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集团发展简史

酒钢集团发展简史
酒钢集团发展简史

酒钢发展简史

〔一〕1955年4月---1958年8月.领袖指示寻铁山艰难开拓.1955年2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开最高国务院会议上说:全国六大区都应有钢铁基地,目前只要西北还没有,使我难以安枕.我盼望老李〔地质部长李四光〕长工〔地质副部长何长工〕和同志们能在两三年内给我一个好消息!1955年4月西北地质局,特别是镜铁山地质队〔645队〕艰苦卓越的努力下,发现黑沟,镜铁山铁矿,以及发现4.2亿吨铁矿资源的储备,其中白兴明等11名同志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二〕1958年8月----1970年7月.两上两下命运捉弄酒钢人.〔1〕1958年1月,冶金部确定了酒钢大型钢铁基地的厂址和规模.鞍山黑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当时全国第2大高炉1513M31#高炉.鞍山建设总公司百分之95约30000人整建制调往酒钢,鞍钢调了2000多人的技术骨干和生产工人.首钢1000人,抚钢70人.大学毕业生600人.从西北农村招收农民和部分城市闲散人员.还有河南,陕西部分转业复员军人共2000人.总共集结56000人,基地代号39公司.8月1号在酒泉县正式成立,这个会同时宣布成立地极市酒泉市.赵北克同志任党委书记,同时宣布兼任酒泉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12月15日,酒钢开工5万6千人的大军在极其苦难的条件下,创造了当时同行业许多当时的第一.酒钢建设者和那个时期每一个人一样,满怀信心地要创造共

和国第四个金刚.〔前三个是鞍钢武钢包钢〕风沙没有让机器停止转动,睡马棚吃窝头喝雪水.但是1960年国家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58年国家投资3000万,59年只给了4100万,到了60年国家给了最大的努力1个亿.但是按当时200万吨的设计能力起码需要10个亿,而实际上投资不到2个亿.就注定了先天不足.1960年5月8号一号高炉正式浇灌基础,总共花了52小时06分,创造了全国记录.我们不该忘记,当时职工生活要比内地农村还差,戈壁滩少水没菜,甚至野菜也没有.祁连山上的矿山进度一样没有停息,困难和牺牲没有让一个人却步!六个工程四个战区大规模的施工在戈壁滩惊醒了狼群,赶走了冬季.可是春天却太短暂了.〔2〕粮食的短缺造成了人员大量的浮肿,肝炎.1961年中央西北局在兰州召开会议:展缓酒钢建设,疏散职工异地就食.除5000人留守外,大部分疏散到新疆,江西,陕西,辽宁,黑龙江等地.这些人带这在嘉峪关的淳朴和坚毅开恳这新的天地.在新疆石河子农业机械化学校有酒钢人的身影,在江西新余农场,在黑龙江富拉尔机,在新疆农8师,在金昌,在洛阳....人走了.62年一支56000人的队伍不到1300人.可是我们的酒钢人没有停止脚步,先后建成大草滩水库,一号高炉的基础和炉体,五一俱乐部,百货大楼,医院门诊部.同时新建了一批单身宿舍楼,雄关路南边的楼房.

2 纪念甘肃酒钢建厂50周年!及嘉峪关市建市43周年

〔3〕1964年7月,酒钢第二次上马.1964年5月毛

主席说:酒钢,攀枝花钢厂建不起来我睡不着觉啊!分散在祖国各地的酒钢职工响应毛主席建设三线的号召回来了,他们是酒钢的火种!他们没有熄灭!第一次酒钢停建以后,在戈壁滩上留守的职工忍受了千心万苦,他们维护着从矿山到厂区的建筑物,把散失在各处的材料,设备去锈入库.当他们听到重建的时候.当背井离乡从鞍山,抚顺,和新疆回来的同志望见那白雪皑皑的祁连山的时候,很多人哭了,:酒钢!嘉峪关我们回来了!1965年嘉峪关是个是个热血沸腾的年,这年嘉峪关市成立,酒钢一把手兼嘉峪关市市委书记.1966年3月23日党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王震来到嘉峪关视察酒钢.决定酒钢由北京包建.不久,北京第二建筑公司5000人,首钢1500人,北京平安医院,等兄弟单位陆续来到酒钢1966酒钢单位书记兼总指挥王问被本溪造反派揪回去,新任周冠五被北京首钢造反派扣留.群龙无首.在此我要特别说下这位书记.王问同志64年从本溪来工作,是37年入党的老同志,他到酒钢深入基层,亲自调查,指挥若定.他要求职工进食堂有凳子坐,经常晚上到各食堂尝饭菜,解决职工遇到的困难.他拍板给每个职工的伙食加6元补助,当时伙食每月21元.但在文化大***的冲击下,身体遭到严重摧残.71年冶金部安排他到条件好的地方工作,他坚持来戈壁建设酒钢,买好车票时,肝炎发作,检查是肝癌晚期.临死时最后一句话:你们一定要把矿山抓上去.终年59岁.向这样为酒钢初期发展鞠躬尽瘁的人,不是少数.今天的嘉峪关人不该忘记啊!

〔4〕1965年,英雄的矿山队伍-马万水工程队来了,开进

了镜铁山.还有4000名劳改人员修建铁路.1969年铁路正式通车,为酒钢供煤的宁夏大武口选煤厂投产.从北京调到嘉峪关的水文三大队发现了丰富的水资源.尽管如此,1968年的中苏关系破裂,珍宝岛发生战斗.中苏边界高度战备,国家从战备考虑酒钢二次下马.1969年,冶金部决定将酒钢已经定货制造的120吨氧气顶吹转炉,大型初轧机,热轧板机,冷轧板机全部调出,并将原酒钢二厂〔兰州海石弯〕的一套后板轧机搬迁到河南舞阳,另组建舞阳钢铁公司.〔这是我本人最心痛的地方,懂点的人都知道,这些装备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设备了,就是今天有的舞阳还在用.冷轧就是今天酒钢都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哎!多好的机会啊!97年舞阳被邯钢兼并,它们现在还的特种钢基地,邯钢的一半利润来自我们的本该是酒钢的机器上啊!〕

〔5〕1970年工程兵建字02部队,在建设完嘉峪关市区七间房八间房改造三小后撤离四川攀枝花当时代号40公司.同时将酒钢老职工8000人分别调离金堆城,临汾等地,留守18000人.这一次虽然没有彻底下马,但酒钢已变成一个有铁无钢的企业了.〔三〕1970年10月--1984年8月.十年徘徊终等待历史冲刺.

〔1〕1970年1月冶金部下文,将酒钢建成年产铁100万吨.3月兰州军区19军副军长郭时胜来酒钢主持全面工作.当时郭说,不把酒钢搞上去,他就要跳黄河,真可谓决心不小.酒钢和嘉峪关组织了万人会战,4月粟裕大将受周总理委托来视察嘉峪关酒

钢.9月2日焦炉出焦;9月31日为赶国庆凌晨1点40分.高炉流出了第一炉水,从此结束了建厂20年来没有出铁的历史.在场的老酒钢人哭成一片.可是由于只算政治帐,出政治铁,有铁无钢.出现了长达14年的经济亏损,国家为此陪进去504亿元.〔2〕1971年9月西沟矿投产.72年一号烧结机投产.73年8月二号焦化炉出焦.73到75年选矿一号到五号系列投产.77年二号烧结机投产.经过8年奋战,以前的炼铁工序才基本配套,酒钢走的是一条先建高炉在促前道工序的道路.这在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造成了高炉生产长期吃不饱,质量达标的困境.1980年11月20日<<工人日报>>登载了三上三下的酒钢不能再上马!酒钢出路怎么办?关于酒钢这场争论一直到1982年1月13日比较召开了国家计委,经委,财政部,建委参加的会议通过了酒钢建设炼钢连铸工程的报告.

