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S72001-2012_住宅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

GTS72001-2012_住宅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
GTS72001-2012_住宅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

***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住宅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

2012-07-24发布2012-08-01实施

***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2 -

GTS 72001—2012

前言

随着***集团住宅品质的不断提升,精装修住宅项目越来越多,住宅机电系统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因而导致住宅机电设备各专业之间、安装与土建及精装修专业之间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炼住宅机电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总结集团在住宅机电设计和设备配置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编制本设计管控要点,旨在从设计源头优化住宅设备配置,提高机电设计品质,不仅为机电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亦可作为项目公司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实施时间为年,下次修订时间为年月日。

本标准由***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归口管理,负责标准解释和修订工作。

目录

1 范围................................................................ - 3 -

2 职责................................................................ - 3 - 2.1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职责 (3)

2.2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职责 (3)

3 图纸完整性要求..................................................... - 3 -

4 暖通空调........................................................... - 4 - 4.1空调系统 (4)

4.2新风系统 (6)

4.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6)

5 给排水系统......................................................... - 7 - 5.1给水泵及水泵房 (7)

5.2净水系统 (8)

5.3太阳能热水系统 (11)

5.4燃气热水炉热水系统 (9)

5.5变功率(自限式)热水电伴热保温 (10)

5.6潜水泵 (12)

5.7污水提升器 (13)

5.8游泳池循环水系统 (13)

6 电气系统.......................................................... - 14 - 6.1供配系统.. (14)

6.2低压配电系统 (16)

6.3住宅户内供配电 (17)

7 电梯系统........................................................... - 18 - - 2 -

GTS 72001—2012

住宅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

1 范围

本要点为机电专业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亦可作为项目公司安装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引。

本标准适用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全资项目公司及控股项目公司,其余项目公司可参照执行。

2 职责

2.1 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职责

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本管控要点实施情况的检查和指导,并负责条文的解释、修订工作。

2.2 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职责

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本管控要点的具体实施。

3 图纸完整性要求

3.1住宅机电系统设计应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设计成果文件应达到国家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深度要求。

3.2 设计说明应完整清楚,平面图、系统图、机房大样图、机电安装详图等均应表达清晰,内容齐全,便于施工。对所采用的标准图应注明标准图号和名称。

3.3所有预埋件和预留孔均应标注定位尺寸、标高,明确做法详图。

3.4毛坯房应绘制机房大样图、安装大样图、户型大样图,精装修房除绘制上述图纸外还应绘制厨房卫生间大样图等各专业设备、设备接口、阀门、定位尺寸、标高标注应齐全、准确。

3.5 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设备的设置空间,其平面位置、安装尺寸、检修通道须满足设备的吊装、搬运、安装、检修维护、通风散热等需要。

- 4 -

4 暖通空调

4.1 空调系统

集团住宅项目除部分别墅、排屋项目采用地源热泵和空调水系统外,最常用的空调形式是变冷媒流量多联式空调系统,本文中所表述的空调系统亦指变冷媒流量多联式空调系统。

4.1.1 空调外机设置要求如下:

(1)空调室外机组四周与墙壁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

接管或操作侧≥500mm ;非操作侧≥300mm 。(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2)冷媒铜管的最大配管长度和高差应符合空调厂家的产品标准。

(3)输出功率<8匹的室外机距机组一米处的噪音≤60dB(A),输出功率≥8匹的室外机距机组一米处的噪音应≤65dB (A ),且均具有夜间静音运行模式。

(4)空调外机的位置应由暖通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协商后确定。

(5)应避免机组的运行噪音和废热污染对业主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4.1.2 放置空调外机的设备阳台或机位须通透,机组的进排风处如设置通风百叶,百叶的透风率应大于85%,且应采用可拆卸百叶。选用上排风的空调外机时,应根据厂家要求设置导流弯管。

4.1.3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应根据所服务地区的气候特点、使用习惯、空调类型和调节方式,原则上按各空调区域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计算确定。江浙等南方地区户内空调负荷设计指标可参照下列经验值选取:

GTS 72001—2012 (1)主卧室≥220W/m2;

(2)次卧、书房、卫生间≥200 W/m2;

(3)客餐厅、起居室、西厨≥250 W/m2;

(4)其他区域按以下系数进行修正:

4.1.4 客餐厅、起居室、卧室应按功能区单独配置空调内机;面积大于10 m2的卫生间宜单独设置空调内机。

4.1.5 户内公共走道、楼梯、走入式衣柜及面积小于10 m2的卫生间应将其面积的一半折算入户内空调面积,并由临近功能区的空调内机承担负荷。

4.1.6 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拖带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1)机组拖带率(8匹以下)≤1.15;

(2)机组拖带率(8匹及以上)≤1.25;

(3)拖带率如需突破上述规定时,须将空调技术方案报集团技术部门进行评审。

4.1.7 空调室内机选型时应注意其噪音值,要求中档风速时内机噪音≤35dB(A)。为控制室内机噪音,卧室不宜采用制冷功率大于6.3kw的室内机。

4.1.8 应在施工图设计前明确空调冷凝水管的走向及排水方式,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并在图中注明放坡坡度;注意在冷凝水排水横管最高处应设置透气口;冷凝水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不允许直接接入污废水管,有条件时建议单独设置冷凝水排水立管。

4.1.9 应重视空调室内气流组织的设计,建议采用顶送顶回或侧送下回的送风气流形式。采用顶送顶回形式时,送、回风口的距离应保持在1.5m以上。送、回风口的风管应安装到位,不应采用吊顶间接回风,如风管无法连接到位,可将风管与风口采用帆布或其它软管连接。

4.1.10 每台空调内机接管侧的下方吊顶上都应设置检修口,检修口可单独设置或利用

回风口设置。单独设置时应满足400×400mm的尺寸,利用回风口设置时要求回风口宽度不小于300mm。

4.2 新风系统

4.2.1 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新风机主机的位置,方便检修维护的同时也要避免新风机噪音影响业主正常的工作生活;新风机取风口应设置在上风口,保证较好的空气品质,新风进口周围无锅炉、吸尘机等有害气体排放的设备。

4.2.2 如新风管道需要穿梁,则应在设计阶段明确,由结构设计师同意后,在施工阶段预留,应避免后期梁上开孔。

4.2.3 新风量和换气次数应根据住宅项目的定位由设计选取,一般取0.5~1次/h。4.2.4 新风主机1米处的中档噪音≤50dB(A),室内新风噪音≤35dB(A)。如因风量较大而无法满足时,应在设计阶段做降噪方案。

4.2.5 新风主机的进、排风口不宜位于建筑外墙的同侧,如需同侧布置时两者距离应不小于2米。

4.3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4.3.1 低温热水地板采暖系统的供/回水设计温度为 55℃/45℃,最高不大于60℃,热水管材承压≥1.0MPa。

4.3.2 地板采暖的室内计算温度应不低于20℃。具体设计温度如下:

(1)室内地板表面平均温度要求:

(2)室内各采暖区域环境温度

- 6 -

GTS 72001—2012

层和架空层)、顶层户型设计负荷指标需提高10~20%,距外墙、外窗1.5m范围内的地面需要作盘管加密处理。

4.3.4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加热盘管及其覆盖层与外墙、楼板结构层之间应设绝热隔热层。对首层(含底层和架空层)的地板隔热层应采取加强措施,底层无地下室的部位还须在隔热层下面加设防潮层。

4.3.5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近,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过30Kpa;辐射盘管内热媒流速应不小于 0.25m/s。如流速无法满足此要求时,应加设混水中心。

4.3.6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分水器前要求设阀门和Y形过滤器,集水器后要求设压力表、控制阀,集、分水器上要求旁设排气阀,

4.3.7 地板采暖控制系统采用双温双控温控器;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控制面板内,与其他面板同高;地板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填充层内。温度传感器应就地设置。

4.3.8 集分水器位置尽量选择在湿区,周边设置地漏为宜。同时亦需考虑方便各支路连接,防止因加热盘管过于集中而产生地面过热。

4.3.9 卫生间应采用盘管加密处理,如加热盘管进入淋浴房须注意防水节点处理(参照***装饰公司下发的《***房地产集团精装修工程细部节点构造标准》淋浴房地板采暖防水节点大样图),不允许发热电缆和管材直接穿过淋浴房的防水翻边。

