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同步解析与测评 历史 必修1 答案

(重庆)同步解析与测评 历史 必修1 答案
(重庆)同步解析与测评 历史 必修1 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同步作业与测评:本册综合测评(一) Word版含解析

本册综合测评(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可以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C.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答案D 解析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不是悬浮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A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机不可能把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即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B错误;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只能求出该物质的摩尔体积,不能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C错误;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内能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相同,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就相同,所以D正确。 2.(多选)关于液体表面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把缝衣针小心地放在水面上,针可以把水面压弯而不沉没,是因为针受到的重力小,又受液体的浮力 B.在处于失重状态的宇宙飞船中,一大滴水银会成球状,是因为液体表面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 C.玻璃管道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要收缩到最小 D.漂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观察是圆形的,是因为油滴呈各向同性

答案AD 解析液体表面分子间距较大,表现为引力,故可以使针浮在水面上,使液体的体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故B、C正确,A、D错误。 3.如图所示,用F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E p表 示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在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由10r0 变为r0的过程中() A.F不断增大,E p不断减小 B.F先增大后减小,E p不断减小 C.F不断增大,E p先增大后减小 D.F、E p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解析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矢量,分子势能是标量,由图象知F先增大后减小,E p不断减小。故B正确。 4.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足够长U形玻璃管,左管插入足够大的水银槽中,右管内有一段水银柱,管中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左管始 终没有离开水银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持管子不动而将气体的温度降低一些,则右管内水银柱 不动 B.保持管子不动而将气体温度升高一些,则左管内外液面高 度差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把管子向上移动一些,则左管内外液面高度差增大 D.保持温度不变,把管子向下移动一些,则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 答案D 解析以右侧液柱为研究对象可以知道。当温度降低时,若体积不变,则气体内部压强减小,因大气压不变,故右管中水银柱将上移,最后达到平衡内外压强相等,故A错误;当温度升高时,由A分析可以知道,右管中水银柱将保证管中压强不变,故左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故B错误;在温度不变时,因右侧管中水银外的大气压不变,故可保证管中气体压强不变,故无论管子上移还是下移,管内气体的体积均不变,故C错误,D正确。 5.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同步检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同步检测试题 目录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2《库仑定律》 1.3《电场强度》 1.4《电势能和电势》 1.5《电势能和电势》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7《静电现象的应用》 1.8《电容器的电容》 1.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10《简单的逻辑电路》 2.1《电源和电流》 2.2《电动势》 2.3《欧姆定律》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5《焦耳定律》 2.6《导体的电阻》 2.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8《多用电表的原理、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2.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3.1《磁现象和磁场》 3.2《磁感应强度》 3.4《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3.5《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3.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高二物理同步训练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解析:选BCD.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单位,不是指具体的带电体,所以A错B对;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电子的电量,故C、D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解析:选 D.自然界中的电荷量不是任意无限可分的,其最小单位为元电荷所带电荷量1.60×10-19C,故A项错.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其内部正、负电荷的量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B项错.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摩擦起电同样不能创造电荷,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故C项错.自由电子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D正确. 3.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解析:选A D.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 C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4.如图1-1-9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 图1-1-9 A.不带电B.带正电 C.带负电D.不能确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B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C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C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D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UO5、“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8226;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C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6、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C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 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7、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8、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B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作业与测评:期末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期末综合测试卷 对应学生用书P9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C.指南针的指向不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直导线,导线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答案B 解析指南针为一具有磁性的物体,有两个磁极,A错误;指南针能指南北,说明指南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地球具有磁场,B正确;当有铁块存在时,指南针会与铁块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故指向受到干扰,C错误;指南针正上方的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与地磁场共同作用于指南针,故指南针可能会发生偏转,D 错误。 2. 如图所示,用细橡皮筋悬吊一轻质线圈,置于一固定直导线上方,线圈可以自由运动。当给两者通以图示电流时,线圈将() A.靠近直导线,两者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B.远离直导线,两者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C.靠近直导线,同时旋转90° D.远离直导线,同时旋转90° 答案A 解析用右手螺旋定则可以判断导线上方磁场方向向外,用左手定则判断线圈左侧受到的安培力向左,右侧受到的安培力向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线圈水平方向合力为零;线圈下侧受到的安培力向下,上侧安培力向上,但是线圈下侧磁感应强度大,安培力大,因此线圈受到安培力的合力方向向下,线圈将靠近直导线,但两者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故A项正确。 3. 有一个带正电荷的粒子,沿垂直于电场的方向射入带电平行板的匀强电场,粒子飞出电场后的动能为E k。当在带电平行板间再加入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后,粒子飞出电场后的动能为E k′,磁场力做功为W,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 kE k′,W=0 C.E k=E k′,W=0 D.E k>E k′,W>0 答案B 解析磁场力即洛伦兹力,不做功,故W=0,D错误;有磁场时,带正电的粒子受到向上的洛伦兹力的作用使其所受的电场力做正功减少,故B项正确。 4. 如图所示,两块平行板A、B之间距离为d,加在两板间的电压为U,并将B板接地作为零电势,现将正电荷q逆着电场线方向由A板移到B板,若用x 表示移动过程中该正电荷到A板的距离,其电势能E p随x变化图线为下列图中哪一个()