〔3〕1983酒钢政企分家.和嘉峪关市分离.同时出钢的事业落到了又一代的酒钢人心头.1983年五一炼钢工程开工.〔四〕1985年8月----199 0年.梦成真新起点从头来。

[ 1 ] 1 9 8 5 年12月24日炼钢转炉流出了第一炉钢水。多少人在等这着个好消息啊!1986年5月1日,一套从西德和瑞典引进主机,高速线材轧机动工兴建,85年酒钢四中建设完毕。86年酒钢给外地孩子上学困难的区域修建了第八小学。同时成立酒钢三中。矿山也同样在改造84年对镜铁山矿斜坡道年末竣工。88年5月一号2号高炉开工。

[ 2 ]1 9 9 0 年3 月12 号7点5 6分。给嘉峪关人民做了30多年的朋友和我们告别了。1513不可思议的倒下了,牺牲19人,整个嘉峪关市静了,一号高炉是酒钢人的天,是嘉峪关人的地。在那个几上几下的年代。高炉是酒钢人意志的标志,在漫漫大漠中唯一竖立的的它在坚持在和命运中搏斗了30年。可是它倒了。当第一位职工把酒钢集资券200元,国库券90元,人民币10元作为捐款献给公司修复的时候,我们看见了酒钢人的凝聚力。消息传开,从幼儿院的牙牙学语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许多人含这热泪参加抢修。职工医院的同志看见烧焦的同志无语了。这是国内第一次发生这样惨痛的事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内许多同行业给了大量支持。鞍钢,武钢,武冶,西冶,洛阳耐火材料厂,山东83厂,二冶和物资铁路等单位给予了无私的援助。现场清理了2个月,5月13号修复高炉拉开了序幕。12月17日高炉又以崭新的面貌竖立在人们的面前。

[五]1990年—1997年。这酒钢在同行业中。职工的收入其实是数在前列的。同时也年年创新高。产量和效益同比都有大幅度提高。

[六]1997—2007。酒钢股票上市。酒钢兼并河西堡铁,兰州,西安钢厂。2001年山西候马酒钢挺进中原。一个又一个的标志,从250万吨到300。从300到500万。做为一个内陆性钢铁代表,我不知道是不是做到了极限。但是数量优势我们是拼不过沿海的。现在山东,广西新上的钢厂都是千万吨。97年学邯钢从第6下降到17。未来不是拼产量。要讲技术要特色。还好06年酒钢新区和不锈钢项目上马,给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07年看网说和哈萨克合作,在南非和外蒙

投资。

补充:

1958年,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题词的酒钢奠基石。

酒钢创业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1958年12月15日,酒钢七大工程开工典礼庆祝大会。

戈壁崛起西部钢城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十年建设发展纪实

沧海桑田,茫茫戈壁,崛起了西北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酒钢。从1958年建厂,酒钢走过了艰辛,历经了磨难,诠释了希望,见证了奋斗,迎来了辉煌。

开拓者坚定的脚步声,唤醒了大山里蕴藏千万年的宝藏。戈壁风霜,不改酒钢人白手起家,为国奉献的壮志豪情。

戈壁滩上,创业者们曾流血流汗;风云突变,何去何从多曲折彷徨。艰难中奋起,坚定中前行,支持中奋进。历经磨难的酒钢人,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终于实现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梦想。“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成为酒钢人五十年历程最贴切的写照。

忆往昔岁月峥嵘,酒钢人书写了自己半个世纪沉甸甸的历史;看今朝繁花似锦,历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调整,酒钢年产铁、钢、材超7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连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一业为主、多业经营发展格局,跻身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行列,是甘肃省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

展望前途一片光明,“十一五”末,酒钢钢铁主业将形成千万吨级的综合生产能力,其中不锈钢1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非钢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涉及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六大战略”正在全面推进。

艰难困苦千秋业,顶天立地酒钢人。走过不平凡的五十年,酒钢,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工业强省战略的推动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铸就“百年基业”为目标,稳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西部戈壁“钢铁元帅升帐”

建国之初,共和国缺铁少钢。当时的地质工作者,将寻找大铁矿作为了重要任务。

1955年10月,已在祁连山找矿逾月的西北地质局645队“秦士伟小组”,在讨赖河畔的一个大山湾里,发现了大片条带状的铁矿石。因为意外地见到了一丛白桦树,该铁矿被命名为“桦树沟矿”。此后,西北地质局组建镜铁山地质队,又发现了黑沟矿及周围矿点,铁矿石储量超过5亿吨。

祁连山发现大铁矿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甘肃河西走廊建设钢厂进入到国家的议事日程中。1958年1月,冶金部部长助理徐驰在嘉峪关实地踏勘,确定了将要建设的这座钢铁企业的厂区位置在嘉峪关城楼东5公里处。这里当时属于酒泉县境内,故定名为“酒泉钢铁公司”。

当年3月,冶金部上报国务院,正式提出了《关于建设西北酒泉钢铁厂的报告》,并将建设任务交给了鞍山冶金建筑总公司。6月3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冶金部的报告,同意按年产钢锭200万吨的规模建设。随后,各路建设大军从全国各地来到戈壁荒滩上。建设酒钢的大批物资,从全国各地被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

8月1日,酒钢在酒泉县“祁连剧院”举行组建仪式。酒钢经理赵北克宣布:“酒泉钢铁公司成立。”甘肃省委书记焦善民宣布,成立地级酒泉市,任命赵北克为酒泉市委第一书记和酒泉市长。

12月15日,酒钢开工奠基仪式在一号高炉工地举行,1万多名职工参加了庆典,标志着酒钢建设的全面开始。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挥笔在高炉奠基石上写下“钢铁元帅升帐了,一切就带动起来了”。

12月16日,《甘肃日报》在头版头条以《我国又一新的重要钢铁基地,酒泉钢铁联合企业全面开工》为题,报道了酒钢全面开工的新闻,发表了《祝酒钢开工》的社论。

镜铁山矿的发现,酒钢的开工,使甘肃版图上出现了两座地级城市,先是酒泉市的设立,后是嘉峪关市的兴起。

党中央的关怀与支持酒钢五十年的建设,得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共和国几代领导人的深切关怀。

毛泽东主席曾特别关注酒钢的建设。他在听取国家计委汇报“三五”计划时说,酒泉的钢铁厂要搞。他在一份报告上批示说:“攀枝花、酒钢建设不起来,我睡不好觉!”

1966年3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到酒钢视察。随行的有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国

家建委主任谷牧、国家计委副主任余秋里、冶金部部长吕东等。1位政治局常委、2位副总理、18位省部级领导同时到酒钢,级别之高,领导人之多,在酒钢历史上少有。在酒钢期间,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听取了酒钢建设情况的汇报,研究、决定了酒钢建设方针、规模和进度,形成了工作纪要。

1992年8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来到酒钢视察。视察期间,他多次赞扬酒钢的生产建设和酒钢职工艰苦创业精神。江泽民说:“你们在这里建成这样一个钢铁基地很不容易。”他勉励酒钢领导,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1999年9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来到酒钢视察。胡锦涛参观了酒钢建设展览,看望了第一线钢铁工人,听取了酒钢领导的工作汇报。

胡锦涛说,酒钢建设41年来,广大职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并且与改革开放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酒钢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胡锦涛说,酒钢的发展比我原来预料的要快,比我想象的要好。酒钢是整个西北的一颗明珠,是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钢还要继续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时,要把酒钢建设得更好,要继续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保证酒钢在面向新世纪的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吴邦国、温家宝、

李长春、周永康及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曾庆红、吴官正等也先后到酒钢视察或听取酒钢汇报。

建设历程中的巨大磨难酒钢自1958年开工,其建设历程始终与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建设前期停停建建,经历了巨大的磨难。

1960年,酒钢建设正如火如荼。到年底,一号高炉结构,电厂基础,镜铁山矿露天采矿山体大爆破、部分井巷掘进等相继完成。然而,随着国家经济陷入困境,投资明显不足,粮食和蔬菜供应更成为大问题。5万多名建设者开始勒紧裤带,甚至骆驼草、榆树叶都被用来充饥,患浮肿病者占到职工总数的15%以上。

3年建成酒钢的原定计划不可能实现了。1961年初,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兰州会议,决定之一就是暂缓酒钢建设,疏散职工,移地就食。已经集结的5万多人,建设主力基本撤回鞍山,其余人员疏散到新疆、江西等地。1500多名留守职工在樊天佑的带领下,继续坚守戈壁滩。1962年5月,中央决定酒钢下马。

酒钢恢复建设,始于1964年7月。此时,国民经济已经好转,毛泽东主席过问了酒钢建设。

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是年7月,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会同甘肃省领导一起来到酒钢,在现场召开会议,决定恢复酒钢建设,投资20亿,2年准备,8年建成。会议重新确定了酒钢的建设规模,酒钢更名为“三九公司”。

酒钢建设队伍开始了新一轮集结,当年底人员就达到3000人。

1965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作出决定,要求西北各省、自治区组织有关协作部门,全力支持酒钢建设。1966年底,酒钢职工人数达到3.3万人。

酒钢重建刚刚起步,文革狂飙席卷戈壁,一批干部受到揪斗,建设基本停滞。

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因为酒钢到外蒙边界的距离仅200多公里,酒钢在三线建设中的地位开始动摇,转炉、轧机等大型设备被迁往内地的舞钢、本钢和四川长城特钢厂。接着,冶金部变更了酒钢的建设规模,确定年产商品铁100万吨,取消了钢和材的建设计划。

1970年,粟裕将军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突访酒钢,6月下旬,著名的“全国抬酒钢”会议召开。会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325个单位,先后加入到支援酒钢建设的行列。

这一年,酒钢建设盛况空前。9月30日凌晨1时40分,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至此,承载着酒钢数万人理想和希望的一号高炉终于出铁了!