4.3.10 对于区域集中供热的地板采暖的项目,根据当地相关部门要求预留分户计量的条件。

5 给排水系统

5.1 给水泵及水泵房

5.1.1 给水泵选择应满足供水系统卫生、安全、经济、节能的要求。

5.1.2 生活给水泵和水箱应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

5.1.3 根据泵高效区的流量范围与设计流量的变化范围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主水泵的数量,一般主泵宜设2~4 台(不宜超过4 台)。

5.1.4 同一给水泵组,主泵应采用相同型号的水泵,设置同型号的备用泵。

5.1.5 当管网流量变化较大,或用户要求压力波动小时也可采用多台调速泵的方案。宜配置适用于小流量工况的水泵,其流量可为1/3 ~1/2 单台主泵的流量。

5.1.6 若有持续较长时段处于小流量状态工作时,宜配气压罐(当用水量小,水泵停止运行时,气压罐可维持系统的正常供水,也有助于维持水泵切换时压力的稳定,也有助于消除水锤现象)。

5.1.7 无负压供水系统的方案设计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其供水方案和给水设备的选用应经当地供水行政部门及供水部门的批准。

5.1.8 应重视水泵房的选址问题,水泵房尽量避免设置于住宅的正下方,并采取减振、隔声和消声措施,防止水泵房的运行噪音干扰小区业主的正常生活。尽量选用低转速水泵及控制单泵功率。

5.1.9 水泵房的上方不得设置卫生间、垃圾间或其它产生污染物的房间,防止污染生活用水。如难以避免,应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防止排水管道穿越生活给水泵房。

5.1.10 水泵房需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泵,水泵基础宜高于地坪100~200mm,基础的四周应设置排水明沟。

5.1.11 生活水泵房与消防水泵房宜独立设置。

5.1.12 如地方政府有特殊规定的,按地方规定遵照执行。

5.2 净水系统

5.2.1 净水处理系统和基本配置

(1)小区中央净水系统:

砂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紫外线杀菌

(2)全屋中央净水系统:

软水机组(选配)

前置过滤器→户式中央净水机

(石英砂+活性炭+KDF)末端直饮水净水器(或纯水机)

- 8 -

GTS 72001—2012 (3)全厨净水系统:

初效过滤器→全厨净水器→紫外线杀菌

(4)末端直饮水系统:

初效过滤器→末端直饮水净水器。

5.2.2 小区中央净水系统过滤精度建议≤50μm,全屋中央净水机过滤精度建议≤50μm,全厨净水器过滤精度建议≤0.2μm,直饮水过滤器过滤精度≤0.01μm。初效过滤器过滤精度≤100μm。

5.2.3 净水系统选型时应注意设备的工作压力范围,防止设备工作时出现欠压或超压损坏设备的情况发生。

5.2.4 净水系统主管道应采用薄壁不锈钢管(304及以上)或紫铜管,橱柜内连接管可使用专用PE塑料管材。

5.2.5 全厨净水系统热水应独立设置,可选用小厨宝、即热型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做为热源。

5.2.6 对于有热饮需要高档住宅,可在末端选用电加热开水机对直饮水进行加热。

5.3 燃气热水炉热水系统

热水炉(器)的能源方式主要有燃气、电力、空气能等,目前集团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户式燃气热水炉(器)热水系统。按供热方式的不同,燃气热水炉(器)热水系统又分为储热式和即热式两种,前者的舒适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均都优于后者,可根据住宅项目定位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3.1 单纯用于生活热水系统可选用即热式燃气热水器,高端住宅项目亦可选用燃气热水炉加储热水箱。

5.3.2 生活热水与低温热水地板采暖共用供热设备的热水系统,应选用燃气热水炉加储热水箱,或选用采暖生活两用型热水炉,且具有生活热水优先模式。

5.3.3 采暖、生活热水应分别设定温度。生活热水温度宜为50~60℃,地板采暖热水温度宜为45~55℃。

5.3.4 两用燃气热水炉的供热功率应根据不同户型的热水负荷和采暖负荷计算确定,供热功率应选取生活热水和采暖热水负荷两者中的较大値。

5.3.5 一般住宅项目的燃气热水炉应能满足一个沐浴花洒及一个热水龙头同时使用的供热量,高端住宅项目应能满足一个浴缸(雨淋花洒)、一个沐浴花洒和一个热水龙头同时使用的供热量。计算热量时应明确花洒流量。

5.3.6 设备平台应预留壁挂炉足够的安装、检修空间。且充分考虑壁挂炉噪音对室内的影响。(两侧不少于3cm,正面不少于70cm, 顶部不少于35cm, 底部不少于30cm,)

5.3.7 燃气热水炉在室内或设备阳台设置时,应选用强排式燃气热水炉。烟囱应采用同轴保温烟管,长度不宜超过4m(冷凝炉不宜超过8m),且弯头不宜超过3个。

5.3.8 热水炉供热功率和内置水泵参数(流量、扬程等)的选择须与地板采暖系统的设计相匹配,当内置水泵的扬程、流量无法满足时,应考虑设置混水中心。一般面积大于200 m2的户型建议配置混水中心。

5.3.9 为了提高生活热水系统的舒适性,热水龙头做到即开即热,可选配末端回水循环模块,亦可选用自限温电伴热热水保温装置。

5.3.10 燃气热水炉设置于设备阳台时,应在室内加装线控控制面板。

5.3.11 燃气热水炉设置于设备阳台时,应保持热水炉周围通风散热良好,燃气热水炉附近宜设置排水地漏。

5.3.12 燃气壁挂炉的热效率应不低于国家二级能效标准。

5.4 变功率(自限式)热水电伴热保温

5.4.1 要求在规定时间(一般为5S)内取得不低于规定温度热水的系统,当采用循环系统困难或不经济时,可采用自控型电伴热保温措施以满足设计要求;自控型电伴热保温一般仅适用于金属管材,介质温度(水温)5~70℃。

5.4.2 产品要求

(1)具有两个平行导线中间有高分子材料发热体,内绝缘层,高分子涂层的铝防护薄膜,金属编织屏蔽网及外护套的结构。

(2)发热电缆的典型温度波动范围宜在5℃以内,最高耐受温度不低于85℃,最高表面温度不高于80℃。

(3)电源连接装置、两通、三通、四通及末端装置等连接附件均要求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能,要求不低于IP65等级。

(4)电伴热发热电缆应具有UL,FM,VDE等国际认证证书及国内具有CMA检测资质的检测- 10 -

GTS 72001—2012 部门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

5.4.3 安装要求

(1)设电伴热的热水管道仍需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进行保温(包括预留的富余,发热电缆。(2)宜设具有一定模式功能的时间控制器,在要求热水温度波动不大于±1℃时应增设高精度温度控制器。

(3)电伴热发热电缆回路长度不宜超过100米(10A断路器),如不满足要求,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供电回路。

(4)每条发热电缆均应采用30mA对地漏电保护开关做电气保护,此外还应具有过载、短路保护。

(5)发热电缆安装时,严禁打硬折或长距离在地面拖拉,以防止电缆折断或外层绝缘材料被划破。

(6)安装发热电缆附件时,电缆应留有一定的富裕量,以便日后检修调整。

5.5 太阳能热水系统

5.5.1 太阳能集热板应作为不可分割的建筑元素与建筑同步一体化设计,设计总体要求如下:

(1)太阳能集热器和坡屋面的结合应首选嵌入式安装,要保证屋面视觉的平整性,并做好屋面防水处理环节。

(2)太阳能集热器位置要求:注意太阳能集热器在竖向上与建筑物的立面门窗或洞口的对位关系,在横向层面注意与天窗的对位关系。

(3)太阳能集热器的板面颜色选择倾向于暗灰系列,边框颜色尽量与瓦片颜色接近,避免色彩过于突兀。

(4)屋面为平屋顶或有平台时,建议太阳能集热器在屋顶统一集中设置,其安装倾角可按当地纬度确定,但不能高于该屋顶的最高线脚(或女儿墙)。同时,屋顶集热板的布置要整齐美观,以免破坏建筑第五立面(屋顶)的视觉效果。

(5)屋面设计应考虑太阳能集热器及热媒管道的安装、维护、修理的空间和通道。(6)坡屋面建筑或集热器有坠落伤人危险的屋面应采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一般不建议采用真空管集热器。

