基增强系统辅助空间卫星,可以显著或成倍提高定位和授时精度,可使终端的定位精度提高到米级以内。 地基增强系统由参考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参考站网络,数据传输系统与定位导航数据播放系统共同完成通信传输。 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是动态的、连续的空间数据参考框架,可快速、高精度的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它也是区域规划、管理、决策的基础。 1.1.1建设原则 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将坚持“技术先进、高效可靠、经济实用和易于扩展”的基本原则。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系统建设中,应先行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全盘考虑系统建设目标。根据总体规划指导和要求,进行项目的分期建设的设计和实施,避免不合理的建设投入。 2)先进性 系统拟采用的BDS/GPS技术融合了网络RTK技术和PPP技术的各自优势,充分借鉴了网络RTK和PPP技术的工作模式,因而其技术本身可具备以下优势:

(1)北斗为主,兼容GPS、GLONASS系统。具有BDS独立组网进行高精度定位增强的能力,同时提供CGR三系统、CG双系统、CR双系统、GR双系统等4种组合定位增强模式,实现 GEO/IGSO(高轨)卫星与MEO(GPS/GLONASS中圆轨道)卫星联合解算技术。 (2)区域网络RTK与广域PPP技术融合统一,区域CORS网内和网外用户采用同一套数据处理软件,相同的数据处理模式,实现区域增强与广域增强服务自动无缝切换,具有近海高精度定位增强服务能力。 (3)坐标同时兼容CGCS2000和WGS 84坐标系统。 (4)现有的GPS B 级点可以结合IGS 站点,实现CJK-CORS监测系统中的基准点的坐标联测的起算点。 3)可靠性 (1)系统设计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以及个BDS/GPS定位技术的可靠性。从系统设备部署、基准站布网分布、系统软件自适应性及可靠性、合理高效的备份机制等方面,保证系统全天候、稳定正常运行; (2)系统设计以北斗信号为主,兼容GPS、GLONASS信号,对于GPS定位技术而言存在更多的冗余性,有利于提高定位的精度与可靠性。对于北斗三星GPS CORS系统监测,其在扩展时间可用性的同时,能有效地缩短初始化时间。 (3)全方位的完好性监测方法和预警技术。对导航星座、CORS基站、大气扰动、网络环境、硬件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面向系统决策层、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用户各自不同的需求,建立相应的系统完好性参数化模型,实时发布完好性差分数据、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提升系统服务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3)资源集约利用 (1)利用一带一路周边现有的基站站可利用的设施,在其基础上扩展CORS 监测系统,尽量避免重复投资。 (2)在确保系统性能指标和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采用合理、节省的方法设计系统,尽可能节约工程建设总费用。 4.易用可扩展 (1)系统设计要保证系统建成后易用性,包括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用户应用的易用性,用户端实现简单培训后即可操作作业,管理端进行短期培训实习后

我国his系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HIS系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一、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2) 二、与国外医院信息系统的比较 (4) 1.投资规模差距明显 (4) 2.技术人员比例差距明显 (4) 3.电子病历的建立,国外的涵不一 (5) 4.缺乏先进管理思想 (5) 三、医院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6) 1.医院信息化标准逐步完善 (6) 2.hcis成为建设重点 (7) 3.专业细分化、应用软件小型化 (8) 4.新技术融入his (8)

一、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 his),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 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曾作如下定义:利用电子计

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既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又包括临床医疗信息系统。

