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设计_加工_装配一体化技术_叶浩文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_加工_装配一体化技术_叶浩文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_加工_装配一体化技术_叶浩文

2017年5月上第46卷第9期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7

DOI :10.7672/sgjs2017090017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

*

叶浩文,周冲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70)

[摘要]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的分析,以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装配及一体化集成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破解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并对此提出了只有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建立并完善装配式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全专业的设计-制造-装配一体化技术体系,才能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一体化集成;设计;加工;装配[中图分类号]TU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8498(2017)09-0017-03Design ,Processing and Assembl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Precast Buildings

YE Haowen ,ZHOU Chong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70,China )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blem of precast construction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precast buildings is as breakthrough to solve development problems.And it puts forward only through technical innovation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design ,processing and assembling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the whole profession including precast architecture ,structure ,electromechanical and decoration ,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ecast building.Key words :precast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tegration ;design ;processing ;assembly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701904)[作者简介]叶浩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 :yehw@cscec.com [收稿日期]2017-

01-121

装配式建筑发展形式2016年以来,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发展装配式

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自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到3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三五”纲要》,再到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政策不仅在

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的目标,还明确了发

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任务,标志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将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发展阶段。

2016年11月19日,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场会在上海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号召全行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装配式建筑抓到底。

形势充分表明:全国范围内一场大力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高潮已全

面掀开。

2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及分析

在迎来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当前,迫切需要突破困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瓶颈。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针对装配式建筑设置了系统化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拟通过一体化的研发和实施,解决目前阻碍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没有形成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导致目前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通过对已建的不同预制装配式若干工程的分析比较,还存在成本增量等问题,导致市场接受程度较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化发展。3技术创新破解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3.1装配式建筑设计关键技术3.1.1

结构设计创新

通过结构设计创新,实现结构?0.000以上即

可预制,有利于建立以“预制装配”为主的技术体系。

1)剪力墙结构体系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①结构布置

18施工技术第46卷

与标准层一致,水平、竖向结构布置均匀、连续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高宽比不大于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未实施)第5.1.3条的规定;②合理控制构件轴压比,适度提高底层构件受剪承载力,全部墙肢两端为构造边缘构件;③结构?0.000嵌固部位墙肢边缘构件竖向连接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计算或构造要求的1.2倍。

2)框架结构首层柱可通过技术措施实现首层柱即可预制:①框架柱钢筋连接部位应避开底部塑性铰区,或纵向钢筋连接面积≤50%;②首层柱底部连接钢筋面积不小于柱纵筋面积的1.2倍。

3)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实现地下室、楼梯间、电梯间、核心筒部位采用预制装配设计。

4)创新装配式建筑与减隔震技术的结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简化结构连接节点,便于装配,提高效率。

5)还需要进一步突破“等同现浇”设计理念,创新以“预制装配”为核心的装配式建筑设计理论。

3.1.2节点连接设计创新

通过节点连接设计创新,实现装配式建筑的现场高效安装。

1)双皮墙连接工厂预制2片板叠合,2片墙之间内芯预留后浇混凝土区域。其主要优点是上下层剪力墙现浇连接,内外墙板与内芯整体受力;预制部分代替了部分模板。但现场仍需浇筑大量混凝土,湿作业较多。

2)环形筋连接剪力墙上下端部预留环筋,连接时,环筋相互扣合,纵向穿筋,后浇混凝土。其主要优点为施工进度快、施工成本降低。

3)组合节点设计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梁采用钢梁的混合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现浇混凝土。其优点是节点连接便捷,且竖向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水平构件采用钢梁,可减小自重,实现大跨度。

4)双T板连接节点通过连接件与梁、柱连接;柱设置牛腿。其优点是无后浇作业,安装速度快;采用简支梁,梁钢筋无外露,广泛用于停车场等跨度大的建筑。

5)单排筋连接连接钢筋由双排优化设计为1排,并根据设计规定,增大钢筋直径,便于钢筋的连接,提高装配效率。

3.1.3构造设计创新

通过构造设计创新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渗漏。

1)外墙板的连接节点设计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点支撑连接形式和线支撑连接形式2种。点支撑连接形式:是目前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的主要支撑方式,它们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可分为承重节点和非承重节点2类。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应采用预埋件,不得采用后锚固的方法。其特点为:①外挂墙板点式连接,传力明确,外挂墙板刚度清晰,结构分析清楚明确;②安装工法一致,安装简易方便;③生产及埋件的精度要求较高,外墙板接缝处需特殊处理,生产成本较高;④外墙板后于主体结构施工,安装埋件较多,施工精度要求较高。线支撑连接形式:预制外挂墙板和主体结构的一种湿式连接方式。通常是一个横侧边预留钢筋沿接线缝均匀布置,锚入梁或板构件现浇混凝土层,另一横侧边为自由悬臂或设置调节连接铁件与相邻板连接,两侧竖边均为自由悬臂。其优点主要有:①埋件多位于梁侧,不占用空间,建筑处理方便,且数量较少,可降低成本;②外挂式墙板结构刚度贡献清晰;③限位角铁需要特殊处理,暂无国标图集,不易标准化;④外挂墙板接缝处需特殊处理。

