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云鹤镇中心小学夏春林

数学广角的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鸽巢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我就设计了表演魔术的游戏来导入新课,在上课开始我就说: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还剩52张,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吗?想参与这个游戏的请举手。同学们踊跃参加,然后叫举手的两组同学上台抽牌。同学们发现抽的牌中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接着引出了课题。相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鸽巢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铅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等方式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鸽巢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在例2的教学时,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列举法适用于数字较小时,有局限性,而假设法应用范围广,假设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大量列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鸽巢原理”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鸽巢原理。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三、通过练习,解释应用

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如“从扑克牌中去掉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18张,至少有几张是同花色的。任意抽出20张,至少有几张是数字相同的。把红白两种球各10个放在同一个盒子里,要保证有两个球的颜色相同,至少要摸出几个球?(3个球),要保证摸出的球有一个是红色的,至少要摸出多少个球?(11个球)。15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中,至少有()只鸽子飞回同一个鸽舍,为什么?教会学生用算式来说明理由,简洁明了,因为15÷4=4……3 4+1=5,所以15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总有5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笼。六年级4班由67个同学,总有多少个同学的属相相同?学校有367个同学,总有各位同学同一天过生日?练习内容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练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练习中,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抽屉

里至少放进了几本书?”对于这句话,学生听起来很拗口,也很难理解;通过思考,我将这句话变成“不管怎么放,至少有几本书放进了同一个抽屉中?”这样对学生来说,相对显得通俗易懂。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增强提问的指向性、目的性。

第五单元《鸽巢问题》例1例2 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鸽巢问题》例1例2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8--69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这个原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板书:(4,0,0)(3,1,0)(2,2,0)(2,1,1),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总结: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 2.完成课下“做一做”,学习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5.1《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鸽巢原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3.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列举法”和尽量“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一副扑克牌 学生准备4支铅笔3个笔筒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组织学生玩“抽扑克牌”游戏。 (1)准备一副扑克牌,取出大王、小王。 (2)选出5名同学,请他们任意抽取一张扑克牌并记在心里,把牌收好。 (3)教师猜测“在这5张扑克牌里,至少有2张是同一花色的。” (4)学生把扑克牌拿出来验证教师的猜测。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鸽巢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抽扑克牌”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从一副4种花色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扑克牌,不管怎么抽,都至少有2张扑克牌是同一花色的,为新知的探究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2)探究放法。 ①自主摆放并汇报放法及发现。 预设 生1:我用数字表示放法:(4,0,0),(3,1,0),(2,2,0),(2,1,1)。 生2:我用式子表示放法:4=4+0+0,4=3+1+0,4=2+2+0,4=2+1+1。 生3:我用数的分解表示放法: 4400431042204211 生4:我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②直接摆放。 a.引导学生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就能得到上面的结论。 预设 生:可以采用平均分的方法。4÷3=1……1,每个笔筒中各放1支,剩下的1支无论放进哪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b.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中,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中,把7支铅笔放进6个笔筒中,各会出现什么情况?找到其中的规律。 预设 生:铅笔的支数比笔筒数多1,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计算就可以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3)总结“鸽巢原理”(一)。 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鸽巢中(m>n,m和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2.教学例2。 (1)出示思考题目。 ①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鸽巢问题例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3)】

鸽巢问题例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 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鸽巢问题(2)》优质教案【新版】

鸽巢问题(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鸽巢问题”的具体应用(教材第70页例3)。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鸽巢问题”,找出这里的“鸽巢”有几个,再利用“鸽巢问题”进行反向推理。 【教学准备】 课件,1个纸盒,红球、蓝球各4个。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讲《月黑风高穿袜子》的故事。 一天晚上,毛毛房间的电灯突然坏了,伸手不见五指,这时他又要出去,于是他就摸床底下的袜子,他有蓝、白、灰色的袜子各一双,由于他平时做事随便,袜子乱丢,在黑暗中不知道哪些袜子颜色是相同的。毛毛想拿最少数目的袜子出去,在外面借街灯配成相同颜色的