按照his 的功能划分,医疗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 3个阶段:医院 管理信息化阶段(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hmis)、临床管 理信息 化阶段(hospital com muni cati on and in formatio n system , hcis)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global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mis)。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 )是现代化医院运行必备的基础管理与 技术环境。hmis 的建成,将对医院起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的作用。 全院级的hmis 并不是各部门mis 的简单相加,它要求在全院实现各 部门之间各种信息的共享。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hcis)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部分,指以患者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为中心,为临床医护人员提 供支持的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生工作站系统、护理 信息系 药库管理系统 护士工作站系统 农合医保管理系统 手术室管理系统 院长综合查询管理系统 病案管理系统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岀1$) 系统管理系统 门诊收费管理系统 外延接口管理系统 门诊药房管珂系统 His 系统功能划分图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网络经济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企业对互联网络的依赖将像今天企业对电力和电话的依赖一样重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只有采用基于互联网络的系统才能方便地实现集团管理、异地管理、移动办公,实现环球供应链管理。 开发平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那种封闭的专有系统已经走向消亡。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体系结构,支持标准网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的异构系统互联;实现应用系统独立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互操作性;这些已成为应用系统必须遵守的标准,反之,不符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是一个面向功能的事务处理系统。它为业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处理功能,但是每个业务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其他部门、其他人、其他事务有关,这就构成了一个业务流程。传统ERP对这个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一些业务流程被写死在程序里,非此既彼,必须按其执行,否则就要修改程序。许多流程是由人工离线完成的。工作流管理技术是解决业务过程集成的重要手段,它与ERP或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将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控制和过程的自动化,使企业领导与业务系统真正集成,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构。所以工作流管理技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应用系统集成化 企业信息化包括了很多内容:技术系统信息化包括CAD、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SRM、BI、EC;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包括NC、FMS、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有这些系统都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享信息和信息交换,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它们之间要实现系统集成,使其应用效果最大化。 其他技术有重多的文章报道,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对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 gexecutionsystems)国内讨论甚少。按照美国AMR研究公司对MES的定义:ME 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前景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有了很广泛的应用,并逐渐趋于社会化应用,已成为人们各种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系统。本文简要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简单介绍其几项基本的功能,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出发,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通过地理空间数据,建立地理模型并进行分析,实现对地理的研究的一种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包含的学科比较广泛,涉及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地理学等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其功能的全面与系统性,从多维度的地理信息为人们研究与解决地理、环境、灾害、规划等重大问题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计算机程序与地理数据组成的地理空间模型,它将客观世界模型化的空间数据,用户可在模型中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方便管理与决策。另外,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硬软件的结合,使得该系统功能比较多,并有了很广泛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又被称为GIS,该系统主要通过地理空间数据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并分析处理。地理信息系统

经空间的逻辑可扩展至形象思维,而随着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解逐渐加深,其内涵在不断的丰富,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其内涵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第一,从技术上来说,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支持,并进行管理、分析与显示空间数据的信息技术系统。第二,从学科上说,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以测绘学、地理学以及统计学为基础,又通过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支持。第三,从用途上来说,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工具箱,主要包括了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以及现实空间数据等。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在经过40多年的研究开发与使用,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逐渐趋于成熟。在我国对其发展的概况来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开始将电子计算机应用到测量、绘图等领域中。而在这阶段,国家测绘机研究出了地形测量与航空摄影城图等,为地理信息系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且在这一阶段,确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并逐渐开展了对地理系信息系统的研究与人才培养。二是科研试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重视对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入科研?验的阶段。此阶段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成为专门研究地理信息系

