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说课稿和教案(共五篇)

《山水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5课的《山水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画山水画》是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5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山水画又是其中一支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种类,历史悠久,技法多样。本课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的国画课有所体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过程方目标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目标度: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来学画山水景色。

难点是: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五、说教法、说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掌握,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文气息,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肢体”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并学画山水画。我准备了以下教具:教师山水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

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欣赏作品、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展示评价、课后拓展五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欣赏作品

1、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画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早春图》郭熙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溪山行旅图》范宽

2、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隋唐时代,山水画已经成熟,宋元以后,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主要的画科。

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山水画作品技法运用和造型特点的感想。(板书)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引出本课课题《学画山水画》(板书)。

3、在欣赏交流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尝试体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与工具,进行描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学生在没有顾虑没有束缚的情况下,体验中国画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导课环节通过赏析名家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之产生极大的兴趣,引出课题。用时分钟。)

(二)、探究学习

1、欣赏教师的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思考问题:(1)造型特点(2)技巧运用(3)表现手法(4)感受(5)如何表现。

通过欣赏教师的作品,使学生对山水画有一个整体的感悟。

2、多媒体展示、欣赏山水画技法。

古代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表现山水画的各种技法。

山水画的皴法(披麻皴、斧劈皴)、点苔、树木的画法、水的画法

3、出示教材技法点击。

(1)学生讨论如何表现

(2)教师对墨色、运笔及点苔进行指导示范。强调注意近景、远景、树枝、树叶干湿浓淡的笔墨运用。使画面更富有艺术性。

4、引导创作

(1)多媒体展示教材中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老师及时表扬,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笔墨的用法及水墨的焦浓重淡轻等。

(探究学习环节先让学生近距离欣赏教师的作品,并对表现技法有一定了解。通过展示教材上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用时分钟)

(三)、实践操作

1、学生学习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山水景色。

2、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并把同学们创作的过程拍摄下来。

(学生在创作环节,我提示学生应注意一些技法,立意,表现等问题,还为大家播放了高山流水的古筝曲,使学生在优雅的境界中,创作出美德画作。用时分钟)

(四)、展示评价

美术课程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我将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

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我力图引导学生从不够完美的作品中找到优点,找到完善作品的最佳方法,让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有审美眼光和创造精神。

我还会将同学们和他们的作品一起拍摄并保存下来,记录他们成长的经历,学生会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欢美术课。

最后教师做小结性讲评,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肯定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生互评和自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学习美术创作的兴趣,并将同学们的作品拍摄记录下来,记住他们成长的经历,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用时8分钟)(五)、课后拓展

1.欣赏全国知名辉县籍画家侯德昌、窦宪敏、耿安辉等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验创作的乐趣。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山水画》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山水画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

2、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着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2、揭题:山水画

二、讲授新课:

1、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

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 B技巧运用 C表现手法 D感受 E 如何表现 F 绘画步骤

2、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展子虔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着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3、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4、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 皴法

B 披麻皴

C 斧劈皴 D点苔。

讲解示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5、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最后着色点苔。

三、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五、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五、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教学反思】

通过“国培”学习,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运用所学到的课程改革理念,尝试上了这一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山水画》课,学生兴趣颇高,收效良好。

画家亨利曾说,绘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绘画和玩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水墨之间尽情玩耍,感受水墨线条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的变化,感受水墨线条的丰富性和动态美。学生用水墨的点线表现人物、动植物和场景,表现实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现愉快的事和烦恼的事。无论学生的水墨尝试是什么样的效果,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体验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涂抹的喜悦,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中国山水画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制作古诗词与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同时也可以带领他们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同时,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祖国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本节课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课堂输入量大,难于把握教学的时间;学生自由创作意犹未尽,就到了“作业展评”的环节。因此,今后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感悟和创作,可能会更完美。

《山水画》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

2、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幅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具准备】:图片、资料、笔墨、宣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收集中国画中有近景、中景、远景的作品资料,

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15课。(出示课题)《山水画》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导入新课

展示有过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幅彩色照片和一幅中国山水画。

问题:说说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欣赏、比较后回答问题。彩照再现了生活中的景色。中国山水画用中国人传统的工具和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水、色表现了生活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四、欣赏教材中画家的作品,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作品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另三人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家世代隐居吴

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幅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幅作品都是中国山水画,都有近景、中景和远景,都画有树、山、桥、房屋和人。

不同点:沈周的作品是水墨表现,齐白石的作品是用墨表现后又着色。沈周作品用淡墨画水和天空,齐白石作品的水和天空留白处理。沈周作品除近景有树,中景也有树,房屋也有7间之多,齐白石作品中景没画树,房屋中有1间。沈周的作品有点苔,齐白石的作品没有。

2.这两幅作品中哪些地方是用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是用的侧锋?

