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郭华兵10级水生生物学(研)1 概述

1.1 湿地的定义、分类、现状、及功能

1.1.1 湿地的定义

由于湿地具有许多特性,目前国际上关于湿地的定义有百余种之多。目前最广为接受的是1994年Ramsar“国际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是不论其为天然或者人工、长久或者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临近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体。该定义具有明显的应用特征,侧重于勾绘湿地的范围和类型,将湿地扩大到陆地河、湖水体和浅水带。正是由于其包含的范围广泛,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所接受。

1.1.2 湿地的分类

湿地为水鸟提供停栖和觅食地,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湿地,水鸟的种类、组成、结构和数量不一样[1]。湿地主要有3种类型:

1.1.

2.1 近海与海岸湿地

包括浅海水域,珊瑚礁,河口水域,红树林,海岸性咸水、淡水湖和盐水湖,三角洲等。中国海域约有5000多个岛屿,其岸线长达14000km。

1.1.

2.2 内陆湿地

包括大小河流。中国大小河流,其总长度达420000km,流域面积在10000公顷以上的河流就有50000多条;湖泊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有2848个, 面积达800 万公顷以上;沼泽主要类型有森林沼泽地、灌丛沼泽地、草丛沼泽地、藓类沼泽地及以泥炭为基本特征的泥炭沼泽等。

1.1.

2.3人工湿地

以稻田为主, 还包括水库、盐田、鱼虾池、运河等,分布极为广泛。湿地公约中所列湿地名录中的27类天然湿地和8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2]。

(1)草滩沼泽型如大连障、孔家湖、目平湖、窝河障、李白湖等。

(2)淡水河流浅水区域型如半边湖、大连障、龙王湖核心区等。

(3)内陆湖泊型如青山湖、百家嘴、龙池湖、马家铺、西畔山洲垸、红星垸、安乐湖等。

( 4)垸圩丘陵型如百家嘴、西畔山洲垸、龟山、柴湖嘴、红星垸等。

1.1.3 我国湿地的分布

我国湿地面积约占全球湿地总面积的10%,是东半球水鸟的主要越冬地,也是世界水鸟的主要繁殖地,而且是亚太地区鸟类迁徙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国目前湿地面积约6300万公顷( 不包括江河、水库、池塘以及退潮时水深不及6m的浅海水域),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3752万公顷。

中国的地理环境中水鸟的栖息地和分布具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在北方,主要以温带和寒温带鸟类为主,以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南方主要以热带和亚热带鸟类为主,以留鸟和冬候鸟占优势。很多湿地鸟类都是在北方繁殖,南方越冬。主要分为6大区域[3]:

1.13.1 东北湿地

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沼泽、湖泊、湿草甸及遍布于大、小兴安岭、长

白山的湿地。

1.1.3.2 西北部地区湿地

多属于内陆、高原湿地类型。该地区因其自然隐蔽条件和部分短途和横向迁徙的水禽自然习惯性因素的作用,每年4至5月有众多的水禽在此栖息繁殖。

1.1.3.3云贵高原湿地

云贵高原的湿地生境颇具特色,既有高原湖泊,又有湿草甸,在冬季承载着相当数量的内陆迁徙鸟类越冬。

1.1.3.4 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湿地

主要是以长江中下游流域大型的淡水湖泊为主体。

1.1.3.5青藏高原湿地

我国青藏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及四川西部,气温低,干燥少雨,但日照充足,分布有众多湖泊、沼泽、湿草甸,成为水禽的栖息地。

1.1.3.6沿海湿地

我国有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 由辽东湾至北部湾总长万余公里,有大量的滩涂型湿地生境。与大陆迥异的气候条件、宽阔的潮间带滩涂、丰产的甲壳类动物和水生植物吸引了成群的海鸥、鹬类、鹭类、鸭类等在那里栖息、繁殖和越冬。

1.1.4 湿地的功能及特点

1.1.4.1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其特点是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与上述生命形成有关的非生命的水、光、热、无机盐等组成。这些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显示了一系列的功能(即生态价值)。

湿地是蓄水调洪的巨大储存库。每年汛期洪水到来,众多的湿地以其自身的庞大容积、深厚疏松的底层土壤(沉积物)蓄存洪水,从而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全国天然湖泊和各类水库调洪能力不下2000亿立方米。长江22个通江湖泊尽管面积锐减,目前容水量仍达600多亿立方米,洞庭、鄱阳两湖蓄洪能力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对调节长江洪水、削减洪灾依然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有利于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1.1.4.2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湿地通常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和水生生态系统(如湖泊和海洋)之间的过渡区域,它一般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物因子所构成。其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通过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1.1.4.

2.1多样性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及生物物种是极其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可分为沼泽、河口、河流、湖泊、海洋滩涂等几大类型,然后再根据其地理分布状况、地形、水分补给来源与性质、植被类型、土壤特征等将每大类分为很多亚类。

湿地的多样性特点不仅体现在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上,也体现在湿地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所处的独特的水文、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生态位为丰富多彩动植物群落提供了复杂而完备的特殊生境。湿地特殊生境的重要性特别体现在它是许多濒危野生动物(如丹顶鹤、天鹅、扬子鳄等)的独特生境,因而,湿地是天然的基因库,在保护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1.1.4.

2.2高生产力

湿地是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多样的植物群落是其高生产力的基础。通常,水的流动程度是决定湿地潜在初级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其基本规律为:流动水湿地>缓流水湿地>静水湿地的生产力。湿地的生产力很高,据美国生态学家E.Mahhy报道,每立方米湿地平均每年生产9g蛋白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有的湿地植物生产量比小麦地的平均产量还高8倍。同时,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及生物物种亦是丰富多样的。这是由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和过渡性所决定的。湿地植物群落中包含了乔木、灌木、多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其它多年生草本植物及苔醉和地衣等。动物群落中包括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及其它无脊椎动物等。

1.1.4.

