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盐检查-古蔡法

砷盐检查-古蔡法
砷盐检查-古蔡法

砷盐检查——古蔡法

一、简述

1、用途: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

2、原理: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

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二、仪器与器具

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外径8.0mm,内径6.0mm),全长约180mm;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相吻合,黏合固定;E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

按药典规定:有机玻璃旋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有机玻璃旋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三、试药与试液

标准砷溶液、溴化汞试纸、醋酸铅棉花、碘化钾试液、

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锌粒、盐酸

1、标准砷溶液: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稀硫酸适量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2、溴化汞试纸:

乙醇制溴化汞试液按药典规定,应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取质地较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1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本试纸宜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保存。

3、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中,湿透后,沥

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于磨口塞玻璃瓶中备用。

4、碘化钾试液:

按药典规定,应临用新制。

5、酸性氯化亚锡试液:

按药典规定,配成后3个月即不适用。

6、锌粒:

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锌为宜,如使用锌粒较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四、操作方法

1、标准砷斑的制备

取醋酸铅棉花适量(60~100mg)撕成疏松状,每次少量,用细玻璃棒均匀地装入导气管C中,松紧要适度,装管高度60~80mm。用玻璃棒夹取溴化汞试纸1片(其大小以覆盖D端口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置旋塞D顶端平面上,盖住孔径,盖上旋盖E并旋紧。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准备好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2、样品测定

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A瓶中,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即得。

五、记录与计算

1、记录

必须记录采用的方法,供试品取样量,标准砷溶液取用量,操作过程,使用

特殊试剂、试液的名称和用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实验结果等。

2、计算

2.1标准砷溶液浓度的计算

1mol的三氧化二砷质量为197.82g,含砷(A S)2×74.92g,称取三氧化二砷

0.132g溶于1000ml溶液中配成的贮备液,每1ml含A S量为:

1000

8.

1971000

132

.0

92

.

74

2

??

?

?

=0.10mg

贮备液定量稀释100倍后所得标准砷溶液,每1ml含A S量为1.0μg。

2.2砷限量计算

进行限量检查时,取标准砷溶液2.0ml制成对照液,与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砷斑或吸收液的深浅,从而确定砷含量是否超过规定,砷限

量可用下式计算:

砷限量%=)

供试品量()标准砷溶液浓度()标准砷溶液体积(g ml g ml /?×100% 如取标准砷溶液2.0ml ,标准砷溶液浓度0.000001g/ml ,供试品取样1.0g ;则

砷限量%=

1

000001.02?×100%=0.0002%(百万分之二) 2.3供试品取样量计算 如已知砷限量为百万分之一,取用标准砷溶液为2.0ml ,标准砷溶液浓度为0.000001g/ml,求供试品取样量(g )。

供试品量(g )=0001

.0000001.00.2?×100%=2.0(g ) 六、结果判定

若供试液生成的砷斑比标准砷斑色浅,判为符合规定。反之,则不合格

七、注意事项

1、使用仪器和试液等照本法检查,均不应生成砷斑,或经空白试验至多生成仅可辨认的斑痕。

2、新购置的仪器装置,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符合要求。可将所使用的仪器装置依法制备标准砷斑,所得砷斑应呈色一致。同一套仪器应能辨别出标准砷溶液1.5ml 与2.0ml 所呈砷斑的深浅。

3、制备标准砷斑或标准砷对照液,应与供试品检查同时进行。因砷斑不稳定,反应中应保持干燥及避光,并立即比较。标准砷溶液应于实验当天配制,标准砷贮备液存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一年。

4、该反应灵敏度约为0.75μg (以A S 计),砷斑色泽的深度随砷化氢的量而定,

《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砷斑为2ml 标准砷溶液(相当于2μg 的A S )所形成的

色斑,此浓度得到的砷斑色度适中,清晰,便于分辨。供试品规定含砷限量不同时,采用改变供试品取用量的方法来适应要求,而不采用改变标准砷溶液取量的办法。

5、药品中存在的微量砷常以三价的亚砷酸盐或五价的砷酸盐存在,五价状态的砷生成砷化氢比三价砷慢,故先加入碘化钾和氯化亚锡为还原剂,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

6、如供试品中存在锑盐,将干扰砷盐检查,所以本法不适用供试品为锑盐的砷

盐检查。但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实验条件下,100μg的锑存在不至于干扰测定。实验中加入氯化亚锡不仅有效的抑制锑的干扰,防止锑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锑斑或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反应,干扰砷盐检查,还可与锌作用,在锌粒表面形成锌锡齐,起去极化作用,从而使氢能均匀连续地发生,有利于砷斑的形成。