2)预制墙板拼缝构造连接设计为保证接缝的防水性,水平和垂直接缝处宜采用企口设计,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的接缝处防水应采用不少于1道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法。针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围护挂板材料与钢结构主体材料由于材质不同,热胀冷缩导致易渗漏难题,可采用嵌入式构造设计,解决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易渗漏难题。

3.2装配式建筑制造关键技术

工厂生产是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建筑业本身特有的固性,工厂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偏低,还存在很多人工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需要研发应用装配式建筑制造关键技术。

1)研发形成与预制结构体系相适宜的工厂生产工艺布局技术基于结构构件设计体系,结合构件产品制造工艺特点和生产方式,对设备布置、操作工位、通道设置、空间设置等进行系统性规划布局,提高生产工效。

2)研发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筋骨架自动组合成型技术基于预制混凝土墙板构件钢筋骨架中钢筋间距、弯折形状、组合形式等标准化设计参数,研究钢筋骨架的下料、弯折、定位、焊接成型自动化工艺技术,研制钢筋骨架的自动组合成套技术。

3)研发形成预制混凝土构件相配套的模具设计及安装固定技术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研发与构件相配套的标准化模具,实现易搬运、易精准组装、固定和易拆解,复合振捣过程中不变

2017No.9叶浩文等: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19

形、不漏浆;研究与生产线相配套的模具高效清理、回传、存储系统。提高效率、减少人工和工装摊销成本。

4)研发预制混凝土钢筋骨架与模具的自动化组装技术通过专用自动化机械设备,根据生产工序要求,实现模具、钢筋骨架的自动精准定位、自动传送、自动组装、自动固定,突破工艺生产的瓶颈限制,大幅节省人工,提高效率。

5)研发形成智能化精准布料技术和低噪声、高效振捣技术基于复杂预制构件信息参数,研究预制构件布料的位置、料量的精准控制技术;研究混凝土预制构件低噪声、高效多维振动成型技术。

6)研究工厂生产设备、工装系统联动的生产技术研发集成预制混凝土构件工业化生产设备,实现整体生产线的智能化系统联动,形成预制混凝土构件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体系。

3.3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关键技术

目前,现场装配还未建立起以装配为主的施工工法,装配式建筑的优势还难以发挥,装配效率、资源节约、劳动强度降低等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研发。

1)研发形成以“装配”为核心的标准化装配工序工法研发确定构件吊装、支撑、定位、固定连接、安装等系列工序的标准化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建立周期性标准化工序工法。

2)研发形成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全专业协同的系统装配技术基于全专业的协同深化设计,在主体施工基础上,结合构件精细化预留预埋,按照干法作业原则,进行部品部件的模块化集成装配。

3)研发形成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相匹配的系统化、工具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吊装、堆放、安放、支撑、防护等系列工装。

4)研发形成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原材料、构件检测、关键连接部位质量检测与控制、施工验收。

预制构件生产中原材料、模具组装、施工工艺、养护等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模具拼装质量控制技术,构件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控制技术;构件运输过程中的成品保护和质量控制技术;结构关键部位施工质量控制成套技术,主要包括预制构件接头部位与现浇混凝土结合界面、各类密封防水材料与预制构件结合面的施工质量缺陷评估、控制技术。

3.4创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集

成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一项集成性、系统性工程,迫切需要研发形成一体化集成性技术,支撑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发展。

1)加强构件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并进行配套模具的标准化、模数化设计,提高构件规模化制造。

2)构件配筋设计统一规格,结合工厂钢筋加工设备特点和功能,优化钢筋构造设计,便于工厂机械化加工制造。

3)预制构件配筋设计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的配筋方式,便于现场构件的快速连接和不同构件节点钢筋的协同不碰撞。

4)预制叠合板通过加强措施,进行不出筋设计,提高制造效率和现场安装效率。

5)采用钢筋墩头锚固设计技术,缩短节点区钢筋锚固长度,无需钢筋弯折,简化节点区钢筋工艺处理,提高安装效率。

6)构件设计要结合建筑、机电、内装不同专业的协同,精细化设计构件洞口和预留预埋,实现建筑、结构、机电、内装的协同一体化生产和集成化协同安装。

7)结合构件翻转、运输、吊装、支撑、安装不同工况,构件生产模台大小、设备功能、生产工艺等,构件吊装、安装设备工装及工法,按照技术协同标准,研发形成一体化的设计-加工-装配技术体系。

8)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加工-装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利于设计、加工、装配、运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避免重复建模、信息二次录入和传导、降低工作效率、规避信息传导失真等问题,实现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协同控制。

4结语

装配式建筑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创新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其发展的根本和关键,唯有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建立并完善装配式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全专业的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体系,才能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P].2016.

[2]齐宝库,朱娅,刘帅,等.基于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建筑经济,2015(8):102-105.

[3]王俊,赵基达,胡宗羽.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J].土木工程学报,2016,49(5):1-8.

[4]丁勇.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6(3):103-105.

[5]叶浩文.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4):1-6.

[6]张爱林.工业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体系创新、标准规范编制及产业化关键问题[J].工业建筑,2014,44(8):1-6.

