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1、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

错误

3、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

错误

4、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

错误

5、《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正确

错误

6、如何实现新的民主社会,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正确

错误

7、《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穿越时代、跨越国界,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思想的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正确

错误

8、托克维尔要做的,不是思考历史而是叙述历史。

正确

错误

9、托克维尔展示了他的俯拾即是的真知灼见,完成了对法国革命的历史哲学思考。

正确

错误

10、贫困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社会的激变往往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

正确

错误

11、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增长。

正确

错误

12、根据本讲,()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16-17

17-18

18-19

19-20

13、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

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

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

14、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

社会因素

宗教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15、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经济力量的增长。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工农阶级

中产阶级

16、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马克吐温

雅克卢梭

涂尔干

托克维尔

17、()法国出现很多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大都亲身体验过革命的剧烈变革,感受了阶级之间的碰撞。

19世纪

18世纪初

19世纪末

18世纪

18、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在聚焦法国革命这个核心命题的时候,不约而同地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革命。

叙述

讴歌

复活

以上都是

19、《美国的民主》第二卷是在()年完成。

1835

1840

1845

1855

20、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年后,有了中译本。

125

130

135

140

21、大革命是在()的情况下爆发的。

经济相对繁荣

经济相对没落

经济危机

工业革命

22、()的发展使得贵族不再行使中世纪以来的管理职能,但贵族还享受着免税特权和在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优先的特权,这使得法国的封建权利特别不能容忍,比在其他国家更加令人民憎恶。

革命制度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专制王权

23、统治阶级已经无“资格”,也无“能力”来治理国家了,“资格”关系到()。

治理的“技艺”

合法性问题

贵族发展

资产阶级

24、根据本讲,贵族的没落不仅体现在(),还表现在他们不能审时度势。

情感

经济

政治

文化

人性

25、根据本讲,托克维尔的著作包括()。

《1848年革命》

《论美国的民主》

《理想国》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旧制度与大革命》

26、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是欧洲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包括哪两大特征()。

民粹主义

封建专制

民主精神

民本思想

等级制

27、根据本讲,封建时代,法国的三个等级是()。

僧侣

资产阶级

教皇

贵族

其他

28、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法国民众的两种激情是指()。

要求减税

要求地位

要求平等

要求自由

要求民主

29、下列是《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问题的是()。

何以减轻人民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

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其他任何国家更使人憎恶?

法国革命特有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大革命如何从以往事物中自动产生?

旧制度下自由的种类及其对大革命的影响?

30、直至革命爆发后1789年8月4日之夜诺阿耶子爵首先发言,然后一致同意,()。

废除一切纳税特权

取消徭役

永久管业权其他人身奴役物权实行赎买

走向平等自由之路――《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

(下)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00 52 31

[分数]:80分

1、根据本讲,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的时候,没有走向形而上学的极端。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革命前三四十年左右,法国经济停滞,公共财富减少。

正确

错误

3、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加惊人。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

正确

错误

4、本讲认为,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

正确

错误

5、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环境中焦虑兴奋,努力改变处境,追求更好的东西。但这是一种使人焦虑的追求,引人诅咒过去,梦想与现在完全相反的情况。

正确

错误

6、历史的经验证明,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优于其前任政权,对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正确

错误

7、美国革命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激进的社会革命。每一派革命者毫不犹豫地把其前辈推上断头台,然后实行更激进的措施,把革命推向前进。

正确

错误

8、托克维尔不仅分析大革命对旧制度的断裂和改造,而且关注大革命对旧制度的继承和延续。

正确

错误

9、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绝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度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基础。

正确

错误

10、即使革命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或迟或早同样也会坍塌,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一点一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业。

正确

错误

11、根据本讲,()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革命的摧毁者。

罗伯斯比尔

拿破仑

路易十八

克拉维埃

12、根据本讲,法国大革命中,()率先发起的反抗为未来的革命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革命的先声。

僧侣

资产阶级

贵族

农民

13、根据本讲,贵族的信誉随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贵族在精神领域一向占有的统治地位已成真空,因此()在那里能尽情扩张,独自占有这个位置。

僧侣

资产阶级

军人

作家

14、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的。

否定

没有回答

不明确

肯定

15、根据本讲,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

文人政治家

军事领袖

专制政府

民主政府

16、根据本讲,文人引导民众的原因有()。

贵族的信誉随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

旧制度下没有政治自由和言论自由

在旧制度下,没有政治自由

以上都是

17、凡是受到不平等军役税摊派损害的(),无一不被人人均应平等的思想感到振奋

纳税人

资产阶级

军人

作家

18、政府的种种罪恶所造成的所有政治反对精神,既然不能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来,就只能潜藏在()之中,而作家已成为旨在推翻国家全部社会政治制度的强大政党的真正首领。

战场

法律

政策

文学

19、“这次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加惊人。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这是属于()。

申辩

改革

批判

言论

20、与()的比较——法国革命极具破坏性,但平等社会的建立举步维艰。

美国革命

中国革命

英国革命

德国革命

21、美国革命适时终止,没有吞噬“革命的儿子”,革命者从战场转向会场,用()终止了革命,也维护了革命。

武器

故事

经济

宪法

22、根据本讲,托克维尔所强调的,也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发展的()。

断层性

连续性

暴力性

反复性

复杂性

23、根据本讲,1760—1788年间君主国家一次次进行改革尝试,这些改革的内容包括()。

税收

官职

高等法院

行政运作机制

君主制

24、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下没有()自由,致使每一种公众激情都乔装成哲学;政治生活被强烈地推入文学之中。

