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doc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doc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doc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

徐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化学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基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线教师,探究性学习自然成为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

去年有机会听王磊博士讲探究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容易理解,实际应用却无从下手。按照自己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在高三教学中进行了初探,当时我认为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牛实验自己去做,让学生归纳出知识,这就是“探究式学习"。去年我教初三,得知新教材已经问世,很想在专家的指导下,利用新教材对“探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我正好有机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研究室王磊博士合作,我选取“新世纪”版实验教科书(上海教育出版社)中的八个问题进行课堂探究教学的研究。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对“探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理解,体会如下:

一、教师良好的素质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保证:

教书多年,我的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但是在探究“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时代的挑战和无形的压力。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的大量知识信息,使我感到陌牛和震惊。在“探究性学习''中初三学牛提出的某些问题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如:讲原子结构时,他们问:“既然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是怎么聚成的?"在讲化学变化的本质时学生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为什么不变回氢气和氧气?”讲炼铁炼钢时,我让学生想象:“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炼铁厂,你要考虑哪些问题?’‘学生考虑资金、原料、设备、产品质量、销路、售后服务,最感兴趣的是厂址的选择,炼铁厂是建在矿山还是建在用户集中地,学生们争论不休,可喜的是学牛们一致认为无论建在何处,污染是首要问题,还有学生建议炼铁厂和炼钢厂建在一起可以节约能源。可见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

然而教师而临的是什么?不仅是如何圆满的评价和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在信息时代能否立足讲台。我开始怀疑,现有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能维持多久?下学期我们教高一,我能否理解新教材的教学理念,能否驾驭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这正是我能“探短到今天的动力。我参与了北京市朝阳区“八五”期间的实验教学冃标的研究工作,当时把化学实验的内容分解细化为目标,发行了实验达标练习册,教师进修时逐一讲解,让老师带领学牛去达标。但是多年来,达标的教学过程使我恐惧,我最怕的是初三基木实验操作的达标,学牛

根木不理解有些实验动作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在上学期实验操作的教学中,我不自觉地乂像过去那样教学生,如实验前对学生讲:“试管夹从__ 套入,夹在,应该”实验中还是有不少学生出错。课下,研究小组和我探讨能否改变教学方式时,顿时我很尴尬,但是我意识到这正是新旧观念的转折点,从此我结束了对实验的恐惧。下一节课,在进行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时,我让学牛实验探究加热固体物质,开始我没有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学生按照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去操作,在实验中学生们发现并提出许多问题, 如(为什么有水倒流?杯水倒流怎么办?为什么试管会炸裂?加热后碱式碳酸铜为什么不变黑?试管为什么会脱落?以试管夹烤热了怎么办?"等,这时我再让学牛分析讨论,解释原因,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加热固体的实验操作教学, 实验操作考核中学牛出错率很低。

我认为教师要有自我完善的意念和能力,这是催人奋进的原动力,当你所悟出的不完善之处得到改善,这将是你完美的表现之处。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找到探究学习的感觉,才能进入探究学习的意境。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探究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理解容易,落实难,特别是多年的教学观念向哪转变,怎么转变,什么需要转变?什么需要保持?转变发生在教学中的哪个环节?这些都不是一时能理解,短期能完成的。

使我最难忘的是化学学习前的测试,我让学生独立探究镁条的性质,第一次接触化学的学牛能有什么好的表现,我表示怀疑。没想到学牛拿到镁条时,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做导电性实验,他们发现镁条表面的物质和里边的不同,外表的物质是阻止导电的;有人把镁条点燃后,用徴子夹着生成物再烧一烧,想知道生成的氧化镁还能不能再燃烧。一个很细心的学生,他想把一根镁条分成三份用,向我要剪刀,我说「不用剪刀行不?”他说「金属不行。”我让他试试,他把镁条折了一下就断了,他深沉的说:“镁条很软!"

总结汇报时,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教书多年我从来没有这样的体验,一种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一种豁然开朗,妙不可言的感觉,我似乎看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我真正懂得应该怎样带领学生进入化学的殿堂。

但是这种感觉我在教第三个班时才找到,第一个班学生探究镁条时,我始终是站在讲台上看王磊博士和她的研究牛和学牛交流;第二个班学牛探究时我站在王教授身边,看她怎么和学生交流?交流些什么?第三个班时我才融入探究教学。可见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落在许多教学的细微之处,细到教师站立的位置都很考究。课后有的老师提出忠告:“这么上课太累!你在做出头鸟。"当时我的感觉是:没有好下场!但是我没有彷徨,学牛提出那么多

可探究的问题,许多是我想不到的,我为学牛所感动。我感受到了学牛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发出的探究意识,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认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不是我想彖中的任我书写的一张口纸,我顿时感到,我们过去的教育是如此的苍白,教师就像一台机床,在重复制作同一种零件的同时,泯灭了多少智慧的火花,抑制了多少学牛的发展潜力。

“探究"诱惑着我们,但我离“探究"又是那么的遥远,初三的课程顿时变的那样陌生,使我无从下手。但是我清醒的意识到,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己经到了彻底转变的时刻,但是怎么变?我很茫然,我打算在王磊博士和她的研究生的指导下从头做起,我想这一年我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也就是从零开始。

第二节课讲绪言,我又重新备课,但总是跳不出原来的圈,讲第一遍时,语无伦次,就好像第一次上讲台。课下我反思,怎样做才能和过去不同?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在研究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我学习了有关资料,在搞清这些问题后,我第三次备课,试探着设计一些驱动性的问题來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课堂活动锁定在探究学习的范围之中,第二次课时我找到了探究性学习的感觉。

所以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明白改变什么?保留什么?要废弃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改变?什么叫改变了?既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乂要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能够学到什么;以及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给予学生什么帮助;会出现什么问题,特别是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但是这种学习方法乐了学牛,苦了老师,老师付出的不仅仅是备课的艰辛,还要经受自律的痛苦的磨合,甚至是尴尬与自愧。探究性学习对学牛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 对教师来说的确是彻底洗脑的过程,我真正的领略到:什么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目前如何面对中考的压力,探究性学习何时能真正进入课堂,被社会、被人们所接受,在旧的评价体系里它的价值怎样体现。目前能把探究性学习与应试学习相融合,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回顾我的探究历稈,很多方面我留下了许多的遗憾,如果重新来做,我一定会做的更好。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绝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使我理解了多年所困惑的“素质教育”。