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状况 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的企事业单位真正地发挥作用是在1992年前后。最初企事业单位通过FoxBASE系统开发单机版的企事业内部管理系统,把管理人员从复杂的记账、对账、账目分类统计中解放出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公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普及应用,十多年来,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 ①、各级企事业单位领导都已经充分意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性,都有逐步建立本单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本单位办公效率的迫切要求。各类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在MIS系统中应用要求越来越高,管理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处于各级层次:有单纯地利用系统进行事务性处理,有利用系统做辅助统计分析,有需要使用系统为管理者做决策支持。 ②、管理体制和信息化标准问题已经引起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于上世纪末就公布了很多信息集标准,例如:在各类信息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性别编码方案、民族编码方案、区域编码方案等;用于教育部门的专业编码方案、培养编码方案等。另外,各类企事业单位也通过交流,取长补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管理体制; ③、据高等教育EMIS学会不完全统计,95%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日常的事务性处理。另外,有一半的企业局部实现了基于MIS系统的网上办公。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有:办公自动化系统、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和生产、销售管理系统。 现在还没有真正实施网上办公的单位也已经意识到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建立企业级MIS系统的重要性。 ④、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管理人员利用MIS系统的热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用户。北京、上海的网上地税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可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上具备了解决日常事务处理的要求,然而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下列问题: ①、由于在MIS建设的初期,有些大型企业缺乏统一的部署,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自建立独自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致使企业内部的各子系统使用的开发平台、开发工具、数据库都不相同,致使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出现障碍。因此,对大型的企事业单位来说,系统重组与系统整合已经成为当前MIS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②、在MIS系统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的法律认可仍受一定的局限。因此为了MIS的进一步普及,国家、地方仍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律。 ③、随着MIS的广泛应用,系统的数据安全性日益突显。每年因病毒、网络窃听、数据失密造成的损失呈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运行在TCP/IP协议下的B/S模式的MIS,因难以控制其用户群和登陆地点而造成的网络失密问题尤其严重。 ④、部分单位的领导只是看到了MIS系统给单位带来的效益,对MIS系统的运行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必要的人员准备,致使MIS系统的项目开发匆匆上马,在MIS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管理人员缺乏培训、技术队伍不稳定、系统建设重