出铁后的酒钢,虽然有了产品,却落入建设规模缩小、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徘徊不前、高炉配套缓慢。酒钢迫于当时的形势,采取先建高炉,简易出铁,再配套铁前工序的方法,背离了炼铁生产规律,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陷入企业连年亏损的低谷。

一号高炉投产后的10多年间,酒钢一直有铁无钢。1975年1月,冶金部会同甘肃省向国家计委提出了加速酒钢建设的报告,拟定酒钢分两期进行建设,这个报告得到了国家计委的批准。然而,1979年4

月,工程再次停工。

抓住机遇实现企业发展的大转机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折,酒钢也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韩显沛等领导的多方努力下,1980年8月,甘肃省、冶金部向国务院提出《关于联合筹资挖掘酒钢潜力,发挥优势支援西北边疆建设的报告》。这个报告要求投资1.8亿元,以完成酒钢的配套建设。

1982年2月,国家正式下发文件,函告冶金部、甘肃省,同意酒钢进行配套建设,批准炼钢连铸工程立项。这份非同寻常的文件,凝结了酒钢人二十余载的心血和汗水,这意味着酒钢开始了向钢铁联合企业转轨。

1983年2月,酒钢炼钢连铸工程进入全面建设。与此同时,酒钢的管理体制和领导成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8月,中共甘肃省委决定,嘉峪关市与酒钢公司机构分设。至此,结束了延续12年多的酒钢与嘉峪关市政企合一体制。

1984年5月,甘肃省和冶金部现场办公会议召开。在短短的时间里,100多人上矿山、下车间,帮助酒钢解决了多年积累下来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在甘肃省没有过,在全国冶金系统也没有先例,酒钢从此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984年年初,炼钢工程陆续开工。经过910天的紧张施工,1985年12月24日,酒钢炼钢工程建成投产。当晚,当第一炉钢水从转炉中倾入钢包时,人们欢呼雀跃、泪光涟涟。为了这一天,酒钢人整整

奋斗了27年!

酒钢出钢,也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大事。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酒钢炼钢投产的消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甘肃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也都报道了酒钢出钢的消息。

1985年,酒钢实现利润1000万元,标志着酒钢彻底甩掉了“全国冶金企业亏损大户”的帽子,企业经营由此发生了质变。

物质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1985年8月,酒钢党委总结并命名了自己的企业精神———铁山精神: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铁山精神”十六个字,是对酒钢人27年来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发展祖国钢铁工业精神的高度概括,代表了酒钢人的追求和境界。

1986年,酒钢经理王汝林进京,担任冶金部副部长,齐茂忠继任酒钢经理。

1988年11月4日,酒钢举行高速线材工程竣工投产仪式。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酒钢真正形成了铁、钢、材完整配套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向钢铁联合企业的转变。

在实现了从铁到钢、从钢到材的全面配套后,酒钢高层开始思考新的发展之路。1988年1月,冶金部批准酒钢一号高炉易地大修项目,二号高炉正式建设。之后,酒钢的中板工程列入到建设规划。

在酒钢发展一切顺利的时候,一场难以预料的灾难却悄然降临。1990年3月12日清晨7时57分,酒钢一号高炉发生了意外坍塌事

故,当班职工有19人不幸罹难。酒钢遭遇了一场冶金史上的空前灾难。在国家和甘肃省的大力支持下,6个半月后,一座崭新的1513立方米高炉耸立在了酒钢炼铁厂一号高炉的原址。

全力拓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1992年10月,冶金工业部决定,酒钢为首批推向市场的试点企业。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酒钢,真切地感受到了经营压力。

三号烧结机、中板工程等工程的投资几乎全部来自银行贷款,酒钢每年要支付高达近3亿元的利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冗员和“企业办社会”的弊端凸显。酒钢的问题似乎更为突出:企业员工人数高达4.7万人,而赖以生存的基础仅为微薄的100万吨钢产量。全国冶金企业大面积亏损。刚刚走向市场经济的酒钢,面临着再度亏损的威胁。

思路决定出路。在决策层的部署下,决定酒钢前途命运的深化改革和建设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是,这一次决定酒钢命运的是酒钢人自己。

1994年,酒钢作为唯一发起人和集团核心企业,发起并组建了“酒泉钢铁(集团)公司”。集团集工业、贸易、金融、科研、交通运输、生活服务为一体,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6.69亿元,净值18.46亿元,形成年产铁、钢、材100万吨、80万吨和50万吨规模。

1995年5月,马鸿烈担任酒钢经理,加大了改革力度。

新的改革是从学习开始的。1995年10月,酒钢举行首期处级干部研讨班,专题学习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联利计酬”经验。

同时,派出大批人员前往邯钢和宝钢,现场学习邯钢的模拟市场和宝钢的现代化管理,极大地开阔了酒钢人的视野,促进了酒钢人观念的转变。

1997年,钢材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冶金行业效益普遍下滑,资金紧张,多数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此时,酒钢提出以“效益决定分配”的原则,对长期以来沿用的旧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分配真正拉开了档次,收入开始呈梯次结构,并且开始向高管理、高技术、高效益岗位倾斜。

在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酒钢开始破除过去“统招统分”的单一用工体制,建立了多元用工新机制。在干部人事制度上,酒钢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紧密结合,形成干部选拔和聘用透明、规范,使用和考核严格、公开,责权利基本到位,进出有序,具有酒钢特色的干部人事管理体系。

对部分非钢铁产业采取了剥离、改制、调整、重组等方式,使其离开主体,走向市场,分流职工达1.7万人。在精干主体的同时,继续撤并机构,重新调整管理职能。经过改革,职工总人数由最高时的4.57万人精简到2.8万人,其中,生产主线不足2万人。

酒钢减员人数虽多,但采取的是“柔性减员”,人性化决策体现了酒钢领导人的责任感。早在1998年,酒钢在“尽可能减少下岗,不造成社会震荡”的原则下,通过提前退休、内部退养、岗位置换、休长假和息工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冗员。

在精干主体、调整机构和精简岗位人员的同时,继续推进住房、

医疗改革,取消水电、煤气内部补贴,实行市场价格收费……改革内容涉及之多,改革力度之大,在酒钢历史上是空前的。

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根本之举。1999年4月17日,酒钢作为主要发起人,以钢铁主业中的炼铁、炼钢和高速线材厂的资产投资入股,设立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20日,“酒钢宏兴”(600307)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

这一时期,酒钢主动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考察了德国巴登钢厂,举行了韩国浦项管理经验研讨。在这种学习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实现了从原来的“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式结构”转变,管理上推行了扁平化管理和集中一贯制。

“十五”期间到目前,酒钢全力拓展未来生存空间,抢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酒钢累计投资170亿元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建设,通过不锈钢、碳钢热轧薄板项目和异地钢铁公司的建设,基本实现了企业的规模扩张、技术更新、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

项目全部建成后,酒钢的钢材品种将新增碳钢冷、热轧薄板及镀锌、彩涂板卷,不锈钢冷、热轧板卷。板带比由目前的50%提高到75%以上,成为我国西北最大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