S气体,干扰实7、供试品和锌粒中可能含有少量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产生H

2

验,故用醋酸铅棉花吸收除去H

S,因此,导气管中的醋酸铅棉花,要保持疏

2

松、干燥,不要塞入近下端。

8、制备溴化汞试纸所用滤纸的质量,对生成砷斑的色泽有影响,用定性滤纸,

所显砷斑色调较暗,深浅梯度无规律;用定量滤纸质地疏松者,所显砷斑色调鲜明,梯度规律,因此必须选用质量较好,组织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溴化汞纸质一般宜新鲜制备。

9、锌粒大小影响反应速度,为使反应速度及产生砷化氢气体适宜,需选用粒径

2mm左右的锌粒。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冬季可置水浴中。如反应太快,宜适当降低反应温度,使砷化氢气体能被均匀吸收。

10、如供试品为铁盐,需先加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将高铁离子还原为低价铁而除

去干扰。如枸橼酸铁铵的砷盐检查。

11、有机药物中的砷盐检查可溶于水的脂肪族有机酸如枸橼酸、乳酸及其盐类,

氨基已酸与葡萄糖酸钙等,一般可不经有机破坏而直接依法检查砷盐;多数环状结构的有机药物,因砷与杂环分子可能以共价键键合,需先行有机破坏,否则检出结果偏低或难以检出。有机破坏时,所用试剂的含砷量如超过1μg,除另有规定外,应取同量的试剂加入砷标准液一定量,按供试品同样处理,制备标准砷斑,再与供试品所生成砷斑的颜色比较。

12、如供试品为硫化物、亚硫酸盐或硫代磷酸盐等,则在酸性溶液中可生成大量

硫化氢或二氧化硫气体,干扰检查;可加硝酸使氧化成磷酸盐以除去干扰,如硫代硫酸钠的砷盐检查。

24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药品中砷盐的检查。 职责:质检室质检员负责本规程的执行,质保室质监员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检查。 内容: 1.简述: 1.1.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1.2.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测定含量;两法并列,可根据需要选用。 1.3.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仪器与用具: 2.1.第一法(古蔡氏法),按药典规定:有机玻璃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有机玻璃旋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2.2.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按药典规定:B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相连的导气管C一端长度应不低于80mm,便

于装醋酸铅棉花达80mm,另一端长度应不低于180mm尖端内径不可超过1mm,以保证产生的砷化氢吸收完全;D管的标准管与样品管要一致,管内径,色泽,刻线要相同。 3.试药与试液: 3.1.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 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l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相当于1.0 u g的As)。 3.2.碘化钾试液:按药典规定,应临用新配。 3.3.酸性氯化亚锡试液:按药典规定,配成后3个月即不适用。 3.4.乙醇制溴化汞试液:按药典规定,应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3.5.溴化汞试纸:取质地较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l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本试纸宜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保存。 3.6.锌粒: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锌为宜,如使用锌粒较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3.7.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中,湿透后,沥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于磨口塞玻璃瓶中备用。 3.8.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按药典规定。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中,密塞,置阴凉处保存。 4.操作方法: 4.1.第一法:(古蔡氏法) 4.1.1.标准砷斑的制备: 4.1.1.1.装置的准备:取醋酸铅棉花适量(60—10mg)撕成疏松状,每次少量用细玻璃棒均匀地装入导气管C中,松紧要适度,装管高度为60—80mm。用玻璃棒夹取溴化汞试纸1片(其大小能覆盖D顶端口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置旋塞D顶端平面上,盖住孔径,盖上旋盖E并旋紧。 4.1.1.2.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

硫化物检查法

硫化物检查法 1 简述 1.1 微量硫化物和稀盐酸作用产生硫化氢气体,遇醋酸铅试纸产生棕色斑点,与一定量的标准硫化钠溶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产生的棕色斑点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硫化物的限量。 1.2 本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硫化物的限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 应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22砷盐检查法项下第一法的仪器装置,但在测试时,导气管C中不装入醋酸铅棉花,并将旋塞D的顶端平面上的溴化汞试纸改用醋酸铅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E并旋紧。 3 标准硫化钠溶液的配制 3.1 配制取硫化钠约1.0g,加水溶解成200m1,摇匀。 3.2 标定精密量取上述配制的溶液50m1,置碘瓶中,精密加碘滴定液(0.05mol/L)25m1与盐酸2m1,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1的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603mg的S。 硫化钠溶液中含硫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M(V0一V)×l.063 硫的浓度(mg/ml)= 0.1×50 式中M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V0为空白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毫升数; V为硫化钠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毫升数。 根据上式计算出硫化钠溶液中含硫的准确浓度。 3.3 稀释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量取上述硫化钠溶液适量,用水精密稀释成每lml中含5μg的S,即得标准硫化钠溶液。(1mol硫化钠(Na2S·9H2O)质量为240.13g,含硫

