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症状治疗预防及图片

猩红热症状,猩红热图片,猩红热预防和治疗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引起很多疾病,在这些病人的鼻咽部存在大量的这种细菌,所以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类病人和带菌者都是猩红热的传染源。尤其是那些没有皮疹的感染者或病人,在猩红热的传播上比猩红热病人更危险,因为他们不易被发现。

猩红热皮疹

猩红热的线状疹症状与类型

猩红热“草莓舌”

猩红热“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杨梅舌”

猩红热皮疹(手)

全身弥漫性发红,可见点状红色皮疹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

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根据起病急骤、典型皮疹、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及疹退后脱皮屑,结合全身症状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和接触史诊断较易。但应与风疹、麻疹相鉴别。此外应注意有无服药史,以除外猩红热样药疹。

[鉴别诊断]

(一)麻疹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发疹。颊内粘膜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二)内疹起病第一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后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退疹时无脱屑。耳后及枕下淋巴结常肿大。风疹病毒特异抗体效价上升等有助诊断。

(三)药疹有用致疹药物史。皮疹有时呈多样化表现,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由躯干到四肢。全身症状轻,与皮疹的严重程不相称。本病无咽峡炎、杨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亦能产生红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应提高警惕。

(五)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本病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病理特征为血管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烧起病,热程约1~2周;眼结膜充血,舌似猩红热之草莓,口腔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颈、颌下、腹股沟),不化脓,不粘连;手指及指(趾)末端对称性水肿;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见于躯干部,表现猩红热样,不痒或轻度瘙痒,红疹消退后有糠状或膜状脱屑。该病往往伴有心血管病变,消化道病变,泌尿系病变等。化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细胞增高、有时血小板增加,血沉增快。

[治疗]

(一)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至有效抗菌治疗满24小时为止)。卧床休息,急性期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恢复期改半流质或软食,肾炎者低盐为佳。因高热进食少、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给予静脉补液。

(二)病原治疗A组链球菌对青霉素很敏感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用青霉素治疗后平均1天左右咽试子培养可阴转。普通型剂量:小儿2~4万μ/kg,成人120万μ/日,分2~3次肌注,疗程5~7天即可。重症病人应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剂量20~40mg/kg /日,分3~4次口服,疗程7~10天。必要时可用头孢菌素治疗。

(三)并发症治疗并发风湿病的患者,可给抗风湿治疗。阿斯匹林剂量,成人3~5g/天,小儿0.1g/kg/日,分3~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药量可减半。并发肾炎患者,可按内科治疗肾炎的方法处理。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完整版)猩红热

【概述】 猩红热(searlet fever)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炎及皮疹为特征. 【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较简单,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确诊需咽拭培养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无足够抗体.由于毒素不止一种,其诊断意义有限。 【治疗措施】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一般注射青霉素G,疗程7~10天,停药后做咽培养。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口服,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疗程不得少于7天。重者可静脉给药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 【病因学】 为不同型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由于病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80型(type),各型可产生相应特异性抗体,没有交叉免疫。致热毒素有A、B、C三种,感染其中一种后,再遇到其它任一种,仍可发生第二次或第三次猩红热,但这种机会很少。 【病理改变】 病原菌及其毒素等产物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红疹。主要病理变化是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表皮有炎性渗出,毛囊周围皮肤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丘疹样鸡皮疹,恢复期表皮角化、坏死,大片脱落。少数可见中毒性心肌炎,肝、脾、淋巴结充血等变化。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一般为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有发生惊厥或谵妄者.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影响进食.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渗出物.舌质红,乳头红肿如扬莓,称杨莓舌.颈部及颌下淋巴腺增大,有触痛。 皮疹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腹股沟及颈部,24小时内遍及全身。皮疹为弥漫猩红色约针头大的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如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丘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为口周苍白圈。于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横行”帕氏征",(Pastia's sign).口腔粘膜亦可见粘膜疹,充血或出血点。出疹期仍发热。 病程第一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可能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遗留色素沉着. 皮肤转白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致热毒素抗体,观察患儿皮疹是否为致热毒素所致。狄克(Dick)试验是注射致热毒素,检测体内有为普通型,但临床轻重悬殊,尤其有了特效青霉素的治疗,猩红热的表现发生很大变化,严重感染极少发生。 (一).轻型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有低热1~2天或不发热,皮疹极不典型,可仅限于腋下、腹股沟,疹稀少且色淡,1~2天即退。无杨莓舌。发病1周后,在面额部、耳壳、手足指趾端发现轻微脱屑或脱皮,此时才考虑猩红热的诊断。由于容易漏诊,未能进行充分治疗,继发肾炎的可能性反而较多。 (二).中毒型突然体温升高达40.5℃以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惊厥、呕吐、头痛常见,咽部及软腭充血严重,并有红斑疹,扁桃体有脓性渗出物,或形成坏死、溃疡,出现伪膜样损害。皮疹很快出现,常有较多瘀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合并脓毒