政治

出版

游行

言论

集会

25、根据本讲,与法国大革命相比,美国革命适时终止,没有吞噬“革命的儿子”,革命者从()转向(),用()终止了革命,也维护了革命。

战场

会场

宗教

宪法

妥协

26、根据本讲,政府改革努力的失败原因是()之间的矛盾。

利益集团

国家的发展逻辑

宗教分裂

军事叛变

君主制的贵族阶级性质

27、法国历史的遗产是(),已经陷入没有退路的冲突。

贵族

资产阶级

等级社会

专制政府

专制主义

28、当()的时候,专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

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

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

当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就业率低时

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时

当人民没有领导者没有信仰时

29、“我深信,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他们甚至是依靠这一切领导了这场摧毁旧制度的大革命。”

感情

习惯

思想

言论

思维

30、只有在大革命以前的各个时代,才能找到照亮大革命的灯火。对旧社会、对它的(),若无清晰的透视,就绝对不能理解旧社会衰亡以来60年间法国人的所作所为

法律

弊病

偏见

苦难

伟大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80分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8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40分) 1.根据本讲,法国大革命中,()率先发起的反抗为未来的革命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革命的先声。 A.僧侣 B.资产阶级 C.贵族 D.农民 2. 根据本讲,贵族的信誉随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贵族在精神领域一向占有的统治地位已成真空,因此()在那里能尽情扩张,独自占有这个位置。 A.僧侣 B.资产阶级 C.军人 D.作家 3. 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的。 A.否定 B.没有回答 C.不明确 D.肯定 4. 根据本讲,()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革命的摧毁者。 A.罗伯斯比尔

B.拿破仑 C.路易十八 D.克拉维埃 二、多选( 共2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本讲,政府改革努力的失败原因是()和()之间的矛盾。 A.利益集团 B.国家的发展逻辑 C.宗教分裂 D.军事叛变 2. 根据本讲,1760—1788年间君主国家一次次进行改革尝试,这些改革的内容包括()。 A.税收 B.官职 C.高等法院 D.行政运作机制 三、判断(共4小题,总分:40 分) 1.根据本讲,革命前三四十年左右,法国经济停滞,公共财富减少。 正确 错误 2.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的时候,没有走向形而上学的极端。 正确 错误 3.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加惊人。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 正确 错误 4. 本讲认为,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是100多年前诞生的一本老书,却在当今的中国朝野间引发了阅读和讨论的热潮。特别是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时,向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使得这本书备受关注。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王岐山书记荐书《旧制度与大革命》。 事实上,这本书写的并不是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一般的历史叙述史,托克维尔在全书的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地讲道:“我现在发表的这部书绝非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这样的历史已有人绘声绘色地写过,我不想再写。本书是一部关于这场大革命的研究。”托克维尔是法国伟大的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出身贵族世家的托克维尔,生活在法国由贵族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这样一个激荡纷乱的历史时期。作为旧制度的获益者、新时代的受害者,“乡愁”萦怀的托克维尔对刚刚到来的民主社会不可能没有抵触,但他还是把这一社会转型看作历史的必然。毕竟在法国社会的阶梯上,贵族地位的下降、平民地位的上升历时已久,两者的平起平坐只是时间问题。托克维尔感受到这一浩荡趋势,认为转型及身份平等是“事所必致,天意使然”。 《旧制度与大革命》主要讨论的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尤其是法国革命那种特殊的暴烈性或狂暴性的原因。实际上托克维尔想说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政治实践,体现了一种为追求社会平等而不惜牺牲个人自由的政治文化,而这种政治文化恰恰是从革命前的“旧制度”政治文化中蜕变出来的。由此,托克维尔首次揭露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开辟了大革命研究的一条新的思路:它试图在事实与思想、历史与历史哲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回答如下几个主要问题:为什么革命在法国比在其他欧洲国家更早发生?为什么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期,这种繁荣却加速了革命的到来?为什么法国人民比其他欧洲国家人民更加憎恨封建特权?为什么在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为什么说中央集权体制并非大革命的创造,而是旧制度的体制?等等。 为什么要强调关注西方国家在早期的转型时代呢?道理很简单,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向现代化社会的急剧转型进程中。中国今天遭遇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很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19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或者说是法国学者托克维尔的名着《旧制度与大革命》。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曾推荐此书给幕僚,使这本书也一时洛阳纸贵。通篇读下来,这篇文章并不是一直再说大革命,也不是一直重复说旧制度如何促使大革命的到来;而是一直在阐述一个思想——自由。这在他35岁写的《论美国的民主》体现的尤为显著,他崇尚美式民主,而美式民主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由。刚领会到这个思想时,我倍感诧异,因为熟悉托克维尔身世的人都知道他是传统贵族,崇尚自由也就会对贵族阶层产生不利影响。本篇文章核心思想可以用四个问题来概括: 一、为什么封建制度在法国更遭受人民的憎恨? 首先是法国农民已变为土地所有者,如果农民没有土地,便会对封建制度强加在地产上负担无动于衷;若不是承租人,什一税也与他们无关;如果他们不是土地所有者,地租不会与他们有关。只有关切到自身利益问题时,人们才会反抗,在法国封建制度盘剥了农民的收益,因此法国人民非常憎恨封建制度,而德国英国的农民没有土地便不会对封建制度产生很大的愤怒。最后托克维尔就说:封建制度已经不再是一种政治制度,但他仍然是左右民事制度最庞大的一种。虽然范围缩小了,他激起的仇恨反倒更大:人们说的有道理:摧毁一部分中世纪制度,就是剩下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 二、为什么在18世纪的法国,文人成为最重要的政治家? 实际上文人通过三种方式获取了当时最重要政治家的地位。