两幅作品中的树、房、桥、船及沈周作品的远山都是用中锋表现的。

3.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说说喜欢的理由?

喜欢沈周作品的古朴典雅,喜欢齐白石作品的生动鲜活。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见到过?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再欣赏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生平张大千(1899~1983)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 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先世广东省番禺县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蜀,卜居内江。父张怀忠,早年从事教育,后从政,再改

盐业。母曾氏友贞,善绘事,姊名琼枝,亦善画。兄弟10人,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五、解决教学重、难点,绘制近景

复习第8册第7课《用彩墨画鸟》中学过的中锋、侧锋用笔方法。教师示范画近景(提示用浓墨),结合教材中学生作业及教师、学生课前准备的山水画,提示学生近景除画树、石、也可画建筑房屋、亭、桥等。

尝试在生宣纸上用浓墨画近景。可结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景致进行绘画中景、远景做准备。

六、继续在实践中创新,绘中景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教师继续示范中景。

用比浓墨多一倍水的重墨继续画中景。干笔勾线,湿笔渲染(及时用生宣纸吸附多余水分),干笔皴擦(待稍干时再染墨或色)。

七、完成作品,绘远景

1.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

2.画远山或其他景色。

3.教师示范,强调吸附多余水分。

调淡墨,可适量加花青或赭石画远山。

教师提示学生用笔要稳、准,想好了再落笔并及时吸附水分。

八、展示交流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2.提醒学生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课后继续完善作品。

学生给作品起名字,介绍自己的作品,为自己或他人作品提出修改建议。

《山水画》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收集中国画中有近景、中景、远景的作品资料,

2.引入新课:今天学习第15课。

(出示课题)《山水画》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3.导入新课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幅彩色照片和一幅中国山水画。

问题:说说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欣赏、比较后回答问题。彩照再现了生活中的景色。

中国山水画用中国人传统的工具和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水、色表现了生活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4.欣赏教材中画家的作品,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作品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

5.分组讨论问题:

a.这两幅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幅作品都是中国山水画,都有近景、中景和远景,都画有树、山、桥、房屋和人。

不同点:沈周的作品是水墨表现,齐白石的作品是用墨表现后又着色。沈周作品用淡墨画水和天空,齐白石作品的水和天空留白处理。沈周作品除近景有树,中景也有树,房屋也有7间之多,齐白石作品中景没画树,房屋中有1间。沈周的作品有点苔,齐白石的作品没有。

b.这两幅作品中哪些地方是用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是用的侧锋?

两幅作品中的树、房、桥、船及沈周作品的远山都是用中锋表现的。

c.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说说喜欢的理由?

喜欢沈周作品的古朴典雅,喜欢齐白石作品的生动鲜活。

d.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见到过?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6、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7.学生创作

教学板书:

课题:第15课山水画

墨色变化浓淡干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教学重点】:山水的结构和中国画画山水的特有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关

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材料,备带情况。

2.学生的作业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继续传授新课:

1.小结上节课作品。

2.学生继续创作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三、学生创作

四、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五、小结

教学板书:课题:第14课山水画

【教学后记】:

中国画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山水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凝聚着中国人丰富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了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孩子简单学会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同时,培养孩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选择了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形式来导入新课。这样做是为了“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看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出现的山水,是如何表现的?不能仅仅从看动画片的角度去看,而是应该带着问题去看。用一个直观的媒介让学生看到中国画中山是个什么样;水是个什

么样;树是个什么样?让学生先有一个形象概念。事实证明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学生的注意力能比较好的集中到一起,有助于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

学生先练习,再来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欣赏山水画,这样学生既有了山水画发展史的简单了解,同时在欣赏过程也会发现自己的用笔与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强化点、线、面的知识。再加上教师的示范,范作的欣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比较容易表现了。