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人民版

永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终考试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 2.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A.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 3.有一座城市,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味杂陈的情怀,有繁华后一声叹息,有沉沦时的悲号长鸣。在这里,签订过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割地”“赔款”“关税协定”等字眼曾经多少回灼伤我们的心灵。这座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上海 4.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C.国民大革命 D.中华民族的奋起 5.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设立圣库制度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创建拜上帝教 D.提倡平均分配土地 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应写于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晚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7.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既要消除国内的军阀统治,又要废除外国人特权的双重斗争。”这场“双重斗争”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的特权 B.收回了外强在华的租界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8.“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一曲轻柔的《映山红》,唱出了劳苦大众在艰苦斗争岁月里的期盼。它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9.图片一定程度上记载着历史。以下图片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战争留下的伤痕,其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是 A.圆明园遗址 B.侵略者坐在皇帝宝座上 C.黄海海战 D.南京遇难者纪念墙 1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xǐzǎo shāi xuǎn shíchen fang huáng ( ) ( ) ( ) ( ) líba zhàng zi gēcǎo huājiào ( ) ( ) ( ) ( ) 二、同音字 Zhàng ()篷赊()膨() ()碍拐()()红了脸 Yáo 歌()()远()摆 佳()砖()()役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混沌(dùn tún)筛子(sāi shāi) 荆草(jīn jīng)莲花落(lào luò)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夏夜()的夜色 ()的歌谣()的嗓音 ()的童心()的世界 ()的月光()的诗情 五、说说带点的词语的意思。 1.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2.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六、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 2、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 3、这些日子,绵绵的雨下个不停,像。 4、树林里,传来嘹亮的歌声,像。 七、填空 1.本课作者,本文是一篇。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候在夏夜月光陪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启蒙教育的怀念感激之情,我们还学习过他的作品《》。 2.作者“月光启蒙”为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拓展 1.含有“月”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赞美母爱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有“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赞美母亲的诗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D。特区问题上 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D。中美关系的缓和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八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2分。) 1、的倒数是();()的倒数是它本身。 2、把 × = 改写成一道除法算式是()。 3、40分=()时 4、某数的是28,这个数是()。 5、 ×()=()× = ÷( )=1 6、一根铁丝长8米,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 7、()千克的是14千克,44千米的是()千米。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任何数都有倒数。 ()2、如果 ÷ =1,那么与互为倒数。 ()3、一种商品降价后,又提价,这种商品的价格没有变。 ()4、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男生人数就是女生人数的。 ()5、五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这里是把五年级人数看作整体“1”。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已知两个乘数的积是1,一个数是9,另一个数是()。 A、9 B、1 C、 D、无法计算 2、五(1)班学生数的是22人,这个班共有()人。 A、44 B、55 C、33 D、66 3、把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是盐占盐水的()。 A、 B、 C、 D、10倍 四、按要求作答。(共44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1÷ = 0÷ = ÷ ×0= 4× = ÷1= ÷3= ÷ = ×100÷100= 2、计算(要写出计算过程)。(12分) 8÷ ÷4 ÷6 12÷ ÷6 3、解方程。(9分)

