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项神经运动检查

52项神经运动检查
52项神经运动检查

52项检查项目

1.头围:不管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头围生长在头三个月是主要的资料,头生长达到正常范围或婴儿有发展为脑积水或小头畸形均可在每月检查的结果的表格中显示。

2.前囟和颅:前囟的触诊应在婴儿坐位不哭时进行,记录正常大小,紧张或凹陷。颅缝应检查其分开的程度。生后头几周矢状缝和顶枕缝分开4—5mm可能无意义,接受前囟角的额和冠状缝分开4-5mm也无临床意义,而鳞状缝(顶颞缝)分开2-3mm应提高警惕,可能是颅内出血(1CH)的可靠根据,如怀疑应加强监测,定时或每2~3天查一次头颅、前囟的张力,任何颅缝的进行性增大或头围迅速增加,如有脑积水或ICH的怀疑应作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如前囟过快关闭,鳞状缝过快关闭,伴有颞骨在顶部的钙化和重叠,则是脑萎缩的征象。

以下几项是从询问母亲病史中获得,会见母亲或护士是极其重要的,能获得更贴切的第一手资料,使检查更完全。

2.清醒和睡眠的一般形式:(1)正常,(2)激惹、哭闹多,(3)嗜睡、不哭。能出现三种睡眠的异常情况:(1)婴儿在白天只睡很短时间,表现不安,只要醒来就哭,婴儿从不处在安静觉醒状态,而表现激动不安和不舒服的持续状态,此型最常见在生后头几个月。(2)婴儿在白天是安静的,晚上很难入睡,睡眠前有一段瞌睡的延长期,此型更常见于9-12个月。(3)婴儿睡眠过多,持续在瞌睡状态,难于唤醒婴儿,仅能维持很短的觉醒时间。

3.检查期间觉醒程度的估计:记录(1)令人满意的,(2)持续激惹,(3)嗜睡。

4.哭:分别记录正常哭声或异常哭声,后者包括高调、虚弱、单调或其他。

5.吸吮行为:应记录吸吮和吞咽协调及正常与否,应注明是否需要鼻饲,或是否需要部分鼻饲,喂饲时是否经常咳呛,伴有或不伴有青紫。表格记录:(1)正常,(2)部分奶瓶喂养,(3)非奶瓶喂养,(4)咳呛。

6.前一个月内的惊厥情况:记录有无惊厥,惊厥的性质,全身性或局部性,发热或非发热性惊厥,此项表格有五项:(1)无惊厥,(2)泛化,(3)局灶,(4)发热,(5)婴儿痉挛。

7.显著的斜视:明显斜视可能是对眼或双外斜,单侧或双侧,5个月后持续眼斜视需要由专科医师检查,表格上检查有或无。

8.持续的眼球震颤:水平眼球震颤可能提示或为中心性或为周围性视觉缺陷,眼球不能注视物体而是持续的水平摆动,这种感觉缺陷使之不能注视物体,应做特殊的检查,表格上记录有或无。

以下两项是感觉发育,认识的发育估价包括视和听功能的评价,两个简单的方法在新生儿期可作为神经检查一部分,一旦已证明有适当的反应,不需要重复作检查。

9.视觉追踪,对光的追踪:婴儿在安静觉醒状态,吸吮和睁眼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这种观察,可用手电筒的光、物体如红球或检查者的脸,婴儿眼和头追踪注视物体,表格中记录有或无。

10.听、眨眼反射:距婴儿耳30cm,鼓掌引起反射,如眨眼为阳性反应。表格上记录有或无。以下检查姿势和自然运动活动。

1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因此不对称张力颈反射包括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此反射头三个月可观察到,3~6个月间断存在,正常儿6个月后不应存在。表格中应记录:(1)正常,(2)无,(3)有。

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检查者扶婴儿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当扶婴儿头转向另一侧,肢体姿势正相反。任何月龄可引出均为异常。

13.持续颈伸肌张力增高:当婴儿在仰卧位休息时,颈部正常地屈曲,肌肉是放松的,在颈椎和检查台之间几乎无空隙,1岁以内均是如此,当有颈伸肌张力增高时,婴儿仰卧位时不能完全放平,在颈和检查台间有空隙。如婴儿采取侧卧位,头向后伸展。但要注意在典型的头畸形或早产儿枕部突出的婴儿有类似表现,应重复试头部腹侧屈曲,以免误认为颈伸肌张力增高,此项检查在表格中记录无或有。

14.角弓反张:表现如上,表格中记录无或表。

15.持续手握拳:虽然新生儿的手通常是握拳,当安静休息时,经常张开和握拳。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如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就应特别注意,表格上记录:(1)正常形式,(2)无,(3)有,(4)拇指交叉到手掌。

16.肢体姿势不对称:为了确定上肢是否对称,头和躯干应保持在一个轴线上,持久位置不对称在被动肌张力方面可显示不对称,应注明是右或左,表格中记录:(1)无,(2)有,(3)不正常的肢体。

17.面肌麻痹:当婴儿哭时麻痹表现最明显,受累一侧表现松弛或假面样,嘴歪向对侧,受累一侧眼部分张开,而在正常侧眼睑闭合。表格记录无或有。

18.自然活动:观察躺在检查台上的婴儿,注意自然运动的频率和强度。检查者的观察只代表运动活动的粗略估计,记录明显地偏离正常情况。自然运动活动减少特征为缓慢的少频率和低强度的运动,过多自然运动活动表现为频繁的、快速的、很高强度的运动。正常活动是指运动的频率、强度和速度为中等范围。注意运动的不对称如一侧肢体自然活动缺少或无,而对侧则不然。

自然运动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差别是很大的。运动刻板式、重复的和相同的应考虑为异常,如腿作踏板动作和手臂作风车动作。在表格中自然活动记录分五级:(1)低,(2)中等:正常,(3)高,(4)不对称,(5)重复。

19.异常运动:可表现为持久的或一时性方式。(1)持续震颤:可一时性或持久性持续震颤在足月儿生后头几天是常见。表现为高频、低振幅。在婴儿饥饿和哭时震颤增加,肢体和上颌最明显,如果震颤持久或在休息时出现,可能是有意义的。(2)阵发性阵挛性运动:当婴儿生后头几小时阵发性阵挛性运动(低频、高振幅)伴随拥抱(mom)反射或伴随自然运动活动,如果在检查时频发阵挛性运动可能是有意义。(3)其他异常运动如连续的咀嚼运动、频发抖动、肢体异常位置特征为肘伸展和腕部旋向内(pronation)。表格中异常运动记录:(1)无,(2)有,(3)不正常肢体。