2.3过渡性

湿地是介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型生态系统,它既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地带性分布特点,又具有水生生态系统的地带内分布特点,表现出水陆相兼的过渡型分布规律。位于水陆界面的交错群落分布使湿地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这是湿地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因。湿地生态系统的过渡性特点不仅表现在其地理分布上,也表现在其生态系统结构上,无论其无机环境还是生物群落都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1.1.4.

2.4脆弱性

湿地生态系统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干扰,生态平衡极易受到破坏,且受破坏后难以恢复。这主要由湿地所具有的特殊水文条件所决定。湿地水文状况的稳定性(或节律)决定着湿地的稳定性。

1.1.4.

2.5两重性

湿地生态系统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不成熟向成熟演替的过度阶段,因而它既具成熟生态系统的性质,又具不成熟生态系统的性质。湿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高;湿地稳定性差;有部分净生产力输出及矿物质循环开放等特点标志着它是一个不成熟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湿地保持的生物量高;总有机质较多;生物多样性高;湿地空间分异大,结构良好;食物网复杂;湿地是一个自维持系统等,这些特征标志着它是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两重性既是湿地过渡性特点的体现,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特殊性的体现。

1.2湿地鸟类的定义作用及现状

1.2.1 湿地鸟类的定义

水禽也称为湿地鸟类,其概念和湿地一样,难以明确划分和定义。与湿地有关的鸟类至少有三种情况,一是完全依赖湿地生活,取食、繁殖、栖息全部在湿地完成;二是主要在湿地生活,离开湿地也能生存;三是偶然到湿地活动。前两种应看作是真正的湿地鸟类。在实际工作中,湿地鸟类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游禽类,包括雁鸭类,潜鸟,鸬鹚,鹈鹕,鸥类等;涉禽类,包括鹤、鹭类、鹃类等;海鸟类,包括信天翁、鲤鸟等。三者分别相当于英文中的Waterfowls,Waders,Seabirds。当然,这只是众多划分方法中的一种,并不十分全面。实际上在一片沼泽或其他湿地中,整个鸟类群落除了上述三类外,还包括湿地猛禽和湿地小型鸟类等。根据不同研究者的侧重点,湿地鸟类的定义也随之发生变化。

1.2.2 湿地鸟类的作用

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湿地能量流动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湿地具有水产养殖、农业灌

溉、水力发电、工业用水等极高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调节水分循环和遗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殊生态价值,如何利用这项资源己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湿地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鸟类生态和种群发展,因而湿地鸟类可以作为监测湿地环境变化的一项客观生物指标[4]。

据现有资料初步统计,世界鸟类多达9000余种。我国湿地鸟类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4.1%。我国政府重视对湿地鸟类的保护,并与日本、澳大利亚政府签署了候鸟保护协定。中国湿地行动计划即将推出,有关湿地的科学研究正在加强,并且人类活动对湿地鸟类的影响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己有零星报道。

1.2.3 中国水鸟的组成及分布

水鸟主要由雁鸭类、鹤类和鸥类等类群组成,全世界大约878种[5]。其中,鹤类属于大型涉禽,包含多种珍稀濒危鸟类;雁鸭类属于游禽,其中雁类数量少,保护级别高;鹤鹏类和鸥类分别属小型涉禽和游禽,数量多。

我国湿地面积广大,水鸟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北方地区主要以温带和寒温带鸟类为主,其中夏候鸟和旅鸟占据优势,南方地区主要以热带和亚热带鸟类为主,其中留鸟和冬候鸟占据优势。学者们通过多年的研究,确定中国水鸟分布区主要有:

(l)东北湿地,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区域,主要是鹤类和大型涉禽的繁殖地。如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和莫莫格国家自然保护区都是以保护鹤类繁殖地所建设的。

(2)西北湿地,该区属内陆、高原湿地类型,包括巴音布鲁克、博斯腾湖、塔里木河流域以及毛乌素沙漠中的湖泊。

(3)云贵高原湿地,包括云南的那帕海、曲靖、昭通以及贵州草海等处的湿地。

(4)青藏高原湿地,包括西藏、青海、川西的湖泊、沼泽和湿草甸。西北湿地、云贵高原湿地和青藏高原湿地拥有黑颈鹤、斑头雁等迁徙线路在中亚----印度一线上的鸟类。

(5)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湿地,主要包括洞庭湖、巢湖等淡水湖泊。

(6)沿海湿地,包括中国漫长海岸线上的滩涂型湿地,主要是以保护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鸟类,如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等大型涉禽以及大天鹅、鸿雁等游禽[6]。

2湿地环境的变化对鸟类的影响

2.1 近些年来湿地环境的变化

我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湖泊的围垦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比世界上其它几个湿地大国早得多,可是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却远较其它国家落后。虽然建立了152个与保护湿地相关的自然保护区,但是目前对湿地资源的破坏仍比较严重,其主要表现如下:

2.1.1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天然湿地面积锐减,湿地景观严重丧失,我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却养活着22%的人口,土地压力很大。目前开垦农田和城市开发仍是湿地面积消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沿海和沿湖区,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经济发展,建筑物、道路、油田、盐田、鱼虾池等都在向湿地要地,使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湿地景观鱼减少。

2.1.2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过度,生物多样性受损

湿地是许多动植物资源生长繁育场所,是有价值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有重要意义,其潜在价值难以估量。由于湿地的大量开发,导致湿地动植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使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特别是珍稀生物失

