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操作指导:运动疗法方法及内容

临床操作指导:运动疗法方法及内容

1.医疗体操医疗体操是运动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能按所需运动方式、速度、动作的幅度、协调性与肌肉的力量进行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医疗体操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是局部性的,或全身性与局部性相结合。在进行医疗体操时可使用器械,也可徒手。分为主动运动,即利用患者自身主动进行,被动运动是利用外力来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肉力量。外力包括健侧肢体、旁人的力量或器械的力量。医疗体操可用于预防疾病,以促进身体健康,可用于损伤与疾病的治疗,根据疾病与伤残的特点、功能状况和要达到的治疗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医疗体操进行训练。可选用不同的方式,例如肌肉力量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耐力训练、放松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运动等。关于运动量、运动强度、活动范围,应根据患者对运动的耐受情况,及时予以调节。也可根据病情及情况分阶段进行训练。

2.有氧训练有氧训练是以增加人体吸入、输送和使用氧气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训练。也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健身方法。此种训练方法简便、易行,运动方式对技巧的要求不高,易于推行,其运动方式有步行、健身操、游泳、自行车、原地跑、登楼梯、跳绳等。人体生理负荷量是由锻炼的强度、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持续时间等决定的,而人体可以自监自控训练,因而安全有效。一般采用中等强度的耐力性训练,对心肺功能有良好作用,可提高负荷量,增加携氧能力,并且对改善机体有氧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进程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有氧训练方法较多,但以库柏(Cooper)训练法具有代表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种训练水平的人都可采用。

3.民族形式的体疗有武术、气功、推拿、行走、跑步、保健体操、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钓鱼、爬竿等许多方法,应用器械健身的有拔河、跳绳、踢毽球、秋千、划龙舟,以及武术中使用的刀、枪、剑、棍棒等。

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课稿

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 第一章物理疗法概说 1、物理疗法(PT)的定义(P3): 英国-指利用物理手段,在预防、治疗疾病和损伤的同时,改善和恢复包括日常生活动作在内的各种功能。 美国-指在医院、诊所、疗养院、个人诊所利用物理手段进行的健康保健和康复治疗。 公认-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运动疗法是指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改善患者各种功能的运动疗法(包括体位变换、姿势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维持与增强,改善或增强运动的协调性,改善机体平衡等)理疗是指利用电、光、声、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疾病 2、物理疗法服务是指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物理治疗师所做的工作,分为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其他工作等三个方面。 3、直接服务是与患者物理治疗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包括评定、制定治疗计划、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与指导、开展治疗、辅助具的使用等。 4、康复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指经过一个阶段的物理治疗和训练,在某些问题上可能取得的康复治疗效果;远期目标是在院康复治疗结束或出院是所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康复对象通过物理治疗可能达到的最好效果。 5、间接服务是指与患者物理治疗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如各种会议、工作记录、器械和卫生管理等。 (一)会议包括康复评定会、专业讨论会等一些与康复医疗活动有关的会议。 康复评定会是康复流程中的重要内容。康复医疗的特点是要组织由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康复治疗组的形式完成治疗工作。康复治疗组由康复医师、康复护士(RN)、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言语治疗师(ST)、心理治疗师、假肢与矫形器师(P&O)和社会工作者(SW)等组成。 (二)工作记录是康复医疗工作中的法律文书,包括各种诊疗记录日报和月报记录等。(1)诊疗记录包括治疗师对患者检查结果、康复评定、康复目标、治疗方案、治疗经过以及病人的反应等,应做认真如实记载。诊疗记录要按照有关规定,保存足够的法律年限。(2)日报与月报指每日、每月向医疗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是康复医疗管理的重要依据。要求按照时间及时、准确记录并上报,上报者签字,注明时间。 第二章作业疗法概说(P9) 1、作业疗法是美国George Barton于1914年提出,提出依据是:许多疾病与患者的职业或某种环境影响有关,即所谓的职业病。 2、定义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ccupational由occupy而来,有利用时间、空间、场所做某些事情的意思(在一个人的生活里有独特的意义和目的的活动)。广义上作业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工作②活动③通过躯体和精神活动产生物理的、生理的或心理的效果。 3、(1)1972年美国作业疗法协会提出的定义是:作业疗法是以恢复、提高、顺应生产必需的诸功能,减轻和矫正障碍及保持、增进健康的目的,选择作业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这些活动的一种技术和科学。