在此期间,炉卷轧机工程、黑沟矿区建设工程、宏晟电热发电机组工程、高速线材改造工程、二轧高速线棒材改造工程、转炉大型化改造工程、不锈钢冷轧板带工程、南非铬矿工程、200万吨碳钢热轧薄板工程、4号焦炉及干熄焦工程、翼城钢铁公司和榆中钢铁公司建

设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大部分已建成投产。

“十五”初期,酒钢决定发展不锈钢产业。不锈钢系统包括南非铬铁生产、不锈钢炼钢、热轧和冷轧工序,目前,酒钢成为继上海宝钢和山西太钢之后,国内第三家拥有从炼钢到轧钢完整的不锈钢生产系统的企业。

碳钢薄板的建设为酒钢产品换代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总投资53亿元的碳钢薄板项目,可形成年产连铸坯204.08万吨、200万吨热轧板卷的生产能力,生产钢种有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优质碳素结构钢。

围绕不锈钢项目和200万吨碳钢薄板项目,酒钢公司投入巨资加大了资源、电力、运输、信息化等配套建设力度,为百年酒钢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不锈钢、碳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等工程为标志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使钢铁主业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高,逐步实现了产品结构由线棒向板带的优化调整,企业整体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位由2005年的第一百八十三位,跃升至2006年的第一百七十六位,粗钢产量升至第十五位。根据全球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酒钢在全球同行业的名次为四十五位。90种产品已达到国家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强度建筑用钢材产品打入三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青藏铁路、北京奥运主场馆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集团公司实施的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

品牌信誉战略取得重大突破。

酒钢是个资源性企业,迈入新世纪,酒钢的资源概念已从矿产扩展到阳光、温差、纬度等自然要素上。为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矿竭企衰”命运,酒钢利用河西走廊充足的阳光及独特的地理资源,正在钢铁之外打造着新型产业,力争使新产业成为未来的接续产业之一。依据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内最大的酿酒葡萄园标准,酒钢开始建设年产5万吨的紫轩葡萄酒业。酒钢还积极利用阳光资源,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开展工业旅游,目前,这一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完整版)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 从铁被人们发现开始,铁就与建筑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人类建筑史上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规模的运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还是从近200年开始的。 我国古代有许多运用铁构件建造的建筑,如公元694年在洛阳建成的“天枢”和公元1061年在湖北荆州玉泉寺建成的13层铁塔等。欧美等国在1840年之前多采用铸铁建造拱桥。在1840年后,随着铆钉连接和锻铁技术的发展,铸铁结构逐渐被锻铁结构取代,1846年到1850年英国人在威尔士修建的布里塔尼亚桥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该桥共有4跨,每跨均为箱型梁式结构,由锻铁型板和角铁经铆钉连接而成。直到1870年成功轧制出工字钢后,形成了工业化大批量生产钢材的能力,强度高韧性好的钢材才逐渐在建筑领域代替锻铁材料。20世纪初焊接技术和高强度螺栓的接连出现,极大的促进了钢结构的发展,除了欧洲和北美外,钢结构在前苏联和日本也获得了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全世界所接受的重要的结构体系。 中国虽然早期在铁结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2000 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缚,科学不发达,因此,长期停留于铁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 世纪末,我国才开始采用现代化钢结构。新中国成立后,钢结构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在设计、制造和安装等技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掌握了各种复杂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在全国各地已经建造了许多规模巨大而I 结构复杂的钢结构厂房、大跨度钢结构民用建筑及铁路桥梁等,我国的人民大会堂钢屋架,北京和1海等地的体育馆的钢网架,陕西秦始皇兵马佣陈列馆的三铰钢拱架和北京的鸟巢等。轻钢结构的楼面由冷弯薄壁型钢架或组合梁、楼面OSB 结构板,支撑、连接件等组成。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纤维板,以及胶合板。在这些轻质楼迈特建筑轻钢结构住宅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 公斤的荷载。的楼面结构体系重量仅为国内传统的混凝土楼板体系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其楼面的结构高度将比普通混凝土板高100~120 毫米。 钢结构建筑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达程度。进入2000 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显著增长,因力明显增强,钢产量成为世界大因,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积极、合理地用钢”,从此甩掉了“限制用钢”的束缚,

酒钢集团发展简史

酒钢发展简史 〔一〕1955年4月---1958年8月.领袖指示寻铁山艰难开拓.1955年2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开最高国务院会议上说:全国六大区都应有钢铁基地,目前只要西北还没有,使我难以安枕.我盼望老李〔地质部长李四光〕长工〔地质副部长何长工〕和同志们能在两三年内给我一个好消息!1955年4月西北地质局,特别是镜铁山地质队〔645队〕艰苦卓越的努力下,发现黑沟,镜铁山铁矿,以及发现4.2亿吨铁矿资源的储备,其中白兴明等11名同志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二〕1958年8月----1970年7月.两上两下命运捉弄酒钢人.〔1〕1958年1月,冶金部确定了酒钢大型钢铁基地的厂址和规模.鞍山黑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当时全国第2大高炉1513M31#高炉.鞍山建设总公司百分之95约30000人整建制调往酒钢,鞍钢调了2000多人的技术骨干和生产工人.首钢1000人,抚钢70人.大学毕业生600人.从西北农村招收农民和部分城市闲散人员.还有河南,陕西部分转业复员军人共2000人.总共集结56000人,基地代号39公司.8月1号在酒泉县正式成立,这个会同时宣布成立地极市酒泉市.赵北克同志任党委书记,同时宣布兼任酒泉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12月15日,酒钢开工5万6千人的大军在极其苦难的条件下,创造了当时同行业许多当时的第一.酒钢建设者和那个时期每一个人一样,满怀信心地要创造共

和国第四个金刚.〔前三个是鞍钢武钢包钢〕风沙没有让机器停止转动,睡马棚吃窝头喝雪水.但是1960年国家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58年国家投资3000万,59年只给了4100万,到了60年国家给了最大的努力1个亿.但是按当时200万吨的设计能力起码需要10个亿,而实际上投资不到2个亿.就注定了先天不足.1960年5月8号一号高炉正式浇灌基础,总共花了52小时06分,创造了全国记录.我们不该忘记,当时职工生活要比内地农村还差,戈壁滩少水没菜,甚至野菜也没有.祁连山上的矿山进度一样没有停息,困难和牺牲没有让一个人却步!六个工程四个战区大规模的施工在戈壁滩惊醒了狼群,赶走了冬季.可是春天却太短暂了.〔2〕粮食的短缺造成了人员大量的浮肿,肝炎.1961年中央西北局在兰州召开会议:展缓酒钢建设,疏散职工异地就食.除5000人留守外,大部分疏散到新疆,江西,陕西,辽宁,黑龙江等地.这些人带这在嘉峪关的淳朴和坚毅开恳这新的天地.在新疆石河子农业机械化学校有酒钢人的身影,在江西新余农场,在黑龙江富拉尔机,在新疆农8师,在金昌,在洛阳....人走了.62年一支56000人的队伍不到1300人.可是我们的酒钢人没有停止脚步,先后建成大草滩水库,一号高炉的基础和炉体,五一俱乐部,百货大楼,医院门诊部.同时新建了一批单身宿舍楼,雄关路南边的楼房. 2 纪念甘肃酒钢建厂50周年!及嘉峪关市建市43周年 〔3〕1964年7月,酒钢第二次上马.1964年5月毛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二○○一年年度报告 二00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重要提示:本公司董事会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个别及连带责任。本公司2001 年度报告已经五联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目录 一、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4 二、 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4 三、 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6 四、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7 五、 公司治理结构------------------------------------------------9 六、 股东大会情况简介------------------------------------------10 七、 董事会报告---------------------------------------------------11 八、 监事会报告---------------------------------------------------17 九、 重要事项------------------------------------------------------18 十、 财务会计报告 ----------------------------------------------19十一、 备查文件目录------------------------------------------ 21