[7]叶浩文,江国胜,周冲.装配式建筑三个一体化的发展思考[J].建设科技,2016,20(6):50-5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内容

PC深化设计及技术咨询服务书 我们对PC项目提供从方案设计开始的PC深化设计及技术咨询顾问服务,其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如下: 第一阶段:装配式方案设计阶段 提供装配式体系选择建议,初步确定装配式构件种类及分布,计算装配式面积分布,满足预制率要求,确定主要构件连接方式,并对建筑方案平立面布置及结构布置提出装配式方面的优化建议。 提供方案说明各专业含装配式部分的说明内容。 第二阶段:总体施工图装配式设计 1)总体设计阶段 详细确定装配式构件及分布,根据装配式工艺特点针对结构布置进行优化; 根据建筑、结构总体图纸计算单体预制装配率; 提供装配式构件分布图及装配式连接大样图,检查所有装配式构件的连接合理性,如外墙有混凝土装配式构件时,含外墙接缝防水保温大样。 满足总体及施工图图审及专项评审要求,负责与各专业相关协调工作。 2)施工图设计阶段 区分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的各专业图纸,含大样节点表达; 提供装配式设计说明; 结构图纸中包含装配式构件拆分图,装配式构件连接详图,装配式构件连接用预埋件布置及详图; 提供单体预制装配率详细计算书; 提供装配式构件相关计算书。

参与装配式相关的技术评审会、招投标答疑会,协助解答各专业提出的问题。 第三阶段:装配式详图设计及后期设计配合阶段 1)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机电及室内相关正式施工图绘制构件加工详图。 详图主要内容: ①装配式加工图设计说明。 ②装配式构件平立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③装配式构件预埋件布置图,包括结构连接及施工辅助用。 ④构件加工图,含各装配式构件、外墙预制墙板、外阳台、凸窗、空调板、连廊、楼梯梯段等所有预制构件。具体范围需根据施工图中确定的预制构件。 ⑤装配式构件详图,包括结构连接详图、加工工艺及施工工艺用连接详图。 ⑥主要材料统计表。 ⑦脱模、运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验算。 ⑧作为阶段性工作成果,乙方进行装配式深化详图设计技术交底汇报,经甲方评审认可。 2)后期设计配合阶段 协助预制构件生产厂掌握质量主控项及解决技术问题。 协助施工方制定预制构件进场工期、卸车与堆场方案、成品保护措施、吊装施工等。 协助施工方协调脚手架、模板、钢筋绑扎等与预制构件吊装施工相关工序及解决技术问题。 协助督查预制构件相关的施工质量。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一、标准特点: 一个概念:装配率,综合反映建筑的装配化程度 两种评价方式: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 两种评价方法:预评价与项目评价 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 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详见) 装配率评价体系三大评价指标: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 四大基本标准: 装配率---综合评价50%; 主体结构—最低得分20分; 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10分; 全装修—全面实施100% 五类结构:混凝土、钢、木、组合、混合 十分差值: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之间至少存在十分差值。满足四大基本标准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等级评价。 二、标准细则 标准包括以下几部分的计算: 1.竖向承重构件:详见与节 2.水平构件:详见与节 3.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详见与节 4.围护墙和内隔墙集成:详见与节 5.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详见与节 6.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详见与节 三、术语集合 (1)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本标准 1.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装配而成的建筑。 2.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3.全装修: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4.集成厨房: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厨房;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厨房。 5.集成卫生间: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卫生间;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卫生间。 (3)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GBT51231-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1.外围护系统:由建筑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成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2.设备与管线系统: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 3.干式工法: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 4.部品: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位的统称。 5.部件: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完成,构成建筑结构系统的结构构件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6.管线分离:将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系统之外的方式。 7.集成设计: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 (3)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马涛会议PPT 非砌筑墙体类型:大中型板材、幕墙、木骨架或轻钢骨架复合墙、新型砌体 非砌筑墙体特征:工厂生产、现场安装,以干法施工为主,适合产品集成

装配式建筑特点

郑州中天建筑节能有限公司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特点分类 本公司主要产品:装配式楼梯,装配式卫生间,装配式厨房,装配式女儿墙,装配式叠合板,装配式空调板,断桥式防火窗,装配式轻质隔墙板,装配式复合外墙板,防火保温墙材装配式,装配式梁柱 基本简介 装配式建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

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主要特点 1. 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2. 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而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3. 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 4. 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5. 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发展历史 17世纪向美洲移民时期所用的木构架拼装房屋,就是一种装配式建筑。1851年伦敦建成的用铁骨架嵌玻璃的水晶宫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装配式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国房荒严重,迫切要求解决住宅问题,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到60年代。 [主要种类

看了这四个典型案例,对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看了这四个典型案例,对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 本文结合四个深化设计项目的实施案例进行分析,简要介绍预制建筑项目深化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案例涉及到公共建筑外墙挂板系统、体育建筑预制看台系统、居住建筑预制构件系统。 清水混凝土外墙挂板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研究 软通动力研发楼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建筑高度为 20.7m,地上5层、地下2层,首层层高4.2m,二至五层层高3.9m。建筑平面为矩形布置,轴网间距8.4m,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外墙采用清水混凝土挂板系统。(图1,图2)▲ 图1-2 软通动力研发楼外景和细部 建筑外墙方案比较 此建筑外墙原设计方案拟采用石材幕墙系统,经过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与业主及设计单位的协调,咨询方提出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系统方案,饰面为清水混凝土效果。通过对两种幕墙方案优缺点比较(表1),综合考虑外墙立面效果、墙身做法和性能、工程造价等因素,业主和设计单位一致认同咨询方的预制外墙方案。外墙方案优缺点比较

