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七只乡滑坡勘察报告(终稿)

文县七只乡滑坡勘察报告(终稿)
文县七只乡滑坡勘察报告(终稿)

目录

一、绪言 (2)

㈠、交通位置 (2)

㈡、目的任务 (2)

㈢、工作概况 (2)

㈣、质量评述 (5)

㈤、参考引用资料 (5)

二、地质环境条件 (6)

㈠气象水文 (6)

㈡地形地貌 (7)

㈢区域地质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㈣勘察区地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矿区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勘查区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地质岩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㈤水文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滑坡评述.....................................错误!未定义书签。㈠滑坡规模、成因与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㈡滑坡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㈢滑坡稳定性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性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定量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3.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㈣滑坡发展阶段与发展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㈤滑坡威胁危害..................................................................................错误!未定义书签。

㈥滑坡监测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滑坡治理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论及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照片14、15附表

附图

一、绪言

㈠、交通位置

云南省楚雄州吕合煤矿位于昆明市西170km,楚雄市西26km。其行政隶属楚雄市和南华县管辖,地理坐标是:东经101°18′~101°22′,北纬25°9′~25°11′。320国道、广大铁路和楚大高速公路通过矿区南侧,交通方便(图1)。

㈡、目的任务

2011年4月7日,楚雄州吕合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对长坡露天坑北帮坡东侧滑坡进行勘查,目的是为滑坡治理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主要任务是:

1.查明滑坡规模、成因、性质和地质背景。

2.查明滑坡结构及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评价滑坡稳定性。

4.评价滑坡发展阶段,预测滑坡发展趋势及威胁危害。

5.提出滑坡治理意见。

㈢、工作概况

根据勘查合同,本次勘查按详细勘查阶段布置工作。我院工程技术人员于2011年4月11日~2011年4月19日进行野外工作。工作手段是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水化

学分析及监测工作。

1、工作布置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长坡露天坑北帮坡东侧滑坡勘查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复杂类型。

⑴工程测量

①地形图:地形图利用矿山提供的1:500比例尺作为底图,其范围包括北帮坡东侧滑坡及其外围可能受到威胁危害的地段,一般超出滑坡范围50m以上,面积0.50km2。

②剖面测量:比例尺1:500,共8条,长3.03km。

③勘探点测量:对勘探点进行座标与高程测量。共16个点。

⑵工程地质测绘:进行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滑坡变形迹象调查,比例尺1:500,其范围包括滑坡区及其外围,面积0.50Km2。

⑶钻探:查明滑坡结构,滑动位置,地下水水位,进行原位测试和采取岩土样。按规范规定,勘探点间距为25~55m。根据条块规模,沿滑坡滑动方向布置了4条纵剖面,每条剖面上布置4~5个钻孔,总共布置了16个钻孔。其外,利用2009年3月我院提交《云南省楚雄州吕合煤矿长坡露天坑北东帮坡北侧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利用勘探资料14个钻孔。

本次勘查钻孔均揭穿最深滑动面或潜在滑动面(现状条件下),钻孔深度25.6~38.80m,共计进尺535.60m。

⑷轻型山地工程:为了直接观察滑动带性状和采取岩土样,代替

钻孔布置于滑坡体滑动带明显区段,在滑坡体后部及中部实施浅井3个,总计深度5.10m,探槽4个,开挖方量约2m3。

⑸土工试验:了解滑坡(主要是滑带土)岩土物理力学性质。采集并测试岩土样30组。

⑹滑坡监测:滑坡规模大,危害严重,近年来一直都在活动,应采用仪器进行较精确的监测。其目的是确定活动滑动面位置,掌握滑坡活动规律,并且检验治理设计效果。本次勘查利用矿山在北帮坡滑坡中部已做工程(抗滑桩)处布置监测点3个。

2、工作量(见表1-1)

3、执行技术标准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⑵《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D14003-89)。

⑶《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81-2006)。

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⑸《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⑹《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50123-1999)。

⑺《钻探规程》等。

表1-1 主要勘查工作量表

㈣、质量评述

野外各项工作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质量可靠。2011年4月20日,我院总工办组织质检、钻探、统计等有关部门,对野外原始资料进行了检查验收,认为资料齐全准确,符合场地实际和规范、质量管理要求,同意转入报告编制阶段。总工办对勘查报告进行了审查,认为章节安排合理,重点实出、结论明确,所提供资料能满足滑坡治理设计需要,完成了勘查任务,达到了勘查目的。

㈤、参考引用资料

本报告主要参考引用资料有:

1、《云南省楚雄县吕合褐煤田储量计算报告书》云南省地质厅第十一地质队,1962年。

2、《楚雄吕合煤矿长坡露天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云南省地方煤矿地质勘探队,1972年。