(S)32.06g,取Na2S·9H20约1.0g,于水中配成200m1的溶液,每1m1含硫量约为0.66mg,根据测得硫化钠溶液的浓度,取一定量稀释后即可配成每1m1含硫(S) 5μg的标准硫化钠溶液。)本液须临用前配制。 4 操作方法 4.1 标准硫斑的制备 精密量取标准硫化钠溶液lml,置A瓶中,加水10ml与稀盐酸10ml,迅即将装有醋酸铅试纸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摇匀。 4.2 供试品测试 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的供试品,置另一A瓶中,加水10ml,与稀盐酸10ml,迅即将装有醋酸铅试纸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摇匀。 4.3 将标准硫斑的A瓶及供试品的A瓶同置80~90°C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醋酸铅试纸,将供试品生成的硫斑与标准硫斑比较。 5 注意事项 5.1 如供试品为油状物,可将加水10m1改成加乙醇10ml,以增加其溶解度,使与稀盐酸的反应能迅速进行。 5.2 标准硫化钠溶液极不稳定,在室温下含硫量显著下降,应临用新制。 5.3 标准硫斑与供试品硫斑必须在相同条件下同时操作。 6 记录 记录实验时的室温、取样量、标准硫化钠溶液的配制、标定和稀释数据,及其所取的毫升数与结果。 7 结果与判定 供试品硫斑浅于标准硫斑时,判为符合规定;如供试品硫斑深于标准硫斑,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8 报告形式 检验项目标准规定检验结果单项判定 硫化物应符合规定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本规范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03硫化物检查法制定。

原子荧光测定砷时注意事项

原子荧光测定砷时,配制标液的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原子荧光测定砷的时候,砷标液是如何配置的呢?大家测定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砷的 标准曲线做不出来或做不好的情况呀? 比如下面的几种情况: 1、标准曲线做不出数,跟空白一样; 2、做标准曲线的荧光值很低,但是线性还很好; 3、标准曲线做得不错,只是荧光值比上一次做得明显偏低。 这是几种做砷时会遇到的几种情况。当然第三种情况可能不会影响你的检测工作,有时候不会多考虑什么,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而前两种情况最让人头疼,你在找原因的时候,可能从仪器条件、灯、管路、载流、还原剂(硼氢化钾)等,都找了一遍,甚至仪器重新清洗,试剂重新配制,结果还是那样,您可能会到崩溃的地步吧!这时候,你可能不会注意你的标准使用液,你也可能不会怀疑他的问题,因为你很确定这是你刚刚配制的,不会存在标液的问题。然而,好多问题就是出现在一些显而易见,却不易发觉的地方。 你是如何配制砷标液的呢? 首先,你要准备砷的母液、浓硝酸、还原剂溶液(硫脲,碘化钾,抗坏血酸等任选)。 酸介质为什么选硝酸呢? 因为,你的样品消化用的硝酸,即使赶酸,样品溶液也会有部分硝酸,你觉得介质用硝酸会是样品和标液的基体更加接近,所以选硝酸,这也是大多数做砷选择硝酸的原因。当然选盐酸介质也可以,咱在这不做讨论,单独讨论使用硝酸介质的情况。 下面继续配制标液 第一种操作,吸取定量的砷母液于干净的容量瓶中,加入定量的浓硝酸介质,加入还原剂溶 液,定容,摇匀,备用。 第二种操作,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要求尽量多,只要不影响最终定容就可以),加入定量的硝酸,摇匀,再加入定量的标液,边加边摇。在家加还原剂,定容,摇匀,备用。 当然这只是两种比较极端的方法,或许大家都知道第一种方法不正确,第二种方法比较正确。 哪两种方法到底区别在哪里呢?各有什么优缺点呢? 先分析一下第一种方法,我们都知道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他会很容易的将砷氧化成高价态,当加入还原剂的时候,部分还原剂会首先和硝酸反应掉,剩下的还原剂的量可能就不足以将高价态的砷还原为低价态,高价态的砷的在原子荧光光上的荧光值极低,几乎没有,于是就可能