地基增强系统发展及应用_王雷

第39卷 第4期2014年8月 全球定位系统GNSS World of China V ol.39,No.4Aug ust,2014doi:10.13442/j.g nss.1008-9268.2014.04.007地基增强系统发展及应用 王 雷,倪少杰,王飞雪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摘 要:从GNSS定位原理出发,总结了GNSS定位误差的来源,并以GPS为例介绍了WAAS、LAAS、JPALS、CORS、伪卫星、L OCATA等几种增强系统及独立定位系统,指出了各个系统的优缺点和仍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系统的应用领域,为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基增强系统;联合精密进近系统;伪卫星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268(2014)04-0026- 050 引 言 人类对于定位精度的追求永无止境。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定位、授时、导航功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应用,船舶、汽车定位导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但单独的GNSS定位精度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由于GNSS信号 自卫星发射,地面的起伏导致某些地区存在盲区,室内定位无法满足需求;GNSS的定位精度也不能满足飞机的精密进近、变形监测等需要更高精度应用的需求;商业领域的基于位置服务(LBS)和新提出的"智能高速路"系统对定位精度要求更高。所以,建立能够提供更高定位精度的系统具有重大的意义。 1 G NSS关键原理、误差源及解决方法GNSS利用用户接收机接收位置精确已知的 四颗卫星的导航信号,构成四个方程,对其进行解算得出位置三维坐标及接收机钟差四个未知数,实现定位及授时的功能。 影响GNSS精度的因素主要有:与GNSS卫星有关的因素,包括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和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与传播途径有关的因素,包括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和多径效应;与接收机有关的因素,包括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接收机软件和硬件造成的误差;其它因素包括 Sag nac效应和相对论效应等[1] 。同时卫星的可见数也严重影响系统的定位功能。 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都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差分法是通过位置精确已知的参考站接收GNSS信号,进而结算出上述具有强空间相关性的误差量提供给用户接收机作为差分改正数,用户据此对定位结果进行改正,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具体的应用中包括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三种: 1 )位置差分利用基准站得出位置坐标差分改正数,用户对解算的用户站坐标进行改正。2)伪距误差利用基准站得到伪距差分改正数,用户利用此信息修正测量的伪距。3 )载波相位差分方法分为两类。一种是把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给用户站,以改正其载波相位,之后求解坐标。另外一种把参考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用户台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 2 地基增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地基增强系统是指参考站位于地面的对于GN SS进行功能增强的运行系统,主要可分为两类。差分型的均基于差分原理使得接收机获得更高的定位精度,系统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伪卫星和Locata则发送具有与GNSS信号相同功能的信号,与GNSS不同的是系统工作在地面,可以减弱和消除GNSS中存在的许多误差。主要以GPS的 收稿日期:2014-04- 24联系人:王雷E-mail:wlelectronics@1 63.com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09物业管理1班吴菁芸09014139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逐渐地进入信息化社会,对信息和数据的利用与处理也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阶段。于是乎各行各业纷纷开发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期提高工作效率,获得竞争优势,而这在物业管理领域也不例外。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相比开发较晚,毕竟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也不过几十年光景,即便是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美等国,与其他领域相比仍算是起步较晚的行业。但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及地区,许多物业管理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来了自己的物业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以确保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就以台湾地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起源于集合式住宅因应小区财务管理数字化以防止占用公款之人为弊端以及行政作业计算机化以解决繁杂的庶务需求开始,逐渐发展出一套具备小区资产管理、小区财务管理、小区行政管理、小区讯息管理以及小区通路管理等以小区管理功能为主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针对其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物业公司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导引,采取ERP系统开发特性及模块,整合物业管理对软件功能的要求,开发出符合台湾经济发展的商业型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如良缘科技开发的ePMS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新都兴有限公司开发的New City物业管理信息系统都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 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在近年来如此得到众多物业管理公司的重视,与其自身系统功能的优点是分不开的。 (1)能够合理、科学地对物业管理文件及资料进行管理。 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其管理内容也不断增加,对于如小区房屋情况、住户档案、写字楼的公共设施维修情况、物业公司的各种统计报表等,若仍依赖于过去的手工方式,耗费大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项目计划号:20180784-T-801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 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2019年12月30日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国家标准委2019年12月6日的《关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等5项国家标准制修订的通知》下达的计划,项目计划编号为20180784-T-801。本标准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提出;由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4)归口;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1.2 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标准编制任务下达后,2019年1月,成立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兵器标准化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北方信息控制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控集团)、千寻位置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等组成的GB/T ××××-20××《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技术要求》编制组。该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具有“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标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综合处理系统建设规范》DZB 16-2016的支撑背景。该标准是在研制过程中,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技术为标准制定提供了基础,标准制定过程的技术研讨反过来又深化和完善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技术内容,形成了标准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技术互动支持、相互推动提升的过程,因此,该标准具有充实可靠的技术背景。本次国家标准的编制组的主体成员与工程标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综合处理系统建设规范》DZB 16-2016的标准编制组成员基本是一致,都是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工程的技术骨干。编制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明确了标准编制依据和原则等,并讨论了标准内容编写框架和主要技术内容。 编制组成立后,开展了标准相关技术内容的调研工作,广泛查询的标准制定对象相关标准,以及标准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的总体架构、数据处理中心机房、硬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核心业务软件、信息安全防护平台等方面。

域名系统

第11章域名系统 在TCP/IP互联网中,可以使用IP地址的32位整数识别主机。虽然这种地址能方便、紧凑地表示传递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但是对一般用户而言,IP地址还是太抽象了,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也不外乎将它分为4个十进制整数。为了使用户能够利用好读、易记的字符串为主机指派名字,IP互联网采用了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实质上,主机名是一种比IP更高级的地址形式,主机名的管理、主机名-IP地址映射等就是域名系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1.1互联网的命名机制 互联网提供主机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互联网。一种优秀的命名机制应能很好地解决以下3个问题:1)全局唯一性:一个特定的主机名在整个互联网上是唯一的,它能在整个互联网中通用。不管用户在哪里,只要指定这个名字,就可以唯一地找到这台主机。 2)便于名字管理:优秀的命名机制应能方便地分配名字、确认名字以及回收名字。 3)高效地进行映射:用户级的名字不能为使用IP地址的协议软件所接受,而IP地址也不能为一般用户所理解,因此,二者之间存在映射需求。优秀的命名机制可以使域名系统高效地进行映射。