去生存空间而濒危和灭绝,物种多样性减少而使生态系统趋向简化,使系统内能流和物流中断或不畅,削弱了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2.1.3湿地污染日益加重,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被排入湿地。这些有害污染物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影响,使水质变坏,寄生虫流行,造成供水短缺,尤其是依赖江河,湖泊供水的大中城镇受害更为严重。实事求是的说,湿地实际上己成为工农业、生活废水、废渣的承泄区。

2.1.4法制不完善

与湿地和湿地资源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虽然不少,没有一部是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规或条例,对已有的法规和条例,在执法方面,存在许多实际困难,操作难度大。

2.1.5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较低

中国在许多地方建立了不同级别、大小、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但目前保护区体系还不完善,布局还不合理,类型不齐全,现有保护区的管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不足,设备、资金缺乏,影响了自然保护区业务的开展。此外,在信息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已收集的与湿地有关的基础信息,包括数据、参数标准不一,难以共享。并且部门、单位之间许多资料缺乏共享机制。

2.1.6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

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国民湿地保护意识应是中国近期湿地宣传教育方面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湿地保护的宣传与教育还非常落后,这是国民湿地保护意识不高、人才一不足的重要原因。

2.1.7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落后

湿地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目前还非常薄弱,特别是对湿地概念、功能、价值及生物多样性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进度,在保护、管理技术与手段方面也比较落后,例如在污水处理、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湿地动态监测、节水技术等方面都缺乏现代技术和手段。

2.1.8资金缺乏

湿地保护与管理需要一定的资金。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建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需要专门的资金支持。目前,由于资金短缺,使许多湿地保护计划和行动难以实施,已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必要的湿地基础研究难以进行。

所以,由以上原因引起的后果直接导致了湿地的面积减少,湿地多样性

降低。

2.2 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

2.2.1 湿地环境的变化导致湿地鸟类栖息地的变化

湿地环境变化可能会引起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势必导致植物的株高、叶面积、覆盖地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鸟类栖息地被天敌等物种发现的危险,对鸟类及其子女生长不利,因此转移到长势茂盛的地区筑巢是所有湿地鸟类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不可能满足所有鸟类,因此势必影响鸟类的繁衍生殖。

2.2.2湿地环境的变化会破换食物链

湿地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某植物或动物不适应环境或水质导致灭亡,因此可能导致以此为食的鸟类因找不到食物而导致的灭绝。

2.2.3 湿地环境的变化影响湿地鸟类的迁徙

湿地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水质、面积、物种的变化,导致鸟类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在迁徙季节湿地鸟类很少或从此改变迁徙路径。

3 保护策略

3.1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建立湿地保护区是保护湿地鸟类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应尽快编制保护区建设发展规划,加强现有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保护区工作、生活条件;制定、完善保护区管理制度,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加强科学研究及科学普及宣传。

3.2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降低人为干扰

对湿地鸟类栖息地的破坏和保护的关键因素均是人类本身,除加强保护区管理力度,从严执法,杜绝偷猎、乱捕等行为之外,还要加强对保护区附近的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增强当地居民对湿地和湿地鸟类的保护意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多数居民保护意识薄弱,对湿地的价值亦缺乏了解的现状,要通过各种必要的渠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建立适应于当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条例。进行宣传下乡活动,向居民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的意义。加强对青少年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建议在当地建立以湿地命名的小学,中学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洪泽湖鸟类和湿地保护内容列入乡土教材,从小培养保护意识。

3.3加强湿地的基础研究工作

逐步深入开展湿地基础研究工作,大力吸引人才,开展与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的合作项目,制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研究规划,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接受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湿地景观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湿地开发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监测等。对湿地不同地段进行分类,确定优先保护的部分,对己破坏的部分优先进行恢复建设,加大对湿地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力度。

3.4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政策

针对目前湿地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矛盾,建议政府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开发政策,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湿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保护湿地鸟类。

