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故事(10则)

必读孝心小故事(10则)

孝心小故事(一):

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孝心小故事(二):

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之后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异常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并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之后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孝心小故事(三):

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孝心小故事(四):

芦衣顺母的故事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孝心小故事(五):

袁世凯葬母

袁世凯是个孝子,1892年带着娘亲刘氏到了赴任的朝鲜,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才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条约谈判正急之时,刘氏去世。按常规,袁世凯要申请离职丁忧回籍营丧。但朝廷正自身难保中,当然不会批准。

1902年6月,政府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面还有成堆的中央级职衔。9月,太后赏袁的生母刘氏一品封典,并赏银3000两,给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风光至极,但遇上他那个嫡母二哥就灰头土脸

了。一句话:在外你是国家大员,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仪还得按家规来。所谓的家规乃中国传统,第一长门为尊,第二妻妾有别。总之,袁母身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坟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夹棺并葬,只能殡在茔外。

此时的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却不得不屈就长门世敦,几次与其磋商,能否额外抬举一下,兄长就是不肯让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红袍,对袁世凯伤害太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在对待娘亲方面,袁世凯是一点不让步的。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最终风光一下。在袁寨东北15里处选择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

办事地点设了三处:一在故居袁寨,具体办理殓殡事宜;一在袁张营大帅府,大摆灵堂,接待达官贵人追悼吊祭;一在洪家洼墓地,专门办理安葬祭祀事宜。吊祭者络绎不绝,观礼者人山人海。

袁家开宴夜以继日,一次就开200多桌,据说井水都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乡可开了跟,他们激动地说:感激朝廷,感激太后,感激袁宫保,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就连孝子袁世凯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场景都让他们传述至今!

孝心小故事(六):

每次放学回家,奶奶总是替我忙前忙后,没有一丝空闲。但令我

感激的,不是她的忙碌,而是她招待我吃。每次吃饭,她只吃小菜,并且吃得津津有味。我问她:“您为什么只吃这些?”奶奶总是说:“吃这些又不怎么样?”我无话可说,倒是像欠了什么。

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去买菜。回家后,我看奶奶正要煮饭,就对奶奶说:“我来帮您煮饭!”奶奶不满地说:“这,你是弄不好的。”

“我会煮饭,我真的会煮饭。”我迫不及待地回答,奶奶只好由我了。

吃饭了,奶奶把菜端上来,有鱼、白菜、鸡翅膀。我看奶奶总是吃白菜,根本不吃鱼和鸡翅膀,很吃惊。

我想:奶奶光吃白菜不行,还得吃点别的。我就吃了一点鱼,装作难受的样子,故意说:“不好吃。”

“不好吃,给我。”奶奶不慌不忙地说。

我忙用筷子夹起鱼,放在奶奶碗里。我说:“我不爱吃,就给您吃。”

奶奶惋惜地说:“别人说吃鱼尾巴,就跑得快;吃鱼眼睛,眼睛就亮;多吃鱼,人会变机灵。你怎么就不吃呢?”

我趁机夹了一个鸡翅膀,放在奶奶碗里。奶奶叹了声气,说:“你不吃,你买来干什么?不能白白浪费呀!”我撒娇似地说:“您一直吃白菜,也不行,总得吃点肉。”

吃完饭,奶奶刚准备去洗碗,我就跑过去对奶奶说:“我会洗碗,让我来洗吧!”奶奶说:“你弄不好的,不把碗摔破了。”我说:“我暑假在妈妈那里,经常洗碗,从来没有摔破过。”奶奶说:“好,好,你

就别把摔破碗了。”我拿着碗就去洗了。

这一天,我没有做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却如释重负。

孝心小故事(七):

母亲节来临,网络又沸腾了。人们晒出了各种各样,准备已久的精美礼物。图片、文字层出不穷,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渐渐的,原本是给予母亲的感恩和敬意,无意中蒙上了一层“秀”的面纱,但孝顺不等于作秀。