以下几项是被动肌张力的检查,被动肌张力需在安静觉醒状态下检查,试验伸展性时用力不能过大,当显示婴儿任何不适征象时应停止操作,检查时应注意不对称。

20.跟耳征:婴儿平卧,双腿并在一起,尽可能向耳的方向推压,骨盆应固定在台面上,角度由婴儿下肢和台面形成。当一边抵抗力增强提示不对称,如屈肌张力过大,胴窝角完全伸开有困难,角度则由足跟和骨盆连线和台面的交角。表格中有正常形式一行内已表明不同月龄的跟耳征角度,1-3月80—100°,4—5月90-130°,7—9月120—150°,10—12月140—170°。显示1个月及9个月跟耳征角度分别为100°及135°。表格中分别记录:(1)正常形式,(2)右侧(角度大小、过小、过大),(3)左侧(角度大小、过小或过大),(4)过度髋部屈曲。21.内收肌角:婴儿平卧、腿伸直,轻轻尽可能拉开双腿,注意角度,左右腿不对称应注明,在表格中已表明不同月龄的内收肌角度大小,1—3个月40—80°,4—6月70—110°,7—9月100—140°,10—12月130-150°,分别显示1个月(90°)、6个月(110°)内收肌角。表格中记录:(1)正常形式,(2)角度(左+右),(3)过小,(4)过大,(5)右侧过小,(6)左侧过小。

22.腘窝角:操作方法从略,此检查受胎儿在宫内位置的影响。如果这些操作显示下肢极端过度伸展持续生后头几个月,可能为臀位产甚至于经过外倒转或自然倒转后。表格也显示不同月龄的胴窝角角度的不同,1—3月80—100°,4-6月90-120°,7-9月110-160°,10-12月150-170°。表格中要记录的项目:(1)正常形式,(2)右侧(包括角度大小、过小及过大),(3)左侧同右侧,分别显示1个月90°及6个月120°。

23.足背屈角:检查者扶住婴儿腿伸直,使足背屈向小腿,用大拇指压足底,足背和小腿前侧形成的角度为背侧屈角,左右分开做同样操作。操作时首先用慢的中度压力形成最小的背侧屈角,称“慢角”,正常为60°,然后突然背屈形成“快角”,正常为70°,左右两角对称。如在快慢角之间差>10°,揭示有异常加剧的伸展反射。表格中记录:(1)正常形式,(2)右侧包括慢角,快角。“慢”>60—70°及“快—慢”>10°,(3)左侧同右侧,(4)左右不对称。

24.围巾征:检查方法略,肘和中线关系有三种位置:(1)肘未达中线,(2)肘超过中线,(3)运动过度即臂围颈部像围巾,揭示肩部肌肉几乎无抵抗,为被动肌张力差的表现。表格中应记录:(1)正常形式,(2)右侧(位置,过小,过大),(3)左侧同右侧,(4)不对称。

如以上被动肌张力检查中出现有不对称者则需作以下四项检查:

25.双足的摆动:同时在踝部摇动双足估价运动的幅度,检查者应注意在左右足之间运动有何不同,表格记录右侧活动度大或左侧活动度大。

26.方窗:屈曲手尽可能向前臂以确定手掌和前臂屈侧最小角,重点观察的是左右是否对称,而不是角度大小,表格记录右侧角度较小或左侧角度较小。

27.双手的摆动:在腕部同样地摆动双手,注意运动的振幅任何明显不对称,表格记录右侧活动度大或左侧活动度大。

28.头向侧面转动:通过头转向一侧肩部估价对侧肌肉的低抗,重点记录明显不对称,运动的幅度不是主要的。表格要表明右侧更受限或左侧更受限。

以下是对于脊柱轴的检查。

29.头部腹侧屈曲:正常头部屈曲不引起抵抗和肌抵抗的变化,如伸肌张力增高表现为重复屈曲增加抵抗力,表格记录:(1)左右相同,(2)强直增加。

30.躯干部腹侧屈曲:腿和髋部被推向头部以取得躯干的最大弯曲,躯干的一定程度被动屈曲是正常的。在躯干强直的病例,躯干不可能屈曲,表现上提时无屈曲。表格记录:(1)正常,(2)过度,(3)不可能。

31.躯干背侧伸展:婴儿侧卧位,检查者用一手握住腰部脊锥,用另一手推双腿向后,伸展在正常时是很有限的,伸展弯曲缺乏不是病理状态。表格记录:(1)正常的(不可能的),(2)过度。

32.躯干侧面弯曲:婴儿仰卧位,用手扶住胁腹,检查者推双腿尽可能向一侧,产生躯干的弯曲,此手法向另一方向重复一次,正常状态是有限的,明显弯曲或不对称均为重要发现。表格记录:(1)正常,(2)过度,(3)右侧受限,(4)左侧受限。

以下是主动肌张力的估价和主动运动:

33.颈部屈肌主动收缩:婴儿平卧拉到坐位,运动不宜太快或太慢,可引出颈屈肌反应,颈屈肌主动收缩,使坐位时头和躯干在一轴线上。

34.颈部伸肌主动收缩:从坐位放到仰卧位,婴儿在坐位头倒在胸前,抓住婴儿肩部向后移动,运动不能太快或太慢,躯干的运动应能引出颈伸肌的收缩使头竖立。

正常时在足月儿颈屈、伸肌的主动收缩是平衡的,可使头竖立,如颈伸肌主动收缩超过颈屈肌就出现头后倒,不能竖立的姿态。

35.头部的控制:当生后头几个月,婴儿放在坐位,头和躯干在一轴线上不能超过数秒,随年龄增长,头控制改善,2~4个月头竖立能维持>15秒,5个月后就具有头控制能力,如头不能控制或颈伸肌持续高张或颈屈肌明显低张,是严重征象。表格记录头竖立有或无。

36.拉起到坐位姿势:当仰卧时婴儿被鼓励抓住检查者的手指,婴儿企图自己拉成坐位,表格揭示1—4个月婴儿无此能力,5-7个月可能会出现但不持续,8个月婴儿已具有此能力。表格记录:(1)正常形式,(2)有,(3)无。37.瞬间独坐姿势,单独坐,手臂支持,婴儿放在坐位,髋部外展至90°,下肢伸展,身体稍稍斜向前,用手臂支靠,可维持几秒钟。所观察到两种异常位置:(1)婴儿可能向前倒在他的两腿之间,躯干处于低张状态。(2)婴儿可以向后倒,因屈肌肌张力不足,伸肌张力过高。独坐≥30秒,5个月前婴儿无此能力,6~8个月可能会坐不持续,9个月婴儿完全可独立坐,表格记录有或无。

38.手主动抓物:3-4个月的婴儿开始有主动抓物,但不持续,6个月时能主动抓物。

39.翻身:翻身是指从仰卧翻到俯卧位,4-5个月时可翻身,但不持续,6个月时能翻身。

40.主动爬:婴儿会爬指身体向前移动20cm以上,7-9个月能爬但不持续,10月会爬。个别婴儿不会爬而先会走。

41.下肢和躯干直立(支撑反应);表格内显示婴儿在1—2个月有支撑反应,即使膝由于屈肌张力过高而保持半屈曲位,随后几个月支撑反应消失,5个月站立时下肢屈曲,如站立时过分下肢伸直应为异常,到7—8个月时有一个“跳跃阶段”,即下肢连续伸展然后屈曲,接近8—9个月婴儿能在站位支持自身的重量。表格记录:(1)正常形式,(2)有,(3)无,(4)剪刀样,(5)躯体拱形。

以下是原始反射,深腱反射及姿势反应。

42.自动踏步:表格中提示生后1-3月有此原始反射,4—5月不持续存在,5个月后无此反射,操作时扶住婴儿躯干,当足底接触检查台面时,婴儿就会迈步自动踏步走。表格记录有或无。

