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

有一个误会,即认为麦克马洪线只是划定了中印之间关于藏南那一段的边境(包括百度和维基上都是这样解释的)。实际上那只是麦线的一部分,麦克马洪当时还划定了中国和缅甸北部的那段。

我们并不应该为此而感到奇怪,因为缅甸当时是印度的一个省。因此麦线划定的意义在于为从地缘上与中国达成平衡,以保障印度本土与缅甸地区的交通线。在分析藏南的时候,我们曾经说到过,麦线在那一段基本是沿着喜马拉雅的山脊也就是“分水岭”而划定的。抛开政治因素,将边境线划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是最容易为双方所接受的。因为这样双方都能够达感觉到足够的安全。

在古典时期的东方,限于国家意识的模糊以及技术条件的不足,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东方国家并没有明确的国境线。当然象日本这样的岛国倒是可会有比较清楚的国土范围。因此很多的边境线都伴随着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行动而诞生的,当殖民势力退出之后,这些合理不合理的国境线也就基本被这些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所继承下来了。

既然麦线的中印边境是基本按照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而

划定的,那么同样的原则也就适用于中缅边境了。当然喜马拉雅山脉到中缅边境时已基本走完,因此英国人需要在那些南北向的横断山脉中选择一条合适的山脉分水岭,来做为保持双方战略平衡的边境线。当英国人沿着缅甸北部向东往中国境内眺望时,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那条孕育了两条大江的山脉——高黎贡山。这条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大山脉是横断山脉最西侧的一条山脉。从山脊上的雪线大家也可以看出,它足以成为英国人眼中保护缅北地区的天然屏障。因此英国人希望将边境定立在高黎贡山的分水岭上,更多的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

我们在分析中印边境时曾经说到,在中印边境的西段,喜马拉雅山甚至喀喇昆仑山两个天然屏障基本都掌握在“印度”手中。而中段不丹和尼泊尔两个建立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附庸国足以为印度提供缓冲。因此英国人迫切的希望在印度东北部地区和缅甸地区,也将边境线定格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这也就是为什么麦线要这样划的技术背景。

当喜马拉雅山南坡、高黎贡山的西坡都控制在英国人手中时,英国人可以认为他们已经为“印度”(英属印度,包括缅甸)划出了足够的安全区。“麦克马洪线——中缅段”之所以不为大家所熟知,最主要是因为政治上的原

因。因为在中缅段我们在1960年的中缅边境协议中事实上已经承认了,不过由于那时候已经确定通过否定麦线的合法性,已争取藏南主权的战术。因此在中缅的协议中特地强调了这段“中缅边境”的划定,依据的是传统习惯线,而非麦克马洪线。为此北京方面与常规作法相反,即不去极力证明中国在高黎贡山以西地区的历史存在,反而愿意承认高黎贡山本身的确为双方的传统习惯线。也许是1949年以后中国领导层都是打过仗的原因,在划定与他国的边境问题上,更多的是从军事和政治的角度上来考虑的。当对于一块土地有军事、政治价值时,才会去寻找相应的历史、民族因此做为佐证。反之则有可能会特意谈化这些因素,并影响舆论导向。

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这些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尽管这种做法很多时候会被认为无视“民族感情”。

基于这种务实的想法,将边境线定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的做法是可以被北京的政治家们所接受的。除非中国对分水岭另一侧的土地有其他重要的因素足以证明中国的主权,才会尽力去争取(比如达旺地区)。

不过很可惜,由于中国历史上对于边缘地区,很多时候是采用册封当地部族首领的羁縻手段来控制的,很难确定明

确的实际控制线。因为这些部族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往往会时叛时附,甚至同时接受两边的策封。因此尽管我们可以在网上以某块地方曾经接受过中央帝国的册封来申请主权,周边的国家也同样可以找出类似的理由,缅北大部分地区就是属于这部情况。当然我们一般会无视这些对中国不利的“证据”

我在这里说这些,可能会被一些朋友认为是没有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分析问题,有卖国的嫌疑。但事实上这只是告诉大家,如果想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解决边境问题,证明这种历史上的羁縻控制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不过这并不妨碍当我们确定需要某一块战略要地时,抛出类似的理由来引导“民意”。

不过对于缅北地区,出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国并没有坚持寻找相关证据来申请对于缅甸的主权。而是倾向于认可将边境划在地缘平衡线——高黎贡山上。当然出于政治的需要,这条线就不是“麦克马洪线,而是“传统习惯线”了。对于中缅边境的划定,在网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缅甸因为中印战争所造成的压力,因此急于与中国签订协议(因为有说法是缅甸希望将国境线划延伸至高黎贡山东侧的怒江流域);另一种是中国出于与缅甸建立战略同盟关系,而放弃

了对大部分争议地区的主权诉求。

前一种说法从逻辑上来讲有些问题,因为中缅是在1960年定的约。而中印战争爆发在两年后,因此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不过为什么做出“让步”的对象是缅甸,我们还需要具体分析。我在分析中印边境时已经分析过了,中国之所以打中印战争归根结底是为了“阿克赛钦”。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印度在战争爆发前在西藏部分地区仍有部分驻军,特别是在那个伸入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亚东”地区,彻底清除印度在西藏的势力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如果单为了这个原因,通过政治手段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毕竟中印两国当时是刚则取得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的精神领袖,在对方境内驻军是会被视为帝国主义的行为。

我刚才说过,军事家们出身的新中国第一代政治家们在考虑一块土地的归属时,一定会优先考虑它的军事价值。从这一点考虑,藏南是一块“死地”。因此对“藏南”的主权诉求一开始就是为了最后同阿克赛钦进行交换。这一观点曾经为很多民族主义者所不齿,不过“以东线换西线”的确不是现在才定出来的方案。最起码从我目前所掌握的历史资料来看,中国要求对藏南地区的主权所出示证据,远远低于中

国在缅北地区政治存在的相关证据(更低于中国与俄国之间的很多领土问题)。之所以抓住藏南问题不放,只是将它定位为一个筹码罢了。

当然“达旺”问题比较特别,是因为他的政治因素。你可以想象一下,当被前西藏政府丢失的六世达L的出生地,被北京的汉人政府所取回后,政治影响究竟对谁有利(现任达L已经承认了印度对这一地区的所有权)。既然中国已经决定和印度决裂,已取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阿克赛钦”地区。那么在进行战争之前,必须做好足够的政治准备。基于印度与西方的渊源及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中国不得不考虑到正式决裂后将要面临的封锁。这个时候缅甸对于中国来说就至关重要了。如果中国通过否定麦线而与印度决裂,势必会让同样与中国有着麦线问题的缅甸彻底倒向印度,那样中国在印度洋的东侧将失去立足点。