国外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历史

国内外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历史 一、国外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历史 最早在建造房屋中使用的金属结构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未的英国。由于当时棉纺厂经常发生火灾,因而在厂房结构中采用了铁框架。100年后,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建造了一批钢结构摩天大楼,法国工程师埃菲尔建造了著名的铁塔,金属建筑从此进入了第一个光辉时代。在那个时代,人们也建造金属结构的独户住宅,有些金属住宅,至今状态良好。 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钢筋混凝土结构兴起,金属在建筑领域里失去了它的名声和魅力,主要用于建造工厂、飞机库等。 钢结构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再次开始新发展。建筑钢材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计算机也开始早期应用,金属建筑的各种结构体系日趋成熟。70年代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建成,高科技潮流开始出现;到80、90年代,雷诺汽车零件配送中心、香港汇丰银行、法国里昂机场TGV铁路客运站、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等则把钢结构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建筑师们在中小型项目中,也把钢结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如FRANCE建筑工作室设计的大学生餐厅、儒勒. 瓦尔纳中学、美国ABC公司制造的住宅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已提出预工程化金属建筑概念,预工程化金属建筑是指将建筑结构分成若干模块在工厂加工完成,从而使钢结构建筑的设计、加工和安装得以一体化,这就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比传统结构型式低10 ~20%),缩短了施工周期,使钢结构的综合优势更加明显。

在新结构方面,许多国家都加大了研究力度,现在人类已具有建造跨度超过1000m的超大型穹顶与高度超过1000m最高至4000m 的超高层建筑的能力。大跨度开合空间钢结构亦有较大的进展,1989年建成的加拿大多伦多天空穹顶体育馆,跨度205m,能容纳7万人,屋盖关合后可做全封闭有空气调节的体育场。1993年建成的日本福冈室内体育场,直径222m,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开合空间钢结构。膜结构的发展亦令人瞩目,1992年在美国亚特兰大建成的奥运会主馆“佐治亚穹顶”,平面尺寸为240m×193m,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索网与膜杂交结构屋顶。 由于科技之发展及钢材品质之进步,钢结构之重要性被先进国家所肯定,在欧洲、美洲、日本、台湾等地,厂房之兴建全部采用钢结构。而在一些先进城市,大楼、桥梁、大型公共工程,亦多采用钢结构建筑。最近10年,在美国,大约70% 的非民居和两层及以下的建筑均采用了轻钢刚架体系。 二、钢结构建筑的主要优点 1.强度高、刚度大、自重轻。大体而言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自重之比约为1:1 .6,而地震力=质量*地震加速度,故重量愈轻,地震力也减少。钢结构若以适当处理,对耐地震力更有效。同时还可以减少基础工程量和基础造价。 2.钢结构件及其配套技术相应部件绝大部分可以实现工厂化制作,使质量容易保证,便于标准化及推广使用。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6社会责任报告.pdf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一、前言 (一)报告简介 本报告是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向社会发布的第五份社会责任报告。 本报告本着真实、客观的原则,回顾了公司履行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践内容。 (二)编制依据 本报告编制依据上海证劵交易所《关于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工作通知》、《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及《上交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等要求,并参考借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3.0),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编写完成。 (三)报告范围 本报告涵盖公司所属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和分公司。 本报告的时间范围: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四)数据来源 本报告所涉数据由公司内部专业管理部门统计、整理。 二、公司介绍 公司是由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酒钢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兰州铁路局、甘肃省电力公司、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西北永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共五家发起人于1999年以发起方式设的股

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公司股票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307;股票简称:酒钢宏兴)。2009年,本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暨向控股股东酒钢集团发行股份购买相关资产后,实现了酒钢集团碳钢主业的整体上市。2013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后,向酒钢集团收购了不锈钢公司,形成了集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热轧、冷轧以及不锈钢生产,具备现代化生产工艺流程,并有完备的动力能源系统、销售物流系统等配套资源的完整钢铁生产一体化产业链条。 公司致力于打造西北地区优质建材和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产品涵盖碳钢及不锈钢两大系列,最终产品主要有高速线材、棒材、中厚板材、卷板、不锈钢产品等。目前本公司已形成嘉峪关本部、兰州榆中和山西翼城三大钢铁生产基地,具备年产900万吨铁、1000万吨钢、1000万吨材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西北地区实力强劲、装备优良、影响力深远的钢铁联合企业。 公司产品包括碳钢和不锈钢两大系列,主要产品有碳钢系列的高速线材、高速棒材、中厚板材、热轧卷板、冷轧薄板以及不锈钢系列的热轧卷板与冷轧薄板等上百个品种。公司所有产品均已通过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理化检验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其中,A、B、D级船板钢通过中国、英国、挪威、德国和日本五国船级社认证,热轧带肋钢筋获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证书。钢铁产品分别荣获中国冶金工业协会“金杯奖”、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奖”、甘肃省“名牌产品”。焊条焊丝钢、压力容器钢、桥梁用钢、管线钢、集装箱用钢、汽车结构钢、冷轧基料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广泛的声誉。产品

钢结构200年发展历程

钢结构200年发展历程 从铁被人们发现开始,铁就与建筑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人类建筑史上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规模的运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还是从近200年开始的。 我国古代有许多运用铁构件建造的建筑,如公元694年在洛阳建成的“天枢”和公元1061年在湖北荆州玉泉寺建成的13层铁塔等。欧美等国在1840年之前多采用铸铁建造拱桥。在1840年后,随着铆钉连接和锻铁技术的发展,铸铁结构逐渐被锻铁结构取代,1846年 到1850年英国人在威尔士修建的布里塔尼亚桥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该桥共有4跨,每跨均为箱型梁式结构,由锻铁型板和角铁经铆钉连接而成。直到1870年成功轧制出工字钢后,形成了工业化大批量生 产钢材的能力,强度高韧性好的钢材才逐渐在建筑领域代替锻铁材料。20世纪初焊接技术和高强度螺栓的接连出现,极大的促进了钢结构 的发展,除了欧洲和北美外,钢结构在前苏联和日本也获得了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全世界所接受的重要的结构体系。 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钢结构曾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钢产量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钢结构的发展。自1978 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钢产量也快速增加。随着钢材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改变,我国的钢结构技术政策也从“限制