43.手握持反射:检查者放食指在婴儿手掌内,手掌受刺激后引起手指屈曲,抓住检查者手指。随月龄增加而减弱,3—4个月时消时,表格记录:(1)有,(2)无,(3)不对称右/左。

44.牵拉反应:引出手掌抓握反应后,检查者拉婴儿向前向上,引起婴儿上肢整个屈肌收缩,婴儿可全部牵拉起来,表现出惊人的能力,第4个月开始此种反应被主动随意抓握代替。表格记录:(1)有,(2)无,(3)不对称右/左。

45.拥抱反射:将婴儿轻轻拉双手,使婴儿提起离开检查台数公分,上肢在伸展状态,然后突然放松,引起此反射。(1)反射开始上臂外展和前臂伸展,(2)接着前臂内收和屈曲似拥抱状,手在此时完全张开。(3)哭。表格中提示正常形式1-3月有此反射,4-5月不持续,5个月后消失。因此5个月内无此反射应警惕,也应注意反应不对称、低阈(很轻刺激引出反射)、低阈伴有一阵阵挛性收缩。表格记录:(1)有,(2)无,(3)不对称右/左,(4)阵挛运动+低阈。

46.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俯卧位,四肢屈曲,双下肢屈于腹下,保持臀高头低位特殊姿势,正常婴儿阳性反射持续到3个月左右,4个月仍有为异常。

47.踝阵挛:婴儿仰卧位,腿部肌肉放松后进行检查,背曲踝部表现足在踝部一系列交替的收缩和部分放松,阵挛持续超过10次为异常。表格记录:(1)无,(2)右侧存在,(3)左侧存在。

48.膝反射:检查两侧记录正常、无或过度。也记录不对称。检查方法略。

49.侧面支撑反应:为正常发育的标志。此反应通常在6-8月期间出现,在婴儿能独立坐不需要扶助时,检查者突然猛推婴儿的肩部使婴儿倒向一边。有反应时,婴儿应伸展适当的手臂防止跌倒,应注意是否缺乏反应或不对称。

50.降落伞反应:也为正常发育的标志。婴儿面向前站立,检查者两手放置于婴儿腋下举起婴儿,然后从上将婴儿头先向检查台面猛冲,在正常防御反应下,婴儿伸展手臂以防止跌下。这种反应在7-9个月出现。然而,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运动困难的患儿延迟出现。应记录无反应或不对称。以上两种手法发现不对称,在诊称轻微偏瘫中是重要的。

《诊断学》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第五节自主神经功能检查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与副交感两个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血管与腺体等活动。大部分内脏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双重支配,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协调整个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眼心反射 患者仰卧,双眼自然闭合,计数脉率。检查者用左手中指、示指分别置于患者眼球两侧,逐渐加压,以患者不痛为限。加压20~30s后计数脉率,正常可减少10~12次/分,超过12次/分提示副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增强,迷走神经麻痹则无反应。如压迫后脉率非但不减慢反而加速,则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二、卧立位试验 平卧位计数脉率,然后起立站直,再计数脉率。如由卧位到立位脉率增加超过10~12次/分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立位到卧位,脉率减慢超过10~12次/分则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三、皮肤划痕试验 用钝头竹签在皮肤上适度加压划一条线,数秒钟后,皮肤先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高出皮面,以后变红,属正常反应。如白色划痕持续较久,超过5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红色划痕迅速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明显增

宽甚至隆起,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交感神经麻痹。 四、竖毛反射 竖毛肌由交感神经支配。将冰块置于患者颈后或腋窝,数秒钟后可见竖毛肌收缩,毛囊处隆起如鸡皮。根据竖毛反射障碍的部位来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五、发汗试验 常用碘淀粉法,即以碘1.5g,蓖麻油10.0ml,与95%酒精100ml混合成淡碘酊涂布于皮肤,干后再敷以淀粉。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10mg,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而引起出汗,出汗处淀粉变蓝色,无汗处皮肤颜色不变,可协助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六、Valsalva动作 患者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10~15s。计算此期间最长心搏间期与最短心搏间期的比值,正常人大于或等于1.4,如小于1.4则提示压力感受器功能不灵敏或其反射弧的传入纤维或传出纤维损害。 (胡申江)

岁 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表

0-1岁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一) 导读:0-1岁婴儿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其主要目的是以预防为主做好围生期保健,优生优育,减少出生因素引起的脑损伤,通过52项检查可对脑损伤婴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 0-1岁神经运动检查和脑瘫诊断主要根据法国Amil-Tison的方法结合我们近10年来应用的经验适当修改制定的。 0-1岁婴儿神经运动的成熟是从头向尾部发展的方向。婴儿,先有抬头,然后坐、爬、站和走。如果婴儿运动发育不符合这个规律,婴儿5-6个月时头竖不好,不能扶坐,但下肢站立很有力,这是异常现象。因此,增加了会伸手主动抓物、翻身和主动爬项目。被动肌张力的检查对于大多数脑瘫有重要意义,这种检查通过胭窝角、内收肌角、跟耳征等的角度大小作判断,此方法既客观,又容易操作,还容易被婴儿和家长接受。正常婴儿这些被动肌张力检查结果有一定的规律性,角度由小到大。对于足尖着地的婴儿足背屈角是区别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重要标志。 0-1岁先天生性反射的存在(见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录像)和消失时间,紧张性迷路反射消失和保护性反射出现的时间也是诊断脑瘫的重要依据。还吸取了Vojta脑瘫检查方法中的两项指标,即垂直抱和俯卧位抱时婴儿姿势,比较正常婴儿和脑瘫儿之间的差别。 0-1岁神经运动检查共52项。本检查法最大特点是用表格方式表示,每月检查一次,以体格检查程序进行,当问病史时完成头颅的检查,

当婴儿安静地躺在检查台上可估计被动,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腱反射,检查以姿势反应的估价作为结束。主动,被动肌张力和反射的每一项检查和正常发育作比较,并按每三个月的正常类型进行分组,任何异常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的暗区,对照正常的范围在表格中明区可即刻作出正常与否的评价,所有检查按纠正年龄,因此本检查按同样的标准估价足月儿和早产儿。要说明的是本检查并不是一种完全的神经学估价,它不包括颅神经,肌萎缩,肌纤颤和其他因素的估价,也不包括精神运动试验,因此也不能发现行为、社交或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 温馨提示:0-1岁婴儿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共有52项,要求每月检查一次。如果不能保证每月检查,则须在易发生发育异常的2个月、7个月、12个月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不可预知的因素对孩子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治脑瘫及后遗症的发生。