3、《1:20万楚雄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65年。

4、《1:20万楚雄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

建字七三○部队,1975年。

5、《楚雄彝族自治州吕合煤矿长坡露天坑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云南省煤矿设计院,1986年;

6、《楚雄州吕合煤矿长坡露天坑北帮坡不稳定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2006年。

7、《楚雄州吕合煤矿长坡露天坑西帮坡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2007年。

8、《楚雄州吕合煤矿长坡露天坑北东帮坡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2009年。

二、地质环境条件

㈠气象水文

1、气象

吕合煤矿矿区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4.8℃,最高33.3℃,最低-8.4℃。年均降雨量837.5mm,最大1108.9mm(1961年),最小590.8mm(1980年)。干、雨季分明,5~10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的89.8%。7、8两月降雨量最多,月平均降雨量170.3mm和197.7mm。年均蒸发量1938.7mm,年均无霜期220天,年均日照2400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18m/s。(上述资料引自南华县志,统计年限为50年)

2、水文

矿区内及其周边有3条小河流(见图2—1),均自北向南径流入

龙川江,属金沙江水系。西部一条为齐家山河,为季节性河流。中部一条为白依河,白依河因长坡露天坑开采而向东改道,由于矿坑的不断开挖,白依河已进行了多次改河外移。白依河上游汇水面积17.32 km2,分布有水库坝塘15座,总库容54.90m3,20年一遇洪峰流量22.18 m3/s。东部一条称紫甸河(吕河),位于矿区东侧,其流量受九龙甸水库控制。九龙甸水库为中型水库,库容6300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38.50m,坝顶高程1910m,正常水位标高1907.00m,最大水深35.5m,库区汇水面积257km2。

㈡地形地貌

吕合煤矿矿区原始地形平缓,属丘陵地形,发育南北向侵蚀谷地。谷地地形平坦,覆盖着第四系冲积层,属水稻高产田。矿区外围为中生界“红层”,地形逐渐高起,侵蚀切割成高低不等的山峰。

吕合煤矿处于构造剥蚀低中山地貌区,地形波状起伏,多为缓丘谷地,海拔1835~1900m,最高点为矿区东部的对门山1900m,最低点为原矿区中部的白依河谷1835m,相对高差小于70m,地形坡度5°~20°。由于长坡煤矿近四十多年的露天开采,目前矿区形成一直径约900~1000m的露天采坑,采坑最深处标高1750m,与采坑东部对门山高差达165m,矿坑扇形区边坡设有工作边坡、斜坡道间边坡和平台组成的台阶,各级台阶宽度、高度和坡度不一。排土堆填之后,原有缓丘、谷地均被覆盖,原始地貌已被改变。排土场设有数级平台,边坡坡度多在30°左右,其上小冲沟发育。