砷盐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砷盐检查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等砷盐的检查。 3.责任人 质控部负责人、质控部化验员。 4.内容 4.1.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4.2.简述 4.2.1. 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4.2.2. 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用作砷盐的含量测定;两法并列,应根据《中国药典》品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4.2.3. 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 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4.2.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4.3. 第一法(古蔡氏法) 4.3.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的 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并旋紧,即得。 4.3.2. 标准砷斑的制备 4.3.2.1.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 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密塞于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上,并将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纸试,即得。 4.3.2.2.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 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4.3.3. 检查法 4.3.3.1. 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照标准砷 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4.4.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4.4.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约80mm),并于平底玻璃管

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海藻酸钠

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海藻酸钠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藻酸钠作为原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医疗器械产品及其支架材料的海藻酸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6886.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YY/T 0313 医用高分子产品包装和制造商提供信息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解 decomposition 由于暴露在环境中,化学的或热的因素导致海藻酸钠结构的改变,例如温度高于180℃。分解作用可导致海藻酸钠产生毒性变化。 3.2 降解 degradation 材料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或外观发生改变。聚合物的降解通常依靠酸催化水解,断裂糖苷键来实现,在受热时也常会发生降解。降解不是分解。对聚合物而言,降解通常是指解聚。 3.3 解聚depolymerization 聚合物链的长度缩小成为较短的链段。解聚可以将聚合物变为寡糖和/或单糖单元。对海藻酸钠而言,糖苷键的水解是解聚的首要因素。 3.4 水合胶体hydrocolloid

当水合时水溶性聚合物形成的胶体。 3.5 平均分子量average molecular mass (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平均分子量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数均分子量(M n)和重均分子量(M w),其计算公式如下:M n=∑ N i M i / ∑N i M w=∑ w i M i / ∑w i = ∑N i M i2 / ∑N i M i 式中: N i——具有特定分子量M i的分子数量; W i——具有特定分子量M i的分子质量; 在一个多分散体系中,M w>M n。M w/M n即分子量分布数值,海藻酸钠的M w/M n通常在1.0~3.0之间。 4 要求 4.1 性状 应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4.2 鉴别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且其典型特征峰(cm-1)基本一致:3375~3390(b),1613(s),1416(s),1320(w),1050~1125(b),903(m),600~710(b)。其中,s:强带;m:中级带;w:弱带;b:宽带。 4.3 结构组成 采用1H-核磁共振光谱(NMR)检测,典型1H-NMR谱显示如下: 图1 4.4 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 应确定海藻酸钠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允差范围,以及分子量分布数值。 注:推荐海藻酸钠的分子量分布数值为1.0~3.0之间。 4.5 干燥失重 应不大于15.0%(质量分数)。 4.6 灰分

11-1 新项目试验报告 水质 砷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新项目试验报告 项目名称:水质砷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 HJ694-2014 项目负责人: 审批日期:

一、新项目概述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砷的原子荧光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砷的溶解态和总量的测定。 本标准方法砷的检出限为0.3μg/L,测定下限为1.2μg/L。 二、检测方法与原理 检测方法:原子荧光法 原理:经预处理后的试液进入原子荧光仪,在酸性条件的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还原作用下生成砷化氢,氢化物在氩氢火焰中形成基态原子,其基态原子和砷原子受元素灯发射光的激发产生原子荧光,原子荧光强度与试液中待测元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1、仪器 1.1 原子荧光光谱仪:仪器性能指标应符合GB/T 21191的规定。 1.2 元素灯(砷)。 1.3 可调温电热板。 1.4 恒温水浴装置:温控精度±1℃。 1.5 抽滤装置:0.45 mm孔径水系微孔滤膜。 1.6 分析天平:精度为0.0001g。 1.7 采样容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瓶(桶)。 1.8 实验室常用器皿:符合国家标准的A级玻璃量器和玻璃器皿。 2、试剂 2.1盐酸:1.19 g/ml,优级纯 2.2硝酸:1.42 g/ml,优级纯 2.3高氯酸:1.68 g/ml,优级纯 2.4氢氢化钠 2.5硼氢化钾

