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填空。

1、小红第一天写了5个毛笔字,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写2个字,第二天写了()个字,第五天写了()个字。

2、有3束月季花,每束10枝,玫瑰花比月季花多17枝,玫瑰有()支。

3、小明买了4盒水彩笔,每盒16支,圆珠笔比水彩笔少29支,圆珠笔有()支。

4、4个苹果是240克,一个梨比一个苹果重10克,一个梨重()克。

5、△○△○△○△○△

(1)如图,每两个△中间有一个○。图中一共有()个△,()个○,○的

个数比△少()。

(2)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中间一共要摆()个○。

6、

(1)如图,这段木料一共锯了()次,被锯成了()段,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

(2)像这样锯10次,这根木料要被锯成()段。

(3)如果要锯成10段,需要()次,若每锯一次需3分钟,用时共()分钟。

7、有18个小朋友排成一路纵队,每两个小朋友之间相距1米,这路纵队全长大约()米。

8、马路边上有一些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已知广告牌有25块,那么电线杆有()根。

9、如图,用★围成一个正方形,每相邻两个★之间摆两个○,一共要摆()个○。

★★★★

★★

★★

★★★★

10、在跑道的一边每隔4米插一面彩旗,从头到尾一共插了20面彩旗,这条跑道长()米。

二、判断。

1、一根木头,锯了5次后,变成了5段。()

2、在马路的一边插彩旗,两端都插比两端都不插要多用一面彩旗。()

3、小明比小华矮6厘米,小青比小明高12厘米,三人中小青最高。()

4、甲、乙、丙进行100米赛跑,甲比乙多用3秒,乙比丙多用2秒。甲跑的最快。()

5、一个圆形池塘,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需要树苗20课。()

三、选择。

1、车站每隔10分钟开出一辆公交车,1小时内最多能开出()辆公交车。

A、6

B、7

C、10

2、一条马路长500米,在路的一边每隔20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是站牌,不用栽树,一共要栽()棵树。

A、24

B、25

C、26

3、小明过生日,买了一个圆形蛋糕,周长50厘米,每隔5厘米插一个小蜡烛,共需插()枝小蜡烛。

A、9

B、10

C、11

4、在一条25米长的走道一边,每隔5米放一盆花,一共要放4盆。正确的方法是()

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

5、小明从一楼到家要走100级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要走25级台阶,那么小明家住在()楼。

A、3

B、4

C、5

四、动脑筋,想一想。

(1)○=△+△+△+△(2)△+△+○=16

○+△=30 △+○=14

○=()△= ( )

△= ( ) ○=( ) (3)□+□=☆(4)●+●=△

☆+☆+□=45 △+△+△+△+●+●=50

□=()☆=()●=()△=()

(5)、1只兔子的重量+1只猴子的重量=8只鸡的重量

3只兔子的重量=9只鸡的重量

1只猴子的重量=()只鸡的重量

(6)、1只松鼠的重量+1只兔子的重量=5只鸭的重量

2只松鼠的重量=6只鸭的重量

1只兔子的重量=()只鸭的重量

(7)、如果1个梨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的重量,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3个桃的重

量。一个梨的重量等于()桃的重量。

(8)、如果1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还等于2个梨子的重量。一个梨子的重量等于()个苹果的重量。

五、解决问题。

1、饲养场有山羊128只,绵羊的只数是山羊的3倍。

(1)绵羊和山羊一共多少只?

(2)山羊比绵羊少多少只?

2、10只小猴排队做操,每相邻两只小猴间隔2米,这支小猴队伍长多少米?

3、学校合唱兴趣小组有90人,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比合唱兴趣小组的一半少7人。舞蹈兴趣小组有多少人?

4、9个小朋友在一起踢毽子比赛,小红踢了95个,排名第一,接下来的每一位都比他的前一位少踢4个,小方排名第四,小丽排名第七。小方踢了多少个?小丽呢?

5、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栽一棵树,张叔叔乘车4分钟经过了300棵树,张叔叔所乘的汽车每分钟行多少米?

6、20只桃子可换2只香瓜,9只香瓜可换3只西瓜,8只西瓜可换多少只桃子?

7、2头小猪可换4只羊,3只羊可换6只兔子,3头猪可换几只兔子?