心理测验技能案例试题

历年-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心理测验技能试题(二级) (2006年5月) 案例十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 AIS-RC的测验结果。 VIQ=96 PIQ=87 全量表的平均分为9 单选:91.与全量表分比较,该求助者测验结果中的强点是() (A) 知识和相似性(B) 知识和词汇 (C) 相似性和词汇(D) 词汇和物体拼凑 单选:92.该求助者词汇测验得分的百分等级是() (A) 16 (B) 50 (C) 84 (D) 98 单选:93.从测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求助者() (A) 言语能力显著低于操作能力(B) 可能有阅读障碍 (C) 听觉加工模式发展较视觉加工模式好(D) 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没有差异 案例十一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1-2的部分测验结果(标准量表分) ?L F K Fb TRIN VRIN ICH Hs D Hy Pd Mf Pa Pt Sc Ma Si 45 40 50 37 53 42 47 52 42 69 49 55 75 65 50 72 54 67 多选:94、该求助者的编码类型属于() (A) 58/85 (B) 28/82 (C) 突出编码(D) 非突出编码 单选:95 、根据测验结果,该求助者可能存在()的倾向 (A) 疑病(B) 反社会人格(C) 轻躁狂(D) 性变态 多选:96、在效度量表中,VRIN高分,表明被试者() (A)不加区别的回答项目(B)不加区别的对测验项目给予肯定回答 (C)不加区别的对测验项目给予否定回答(D)对370题以后项目的回答是无效的单选:97、效度量表中的Fb( ) (A)用于考察370题以后项目的答案效度 (B)表示370题以后项目中没有回答的项目数 (C)用于考察399题以后项目的答案效度 (D)表示399题以后项目中没有回答的项目数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 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 腱的收缩

向患者解释检 查目的和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 肌肉相关的 AROM和PROM 确定被检查者 的体位,固定被 检查肢体近端 讲解动作,检查 前让患者实际 操练体会一次 肌力检查与评 级(从主动完成 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的注意事 项: 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 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健侧)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2)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包括视听反应、运动发育、主动和被动肌张力、反射以及姿势等。既简单又较全面,便于操作,能敏感地发现早期脑瘫的迹象。 20项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1.视觉追踪红球 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直径10cm红球,在距小儿眼前20cm 处轻轻晃动引起小儿注意。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跟随红球移动情况。 正常:1个月小儿眼球能追视,但头可能不转动;2个月眼和头转动左、右可达45度;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即转动180度。 异常:不能追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 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检查者和小儿面对面,距离20cm,发出柔和的声音,吸引小儿注视,然后检查者分别向左、右移动头部,观察小儿眼球和头部的跟随人脸转动的情况。 判断正常和异常的标准同视觉追踪红球。 3.听觉反应 婴儿仰卧头在正中位,用内装20粒干玉米豆的硬塑料盒(摇动时可发出“格格”声)在小儿视线外,距左、右耳7-8cm处连续摇动发声,观察小儿的反应。 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音有反应(如瞬目、皱眉、转头),4个

月小儿头能转向声源。异常:对声音无反应、转头范围小。 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A) 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表现射箭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因此不对称张力颈反射包括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此反射头4个月可观察到,5个月后不应存在。 正常:1-4个月可有,也可无。 异常:5个月后存在。 5.持续手握拳 新生儿的手通常是握拳,当安静休息时,经常张开和握拳。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如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就应特别注意。 正常:1-2个月可有握拳 异常:3个月持续手握拳,4个月无握持,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

神经系统查体图文详解

神经系统查体详解 神经系统检查(一)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主要是检查病人的意识状态。通过与病人交谈并检查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进行评价。意识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清醒状态(clear-headed state) 被检查者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良好,应包括正确的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和人物定向。当问诊者问及姓名、年龄、地点、时刻等问题时,被检查者能做出正确回答。 2.嗜睡状态(somnolence state) 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的一种形式。指病人意识清醒程度降低较轻微,呼叫或推动病人肢体,病人可立即清醒,并能进行一些简短而正确的交谈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但刺激一消失又入睡。此时,病人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均存在。 3.意识模糊(confusion) 指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较嗜睡深,对外界刺激不能清晰地认识;空间和时间定向力障碍;理解力、判断力迟钝,或发生错误;记忆模糊、近记忆力更差;对现实环境的印象模糊不清、常有思维不连贯,思维活动迟钝等。一般来说,病人有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时,即称为意识模糊。 4.昏睡状态(stupor state) 意识清晰度降低较意识模糊状态为深。呼喊或推动肢体不能引起反应。用手指压迫病人眶上缘内侧时,病人面部肌肉(或针刺病人手足)可引起防御反射。此时,深反射亢进、震颤及不自主运动,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但对光反射仍存在。 5.浅昏迷(superficial coma) 指病人随意运动丧失,呼之不应,对一般刺激全无反应,对强疼痛刺激如压眶、压甲根等有反应,浅反射消失,腱反射、舌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呼吸、脉搏无明显变化。见于重症脑血管病、脑炎、脑脓肿、脑肿瘤、中毒、休克早期、肝性脑病等。 6.深昏迷(deep coma) 指病人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完全处于不动的姿势,角膜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均消失,大小便失禁,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此时可有去大脑强直现象。后期病人肌肉松弛,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濒临死亡。见于肝性脑病,肺性脑病,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严重中毒,休克晚期等。 去脑强直

《人工智能》期末测试

《人工智能》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 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表最早时间是在()。(1.0 分)1.0 分 A、1997 年 B、1981 年 C、1971 年 D、1961 年 2Siri 是一种()系统。(1.0 分)1.0 分 A、动作识别 B、信息处理 C、图像识别 D、语音识别 3 被称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的是()。(1.0 分)1.0 分 A、罗素 B、图灵 C、希尔伯特 D、笛卡尔 4 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 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5 动物群居的原因是()。(1.0 分)1.0 分 A、有安全感 B、有效率 C、易于捕食物 D、有力量 6 被称为“机器学习之父”的是()。(1.0 分)1.0 分 A、奥斯卡·兰格 B、怀尔斯 C、迈克尔·乔丹 D、希尔伯特 7 在政府报告中,()的报告使用“机器智能”这个词汇。(1.0 分)1.0 分 A、中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8 从长期来看,股市是一个()博弈。(1.0 分)1.0 分 A、经济 B、市场 C、零和 D、合作 9 下面关于人类社会的群体智能说法错误的是()。(1.0 分)1.0 分 A、需要法律与道德的约束 B、个体智力高但自私 C、个体无条件服从集体 D、需要集体智慧结晶 9 最早诗歌生成模型称为()。(1.0 分)1.0 分 A、Word Apple B、Sophia C、Word Salad D、Sara 10 机器人的三定律中第一条是()。(1.0 分)1.0 分 A、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B、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 C、机器人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D、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 不受伤害 11 使用量子计算机进行大数分解,需要的时间是()。(1.0 分)1.0 分 A、15 万年 B、1 年 C、1 秒 D、10 秒 12 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是一种()智能。(1.0 分)1.0 分 A、不对等 B、平行 C、对等 D、相反 13 强化学习的框架是智能体()通过观察当前状态作出相应动作。(1.0 分)1.0 分 A、S B、A C、Agent D、Environment 14()被堪称是百科全书式的“全才”。(1.0 分)1.0 分 A、爱因斯坦 B、霍金 C、牛顿 D、图灵 15“机器人”这一词最早出现在()作家的小说中。(1.0 分)1.0 分 A、德国 B、美国 C、瑞士 D、捷克 16 人工智能读片的过程体现为()。(1.0 分)1.0 分 A、信息-传递-判断 B、图像解释-图像获取-图像分析 C、图像获取-图像解释-感知结果 D、图像获取-图像处理 17 下面选项中关于“墨子号”说法错误的是()。(1.0 分)1.0 分 A、属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B、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量子通信 C、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 D、发射于2017 年 18 在人工智能的()阶段开始有解决大规模问题的能力。(1.0 分)1.0 分