在练习中,允许学生临摹与创作相结合,在巡视时,更注意用笔与用墨的指导,让学生的画面也能水墨淋漓。学生基本都能在课堂上完成练习,作业效果较好。回望整节课,如果在示范阶段能将中锋与侧锋单独提出来复习一下,学生在作业时,就会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画面效果会更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进一步改进。

《山水画》表格教案四

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说课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比较法讲解,体会中西方山水画和风景画的区别。二是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和技法。三是要着重讲解元代山水画的特色。 欣赏每幅作品前要对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扼要的介绍。分析作品是应有详有略,并尽可能多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和参与,并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1、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2、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的主要区别。 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中国古代山水画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与学习方法 用传统的讲授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想结合,在建构注意教学方法的知道下,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自主的情况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共同的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学习的内容。故在讲解中充分运用了展示、启示提问、自主活动、讨论等多种语言。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古筝音乐《高山流水》 2.提问:曲名是什么?通过音乐欣赏,使我们联想到了眼前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也许觉得古代山水离我们好遥远,但今天我们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做一次亲密接触。 3.展示山水画——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详) 1、表现内容:西方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而中国山水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2、空间与透视:西方人画的一直都是目之所及,为“眼中之风景”。而中国画家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为“心中之风景”。散点透视体现了中国人豁达的自然观,焦点透视体现了西方严谨的科的自然观。 3、自然山水与画中山水 4、中国山水画注重景、情、意、志的联系 二、结合图片展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有详有略) 充分运用多媒体分析和欣赏作品 (一)、隋唐的山水画:鉴赏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和五代画家懂源代表作品《潇湘图》(略) (二)、北宋山水画:鉴赏范宽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和 北宋中晚期画家郭熙的《早春图》与忘洗的《渔村小雪》。(详) (三)、南宋山水画又有了新的成就。(详) 鉴赏马远极善造境《梅石溪凫图》和《寒江独钓图》 (四)、元代的山水画:山水画成就最高(详)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高33厘米,横长厘米。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收聚于笔下。画家中锋、侧锋兼施,尖笔、秃笔并用,长短干笔皴擦,湿笔披麻,浑成一体。 (五)北宋、南宋和元代在形式和精神内涵上的比较:(略) 北宋无我之境重在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描写,画家为自然服务。 南宋追求细节真实和诗的意境重诗情画意。 元代有我之境重在抒发画家内心思想情感,自然景物描写为次。 (六)、明清的山水画:(略)

《山水画》说课稿和教案(共五篇)

《山水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15课的《山水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学画山水画》是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5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山水画又是其中一支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种类,历史悠久,技法多样。本课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的国画课有所体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过程方目标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目标度: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重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来学画山水景色。 难点是: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五、说教法、说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掌握,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人文气息,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肢体”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并学画山水画。我准备了以下教具:教师山水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 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欣赏作品、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展示评价、课后拓展五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欣赏作品 1、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画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早春图》郭熙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溪山行旅图》范宽 2、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隋唐时代,山水画已经成熟,宋元以后,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主要的画科。 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山水画作品技法运用和造型特点的感想。(板书)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引出本课课题《学画山水画》(板书)。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_文档

《中国山水画》说课稿 ——刘文龙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课。课文中选择了不同时 代、不同风格的六幅中国山水画作品。配以一段精美的说明文字,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与创作中体会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 本课内容既是对从前中国画欣赏的升华与小结,又是学生继续学习中国绘画的准备和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 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概括的表达出所细化的山水画的意镜。 情感目标: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情感。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还有构图、留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的。 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

什么。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这学期教材中都初步接触过一些国画知识,对于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并不陌生,但对中国山水画的了解却甚少。中国绘画作为我国文化象征的一个方面,而中国画对意境的追求作为中国绘画的灵魂,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在上这类课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这儿还是体现的不错。所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主动性尤为重要。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多媒体、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讨论,理解作品并根据要求创作作品,开展对作业的自评与互评,达到学习目 标。 教具:多媒体、课件、山水画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环节: 1.导入 1.请大家静下心来欣赏几张山水画图片,中国的自然山水十分美好,大河山川这些都我国山水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提问:你了解中国山水画吗?对山水画有什么感受? 中国的山水画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画家个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时也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感受。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学画山水画》说课稿___中国山水画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学画山水画》说课稿___中国山水 画 《山水画》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山水画》,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属于讲解中国山水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对一些山水画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以及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师及其风格,为以后深入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山水的技术。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3.学习并练习山水画的初步画法。 四、学情分析 本科教学的对象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绘画技巧以及审美水平,还有基本的构图基础,对于陌生的知识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

