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版】大米仓储知识及库房要求

【8A版】大米仓储知识及库房要求
【8A版】大米仓储知识及库房要求

?主要是微生物散发出得轻度霉味,使其香气减退或消失,有异味,这是大米发热霉变的先兆。

?由于米粒微生物、糠粉的强烈呼吸,局部水分聚积,米粒表面出现潮润现象,俗称“出汗”。

?出汗部位米粒吸湿,水分增加,硬度降低,手搓或者牙咬清脆减弱,俗称“发软”,未熟粒与病伤粒最先出现。

?米粒潮润,吸湿膨胀,使散落性降低。

?由于米粒表面水气凝聚,色泽显得鲜明,胚乳部分的透明感略有增加。

?米粒潮润,粘附糠粉,或者米粒上未碾去的皮层浮起,显得毛糙,不光洁,俗称“起毛”。

?胚部组织较松,营养物质较多,菌落先从胚部出现,使胚部变色,俗称“起眼”。含胚的大米先变化,颜色加深,类似咖啡色;无胚的,先是白色消失,生毛(即菌丝体),然后变色,再发展变成黑绿色。

?米粒侧面与背面的沟纹呈白色,继续发展成灰白色,如筋纹,故称“起筋”。一般靠近米堆表层先出现,通风散热之后愈加明显,光泽减退、发暗。

大米安全保管,与大米水分,外界环境温湿度,库房条件卫生、温湿度密切相关,储存大米的库房要做到以下几点:

大米安全度夏水分控制在13.8-

14.2%比较适宜。

库房必须具备隔热防潮性能,通风良好,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

下。

库房卫生要无灰尘,粉尘,保持洁净(粉尘是滋生害虫最好的场

所)。

库房内要有降温,降湿措施。库房内要有温湿度表,每日对库房温湿度进行检查,夏季对储存1个月以上的PP包装货位进行检温和质量普检,如发现库房湿度大,要进行降湿,大米温度高要进行倒垛,通风

降温.

库房内定期清仓消毒,防止交叉

感染。

垛底要有托盘,防止受潮;不同等级、水份大米严格分开。

六、附表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一、储粮基本概念 1、什么叫粮油储备? 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 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

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5、什么是科学保粮? 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存,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陈化速度,

大米产品质量管控方案

.. 专业资料大米产品质量管控案 一、种植 1、对于供应商自有基地要求完全按照有机式种植,产品使用纯正的生产我公司产品种子、有机肥、除虫、除草要有完整的记录,公司不定期到基地检查是否有违规操作。 2、对于供应商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合作式的基地,要求供应商与农户签订有机种植合同,为农户提供纯正的生产我公司产品种子、有机肥,要求农户用物理式除虫,机械或人工除草,供应商对于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监督,公司不定期到种植地块进行检查。 3、水稻收割后在地里自然晾晒,水稻脱粒入库时公司要有人到场监督,现场抽样送检,重点检测农残、重金属和黄曲霉毒素残留。收获的水稻水分达到15%以下后放在指定库位拍照存档。堆放的水稻要有对应的地块标识牌,袋装的水稻求每一袋水稻都要有标示,标示上显示地块信息。为每个地块的水稻制定批号,这个批号用于产品追溯,在加工和出库的记录上都要体现,每次加工后对原粮库位进行拍照存档。 二、原粮仓储 1、水稻应存储在低温,干燥、通风的平房仓或立体恒温仓,储存温度20℃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 2、水稻在入仓前应对仓库进行杀菌、消毒、熏蒸杀虫。 3、仓储的水稻水分应控制在15%以下,杂质控制在5%以,成品大米储藏要求水分14.5%-15%,储藏温度20摄氏度以下。 4、原粮在仓储过程中随时注意粮食温度和水分的变化,必要时采取翻

粮或烘干等措施保证粮食质量。 5、仓库要有挡鼠板、粘鼠板、捕鼠器等防鼠设施,不允使用鼠药灭鼠。 6、原粮库房和成品库房每种产品都有做好标示。标示容包括入库时间、批号、水分。 7、原粮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同库贮存。 三、加工 1、车间部卫生要求干净、整洁,墙壁和棚顶不能有霉斑,工艺安排合理避免交叉污染。 2生产人员要穿干净的工作服,戴工作帽和网帽,头发不能超出网帽,避免毛发落入产品中。 3、在清选设备和加工设备上要加装磁力棒,至少八道道磁选去除金属杂质。用两道比重去机去除土块、头、玻璃、沙粒等杂质。最终产品不允有金属、头、土块等矿物质。 4、采用三抛三选工艺,抛光机和色选机联合使用进行抛光和色选,色选后黄米粒控制在0.1%以,糠粉控制在0.02%以。 5、大米加工过程中,在包装前工序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抽样,检测水分、碎米率、黄米粒、垩白粒率,最后把同一批次所有样品进行混合,从中抽出两公斤送检。主要检测水分、碎米率、黄米粒率、垩白粒率胶稠度、杂质、农残、重金属、黄曲霉毒素B1等指标。在包装过程中检查产品净含量、产品批次信息、包装封口质量等,并做好加工记录。 6、产品定量包装前要对定量包装设备进行校正,生产过程中抽查产品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