有关鸟类与环境的调研

有关鸟类与环境的调研 摘要:鸟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可以通过温度、降水量、繁殖地等因素来影响鸟类。同时,一个地区的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也可以说明这个区域环境的变化。 Abstract: the bird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breeding ground for birds. At the same time, changes in the number and species of birds in an area can show the change of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关键词:鸟类;环境;环境容纳量;区域环境 Keywords: birds;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capacity; regional environment 鸟类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一类动物,而且处于食物链的中上层。为此鸟类与我们身边的周围环境可以说是息息相关。首先,鸟类的生存和繁殖,就必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食物和生存所必须的一切条件,环境会对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鸟类减少时,那么一定说明环境水平下降。同时,鸟类的兴衰存亡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它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全世界中,鸟类共有9 000多种,估计有1 000亿只。它们的食性复杂,生活方式多样,栖息在各种生态环境中,是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The bird is a kind of animal is most common in nature, and in the pelagic food c hain. This bird and our side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an be said to be closely linked. First of all,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birds, we must get all the conditions needed for food and living 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birds. When birds are reduced, so tha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birds rise and decline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y have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In the whole world, there are 9000 kinds of birds, is estimated to have 100000000000 only. Their diet complex, life style diversity, habitat in the va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maintai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balance. 1环境对鸟类产生的影响。 Effect of environment on the 1 birds. 对于鸟类来说,一种鸟要灭绝,其主要因素并不是人为大肆捕捉,而是因为环境恶劣,该种鸟的环境容纳量下降。而人对鸟类的影响也通常是通过环境的破坏来影响鸟类。 For a bird, a bird to extinction, the main factor is not human 's capture, but because the environment is bad, the bird environment capacity declin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birds is usually also to affect bird by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1.1温度当一个地方的环境气温上升或者下降超过一个鸟类可适应的范围,那么鸟类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干扰。此时,鸟类就将发生迁徙,离开这个地方。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冬候鸟、夏候鸟的迁徙。同理也是如此,当这个地方的温度上升时,会出现原先许多不常见的鸟种。随着全球气温回暖,在1980年后,福建省的日常温度相较于之前高0.6℃。所以从1980年起,在福清发现第一只黑翅鸢后,接下来的数十年间,福建省各地陆续发现黑翅鸢的踪迹。黑翅鸢目前已经成为福建省的留鸟。而之前该鸟种一直存在于海南等地。1.1 temperature when a local temperature rise or fall more than a bird can be adapted to a range, then the birds in normal physiological activity will be disturbed. At this time, the birds will have to migrate, leaving this place. The most obvious example of migration than winter, summer migratory birds. Similarly also is so, when the local temperature rises, there will be many of the original is not common bird spec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warmer temperatures, in 1980, before the daily temperature of Fujian province compared with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0.6 ℃. So from 1980, found the first Black-shouldered kite in Fuqing, for decades to come,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第二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4、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和记录,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若让他们对调,结果会怎样? (从而引出“环境”的概念。) 列举常见生物生活的环境。指出这些环境是由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自学P17“探究” 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阅读教材P18,小组探讨“对照实验”的概念以及“变量”的含义。 3、 探究实验设计。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各组讨论并制定探究方案,注意方案中实验变量的探制。 4、分组进行探究,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实验结论的总结。 5、 问题探讨:⑴怎样确定试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光”引起的? ⑵只用一只鼠妇行吗?为什么? 6、试验拓展: 探究湿度对鼠妇的影响。 7、除光外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学生举例并谈及认识。 学习任务二: 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形象说明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呢? 2.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生物之间的三种常见关系。 三、归纳总结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_______和 _______。 生物因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非生物因素是指____________. ★(2)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 ★(4)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____时,所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____。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做完实验后,应把鼠妇 _____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为了降低鼠妇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在盘内______________; 怎样处理才能在盘内形成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此时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__; (7)两侧______放_______ 数目的鼠妇,____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_____次。 ★(8)要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而是用10只鼠妇做实验,目的是______ 五、学习检测 (一) 1.乳山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 A .温度 B .阳光 C .盐分 D .气体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 A .合作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3.在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 A .光照 B .土壤湿度 C .土壤温度 D .土壤中的无机盐 4、荔枝不能在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温度较低 B.北方降雨量少 C.北方光照不足 D.北方土壤贫瘠 5、在稻田中,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蚜虫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6、天空中,越是高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少。决定此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空气 D.温度 7、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水稻和稗草 B .猫和老鼠 C .人和猪 D .蚂蚁和蚱蜢 8、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阳光照射,天冷了还要把花搬进室内,而且一个花盆中要栽种适量的花卉,这都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温度 ⑤生存空间 ⑥水分 A .⑥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②③④⑤⑥① D .⑥②③④⑤①

鸟类与环境论文

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鸟类与环境》论文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有的在陆地上奔跑,有的在海洋中游弋,但我觉得最神奇、也是最喜欢的动物,却是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鸟类是我们最好的朋友,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存在地球上的鸟类有近万种,从最大鸵鸟到最小的蜂鸟;有体型庞大的鹰隼,也有身材娇小的麻雀;有色彩鲜艳的鹦鹉,也有全身漆黑的乌鸦。这些不同形体、不同颜色的鸟儿,在天空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你看,勤劳的猫头鹰能帮农民伯伯捉庄稼地里的田鼠,所以庄稼丰收了也有它的功劳呦!一只家燕每年夏天可吃掉6.5万只蝗虫;啄木鸟还能给参天大树里的蛀虫掏出来呢,不愧为森林大夫;灰喜鹊是消灭松毛虫的杀手;黄鹂鸟还能鸣唱清脆悦耳的歌声;还有的鸟儿绚丽多彩的羽毛,漂亮极了。我们抬头仰望鸟儿在天空自由的飞翔,想到鸟类的好处,真的很多很多…… 3月,我们一行人走进五缘湾湿地公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五缘湾的亲水平台上,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们和天鹅友好相处的场景,在那里天鹅们悠闲的生活着,与世无争的。人们带着一些个美食来这里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一边拿东西喂这些可爱的天鹅,天鹅的胆子也特别的大,和人们保持着特别的近的距离,甚至直接从人们的手里吃东西。在这里天鹅是主人,而我们相识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般。 五缘湾的迷宫同样是有着独特的吸引力的。有很多很多的孩子在里面坐着游戏,他们你追我赶的玩着捉迷藏。迷宫下面的池塘里,长着一种特别漂

亮的我也不知名的水草,看上去特别嫩绿,很惹人喜爱。池塘里面还有一些雨,游来游去的,很是自由自在。 五缘湾很美丽,有很多的新婚夫妻会来五缘湾拍婚纱照,走在路上不时的会看到一对一对的新人们幸福的拍着照片,这个时候我就在想等我结婚的时候也会来五缘湾这个美丽的地方拍一组婚纱照,给自己,给五缘湾留下一个美好的纪念。若干年后看着这些照片真的会很有感觉的哦哦。 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们的身边,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曾经被鸟类独占的天空,如今却变成了“机器大鸟”——飞机的乐园,天空的环境也从昔日的空气清新变成了今天的乌烟瘴气,越来越多的鸟儿成为了人们的“玩具”和美食:麻雀被当成“靶子”打,鹦鹉成了家门前的“留声机”,人们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烤乳鸽.......这一切让鸟儿们愤怒:是谁侵占了我们的家园?是谁夺走了我们的生命? 答案很简单:人类。是的,就是我们人类!随着我们的交通业越来越发达,空中运输越来越繁忙,密密麻麻的航线像一张无形的蜘蛛网,让鸟儿随时都有撞死的危险。同时,汽车排放的尾气,冰箱使用的氟利昂,烟囱冒出的黑烟,都造成了天空环境的恶化,导致了温室效应,让鸟儿无法自由呼吸。有的孩子不懂得爱护小鸟,整天拿着弹弓打鸟,一旦射中,几声哀鸣之后,鸟儿就掉到地上不动弹了。还有一些小鸟,因为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就被人抓走,关进鸟笼,供人观赏。一些鸟因为会学人说话,或者有清脆的歌喉,就被抓进动物园为人类表演。我们一边享受着鸟儿带给我们的美妙感觉,一边却对鸟儿们悲惨的下场视而不见,这是多么不公平啊!随着人口的剧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鸟类的家园遭到破坏,鸟类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保护鸟类已刻不容缓!