对比项目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系统石材幕墙系统 1立面效果 墙面单元整体预制,清水混凝土装饰效果,拼缝较少,非常适合此项目立面分格方案石材分块较碎,不能体现立柱的挺拔感和整体单元的重复性 2造价方面清水混凝土板替代石材、龙骨、围护墙,安装简便,经济性好石材幕墙系统龙骨及预埋件用量大,保温材料要求高,综合造价较高 3防火性能230mm厚清水混凝土挂板耐火性能突出钢龙骨和预埋件防火性能较弱 4构造细节通过模板制作工艺将滴水、坡水、斜面、防水启口等细部整体预制细节做法较复杂 5安装方面节点简单便于操作,吊装一次便可完成安装,安装效率高因分块很碎、埋件龙骨较多,安装步骤复杂,工作量大,效率低

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基础方向与原则总结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 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512G32B-/2T016于今年6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两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专家刘东卫具体从“四个基础、五个方向、六个原则“深度解读了标准。 1 、四个基础一是强调装配式建筑建造是系统组合的特点。 二是解决四大系统之间的协同问题。 三是解决各系统内部的协同问题。

四是突出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 装配式建筑注重标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设计与集成设计、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及运输、施工与安装、验收及其使用与维护等组成。 2 、五个方向全建 筑 提倡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建造,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部品,倡导进行装配式装修。 全寿命 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应满足建筑全生命期的使用维护要求,装配式建筑提倡主体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的方式。 全协同

充分发挥建筑专业的龙头作用,解决了以往一些装配式建筑规范强调结构单专 业,专业间的衔接较差,重结构、轻建筑、轻机电设计等问题。全环 节 装配式建筑按照模数协调,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统一接口,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全过程 在项目前期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建造性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技术实施方案,强调装配式建筑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 )技术,实现全专业与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 、六个原则 全面完善生产建造体系 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推动建造方式创新。 是创新集成建筑设计 以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为基础,统筹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优化部品部件生产 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全面发展,推动部品部件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装配式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2013) ?《装配式混凝土表示方法及示例》(15G107-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1~2)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5G367-1) ?《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2012)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15G365-1) ?《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15G368-1)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技术规程》(JGJ289-2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 ?《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2016.01浙江省住房和城建设厅)二、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 1.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杭州市相关规范、规定,符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满足业主对 设计方面的基本要求及希望达到的目标。 (2)解决本工程中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使工程的建设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技 术先进等方面能得到综合体现。 (3)充分发挥建筑工业化的相对优势,尽量减小预制构件建筑结构整体性的不利影响,预制装 配式建筑拆分原则是优先选用非抗侧移构件,便于模数协调,易于标准化生产和安装的建筑部品。 2.设计目标 (1)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 (2)与构件生产、施工工艺形成配套设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形成符合模数数列的标准化模块。 (4)在标准化套型基础上,充分发挥生产和施工工艺的特点,满足里面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要 求。 3.工业化分析 (1)工业化实现目标 根据浙江省《工业化建筑评价导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的预制率不低于 20%,预制率可按下式计算: K预=(V预+ 0.5V叠)/ V总 V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 V叠──叠合构件现浇混凝土体积; 1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 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 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与传统

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 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 (一)面临的机遇 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1一般规定 1.1.1装配整体式建筑电气设计,应做到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设备布置整体美观。 1.1.2装配整体式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合理选择电气设备和布线方式。 1.2供配电系统设计 1.2.1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在室外设置时,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N-C-S或TN-S系统。配电干线穿结构实体墙进入室内,应在进线处结构实体墙上预埋防水套管。 1.2.2 变电所在室内设置时,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应采用TN-S系统。 1.2.3 进入各住宅单元的配电干线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并应采取防范电气火灾发生的措施。 1.2.4 电表箱的配出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

1.2.5 分户箱的电源进线应设置切断相线和中性线的保护 电器。并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可自动恢复的过、欠电压保护器。 1.2.6 户内的插座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除挂墙式空调机外,尚应设置剩余电流(30mA)动作保护;厨房、卫生间和空调机的插座回路应独立设置。 1.2.7 户内的照明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并应独立设置,不可与插座回路共用。 1.3电气设备选择与安装 1.3.1 住宅的总电源箱宜选择供电部门认可的箱体,当供电部门无特殊要求时,可选用XL-21或GGD型箱体,落地安装于高出架空地板150mm的混凝土台上。 1.3.2电表箱应选择符合电力公司要求的产品,挂装于首层或其他楼层电气竖井或公共部位的实体墙上,在竖井内安装时,底边距地不宜小于0.5m;在公共部位安装时,底边距架空地板不宜小于1.1m。

1.3.3 电表箱内安装的电度表数量不应超过12块,公共部位的用电应独立设置电度表。 1.3.4 分户配电箱应选择暗装箱体,宜安装于进户处实体墙上,底边标高距架空地板或地坪1.6m,并用工业化内隔墙板封闭。 1.3.5户内插座的选择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插座宜在工业化内隔墙板上开孔暗装,不宜安装在可装配的实体墙上; 2厨房、卫生间应选择单相三孔插座,防护等级应满足IP54要求。厨房电炊插座、卫生间剃须插座和洗衣机插座安装标高,底边距架空地板1.1m~1.5m; 3 有淋浴和浴盆的卫生间,当电热水器挂墙安装于1区之内时,其电源插座安装不应低于2.3m。挂墙式空调机插座不宜低于1.8m; 4 其他用途的插座应选择单相三孔插座,底边距地板0.3m~0.5m。