长坡采坑北帮坡东侧滑坡位于长坡采坑北帮和北东帮,改道白依

河位于滑坡后缘中上部,河道下方(右岸)为露天采坑,开采帮坡坡度为25°~65°;上方(左岸)为山地和农田,原始地形坡度为10°~25°。

白沙河1#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工程概况 白沙河1#滑坡区前缘为省道208线,影响路段桩号K72+580~K74+795。S208线乌(斯河)金(阳)公路起于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经甘洛、越西、中所、普雄、昭觉、金阳,止于凉山州金阳县芦稿镇,全长354.56 公里。拟整治滑坡段为S208线乌斯河-金阳(芦稿镇)中的一段,位于越西与过交界地带的白沙河右岸。滑坡主滑方向30°,纵向长约140m,滑体中部横向宽约215m,滑坡面积约25700m2,滑体厚约4m,滑坡方量约10.3×104m3,其规模较大,属中型浅层滑坡。 据现场调查,白沙河1#滑坡K72+660~K72+750段内侧挡墙已推移变形,出现局部垮塌现象。 为分析评价滑坡坡稳定性及其对拟设线路的危害性,本次主要工作内容为工程测量及地质测绘,并辅以控制性钻探、采样测试等。工作中,主要依据以下规程、规范展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 通过本次勘察,基本达成了以下预期目的与任务:调查滑坡区地质环境,详细查明滑坡范围、成因、滑动史、活动迹象;了解滑坡结构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预测滑坡发展趋势及其可能规模;提供了滑坡防治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2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工作区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受横断山脉的褶皱、隆起与断裂,加上河流的急剧切割作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显现出典型的中山地貌特征。 白沙河1#滑坡位于S208线甘洛县城与越西交界地带的白沙河右岸,影响路段桩号K72+580~K74+795地形地貌属于剥蚀构造中山地貌,主要为砂泥岩分布区。地表被滑坡堆积层(Q4del)覆盖,其前缘剪出口标高约1375m,滑坡后缘标高为1400~1405m,相对高差25~30m。滑坡后缘边界呈“圈椅”状,滑坡体地表坡度25°~30°,坡体基本解体,处于变形失稳状态。测区内,坡体地形变化较大,多斜台、陡坎等微地貌,植被稀疏,多生长杂草及低矮灌木水,无居民居住。 2.2地层岩性 场区出露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堆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地层。 2.2.1 第四系(Q) 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广泛,其成因类型主要为滑坡堆积层(Q del4)、坡残积层(Q dl+el 4 )等。 1)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为粉质粘土夹碎石,厚度一般5~20m。 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主要由碎石土、角砾土及粉土、粘土组成,为附近基岩全(强)风化产物,现多为农田,松散,稍湿~潮湿,厚度2~10m。 2.2.2侏罗系中统新村组(J2x) 岩性主要由灰紫、紫红色泥岩、砂岩夹灰绿色泥灰岩、灰黑色页岩组成。厚度260~383m。 泥岩:褐红色,成分以泥质物为主,含少量粉细砂,粉砂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为主。岩性软弱,呈泥状,采取岩芯失水易开裂,采取岩芯极破碎,多呈1~5cm的碎块状,少许呈10cm~15cm的柱状,RQD=15~46%。 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泥质物为主,泥钙质胶结,薄~中厚层状构造。岩性较软,锤击易断,采取岩芯失水开裂。采取岩芯较完整,多呈10~40cm的柱状,少量呈1~7cm的碎块状;RQD=31~81%。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 区域断裂构造 工程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坳—凉山陷褶束内,其西侧紧邻康滇地

山体滑坡灾害报告

山体滑坡灾害报告 案例: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山体滑坡 成员:刘兴,马艳春,蒙丽颖,潘运江沈连红,石福英,谭桂华, 王芳,吴艳香,夏高义 班级:2011级地理2班 2014年6月17日

一、滑坡灾害地点、受灾范围以及灾害的程度(蒙丽颖,潘运江) 当地时间2014年5月2日上午11点左右,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一处偏远山区发生山体滑坡,大量碎石和泥土涌入阿卜巴利克村庄,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们大多住在土坯房中,这种房屋极其脆弱。村里有近千户人家,其中至少有300座房屋在灾难中被摧毁。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省长的发言人表示,山体滑坡已经确认导致超过2100人死亡,当地官员当时预计有超过2000人失踪。 二、灾害的形成原因(刘兴,马艳春,谭桂华) (一)地形因素 阿富汗的地形复杂,堪称穷山恶水,全境85%的地方不是崎岖的岩石就是险恶的谷地。事发地的巴达赫尚省位于阿富汗东北部,是阿富汗最偏远的地区之一,与塔吉克斯坦、中国和巴基斯坦接壤,山脉贯穿这一地区。省内分布着众多山脉,地形复杂。一旦遭遇雨雪天气,这里非常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雪崩等各种自然灾害。由于地处山区,当地大多居民的生活十分贫困,很多还居住在简易的土坯房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二)地质因素 当地山体植被发育极差,风化严重,地震多发,山体陡峻。同时,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山区有大面积黄土层发育,在这些黄土斜坡上发生了大量的斜坡破坏,表明当地地质环境较为脆弱。

(三)气候因素 当地官员说,连降暴雨是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在阿富汗有这么一句形容一年四季的话“冬阴春雨夏秋干”。当地三四月甚至五月初虽然云量比冬季少,但雨量却是全年相对最多,占全年的50-60%以上。因此,这几个月是当地全年最美的季节,但也是事故多发的季节。由于连日暴雨,所以导致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发生山体滑坡。 (四)缺乏设备 由于经历了多年的战乱,阿富汗的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国家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缺少各种救援设备。再加上交通不便,一旦发生自然灾难救援力量很难尽快到达。 三、防灾减灾建议(石福英,沈连红,夏高义) (一)工程性措施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①水平钻孔疏干;②垂直孔排水;③竖井抽水;④隧洞疏干;⑤支撑盲沟。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 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

长沙市雨花区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

长沙市雨花区蔡家冲路K1+540~K1+660段滑坡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湖南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五年四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勘察证书等级:综合甲级勘察证书编号:180018-kj 院长: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湖南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五年四月