猩红热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 病原学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直径为0.5~2.0μm,革兰染色阳性。该菌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及一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灭,但在痰液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刚从体内检出时常有荚膜,无鞭毛、芽胞,易含血的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完全(β型)溶血。按该细菌细胞壁表面的所含的抗原不同,可分为A~U(无I、J)19组,猩红热主要由A组引起。已知该细菌有M、R、T、S四种表面抗原,与痢疾有关的主要为M蛋白。M蛋白是细菌的菌体成分,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有免疫毒性作用。而脂壁酸对生物膜有较高的亲和力,有助于链球菌黏附于人的上皮细胞。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及其产 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细菌产生的毒素有:①致热性外毒素,即红疹毒素,链球菌能产生A、B、C、D4种抗原性不同的致热性外毒素,其抗议体无交叉保护力,均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并以抑制吞噬系统和T细胞的功能,触发Schwartzman 反应;②链球菌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损伤心脏的作用,可分为O和S两种溶血素。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生的蛋白酶有:①链激酶,可溶解血块并阻止血浆凝固;②透明质酸酶,能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最终有得于细菌在组织内扩散;③链道酶,又称为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能裂解具有高黏稠度的DNA,从

而破坏宿主的组织和细胞,④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可损害含有这种成分的组织和细胞,⑤血清混浊因子是一种a 脂蛋白酶,可使马血清混浊,对机体产生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和扩散。 疾病危害 患者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临床典型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引起死亡。2011年6、7月份以来,向来毒性温和的猩红热突然肆虐香港并造成两名幼童死亡,这是近十年来猩红热疫情最严重的一年。近年来严重侵袭性A 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在欧美一些国家再次增多,人类开始重新关注该群菌引起的感染问题[1][2]。 流行病学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而传播细菌,也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感染后人体可以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发病机制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细菌本身的M蛋白和细菌荚膜能抵抗机体吞噬细胞的作用,在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作用下使炎

猩红热

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少数患儿病后2-3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性肾炎或风湿热。 一、病因:病原菌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对热及干燥的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及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在0℃环境中可生存数月。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经皮肤伤口传染。 (三)易感人群: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多见3-7岁儿童。 三、发病机理及病理:细菌侵入的局部组织如咽峡、扁桃体、皮肤伤口等发生急性炎症和脓性渗出物。细菌所产生的透明质酸酶等可溶解纤维蛋白和组织,使感染向四周扩散,亦可经血源播散。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可引起皮肤的炎症病变,真皮层毛细血管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典型丘状鸡皮疹,最后表皮死亡而脱落,形成特征性脱皮。肝、脾、心肌、肾、淋巴结、关节滑膜等组织有不同程度充血,混浊肿胀等炎症变化。 四、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1-7天,通常为2~3天。 (二)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为前驱期。起病急、发热、头痛、咽痛、全身不适。 1、发热:,轻者发热38-39℃,重者可高达40℃。 2、咽峡炎:咽部与扁桃体红肿明显,上覆较易拭掉的白色脓性渗出物, 软腭处有细小红疹或淤点。并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除咽痛外,有的患儿因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出现腹痛。 3、白草莓舌:初期肿胀的舌乳头凸出覆以白苔的舌面。 (三)出疹期 1、皮疹:起病12-48小时内出疹,皮疹最先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通常24小时内布满全身。其特点为全身皮肤在弥漫性充血发红的基础上,广泛存在密集而均匀的红色细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触之似沙纸感,以手按压可出现苍白的手印。 2、口周苍白圈:患儿面颊潮红,唯有口唇周围苍白。 3、帕氏线: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弯和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并伴有出血点而呈紫色横纹线。 4、杨莓舌:白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突出 形成杨梅舌。 (四)恢复期一般情况好转,体温降至正常,按出疹的先后顺序退疹,疹退1周后开始脱皮,皮疹愈多脱皮愈明显,轻症呈糠屑样,重症则大片脱皮,不留色素沉着。 除上述典型表现外,尚有其他临床类型: 轻型:近年多见,表现为轻至中等度发热,咽峡炎轻微,皮疹亦轻且仅见于躯干部,疹退后脱屑不明显,病程短,但仍有发生变态反应并发症之可能。 中毒型:中毒症状明显,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中毒性休克等。近年少见。

