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篇一】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铁面包公孝子心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

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

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

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

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

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

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

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

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

忽视了。

【篇二】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一只木碗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

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手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

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

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

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

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

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

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

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

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

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仅仅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

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

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

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

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

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

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

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

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

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篇三】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

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

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

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

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

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

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

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

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

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即使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

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

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升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

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怪

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

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

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篇四】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

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不过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

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

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

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

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篇五】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

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

常高兴。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

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

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

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

来吧。”

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篇六】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庾道愍万里寻母

庾道愍是南朝时候的人。在他还不会走路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剩下孤苦伶仃的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偏偏祸不单行,道愍刚两岁,他

的家乡暴发了一场洪水,无情的波涛卷走了他的母亲。从此,年幼的

道愍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好心的邻居们轮流把他接到家中,今天你给一碗饭,明天我送一

件衣,好不容易才把道愍养大。道愍慢慢地懂事了,他看到别的孩子

都有父有母,心里很羡慕,就向叔叔婶婶们打听自己的父母。邻居们

觉得道愍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世了,就好心地对他说:"你爹早就死了,

你娘也在若干年以前被大水冲走了,恐怕也早巳不在人世了。"道愍听

了心里很难过,但是他还存有一线希望:母亲很有可能在某个地方教

人救了起来,现在仍然恬着。

这个想法,常常使道愍激动得睡不着觉。他从早到晚在外面跑,

逢人就打听母亲的下落,也不管人家认不认得他。没事的时候,就呆

呆地站在村口的大树下,眼巴巴地望着大路,盼望着母亲能够突然出

现在他的面前。乡亲们觉得他变得有些疯疯癫癫的,但是都可怜他的

身世,没有人笑话他。

老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有一天,一位年年往南方贩布的邻居跑来

告诉道愍,说他以前在交州(在今越南的河内)的一个集市上见到过一

位妇女,长得像道愍的母亲。仅仅当时集市上相当拥挤,他还没顾上

搭话,就再也看不到那位妇女的身影了,道愍听了这个消息,心里忽

然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几乎立刻就有了肯定的答案:那位出现在

集市上的妇女一定就是自己的母亲。他暗暗地下定决心:长大以后,

一定要到交州去寻找母亲。

25岁的时候,乡亲们推举道愍到官府中任职。别人都希望在家乡

的附近找个差事,道愍却表示愿意到外地去做官,并主动要求到广州

绥宁府(今广东增城)担任副将。当时,两广一带还是所谓的"南方荒蛮

之区",一听有人愿意到那里去任职,官府当然高兴,立刻就答应了道

愍的请求。

道愍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南下的旅途。不过,等他到了绥宁以后,

他才知道从绥宁到交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两年以后,道愍放弃了

升职的机会,辞去了官职,带着所有的积蓄,继续往南行进。经过长

途跋涉,越过了于山万水,道愍终于到达了交州,并很快地找到了邻

人所说的那处集市。他四处打听,几乎问遍了集市上所有的店铺,始

终没有人为他提供确切的消息。后来,道愍就到集市附近的几个村子

里打听。打听来打听去,一年过去了,道愍却一点收获也没有。急得

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嘴上起了好几个大泡。他就像疯了一样,看

见人就问"你见过我母亲吗?你见过我母亲吗?……"甚至一碰到四五十

岁的妇女就凑近了端详人家的脸,为此他挨了好几次打。即使如此,

道愍也从未丧失信心。始终寻觅母亲的踪迹。

一天,道愍正在赶路,忽然下起了大雨,他急忙躲进一个山洞避雨。他刚进山洞.就看到远处有-位老妇人背着一大捆柴禾艰难地朝山

洞走来。道愍急忙跑出去,把她扶进了山洞,并帮她卸下背上的柴禾。就在这时,道愍忽然感觉到他似乎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理解这位老妇人,儿时的记忆就像被点着了的火把一样在他的脑海中燃烧起来,越烧越亮。他再也憋不住了,突然问道:"老妈妈,你是不是庾道愍的母亲?',老妇人一听,像是吃了一惊,她急切地说:"年轻人,我好像没听清楚,请你再说一遍"道憋连忙又问了-遍。这时,老妇的脸上露出了又惊又

