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实验

第三次实验

实验名称: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103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09 年11月13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测量阻抗参数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阻抗概念的理解;

2、 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单相自耦调节器等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对于交流电路中的元件阻抗值(r 、L 、C ),可以用交流阻抗电桥直接测量,也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来进行测量。 1. 三电压表法

先将一已知电阻R 与被测元件Z 串联,如实验内容图一(a )所示。当通过一已知频率的正弦交流信号时,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电压U 、U1和U2,然后根据这三个电压向量构成的三角形矢量图和U2分解的直角三角形矢量图,从中可求出元件阻抗参数,如图一(b )所示。这种方法称为三电压表法。

由矢量图可得:

2

22

1212

22cos 2cos sin r x U

U U U U U U U U θθ

θ

--=

== 111r x x

R U r U R U L w U U C w R U =

=

=

2.三表法

图如图二所示:

首先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分别测出元件Z 两端电压U 、电流I 和消耗的有功功率P ,并且根据电源角频率w,然后通过计算公式间接求得阻抗参数。这种测量方法称为三表法,它是测量交流阻抗参数的基本方法。 被测元件阻抗参数(r 、L 、C )可由下列公式确定:

2

cos cos U z I

P IU P r z I

??

=

==

=

sin 1x z x L w C xw

?

===

=

三、 实验内容

1、三电压表法

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Z 1=10Ω+L (114mH ),Z 2=100Ω+C (10uF ),按表1的内容测量和计算。

50Hz

R 0

Z =r+jX 0

1,2

Z

1

U

r

U I

(a )测量电路 (b )相量图

图1 三电压表法

表1三电压表法

分析:

1) 实验中L 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其电感量约为114mH ,内阻为26Ω,实际测得r ≈24.03,

误差为

2624.03

*100%7.58%26

-=

2) 电感L 的测量误差=

11499.36*100%12.84%114

-=

3) 电容C 的测量误差=109.83

*100% 1.7%10

-=

可知电容测得较准确,而电感测量误差比较大。

实际上,实验所采用的线圈,其给出的参考值本身就不是很准确,加之电感在实验中受实验时间影响比较大(发烫),所以其实际参数并不是准确等于给定值的。 三表法测量还是很准确的,这一点可以从电容的测量误差看出。 除此之外,实验的误差还来自实验过程中对电压表的读数和调节。

2、三表法(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

按图2所示电路接线,将实验数据填入表2中。 Z 1=10Ω+L (114mH ),Z 2=100Ω+C (10uF ),

50Hz

1,2

Z

图2 三表法

3

6100*114*1035.8111

318.31

100*10*10

L C x w L x w C

ππ--==≈=

=

当Z1+Z2时,

121026100136()0

L C L C L C Z Z Z Jx Jx J x x X x x =+=+++-=+-=-<

电路呈容性

当Z1//Z2时,(36)*(100)1*212

136()

L C L C Jx Jx Z Z Z Z Z J x x +-==

++-

算得最终X>0

电路呈感性

3、 功率因数的改善

仍按图2接线,并将电容(24μF )并联在负载Z 1两端。首先调节单相自耦调压器,使副方电压等于表2第二栏中测量出的电压值(负载为Z 1时对应I=0.6A 的电压值),然后测出I 、P ,计算cos θ,将实验数据填入表3中,并与不接电容前的负载功率因数相比较。

表3

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1)并接电容后,cos θ都变大,功率因数提高。

2)并接24uF 的电容比并接10uF 的电容提高的功率因数更显著。

四、思考题

1、为了提高感性阻抗的功率因数,为什么采用的是并联电容而不是串联电容?

答:1)提高功率因数的原则:必须保证原负载的工作状态不变。

即:加至负载上的电压和负载的有功功率不变。

2)并联电容,只要保持负载两端电压不变,即可保证有功功率P 不变,即不会改变原负载的工作状态,而利用电容发出的无功功率,部分(或全部)补偿感性负载所吸收的无功功率,从而减轻了电源和传输系统的无功功率的负担。

3)串联电容,则'()L C z R J x x =+-,而没并电容之前,L z R Jx =+, |'|z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或不变,因此总电流就不能确定,功率因数cos P IU

?=也就不能确定是

否提高。

所以在感性负载两端适当并接电容来提高功率因数。

2、“并联电容”提高了感性阻抗的功率因数,试用矢量图来分析并联的电容容量是否越大越好?

(a) (b)

答:感性负载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如图(a )所示;以电压为参考相量作出如图(b )的相量图。 其中1?为原感性负载的阻抗角,? 为并C 后线路总电流U I 。

与间

的相位差。

从矢量图上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若C 值增大,Xc 减小,I C 将增大,I 将进一步减小,从而?更小,功率因数更高。但并不是C 越大、I 越小。再增大C ,I 将领先于U 。

,成为容性。

一般将补偿为另一种性质的情况称作过补偿,补偿后仍为同样性质的情况叫欠补偿,而恰好补偿为阻性(I

U

同相位)的情况称作完全补偿。

所以并联的电容并非越大越好。

4、 若改变并联电容的容量,试问功率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应作如何变化? 答:由2)中结论,对电容变大、补偿后仍为感性的情况:

1)负载电流取决于所加的电压,电压没变,负载电流也没变。

2)负载是与电容并联的,负载的电流还是原来的电流,而总线的电流则是负载的电流与电容的电流之和,由于是感性的,负载电流与电容电流是反相的(电容电流超前于电压,负载电流落后于电压),所以总的电流会减小,电流表读数减小。 (因为P=UI*Cosφ,P ,U 不变,当Cosφ增大,则I 变小。 ) 3)负载有功功率不变,即功率表读数不变。