8、40名同学去公园坐船玩,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要使每条船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

9、一种细胞的裂变速度很快,每天的细胞数都比前一天增加1倍,如果第一天共有512个这样的细胞,那么第三天这种细胞的数量是多少个?

10、公园里,菊花有250盆,梅花的盆数比菊花少93盆,兰花的盆数是梅花的2倍,公园里一共有多少盆兰花?

1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为27米,沿花坛周围每隔3米摆一盆月季花,每两盆月季花之间摆1盆红玫瑰。花坛周围月季花和红玫瑰各摆多少盆?

12、甲商场有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共164台,卖掉36台笔记本后,两种电脑的台数同样多。这个店里原来有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各多少台?

13、240人进行团体操表演。如果将这些人分成人数一样的小组进行表演,每组人数不少于4人,不超过10人,且没有剩余。你能想出多少种分组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三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 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与提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画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的基础。 本人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同学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学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分析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方法、决策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 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处理好数量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你才能决的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及打印好的表格。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列表法筛选、整理有用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对同学们在面对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如何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利用同学们的已知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采用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直观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本人在这节课中尽量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三、说学法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苏教版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文本解读: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意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简明表达和有序整理有关问题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学会通过列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列表在整理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运用列表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积累成功地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目标预设: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收集信息的过程,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运用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列表整理、分析信息。 教学难点: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先期准备:PPT 程序安排: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策略”这个词吗?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策略)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生活中好的方法,就是一种策略。其实,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也需要运用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 2.星期天,小明、小华和小军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并且他们买了同样的文具。想知道具体情况吗?好的,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看看。 (出示完整图片有三个人的信息) 请仔细观察,从这一幅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这道题里的信息真丰富啊,有小华的、小明的、还有小军的呢,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更清晰一些,该有多好啊?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贴)整理信息。 .....(的确是一个好建议。)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提示能否整理一下。 (显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图中的信息整理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一)经历整理信息的过程 教师巡视。(找一些不同的方法。) 可能会出现 1.全文字式的: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 2.列表式的: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3.线段图式的。 …… (二)全班交流,在比较中体会列表的好处。 (展示) 1.文字式 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军用‥由于时间原因还没有写完。他这样整理行吗?是的,可行。 (1)追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先整理小明的信息,然后整理小华和小军的信息呢?(因为小明的信息是完整的,所以要先整理出 来) (2)小结:是的,图里有许多数学信息,他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先整理已知的,再整理与它有关联的条件和问题,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完整的可以解决的题目。 2.列表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龚将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页、57页和58页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填空,感知策略 1.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

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根据条件填空。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 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或者回到可以,自己添加条件提问题。) 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 2×10=20(元) (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策略” 1、谈话:同学们一定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小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找到了一个装着水的瓶子,可是水不多,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小乌鸦想出了一个怎样的策略? 学生口答。 2、谈话揭示课题:小乌鸦真可谓是一个“小小策略家”!(板书:策略)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也需要运用各种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一)学习列表整理 1、上星期天,三个小朋友一起去逛商店。在商场,他们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一起去解决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军用了42元买笔记本。) (2)你还知道了什么?(他们三个人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联想到哪些问题?(小华用去多少元?每本笔记本多少元?小军买了多少本笔记本?) (4)(教师多媒体出示第一个问题)这道题目求的是小华用去多少元,你会选择哪些有用的信息?(小华买了5本笔记本。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 2、你能把题中有用的条件和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吗?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一上试一试。 3、谁愿意把你的记录给大家展示一下? (多请几位学生到实物台上展示,比较) 4、你觉得谁记录得更好一些?为什么?(板书:简洁、对应) (主要分析是否完整、简洁,注意让学生感受表格的多样化,可以横着列,也可以竖着列。) 5、老师也整理了一个表格。(多媒体出示表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表中的这些信息是怎样排列的?(可以引导学生横着、竖着观察) 6、像这样把题中的有用信息用表格整理好,叫“列表整理”。 (二)解决第一问“小华用去多少元?” 1、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看原先的购物图呢,还是看你整理的表格?为什么?看样子,列表整理信息既清楚又简单,那么我们就根据列表中的数据来解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 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 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生1:我想的是,以后每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师:大家同意吗?他是意思是第二天、第三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又比第二天多5个……. 生3: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就是第二天的 ,第二天的加上5就是第三天的……师: 刚才第一位同学你同意吗?(同意,师微笑点头示意坐下)按照后面这两位同学的意思,说明参照物是不断改变的, 符合题意,有道理!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办. 师(板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师:条件分析好了,咱们该怎么入手去解决呢? 要求第三天要先求什么? 生:第二天摘的个数. 师:求第二天要用到什么条件呢? 生:要用到第一天的天数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都5个. 师:怎么列式呢? 生:第二天是30+5=35(个) 第三天是:35+5=40(个) 师:大家帮他验证下是否可行? 生:35比30多5个, 40又比35多5个,证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 师:课本上还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列表和填算式,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在书上.然后我们把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同桌遇到了问题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师:这位同学请说说你列表的答案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呢? 生:根据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我得到了第二天的,又根据第二天的个数和这个关键条件求出了第三天的……. 师:你很会分析题目,知道组合条件.. 师: 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列算式”同学的成果。(师对照结果让同学们验证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评析:学生在三年级是一次接触策略,无论是列表还是列式,可以说都是初步的尝试和体验,教师没有强加学生选择某种策略,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不