(7)所有太阳能设备的固定支架需采用热浸镀锌或不锈钢产品,室外集热板的固定支架

- 11

要求能抵御12级台风,支架的使用寿命应大于集热板使用寿命。

(8)集热器安装方位(集热器采光面法线)宜朝南向,如安装方位无法满足时宜适当增加集热面积。

(9)集热器不宜布置在受建筑墙体、周围设施和树木遮挡的部位,应满足一天不少于4小时日照时数的要求。

5.5.2 设备配置

(1)太阳能热集热板:人均集热面积不少于0.5m2。如有地方规定的,按地方规定执行。(2)储热水箱:水箱容积=户内人数×人均热水量计算。人均热水量不少于40升/人。(3)循环水泵和膨胀罐:集中集热热水系统每套设置循环水泵两台(一用一备),膨胀罐一个;分户集热热水系统每户设置循环水泵和膨胀罐各一台;阳台式热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时,无需设置循环水泵。

(4)热媒管道:为提高热媒管道的耐压、耐温和耐用性能,保证系统安全,防止产生化学腐蚀,并考虑到集热板内部换热管均采用薄壁紫铜管,所以建议热媒管道采用薄壁紫铜管,钎焊连接。

(5)闭式集热系统应设置过热保护安全措施:集热系统的管材、管件、阀门及密封件、膨胀罐、集热水箱箱体等应选用耐温大于等于130℃的材质。集热系统应设安全阀、压力式膨胀罐、膨胀管等集热系统过热、超压和泄压的装置。

(6)辅助热源可因地制宜选择城市热网、燃气或电加热设备、热泵机组等。

(7)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设置避雷系统。

(8)寒冷地区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设置防冻功能。

5.6潜污泵

5.6.1 一般情况下每个集水坑内设置两台规格相同的潜污泵,互为备用,交替运行;在有明沟或管道相连的多个集水坑,可酌情合设备用泵;厨房废水、生活污水提升应选择带有粉碎装置的离心泵或大通道的涡流泵;汽车坡度或汇水面积较大的下沉庭院等处排水量较大,为其服务的潜水泵宜采用平时互为备用,交替运行,排水量较大时两台同时投入的控制方式。

5.6.2 消防电梯、下沉式庭院、汽车坡道处等潜污泵电源应采用双回路或双电源,以避免水淹危险。

- 12 -

GTS 72001—2012 5.7污水提升器

5.7.1 经常或不定期有污水、废水排出且无法自流排至室外管网、场地洁净要求较高且不宜或无条件设置排水集水坑的场所宜设污水提升器(或集成排水泵站)。

5.7.2 小型污水提升器一般设于卫生间大便器后方或洗衣房橱柜中;大型污水提升器可在主要用水点附近设置设备坑,并有防水措施。设备坑尺寸应根据设备确定,并可满足安装、检修要求。

5.7.3 污水提升器本身并无自排水功能,一般宜设于干区;若设备坑有进水可能,应另行考虑排水措施;单个卫生间选用的小型污水提示器不宜设于有进水可能的设备坑内。

5.7.4 排水量变化较大的场所应选用有较大调节容积的产品;生活污水提升宜优先选择大通道的涡流泵(通径不小于60mm)。

5.7.5 污水提升器的水泵、箱体均应采用耐腐蚀、耐老化的材料。

5.7.6 设备运转噪音不宜超过45dB。

5.7.7 水泵每小时耐受启停次数应不低于20次,大容量产品可持续运行。

5.7.8 优先选用水泵外置型产品,且产品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8(小型污水提示器除外)。

5.7.9 一般情况下提升器排水应就近排出,提升大量污、废水的的提升器宜单设管道排出,提升一般污、废水的不同集水坑内排水泵出水可合并排出,合并时应在干管上方300以上高度接入,合并后的管径应根据实际可能运行情况酌情放大;不允许压力排水管与建筑内重力排水管合并排出。

5.7.10 除小型污水提升器可采用活性炭过滤,不需通气管外,其它中、大型污水提示器均需设置通气管,通气管应引至室外合适的地方,既保证气流畅通,又不对业主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5.8游泳池循环水系统

5.8.1 公共游泳池过滤器一般优先选用立式石英砂过滤器,材质可为优质玻璃钢、碳钢(内外防腐处理)或不锈钢(304L、316L),滤速不宜大于25m/h。

5.8.2 游泳池循环水泵应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低转数水泵,且应设计成自灌式。当采用顺流循环且吸水管路又较长时,设备房内应设平衡水池,其容积不宜小于循环流量的10%。

5.8.3 采用逆流循环或混流循环时,设备房内应设均衡水池,其容积不宜小于循环流量的15%。

- 13

5.8.4 游泳池设备房宜尽量靠近游泳池深水区附近设置,但不得贴临有安静要求的房间。

5.8.5 为保证合理的工艺流程布置,设备房地面一般低于游泳池底板顶1000~1500,可能的情况下,室内、室外游泳池设备房应合并设置,设备房净高不宜小于3300。

5.8.6 设备房应有良好的通风、照明、隔音和地面排水设施。

5.8.7 循环水管道

设备机房内循环管道一般选用ABS、CPVC等塑料给水管,室外埋地管段建议采用HDPE 塑料给水管,管道的公称耐压应不小于1.0MPa。

5.8.8 循环给水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不应超过2.0m/s,循环回水管应以不小于0.005的坡度坡向游泳池设备房,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不应大于1.0m/s。

5.8.9游泳池初次充满水所需时间应不超过48小时,在应急或检修时的排空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

5.8.10游泳池排空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且应设置防止雨水或污水回流污染的有效措施。

5.8.11游泳池底部宜在设置不少于2个集水坑,尺寸500×500×300毫米,以便日后水池清扫和清洗。

6 电气系统

6.1 供配系统

6.1.1 负荷分级:

住宅建筑中主要用电负荷的分级可按下表:

- 14 -

GTS 72001—2012 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住宅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应急照明、航空障碍照明、生活水泵宜设自备电源供电

6.1.2 电能计量

(1)每套普通住宅的用电负荷和电能表的选择不宜低于下表的规定:

m2~60W/m2增加用电负荷。

注2别墅类户内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亦可按85W/m2~100W/m2增加用电负荷。(2)电能表的单(三)相选择应符合当地电力部门的要求(浙江省一般要求单相表容量≤8KW、10(40)A,其它省份一般要求单相表容量≤10KW、15(60)A);但当住宅套内有三相用电设备时,三相用电设备应配置三相电能表计量。

(3)电能表的安装位置宜按下列要求实施外,还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A:对于低层住宅、多层住宅和中高层(12层以下)住宅,电能表按住宅单元集中安装; B:对于高层住宅,电能表宜按楼层集中安装(可按2-3层集中设置);

C:电能表箱安装在公共场所时,暗装箱底距地宜为1.5m;安装在电气竖井、电气间内的电能表箱宜明装,箱的上沿距地不宜高于2.0m;

6.1.3 配变电所

(1)开闭所:住宅小区一般的可按地上面积10-12万m2/个设置开闭所;开闭所面积和

- 15

开间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2)小区变电所

A: 普通住宅小区一般的可按地上建筑面积1-1.3万m2/个设置一台小区公共变压器考虑;别墅类小区一般的可按住户户内建筑面积0.8-1万m2/个设置一台小区公共变压器考虑。B: 每个室内变电所内可设置1-2台变压器,宜选用干式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大于800KVA,面积宜控制在50m2/台。

C: 无集中地下车库的住宅小区宜采用箱式变,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630KVA。

(3)所址选择(开闭所及小区变电所面积和开间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A: 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宜接近用电负荷中心;应方便进出线;应方便设备运输;不应设在厕所、浴室、厨房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

B: 开闭所及小区变电所设在建筑内时,不应设在住户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住宅建筑疏散出口的两侧,不宜设在建筑地下的最底层(当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层且地下只有一层时,则需抬高设备层地面设置以预防洪水、消防水或积水淹渍配变电所)。

6.1.4 柴油发电机:建筑高度为100m或35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宜设柴油发电机组,当设置柴油发电机组时,供电范围除消防设备外,还应包括小区的生活泵及地下室的重要位置排水泵。