交流阻抗怎么测量

交流阻抗怎么测量 交流阻抗法是电化学测试技术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和表面现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年来,交流阻抗的测试精度越来越高,超低频信号阻抗谱也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对阻抗谱解析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电极表面双电层结构,活化钝化膜转换,孔蚀的诱发、发展、终止以及活性物质的吸脱附过程。 (1)交流阻抗:交流阻抗即阻抗,在电子学中,是指电子部件对交流激励信号呈现出的电阻和电抗的复合特性;在电化学中,是指电极系统对所施加的交流激励信号呈现出的电阻和电抗的复合特性。阻抗模的单位为欧姆,阻抗辐角(相角)的单位为弧度或度。 (2)交流阻抗谱:在测量阻抗的过程中,如果不断地改变交流激励信号的频率,则可测得随频率而变化的一系列阻抗数据。这种随频率而变的阻抗数据的集合被称为阻抗频率谱或阻抗谱。阻抗谱是频率的复函数,可用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组合来表示;也可在复平面上以频率为参变量将阻抗的实部和虚部展示出来。测量频率范围越宽,所能获得的阻抗谱信息越完整。RST5200电化学工作站的频率范围为:0.00001Hz~1MHz,可以很好地完成阻抗谱的测量。 (3)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阻抗谱是一种电化学测试方法,采用的技术是小信号交流稳态测量法。对于电化学电极体系中的溶液电阻、双电层电容以及法拉第电阻等参量,用电化学阻抗谱方法可以很精确地测定;而用电流阶跃、电位阶跃等暂态方法测定,则精度要低一些。另外,像扩散传质过程等需要用较长时间才能测定的特性,用暂态法是无法实现的,而这却是电化学阻抗谱的长项。 (4)电化学阻抗谱测量的特殊性:就测量原理而言,在电化学中测量电极体系的阻抗谱与在电子学中测量电子部件的阻抗谱并没有本质区别。通常,我们希望获得电极体系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电化学阻抗谱。而维持电极体系的状态,须使电极电位保持不变。通常认为,电极电位变化50mV以上将会破坏现有的状态。因此,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中,必须注意两个关键点,即:偏置电位和正弦交流信号幅度。 (5)正弦交流信号的幅度:为了避免对电化学电极体系产生大的影响以及希望其具有较好的线性响应,正弦交流信号的幅度通常可设在2~20mV之间。 (6)自动去偏: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过程中,由于偏置电位不一定等于开路电位以及少量的非线性作用,在工作电极电流中还会含有直流成分。去除这个直流成分(偏流),可扩大交流信号的动态范围、提高信噪比。RST5200电化学工作站,可在测量过程中动态地调整去偏电流,使获得的阻抗谱数据更精准。另外,在软件界面的状态栏中,可实时显示工作电极的极化电流,供操作者参考。 以上为交流阻抗的相关说明,下面我们就实验设置过程中遇到的专业名词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实验名称: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103 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09 年11月13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量阻抗参数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阻抗概念的理解; 2、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单相自耦调节器等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于交流电路中的元件阻抗值(r、L、C),可以用交流阻抗电桥直接测量,也可以用下面两 种方法来进行测量。 1.三电压表法 先将一已知电阻R与被测元件Z串联,如实验内容图一(a)所示。当通过一已知频率 的正弦交流信号时,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电压U、U1和U2,然后根据这三个电压向量构 成的三角形矢量图和U2分解的直角三角形矢量图,从中可求出元件阻抗参数,如图一 (b)所示。这种方法称为三电压表法。

由矢量图可得: RU222rr,UUU,,12,cos,U1UU212 RUxUU,2cosL,, r1wU2UU,sin,x1UC,xwRU 2.三表法 图如图二所示: 首先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分别测出元件Z两端电压U、电流I 和消耗的 有功功率P,并且根据电源角频率w,然后通过计算公式间接求得阻抗参数。这种测量方 法称为三表法,它是测量交流阻抗参数的基本方法。 被测元件阻抗参数(r、L、C)可由下列公式确定: U,22zxzrz,,,sin,I xP,L,cos, wIU 1P,,C,rzcos,2xwI 三、实验内容 1、三电压表法 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Z=10Ω+L(114mH),Z=100Ω+C(10uF),按表1的内容测量和12 计算。 ,UI,Ux, ,0UR1,U2,Z1,2~220VUs,50Hz,,UU2θ 0Z =r+jX,0,,,UUI1r (a)测量电路(b)相量图 图1 三电压表法 表1三电压表法

电压与阻抗的测量技术与方法

电压与阻抗的测量技术与方法 一、测量特点 (一)电压测量 (1)频率范围宽 除直流外,交流电压的频率从Hz(甚至更低)~Hz。 (2)电压范围广 ①微弱信号:心电医学信号、地震波等,纳伏级(V); ②超高压信号:电力系统中,数百千伏。 (3)电压波形的多样化 电压信号波形是被测量信息的载体。 各种波形:纯正弦波、失真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阶梯波。 (4)测量精度的要求差异很大:~。 (5)测量速度的要求差异很大 ①静态测量:直流(慢变化信号),几次/秒; ②动态测量:高速瞬变信号,数亿次/秒(几百MHz); ③精度与速度存在矛盾,应根据需要而定。 (6)被测电路的输出阻抗匹配 在多级系统中,输出级阻抗对下一输入级有影响。 ①直流测量中,输入阻抗与被测信号源等效内阻形成分压,使测量结果偏小。如:采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测量电阻,当测量小电阻时,应采用电压表并联方案;当测量大电阻时,应采用电流表串联方案; ②交流测量中,输入阻抗的不匹配引起信号反射。 (7)抗干扰性能:工业现场测试中,存在较大的干扰。 (二)阻抗测量 ①保证测量条件与工作条件尽量一致;测量时所加的电流、电压、频率、

环境条件等必须尽可能接近被测元件的实际工作条件,否则,测量结果很可能无多大价值; ②了解RLC的自身特性;在选用RLC元件时就要了解各种类型元件的自身特性。例如,线绕电阻只能用于低频状态;电解电容的引线电感较大;铁芯电感要防止大电流引起的饱和。 二、测量原理 (一)电压测量 ①绝对误差 ②相对误差 要减少误差,就必须使电压表的输入电阻远大于。 (二)阻抗测量 三、测量方法 (一)电压测量的分类 ①交流电压的模拟测量方法 表征交流电压的三个基本参量:有效值、峰值和平均值。以有效值测量为主。 方法:交流电压(有效值、峰值和平均值)→直流电流→驱动表头→指示。 ②数字化直流电压测量方法 模拟直流电压→A/D转换器→数字量→数字显示(直观)→数字电压表(DVM),数字多用表(DMM)。 ③交流电压的数字化测量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实验 第三次实验 实验名称: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103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1/11/22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测量阻抗参数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阻抗概念的理解; 2、 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单相自耦调节器等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对于交流电路中的元件阻抗值(r 、L 、C ),可以用交流阻抗电桥直接测量,也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来进行测量。 1. 三电压表法 先将一已知电阻R 与被测元件Z 串联,如实验内容图一(a )所示。当通过一已知频率的正弦交流信号时,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电压U 、U1和U2,然后根据这三个电压向量构成的三角形矢量图和U2分解的直角三角形矢量图,从中可求出元件阻抗参数,如图一(b )所示。这种方法称为三电压表法。 由矢量图可得: 222 12 12 22cos 2cos sin r x U U U U U U U U U θθ θ --= == 111r x x RU r U RU L wU U C wRU = = = 2.三表法 图如图二所示: 首先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功率表分别测出元件Z 两端电压U 、电流I 和消耗的有功功率P ,并且根据电源角频率w,然后通过计算公式间接求得阻抗参数。这种测量方法称为三表法,它是测量交流阻抗参数的基本方法。 被测元件阻抗参数(r 、L 、C )可由下列公式确定: 2cos cos U z I P IU P r z I ?? = = == sin 1x z x L w C xw ? ==== 三、 实验内容 1、三电压表法