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填空。 1、小红第一天写了5个毛笔字,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写2个字,第二天写了()个字,第五天写了()个字。 2、有3束月季花,每束10枝,玫瑰花比月季花多17枝,玫瑰有()支。 3、小明买了4盒水彩笔,每盒16支,圆珠笔比水彩笔少29支,圆珠笔有()支。 4、4个苹果是240克,一个梨比一个苹果重10克,一个梨重()克。 5、△○△○△○△○△ (1)如图,每两个△中间有一个○。图中一共有()个△,()个○,○的 个数比△少()。 (2)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中间一共要摆()个○。 6、 (1)如图,这段木料一共锯了()次,被锯成了()段,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 (2)像这样锯10次,这根木料要被锯成()段。 (3)如果要锯成10段,需要()次,若每锯一次需3分钟,用时共()分钟。 7、有18个小朋友排成一路纵队,每两个小朋友之间相距1米,这路纵队全长大约()米。 8、马路边上有一些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已知广告牌有25块,那么电线杆有()根。 9、如图,用★围成一个正方形,每相邻两个★之间摆两个○,一共要摆()个○。 ★★★★ ★★ ★★ ★★★★ 10、在跑道的一边每隔4米插一面彩旗,从头到尾一共插了20面彩旗,这条跑道长()米。 二、判断。

1、一根木头,锯了5次后,变成了5段。() 2、在马路的一边插彩旗,两端都插比两端都不插要多用一面彩旗。() 3、小明比小华矮6厘米,小青比小明高12厘米,三人中小青最高。() 4、甲、乙、丙进行100米赛跑,甲比乙多用3秒,乙比丙多用2秒。甲跑的最快。() 5、一个圆形池塘,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需要树苗20课。() 三、选择。 1、车站每隔10分钟开出一辆公交车,1小时内最多能开出()辆公交车。 A、6 B、7 C、10 2、一条马路长500米,在路的一边每隔20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是站牌,不用栽树,一共要栽()棵树。 A、24 B、25 C、26 3、小明过生日,买了一个圆形蛋糕,周长50厘米,每隔5厘米插一个小蜡烛,共需插()枝小蜡烛。 A、9 B、10 C、11 4、在一条25米长的走道一边,每隔5米放一盆花,一共要放4盆。正确的方法是() 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 5、小明从一楼到家要走100级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要走25级台阶,那么小明家住在()楼。 A、3 B、4 C、5 四、动脑筋,想一想。 (1)○=△+△+△+△(2)△+△+○=16 ○+△=30 △+○=14 ○=()△= ( ) △= ( ) ○=( ) (3)□+□=☆(4)●+●=△ ☆+☆+□=45 △+△+△+△+●+●=50 □=()☆=()●=()△=() (5)、1只兔子的重量+1只猴子的重量=8只鸡的重量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50×50= 500×8 = 14×3= 25×8= 13×7=70×40= 35×11= 15×6= 46×9= 13×14=二、用竖式计算。(18分) 39×81= 64×28= 59×40= 45×54= 65×31= 50×72= 三、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并列式计算。(16分) 1、大皮球48个,小皮球有,3箱。小皮球比大皮球多多少个? 补充条件 问题(一) 列式 问题(二)小皮球比大皮球多多少个?列式 2、()棵 杨树: 松树: ?棵 补充条件 问题(一) 列式 问题(二)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列式 四、运用策略填表。(8分) 1、学校体育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如下,请你把表格填写完整。 一共足球组篮球组田径组 82 21 37