从幼儿园起,每个母亲节,我都会送给妈妈一个小礼物,有时是一张贺卡;有时是陶泥挂件;有时是折纸作品。记忆最犹新的是那一年,想到妈妈的生日和母亲节离得很近,就相差一两天,一个念头从心底油然而生:送妈妈一个蛋糕,在她生日那天,提前过一个母亲节!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焦急地等待着,恨不得坐上时光穿梭机,立刻飞到妈妈生日那天。盼星星,盼月亮,终于,那神圣的一天到来了。那天晚上,妈妈恰巧不在家,我迫不及待地拉开抽屉,拿出了20元零花钱,拉着老爸,跑向了附近的裕达饼家。走进店门,冷柜里琳琅满目的蛋糕,看得我眼花缭乱,买哪一个呢?我来来回回地度了几圈,目光被一个蛋糕吸引了:蛋糕不大,放在一个爱心形的陶瓷杯里,铺着雪白的奶油,鲜红的草莓旁插着两根饼干棒,简约而精致,是妈妈喜欢的类型,就是这个!我付了钱,欣喜地跑回了家,等待着妈妈回家。

咔哒”,门开了,妈妈回来了。我连忙提起蛋糕,跑到门边,递到妈妈面前,激动地大喊:“妈妈,母亲节快乐!生日快乐!”“宝贝

你记错了,今天不是母亲节。”妈妈笑开了花,脸也亮晶晶了。

我调皮地一笑,纠正道:“我知道呀,今天是你的生日,所以就顺便提前过一个母亲节。”妈妈听了,抱住我快乐地笑了,我也高兴地笑了,心中溢满了甜甜的味道。

20元的小蛋糕,并不是价值不菲的高档礼品,但在妈妈眼里却弥足珍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物不在于价值与数量,千里送鹅毛,礼物看似轻贱,一文不值,但从千里之外而来,重的是情深义重。当礼物的动机变了,钻石也不如那根鹅毛珍贵。真正的爱是心底的一泓清泉,它深藏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它很普通,很寻常。只要有一颗孝顺的心,每天都是母亲节。

孝心小故事(八):

孝顺是什么?孝顺是亲人在小事上遇到困难,得到晚辈的关爱。

记得有一次,妈妈干完家务坐在床上,我过去找东西时,发现妈妈脸色苍白,嘴唇发灰,活象一位死者。当我问妈妈怎么了时,平日她说话时,好像要震破楼房,但这时说话像蚂蚁说话,我听不见。我想她一定是生病了,正当我摸妈妈的头时,大吃一惊,因为妈妈的头如正午时探汤一样。我问妈妈:“您是不是生病了? 要不要我给你测量体温呀?”

妈妈说:“我测过体温了。”

妈妈话音刚落,我便走出房间,走到茶几前把热气腾腾的水倒入妈妈的杯子里,并小心翼翼地送到妈妈跟前,准备给她喝,对她说:“小时候您不是常对我说发烧时要多喝水才能退烧吗,现在你就多喝

些水吧。”

妈妈听了便恍然大悟,喝下开水。接着,我又说:“妈妈,我为你刮痧吧。”

说完,我便拿出万金油在妈妈背上沫油,把万金油的盖子盖上,再拿起牛骨刮痧片在妈妈身上刮。我因怕妈妈疼,刚开始刮得很轻。妈妈突然说:“儿子你刮得太轻了,没效果,能重一点吗?”

我听后摩拳擦掌,再次拿起牛骨刮痧片,咬紧牙根,使出吃奶的劲开始刮痧。妈妈认为还不够重,便说:“儿子气力再大一点。”

我听了用出了九牛二虎的劲,终于,我的鼻子冒出了汗。我就这样不停地刮着。不久,我看见妈妈的背红通通的,认为妈妈很疼,便问道:“妈妈,疼不疼呀?”