6.2 低压配电系统

6.2.1 住宅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住宅建筑的类别、规模、供电负荷等级、电价计量分类、物业管理及可发展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6.2.2 小区的生活加压泵,住宅单元电梯等需设置2次电能表以供物业管理作公共能耗计量用。

6.2.3 当多层住宅有地下室时宜按2-3单元在地下室内设置电气间,高层住宅宜按单元设置电气间,面积在6~10m2。

6.2.4 多层(5层及以上)住宅宜设置电气竖井、高层及超高层住宅应设置电气竖井;多层及中高层住宅的电气竖井应强弱电合用、高层住宅宜强弱电合用;超高层住宅电气竖井应强弱电分别设置。多层电气竖井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6m、高层电气竖井的净宽度- 16 -

GTS 72001—2012 不宜小于0.8m。

6.2.5 当高层住宅的电能表需分层集中设置时,宜安装在电气竖井内。

6.2.6 电气竖井应设置电气照明,水管井内宜设置电气照明,电气竖井内还应设至少一个单相三孔电源插座,水管井内根据需要设置电源插座。

6.2.7 住宅建筑套内配电线路布线可采用金属导管或塑料导管。暗敷的金属导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1.5mm,暗敷的塑料导管管壁厚度不应小于2.0mm。

6.2.8 地下车库的车道照明回路应和车位照明回路分开设置,车道照明回路宜为2-3个回路,车库的照明应集中控制,并宜采用时间方式控制;汽车坡道入口处的集水坑应在附近设置一个单相三孔+二孔电源插座,距地宜为1.3m~1.5m。

6.2.9 电梯厅内应设置一盏或一盏以上感应(或长明)灯。楼梯内宜设置节能型自熄开关或设带指示灯(或自发光装置)的双控延时开关;单元门厅应设置便于残疾人使用的照明开关。

6.2.10 公共自行车库内应设置可充电装置。

6.3 住宅户内供配电

6.3.1 家居配电箱宜暗装在套内走廊、衣帽间或储藏室等不破坏室内效果处,箱底距地高度不应低于1.6m,且不得安装在分户墙、120墙体上及电梯井道墙体上。

6.3.2 家居配电箱的供电回路应按下列规定配置:

(1)每套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照明回路;

(2)装有空调的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空调插座回路;

(3)厨房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电源插座回路;

(4)装有电热水器等设备的卫生间,应设置不少于一个电源插座回路;

(5)除厨房、卫生间外,其他功能房应设置至少一个电源插座回路,每一回路插座数量不宜超过10个(组)。

6.3.3 家居配电箱应装设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电源进线开关电器,供电回路应装设短路和过负荷保护电器,连接手持式及移动式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6.3.4 柜式空调的电源插座回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体式空调的电源插座回路宜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 17

6.3.5 每户住宅电源插座的数量不应少于下表的规定:

排油烟机、排风机、电热水器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不宜低于1.8m;厨房电炊具、洗衣机电源插座底边距地宜为1.3m~1.5m;柜式空调、冰箱及一般电源插座底边距地宜为0.3m~0.5m;卧室床头柜处插座底边距地宜为0.6m~0.75m。

6.3.7 洗衣机、分体式空调、电热水器及厨房的电源插座宜选用带开关控制的电源插座,未封闭阳台及洗衣机应选用防护等级为IP54型电源插座。套内安装在1.80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

6.3.8 住宅内电热水器、柜式空调宜选用三孔16A插座;空调、排油烟机宜选用三孔10A插座;其他宜选用二、三孔10A插座。

6.3.9 每套住宅内同一面墙上的暗装电源插座和各类信息插座宜统一安装高度。

6.3.10 精装修的住宅卧室的主灯(顶灯)、电视前射灯及卧室小走道灯应设置双控开关(有灯光控制系统的除外)。

6.3.11 精装修的住宅卫生间需设置智能坐便器的电源插座。

6.3.12 精装修的住宅主卧室床头应设置可移动式应急照明灯。

7 电梯系统

7.1 电梯井道尺寸应根据拟招标品牌中的最大尺寸预留。

7.2 载重量1000-1050KG,净开门尺寸宜为1000mm,最小不小于900mm。载重量1250KG,净开门尺寸宜为1100mm,最小不小于1000mm。载重量1600KG,净开门尺寸宜为1200mm,最小不小于1100mm。

- 18 -

万科集团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万科集团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一)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原则:经济、合理、安全、优化 一.选用的标准图集及技术措施: 为统一出图的质量,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图集、技术措施: 《混凝士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士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二.设计单位注意事项: 1.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至少3次以上过程文件(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时间为方案确定、初步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施工图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结构专业提供的内容包括: 1)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设计荷载取值; 3)结构计算的总体控制要求; 4)基础选型(内附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和对应的绝对标高以及室外地坪的原貌、标高和设计绝对标高); 5)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各层竖向、水平构件的定位、截面尺寸和主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阁楼及坡屋面结构布置方案); 6)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结构找坡(排水)方案(要求地下室各部位地坪特殊标高处注明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关系)、后浇带(包括底板、顶板和外墙、楼盖等部位)布置方案、地下室层高、各设备用房(如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的层高和净高要求、上部结构层高要求等结构技术过程文件,供甲方掌握和确认。

以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经济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组各结构设计人员应始终保持技术措施、设计概念的一致性: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材料选用以及构造做法等结构技术措施上应协调一致,避免差异,否则必然造成施工成本及设计工程量增加。 3.设计单位需及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本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合格后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施工图最终版电子文件一份,并协助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竣工图设计。 4.地质勘察成果涉及的技术指标如钻孔深度、抗浮水位(标高)、场地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及要求需经设计单位确认或补充。 5.施工图设计前,设计单位需书面提供楼面活载取值供甲方确认。 三.基础设计 1.根据结构状况(结构类型、柱网、荷载、有无地下室)、地质条件(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地震情况)、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方污染限制、当地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初步确定二个比较适合的方案: 1)基础形式的选择次序:扩展地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 2)常用桩基础选型原则:高强砼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钻(冲)孔(泥浆护壁,水下灌砼); 3)高强砼预应力管桩施工选择次序:锤击→静压; 4)对高层建筑≥18层,预应力管桩优先选用大直径Φ500、Φ600。 2.设计时应对初定的二个基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包括桩、承台、工期和施工现场的影响。对预应力管桩基础,应增加比较大直径与次直径情况下的桩与承台造价。 3.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性好、工期合理的方案呈报批准后,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管控要点【规划】

11-景观设计管控要点 一、基本要求 1. 设计院应严格按照限额设计的指标要求,必须清晰单方成本控制指标所采用的计算方式,并确定合理的硬景面积比例。公司专业负责人与合约部充分沟通,做到发招标图纸前的初步核算成本可控。 2. 景观总体布局满足规划、绿化、消防部门各项指标(率、集中绿化率、停车位数量与位置、消防通道要求、消防登高面要求、一级道路宽度等),景观最终总图应有建筑设计院项目负责人会签。 二、场地设计 1. 现场实测标高要与方案设计高差合图。 2. 景观地形垂直落差大于700,应考虑安全防护措施。 3. 室外临空处高差大于等于0.7m 时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从可踏面起算不应小于1.05m。 4. 基础构造设计考虑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不同承载到要求。 5. 建筑单体散水、勒脚部位的景观堆坡(或覆土)高度严禁超过室内±0.000标高线。 6. 地下室采光井、风井、排烟井景观处理后的采光和通风面积符合规范要求。 7. 室外场地排水坡度控制在小于3%大于1%。避免场地积水。 8. 景观工程绿化堆坡与铺装之间应设置有组织排水系统。 9. 有屋顶美化的区域需要考虑排水方式。 10. 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房等部位应设置有污水排放系统。 三、硬景设计 1. 铺装与绿化的比例,尽可能满足规划设计要求,普通住宅项目景观硬景(包括水体)的面积不得超过景观总面积的30%。 2. 设计材料封样符合成本需求。 3. 不同材料衔接应表明具体工程做法。 4. 小区大门、门卫、围墙(包括底层花园分隔墙)如由景观设计,大门、门卫、围墙的位置变化修改平面图应由建筑设计院项目负责人会签。同时应充分考虑上述构筑物与建筑立面的协调性,并核查满足使用功能的机电容量是否已预留。 5. 建筑各主入口重点处理考虑铺装、材料变化。 6. 公共活动集中区域的地面铺装材料必须考虑到防滑设计。 7. 小区内应考虑设置供不同年龄层活动的功能性场地,如带游戏设施的儿童活动场地,供年轻人使用的篮球场或网球场。 8. 硬质铺装中应设置足够的雨水收水口,防止暴雨积雨。 9. 硬景材料规格必须符合模数和对缝要求,重点区域需要事先排版设计,现场制作小样进行推敲。 10. 注意铺装与建筑立面交接处及局部半室内空间的处理。 11. 禁止玻璃幕墙与地面收口节点直接覆土,要求有硬质及排水节点设计。 12. 围墙、挡土墙、下沉式花园墙体等有压顶石的部分应设置滴水线(槽),防止雨水流挂现象发生。 13. 泳池、水景(系)内马赛克等饰面材料铺贴应采用专用粘结剂,基层防水应