喜的神情,她注视着这个面色黎黑、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使劲点子点

头说:"我正是庾道愍母亲.你是……?"道愍一听,"扑通"-声跪倒在地,

一边流泪一边说:"娘啊,我就是道愍啊!我总算把娘找到了!说完,母

子二人抱头痛哭。过了一段时间,母子二人停住了哭声。

这时,外面的雨也停了。

母亲把道愍带到自己所住的草棚里,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原来,母亲落水以后,并没有获救.而是自己抓住了一颗大树,在洪水中

漂了一天一夜,才设法爬到了岸上。上岸以后自己也搞不清东南西北,就一直朝着干燥的地方走。

想着等洪水退去之后再设法回家。没有料到,上岸后不久就碰到

了一伙趁火打劫的强盗,他们把道愍的母亲和另外几个年轻妇女绑架

到了交州,准备把她们卖到妓院里,牟取不义之财。道愍的母亲悄悄

地磨断了手上的绳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逃了出来,一直逃到现在住

的地方。她先是靠乞讨度日,后来就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荒地,向村民

们借了些种子,靠种庄稼来养活自己。开始的时候,她非常思念失落

在家乡的孩子,总想回去找他。

后来听说,交州与鄢陵相距近万里,根本走不回去,也就慢慢地

死了心,准备就老死在这里。儿子的突然出现,使她高兴得不敢相信

这是真的.生怕自己又实在白日做梦。

道愍听完了母亲的述说,真是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他终于找

到了失散巳久的母亲,难过的是那场可恶的洪水让母子二人都吃了那

么多的苦。不久以后,怀着满腔的喜悦,道愍陪同母亲一起回到了阔

别已久的家乡,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

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篇一】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铁面包公孝子心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 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 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 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 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 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 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 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 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 忽视了。 【篇二】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一只木碗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 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手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 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 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 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 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 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 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 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 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 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仅仅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 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 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 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 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 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 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 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 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 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篇三】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黄香温席

孝顺的故事(30篇)

孝顺的故事(30篇) 孝顺的故事(一): 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走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十分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可是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您身边伺候,心里十分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日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

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我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明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顺的故事(二): 芦衣顺母的故事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孝顺的故事(三): 关于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篇一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 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 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 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 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孝老爱亲事迹篇二 某某某,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 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己的 `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某某某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为了 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将自己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 家里条件拮据,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干活也要让老人吃上米饭;家 里无钱买药治疗老人肾炎,某某某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药,一采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肾炎奇迹般的痊愈了。老 人怕拖累某某某一家曾几次想绝食自杀,某某某夫妻那几天轮流日夜守在 她身边,耐心开导老人。为了让老人解开心结,某某某夫妇专门用人力车 拖着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园等处游玩。他们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50 多年来,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岁。 董家两代人孝行善举感动众生,某某某被评为鄂州市第二届“孝老爱 亲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篇三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某某某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

6则关于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319371370.html,)〔6则关于孝顺父母的名人故事〕 导语: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孝顺的故事,欢迎阅读,谢谢! ▲ 1.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

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全

现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全 篇一:月饼 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小女孩并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者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得很沉很沉了。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辛地支撑着一个家。她就是女孩的母亲。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敬爱的母亲的身影。于是,她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将月饼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它让母亲尝尝啊! 一天一天过去了,小女孩终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着月饼,从来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这个……”其实,月饼早已发霉了……小女孩不懂。 小女孩日日夜夜的孝心就是这样的结果小女孩是不是太傻了,不,世上有愚昧的人,却没有愚钝的孝心啊! 篇二:带父亲求学打工 张九精,河南新蔡县韩集乡天庙村人,自幼家境贫寒,5岁时便随打工的父母迁到辽宁省葫芦岛市。初中三年级时,张九精的母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不幸遇难,使他对生活的苦难有了真正的理解。受此打击,一开始,张九精的成绩直线下降。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又慢慢地缓过劲来,坚定了信心,考取了海南师范大学。大一下学期,那是他父亲糖尿病病发最严重的时候。打电话时,他父亲在电话那头什么也听不见,无论张九精怎么大声地喊。在和父亲的电话联系中,张九精强烈地感觉到: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父亲的情况都非常糟糕,张九精心疼地落泪了。从那时起,张九精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改善生活条件,得到经济上的支撑,把父亲接过来一起过,让他生活得好一些。

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孝敬父母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故事专题: 古代24个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齐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

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一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那里,母亲不好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一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