北京市装配式建筑技术要求解析--北京--2018年-06-20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马涛 20182018年年0606月月2020日日· · 北京北京

依据文件 1《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 —京政办发[2017]8号 —2017年2月22日发布,3月15日实施 —2020年之前我市工作的指导总纲 2《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2017年工作计划》 —京装配联办发[2017]2号 —2017年5月22日发布 —8号文系列配套文件之一 3《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 —2017年12月12日发布,2018年2月1日实施 —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 全国术 1

依据文件 重点解读8号文 — ?总体要求—高难紧 —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引领作用(全方位,实质!) —全面提升建设水平(规划、设计、建造、管理等) (规划设计建造管理等) —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建造?全寿命期!) —促进本市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全产业链) ?工作目标—数量(10%?→20%→30%)企业(规模化总承包专业化) 两率)、技术体系(混凝土、钢结构) ?实施范围(广)、标准(两率 ?重点任务(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创新设计优化生产提升装配施工水平全装修绿色建材推行工程总承包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保障措施 政府层面:健全作机制细化责任分大政策支持专家委员会—健全工作机制细化责任分工加大政策支持 —形成合力:加强科技创新?强化队伍建设?做好宣传引导? 2

文件解读 —重点解读2017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 —数量上达到新开工面积的10%以上? 初步形成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产业能力—初步形成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产业能力? ?实施范围—总体内容同8号文 —增加工业建筑,补充了可不实施装配式建筑的三类具体情况及实施办法实率算 ?实施标准—两率及计算说明?其他(略) 总体成果?开局良好!深度欠缺深度欠缺,,后劲不足后劲不足?? ?对照住建部“一体两翼,两大支撑”的发展思路找差距 建筑体系—完善完善、、成熟和可复制成熟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推广的建筑体系建筑体系,,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EPC )和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BIM ),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和促进产业发展 3

居住建筑装配式设计的标准化方法探究

居住建筑装配式设计的标准化方法探究 摘要:众所众知,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历经了四次重要的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 革命所开创的“蒸汽时代”,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 进入了“电气时代”,用电力驱动机器取代蒸汽动力,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而 目前,我们正在迈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即“智能时代”。这个时代以人工智能、机 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 产业变革的时代。前三次工业革命在使人类高速发展、空前繁荣的同时,也造成 了高污染、高耗能等社会现实。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是针对这些问题应运而生, 旨在消除污染、降低能耗,推行绿色革命。装配式建筑也是顺应社会与经济发展 规律而产生的。 关键词:装配式居住建筑;标准化;设计方法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处于粗放型和资源型增长模式,生产效率低,环境破坏和能源 消耗大。传统建筑施工现场湿作业比重高,浪费大量的水电资源和建材,产生大 量建筑垃圾,对环境破坏影响严重,不符合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 展理念。而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生产在质量方面易把关,装配化更易于施工,能 同时兼顾结构的多样化需求以及整体装修的完整性、一体化,具有比传统建筑工 期短、造价低、质量高、后期维护成本低、人力资源依赖度低、使用寿命长、环 境影响小的显著优越性,所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概述 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和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具体原则是模数统一、模块协同、少规格、多组合,各专业 一体化考虑。遵循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的原则,在技术策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预制构件加工图设计5个阶段进行协同设计。遵循 设计、生产、装配全过程一体化的原则,构建设计产品利于工厂规模化生产、利 于现场高效化装配的关键技术协同机制。建立并规范建筑、结构模数协调准则, 坚持少规格、多组合原则,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通过模数协调和系列组合实现 个性化产品。标准化设计体现在平面标准化设计、立面标准化设计、构件标准化 设计、部品部件标准化设计。其中,平面标准化的组合实现各种功能的户型,立 面标准化通过组合来实现多样化,构件标准化要少规格、多组合,部品部件标准 化要模块化、精细化。 2国内装配式建筑设计现状 装配式建筑通常由设计公司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出建筑图纸、预制构件(模块) 加工图和部品选配图。在设计预制构件(模块)和选配部品时,首先使部品和预制 构件(模块)符合模数要求且种类最少,其次还要考虑工厂的机械怎样生产、未来 在施工现场如何吊装、模块之间如何连接、连接点的安全性和防水性能等问题。 装配式建筑设计是要提前解决传统设计在预制构件(模块)生产阶段、现场施工(安装)阶段出现问题。目前国内采用装配式施工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先由建筑设计院按照现浇施工方式完成建筑、结构、机电和给排水等各专业施工图,然后施工单位 根据设计图纸找到有资质的咨询机构(或预制构件厂)进行深化设计(又叫二次深化