康复训练的诊断标准和流程

康复训练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一、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泄障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Brunnstrom评价、Fugl-Meyer评价(FMA)、肌痉挛评价、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感觉评价、平衡功能评价、协调评价、肢体形态评价、上肢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肌力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2、精神心理评价 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可先用认知筛查、成套认知评价表、知觉障碍筛查表进行评价,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失认症专项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存在行为障碍者进行专门行为障碍评价。 3、言语、吞咽功能评价 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疑存在失语症或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部分患者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4、社会心理及生活质量评价 5、康复效果的评定 疗效的结果判定是指末次评估与初次评估分值之差,标准如下:显效:分值差≥8;有效:分值差在1~7分之间;无效:分值差为0。 (二)康复治疗规范 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 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活动、牵伸等)、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血管舒缩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主、被动运动、牵伸训练、呼吸训练、体位变换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间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力、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及步态训练等。 (2)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偏正光照射、中药熏药治疗、超声波治疗、超短波短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等。 2、作业治疗 (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例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和提供丰富的环境以提高认知功能,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电脑辅助认知训练。 (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或)失用症训练,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图形、图象辨认、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等,提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识或器具,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早期可在床边进行平衡、进食、穿衣、转移、步行、入厕、洗澡、个人卫生等方面,实际生活环境中或尽量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进行训练。 (4)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力、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ROM)、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灵活性和实用功能。 (5)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运动疗法试题

一、选择题 1、()开始,以神经生理学及神经发育学为特色的运动疗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甚至于延续至今。A.20世纪20 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2、下列不属于神经生理学疗法的是() A.运动再学习疗法B.PNF疗法C.Bobath疗法D.Brunnstrom疗法 3、关于物理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A.物理疗法就是运动疗法B.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种C.物理疗法是运动疗法的一种D.运动疗法是被动的物理疗法 4、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属何种运动方式()A.被动活动B.主动辅助活动C.主动活动D.抗阻活动 5、下列不属于运动疗法禁忌症的是() A.有明确的炎症存在B.身体极度衰弱C.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D.肱骨干骨折钢针固定" 6、1907年运动疗法被引入小儿麻痹后遗症瘫痪肢体的训练中,波士顿Lovett和他的助手Wright提出了徒手肌力检查法,后经许多专家多年实践和研讨,到()年基本确定了MMT,即徒手肌力检查法,延用至今。A.1921 B.1930 C.1940 D.1946 二、名词解释 1、物理疗法 2、运动疗法 3、被动活动 4、主动辅助活动 5、主动活动 6、抗阻活动 7、牵张活动 三、问答题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 " 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如何分类 3、运动疗法的应用范围如何 4、运动疗法的禁忌症有哪些 5、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如何 6、常用的运动方法有哪些 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B 4、B 5、D 6、D 二、名词解释1、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2、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部分,以徒手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3、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徒手或借助器械对患者进行的治疗活动,患者不能做主动活动。 4、主动辅助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情况下,由患者通过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来完成的运动训练。· 5、主动活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也不给予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自己主动完成的动作,是运动疗法中主要的活动方式。 6、抗阻活动:由治疗师用手或利用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力的活动。 7、牵张活动:用被动或主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张的活动。被动牵张时,牵引力由治疗师或器械提供;主动牵张时,牵引力由拮抗肌群的收缩来提供。 三、问答题:1、运动疗法的总目标是什么运动疗法主要是通过运动的方法,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个人的生活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从临床使用角度出发,运动疗法如何分类从临床使用出发,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常规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包括: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耐力的运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程 一、简介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三、禁忌症 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

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 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3、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七、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不良反应实施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晕厥,皮肤瘙痒、刺痛、水疱等不良反应。 2、处理措施 ①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以受术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决定施灸量的多少,若要选用化脓灸时,一定要征得受术者的同意,并在病历上记录、签字。 ②晕灸现象处理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