三、探究性学习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经过近期对“探究性学习'啲研究,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探究性学习"可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可以及时反馈学习中的问题。

1、在“探究性学习”中,有利于观察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活动

在绪言课上,学牛在判断蜡烛燃烧的产物时,有学牛问:“蜡烛火焰里边是什么在燃烧?有人说是固体蜡直接燃烧,有学生反驳说:“是蜡芯在燃烧",还有的说:“液体的蜡在燃烧"我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这个问题,学生非常兴奋,就是不知怎么做,我提议把火焰里的物质取出来看看,我演示如何取出火焰里的物质,学生导出石蜡蒸气后,就是想不到是气化后的蜡蒸气在燃烧。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深,多年来我始终认为这个问题学牛很容易理解,没想到这竟是一个知识盲点。

可见探究式学习可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可以及时反馈和建造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学会更深入的思考。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对我触动最大的一节课是《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这是一节微粒的起始课,这节课我在没有实施“探究性学习”训练的班里讲过(学生刚学完分子、原子、离子),可以看出学生的探究欲望是相似的,而探究的意识差别很大,两班学生都把铜原子画成方形,但是另一班的学生一致认为「不论微粒是什么形状,一定有间隔。” 而我的学生表示怀疑,他们认为方形的微粒之间没有空隙,圆形的微粒之间有空隙。他们要求用实验证明,在实验中找论据,最后大多数学牛达成共识认为微粒间都有空隙。但是想不通的学牛对于空隙问题仍争论不休,还有人对固体物质的

微粒间有空隙表示怀疑,他们企图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以说服大家。现在我的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话是:什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 ?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 ,怎样证明__________ ?事实说明____________ O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课上,进行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时,许多学生发现, 水和酒精混合后,有小气泡逸出,还有学生发现溶液温度升高。学生猜测说:“水和酒精的小微粒的空隙大小各不相同,混合后两种小微粒间的间隔变化了,原来溶在里边的空气就呆不住了,结成气泡逸出。从水和酒精混合后变热了。"他觉得“可能是水和酒精的小微粒进入对方的空隙时,运动摩擦生的热。"这个问题就学生冃前的知识水平还无法解释清楚,我作为课后探究的作业留给他们课下深造、交流。他们的分析准确与否暂且不论,但他们的每个人显示出极强的创造意识,他们的天赋和潜能都凝固在学习活动中和探究的结果

上。这节课后有的学牛说:“我现在知道怎么去看物质了,我要变的像微粒那么小,就可以进入物质中看见物质的里边是什么样。‘'课下他就写了一篇《我的梦》,他梦见他变成了一个原子,走到各种物质中看到物质里边是什么样子。

五个月探究学习的训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幅度提高,如起始课探究镁的性质时,学牛是无目的的实验,有的学牛把镁条放水里、醋里、碱里,他们发现镁条在醋里有气泡;加热后发现热水也可以和镁出气泡,我问学牛:“气泡是怎样生成的?是水产生的,和镁无关''我乂问:“怎么证明? ^学生想一想停止了加热, 再观察,发现停止加热没有气泡生成,学生顿悟!“是水与镁共同作用。”我又问: “气泡里是什么''这时他自信地说「是水蒸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或氧气什么的", 许多学牛把水、醋、纯碱混合后再与镁反应。在探究金属的课上,学生的表现和过去大不一样,探究的意识很强。他们懂得实验前,需要理性的思考,动手实验前知道设计实验方案。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让学生进入探究的意境,驱动性问题是探究教学的灵魂, 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激发出探索灵感,在这种探索灵感和欲望的驱动下,学生提出了更发散、更深入的问题,我彻底摆脱了老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情景。可见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牛提出,有些话要留给学牛讲,有些事要让学生做,学生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感受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才能体验到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才能获得成功的感动和鼓舞。

%1.团结合作是探究式学习的基本保证

人是万物之灵,每个人与牛俱来都有探究的欲望,都有获得新的体验的追求,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和欣赏,都有承担责任的天性,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冃前的教育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缺少创新意识,对事物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交流,不善于阐明自己的观点。如何唤醒学牛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我认为小组活动是条捷径,组内合作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可以弥补教师在教学中难以而向众多不同资质的学生的教学缺憾,从而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如:进行水主体的教学前,我给全班提出一个问题:”关于水你想探究哪些相关的化学问题?”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提岀许多问题,女山天然淡水是怎么产生的?不同的天然水各有什么用途?不同地区的淡水性质有哪些异同?天然淡水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我们可以通过什

么方法从大自然中获得淡水?各种饮用水的成分有什么不同?各种饮用水是怎样制备的?水质的标准是什么?净化水的方法都有哪些?怎样检测出水中的物质?为了使提出的问题具有可实施性,我组织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明确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就我们目前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能认识和解决哪些与水相关的化学问题?经过大家的讨论,提出三类问题:

天然淡水是怎样形成的?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

牛活中的水常含有哪些化学物质?我们可以检测哪些物质?

各种生活用水的水质的标准是什么?净化水的方法都有哪些?