一、前言 受长沙市雨花区蔡家冲路建设工程指挥部的委托,我院承担了长沙市雨花区蔡家冲路K1+540~K1+660段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蔡家冲路为长沙市城市主干道,为长沙市重点项目.其西接湖南省人民政府及天心区人民政府,东接长沙南北大动脉万家丽路,路幅宽86米,滑坡前已基本建成。 蔡家冲路K1+520~K1+720段现路面标高在55.00-56.25m,其右侧为湖南省森林植物公园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公园,右侧全为挖方区,边坡坡度为1:1.5,切深14.00~26.00m。2005年3月上旬雨后,K1+580~K1+660段出现山体滑坡,大量土体及树木随雨水冲刷至道路上,严重影响交通。且滑坡体上方为植物公园内机动车道且有二个电力铁塔,勘察时,一个电力铁塔已受滑坡影响正准备搬迁。而时正值雨季,山体滑坡仍在继续发育,已严重威胁植物公园内机动车道及电力铁塔的安全,情况十分紧急,破坏后果将很严重,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本次勘察技术要求详见《蔡家冲路边坡塌方处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我院于2005年3月20日组织设备进场勘察,于2005年3月31日结束全部外业工作。本次勘察我院采用了现场调查、位移测量监测、综合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常规的岩、土、水试样的室内试验,特别对滑动带取原状土样进行重复剪切试验,以求得滑动带土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钻探时,对第四系地层采用冲击钻探,套管护壁,对基岩采用回转钻进。采用薄壁敞口取土器重锤少击法进行原状土样采取,土样质量达到Ⅰ级。 本次共完成工作量如下表(表一)。 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一 本次勘察原由设计单位布置钻孔11个,后由于勘察时滑坡范围扩大,长已为K1+540~K1+660段,纵深已接近植物公园内机动车道。根据滑坡处理需要经建设方同意增加钻孔11个,本次勘察实际施工钻孔22个,勘察范围也调整为K1+540~K1+660。 钻孔定位由我院测量技术人员采用全站仪测定。坐标采用长沙市直角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各钻孔坐标及孔口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和《勘探点一览表》。 本次勘察依据为: 1、设计单位提出的《蔡家冲路边坡塌方处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6、《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事故案例分析

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事故 案例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山体滑坡自然灾害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05年5月26日,××单位负责电站进水塔混凝土施工的××协作队的6名施工工人,正在330m高程的进水塔1#机基础部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施工现场安全员张某某突然听到施工作业面上方边坡平台(高程370m)的一名放料人员在大喊“石头塌方了,快跑”,张某某听到后意识到危险,便立即向正在砼仓内施工的6名工人大声呼喊,并用手向他们比划有塌方迹象,示意工人赶紧撤离,就在工人撤离的时候,进水塔1#机基础部位上部370m—385m高程的边坡局部发生瞬间滑坡,约200立方米的土石滚落到进水塔1#机基础砼仓内。土石滚落1-2分钟后,分局的现场安全员梁某某和郝某某、协作队的现场安全员张某某在确定再无塌方迹象的情况下,迅速到砼仓内查看伤亡情况并组织施救,发现6 名施工工人中有2人已经被当场砸死,2人受伤,2人安全撤离。于是他们迅速电话上报分局领导及建设公司、质安部等相关领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到了事故现场,组织人员立即将2名伤员送往当地镇医院急救中心进行抢救,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随后,分局又通知派出所、监理、设计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并安排人员进行现场警戒、保护现场。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滑坡地段地质结构状况差。进水塔1#机基础部位上部370m-385m的高程的边坡地段基岩是灰岩,偶含灰白、灰黑色燧石结核。下部为灰黑色、薄层灰质页岩,夹有少量炭质页岩及劣质岩线,中部为深灰色泥质灰岩,钙质灰岩层。 (2)存在着诱发山体塌方外在的非人为干扰因素。进入5月以来,大多为少晴多雨天气,最高降雨量为17.8mm。该地段由于受连续不断降雨的影响,大量积水灌入高边坡土层和岩层之中,导致岩层中泥土发生膨胀使外层岩石移位,使移位后的外层岩石稳定性不够而发生滑坡。同时,滑坡地段与施工现场上下垂直距离高达60多米,信息传送不便,从而导致了瞬间无法避免的事故发生。 2、间接原因 (1)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四方在地质灾害防治上虽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在地质灾害防治上能力不足,认识上、技术上存在着局限性。据调查:2005年1月21日,工程设计代表处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考虑到进水口右侧高程375m以上边坡卸荷和风化带较为严重,为确保边坡长期稳定,设计代表处向工程建设公司送发了《关于地下电站进行右