11.1.1层次型命名机制 命名机制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无层次型命名(flat naming)机制,另一种是层次型命名(hierarchy naming)机制。 在无层次命名机制中,主机的名字简单地由一个字符串组成,该字符串没有进一步的结构。从理论上说,无层次名字的管理与映射很简单。其名字的分配、确认以及回收等工作可以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名字-地址之间的映射也可以通过一个一对一的表格实现。但是,随着无层次命名机制中名字数量的增加,不但名字冲突的可能性增大,单一管理机构的工作负担变重,而且名字的解析效率会变得越来越低。因此,无层次型命名机制只能适用于主机不经常变化的小型互联网。对于主机经常变化、数量不断增加的大型互联网,无层次命名机制无能为力。事实上,无层次命名机制已被TCP/IP互联网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层次型命名机制。 所谓的层次型命名机制就是在名字中加入结构,而这种结构是层次型的。具体地说,在层次型命名机制中,主机的名字被划分成几个部分,而每一部分之间都存在层次关系。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应用层次型命名,例如,人们邮寄信件时采用的邮件人、发件人地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解放路)就具有一定结构和层次。 层次型命名机制将名字空间划分成一个树状结构(如图11-1所示),树中每一结点都有一个相应的标识符,主机的名字就是从树叶到树根(或从树根到树叶)路径上各结点标识符的有序序列。例如, www→ nankai→edu→cn 就是一台主机的完整名字。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欢迎共阅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 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 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 开发平台标准化 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 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 、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 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 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s) ME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料、工具和客户要求)的数据和信息。MES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的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模块。在MES下层,是底层生产控制系统,包括DCS、PLC、NC/CNC和SCADA或这几种类型的组合。最近几年国外MES发展迅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入网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项目计划号:20180786-T-801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入网 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2019年12月30日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入网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国家标准委2019年12月6日的《关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等5项国家标准制修订的通知》下达的计划,项目计划编号为20180786-T-801。本标准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提出;由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4)归口;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1.2 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 标准编制任务下达后,2019年1月,成立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兵器标准化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北方信息控制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控集团)、千寻位置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寻)等组成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入网技术要求》编制组。该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具有“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标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入网资格评定要求》BD440016-2017的支撑背景。该标准是在研制过程中,基准站入网技术为标准制定提供了基础,标准制定过程的技术研讨反过来又深化和完善了基准站入网技术内容,形成了标准与基准站入网技术互动支持、相互推动提升的过程,因此,该标准具有充实可靠的技术背景。本次国家标准的编制组的主体成员与重大专项标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入网资格评定要求》BD440016-2017的标准编制组成员基本是一致,都是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工程的技术骨干。编制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明确了标准编制依据和原则等,并讨论了标准内容编写框架和主要技术内容。 编制组成立后,开展了标准相关技术内容的调研工作,广泛查询的标准制定对象相关标准,以及标准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入网基准站的技术要求、入网基准站运维能力要求、入网基准站安全保密要求、入网管理流程、入网申请及评定步骤、入网检查及测试要求等方面。

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分析 国际学院软件二班任钱存 1425120084 摘要: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不仅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学科,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因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MIS的定义也不断地更新。那么在当今时代,我们普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计算机设备和人的操作处理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一种人机管理系统结构。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们需求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加。本文主要内容是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进行更深一步的论述和发展,和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方向,以应对人们对信息需求量日益增加的问题。 关键字:管理信息系统(MIS);发展条件;人机管理系统结构;发展趋势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一)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在现阶段普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 (二)简介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六个方面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管理信息系统MIS