2、李老师去商店购买劳动工具,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物品单价(元) 数量总价(元) 笤帚21 80 纸篓9 162 拖把22 40 五、运用策略填空。(15分) 陈怡在期末考试时,语文考了95分,数学比语文多考了3分,她两门功课的总成绩是多少分?解题思路: 要求( ),需要知道( )和( ),关系式:( = + )。 ( )已经告诉我们,( )没有直接告诉,所以要先求( ),用( + )。 网式分析图: 列式解答: 答: 六、解决问题。(33分) 1、用8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28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04只。(6分)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2、一本故事书148页,吕平看了3天,每天看来24页。(7分) (1)、他一共看了多少页? (2)、还剩多少页没看? (3)、他第四天应从多少页开始看? 3、 4、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5分) 4、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5分) 5、动物园里北极熊的体重是880千克,比棕熊重400千克。这两只动物的体重一共多少千克?(5分)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一一列举的关键就是通过有序列举,不遗漏、不重复地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学生累计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分析的策略、综合的策略、列表的策略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价值已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境,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有序罗列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例1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重难点。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出示例1,孩子们通过列 表、画图等方法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而我侧重让孩子们 在比较自己的探究成果与同伴探究成果中,加深“有序、 不重复、不遗漏”这三个关键词。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 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一种围法?为

什么?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具有 挑战性,牢牢抓住了学生。不论学生是采用摆小棒还是填 表,学生的头脑中都要先想到长+宽=11(米),在教学例 题时,我先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审题明 确例1是要先找出长方形所有不同的围法,避免了学生在 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 2、填表列举。 让学生列表,组织交流,展示学生的填表情况。最后,一 一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即:周 长不变,长和宽相差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小;反之,长 和宽相差的越小,面积就越大。 3、回顾过程。 通过提问“你有什么体会?”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有什么 好处?”以及“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 略解决过哪些问题?”让学生知道,一一列举可以不重复、 不遗漏,从而提升认识,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逐渐掌握这种策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们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我都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让孩子们初步体会一一列举的有序性。当然,本节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像跟某些孩子没有有效地沟通,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白板的操作不熟练导致很多课件没有展示出来等等很多细节方面都有问题。今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赛课教案详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有9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没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使9人全部过河? 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帮助他们过河吗? 一、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解决生活问题很有策略,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导学探究 (一)理解题意 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学生口答。 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 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 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 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 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 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读一读。 预设2: (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着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预设3: (学生回答30+5。) 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 ……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 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徐友新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所求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依据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策略价值,增强策略意识,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要求:请你选择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小结:这么多同学想说,说明根据这些条件,我们能提出很多问题。 出示教材中的问题:这天,小明和爸爸也来到了这家商店…… 二、教学例1,体验策略 1.首次体验 (1)理解问题 提出要求:小声把问题再读一读,你有不懂的地方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的? 小结:交流真是个好办法。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

剩下的钱就最多”。 (2)分析数量关系 启发:那么,怎样求剩下的钱?根据你的经验,要求剩下的钱,知道哪两个条件就可以了? 提出要求:你能把上面的想法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完成填空) 剩下的钱=()的钱-()的钱 进一步启发:根据数量关系,再对照题目条件想一想,要求“剩下的钱”,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还不知道?(知道了“带来的钱”,不知道“一共用去的钱”)所以,要先算什么?(先算“一共用去的钱”) 让学生互相说说解题思路。 (3)列式解答 要求学生各自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时,为什么选择“130元”和“85元”这两个条件?(突出:要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用去的钱最少,才能使剩下的钱最多。) (4)简要回顾 2.再次体验 出示例题中的“想一想”,提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指出:要使找回的钱最少,就要买价格最贵的帽子。 启发:根据你的经验,要求找回的钱,知道哪两个条件就可以了? 进一步启发: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吗?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要求学生各自列式解答 3.回顾反思 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连续解决了“最多剩下多少元”和“最少找回多少元”这两个问题。现在回顾一下,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是怎样去想的? 点拨:抓住什么想?怎样去想?这样想有什么好处? 突出:抓住问题去想,根据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式,根据数量关系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详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页、57页和58页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学生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有关条件,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的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填空,感知策略 回忆三年级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1.根据问题填空: (1)师:想求买5本笔记本花了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 生:一本笔记多少元? (2)师:第二个问题,想求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元?需要哪些