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齐,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之后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 1.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鹿乳奉亲——郯子 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我国历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2.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涌泉跃鲤 蒋氏,东汉四川广汉人,嫁给庞氏。夫妻孝顺,家离长江六七里。庞氏经常去河边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经常给她做鱼吃。婆婆不想一个人吃饭,就邀请她的邻居一起吃。有一次,因为大风,庞兹很晚才回家打水。江怀疑她忽视了她的母亲,把她赶出了家门。庞兹住在邻居家,没日没夜地努力纺纱织布,把积蓄寄给邻居孝敬岳母。后来婆婆得知庞氏被开除的消息,让蒋氏把他请回来。庞氏回国途中,庭院里突然涌出泉水,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都有两条鲤鱼跳出来。从此,庞氏用这些来祭拜他的岳母,这样他就不用去很远的河边了。 3.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卧冰求鲤 王翔最孝顺。初丧,后母朱不慈,数之。所以我失去了对父亲的爱。每次扫牛,项更是恭敬有加。父母生病,不能脱衣服。妈妈经常想吃生鱼,天冷结冰的时候会脱衣服给它削冰。冰突然自溶,双鲤跃出归。母亲又想到了黄雀烤,几十只黄雀为母亲来到她的窗帘里。全村惊叹不已,认为是孝感造成的。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4.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芦衣顺母——闵损 闵损,字子谦,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在孔子门下有颜渊之称。 闵的母亲早逝,父亲娶了第二任妻子,生了两个儿子。他的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她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棉衣,丢的却是一件野外芦花做的薄外套。有一次,敏损的爸爸出门,叫敏损去推车。芦花衣根本没有起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拉冷得发抖,手指也僵硬了。起初,他的父亲非常生气,认为敏损失是草率的。

[关于孝心的小故事]孝心小故事

[关于孝心的小故事]孝心小故事 孝心小故事篇1: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一、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二、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故事一:怀瑾孝敬父母 怀瑾,字子孝,是古代著名的孝子。他的父亲年迈体弱,但他却十分孝顺地照顾着父亲。一天,怀瑾听说有罪犯要过河,河流湍急,非常危险。他马上找到父亲,请求父亲借给他两副船桨,说是他去帮助那些罪犯渡河。父亲虽然心疼儿子,但仍满怀理解地答应了。 之后,怀瑾买了一条长长的绳子,将两条船桨绑在绳子的两端,自己站在船桨中间,一边划桨,一边将那些罪犯渡过了河流。他不仅耐心地把每个罪犯带过河去,还教导他们悔过改过、走上正道。 父亲听说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明白,怀瑾不仅仅是为了帮助那些罪犯,更是为了救人心怀悔改的机会。父亲深深地为自己的儿子骄傲,感慨着自己的幸福。 故事二:义子替父还债 在古代,有一位孝子名叫赵志。他的父亲年迈体衰,有一笔巨额的债务还没有还清。父亲忧心忡忡地等待那些债主来索债。赵志想到父亲的担忧,决定自己承担这笔债务。 于是,赵志开始四处寻找债主,一个一个地还清了父亲的债务。他放下了自己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全心全意地为父亲着想。每当他还清一笔债务时,他都深深地感到一份从内心升

起的喜悦。父亲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欣慰。 最终,赵志还清了所有债务。父亲听闻这个消息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意识到自己的儿子不仅仅孝顺,而且还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他为赵志感到自豪,也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孝子而感到幸福。 故事三:孝女奋斗成才 在古代,有一位孝女名叫杜芳。她的父亲早年因种种原因失去了家产,家庭生活一落千丈。杜芳虽然年幼,但她明白家庭的窘迫。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她决定放弃儿时的游戏,开始努力学习。 每当天刚破晓,家里的灯火便亮起,杜芳坐在桌前埋头苦读。她虽然年纪轻轻,但却有着超人的毅力和坚持。她每天刻苦学习,成绩逐渐获得优异,为家里赢得了荣誉。 在她大学毕业时,她因为学术成绩出色而获得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她用自己的努力让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为父亲照料周全。 父亲对她说:“你不仅仅是我的女儿,更是我的脊梁。”杜芳听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她明白,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父亲和家庭。 以上所述的故事都展示了古代的孝子孝女们对父母的孝敬以及对家庭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他们的行动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关于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五篇