运动疗法学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疗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衔接关系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临床运动治疗的方法,并能做到熟练操作。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我们采取理论讲授为先导,PBL教学为主、模拟演示为辅,灵活借助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表,统一

教学内容。统一阅卷和评分标准;阅卷时流水作用,规范阅卷标准。《运动疗法学》课程考试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分配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上下肢cpm操作流程

上下肢CPM操作流程 一、概念 关节康复器是在关节手术之后帮助关节功能康复的术后治疗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由Salter等人提出,80年代初用于膝关节人工关节术后,以后应用逐渐推广。它得用专用器械(下肢关节运动器CPM)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的被动运动。主要用于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肿胀、疼痛等症状的消除,最终目的是配合肌肉功能练习等其他康复治疗,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二适用范围 CPM关节康复器系列,可用于上肢(手指、手腕、肘和肩等部位)、下肢(膝、踝、髋等部位)的被位运动康复治疗 三评估 四操作 -- 上肢关节康复器的使用 绑缚用柔软的绑带或纱布,把患肢的前臂以手心向上的位置绑缚在设备的托架上,绑缚的紧度要合适,以在运动过程中前臂既不转动又不移动为准。 调节身体与设备的距离上肢的弯曲程度是靠身体与设备的距离来调节的,其两者距离近,上肢的弯曲程度就大;其距离远,上肢的弯曲程度就小。这要根据患肢的病情来决定。患肢比较僵硬,其距离可远一些;反之,可近一些。同时,也可不断调节其距离,使患肢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被动运动。但要使上臂和前臂之间的夹角α<180°,绝不要α﹦180°,从机械运动角度来说这是“死点位置”。 患者的姿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坐式、仰卧式、倚靠式,只要符合上肢的运动特点即可。 速度的调节患肢的病情不同,所允许的运动强度也不一样。因此,设备设有调速装置,根据需要可选择不同的转速。 时间的设定设备设有定时装置,可预先设定运动的时间,当达到设定时间时,设备自行停止。 上肢关节康复器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上肢关节康复器时需在专门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转速要从低到高调节,患者先坐式后卧式,上肢的弯曲程度先小后大,被动运动的时间由短到长。 -- 下肢关节康复器的适用范围

运动疗法技术学重点

运动疗法技术学重点

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 PT):应用力、电、光、声、水、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疾患的方法 物理因子治疗(理疗)的功效: 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分类:常规运动疗法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平衡训练技术心肺功能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法 临床应用范围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脑瘫、脊髓损伤 ?运动系统: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炎、骨质疏松、肌营养不良,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心肺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肥胖 运动疗法禁忌症 ?绝对禁忌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持续发作的冠心病 ?安静时舒张压在 120mmHg以上者及收缩 压在180mmHg以上 ?重症的心律不齐 ?动脉瘤 –体位性低血压 –高热 –剧痛?相对禁忌 –运动时血压急剧升高者。 –心室室壁瘤 –心传导异常 –严重骨质疏松 常用运动方法 ?1.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实施,多用于肢体肌肉瘫痪

或肌力极弱时,能够预防挛缩和粘连,刺激本体感受器。 ?2.主动辅助活动(助力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的情况下,患者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适用于肌肉能够收缩但不足以对抗重力时,可增强肌力和改善肢体功能。 ?3.主动活动: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又不给予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完成的动作,能够增强肌力,改善肢体功能,达到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的目的。 ?4.抗阻活动:在治疗师用手或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患者主动地进行对抗阻力的活动。 ?5.牵张运动:用主动或被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拉的活动,适用于软组织病变所致关节挛缩,可恢复或缓解肢体活动范围受限,减轻对局部组织的压迫。 ☆关节活动度评定 ?ROM: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测量工具:量角器,方盘测角计 ?肩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腕关节 ?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腕掌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一、基本概念 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1.关节的生理运动 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可以主动完成,也可以被动完成。 2.关节的附属运动 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叫附属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一般不能主动完成,需要其它人或对侧肢体帮助才能完成,如关节分离,髌骨的侧方移动等。 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着附属运动,当关节因疼痛,僵硬而限制活动时,其生理及附属运动均受到限制。在生理运动恢复后如果关节仍有疼痛或僵硬,可能附属运动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通常在改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附属运动,而附属运动的改善,又可以促进生理运动的改善。 二、基本方法