设计管理要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承德建龙机构调整后新建、扩建项目管理的需要,与公司集中一贯的管理模式,在新建、扩建项目建设中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及质量的实施,强化设计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结合公司的发展及实际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凡属承德建龙的新建、扩建,均应按照此要点进行设计管理。 第三条设计管理处是代表公司对新建、扩建等阶段实施设计管理的职能部门。 第二章项目立项 第四条凡需公司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由项目单位论证项目的投资可行性,编写项目建议书、填报项目立项申请表(立项申请表详见附件五)。 第五条项目建议书的内容:(项目建议书模板参考《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工程项目建议书》) 1、项目概况 2、项目的提出:分(1)、项目提出的必要性(2)、项目建议书内容 和编制依据(3)、项目建设的意义和有利条件 3、市场需求分析(分析报告) 4、技术经济指标 5、建设条件 6、建设方案 7、项目经济评价 8、工程建设进度 第六条设计管理处收到项目单位编写的项目建议书和填报的项目立项申请表后,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察与评估,评估通过后,

报请公司领导审批后报控股公司批准立项。 第三章设计任务书 第七条立项被批准后,应根据项目建议书对设计任务书所填报的内容、技术条件等进行审核。审核中若发现存在内容填报有误、技术条件不成熟、设计参数、投资有误等问题应将设计任务书退回项目单位重新办理。审核合格后报公司领导批准(设计任务书详见附件六)。 第八条凡经公司领导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不得随意更改,若需对原设计任务书内容进行改动时,必须重新填报并办理立项审批手续。 第四章设计委托 第九条设计任务书是设计管理处委托设计的依据。设计委托合同是设计管理处对设计单位管理的依据。 第十条设计管理处在委托设计前应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 第十一条设计单位的确定采用招(议)标形式。设计管理处应按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向三家(含三家)以上的设计单位发出招标书。在收到设计单位投标书后,由设计管理处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评定,并将综合评定意见上报公司。待公司批准后再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委托合同。 第十二条对于设计难度大或时间要求紧,以及其它特殊原因,不宜采用设计招标的建设工程项目,在报请公司领导批准后,可直接与选定的设计单位进行议标并签订设计合同。 第十三条设计管理处负责设计合同的全面履行。对其费用支付,设计管理处根据合同有关条款对设计单位的付款申请书进行审查,确定付款金额后,填资金计划单提交财务处,进入公司的资金平衡。付款时必须要求设计单位提交正式发票(同时携带同等数额的收据、法人授权委托、及身份证复印件)作为付款凭证,否则不予付款。 第十四条财务处以设计管理处提交的付款计划和合同作为付款依

结构专业设计要求及控制要点(结构必备)

90(一)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原则:经济、合理、安全、优化 一.选用的标准图集及技术措施: 为统一出图的质量,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图集、技术措施: 1.《混凝士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士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 剪力墙结构)》03G101-1。 2.《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二.设计单位注意事项: 1.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至少3次以上过程文件(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时间为方案确定、初步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施工图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结构专业提供的内容包括:1)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设计荷载取值; 3)结构计算的总体控制要求; 4)基础选型(内附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和对应的绝对标高以及室外地坪的原貌、标高和设计绝对标高); 5)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各层竖向、水平构件的定位、截面尺寸和主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阁楼及坡屋面结构布置方案); 6)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结构找坡(排水)方案(要求地下室各部位地坪特殊标高处注明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 关系)、后浇带(包括底板、顶板和外墙、楼盖等部位)布置方案、地下室层高、各设备用房(如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的层高和净高要求、上部结构层高要求等结构技术过程文件,供甲方掌握和确认。 以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经济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组各结构设计人员应始终保持技术措施、设计概念的一致性: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材料选用以及构造 做法等结构技术措施上应协调一致,避免差异,否则必然造成施工成本及设计工程量增加。 3.设计单位需及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本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合格后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施工图 最终版电子文件一份,并协助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竣工图设计。 4.地质勘察成果涉及的技术指标如钻孔深度、抗浮水位(标高)、场地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及要求需 经设计单位确认或补充。 5.施工图设计前,设计单位需书面提供楼面活载取值供甲方确认。 三.基础设计 1.根据结构状况(结构类型、柱网、荷载、有无地下室)、地质条件(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 地震情况)、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方污染限制、当地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初步确定二个比较适合的方案: 1)基础形式的选择次序:扩展地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 2)常用桩基础选型原则:高强砼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钻(冲)孔(泥浆护壁,水下灌砼); 3)高强砼预应力管桩施工选择次序:锤击→静压; 4)对高层建筑≥18层,预应力管桩优先选用大直径Φ500、Φ600。 2.设计时应对初定的二个基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包括桩、承台、工期和施工现场的影响。对预应力管桩基础, 应增加比较大直径与次直径情况下的桩与承台造价。 3.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性好、工期合理的方案呈报批准后,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4.对场地复杂或大面积楼盘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岩土分布,在满足沉降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分块(分栋)采取 适用的基础形式、桩径,以节约造价及满足工期要求。 5.采用桩基础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R a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2R a; 2)竖向荷载与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向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3R a; 3)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5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5R a; 设计时应按满足第1)条要求后,进行第2)、3)条验算,同时除按地基岩土条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外,桩身尚应满足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 6.对高强砼预应力管桩: 1 2)对非抗拔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两者无特殊情况不应同时采用; 3)对管桩承台,底筋50%上弯即可; 4)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PHC,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基础时,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A型管桩;5)设计中应明确管桩节间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对抗拔桩,否则按最后一节管桩计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桩尖构造等; 6)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 7)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第10.3.3条规定,桩顶嵌入设有混凝土垫层的承台的长度为50mm即可; 8)对预应力管桩基础,要求提供静压和锤击两种工艺标准; 9)对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顺序,若施工中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要求提供桩顶接驳大样; 10)对采用管桩基础的地下室,其外墙中的单层柱子以单柱单桩为宜,同时可在外墙的拐角处视墙体跨度大小情况布置一管桩; 7.灌注桩的配筋率为0.2~0.65%。地质条件差,桩径小取大值,地质条件好,桩径大取小值。 8. 基础(地下室)的埋深设计: 1)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 6.1条以及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2、5.1.3条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对桩基础,其埋置深度取建筑物高度的1/20。此外还应比较场地地貌的原始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关系,以确定填土或挖土两者对基础埋深不同的处理要求; 2)由于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结合,设置在同一标高平面,有更好的基础整体性,受力传递明确,同时避免出现延性差的小剪跨比剪力墙(柱),亦简化施工工序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故高层结构在有地下室的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应取同一标高(无地下室部分按第1)条设计; 9.电梯井剪力墙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不能一次浇筑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电梯底坑井壁与电梯基础不能同时浇筑 时建议于基础以上300mm处增设止水钢板(厚度3mm,宽300mm)。 注:电梯底坑井壁与基础不允许以“采取扩宽至基础边的做法”来达至一次浇筑。 10.对‘T’形或‘I’形墙柱截面,有条件的尽量设置三角形、矩形或菱形基础以增强基础的纠偏能力,避免设 置‘T’形或‘I’形基础。 11.对桩基承台,除单桩、双桩、两柱(或多柱)联合承台、电梯承台以及体积超过15m3的桩基承台需要设置面 层构造钢筋外,其余承台一律不需设置。当基础面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一致时,底板面的贯通筋应视为基础面层的附加构造筋。 六.结构选型 1.本工程为32F或33F高层住宅,建议采用剪力墙(局部短肢剪力墙,但其面积<50%,抗倾覆弯矩<40%)结构,电梯井应根据计算需要设置剪力墙; 2.地下室顶板: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 3.2米,需要采用预应力平板结构形式,该层梁板选用C35混凝土。七.塔楼平面布置原则