使用”到积极推广应用。自1988年发布的《钢结构设计规范》并不 断改进后,钢结构在我国的带领快速发展。 与其他材料相比,钢结构性能出众,特点明显。如: 1.强度高,重量轻。钢材与砖石、混凝土相比,虽然密度较大,但强度更高,承受相同的荷载时,钢结构比其他结构更轻。以同样的跨度承受同样的荷载,钢屋架的质量最多不过钢筋混凝土的1/4~1/3,冷弯薄壁型钢屋架甚至接近1/10. 2.材质均匀且塑性韧性好,和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钢材属单一材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严格,因此组织构造比较均匀,弹性模量高,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延性,可简化为理想弹塑性体,符合一般工程力学中的假设,计算结果也比较可靠。 3.具有良好的加工和焊接性能。便于在金属结构厂大规模生产精度较高的构件,然后运至工地进行拼接和组装。 4.钢材耐热但不耐火。钢材长期经受100℃辐射热时,强度没有 多大变化。但温度达150℃以上时,就必须用隔热层加以保护。 5.钢材耐腐蚀性差。钢材耐腐蚀性能比较差,必须对结构注意防护。尤其是暴露在大气中的结构如桥梁,更应特别注意。 6.密封性好,可重复使用等。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结构的运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技术角度看,钢结构的合理应用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跨度结构。如我国衔接镇江扬州两地的润扬大桥,它由悬索桥和斜拉桥结合而成,跨江长度7.3公里,总长35.66公里。刷新了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2016年甘肃酒钢集团西沟矿“8·16”重大火灾事故(下)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2016年甘肃酒钢集团西沟矿“8·16”重大火灾事故 (下) 2019年12月27日 三 案例反思 针对这起事故,本案例运用应急管理的原理、理念和方法,从事故企业、地方政府、专业救援队伍等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和深刻反思,指出在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 (一)事故企业视角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无论站在哪一个视角,都不能忽视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水平不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火作业防护未做、监管疏漏 西沟矿对中金公司在斜坡道钢拱架支护的作业过程的管理不到位,未对支护方案严格进行审核把关、未对井下动火作业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导致中金公司在支护作业中大量使用易燃的麦草包和竹跳板作为填充物,8月16日在没有制定动火作业方案及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作业人员直接进入斜坡道进行钢棚支护施工,并使用氧炔焰切割钢拱架上方的钢板,引燃了钢板背后的木材、干草,且第一次灭火不彻底,复燃致使填充物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经斜坡道进入井下3号、4号硐室,造成正在硐室内作业的人员中毒死亡。 2.项目建设把关不严、大打折扣 西沟矿扩能改造项目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中均设计有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压风施救系统和供水自救系统,并按要求设计有井下(发生此次事故的地方)六大系统中的五大系统(由于只是一条运输巷道,生产中段距离地面最低安全出口小于300米,低于规范规定的超过300米的要求;距中段安全出口实际距离:人员材料进风斜坡道850米,回风平硐470米,小于规范规定的2000米要求,所以井下无须设置紧急避灾硐室),而实际上并没有建设非常关键的压风自救系统、压风施救系统和供水自救系统,项目部解释说当时总承包方没有设计施工图。电话询问总承包方(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答复为:安全专篇审查时,审查专家认为“六大系统”是井下矿必须建设的,西沟矿为露天矿山,不必建设。但是,安全验收评价所附的专家审查意见中没有此项内容。 甘肃省安监局对西沟矿扩能改造项目审查的批复⒀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专篇中的各项安全措施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总承包方在2012年5月更改了安全专篇,取消了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压风施救系统和供水自救系统,只保留了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初步设计中对六大系统中的压风施救系统是这样描述的:“压风施救系统在矿山发生灾变时,为井下提供新鲜风流的系统。本次设计在回风平硐敷设压风管道至破碎硐室附近人员工作区,通过防护袋或面罩向使用人员提供新鲜空气。”由于西沟矿扩能改造项目施工验收把关不严格,总承包单位没有严格按初步设计建设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压风施救系统和供水自救系统,特别是没有压风施救系统,导致在斜坡道发生火灾后,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经斜坡道进入井下3号、4号硐室,使井下人员无法自救、中毒而亡。 3.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思想麻痹 西沟矿作为一个露天石灰石矿,有38年无事故的历史,生产条件比较好,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极小。在这种背景下,整个企业自上而下,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特别是居安思危、忧患意识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安全管理的精准度不高,太依赖于软性的制度层面,在一定程度上为了应付安监部门的检查而做出一些表面的工作。安全管理工作不够扎实、细致,在安全风险防范和安全隐患排查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同时,西沟矿管理技术人员及值班人员安全知识欠缺、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从7月29日开始,中金公司组织作业人员对斜坡道垮塌部位进行施工处理,西沟矿安排管理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周六、周日白班未安排值班人员)。值班人员对井下支护施工充填使用麦草包、竹跳板和圆木等易燃物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没有引起重视,为此次火灾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8月16日,中金公司未经允许,擅自进入斜坡道施工,值班人员未发现,同时在井下动火作业发生火灾后,值班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没有立即命令井下人员及时撤离。现场管理人员也没有对中金公司的违章作业行为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对着火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对灭火情况确认不到位,再次复燃,导致事故发生。 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扎实、走过场 日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到位、流于形式,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员工安全常识和应急知识匮乏,自救互救技能低下。在发生火灾事故后,员工没有考虑到如何逃生、如何保护生命,而是听从和等待上级的指令。企业救援队伍专业救援能力不足,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不够,不会使用救援设备(特别是呼吸器),且现有的呼吸设备只能维持十几分钟,远远无法满足救援的要求。据事后调查,2015年初3号溜井棚堵后,作业人员经常在爆破后矿内炮烟浓度高、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状态下作业,没有出现过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使矿内所有人员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习惯性地没有及时制止违章行为。发生火灾后,井下一氧化碳浓度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但所有人员均对此习以为常,因而没有及时撤离井下巷道,最终丧失了撤离的最佳时机。此外,相关人员擅自组织,在未佩戴有效的安全防护器具的情况下盲目施救,这也是安全培训不到位、不掌握一氧化碳防护知识的体现。 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落实 西沟矿没有建立通风管理制度。系统建成后主要依靠自然通风,发生火灾后没有进行反风操作,回风平硐选用的是K40-6-16矿用通风机,是可以反风运行的,只不过通风量较正常有所降低,大约为正常风量的60%。事故发生后,矿内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均不知道矿用通风机有反风功能,导致没有驱除进入3号、4号硐室的有毒有害气体,通风巷正向通风反而加快了斜坡道火灾点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硐室的速度,导致斜坡道产生的一氧化碳迅速进入井下硐室。同时,也没有及时关闭斜坡道大门,减缓烟气进入井下硐室的速度。应急救援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制度未落实,导致关键时刻用不上、不会用;对一氧化碳报警仪的使用未制定相关规定,未明确规定井下硐室一氧化碳浓度超过50ppm必须撤离,只是笼统规定炮烟浓度高时应撤离现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使得个人和组织的安全意识差、能力水平低。 6.应急预防与预警能力整体欠缺 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没有发挥作用。企业虽然制定了较为齐全的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制度,但应急预案没有针对企业自身实际,只是泛泛而谈、过于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且没有根据预案进行演练,导致发生事故后员工和领导不知道怎么办、何时办,还是按照传统的经验仓促应对。虽然进行了灭火工作,明火灭了,但是灭火不彻底,反映出有关人员辨析灾情的能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

钢结构发展历程 从铁被人们发现开始,铁就与建筑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人类建筑史上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大规模的运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还是从近200年开始的。 我国古代有许多运用铁构件建造的建筑,如公元694年在洛阳建成的“天枢”和公元1061年在湖北荆州玉泉寺建成的13层铁塔等。欧美等国在1840年之前多采用铸铁建造拱桥。在1840年后,随着铆钉连接和锻铁技术的发展,铸铁结构逐渐被锻铁结构取代,1846年到1850年英国人在威尔士修建的布里塔尼亚桥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该桥共有4跨,每跨均为箱型梁式结构,由锻铁型板和角铁经铆钉连接而成。直到1870年成功轧制出工字钢后,形成了工业化大批量生产钢材的能力,强度高韧性好的钢材才逐渐在建筑领域代替锻铁材料。20世纪初焊接技术和高强度螺栓的接连出现,极大的促进了钢结构的发展,除了欧洲和北美外,钢结构在前苏联和日本也获得了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全世界所接受的重要的结构体系。 中国虽然早期在铁结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2000 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缚,科学不发达,因此,长期停留于铁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 世纪末,我国才开始采用现代化钢结构。新中国成立后,钢结构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在设计、制造和安装等技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掌握了各种复杂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在全国各地已经建造了许多规模巨大而I 结构复杂的钢结构厂房、大跨度钢结构民用建筑及铁路桥梁等,我国的人民大会堂钢屋架,北京和1海等地的体育馆的钢网架,陕西秦始皇兵马佣陈列馆的三铰钢拱架和北京的鸟巢等。轻钢结构的楼面由冷弯薄壁型钢架或组合梁、楼面OSB 结构板,支撑、连接件等组成。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纤维板,以及胶合板。在这些轻质楼迈特建筑轻钢结构住宅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 公斤的荷载。的楼面结构体系重量仅为国内传统的混凝土楼板体系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但其楼面的结构高度将比普通混凝土板高100~120 毫米。 钢结构建筑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达程度。进入2000 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显著增长,因力明显增强,钢产量成为世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内部退养方案

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职工部退养案 为推进和深化公司部人事制度改革,满足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要求,依据集团公司《关于实施职工部退养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本案。 一、基本原则 (一)格审批的原则 格执行公司关于部退养的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职工可申请办理部退养,不得随意放宽规定的部退养条件。 (二)本人自愿的原则 在执行部退养政策过程中不得搞“一刀切”,确保职工部退养申请是本人真实意愿,各单位不得强行要求没有提出申请的职工办理部退养手续。 (三)用工安全的原则 实行部退养,首要条件是确保各级各类人才队伍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当对用工安全构成威胁时,公司应立即停止执行部退养政策。 二、部退养条件 (一)与公司或所属子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的职工。具体包括: 1.1960年12月31日前出生,年满55岁的男职工;1965

