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浙江省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氢能装备是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国家氢能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加大示范应用,推进我省氢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两个先行”提供支撑,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系统谋划、创新引领、市场主导、适度超前原则,持续加大示范带动和政策支持力度,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聚焦整机牵引和关键零部件突破,有序有效推广氢能应用,带动氢能装备产业链提升,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强化产业上下游和整零协同,持续提升氢能装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两个先行"。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省氢能装备产业规模持续做大,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装备产业链,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产业育强培特成效显著。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产业链上具有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初步建成国内前列的氢能装备产业体系,培育产业链规上企业50家以上,其中营收超亿元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

——创新发展动力快速提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搭建省级氢能装备协同创新平台3个,制定氢能装备关键性领域的相关标准10项以上。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

强,在车载储氢瓶、高效低成本制绿氢装备、储运装备、膜电极组件等领域取得突破;氢燃料电池相关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积极进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示范应用推广加快推进。氢气供应能力突破100万吨/年,重点区域产业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果,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5000辆,建成加氢站接近50座。氢燃料电池动力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物流装备、无人机等领域得到应用,新培育省级氢能源典型应用场景10项。

二、彳翎彳镑

(一)实施产业布局优化彳亍动。

1.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各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在氢能装备领域培育打造若干产业集聚区和“新星"产业群。支持嘉兴建设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引导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项目落地。推进舟山以六横清洁能源岛为核心,以岱山区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块为承载的“1+2"氢能装备产业空间布局,建设"海上氢岛"。育强湖州浙能长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温州苍南绿能小镇,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装备制造企业,打造氢能领域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鼓励各地打造氢能孵化器、技术转移基地等产业孵化体系。按照"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总体部署,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氢能装备"新星”产业群。(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设区市政府)

2.联动打造两条"氢走廊"。将产业布局和应用场景有机结合,打造具有浙江

特色的两条〃氢走廊〃。依托G92(环杭州湾高速),以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为

重点,加强与上海、江苏衔接,协同打造〃环杭州湾"氢走廊,加快形成长三角氢燃料

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依托G15(甬金高速),以金华、宁波、舟山为重点,围绕自由

贸易区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义甬舟〃氢走廊。支持宁波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

市、舟山市、嘉善县、长兴县等7个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

(点)加快加氢站等基础施建设、全产业链培育、多元化场景探索。(责任单位:有

关设区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二)实施产业引强培优行动。

3.加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鼓励各地围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积极招引国内外龙头优势企业,布局一批产业链项目。支持杭州、温州、嘉兴、湖州等市培育氢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项目;支持杭州、宁波、嘉兴、温州、金华、衢州、舟山等市布局工业副产氢提纯、绿色制氢、储氢和运氢装备项目。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船舶等重点项目在舟山落地;稳步提升嘉兴市在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双极板、膜电极、碳纸、催化剂等核心部件及系统集成基地的项目规模。对各地引进具有核心技术、填补空白的重大项目,符合条件的,按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有关设区市政府)

4.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推动氢能装备大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氢能装备产业的"链主"企业为引领,建立合作共赢的上下游协作关系,推动零部件生产配套本地化。指导氢能装备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高压储氢罐、氢燃料发动机系统、双极板等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方向,加快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上规升级,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科技厅)

(三)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5.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鼓励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白马湖实验室等强化氢能前沿研究和团队建设,积极与重点企业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鼓励优势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创建氢能装备产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建设海夕卜高端研发机构。推动氢能装备整

机及关键零部件第三方检测认证中心建设。(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市场监管局)

6.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氢能产业的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和重要装备列入“双尖双领”研发攻关计划重点领域,逐步实现对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替代。谋划大型氢液化工厂和液氢储运,探索应用管道输氢、固态储氢、掺氢天然气输送、有机液体储运氢技术、电解水制氢设备等新技术;着力提升氢燃料电池电堆和发动机系统集成技术、氢燃料电池整车集成与控制技术。鼓励企业加强氢能测试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专用装备研制以及催化剂、碳纸等基础材料制备技术攻关。支持省内优势单位开展"氢气循环泵、氢气流量控制阀组、空气压缩机”等核心组件,