猩红热

即将期末考试,应武老师口谕,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现阶段小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确保他们的健康。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现将猩红热的防治和大家简单说一下: “猩红热”的简介与防治 1、猩红热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冬春季节. 3、以集中群体生活的2-15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4、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偶可见细菌污染玩具、食物、生活用具等经口传播。 5、自诊要点:猩红热以发热为初发症状,次日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呈鲜红色弥漫性鸡皮样红斑疹,自下而上连成片,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在肘窝、腋窝、腕等处密集如线,称“帕巴线”,

面部口周往往无皮疹,出现“口周苍白圈”,病儿的舌头,鲜红如杨梅,又称杨梅舌。持续2-3天后体温下降,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一般2-4天可完全消失,一周后开始脱皮,疹退后无色素沉着。 6、典型病程:在起病后2天内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颌下、上胸,很快蔓延至腹部及四肢,严重的手掌及足底亦可累及,往往于12-24小时内皮疹由上而下遍及全身。皮疹特点为红色弥漫性细小丘疹,用手抚摸有鸡皮样感觉。疹子密集使皮肤充血发红,皮疹之间的皮肤正常。用手按压皮疹,皮疹可消退而发白,数秒可恢复原状,医学上称"贫血性皮肤划痕"。面部潮红,而口唇周围及鼻端显得苍白,称为"环口苍白圈"。在皮肤皱褶处,如腕、肘、腹股沟等部位,疹子密集,且可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为"帕氏线"。在发病1-2天时,舌尖及边缘发红,逐渐舌光滑绛红、舌乳头绛红突起草莓,称为"草莓舌"。 7、一旦发现患儿发热、咽疼、全身弥漫性红斑疹,应立即到医院就诊,特别要就近就医,尽量避免带孩子到儿童较集中大医院。一旦确诊为猩红热,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并隔离一周。

猩红热疾病研究报告

猩红热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烂喉丹痧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传染科 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高热,咽痛,头痛,食欲减退 疾病介绍: 猩红热是怎么回事?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 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宝宝最容易被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 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症状体征: 猩红热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猩红热的症状介绍: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 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 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 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 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 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 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 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环口苍白圈。 皮疹: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100%患者有皮疹,多数皮疹在第2 病日出现,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数小时内延及胸、背、上肢,24H左右到 达下肢。 症状特征:一般在皮疹出现前,先可见有黏膜内疹,表现在软腭黏膜充血,轻度肿胀的基础上,有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 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帽针头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小点即出现,随之融合成一片红色,绝大多数患者皮疹呈全身分布。皮疹多为斑疹,但也可见到隆起突出的鸡皮样疹,偶有带小脓头的粟粒疹,此 与皮肤营养及卫生情况有关。严重者可见出血性皮疹。皮肤常有瘙痒感。30%~60%,患者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并常伴有皮下出血