妈妈回答:“你刮得越疼病越容易好。”

我听后使出浑身的劲,过了一会儿,我早已大汗漓漓,上气不接下气。不知妈妈是舒服了,还是认为我刮得不好,便说:“儿子,我想睡觉了,你也回去睡觉吧!”她摸着我满是大汗的头,说:“儿子,谢谢你帮妈妈刮痧,你已经长大了。”

说完,便盖上棉被让我出去时把门关上。我悄悄地走出去,轻轻地关上门,我也躺在床上,心想:“现在,奶奶爷爷回老家,爸爸在外面工作,我怎么也要担起生活的重担!”

不久,当我醒来时,妈妈已在客厅了。妈见我出来了,便说道:“儿子,谢谢你刮的痧!现在我好多了。你渐渐懂事了,你也懂得了孝顺。”

这时我豁然开然。原来,这就是一个小小的孝顺,没想到孝顺这么简单。

孝心小故事(九):

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孝顺,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一直在宣传的品格。

其中《二十四孝之十二卧冰求鲤》令我印象颇深。东晋时期,有个人叫王祥,家境贫寒,父亲还给他带回来一个后妈。后妈对这个孩子十分残忍,不是让他劈柴,就是让他抬水,将体力活全扔给了他。但王祥毫无怨言,一天比一天有劲。一个冬天,他的后妈得了重病,王祥每日为他熬粥,他的继母还不停抱怨,“怎么天天都是粥啊?我命真苦,我想要的是鱼。”王祥一听,连忙跑出屋外,冒着那丝丝寒风和鹅毛大雪,艰辛地来到了冰面上,拿起一块大石头砸,砸了一下之后,心想,这不是办法,我得另外想法子才行!忽然,他看到一片冰在他手中融化了,于是灵机一动,脱掉衣服,将身体与冰块近距离接触。他脸上的血色渐渐没了,终于,冰面裂开了,他从冰里捉到两条大鲤鱼。穿上衣服后,他赶紧跑回了家。他一进家门就为母亲送上两条鱼,说:“我看母亲如此想吃,就去抓了几条给你。”后妈也挺感动,然后改掉了坏毛病,对王翔就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最后,王祥也当上了大官,一直幸福地生活着。

在我心里,孝顺不是故意装出来的,而应该是每时每刻都要做到。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一种孝顺;为父母捶捶背、洗

洗脚,是一种孝顺;平时不将好吃的占为己有,与父母分享,也是一种孝顺!

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也要懂得尊敬师长。孝亲,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孝心小故事(十):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少年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孝敬父母,不是光用嘴巴来说的;也不是只给予父母金钱和物质上的满足,却很久都没有回过家陪父母聊天、说过自己的心里话的;更不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而借故很久都没有回过家陪陪父母的,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孝敬父母,并不是体现在要做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而是体现在平时为父母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

电视台常播放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并且告诉老人这对她的脚有好处。这一切都被自己的孩子看见了,有一次当她下班回到家的时候,自己的孩子一边端着洗脚水向她走来,一边说:“妈妈,洗脚!”端不稳水的小朋友,水花溅到她一脸。这种发自内心的孝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工作累回家休息时给父母递上一杯热茶;孝敬父母,是在父母伤心、难过时送给父母一句温暖而又安慰的话语;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劳作累时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腿。而这些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她的儿子和儿媳看他不顺眼、碍事,觉得他是个累赘,她的儿子和儿媳就商量送他到郊外的一片树林里。有一天晚上,他的儿子和儿媳趁他睡的时候,便悄悄的将他背起。这时老人8岁的孙子突然起来了,他不明白他爸爸妈妈在干什么,便悄悄地跟着爸爸妈妈来到郊外的一片小树林里,进了林子,只见他的爸爸妈妈将他的爷爷扔在了只铺了一张席子的草丛里,而且只给了他的爷爷一床薄薄的被子。“哦!原来,爸爸妈妈是想丢下爷爷。”于是,他像大人一样对他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等你们老了以后,我也把你们背到这里来,也给你们一床薄薄的被子,一张席子。”爸爸妈妈听见了儿子的一番话后,后悔莫及,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残忍,多么地伤人!于是赶紧把老人给背会家,好好的赡养了,并且告诉自己的儿子以后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要走他们的后尘。由此可见,孝敬父母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其实,孝敬父母很简单。只要在父母下班回到家时给父母递上一杯热茶;在父母伤心难过时送给父母一句温暖的话语;在父母工作劳累时给父母捶捶背、捏捏腿。哪怕只是对父母嘘寒问暖,讲讲学习的近况,都能体现出孝敬父母,都能够让父母心满意足。