2.6硫脲 2.7抗坏血酸 2.8重铬酸钾:优级纯 2.9三氧化二砷:优级纯 2.10盐酸溶液:1+1 2.11盐酸溶液:5+95 2.12硝酸溶液:1+1 2.13 硝酸-高氯酸混合酸:用等体积硝酸(2.2)和高氯酸(2.3)混合配制。临用时现配。 2.14还原剂: 硼氢化钾溶液:称取0.5g氢氧化钠(2.4)溶于100 ml水中,加入2.0 g硼氢化钾(2.5),混匀。此溶液用于砷的测定,临用时现配,存于塑料瓶中。 注:也可以用氢氧化钾、硼氢化钾配置还原剂。 2.15 硫脲-抗坏血酸溶液: 称取硫脲(2.6)和抗坏血酸(2.7)各5.0g,用100 ml水溶解,混匀,测定当日配制。 2.16 砷标准溶液 2.16.1 砷标准贮备液:100 mg/L 购买市售有证标准物质,或称取0.1320g于105℃干燥2h的优级纯三氧化二砷(2.9)溶解于5m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用1mol/L盐酸溶液中和至酚酞红色褪去,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贮存于玻璃瓶中。4℃下可存放2年。 2.16.2 砷标准中间液:1.00mg/L 移取5.00ml砷标准贮备液(2.16.1)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盐酸(2.10),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4℃下可存放1年。 2.16.3 砷标准使用液:100μg/L 移取10.00ml砷标准中间液(2.16.2)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盐酸(2.10),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4℃下可存放30d。 2.17氩气:纯度≧99.999%。

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药品中砷盐的检查。 四、职责: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五、正文: 1 简述: 1.1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1.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测定含量。 1.3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 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 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 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 度或测定含量。 2 仪器与用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按S药典规定(图2)。B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相连的导气管C一 端长度应不低于80mm,便于装醋酸铅棉花后达到80mm,另一 端长度应不低于180mm,尖端内径不可超过lmm,以保证产生 的砷化氢吸收完全;D管的标准管与样品管要一致。管内径、 色泽、刻线要相同。 3 试药与试液: 3.1 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 0.132g,置1000m1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1 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1,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loml,置1000m1量瓶中,加稀硫酸10m1,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1相当 于1.0ug的As)。 3.2 碘化钾试液:按S药典规定,应临用新配: 3.3 酸性氯化亚锡试液:按S药典规定,配成后3个月即不适用。 3.4 锌粒: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锌为宜,如使用锌粒较 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3.5 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 液中,湿透后,滤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

氯化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氯化钠 职责:检验员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2.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2.1执行SOP-QM-417-00《一般鉴别标准操作规程》中的钠盐、氯化物的鉴别操作。 3.检查 3.1酸碱度 ——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 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3.2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0g,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3.2.1执行SOP-QM-411《澄清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3碘化物 ——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取可溶性淀粉0.25g,加水2ml,搅匀,再加沸水至25ml,随加随搅拌,放冷,加0.025mol/L 硫酸溶液2ml、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3.4溴化物 ——取本品2.0g,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3滴与氯仿1ml,边振摇边滴加2%氯胺T溶液(临用新制)3滴,氯仿层如显色,与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0.148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1.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3.5硫酸盐 取本品5.0g,依法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3.5.1执行SOP-QM-406-00《硫酸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6钡盐 ——取本品4.0g,加水20ml溶解后,滤过,滤液分为两等份,一份中加稀硫酸2ml,另一份中加水2ml,静置15分,两液应同样澄清。 3.7钙盐 第1页共2页

精选-砷盐检查法

砷盐检查法 一.1 原理:古蔡法检查砷盐的原理为: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 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气体,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 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在同样条件下生成的砷斑比较, 来判定药物中砷盐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 AsO33-+3Zn+9H+ AsH3 +3Zn2++3H2O AsH3+2HgBr2 2HBr+AsH(HgBr)2(黄色) AsH3+2HgBr2 3HBr+As(HgBr)3(棕色) 2.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As3O2 0.132g,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20%NaOH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容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ml相当于1ug的As)。 二.检查方法 1.第一法(古蔡氏法) (1)仪器装置

如图,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外径为8.0mm,内径6.0mm),全长约180mm,D 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不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相吻合,黏合固定;E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

测试时,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与旋塞D的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E并旋紧,即得。 (2). 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于A瓶中,加盐酸5ml与21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C密塞与A瓶上,并将A瓶置25~40.0C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若供试品需有机破坏后再进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样处理,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3). 检查法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A瓶中,再加碘化钾试液5ml 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 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C密塞与A瓶上,并将A瓶置25~40.0C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2.第二法(二乙基二流代氨基甲酸银法) (1)仪器装置:

砷盐检查-古蔡法

砷盐检查——古蔡法 一、简述 1、用途: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 2、原理: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 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二、仪器与器具 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外径8.0mm,内径6.0mm),全长约180mm;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相吻合,黏合固定;E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 按药典规定:有机玻璃旋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有机玻璃旋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三、试药与试液 标准砷溶液、溴化汞试纸、醋酸铅棉花、碘化钾试液、 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锌粒、盐酸 1、标准砷溶液: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稀硫酸适量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2、溴化汞试纸: 乙醇制溴化汞试液按药典规定,应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取质地较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1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本试纸宜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保存。 3、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中,湿透后,沥