因此中国放弃对于缅北地区有可能的主权要求,以将中缅关系正常化就变得迫在眉睫了。无论是中印边境还是中缅边境,有一个情况必须说明,那就是中国并没有放弃已经控制的土地。而是有选择性的要求了所谓“被占土地”的主权。

对于中缅边境,大致也还是选择了按照麦线,也就是高

黎贡山“分水岭”为界。不过对位于山脉西麓的“片马”等几个地区,缅甸最终还是将之交给了中国。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那几个突出部。之所以中国坚持取得这几个位于分水岭以西的地区的主权,一方面是希望获得战略突出部;另一方面则是这几个地区的土著居民都曾经强烈反抗过英国人的统治,这为中国的主权诉求提供了明确的证据(大家可以查找“片马事件”的相关材料)。

中方取回的“片马”等被缅甸控制的地区由于太小,我并没有在图上标出(包括片马、古浪、岗房、班洪、班老部落村寨,共计342平方公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找一下,大概位置就在中缅北部边境上向西的突出部上,如果手边有中国地图可以看到“片马”的位置。当然由于中国并不打算用武力解决中缅之间的边境问题,因此在取得了缅甸实际占有的那几个高黎贡山西麓的地区后,北京方面也必须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于是中国选择放弃了中缅甸边境南端的“南坎”地区的主权要求,这块地方在1897年被英国人以“永租”的名义取得。具体情况我会在分析南段的边境时解读。

仅从地缘的角度看,在高黎贡山的西侧获得战略突出部的意义要高过控制南坎地区。后者的面积略少于前者,约为

250平方公里现在我们必须要解释一下对于缅北地区的边境线为什么会有几种划法了。首先我要解释到底哪时是“江心坡”对于“江心坡”这个名字想必诸位都不陌生,但并非每个人都清楚他的具体范围的。仅从名字上看,他应该是“一块划至江中心的山坡地带”,尽管我的这一解释并没有相关的资料提供佐证,不过在研究当地的地缘结构后,这种解释最起码是符合中国人以地缘特点命名的习惯的。我们知道每一座高山,它的分水岭两侧都会有河流,做为海拔超过四千米的高黎贡山来说也不例外。它的西侧是恩梅开江,东侧则是怒江。以江河山川做为分界线是比较常用的划界方法,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这二江一山都有可能做为国境线。当然依常规,划在山上的分界线位于分水岭上,江河中的分界线而为主航道,一般也就是所谓“江心”。在英国提出与清政府正式划定中缅北部边境时,清政府已经对高黎贡山西坡的一些地点加强了直接控制。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并不排除中国在将横断山脉的部族改土归流后,继续对缅北地区继续渗透,并最终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缅甸对于这一区域的控制至今仍然是最弱的,目前为克钦独立军全面控制)。

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土地扩张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因。或是因为人口的压力需要新的耕地;或是因为经济的利

益;或是因为战略的需要。

对于缅北地区,中国倒是有足够的动机。一方面是中国通往印度的南方通道是从此区域通过(中缅边境争议图上有标);另上方面随着明清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上层社会对于硬木及翡翠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一区域正是这两样奢侈品的主产地。

这些资源也正是目前占据这一地区的克钦族能够长期

与缅甸本部对抗的基础。

不过西方殖民者的到来,使得中国已经没有时间进一步渗透及消化缅北地区了。更为现实的想法是将边境线定在恩梅开江上,以保有已经渗透进去的高黎贡山西侧地区。清政府为此在恩梅开江与高黎贡山分水岭之间依实际控制区,划出过四条分界线。不过英国人的刻板是出了名的,既然认定了分水岭才是最佳的战略平衡线,就不会放弃他们的要求。当然这一切都是要以实力为后盾的,否则把当时英中的实力倒过来,诺开山脉也是一条不错的中印分界线(英属印度)。由于清朝政府并不愿意放弃已经在山脉西侧获得的突出部,因此最终双方并未对此段边境达成最终的协议。只是划定了尖高山以南的边境。不过在清政府倒台后仅一年,即1912年,英国就实际占领了这一地区。由于随后的民国政府也未

与英国对尖高山以北的边境线达成正式协议,因此从高黎贡山分水岭向西一直支恩梅开江的这块地区,就被称之为“江心坡”地区而成为争议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麦克马洪线的正式提法是在1914年,不过在此之前英国早已确定了将边境线划在喜马拉山脉和高黎贡山的方案。这所以延至1914年提出来,无非是需要取得具体的测量数据罢了。再贴下中缅北部边境争议示意图。大家注意观察中印通道与争议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在随后的国统时期,中国并非没有机会重建对于缅北地区的控制,尤其是在中国派驻远征军进入缅甸之后。尽管第一次远征由于英国人的败退,而使得十万远征军将士不得不穿过野人山退入印度。但客观上也让中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对这一通道的战略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之后于1944年开通的中印公路也正是沿着这一路线前进的。当然这也并不是什么新的路线,千百年来已经有了无数的马帮穿行此处。

由于中国在二战以后的军力达到了高峰,并且由于在缅甸的战役最终取得了胜利。英国人不得不考虑中国有可能对于缅甸地区的威协了。事实上英国人的这种担心从远征军入缅那天起就有,因此在赶走了日本人之后,英国人急于让中国军队撤出这一地区。

英国人的担心其实也不无道理,南京政府也的确意识到了这一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因为尽管中印边境存在着漫长的边境线,但西藏与印度的边境线只有有限的几个口岸而已。而且那些口岸最多只能让印度扩大对西藏的影响力,并不能让中国的核心区与印度建立直接的通道。因此尽管迫于美英的压力,中国军队不得不退回高黎贡山以东。但这并不妨碍南京方面保留对这一地区的渴望。

正如我前面所说,如果战略上确定了对一个区域的需求,剩下的找寻相关历史证据,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南京政府最迟在1947年将江心坡地区,以及以西直到野人山胡康河谷的地区全部划入中国地图。以至于后来的北京政府一开始也是依据这一地图而初步认定中缅边境的。

对于国军的这种“地图开疆”的做法,很多人不屑,认为是一种信口开河的做法。从战略的角度,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如果需要对某一地区申请主权,最起码我们先要圈定一个范围吧。我并不认为南京政府当时将国境线划到实际控制区以外是在YY(包括其他地区),如果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稳定政权,我亦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战略要地据理力争,甚至为之流血。不过历史并没有把这个机会给他们,因此这