线路参数测试方法

高感应电压下用SM501测试线路参数的方法 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调试所邓辉邓克炎 0引言 超高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时,经常遇到感应电压很高的情况,不能用仪器直接测试, 否则仪器被感应电压击穿损坏。本文根据厂家仪器给出的原理接线进行了改接,通过理论分析,实际测试,数据证实,此种方法确实有效可行。 1SM501的介绍: SM501线路参数测试仪,是专门用于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的仪器。该仪器电路设计精巧,思路独特,使得其性能优越,功能强大,体积小,重量轻。该仪器内部采用先进的A/D同步交流采样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成功的解决了多路信号在市电条件下同步测量和计算的难题。仪器操作简单方便,数据准确可靠,可完全取代传统仪表的测量方法,可显示并记录用户关心的所有测量数据,可作为现场高精度交流指示仪表使用。该仪器测试线路参数与传统仪表测试线路参数比较,减轻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1.1SM501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1)可测量输电线路的正序阻抗,线间阻抗,零序阻抗,线地阻抗,正序电容,线间电冰箱容,零序电容,线地电容,互感阻抗,电压,电流,功率,电阻,电抗,阻抗角,频率等参数。 (2)全部数据均在统一周期内同步测量,保证在市电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在仪器允许的测量范围内可直接测量,超出测量范围时可外接一次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4)可锁定显示数据并存储或打印全部测量结果,本仪器内置不掉电存储器,可长期保持测量数据并可随时查阅。 (5)全部汉字菜单及操作提示,直观方便。 1.2主要技术指标; (1)基本测量精度:电流、电压、阻抗0.2级,功率0.5级 (2)电压测量范围:AC 0-450V 电流测量范围:AC 0-50A 2为什么要对输电线路进行参数测试: 输电线路短距离也有几公里,长距离的有几十至几百公里,输电线路长距离的架设,中途的换位,变电站两端相位有时出现差错,输电线路的正序阻抗,线间阻抗,零序阻抗,线地阻抗,正序电容,线间电容,零序电容,线地电容,互感阻抗,电阻,电抗,阻抗角等实际与理论计算值不一至。 以上这些参数的准确对继电保护的整定至关重要,这些参数如果有误,保护不能正确动作,距离保护不能准确测距,甚至误动或不动,对电力设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了保证输电线路进行参数测试的准确,保定市超人电子有限公司研制了一种比较智能的参数测试仪那就是SM501。 3几种典型的参数测试: 3.1 输电线路正序阻抗的测试: 将线路末端三相短路悬浮。当测试电压和测试电流都不超过本测试仪器允许输入范围时,按图1接法测量。当测试电压和测试电流超过本测试仪器允许输入范围必须外接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按图2接法测量。在仪器测试项目菜单中

阻抗测试系统

作为PCB制造商,你现在完全有把握为客户生产控制阻抗PCB — 据估计,此类电路板将在几年后占有70%左右的市场分额。但是,你怎么检验PCBs的特性,怎么控制生产流程,如何证 明质量符合客户的要 求? 单击图打开应用视图 CITS800s8 - 8通道 单端 差动CITS800s4 - 4通道阻抗测量很容易 专用于PCB生产环境 是CEM内部检查的理想选择 测量PCB和样品测试 客户一致性报告 自动数据记录日志 提高紧藕合线路的精确度 CITS800s2是Polar推出的第六代阻抗测试系统,对于刚刚涉足阻抗控制的客户来说,它是最具代表性受欢迎的型号。CITS800s 具备差动测量和单端测量功能,适用于低等到中等的测试量。 CITS800s4适用于中等规模、混合生产大量的单端和差动阻抗控制的PCB制造商。 CITS800s8适用于大规模、混合生产大量单端和差动控制阻抗PCB的制造商,CITS800s8也可与RITS520a飞针阻抗测试系统一起使用,用于重复量大、产量大的场合。 如果你需要测试大量试样或电路板上的试样,请参看RITS510a 自动试样测试系统或RITS520a 飞针阻抗测试系统。 在许多情况下应用控制阻抗PCB,以确保高频信号的完整性。只要数字信号的边沿速度大于1纳秒,或者模拟信号的频率在