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无偿地付出了艰辛,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理应受到孩子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1/ 11

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屡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祥。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

德治,兴礼仪,注意开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隆,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3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英勇,非常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富的筵席,他常常思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

孝亲敬老的故事30篇

孝亲敬老的故事30篇 孝亲敬老的故事30篇 孝亲敬老的故事(一):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我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忙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所以,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亲敬老的故事(二):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十分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亲敬老的故事(三):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能够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亲敬老的故事(四):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篇一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 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 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 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 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孝老爱亲事迹篇二 某某某,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 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己的 `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某某某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为了 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将自己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 家里条件拮据,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干活也要让老人吃上米饭;家 里无钱买药治疗老人肾炎,某某某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药,一采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肾炎奇迹般的痊愈了。老 人怕拖累某某某一家曾几次想绝食自杀,某某某夫妻那几天轮流日夜守在 她身边,耐心开导老人。为了让老人解开心结,某某某夫妇专门用人力车 拖着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园等处游玩。他们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50 多年来,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岁。 董家两代人孝行善举感动众生,某某某被评为鄂州市第二届“孝老爱 亲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篇三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某某某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

孝心故事(10则)

必读孝心小故事(10则) 孝心小故事(一): 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孝心小故事(二): 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之后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异常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并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之后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孝心小故事(三): 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孝心故事(10则)

孝心故事(10则) 孝心故事 孝心故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心故事(二): 孝心的故事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留意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最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必须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样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妈,怎样会没事啊,吃药没有?”“待会吃。”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貌,用手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啊!我十分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但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样办呢?突然,我想到我以前发烧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间,又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夹在妈妈的腋下。放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我帮妈妈撑着身子坐起来。妈妈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但是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职责,务必坚守在妈妈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妈妈曾在我发烧时,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妈妈激动地点点头。我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向守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换毛巾。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第二天早上我一齐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样样了。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一): 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之后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明白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 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二): 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明白必须去救自我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最终松口逃走。他的父亲 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 中。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三): 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 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 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一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四): 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 1.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鹿乳奉亲——郯子 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我国历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2.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涌泉跃鲤 蒋氏,东汉四川广汉人,嫁给庞氏。夫妻孝顺,家离长江六七里。庞氏经常去河边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经常给她做鱼吃。婆婆不想一个人吃饭,就邀请她的邻居一起吃。有一次,因为大风,庞兹很晚才回家打水。江怀疑她忽视了她的母亲,把她赶出了家门。庞兹住在邻居家,没日没夜地努力纺纱织布,把积蓄寄给邻居孝敬岳母。后来婆婆得知庞氏被开除的消息,让蒋氏把他请回来。庞氏回国途中,庭院里突然涌出泉水,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都有两条鲤鱼跳出来。从此,庞氏用这些来祭拜他的岳母,这样他就不用去很远的河边了。 3.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卧冰求鲤 王翔最孝顺。初丧,后母朱不慈,数之。所以我失去了对父亲的爱。每次扫牛,项更是恭敬有加。父母生病,不能脱衣服。妈妈经常想吃生鱼,天冷结冰的时候会脱衣服给它削冰。冰突然自溶,双鲤跃出归。母亲又想到了黄雀烤,几十只黄雀为母亲来到她的窗帘里。全村惊叹不已,认为是孝感造成的。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4.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芦衣顺母——闵损 闵损,字子谦,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在孔子门下有颜渊之称。 闵的母亲早逝,父亲娶了第二任妻子,生了两个儿子。他的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她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棉衣,丢的却是一件野外芦花做的薄外套。有一次,敏损的爸爸出门,叫敏损去推车。芦花衣根本没有起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拉冷得发抖,手指也僵硬了。起初,他的父亲非常生气,认为敏损失是草率的。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精选10个)