储粮管理基础知识 一、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 全、管理规范保证国家随时调得动、用得上并有效控制储存成本。 二、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符”、“三专”“四落 实”。一“一符”是指帐实相符即统计帐、会计帐与保管总帐相符保管总帐与分仓保管帐相符分仓保管帐与货位专卡相符专卡与库存实物相符。二“三专”是指专仓罐储存、专人保管、专帐记载。中央储备粮要由专人保管实行岗位责任制。保管、检验人员均要持证上岗。三“四落实”是指数量落实、质量落实、品种落实、地点落实。 三、储粮仓房和储油罐应常年达到“四无粮仓” 无害虫、无变质、 无鼠雀、无事故和“四无油罐”无变质、无混杂、无渗漏、无事故标准。四、保管员要严格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定期检查粮温、水分、害虫等情况认真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粮库负责人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粮情并在粮情检查记录本上签署意见。 五、分公司组织开展的定期检查主要为春季储粮安全和度夏防汛检 查、秋冬季储粮安全和冬季防火安全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一般为3-5月和9-11月对数量、质量的统计均以3月末和9月末时点为准。 六、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春季储粮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帐实是 否相符储粮品质是否正常粮情检查制度是否落实粮情记录是否

完整、真实仓房是否满足安全储粮要求是否达到通风、密闭、不漏雨、不返潮的要求粮情是否稳定在春季气温回升前是否对粮食进行隔热密闭等处理。二、度夏防汛检查的主要内容承储企业是否制订储粮防汛工作方案或抢险预案防汛抢险物资、器材是否备足备齐库区排水系统是否通畅。三、秋冬季储粮安全和冬季防火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帐实是否相符储粮品质是否正常粮情是否稳定安全防火责任是否落实消防设施设备是否齐全有效。七、中央储备粮入库包括收购、轮入、调入、进口等形式。具体操 作程序按以下流程进行准备—登记—检验—检斤—入仓—去皮—结算。 八、中央储备粮出库包括销售、轮出、调出、出口等形式。具体操作 程序按以下流程进行准备—收款—登记—检验—检斤—结算—出库。 九、参考储存年限以当年生产的粮油入库计算 1、长江以南地区稻谷 2至3年小麦3至4年玉米1至2年豆类1至2年。 2、长江以北地区稻谷2至3年小麦3至5年玉米2至3年豆类1至2年。 3、食油1至2年。 4、地下库粮食的储存时间可根据质量情况 适当延长但一般不得超过稻谷5年、小麦7年、玉米4年、大豆3年。 十、中央储备粮轮换是以符合国家储备标准的新粮替换库存粮食。中 央储备粮轮换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中央储备粮轮换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粮油政策自觉维护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定稿版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目录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因此粮

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 ①粮粒的物理状态

粮食仓储管理制度汇总

仓储管理制度 第一章、储粮安全及储粮安全责任制 一、储粮安全 安全储粮检测: 1、粮食检测环节 安全储粮检测涉及入库、储存、出库三个环节的检测,入库检测是基础,储存检测是保证,出库检测是责任。 (1)、入库检测:主要进行物检和化检,涉及项目主要是依据相应质量标准定等,测定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等,依据有关特定要求还需测定粮食新陈度、湿面筋含量、脂肪酸值等。 (2)、储存检测:粮食自身品质检测主要依据《储粮品质判定规则》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测,粮堆因子的检测主要是依据国家颁布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的项目如粮堆温度、粮食水份、害虫密度等。 (3)、出库检测:主要进行品质检测。 2、粮食储存检测 ⑴、安全粮、半安全粮、危险粮的划分 依据《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的规定,按含水量划分储粮等级,即根据粮食水份与储藏环境温度的关系,分为安全粮、半安全粮和危险粮。 ①、安全粮:是指可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如玉米、小麦、高梁、杂粮、面粮、食豆类等安全水份标准为13%,稻谷为14%。

②、半安全粮:只能在气温较低的季节短期储存,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食。 ③、危险粮:指极易发热、霉变的粮食。 3、储粮害虫及其防治 ⑴、“一符四无”内容 ①“一符”标准:“一符”指国有粮油仓库代国家储存的粮油做到帐实相符,即保管帐、统计帐、会计帐与实物数量相符。 ②“四无粮仓”标准: Ⅰ、无害虫 Ⅱ、无变质 Ⅲ、无鼠雀 Ⅳ、无事故 ⑵、虫粮等级标准见表 虫粮等级标准 ①、本表是指原粮、成品粮不许有虫。