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 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质灾害补充勘查报告 项目负责:杨进秋 技术负责:何纪林 编写:高杨袁玉龙 审核:何纪林 审定:何纪林 总工程师:樊武义 院长: 贾志宁 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问题经过及施工情况 (1) 第一节问题经过 (1) 第二节施工情况 (3) 第三章新发现的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4) 第一节滑坡边界的变化 (4) 第二节滑坡下伏采空区的变化 (4) 第三节滑坡变形特征的变化 (5) 第四章变化区滑体稳定性评价 (8) 第五章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变更建议 (9) 附图 1: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核定后的滑坡和采空区边界图1:500 2: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地表变形现状图1:500 附件: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采空区物探勘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滑坡位于泽州县南岭乡红卫村,该滑坡自1996年滑动以来至今变形仍未停止,已经造成红卫小学及村民房屋开裂、南武公路及部分农田被毁,同时潜在威胁红卫村100户、300人,南岭乡政府驻地包括商铺、政府办公机构等630人,总计9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减少损失”的原则,先后开展了滑坡地质勘查、可研及治理设计工作,目前该滑坡处于治理工程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经多次深入红卫滑坡实地调查走访及现状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并结合红卫滑坡出现的新的变形破坏特征,在红卫滑坡具体成因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核实滑坡诱发因素及影响大小,开展施工阶段地质灾害补充勘查工作很有必要。 第二章问题经过及施工情况 第一节问题经过 根据红卫滑坡勘查报告,红卫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 1.地形因素,红卫一带地处低山丘陵区,滑坡区总体处于一单面坡上,南武公路建设后,由于填方堆积了大量的建筑、生活垃圾等杂填土,使原有的地形地貌变化较大,且现有的这种地形条件有利于滑坡发生。 2.地层岩性因素,红卫滑坡滑带即滑面部位,以泥岩为主、强风化、且遇水易软化和泥化,在外力作用和地表、地下水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动。 3.构造因素,滑坡区位于晋获褶断带南段边缘,受晋获褶断带影响,岩性极为破碎,同时节理裂隙的发育,进一步促进了滑坡的发生。 4.地表水因素,滑坡区堆积了大量的松散层,包括杂填土和上更新统

滑坡勘察报告

滑坡勘察报告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一章概述受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我院承担了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 K120+085-K120+169)段滑坡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第一节序言 该边坡位于仙居市埠头镇红岩村, 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段境内,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里程左K120+085- K120+169路堑边坡,右侧为半溪1号桥。设计路面标高~米,线路最大纵坡2%。2005年8月右线桥梁开始施工。2005年11月9日至14日连续降雨后,2005年11月16日下午2时许,突然发生山体滑坡,滑体长约75m,宽约,形成错落台高约,滑动方量约45600m3,右线已施工的桥梁人工挖孔桩柱被毁,并在已滑动边坡后侧形成一个更大的潜在滑坡危险区。 第二节目的、任务及依据的 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滑坡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分析斜坡失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治理建议。按照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为: 1、查明滑坡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 2、查清滑坡规模及破裂壁、滑床、滑带、滑坡台地、滑坡裂缝等滑坡要素特征;

3、查明滑坡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对无法取得强度指标的碎石土类反演求得其C、φ值; 4、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稳定分析; 5、根据滑坡体现状等提供滑坡治理措施与建议。 执行规范有: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第三节工作方法、过程及质 量评述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依据1:1000地形图进行实地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作。在综合分析已收集到的测区区域资料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工程地质填图、微地貌单元的划分和岩体结构及构造面产状、性质的调查,圈定滑坡周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成果见《工程地质平面图》。 本工程进行了两次野外工作,第一次野外作业于2005年11月22日开始,至2005年12月9日结束外业工作。该次野外作业在滑坡体及其影响区沿大致平行主滑方向共布置3条

冰雹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崆峒区遭受暴雨冰雹灾害的调研报告 我区近期遭受暴雨冰雹灾害情况调研报告 中共崆峒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1年8月) 入夏以来,我区暴雨冰雹灾害频发,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就 发生了5次较为严重的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群 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按照区上分管领导的指示,为了全面翔实地 掌握各乡镇灾情、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对全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意 见建议以及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情况,我办深入受灾乡镇、村社 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采取的应对措施 今年7月15日、16日、18日、19日和26日,我区连续发生五 次较为严重的暴雨冰雹灾情,造成四十里铺镇、崆峒镇、草峰镇、 索罗乡、香莲乡、大秦乡、安国乡7个乡镇23个村127个社6132 户26132人受灾,降雹最长时间长达15分钟(7月19日草峰镇),雹粒最大直径达到30毫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2231亩,成灾面 积14144亩,其中:玉米受灾13022亩,成灾8851亩;胡麻受灾3276 亩,成灾2206亩;洋芋豆类受灾4276亩,成灾2081亩;荞麦受灾 1677亩,成灾1006亩;损坏拱棚140座、日光温室4座,直接经济 损失978.45万元。 灾害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抗灾救灾工作,采取了有力的应对措施。一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 领区委农办、区民政局、农牧局负责同志第一时间深入受灾乡镇, 与乡村干部一起查看灾情,做好群众安抚工作,同时对地质灾害隐 患点、防灾薄弱地段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二是认真做好灾情的统 计、核实工作。组织区乡村干部深入现场和农户,认真调查核实受 灾情况,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全面摸清受灾损失情况,迅速 形成报告,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三是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受灾的农作物加强田间管理,抓好扶苗和补种,对受灾较重和绝 收的地块,及时进行了清理,能补种的补种,不能补种的进行翻耕 沤肥,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全区完成复种 万亩,占计划的104%,其中29.12:粮 食作物 物18.66万亩,蔬菜等经济作3.61万亩),9.21万亩(胡萝卜 饲草1.25万亩。四是及时与平凉市财产保险公司崆 峒营业部衔接,组成冰雹灾害评估组,对受灾较重的1626亩玉米(草 峰镇1206亩、索罗乡420亩)实地查勘、定损,申请保险理赔。五 是加强值班值守工作。各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坚守岗位,实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及时监测灾情,妥善处置紧急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和广大群众防灾意识不强。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文