孝顺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精选10个) 从古至今有不少关于孝顺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精选10个),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3、国学大师黄侃的孝顺故事 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4、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 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 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 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 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

感天动地的孝心故事

感天动地的孝心故事 01、亲尝汤药 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尝试,未敢拿与母亲服。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于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02、孝感动天 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并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助其锄草。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后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 03、啮指痛心

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里忽然有客来到,母亲不知所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 04、百里负米 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父母逝世后,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05、芦衣顺母 春秋时期鲁国的闵损,字子骞(孔子的弟子,以德孝著称),幼年时母亲就死了。父亲续娶了后妻,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冬天)继母给两个亲儿子穿着用棉花填絮做的冬衣,因为厌弃闵损,

中国十大孝顺典故

1、卧冰求鲤 讲的是古代有位叫王祥的人,生母去世早,而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使他失去父爱。一年冬天,父母生病了,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河面上都结了冰,根本打不到活鱼。可是为了满足母亲,王祥就去跑到河边,脱下衣服,光着身子躺到了冰上,像用体温把冰焐化,为母亲打鱼。 这个时候,冰块忽然自己裂开了,从里面跃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来。继母吃到鱼后,病果然好了。当时的人们谁也没见过大冬天凿冰能捕到新鲜的鱼,认为是王祥的孝顺感动了天地,后来民间便流传出了“卧冰求鲤”的美谈。 2、孝感动天 相传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个善良孝顺的人。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总是用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而后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大家都说是因为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最后还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3、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家里很贫穷,父亲死后没有钱入葬,就变卖自身借钱安葬父亲。去财主家做工抵债的途中,遇到一位女子,主动地要求做董永的妻子。 夫妇一同到了财主家,主人要求织出三百匹细绢才可以抵债,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任务。在回家的路上,走到月前相会的那株槐树下,女子对董永说,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4、戏彩娱亲 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名叫老莱子。老莱子是一位非常孝顺的人,不仅在吃住上满足父母的要求,尽拣美味供奉双亲;此外,还想尽一切办法来博得父母的开心。 已经70岁的老莱子,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笑。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5、哭竹生笋 从古至今,有关孝道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孝子孟宗哭竹生笋额故事,就是经典的孝道故事。孟宗是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

孝道故事(精选12个)

孝道故事(精选12 个) 孝道故事 孝道故事(一):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忙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道故事(二):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能够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道故事(三):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回到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孝道故事(四): 亲尝汤药 二十四孝故事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孝道故事(五):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

十大孝子的故事

十大孝子的故事 1. 朱元璋的孝子朱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年仅七岁时便被母亲进宫为太子,后来母亲去世,他依然保持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孝心,为之减膳、悼念,不敢奢侈,直到登基为帝后,依然每年祭扫母亲坟墓,保持着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 杨度的孝子杨文广:明朝时期,杨文广的父亲杨度生前曾为李自成效力,后因事情得罪李自成,被贬为庶民,杨文广深知父亲屈辱的境遇,便白天工作,夜晚给父亲讲经解说,劝父亲放下过去的苦难,重新开始。 3. 鲁迅的孝子周作人:周作人是著名文学家鲁迅的侄子,他的母亲因为对鲁迅家族的贡献被迫害致死。尽管如此,周作人仍然对鲁迅家族的遭遇深感痛心,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旨在通过文字传承鲁迅家族的文化,以此铭记母亲的孝心和家族的历史。 4. “荆轲刺秦王”的孝子:荆轲虽然被后人视为国士,但他的父亲却曾是一名犯罪过的囚犯,因此荆轲童年时期过得十分艰难。然而,荆轲仍然坚定地为父亲治病、服侍生活,直到自己身披锦袍进入秦王府,为父亲争得官职和身份。 5. 冯唐的孝子冯博:冯博是著名作家冯唐的儿子,冯唐曾因被打碎了一个牙齿而萎靡不振,但冯博不仅没有责备父亲的逆境,反而坚定地陪伴他父亲度过了一段痛苦的时期。 6. 李白的孝子李华:李白有一次因为贪图享乐而被贬为殿中监丞,而李华为了能赎回李白的官位,便着手从事写诗、撰文的