美意识,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欣赏法:通过欣赏各个画家的山水画,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以及技法; 2、讨论法:通过讨论来解决山水画方面的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教学结果的理念,并且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 3、讲授法:通过讲授,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印象; 4、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采用一些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及相关图片) 学具:毛笔,纸等。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游玩了。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那里有什么美丽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回答) 教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眼前似乎真的有一幅美丽的风景图。我们祖国的山河确实美丽,让我们一起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吧! (出示风景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是不是感觉很美啊?画家们看到这些壮丽的河山后,不禁激起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描绘出了很多美妙的画面。 (出示美术作品)知道这些画叫什么画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及时点拨:在中国绘画中描绘美丽的大自然风光的叫山水画,而在西方的绘画中叫风景画。 出示课题:我们就来学习《山水画》。 2.新授: .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中国画家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在他们的画中创造了非常美妙的意境。(出示国画)学生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 山水画9篇

小学美术教案山水画9篇 山水画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 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墨汁、颜料、学生用纸、调色盘、水桶等。 教学流程: 一、欣赏导入: 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

魅力,导入课题并板书《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 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 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 ①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 ②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 3、实践、探究: ①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 ②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 4、教师示范并讲解: ①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 ②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勾、皴、点、染。 5、欣赏、分析: 欣赏、分析学生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构图形式。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构思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大胆地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表

现出近景、中景、远景。 要求:①大胆作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②选择合适的表现技法,适当施淡彩。 ③注意室内清洁卫生。 三、展评。 1、作业展示、评价。 2、教师总结。 山水画 2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_《山水画》名师教案

《山水画》名师教案 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戴西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和学习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和绘画的主要特点,初步了解国画基本构成近景、中景、远景的组合。体验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树、石、山、建筑、点景人物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生宣纸的干、湿、浓、淡墨色的变化中产生的不同效果,体验和感受中锋、侧锋用笔的变化。同时在练习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对自然的感受用毛笔和墨、色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关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绘画艺术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千百年来积累了相当可贵的技法经验及精美的艺术作品。这一切都是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传承和创新。本课以分析山水画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画法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体验和感受近浓、远淡,近干、远湿的表现规律,进而用这种手法引导学生尝试国画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画出一幅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构成。 教学难点:近山远山的浓淡干湿表现、树的双勾法、单勾法表现,枝叶的不同表现,画面有机组合。 四、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宣纸镜片30份、画毡或报纸。 五、教学过程: 一、示范导入回顾知识 1.师快速示范:近山与远山 上课之前,戴老师想先大家露一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戴老师如何运笔用墨,猜猜看画的是什么?(2分钟) 学生交流教师手拿毛笔做动作,引导学生归纳:中锋侧锋浓淡干湿。 学生第一次尝试练习浓淡干湿表现近山与远山。 【教学意图】通过快速示范近山远山,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水墨知识:中锋、侧锋用笔,浓淡干湿关系。同时教师现场示范直观引导学生学习画山的简要步骤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绘画兴趣。 2.展示教师国画范作(裱好的4尺整开1幅)引出山水画(1分钟)师设疑说:猜猜看,今天戴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如果喜欢的话请大家给戴老师来点掌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引导学生说说画了那些内容? 顺势板书课题:山水画。 简单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中国山水画是国画的组要组成部分,国画包括山水、画鸟、人物。 【教学意图】通过展示教师的整开山水画,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山水画认识兴趣。这样也顺势引出课题,又自然引导学生了解了国画的基础知识。 二、探究技法获取新知 1.赏析沈周《吴中山水图》理解山水画的基本构成(2分钟) 仔细观察:近景、远景、中景分别画什么? 板书:近景、远景、中景 围绕近景(近树、近山)、远景(远树、远山)。 板书山水秘诀: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近山明暗,近树叶茂。 【教学意图】赏析沈周的典型山水画,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山水画的近、中、远景,从而弄清水墨的浓淡干湿关系。这也是学习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2.展示两种树范作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的树枝、树叶。 出示单勾法、双勾法的树,没有树枝与树叶。(2分钟)