课题的筛选,侧重学以致用,把对水的研究界定在冃前学生的学习水平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渠道去调查研究有关水的问题。

我教给学牛探究问题的程序是:带着问题-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产牛假想-设计验证方案

■■寻找事实依据-确认结果一做出调查报告。在明确任务之后,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热衷电脑的同学,在互联网上查出大量富有价值的资料,如:

《地表水的形成》、《淡水资源》、《一滴水中的生物》、《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标准》、《水的净化》、《海水淡化》、《美国饮用水的标准》等。有的考察附近的河水污染的情况;还有收集雨水和各种瓶装饮料,查看标签上的物质成分。课下许多学生向我询问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大家沉浸在浓厚的探究氛围之中。我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渴望探究,获得知识的欲望, 达到了极点。

组内交流时,我边巡视边参与各组的交流和讨论,了解讨论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如何锁定探究的主题。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发表自己的调查报告,评论与自己看法不一致的观点,经过组内学生的互相启发,筛选岀大家公认的方案,使同学们的课题报告更加完善,更加具有科学性。在讨论时一个组学生问我:“桶装纯净水和蒸憾水到底是不是纯水?”生活的经验使他们认为桶装纯净水和蒸憾水就是纯水。在这个问题上我打了一个埋伏,我就想看看其他小组会有什么反映。

各组的汇报开始了,每组有一位同学代表发言,组员做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围绕着这些结论及推导过程所采用的证据展开讨论和质疑。

首先张然同学分析了天然淡水是怎样形成的,他给大家画出了地下水是怎样从地表涌出形成泉水的模型图,大家都称赞:“聪明!”

有意思的是,有一组学牛对水中是否有浮游牛物很感兴趣,学生准备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微牛物,并且准备画出微牛物的形状与他们从网上下载的微生物的图片

相比较,判断水中有何物。他们认为河里的水有微生物,瓶装水一定是洁净的,不可能含任何微生物。

不出我所料,这时曹鹏同学发起攻击:“瓶装纯净水和蒸憾水不是纯水?”他们展示了收集的网络信息,大屏幕上一屏一屏的刷新着各种饮用水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标准,同学们被经过净化了的水中仍然还残留许多物质的数据惊呆了。这时曹鹏得意忘形,因为这个问题止是他们所探究的主题,和他同组的同学振振有词地说: “纯净水和蒸憾水都不是纯水,纯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另一个同学说:“我们使用的水(饮用、生活、工业、农业、旅游等)的纯度标准,是依据人们对水质的要求来决定的。真正的纯水,在牛活中是没有的。"

在他们最得意的时候我说:“既然蒸谓水中还有杂质,杂质是怎样形成的?"全体呆若木鸡,过了片刻,大家议论起来,有学生说:“蒸憾水时,杂质中一些低沸点的物质可能随水蒸发出來,又冷凝在蒸f留水中。”我又说:“想一想怎样除去这些杂质?,,可见许多复杂的化学问题,在这节课上得到深入、扩展;有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应用中得到巩固,使新知识的获得水到渠成。

我想通过这一回合的较量,学生一定懂得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科学探究式的学习,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精神,也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边旭龙同学说:“被污染的天然淡水是不能供人饮用,我们要如何、如何防治" 时,其他组的同学质疑:“天然淡水中的有害物质一定都是人为污染的吗?天然淡水都能饮用吗?"

新的争议又开始了……

通过对水的分析,学生认识到:水质决定于自然环境优劣,水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破坏自然牛态环境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牛存的条件。最后问题的焦点落在检验水中的化学物质的实验方案上,大家一致通过如下方案:

(1)用玻璃片取水样,蒸干,玻璃片上留有水迹,水中一定含有矿物质。

(2)能使肥皂水产生的白色絮状沉淀物的水一定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蒸憾水和纯净水一定不含钙、镁离子。

(3)用pH试纸测定不同水的PH值,不同的水,其pH值可能略有不同。但是,碳酸饮料的PH值一定最小。

这时王丽竣同学说:“取水样用的试管,用自来水洗完后,必须再用蒸憾水洗,再用待测水冲洗,做出的实验才有说服力。’‘又是一片哗然。

各小组开始实验取证,组员各有分工,有做实验的,有记录实验现象的,还有人把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再把实验结果与自己的假说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归纳出大家认可的观点,记录下结果,并附以证据说明,使实验事实更加详实。

他们不受旧的思维习惯的束缚,每个人都自由、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比如实验后有一组同学就有新的发现,他们认为蒸干的水迹就是水垢,他们往水迹上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并产生气体,说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其他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家里人说的用食醋除水垢的原理。

有一组同学带来了水垢,他们发现加入稀盐酸后有气体产生,于是他们对气体是什么很感兴趣,他们发现这种气体可以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全班同学都很羡慕他们,纷纷讨冋水垢进行实验。

听着学牛的补充发言和争辩,我内心窃喜,同学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得如此熟练,是我没有料到的。学生们通过建立假说,寻找事实的依据,进行科学取证,解释假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悟岀了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初步掌握了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小组汇报之后,利用计算机,我用课件的形式将科学家的探究成果展示出來,学牛们把科学家所做的结论和探究方式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结论和探究方式在许多方面与科学家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时,其信心倍增。我又建议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探究过程,理顺思路,思考如果我们再一次探究水,你将怎样设计最佳的探究方案?

最后,我和同学们讨论了自來水、矿泉水、蒸憾水、纯净水、太空水、磁化水中的主要物质种类和制备过程。随后我又将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牛大量的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氯离子,把原本就很活跃的课堂推向了高潮。最后我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是,比较各种瓶装饮用水中的物质含量,分析喝什么水对自己有利?

本节课的教学廿标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而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我想学生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家的水到底怎么样?一定很想测一下自己饮用的水的物质成分。我相信学生会因这一节课而认识到水质的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今后会讲究饮水的科学性,会将这节课的探究方法发散到课堂以外,把课堂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自觉的为地球上的一方净水约束自己的行为。

学牛是独立的学习者,教师是学牛的助手,是咨询的答疑者,是讨论的组织者。教师之间的合作更是必不可少,因为新课程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共同合作可以节省时

间、精力,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和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展示如何团结协作。开学以来我们备课组成员,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备课,大家共用一份初试教案,互相修改,取长补短,直到修成精品教案。我们的实验员老师也非常出色,我们的探究学习几乎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准备实验的频率很高,实验员毫无怨言,全力以赴,一间实验室六个班运转,大家合作默契。