猩红热防控知识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猩红热 猩红热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本病毒不耐热、对干燥抵抗力弱,故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 1.潜伏期一般为2~5天。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 2. 初起即发热,体温为38~40℃不等,伴有咽痛,影响吞咽或伴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渗出物,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隆起,如同杨梅,故有“杨梅舌”之称。出疹期间继续发热,皮疹遍及全身后体温逐渐下降。 3.在起病12小时内出疹。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处,很快全身都出疹,为细小猩红色丘疹,呈鸡皮样,皮疹密集,皮疹间呈一片红晕,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褪呈苍白色,松手后很快恢复原状;面部皮肤见红晕但不见皮疹,口唇四周皮肤苍白,肘、腹股沟等地方皮疹密集形成横纹线。皮疹消退后皮肤呈鳞片状脱皮,先由面部开始,依次为躯干、四肢。 猩红热的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传播过程:病原体附在空气中灰尘或者飞沫上浮游一段时间,再经呼吸道进入身体。 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猩红热皮疹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 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保护易感者 1.幼儿物品消毒:配比1:200的84消毒液。 2.不与其他班级串班(专用室、全托班、混龄活动如:晨间体育锻炼)。 3.与本病有接触史的儿童,可服预防药,如大青叶或板蓝根,煎汤代茶饮,连服1周。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它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为了有效预防猩红热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猩红热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 一、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 有病原体的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此外,猩红热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口腔黏膜传播,例如共用餐具、玩具等。 二、猩红热的症状 猩红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4天。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是高热、喉咙痛和头痛。其他症状包括红色斑点或斑丘疹在皮肤上出现,通常从颈部开始,然后向四肢和躯干扩散。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三、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和个人物品。 2.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3.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儿童通常在1岁时 接种第一剂疫苗,然后在4-6岁时接种第二剂。成年人也可以接种疫苗来增加免疫力。 4. 避免接触感染者:如果身边有人患有猩红热,应尽量避免与其接触,特别是 在感染者发病后的第一个星期内。 四、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猩红热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生素治疗:猩红热感染者通常会接受抗生素治疗,以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红霉素等。 2. 对症治疗:例如,使用退热药物来降低发热、漱口盐水缓解喉咙痛等。 3. 休息和饮食: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以增强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总结: 猩红热是一种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室内通风、接种疫苗以及避免接触感染者。如果感染猩红热,及时接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休息和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猩红热的传播,保障个人和社会的健康。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A型或B型链球菌感染引起。它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传播。猩红热通常在冬季和春季流行,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预防猩红热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和采取个人卫生措施。 一、疫苗接种 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的最佳方式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儿童应在12个月龄时接种第一剂疫苗,然后在4-6岁时接种第二剂疫苗。疫苗可以提供长期免疫保护,减少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二、个人卫生措施 除了接种疫苗,采取一些个人卫生措施也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传播。 1.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后,或者在进食前洗手是必要的。 2.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猩红热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避免共用物品: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4. 妥善处理口鼻分泌物: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是猩红热病原体的主要来源之一。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嘴咳嗽或打喷嚏,并及时将纸巾丢弃并洗手。 5. 定期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居环境,特别是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子、椅子等,可以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三、症状监测和早期治疗 及早发现和治疗猩红热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猩红热的常见症状包 括咽喉疼痛、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红色舌苔、皮肤出现红色小颗粒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四、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性 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猩红热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中耳炎、喉炎、肺炎等。在一些极少数情况下,猩红热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和肾炎。因此,采取预防措施对个人和社区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总结: 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通过接种疫苗和采取个人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猩红热的传播。疫苗接种是最佳的预防方式之一,儿童应按照规定的时间接种疫苗。此外,个人卫生措施如经常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共用物品、妥善处理口鼻分泌物以及定期清洁和消毒也是预防猩红热的重要步骤。及早发现和治疗猩红热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如果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猩红热对个人和社区的健康都非常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猩红热症状及护理

猩红热症状及护理 当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和小朋友的接触增多了,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几率也增高,所以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特别容易生病。众多传染疾病当中,猩红热是传染力最强的一种疾病。家长怎么可能会不担心呢?猩红热小儿发病率比成年人还要高。那猩红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呢? 猩红热这种病,是指孩子被一种叫做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有出疹现象,中医当中这被称为“烂喉痧”,冬春季节易发病。所有人都可患病,幼儿在2〜8岁时最容易被感染。感染后孩子会有发热、咽峡炎、全身密布猩红色皮疹,当红疹消退后,皮肤会发生脱屑现象,这是猩红热的一个特征。感染后,少数孩子会有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具有非常强的传播能力。在感染后发病前24 小时一直到猩红热进入高峰期时,是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正常的孩子如果接触了猩红热患者的飞沫,就会被直接感染。但是,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并不一定都会患猩红热,也会发生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等,这些患者也是病毒携带着,他们没有猩红热的症状,但却携带着可引起猩红热的病毒,所以也是重要的传染源。猩红热的症状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病菌一定会瞅准时机入侵人体。特别是随着气温的升高,猩红热等很多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都开始了频繁的活动每个,当孩子患了猩红热都有哪些症状呢? 普通型猩红热症状可分为三期: 1、前驱期:孩子突然发热,体温不定,此时孩子多有咽痛、呕吐的症状,还会出现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舌苔发白,舌尖及其边缘红肿,舌乳头呈白色。在发病4-5 天左右,白苔脱落,舌头表面开始变的光滑,呈鲜红色,舌乳头发红发肿突起。 2、出疹期:发病12小时内开始出疹,部分患儿会超过2天。猩红热皮疹先于颈部、腋下还有腹股沟处开始发出,于24 小时内会遍及全身。皮疹呈红色,非常细小,有些像鸡皮,非常密集,抚摸时粗糙,点疹间发红,偶可见正常皮肤。按压时皮疹会发生褪色,呈苍白,可迅速恢复原状。此时患儿的面部潮红,口唇附近苍白,白圈单独把口唇隔离了出来。皮肤折叠处皮疹更加密集,有少量出血点,有明显的横纹线。 3、恢复期:皮疹会按照出疹顺序逐渐消退,孩子的体温恢复正常怎样治疗猩红热 小儿猩红热在小儿身上易发病,家长应严密观察期发病早期的症状表现,尽早带孩子就诊,一旦患上猩红热,需要先把孩子隔离,在隔离的前提下进行治疗,期间多休息,一般在10 左右