一双。你们知道最少拿几只袜子出去吗? 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利用鸽巢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鸽巢问题”的具体应用。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出示一个装了4个红球和4个蓝球的不透明盒子,晃动几下)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在盒子里放了什么? (请一个同学到盒子里摸一摸,并摸出一个给大家看) 师:如果这位同学再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要想这位同学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验证各自的猜想。 指名按猜测的不同情况逐一验证,说明理由。 摸2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1红1蓝;2红;2蓝 摸3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2红1蓝;2蓝1红;3红;3蓝 摸4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2红2蓝;1红3蓝;1蓝3红;4红;4蓝 摸5个球可能出现的情况:4红1蓝;3蓝2红;3红2蓝;4蓝1红;5红;5蓝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优质课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应用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杯、铅笔、书。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1、游戏:猜扑克牌。请5位同学,每人随意抽一张扑克牌。 2、教师猜:在5张扑克牌里至少有2张的花色是一样的。 3、引入学习内容。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自主猜想,初步感知。 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枝铅笔。让学生猜测“至少会是”几枝? 2.验证结论。

小组合作: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来验证结论,并做好记录。 3、指名学生汇报 (1)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适时演示,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4,0,0)(3,1,0)(2,2,0)(2,1,1)(明确这是枚举法) (2)观察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4、思考:“总有”、“至少”是什么意思? 5、提出问题: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假如把4枝铅笔中的3枝平均放到3个笔筒中,每个笔筒放1枝铅笔,剩下的1枝铅笔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明确这是假设法) 6、初步观察规律。 教师继续提问: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把7支铅笔放进6个笔筒里呢? 把8枝笔放进7个笔筒里呢?…… 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你发现什么? (笔的枝数比笔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7、看有关鸽巢原理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 8、学习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例3教学设计:王籍辉

《鸽巢问题》例3 教学设计 矮桥小学:王籍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例3。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小组协作能力。 3.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 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鸽巢问题”进行反向推理。 【教学准备】:PPT,教案,扑克牌,MV,磁性教具,实物投影仪,实验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一段魔术MV,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魔 术。 2、扑克牌小魔术师生互动。 师:刚才的魔术用到了一个道具:扑克牌。玩过没?简单的介绍扑克牌的 知识。 师:老师也能用扑克牌也能变魔术,你们信不信?出示魔术规则: (魔术规则:任意给我5张扑克牌,我都能“变出”至少2张同色的扑克 牌!) 选生代表配合老师完成魔术。 3、阐明道理,板书课题。 师:这个魔术你们会不会变?谁能够说明期中的道理? 揭示并板书课题:《鸽巢问题》例3 二、展开课题 1、出示P70例3,生初步猜测、分享。 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绿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

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小组实验探究,初步感知。 师: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到底至少要几个球,我们做下实验就知道。 出示实验要求: ①、1名组员戴上眼罩,从桶里逐个拿球,其他组员仔细观察:没有同 色,提示“继续”;一旦出现2个同色,提示“停”。 ②、组长记录完后,球放回桶里。换人重复实验。 师:强调关键词(逐个、组长记录、球放回、换人重复),小组开始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师:你们拿了几个球就出现同色? 生:2个/3个 师:2个球的同学请举手!/3个球的同学请举手!有没有1个或者4个的? 可不可能? 师:那例题3的答案,到底是2个还是3个呢?出示填空题,生解答:?1、至少摸出个球,可能出现2个同色的球。 ?2、至少摸出个球,一定出现2个同色的球。 师:所以,要想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3个球! 4、总结规律,自主提炼算理。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实验解决的这个问题,可不可能每次都做实验? 生:不可能。 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总结出实验背后,所包含的数学道理。例3要的是:至少摸几个,一定有2个同色的,那我们就思考一个问题: 在什么情况下一定出现2个同色的球?(板书) 生:独立思考。 师:逐步引导并板书。 ①、先把所有的颜色的球各拿1个。 ②、再随便拿1个。 5、尝试列式解答例3。 师:刚才的答案是“3个”,这个3是怎么来的,现在请同学们列式解答。 6、学生代表交流讲解思路,师点评。

鸽巢问题的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大花岭小学孙立群 数学广角的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的魅力。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鸽巢 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 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我就设计了表演魔术的游戏来导入 新课,在上课开始我就说: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一副扑克牌,去掉大 小王,还剩52张,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吗?想参与这个游戏的请举手。同学们踊跃参加,然后叫举手的两组同学 上台抽牌。同学们发现抽的牌中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接着引出了课题。 相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 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 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 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 “鸽巢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和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铅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通过摆一摆、 画一画或写一写等方式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 单的“鸽巢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在例2的教学时,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列举法适用于数字较小时,有局限性,而假设法应用范围广,假设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抽屉, 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 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大量列举 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鸽巢原理”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 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鸽巢原理。特别是通 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 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 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三、通过练习,解释应用 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如“从扑 克牌中去掉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18张,至少有几张是同花色的。任意抽出20张,至少有几张是数字相同的。把红白两种球各10个放在同 一个盒子里,要保证有两个球的颜色相同,至少要摸出几个球?(3个球), 要保证摸出的球有一个是红色的,至少要摸出多少个球?(11个球)。15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中,至少有()只鸽子飞回同一个鸽舍,为什么?教会