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论文

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数控机床工作台与控制系统设计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教学单位: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级 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数控机床工作台与控制系统设计 2、学生完成全部任务期限:2016年 6月10日 3、任务要求: 1)进程要求 1)提出选题的初步设想。 2)搜集、整理与毕业设计或论文有关的、充分的、准确的信息资料,扩充查阅范围。 3)分析、筛选已有的信息资料,提出研究设想与计划。 4)向指导教师提出开题报告(见附页)。 5)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 6)提请指导老师审阅,并根据老师的指导意见做进一步修订,装订成册。 (2)成果要求 1)毕业设计应提交设计图纸和相应的说明书。图纸须规范、完整、清晰、正确,格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说明书须规范、详实,应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正文(摘要、正文内容,结语,参考文献)、附录等。书写认真、清楚,字数不少于8000字。主要包括:前言、摘要、正文内容 2)毕业论文应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正文(前言、摘要、关键词,正文内容、结语、参考文献)、附录等;书写认真、清楚,字数以15000字左右为宜。 4、实验(调研)部分内容要求: (1)实验内容与论文题目一致,数据真实。 (2)调研内容详实,调研结论应具备普遍性。 5、文献查阅及翻译要求: (1)参考文献应与论文内容相一致。 (2)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 (3)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4)翻译文献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摘要 当今世界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在各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各领域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机电一体化是系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

GTS72001-2012_住宅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

***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住宅机电系统设计管控要点 2012-07-24发布2012-08-01实施

***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2 -

GTS 72001—2012 前言 随着***集团住宅品质的不断提升,精装修住宅项目越来越多,住宅机电系统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因而导致住宅机电设备各专业之间、安装与土建及精装修专业之间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炼住宅机电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总结集团在住宅机电设计和设备配置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编制本设计管控要点,旨在从设计源头优化住宅设备配置,提高机电设计品质,不仅为机电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亦可作为项目公司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自年月日起实施,实施时间为年,下次修订时间为年月日。 本标准由***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归口管理,负责标准解释和修订工作。

目录 1 范围................................................................ - 3 - 2 职责................................................................ - 3 - 2.1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职责 (3) 2.2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职责 (3) 3 图纸完整性要求..................................................... - 3 - 4 暖通空调........................................................... - 4 - 4.1空调系统 (4) 4.2新风系统 (6) 4.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6) 5 给排水系统......................................................... - 7 - 5.1给水泵及水泵房 (7) 5.2净水系统 (8) 5.3太阳能热水系统 (11) 5.4燃气热水炉热水系统 (9) 5.5变功率(自限式)热水电伴热保温 (10) 5.6潜水泵 (12) 5.7污水提升器 (13) 5.8游泳池循环水系统 (13) 6 电气系统.......................................................... - 14 - 6.1供配系统.. (14) 6.2低压配电系统 (16) 6.3住宅户内供配电 (17) 7 电梯系统........................................................... - 18 - - 2 -

机电系统设计与分析作业

检测传感技术在机械工业当中的应用随着机械制造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机械设备,用于不同的领域生产中,而在不同的领域中,不同的机械设备有着不同的作用。这些机械设备能帮助人们完成人们不能的任务,并使机械生产任务更加快速,甚至能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制造。而要更加精确的完成机械加工,传感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传感技术的概念 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又称换能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建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等活动。传感技术是当前代表国家综合科研水平的重要技术,传感技术的具体应用是传感技术转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加强对传感技术应用的研究也是了解传感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主要传感技术大概可分为光电传感技术、多传感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其中光电传感技术又称为光传感技术,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一种传感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可用于检测直接引起光量变化的非电量,如光强、光照度、辐射测温、气体成分分析等,也可用来检测能转换成光电量变化的其他非电量,如零件直径、表面粗糙度、应变、位移、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物体形状、工作状态等,光电传感技术具有非接触、响应快、性能可靠等特点,目前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装置和机器人技术中。

二.传感技术的发展 早期由于敏感技术的落后,主要是直接机械量输出或电参量输出的机械型传感器。随着微电子加工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固态敏感元件。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和物理量、化学效应,制成了敏感元件传感器。纤维光学的飞速发展,随后也使光纤进入传感检测领域。现在,生物传感器成为传感器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是集现代生物技术与先进电子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传感检测技术的发展,无疑也使机械手得到了升级换代。传感检测技术用于检测系统本身、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状态,为有效控制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必须的相关信息。随着熄灯号程度的进一步加强,传感检测技术已渗透到军事、医疗、环保、能源、服务、娱乐等各个领域。 三.传感技术在我国机械领域的应用 传感器就是运用传感技术发展而成的一种检测装置,它是将各种非电量按一定规律转接成电量输出的装置,以便于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和调整受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先进的传感器大多与微处理器结合形成自控装置。 光电传感器在机械中的应用:光电传感器由于反应速度快,能实现非接触测量,而且精度高、分辨力高、可靠性好,加之半导体光敏器件具有体积小、质量小、功耗低、便于集成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检测与农业机械等多种领域中。光电传感器具有一下几个优点:①检测距离长。②对检测物体的限制少。③响应时间短。④分辨率高。能通过高级设计使投光光束集中在小光点,或通过构成特殊的受光光

建筑专业设计管控要点20202028

02-建筑专业设计管控要点 一、总平面设计 1.施工图总图应与方案内审、初步设计内审意见一致,如有修改,修改的原因 应书面通知我方并取得同意。 2.总图应明确表示各出入口与市政道路标高、交通流线及站点之间关系。并核 对周边市政道路的标高、出入口位置的准确性,应与景观竖向设计一致。主要道路停车港湾应有明确设计。 3.应绘制一层组合总平面图,将道路关系、各出入口关系、排风井、配套设施、 ±0.000标高、分区管理围墙位置等反映在图面上。景观总图中对于建筑总平面的修改也应反映在图面上,确保一致性。 4.配建用房应符合以下要求: a.总图中的变电站(箱变)、垃圾压缩站、垃圾收集房、煤气调压站、门卫、 围墙等应根据要求布置。应有各专业施工图设计。 b.总图中排风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变电站、垃圾压缩站、垃圾收集房、 煤气调压站等建筑物与住宅建筑间距应满足环评要求。 c.人防出入口、排风口应在总图中准确体现。 5.地库出入口、排风口等应满足: a.机动车库出入口数量是否按照消防和停车数量设计。机动车库出入口与 城市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应满足7.5m,与小区内部道路距离应可以停一辆车位置。 b.主楼地库与大地库原则上应连通。 c.地库出入口与住宅间距应不小于10m,如<10m必须按照环评要求处理实 施。 d.排风井与住宅间距应不小于10m。 6.红、蓝线划示应注意: a.规划道路红线应取得规划或测绘部门划示红线的电子文件,不得依据土 地局的界址点自行绘制道路红线。 b.河道蓝线应取得水务部门划示蓝线的电子文件,不得依据土地局的界址 点自行绘制河道蓝线。

c.小区内所有单体,包括基础、附属设施、道路应控制在红线内。 7.面积计算应注意: a.地上建筑面积与地下建筑的面积在修规与方案阶段应适当放大(建议地 上1-2%,地下2%,地上可放大保温面积)。同时应注意总图面积指标应 按照土地出让文件的上限申报技术指标,给后期规证增容留有可能性。 b.从可研→修规→方案→施工图依次面积逐步核实缩小(避免因施工图建 筑面积超过项目可研批文、IC卡招标建筑面积,导致规证无法办理)。 c.屋顶层、架空层等按规范可不计入容积率的面积,必须计入总建筑面积。 d.应在方案阶段评估架空层面积、挑高面积、地下室面积(抬高周边道路 大于1米)、地面停车库等所损失的计容可销面积,并书面提交我方确 认。 e.图纸上的经济技术指标需与报监(建)表、审图备案表上内容一致。同 时提供各类主力房型的面积段与比例表,并确认与我方任务书一致(须 注意地下设备间等用房分摊规则) f.配套用房(如门卫、变配电所、物业、社区用房等)面积和位置应与规 划局、街道、供电所等相关部门充分沟通确认,并在报批图纸与指标中 体现。分期开发项目中的整体地块闭路电视机房、弱电控制中心、消防 控制中心不可遗漏。 g.应注意阳台、露台、平台等不同计算方式(有顶阳台计半面积、无顶露 台、平台不计面积,具体应征询当地相关规划与测绘部门) h.应注意不同地区当地面积计算规定 8.退界、间距应注意: a.因我方通常在初步方案完成即进入桩基施工图阶段,因此方案设计单位 在标识建筑退红线、蓝线、绿线距离,南北、东西间距时,应计算至装 饰面(非结构面),同时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留余量,施工图设计单位 出总图时应予以复核(避免因饰面层变厚、凸出的异形装饰构筑物等因 素而引起退界不够)。 b.转角处退界应以切点连线为界,而非圆弧线。 c.部分地区环评部门也会提出建筑退界要求,应提前征询。