鸟类知识简介

鸟类知识简介 三、行为生态 1鸟类的食性 鸟类的食性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杂食性三大类其中肉食性又可分为食肉类、食鱼类、食虫类和食腐类。 食肉鸟类:包括隼形目、鸮形目中的绝大多数以及少数其它鸟类如贼鸥等。这类鸟嘴呈钩状爪利两翅强健善飞其中多为捕食者食腐类严格地说也属于这类。 隼形目(猎隼) 鸮形目(猫头鹰) 蓝翡翠(佛法僧目) 鹬(鸻形目) 食鱼鸟类:种类极多主要为水鸟和海鸟捕猎方式也是千奇百怪。另外不少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涉禽也属于这类。

食虫鸟类:为鸟类中最多的一类又以雀形目为最这类鸟通常飞行迅速而敏捷眼尖嘴快我曾亲眼看到我养的白头鹎雏鸟原地吃到飞过它身旁的苍蝇的情况。一般来说哺雏期间这类鸟会大量捕食有害农林的昆虫所以这类鸟绝大多数为农林益鸟 植食性鸟类:这类鸟通常情况下吃植物种子、果肉和花蜜有些能储藏食物如松鸦等。左边这只乌鸫(雀形目)既食植物果子也食昆虫因此所谓植食性的鸟类多数并非严格的只吃植物食物。但象蜂鸟这样的鸟类则是终生以花蜜为食的某些硬嘴鸟也是终生以植物为食这类属于狭食性鸟类有的甚至是专食性的。一般地说广食性的鸟类种群优势比狭食性的要大。 杂食性鸟类:其实许多食虫鸟类和植食性鸟类都可列入到这类中这类中最典型的是乌鸦只要是人能吃的它们都吃。左边是一种分布很广的乌鸦(雀形目)右边是麻雀(雀形目)。严格地说上页的乌鸫属于杂食性鸟而麻雀由属于植食鸟。 2、鸣啭鸟类的鸣啭 一次在湖北安陆一处洪荒山中流连一周多听到黄鹂的鸣啭声让我激动不已当时就对它们的鸣声做了一些记录在短短几天里发现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叫法。可惜的是我不懂鸟声学无法理解那些有什么意义。不过我知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oc

【课题】第七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 了解—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的概念; 理解—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理解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掌握—掌握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能力 〖思想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统一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掌握生态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教学重点】 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生物的种间关系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1.介绍什么是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边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动植物入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关系进行归类,边板书)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 阳光 非生物因素:温度 水 互助 种类关系斗争 共生 生物因素:寄生 种间关系竞争 捕食 今天我们来学习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阳光: 问:同学们知道阳光对生物有哪些影响吗? 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文化大革命中曾流行过一首歌—…万物生长靠太阳…) 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

光的有与无对植物:海面200米以下,植物就难于生长 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 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 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 4.温度:动物生活的温度一般在-2℃~50℃ 植物的南北栽种: 对动物形成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则体大,肢体伸展较小; 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夏眠—蜗牛; 洄游: 迁徙; 季节性换羽: 5.水分: 6.其它:如土壤的理化特性 7.生物因素 自然界的生物,不仅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来自周围生物对他的影响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社会性昆虫的群居性生活:成群的麝牛围成一圈保护雌牛和小牛 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鲈鱼的成鱼在食物缺乏时,就会以本种幼鱼为食;蝌蚪过于密集时就会使肠道排出的一种有毒物质来限制幼小或弱小个体的生长 种间关系: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惠互利或对一方有利但对另外一方也无害;分开后至少有一种不能正常生活,两种生物间的这种关系叫~。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有限的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的争斗]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8、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竞争的关系 生存斗争—达尔文解释生物进化的一种理论。指的是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为了生存的争斗。 竞争—不同物种之间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 9

浅论鸟类和环境

浅论鸟类和环境 /h1 鸟类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一类动物,而且处于食物链的中上层。为此鸟类与我们身边的周围环境可以说是息息相关。首先,鸟类的生存和繁殖,就必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食物和生存所必须的一切条件,环境会对鸟类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鸟类减少时,那么一定说明环境水平下降。同时,鸟类的兴衰存亡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它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全世界中,鸟类共有9 000多种,估计有1 000亿只。它们的食性复杂,生活方式多样,栖息在各种生态环境中,是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1 环境对鸟类产生的影响。 对于鸟类来说,一种鸟要灭绝,其主要因素并不是人为大肆捕捉,而是因为环境恶劣,该种鸟的环境容纳量下降。而人对鸟类的影响也通常是通过环境的破坏来影响鸟类。 1.1 温度当一个地方的环境气温上升或者下降超过一个鸟类可适应的范围,那么鸟类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受到干扰。此时,鸟类就将发生迁徙,离开这个地方。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冬候鸟、夏候鸟的迁徙。同理也是如此,当这个地方的温度上升时,会出现原先许多不常见的鸟种。随着全球气温回暖,在1980年后,福建省的日常温度相较于之前高0.6℃。所以从1980年起,在福清发现第一只黑翅鸢后,接下来的数十年间,福建省各地陆续发现黑翅鸢的踪迹。黑翅鸢目前已经成为福建省的留鸟。而之前该鸟种一直存在于海南等地。