单端 差动CITS800s2 - 2通道 单端 差动适用于有大量混合试样类型的应用场合,或者单端和差动试样混合的 应用场合Polar生产各种与特殊阻抗相匹配的测试探头,包括这里所展示的IPD-100差动型。IP-50V是改进后的可变节距型, 也可供实验室使用。300MHz以上,设计师总是指定使用这些类型的PCB。 PCB线路的特征阻抗由线路尺寸和PCB材料的特性所决定,每批特性都不一样。为了控制线路阻抗,PCB制造商通常靠改变线宽来补偿不同批次的PCB材料。以前,他们不得不使用象时域反射计(TDR)这样的专业实验室设备,来测量电路板上有代表性的蚀刻线路特性,或者测试试样的特性。这种方法很复杂,成本高,离理想的生产环境要求相差很远。 很多电子工程师,特别是在国防/航天、通信和IT行业想不断提高性能极限的工程师们,通过采用差动信号和平衡线路提高噪声抑制能力,从而减少高速互接结构的时间错误,现在将控制阻抗PCB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为这些迅速增长的电子行业提供服务的PCB制造商来说,检验这些平衡线路的差动阻抗现在是易如反掌。 非常易于使用 CITS阻抗测试系统非常容易使用。功能强大基于Windows的软件使测试的每个方面都实现自动化,只需单击一下鼠标或踩一下脚踏开关即可控制整个过程。你只需定位微带线探头,选择一个内有正常PCB测试阻抗和容差的文件,然后踩一下脚踏开关。这里无需进行与复杂TDR测量在通常情况下有关的任何调节,例如设置垂直增益、脉冲时间延迟和时基值。CITS可以自动执行一系列阻抗测试,在适当的时候提示你重新定位探头,从而达到最大的测试量。 测试结果简单易懂 — CITS自动处理数据,生成并显示明确的特性阻抗同距离的关系,直观显示合格/不合格状态。 自动数据记录日志功能使测试结果 — 与系统设置数据和测量标准 — 可以很容易地导出到很多第三方数据库或电子表格软件包,便于进行实时统计过程控制。每次测试的合格/不合格状态也可以通过仪器后面板上的光隔离信号输出,以便于同其他工厂自动化设备集成。 测试控制灵活 可跟踪测量精度令CITS的操作异常简单。此外,QA专家仍然可以自如地指定复杂的测试参数,例如传播速度和损失补偿,以及合/不合格限定、结果处理和数据日志记录等标准测试功能。 你可以打印测试结果,以便给客户提供一致性报告,将数据存在磁盘里便于存档或是日后分析,或者将数据导出来便于实时SPC处理。可选的宏报告生成器有多种标准报告可供选择,可

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试验技术方案

#2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试验 技术方案 批准人: 审定人: 审核人: 编写人: 贵州黔东电力有限公司 2011年07月07日

#2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试验技术方案 1、试验目的: 针对#2发电机运行中震动较大等原因,对#2发电机进行:转子绕组直流电阻试验、发电机堂内转子交流阻抗试验、发电机转子两极分担电压试验。来判断发电机转子绕组是否存在匝间短路,为查找发电机震动较大提供技术数据和分析判断依据。 2、引用标准 DLT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使用仪器仪表 FULK 兆欧表 HDBZ-5 直流电阻测试仪 HDJZ 型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测试仪 5 测试内容及工作程序 5.1试验内容 5.1.1 试验方法

用铜电刷通过滑环向转子绕组施加交流电压,同时读取电流、电压和功率损耗值。 5.1.2试验接线见图1。 图1试验接线 本图较一般接线图增加了隔离变压器,因为现在大多检修电源开关都装了漏电保安器,由于转子绕组对地有电容,当交流电源接上后对地会有电容电流,就会导致漏电保安器动作跳开电源开关,因此建议前极加上一隔离变压器。如果没有隔离变压器,可直接将调压器接220V 交流电源,但接的开关不能有漏电保安器。开关容量需要60A 。 5. 2试验操作程序(步骤): (1)试验前先确认转子绕组的励磁回路已全部断开并验电; (2)现场封闭:对试验现场进行封闭,用围栏或绳子将试验现场围起,并悬挂标示牌。 (3)按图1接好试验接线,带电空试以检查试验设备和各仪器仪表是否正常; (4)试验电压的确定 对于额定励磁电压在400V 及以下的绕组,施加的电压一般考虑为其电压峰值等于额定励磁电压。额定励磁电压大于400V 时,电压可适当降低。本机转子绕组交流阻抗较小,外施电压到100V 电流已超过40A ,故历次试验都只加到100V 电压,本次试验也可加到100V ,以便与以往数据比较。 (5)用铜电刷通过滑环向转子绕组施加交流电压,同时读取电流、电压和功率损耗值。 (6)应在静止状态下的定子膛内、膛外和在超速试验前后的额定转速下分别测量,每种工况都应在几个不同的电压下进行测量。 (7)试验完毕后,断开电源,然后需检查试验仪表是否正常。 (8)记录温度和湿度。 5. 3试验时注意事项:合电源开关向转子施加电压前必须大声通知。 转子绕组 铜刷

阻抗测量完整解决方案

是德科技 LCR 表、阻抗分析仪 和测试夹具 材料、半导体和元器件测试及在线测量解决方案 选型指南

使用作为行业标准的仪器, 成功完成阻抗测量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惠普、安捷伦和是德科技不断创新,为业界提供了卓越的阻抗分析产品。无论研发、生产、质控、进货检查或者其他应用,能够帮助客户成功完成任务是我们最大的荣耀。从阻抗分析仪到全面的测试附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您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满足您的需求。选择是德科技阻抗测量解决方案,实现业务成功。是德科技提供: 卓越的产品性能:是德科技产品可提供同类产品中更出 色的精度和可重复性,以及超快的测量速度。表 1 中列出的三种阻抗测量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的测量需求。 全面的解决方案:是德科技的阻抗分析仪产品系列可在 从 5 Hz 到 3 GHz 的频率范围内执行测量,使您能在十分广阔的范围内根据测量需求做出更好的选择。本选型指南为您概括 介绍可以选择的所有产品和附件。 适合应用所需的频率范围: 是德科技产品提供出色的性能,而且丰富的频率选件可以经济的价格满足您的需求。您可以选择更适合自身应用的频率范围,也可以灵活选择各种频率升级选件。您可以用少量投资只购买当前所需的性能,而后再根据需求变化进行升级。 专业技术:是德科技在提供阻抗测量解决方案方面拥有几十 年的经验。多年的经验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已经融入是德科技各种 LCR 表和阻抗分析仪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当中。是德科技还有大量相关的技术资料,帮助您更加正确高效地完成各种测量任务(这些资料的清单在第 15 页列出)。 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先进测量技术 图 1 是 Keysight LCR 表和阻抗分析仪所使用的不同测试技术的比较,正如您所看到的那样,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特别的测量优势: –自动平衡桥法的阻抗测量范围最宽,典型的测量频率在 20 Hz 到 120 MHz 之间,这项技术适用于低频和通用测试。 100M 10M 1M 100K 10K 1K 100101100m 10m 1m 是德科技阻抗分析仪/LCR 表测量方法比较 10% 精度范围 1 10 100 1K 10K 100K 1M 10M 100M 1G 10G 测量频率范围(Hz ) 阻抗测量范围(Ω) 自动平衡桥法 I-V RF I-V 图 1. 阻抗分析仪/LCR 表的阻抗测量技术

实验四__阻抗测量(归一化阻抗测试实例)