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程做往返运动。摆动必须在ROM>60%(正常时)才可应用。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2.滚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是成角运动,其滚动的方向总是朝向成角骨运动的方向,常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如是单纯滑动,两骨表面形状必须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两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须相等)。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凸出—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反;凹陷—骨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同) 关节表面形状越接近—滑动就越多,关节表面形状越不一致—滚动就越多。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应用较多。

《运动疗法学》复习题2

《运动疗法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抗阻力运动:在治疗师用手或利用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力的活动. 2、助力运动:通常由徒手、健肢或通过滑轮装置等对患肢的主动运动施加辅助力量,兼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点. 3、肩肱节律:肩关节的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肩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 4、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 5、牵伸技术:是指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ROM. 6、关节松动技术: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师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被动关节运动. 7、关节的附属运动:是关节在解剖结构允许范围内进行的运动,它不能主动完成,可以通过他人或对侧肢体帮助完成 8、关节的生理运动:是关节在生理范围内的运动,主动和被动都可以完成,是关节活动评定的主要内容,可以完成所有的关节运动形式,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9、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面中心线的平面 10、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11、肌肉耐力:肌肉耐力是指有关肌肉维持进行某项特定人任务(作业)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直到出现疲劳时以收缩的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12、离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外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肉被动地延长,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远离 13、向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大于阻力(外力),肌肉的长度缩短,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靠近 14、牵引疗法:是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并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列线等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15、平衡:是指人体无论处在何种姿势,如静止,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的状态下,能自动调整姿势并维持稳定的一种能力. 16、支撑面: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时能稳定的支持身体的重量所依靠的接触面. 17、步行: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人体通过中枢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涉及足,髋,膝,躯干,颈,臂的肌肉和关节的协调运动,来共同完成正常的步行行为. 18、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包括步行和跑两种状态. 19、社区性步行:是指可以借助踝-足矫形器,手杖或甚至不用,可以在室外和所在社区内行走。 20、反射性抑制:是专门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反射而设计的一些运动模式. 21、Raimiste现象:在仰卧位,健侧下肢抗阻力外展或内收时,患者髋关节可出现相同动作,下肢的这种联合反应。 22、技巧性活动 23、PNF:采取刺激人体组织的各种感受器-本体感觉,来激活共和募集最大量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同时激发其潜力来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这种方法简称本体促进法. 24、运动再学习:它以生物力学、运动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作业与功能为导向,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一套完整的方法。 25、心功能康复: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预防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26、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27、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是通过教育(教学)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尤其是通过其特有的“节律性意向”,诱导儿童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儿童能在相互学习情况下相互激励,克服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 28、MDT(麦肯基力学诊疗技术):是针对人体脊柱和四肢疼痛和/或活动受限的力学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并应用恰当的力学方法进行治疗的独特的体系 29、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 30、运动想象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象,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 二、简答题 1、简述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常用技术和方法?1)防止关节周周软组织挛缩造成的关节功能障碍2)防止神经肌肉性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3)防止软组织粘连形成的关节活动障碍 (1).主动运动:用主动运动恢复关节活动,动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然后稍加维持,以引起轻度疼痛感为度;(2)被动运动;由治疗师或患者自己用健肢协助进行.其对挛缩组织的牵张,活动到最大幅度也宜作短时间维持,应根据疼痛感觉控制用力程度,切忌施行暴力,以免引起新的损伤.(3)助力运动:通常由徒手,健侧或通过滑轮装置等对患肢的主动运动施加辅助力量,兼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点.(4)关节功能牵引法:按需要扩大活动关节运动方向作持续一定时间的重力牵引,使挛缩及粘连的纤维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以取得更好的联系效果.在其远端肢体上按需要方向用沙袋