1.2 降水量一个地方降水量过高或者过低时,都会通过影响鸟类的繁殖行为和生存难易度来改变鸟类的数量。白鹤是一种极度濒危的迁徙性湿地鸟类,全球野外大约有3 000只个体。白鹤过去经常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越冬。但随着97、98年降水量减少,强降水天气增多,对白鹤的栖息地产生负面影响。致使那两年间,在长江流域的白鹤数量由原先的1 200只锐减至200只不到。

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生物学》期末考查 姓名: 学号: 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耗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地消耗使用价值,是指诸如猎物、薪柴等在当地消耗而不进入国内或国际市场的物品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收获、在国内或者国际商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价值。 2、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宜人价值(生态旅游、自然史与教育)等。 3、选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价值也是选择价值或者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一些具药用的物种)。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4、存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伦理或道德价值,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种及其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保持及其结构的稳定。存在价值常常受保护愿望来决定,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同情和责任。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有多大,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也可以是收益价值或遗产价值——为保护子孙后代的某种价值而愿意支付的价值总和。

二、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暖研究最早从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提出温室效应的概念开始,至今己开展了将近200年,现在全球变暖己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己升高0.85℃。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是史无前例的,科学家认为1983-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近1400年来最暖的30年,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措施,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年平均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1]。 1950-2010年间,全球有约5.7%的陆地面积发生了主要气候类型的转变,包括:干旱气候类型以及高纬度大陆气候类型的扩张、极地和中纬度大陆性气候类型的缩减、温带、大陆性以及极地气候的显著向极移动、热带和极地气候的海拔增长[2]。在中国,到2010年,己经能在气候带交界地区(约全国7.5%的陆地面积)诊断到气候带的变化,包括:东北地区温寒混交林气候向温带落叶林气候的转变:青藏高原苔原气候(ET)的消失;中国西南地区温带冬早气候的西进北抬。到21世纪末,全国将有超过52.6%的面积发生气候类型的转变[2]。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大尺度的综合性影响。过去的气候变化已使物种物候、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部分有害生物危害强度和频率增加,使一些生物入侵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将使物种物候和行为、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使有害生物爆发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将可能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等[3]。 我将从陆地、湖泊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带北移、两极冰山退缩,植物向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山地移动[1,4,5]。到2100年,全球陆地表面49%的植物群落以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37%的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同时在无任何减排努力、全球升温4℃的最悲观模型中,全球植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将下降9.4%[4]。海平面上升,海滨植物大面积萎缩、生物入侵加剧;植物种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优势种改变;早春温度提前升高,植物物候节律改变;荒漠草原区土壤增温使得植物群落发生演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物种加速灭绝[4]。以及森林群落生产力下降,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威胁加大[1,5]等。 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整体上向北移,如鸟类的北扩或西扩[6],昆虫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扩展[7],种群灭绝风险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如蝴蝶[8]。物候期提前,加快昆虫的生长发育,

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湿地环境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及保护策略 郭华兵10级水生生物学(研)1 概述 1.1 湿地的定义、分类、现状、及功能 1.1.1 湿地的定义 由于湿地具有许多特性,目前国际上关于湿地的定义有百余种之多。目前最广为接受的是1994年Ramsar“国际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湿地是不论其为天然或者人工、长久或者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临近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体。该定义具有明显的应用特征,侧重于勾绘湿地的范围和类型,将湿地扩大到陆地河、湖水体和浅水带。正是由于其包含的范围广泛,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所接受。 1.1.2 湿地的分类 湿地为水鸟提供停栖和觅食地,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湿地,水鸟的种类、组成、结构和数量不一样[1]。湿地主要有3种类型: 1.1. 2.1 近海与海岸湿地 包括浅海水域,珊瑚礁,河口水域,红树林,海岸性咸水、淡水湖和盐水湖,三角洲等。中国海域约有5000多个岛屿,其岸线长达14000km。 1.1. 2.2 内陆湿地 包括大小河流。中国大小河流,其总长度达420000km,流域面积在10000公顷以上的河流就有50000多条;湖泊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有2848个, 面积达800 万公顷以上;沼泽主要类型有森林沼泽地、灌丛沼泽地、草丛沼泽地、藓类沼泽地及以泥炭为基本特征的泥炭沼泽等。 1.1. 2.3人工湿地 以稻田为主, 还包括水库、盐田、鱼虾池、运河等,分布极为广泛。湿地公约中所列湿地名录中的27类天然湿地和8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2]。 (1)草滩沼泽型如大连障、孔家湖、目平湖、窝河障、李白湖等。 (2)淡水河流浅水区域型如半边湖、大连障、龙王湖核心区等。 (3)内陆湖泊型如青山湖、百家嘴、龙池湖、马家铺、西畔山洲垸、红星垸、安乐湖等。 ( 4)垸圩丘陵型如百家嘴、西畔山洲垸、龟山、柴湖嘴、红星垸等。 1.1.3 我国湿地的分布 我国湿地面积约占全球湿地总面积的10%,是东半球水鸟的主要越冬地,也是世界水鸟的主要繁殖地,而且是亚太地区鸟类迁徙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3]。中国目前湿地面积约6300万公顷( 不包括江河、水库、池塘以及退潮时水深不及6m的浅海水域),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3752万公顷。 中国的地理环境中水鸟的栖息地和分布具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在北方,主要以温带和寒温带鸟类为主,以夏候鸟和旅鸟占优势;南方主要以热带和亚热带鸟类为主,以留鸟和冬候鸟占优势。很多湿地鸟类都是在北方繁殖,南方越冬。主要分为6大区域[3]: 1.13.1 东北湿地 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沼泽、湖泊、湿草甸及遍布于大、小兴安岭、长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的最终解决都离不开生态学;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树立整体的、生态的生命科学观点;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的解决与生态学的关系,使学生不断关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从而增强改变现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学的概念以及生态学对解决世界性问题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题的重点。因为生态学属于宏观生物学,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起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适应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以及为将来关注、解决世界性问题所产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积极性。 2.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为生态因素是直接影响生物分布、形态、生理的环境因素,正是本课题学习的核心内容,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是如何受环境影响的。此部分内容所以是难点,主要是因为学生容易把一些间接影响生物的因素,如水域的深度、海拔的高度、纬度的高低等,也当作生态因素。实际上这些因素是通过阳光、温