HIS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医院的信息流与物流 -HIS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90期7年制7班邓翠莎047703 指导教师:王世伟 摘要: 近期出现并快速成长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在近十几年来已经渗透到科技应用的各个角落,医疗卫生保健也不例外。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技术不仅仅融入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并推动它们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它还扩展至医院的运营管理,介入到医疗服务、后勤保障的各个层面。它对医院建筑设备自身,对建筑物的运行管理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包括医院在内的楼宇自动化、智能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network technology , digital technology that information flow in the hospital appeared recently and grew up fast, has already permeated through each corner whe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used in recent ten years, the medical health care is no exception. The digitized network technology of the computer not merely incorporates medical technology , medical equipment, promote their reform and innovation . Meanwhile, it exp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hospital also, get involved get medical care, all aspect of rear-service ensurance. It has produced very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the building too on the hospital building equipment oneself, to the automation of building including hospital, there are very great impetuses intelligently. 关键词:信息流物流人流 Information flow Logistics Stream of people 在医疗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更显示出其优势,医院管理系统也需要计算机的配合 .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医院信息流和物流上的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按照Morris F. Collen?所给的定义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Patient ?Care Information)和行政管理信息(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的收集(Collect)、存储(Store)、处理(Process)、提取(Retrieve)和数据交换(Communicate)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Authorized)的功能需求。 医院中的信息流 近期出现并快速成长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在近十几年来已经渗透到科技应用的各个角落,医疗卫生保健也不例外。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技术不仅仅融入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并推动它们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它还扩展至医院的运营管理,介入到医疗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管理信息系统的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重视,再加之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受到以上各种变革因素的制约,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然向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2.管理信息系统将会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管理科学的发展有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正在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即以人为本。基于管理学的这一研究视角,管理信息系统也将向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今后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将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因素,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而且这种人性化还会贯穿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研究中,具体表现为今后的管理信息系统将具有更加友好的人机界面,易于人们操作,也会考虑到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更加个性化。人本化趋势,信息技术不等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人本化成为明显的趋势,并带来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变革。对知识的关注由显性变为隐性:管理重点从评估管理现有信息到强调信息增值、知识创造:组织学习纳入信息管理范围,是企业成为更有活力的有机体,不断以自我组织、自我适应的形式进行持续的知识创新; 5.管理信息系统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从信息技术中数据通信的角度来看,信息处理将会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建设和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变为可能。基于这一发展视角,管理信息系统将向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将更加依赖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要支持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 要支持信息系统间“互联互访”, 要实现不同数据库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要处理以XM L 类型的数据为代表的网上数据,甚至要考虑无线通讯发展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还要具备处理更大量的数据以及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要提供对长事务的有效支持, 要提供对XM L 类型数据的快速存取的有效支持。网络化趋势,网络化趋势涉及到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管理范围等方面。使组织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转变:管理的对象由封闭走向开放:企业活动由完全的序列活动走向合理的并行活动 8.管理信息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必将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产生了很多的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等。智能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思维模拟活动,它具有很高的自学习、自组

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

信息管理系统的发 展状况 1

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税务中的应用 一.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有效的运行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史短且变化快,关于它的概念、定义、理论和方法还很不完善。一般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建立分析、规划、控制和决析和决策功能。管理信息系统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理上讲,任何企事业和部门,无论是否有计算机,都有信息的流动,因而都有管理信息系统。可是有了计算机以后,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才显露出来。对于其名称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在美国、日本称之为”管理信息系统’,在欧洲称之为”计算辅助管理系统’,在独联体称为”自动化管理系统”。(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等。 1.信息的采集 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应具备信息采集功能。把分布有组织内部的各种有关信息收集起来,并转换成系统所需的形式。采集工作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也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信息采集时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有检验方法,采集的手段方便可行。 2

2.信息的处理 进入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要加工处理,把各种形式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提供查询。经过信息处理,能提供种种统一格式的信息,简化各种统计和综合工作:能利用数学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能利用数学方法及时准确地、统一地提供决策信息,能解复杂的大量的方程,找到最优解或次优解,或模拟多个方案,选出最优解。信息处理的数学含义是排序、分类、归并、查询、统计、预测、模拟,以及各种数学计算。 3.信息的存储 管理信息系统要对系统内的信息进行存储保管。当组织相当宠大时,需存储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必须依靠先进的存储技术。主要有物理存储和数据的逻辑组织两个问题。物理存储指将信息存储在适当的介质上。如记录在纸张或表格上,记录在微缩胶片上,存储在磁带、磁盘等磁性介质上,以及存储在光盘上。逻辑组织是指按信息的逻辑在联系和使用方式,把大批的信息组织成合理的结构,从而提高寻找信息的速度,一般依靠数据库技术。逻辑组织还要考虑喇氏数据的重复存储量即冗余度,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等。 4.信息的管理 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规定好采集数据的种类、名称、代码、地点、所用设备、数据格式、采集时间、送到何处:规定好应存储数据的存储介质、逻辑组织形式、访问权限等。 5.信息的检索 信息检索一般要用到数据库技术和方法。在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时, 3