关于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五篇 孝顺是汉语词语,读作xiàoshùn,出自《国语·楚语上》,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现多指孝敬的口语。孝顺现在应该理解为,孝敬父母长辈,顺应天理善意。让孝道一代一代的顺下去。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1 孝心是不可少的,嘴上说说很简单,但要付出实际行动,却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在大年初三因拜访亲友而疲累不堪,当天晚上爸爸和妈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是这样子的:当晚我们還来不及吃晚餐,要入住酒店時,爸爸却只顾着去停车,把两个如山一般大的行李丢给了我们母女三人,半句话都不说就消失了。 我和妈妈及妹妹在酒店大厅等了好久,这时候服务员叫我们不要在大厅等,应该要直接去房间等,妈妈听了之后,脸拉了下来,没有了微笑,眼里也没有了往日的光彩,我当时吓坏了,妈妈很少大发脾气的;于是我和妹妹一人拉一个行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把两个巨大的行李推进了电梯内,又拉到房间内。 这个时候爸爸回来了,妈妈把整天的疲劳及不开心,都发泄到爸爸的

身上,一句接着一句的数落着爸爸,我听了以后,心中如被针扎了一般的疼,一种酸酸的滋味在我的心底展开了。 我大喊:"爸爸也很辛苦的,不要再批评他了。"妈妈不听,我看着她,她的眼里喷出了怒火,我一边安抚妈妈,一边鼓励爸爸继续道歉,这时的我,心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非常焦急,我很想念从前那个和睦的家,我感觉到自己的脸在发红、手在发烫,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妈妈!"我叫道。"可不可以不要吵了?我希望你们可以和好!"我鼓励勇气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听了我的劝告,爸爸妈妈终于和好了,事后爸爸摸着我的头,感谢我发挥了和平使者的角色,让爸爸妈妈和好,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孝顺的事。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我知道,我表现出孝心了,我也觉得自己长大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这次事件让我体会到行动是如此的重要!我希望自己以后都能够透过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孝心,让爸爸妈妈心中高兴及欣慰。 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2 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她的要求。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再准备来镶牙。

教育孩子从孝道开始-以身作则(孝心故事六篇)

教育孩子从孝道开始_以身作则〔孝心故事六篇〕 篇一:关于孝心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哀万分。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 个!”“好!” 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

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单独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篇二:孝心的故事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大全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大全 导语:随着时间的匆匆流逝,父亲和母亲的头发也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起来,以前健壮的身体也消瘦了,想起小时候的调皮,略感无知,那么作为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感恩父母,孝敬他们?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三,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四,尝粪忧心: 庾黔娄,任县令时赴任不满十天,忽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孝道故事(精选12个)

孝道故事(精选12 个) 孝道故事 孝道故事(一):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忙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道故事(二):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能够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道故事(三):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回到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孝道故事(四): 亲尝汤药 二十四孝故事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孝道故事(五):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

孝顺父母的故事6篇

篇一:[孝顺父母的故事]孝敬父母从自我做起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我国孝敬父母的事例举不枚举。下面我举两个让我感动至今的故事。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驱赶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记得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做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孝敬父母的楷模吗? 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不只是在心里想着,口里念着,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其实,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做一番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如:我们每天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洗碗、洗衣服等;好好学习,不辜负爸妈对我们的期望。特别节日时,如: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爸妈过生日时,我们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让他们开心。只要我们对父母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其实孝敬父母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能让爸妈欣慰,高兴和快乐。那我们又何了而不为呢? 评语:本文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表现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 该学生在认真阅读活动读本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突出,由学校选拔推荐。 指导老师:石柳柳 篇二:[孝顺父母的故事]孝敬 苍鹰感谢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谢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谢许多许多人,但我最感谢的人是父母。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父母为这个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记在心上。 一天下午,妈妈正在打扫卫生。她弯下腰,准备把沙发底下的灰尘扫出来,却不小心把腰闪了,坐倒在沙发上。在旁边看书的我赶忙走过去,问道:“妈妈,你怎么了?”“我没事。”妈妈强忍疼痛,捂着腰站了起来,继续打扫卫生。我连忙说:“妈妈,您休息一会儿吧,我来帮您做清洁。”妈妈笑着说:“好儿子,都

孝道故事(精选12个)

孝道故事 孝道故事(一):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 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 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忙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道故事(二):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 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 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能够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道故事(三):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 觉得心疼,明白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回到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 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 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孝道故事(四): 亲尝汤药 二十四孝故事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 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 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 年,重德 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 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 孝道故事(五):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 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 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 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 草。帝尧听说舜十分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 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 侯。 孝道故事(六):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