中国山水画说课稿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第2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两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的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2、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3、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二、教学手段 课件展示、自主欣赏、分组讨论、自由展示、引导小结。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学生阅读课本,自助学习山水画整理学习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2、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中国山水画的简介,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①萌芽:魏晋时期 ②隋:独立成画科 ③发展和突变:南北朝→唐中期南北朝→隋(停滞期)初唐开始发展 ④高度成熟:唐末、五代、宋 (1)、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①多媒体展示欣赏中国水画:《雪景寒林图》、《六君子图》 ②学生小组思考和讨论《雪景寒林图》、《六君子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欣赏《六君子图》画中有哪几种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2)、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

①工具材料的不同 ②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不同 西方多以焦点透视的方法,中国画则讲究散点透视方法。通过对《草地一角》和《千里江山图》的欣赏理解中国画和西方画的表现方法不同。 提问课本中有哪些画是焦点透视?哪些是散点透视? ③、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山水画包含的内容广泛,有山、水、树、石,还有房屋、桥、船、车、马、人物等。自由洒脱、用笔造型简约概括的山水画称写意山水。寥寥几笔,有三两棵树、几间草房,远处有山,近处有水,提上几句诗就成为一幅耐人寻味的山水画。国画的表现方法是通过笔墨来“造景”西方多表物,国画多抒情。表物只要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抒情是主观地表情达意。 通过对《春山瑞松图》、《江山秋色图》的欣赏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3)、怎样学山水画 ①、临摹 首先选好临摹范本,选用与范本对路的纸张。 ②、临画的步骤示范: 1、用木炭条轻轻起稿,定出位置和轮廓。 2、修改定稿后,用淡墨勾线,然后掸掉木炭稿。 3、山水画中的树皮和石纹用皴笔表现。然后在结合擦、点、染等方法来逐步完成。 4、设色完成。 ③、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④老师讲评学生作业。 四、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了解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和学习了怎样画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八册第2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的范画欣赏以及教师的现场笔墨示范,这种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中国画山水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

地自然观和审美观的。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意境,是山水的灵魂。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山水画的构图、笔墨的分析与尝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关键:如何起笔、画面中心的处理、水分的掌握。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学方法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 5 分钟,讲授新课 10 分钟,学生练习 20 分钟,展示活动 10 分钟。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梦溪笔谈》的唐代诗人王维与《按乐图》的故事导入,引出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接下来分析《万山红遍》、《江山如此多娇》《秋鹜》,进一步深入了解画家是如何对意境的营造的。

《山水画》教案(三篇)

《山水画》教案(三篇) 《山水画》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山水画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 2、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讲授进程】: 一、组织课堂,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着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研究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XXX。 2、揭题:山水画 2、讲授新课: 1、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XXX,逐渐发展。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E如何表现F 绘画步骤

2、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XXX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着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上下、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开展成较为符合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开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3、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资料,工具进行描画,勉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文字情趣。 4、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 讲解树模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文字的技巧等等。 5、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最后着色点苔。 三、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XXX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收集和选择适当的 图片素材。特别是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创作,注意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巩固对中国传统绘画美的认识和理解,锻炼和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在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运用山水 画基础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在选择素材和创作中,融入自己对意境和形式 美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 课前准备 提前向学生布置作业:结合自己对意境和形式美内容的认识和 理解,让学生搜集有关山水画图片资料,进行创作构思。教师出示预习提纲搜集各种山水画图片资料,根据教师所列提纲提前预习,并做好笔记增强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了解,收集合适的图片素材进行构思。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展示预习成果 1.复习上节课内容(意境和形式美),然后教师出示图片并提 出问题

a.这几幅山水画的构图运用了哪种构图方法。 b.分析一下这几幅画,画家在笔墨处理和构图上有什么特点,作品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境。 2.组织学生讨论,或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出课题学生赏析图片,展开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思考题 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欣赏图片 b.“山水画”的基础知识: ①“三远法” ③制作步骤④如何处理画面空间 如何与自己的创作构思有机地结合运用。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主学习,认真思考,通过查资料、观察、分析、比较这些图片并作出判断,形成初步成果通过以上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对于疑难问题,由教师点拨、讲解和演示 a.“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种构图方法,简称“三远”。 (教师结合图片作简要讲解)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5课《山水画》说课稿