度、空气、水分等生态因素间接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不属于生态因素。此外,生态因素对生物具有综合性的作用或有某一因素的主导作用,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3.在本课题的教学中对某些内容要组织讨论。讨论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成为难点。 例如,组织学生对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这几种种间关系讨论时,就要引导学生从两种生物间的利害关系上去分析,使学生的讨论能集中在实质的问题上,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能在老师主导作用下有序地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1.通过实例讨论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绿色植物与环境是什么关系”“蚯蚓与土壤是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讨论或介绍全球所面临的五大社会问题: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的现状。从所在地区谈到全国和全世界;从学生已知的谈到未知的;从过去谈到现在;要抓住我国这五大社会问题的典型事例,论述其长远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3.讨论和分析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然后概括出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4.重点讨论或讲述阳光、温度和水这三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机场吸引鸟类的原因

机场及xx 吸引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更新时间:2011-1-15 点击数:212 机场及xx 吸引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 机场鸟击灾害的根源在于机场生态环境对鸟类的吸引,鸟类生存离不开食物、水、遮蔽和筑巢繁衍场地。 机场周围的养殖场、屠宰场、饲料加工场、果园、谷物厂、垃圾场、湖泊、沼泽地及森林、野生动物、植物自然保护区等,都是吸引鸟类的场所。因此要想彻底有效地解决机场鸟击威胁的根本方法就是要研究清楚机场及周边环境吸引鸟类活动的一切因素。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治理。 3.1 食物因素 a. 土壤动物 机场中的草坪、土道面对鸟类的吸引主要表现在栖息环境和食物条件上,而作用程度主要反应在食物链关系上,食物链中,土壤动物被鸟类直接或间接取食。草坪、土道面的土壤和草丛中寄生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和大量的昆虫。机场的土壤动物(主要是蚯蚓)和草丛动物(主要是昆虫)是生态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经常在雨后出现,常常吸引许多家鸽和野鸡。 b. 植物种子 土道面的开花植物和豆荚类植物等是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的食物,一株杂草产生的种子数量是非常惊人的,稗草在一般条件下,一株能分蘖20 多分枝,可达一万粒种子。除了稗草还有三叶草,尤其是到秋季种子成熟脱落,数量繁多。 c.农田 机场旁边常有自然村,距离机场跑道100 米处就很可能有大片农耕地,都种有庄家,特别是一些农民种的小麦,玉米、稻子等谷物都是鸟类觅食的诱因。由于部分机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某些原因,机场附近的大片空地一直被当地农民耕种无

法制止。这些农作物面积较大所以成为了一些鸟类如麻雀等觅食的最佳场所。 3.2 人为因素 此外,还有场区人员活动留下的垃圾、上磨村的街道垃圾堆、食品厂的污水池,垃圾长时间不清理就会滋生蚊,蝇(蛆),易吸引鸟类来觅食,成为鸟类觅食的天堂。粮库或是人类在机场附近地区晒粮食,这些因素都能吸引大量的鸟类前来觅食。 3.3 水源因素 机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有多个水库、自然保护区、池塘、沟渠和湿地。如水库、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机场附近有一池塘,而且养殖有 三、"四种鱼。这些水体不但很方便鸟类饮水,水体内滋生的软体动物也吸引了鸟类前来觅食。尤其是水鸟和涉禽。而这样无疑就大大增加了机场鸟击灾害发生的几率。 土道面低洼地及滑行道破损处的积水也会滋生水生昆虫,同时也吸引大量的鸟类前来喝水。特别是大雨过后,机场及其附近的土坑、凹地、人工湖泊、蓄水池都给鸟类前来喝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4 栖息地因素 栖息地的类型不同,直接影响到鸟类的群落特征和活动规律[7]。鸟类具有对栖息地选择的先天偏好性。 尤其是空间异质性(special heterogeneity程度较高的树林,多样性的小生境能容纳更多的鸟类。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机场飞行区内人为活动较少,土道面为鸟类提供了开阔的生境。例如某机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树林 成片的树林是吸引鸟类前来筑巢的巨大诱因,还能给鸟类提供丰富的食源。该机场内大型林地数量不多,但机场周围存在大片柳树林并且跑道纵向两旁均有。树木高大,许多上都搭有鸟巢见,供鸟类栖息繁衍。 机场两边土质地区全是草坪,草坪浓密旺盛。每到春天和夏天雨水增加,杂草