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概要:本文对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从会展管理信息体统的概念出发,讨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成分,分析了实现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实现会展信息有效管理的具体方法,同时,对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调研,了解了会展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促使会展管理系统发展的愿意,同时对一些会展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会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进行期望,希望会展管理信息系统会越来越人性化、满足不同的需求。 关键词:会展;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一、会展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一)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1、信息与数据 信息本质特征和定义: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借各种载体加以传递的有用的知识。 2、信息和数据 数据是人类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数字、字母、符号、声音和图像;信息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或解释后的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二)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是组织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采集到的、进过加工处理后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它以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找到的原始数据为依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定义后,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 管理信息的主要形式:主要有报告、报表、单据、进度图、计划书、协议、标准、定额等。反映企业所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外部环境。(三)管理信息系统 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Gordon B.Davis(高登·戴维斯)给出了信息管理系统这样的定义:“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的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经典作品)

回顾并展望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以及含义;第二部分提取回顾了信息系统至今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和成就;第三部分对今后信息系统的发展提出三个发现方向,并作以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信息系统,发展,方向 1. 引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企业、工厂,还是机关、学校,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所获得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多。然而,如何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重要的信息,这就需要信息系统研究的大力支撑。 以前的企业管理,都是靠人力物力收集信息,过程既长又繁琐,缺少灵活性和永久性,不能适应突变的信息或适时的查询。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和记录的方式,她既具有及时性,又具有系统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分类和编辑,还可以及时地反馈和方便地修改,彻底地实现了无纸管理和系统规划。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企业都开始向计算机化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信息化更对信息系统的研究以及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如果企业以及各经济组织不实行信息化管理,那么要实现与国际一体化的接轨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企业不掌握充足的信息,或不加任何整理编排,那么,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就无法正常进行指挥调度,无法实现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专业涉及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它所研究的内容将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地应用。在各行业中,它能提高其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减少经营活动的盲目性。国外先进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和手段起到进一步的示范效应。这门专业所涉及的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不再局限于企业决策,经营分析等内容。而是把它作为一条纽带,成为连结家庭与社会,个人与组织,成为商贸金融、娱乐、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鉴于国内信息系统的蓬勃发展和国际化的要求,当我们正确认识到信息系统的历史,就会更有利于把握其未来的发展及演变方向。本文的目的是明确信息系统的含义,回顾其发展历程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及热点领域做以说明和研究。 2.信息系统的含义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环境和技术有了很大的变化,因而有关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定义的描述也在不断的变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所引起的管理信息系统类型多样化,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s, CAD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DS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omput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等等。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这些发展,很多学者认为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包容上述内容,纷纷提出一些包容性更强的词汇,其中三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名词,分别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和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IS)。 而近年来一个比较普遍的趋势是用信息系统一次来代替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上,物理意义的信息系统必须要为一定的应用服务,物理意义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意义的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整体的两个层次,它们互相依赖,缺少哪方面都没有存在的意义。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信息系统就是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而国外的信息系统概念可以在近期的一些管理信息系统的著名教师的著作中查出,比如1996年劳登(Laudon)教授就在其所著《管理信息系统》一书中指出:“信息系统技术上可以定义为支持组织中决策和控制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和分配的相互关联部件的一个集合。”从这个定义上很容易的看出,这里所说的信息系统就是管理信息系统。而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