康复科操作规程(理疗操作部分)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麻痹和萎缩、尿潴留、习惯性便秘、胃下垂、各种疼痛。痉挛性肌肉电刺激可治疗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脑瘫性痉挛瘫痪。 【禁忌症】植有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心脏部位、对电流高度敏感者、孕妇下腹部、颈动脉窦区。【操作】 (一)按医嘱选好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 (二)据治疗目的,定电极放置方法。 1、单极法:电极100cm 2 ,于颈后或腰部,手柄电极置于患部之神经肌肉运动点。 2、双极法:个小圆电极,径1-2cm,放在肌腹两端,可用于两个手柄电极控制。 (三) 准运动点,将电极用固定带固定。 (四)根据电诊断结果,选择适宜的电流参数,如脉冲前沿、后沿、脉宽、频率等,然后调节电流强度,引起明显肌肉收缩。 (五)一组病肌刺激15-30次后换其他病肌,反复循环4次。 (六)电刺激时嘱患者尽力做主动收缩肌肉之动作。 (七)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给肌肉增加负荷,如放沙袋、反向牵引等。 (八)痉挛肌刺激时选用波宽(0.2-0.5ms)和频率(0.66-1Hz)相同但出现时间有先有后(相隔0.1-1.5s)二组方波电流。一组固定于痉挛肌两端肌腱处另一组固定于拮抗肌肌腹每组肌肉治疗各10分钟。 【注意事项】 (一)运动点要找准,使病肌收缩明显而邻近肌肉反应小。 (二)表面电极无反应时可采用针电极,二根毫针刺入病肌两端,再接上脉冲电流。(三)治疗时局部不应出现疼痛和肌肉疲劳。 (四)电刺激前可配合温热治疗以增强疗效。(五)调节脉冲参数时,波宽应小于同期的 2/3。 干扰电疗法 【适应症】用于治疗胃下垂、关节炎、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闭塞性脉管炎等。 【禁忌症】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血栓性静脉炎。 【操作】 (一)根据医嘱选择电极,有衬垫电极、手套电极和吸盘电极三种,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润。(二)将选好的两组电极固定于治疗部位,使两组电流交叉在病灶处。 (三)差频范围依病情而定,一般镇痛用90-100Hz或0-100Hz,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吸收用50-100Hz或25-50Hz,使肌肉收缩用25-50Hz或1-10Hz。 (四)检查两组输出机钮是否在零位,将差频范围调节机钮调至需要位置,然后接通电源,分别调节两组输出达所需电流强度。 (五)治疗时如需改变差频范围,可直接调整定频、差频机钮不必将输出调至零位。(六)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治疗20分钟。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运用bobath,rood,vojta等神经发育疗法,通过核心训练技术,关节松动技术,姿势控制技术,筋膜牵张技术和肌力加强训练等训练技术降低患儿肌肉紧张度、纠正异常姿势,为患儿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及运动认知,从而提高患儿头颈、躯干、骨盆的核心控制能力,提高患儿肌肉力量及耐力,最终改善患儿的头控、翻身、坐起、爬行等粗大运动功能,以使其生活自理,尽早回归家庭,拥有快乐童年! 运动疗法的基本知识 训练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锻炼。 基本方法:肌力训练、增强肌肉的耐力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提高平衡协调性训练,提高和恢复步行功能的训练,增强心肺功能的训练。 功能训练: 1、头部控制训练 2、诱发由仰卧位到俯卧位和俯卧位到仰卧位的翻身训练 3、坐位训练(侧坐位、长坐位、端坐位) 4、腹爬和四点爬行训练 5、跪位保持和跪走训练 6、站立和步行功能训练 7、体位转移训练(从仰卧位到坐位,坐位到四点跪位,四点跪位到跪立位,跪立位到单膝跪位以及到站立位) 8、平衡协调训练(仰卧位、俯卧位、坐位、跪位、站立位) 9、利用助行器和矫形器提高和恢复步行功能训练。 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主要针对各种发育障碍,肢体障碍以及有其他方面疾病的患儿,主要通过双上肢活动度训练,肌力的增强,耐力训练,双手精细动作与协调性的训练、感觉、认知及知觉的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娱乐游戏训练。如:穿衣进食等,从而促进患儿身心发育,提高涵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是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方法的结合,通过对无任何主动运动肌肉的电刺激引起微弱的肌电信号,或将患者有意识的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放大了的反馈电流,再刺激肌肉收缩,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这种较大幅度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想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本体的、运动的、皮质感觉的输入冲动,传入病影响相应的大脑中枢,是大脑中枢逐渐恢复对瘫痪肌肉的控制,促促使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新的连接,重塑神经通路,动员相关的神经组织承担病变组织所承担的某些功能,促使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恢复。 主要作用:1、增强肌力,纠正错误的运动模式。诱发分离动作。 2、防治肌肉萎缩,增强肌力。 3、保持、增加关节活动度,进一步诱发分离动作。 4、增强大脑对于肢体的控制能力。 神经肌电促通仪作用原理 1、促通疗法:通过3-1000HZ的7次不断变化,气道防止肌肉僵硬,以敲打的方式放松肌肉,减轻疼痛,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激活神经活性,对神经和肌肉起到全面促通的效果。 2、痉挛肌疗法:以3-100HZ的频率反复刺激肌肉,适用于肌张力过高的病人,缓解肌肉疲劳,调节肌肉紧张,增强肌肉运动收缩。 3、兴奋肌疗法:以3HZ的固定频率,对肌肉反复刺激,达到提高肌肉力量,修复收缩手机