岩土勘察报告

兴仁县金大地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焦化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阶段) 黔西南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2010年4月

工程名称:兴仁县金大地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焦化工程 勘察单位:黔西南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241138-ky 院长:熊建坤 副总工:程林 审定: 程林 审核:程林 工程负责:王寿成 校对:程林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勘察等级及依据 (一)勘察等级 (二)勘察依据 三、勘察手段及工作方法 四、完成工作情况 五、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气象,水文 (二)、地形、地貌 (三)、地质构造 (四)、场地岩土构成 (五)、岩溶发育特征 (六)、水文地质条件 六、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与抗震设防 (一)、场地岩土的抗震性能与地震效应分析(二)、抗震设防 七、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一)、场地稳定性、均匀与建筑适宜性 (二)、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与地基参数 (三)、地基基础方案及承载力特征值 八、结论与建议

附图表 1.拟建物和勘探点位置图共 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2条 3.工程地质柱状图共19页 4.岩石试验报告共1张

一、工程概况 兴仁县金大地煤化工有限公司拟建的年产120万吨焦化工程位于兴仁县屯脚镇马路河地带,由山西省冶金设计院设计,设计主要建筑物由焦炉、煤塔、烟囱、熄焦塔、变电所、粉焦沉淀池、锅炉房、水池、冷却塔、冷鼓、电捕、洗脱苯房、硫铵房组成,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沉降不敏感,2010年3月兴仁县金大地煤化工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勘察目的是为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并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及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提出适宜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为设计提供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依据。 根据拟建筑物的结构特征,结合场地的工程地质特点,确定本次勘察任务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岩土构成、特征、厚度及分布情况。 (2)、查明场地岩溶发育特征及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成因、类型、分布,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 (3)、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腐蚀性。 (5)、划分场地类别,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6)、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7)、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地基均匀性。 (8)、提出合理的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及建议。 二、勘察等级及依据

勘察报告(定稿)

1. 前言 由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新建的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松垭加油加气站位于绵阳市松垭镇,绵盐路南西侧,场地附近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受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委托,承担了中油四川绵阳销售分公司松垭加油加气站场地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根据收集得到的设计资料,拟建建筑物由站房、油罐区、加油棚、压缩机房组成,各建筑物工程特征详见表1。站房和油罐区场地整平标高为446.95,±0.00标高为447.00;加油棚和压缩机房场地整平标高为446.80,±0.00标高为447.00。 主要建筑物工程特征表表1 2. 勘察工作 2.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技术标准 2.1.1本次勘察目的:为各建筑物基础设计或地基处理提供岩土技术依据。 2.1.2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图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 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及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是、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 出整治方案建议。 3、查明场地的地层结构、岩土组成、厚度、坡度、埋藏深度等变化情况,评价地基岩土的承载能力和均匀性。对基础方案进行论证,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提供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应论证其可行性,并提出处理方案建议。 4、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5、查明场区地下水情况,评价其对建筑物的修建与使用的影响程度,并对水和土的腐蚀性进行评价。 2.1.3本次详勘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 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 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此外,甲方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总体设计图等设计文件属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依据。 2.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中3.1节的规定:拟建筑物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