一任务就交给现在的北京政府了。

在图上划定边界远比在现实当中要轻松的多。因此这种国军划图,共军做事的现象注定会引起争议。一边认为国军这是纸上开疆,故意为共军留难题;另一边觉得是共军没有保住所谓“神圣领土”

于我看来,两方面都没有大错。国军画出现有的《中华民国地图》基本是在他们还掌握大陆政权的时候,因此他们并不会预见这些领土主张将由共军来实现。更多的是在为将来有实力的时候留下机会。而共军之所以未能全部完成这些“复土”工作,更多的是因为现实的原因。

我们当然可以假设如果国军未退守台湾,是不是有可能“收回”更多的土地。但这并不应当成为为双方贴上黑白标签的理由。

附上中印缅三方争议区的详细地形图,请注意上面中印——中缅公路的走向。再上张<中华民国>地图,注意看关于中缅边境的划法。我并不意去讨论这其中的合理性,只能说国军已经记分意识到了这条中印通道的战略意义了。作者:ferrengm

***************坚决不同意!放弃领土诉求,在任何

国家任何时代,都没有合理性,看看俄罗斯、日本、印度,在争议地区哪个松口了?就算不打仗,也绝不松口,还要隔段时间制造点小摩擦显示主权。

为什么偏偏只有中国的执政党卖土地或者放弃争

议地区,就有地缘、实力、环境之类的借口呢?

============================================== ==========

呵呵!俄国人在取得土地的时候的确有点夹到碗里就是菜,不过这种做法最终还是不得不将他在东欧和中亚吃进去的边缘地区(也就是那些加盟共和国)吐了出来,并且还附带了一点原来属于俄罗人的土地(比如哈萨克的欧洲部分)。你可以想象一下,类似独立事情发生在中国,所谓“卖国”的声音会不会比现在小。即使认为这种政治上的分裂有其“合理性”,俄国不得不将已经完全消化的“黑瞎子岛”的一半交给中国,从俄国人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被定义成为不择不扣的“卖国”行为。事实上当时做出这项决定后,远东地区的确进行了一些抗议活动。

印度现在只是名义上还是要求克什米尔和阿克赛钦的

主权。我非常肯定有一天中印和中巴会基本按照现有的实际控制线划界。因此当印度出于地缘和政治因素做出这项决定

时,印度国内的“爱国青年”们一定会给政府扣上一顶“卖国”的帽子的。事实上在“民主”的印度,正是由于没有一届政府敢于面对这一政治风险,所以才至今死咬住不放。不过基于现实,用不了多久,一定会出现一个具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政治家来承担这一“卖国”的恶名的。

日本如果不考虑地缘和政治因素的话,他可以继续向北要求主权。因为1905年因日俄战争之后,沙俄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向日本转让了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的控制权,在此之后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文件对这一国境线做出正式修改。如果日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俄国在二战以后对“北方四岛”(南库页群岛)的占领是非法的话,那么他应该可以以同样的理由继续要求北千岛群岛和南库

页岛的主权。但很可惜,这些“日本领土”被日本政府“卖了”,最终的诉求仅仅局限于对日本近海防御有着重要价值的北方四岛上了。

依你所列出的国家举例,并非为了证明中国政府当时的选择是最佳的。而是为了告诉大家,每一个政治家在考虑主权诉求时,都必须考虑地缘及政治因素。这并不会以他的肤色及意识形态而发生变化。每一个宗教都有“洗脑”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区别不大。与伊斯兰教相比基督教的控制能力也不弱。之所以伊斯兰教目前会显得比较极端,是因为在与基督教的千对抗中已经全面落败了。穆斯林世界最

后的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完全倒向基督徒了。如果不是为了保持民族的独立,和拉拢同为穆斯林的“突厥”兄弟的需要,我甚至怀疑土耳其人是否仍会坚守在穆斯林世界里。

由于穆斯林们已经看不到胜利的机会了,所以绝望的宗教狂热分子才会在这种没有胜算的非对称的对抗中,采用这种顶端的恐怖手段。当然这和天启宗教本身的扩张性有关。如果基督徒们落败了,也会采用同样的手段。对于这对同门师兄弟来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尼赫鲁为何与中国兵戎相见

尼赫鲁为何与中国兵戎相见:以更加强硬来迎合选民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建国之初,共同倡导不结盟运动、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中印两国是“好兄弟”,这也是印度领导人尼赫鲁的原话,在抗战时期印度给了中国很多帮助,中印两国的亲密合作为什么会演变成印度持续的军事行动,直至两国开战?“为什么尼赫鲁要搞我们?”这个问题,不但普通中国人难以理解,毛泽东也十分费解。 尼赫鲁的美好幻觉 中印两国从来没有明确地协商过边界线,尼赫鲁不愿主动向中方提出这条中国人根本不承认的边界线,他甚至觉得没有必要跟中国人提这个要求,因为他从来都认为“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并深信不疑。他在印度议会上明确地说过:“这就是我们的边界,这个事实没有变。我们坚持这条边界,我们绝不让任何人越过这条边界。” 尼赫鲁认为,如果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明确提出边界线的话,肯定会使中国加紧对西藏的控制,并与印度发展出敌对关系,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单边确定又回避双边协商,结果只能是客观上搁置了争议。 这段时间,中印在国际上合作也远多于分歧,经常互相帮助。尼赫鲁努力与中国发展友好的国家及领导人私人关系,他认为维持与西藏地区和中国政府的友好关系是保证印北边疆和平稳定的最经济办法,否则与一个敌对的近邻保持如此长的复杂边境线绝不是件轻松的事。应该说尼赫鲁的做法足以显示一个政治家的不凡眼光,他也确实做到了,尼赫鲁与毛泽东、周恩来都有深厚的私人友谊,中国政府也同样希望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维持现状,使中国有一个平静的西南后方。中国的反应让尼赫鲁认为中国人已经在部分地默认“麦克马洪线”。尼赫鲁的真实想法是既能团结中国实现他的国际抱负,又让中国政府逐渐默认他的领土要求。他并不想与中国开战,但他的处理方式显然高估了中国人与他的默契程度。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