实验四 阻抗测量(归一化阻抗测试实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并掌握利用微波测量线系统测量微波负载阻抗(或导纳)的方法,熟悉阻抗园图应用。 二、实验内容 利用微波测量线系统测量电容性膜片和电感性膜片的阻抗。其中需先测量出驻波比和电压波节点到终端开口处的距离,然后利用阻抗园图求出它们阻抗的归一化值。 三、实验原理 在微波波段内,测量阻抗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本实验所采用的利用微波测量线系统测量阻抗的方法,基本原理如下: 首先利用微波测量线系统测量(在给定终端负载条件下)沿线驻波比(ρ)及第一电压波节点到终端的距离(1l )。然后利用阻抗园图求出归一化负载阻抗(L Z ~)。 1. 测量驻波比 在实验过程中,可按如下方法估算驻波比。使晶体检波器工作于小信号状态(加大信号源输出的衰减量),测出沿线电压波腹点处对应的选频放大器电流表表头指示的最大值(Imax )及电压波节点处对应的选频放大器电流表表头指示的最小值(Imin ),沿线驻波比可按下式估算: Imin Imax / =ρ 另外本实验使用的YM3892选频放大器,已近似按平方律基本的规律刻度了驻波比,由此也可估算驻波比。具体方法是:先在电压波腹点调选频放大器的衰减旋钮,使其电流表表头指示值达满刻度,然后调节测量线小探针位置旋钮至电压波节点,此时对应的选频放大器电流表指针所指的驻波比刻度值即为晶体按平方律基本时的驻波比的近似值。

应该指出,此方法为视检波晶体按平方律检波时而给出的驻波比的近似值。 2. 测量第一电压波节点到终端的距离 由于受到测量线所开缝隙的限制,小探针无法移到接负载的位置,也即不能直接测量第一电压波节点到终端的距离(1l ),可以采用间接测量法如下。 首先将短路片与测量线终端连接。此时,沿线为驻波状态。终端为电压波节点,并且,由终端向信号源方向沿线每移动半个相波长(2/P )的距离就会出现一个电压波节点。因此,总会有几个电压波节点落在测量线刻度区之内,取测量线中间部分的一个电压波节点作为测量的起点(测量线开缝边缘部分泄漏误差较大),记该点位置(由游标卡尺读出)为Zoa ,该点可视为终端负载的(参考)位置。[ 参见图六(a )] 然后,将被测负载加匹配负载与测量线终端连接。此时,沿线呈行驻波状态。电压波节点在图六(a )的基础上依次向右(负载方向)平移1l 长度[ 参见图六(b )]。测出在负载一侧离Zoa 位置最近的一个(新)电压波节点的位置(记为Zob ),则被测负载加匹配负载时,第一电压波节点到终端的距离求为: Zob Zoa Z -= 由驻波比ρ和d 的值,在阻抗园图上即可求出被测负载的归一化阻抗。 本实验在微波传输系统中插入电感性膜片和电容性膜片。用上述方法测出电感性膜片加匹配负载和电容性膜片加匹配负载的归一化阻抗和阻抗。 Z Z Zob Zoa 0 E 图 (a (b )

阻抗测试方法

成品阻抗测试方法: 1、仪器设置: 网络分析仪:CENTER:200MHz SPAN:2MHz(视被测电缆的长度进行设定)MEAS:S12 或S21 FORMA T:Phase 直通校准 注意:校准完毕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SPAN更改不同的数值需要重新校准。 2、电容测量仪测试电容值。(数值现实稳定可以读取数值)。 3、相位差的测量: 网络分析仪连接被测电缆,显示相位值,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读取数值: 打开菜单MARKER SERACH,target value设置为0,打开multi target search , 记录两个标记点的频率值(注意:选择红圈内数值最接近的标记点)。 如上图所示:应选择标记点1、2。 δf=(f m -f n )/m-n 4、按照特性阻抗的公式: 平均特性阻抗=1000/(δf*c) δf单位为MHz, C为测量的电容值:单位nf。 注意事项:1、测试频率差时被测电缆的接头状态必须和测试电容的接头状态保持一致。 2、target value设置为0,以避免产生误差。 3、保证校准状态有效。

相对传播速度的测量方法: 1:相对传播速度的定义:信号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之比。 2、仪器的设置: 网络分析仪进行测试: CENTER:200MHz SPAN:1MHz MEAS:S12 或S21 FORMA T:Group delay 直通校准 校准后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 3、连接被测电缆,打开Marker Factions ,将统计功能打开。读取平均值即为延迟时间t。 4、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相对传播速度: V =L/(t?c) ?100% V:相对传播速度。L:电缆的实际长度(米)c=3.0?108米/秒 t :延迟时间(秒)。 电缆相位及电长度测试及计算方法: 1、仪器的设置: 网络分析仪设置: CENTER:要求测试频点SPAN:10MHz(或者按照通知单要求设置起始终止频率)MEAS:S12 或S21 FORMA T:Extend Phase 直通校准 校准后为一条数值为零的直线。 2、连接被测电缆,读取要求频率点的数值。

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试验方法

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试验方法 一、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试验的目的 如果转子绕组出现匝间短路,则转子绕组有效匝数就会减小,其交流阻抗就会减小,损耗会有所增大,因此,通过测量转子绕组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与历次试验数据相比,就可以有效地判断转子绕组是否有匝间短路。 二、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试验方法 向转子绕组施加交流电压,读取电压、电流及功率损耗值。 施加电压的大小通过调压器调节。 2. 试验用仪器 (1)转子交流阻抗测试仪、调压器。 (2)在现场没有转子交流阻抗测试仪时,可使用调压器、标准CT、交流电压表、交 流电流表、有功功率表。 3. 用交流阻抗测试仪测量 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测试仪为新型的测试仪器,装置内部自动计算电流、电压、功率、阻抗及曲线等相关数据,试验时只需调压即可,仪器会自动读取数据,并带过流过压保护报警功能。 4. 无功补偿装置的作用 无功补偿装置是通过感性电流和容性电流之间的关系,可补偿试验电流30A到100A,对于大型发电机组,本试验使用的调压器如果有条件并接无功补偿装置,则调压器容量可以大大减小,可使用6KVA、250V的调压器。如果没有无功补偿箱,调压器容量将达到10KVA,比较笨重。 5. 注意事项 (1) 阻抗和功率损耗值自行规定。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历年数值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2) 隐极式转子在膛外或膛内以及不同转速下测量。 (3)每次试验应在相同条件、相同电压下进行,试验电压峰值不超过额定励磁电压。 (4)转子到现场后,未穿入发电机前,应做膛外转子交流阻抗试验,穿入发电机后, 可做膛内测试。此项目属于单体试验,应由安装单位进行。 (5)机组整套启动前,提前准备试验仪器及接线。测试工作负责单位由调试单位和安 装单位协商进行。 (6)在机组升速过程中,选取不同的转速点测试,直到机组定速3000转。 (7)机组超速试验后,应再次进行本试验。 (8)试验时,应注意与励磁回路断开。以避免对励磁回路造成损害;受励磁设备的影 响,不能加压。 (9)试验时,应选取足够容量的外接临时电源,并不使用带漏电保护的电源开关。 (10)试验前,应确认碳刷研磨符合工艺要求,以避免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6. 碳刷研磨的必要性 碳刷的弧度应研磨至和滑环的弧度一样,不然升速时转子打火很厉害,况且电弧产生熄灭间会有过电压,另外也直接影响到试验接线各环节接触的良好性,从而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所有的测量线最好用粗短线,因为有功功率损耗大部分消耗在转子线圈上,还有一部分会消耗在测量导线上,应尽量减少测量导线的有功损耗.