年12月31日前出生年满50岁的管理、技术岗位女职工;1970年12月31日前出生年满45岁的操作岗位女职工。 2.符合特殊工种退休条件,1965年12月31日前出生,年满50岁的操作岗位男职工;1975年12月31日前出生,年满40岁的操作岗位女职工。 (二)与公司或所属子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缴费年限满15年,因工致残经劳动能力鉴定达到7-8级,或因病致残经劳动能力鉴定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含5-6级),不能坚持正常工作,1970年12月31日前出生年满45岁的男职工,1977年12月31日前出生年满38岁的女职工。 (三)领军人才、获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在聘技师等高层次人才符合部退养条件的,由各单位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决定是否办理,并格执行竞业限制协议相关要求。 (四)各单位部退养影响生产经营无常开展的,原则上不得办理部退养。 三、部退养办理程序 (一)符合上述条件的职工自愿提出部退养书面申请,符合部退养条件第(二)条的,需同时提交劳动能力鉴定证明。 (二)各单位收集申请职工相关材料,查阅申请职工人事档案,填写《部退养审批表》(附件1),对申请职工符合情况进行审核。

中国钢结构发展历史的详细解析

中国钢结构发展历史的详细解析 中国钢结构的发展史,清晰地记录了国家从限制用钢到鼓励用钢政策的调整,这也为钢结构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政策环境。钢结构行业包括设计与施工(制造、安装),其中设计居于首要位置。钢构设计的第一步是正确选择结构方案,方案选择正确,钢结构才会更好地具有建筑节地、节能、节材、经济、适用、美观等优势。 未来十年将是世界钢结构行业调整格局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实现世界钢结构大国和强国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钢铁、船舶制造,高铁建设中,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正在努力向钢结构第一大国前行。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从现在到2020年,这一时期可以被看作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从长远来看,国际经济大势对中国国力的增强是有益的。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也可以被看作中国的战略转型期。中国经济体制各方面的转型都将在这一时期内更加深化。经济发展方式将会发生系统的、根本的转变。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将不再单纯围绕GDP,而是要综合生产方式、创新成果、研发能力、运行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衡量。 一、钢结构产业发展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作为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应制定国家“钢结构产业振兴规划”。首先,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当前,我国钢结构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国家应继续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增

加研发资金投入,加紧出台、落实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鼓励采用钢结构建筑产品,例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大型桥梁等。大力提倡学校、医院、机场、车站、体育场馆等建筑钢结构化,并将以上建筑用钢列入国家储备用钢。呼吁政府部门给予中国钢结构相关单位和企业更多施展的机会,使大多数企业可以参与各类钢结构工程,充分发挥钢结构节能的作用。 二、钢结构产业的企业战略 设计层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结构产业进入科学、跨越发展的新局面,钢结构建筑越来越高,规模跨度越来越大,造型越来越新。钢结构设计者应遵循少费多用的结构哲理,以最少的结构提供最大承载力。结构设计者应把建设结构用钢视为设计水平的最高境界。我国近年来的一些建筑追求怪异,实际做出来不但水平不高,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好的钢构往往构件布局简明、传立路径短捷、结点小型化,展现现代钢结构的魅力。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化竞争,加强总体设计能力建设,包括引进国际化设计团队在内的企业设计实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的方案是——国际化的思维、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希望国家尽快成立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钢结构设计院所,满足我国迅速发展的钢结构产业需求。将“绿色、低碳、节约用钢”的设计理念贯彻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在过去,用专业眼光看待建筑设计,它是一门高深的技术和学问。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建筑领域越来越凸显艺术与建筑的高度融合。并且,建筑外型的优雅与内部结构的精密也互为表里,映衬着一个国家

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历史

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历史 钢结构包括房屋钢结构、桥梁、塔桅、容器及水工钢结构等多领域。本文仅谈房屋钢结构的60年发展历程。 房屋钢结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初盛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低潮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发展时期(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强盛阶段(2000年至2010年)。 初盛阶段(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当时钢产量很低,每年仅135万吨(现已达5亿吨以上)。钢结构建设只有依靠苏联经济及技术援助,当时苏联援建156项重型工业工厂,包括冶金、重型机械、飞机汽车等工业,如鞍山钢铁厂,武汉钢铁厂、大连造船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等。当时还派来一大批苏联专家指导工作。与此同时还在北京、沈阳、华东、华南、中南、西南、西北等地成立6大工业设计院,在北京、武汉、鞍山、重庆、包头、上海成立了6个钢铁设计院,先后成立了22个冶金建设部门及钢结构制造安装公司等。短短几年建设了不少钢结构工业厂房(钢柱、钢屋架、吊车梁),培养一大批设计、制造、安装方面的人才,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当时,民用建筑钢结构工程不多,值得提出的有:1954年北京体育馆(57米跨两铰落地拱)、1954年重庆人民礼堂(40.6米肋环形钢穹顶)、1956年天津体育馆(50米柱面联方钢网壳)、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万人礼堂(60.9米大钢桁架)等。当今的日本教授首创的弦支梁、弦支桁架以及弦支穹顶等,这种弦支概念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了,如大跨度下撑式吊车梁以及预应力输煤栈桥等。 低潮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 这个时期国家各部门钢材需求量增大了,但钢产量仍然不多,每年也只有2000万吨,国家提出节约钢材的政策,当时有人片面理解为不用钢结构,于是钢结构工程数量少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一切都停了下来。通过教授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才把使用多年的1955年版《钢结构规范》用自己编写的1974年版《钢结构规范》代替。同时,也建造了一些大型的钢结构工程,当然和当前相比数量少多了。在提倡节约钢材的同时,国家又提出取消肥梁、胖柱、深基础的方针,于是出现了一批冷弯薄壁型钢的工程:如上海、韶关、桂林、十堰等地建造了数十万平方米的厂房、仓库等。由于节约钢材政策,平板网架工程得到了推广应用,特别是焊接空心球节点研究成功,全国各地中小跨度的焊接球节点平板网架比比皆是,与此同时,螺栓球节点钢结构网架也推广起来了。

钢结构的发展历程

钢结构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钢结构得到迅猛发展。其生产的钢材品种、规格越来越齐全,钢材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钢结构形式越来越新颖,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越来越发达。如“鸟巢”、“水立方”、CCTV新址大楼、广州新电视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具有代表性的钢结构建筑在世界上达到了领先水平,表现为高、大、奇、新等特点。 早期钢结构发展钢铁用于建筑结构最早的应该是铁索桥,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的铁索桥是陕西汉中攀河铁索桥,建于公元前206年西汉时期,距今约2200年历史。该桥经过了多次修复,于1951年毁坏。另外,云南神州铁索桥建于隋唐时期,于唐贞元十年(794年)战乱时毁坏,距今约1200多年。英国 1779年建造了一座铁索桥,俄国1824年开始建铁索桥,美国1851年开始建铁索桥,比中国晚2000年左右。我国现存最早的桥梁有四川大渡河泸定桥,长127米,建于1705年,属铁索桥,距今约304年,新中国成立后修复过一次,现还在使用。新中国成立前由外国人建造的钢桥有:唐山运河铁路桥 1906年建成,英国人设计,比利时人建造,为中国第一座现代铁路钢桥;天津金汤开启式钢桥也建于1906年,2005年整修后重新恢复开启功能;兰州中山大桥,建于1907年,长233米、宽7米,连续使用至今,2007年维修后改为人行桥,距今102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钢桥是 1902~1909年詹天佑主持建造的京

张铁路桥,121座,累计长1951米,最大跨度33.5米,距今有100年;1937年由茅以升主持建造了杭州钱塘江公铁两用大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钢铁生产和建筑钢结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1957年建成我国第一座跨长江公铁两用武汉长江大桥,长1670米,可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圆了几代人的梦想。1968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长4589米,这是苏联专家撤走并中断了钢铁供应和成套技术后,中国人自己建造的一座为国增光的钢结构桥梁,它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 1968年建成首都体育馆,屋盖为平板钢网架,长112.9米,宽99米;1975年建成上海体育馆,屋面为圆形钢网架,跨度110米,采用8个独脚拔杆整体抬吊、高空水平移位安装;1975年建成兵马俑1号坑钢结构,结构形式为三铰拱,跨度72米。从此我国大跨度建筑钢结构拉开了序幕,建筑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南京长江大桥和上海体育馆钢结构网架,依靠自己力量顺利建成,得到外国有关专家一致好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型钢结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有影响的如北京工人体育馆、广州电视塔、北京气象桅杆、广州珠江大桥、十一届亚运会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罩棚等钢结构工程,在建筑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从此,拉开了我国建筑钢结构迈向世界领先水平的序幕。