测试情况报告

测试情况报告 篇一:XX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分析报告 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分析报告 保康县熊绎中学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及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标准》的具体安排,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为主题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心”,结合《标准》实施办法的具体要求及学校实际状况进行了积极准备,于XX年9月,先后对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有益经验。 一、分析对象: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对在校1498名学生进行测试,将所测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测试方法:依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方法进行测试一年级:身高、体重、1000米(女生800米)、投掷实心球、立定跳远 二年级:身高、体重、1000米(女生800米)、投掷实

心球、立定跳远 三年级:身高、体重、1000米(女生800米)、投掷实心球、立定跳远 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质量,使测试工作与体育课教学及学生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凡是上体育课的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体质健康 测试,把测试成绩与体育课成绩、评定三好学生挂钩。参加指导测试的教师均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力争测试的数据、测试过程准确、标准。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1、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处与及格状态,接近良好水平。良好和及格人数多于优秀和不及格的人数,处于正态分布。男生和女生差别不明显,及格以上人数占97.6%。 2、学生体质测试分项成绩分析 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能有效地评价出学生的身体匀称程度和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水平,从测试结果分析,女生平均得15分高于男生的12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超重或过轻,特别是个别男生和个别女生,这些学生应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多做增加肌肉组织的练习和减少多余脂肪的运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营养过剩是普遍存在

神经系统检查

第二节肌力检查 提要 肌力检查,是通过对肌肉容量、肌张力、肌力的检查,了解是否存在肌萎缩、肌麻痹及肌张力变化情况,并以此判断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情况。熟练掌握肌力测定标准,辨别肌力分为六级的不同程度的肌肉收缩表现。掌握各部位肌肉肌力测定法,包括对颈肩、上肢、脊柱、腹部以及下肢,每块肌肉的肌力检查方法。 教材原文 发挥 一、应用解剖 运动系统包括以下两类: 1 .锥体系统:其功能是完成随意运动,即能随人的意志而执行动作,也称作"自主运动"。传导通路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皮质脊髓束传导通路,二为皮质脑干束传导通路。 (1)皮质脊髓束传导通路:由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上2/3部分的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组成,经内囊后肢前2/3下行,通过中脑、脑桥及延髓的锥体。在锥体交叉处,左、右纤维大部分互相交叉,交叉后的纤维继续下行,进入脊髓侧索(称皮质脊髓束),沿途终于脊髓各节段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轴突,经前根走出,通过神经丛,组成周围神经后,到达所支配的躯干、四肢骨骼肌。 (2)皮质脑干束传导通路:由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1/3部分的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组成,经内囊膝部下行至脑干,沿途终于脑干内的各个颅神经运动核-下运动神经元。 2 .锥体外系:锥体外系是锥体系以外的管理骨骼肌运动的传导束。其纤维起自大脑中央前回以外的各皮质,下行途中与纹状体、小脑、红核、黑质、下橄榄核、网状结构等发生广泛联系,并多次更换神经元,到达脑神经运动核与脊髓前角细胞,然后通过脑、脊神经到达骨骼肌。锥体外系的功能主要是完成不随意运动(协调肌群的运动,维持肌张力)。 二、肌力检查要点 1 .肌容量的测定:注意观察肌肉有无萎缩、肥大,并注意其分布和范围,进行两侧比较。可以用带尺测量肢体周径,即在双侧肢体同一水平部位对比测量,并记录之,不仅可以确定肌肉萎缩或肥大的程度,也可以作为今后随访的比较。肌肉萎缩检查时,可见肌肉组织体积缩小,触之松软无力。可为神经营养因素引起,也可为肌炎或长期肢体废用所引起。肌肥大可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肌强直等 2 .肌张力的检查:受检者肢体处于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被动运动以测其肌肉阻力,受检者肢体肌肉未完全放松将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肌张力减低时,被动运动阻力减小或消失。还可表现为肌肉不能保持正常的外形,触诊时肌肉软无弹性。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小脑疾患、低血钾、深度昏迷及肌肉疾患。肌张力增高时,被动运动阻力增大,肌肉触之坚硬。肌张力增高一般可分为痉挛性和强直性,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很大,到一定角度阻力突然降低,有如折刀感。见于锥体束受损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其肌张力增高主要在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始终保持均匀,可以停留在任何位置,称为"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见于锥体外系损伤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其屈肌与伸肌的肌张力皆增高。 3 .肌力检查:肌力是人体作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检查有主动法和被动法。主动法是受检者作主动运动时医生观察其运动的幅度、速度和力量,被动法是检查时给予阻力,受检者用力抵抗以测其肌力。检查者嘱受检者依次作各关节运动,观察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注意瘫痪的部位。并根据肌力测定标准分级,肌力大小程度分六级,采用0~5度分级法。肌力测定标准是肌力大小的一个量化指标,其准确性取决于病人的配合及医生对标