我深刻地体会到: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学生在一?种和谐宽松而严谨的学术气氛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利用自己的技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这种开放性的、牛动活泼的、有趣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教师是研究方向时的指路人。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受了失败的冲击,同时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愉悦心理。通过提问、总结、讨论、实验、辩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充分的展现。探究式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而且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牛深远的、积极的影响。我深切的体会到,探究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是探究式学习的基本保证。

【案例二】

在行动研究中走向化学新课程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二中学潘晓芙

当初中化学新的课程改革即将全而展开时,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应有怎样的新策略?这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思考而为之探索的新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化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分支,必须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学习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近二十年来,化学教师创新和实践的教学方法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形成了“百花齐放” 的局面,汇合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冲击着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改革成果。但是,当我们冷静地审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和改革的现状,必须承

认还存在许多问题。

1.1化学教学的现状

(1)在化学教学指导思想上,将科学教育等同于学科教育,忽略了作为启蒙阶段的初中化学应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内化领悟化学科学本质精神以及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重点的教学日标,而将重心放在化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上,有时还在原木不多的初中化学知识里绕来转去,使本来应该包含着丰富牛动的化学教育内容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2)在化学教学内容上,只求对一些化学概念进行比较孤立和抽象的积累和记忆, 而不太重视基本化学知识结构的初步建立。而且,教学时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 从理论到理论,遇到生产生活的实际知识能删则删,遇到元素化合物的用途能简则简,其后果是学生在学了一年化学后只留下了一些干巴、零散的概念和空洞的理论。

(3)在化学教学方法上,传承性的讲授法仍占较大比重,重视结果教学而忽视过程教学,不能着意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简便可行的探究活动去认识化学科学的魅力,让学生领悟怎样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我们身边的世界,因而也就不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形成。加之较为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初中学牛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⑷从我国科学教育的成果看,在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中,我国初中生的科学测试平均正确率居于世界第13位,而我国每周科学教育时间为331分钟,远远高出世界各国平均时间220分钟。

这一结果足以反映我国初中牛学习负担重、学习效率低、对科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严重缺乏的不良现状。

1?2化学教学改革现状

(1)从化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质量的多,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少,而有关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则更少。(2)从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看,局部入手的改革多,整体考虑的改革少。大量的教学改革偏重于研究化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模式,根据课型特点探讨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在提炼做法上下功夫,其结果是既难形成教学体系,又由于缺乏整体考虑,改革力度不够大。

1.3本课题概念的界定与表述

“以探究为核心的初中化学多样化教学的行动研究"是指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的步骤,通过采用阅读、探究、讨论、质疑、辩论、实践、交流、小结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组合來实施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案,以达到使学生在获得基木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这一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木课题的研究既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更适应了日益深化和发展的素质教育对化学教育的更高要求和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2?研究依据

2.1新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本研究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学习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它所倡导的基木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并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牛-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牛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并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为每一个学主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等。以上倡导的化学教学的新理念成为贯穿本研究始终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

2.2教学方法组合理论使“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

221教学方法组合的必要性

每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课题时,我们的中心议题早已由过去的“我该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咛奂成了“我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一字之差反映了现代教学论发展所带来的教师观念上的变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课堂教学开始了对教学方法组合的呼唤,教学方法的组合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学方法的纟且合虽是一个相当复余并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但是,因为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主体是有意识、有创造、有智慧的教师,所以,使得教学方法的组合具有了实际可能。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学方法组合的必要性:复杂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冃标,多维的能力结

构所要求采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不同。因此,各种本身具有局限性和互补性的教学方法只有经过合理而科学地组合,才能相辅相成,从而取得最佳效果,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222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

教学方法的组合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组合形式是以教学方法的自身特性为加工处理原则,由于这些特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随着教学情景变化而变化,因此这类组合形式也具有相对稳定性,表现为一种固定而非临时的搭配,如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中自习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的课型搭配的顺序和形式就是一种I古I定搭配的静态组合,第二种组合为教学方法的动态组合形式,这类组合是以教学系统的要素为加工处理原则,由于这些要素在不同教学情景中会有不同要求,因此这类组合形式会随教学要求的变化而变化。

2.3.3校木课题研究中课型组合的要素、特征和基木形式

在本研究中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即实现教学最优化时,我们既期望出现“质"上的变革,也重视“量”上的改进,在积极探索与自身教学实际相符合的教学方法的优化体系时,我们认识到,企图用几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解决某一章节内容的单元结构教学其效果是不理想的,为此,本人确定了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的十要素:启发、探究、阅读、讨论、质疑、讲解、练习、交流、小结、评价,依据以上要素进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的组合。显然校本研究中的课型组合特征表现为一种动态组合,其组合的形式完全服从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冃标的最佳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规方法未予列入) (1)阅读讨论式:通过让学牛进行课本阅读、资料查询以及相互讨论,培养学牛的阅读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并通过相互间的讨论逐步形成敢于和善于在群体中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

(2)探究式:通过让学生进行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假设、实验、综合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中懂得“提出问题一形成假设一>验证假设-4由象概括一>得出结论一>应用拓展"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科学态度,并在探究的合作中增进同伴间的平等、自由、责任、真诚等社会交往中所不可缺少的情感关系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3)质疑释疑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质疑和答疑,使师牛间的思维进行交流、碰撞与融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其中包括“师问

生答^牛问牛答^生问师答"等形式。通过这些“双向传递"(师生间来回交流)、“多向传递''(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网状传递,'(教与学为一体,课堂中的所有成员间进行纵横交错、往复来回的交流)的教学互动形式,可使整个教学过程洋溢着多股相互交融的信息,从而达到现代教学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4)反馈评价式:通过各种教学反馈形式的采用并以教师评价与学牛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

式诊断学习效果,不仅有利于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让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端正对待学习中失谋、失败或挫折的态度,以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

(5)交流小结式:通过让学牛自己归纳小结所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构建知识模块以及交流

学习的体会、方法、教训或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不断修正自己学习方法上的缺陷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2.3系统科学方法论对“多样化,,教学的启示