条件呢? 生:大米多少元,面粉多少元。 师:想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对应的条件。(板书:从问题入手→找条件)如果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呢? 2.根据条件填空: (1)已知买了4块蛋糕,每块蛋糕10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 (2)已知每枝铅笔2元, 师: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 生:一个条件不可以。 师:我们想解决一个问题时,需要两个条件。 师:老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买了10枝),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可以。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你们会解答吗? 生: 2×10=20(元) (3)已知买了4条裤子,每件衬衫60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两个条件没有关系。 师:对了,人与人之间有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也是有关系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镇江市南徐小学刘金华 教材及学情简析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后一部分是解决三步计算的问题。我教学的是第一部分,并且按教师用书上的参考意见进行了尝试探索:第一课时只教学归一题,再补充一些习题,归总题再用一教时,这一课时重点放在从众多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进行列表整理及真正利用表格进行数量关系的的分析。 让学生会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本单元选择表格作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表格比较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学生对填表的态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填表有热情,体验到填表整理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进行整理的习惯。消极的态度则把填表看做负担,理解为教材和老师的规定,是被迫进行的。教学就应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注重促进学生的列表从有形地整理到无形地整理,两道例题里都提供了表格,只要把条件或问题填入表格就进行了信息的整理。教材预设表格,能突出策略的教学,便于落实。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吴老师要和五班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一堂课,心情十分激动,于是我一早就从家赶到了学校。要是回家时,我想原路返回,该怎么走呢? 看来你们答不上来。要是我把来时的路线告诉你们呢?(PPT)现在你知道我该怎么回去了吗?(生答) 是这样吗?诶,这回你们怎么回答得这么快?是呀,有了来的路线,就可以倒过去推想回去的路线。这种方法叫做——倒推法。(板书) 那倒推时能否先到——,再到——?是啊,倒推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这种倒推的策略,在我们数学学习中也经常使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倒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师:到了东区以后,你们的老师十分热情,给我倒了杯果汁。(一生读题)(出示例1):杯中原有一些果汁,喝了90毫升,然后又倒入110毫升,现在杯中有150毫升果汁。杯中原有多少毫升果汁? 2、分析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杯中原有的果汁数告诉我们了吗?现在的呢?杯中的果汁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的变化呢?你能想个办法把果汁的变化过程简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师:汇报交流 这位同学是用文字来表示的,能看出果汁的变化吗? 这位同学是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的,能看出果汁的变化吗? 还有同学是用画来表示的,这些方法都正确,都可以表示出果汁的变化。 那请你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出了果汁的变化过程,你觉得怎么样? 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好吗?