《山水画》说课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今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5课《山水画》,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山水画》是为学习和传承祖国优秀文化而设置的重要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引导学生学习用笔墨表现树、石、山的基本方法。本册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并肩,为学生初步了解花鸟,山水这两大画科奠定基础。而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不公一步步促使学生深入掌握中国画绘画技巧,而且也在探究中积累创新表现方法,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学生情况 本课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在前面的课业中已经掌握了毛笔的中锋,侧锋用笔和墨色的浓淡湿变化,对事物有了初步的表现能力。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累笔墨技法,帮助他们巧用笔墨,大胆进行创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中国山水画借景抒情的深刻内涵,了解山水画一搬表现规律,学习巧妙运用墨色虚实、浓淡变化,表现一幅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山水画小品。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借助笔墨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 美之情。 3、教学重点:学习用墨色虚实、浓淡等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山水画小品。 4、教学难点:干湿、虚实变化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等学法: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自然山川的动画片《山水情》,让学生感受册水画的意境,(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引入山水画的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山水画 (二)、探究笔法 1、试着画出浓重、轻淡不同层次的墨色。 2、欣赏教材中的《吴中的山水图》思考,讨论:画中近景、远景、分别画了什么?在用笔、用墨上有什么不同?(远山——无石、远树——无枝近山——石有明暗近树——有枝繁茂) (三)总结规律,引领示范 总结:近浓远淡、近繁远简,近实远虚、近干远湿的一般山水画的规律。

水墨山水画教案说课稿大班

水墨山水画教案说课稿大班 教案名称:水墨山水画 教学对象:大班学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使用水墨颜料和毛笔进行山水画的绘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 水墨颜料、毛笔、宣纸、水杯、水盆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展示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水墨山水画的图片。 3. 适当的音乐,用于营造艺术氛围。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创设艺术氛围,播放柔和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展示水墨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描述。 教学主体: 1. 介绍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山水为题材,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法,追求意境的表达和笔墨的韵味。 2. 演示如何使用水墨颜料和毛笔进行山水画的绘制。 a. 学生观察老师的示范,注意观察毛笔的握法、笔画的运用和水墨的运用。

b. 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进行简单的山水画绘制,例如画一座小山、一条弯曲的河流等。 3. 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 提供一些简单的山水画题材,例如:画一幅日出的山水画、画一幅雨后的山水画等。 b.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4.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结束活动: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水墨山水画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水墨山水画的练习和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才能。 2.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3.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绘画技法和艺术形式,丰富他们的艺术表达方式。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学画山水画参赛说课稿

五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学画山水画参赛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学画山水画参赛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学画山水画参赛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为一二年级;第二学段为三四年级;第三学段为五六年级,本课是第三学段五年级下册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课,造型表现领域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等造型要素,通过适合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中国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山水画的几种皴法,并能运用相关技法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通过欣赏和学习中国山水画,使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特点,感受中国山水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方法,又不受表现方法与技法的限制,为学生的创作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国画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课重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般的表现技法,包括皴法、画树、点苔以及空间的表现。难点是干湿浓淡的笔墨变化,点线面的组合以及构图。突破难点的方法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践和评价。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已有知识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两方面来分析,首先,已有知识基础,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三年级时通过学习《水墨游戏》一课,对水墨画已有所体验,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说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说课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重要艺术流派,它展现了中国古 代文人墨客对自然山水的崇尚与追求。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象外之境是 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意思,并超越物象的表现。 先来说说什么是象外之境。象外之境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意境和意思 的一种手法,它不仅仅是描绘山水的形式和结构,更注重表达画家的情感、思想和心境。在象外之境中,画家会通过大胆的构图、精妙的线条、浓淡 相宜的墨色以及流动的水墨之美来创造一种超越现实的意蕴和氛围。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象外之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构图,画家 通常通过对画面的布局和安排,使山、水、云等元素相互映衬和呼应,呈 现出一种大自然的壮美、韵致和生命力。其次是线条,画家通过流畅自然 的线条来表现山水的灵动和流动,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变化感。再次是墨色,画家以淡墨、浓墨、渐变的墨色来表现山水的明暗、远近和质感,营 造出一种含蓄、神秘的氛围。最后是水墨之美,水墨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 重要表现手法,画家通过水墨的晕染、渗透和干笔等技法来描绘山水的变 化和神韵,营造出一种凝重、清逸的意境。 一幅典型的象外之境的传统山水画是唐代画家王维的《山居秋暝图》。这幅画通过山、水、云、树等元素的交织和对比,营造出一种恬静、宁谧 的夜晚山居景色。王维以简笔画勾勒出山石的形状,用浓墨渲染出山石的 质感和体积感;他以断续的线条描绘出溪流的流动和山水的变化;他以水 墨的晕染、干笔的点染创造出云雾的飘渺和秋天的肃杀。整幅画不仅给人 以视觉的享受,更带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冥想。