②、表中害虫头数系指活虫。 ③、表中两项指标中有一项突破的即算作更严重一级虫粮。 ⑶、虫粮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①、虫粮处理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必须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②、防治措施要符合“安全、经济、卫生、有效”的原则。 ③、全仓生虫,全仓处理,局部生虫,局部处理。 ⑷、储粮害虫常用防治方法: ①、清洁卫生防治 ②、机械除虫 ③、习性防治 ④、化学防治 二、安全储粮责任制 1、储备部认真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坚决执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管辖范围内做到不死人、不坏粮、不失盗、不出重大事故。 2、遵守库内各项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考勤公开,不弄虚作假。 3、严格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各项测化制度,保证粮食的品质,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遵守市区局及中储粮的有关规定,坚持雨中三查,及防汛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4、调出调入工作,遵守原则,入有凭出有据,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

粮油保管员业务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

保管员业务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由于新粮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因此新粮入库后的( B )个月内应加强管理。 A、2 B、3 C、4 D、5 2、通常所测得的粮食水分是指(C )。 A、自由水 B、束缚水 C、自由水与束缚水之和 D、平衡水 3、粮食的安全水分是指粮食的( A )水分。 A、最高 B、最低 C、平均 D、半安全 4、麦蛾成虫的触角为( C )。 A、丝状 B、棍棒状 C、鞭状 D、念珠状 5、分批次入仓的粮食,各批次之间的温差应不大于( D )。 A、8℃ B、7℃ C、6℃ D、5℃ 6、装粮线的高度一般是以( D )为基准而设计的。 A、玉米 B、稻谷 C、大豆 D、小麦 7、采用“磷化氢+二氧化碳”混合熏蒸时,应先通入二氧化碳,( D )分钟后再通入磷化氢。 A、10 B、5 C、15 D、20 8、安装测温电缆时,垂直点距应不大于( D )米。 A、1.5 B、2 C、2.5 D、3 9、( C )是对储粮安全和储粮品质危害最大的微生物。 A、放线菌 B、细菌 C、霉菌 D、酵母菌

10、谷蠹的触角为( B )。 A、锤状 B、鳃片状 C、膝状 D、棍棒状 11、对易变质的粮油不能保存时,可( A )样品,但应事先对送验单位说明。 A、不保留 B、封存 C、保留 D、暂时保留 12、直接评价粮食食用品质的方法是( A )。 A、感观指标评价 B、化学指标评价 C、营养指标评价 D、物理指标评价 13、呼吸系统中毒时,应使中毒者首先( D ),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A、带上防毒面具 B、躺下休息 C、用湿毛巾放毒 D、离开现场 14、对新购进或维修后的机械设备,必须经( C )后,方可投入使用。 A、厂家鉴定 B、目测合格 C、试车合格 D、领导批准 15、汽车衡主要由秤台,称重控制单元和( D )三大部分组成 A、打印机 B、显示器 C、地坑 D、称重传感器 16、粮情检测系统控制室应达到( A ),通风,且防尘性能良好的要求。 A、干燥 B、采光 C、密闭 D、隔热 17、采用启闭门窗控制粮油水分时,注意环境条件的( B )对控制粮油水分的影响。 A、变化 B、湿度 C、氧浓度 D、温差 18、自然通风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其效果与储粮( B )有关。 A、粮种 B、堆装形式 C、湿度 D、温度