运动疗法操作操作规范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 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 要措施。 1)传统的运动疗法 这一大类包括主被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这些方法其主要 治疗可归纳为 ①维持关节活动度; ②增强肌力; ③增强肌肉的耐力; ④加强肌肉协调能力; ⑤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对运动的耐力等 (2)神经生理疗法 神经生理疗法是以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研究出来的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后的运动功能障碍 适用范围: 1.运动器官伤病 骨和关节损伤及其后遗功能障碍、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腿痛、 脊柱畸形及扁平足等。

2.内脏器官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矽肺、溃疡病、内脏(肾、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子宫位置不正、盆腔炎等。 3.代谢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 4.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创伤性、炎症性、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 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 5.各种手术 (四)运动疗法禁忌症 1.发热、全身状况严重、脏器功能丧失代偿期。 2.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血 管和神经干附近有金属异物等。 3.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时(但气功疗法可以考虑) <五>实施: 运动疗法的实施是通过制订运动处方来进行的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形式。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以达到 健身或治疗的效果。 1.治疗性运动处方 2.预防性运动处方 处方包括: a.运动项目:根据体育运动参加者的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 b.运动强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

《运动疗法学》复习题

运动疗法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抗阻力运动:在治疗师用手或利用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 由患者主动地进行抗阻力的活动. 2、助力运动:通常由徒手、健肢或通过滑轮装置等对患肢的主动运动施加辅助力量,兼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点 3、肩肱节律:肩关节的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肩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 4、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 程. 5、牵伸技术:是指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ROM. 6 、关节松动技术: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师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被动关节运动. 7、关节的附属运动:是关节在解剖结构允许范围内进行的运动, 它不能主动完成, 可以通过他人或对侧肢体帮助完成 8 、关节的生理运动:是关节在生理范围内的运动, 主动和被动都可以完成, 是关节活动评定的主要内容, 可以完成所有 的关节运动形式, 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9、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面中心线的平面 10、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11、肌肉耐力:肌肉耐力是指有关肌肉维持进行某项特定人任务(作业)的能力. 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直到出现疲劳时以收缩的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12、离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外力), 使原先缩短的肌肉被动地延长, 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远离 13、向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大于阻力(外力), 肌肉的长度缩短, 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靠近 14、牵引疗法:是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 并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列线等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15、平衡:是指人体无论处在何种姿势, 如静止, 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的状态下, 能自动调整姿势并维持稳定的一种能力 16、支撑面: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时能稳定的支持身体的重量所依靠的接触面. 17、步行: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人体通过中枢命令, 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涉及足, 髋,膝, 躯干,颈,臂的肌肉和关节的协调运动, 来共同完成正常的步行行为. 18、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 包括步行和跑两种状态. 19、社区性步行: 是指可以借助踝- 足矫形器,手杖或甚至不用,可以在室外和所在社区内行走。 20、反射性抑制:是专门抑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反射而设计的一些运动模式. 21、Raimiste 现象: 在仰卧位,健侧下肢抗阻力外展或内收时,患者髋关节可出现相同动作,下肢的这种联合反应。 22、技巧性活动 23、PNF:采取刺激人体组织的各种感受器-本体感觉,来激活共和募集最大量的运动单位参与活动,同时激发其潜力来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这种方法简称本体促进法. 24、运动再学习:它以生物力学、运动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作业与功能为导向,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一套完整的方法。 25、心功能康复: 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 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预防心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26、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27、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是通过教育(教学)的方式使功能障碍者的异常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尤其是通过其特有的“节律性意向” ,诱导儿童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儿童能在相互学习情况下相互激励,克服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 28、MDT麦肯基力学诊疗技术):是针对人体脊柱和四肢疼痛和/或活动受限的力学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并应用恰当的力学方法进行治疗的独特的体系 29、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 30、运动想象疗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象,没有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

