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

高考物理备考之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v O 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即D 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子弹从O 运动到D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B 点的瞬时速度 B .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v A -v O =v B -v A =v

C -v B =v

D -v C 相同 C .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v O :v A :v B :v C =2::

:1

D .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A :t B :t C :t D =1:

:2.

【答案】C 【解析】 【详解】

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结论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小于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故A 错误;由于子弹的速度越来越小,故穿过每一块木块的时间不相等,故速度的差值不相等;故B 错误;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v 2=2ax 可知,通过CBAO 的速度之比为:1::

:2;子弹到达

各点的速率:v o :v A :v B :v C =2:

:1;故C 正确;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给x=at 2可知,反向通过各木块用时之比为1:(-

1):(-):(2-);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A :t B :t C :t D =(2-

):(-):(

-1):1;故D 错误;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逆向法的正确应用,同时注意匀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结论的直接应用.

2.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

4

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5<

2

1

t t B .

2

1

t

t <1 C .3<2

1

t t <4

D .4<2

1

t t <5

【答案】C 【解析】 【详解】

离地后重心上升的过程,可以看作逆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比为(

)(

)()

1:

21:

32:23---,可得

212323t t ==+-,故21

34t t <<,故C 正确,ABD 错误。

3.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实验证实:4 个水球就足够了!4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 水平排列,如图所示,子弹(可视为质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穿 出第 4 个水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

B .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

C .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D .子弹穿出第 3 个水球的瞬间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BC .设水球的直径为d ,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 ,2d ,3d 和4d ,根据2

12

x at =

知,所以时间之比为123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3322?1):1;由题干信息不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故BC 错误;

A .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v =at 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A 错误;

D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穿过前3个水球的时间与穿过第四个水球的时间是相等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 正确。

4.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2/m s ,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s 末的速度为4m/s

B .在任意1s 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倍

C .任意1s 内的位移是前1s 内位移的2倍

D .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的位移增加2m 【答案】D 【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0v v at =+可知,因不知道初速度,故不能确定2s 末的速度大小,故A 错误;加速度为22/m s 说明单位时间1s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2m/s ,而不是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故B 错误;根据2x aT ?=知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位移大2m ,而不是前1s 内位移的2倍,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

5.一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当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开始计时,测量第一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1 s ,则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 ) A .1s B .2s C .4s D .6s 【答案】B 【解析】 【详解】

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节车厢长为L ,加速度为a ,

则由,得人通过第一节车厢的时间为:, 人通过前4节车厢的时间

为:,人通过前16节车厢的时间为:,从第5节至

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

,故B 正确,A 、C 、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人通过第一节车厢和前4节、前16节车厢所用的时间,从而得出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的时间。

6.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 1:t 2:t 3:… =1:2:3:…下面有三种说法: ① 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s 1:s 2:s 3:…=1:4:9: … ② 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s 1:s 2:s 3:…=1:3:5: …

③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一定是△s=aT2,其中T为相同的时间间隔.

以上说法正确与否,有( ).

A.都是正确的B.只有②③正确

C.都是不正确的D.只有③正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相等时间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才是

s1:s2:s3:…=1:4:9…,

①错误;

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才是

s1:s2:s3:…=1:3:5:…,

②错误;

初速度为v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2:3:…,即第1s 秒内的位移

则第2s内位移

第3s内的位移

故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

故③正确;

故选D.

7.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通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3v和4v,所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A、B中点的速度为3.5v

B.经过A、B12.5v

C.再运动T时间通过的距离比A、B间距离大0.5vT

D.再运动T时间通过的距离比A、B间距离大vT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决本题需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中点和位移中点的速度公式,明确公式适用条

件和物理量意义,然后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A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中点的速度为:22

2

12.52A B s v v v v +==,故A 错误;

B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为:2

3.52

A B

t v v v v +=

=,故B 错误; C 、匀加速直线运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2x aT ?=,所以再运动T 时间通过的距离比A 、B 间距离大2

43v v x T vT T

-?==,故C 错误,D 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公式的应用,对于这些推论公式既要会推导也要明确其适用条件并能灵活应用.

8.如图所示,物体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

2AB m =,4BC m =,若物体通过AB 和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两点之

间的距离等于

A .

14

m B .

258

m C .

94

m D .

98

m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设相等的时间为T ,求出B 点的速度,从而得出A 点的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再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OA 间的距离. 【详解】

设物体通过AB 、BC 所用时间分别为T ,则B 点的速度为:63

22AC B x v T T T

=

==,根据△x=aT 2

得:222x

a T T ==,则:v A =v B -aT=321

T T T

-=;则:x OA =21 24A v m a =.故选A .