大米存储要求知识

大米储存知识 —市场营销部整理 目的: 确保大米产品质量在保存期间稳定不发生变质以及生虫现象,各地经销商提高大米产品在储存方面的知识确保产品 在储存方面质量不发生变化 、/.—- 和发霉变质甚至生虫,大米的储藏是粮食储藏学科中的一大难题。安全储藏、防止霉变、减缓品 质劣变是大米储藏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大米储藏主要采用气调、低温、机械通风和真空包装等方法。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大米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提高大米储藏技术水平,延长安全储藏期,保鲜大米品 质,降低成本,是大米储藏的方向。 一、大米储藏特点 大米失去谷壳保护,胚乳外露,易受虫害,储存稳定性比稻谷差。大米的损失途径包括在采购、除杂、运输、干 燥、储藏、销售等过程中物理质量的损耗及在此过程中商业品质的下降。而大米储藏在这一过程经历的时间最长, 损失最为严重。大米储藏的特点表现为陈化,霉变,虫、鼠害等。 1. 爆腰 大米腰部岀现不规则的龟裂成为爆腰。爆腰是由于急剧地对谷粒加热或冷却,使米粒内部与表面膨胀或收缩不均 匀,以及米粒受到外力作用造成。在储藏或加工过程,稻产生的爆腰主要与湿度,高水分的大米必须在低温或者在 常温条件下,进行缓慢降温、干燥,若采用高温干燥或者骤然冷却,就会造成爆腰,增加碎米。爆腰的大米食用品 质和储藏稳定性也变差。 2. 陈化 大米陈化表现为米质变脆,米粒起筋,无光泽;糊化和持水力降低,粘度下降,脂肪酸含量上升,米汤溶岀物减 少;大米蒸煮后硬而不粘,并且扎嘴;有陈味。一般储存一年即有不同程度的陈化。成品粮比原粮更易陈化。大米 若水分大、温度高、精度低、糠粉多、虫霉为害,则陈化快,反之则慢,尤其在盛夏梅雨季节陈化较快。 3. 吸湿、返潮 大米吸湿能力与加工精度、糠粉含量、碎米总量有关。尤其是糠粉,其吸湿能力强且带较多微生物,容易引起发 呈负相关,与环境温度成正相关。 4. 霉变 大米发生霉变的主要与温度和湿度以及大米表面的糠粉多少,热机米未及时凉米以及害虫有关。引起粮食没变的 微生物主要有真菌(霉菌、酵母菌、植物病原真菌等 )、细菌、病毒等,而最易促成大米霉变的是真菌中的霉菌。霉 变初期大米表面发灰,失去光泽,呈灰粉状,米沟明显。霉变过程中表现为发热、岀汗,散岀轻微的霉味;霉菌自 身及其代谢产生的色素,引起大米变色,使米粒原有的色泽消失,而呈现岀黑、暗、黄等颜色。霉变与大米含水 值就低于0.64,对某些霉菌抱子有一定抑制作用,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繁殖。霉菌在 热、长霉、变味,还阻塞米堆孔隙,使积热不易散发。另外, Gurito P [门等认为:薄膜袋吸潮率与大米水含量 量、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成分显著相关。水分在 12%以下时,霉菌繁殖困难,在 14%以下,这时的水分活性 AW 20 C 以下大为减少,10 C 以下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1 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与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8 三、粮堆的结露、预防与处理、、、、、、、、、、、、、、、、、、、、、、、、、、、、、、、、、 17 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 五、储粮生理、、、、、、、、、、、、、、、、、、、、、、、、、、、、、、、、、、、、、、、、、、、、、、、 21 六、粮油储藏技术、、、、、、、、、、、、、、、、、、、、、、、、、、、、、、、、、、、、、、、、、、、 33 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 八、粮油仓储管理、、、、、、、、、、、、、、、、、、、、、、、、、、、、、、、、、、、、、、、、、、 49 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就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就是指数量与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就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

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粮堆物理性质就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粮堆就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就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 1、散落性 (1)散落性的概念 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静止角就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就是自流角β。自流角就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自流角就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与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 ①粮粒的物理状态 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粒大、饱满、

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几个要点

做好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几个要点 一、引言 在粮食全面市场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粮食储藏与管理工作,适应改革的新形势,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粮食产业,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仅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发展粮食仓储事业尽心尽力,还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仓储管理的长效机制。据此,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应着力抓好粮食仓储管理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二、提高认识,加强对仓储工作的领导 粮食仓储工作在粮食商品流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连接收购、销售、加工的中间环节,对满足军需民食,平抑市场,调齐余缺,保持粮油正常的品质和新鲜度,减缓粮食陈化速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条件下,一定要加强对粮食仓储工作的领导,仓储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第一,健全机构。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设立相关业务部门和专兼职人员专司粮食仓储工作,认真组织协调,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根据业务量需要,配备好专业人员。第二,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职责,切实做到有粮必有人管,管粮必管安全,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第三,各

级分管领导要抓保粮制度措施的落实,把措施落到实处。坚持一手抓市场,一手抓仓储,不断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确保库存粮油安全,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是我们粮食企业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希望所在。 三、创新思路,强化仓储管理工作措施 深入开展“一符四无”(账物相符;无虫、无鼠雀、无霉变、无事故)粮仓活动,这不仅是仓储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国家粮油库存的管理,正确理解和执行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开展的“一符四无”粮库活动,确保帐实相符,安全储存,继续执行一些行之有效的保管制度和方法,推行规范化管理。努力使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要突出管理重点,特别要加强对各级储备粮油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储备粮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三专”“四落实”,即专人管理、专库储存、专账记载,数量、质量、品种、地点四落实。按规定,标明标识。加强储备粮承储资格的认定工作,一律实行“准入制度”.储备粮代储计划要向具有仓储管理及设施优势的国有企业倾斜。重视仓储基础信息工作,各单位要及时、准确、认真上报各种仓储报表,为上级领导及时提供准确信息。 除此,还要对过去行之有效的良性检查制度、分析会、存粮普查、“一符四无”粮仓鉴定等做法,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关于大米知识方面的问题