思想 文人对古怪旧制度嗤之以鼻,那些旧制度已丧失效力却还要延续,因此他们就很容易对旧制度感到厌恶,自然趋向理性来描绘新世界。 群众 因为愚昧,民众对文人言听计从,衷心拥护。假如法国人像以前一样在三级会议中参政,每天在省议会中继续致力于地方行政,那么可以断定,法国人决不会像18世纪中叶那样,被文人的思想所煽动;他们会维持事务的一定规章,以防止纯理论。最后他得出结论:假如同英国人一样,法国人也能够不废除旧的制度,而是通过实践来逐渐改变体制的精神,他们也许就不至于心甘情愿地臆想出所有新花样。但是每个法国人每天都在他的财产、人身、福利或自尊方面受到某种旧法律、某种旧政治惯例、某些旧权力残余的妨碍,而他看不到任何他本人能采用的医治这种特殊疾病的药方。最后的结果只有两条路: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摧毁国家政体。 自由 路易十六虽然对于很多自由予以限制,但是他对文学界宽容很多。文人可进行哲学思辨,论述社会起源,人类本质和政府职能。当时政治生活被强烈推入文学之中,作家控制了舆论领导,一时间占据了在自由国家里通常由政党领袖应有的位置。在没有人能够与作家争夺这个地位了。 看到这里,觉得中国的现实几乎是法国当年的翻版:中国的公知

旧制度与大革命Microsoft Word 文档 (3)

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魏炜 前段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上说,“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是著名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经典名著,“我将试图说明:同样是这些法国人,由于哪些事件,哪些错误,哪些失策,终于抛弃了他们的最初目的,忘却了自由,只想成为世界霸主(拿破仑)的平等的仆役;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强大、更加专制的政府,如何重新夺得并集中全部权力,取消了以如此高昂代价换来的一切自由,只留下空洞无物的自由表象;这个政府如何把选举人的普选权标榜为人民主权,而选举人既不明真相,不能共同商议,又不能进行选择;它又如何把议会的屈从和默认吹嘘为表决捐税权,与此同时,它还取消了国民的自治权,取消了权利的种种主要保障,取消了思想、言论、写作自由——这些正是1789年取得的最珍贵、最崇高的成果,而它居然还以这个伟大的名义自诩。”①也许这就是托克维尔当年写作《旧制度与大革命》时的初衷,这也是解读“法国大革命启示录”的关键。 托克维尔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时发现了一个“悖论”: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②”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托克维尔对此的解释是“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只有伟大天才才能拯救一位着手救济长期受压迫的臣民的君主。人们耐心忍受着苦难,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有人出主意想消除苦难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当时被消除的所有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有其他流弊存在,于是人们的情绪便更激烈;痛苦的确已经减轻,但是感觉却更加敏锐。封建制度在盛期并不比行将灭亡时更激起法国人心中的仇恨。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横举动似乎都比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更难以忍受。③”托克维尔还观察到了另一个“悖论”:大革命前二十年,社会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增加,“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国家因战争负债累累;但是个人继续发财致富,他们变得更勤奋,更富于事业心,更有创造性”;“公共繁荣在大革命后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大革命以前20年中那样发展迅速。”为何社会财富蓬勃增长的过程中,却爆发了惊世骇俗的大革命?尤其是当托克维尔观察到:革命前夕的法国政府虽然依旧足够强大,但却不再单纯地实行专制,而是在“到处维持秩序”;法国民众则“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发财致富,可保住已取得的财富”。这样的情势下,为什么还会爆发摧毁一切的大革命?托克维尔认为是:“尽管法国政府在大革命爆发前已经部分转换了自己的 ①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页 ②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页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品味历史的点滴——随托克维尔一起看法国大革命 路尧 社科8B 2008012705