工作,最终为李白赢回了功名。 7. 刘备的孝子睢阳厉公:刘备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因此非常重视他,每年都会给他回家探亲,而刘备也坚定地回家看望母亲,并且在生前为她安排了周全的生活。 8. 曾国藩的孝子曾国鸿:曾国鸿因为出身显赫而很少能够陪伴父亲曾国藩,但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突然想起父亲的晚年生活,毅然决定返回家中陪伴父亲,直到父亲去世才离开。 9. 袁世凯的孝子袁祖铭:袁世凯生前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位人物,而袁祖铭则是他的长子,袁世凯曾经对袁祖铭要求非常高,但是袁祖铭始终在父亲的庇护下,维护着袁世凯的尊严和荣誉。 10. 曹雪芹的孝子曹禺:曹禺是著名作家曹雪芹的后人,他继 承了曹雪芹的文化遗产和家族精神,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以此表达对祖辈的敬意和为家族传承的决心。

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

中国古代十大孝故事 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有:大孝感天、闻雷泣墓、亲尝汤药、丁兰刻木、鹿乳奉亲、江革背母、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以身喂蚊。 1、大孝感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闻雷泣墓 王裒是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3、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

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汉文帝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4、丁兰刻木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5、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6、江革背母 江革,东汉时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

十个经典孝老爱亲故事

十个经典孝老爱亲故事 在一个山村里,一位老夫妇没有儿女,只有一个儿媳妇照顾他们。每天,儿媳妇会给他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即使天气恶劣,她也会冒雨前往菜市场买菜。老夫妇非常感激她的孝顺,并把她当做亲生女儿看待。 2. 黄色手帕 一个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他的妈妈为他织了一条黄色手帕,告诉他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困难需要帮助,就用这条手帕招呼她,她会第一时间赶来。在外打工期间,年轻人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每次用手帕招呼妈妈,妈妈总是会来帮助他。这条黄色手帕成为了他与妈妈之间的珍贵纽带。 3. 感恩教育 一位老父亲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一直坚持给儿子上感恩教育。他告诉儿子,他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母亲和儿子的支持和关爱。他还告诉儿子,要好好孝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因为家庭是最重要的。 4. 婚姻的忠诚与坚贞 一位老父亲患上绝症,他的儿子儿媳妇一直陪在他身边照顾他。在他走向生命的尽头时,他告诉儿媳妇,儿子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但最终选择了她。他希望她们能够好好珍惜这份感情,不要让他的儿子辜负了他们的爱。 5. 儿子的牺牲 一位老母亲生病住院,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但她的家庭条件并

不富裕,无法承受这样的费用。她的儿子得知后,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肾脏,为母亲筹集治疗费用。尽管手术后他的健康受到了影响,但他心甘情愿,因为他爱他的母亲。 6. 父亲的信任 一位父亲非常信任他的儿子,因为儿子曾经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手。他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儿子,包括他自己的医疗和财务事项。儿子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他,让他感到很满意和安心。 7. 母亲的教诲 一位母亲在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和一个贫困家庭。但她教育儿子要做一个好人,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有了一技之长,就能自给自足,改变家庭的境况。儿子一直铭记母亲的教诲,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8. 父母的支持 一位年轻人想要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但面对来自父母的反对和压力。然而,在他一次演出后,父母看到了他的才华和激情,开始支持他的音乐事业。他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音乐家,感谢父母的支持和理解。 9. 守护父亲的情感 一位年轻人在父亲病危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全心全意地照顾父亲。尽管他的付出没有换来父亲的康复,但他的陪伴和关爱让父亲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感受到了安慰和温暖。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 xx故事 1孝感动天. 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并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 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助其锄草。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 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 所致。 2.亲嚐汤药 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 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 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 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 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3.啮指痛心 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 然有客来到,母亲不知所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 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