关于大米知识方面的问题 问:什么是新米,新米有什么特点? 答:新米是指所用稻谷在一个生长周期内进行加工销售的米均称为新米。新米的特点:色泽好,无异味,口感好,有天然饭香味。 问:什么是陈米,陈米可以吃吗? 答:陈米是指稻谷存放1年以上3年以内并且没有发生霉变与黄变。陈米可以吃但没有了新米的色泽与天然饭香。 问:什么是陈化米,陈化米可以吃吗? 答:陈化米是指稻谷存放3年以上并且开始发生黄变,陈化米是绝对不可以食用的。其中所含黄曲霉素致癌率极高。 问:家庭用米应该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容器中较好? 答:应放在通气性较好的容器中,如木桶、纸袋,但容器四周空气流动要好,温度要低,温度以不高于20℃为好。 问:家庭用米怎样防虫? 答:在购买米时就要选糠粉少、精度高、水份低的米。要少量多次购买为最好。在家里存放时要注意放在低温、通风、干燥处。万一再生虫也可放在冰箱或冰柜里,将虫冻僵或将虫卵冻死就可继续食用了。生虫的米将虫处理后再食用是不会伤害人体的。 问:家庭用米怎么防发霉? 答:与防虫方法一样。 问:家庭购买大米应注意什么? 答:要少量多次购买,要选信誉好的品牌米,要防止买到陈化米。 问:影响大米口味因素? 答:遗传因素(50%);生态因素(20%);裁培技术(15%);烘干、贮存、加工技术(15%)问:品种对大米口味的影响? 答:大米的食味品质绝大部分取决于它自身的遗传特性,相关学术研究认为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占口味综合影响指数的50%左右。 问:加工对大米口味的影响? 答:米饭的自然饭香基本来源于米糠,这样在加工时要求大米达到洁净不破坏原米营养。这样大米表层会留有很多与香味有关的硫磺从而米饭会有天然清香。因此选用全营养物理工艺尤为重要。 问:水源对大米口味的影响? 答:通常情况下,河水灌溉的稻田要比井水灌溉的要好,河水水温均匀、偏高,有利于对营养的均衡吸收与贮存,但千万防止用污水灌溉,会严惩导致品质下降。我们的响水贡米是选用被国家评为4A级森林公司的“镜泊湖”水浇灌的,它的形成用了上亿年。而且水温常年不变,无污染。 问:空气对大米口味的影响? 答:清洁的空气流动对水稻生育的影响有两重性,空气流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节水稻群体内热量,湿度,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以维持稻田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进而保证大米口味的形成需要,另一方面空气流动过快又易造成水稻倒伏,影响成熟,进而影响大米食味。问:土壤对大米口味的影响? 答:天然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的地域米的食味绝对优良。

大米仓储知识及库房要求

花大米储藏特点 r 1 窩水分的犬米必须在低温或者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缓 慢降温、干燥,反之,就会造咸爆腰,增加碎米◎爆 腰的大栄負用品质和储蘊稳定性也变差° zPSft 大米若水分犬、温度咼、精度低%糠粉多、虫嘗为害, 则陈化快』反之则慢,尤其在盛夏梅雨季节陈化较快。 匚一當变 零变王要与温度和湿度以及大米表面的糠 粕多少F热机米未及时凉米以境害虫有关&霉变初耶大米表面 发灰,失去光泽,呈灰紛状,米沟明显。當变过程叩表现为笈 厂 土吸;S、返潮 丈米吸湿能力与扣工精度、糠粉含童\碎米总量 有关。尤其是访糠粉,其吸溟能力强且带较多黴 生物,容易引起发热、长當、变味,还阻塞米堆 孔隙,使积熱不易散发。

四、防虫害 (-)空仓消毒:用80%敌敌畏乳剂进行消毒。其方法有悬挂与喷洒两种?1.悬挂法:就是在仓內高处挂起用80%敌敌畏浸过的布条或纸条,距离地面2米高.每条之间距离2-3米,任其自然熏 *2■啖零法:用80%敌敌畏乳剂,稀释成1% 或2%的溶液,进行空仓及工具、器材、铺垫物喷霎消毒。 (二〉实仓熏蒸:常用磷化铝,都是在密闭条件下熏蒸杀死害虫,在短期内取得比较彻底的 效果。?使用方法:散装粮食每吨用磷化铝片剂6-7片。100公斤的袋装粮食,可将药一片放入粮袋中部。大量的袋装粮食,每吨放药10片。熏蒸时间,在12 —15弋时需5天,16-20°C时需4天,20弋以上只需3天。

?(1)施药时不可把磷化铝药片集中放, 以免引起火灾,药片间的距离不少于2厘米,以保安全乜 ?(2)空气中磷化铝浓度超过百万分之七时,停留6小时优上时能使人中毒;含万分之四时,停留半小时以上即有生命危险&因此,粮食经熏蒸后散气两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仓。居室存粮严禁使用磷化铝&

粮油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

粮油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 粮油仓储管理基础知识 (1)粮油仓储管理(1)粮油仓储 包括入库前的准备工作、收货工作和入库收尾工作。 1.粮油储存前准备:仓库准备、人员培训、空仓杀虫、储存机械设备准备。(1)粮食储存量的计算: (1)平房仓:仓容=仓内建筑面积×粮食装载高度×粮食堆积密度;(2)平房仓:仓容=仓内建筑面积×堆积高度×粮食容重×70%;(3)浅圆仓、筒仓:仓容=粮食装载量×粮食容重 ④油箱容量:油箱容量=储油量×90%×油密度(910 \1319/m3) (2)制定仓储计划:调查了解生产情况,掌握粮油的品种、质量和水分,根据仓储任务合理安排仓储能力。 (3)配备和培训业务人员:一般情况下,业务人员是为粮油仓储而设置的,如接待、质检、称重、开票、仓储、付款等。每个岗位由一个特殊的人负责和划分。 工人之间的合作。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政策、业务流程、规章制度、食品价格、质量要求和操作方法等。 (4)空仓消毒:即空仓消毒。 (5)储存设施和设备的准备:包括需要预置的检验检测设备、计量设备、输送设备、清洗设备、食品状况检测设备和机械通风设备。 设备和流通熏蒸设备等。 2.接收粮油储存:主要环节有:

对粮油样品进行严格检验、准确称量、分类、入库、结算、支付和统筹安排 3、粮油仓储收尾工作: 根据规定,应采集粮油样品,以确保储存的质量和数量。 品种、质量、干湿、新陈代谢、有无虫“五分开”便于群众,不拖延、不短缺、不白条,准确及时地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加强设备配件管理 批准数量 保管、会计和统计每天检查,每月结算,三个账户一致。 创建账户卡 仓库(罐)编号、品种、数量、产地和储存时间 粮油储备(专用)卡 之间,粮油质量检验记录入库记账台账 粮油品种数量、品种、数量和数量的变化 全面检查 清理现场 包括粮油品质、堆放形式、堆放高度、粮温和各点虫害情况。 平整谷物表面,清理器皿,铺设测温电缆(棒)并清理干净 领域 (二)粮油出库 它包括三个阶段:交货前的准备、交货和交货后的收尾。 1.粮油储存前准备:包括科学编制储存作业计划、粮油清洗、精确称量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2014版)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2014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粮油仓储单位的粮油仓储活动和设施管理,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粮油仓储单位)从事和参与粮油仓储活动及粮油仓储设施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粮油仓储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国家和地方粮食流通政策和粮食应急预案,贯彻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粮油仓储、设施管理及生产作业制度和标准,接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第四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粮油仓储管理制度,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粮油储藏技术,开展“四无粮仓”和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延缓粮油品质劣变,降低粮油损失损耗,防止粮油污染,确保库存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第五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粮油仓储设施管理制度,积极做好粮油仓储设施的建设、维修改造和保护工作,按规定做好粮油仓储设施的拆、改、废,确保仓储设施满足粮油收储的需要。 第六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处置预案,组织演练,确保粮油仓储作业安全。 第七条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油仓储及仓储

设施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储粮安全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粮油仓储及仓储设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 第八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自设立或者开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应当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仓储业务类型、仓(罐)容规模、仓储设施设备情况、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状况等内容。具体备案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九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固定经营场地,并符合本办法有关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二)拥有与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并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 (三)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创造条件以信息化手段开展粮油仓储单位备案工作,并对备案的粮油仓储单位进行核查,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未经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粮油仓储单位名称中不得使用“国家储备粮”和“中央储备粮”字样。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粮油仓储单位名称中不得使用“省(区、市)储备粮”字样。

大米存储知识

大米储存知识 目的: 确保大米产品质量在保存期间稳定不发生变质以及生虫现象,各地经销商提高大米产品在储存方面的知识确保产品在储存方面质量不发生变化 刖言 大米因胚乳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受湿、热、虫等影响而变质,从而影响了大米的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极易产生米质“陈化”和发霉变质甚至生虫,大米的储藏是粮食储藏学科中的一大难题。安全储藏、防止霉变、减缓品质劣变是大米储藏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大米储藏主要采用气调、低温、机械通风和真空包装等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大米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提高大米储藏技术水平,延长安全储藏期,保鲜大米品质,降低成本,是大米储藏的方向。 一、大米储藏特点 大米失去谷壳保护,胚乳外露,易受虫害,储存稳定性比稻谷差。大米的损失途径包括在采购、除杂、运输、干燥、储藏、销售等过程中物理质量的损耗及在此过程中商业品质的下降。而大米储藏在这一过程经历的时间最长,损失最为严重。大米储藏的特点表现为陈化,霉变,虫、鼠害等。 1. 爆腰 大米腰部岀现不规则的龟裂成为爆腰。爆腰是由于急剧地对谷粒加热或冷却,使米粒内部与表面膨胀或收缩不均匀,以及米粒受到外力作用造成。在储藏或加工过程,稻产生的爆腰主要与湿度,高水分的大米必须在低温或者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缓慢降温、干燥,若采用高温干燥或者骤然冷却,就会造成爆腰,增加碎米。爆腰的大米食用品质和储藏稳定性也变差。 2. 陈化 大米陈化表现为米质变脆,米粒起筋,无光泽;糊化和持水力降低,粘度下降,脂肪酸含量上升,米汤溶岀物减少;大米蒸煮后硬而不粘,并且扎嘴;有陈味。一般储存一年即有不同程度的陈化。成品粮比原粮更易陈化。大米若水分大、温度高、精度低、糠粉多、虫霉为害,贝9 陈化快,反之则慢,尤其在盛夏梅雨季节陈化较快。 3. 吸湿、返潮 大米吸湿能力与加工精度、糠粉含量、碎米总量有关。尤其是糠粉,其吸湿能力强且带较多微生物,容易引起发热、长霉、变味,还阻塞米堆孔隙,使积热不易散发。另外,Gurito P :1]等认为:薄膜袋吸潮率与大米水含量呈负相关,与环境温度成正相关。 4. 霉变 大米发生霉变的主要与温度和湿度以及大米表面的糠粉多少,热机米未及时凉米以及害虫有 关。引起粮食没变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霉菌、酵母菌、植物病原真菌等)、细菌、病毒等,而最易促成大米霉变的是真菌中的霉菌。霉变初期大米表面发灰,失去光泽,呈灰粉状,米沟明显。霉变过程中表现为发热、出汗,散出轻微的霉味;霉菌自身及其代谢产生的色素,弓I起大米变色,使米粒原有的色泽消失,而呈现岀黑、暗、黄等颜色。霉变与大米含水量、环境温 度、湿度、气体成分显著相关。水分在12%以下时,霉菌繁殖困难,在14%以下,这时的水