20本国家装配式建筑标准和图集都在这里了,赶紧来收藏

20本国家装配式建筑标准和图集都在这里了,赶紧来收藏! 上周央视报道了装配式建筑将成为我国未来建筑模式!好激动好激动~那么国家现行装配式建筑政策有哪些 小编将20本国家现行标准图集整理好前方干货来袭 国家现行标准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规程》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全国各地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了国外先进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设置合理。 2、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 《标准》首次给出了诸如'工业化建筑'、'预制率'、'装配率'、'建筑部品'等术语和定义。由于经验不多,《标准》暂以单体建筑为评价对象,要求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 3、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规程 此《规程》主要介绍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结构设计、构造要求、工程施工、工程验收。 4、木结构设计规范 《规范》内容涵盖基本木结构构件计算、木结构连接计算,普通木结构、胶合木结构、轻型木结构、木结构防火、木结构防护等。

5、木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适用于木结构的制作安装、木结构的防护,以及木结构的防火施工。 6、木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内容主要分为方木和原木结构、胶合木结构、轻型木结构、木结构的防护、木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 7、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 主要内容是胶合木基本设计规定、构件设计、连接设计、构件防火设计、构造要求、构件制作与安装、防护与维护。8、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 适用于在建筑工程中采用金属齿板进行节点连接的轻型木 析架及相关结构体系的设计、制作、安装和维护管理。 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主要技术内容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基本规定、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外挂墙板设计、构件制作与运输、结构施工、工程验收。10、木骨架型组合墙体技术规范 此《规范》对木骨架组合墙体设计、施工和生产、质量和验收、维护管理进行了规定。国家现行图集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 构)(15G107-1)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 (15G310-1)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15G310-2)4、

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13T06:04:37.392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1期作者:唐洁卫[导读] 装配式建筑是进行一体化综合设计之后,通过建筑工厂完成建筑所需零件的加工,进而借助先进的交通运输,将建筑材料运到建筑场地,根据相关要求,对这些建筑部件进行科学严格的连接或者组合,进而使建筑任务得以完成的建筑施工模式。唐洁卫 浙江万景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丽水 323000摘要:装配式建筑是进行一体化综合设计之后,通过建筑工厂完成建筑所需零件的加工,进而借助先进的交通运输,将建筑材料运到建筑场地,根据相关要求,对这些建筑部件进行科学严格的连接或者组合,进而使建筑任务得以完成的建筑施工模式。为了真正地落实设 计施工一体化,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将设计和施工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在施工工程中,相关单位可以更好地交叉互补,互动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建筑的质量,最快地完成整个项目,减少相关的成本支出,使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含量达到最大化。本文就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 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研究更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当代社会中,各种建筑结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多层次要求。但是整体来说,我国建筑工程大部分都是进行现场施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较小,为了推进绿色施工理念,应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占比。 1装配式建筑概述 所谓的装配式建筑,指的是在工地之外预制各部件,而在工地内将这些部件装配到一起的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该建筑类型具有很多优点,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各部件生产时,均由展业工厂完成,可以保证构件的标准化,提升构件质量,并降低材料的使用量。(2)在施工现场,可直接利用混凝土等材料,将各部件装配到一起,施工时间较短;(3)大多数工作均可由机械设备完善,减少人员的参与,不仅降低施工成本,而且还提高工程安全性。(4)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更少,降低环境破坏力度。装配式建筑也是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的建筑项目。国务院提出要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所有工程项目中的占比,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居住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理念的贯彻落实。而装配式建筑构件节点连接技术的研究,能够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更为有利的技术保障,推动装配式建筑方案的落实和实施,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的舒适性和绿色环保,加强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会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 2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措施 2.1全力推行工程总包 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来看,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而在工程项目承包中通常都是采用了总包的方式,这对于委托方来说有利于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含有了更高的技术含量,让具有丰富经验与组织管理能力的企业来承包工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专业特长,有利于对工程项目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提升工程的质量。尤其是对于一些并没有实际施工经验的企业或单位来说,采取工程总包的方式来委托他人来负责建设,更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一种体现,只有大力推进工程总包,才能有效提升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与质量,让设计与施工能够更好地融合,发挥出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之关系,而工程建设单位同时也是设计单位,这样无疑在施工中可以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管,让原有的设计方案能够以最为有效的方式得以落实。 2.2树立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理念 2.2.1设计理念 在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中,对于负责设计的单位来说,首先应当是在总包的前提下进行的设计,本着服务的原则,服从工程总包的工作安排。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首要的是必须要培养相应的人才队伍,从事设计的人员不但要懂得如何设计,更要有着一定的管理基础,能够对市场中的建筑材料以及施工现场有着全面的了解,熟悉管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其胜任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此外,设计人员还要能够有着一定的参与决策权,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环境生态要求等有着充分的把握,将设计上升到策划的层次上来进行,关注建筑的功能要求与技术要求,兼顾效益与成本投入,能够在限额内完成设计,提高项目施工的经济效益。 2.2.2施工理念

北京地区装配式建筑规划项目深度要求

附件1 北京市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深度要求 1.总则 1.0.1 为加强我市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管理,保证 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要求。 1.0.2 本要求适用于北京地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设计。 其它与非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同的深度规定或要求未列入本要求,设计时应符合相关规定或要求。 1.0.3 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一般分为技术策划、方案设计、初步 设计、施工图设计、预制构件加工设计五个阶段。对于比较简单的装配式建筑,方案审查后即可进行施工图设计。结构施工图设计除应满足计算和构造要求外,其设计内容和深度还应满足预制构件制作详图编制和安装施工的要求。 1.0.4 设计说明应有包含以下内容:装配式技术配置情况说明; 标准化设计、预制率、装配率、建筑集成技术设计、构件加工图设计分工、协同设计及信息化技术应用说明;节能设计要点;一体化装修设计说明;预制构件及连接节点的防火措施和防水做法等。 1.0.5 装配式建筑项目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深度应满 足《北京市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技术方案》专家评审的要求,应明确装配式建筑各单体的预制率和装配率,并附预制率计