竟与其性灵相通。 4.负米养亲 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 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 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5.卖身葬父 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办理丧事,乃卖身贷钱 埋葬父亲。葬亲事毕,往买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 之同往主家,买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借款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历时一 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相传 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6.鹿乳奉亲 周朝郯子,天性至孝,父母年老,双目均患眼疾,想食鹿乳,郯子就穿上 鹿皮,往深山鹿群之中,取鹿乳供奉双亲,不料为猎人发现,欲箭射杀,郯子 急忙告以: [为取得鹿乳供奉患有眼疾之双亲,始穿上鹿皮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 ,猎人获悉非鹿,始未予射杀,并感赞其孝行。 7.怀橘遗亲 後汉有一姓陆名绩,字公纪之孝子,於六岁时,往九江谒见袁术,术以橘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0个中华孝道故事 1.仲由“百里负米”:仲由从小家境贫寒,年幼时十分孝顺。为了能 让父母吃到米,他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去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 2.闵损“单衣顺母”:闵损生母早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 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芦花做的“棉衣”。父亲知道后要休掉继母,闵损却劝说父亲留下继母,从而保全了一家人。3.郯子“鹿乳奉亲”:郯子为了治疗父母的眼疾,披上鹿皮进深山, 钻入鹿群,挤取鹿乳供父母服用。 4.老莱“戏彩娱亲”:为了不使自己老来寂寞,老莱假装自己不老, 还嬉戏顽皮,以娱双亲。 5.董永“卖身葬父”:董永为了使父亲得以安葬,甘愿卖身做奴隶。 6.江革“行佣供母”:战乱时期,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 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乞求不要杀他。 贼人被他的孝心感动,不杀他,还给他衣服和食物。 7.庾黔娄“尝粪忧心”:南齐时的庾黔娄,为县令时只有二十六岁。 他从小家庭观念重,外出做官内心不安。一天庾黔娄突然流鼻血,心想这是父亲生病时的前兆。黔娄不顾一切辞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心神不定地推算凶吉。 8.陆绩“怀橘遗亲”: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官员。六岁时,他随父 亲陆康到九江拜见袁术。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偷偷地往怀里藏了三个。临走时,陆绩拜谢袁术,橘子从怀中滚落在地。

9.黄香“扇枕温席”:东汉时的黄香九岁丧母,夏天天气炎热,他便 在父亲睡觉的床前扇扇子,使蚊虫不来叮咬父亲。冬天则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热被窝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10.吴猛“恣蚊饱血”:晋朝时的吴猛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夜, 吴猛让蚊子在他身上恣意叮咬自己而不驱赶它们,目的是让蚊子吸饱了血不再叮咬父母。

孝亲敬老的故事

孝亲敬老的故事 孝亲敬老的故事篇1 相传,东汉乾城(今山东高青县北)人董永,少年丧母,因逃荒迁居安陆(今湖北)。父亲去世后,董永将自己卖给了一个富人家庭做奴隶,以换取丧葬费。上班路上遇到槐荫下一个说自己无家可归的女人,他们就结婚了。一月份,这位妇女织了300条锦缎来偿还董永的债务。在回家的路上,她去了淮阴。这个女人告诉董永:我是天帝的女儿,奉命帮助董永还债。毕凌空。于是淮阴改名孝感。 孝亲敬老的故事篇2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十分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亲敬老的故事篇3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

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能够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亲敬老的故事篇4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孝亲敬老的故事篇5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 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孝亲敬老的故事篇6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

孝亲敬老的故事30篇

孝亲敬老的故事30篇 孝亲敬老的故事(一):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我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忙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所以,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亲敬老的故事(二):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十分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亲敬老的故事(三):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能够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亲敬老的故事(四):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我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母亲在呼唤自我,便背着柴迅速回到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孝亲敬老的故事(五): 亲尝汤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