【摘要】本文是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读书笔记。文章阐述了作者对托克维尔法国大革命研究的理解,并结合中国历史写了作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读书笔记 引 当研究一部历史时,重要的不是史实,而是对各种社会要素的分析,既这些要素如何作用而使历史成了这般模样?这些要素往往复杂琐碎,它们之间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能把它们理清,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工作。 托克维尔正是做了这样一件工作。 托克维尔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他的成名作是1835年问世的《论美国的民主》,年仅36岁的他就荣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出身贵族,但在政治上却倾向于自由主义。《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他在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并建立第二帝国的动荡时期酝酿并完成写作的。他“企图解释那些构成时代连锁主要环节的重大事件的原因、性质、意义,而不是单纯的叙述史实”1,并最终出色的实现了这一初衷。 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前后延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中,一边读书,一边对重要内容做笔记,然后再综合几章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这些读后感主要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还有结合书中观点对中国历史及现状的思考,总共十三篇小文章,按照书中章节的顺序进行排列。对中国问题的分析只是作者个人想法,恐怕还有不少问题,请读者多多指正! 文章中所有带引号的部分如无特殊注明,全部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 一、前言 1.专制与自由对公民思想的影响 在前言中,托克维尔表达了自己对专制的厌恶与对自由的向往。他指出,专制制度有趋利性的本质,在专制制度下,“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成为最普遍的感情”2;而只有自由制度“能够随时以更强烈的、更高尚的激情取代对幸福的沉溺,使人们具有比发财致富更伟大的事业心”3。 1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第一版,序言ii。 2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8月,第一版,第35页。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托克维尔其人。托克维尔(1805(乙丑年)-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代表作有《美国的民主》第一卷、《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旧制度与大革命》。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但是如果让我撰写托克维尔的墓志铭并且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其成绩:一言以蔽之,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的作者。可见这两本书对于作者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这两本书就没有托克维尔。 这本书告诉我们,法国大革命的由来:精神自由的被毁以及政治自由民主的缺失。我们应该觉醒的:人人生而平等,是现代民主的基石。精神自由、司法独立,这两点使得法国最终战胜了自己的诸多弊端,重新成为西方民主国家的一个典范。 托克维尔本书中还提出一个最为吊诡(悖论)的问题:“何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反而激怒了人民?从书中找到的答案如下: 一是政府有法不依或者朝令夕改,造成百姓的恐慌。国王宣

布说:“劳动权是一切财产中最神圣的财产;一切有损于劳动权的法律均违背自然权利,均当被视为无效的法律”。几个月后,损害劳动者的行会和劳役制度又重新恢复。这种对苦难的叙述使人民激愤起来,在人民内心深处燃起贪欲、嫉妒和仇恨。 二是人们利益需求单一趋同,人们变得日益相似。正是由于专制权力的加强,人们逐渐丧失了精神的自由,甚至人身的自由,人与人之间变得互不来往,社会诚信缺失,不同阶级之间乃至同一阶级内部都不会相互协作。而正是这种自由的丧失,使得旧制度变得难以维持,因为它只会加剧社会的分裂,而难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也就是中国古语所云: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船就会翻。 三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农民虽然脱离贵族地主阶级的束缚但是而政府为了获得财政收入只得将注意力集中到农民身上,于是作为最穷且享受公共福利最少的群体,却不得不承受最沉重的负担,这必然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对于繁荣何以加速革命的到来,其实孔子早有判断,他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繁荣未必保证社会不会动荡,还可以从唐朝安史之乱中得到印证。安史之乱前,唐代经济繁荣到了顶峰,国家仓库和农户家中存有大量粮食,而这不妨碍动荡和拐点的到来。

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我将试图说明:同样是这些法国人,由于哪些事件,哪些错误,哪些失策,终于抛弃了他们的最初目的,忘却了自由,只想成为世界霸主(拿破仑)的平等的仆役;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强大、更加专制的政府,如何重新夺得并集中全部权力,取消了以如此高昂代价换来的一切自由,只留下空洞无物的自由表象;这个政府如何把选举人的普选权标榜为人民主权,而选举人既不明真相,不能共同商议,又不能进行选择;它又如何把议会的屈从和默认吹嘘为表决捐税权,与此同时,它还取消了国民的自治权,取消了权利的种种主要保障,取消了思想、言论、写作自由—这些正是1789年取得的最珍贵、最崇高的成果,而它居然还以这个伟大的名义自诩。” ——这是托克维尔当年写作《旧制度与大革命》时的初衷,也是解读其“法国大革命启示录”的切入点。 一、革命往往会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 托克维尔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时发现了一个“悖论”: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托克维尔如此解释这一“悖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

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只有伟大天才才能拯救一位着手救济长期受压迫的臣民的君主。人们耐心忍受着苦难,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有人出主意想消除苦难时,它就变得无法忍受了。当时被消除的所有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觉察到尚有其他流弊存在,于是人们的情绪便更激烈;痛苦的确已经减轻,但是感觉却更加敏锐。封建制度在盛期并不比行将灭亡时更激起法国人心中的仇恨。路易十六最轻微的专横举动似乎都比路易十四的整个专制制度更难以忍受。” 二、经济繁荣何以反倒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在考察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时,托克维尔还观察到了另一个“悖论”:大革命前二十年,社会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增加,“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国家因战争负债累累;但是个人继续发财致富,他们变得更勤奋,更富于事业心,更有创造性”;“公共繁荣在大革命后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大革命以前20年中那样发展迅速。” 为何社会财富蓬勃增长的过程中,却爆发了惊世骇俗的大革命?尤其是当托克维尔观察到:革命前夕的法国政府虽然依旧足够强大,但却不再单纯地实行专制,而是在“到处维持秩序”;法国民众则“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发财致富,可保住已取得的财富”。这样的情势下,为什么还会爆发摧毁一切的大革命? 托克维尔给出的答案是:尽管法国政府在大革命爆发前已经部分转换了自己的角色,致力于“促进公共繁荣,发放救济金和奖励,实施公共工程”,但它仍保留着许多专制政府的毛病。在革命爆发前的20年里,政府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1、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 错误 3、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 错误 4、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 错误 5、《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正确 错误 6、如何实现新的民主社会,需要历史的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正确 错误 7、《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穿越时代、跨越国界,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思想的滋养和历史的教育。 正确 错误

8、托克维尔要做的,不是思考历史而是叙述历史。 正确 错误 9、托克维尔展示了他的俯拾即是的真知灼见,完成了对法国革命的历史哲学思考。 正确 错误 10、贫困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社会的激变往往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 正确 错误 11、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增长。 正确 错误 12、根据本讲,()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16-17 17-18 18-19 19-20 13、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 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 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