9.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 、第2个2S 和第5S 内三段位移比为( ) A .2:6:5 B .2:8:7

C .4:12:9

D .2:2: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加速度为a ,则第一个2s 内的位移为211

(2)22

x a a ==,第2个2s 内的位移为22211(4)(2)622x a a a =

-=,第5s 内的位移为223119

(5)(4)222

x a a a =-=,故123::4:12:9x x x =,C 正确;

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

10.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经过时间t 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与落地速度之比是1∶2

B .下落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

C .下落前半时间段与后半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

D .下落3t 和落地前3

t

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5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根据题意有:

22gh v =

222

h

g

v '= 可得落地速度:

v

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

v '=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与落地速度之比是:

v v

'

=故A 错误;

B.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

123:::...1:)1t t t =?

半程和后半程的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根据平均速度x

v t

=,知下落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为:

12::1)1v v =

C. 下落前半程时间段与后半程时间段的位移之比为1:3,根据平均速度x

v t

=,知平均速度之比为1:3,故C

错误;

D. 将整个过程的时间分成3段,则位移之比为1:3:5,所以下落3t 和落地前3

t

时间内的位移

之比为1:5,故D 正确。

11.已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 B 、间的距离为1l ,B C 、间的距离为2l ,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

AB 段与通过BC 段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A B C 三点的速度大小一定满足B A C B v v v v =--

B .12:1:3l l =

C .物体通过B 点的速度等于在AC 段的平均速度

D .O A 、间的距离为()

()

2

122138l l l l --

【答案】ACD 【解析】 【详解】

由于物体通过AB 段与通过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根据v a t ?=?,有B A C B v v v v =--,故A 正确;由于物体在A 点速度不为0,有12:1:3l l ≠,故B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物体通过B 点的速度等于在AC 段的平均速度,故C 正确;由2x aT ?=得2

21l l aT -=,物体在B 点的速度

122B l l v T

+=

,由速度一位移公式有2

2B v a OB =?,根据几何关系得1OA OB l =-,联立可得()()

2

122138l l OA l l -=

-,故D 正确.

12.如图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 A 、B 、C 三点。已知 AB=6m ,BC=10m ,小球经过 AB 和 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 2s ,则小球经过 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和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 )

A .2 m/s ,3 m/s ,4 m/s

B .2 m/s ,4 m/s ,6 m/s

C .1m/s 2

D .2m/s 2

【答案】BC

【详解】

根据△x=at 2得加速度为:22

2106

1/2

BC AB a m s t --=

==,故C 正确,D 错误;B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为:610

4/222

B AB B

C v m s t ++=

==?,则C 点的速度为;v C =v B +at=4+1×2m/s=6m/s ,A 点的速度为:v A =v B -at=4-1×2m/s=2m/s ,故B 正确,A 错误。故选BC 。

13.有一串佛珠,穿在一根长1.8 m 的细线上,细线的首尾各固定一个佛珠,中间还有5个佛珠.从最下面的佛珠算起,相邻两个佛珠的距离为5cm 、15 cm 、25 cm 、35 cm 、45 cm 、55 cm ,如图所示.某人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佛珠紧靠水平桌面.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第2、3、4、5、6、7个佛珠( )

A .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 .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

C .其中的第4个佛珠落到桌面上的速率为3 m/s

D .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关系为1∶∶

∶2∶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B 、佛珠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4:9:16:25:36,根据

,知落地的时间之比为1:2:3:4:5:6,则有落到桌面上的时间间隔相等,故

A 错误,

B 正确;

C 、第4个佛珠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5cm ,则,故C

正确; D 、根知,依次落到桌面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5:6,故D 错误;

故选BC 。 【点睛】

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

14.如图所示,物体从O 点开始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时间T 内通过位移为s 1到达A 点,紧接着在第二个时间T 内通过位移为s 2到达B 点,则以下判断正确

的是

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1

2

2s T 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21

2

s s T - C .物体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21

2s s T

+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

21

2s s T

-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物体在A 点的速度,根据v=v+at 求解B 点的速度. 【详解】

根据s 2?s 1=aT 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21

2

s s T

-.故B 正确,A 错误;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v A =21

2s s T

+.故C 正确;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v B =v A +aT=21

3 s s T

-;故D 错误;故选BC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15.如图,长度之比为1:2的A 、B 两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0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且穿过B 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 )

A .穿过A 、

B 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322():B .穿过A 、B 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211():

C .射入A 、B 木块时的速度之比为3 :2

D .射入A 、B 32: 【答案】AD 【解析】 【详解】

将木块B 看成两块与A 长度相同的木块1、2、3,则子弹匀减速穿过三木块,末速度为零,我们假设子弹从右向左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子弹依次穿过3、2、1三木块所用时间之比:t 3:t 2:t 1=12?132);得子弹依次穿过AB 木块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 322,选项A 正确,B 错误;根据v=at 可知,

射入A 、B 木块时的速度之比

为:12323:():()A B v v t t t t t =+++==,则D 正确,A 错误;故选AD. 【点睛】

在研究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末速度为零时,合理运用逆过程可以使题目变得简单易做.要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