总之,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象外之境追求着画家内在的情感、思想和精 神境界,它超越了物象的表现,通过构图、线条、墨色和水墨之美等手法,创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富有意境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 更是一种对自然山水的崇尚和追求,寄托着画家对大自然和人生的触动和 思考。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山川画的意境》说课稿 列位评委先生,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山川画的意境》,是人美版教材16册第 2单元的教授教养内容,本课属于“观赏评述”进修范畴,《美术课程尺度》指出: 感触感染天然美,懂得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情势.作风与派别,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涯.汗青.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断定才能.2.学会从多角度观赏与熟悉美术作品,慢慢进步视觉感触感染.懂得与评述才能,初步控制美术观赏的根本办法,可以或许在文化情境中熟悉美术.3.进步对天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致,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器重优良的平易近族.平易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加强平易近族骄傲感,养成尊敬世界多元文化的立场. 本课重视引诱学生经由过程观赏山川画中的笔墨情趣.构图经营和诗书画印来懂得山川画情思俊永.耐人寻味.情景融会的意境.并经由过程完成一幅山川小品画来抒发本身的情绪. 根据课程尺度的要乞降学生的认知程度,本节课的教授教养目的如下: ㈠常识目的:感悟山川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控制山川画的创作办法. ㈡才能目的:进步对山川画的观赏才能.构想创作才能. ㈢情绪目的:激发学生对国画的浓重兴致 , 以及对传统艺术的器重和酷爱. 环绕教授教养目的,我所确立的教授教养重难点如下: ㈠教授教养重点:感悟山川画的意境美,进修山川画创作的根本办法. ㈡教授教养难点:若何灵巧应用学过的笔墨技法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川小品画. 初中生对于中国画的常识懂得不久不多,更不知道中国画有许多的表示办法,以及中国山川画所表达的意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温和思维特色,在教授教养进程中,我将经由过程采取传统教授教养与现代媒体相联合的教授教养手腕.这里既有教室讲解和演示,又应用多媒体课件将声音.文字.图像集于一体,使学生的各类感到器官都充分地调动起来.将讲述式.提问式.评论辩论式等教授教养办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优质说课稿山山水水

山山水水 教材分析: 本课和《彩墨家园》是四、五年级中国水墨画系列的延续。但是在保持前两个年级主要注重水墨体验和感受传统的前提下,开始接触中国绘画典型的表现技法。但是,千万不能把这两课视为中国画的技法学习课。因为中国绘画的核心是创作者的有感而发。所以在导语中特别介绍了“山水画”的概念,并选择了从较为工整到大胆写意的三幅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接着是非常详尽的“石的画法”、“皴法”与“水纹”的画法,它们基本上涵盖了山水用笔的基本技法。“学生作品”则选择的是大块墨色渲染与勾染结合方法的两幅作品,它们和艺术家的作品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墨山水画的不同表现方法,可以供学生创作时参考。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三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 感悟体验一、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曾游览过的美丽景色。播放视频,引导学生 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 出示山水作品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壮丽山水的感受。运用 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 术魅力,导入课题并板书《山水画》。 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叫什么画吗?在中国绘画 中,描绘美丽大自然风光的画叫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 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水画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 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审美情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 重要的地位。 观察美丽的图片与中国山水画,激发 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运用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 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 魅力。 观察发现二、欣赏分析 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 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 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 ①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 学生欣赏,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可小组讨论分析。 ②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 学生结合范画分析讨论,如何表现画中的浓淡干湿? 浓淡干湿主要是通过笔中水和墨的多少来控制的,需要多 尝试,多练习。 看多媒体图片,看教师示范,尝试跟老师一起来做,体验 一下创作。 开阔学生视野,在学习活动中,引导 学生分析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近景画得具体,远 景简略;近景墨色浓,远景墨色淡些。 探三、实践、探究引导学生怎样解决用笔的问题,学生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 (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 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观赏书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先学会画树。 (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2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3归纳总结课堂的内容,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八、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1、教学策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充分地进行图画展示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好奇心,通过集作品、树的图片和现场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画树的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