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 有一个误会,即认为麦克马洪线只是划定了中印之间关于藏南那一段的边境(包括百度和维基上都是这样解释的)。实际上那只是麦线的一部分,麦克马洪当时还划定了中国和缅甸北部的那段。 我们并不应该为此而感到奇怪,因为缅甸当时是印度的一个省。因此麦线划定的意义在于为从地缘上与中国达成平衡,以保障印度本土与缅甸地区的交通线。在分析藏南的时候,我们曾经说到过,麦线在那一段基本是沿着喜马拉雅的山脊也就是“分水岭”而划定的。抛开政治因素,将边境线划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是最容易为双方所接受的。因为这样双方都能够达感觉到足够的安全。 在古典时期的东方,限于国家意识的模糊以及技术条件的不足,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东方国家并没有明确的国境线。当然象日本这样的岛国倒是可会有比较清楚的国土范围。因此很多的边境线都伴随着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行动而诞生的,当殖民势力退出之后,这些合理不合理的国境线也就基本被这些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所继承下来了。 既然麦线的中印边境是基本按照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而

划定的,那么同样的原则也就适用于中缅边境了。当然喜马拉雅山脉到中缅边境时已基本走完,因此英国人需要在那些南北向的横断山脉中选择一条合适的山脉分水岭,来做为保持双方战略平衡的边境线。当英国人沿着缅甸北部向东往中国境内眺望时,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那条孕育了两条大江的山脉——高黎贡山。这条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大山脉是横断山脉最西侧的一条山脉。从山脊上的雪线大家也可以看出,它足以成为英国人眼中保护缅北地区的天然屏障。因此英国人希望将边境定立在高黎贡山的分水岭上,更多的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 我们在分析中印边境时曾经说到,在中印边境的西段,喜马拉雅山甚至喀喇昆仑山两个天然屏障基本都掌握在“印度”手中。而中段不丹和尼泊尔两个建立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附庸国足以为印度提供缓冲。因此英国人迫切的希望在印度东北部地区和缅甸地区,也将边境线定格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这也就是为什么麦线要这样划的技术背景。 当喜马拉雅山南坡、高黎贡山的西坡都控制在英国人手中时,英国人可以认为他们已经为“印度”(英属印度,包括缅甸)划出了足够的安全区。“麦克马洪线——中缅段”之所以不为大家所熟知,最主要是因为政治上的原

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方案

一、边境经济合作区概述 边境经济合作区是指根据两国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特点和优势,划定特定区域,赋予该区域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产业政策,并对区内地区进行海关特殊监管,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此聚集,通过边境两边地区的对接,实现边境地区两边的充分互动和优势互补,实现该区域加快发展,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一)边境区域合作的特征 跨境区域合作主要着眼于地区的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以促进当地的发展为目标。合作参与方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体边界毗邻的部分关税领土,如欧洲上莱茵地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等。也有经济体全部关税领土与另一方部分关税领土进行跨境合作的情况,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新一柔一廖成长三角。虽然大多情况下双方都存在合作机制,却往往没有达成正式的、有约束力的协议,需要参与方自行实施各自的政策以促成合作。 (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主体 从目前国内外边境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行为主体划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中央政府是合作区的授权机构,也决定了它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利益代表,要和毗邻国家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并实施具体的协作管理。国际和地区组织是合作区的倡导者,可以起到协调、提供技术和资金的作用,合作过程中非常需要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企业是合作区的核心建设要素,对于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边境地区,在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协调下,主要基于区位理论和运输成本的有利条件而扩大市场和要素获取范围,通过边境经济项目招标而拉动企业投资,实现边境地区对外贸易转型。 (三)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制约了其发展。第一个就是主权让渡问题。跨境经济合作区需要突破边境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合作涉及人流、物流的管理,涉及海关监管和检验检疫管理,必然需要国家间主权的相互让渡。而国家主权的让渡十分敏感和困难,需要国家间友好的政治关系和高度的相互信任为保障。这就增加了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难度。

中缅三块争议地点

1960年10月,中缅双方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基本确 定了双方的边界线。中缅的边境争议主要有三块: 一、缅北地区 就是尖高山至伊索拉希山口以北未定界,包括胡康河谷、野人山、江心坡、高黎贡山与恩梅开江之间的土地。以高黎贡山为界,中国收回片马地区(约153平方公里,1911年初,英军占领片马地区),放弃对高黎贡山以西地区的声索权;不仅让出了麦克马洪线以西的胡岗谷地,连麦克马洪线以东的江心坡都划给了缅甸。

克钦山区(野人山或枯门岭):原属中国云南省,主要以门巴族为主,因其尚未脱离文明,所以称为野人山。 江心坡: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尖高山,通常指密支那以北的大部份地区,约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现在多属缅甸克钦邦。1852年至1885年之间,英国发动三次侵缅战争,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遂通过缅甸为跳板染指中国西南边陲,1913年武力占据片马,断绝江心坡与中国内地之信道,并于1927年吞并江心坡。1929年民国政府云南交涉署曾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照会“查江心坡一带仍属我国领土,查此滇缅界务尚未勘定,片马交涉尚未解决之际,缅甸政府复派兵经营江心坡一带,并掳去山官十一人,殊失中英亲善之旨。准函前由,相应照会贵总领事查照,转电缅甸政府,速将派往江心坡以北各地之私桩一律撤去,静候将来中英两国派出之大员会勘,以清谬误,

至纫睦谊。”今日台湾发行的地图上,江心坡和以西的孟养土司控制地仍在中国版图中。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仍霸占江心坡地区不放,建国后我国为了与缅甸交好向缅甸方表示愿意放弃大片国土。 1957年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奴会谈时表示承认当年有英国政府所划定但原不被中国承认的中缅国界线,即英人所划的中印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段。1960年中缅两国签署边界条约,仅收回片马,江心坡地区并江心坡以西与印度阿萨姆省接壤的中国藩属孟养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一并慷 慨送给了缅甸。这两片土地相加比台湾还大一倍,纵贯孟养西部,与迈立开江平行走向的一座莽荒大山脉即著名的野人山。 二、南坎地区中缅边境的一颗明珠 南坎地区指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1897年,英国以“永租”名义取得对这块领土的管辖权。从主权法理上,英国与缅甸都承认此区域属于中国。但是“考虑到缅甸的实际困难”: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第二条称《鉴于中缅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孟卯三角地(南坎地区)所保持的“永租权关系”,放弃了对这个地区的主权。中国方面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成为缅甸联邦领土的一部分。》 中缅实质是以这块土地与片马地区进行互换。