χ = χ÷5 =χ = 4、不计算,把下列算式的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填序号)(4分) ① ÷② ÷③ ÷ 1 ④ ÷ (),(),(),() 5、看图列式计算。(6分) (2) 6、只列式不计算。(5分) 1、一个数的是120,这个数是多少? 2、30除以某数等于,求某数。 五、解决问题(每小题4分,共28分。若其中有一题是用方程来解的,可加1分。) 1、有一根长6米的绳子,截成每段长米,可以截成几段? 2、学校有科技书150本,恰好是故事书的本数的 ,文艺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 ,文艺书有多少本? 3、小明今年12岁。 1)小明的年龄是妈妈的,妈妈今年多少岁? 2)爸爸今年比妈妈大,爸爸今年多少岁? 4、原价是多少元? 5、学校修建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20米,宽8米,深1.5米。 1)如果在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部粉刷水泥,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粉刷水泥每平方米需要费用10元,水泥粉刷一共需要多少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1、文言文两则 一、题目略。 1. huì 2. yǐ 3. fú 4. dòu 5. wéi 二、题目略。 1. 是说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3.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四、题目略。 1. 这两句话讲同学能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这种深入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我当然不同意这两个小男孩争论的观点,其实太阳一天中距离地球是差不多的,而看起来有很大的差距是因为当太阳早晨升起时,太阳与大地上的山川、河流互相比较显得太阳个子小,而到了中午时太阳与整个宇宙相互比较,这样显得太阳个小了。早晨太阳初升阳光是斜射着地球,所以显得冷,温度低,而到了中午阳光直射地球。 拓展运用 二、题目略。 1. (1)看到道的一边有一棵李子树,伙伴们都过去折枝取李子。 (2)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上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的跟从。 2、《匆匆》 课前热身 2. (1)jǐn (2)nuó (3)níng (4)luǒ 练习平台 一、题目略 转(zhuǎn)转弯转(zhuàn)转圈 散(sàn)分散散(sǎn)松散 薄(báo)薄片薄(bó)刻薄 禁(jīn)情不自禁禁(jìn)禁止 二、轻轻悄悄凝然伶伶俐俐游丝样逃去如飞茫茫然 三、题目略 比喻句: 1、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排比句: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同步作业与测评: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选修3-4综合测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1~7为单选,8~10为多选,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位移是4个振幅 B.物体在1 4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 1 4个振幅 C.物体在1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4个振幅 D.物体在3 4个周期内,通过的位移是3个振幅 答案C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要对简谐运动的情况及特点十分清楚。另外,由于物体在振动过程中速度大小时刻变化,所以路程并不和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 2.话说有兄弟两个,哥哥乘坐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离开地球去遨游太空,经过一段时间返回地球,哥哥惊奇地发现弟弟比自己要苍老许多,该现象的科学解释是() A.哥哥在太空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停止生长了 B.弟弟思念哥哥而加速生长了 C.由相对论可知,物体速度越大,物体上的时间进程越慢,生理进程也越慢 D.这是神话,科学无法解释 答案C 解析这是“动钟变慢”效应。选项C正确。 3.光导纤维是用透明度极高的玻璃纤维制成的,光从其一端射入可以经过弯曲的光导纤维从另一端射出,为此还要在玻璃纤维外裹一层其他材料,这种材料的折射率应()

A .比玻璃纤维的大 B .比玻璃纤维的小 C .与玻璃纤维相同 D .对折射率没有要求 答案 B 解析 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时,光在内芯中传播时才会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故B 正确。 4.LC 振荡电路在某一时刻的电场和磁场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图中B 是自感线圈形成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E 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的场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电容器正在放电,电流沿电路的顺时针方向, 电场能正向磁场能转化 B .电容器正在充电,电流沿电路的逆时针方向,磁场能正向电场能转化 C .电容器正在放电,电流沿电路的逆时针方向,电场能正向磁场能转化 D .电容器正在充电,电流沿电路的顺时针方向,磁场能正向电场能转化 答案 C 解析 由安培定则知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场强方向知上板带正电,所以电容器正在放电,电场能正向磁场能转化。故C 正确。 5.一束光从介质A 进入介质B ,方向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B 两种介质相比( ) A .A 是光疏介质 B .A 的折射率大 C .光在A 中传播的速度大 D .光在A 中的频率大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中的角度关系可知,A 是光密介质,光密介质对光的折射率大, 故A 错误,B 正确;又由n =c v 及A 的折射率大,可知光在A 中的传播速度小, 故C 错误;频率是光的固有属性,D 错误。 6.按照相对论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火箭对地速度为v ,火箭“迎着”光飞行时在火箭上的观察者测出的