14、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 社会因素 宗教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15、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经济力量的增长。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工农阶级 中产阶级 16、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马克吐温 雅克卢梭 涂尔干 托克维尔 17、()法国出现很多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大都亲身体验过革命的剧烈变革,感受了阶级之间的碰撞。 19世纪 18世纪初 19世纪末 18世纪 18、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他们在聚焦法国革命这个核心命题的时候,不约而同地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革命。 叙述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90分卷)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革命的摧毁者。 A.罗伯斯比尔 B.拿破仑 C.路易十八 D.克拉维埃 2. 根据本讲,贵族的信誉随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贵族在精神领域一向占有的统治地位已成真空,因此()在那里能尽情扩张,独自占有这个位置。 A.僧侣 B.资产阶级 C.军人 D.作家 3. 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的。 A.否定 B.没有回答 C.不明确 D.肯定 4. 根据本讲,当发动大革命的一代人被摧毁或丧失锐气时,当对自由的热爱在无政府和人民专政中被挫伤而软弱无力时,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新的主人的时候,()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 A.文人政治家 B.军事领袖

C.专制政府 D.民主政府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所强调的,也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和()。 A.断层性 B.连续性 C.暴力性 D.反复性 2. 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下没有()自由和()自由,致使每一种公众激情都乔装成哲学;政治生活被强烈地推入文学之中。 A.政治 B.出版 C.游行 D.言论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革命前三四十年左右,法国经济停滞,公共财富减少。 正确 错误 2. 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加惊人。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 正确 错误

3.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的时候,没有走向形而上学的极端。 正确 错误 4. 本讲认为,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 正确 错误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1、根据本讲,革命往往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 错误 3、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 错误

4、根据本讲,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时时发生的极度的不自由是引起人民的愤怒、引发革命的根本原因。 正确 错误 5、《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 正确 错误 6、如何实现新的民主社会,需要 __思考,也需要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正确 错误 7、《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所包含的深邃的历史智慧穿越时代、跨越国界,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从中汲取思想的滋养和 __教育。

正确 错误 8、托克维尔要做的,不是思考历史而是叙述历史。 正确 错误 9、托克维尔展示了他的俯拾即是的真知灼见,完成了对法国革命的历史哲学思考。 正确 错误 10、贫困有时可以引起骚乱,但不能造成伟大的社会激变。社会的激变往往是源于社会的不平等。 正确

错误 11、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经济力量的增长。 正确 错误 12、根据本讲,()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 16-17 17-18 18-19 19-20 13、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 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 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 14、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 社会因素 宗教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15、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经济力量的增长。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工农阶级

旧制度与大革命PDF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解读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处在中国反腐浪潮风口浪尖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想推荐的,虽然是一名工科研究生,我却明显的感受到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特别是托克维尔对于法国大革命背景和旧制度的分析有其独到的视角,改变了我对革命的看法。为什么法国的封建权利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令人民感到厌恶?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是在封建势力对人民压迫最轻的地方发生的? 关于大革命的重新解读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我看来并不是一本历史书。显然,托克维尔并没有采用大量的史料堆积,同样无意于去详细介绍法国大革命的前因后果与具体进程。 然而,这本书的影响是如此深远,直到今天,依然能够激起广泛的 思考与讨论。 这样一本经典之作固然体现在全书中随处可见的精辟的论断与 华丽的词句,然而却不仅于此。在托克维尔看来,法国大革命是在 特定历史结构下,旧制度长期演化的结果,甚至这场革命本身都只 是旧制度演化的一个过程。同样革命所建立起来的新的机制只不过 是旧有的萌芽的发展,而那些骤然建立起的制度却依然脆弱。 虽然对于革命的宏大意义保持审慎地怀疑,托克维尔却并非简 托克维尔(1805-1859) 单地主张“告别革命”。相反,对于民情的冷静地考察使他敏锐地看 到平等化的观念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浪潮,并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广泛地传播开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剧了法国阶级的分离,法国人们变得彼此相似,但却比以往更加分割成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彼此漠不关心。最后,法国的旧制度被一群相似的人推翻。造成社会阶层分化 因此,尽管我们可能通过史料的不同挖掘与解释,对于托克维尔的某些论断提出质疑,然而,这种超越历史的核心的命题是无法被消解的。不简单地成为纷繁历史的工具,也不轻易地沦为激昂情感的奴隶。正因为此,思想才能穿越时代的隔膜,成为深邃的洞见。革命的发生并不是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的忍受着罪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们,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他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他开始改革的时刻。”法国大革命就是这种情况。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时就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那时候公共繁荣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财富增长更快,但是却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改革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改革可能促进制度的覆灭。如中国的同治中兴,同治中兴时期清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标是要恢复古代最完善制度的活力。但同治中兴的伟大目标是复兴儒家价值观念及其制度。同治中兴和路易十六期间进行的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路易十六不同的是,他的改革刺激了人民发财的热情,但是其存在的政治制度却阻挠了这种热情实现的可能性,使得人民认定了法国封建体制不得不推翻, 从而促成了 自身的毁灭。 经济繁荣何以反倒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在历史教科书里总结革命爆发的原因,无外乎国王独裁专制,政府腐败,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等等通常所见的说辞。读者们也自然而然的觉得,肯定是官逼民反嘛,老百姓活不下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80分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下)8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法国大革命中,()率先发起的反抗为未来的革命打开了一个缺口,成为革命的先声。 A.僧侣 B.资产阶级 C.贵族 D.农民 2. 根据本讲,贵族的信誉随着其权力的命运消失:贵族在精神领域一向占有的统治地位已成真空,因此()在那里能尽情扩张,独自占有这个位置。 A.僧侣 B.资产阶级 C.军人 D.作家 3. 根据本讲,“革命是走向平等的唯一门槛?”的答案是()的。 A.否定 B.没有回答 C.不明确 D.肯定 4. 根据本讲,()是大革命的集成者,也是大革命的摧毁者。 A.罗伯斯比尔