世界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详细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一、世界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该河流经西欧最发达的经济区----鲁尔区,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结合西欧的气候和地形特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经的多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为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经俄罗斯经济发达的欧洲部分,航运价值很高。其水文特征:为内流河,靠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不大,春季径流量最大(有积雪融水补给),冰期较长。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河流:自西向东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叶尼塞河为二大地形区分界河。三条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水文特征:水量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越往东大气降水越多,而纬度高且植被覆盖好,蒸发量较小),含沙量较小,冰期长,且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凌汛,水能丰富。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河流:西侧水系流程短,水流急,丰富的水能,而东侧的支流路程较长,水流较缓,流入波罗的海。 刚果河:地处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几内亚湾。水文特征: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难点:刚果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秋季(见大图册P19):刚果河南北两侧的支流分别流经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则是9月到次年的5月,当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时,刚果河的水量最大,所以是秋季。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二、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途中的字母或文字填写其地理名称。 河流: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__ H__________ I__________ 山脉: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丁__________ 戊__________ 己__________ 庚__________ 辛__________ (2)用“ ”符号画出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 (3)在图中用代码注出: ①马六甲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 ②曼德海峡(沟通______海和______洋,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③土耳其海峡(沟通______海和______海,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④直布罗陀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海, __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⑤白令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⑥麦哲伦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 ⑦德雷克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界于______洲和______洲之间) ⑧丹麦海峡(界于______洲和______洲之间) 图3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甲 戊 乙 丙 己 H I B D C A G 庚 E

六大板块示意图 地形特征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 四周低。中部高原、 山地面积广大,约 占全洲面积的3/4。 平原分布在大陆周 围地区 40oN 100oE 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 为主,被称为“高原 大陆” 赤道 20oE 项目大洲

东南亚地图

东南亚(Southeast Asia)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其中有十一个国家 包括越南(首都河内)、老挝(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内比都)、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新加坡(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帝汶(首都帝力)(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不包括中国南海诸岛,南海大部分为中国专属经济区,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不属东南亚。面积约4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世界各国习惯把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1967年,东南亚地区出现了一个“国家集团”,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

新加坡经济发达,经济和生活水平达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以服务业、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科研、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教育。文莱、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较落后,经济只有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文莱虽然人均GDP接近发达国家,但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东南亚各国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且都是新兴的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瑞丽中缅边境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

https://www.360docs.net/doc/244923358.html, 目录 1 引言 (1) 1.1边境旅游的定义 (1) 1.2边境旅游特点 (1) 1.3开发边境旅游的意义 (2) 2 瑞丽中缅边境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4) 2.1瑞丽边境旅游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4) 2.2瑞丽中缅边境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6) 3 瑞丽边境旅游的开发构想 (10) 3.1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0) 3.2开发的总体思路及布局 (11) 3.3旅游产品的设计 (13) 3.4旅游线路的组合设计 (14) 4 瑞丽边境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16) 4.1瑞丽旅游的正确定位和科学规划 (16) 4.2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开拓国内外市场 (17) 4.3扩大边境旅游的形式,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的配套设施 (17) 4.4搞好社会治安,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同时加强边境口岸的管理 (17) 4.5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现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新突破 (17) 4.6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8) 参考资料 (19)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瑞丽中缅边境旅游现状及开发策略 1 引言 1.1边境旅游的定义 对边境旅游的认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完善的。我国最早关于边境旅游的法规《国家旅游局关于扩大边境旅游促进边疆繁荣的意见》中,并没有对边境旅游进行界定,只是根据形势的发展,重申了发展边境旅游对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作用意义,在《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中,我国政府对边境旅游的定义是指经批准的旅行社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课题“中国边境旅游研究”中,张广瑞对边境旅游的定义为边境旅游是人们通过边境口岸所进行的跨越国境的旅游活动【1】。在《中国边境旅游必备》中,田欣对边境旅游的定义是指在我国边境地区的市、县,经中央政府批准,与相邻国家的边境地区之间开展的本方居民有组织地前往对方旅游的业务。在罗明义教授《国际旅游发展导论》一书中,边境旅游的定义为是指相邻国家之间相互开放水陆边境口岸,按照一定的协议和约定,允许相邻国家的居民相互出入边境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在《试谈边境旅游及其作用》中姚素英对边境旅游的定义为是指相邻两国或地区的居民,在双方接壤的对外开放的城市或地区相互进行短程旅行游览的行为,它是国内旅游的延伸,国际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6】。陈永涛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研究》中将边境旅游定义为人们通过边境口岸在指定区域和时限内所进行的跨境旅游活动等。从上述不同学者对于边境旅游的定义中,我们基本能归纳出边境旅游的三个要点:一是旅游者须通过相邻国家之间互相开放的对等的水陆边境口岸出入境;二是需要在双方国家政府协商并指定的时间内和区域内旅游;三是这种旅游主要是发生在双方国家的边境地区的。因此在这里边境旅游应定义为旅游者通过边境口岸进入邻国边境地区所进行的、具有时间限定性和区域限定性的旅游活动,活动时限和活动范围一般需要双方政府共同商议和确定。 1.2边境旅游特点 1.2.1边境旅游活动的政策性强 边境旅游主要是在边境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而边境地区是国家的防卫前沿,尤其是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开展边境旅游的目的必须是有利于边防的巩固,有利于边疆的稳定,因此边境旅游的开展要受到国家海关、边防、旅游等多个部门政策的限制,同时

世界主要河流及特点

世界主要河流及特点 一、xx 1、西部多xxxx:xx,xx等; 2、东部河流短小; 二、xx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xx、xx注入xx; 三、xx 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xx 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 2、xx:xx——xx水系; 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 五、xx和xx 1、xx:第一xx6600千米; 2、xx:xx,xx; 3、xx:1700千米 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

六、撒哈拉以南xx 1、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资源丰富; 2、xx: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3、xx:世界第二深; 七、xx 1、总括:河网稠密,河湖众多,水量达,利于航运;水位变化小; 2、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流经鲁尔区; 3、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流经8个国家(世界最多),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 八、xx东部和xx 1、俄罗斯: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补给),封冻期长; 2、伏尔加河:内陆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黄金水道; 3、xx:xx,xx水系; 4、xx、xx、xx(xx); 5、贝加尔湖(最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九、xx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长度,流量;灌溉水源); 2、圣劳伦斯xx; 3、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 十、xx

(完整版)填图练习-世界主要河流(有答案)

1 世界主要河流填图练习 1、在世界地图中根据编号填写主要河流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16 20 21 22 23

1 、幼发拉底河 2、锡尔河 3、阿姆河 4、乌拉尔河 5、伏尔加河6、多瑙河 7、莱茵河 8 、鄂毕河 9、叶尼塞河 10、勒拿河11、黄河 12、长江 13、湄公河 14、恒河 15、印度河16、赞比西河 17、尼罗河 18、尼日尔河 19、刚果河 20、墨累-达令河21、密西西比河 22、亚马逊河23、拉普拉塔河 2、3河流注入的湖泊名称:咸海 河流17的发源地-湖泊名称:维多利亚湖4、5河流注入的湖泊名称:里海 2、根据河流的流向以及水系形状特征和流经地的经纬度,判断以下河流的名称 2