做为方法论的系统科学,在教学领域中的渗透口趋广泛,许多观点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最木质的影响是:人们逐渐跳出了习惯于就教学方法来研究教学方法的传统思维圈子,学会用系统的观点进行考察。如把现代教学方法本身视为一个由多种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系统,每种具体方法做为一个要素均有各自的特点、范围和条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相互配合,发挥出单一方法所没有的较高的整体效益。可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合就是很好地体现了系统科学方法论的组合思想。2.4行动研究法的选择增强了课题实施的有效性

行动研究法作为一个术语,一种原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始见于二战时期的美国,70年代起曾在欧、美、澳、日教育界出现了研究和运用行动研究法的热潮,近年來口益受到国内外教科研领域的重视。《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行动研究”词条的撰写人,澳大利亚的凯米斯(KEMMIS, S)把行动研究定义

为“由社会情景(包括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

为了便学生能自主的探 究,

我原以为不要对探究 过程进

行控制,然而不控 制却导致

了不少学生的茫 然和不知所

措. 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 和

控制下有序进行,但 限制

了学生特别是优生 的自主

发挥,如何既保证 大多数

学生探究过程的 有效性,

又让有施力的学 生能发挥

探究的自 性? 观察和记

录由于改 变引导和控制策

略 对探究究过程的彩 衽危几节课中加侵对探 究

过程的引爭和对教学

学生认为科学只是曲忆事 实,而不是探索,怎样才能 支学生探索,是改变教学內 容?还是改变提问策略?该 首先建立折的提问策略

观察并记录,把提问的中 心转移到it 励学生为解决 自己的问题而寻找答案上 来 尝试把教学中有些內容 一变成

学生感兴起的问题

而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 法并实

施探索汤动 继续贯彻探究的甚

本思想和 计划,但要对探究的

过程进 行一定的耗辞和控制

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它以提高行动质量, 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相结合。

因为行动研究有着较丰富的内容层次和方法类型,所以我根据木研究课题的具体 情况,将“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勺故为行动研究的侧重点,采 用基本独立的模式,在“行动中获知"、“行动中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三种中 选择了“行动中反思"这一研究类型。显然,本课题的实施既涉及到对教材的结 构化处理,还涉及到教学方法的组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选择行动研究法是为 了切实增强课题实施的有效性,即必须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改进,以 提高研究质量,保证该课题研究目标的实现。在方法上,对于行动研究法最为重 要的,是一个由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所构成的自我反思的螺旋式循环。下图 就是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本课题实施中的几节探究课进行的反思型研究过程:

3 ?研究设计

3?1研究目标

根据新编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明确的是,教师对化学学科教学目标的确 定,不仅应考虑双基等基础知识体系,而应从“学会学习”这个命题出发,具体地 建立恰似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心理素质在内的目标体系。也就 是说,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培养只会背诵化学概念和原理、解答化学问 题、模仿化学实验的应试型的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具有一定化学 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适应能力和创应除自己的参与性现 察外,逖请同行教师进 行课堂

造能力的人才。根据这一化学教学的素质观,本课题制定了初中化学多课型单元结构教学的冃标。(见表一)当然,以下目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的实现,绝不意味着仅靠一节课或几节课的努力, 也不意味着每节课都刻意对学牛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而是需要教师在一个较长的学段里进行系统的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而且对教学目标的不同侧面应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表一本课题研究的冃标体系

3.2研究对象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二中学2000级和2001级初三年级各60名学生

(2001 年3 月—2002 年3 月)

3.3研究方法

(1)整个教学方案的实施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小规模的准实验研究

(2)本研究的成果评价分为两部分

对研究冃标中的知识和部分能力及发展水平的评估采用以比较、统计法为主的教育统计法对研究目标中的科学素养及发展水平的评估主要釆用观察、问卷、访谈、现场实录、资料收集等在内教育调查法。

4?研究过程

4.1计划

4.1.1编制“化学课堂学习效率记录表”以反映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见附表一)

4.1.2编制学生课后感受调查表(见附表二)

4.1.3编制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状况为主的学牛综合素质的问卷调查表(见附表三)

4.1.4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4.2行动

4.2.1实施教学方案(选取第八、第九章其中几节课的教学案例记录如下)

⑴实验探究式课题:酸、碱、盐与氧化物的概念和分类课时2 (见附表四)常见的酸2溶液的PH 1

化学肥料1

⑵质疑释疑式铁1 (课件1)

⑶阅读讨论式牛铁和钢2

⑷交流小结式我所了解的酸、碱、盐2

⑸综合式单质氧化物与酸、碱、盐的相互关系(课件2)

422发放和整理课后调查表,收集各方信息

4.3观察

4.3.1木人采用“参与性观察”,以感受行动过程中学主的表现。

4.3.2同行教师实行部分课的“现场观察”,提供观察记录。

4.4反思

441根据收集的有关各方面信息,分析得失所在

442修正下一步行动计划

5?结果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本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儿方而:5.1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表明,对化学学习表示喜爱的学牛人数58人,占总数的97%;表示非常喜爱的人数42人,占总数的70%o从喜爱的原因来看,由开始普遍认同的“化学实验多,现象丰富多彩”、“老师讲课生动有趣"等外在动机因素, 逐渐变为“探究化学奥秘”、“能培养观察、想象、动手能力J “能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科学素质”、“能懂得什么是科学研究的方法”等内在动机因素,也即在开始较为纯粹的育接兴趣中逐渐渗透了相当程度的间接兴趣。借用其他学科教师对实验班学牛的评价:“他们总是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化学,好像做家庭实验、到处查资料等等从不觉得是负担,有的学生简直就是整个儿忙化学,个别人真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应该说,学生们所表现出的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对化学科学的热爱使我为之感动。在我们实施实验的时间里,两个实验班的学牛们都分别积累了几十份“让我来讲”和“每日一问"化学小资料,在年级范围内多次开设了由学生主持的“化学小博士讲座=在2001年的5.22“世界水日”和6.5“世界环境日”里,还开展了有一定影响的主题活动。

5.2化学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这里的化学课堂学习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学牛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有效活动量,以及获取并掌握所学知识的正确率。经过实验阶段的较为开放的教学改革后,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大大增强。

5.3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初中化学多课型单元结构教学''的研究使实验班学牛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明显的培养和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5.3.1质疑、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近四个月的研究与实践,实验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特别是质疑和探究能力得到了來实验班听课的老师的一致公认。

以下摘录的是某时间段里三个不同课型的教学片段,学牛的质疑和探究能力从中可窥见一斑.