参赛《鸽巢原理》教学设计(1)知识讲解

《鸽巢原理》教学设计 修水二小向娟红 一、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至69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理角“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师:这有一副牌(抽掉大、小王),老师用它变一个魔术,想看吗?这个魔术的名字叫“猜花色”。老师请5名同学每人随意抽一张牌,我能猜到,至少有两位同学的手中的花色是相同的,你们信吗? 师:谁能猜一猜,我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结果? 2.揭示课题,板书“鸽巢原理” 师:刚才老师和这5名同学合作展示了鸽巢原理中最简单的一种问题。鸽巢原理很神奇,我们用它可以解决很多有趣的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神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展示生活中的一种简单的“鸽巢原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为原本枯燥的数学课注入活力。) (二)合作探究建立原理模型 1. 小组合作探究,初步感知“鸽巢原理” (1)课件出示简化后的例题1(将3支笔放进两个笔筒里,你有几种放法? 同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学生拿出准备的3枝笔,2个笔筒,摆一摆,想一想共有有几种放法?然后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展示 学习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成果。要求学生边摆边说,老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草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放法: 放法1 或 (引导学生明确虽然摆放的顺 序不一样,但是同一种放法) 放法或 师:还有别的放法吗? 生:没有了。 师:是的,就这两种放法。除找到不同的放法之外,哪个小组还有其它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3枝笔放进2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

鸽巢问题观课报告

《鸽巢问题》观课感 当第一次看到《鸽巢问题》这个课题时,我很困惑:什么是鸽巢问题?这么难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吗?我搜集学习了很多资料,文中对“鸽巢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对“鸽巢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也终于理出了头绪。鸽巢问题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也就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思考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最不利”。王老师《鸽巢问题》一课,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她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王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亮点: 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本节课开始就设计了“抢凳子”游戏来导入新课,4个同学抢坐3把椅子的游戏,激发兴趣,启迪思考。借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智与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取之于生活范例,揭露现象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惑,并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总有什么至少怎么样”的说法,激起学生探究其中原理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 二、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如把4支笔放入3个杯子学习中,

把5支笔放入4个杯子学习中等,都是让学生自己操作,这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通过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鸽巢问题”,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鸽巢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 三、活动导学,化难为简。这节课属于典型的参与式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全身心投入,用心用情,全员参与,学得兴趣盎然。王老师在每一个活动之前,都带领学生看活动要求,操作目标明确,学生在操作中,有事做,有话说,有思维的火花在碰撞。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王教师提供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空间,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在思考、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2)例3》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2)例3》教学设计 班级:六年级主备人:贺立江 学习内容:课本70页鸽巢原理例3、做一做 学习目标: 使学生通过“抽屉原理”的进一步学习,增强对逻辑推理、模形思想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一、快乐导入:1、5个人坐3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坐()个人? 2、把7只气球扎成3串。不管怎么扎,总有一串至少有3只气球。为什么? 二、快乐学习、探究: 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3)摸出5个球,肯定有2个是同色的。(可能还是一定?)请你列出可能的情况。 3.发现规律。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P70做一做