滑石粉 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滑石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适用于滑石粉的检验。 责任者:质量管理部经理、质量检验中心主任、质量检验员。 内容 1 品名:滑石粉 2 取样:照辅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QC-ZJ-6074)取样。 3 检验依据:滑石粉内控质量标准操作规程(SOP-QC-ZJ-4002)。 4 性状 仪器与用具:烧杯。 操作方法 4.2.1从取样样品中取本品10g,置洁净的白纸上,在明亮处用肉眼观察,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滑腻感。鼻闻气微,无味。 4.2.2取本品各0.1g,分别置10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水、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至刻度,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在明亮处用肉眼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发现均有滑石粉颗粒。 5鉴别 试剂:氟化钙、硫酸、盐酸、氢氟酸、氢氧化钠。 试液 镁试剂:取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0.01g,溶于4%氢氧化钠溶液1000ml中,摇匀,

即得。 操作方法 5.3.1取本品粉末0.2g ,置铂坩埚中,加0.2g 氟化钙或氟化钠粉末,搅拌,加硫酸5ml ,微热,立即将悬有1滴水的铂坩埚盖盖上,稍等片刻,取下坩埚盖,观察水滴出现白色浑浊。 5.3.2取本品粉末0.5g ,置烧杯中,加入盐酸溶液(4→10)10ml ,盖上表面皿,可调电炉上加热至微沸,不时摇动烧杯,并保持微沸40分钟,取下,用快速滤纸滤过,用水洗涤残渣4~5次。取残渣约0.1g ,置铂坩埚中,加入硫酸(1→2)10滴和氢氟酸5ml ,加热至冒三氧化硫白烟时,取下冷却后,加水10ml 使溶解,取溶液2滴,置小试管中,加镁试剂1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10)使成碱性,生成天蓝色沉淀。 6检查 酸碱度 6.1.1仪器与用具:可调电炉、架盘天平、漏斗、量筒、滤纸、烧杯。 6.1.2试剂及试液:石蕊试纸。 6.1.3操作方法:取本品10g ,放入250ml 烧杯中,加水50ml ,在可调电炉上煮沸30分钟,时时补充蒸失的水分,滤过,滤液遇中性石蕊试纸应显中性反应(石蕊试纸不变色)。 水中可溶物 6.2.1仪器与用具:可调电炉、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量筒、滤纸。 6.2.2操作方法:取本品5g ,精密称定W 样后,置100ml 量杯中,加水30ml ,在可 调电炉上煮沸30分钟,时时补充蒸失的水分,放冷,用慢速滤纸滤过,滤渣加水5ml 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置已恒重的表面皿W 皿中,蒸干,在105℃干燥1小时,称定重 量W 可,遗留残渣不得过5mg (%)。 样 皿可)(遗留残渣W 5W W ?-= 酸中可溶物 6.3.1仪器:电子恒温水浴锅、节能电阻炉、电子天平、坩锅 、干燥器。 6.3.2试液 稀盐酸:取盐酸,加水稀释至100ml ,即得。 稀硫酸:取硫酸,加水稀释至100ml ,即得。

2015年度版《中国药典》有关《通则和指导原则》第四部

2015版《中国药典》关于《通则和指导原则》的内容(以下红色标记的内容更需要关注) 序号编码目录 1 0100 制剂通则 2 0101 片剂 3 0102 注射剂 4 0103 胶囊剂 5 0104 颗粒剂 6 0105 眼用制剂 7 0106 鼻用制剂 8 0107 栓剂 9 0108 丸剂 10 0109 软膏剂乳膏剂 11 0110 糊剂 12 0111 吸入制剂 13 0112 喷雾剂 14 0113 气雾剂 15 0114 凝胶剂 16 0115 散剂 17 0116 糖浆剂

19 0118 涂剂 20 0119 涂膜剂 21 0120 酊剂 22 0121 贴剂 23 0122 贴膏剂 24 0123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 25 0124 植入剂 26 0125 膜剂 27 0126 耳用制剂 28 0127 洗剂 29 0128 冲洗剂 30 0129 灌肠剂 31 0181 合剂 32 0182 锭剂 33 0183 煎膏剂(膏滋) 34 0184 胶剂 35 0185 酒剂 36 0186 膏药 37 0187 露剂