阻抗测量

人体阻抗的测量原理 阻抗信号的测量通常借助于置于体表的电极系统,向收件对象注入低于兴奋阈值的恒定交流电流,同时检测相应的电压变化,获得被测组织的阻抗信息。《多路独立人体阻抗测量和信号分析》 一般的生物阻抗信号测量系统包括4个部分:恒定交流电流源,信号拾取,放大及解调部分和阻抗信号分析处理部分。目前常用的检测系统工作过程如下:首先用一对电极把恒流源产生的电流注入被检测的生物组织,同时使用另一对电极拾取在电流激励下被检组织产生的电压、经放大、解调后传送给信号处理部分;信号分析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提取复合信号中有意义的部分,用于临床诊断和生理参数计算。 根据上述检测方法以及有关生物学原理表明:1)可以认为检测到的电压信号与恒流源注入交流信号频率相同,,其峰值包络维阻抗信号的描记; 图1 皮肤的结构 1.皮肤阻抗的特性及其物理机制 皮肤的结构示意图( 图 1 ) 中, 皮肤的最外层是表皮 , 包括角质层, 其中有汗腺孔 , 下面是真皮及皮下组织, 其中有大量血管。由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导电性较好, 可模拟为纯电阻 R 。皮肤的阻抗大小主要取决于角质层, 角质层相当于一层很薄的绝缘膜 , 类似于电容器的中间介质, 真皮和电极片类似于电容器的两个极板, 如图 1 所示。由于汗腺孔里有少量离子通过, 所以我们把表皮模拟为漏电的电容器。其表皮的阻抗可看成纯电容 C 和纯电阻R ’的并联 , 其表皮阻抗大小可用公式: 计算得之, 其中2f ωπ=。表皮下面的真皮和皮下组织电阻不太高, 其电性能象纯电阻R , 故皮肤阻抗电路模拟为图 2,从上面公式和图2中, 以显示出皮肤阻抗实质上具有容性阻抗的特性, 其皮肤阻抗大小随电流频率 f 增大而减小。

网络分析仪原理与测量阻抗

网络分析仪组成框图 图1所示为网络分析仪内部组成框图。为完成被测件传输/反射特性测试,网络分析仪包含; 1.激励信号源;提供被测件激励输入信号 2.信号分离装置,含功分器和定向耦合器件,分别提取被测试件输入和反射信号。 3.接收机;对被测件的反射,传输,输入信号进行测试。 4.处理显示单元; 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和显示。 图1 网络分析仪组成框图 传输特性是被测件输出与输入激励的相对比值,网络分析仪要完成该项测试,需分别得到被测件输入激励信号和输出信号信息。 网络分析仪内部信号源负责产生满足测试频率和功率要求的激励信号,信号源输出通过功分器均分为两路信号,一路直接进入R接收机,另一路通过开关输入到被测件相应测试口,所以,R 接收机测试得到被测输入信号信息。 被测件输出信号进入网络分析仪B接收机,所以,B接收机测试得到被测件输出信号信息。B/R为被测试件正向传输特性。当完成反向测试测试时,需要网络分析仪内部开关控制信号流程。

图2 网络分析仪传输测试信号流程 反射特性是被测件反射与输入激励的相对比值,网络分析仪要完成该项测试,需分别得到被测件输入激励信号和测试端口反射信号。 网络分析仪内部信号源负责产生满足测试频率和功率要求的激励信号,信号源输出通过功分器均分为两路信号,一路直接进入R接收机,另一路通过开关输入到被测件相应测试口,所以,R 接收机测试得到被测输入信号信息。 激励信号输入到被测件后会发射反射,被测件端口反射信号与输入激励信号在相同物理路径上传播,定向耦合器负责把同个物理路径上相反方向传播的信号进行分离,提取反射信号信息,进入A接收机。 A/R 为被测试件端口反射特性。当需要测试另外端口反射特性时,需网络分析仪内部开关将激励信号转换到相应测试端口。

交流阻抗实验报告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阻抗和频率特性研究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正弦交流电路的KVL 定律认识。 2)学习正弦交流电路中阻抗的测量方法。 3)掌握L c X X 、阻抗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2.实验原理及步骤 (1)测量阻抗 1)用“向量法”测量空心电感线圈两端的阻抗Lr Z ,如图3-1所示,r 是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输入电压的频率在200~300Hz 中任选两个,分别测量计算。 测量出R U 、Lr U 的值,选取R U 作为参考相量,做出回路的向量图。相量图如图3-2所示。显然,θ满足Lr R Lr R U U U U U 2cos 2 2 2-+=θ。通过计算θ从而求出L U 、r U 的 值进而可求出电阻电感值。 2)按下图所示电路,从a ,b 端口用“向量法”测量内带电容的阻抗ab Z ,输入电压的频率在1~3kHz 中任选两个,分别测量计算。 Lr U U R U θ r U U 图3-2 电感阻抗测量电路向量图 图3-1 测量阻抗电路原