(整理版)粮食仓储合同

课程:仓储管理 课业名称:仓储合同签订学生姓名:姚入方

粮食仓储合同 存货方:郑州市盛达粮油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甲方)合同编号:NO120308 保管方:郑州市东方储运公司(乙方) 签订时间:2012年12月9日签订地点:郑州市东方储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存货方和保管方根据委托储存 计划和仓储容量,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储存货物的品名、品种、规格、数量、质量 第二条粮食入库检验的方法、时间与地点 我国大米质量是根据加工精度定等的。加工精度指大米背沟和粒面留皮程 度。根据国家标准《大米GB1354-86》规定,大米按其加工精度分为特等、标准 一等、标准二等、标准三等4个等级。 1、入库验收方法:抽样化验 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 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抽样化验有以下两 种方法: 看:一是新粳米色泽呈透明玉色状,未熟粒米可见青色(俗称青腰); 二是新米“米眼睛”(胚芽部)的颜色呈乳白色或淡黄色,陈米则颜色较深或 呈咖啡色。 闻:新米有股浓浓的清香味,陈谷新轧的米少清香味,而存放一年以上的陈米,只有米糠味,没有清香味。 2、入库检验时间:2012年12月10号 3、入库地点:郑州市东方储运公司

第三条货物入库、出库手续、时间、地点、运输方式 1、入库验收 (1)入库手续 1)核对粮食规格、品名、生产单位是否与合同一致; 2)观察包装完好程度,并清点实物数量; 3)完成粮食品质检查; 4)完成上述工作后填制“入库单”一式三份; 5)验收中发现溢余时填制“溢余货物单”; 6)验收中发现毁损短缺时填制“毁损短缺货物处理单”; 7)按实收数量入库,并记录实物账卡; 8)因试用、展览、更换、销货退回、调货等而重新入库的商品,于交回时应保持领用时的状况,若有损坏,应由仓库部会同服务部鉴定维修费用后,由领货人照价赔偿,若附件遗失或不全时,则应由领货人依据商品价格赔偿; 9)进货单位收货时,如发觉附件短少、数量不符或商品破损、性能变质时,最迟应于收货次日通知发货单位,否则概以收货合格论; 10)各单位不得于销货退回时未经仓库保管单位签字认可而自行在销货报告上作销货退回处理。 2、出库手续 各项出货除仓库部对分公司的出货应凭分公司填具的“商品(供应品)订货单”出货外,其余各项出货应由出货人出示已经其单位主管亲笔签准的“商品(供应品)领货单”及“商品(附件)领货记录卡”向保管员出货。 (1)存货出库的有关规定与程序 1)根据提货单、调拨单、领料单等发出存货之前,必须填制“出库单”,出库单是报告仓库已按发货指令将存货发出,并办妥交接签字手续的程序性凭据。凡未办理出库单手续者,一律不得发货。 2)出库单以仓库为主体,按出库顺序编号,并按下列程序运作。 ①本单一式四份,加复写纸一次套写。 ②填完出库单全部内容,空白行应盖“以下空白”章。 ③发货并经清点完毕,应盖“存货已全部发出”章。

大米仓储知识及库房要求.pdf

一、大米储藏特点 1.爆腰 高水分的大米必须在低温或者在常温条件 下,进行缓慢降温、干燥,反之,就会造 成爆腰,增加碎米。爆腰的大米食用品质 和储藏稳定性也变差。 2.陈化 大米若水分大、温度高、精度低、糠粉多、 虫霉为害,则陈化快,反之则慢,尤其在 盛夏梅雨季节陈化较快。 3.吸湿、返潮 大米吸湿能力与加工精度、糠粉含量、碎 米总量有关。尤其是访糠粉,其吸湿能力 强且带较多微生物,容易引起发热、长霉、 变味,还阻塞米堆孔隙,使积热不易散发。 4.霉变 霉变主要与温度和湿度以及大米表面的糠 粉多少,热机米未及时凉米以及害虫有关。 霉变初期大米表面发灰,失去光泽,呈灰 粉状,米沟明显。霉变过程中表现为发热、 出汗,有轻微霉味;大米变色,使米粒原 有的色泽消失,而呈现出黑、暗、黄等颜 色。 5.虫害 大米的虫害主要是米象。米象在温度低于 11℃或高于35℃时不产卵。