片段一课题第九章复习听课人数约30人课型(公开课)

记录时间2001. 3.27

片段二课题盐的性质课型公开课

听课人数约20人记录时间2001. 3. 13

对象内容备注、点评师:

许琰:张欣:杨洋:

师:

师:

OOOOOOOOOOO

哪个小组或个人还有问题要问?

请问:铠制容器能否存放波尔多液?

这不和"铁制容器不能放波尔多液"的原理一样码?因

为,韜和铁都是活泼金属,能置换波尔多液里硫酸铜

中的铜。所以,我的答案是:不能!

(静场约30秒后)

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能!因为在前一章里我们细预

性质,它在空气中极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而

我们知道氧化锯是戚性氧化物,它和波尔多液中的和硫

酸铜没有反应的可能,所以我认为它和铁有所不同

(学生们似乎恍然大悟并急切地等待教师的评判)

我听着似乎两人说的都有道理,还有没有同学有意见

发表?

我认为还是不能!但我有新的理由。据我所知氧化铝

是两性氧化物,既和酸也和碱反应,即使它不能和硫

酸铜这样的盐反应,但因为波尔多液中的氢氧化钙是

戚,氧化锯会和它反应,所以我认为不能!

没有想到,许琰提出的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有了

几种原理各异的不同答案,我先不评判谁是谁非,我

首先要为刚才三位同学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叫好!第一

位的回答说明了他对铁和辖作为金属的性质的了解,

不错!第二位能结合以前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的迁移?很

好!第三位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他对化学的学习比我们

学得快又学得深,那究竟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我们能

否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究活动来获得答案呢?愿意继

续进行进一步实验探索的同学请举手!肌乎全体举

手)好,

这是生复生J孔

熨对话活动

雀课堂上随时

发问,这已不

是什么新鲜事

敢于挑战发问

者,发表自己

的意见也成为

一件平常事

教师不必急于

评价,让学生

再思考

超前学习,并

能学以致用,

体现了该学生

较强的对知识

的吸收和整合

能力。

教卵不仅要善

于鼓励每个在

课堂上大胆发

表蕙见的学

生,更要抓住

时机,把教学

中的凝问变成

学生自己想解

决的课題,引

导学生主动探

那么各小组请设计方案,准备进行课外活动。(学生

欢呼:哇,太好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____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最新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最新答案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学模式指的是 .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的实践方式。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展。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15、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探究式教学案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式教学设计及评价 杨君萍武威第七中学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 二、目标表述

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 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首先由“问题探讨”引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在生物小组课前完成渗透作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让儿童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_教案教学设计_1