滑坡勘察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1.1任务由来 (1) 1.2勘察目的、任务 (1) 1.3前人工作概述 (2) 1.4勘察工作评述 (2) 2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地理 (3) 2.2地质环境条件 (4) 3 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7) 3.1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7) 3.2滑体特征 (8) 3.3滑带(面)特征 (9) 3.4滑床特征 (10) 3.5滑坡近期变形特征 (10) 3.6滑坡影响因素 (11) 3.7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剰余下滑力计算 (11) 4 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17) 4.1滑坡防治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7) 4.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参数 (17) 4.3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17) 5 滑坡防治效益评估 (18) 6 结论与建议 (18) 6.1结论 (18) 6.2建议 (18) 报告内附表 1.滑体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 2.滑带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 3.砂、泥岩物性、抗拉、抗剪、变形试验成果统计表 4.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报告内附图、附件 1.工程地质平面略图 2.滑坡体裂隙分布平面图 3.滑体等厚线图 4.滑床顶面等高线图 5.试验成果报告

报告附件 1.工程地质勘察附图册 (1)工程地质平面图 1:500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200 (3)探井工程地质展示图 1:100~1:200 (4)探槽工程地质展示图 1:50 (5)钻孔柱状图 1:100~1:200 2.成果报告数字化光盘

1 前言 万州区地处重庆市东大门,位于三峡水库的腹心地带,是长江中上游的重要港口城市。水路交通是万州的重要交通途径,在万州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红溪沟港区作为万州的门户,为万州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滑坡一旦失稳将给港口带来重大的危害。 1.1 任务由来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万州港务局红溪沟港区滑坡位于长江左岸,为三峡工程淹没重建区。三峡工程库区正常蓄水时滑坡处于半淹没状态。目前万州港务管理局红溪沟港口淹没重建一期工作正紧锣密鼓的加紧建设,然而近年来该滑坡变形加剧,滑体上建筑物多处出现拉裂现象,地面开裂现象十分普遍,并在继续发展。1998年雨季勘察区斜坡出现大规模滑移变形,裂缝特别发育,在斜坡中部180~195m段出现房屋变形,1999年雨季勘察区又出现新的拉裂变形,在1998年滑坡范围的基础上,面积又有所扩大,变形进一步发展。2001年8月的特大暴雨期间,滑坡进一步出现变形,这给三峡工程蓄水后红溪沟港区的淹没重建带来重大影响。滑体上目前居住有近50人,三峡工程库区一期蓄水在即,滑坡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为加快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滑坡治理工程进度,确保港口的淹没重建和滑坡体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001年7月我院受重庆市万州港务管理局的委托,承担了万州港务局红溪沟港区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该局要求我院在已有的勘察资料基础上,按照有关要求、规范编制勘察报告(不投入实物工作量)。2001年8月我院完成报告编制任务后,该报告送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审查。2002年1月经专家初审,指出该报告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如下三点:1、需补充、完善滑坡的特征要素;2、需补充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参数;3、补充计算滑坡在各工况下的稳定性。根据专家意见,我院于2002年3月进入勘察现场,有针对性地投入实物工作量开展勘察工作。本报告即是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而成。 1.2 勘察目的、任务 1.2.1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工作的目的是: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查明滑坡的范围、规模、形态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并对滑坡的稳定性及危害性作出评价,预测滑坡的发展趋势,对滑坡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为滑坡综合治理的可行性研究及治理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1.2.2 勘察任务 本次勘察的具体任务是: 1.查明滑坡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滑坡的范围、规模、形态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查明滑体、滑带、滑床物质组成及其物理力学特征; 3.分析滑坡产生的主次条件和滑坡成因,计算并评价滑坡在各种荷载组合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剩余下滑力; 4.预测滑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预防与治理方案建议。

南山山体公园调研报告

南山公园调研报告 一、公园概况 南山公园位于九江轻机厂对面的十里老飞机场,南至南山路,北至昌九高速,西至十里大道,东至欣荣路。公园以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命名,据说总投资3.5亿。公园东至欣荣路,西至十里大道,南至南山路,北至昌九高速,用地面积1330亩。公园分为广场部分和山体公园部分,其中,山体公园面积约700亩,山下市民广场面积约130亩,其他用地面积500亩。而我们主要是呈现山体公园部分的调研介绍。 公园设计紧扣山水田园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将园林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重点打造集行政、休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 二、公园设计分析 南山公园项目是我市实施“强工兴城”战略的一重大德政工程。公园建成后,将结束十里乃至整个城区西南片区无大型城市公园的历史,大大提升九江的人居环境和宜居指数,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城市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突出优点: 1、紧扣山水田园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南山公园的名称源起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包涵了深厚的人文气息,而南山公园十字形的布局,更彰显出现代与自然的融合。与南山公园紧紧相依的是五柳湖,由于陶渊明非常喜欢柳树,并自称五柳先生,所以五柳湖因此得名,这着实体现了既南山公园特有的人文底蕴,也体现了南山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相地合宜,因地制宜。 南山用地西临十里大道,东至螺丝山东侧山体,北临规划道路(赣北商城),南至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共分三个区,即东南侧的螺丝山山体保护区及昌九高速公路南、北两个功能区。其中: ⑴螺丝山山体保护区:强化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保留原有的山体植被,配套相应设施,完善旅游、体闲、健身、观赏及烈士纪念的功能。 ⑵北区:位于高速公路以北,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市民集会广场、商贸购物街区及部分行政办公设施等。(此区不在我们调研范围) ⑶南区:位于高速公路以南,规划设计与螺丝山一道,结合现有地形,完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并形成与北区的“功能互补、景观衔接、空间统一、天人合一”的整体形象,同时强化日景与夜景的变化,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统一,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融合。 3、彰显功能、生态、宜人设计原则。 南山公园整体由城市客厅、南山山体公园以及五柳湖公园三部分组成。且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全解