二、大米储存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1、异味 ?主要是微生物散发出得轻度霉味,使其香气减退或消失,有异味, 这是大米发热霉变的先兆。 2、出汗 ?由于米粒微生物、糠粉的强烈呼吸,局部水分聚积,米粒表面出 现潮润现象,俗称“出汗”。 3、发软 ?出汗部位米粒吸湿,水分增加,硬度降低,手搓或者牙咬清脆减 弱,俗称“发软”,未熟粒与病伤粒最先出现。 4、散落性降低 ?米粒潮润,吸湿膨胀,使散落性降低。 5、色泽鲜艳 ?由于米粒表面水气凝聚,色泽显得鲜明,胚乳部分的透明感略有 增加。 ?米粒潮润,粘附糠粉,或者米粒上未碾去的皮层浮起,显得毛糙,6、起毛 不光洁,俗称“起毛”。 ?胚部组织较松,营养物质较多,菌落先从胚部出现,使胚部变色, 俗称“起眼”。含胚的大米先变化,颜色加深,类似咖啡色;无7、起眼 胚的,先是白色消失,生毛(即菌丝体),然后变色,再发展变 成黑绿色。 ?米粒侧面与背面的沟纹呈白色,继续发展成灰白色,如筋纹,故8、起筋 称“起筋”。一般靠近米堆表层先出现,通风散热之后愈加明显, 光泽减退、发暗。 一般情况下,轻度异味、出汗、发软、散落性降低、色泽鲜明等现象的出现, 是大米发热霉变的征兆,而起毛、起眼、起筋等现象出现,说明发热霉变已属早期 现象。每到高温高湿季节,就成为大米发热霉变的高发季节。含水量高的粳米发热 霉变尤为普遍。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作者:————————————————————————————————日期: ?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日期:2010年| 一、储粮基本概念 1、什么叫粮油储备? 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 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

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5、什么是科学保粮? 科学保粮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保管好粮食。按照粮食的变化规律,做到安全储存,避免或减轻虫、霉、鼠、雀危害造成的损失,抑制或减缓粮油陈化速度,减少粮油的损失损耗,降低保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等采取的一些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保粮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分别采取清洁卫生、物理机械、化学药剂、温室储藏等措施,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综合防治,确保储粮安全。 6、粮食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粮食的物理性质是指粮食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 性质,如粮食的流散特性——自动分级、散落性;粮食的热特性——导温性和导热性;粮食的吸附特性——吸湿特性和气体吸附特性、吸附滞后、粮堆内气流微循环所导致的水分转移等。这些物理特性相互

2018年粮食仓储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粮食仓储管理工作要点 一、以日常监管为重点,全面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 (一)推进标准化管理。按照全市统一印发的仓储管理常用表格表样,规范粮情检查、机械通风、熏蒸记录和库存粮油货位表卡册的录入;完善储备粮质量控制指标及入库验收办法;全面推进粮食仓储企业管理规范化。 (二)进一步完善现代粮食仓储管理制度。今年,我区粮食仓储企业要以《省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暂行办法》为标准,进一步完善粮油出入库管理、储存实物管理、设施设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和应急监督检查,不断强化区域粮食安全的“守责意识”,保障储粮安全。同时要加大对违反储粮管理制度人员的处罚力度,保证各项仓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二、以“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强化人员素质提高、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一是认真抓好“危仓粮库”维修改造工作,集中资金、人力、物力搞好通滩、弥陀库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储粮功能提升。二是加大政策性仓储资金的争取力度。粮油仓储企业要主动争取财政支持,抓住近期财政资金对仓储基础设施维护、改造扶持力度加大的机遇,通过新建与维修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加速我区粮油仓储设施的优化升级。三是用好已争取到仓储维修资金,确保资金规范、专项使用。四是强

化保防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加大对保管员、检验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粮油质量标准、粮油食品安全及管理知识培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下粮食事业科学发展的仓储行业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队伍。五是积极推广和应用储粮新技术。根据实际,逐步探索和使用低氧富氮、中药储粮等绿色储粮新技术。 三、创新管理手段、打造信息化监管平台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应用、兼顾办公、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确保安全”的原则,积极响应省粮食局在全省开展的省级储备粮和全省粮油应急预警远程监管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推广先进信息技术在粮食流通和监管领域的应用。 四、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粮食质量监管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粮食质量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提升我区粮油产品的质量档次,为实施名优品牌战略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一是在全区开展地方储备粮监督检查和质量调查;二是加强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强化粮油食品检测;三是在市局指导下,积极配合市监测站开展收购和仓储环节原粮卫生指标抽查和污染源调查、评价及对策研究;四是规范推进全区粮食产新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五是完善粮油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六是加大粮油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