让儿童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本文是关于让儿童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ieüeer》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11课。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情境图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所要学的两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以及两个整体认读音节及其四声;第二部分是声母与üe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看图拼读音节;第四部分是看图认字读句子,句子表达了图意,启发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儿歌中有四个要认识的字。本课时完成第一、二、三部分的教学。设计理念: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是学习语文的拐杖。但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八岁就要学习抽象的、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汉语拼音,显然是有困难的、学习起来也是枯燥乏味的,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教具,合作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评价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近几天时间,我们学会了6个复韵母,谁能把6个复韵母背出来(指名背,特别是接受能力不强的孩子)。 2、示并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按顺序排列(排一个说一个)。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业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业 学校:姓名: 一、填空题。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 (自我负责任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2、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4、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5、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6、“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问题探究法与发现法基本相同,它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规律。 7、《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8、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9 10、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11、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 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12、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 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 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3、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分析: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改正: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6、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 改正: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是案例的主题。另外,再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Do yo want to go to a movie? 》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实验中学李亚芬探究式教学是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探究规律和方法进行学习,在教 师指导下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模式。在尝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我体会到:学生如果能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主动发现语言学习规律,那么学生就不仅学到了知识 更掌握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能切实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英语课程标准》指 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身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我们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时,渗透相应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如何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认真的教研和探索。我在《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9 单元《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的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和尝试: Section A(教材P53 ?5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A 的主要内容是运用want 制订计划和打算,并谈论喜好和偏爱及其理由;学会运用连词and 和but 谈论喜好。 过程与方法 采用Discussing 和Concluding 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电影广告、海报等)或制作课件(各种电影的精彩片段)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 问答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进行“询问和谈论偏爱”和“制订计划”的课堂教学和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Section A 是通过“介绍电影”来学习“谈论喜好”和“制定计划”这两个话题,学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互相介绍自己的喜好和偏爱,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帮助学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加深沟通。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 通过“介绍电影” ,运用动词want 谈论喜好和制订计划;学会运用连词and 和谈论喜好。语法难点 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和应用;名词复数的构成;连词and和but的用法教学突破Section A 重在通过使用动词want 来谈论喜好、偏爱和制订计划,而进行交流载体是已经学过的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一些有关各种电影介绍的广告或海报;制作能反映各种类型电影特征图片、幻灯片 或有关各种电影精彩片段的课件;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复习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和名词复数的构成;讨论、收集一些著名明星的资料。 教学步骤 1、(1课时)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Section A 的主要内容是制订计划和打算;谈论喜好和偏爱。在导入新课时可采用视听导入 法。 1.教师出示电影广告或海报(最好是全面反映电影种类的),向学生进行介绍或播放课件:These are movies.This is an action movie ., ,同时教学生词。 2.教师可继续谈论I like movies .I like action movies ., ,然后问学生:Do you like movies /action movies /, 引导学生回答。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1、设计简述: 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设定都是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准则,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并以交际法语言教学为理论依据。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发现语言规则并创造性地活用这些规则的过程,任何人类语言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著名语言学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首先要努力创设真实自然的社会语言情景。不仅要借助手式、动作、表情、实物、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教材内容的直观情景,而且要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描述创设言语情景。在本堂课的设计中也是充分体现了这点。在教授有关疾病的单词时,我就借助绷带,通过绷带绑的不同位置来解决单词。某些绷带无法表示的疾病如cough,cold等就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来展示。其次,交际法教学强调“以任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实践,要求根据显示生活中对英语的实际需求,模拟各种生活语境,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机会,它注重的不仅是语言在形式,语法上的准确性,更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可行性,交际的技巧性,以及训练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堂课中,为了训练目标语言,我设置了各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来操练目标语言,并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模拟看病的过程,让学生在交际的同时,体验生活。通过这个活动,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使课堂变为一种具体的社会交往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交际过程。这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交际法教学让学生参与,有时伴有情景或模拟场景,这样让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学生成了主角,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对英语感兴趣,把学英语当作一种乐趣。 2、教材分析: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学设计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方法。 2.能力目标:具备将家园合作的方法运用于实践的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家园合作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家园合作的理论知识及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幼儿园为什么要与家庭合作?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出学生亲身参与过的几个幼儿园活动场景——亲 子游戏、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场景和案例向同学们提出以下问题:幼儿园或者家庭能不能独立教育好幼儿?导入新课。 (三)研读文本,完成任务 发放导学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园能不能独立做 好幼儿教育? 【教师活动】展示家园合作的图片、文字 1.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1)组织学生阅读本课教材P160页,提问:幼儿园教育为什么离不开家庭教育?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相比,具有哪些教育优势?(2)出示课件及图片。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作为一个孩子,你们认为家庭教育重要吗?体现在哪些方面? (想一想)你们在小时候爸爸妈妈都给你们教过哪些知识? (3)展示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图片、文字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原因。并安排任务给学生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完成导学案任务一:幼儿的教育为什么离不开家庭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指导(2) 一、基本概念题 1、什么是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2、什么是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的综合运用能力。 3、什么是表现型课堂? 表现型课堂是将课内,课外联系起来,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有机统一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充分体现猜测、协商、对话、交流、质疑乃至争辩,反思,探究,研究,实践等一系列过程,可以充分体现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公开交流,彼此分享的学习特点。 4、什么是学习的新认识理论? 学习的新认识理论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5、什么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实现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 6、什么是任务链? 任务链(task chain),这是相对于“单一任务”而言的,即“复合型”任务,目的在于实现任务由易到难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 7、什么是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即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常用课堂观察、批改作业、访谈等手段。 8﹑什么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9、什么是新课程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 新课程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参与了教学设计,二是教学设计的主体相对教师来说也不仅仅是个体行为。 10、什么是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又称为质的评价,它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分析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思维判断,进行的描述性的结果评价。 11、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广度”? 12、什么是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是客观存在的,而过去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目标,而对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重视,所以这次课程改革实际是强化这两个目标。 13、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 14、什么是交际型任务? 交际型任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接近真实的情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任务、完成任务。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Mini quest设计模板 初中数学《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一一社会调查、情境引入、统计图的选择、合作学习、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生活情景(获取信息,体会特点) 活动内容:从生活实践开始,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座古塔的高度, 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你能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吗? 2猜一猜,这座古塔有多高? 3想一想,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出这座古塔的小明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的大小,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到B处,乂测得

活动目的:让学生初步从生活中去体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以知道一边和一个锐角,求出其它的边和角,并通过测古塔高度这一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理解小明测古塔的方法,并能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生动的课堂引入让学生很快进入了求知的状态。 第二环节同类问题的多种分析,课题引入 活动内容: 1、分析4位同学的四个相同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探索梯子的倾斜程度。 问题:下列4个图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2、引出思考:

《出塞》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出塞》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 1、小小赛诗会 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描写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的古诗并背诵,今天我们举行一个小小赛诗会,请同学们以抢答的形式上台展示。 生:上台背诵古诗。 2、谈话导入:(师)自秦汉以来,我国的边塞一直战事不断,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们感受了大漠的壮美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写下了许多豪放悲壮的边塞诗,被世人广为传颂。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边塞诗中的精品,它被称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这首诗就是王昌龄写的——《出塞》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的“塞”指的是什么? 生:边塞,边疆险要的地方。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整首诗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大声地朗读《出塞》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诗中生字和多音字的字音,读后

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读出节奏。 指名读诗并简单点评,提示读准“将”、“还”、“教”的音。全班学生齐读。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生齐读) 3、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这首诗,请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听完后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 这些画面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这句诗作者运用了古汉语中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种修辞手法再理解诗的意思。 4、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5、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佳句,请看: (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 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 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 你能说说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6、师: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不能)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生齐

《社会生活的变化》合作探究型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合作探究型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在近几年来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上海世博会涉及到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并伴随世博会主题曲。 教师过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让我们见到了很多高科技的产品,体会到了城市确实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美好。那么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看看百年之前上海世博会的各个会馆会展出什么新鲜的事物。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 2、理解这些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层面以及其对近代进步思想的更深的探索。 三、巧设疑问,突出重点: 1、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阅读材料,理清思绪) 时间:1915年,上海召开世博会 地点:上海 人物:小明及其一家人 家庭状况:父亲是某公司职员,家庭较富裕 情景教学:

场景一: 小明一家人参观到中国馆中的一个分馆,这个馆是一组图片,因为实物太大,无法搬到现场。 (教师:哦,那这个馆内到底都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图片的内容是: (1)轮船的发展(2)火车的发展(3)汽车在中国的出现 问题: 请你给这个场馆起一个名字。 2、这些交通工具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突出动力的变化,是一种进步)它们在中国的出现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辛丑条约的内容回答: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我们是否要拒绝铁路,以此来抵制西方的侵略?(结合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分析,铁路等近代交通形式在中国的出现,早已被有识之士所认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3、这些交通工具是怎么出现的?(从西方传入) 场景二: 小明在参观英国馆时遇到了他的同学小张和他的家人,小张刚刚剪了新的小短发,穿着黑色的西服,小明的父亲向小张的父亲友好的握手并说:“张先生,你好!”两家人在英国馆门前照相留影纪念。 问题: 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课文,请同学们自己在场景二中找出都有哪些变化?(发型、服饰、称呼、礼节的变化)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妇女缠足) 2、以上我们说的这些变化发生在哪次革命之后?说明了什么?(辛亥革命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3、相机的出现有什么作用?(为人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场景三: 下午三点两家人参观完世博会,小明和小张两个好朋友要一起去看电影《定军山》,随后两人又去商务印书馆买了几本下学期需要准备的参考书,小明顺便帮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文案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2015-05-28 16:39:10) 转载▼ 分类:翻转课堂研究 (博文转载自金陵叙事)这篇文章是我阅读梁文洁老师写的《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之后写的,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4月刊(下)P42。读完我的这篇“读后感”,您再阅读梁文洁老师的翻转课堂教学与反思的文章,您也许更容易发现,梁老师这课的确与传统课不同。 柳暗花明总会春 ——兼评梁文洁《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 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这对传统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优势。小学课程改革十五年来,在“转型”方面鲜有突破,就是明证。

我有幸听梁老师第一次翻转课堂的课。当时,我称赞梁老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也坦言并没有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陋习。我第二次去听梁老师的课,应该是他尝试了多遍了。走进教室,他给了我一份教案。我悄悄对陪同听课的王水丽副校长说,这堂课完了。王校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他写了教案。教案是预设的,写了教案,就会关注教案流程,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真的没有“翻”出好层次。 但是,梁老师不气馁。他的毅力、执着令我佩服,他要通过实验,实现自我扬弃,转型为智者。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们看到了梁老师的重大变化: 1.达成目标细化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感性观察,发现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进阶到对身份证编码信息的认识,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与方法。到了课堂学习,则发展成为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根据掌握的数字编码规律,用中图法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编码,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把学习能力化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完美地演绎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地展开,保证学习扎扎实实地推进,使小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中图法编码这一图书馆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反过来,由于学生准确地为“好书”配上唯一性的“身份证”,表明学生对于数字与信息的编码意义的认知结构已经真实建构。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大胆尝试微型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本是舶来品,似乎有些高大上。梁老师抓住协作探究这一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课堂学习精华,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字与信息的编码关系之后,把图书馆采编的真实环境引入课堂,协作探究如何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doc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摘要: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根据数学的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预案的测定,进行有效地教学实施,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根据笔者多年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的经历,也累计了一点经验,希望本文能够给广大同仁们带来些帮助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苏教版作为教材来说它是根据学科教学的任务编排组织起来的,具有一定范围的深度以及广度小学的数学教材可以说是课程目标的一种具体体现,是小学教学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可以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就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并且在其他地区的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是并不多见的研究苏教版的教材对于落实数学课程的目标,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一、探究式教学——游戏教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来说,不仅应当去深入地钻研教材,还应当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编写的目的,要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并且在处理教材的时候不应当只给那些既定的内容以及结构一种按部就班的教学,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整合教学的内容,以此来凸显出材料资源的有限性就拿笔者在教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来说,教材当中的“想想做做”的第三题如果说能够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那么就必定会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好素材所以说,笔

者就将其转化成为了一个小的课堂游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想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我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同学协作-课堂测试--课堂小结”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4篇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4篇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1 这学期,只要是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到来,我们年级组都要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从主题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我们结合本地区的节日文化,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活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有学问的人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如我们在开展“有趣的昆虫”活动时,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昆虫,了解其独有的特点,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惯。在观察动物时,学生表

现出来的兴趣很大,积极性也很高。学生们有的记录了昆虫的生长习性,有的记录了昆虫的“建筑”特点,有的还记录了昆虫怎样产卵等等。想想昆虫的奇特特点都是学生们通过观察、上网查询、搜集有关昆虫书籍资料来完成的,学生们在忙中收获了知识,获得了快乐。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假日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比如我们在开展“心系亚运”综合实践活动时,先要教给她们如何在网上“搜索”的方法,而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又无从入手,于是又要教他们如何从亚运会的由来、徽章的设计、吉祥物的意义、亚运会的运动项目等几个方面并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将资料分类保存。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督促,指导学生写好记录,真实记录个人体验。 三、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试卷A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流程 1、教材分析:分析本框题在本课、本单元、本教材中的地位; 2、学情分析: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本框题的优势、劣势; 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友情提示:知识目标要围绕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相关标准确定;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切忌假大空、要具体到每一节学习过程中能力情感的提升,不要千篇一律; 4、教学重难点:紧紧依靠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拟定; 5、教学方法:新课堂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6、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媒体有:黑板擦、黑板、粉笔、教材;现代教学媒体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音像、课件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容选择何种教学媒体最适用,避免单一化,但是更不能从满堂灌变成满堂放)。 7、教学时数:课时分析; 8、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现着整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例如: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导课——讲授——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师生总结——布置作业。注意要提前准备好合适的问题、布置好相应的课堂教学环境。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课前选题----课前分组——选好组长——明确分工——讨论完善——形成方案行动——实施研究——课堂述反驳——总结反思 2、?教学目标是如何分类的,其分别有什么意义? (一)教学目标分类 根据中学政治学科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突出体现德育的特色,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写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在政治学科教学课堂中,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为中学生奠定一个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知识目标涵盖相关概念、原理、关系等,其在考试中多以选择、简答题呈现。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途径性目标,对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起着纽带桥梁的作用。对中学政治学科来说,其考试多以论述、材料分析、辨析题形式出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中学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所以政治学科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情感审美、情感价值方面的培养。教学设计中,这一目标多体现在熏、感染、净化和顿悟等的情感层面上,以体现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和审美本质。我们认为在三维目标中,知识、能力目标是应对中高考的,而情感目标是教学生做人的。

教学案例模板,例文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三、案例的基本组成元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