滑坡工程地质勘察 (培训教材)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二○○四年四月

目录 1概述?????????????????????????????????????????????????????????????????????????????????????????????????????????????????????1 2滑坡可行性研究勘察???????????????????????????????????????????????????????????????????????????????????????????6 3滑坡初步设计勘察???????????????????????????????????????????????????????????????????????????????????????????????7 4滑坡施工图设计勘察???????????????????????????????????????????????????????????????????????????????????????????8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10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14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19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24泥石流工程地质勘察???????????????????????????????????????????????????????????????????????????????????????????????27

文县七只乡滑坡勘察报告(终稿)

目录 一、绪言 (2) ㈠、交通位置 (2) ㈡、目的任务 (2) ㈢、工作概况 (2) ㈣、质量评述 (5) ㈤、参考引用资料 (5) 二、地质环境条件 (6) ㈠气象水文 (6) ㈡地形地貌 (7) ㈢区域地质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㈣勘察区地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矿区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勘查区地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程地质岩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地质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㈤水文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滑坡评述.....................................错误!未定义书签。㈠滑坡规模、成因与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㈡滑坡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㈢滑坡稳定性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性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定量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3.综合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㈣滑坡发展阶段与发展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㈤滑坡威胁危害..................................................................................错误!未定义书签。 ㈥滑坡监测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滑坡治理意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论及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照片14、15附表 附图

山体滑坡勘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山体滑坡勘察报告 篇一:滑坡勘察报告 第一章概述 受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我院承担了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第一节序言 该边坡位于仙居市埠头镇红岩村,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段境内,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里程左 K120+085-K120+169路堑边坡,右侧为半溪1号桥。设计路面标高393.11~391.152米,线路最大纵坡2%。20XX年8月右线桥梁开始施工。20XX年11月9日至14日连续降雨后,20XX年11月16日下午2时许,突然发生山体滑坡,滑体长约75m,宽约80.0m,形成错落台高约12.0m,滑动方量约45600m3,右线已施工的桥梁人工挖孔桩柱被毁,并在已滑动边坡后侧形成一个更大的潜在滑坡危险区。

第二节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滑坡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分析斜坡失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治理建议。按照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为: 1、查明滑坡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 质构造特征;2、查清滑坡规模及破裂壁、滑床、滑带、滑 坡台地、滑坡裂缝等滑坡要素特征; 3、查明滑坡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滑动面的抗剪强 度指标,对无法取 得强度指标的碎石土类反演求得其c、υ值; 4、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稳 定分析;5、根据滑坡体现状等提供滑坡治理措施与建议。 执行规范有: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 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XX);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第三节工作方法、过程及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 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1)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7) 第一节自然条件 (7) 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7) 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9) 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9) 一、地形地貌 (9) 二、地层及岩性 (9)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3) 五、不良地质现象 (14) 六、人类工程活动 (14)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4) 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14) 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15) 一、Ⅰ号滑坡上段 (15) 二、Ⅰ号滑坡下段 (16) 三、Ⅱ号滑坡 (17) 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7) 一、Ⅰ号滑坡上段 (17) 二、Ⅰ号滑坡下段 (18) 三、Ⅱ号滑坡 (19) 第四节滑坡水文地质 (19) 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 (19) 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24) 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与性质 (26) 第五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一、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 二、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7) 三、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2) 四、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

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4) 一、Ⅰ号滑坡上段 (34) 二、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 (34) 第二节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5) 一、计算的工况条件 (35) 二、计算参数 (35) 三、计算方法及公式的选择 (36) 第三节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56) 第四节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57) 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58) 第一节发展变形趋势 (58) 第二节危害性预测 (58) 第六章综合分析与建议 (59) 第一节综合分析 (59) 第二节建议 (59) 一、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17) (59) 二、防治工程措施 (61) 三、下步勘查工作建议 (61) 结语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