四、总结提升: 1、把15本书分给4个小朋友,有一个小朋友至少分到几本书? ()是分放的物品,()是抽屉,用()÷()=商……余数,则至少数=()+() 2、如何把摸球问题转化成抽屉原理,关键是找出谁是(),谁是(),如这个题中,()是分放的物品,()是抽屉,然后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 3、P71(4--6) 五、作业 1、木箱里装有红色球3个、黄色球5个、蓝色球7个,若蒙眼去摸,为保证取出的球中有两个球的颜色相同,则最少要取出多少个球? 2、体育用品仓库里有许多足球、排球和篮球,某班50名同学来仓库拿球,规定每个人至少拿1个球,至多拿2个球,问至少有几名同学所拿的球种类是一致的? 3.用红、白、黑三种颜色给一个3×n的长方形中的每一个小方格随意染上一种颜色.n至少为多少时,才能保证至少有两列染色方式完全一样? 4.口袋中放有足够多的红、白、蓝色的球,现有31个人轮流从中取球,每人取三个。证明:至少有4个人取出的球的颜色完全相同。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鸽巢原理教学时,课堂上,我首先采用游戏导入、小组活动的形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把心思马上放到课堂上,让学生觉得这节课探究的问题既好玩又有意义。但这部分内容属于奥数知识范畴,真正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鸽巢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枝笔”。 2、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笔尽量多的“平均分”给各个笔筒,看每个笔筒能分到多少枝笔,剩下的笔不管放到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比平均分得的枝数多1,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3、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鸽巢原理。 在这堂课的难点突破处,也就是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笔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笔筒,看每个笔筒能分到多少枝笔,剩下的笔不管放到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比平均分得的枝数多1,我还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再安排,让学生体会到多余的物体只要不超过抽屉的个数,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物体,这样学生对“鸽巢原理”规律会更清晰更明了。同时,我们要明确,教学知识不光是让学生按照公式来套用公式,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在让学生充分说理的基础上,明确把什么当作“抽屉数”,把什么当作“物体数”是相当重要的。 在这节课里部分学生判断不出谁是“物体”,谁是“抽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下些功夫,以求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所授知识。课后还要让多做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

六年级数学《鸽巢原理》教学设计说明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教学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学情分析】 抽屉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难以理解抽屉原理的真正含义,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他们自己提前先学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抽屉”,要用几个“抽屉”。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敛,教师一方面要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思维特点:知识掌握上,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的引导,重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过程,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求结论,要让学生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教学方法】 1.借助学具,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2. 适时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和假设法进行比较,并通过逐步类推,使学生逐步理解“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 3.引导学生构建解决抽屉原理类问题的模式:明确“待分的物体”→哪是“抽屉”→平均分→商+1 4.完善评价体系,进行小组捆绑,激励学生全员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 5.师生课前准备:①学生:每组5根小棒、4个杯子;课件②学生记录自己是哪一个月出生的。③教师准备1副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鸽巢问题评课稿

《鸽巢原理》评课稿 王亚平 《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没有联系,比较孤立。数学广角主要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升思维水平。虽然小学阶段的鸽巢原理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建立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比较困难。王老师这节课,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师教得扎实,学生学得有效。他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刘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亮点: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前刘老师通过玩扑克牌游戏导入,非常贴切新课,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鸽巢原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2、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本节课刘老师组织的教学结构紧凑,实施过程层层推进上的扎实有效,教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先让学生用枚举法,把所有情况摆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简单 的“鸽巢原理”,举例后学生感知理解“铅笔比笔筒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再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即“平均分”的方法,在这节课中,由于王老师提拱的数据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索和理解“鸽巢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课堂教学更直观形象。 本节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知识形成的过程更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原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呈现在学生眼前。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用视觉获取知识的优势。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供了

第五单元《鸽巢问题》例3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第二课时《鸽巢问题》例3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70页例3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寻找隐藏在实际问题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2.在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与方法,在灵活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怎样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 教学准备: 一个袋子、4个红球和4个蓝球为一份,准备这样的教、学具若干份。小抽屉、6个红球和6个篮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玩“抽幸运学生”的游戏,从全班学生的姓名中抽起3名幸运观众,猜测一定有2人是同一性别的,打开验证。 2.这里面其实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原理。(板书:抽屉原理