B.拿破仑 C.路易十八 D.克拉维埃 二、多选( 共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本讲,政府改革努力的失败原因是()和()之间的矛盾。 A.利益集团 B.国家的发展逻辑 C.宗教分裂 D.军事叛变 2. 根据本讲,1760—1788年间君主国家一次次进行改革尝试,这些改革的内容包括()。 A.税收 B.官职 C.高等法院 D.行政运作机制 三、判断(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革命前三四十年左右,法国经济停滞,公共财富减少。 正确 错误 2.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在证明大革命势在必行,合情合理的时候,没有走向形而上学的极端。 正确 错误 3. 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事件更加惊人。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 正确 错误 4. 本讲认为,革命之所以发生,往往并非因为人们的处境每况愈下。那些忍受高压强权毫无怨言、甚至毫不自知的人民,往往在压迫稍有放松之时奋起反抗,挣脱枷锁。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1000字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1000字: 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了托克维尔对于法国大革命发生原因的分析。托克维尔个人对大革命的态度并不是负面的,在一定程度上大革命确实让很多启蒙思想得到了传播,以至于几乎重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思想基础。然而托克维尔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保皇党”,所以他的评论也不能完全奉为圭臬,还是需要辩证的看待。关于法国大革命还有英国政治家埃德蒙·柏克所著的《法国革命论》,下次拿来读一读做个比较,看看从保守主义者的视角出发怎么批判法国大革命。 这里我接着就上次提出的法国大革命三点诱因来谈谈当下。 第一,权力错配,总督掌权,贵族失权。自从秦始皇改分封为郡县制之后,中国的官僚机构组织形态就一直在发展,可以说曾经一度达到顶峰。在政治层面上玩出了种种权力制衡的套路。比如九品中正制打破察举制被皇亲国戚垄断的选官系统,科举制又打破了九品中正制所确定的世家大族的垄断。中国在很早就已经确定了这种官僚统治的格局,以至于几乎没有欧洲的“贵族阶级”。这也奠定了中国自上而下管理的传统。反观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人统一的认同就是宗教——天主教,在政治方面由于东西分裂,西方一直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每一个封地都有自己的管理者,所谓“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

附庸”这样的分封形态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法国的路易十四独大,集中了所有军政大权,“统一”法国。法国后行一步,也算是接受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所以我们在现在的法国也能看到很多自上而下的影子,但是也有很多区域自治的政治遗产。 第二,破窗效应,一旦一部分权力获得解放,剩下的就更加令人无法接受。西方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失败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当过几天总统就让位给了袁世凯,随后是复辟、军阀统治,直到国民政府执政时期也依然是军阀统治的背景(蒋介石就是军队系统出身)。到了之后,发动人民群众的党取得了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土地革命,随后而来对资产阶级的清算在几十年之内就没有停止过。我不认为这些都是受某些上层人物蛊惑而导致的,分明可以看到群众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正式来源于“一部分的解放”。 第三,拜金主义,钱是自己的,其他都是政府的。我非常欣赏托克维尔在这里的论述。什么是自由?书中多次提到自由但是我没有看到一个清楚明白的定义,但至少我们直到“这件事情该政府管”不是自由,甚至是放弃了自由。举个例子,在一个班级里班长问:今天谁扫地?同学们说:你来定吧!同学们在此刻放弃了自由。“民主”的做法应该是各抒己见:“我觉得应该让他来扫”,最后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决定谁的意见得到反馈。所以表达是民主的先决条件。拜金主义导致人们不再关心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情,比如街道的清理,这些小事情变成政府的事情,逐渐一些和赚钱无关的大事情也变成了政府的事情。民主的权力被逐渐放弃。在今天的法国,“不投票党”成为了最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影响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影响 一、《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学术界的影响: 1、当代人写当代史是有优势的。 当代人写当代史除了有自身的困境,也有后代人写前史难以取代的优势。托克维尔的序言里面自己已经这样说。他说“我写这本书的时候,离大革命已经相当远,使我们只是轻微的感受那种另革命参与者目眩的激情。那些激情到了我们这一代(实际上是爷爷发生的事孙子来写了)激情基本褪完。同时又相当近,使我们能够深入到指引大革命的精神中去理解。”就那个精神氛围还没有褪尽。后代人写历史,史料占有比我们有优势,冷静客观比我们有优势。但是有一条是致命的短处,就是他离那个时代太远,远到他已经感觉不到那个时代的精神氛围了,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另一种主观,另一种扭曲。 从司马迁的成功到托克维尔的成功,证明其实最好的历史写作时间大概离那个事件只有40年左右。 2、用真挚的语言来叙述革命。 关于革命,应该让它从审美学的领域、艺术的领域,让它回到政治学、社会甚至于经济学这样的领域里面,求其真,而不是求其美。用真挚的语言来叙述它,而不是用那种艺术的语言来拔高它或者是贬低它。革命本身是势力的,是欺软怕硬的。这也是托克维尔第一次揭示的。 3、独特的史学方法。 托克威尔是在史学方法上第一个让我们得到启发的就是在那种断裂性的历史事件中看到历史的联系。这是一般的历史书很难提供的。 二、《旧制度与大革命》在社会上的影响: 1、名人的评价 里夫(亨利·里夫——当时最重要的英国杂志《爱丁堡评论》的总编,《泰晤士报》的主笔)——《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一位读者 里夫在信中对托克维尔说道:“我越是钻研已收到的你的著作的各章,就越是为之感染和欣喜若狂。就像一件所有人都为之打动的艺术作品,在这里我重又见到希腊雕塑的痕迹与真面目。”里夫是托克维尔著作的第一位读者。他把托克维尔著作中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与孟德斯鸠著作中的《法的精神》置于同等地位。