宝宝猩红热症状

宝宝猩红热症状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菌隐藏在宝宝的咽部,随飞沫传染。那么宝宝猩红热症状有什么呢?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猩红热症状 1、疾病原因 宝宝患猩红热是被传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般只要隔断传染源就能避免不必患病。 2、防病胜于治病 远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疾病流行期间,宝宝应避免到公共场所去,宝宝的卧室应注意通风。 保护易感者。对体质差的宝宝,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可保护30天。 若宝宝接触过患病的儿童,可喂宝宝大青叶或板蓝根,连服1周,予以预防。 保障宝宝的睡眠。宝宝的体质差、休息不好,对疾病的抵抗力就差,让宝宝有个健康的身体是预防疾病的最好办法。 儿童猩红热症状及护理 1 起病与感冒混淆猩红热症状有哪些?猩红热起病早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误与感冒混淆区别在于:猩红热起病的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等3~5天红疹褪去之后皮肤会有脱屑 2 出疹期:皮疹猩红热症状有哪些?猩红热大多患病的宝宝发病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有少数宝宝在2天后才出现。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

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 3 出疹后3~4天:杨梅舌猩红热症状有哪些?猩红热出疹后3~4天,患病宝宝的舌苔剥脱,舌乳头红肿,很像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 4 恢复期:脱皮猩红热症状有哪些?皮疹一般在2~4天退尽,病情严重的宝宝则一周左右才能退尽。猩红热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大多数患病宝宝随着皮疹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5 到底什么是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宝宝最容易被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宝宝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不过,宝宝患猩红热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仅有极少数的宝宝由于感染细菌类型的不同而发生第二次猩红热。 6 猩红热怎么护理宝宝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 患病的宝宝一定要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注意:猩红热病康复后2~4周时,妈妈最好带宝宝做尿常规检查。

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2篇

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2篇 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一) 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患者的口咽部和皮肤上。本文将对猩红热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一、症状 1.突发高热:猩红热患者在发病初期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2.咽部炎症:猩红热患者可出现咽部红肿、咽喉痛等炎症症状。 3.皮疹:猩红热患者多出现皮疹,初起为皮肤上的小红点,随后逐渐扩散至全身,呈现出淡红色且贴近皮肤的疹子。 4.口腔溃疡:猩红热患者口腔黏膜会受到感染,形成溃疡。 5.淋巴结肿大:猩红热患者淋巴结易出现肿大。 二、治疗方法 1.静脉注射抗生素:一旦被确诊为猩红热,患者需要在医院紧急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 2.退热药治疗:猩红热患者好发于儿童,因此需要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病人的发热症状。 3.休息和饮食:猩红热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饮食,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4.预防接种:猩红热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建议儿童接种疫苗,预防疫苗注射时间以1至2岁为佳。