测量出R U 、Cr U 以及I 的值,选取Cr U 为参考相量,作出由回路的向量图。相量图如图3-4所示,同理,通过求出θ角可得到电容阻抗值。 (2)测量频率特性 测量L X 、C X 阻抗频率特性,做频率特性曲线。 1)点测—L X f 特性。自选电感(L :50~400mH )与电阻R 串联(R :200Ω~1k Ω)自拟表格,做—L X f 特性曲线(f 从50Hz~3kHz )。 2)点测—C X f 特性。自选电容(C :0.1~2μF )与电阻R 串联(R :200Ω~1k Ω)自拟表格,做—C X f 特性曲线(f 从50Hz~3kHz )。 (3)观察电压、电流相位关系 如图3-5、3-6所示,用示波器分别观察下面电感、电容中电压、电流相位。 图3-5 电感阻抗测量电路 I U 图3-2 电容阻抗测量电路向量图 图3-3 电容阻抗测量电路原理图 R Cr U 2+ -

用AD5933做的阻抗测量仪设计--带完整程序资料

基于AD5933的阻抗测量仪 摘要:设计采用阻抗测量芯片AD5933,以低功耗高性能处理器LUMINARY615作为控制器,利用比例测量,DFT数字解调,软件校准和补偿等技术实现了对阻抗的高精度测量。通过外接模拟开关并通过软件设计实现了量程自动转换,并能在不同频率下进行测量,能通过良好的人机界面来实时控制与显示。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测量阻抗的幅值相对误差小于1%,实现了较高精度的阻抗测量。 关键词: 阻抗测量; AD5933 ;自动量程转换;Luminay615

目录1. 系统设计 1.1 设计要求 1.2 方案比较与论证 1.2.1 系统方案比较与论证 1.2.2 系统方案 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 处理器电路设计 2.2 阻抗测量电路设计 2.2.1 AD5933 简介 2.2.2 AD5933工作原理 2.2.4 测量电路 3.软件设计 3.1 开发环境简介 3.2 I2C通行协议简介 3.2 软件设计 4.系统测试 4.1 测试仪器 4.2 测试方法及结果 4.3 误差分析 5.总结 6.参考文献 附录

1.系统设计 1.1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较高精度的阻抗测量系统,并实现对阻抗的自动测量。 1.2方案论证与比较 1.2.1系统方案比较与论证 方案一:电桥法 电桥法是指在桥式电路的某部分施加一电压,通过调节电桥内部标准,一直到接于电桥电路中的平衡指示器获得平衡指示。这时,位于电路未知端的器件和电桥电路的其它元件之间存在确定关系。一般来说,电桥法是传统阻抗测量中准确度最高方法,特别适于中值阻抗的测量。测量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电桥电路原理图 图1.1中Z1,Z2,Z3,Z4为电桥的四臂的阻抗,E为电桥的信号源,G为电桥的平衡指示器。当电桥桥路平衡时,Uab=0,桥路平衡指示器上无电流流过,根据基尔霍夫定律, I1=I2,I3=I4, Uca=Ucb,Uad=Ubd。 故I1Z1=I3Z3;I2Z2=I4Z4;以上两式相比得:Z1/Z2=Z3/Z4。 这就是四臂电桥平衡的条件,当桥路中有3个桥臂为已知时,则未知量才可求得。因为阻抗包含电阻分量和电抗分量,在调节已知阻抗使电桥达到平衡时,至少需要调节两个。在直流电桥中,因为各臂皆由纯电阻组成,故不需要考虑相位问题。对于交流电桥,各臂阻抗都等效为电阻分量和电抗分量。为了使电桥的平衡调节简单化,这两个调节阻抗元件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最理想的调节参数是能够分别平衡被测阻抗中的电阻分量和电抗分量。 因为阻抗电桥平衡的调节和相应的计算极为复杂,所以测量操作繁琐、费时,且测量范围受限,这给测量带来极大不便。

实验8交流阻抗谱法测量电极过程参数

实验8:交流阻抗谱法测量电极过程参数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交流阻抗谱法的基本原理; 2. 能够分析简单的Nyquist谱图获得电极过程参数。 二、实验原理 交流阻抗法是电化学测试技术中一类常用的方法,是以小幅度的正弦 波信号(电流或电位)施加于研究电极时,测量相应的电极电流或电位随时间 的变化,进而计算各种电极参数。复数阻抗的测量是以复数形式给出电极在 一系列频率下的阻抗,可以提供被研究电极的较丰富的信息,此法得到广泛 的发展,被认为是电化学研究中的颇有潜力的一种方法。 图1. 完全电化学控制下电极的复平面阻抗图图2. 完全电化学 控制下电极的等效电路图 (Nyquist 图) Rs: 溶液电阻;Cdl: 双电层电容;Rct: 电荷交换电阻 图1是完全电化学控制下电极的复平面阻抗图,图2是该电极对应的等效电 路图。通过等效电路拟合实验所得的Nyquist图,获得电极反应的参数是目 前解析交流阻抗谱图的常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

CHI电化学工作站;铂片电极;Hg/Hg2SO4参比电极;玻碳电极;三口电解池; 0.1 mol/L VO2+ + 0.1 mol/L VO2+ +3 mol/L H2SO4溶液;程控水浴锅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0.1 mol/L VO2+ + 0.1 mol/L VO2+ +3 mol/L H2SO4溶液250ml; 2. 预处理电极,将玻碳电极在砂纸上轻轻打磨,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铂电 极用硫酸浸泡以除去表面杂质,并用去离子水冲洗; 3. 打开仪器和电脑,连接仪器和电极。记录电极开路电位,待开路电位稳 定后,选择“交流阻抗”方法。电极电位为开路电位,施加交流电压信号振 幅为10mV,频率范围为105~103 Hz; 4. 待测量结束后,保存数据,将电解槽放入50o C水浴锅中,重复步骤3. 5. 关闭电脑和仪器,清洗电极与电解槽。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1. 使用仪器自带的软件拟合实验获得的Nyquist,求得Rs、Cdl和Rct三个 参数; 常温下, Rs=25.38Ω Rct=495.2Ω Cdl=3.324?10-5F 50℃, Rs=25.38Ω Rct=495.2Ω Cdl=4.934?10-5F