旧制度与大革命

书籍说明:《旧制度与大革命》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邢晓宇译 之所以选择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这本书是王岐山同志推荐给广大干部同志们阅读的,因而对当今中国政府的管理肯定是具有借鉴意义的;第二个原因是在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前,我对托克维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是《论美国的民主》一书的作者,他前期热心于政治,一度担任法国外交部长一职,他的书是包含着对自己政府管理的感悟与现实经验在里面的,并不是纸上谈兵,空泛的理论推理。阅读完《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一著作之后,托克维尔丰富的例证,独到的视角以及深刻的见解都令我深深的折服。 一、对《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的个人整理与分析 由于此书的内容确实很是丰富,对大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十分清楚,初次阅读,我只能挑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来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当今中国的国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很难做到把握全书的所有理论观点,敬请谅解。 1.本书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分析与高中所学知识对比 高中时期,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然后是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路易十六的腐朽统治,使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毫无民主权利,经济上又遭受沉重剥削,和特权等级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直接原因是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被迫召开三级会议,成为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当然不能说这些观点不对,但是它们是通用型的,根本原因对所有资本主义革命都是适用的,所以,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必须具体深入,了解法国国情,民众的心理。 而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后,发现托克维尔对大革命的分析是十分细致的,并不是通用型的概括,真正是具有法国特色的。在当时,法国的封建压迫并不是最严重的,相反,大革命在人民觉得专制制度和压迫最轻的国家爆发了。在法国,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不受领主的统治,贵族拥有特权却不掌握政权,全国实际上是由数十个总督管理的,巴黎控制了其他城市的所有权力,中央集权专

论旧制度与大革命

论《旧制度与大革命》 2011060610 魏惠闲当托克维尔以“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的思维,去创作一部能与《罗马盛衰原因论》的著作结合起来的书本的时候。注定会有《旧制度与大革命》的问世。 在书中,他博古论今,纵横对比。深刻地揭示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内在的联系。把法兰西民族的命运历程,剖析得淋漓精致。在书中,他善于从一般规律中找特殊规律。“我像个医生一样,试图在每个坏死的器官内发现生命的规律”这是他的自白。 从书中的分节,分为三编。托克维尔是一个必须遵循内心的兴趣行事的人,所以从选题到规划章节,无一都是遵循他自己的想法。在阅读大量名著,和加上自己的丰富的阅历上。他把能深入的都让我们看到。在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和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在第一章中,描写的是在大革命爆发之前,人们对它的评价各异。在国内,对于伟大的普鲁士国王页无法预料这场革命步步逼近,也无法猜测大革命的结果。在国外,这场法国的大革命令世人瞩目与惊叹。世人都隐隐约约到新时代的到来。这是预示着变革与改良希望曙光的时刻到来了。给正处于旧制度压迫下的人们打开了一种新的光亮。但是对于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来说,他们丝毫没有觉察到这场大革命会给世界的政治带来一场冲击。他们没有丝毫的危机感,当时只想着如何巧立名目来蒙混大众的视野。英国人,这个早期就在欧洲大陆,掀起自由国度之风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些许有些敏锐。然而,他们也没有认清它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英国国内的著名德尔经济学家和英国政治家。阿瑟杨和伯克,一个缺乏预见性,一个缺乏包容性。在法国的国内,民众对着将要到来的大革命以后的去向,也是一无所知。他们既害怕王权,又无法保证三级议会能保证不损害民众的利益与安全。 大革命按照一个没有既定的路线,发展着。摧毁了原有的政治的机构,后来的一切一切都被大革命摧毁了。人们不由得去思考,因为伟大的革命一旦成功,便使产生革命的原因消失。革命由于本身的成功,反而变得不可理解了。 那么革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托克维尔接下来,在第二章接着讲述。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