算书和装配率评分表。 1.0.6 本深度要求未尽事宜,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 度》第5.4节等相关要求。 2.建筑专业 2.0.1 建筑平面图中,应用不同图例注明预制构件位置,并在预 制构件尺寸详图中标注构件截面尺寸;区分预制构件与主体现浇部分的平面构造表达。 2.0.2 建筑立面图中,应有预制构件板块划分的立面分缝线、装 饰缝和饰面做法以及竖向预制构件范围等。 2.0.3 建筑详图中,应表达预制构件与主体现浇构件之间、预制 构件之间的水平和竖向构造关系,表达构件连接、预埋件、防水层、保温层等交接关系和构造做法,并应在图纸中用不同图例注明预制构件;预制楼梯详图应有预制楼梯、预制梁、平台板和防火隔墙板的连接封堵做法。 2.0.3 建筑外墙采用夹心保温复合墙体时,总平面图中应注明夹 心保温墙体外叶板水平投影面积未计入建筑面积。 3.结构专业 3.0.1 应有装配式结构专项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装配式结 构类型及采用的预制构件类型;各单体的预制率指标;预制构件深化、生产、运输、堆放及安装要求;结构验收要求等。 3.0.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绘制构件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布置图, 具体要求如下:

装配式结构的节点设计说明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的形式相连而成,梁、柱单元相对于墙单元,更加易于模数化、标准化和定型化,有利于采用统一性的模具在工厂进行流水化制造;同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空间布置更加灵活,构件连接形式多样,有利于在现场进行机械化高效率的吊装。可以说,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工业化进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推广应用优势,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办公写字楼等公共建筑和民用住宅建筑中。 由于我国结构设计和施工的特点和习惯,目前大范围推广建造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是采用叠合现浇方式进行连接的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框架,主要构件有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外挂墙板、预制内墙隔板、预制楼板、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与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一样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板,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非结构构件也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相应的构件相似。相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形式更加规则,连接形式却更加多样化。 结构性节点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结构性节点主要有柱-柱连接、梁-柱连接、主-次梁连接节点。 1、柱-柱连接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往往关系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抗倒塌能力,是框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最后一道防线,及其重要。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常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方式实现,灌浆套筒预埋与上部预制柱的底部(见图1(a)),下部预制柱的钢筋伸出楼板现浇层之上,预留长度保证钢筋在灌浆套筒内的锚固长度加上预制柱下拼缝的宽度。现场安装时,通过“定位钢板”等装置固定下部伸出钢筋,使得下部伸出钢筋与上部预制柱的套筒位置一一对应,如图1(b)所示。待楼层现浇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毕后,吊装上部预制柱,下部钢筋伸入上部预制柱的灌浆套筒内,预制柱经过临时调整和固定后,进行灌浆作业。预制柱可以制作成方柱或圆柱等多种形式,采用灌浆套筒的柱-柱连接均可以实现较好的连接效果,如图1(c)和(d)所示。 由于灌浆套筒直径大于相应规格的钢筋直径,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预制柱的纵向钢筋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柱往往略向柱截面中间靠近,使得有效截面高度略小于同规格的普通混凝土柱,在预制柱计算和设计时,需要额外注意。柱脚的灌浆套筒预埋区域形成了“刚域”,该处实际截面承载力强于上部非“刚域”部位,在地震荷载下,容易导致“刚域”上部混凝土压碎破坏,故在灌浆套筒上部不高于50mm的范围内必须要设置一道钢筋,提高此处混凝土的横向约束能力,加强此处的结构性能。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_加工_装配一体化技术_叶浩文

2017年5月上第46卷第9期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7 DOI :10.7672/sgjs2017090017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技术 * 叶浩文,周冲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70) [摘要]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的分析,以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制造、装配及一体化集成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破解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并对此提出了只有通过技术上的创新,建立并完善装配式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全专业的设计-制造-装配一体化技术体系,才能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一体化集成;设计;加工;装配[中图分类号]TU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8498(2017)09-0017-03Design ,Processing and Assembl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Precast Buildings YE Haowen ,ZHOU Chong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Beijing 100070,China )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blem of precast construction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precast buildings is as breakthrough to solve development problems.And it puts forward only through technical innovation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design ,processing and assembling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the whole profession including precast architecture ,structure ,electromechanical and decoration ,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ecast building.Key words :precast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tegration ;design ;processing ;assembly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701904)[作者简介]叶浩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 :yehw@cscec.com [收稿日期]2017- 01-121 装配式建筑发展形式2016年以来,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发展装配式 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自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到3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三五”纲要》,再到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政策不仅在 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的目标,还明确了发 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任务,标志着我国装配式建筑将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发展阶段。 2016年11月19日,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场会在上海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陈政高号召全行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装配式建筑抓到底。 形势充分表明:全国范围内一场大力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高潮已全 面掀开。 2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及分析 在迎来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当前,迫切需要突破困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瓶颈。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针对装配式建筑设置了系统化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拟通过一体化的研发和实施,解决目前阻碍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没有形成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导致目前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通过对已建的不同预制装配式若干工程的分析比较,还存在成本增量等问题,导致市场接受程度较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化发展。3技术创新破解装配式建筑发展难题3.1装配式建筑设计关键技术3.1.1 结构设计创新 通过结构设计创新,实现结构?0.000以上即 可预制,有利于建立以“预制装配”为主的技术体系。 1)剪力墙结构体系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①结构布置