39 0189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40 0200 其他通则 41 0211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 42 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 43 0213 炮制通则 44 0251 药用辅料 45 0261 制药用水 46 029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 47 0300 48 0301 一般鉴别试验 49 0400 光谱法 50 04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1 0402 红外分光光度法 52 0405 荧光分光光度法 53 04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4 0407 火焰光度法

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

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使砷盐检查法操作规范化、标准化。2.范围:适用于砷盐检查。 3.职责:质量管理部QC负责本规程的实施;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本规程实施情况的监督。 4.规程 4.1 原理: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4.2仪器与设备:电子天平(感量:0.0001g)、1000ml量瓶、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导气管、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中央有圆孔的有机玻璃塞盖、水浴箱。4.3 试液与试剂:三氧化二砷、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典化钾试液、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锌粒、醋酸铅棉花、溴化汞试纸。 4.4 操作方法 4.4.1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 )。 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l的A S 4.4.2 标准砷斑的制备(古蔡氏法,装置图参考《中国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P42)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 ml,置100 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 ml与水21 ml,再加典化钾试液5 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连有顶端平面装有一片溴化汞试纸的旋塞装在管内并有60㎎醋酸铅棉花的导气管密塞于磨口锥形瓶上,并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4.4.3 检查法:取按各药品项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磨口锥形瓶中,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锑、铋、汞 1、方法提要 样品经1+1王水分解,取部分清液加入铁盐及混合预还原剂,在仪器上同时测定砷锑。另取一份母液,直接在仪器上测定铋、汞。 2、标准配制 (1)砷标准储备液 准确称取1.3200克三氧化二砷溶解于少量1mol/L氢氧化钾溶液中,适当用水稀释后,用盐酸调节溶液呈微酸性,补加40毫升盐酸,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砷1毫克。 (2)锑标准储备液 准确称以干燥的酒石酸锑钾0.1334克溶于水中,加入20毫升盐酸,移入5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锑0.1毫克。 (3)砷锑混合标准液 将上述砷标准储备液吸取20毫升,锑标准储备液吸取2毫升,放入2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40毫升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含砷100μg/ml,锑10μg/ml。 (4)砷锑混合标准工作液 吸取砷锑混合标准液(1)10毫升于2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40毫升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含砷5μg/ml,

锑0.5μg/ml。 (5)铋标准储备液 准确称取三氧化二铋1.148克于100毫升烧杯中,加入盐酸10毫升,溶解后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用1+1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铋1毫克。 (6)汞标准储备液 1mg/ml的汞,5%HNO3 0.4%高锰酸钾溶液。 (7)汞标准工作液:40ng/ml 20%王水 (8)铋标准液 将上述铋标准储备液吸取10毫升,放入500毫升容量瓶中,用20%王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含铋20μg/ml。 (9)铋标准工作液 吸取铋标准液(1)5毫升于100毫升容量瓶中,用20%王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含铋1μg/ml(此标准可保存一周)。 3、试剂 (1)盐酸(优级纯) (2)硝酸(优级纯) (3)氢氧化钾(优级纯) (4)铁盐溶液:称取2克三氧化二铁(分析纯),热溶于100毫升盐酸中,然后移入2000毫升容量瓶中,补加盐酸700毫升: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含三氧化二铁1mg/ml,酸度为40%。

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明确其检查法的操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范围:砷盐检查法的操作。 责任:质检室主任、化验员。 内容: 1简述 1.1砷盐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 S计)的限量检查。 1.2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的限量,又可以作砷盐的含量测定;两法并列,应根据《中国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1.3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仪器与用具见下图。