3 ① 长江 ② 黄河 ③ 亚马孙河 ④ 刚果河 ⑤ 尼罗河 ⑥ 恒 ⑦ 密西西比河 ⑧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3、判断下面三组河流的名称以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名称: 组1: ① A 咸海 B 锡尔河 C 阿姆河 两河流流经大部分地形单元为 图兰平原 ② A 大西 洋 B 刚果河 B 河的发源地为 东非 高原和 南非 高原 大部分流经地为 刚果盆地 (地形单元) B 河所在地的气候类型主要为 热带雨林气候 ③A 里海 B 伏尔加河 A 为 咸水 (咸水或淡水)湖,该湖附近蕴藏丰富的 石油 资源。 判断 B 河是否被成为俄罗斯的母亲河( 是 ) ④A 孟加拉湾 B 恒河 C 喜马拉雅山 D 布拉马普特拉河 B 河入海口的经纬度为 北纬23.5和东经90 附近城市为 达卡 该河口三角洲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飓风和洪涝 D 河中国境内为 雅鲁藏布江 A B C A B A B A B C D

边贸风险与管理

云南瑞丽、广西东兴、新疆喀什和内蒙古满洲里四大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舆论称之为“四大边境新特区”。 云南省瑞丽口岸边贸风险及其管理 瑞丽口岸在云南省11个陆路一类口岸中,人流量、车流量、进出口货值三项主要指标均稳居全省第一,货运量全省排名第三,其发展状况对全省边贸发展起着深远影响。但国家一级口岸并不等同于一流口岸,其主要障碍即是风险问题。由于地缘关系,瑞丽主要与缅甸进行贸易往来。尤其是近年来,不少企业抓住缅甸自然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加大了与缅甸的边境贸易量。然而目前缅甸国内经济不景气、生产萎缩、市场萧条、财政预算赤字巨大,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时面临一定的风险。近期,笔者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外贸企业,发现目前与缅甸进行贸易往来的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政治与政策风险。缅甸是一个多党派、军人统治的国家,国家不时有武装冲突的风险。同时,缅甸政府对其制定的政策执行力不强。 2.运输风险。缅甸交通不发达,一般进行公路运输,但其公路状况不佳,均达不到二级公路的标准,在运输途中也偶尔会碰到暴动、战乱等问题,企业在进行货物运输时伴随着大大小小的状况,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更糟糕的是,缅甸国内没有保险公司,在缅甸境内一旦发生事故,企业无法获得赔偿。 3.市场风险。缅甸现代化程度较低,没有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我国

企业在与其交往时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市场调查中也无法获得真实信息。 4.信用风险。由于缅甸国内政治不稳定,其企业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企业之间的边贸往来很少使用信用证,这使得企业贸易顺利进行主要依靠企业间相互信任,一旦出现违约行为,企业很难得到损失补偿。从这些风险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风险、政策风险是无可避免的,保险公司不予以承保;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保险公司也不予以承保;而运输风险中碰到的很多问题也属于除外责任。所以面对这些风险,在笔者走访的企业中,采取最多的方法就是自留和风险共同分担。众所周知,当损失额度较小时,企业采用风险自留才是最优选择,当面临可能出现的大额损失时,企业必须进行风险转移或者风险中和、风险预防,否则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破产,这也是很多边贸企业生存时间不长的主要原因。此外,企业采取最多的风险共同分担方法就是建立商会、选择长期缅方合作企业。这样有效地避免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缅甸企业利用其人脉资源、社会影响力,也能将政治风险、政策风险、运输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但采用风险共同分担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容易产生进入壁垒,即一旦企业同盟形成,将不利于新企业的进入。在走访中还发现,一些企业为避免信用风险,还采用最原始的见货付款的方式,这与现代国际贸易操作相差甚远,也使得瑞丽口岸边贸水平不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作为活跃经济的重要因素,小型边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竞争次序与风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中印边界争端及对策分析 印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与中国有着长达1700公里的陆上边界。由于历史原因,两国边界一直没有正式划定。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国的边界争端演变成严重的国家关系危机,并最终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边界战争。对印度而言,和中国维持合作关系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但为减少两国差距,印度也需与亚洲各国及美日等国维持战略合作关系,因此不免有些摩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边界战争看来是减少了,甚至是无足轻重了。但是冲突却不仅对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对整个国际社会有着深远的和有害的影响。假若尼赫鲁能表现出缅甸的吴努那样的智慧和政治勇气,并且像他那样,大约在1959年,同北京谈判出一个相互满意边界解决办法,并以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的条件签署了它,世界政治该将会出现多么不同的情景。那么,中国就不会遭受冲突和印度诬陷带来的僧恨,代之的是其国际威信的极大提高。印度可能不会走向导致巴基斯坦1965年战争的扩军备战。中美关系可能早就得到修补.并很可能对华盛顿对越南的做法产生影响。还有,印度的核试验的唯一借口自然不会存在——不过那时,事情就成为双料虚伪,因为印度教民族主义政党自独立后不久以来,即一直保证要使印度拥有核武器。进入21 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中印关系对中国、印度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最主要的利益关系与冲突,如不可忽视的边历史问题——边界问题。中印领土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1)是传统习惯线 中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了受到两国人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这条线,在东段大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在中西段,大体沿著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即我国地图标示的国界。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