PCB阻抗测量技术

PCB阻抗测量技术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孙灯亮 PCB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和差分阻抗 现代的智能手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电子产品都内含复杂的PCB,这些PCB上的传输线负责把各种芯片连接在一起,并进行互相通信。 图1 现代高速电路中的传输线互连 衡量PCB上传输线的最重要指标是特征阻抗,或叫特性阻抗,简称阻抗。PCB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不是直流电阻,它属于长线传输中的概念。在高频范围内,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边沿到达的地方,信号线和参考平面(电源或地平面)间由于电场的建立,会产生一个瞬间电流,如果传输线是各向同性的,那么只要信号在传输,就始终存在一个瞬态电流I,而如果信号的瞬态电压为V,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传输线就会等效成一 个电阻,大小为,把这个等效的电阻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信号在传输的过程 中,如果传输路径上的特性阻抗发生变化,信号就会在阻抗不连续的结点产生反射。 图2 传输线用等效的集中参数电路RLCG描述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主要与传输线的结构有关系。把传输线分成一小段一下段,如图2所示,每一段用等效的集中参数RLCG电路表示,传输线即可用电报方程来表达: 电报方程的通解为: 其中:

为传播常数 为特征阻抗由于R, G 远小于jwL,jwC,所以通常所说的特征阻抗或阻抗是指: 这个是最终的特征阻抗公式,从公式中可见,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只与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有关,而与频率没有关系,单位也直接用欧姆来表示。 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与传输线结构和介电常数有关,而介电常数与频率也有一些关系,所以特征阻抗与频率也有微弱的关系。 PCB中常见的几种传输线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PCB中常见的单端传输线结构 微带线指的是处于PCB板外层的线路。微带线的电场穿透两种不同的介电质,相对较难控制阻抗。空气的介电常数较PCB为低,所以整体微带线的等效介电常数较低(约为2)。信号在微带线上的传输速率较快(约为每英寸145ps)。因为在微带线分布在PCB的表面,可以节省层数进行高密度布线,但是较容易受到干扰。 带状线是指处于PCB板内层的线路。带状线的电场只在PCB的范围内,相对较易控制阻抗。带状线周围介质的介电常数较高(约为 4.4),信号传输速度相对较慢(约为每英寸185ps)。因为在PCB的里面,所以不容易受干扰。 图4 微带线和带状线电场和磁场分布 对于微带线或带状线,都有如下特征:阻抗与走线宽度和走线厚度成反比;阻抗与叠层

交流阻抗测试仪

FS9100交流阻抗测试仪 一、产品概述 FS9100交流阻抗测试仪是判断发电机转子绕组有无匝间短路的专用仪器,可以全自动、手动(单向或双向)测量转子绕组的电压、电流、阻抗、功率、相位角等参数。 FS9100交流阻抗测试仪采用先进的高速微处理器技术,功能更强大,性能更优越,使用更方便。具有工作可靠性高、操作简便、测试精度高、小巧轻便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二、性能特点 1、全自动采集、测量、显示、存储、打印所有测量参数和阻抗特性曲线(电压、电流、阻抗、功率、频率、设备编号、时间等)。 2、自动采集发电机的实时转速(需要转速传感器的支持),根据转速出具转速阻抗特性曲线,全面反应变压器的阻抗状态。 3、超大量程,能全自动和手动测量所有发电机转子交流阻抗及其特性曲线。 4、内置超大容量存储器,可存储测试数据,并可经标准工业通讯接口(RS232)上传至PC 机,运用本公司开发的随机软件实现数据下载、自动生成和编辑典型的测试报告,便于技术管理和存档。 5、具有完善的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其中过流过压保护值是根据试验参数的设置情况自动调整,既简便又能确保被试设备的安全。 6、可兼做单相变压器的空载、短路试验和电压(流)互感器、消弧线圈的伏安特性试验。 7、自带大屏幕图形LCD,全中文菜单界面,光标提示操作,简单、方便;实时显示测试数据和曲线,曲线坐标自动缩放,读图更加清晰。 8、自带微型打印机,可实时打印交流阻抗测试报告和交流阻抗特性曲线。 三、产品技术参数

1、测量精度:电压,电流:0.2级 2、功率:COSφ>0.1: 0.5级;COSφ≤0.1:1.0级 3、阻抗:COSφ>0.1: 0.5级;COSφ≤0.1:1.0级 4、电压测量范围:AC 10V~600V 5、电流测量范围:AC 0.5A~50A 6、工作温度:-10℃~50℃ 7、工作湿度:0~80% 8、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1Hz 9、外形尺寸:360mm×220mm×150mm 10、仪器重量:5Kg

交流阻抗与极化曲线参数设置

极化曲线: 采样周期为500 ms,扫描速率为10 mV/s 你是想测耐蚀性吗?对比无转化膜和有转化膜的做极化和阻抗可以的。 最好不要浸泡,如果你要研究浸泡对膜耐蚀性的破坏,可以设计一组不同浸泡时间下阻抗谱实验。 测定时可以稍许等待OCP稳定,绝对的稳定不可能。 若极化曲线无较明显钝化现象,极化扫描范围可以选取相对于OCP的正负200-300mV范围,若有钝化则最好将阳极钝化区测完。因此你在选择参数时不妨将阳极范围选大点,若操作时确无钝化,还可以随时终止实验。 合金表面转化膜方面我倒是没有做过。但是一直做其它方面金属腐蚀,时间也不短了,所以试验方法还是比较熟悉吧。 如果OCP不是短时间内急剧变化,个人认为等待0.5-3分钟足矣 如何设定参数根据你是否要测腐蚀电流,测腐蚀电流用tafel,先测稳定电位,测完稳定电位在稳定电位正负250mv的电位范围进行测试,扫描速率5mv/s即可。灵敏度可以选择自动灵敏度调整。 这要看你的测量目的;若采用稳态极化法测量Tafel参数,以开路电位为中心,正负极化各300mV; 若线性扫描,正负各10~20mV: 若有吸附现象出现,Tafel 半对数关系没有明显的直线段,那就要采用弱极化区(正负80~100mV)曲线拟合了。若测量金属的钝化行为,则采用阳极极化至出现过钝化(根据材料的不同过钝化电位不同,需要先做条件摸索实验)。 如何设定参数根据你是否要测腐蚀电流,测腐蚀电流用tafel,先测稳定电位,测完稳定电位在稳定电位正负250mv的电位范围进行测试,扫描速率5mv/s即可。灵敏度可以选择自动灵敏度调整。 EIS频率范围一般选择100000到0.01Hz就够了,振幅在10mv就可以了 The input voltage signal had a root mean square amplitude of 10 mV at the open circuit potential and was typically scanned from 100 kHz to 5 mHz. Ini E为电池的开路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