设计阶段结构优化控制要点

设计阶段结构工程优化模式 第一部分,结构设计交底 1、总则 (1)结构设计按最新版国家及地方相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及规定进行。 (2)对于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有任何违反。 (3)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约。 (4)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5。 (5)梁纵向钢筋按新型HRB400Mpa(III)级钢设计。基础受力筋、墙柱纵向钢筋采用II级钢筋。楼板采用I、II级钢筋。地下室大跨度板钢筋根据情况也可选择III级钢。但当构件配筋由裂缝和挠度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时,特别是地下有防水需要时,应优先采用II级钢。 (6)钢筋直径≥10时,避免使用I级钢。 (7)预埋件应表达在图中,避免事后打凿砼。 (8)较大的(需加强配筋)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应出定位图。 (9)平面图绘制比例取1:100。 (10)图纸绘制应采用国家标准平法图集。 2、技术要求 (1)结构体系 ◆多层住宅采用异形柱+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小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电梯间采用剪力墙筒体。 ◆结构计算宏观指标如轴压比、周期、位移、剪重比等等应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既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也不要有太大的富余。 (2)基础 ◆基础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采用天然基础或高强预应力管桩,避免采用人工挖孔桩或墩。地基承载力≥140kpa时采用天然基础形式,否则采用预应力管桩。 ◆对全部或部分置于粘土层的天然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 ◆对于天然基础,如果基岩埋深变化剧烈,在沉降值允许的前提下,可考虑将同一单元

的基础置于不同持力层。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不导致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可以将独立基础形式由锥体式改为阶梯式。 ◆当独立基础顶面距首层梁面≤2.8m时,基础不设地梁。 ◆同一单元可采用不同桩径,桩径D=300、400、500,尽可能一柱一桩,尽可能用大直径少数量的桩替代小直径多数量的桩。 ◆预应力管桩承载力取值应恰当。 ◆承台构造筋采用Φ12@150;单桩承台高度取800。 ◆悬挑地梁应按悬挑梁配筋。 ◆应处理好天然基础与管桩基础衔接处。 (3)地下室及挡土墙 ◆地下室不设缝。设计上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 ◆在建筑范围内的地下挡土墙均与主体结构连成一体,避免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有防水需要的地下挡土墙均做砼墙。 ◆地下室应进行抗裂验算。 ◆混凝土防水等级采用S6。 (4)墙柱 ◆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以C30、C25为主。 ◆墙柱应尽可能做成200厚,埋于填充墙中。 ◆客厅、主要房间不露墙柱,相邻房间无法避免的,应露在次要房间。 ◆阳光室角柱做成L形。 ◆墙柱轴压比尽可能与规范接近,避免因墙肢过长而造成浪费。 ◆墙柱构造筋取Φ12,个别薄弱墙柱可取Φ14,但此类墙柱数量应加以控制。 ◆墙柱主筋由计算确定,钢筋直径大致在Φ14~Φ18之间。 ◆门垛竖向筋采用Φ10。 ◆墙体拉结筋间距取600。 ◆填充墙构造柱的具体平面位置(可与建筑相商)标注于建筑图上。 ◆一些尺寸较小的填充墙垛应做成砼构造柱,二次浇筑。 ◆墙柱平面图中应标注沉降观测点。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 1、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答: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准确性(精度)和快速性(相对稳定性). 稳定性:对恒值系统要求当系统受到扰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能够回到原来的期望值. 对随动系统,被控制量始终跟踪参据量的变化.稳定性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不稳定的系统不能实现预定任务.稳定性,通常由系统的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快速性: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稳定高射炮射角随动系统,虽然炮身最终能跟踪目标,但如果目标变动迅速,而炮身行动迟缓,仍然抓不住目标. 准确性:用稳态误差来表示.如果在参考书如信号作用下,当系统达到稳态后,其稳态输出与参考输入所要求的期望输出之差叫做给定稳态误差.显然,这种误差越小,表示系统的输出跟随参考输入的精度越高. 由于被控对象具体情况的不同,各种系统对上述三方面性能要求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随动系统对快速性和稳态精度的要求较高,而恒值系统一般侧重于稳定性能和抗扰动的能力.在同一个系统中,上述三方面的性能要求通常是相互制约的.例如为了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的快速性和稳态精度,就需要增大系统的放大能力,而放大能力的增强,必然促使系统动态性能变差,甚至会使系统变为不稳定.反之,若强调系统动态过程平稳性的要求,系统的放大倍数就应较小,从而导致系统稳态精度的降低和动态过程的缓慢.由此可见,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高精度与动态稳定性之间是一对矛盾. 2、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画图说明 答:机电控制系统是机电控制技术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控制器并合理选择或设计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检测元件与转换元件、导向与支承元件和传动机构等.使机电装备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和功能。机电控制系统是 机电一体化 产品及系统中承担着控制对象输出,并按照指令规定的规律变化的功能单元,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控制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 机电控制系统一般由指令元件,比较、综合与放大元件,转换与功率放大元件,执行元件,工作机构,检测与转换元件等6部分组成,如图1.4所示。为了研究问题方便,通常又把指令元件和比较、综合与放大元件合称为 控制器 (控制元件);将转换与功率放大元件和执行元件合称为机电动力机构;机电动力机构和工作机构合称为被控对象。对于控制精度要求不高且执行元件的输出能够按其给定规律运动时,可以采用开环控制。此时检测与转换元件也可以没有;但为了显示与检测,系统中仍应装有检测与转换元件。

专业组设计管理关键节点及重点

研发专业组关键工作节点及重点 ?专业组的核心价值: 在方案设计、扩初设计阶段,确定结构、设备系统方案,不断进行设计优化,并在施工图中得以落实。即,设计阶段的项目成本优化和控制。 设计优化的原则:对非客户敏感点,合理利用规范边际效应进行设计优化,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专业组的具体工作: 1.设计管理(占80%) 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把控结构、设备专业相关的设计成果,如:各阶段的设计图纸、报建文本、环境评价报告、地勘报告等. 在各项目研发设计工作计划中,设定专业组的关键工作节点和重点,从流程上确保专业组的设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技术支持(占20%) a)施工配合(项目部):参与施工图会审、处理现场重大变更、重大施工方案、工程验 收等。 每周安排固定时间(暂定每周一天时间)到各项目上处理后期重大设计变更等,参与项目样板房、交房预验收,增强与项目部的沟通交流。 b)工程招标(造采部):招标文件专业技术要求编写及审核、供应商考察、技术标评 标等。 c)“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造采部、工程部):研发部、造采部、工程部(组建专业 小组)共同协作完成。收集、考察、研讨“三新"技术,从设计、施工、造价、后期 维护等全方位评价其可行性。 d)标准的梳理及更新(工程部)。 ?设计管理关键工作节点及重点: 为了结构、设备专业在项目设计管理中能更好的配合建筑、景观和室内专业,最终使项目达到功能、效果和成本共赢的结果,专业组工作的设计管理工作应贯穿项目的方案、初设和施工图全过程。

一、设计管理关键工作节点及重点: 专业组设计管理关键工作节点及重点 二、专业组参与把控的文件:(参与讨论会、会议纪要会签、内审意见) 1.设计条件资料(公司提交给设计院) 1)设计合同(设计范围、工作内容等) 2)产品配置标准 3)扩初/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4)施工图设计指引 2.设计成果文件(分供方提交给公司) 1)水土保持报告 2)环境评价报告 3)初勘、详勘勘查报告 4)各阶段报建文本、报建版图纸、第三方审图意见 5)总图评审、户型评审讨论会