中缅边境木材贸易情况简述

摘要:木材贸易是中缅贸易的重要部分,云南省腾冲县为中缅边境的重要贸易口岸,在中缅木材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缅方对木材的进出口贸易加强了管控,特别是2014年缅甸出台原木出口禁令,导致中缅边境的木材贸易情况发生了改变,对中缅木材贸易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文中对这一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原木出口价格将提高,木材贸易模式将发生改变,中缅二国木材贸易将趋于规范化,缅甸生态压力将得到缓解。 关键词:木材贸易,原木出口;生态压力;规范化贸易;发展趋势;中缅边境 中图分类号:s782;f7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09-05 1研究背景 缅甸大部分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自然条件优越,有大量天然热带林木。木材贸易在缅甸占有极重要地位,其影响着国家经济的走向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与印度是缅甸木材贸易的主要合作伙伴[1],中国对缅甸的木材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在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峰,进口了缅甸出口木材总量的37%,仅次于印度的45%。2013年中国进口缅甸木材产品的价值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达到创纪录的 6.21 亿美元。 2009―2013年,缅甸出口到中国的木材总量增加了52%(由110 万 m3增加到170万 m3),出口总价值增加了234%(1.86亿美元到6.21亿美元)[2]。 云南省腾冲县地处中缅边境,在中缅木材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量的木材通过腾冲入关,或在当地加工销售,或销往国内其他省市,甚至通过过境贸易运往国外。近年来,由于双方国家的管控与各类法案的出台,对缅甸木材的进出口加强了控制,使边境贸易情况发生了改变,2006年云南省出台了关于边境木材进出口管理政策;2014年缅甸出台原木出口禁令,特别是2015年7月22日缅甸以非法伐木为名判处155名中国公民终身监禁,对中缅木材贸易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在腾冲县境内的实地调研,采访相关的中缅木材贸易商、林业管理有关人员,收集相关资料,简要地梳理中缅木材贸易流程和历史发展,并针对当前情况进行分析。 2中缅边境木材贸易的变化 2.1缅北木材采伐及其原因分析 缅甸的木材以阔叶林为主,经济价值高,市场销路好[3],市场的需求驱动了缅甸境内的木材砍伐。其次,与腾冲接壤的是缅北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简称“民地武”)克钦独立营控制的克钦邦,长年的战乱导致了当地的发展水平极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极低[4];克钦独立营需要与中方进行木材贸易来换取生活必需品和战争所需物资以维持统治,常年战乱使当地人民无法从事农业生产,依靠木材贸易维持生计,并且当地缺乏伐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相关技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促进发展了腾冲边民受缅方雇佣的木材采伐行为和腾冲的中缅木材边境贸易。 缅北木材砍伐集中在与腾冲的国境线向缅甸延伸100 km左右范围内,最远到达过国境线向缅甸延伸300 km,集中于缅甸克钦邦到我国的瑞丽市弄岛。采伐对象十分宽泛,一直以来以阔叶林树种为主要砍伐对象,10余年前有一定的针叶林,包括建筑用材林、家具用材林、薪柴林等各种林木,可以说无所不包,在近年来,随着树根雕刻市场的兴起,甚至树根也被列为采伐对象。不过由于缅北地区缺乏红木类树种,柚木树种的管控又十分严格,腾冲境内几乎没有红木和柚木入境。 腾冲的中缅木材贸易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受两国相继出台的政策影响几经变化,本文研究中缅木材贸易的流程依照几个相继出台且影响力较大的政策分为几个阶段分析。大致

中缅边界谈判中方为啥让步

建国初期中缅边界谈判 近期,南海领土争端再一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越南立法圈占西沙南沙群岛,作为回应,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为解决南沙领土问题专门调整辖区,可谓我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新思路。 有“新思路”,自然也就有“旧思路”。建国初期,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被誉为“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可谓“旧思路”的典范。“新思路”的效果尚需时日来考察,“旧思路”的得失,则已不难看清楚。 2012-7-2 第31期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 中缅三段争议边界

缅甸跟中国云南接壤,两国边界线有2700多公里长。建国初期,中缅边界大部分已经划定,只有三段边界未决。这三段有争议的边界是历史遗留问题,英国在缅殖民时入侵西南边疆的给中缅边界所造成的。 南部阿佤山区一段,英国划定“1941年线”作为边界,国民政府未提出异议 第一段争议边界是阿佤山区的一段,即所谓“1941年线”问题。1941年,英国与国民政府在佧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英方有利的边界,这就是" 1941年线”。该线将班洪部落的一部分和班老部落的全部划入英属缅甸。但是,国民政府始终未与英国进行实地勘界树桩。 为何当年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1941年线?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英国要挟说。1941年正值中国抗日,英国以封闭中国战略物资的交通要道—滇缅公路为要挟,迫使民国政府同意以换文的形式在南段未定界划了一条片面利于英国的边界线,即“1941年线”。 另一种是朱昭华的观点。朱昭华认为,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封锁了中国整个海岸线,滇缅国际交通线变成了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为了增强运输能力,国民政府下定决心修筑一条滇缅铁路。然而,要修通此条铁路,中国必须得到英国的大力支持。中国政府就此问题多次向英国提出请求,但英国政府却以此为条件,强迫中国政府划定了中缅南段未定界,即“1941年线”。划定后,国民政府未就此段边界提出过异议。 缅甸独立后,全盘接受了英国殖民时代的权益。不过仅在地图上,把这两个部落辖区划入缅甸的掸邦,但并没有实际控制。1951年,国民党军李弥残部长期盘踞缅甸掸邦,人民解放军追击到此,当时这里没有缅甸军队,中国军队当时并没有承认1941年线。 中部勐卯三角地区:英国以“永租”得管辖权,缅甸独立后继承“永租”关系取得实际控制权 第二段未定边界是在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面积约250平方公里。这一地区的边界问题又称“南坎问题”。这个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清政府与英国谈判时,英国也承认这一点。但是,在1894年中英两国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附款》以前,英国借口勘察两国边界,不经中国的同意,擅自通过这个地区修建了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 1897年,中英两国再一次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的时候,英国又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中国这块领土的管辖权。缅甸独立后继承了对此地区的“永租”关系。当时的国民政府忙于国内战争,无暇提出废止永租关系、收回领土的要求,但是拒绝接受缅甸政府的租金。因此缅甸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取得了这一地区的实际管辖权。 北部尖高山以北一段:英国曾承认片马以及岗房,古浪三地属于中国 第三段未定边界是尖高山以北的一段。长期以来这段边界大部分区域是当时中缅两国政府没有能力管辖的。1891年清政府直隶候补道姚文栋称这一段“即未属华,亦不属缅”。在1894年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载明,这条边界需要两国最后进行勘察测量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本法律法规信息已被VIP在线数据库优先收录了解更多>>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颁布单位】中国政府缅甸联邦政府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1997-3-25 ?【失效时间】 ? ?【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中国政府缅甸联邦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签订日期1997年3月25日生效日期1997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为了进一步发展与巩固两国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关系,认识到共同维护与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稳定和安宁的必要性,认为一条和平友好的边界将为两国边界地区人民的生活与往来提供方便,并将进一步巩固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着的传统的胞波情谊,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部分定义 第一条在本协定中: 一、“边境地区”系指附件一所列的中方一侧的县(市)、缅方一侧的镇区。 二、“边民”系指在边境地区的任何一方的常住居民。 三、“地方当局”系指本协定第四条所指、经各自政府授权处理边界事务的双方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四、“执行公务人员”系指各自任命的边防代表、边防副代表和联络官;从事边防检查、海关、商检、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及在贸易组织工作的人员;官