酒钢集团表彰材料doc

酒钢集团表彰材料 XX年集团公司领导春节集体办公会议暨创新管理研讨大会于2月16日在诚信广场召开。会议号召公司两级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剖析问题,创新管理,推动酒钢持续健康发展。 马鸿烈、梁传密、臧秋华、赵学、胡绍祥、唐方平、徐浩然、马国华、魏志斌、刘菲、王铁成、车洪、周幼方等集团公司副总以上领导和各二级厂矿单位、机关处室的负责人参加会议。梁传密讲话,臧秋华主持并讲话。 XX年集团公司创新管理研讨会于1月28日召开,分三个阶段进行。会议在充分肯定“九五”以来及XX年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前提下,认真剖析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公司两级领导班子特别是集团公司领导,充分发表意见,谈思想,谈认识,讲问题,提措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并提高了认识,鼓舞了干劲。公司各单位也广泛发动职工查问题找差距,汇总反馈到集团公司领导办公会议,并引起了高度重视。会议责成有关部门和领导将问题分类分批解决,并通过有效处理这些问题,使酒钢的管理创新上新台阶,推动酒钢的可持续发展。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提出的思路和观点,必将对酒钢今后的改革与发展、生产经营建设、管理创新产生深刻影响。

梁传密在题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打造优秀的领导团队,努力推动酒钢持续发展》的讲话中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两个环节; 四、打造优秀的领导团队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梁传密强调,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站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一个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成绩和进步时,要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前进发展,就要居安思危、富而思进,就要多一份警醒和自奋。看到成绩的同时,一定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两级领导班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为打造百年基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责任就是对酒钢事业的忠诚与敬业。而所忧应该有三:产品升级战略、人才战略、文化战略。创新在何处呢?在管理、体制、产品、技术上,最核心的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上的创新。有了先进的思想理念,才能制定出好的先进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创造先进的企业文化。 梁传密指出,近几年,公司先后开展了“三讲”集中学

钢结构的发展史

钢结构的发展史 人类采用钢结构的历史和炼铁、炼钢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和本国的钢铁产量有关。在古代,我们中华民族在冶炼技术方面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的。从江苏六合和湖南长沙等地春秋时期的墓葬和遗址中,发现人工冶炼的铁块、铁条、铁销、铁锛等,说明中国在春秋时期已使用人工制铁。中国发现的最早生铁制品,比外国最先使用生铁的时间早一千八百多年。 我国也是最早用铁建造承重结构的国家。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始皇时代)就已经用铁建造桥墩。在公元前六七十年间,就成功地用熟铁建造铁链桥。以后建造的铁链桥不下数十座之多,其中以云南的沅江桥(四百多年前),贵州的盘江桥(三百年前)及四川泸定大渡河桥(建于1696年)为最大。大渡河铁链桥净跨长达100米,桥宽2.8米,可并列两辆马车,由九根桥面铁链和四根桥栏铁链构成。铁链是由生铁铸成,每根铁链重达一吨半,锚固在直径为20厘米,长4米的锚桩上。该桥比英国用铸铁建造的欧洲第一座跨长31米的拱桥早八十三年,比美洲第一座跨度为21.3米的铁链桥早一百多年。此外我国还建造了不少铁塔,如湖北荆州玉泉寺铁塔,山东济宁寺铁塔和镇江甘露寺铁塔等。玉泉寺,共13层,17.9m高,位于湖北当阳城西15公里的玉泉山东麓,始建于东汉末年(1061年),为我国历代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 这些建筑物都表明了我国古代建筑和冶金技术方面的高度水平。 欧洲在18世纪下半叶开始修建生铁桥,由于生铁性脆,在梁桥中没有得到推广,主要用于拱桥。世界上第一座铸铁桥是英国科尔布鲁克戴尔厂所造的赛文河桥,建于1779年,为半圆拱,由五片拱肋组成,跨径30.7米。其后转为用铸铁造桥,19世纪40年代开始出

国内外钢结构的历史及发展

国内外钢结构的历史及发展 【摘要】钢结构住宅在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技术,其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经验对当今中国的钢结构住宅发展研究工作有很多启迪,其中重视和发挥建筑师在钢结构住宅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发展;启迪 0.概述 钢结构住宅是材料、结构、技术和人们对舒适居住环境要求的综合体,其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成熟。近年来,中国钢结构住宅的研究开发虽已初步展开,但与其他结构的住宅发展相比,差距仍很明显,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建筑师来说,钢结构住宅仍然是一个陌生的课题。中国钢结构住宅设计和研究人员应重视对国外钢结构住宅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研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力求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这对促进中国钢结构住宅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必要的。 1.国外钢结构住宅的历史发展回顾 最早在建造房屋中使用钢(铁)结构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由于当时使用木框架建造的棉纺厂经常发生火灾,加上木材涨价和木材强度较低的原因,厂房结构中开始采用铁框架。 100年后,美国芝加哥学派建造了一批钢结构摩天大楼。1851年,英国约瑟夫·帕科斯顿设计的水晶宫曾是19世纪前半期的铁框架结构技术发展的最高代表。1889年,法国工程师埃菲尔建造了著名的铁塔,标志着钢结构建筑从此进入一个光辉的时代。 20世纪前50年,由于钢结构防火能力的缺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兴起,钢结构在建筑领域里失去了魅力,钢结构发展暂时受挫进入低潮。 钢结构建筑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再度兴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因为二次大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钢材的性能和产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计算机也开始早期运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辅助设计,钢结构建筑的各种结构体系日益成熟。由于二次大战造成的战后住房紧缺,社会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大量住房问题,而钢结构住宅因其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建造速度快,所以开始是缓慢地,尔后又是迅速地进入住宅领域。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和钢结构住宅技术在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深入发展,总体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钢结构住宅技术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度方面主要表现为钢结构住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从欧洲、美洲的少数国家和地区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广,目前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钢结构住宅技术发展趋势尤为强盛。发展深度方面主要表现为,无论在有特殊结构要求的公共建筑和有大跨要求的工业厂房还是在住宅建

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地方志

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概述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兴股份公司。下设党政办公室、计划财务处、企业发展处、人事企管处、生产调度处、动力能源处、设备管理处、技术质量处、安全环保处、销售处、原料处、设备材料处、运输处、审计监察处、矿山处、工程建设管理处,辖有镜铁山矿、西沟矿、选烧厂、焦化厂、炼铁厂、炼轧厂、碳钢薄板厂、储运部、运输部、检修工程部、产成品总站、进出口贸易分公司、不锈钢分公司、保卫处14个厂矿及分公司;拥有酒钢集团榆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昕昊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酒钢肃南宏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酒钢集团敦煌天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酒钢集团肃北天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1家全资子公司和酒钢集团翼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控股子公司,甘肃威斯特矿业勘察有限公司、乌鲁木齐酒钢正泰物流有限公司和甘肃兰泰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13年末,宏兴股份公司在册总员工26093人(含汇杰4125人)。 (段兵) 镜铁山矿 【概况】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镜铁山矿,简称镜铁山矿。拥有设备四百多台(套),具有年产铁矿石90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下设7个科室,辖有7个作业区(站)和1个临时项目部。截至2013年末,有员工1168人。 【产品产量】 2013年,镜铁山矿输出铁矿石928.60万吨。其中镜铁山矿区输出840.69万吨;周边矿区输出87.91万吨。铁矿石输出总量、镜铁山矿区输出量均创历史记录。 【“六大系统”项目投用】2013年1月,酒钢开始建设镜铁山矿安全“六大系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规范进行设计及施工。在桦树沟矿区井下建设“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井下通信联络系统”。2013年12月10日,通过集团公司验收合格,全面投入使用。 (段兵) 西沟矿 【概况】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西沟矿,简称西沟矿。下设5个科室,辖有4个作业区和1个项目部。截至2013年末,有员工513人。主要设备有WK-4型、WK-4B型及WK-4A型电铲;KY-200B牙轮钻,KQX-150型、KQ-200型潜孔钻,阿特拉斯D45SH型高风压潜孔钻,FlexiROCT40边坡钻;TEREX3307A型、TEREX3307B型及TR50型矿用自卸汽车;利勃海尔R926挖掘机,柳工CLG856型装载机,SD22型、PENPU22型推土机;SP-900型旋回破碎机,Ф2000型圆锥破碎机;ZK20电机车和总长12080.3米的胶带运输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