精装修住宅户内机电设计管控要点

机电/2016—001 绿地集团精装修住宅户内机电设计管控要点 2016年8月发布2016年8月试行 绿地集团房地产技术管理产品研发部

目录 1 前言 (1) 2 强电专业 (1) 2.1 户内箱容量及其技术要求 (1) 2.2 照明开关及插座数量设置要求 (2) 2.3 管线技术要求 (5) 3 弱电专业 (5) 3.1 智能家居 (5) 3.1.1 智能家居协议简介 (5) 3.1.2 功能配置 (6) 3.1.3智能家居对弱电箱的要求 (6) 3.2 楼宇对讲系统 (7) 3.2.1 系统要求 (7) 3.2.2 可视对讲分机 (7) 3.3 户内弱电末端点数表 (7) 4 给排水专业 (8) 4.1 入户管径及水量的要求(不同卫生间数量) (8) 4.2 洁具及水压水量要求 (8) 4.3 全屋净水系统 (9) 4.4 同层排水系统 (9) 4.5 地板采暖系统 (9) 4.6 太阳能热水系统 (10) 5 暖通专业 (11) 5.1 住宅常规暖通系统 (11) 5.1.1 分体空调和VRV多联机空调系统 (11) 5.1.2 地板辐射和散热器采暖系统 (12) 5.2 住宅新技术应用 (14) 5.2.1 住宅PM2.5新风系统 (15) 5.2.2 毛细辐射与地板送风 (16) 5.2.3 中央除尘系统 (16)

一、前言 随着集团住宅产品的不断升级,精装修项目越来越多,住宅机电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而导致机电系统各专业之间、设备安装与土建及精装修专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越来越密切,由此引起机电问题的投诉案例也越来越多。 为了提炼精装修住宅机电系统的设计理念,总结集团在精装修住宅设备配置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方便后续各事业部机电条线进行精装修住宅的机电设计管控。集团技发部拟编制《精装修住宅户内机电设计管控要点》,旨在从设计源头优化精装修住宅机电配置,提高机电设计水平,尽量避免后期业主投诉,进一步提升集团精装修住宅的品质。 二、强电专业 1.户内箱容量及其技术要求 注:1. 每套住宅超过12KW或住宅套内有三相用电设备如户式VRV时,采用三相电源进户。 2. 上述配置同时应兼顾项目所在地供电部门相关规定。 3. 在每一个插座回路(不含空调插座)上设置漏电模块 4.如项目采用智能家居,户内箱尺寸还应满足所选择智能家居产品的要求。 5.户内配电箱通常设置于入户门玄关处,安装高度为距地1.8m,具体位置同 室内专业沟通后确定。

给排水专业设计管控要点

给排水专业设计管控要 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04-给排水专业设计管控要点 1.自来水供水系统按照标准规划房型配套,水表出户于公共部位安装。在大户 型全装修时,应按实际用水量需要配置。 2.室外给水和消防环网宜分开。市政给水开口宜为2个。为保证水源的可靠 性,应由两路市政进水管道在室外形成环状供水。当只有一路进水时,应考虑用水的安全可靠性。 3.地下车库设沉砂隔油池,地下车库设置排水沟或地漏,地面找坡合理;集水 井数量及布置与建筑结构图纸一致。 4.同一栋单体,屋顶生活水箱集中合并设置。 5.排水管道标高合理,结合室外总体排水标高;单体排水出户管标高与室外总 体管线标高相符,覆土厚度满足排水要求,排水出户管不与梁、承台冲突; 排水出户管于户内尽可能合并,减少室外检查井数量。 6.系统设计分区合理,满足自来水公司要求,入户压力不超过0.2MPa。 7.室内管道走向应合理美观,排水管以尽可能同侧设置为原则,标高不得影响门 窗(包括采光窗)、不得穿越采光天井;地下室卫生间应考虑排水的降板和出入管;下沉庭院考虑集水井排水;给水管走向和标高须满足装修吊顶要求,可考虑穿梁布置。 8.全装修房点位应与室内专业设计院配合,设计院出图应按装修点位配合给排 水设计。 9.室外管道需考虑对立面效果的影响,给水、污水、雨水、消防、空调冷凝水立 管布置应相对隐蔽,原则上立管设于管井,阳台,建筑凹槽阴角,减小对建筑外立面影响;与门、窗、洞口不冲突;不应穿越门面。

10.公共管道(如消防管及上水控制阀等)不应放在住户户内管井内;减压阀应尽 可能避免放在公共走道上;消防箱不应放在住户墙体内;污、废水管不应穿卧室及其他住户厨房。公共管线不应在住户内部予以检修;管线敷设不应从邻家穿越;消火栓布置合理,尽量隐藏,应避免在大堂、电梯厅的各主要立面上安放消防箱、设置消防立管(明管)等,应避免设置在住宅入户门边。 11.住宅天井应有排水设计。底层住户花园内窨井盖应避免集中在一至二户花园 内。 12.所有上人露台,不应设置于出现无外墙依附的排烟道,污、废水透气管不能 立于空间当中影响露台使用,应转换至靠墙或柱边位置伸至高位;应高出此户顶板标高。 13.阳台排水禁止散排,应设地漏,地漏的位置结合雨水管,宜靠近外墙、阳台 角端设置,不宜设在门口,阳台地面应向地漏找坡。 14.住宅底商原则上应预留给排水接口。 15.当洗衣机单独布置或设置在厨房内时,应在洗衣机附近设置专用地漏;当洗 衣机在卫生间内时,除原卫生间排水地漏外,应增加设置一洗衣机专用地漏。 16.平台、屋面雨水管管径应满足当地瞬时最大雨量的排水需求,并应将管道接 至底层雨水井排水,避免将雨水管接入住户阳台地漏处排水,防止阳台积水倒灌至住户户内。 17.空调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空调冷凝水管宜与相邻阳台排水立管就近合并。 冷凝水管可设置在空调板内,当空调板旁有雨水管时,冷凝水管与雨水管可合用。

防范住宅结构设计通病和注意事项

防范住宅结构设计通病的要点 住宅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住宅质量的好坏主要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相对而言,住宅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住宅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这些差错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为了避免或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确保住宅设计质量能上一个台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构设计中的常见病加以防范: 一、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及早介入建筑的概念设计建筑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 根据最新的地震区域划分和规定,上海的设防烈度规定为7 度(局部6 度)。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和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为在建筑物的方

案设计阶段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应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 1、对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 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2、对钢筋砼多、高层结构住宅,力求做到: ( 1 )结构布置应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 ( 2)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 (3)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二、防止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预防或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00438

目录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2) 一、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2) 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3) 三、模板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3) 四、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4) 五、砌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4) 六、抹灰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5) 七、地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6) 八、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7) 九、室外保温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8) 十、涂料工程质量控要点 (10) 十一、成品天沟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10) 十二、栏杆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11) 十三、烟道GRC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11) 十四、地下室都必须防水质量控制要点 (11) 十五、塑钢窗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12)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质量控制与管理 管理措施:1、样板引路、实物交底,树立质量标准; 2、及时解决技术问题,提前制定工艺标准; 3、制定预控方案,防止质量通病; 4、以我为主,组织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做好事前、事中控制; 5、坚决执行验收程序,减少管理空白; 6、坚持原则、严抓很管、实施奖惩制度。 一、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控制要点:1、基层处理质量控制与验收; 2、附加层细部处理质量控制与验收; 3、卷材搭接、接缝处理质量控制与验收; 4、保护层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 5、后续施工的成品保护。 施工工程中的控制: 1、基层处理应平整,在转角处抹好R角,对不平整处要进行打磨处理,并抹灰找平。施 工中注意避免人为踩踏,留下脚印; 2、附加层的设置,宽500mm,转角处要求平整顺滑; 3、卷材的接缝应错开,搭接长度在100~150mm。接缝处热融密实; 4、防水保护层施工应注意卷材的成品保护,按图纸要求控制厚度;铺设底板钢筋时,钢 筋支撑下铺垫3cm大理石或砂浆垫块,防止穿破防水层; 5、注意对垫层周边上翻部分防水的成品保护;注意防水基层在未上强度前的成品保护; 注意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钢筋及止水钢板的及时清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