《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 在这部经典著作中,作者没有对法国大革命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是将重心放在了法国革命爆发之前长期以来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变化上,由此论述法国革命的形成。书中涉及到如下阶级:贵族、教士、资产者、农民、知识分子等。大革命发生之前,这些阶层都有了自身的重大变化。贵族几个世纪来逐渐丧失领地,政治上失去领导权,却依旧享有很多特权,自身的地位实际是下降了,但却遭受到普通人民的记恨。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逐渐壮大,与贵族有了至少是物质上的平等地位,但贵族的出身思想以及资产阶级重富观念使两个阶级不相往来。教士阶层作为特权等级,地位也在不断衰落,日益在精神上脱离民众,却还享受特权,因此遭到了人民的敌视。至于农民阶层,则从很早开始就有了自己的小块份地,造就了法国的小土地所有制,因而相较于欧洲其他国家,法国农民具有更独立自主的精神。然而,尽管他们日益摆脱了贵族的控制,但18世纪承受的负担却比以前还要重,例如沉重的军役税。 18世纪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经过几代王朝的努力,王权成功削弱了贵族权力,并与教会达成合作,将势力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征税权、公共事业管理、财政权、兵役权尽数收归中央,而且成功废除大部分自由城市。此外,从地域上讲,巴黎成了法国的绝对核心,成为法国一切活动的中心。这一切都有利于专制集权的建立。 还有两股理论思潮是18世纪的重要特征。一是法国启蒙运动,发起者们将民主自由博爱等抽象的自然法概念应用于政治,然而这些人却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乏实践经验。但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他们却成为了人们的信奉对象,自然权利思想大行其道。另外,重农学派始终推崇建立平等无差别的社会,对于自由和契约却不加重视,他们渴望建立成一个人人平等的,没有任何阶级差别的民主专制社会。该学派主张首先应建立君主专制,然后再将其转化为民主专制,这变相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 另外一个重要革命因素是18世纪法国的社会实际情况。虽然此时法律严格,但是执行上却开始宽泛。在行政方面,官员开始认真关注民生,施政宽厚了很多。受此影响,法国工商业出现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日益迫切。对于专制王朝的腐败,如卖官鬻爵、滥征捐税日益痛恨。而恰在此时,路易十六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依旧把贵族阶级当作首要敌人,妄图通过增强第三等级的力量来对抗贵族势力,却不想因此使第三等级力量飞速壮大,终于导致了王朝的灭亡。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托克维尔的“革命悖论”,他发现并不是人民处境越糟就越容易发动革命,发动革命的往往是那些相对而言处境不是太糟的地方。对于一个坏政府而言,改革往往就是革命的开始。” 当各阶级开始相互漠视时,各等级相互趋同时,民主的形成便有了基础。但是自由却被人们所放弃。其实在法国专制王权时代,是依旧存在各种自由力量的,比如重出身的高傲贵族、精神独立的教会、拥有独立地产的农民、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独立的司法,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法国自由制度的建立。然而在革命形势下,人们还是为了利益而放弃了自由。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自由观:对自由真正的热爱是不把它当作任何可以谋取物质利益的工具,而是将其本身看作一种幸福。若无自由,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能使人宽慰,而有了自由,无论发生什么人们都会宠辱皆忘。以上所述就是本书的基本脉络。 读完书后总结一下写作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问题史学方法,每章节均以设问方式引出具体内容。二是作者并非单纯描述历史,而是将史实与思想相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xxx 书名:旧制度与大革命 出版社名称: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作者:托克维尔 译者:冯棠 作者简介: 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出身贵族,亲历法国大革命五大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早年热心参政,1848年二月革命后,曾参与第二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并曾出任外交部长。后对政治日益失望,退出政界,潜心写书。主要代表作品有《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和《回忆录》等。--摘自搜狗百科 内容梗概: 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著述。这不是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而是一部研究大革命背后政治制度变化与影响的著作。通过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相关的文献、档案和事件,托克维尔开创性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旧制度最繁荣、最开明的时期,革命却加速发生;大革命为什么在压迫最轻的地方首先爆发;为什么革命者要愤怒地摧毁一切现行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和言论自由,是否导致人民对政府百般苛求;为了实现酷爱的平等,人们为何宁愿不要自由,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托克维尔在普遍意义上,厘清了民主、专制、自由、平等这四个重要政治概念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转型时期,当下的社会现实与法国大革命时期虽然不同,但托克维尔揭示的道理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借鉴。--摘自搜狗百科 读后感: 这本书是以前很喜欢的一位老师推荐的,而且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了解外国的历史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本身也对法国大革命比较感兴趣,但是这本书的深度还是很高的,读了一遍,只是有一些粗略的感想。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就大革命本身特点展开探讨,颠覆了人们对大革命的一贯认知,指出大革命的根本取向是消灭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是实现人民对平等的追求。第二篇讲述大革命得以发生的基础——旧制度的种种机制。通过对每个机制的运行、发展的阐述得出,法国国王的中央集权制是所有机制如此变化、存在和运行的根本原因。而大革命的敌人--贵族统治的封建等级制度,很早就被国王的中央集权制架空,在大革命开始前已经开始崩溃。第三篇主要从思想动因及其相关因素方面进行了补充性的分析阐述,进一步对革命发生的顺序、逻辑和较为浅显却直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初中开始我们就有学习法国大革命了,老师说过,法国大革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书上写的只是皮毛;高中的课本讲的稍微详细一点,但也是很表面的分析它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无外乎国王独裁专制,政府腐败,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等等通常所见的说辞。读者们也自然而然的觉得,肯定是官逼民反嘛,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起来闹革命。然而真相远不是这么回事。 托克维尔的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却非常详尽的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的深层次的原因,而且在我看来他的观点是颠覆性的,他分析的原因深刻而且令人深思甚至是让我震撼的。 托克维尔在前言中就提到“现在要出版的这本书,并不是要写一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因为那段历史已经有人写得栩栩如生,我不想重复。这是一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这本书非常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