医院康复科工作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康复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执行医院休、请假、奖金发放等制度,工作时间不准擅自离岗、吸烟、打闹、喧哗。 (二)对伤残病人,行动不便或卧床患者,应坚持床边会诊及治疗,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以博大的爱心,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三)坚持周会制度,贯彻医院工作方针。科室工作,每月有总结、有计划。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拒收红包,不开大处方,不欺瞒病人。加强科室间的协作,同志间的团结,以大局为重,不搞小团体。 (四)坚持专业学习制度,每日组织业务交流,专人主讲,提出新问题,总结新方法,制定新的操作方案,以患者为本,不断提高科室医技人员业务水平。(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消除火、电隐患,各治疗室明确责任人,出现意外事故,按医院奖惩例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运动治疗室工作制 、凡需运动治疗患者,由康复科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 、运动治疗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康复医师制订合适的运治疗方案 、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以确定患者的问题,拟定治疗目标修正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况和反应,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 、治疗室工作人员管理好运动治疗室的普通装备及功能训练器械,经常维修、保养、确保治疗安全。 6、运动治疗室工作人员要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 7、保持治疗室清洁,不得在治疗室内吸烟、喧哗。 理疗室工作制度 1、凡需理疗患者,由接诊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经医生检查后,确定理疗种类与疗程。 2、理疗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前交待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记录。 3、疗程结束后,应及时作出小结,填好治疗卡并妥善保管,供临床观察总结疗效。需继续治疗时应与医生联系、确定,因故中断治疗应及时通知医生。 4、进行高频治疗时,应除去病员身上的金属物(如手表等),注意地面与病员的隔离。病员和操作者,在进行治疗时,切勿与砖墙、水管或潮湿地板接触。超高频治疗器械前必须检查导线接触是否良好、极板有无裂纹、破损,否则不能使用。大型超声波禁用单极法,治疗中病员不得触摸机器。下班时,所有理疗器械一律切断电源。 5、爱护理疗仪器,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擦拭,定期维修。要避免震动损坏电子管或紫外线灯管。理疗机器每次治疗后应有数分钟的休息。 6、康复医师应经常到治疗室观察治疗过程,并与理疗室工作人员经常研究理疗方案及方法,不断改进理疗方案,探索理疗机器的新用途,发掘理疗新的应用范

运动疗法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的运动疗法概述 一、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 /Therapeutic Training)定义 运动疗法是依据生物力学、人体运动学、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利用力学的因素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训练,达到保持、重新获得功能或防止继发丧失功能的治疗方法,是物理治疗中最核心、最基本、最积极的治疗方法。其作用包括:改善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放松肌肉、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运动疗法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疗效明显,是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促进功能恢复与重建的临床康复中是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重要的治疗作用。运动疗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主要适应于以下方面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偏瘫、截瘫、脑瘫、脑外伤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主要问题有明显疗效,如肢体瘫痪、平衡差、无行走能力、功能独立性丧失和眼部受损等,特别是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限,因此,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章主要介绍运动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二、运动疗法的作用机制 运动疗法是利用最常见的生理性刺激,对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使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调整和重塑组织功能。运动疗法通过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和生物力学作用等途径,对人体的局部和全身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和改变,改善原来失调的机体状态。其基本作用机制是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增强心肺和呼吸功能,并维持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新的代偿机制形成。 (一)运动疗法对心血管的影响机体在参加运动时将引起心血管系统复杂的调节作用,调节幅度的大小将取决于参与运动的强度。运动疗法对心血管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对肌肉运动时氧和各类物质的输入以及各类代谢物质的排出。 Gurncy等报道脊髓损伤患者经过12周的踏车和手臂摇车训练,峰值吸氧量(VO2 peak)显著增加。但停止训练后,VO2 peak和最大运动负荷显著降低,这