1岁以内52项神经运动检查

1岁以内52项神经运动检查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 法国儿科专家阿米尔—梯桑发明了1岁以内神经运动检查法。这项检查法的最大特点是用表格方法表示(详见附表),每月检查一次,表格以体格检查程度进行。当向大夫问病史时可完成头颅的检查;当婴儿安静地躺在检查台上时可估计被动、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腿反射;检查结束时可以估计姿势反应。 主动、被动肌张力和反射的每一项检查和正常发育作比较,并按每三个月的正常类型进行分组,任何异常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的暗区,对照正常的范围在表格中明区可即刻作出正常与否的评价,所有检查按纠正年龄,因此本检查按同样的标准估价足月儿和早产儿。要说明的是本检查并不是一种安全的神经学估价,它不包括颅神经,肌萎缩,肌纤颤和其他因素的估价,也不包括精神运动试验,因此也不能发现行为、社交或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 52项检查项目主要包括: 1.头围:不管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头围生长在头三个月是主要的资料,头生长达到正常范围或婴儿有发展为脑积水或小头畸形均可在每月检查的结果的表格中显示。 2.前囟和颅:前囟的触诊应在婴儿坐位不哭时进行,记录正常大小,紧张或凹陷。颅缝应检查其分开的程度。生后头几周矢状缝和顶枕缝分开4—5mm可能无意义,接受前囟角的额和冠状缝分开4-5mm也无临床意义,而鳞状缝(顶颞缝)分开2-3mm应提高警惕,可能是颅内出血(1CH)的可靠根据,如怀疑应加强监测,定时或每2~3天查一次头颅、前囟的张力,任何颅缝的进行性增大或头围迅速增加,如有脑积水或ICH的怀疑应作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如前囟过快关闭,鳞状缝过快关闭,伴有颞骨在顶部的钙化和重叠,则是脑萎缩的征象。 以下几项是从询问母亲病史中获得,会见母亲或护士是极其重要的,能获得更贴切的第一手资料,使检查更完全。 3.清醒和睡眠的一般形式:(1)正常,(2)激惹、哭闹多,(3)嗜睡、不哭。能出现三种睡眠的异常情况:(1)婴儿在白天只睡很短时间,表现不安,只要醒来就哭,婴儿从不处在安静觉醒状态,而表现激动不安和不舒服的持续状态,此型最常见在生后头几个月。(2)婴儿在白天是安静的,晚上很难入睡,睡眠前有一段瞌睡的延长期,此型更常见于9-12个月。(3)婴儿睡眠过多,持续在瞌睡状态,难于唤醒婴儿,仅能维持很短的觉醒时间。4.检查期间觉醒程度的估计:记录(1)令人满意的,(2)持续激惹,(3)嗜睡。 5.哭:分别记录正常哭声或异常哭声,后者包括高调、虚弱、单调或其他。 6.吸吮行为:应记录吸吮和吞咽协调及正常与否,应注明是否需要鼻饲,或是否需要部分鼻饲,喂饲时是否经常咳呛,伴有或不伴有青紫。表格记录:(1)正常,(2)部分奶瓶喂养,(3)非奶瓶喂养,(4)咳呛。 7.前一个月内的惊厥情况:记录有无惊厥,惊厥的性质,全身性或局部性,发热或非发热性惊厥,此项表格有五项:(1)无惊厥,(2)泛化,(3)局灶,(4)发热,(5)婴儿痉挛。 8.提上脸肌张力增高:婴儿眼睑张力增高,上部巩膜和虹膜可见,然而眼球在正常位置,这和落日眼征不同,后者眼球异常地向下进入眼眶,区别这两种情况是必要的,前者不是后者的轻度表现。一般来说,提上睑肌张力提高不是孤立的表现,见于全身高度激动状态,表格中记录有或无。 9.落日眼:是眼球向下旋转所致,下眼睑部分掩盖虹膜,虹膜上的巩膜可见,这种征象可在所有时间内见到,有些病例检查时可引出,表格上记录有或无。 10.显著的斜视:明显斜视可能是对眼或双外斜,单侧或双侧,5个月后持续眼斜视需要由专科医师检查,表格上检查有或无。 11.持续的眼球震颤:水平眼球震颤可能提示或为中心性或为周围性视觉缺陷,眼球不能注视物体而是持续的水平摆动,这种感觉缺陷使之不能注视物体,应做特殊的检查,表格上记录有或无。 以下两项是感觉发育,认识的发育估价包括视和听功能的评价,两个简单的方法在新生儿期可作为神经检查一部分,一旦已证明有适当的反应,不需要重复作检查。 12.视觉追踪,对光的追踪:婴儿在安静觉醒状态,吸吮和睁眼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这种观察,可用手电筒的光、物体如红球或检查者的脸,婴儿眼和头追踪注视物体,表格中记录有或无。 13.听、眨眼反射:距婴儿耳30cm,鼓掌引起反射,如眨眼为阳性反应。表格上记录有或无。 以下检查姿势和自然运动活动。 14.颈肢反射不对称: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因此不对称张力颈反射包括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此反射头三个月可观察到,3~6个月间断存在,正常儿6个月后不应存在。表格中应记录:(1)正常,(2)无,(3)有。 15.持续颈伸肌张力增高:当婴儿在仰卧位休息时,颈部正常地屈曲,肌肉是放松的,在颈椎和检查台之间几乎无空隙,1 岁以内均是如此,当有颈伸肌张力增高时,婴儿仰卧位时不能完全放平,在颈和检查台间有空隙。如婴儿采取侧卧位,头向后伸展。但要注意在典型的头畸形或早产儿枕部突出的婴儿有类似表现,应重复试头部腹侧屈曲,以免误认为颈伸肌张力增高,此项检查在表格中记录无或有。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对答切题。高级神经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神经未检见明显异常。无肌肉萎缩及肥大,左侧肢体肌张力高,肌力Ⅴ-级,腱反射活跃,右侧肌张力及肌力均正常,无不自主运动,感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腱反射检查正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植物神经功能未检见明显异常 腰穿记录 患者取左侧卧位,屈髋抱膝位,背部与床面垂直,取腰4、5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以2%利多卡因局麻穿刺点,持7号穿刺针垂直背部刺入,逐层推进,感突破感后再进针少许,抽出针芯,可见淡黄色脑脊液滴出,测压为150毫米水柱,收集脑脊液约3ML送检,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术中顺利,心电监护显示心率、血样饱和度平稳,嘱去枕平卧6小时,术中及术后患者未诉不适。 鉴别诊断 头痛 (1).偏头痛: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特征为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2).症状性偏头痛:血管性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颅内感染(脑脓肿、脑膜炎)等,可出现头痛表现,头MRI、腰穿等可明确。 (3).丛集性头痛:是较少见的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头痛,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极剧烈单侧持续性非搏动性头痛,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始终为单侧头痛,并在同侧再发,可伴有的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和Horner征等。 4).紧张性头痛: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常为持续性,很少伴有恶心、呕吐,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 (5).颅内感染:各种病毒、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脊膜炎症,出现发热,头痛等颅高压症状,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可明确。 (6).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脓肿、脑肿瘤等,可突然发病,当颅内压升高时可压迫神经等出现头及颈部疼痛,但常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头CT或MRI可协助诊断。 (7).低颅压性头痛:头痛以双侧枕部或额部多见,呈轻至中度钝痛或搏动样疼痛,与体位改变有明显关系,立位时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头痛多在体位变化后15-30分钟内出现,腰穿测定CSF压力降低(<60mmH2O)。 (8).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或不伴意识障碍,检查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头颅CT可证实脑池和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或腰穿检查示压力增高和血性CSF等。 发热,头痛 (1).颅内感染:各种病毒、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脊膜炎症,出现发热,头痛等颅高压症状,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可明确。 (2).颅外感染:如肺部感染等,可出现发热、头痛等情况,抽血化验、肺部CT或腹部B超等可明确感染来源。