图1 第一法仪器装置 图2 第二法仪器装置 (古蔡氏法)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第一法仪器装置说明:A 为100ml 标准磨口锥形瓶;B 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 (外径8.0mm ,内径6mm ),全长约180mm ;D 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 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 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 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相吻合,黏合固定;E 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 )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 紧密吻合。 第二法仪器装置说明:A 为100ml 标准磨口锥形瓶;B 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 (一端外径为8mm ,内径为6mm ;另一端长为180mm ,外径为4mm ,内径为1.6mm ,尖端内径为1mm )。D 为平底玻璃管(长为180mm ,内径为10mm ,于5.0ml 处有一刻度)。 2.1第一法(古蔡氏法)按《中国药典》规定:有机玻璃旋塞D 和E 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 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 磨口瓶,C 管顶端与D 、E 有机玻璃旋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2.2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按《中国药典》规定:B 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 相连的导气管C 一端长度应不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保健品中砷的分析方法(精)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保健品中砷的分析方法 张春美 砷及含砷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长期食用会引起中毒。所以在保健食品卫生监督中,砷被列为重点检测元素。目前砷的测定方法有银盐法、砷斑法。银盐法灵敏度低,干扰大,砷斑法,准确度不够。本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保健品中砷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盐酸作氢化物发生的介质,断续流动方式进样,干法消解样品。得出本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94%-2.24%,平均回收率为96.40%。实验证明本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原理在酸性条件下,砷和硼氢化钾与酸产生的新生态的氢反应,生成的热原子蒸气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或吸收热能以后,被激活通过能量跃迁再返回基态时放出的荧光强度与砷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1.2 试剂 1000μg/ml砷标准贮备液:由(国家钢铁材料中心提供); 砷标准使用液 1.0 ug/ml:由砷标准贮备液配制; 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液:称取25克硫脲,25克抗坏血酸溶解于500ml纯水中,摇匀(临用现配);硼氢化钾溶液20g/L:称取 2.5克NaOH溶于离子水,溶解后加入10克硼氢化钾,加去离子水稀至500ml,摇匀(临用现配);硝酸镁溶液150g/L:称取150克硝酸镁溶解于1000ml纯水中,摇匀;盐酸;氧化镁。 本法所用使用试剂为优级纯或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使用去离子水。 1.3 仪器 AFS-230E原子荧光光度计(北京海光仪器公司);配有计算机处理系统;砷高性能空心阴极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仪器条件光电倍增管负高压290V;灯电流65mA;原子化器高度8mm;载气流量400ml/min; 屏蔽气流量度1000ml/min;加热温度200℃;读数时间10s;延迟时间1s;测量方法:标准曲线法;读数方式峰面积。 1.4样品处理称取样品2g左右置于50ml瓷坩埚中,加入5ml硝酸镁溶液,混匀后加0.5g 氧化镁覆盖在坩埚中。于电炉上低温炭化至无黑烟,移入马沸炉550℃灰化4h。取出冷却后,加入5ml盐酸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硫尿+抗坏血酸混合液,纯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同时做样品试剂空白。 1.5标准系列配制及测定准确吸取1ug/ml砷标准使用液 0、0.2、0.4、0.8 、1.6 、 2.0ml 于100ml容量瓶中,加纯水约10ml,各加入5ml盐酸、20ml硫尿+抗坏血酸混合液,纯水定容至100ml刻度,配成砷含量为0.0、2.0 、4.0、 8.0、 16.0、 20.0ng/ml的标准系列溶液,摇匀,按本方法仪器测试条件将标准系列的浓度及样品参数等输入计算机程序后,进行标准溶液及样品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硼氢化钾浓度的选择硼氢化钾溶液的用量对测定灵敏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用量太少时,还原高价砷的能力差,灵敏度低,当用量过多时,由于有大量氢气产生稀释作用及液相干扰,灵敏度也降低。实验证明采用20g/L硼氢化钾溶液的浓度,相关系数为0.9995。 2.2 酸度的选择通过样品与标准溶液中加入1%、3%、5%、8%、10%盐酸的实验,证明酸度增大,砷的荧光强度增强;反之酸度减小,砷的荧光强度减弱。盐酸在5%范围内荧光强度基本稳定,所以本法选择盐酸浓度为5%。 2.3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及最低检出限在本法仪器条件下测定砷标准系列,当浓度范围大于30ng/ml时标准曲线出现弯曲,其线性范围为0—30ng/ml。根据样品砷的含量选择了0—20ng/ml的标准系列测定,荧光强度和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

通则0822砷盐检查法

0822砷盐检查法 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第一法(古蔡氏法) 仪器装置如图1。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外径8.0mm,内径6.0mm),全长约180mm;D为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其上部为圆形平面,中央有一圆孔,孔径与导气管C的内径一致,其下部孔径与导气管C的外径相适应,将导气管C的顶端套入旋塞下部孔内,并使管壁与旋塞的圆孔适相吻合。粘合固定,E为中央具有圆孔(孔径6.0mm)的有机玻璃旋塞盖,与D紧密吻合。 图1 第一法仪器装置 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D的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E并旋紧,即得。 标准砷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 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

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C密塞于A瓶上,并将A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纸试,即得。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检查法 取照各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A瓶中,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仪器装置如图2。A为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B为中空的标准磨口塞,上连导气管C(一端的外径为8mm,内径为6mm;另一端长180mm,外径4mm,内径1.6mm,尖端内径为1mm)。D为平底玻璃管(长为180mm,内径为10mm,于5.0ml处有一刻度)。 测试时,于导气管C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约80mm),并于D管中精密加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5ml。 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5ml,置A瓶中,加盐酸5ml 与水21ml,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导气管C与A瓶密塞,使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D管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