5.隔离患者:猩红热患者需要进行隔离,一旦发现潜在 感染者也需要隔离观察,避免传播病毒。 三、结语 猩红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治疗时需要尽早发现并进 行专业治疗。在平时可以通过预防接种、保持卫生和远离患者等方式进行预防。 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二) 猩红热是一种感染病,由链球菌引起,传染性极高。本 文将对猩红热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一、症状 1.喉咙痛:猩红热的初期症状很轻微,常常被误诊为普 通感冒。最常见的症状是喉咙痛或痒。 2.高热:猩红热患者常常会出现高热的症状,通常在 38.9℃以上。 3.皮疹:皮疹是猩红热的主要症状之一,通常流行于幼 儿和儿童。毒素性皮疹是红色和扁平的,感染性皮疹是小红点,它们扩散到全身的其他部位。 4.口腔疼痛:病菌可以在口腔和喉咙引发感染,引起口 腔和喉咙疼痛、红肿、吞咽困难等症状。 5.头痛:猩红热还常伴有头痛、疲劳和恶心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 1.注射抗生素:猩红热的治疗主要是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最好在症状开始出现的24小时内开始进行注射,治疗7-10天。 2.剂量调整:青霉素等口服抗生素的剂量需要根据病情 和病人的体重进行调整,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对症治疗:口腔疼痛和发热等症状可以经过对症治疗

猩红热的症状、护理及消毒隔离

猩红热的症状、护理及消毒隔离 猩红热是一种较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病中发有鲜红皮疹,密集处可以连成红色一片,一望猩红,故有猩红热之称。又因为易在咽喉部位出现红肿溃烂,故中医又叫它“烂喉痧”或“烂喉丹痧”。本病流行季节多在春冬,受染以儿童为多,但成人亦有染病。 本病是由“温热疫毒”之邪,内蕴肺胃,毒郁于里,灼伤营阴所致。由于邪自外来,故开始多见肺卫症状,如恶风寒、发热等,疫毒在里,为热所蒸动而向外透发,其上冲于咽就出现咽喉红肿、溃烂的症状,外出于肌表,就见到红色皮疹。 根据它的发病规律,可以分为发热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进行辨治。 (一)发热期 [常见症状] 发热,恶寒,头痛,咽喉赤痛,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病症分析] 本病初期发热恶寒,基本属于邪在卫分之一种。惟咽喉赤痛明显,则又与总论中邪在皮毛之卫分证不尽相同。 (二)出疹期 [常见症状] 遍体发现红疹,惟唇口周围独少,疹色鲜红,压之退色,高热烦躁,咽喉红肿溃烂,有的可以影响吞咽,两侧扁桃体红肿或有白色渗出物,舌苔光剥,质红绛起红刺,状如杨梅(色深紫)或如覆盆子(色鲜红),故又称“杨梅舌”或“覆盆子舌”。脉数,甚则谵语妄动,抽搐动风。 [病症分析] 本病可相当于总论中营卫合邪之一种,但病中咽喉红肿溃烂,则又与一般营热发疹不同。 (三)恢复期 恢复期有正常的现象,如皮疹消退、身热下降、皮肤脱屑等,均不需治疗。但有余毒未尽,或病后津伤的,即需医治。 [常见症状] 咽喉红肿、疼痛,口干舌红,脉细数。 [病症分析] 这是阴津内虚、虚火上炎所引起的症状,病原于在此以前的热毒所伤。津液不复,则咽喉症状亦必不除。 家庭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居室应通风,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以免产生并发症。 ⒉要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且要易消化,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⒊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紧急!疾控中心:猩红热染病率上升90.51%!症状和手足口相似!

紧急!疾控中心:猩红热染病率上升90.51%!症状和手足口 相似!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很多宝宝中招。 北京市疾控中心5月份报告显示:猩红热步入高发期,染病报告比4月上升90.51%。 猩红热为A组β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为多。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道引起。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1~7日。猩红热病情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轻症病人。典型病人临床症状有以下四期: 1、前驱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

肿大伴压痛。年龄小的婴幼儿可发生谵妄和惊厥。 2、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病程初期,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多数情况下,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诊顺序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但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

猩红热症状治疗预防及图片

猩红热症状,猩红热图片,猩红热预防和治疗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引起很多疾病,在这些病人的鼻咽部存在大量的这种细菌,所以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类病人和带菌者都是猩红热的传染源;尤其是那些没有皮疹的感染者或病人,在猩红热的传播上比猩红热病人更危险,因为他们不易被发现; 猩红热皮疹

猩红热的线状疹症状与类型 猩红热“草莓舌”

猩红热“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杨梅舌”

猩红热皮疹手 全身弥漫性发红,可见点状红色皮疹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

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三种: 1化脓性并发症有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在病后2~3周出现,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猩红热多见于2~8岁的儿童,病情多较急重,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类似的症状应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