52项神经运动检查

52项检查项目 1.头围:不管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头围生长在头三个月是主要的资料,头生长达到正常范围或婴儿有发展为脑积水或小头畸形均可在每月检查的结果的表格中显示。 2.前囟和颅:前囟的触诊应在婴儿坐位不哭时进行,记录正常大小,紧张或凹陷。颅缝应检查其分开的程度。生后头几周矢状缝和顶枕缝分开4—5mm可能无意义,接受前囟角的额和冠状缝分开4-5mm也无临床意义,而鳞状缝(顶颞缝)分开2-3mm应提高警惕,可能是颅内出血(1CH)的可靠根据,如怀疑应加强监测,定时或每2~3天查一次头颅、前囟的张力,任何颅缝的进行性增大或头围迅速增加,如有脑积水或ICH的怀疑应作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如前囟过快关闭,鳞状缝过快关闭,伴有颞骨在顶部的钙化和重叠,则是脑萎缩的征象。 以下几项是从询问母亲病史中获得,会见母亲或护士是极其重要的,能获得更贴切的第一手资料,使检查更完全。 2.清醒和睡眠的一般形式:(1)正常,(2)激惹、哭闹多,(3)嗜睡、不哭。能出现三种睡眠的异常情况:(1)婴儿在白天只睡很短时间,表现不安,只要醒来就哭,婴儿从不处在安静觉醒状态,而表现激动不安和不舒服的持续状态,此型最常见在生后头几个月。(2)婴儿在白天是安静的,晚上很难入睡,睡眠前有一段瞌睡的延长期,此型更常见于9-12个月。(3)婴儿睡眠过多,持续在瞌睡状态,难于唤醒婴儿,仅能维持很短的觉醒时间。 3.检查期间觉醒程度的估计:记录(1)令人满意的,(2)持续激惹,(3)嗜睡。 4.哭:分别记录正常哭声或异常哭声,后者包括高调、虚弱、单调或其他。 5.吸吮行为:应记录吸吮和吞咽协调及正常与否,应注明是否需要鼻饲,或是否需要部分鼻饲,喂饲时是否经常咳呛,伴有或不伴有青紫。表格记录:(1)正常,(2)部分奶瓶喂养,(3)非奶瓶喂养,(4)咳呛。 6.前一个月内的惊厥情况:记录有无惊厥,惊厥的性质,全身性或局部性,发热或非发热性惊厥,此项表格有五项:(1)无惊厥,(2)泛化,(3)局灶,(4)发热,(5)婴儿痉挛。 7.显著的斜视:明显斜视可能是对眼或双外斜,单侧或双侧,5个月后持续眼斜视需要由专科医师检查,表格上检查有或无。 8.持续的眼球震颤:水平眼球震颤可能提示或为中心性或为周围性视觉缺陷,眼球不能注视物体而是持续的水平摆动,这种感觉缺陷使之不能注视物体,应做特殊的检查,表格上记录有或无。 以下两项是感觉发育,认识的发育估价包括视和听功能的评价,两个简单的方法在新生儿期可作为神经检查一部分,一旦已证明有适当的反应,不需要重复作检查。 9.视觉追踪,对光的追踪:婴儿在安静觉醒状态,吸吮和睁眼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这种观察,可用手电筒的光、物体如红球或检查者的脸,婴儿眼和头追踪注视物体,表格中记录有或无。 10.听、眨眼反射:距婴儿耳30cm,鼓掌引起反射,如眨眼为阳性反应。表格上记录有或无。以下检查姿势和自然运动活动。 1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因此不对称张力颈反射包括上下肢,无论上肢或下肢表现均考虑为阳性。此反射头三个月可观察到,3~6个月间断存在,正常儿6个月后不应存在。表格中应记录:(1)正常,(2)无,(3)有。 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婴儿仰卧位,头转向一侧,检查者扶婴儿头转向一侧,表现射剑样姿态,即面向的上肢伸直,枕部(背向)的上肢屈曲。下肢的位置正好相反,即面向侧上肢伸直,下肢屈曲,背向侧上肢屈曲,下肢却伸直。当扶婴儿头转向另一侧,肢体姿势正相反。任何月龄可引出均为异常。 13.持续颈伸肌张力增高:当婴儿在仰卧位休息时,颈部正常地屈曲,肌肉是放松的,在颈椎和检查台之间几乎无空隙,1岁以内均是如此,当有颈伸肌张力增高时,婴儿仰卧位时不能完全放平,在颈和检查台间有空隙。如婴儿采取侧卧位,头向后伸展。但要注意在典型的头畸形或早产儿枕部突出的婴儿有类似表现,应重复试头部腹侧屈曲,以免误认为颈伸肌张力增高,此项检查在表格中记录无或有。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0~1岁神经运动检查是系统观察婴儿神经运动发育是否正常的临床检查方法,可发现轻微脑功能异常引起的神经运动发育落后。对于早产儿、窒息儿及出生前后脑损伤的婴儿,通过系统检查可以发现运动落后、反射、肌张力和姿态异常,早期作出脑瘫诊断。脑瘫康复愈早愈好,在发展为典型脑瘫以前进行功能训练,对于减少或减轻脑瘫的发生,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视觉追踪红球: 正常:1个月眼球能追视,2个月眼和头均可左右转动45度,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 判断标准同1。 3.听觉反应: 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音有反应(如皱眉转头等),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源,判断标准同1。 异常:对声音无反应,转头范围小 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正常:0~3个月可观察到。 异常:4个月后不应存在。 5.持续手握拳: 正常:新生儿手通常握拳,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 异常:3个月持续手握拳,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 6拉坐姿势和头竖立: 正常:1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后垂,坐位时头能竖立5秒;2~3个月头轻微后垂,可竖立15秒以上;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和躯干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看。 异常: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不能竖头 7.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 正常:1个月小儿头转向一侧,2个月小儿能抬头片刻,下巴离床,3个月

小儿抬头超过45度,肘支撑,4个月小儿抬头90度,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异常:2~3个月小儿不能抬头,4个月抬头不稳不能肘支撑使胸部离开床面)8.围巾症: 肘未达中线(异常:臂围颈部像围巾) 9.内收肌角: 1~3个月40~80度,4~6个月70~110度,7~9个月100~140度,10~12个月130~150度。 10.腘窝脚: 1~3个月80~100度,4~6个月90~120度,7~9个月110~160度,10~12个月150~170度。 11.足背屈角: 正常:慢脚快脚均小于70度。 异常:慢脚快脚均大于70度,快慢角差大于10度,左右不对称。 12.瞬间独坐姿势: 独坐大于30秒,5个月前婴儿无此能力,6~8个月可能会坐不持续,9个月婴儿完全可独坐。 13.主动抓物: 正常:3~4个月开始有主动抓物,但不持续,5个月双手各抓一个物体,6个月会两手传递物体。 异常:6个月不会主动抓握。 14.翻身: 4~5个月可翻身,但不持续,6个月时能翻身。 15.主动爬: 7~9个月能爬,但不持续,10个月能爬。 16.膝反射: 无、过度、不对称为异常。 17.侧面支撑反应: 正常:6~8个月出现。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检查 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所需的物品应包括:视力表,眼底镜,手电,扣诊锤,针,音叉,压舌板,棉棍,芳香剂如薄荷, 及笔,纸,报纸等(为测阅读)。 一.一般检查: (一)意识状态 即病人神志是否清醒,包括以下几种不同层次的意识障碍: 1.嗜睡 为最轻的意识障碍,病人能被唤醒,能配合简单的查体及回答问题,但停止刺激后又入睡。 2.昏睡 病人经较重的刺激才能被唤醒,对提问只能含糊而简单地回答,不能配合查体,停止刺激后则很快入睡。3.昏迷 病人已不能被唤醒,又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不同程度。 (1)浅昏迷病人尚可保留部分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压眶等强烈疼痛刺激时可有躲避或表情反应,生理及病理反射可存在。 (2)深昏迷病人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消失,各种反射亦消失。 (二)精神状态 1.定向力: 检查病人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是否准确。