3) 二、推波逐浪,探究新知 1.请3名幸运学生上台抽取幸运礼物,有2人是同一颜色的。 2.看看抽屉里到底装了多少个球打开抽屉,让两种球一样多,现在要把抽屉像孙悟空一样的会变。(出示课件) 3. 把剩下的4个红球和4个蓝球装到盒子里,晃动几下 师:同学们,猜一猜:摸一个球可能会是什么颜色的 4.如果老师想让这位同学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课件出示)例题,。 例: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一次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5.师:那么就让我们摸2个球试试看吧(开火车摸) (1)摸出几种情况(3种)(课件出示) (2)摸2个球能满足题目要求吗为什么 (3)哪就摸3个球、4个球、5个球看一看,那一个能满足题目要求。 6.摸之前老师要给同学们一些提示。(出示课件) (1)生默读提示。 (2)师要求4个组摸3个球;3个组摸4个球;3个组摸5个球,组与组之间要比赛,最先完成的组有奖励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云鹤镇中心小学夏春林 数学广角的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鸽巢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我就设计了表演魔术的游戏来导入新课,在上课开始我就说: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还剩52张,你们5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吗?想参与这个游戏的请举手。同学们踊跃参加,然后叫举手的两组同学上台抽牌。同学们发现抽的牌中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接着引出了课题。相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鸽巢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铅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等方式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鸽巢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在例2的教学时,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列举法适用于数字较小时,有局限性,而假设法应用范围广,假设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大量列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鸽巢原理”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鸽巢原理。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三、通过练习,解释应用 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如“从扑克牌中去掉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18张,至少有几张是同花色的。任意抽出20张,至少有几张是数字相同的。把红白两种球各10个放在同一个盒子里,要保证有两个球的颜色相同,至少要摸出几个球?(3个球),要保证摸出的球有一个是红色的,至少要摸出多少个球?(11个球)。15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中,至少有()只鸽子飞回同一个鸽舍,为什么?教会学生用算式来说明理由,简洁明了,因为15÷4=4……3 4+1=5,所以15只鸽子飞回4个鸽舍,总有5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笼。六年级4班由67个同学,总有多少个同学的属相相同?学校有367个同学,总有各位同学同一天过生日?练习内容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练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练习中,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抽屉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案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2.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题1情境图) 思考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认识“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操作发现规律:通过吧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1鸽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和“至少”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方法二:用“分解法”证明。 把4分解成3个数。 由图可知,把4分解成3个数,与枚举法相似,也有4中情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是不小于2的数。 方法三:用“假设法”证明。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证明都可以发现:把4只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无论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只铅笔。 认识“鸽巢问题” (1)像上面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在这里,4支铅笔是要分放的物体,就相当于4只“鸽子”,“3个笔筒”就相当于3个“鸽巢”或“抽屉”,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述就是把4只鸽子放进3个笼子,总有1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这里的“总有”指的是“一定有”或“肯定有”的意思;而“至少”指的是最少,即在所有方法中,放的鸽子最多的那个“笼子”里鸽子“最少”的个数。 小结: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就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2)如果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2,那么总有1个笔筒至少放2支铅笔;如果放的铅笔比笔筒的数量多3,那么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2只铅笔…… 小结: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就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铅笔。 归纳总结: 鸽巢原理(一):如果把m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抽屉里(m>n,且n是非零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2.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题2情境图) 思考问题: (1)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为什么呢? (2)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书呢? 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一)。 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数的分解法证明。 把7分解成3个数的和。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共有如下8种情况: 由图可知,每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不小于3,也就是每种分法中最多那个数最小是3,即总有1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鸽巢问题评课稿

鸽巢问题评课稿 鸽巢问题评课稿 了铺垫 二、注重自主合作培养探究意识 本节课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教与学中经历了命题、验证、推理的应用过程。 1、采用列举法。把3支铅笔放到2个笔筒,怎样摆放?学生的摆放、说理、到老师的演示初步感知了鸽巢原理。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再到4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的操作,熟练列举,恰到好处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鸽巢原理。 2、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学生6只鸽子飞进5个鸽笼、8个苹果放到7个鸽巢等推理验证。教师关注了“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物体个数必须要多于鸽巢个数,化繁为简,此处确实有必要提领出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 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通过教师组织开展的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采用比较教学。通过例1例2的比较,实质就是物体比鸽巢多1和物体比鸽巢多几倍或更多的比较。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

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例 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鸽巢里,看每个鸽巢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鸽巢里,总有一个鸽巢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特别是对“某个鸽巢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鸽巢原理”。 4、注重深化知识。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鸽巢原理”来解释,课前抢凳子,扑克魔术。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学了“鸽巢原理” 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抽扑克牌游戏、班级有多少个同年同月生的人数等等,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 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三、注重说理训练培养逻辑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与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并能用精确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思考和推理的过程”的问题。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鸽巢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 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例1、例2》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例1、例2》教学设计 花果中心小学李崇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出示一副扑克牌。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取出大王和小王,还剩下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5位同学上台,抽牌,亮牌,统计。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数量较小的同类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教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同桌二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预设: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两种结果)教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教师:这句话里“总有”是什么意思?预设:一定有。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预设: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例1的“笔筒”改为“铅笔盒”,便于学生准备学具。且用画图和数的分解来表示上述问题的结果,更直观。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 (2)教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请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教师:谁来说一说结果?学生:可以放(4,0,0);(3,1,0);(2,2,0);(2,1,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表示四种结果)引导学生仿照上例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假设法(反证法):教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再汇报,教师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