PC装配式建筑施工专项方案设计说明书

PC建筑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PC建筑特点和建造管理策略 1、PC建筑的特点和应用 2、建造管理策略 二、编制依据和总体部署 (一)、编制依据 (二)、总体部署 1、配备PC专职管理人员 2、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计划 3、现场总平面布置和总进度计划 三、专项方案 (一)、深化设计 1、PC建筑的结构特点 2、深化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3、深化设计的一些思考 (1)、PC连接的节点方式 (2)、构件尺寸确定 (3)、安装工艺的改进 4、PC深化设计完成时间 (二)、PC构件的加工 1、对构件厂的选择 2、模具的确定 3、PC构件的加工质量控制 (三)、PC构件的运输及现场堆放 1、PC构件的运输防撞防倾覆措施 2、PC构件的运输的装车要求 3、PC构件现场堆放场地的布置 (1)、布置位置的确定 (2)、堆放大小的计算 (四)、PC构件的吊装 1、吊装机械的选择 (1)、起吊能力和覆盖区域的满足 (2)、起吊及回转速度的满足 2、PC构件安装方案 (1)、安装前辅料准备 (2)、吊装前作业准备 (3)、吊装作业 (4)、安装固定及校正方法 A、柱 B、墙板 C、梁 D、叠合板 E、阳台 F、独立设置的空调搁 板 G、楼梯 (五)、PC构件与现浇接合的施工

1、竖向结构PC构件与现浇的接合部 2、水平结构PC构件与现浇的接合部 3、竖向结构PC构件与水平结构PC构件的现浇接合部(六)、PC构件安装缝的灌浆 1、浆料的选择 2、注浆条件的保证 3、注浆工艺及检验标准 4、拟选注浆方案 (七)、成品保护措施 1、楼梯踏步 2、阳台 3、空调搁板 4、外立面线条等异性凸件 (八)、PC吊装计划安排 1、PC深化设计完成时间 2、PC构件安装 (九)、PC构件吊装安装的安全保证措施 1、人员的安全保证 2、机械设备的安全保证 3、施工工艺方法的保证 4、现场作业条件的保证 5、材料的安全保证 (1)、吊索具 (2)、外架用料 (3)、支撑固定件 四、PC建筑施工方案的小结 附件: PC厂家选择一览表 PC吊装队伍的业绩

各专业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深度要求

各专业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深度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第3.3.2条第5款“建筑、机电设备、精装修等专业在预制构件上的预留洞口、预埋管线、预埋件和连接件等的设计综合图;”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4.3.3 建筑设计说明。 15当项目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建设时,应有装配式建筑设计说明。 1)装配式建筑设计概况及设计依据; 2)建筑专业相关的装配式建筑技术选项内容,拟采用的技术措施,如标准化设计要点、预制部位及预制率计算等技术应用说明; 3)一体化装修设计的范围及技术内容; 4)装配式建筑特有的建筑节能设计内容。 4.3.4 平面图。 22装配式建筑应在平面中用不同图例注明预制构件(如预制夹心外墙、预制墙体、预制楼梯、叠合阳台等)位置,并标注构件截面尺寸及其与轴线关系尺寸;预制构件大样图,为了控制尺寸及一体化装修相关的预埋点位。 4.3.5 立面图。 2 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的位置,如女儿墙顶、檐口、柱、变形缝、室外楼梯和垂直爬梯、室外空调机搁板、外遮阳构件、阳台、栏杆、台阶、坡道、花台、雨篷、烟囱、勒脚、门窗(消防救援窗)、幕墙、洞口、门头、雨水管,以及其他装饰构件、线脚和粉刷分格线等,当为预制构件或成品部件时,按照建筑制图标准规定的不同图例示意,装配式建筑立面应反映出预制构件的分

块拼缝,包括拼缝分布位置及宽度等。 4.4.3 结构设计总说明。 1 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工程周边环境(如轨道交通),工程分区,主要功能; 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结构类型、结构规则性判别,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3)当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应说明结构类型及采用的预制构件类型等。 16当项目按装配式结构要求建设时,应有装配式结构设计专项说明: 1)设计依据及配套图集 ①装配式结构采用的的主要法规和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②配套的相关图集(包括图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③采用的材料及性能要求。 ④预制构件详图及加工图。 2)预制构件的生产和检验要求。 3)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堆放要求。 4)预制构件现场安装要求。 5)装配式结构验收要求。 7主要结构材料。 7)装配式结构连接材料的种类及要求(装配式结构连接材料的种类及要求(包括连接套筒、浆锚金属波纹管、冷挤压接头性能等级要求、预制夹心外墙内的拉结件、套筒灌浆料、水泥基灌浆料性能指标,螺栓材料及规格、接缝材料及其他连接方式所使用的材料)。 4.4.6结构平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