杯中原来有多少果汁有没有告诉我们?那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 果汁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首先,果汁发生了什么变化?喝了90毫升可以简单表示为—90, 现在杯中有多少果汁知道吗?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接着,果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怎样表示呢?(+110) 现在杯子里有多少果汁呢?(150) 师:同学们,这个图就是果汁的变化图。(板书) 你能根据这个变化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果汁的变化吗?(同桌互说)3、师:有了这个变化图,你能很快算出原来有多少毫升吗?(一生板演) 150—110+90 汇报:150是什么时候的果汁?为什么—110?为什么还要+90? 师:是呀,从现在的果汁出发,倒过去推想,原来+的要变成—,原来—的变成+,这样就算出了原来的果汁数。(板书倒推图) 根据变化图我们发现,原来杯中的果汁发生了2次变化,倒推时,果汁也相应地发生了2次变化。 4、检验:那这个结果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下。你会检验吗?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问:诶,刚才在解答这个题目时,我们是根据变化图倒着想,这回在检验时,又是怎么想的?(顺着想) 师:看来,变化图不仅可以再帮助我们在倒推时理清思路,还可以顺着想来进行检验。同学们在解题时,也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可以像刚才一样写出检验过程,也可以在口头进行检验。 5、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采用了什么策略? 那我们是根据什么来进行倒推的呢? 也就是说,用倒推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地写出——(变化图) 三、专项练习 师:这样的变化图,你们会画吗?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依次出示练习1——练习5)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_1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倍比问题 1.妈妈今年 35 岁,比爸爸小 4 岁,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 3 倍,明明今年多少岁了? 2.小刚有 12 张邮票,小花的是小刚的 3 倍,小强的比小刚的少 8 张,问他们三人一共多少张?、 3.三二班的图书柜中有图画书 86 本,音乐书是图画书的 3 倍少 7,问音乐书多少本?一共有多少本图书? 4.一辆小客车可以乘坐 17 个人,一辆大卡车乘坐的人数是小客车的 2 倍,请问大、小卡车一共乘坐多少人? 5.学校有 246 本科技书,故事书比科技书的 3 倍少 20 本。 学校有故事书多少本? 6.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上午去了 3 批学生,每批 169 人,下午又去了 213 人参观,这一天一共去了多少人呢? 7.金童学校的学生要参加背诵国学经典《弟子规》,背诵入则孝的有 38 人,背诵出则悌的人数是背诵入则孝人数的 3 倍还少8人,请问背诵出则悌比入则孝多几个人? 8.图书馆购进一批书,其中成语 42 本,寓言比成语多 18 本,童话的本数是寓言的 3 倍,购进童话多少本?三种书一共多少本? 9.电动车每分钟行驶 560 米,小轿车每分钟行驶的路程比电动车的 3 倍还多 57 米,小轿车每分钟行驶多少米? 10.果园里有桃树 106 棵,梨树比桃树的 4 倍少 8 棵。 两种树共多少棵? 11.卡车有 26 辆,客车比卡车多 18 辆,轿车的辆数是卡车的 3 倍。 1/ 8

最新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典习题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知识整理 姓名学号 【单元知识梳理】 1、“从条件想起”的思考方法。 要善于发现已知条件的数量关系,由“能够求出什么”逐步推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李老师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李老师买了多少支圆珠笔?由“3盒钢笔,每盒10支”可以算出钢笔的支数;再联系“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就可以算出圆珠笔的支数。 2、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帮助思考。 例如,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根据题意画图如下,标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很容易找到答案。 ○○○○○○○○○○○○○○○○ 芳芳兵兵 在解决比多比少,和倍数关系的问题时,画线段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主动说说算式的含义。 解题后,对照算式说每一个数和每一步的含义,是检验的好方法。 例如:一本书200页,小华每天看24页,已经看了4天,还剩多少页?第5天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 24×4=96(页)——每天看的页数(24),乘已经看的天数(4),就是已经看的页数(96)。 200-96=104(页)。——用总页数(200)减已经看的页数(96),就是剩下页数(104)。 很多同学算“第5天应该从第几页开始看起?”用104+1=105(页)——剩下页数104,加1合理吗?对了,应该是已看页数+1才是“第5天应该开始看的页数。”正确列式:96+1=97(页)。说一说,就会发现问题! 4、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规律。 两个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在两端相同的情况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个;在两端不同的情况下,两种物体一样多;两种物体围成一圈(或排列成封闭图形时),两种物体一样多。 【重点题型整理】 一、填空。 1、男生5人,女生与男生一一间隔排列,各需要几名女生? (1)男生排两端,女生排中间,需要()名女生。 (2)男生排一端(开头),头尾不同,需要()名女生。 (3)男生排中间,女生排两端,需要()名女生。 (4)如果请这几位同学男女间隔围讲台一周,需要()名女生。 2、√×√×……√×√×√√比×()1。 ①②①②……①②①②②比①()1。 3、△○△○……△○△○△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一共要摆()个△。 4、一根木头锯3次,可以锯成()段,要锯15段,要锯()次。 5、(1)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桃树。每棵桃树两边都栽了一棵柳树,可栽柳树()棵。(2)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了一棵桃树,可栽桃树()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