康复科康复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 康复科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流程 现将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总结归纳如下: 1、 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 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 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 3、 4、 5、 6、 一、 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 1、 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 ? 运动功能的评定 ?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 肌张力的评定

?感知觉功能的评定 ?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 ?步行能力的评定 ?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 2、 ? ? ? ? 3、 ? ? ? ? ? ? 4、 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 1、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 ?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行为障碍的评定 ?言语障碍的评定 ?运动障碍的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 2 ? ? ? ? ? ? ? 2、 ? ? ?感觉障碍的治疗,包括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 ?行为障碍的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 3、后遗症期的治疗 ?继续加强ADL的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矫形器与轮椅的训练 ?继续维持或强化认知、言语等训练 ?物理治疗因子与传统疗法等 三、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 1、脊髓损伤评定的主要内容: ? ? ? ? ? ? 2、 ? ? ? ? 3、 ? ?减压动作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主要是增强残存的肌力 ?功能性动作训练,包括体位变换、坐起和躺下、坐位支撑、坐位支 撑移动、坐位平衡等动作

临床运动疗法学考试重点

临床运动疗法学考试重点 选择题: 1.在完全卧床休息的情况下,肌力每天丧失1%~3%,每周丧失10%~15%;如卧床休息3~5周,肌力即可减少一半。 2.天鹅颈畸形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如:双手小关节出现天鹅颈样畸形的疾病是(B)。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关节炎 C.干燥综合征 D.强直性脊柱炎 E.多发性肌炎 3.颈椎牵引的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7%~10%;腰椎牵引重量至少>25%体重才可克服牵引时的摩擦力;腰椎电动骨盆牵引时首次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30%。 4.帕金森病四大典型症状:①静止性震颤;②肌强直;③运动迟缓;④姿势步态异常。 注:典型病例可见面部表情减少,称为“面具脸”;手指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站立时呈头部前倾,躯干俯屈的特殊姿势;行走呈小碎步样前冲,称“慌张步态”;手指的精细运动障碍,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小字症”。 如:①以下哪项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D) A.肌肉强直常从肢体远端开始 B.平衡功能障碍,共济失调步态 C.随意运动时震颤明显 D.“小写征” E.失语 解释:肌强直多自一侧上肢的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及全身。 ②下列哪项不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A) A.运动性震颤 B.泌汗异常和便秘 C.慌张步态 D.运动减少E.肌张力增高 解释:帕金森病临床常见功能障碍:a.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b.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唾液和皮脂分泌增加,多汗,肢体远端皮温低,排尿困难,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c.精神症状(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精神活动缺乏、消极,表现为抑郁、痴呆等);④临床并发症,如压疮,感染等。 5.运动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是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 6.产生肌力最大的肌肉收缩形式是离心收缩。 如:肌肉产生最大力量的收缩形式是:(C) A.等长收缩 B.向心性收缩 C.离心性收缩 D.等动收缩 E.等张收缩 注:各种收缩时产生张力大小的顺序依次为:离心性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性收缩 7.关键点的控制主要包括:①中心控制点: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 ②近端控制点:头部、骨盆、肩部等,分别控制全身、骨盆和肩胛带部位的张力;③远端控制点:手指、足,分别控制上肢、手部、下肢及足等部位的张力。 8.为防止损伤后软组织粘连,常用RICE法进行处理,即休息(rest)、冰敷(ice)、压缩(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9.桡神经属于的脊髓节段为:C5~T1(由第5~8对颈神经和第1对胸神经的前支进入后束发出而形成的)。 注:临床运动疗法学写的是C5、C8。 10.废用综合症:因长期卧床或石膏固定等造成的综合征,包括肌萎缩、关节挛缩、体位性低血压、心肺功能及消化功能下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