员;以及从事文化、体育和卫生工作的人员。 五、“界河”系指边界线所通过的河流、小溪和渠道。 第二部分边界线走向、界桩、附桩和界线标志的维护 第二条中缅两国边界已根据一九六0年十月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和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及其附图划定和标志。 双方重申尊重两国的边界线及界线标志。 第三条双方依据下列文件的规定维护两国边界线走向、界桩、附桩、界线标志和方位物: (一)一九六0年十月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 (二)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及其附图; (三)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中缅边界第一次联合检查的议定书》及其附图; (四)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界第二次联合检查的议定书》及其附图。 第三部分边境地方当局、有关业务部门及联系制度 第四条 一、为加强两国边境地区的管理与合作,该地区的双方地方当局之间建立对等联系制度。 二、双方进行对等联系的边境地方当局为: 中方缅方 省/自治区级邦/地区级 县/市级区/镇区级 三、地方当局的职责如下: 1、处理经中央政府授权的与本协定有关的事项; 2、检查各自辖段内的边界线和界桩、附桩、方位物和界线标志。检查情况应向上级报告; 3、管理出入境、边民在边境地区的生产及其它活动; 4、维护边境地区的法律和公共秩序,就防止和打击跨界刑事犯罪活动进行合作; 5、经协商、处理其它的边界问题。 四、双方地方当局应举行定期的、或必要时的会谈。会谈的事项、时间和地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水系知识汇总

世界主要河流水文水系知 识汇总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世界主要河流 一:亚洲 [一]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发源地: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亚南部山地。 补给水源: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注入地:北冰洋。 水文特征:河流结冰期长,流量季节变化大,常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备注:

1:凌汛发生的条件:纬度较高,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2:这些河流的下游发生凌汛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很小,原因:在这些河流的下游纬度高人口稀少,工农业不发达。 3:鄂毕河在中国叫额尔齐斯河(在我国内陆地区的外流河) [二]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湄公河,湄南河,红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 补给水源:大气降水。 注入地: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

湄公河,湄南河,红河注入太平洋。 水文特征:水量大,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备注:这些河流都是国际河流: 萨尔温江:在中国称怒江亚洲东南部河流,长约2,400公里,为东南亚大河和缅甸最长河流。发源于西藏唐古剌山脉,经中国云南流入缅甸,注入马达班海湾。上游流经高山峡谷。部分河段通地方小船。因有急流险滩,使其难以成为重要水道。下游通航里程不足160公里。主要被利用於浮运柚木。 红河:越南北部最大河流。发源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在中国境内称元江。呈西北—东南流向,在中国河口瑶族自治县以南进入越南,称红河。东南流经首都河内,分支注入北部湾。 湄公河:在中国是澜沧江湄公河约3/4的流域面积在其下游流经的四国——老挝、泰国、柬埔寨与越南。

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越南的最南端,又称九龙江平原,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也是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伊洛瓦底江: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缅甸的第一大河。中国古称大金沙江和丽水。 [三]: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 补给水源:大气降水 注入地:恒河,印度河注入孟加拉湾。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二、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途中的字母或文字填写其地理名称。 河流: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__ H__________ I__________ 山脉: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丁__________ 戊__________ 己__________ 庚__________ 辛__________ (2)用“ ”符号画出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 (3)在图中用代码注出: ①马六甲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 ②曼德海峡(沟通______海和______洋,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③土耳其海峡(沟通______海和______海,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④直布罗陀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海, __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⑤白令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______洲和______洲界线) ⑥麦哲伦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 ⑦德雷克海峡(沟通______洋和______洋,界于______洲和______洲之间) ⑧丹麦海峡(界于______洲和______洲之间) 图3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甲 戊 乙 丙 己 H I B D C A G 庚 E

六大板块示意图

湖泊:亚洲-里海(世界最大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咸海、死海(世界陆地最低处)欧洲-芬兰(千湖之国)非洲-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赤道附近)北美州-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 摘要: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起起伏伏。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二千多年的交往史。中印两国在近代史上都曾深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为争取民族独立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由于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发生困难。因此,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 关键词:边界,争端,问题,印度 2010年4月1日是中国和印度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纪念日。而步入“耳顺之年”的中印关系虽然稳定发展的基调未变,但障碍尚未完全消除,1962年边境战争,达赖喇嘛关系的西藏问题等仍是难以跨越的障碍。就如某些印度官员表示,当年那场战争的伤口至今难以愈合。 一.历史背景 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是我国新疆和西藏同印度拉达克地区和喜马偕尔邦接壤部分,历来受中方管辖,有争议的地区约3.35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是英帝国主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寻找一条侵入新疆腹地的途经而占领的,当时的英属印度地图都是未定界,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才第一次画成已定界,并将争议地区划入印度版图。目前,除巴里加斯1954年后被印军侵占外,全部在我国有效控制下。中段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沿喜马拉雅山脊向南,到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为止,有争议地区约2000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历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除桑、葱莎早期被英印当局侵占,成为遗留问题外,其余地区都是1954年以后

才被印度侵占的。现除乌热外,全部争议地区皆为印度控制。东段指从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点起向东至中国、缅甸、印度三国交界处的边界。印度在50年代初以武力强占了传统习惯边界线至喜马拉雅山脊之间这一地区,这块中国领土约有9万平方公里,面积接近于我国浙江省,是中印边界最大争议地区。中印边界全线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英帝国主义统治印度晚期,由于英属印度当局对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进行阴谋活动,播下了边界争端的种子。 二.中印双方边界问题的分歧点 1. 印方: 喜马拉雅山顶形成的分水岭是中印边界东段的天然边界,并得到1914年西姆拉条约和英国与中国西藏地方代表换文的确认。 麦克马洪线是中国中央政府、西藏地方代表和英国三方代表共同划定的,该线以南地区历来由印度管辖。西藏当局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在这个地区行使过管辖权,在那里的部落也丝毫没受到过西藏文化、政治或其它方面的影响。 2. 中方: 由中印双方历来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东段传统习惯线,大体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 西姆拉会议没有讨论过中印边界问题,西姆拉条约没有中国中央代表签署,并无法律效力。 麦克马洪线是英国和当时的西藏地方当局背着中央政府代表,用秘密换文方式产生的是非法的。处于麦克马洪线到东段传统习惯线之间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其居民是藏族或与藏族有密切血缘联系的民族,从17世纪中叶起由西藏地方政府管辖,英国在那里没有行使过管辖权,1944年后才侵占一小部分地方。 综上可以看出,中印双方长期以来在中印双方边界问题上一直存有严重分歧,而双方最重要的分歧点则在于“麦克马洪线”的合法与非法上,这一问题的确认,将是解决双方争端的关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