同步解析与测评

一汉字家园 ① 3、例:甜-------甜丝丝 晕------- 圆------- 傻------- 懒------- 气------- 暖------- 白------- 恶------- 喜-------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静悄悄—()软绵绵—()沉甸甸—() ② 2、根据读音填字组词 ( )苦( )衣服 xīn xǐ ( )喜( )欢 3、读下面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1)欣欣的小脸胖乎乎的,五官端正。 欣欣的小脸胖乎乎的,五官端端正正。 (2)明明病了,老师急忙把他送到医院。 明明病了,老师急急忙忙把他送到医院。 5、用所给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冷冷清清: 整整齐齐: 吞吞吐吐: ③ 例、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活灵活现: 商量商量: 3、请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zǎi B.zài 记载.()载.重()载.歌载.舞() A.liáng B.liàng 重量.()测量.()数量.()量.一量.() ④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悲—深—横—生— 暑—老—短—矮— 寒冷—快乐—得到— 3、把成语补充完整。 ()天()地里()外()左()右()()甘()苦甜()蜜()东()西()仔细观察所填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吧。

咏柳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一树高, 万条垂下(), ()谁裁出, ()春风似()。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打“√”。 裁: A.用剪刀。B.把多余东西去掉。 C.取舍。 D.判断 似:A.好像。 B.类似。 C.超过。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前面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象。 送春 例、选字填空 尤犹 ()其()豫()如()为

高中物理同步测试卷必修2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五) 高考水平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时,机械能才守恒 B.当有其他外力作用时,只要合外力为零,机械能守恒 C.当有其他外力作用时,只要其他外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D.炮弹在空中飞行,不计阻力时,仅受重力作用,所以爆炸前后机械能守恒 2.如图所示,一战斗机由东向西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发现地面目标P后开始瞄准并投掷炸弹,若炸弹恰好击中目标P,则(假设投弹后,飞机仍以原速度水平匀速飞行,不计空气阻力)() A.此时飞机正在P点正上方 B.此时飞机是否处在P点正上方取决于飞机飞行速度的大小 C.飞行员听到爆炸声时,飞机正处在P点正上方 D.飞行员听到爆炸声时,飞机正处在P点偏东一些位置 3.如图所示,水平抛出的物体,抵达斜面上端P处,其速度方向恰好沿斜面方向,然后沿斜面无摩擦滑下,下列选项中的图像是描述物体沿x方向和y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螺旋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P、Q为对应的轨道最高点,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且能过轨道最高点P,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轨道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线速度v P >v Q B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角速度ωP <ωQ C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a P >a Q D .轨道对小球的压力F P >F Q 5.一个盛水袋,某人从侧面缓慢推装液体的袋壁使它变形至如图所示位置,则此过程中袋和液体的重心将( )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降低再升高 D .始终不变 6. 如图所示,圆心在O 点、半径为R 的圆弧轨道abc 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Oc 与Oa 的夹角为60°,轨道最低点a 与桌面相切.一轻绳两端系着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小球(均可视为质点,且m 1>m 2),挂在圆弧轨道边缘c 的两边,开始时,m 1位于c 点,然后从静止释放,设轻绳足够长,不计一切摩擦.则 ( ) A .在m 1由c 下滑到a 的过程中,两球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B .在m 1由c 下滑到a 的过程中,m 1所受重力的功率始终增大 C .若m 1恰好能沿圆弧下滑到a 点,则m 1=2m 2 D .若m 1恰好能沿圆弧下滑到a 点,则m 1=3m 2 7.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 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 p =-GMm r ,其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 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 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 A .GMm ? ????1R 2-1R 1 B .GMm ? ?? ??1R 1-1R 2 C.GMm 2? ????1R 2-1R 1 D.GMm 2? ?? ??1R 1-1R 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

2013---2014学年期中考试卷2013.11.08.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 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 3. 中国封建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相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为路、州、县 C.明朝废丞相制度 D.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 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5.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 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6. 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 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7. 奥地利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 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8.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 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 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曰,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 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 D.宗法制 10.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 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11. 下列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或机构)不包括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都察院 D.参知政事 12. 秦朝建立的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三省,分散相权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13. 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从实质上说是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C.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14. 元朝建立的行省中不包括 A.辽阳行省 B.云南行省 C.江浙行省 D.福建行省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 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6.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 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7. 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8. 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 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 D.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工部局”投资力度加大 19. 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 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 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21.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为求得“中国之自由解放,集余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 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的这种认识出现在下面哪一时期?() A、决定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时 B、1894创立兴中会时 C、1905年组织同盟会时 D、1911年武昌起义时 22. 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有() ①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3. 1934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目的是() A、北上抗日 B、将革命推向全国 C、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