深圳鸟类与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深圳市鸟类与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深圳市景秀中学“爱鸟”小组 成员:初二(6)班罗颖罗勰林林佳慧 初二(7)班李俊吴泽龙 初二(8)班吴振航周梦娇蔡经谋 初二(10)班蔡华容谢飞文谢智聪张艺楠 指导老师:葛秀萍吴香红 课题背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可它正承受着人类对它施加的各种压力,使它不堪重荷,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是世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鸟类是最常见的,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鸟类以鲜艳的羽毛,优雅动人的体态和婉转动听的鸣叫,为我们带来了多彩的春天,赢得人们的喜爱,鸟类是环境质量的监测员,是净化环境的能者。我们学校于3月份成立了“爱鸟”小组,利用周二或周末的时间到深圳各住宅、公园及红树林观鸟,在观鸟的过程中,对当时当地的环境有了最直接的认识。观鸟也是一个向自然学习的过程,在鸟儿面前,每个人不能妄自尊大,学会了谦卑,教会我们视众生如平等,人鸟相依,是自然和谐的表现,体会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使保护环境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研究目的: 1、通过对鸟类的观察记录,从而对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并能提出合理化的 建议。 2、通过此活动进一步提高保护鸟类及环境的意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4、通过此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探究的过程及方法: 1、拟定调查活动方案 2、学习使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的方法,了解在户外观鸟的注意事项 3、通过鸟类图鉴学习鸟类的识别方法,学会做好观察记录的方法 4、在校园、住宅区、公园、红树林等地进行观鸟活动 5、对记录的各地方的鸟的种类、环境进行统计分析 6、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环境,是我们人类的依托。自人类一出生开始,人就在环境中度过其一生,保护环境也成了每个公民的无声使命。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生态位较高的组成部分,对平衡自然生态系统和反应环境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深圳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了解深圳的环境,并保护环境。到户外观鸟是我们走入自然、感受自然,从而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的很好途径。为此,我们景秀中学爱鸟的师生们于2003 年3月3日开始成立了学校的“爱鸟”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的观鸟、爱鸟活动,对深圳市部分地区的鸟类种类、环境生态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誊写了这份《深圳市鸟类与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户外观鸟除了需要望远镜及鸟类图鉴手册外,就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形势下,教师上课的重点不应局限于让学生“学会,更要着眼于使学生会学。”本设计将整节课设计为一个探索过程,旨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本节课学习,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重视环境保护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四册第十六章第一节,与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共同阐述了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这个主题。在教材编排上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获取知识重视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并为下一内容“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描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启发诱导学生分析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环境对于生物的进化又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学生对于环境的具体含义以及环境中所包含的诸多因素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因此学生对本节课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各种生物生活环境都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 (2)说出自然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主要类别,列举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说出自然环境中生物因素的主要类别,举例说明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解读生物图片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强化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增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3、情感目标 (1)体会生物生活离不开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体会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辩证唯物自然观。 五、教学策略 整节课设计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分析资料进行科学探究最终全班相互交流,得出本课时的结论。 六、教学媒体 1、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生物图片、视频。 2、学生收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七、教学过程

鸟类迁徙行为及其影响

鸟类迁徙行为及其影响 摘要 迁徙是鸟类生命周期中风险最高的行为,受到体能、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于候鸟的迁徙,可以从它的形成原因、迁徙路径、飞行定位方法、湿地保护、迁徙季节的流行疾病以及维护和谐共存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正确了解候鸟迁徙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方法进行鸟类生态、生存的保护。 关键词:候鸟,迁徙,鸟类保护 Behavior of migrant birds and its influence Abstract Migration is the biggest risk behavior of birds’life, and be restricted by physical, predators and other factors. Humans can study the migration of migrant from their formation reason, the migratory path, flight positioning method, the wetland protection, the disease in the season of migration and how to maintain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Humans should use the scientific method to protect the ecology and the survival of bird base o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migration of migrant. Key Words: migrant, migration, the protection of birds 引言 候鸟在回家的途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智慧和情感,直抵人类的心灵深处。 大规模的候鸟迁徙行为对人类的生活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在迁徙期间引起的疾病等问题更加值得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鸟类,对于候鸟迁徙的相关课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鸟类知识知多少

鸟类知识知多少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类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这些鸟在体积、形状、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么多的鸟类中,最大的要数鸵鸟,它是鸟中的"巨人"。非洲鸵鸟体高2.75米,最重的可达165.5千克。最小的是南美洲的蜂鸟,体长只有50毫米,体重也就同一枚硬币一样重。鸟能飞翔,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可以飞起来。比如鸵鸟双翅已退化,胸骨小而扁平,没有龙骨突起,不能飞翔。企鹅是特化了的海鸟,双翅变成鳍状,失去了飞翔能力。有的鸟虽然可以飞行但飞行的距离不是特别远,如家鸡由于双翅短小,不能高飞,但至少可以飞几十米远;而家鸭彻底失去了飞行的能力。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算秃鹫了,飞行高度可在9000米以上。飞行最快的是苍鹰,短距离飞行最快时速可达600多千米。飞行距离最长的则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遥远的北极,行程约1.76万千米。鸟类新陈代谢旺盛,消化力强,所以鸟类的食量相当大,例如蜂鸟一天吸食的花蜜量等于体重的一倍。一些小型鸟类每天的食物量相当于体重的10%~30%。大多数鸟类是杂食的,并不太挑挑拣拣。每年春天和秋天,鸟类都成群结队,遮天蔽日地在天空中飞行,这种在不同季节要更换栖息地区,或是从营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从越冬地返回营巢地的季节性现象称为鸟类迁徙。每年大地回春,鸟类就开始进行求爱、生殖、营巢、孵卵和育雏等一连串的活动。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鸟由于用喙在土壤中取食,喙一般狭长尖细,口中没有牙齿。 体形最大的鸟: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现生鸟类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它的身高达2~3米,体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达75千克。但它不能飞翔。它的卵重约1.5千克,长17.8厘米,大约等于30-40个鸡蛋的总重量,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翼展最宽的鸟: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寿命最长的鸟: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3日,卒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岁,不愧为鸟中的“老寿星”。 寿命最长的环志海鸟:王信天翁,60余年。 寿命最长的笼养鸟:葵花凤头鹦鹉,80余年。 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平时飞行的速度为170千米/小时,最快时可达352.5千米/小时,堪称飞得最快的鸟。 冲刺速度最快的鸟:游隼,在俯冲抓猎物是能达到180千米/小时。 水平飞行最快的鸟:欧绒鸭,76千米/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