2.记忆力: (1)远记忆力(病人能否记忆其生日,结婚日,以及初次工作的时间等) (2)近期记忆力:让病人叙述目前的病情,住院过程,近两天情况,或读一简单句子让病人复述。 2.计算力: 让病人计算100-7,然后再减7,连续减下去。 4.情感: 观察病人有无欣快,淡漠,焦虑,忧郁,以及幻觉,妄想等表现及感情反应的能力。 5.判断力及理解力: 列举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考察病人能否理解,让病人判断是否正确。 (三)语言,即失语的检查 失语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病人无听觉,视觉,或口咽部运动的损害,仅是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失语的检查一般有以下几方面: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 进行失语检查要求病人意识清楚,定向力和判断力无障碍,以免影响结果。对于构音,视力,听力,肢体活动等方面的障碍,也要加以注意。 1.自发语言: 让病人对病史进行陈述,注意语量的多少,是否流利,语调和发音有否障碍,语法结构,短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有无错语,有无找词困难,能否有效表达意思等。 2.复述: 检查者说一些数字,词,以及句子,令病人复述,检查是否能准确,完整。 3.口语理解:

2015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预测过关(实践能力)继续吧

2015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预测过关(实践能力)继续吧 ?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临考在即,小优推出考前终极摸底,帮助大家考前测试自身水平!一“摸”便知老底,你敢来挑战吗?注意:亲做完卷子后回复考前预测实践能力答案2 即可收到小优发送的答案,看自己能不能考得90分,能不能冲进过关安全区! 如果亲做的是第一套预测卷则回复实践能力答案即可收 到预测试卷一的答案!【考前预测实践能力2】 1.男性,50岁,阑尾切除术后5天,体温38.8℃,诉伤口疼痛,无咳嗽,应首先考虑 A.肺不张 B.肺炎 C.伤口裂开 D.伤口缝线反应 E.伤口感染 2.患者男,65岁。高血压病史多年。在活动中突发意识障碍,诊断为“脑出血”收入院。查体:一侧瞳孔散大,不等圆,

提示患者病情为 A.脑疝形成 B.出血部位靠近眼睛 C.脑干出血 D.动眼神经瘫痪 E.脑出血量较大 3.女性28岁,婚后2年未孕,常规妇科检查,关于子宫峡部错误的是 A.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 B.上端是解剖学内口,下端是组织学内口 C.其黏膜与宫颈黏膜相同 D.晚期妊娠时形成子宫下段可达7~250px E.其内膜可随月经周期而有周期性变化 4.患者男性,30岁,右侧胸外伤后,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胸壁伤处可听见空气进出的声音,应首先考虑 A.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B.闭合性气胸 C.开放性气胸 D.张力性气胸 E.进行性气胸

5.27岁女,闭经42天,出现恶性、呕吐反应,妊娠试验阳性,早孕反应自行消失的时间一般为 A.8周左右 B.10周左右 C.12周左右 D.14周左右 E.16周左右 6.患者,男,27岁,3d前其上嘴唇出现肿胀,后局部出现多个脓头,诊断为唇痈。下列治疗方法不恰当的是 A.让病人充分休息 B.饮食以流食为主 C.全身使用抗生素 D.局部药物外敷 E.早期切开减压 7.患者男,75岁。诊断为肝性脑病入院。患者目前处于昏迷状态,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给予舒适体位 B.使用床档防止坠床 C.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

神经系统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即内科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常有重要意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特别注意: (一)意识状态:意识是大脑的一种高级活动,是对外界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意识障碍有以下几种形式: 1.嗜睡:这是一种轻度的意识障碍。 2.意识模糊:表现为意识的清晰度减低,呈朦胧或混浊状态。 3.昏睡状态:处于昏睡中,其意识并未完全丧失。 4.昏迷:为对外环境和自身产生的信息给予有意义反应的神经过程的丧失。 (二)精神状态:在神经疾病中,常见以下几个方面的精神症状: 1.感知障碍:如听、视、嗅幻觉。 2.记忆障碍:常见为记忆减退和遗忘。 3.情感障碍:表现为强哭,强笑,欣快,淡漠及情绪不稳定。 4.智能障碍:检查方法为:常识提问,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力,智能障碍分轻,中,重度(鲁钝,痴愚,白痴)。 二、语言功能 言语障碍,即表现为失语症。失语症多为混合性,宜分别检查。 1.运动性失语:不能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而保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病变多在优势半球的额叶。 2.感觉性失语:对语气的感受。鉴别和理解有障碍,而自发语言流利,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叶。 3.命名性失语: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与用途而丧失称呼人名或物名的能力。病变多在优势半球颞枕部。 4.全面性失语:语言的表达与理解能力全部障碍。 三、颅神经检查 十二对颅神经检查,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掌握检查方法的同时,应复习其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能在临床实践中逐步作到准确地定位。 1.嗅神经:为传导嗅觉的感觉神经。 用有气味的非刺激物质,分别测试病员的两个鼻孔 意义:一侧嗅觉丧失,应警惕神经病变,如嗅沟脑膜瘤或颅底骨折,双侧嗅觉丧失多为鼻腔病变或无临床意义。 2.视神经:为传导视觉的感觉神经: 检查包括视力,视色觉,视野及眼底,神经科注重视野及眼底检查。 视野:视野机或对比检查法:注视前方,眼球不动时,能看到的范围。典型的视野改变病例,有助于正确的定位诊断。 眼底:主要观察视神经乳头的色泽及边界,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或消失,提示颅内高压

0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0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 0~1岁神经运动检查是系统观察婴儿神经运动发育是否正常的临床检查方法,可发现轻微脑功能异常引起的神经运动发育落后。对于早产儿、窒息儿及出生前后脑损伤的婴儿,通过系统检查可以发现运动落后、反射、肌张力和姿态异常,早期作出脑瘫诊断.脑瘫康复愈早愈好,在发展为典型脑瘫以前进行功能训练,对于减少或减轻脑瘫的发生,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视觉追踪红球: 正常:1个月眼球能追视,2个月眼和头均可左右转动45度,3~4个月追视左右各90度。 异常:不能注视或追视、转头范围小. 2。视觉追踪说话的人脸: 判断标准同1。 3.听觉反应: 正常:1~3个月小儿听声音有反应(如皱眉转头等),4个月小儿头能转向声源,判断标准同1。 异常:对声音无反应,转头范围小 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正常:0~3个月可观察到。 异常:4个月后不应存在。

5.持续手握拳: 正常:新生儿手通常握拳,2个月后大部分时间手张开. 异常:3个月持续手握拳,拇指内收屈曲横过手掌并紧掐拳内。 6拉坐姿势和头竖立: 正常:1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后垂,坐位时头能竖立5秒;2~3个月头轻微后垂,可竖立15秒以上;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和躯干直线抬起,竖头稳,可左右转头看。 异常:1个月小儿不能竖头,2~4个月小儿拉起时头背屈,不能竖头 7.俯卧位抬头和手支撑: 正常:1个月小儿头转向一侧,2个月小儿能抬头片刻,下巴离床,3个月小儿抬头超过45度,肘支撑,4个月小儿抬头90度,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异常:2~3个月小儿不能抬头,4个月抬头不稳不能肘支撑使胸部离开床面) 8.围巾症: 肘未达中线(异常:臂围颈部像围巾) 9.内收肌角: 1~3个月40~80度,4~6个月70~110度,7~9个月100~140度,10~12个月130~150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