"高电催化活性ORR催化剂、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等基础材料,"70MPa车载储氢瓶、固态及液氢储存装置、加氢装置、高效燃气轮机燃烧室涡轮叶片寿命和掺氢燃烧〃等重要装备的技术攻关。(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市场监管局)

7.深入实施首台(套)提升工程。将氢能装备作为首台(套)政策重点支持

域,面向氢燃料电池整车集成以及高效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高比功率车用氢燃料电池电堆、质子交换膜、集电器、车载供氢系统、高压储氢罐、氨气泄露检测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专用DC/DC变换器等组织实施一批首台(套)工程化攻关项目。加大对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主动抑爆型智能化模块式加氢站系统、非金属极框式碱性水电解绿氢设备、加氢站用45MPa储氢瓶式容器组等一批氢能首台(套)装备的推广应用。(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机关事务局、各设区市政府)

(四)实施示范应用推广行动。

8.重点突破氢能综合交通领域应用。加快重载货车、工程车辆、特种车辆、冷链物流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构建,不断提高经济性。以公交车、市政环卫车、邮政快递车等为重点,推进我省公共服务领域氢燃料电池;气车的应用示范,发展以氢燃料电

池为动力的海洋及内河运输船舶。鼓励各地市出台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和船舶在停靠、通行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各地探索氢能〃碳积分”交易,促进氢能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协同发展。加大氢能叉车等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大老旧柴油叉车淘汰替换力度。(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邮政管理局、各设区市政府)

9提前谋划氢能发电项目创新试点。大力支持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代表的低温氢能发电技术和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代表的高温氢能发电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在用户侧的应用,鼓励大数据中心、医院和城市综合体等能源消耗量大的应用场景,布局分布式氢能发电试点工程。支持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的园区,开展工业副产氢就近发电试点项目,为园区及其重点企业供电。

(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经信厅)

(五)实施基础设施提能行动。

10.有序布局氢能基础设施。完善全省加氢站布局,推动氢能公交、重卡、环卫、物流、港口、船舶等场景应用,鼓励利用现有加油(气)、充电以及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场址实施加氢站改扩建工程。制定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将各地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情况纳入分配因素。进一步加大储氢、输氢、加氢等氢能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打造布局完善的加氢网络。(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能源局)

11.提升氢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可供应工业副产氢项目建设,鼓励石化企业在厂区外建设车用氢气提纯装置和集中充装设施,提高低成本化工副产氢供应能力,允许在非化工园区探索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支持企业利用工业副产氢、工业有机废物制备车用氢气,着力降低制氢成本。拓宽氢能供应渠道,鼓励舟山、温州等地市开展海上

风电、光伏、太阳能及夜间谷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促进绿色制氢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燃料电池汽车专用制氢站用电价格执行现行分时电价政策。支持液氢储运、固态储存以及管道配送等储运装备工程化攻关及应用示范。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省能源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协调。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动工作推进机制,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指导地方开展示范应用工作,建立考评奖励机制,组建氢能装备产业联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责任单位:各设区市政府)鼓励各地市(区)地政府部门制定出台行动计划,加强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

(二)强化政策引导。通过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认定和奖励、推广应用等政策,支持氢能装备创新发展。(责任单位:省经信厅)“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财政专项激励资金对工作成效显著地区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可由地方统筹用于支持氢燃料电池等氢能装备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广。(责任单位:省经信厅、各设区市政府)加大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对氢能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省科技厅)保障氢燃料电池汽车路权,对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氢燃料电池车辆,执行国家、浙江省、各地市关于免限行、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等相关措施。(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

(三)强化要素保障。围绕氢能装备产业重大项目和基础条件建设,省市县三级协同加强产业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保障,在项目备案、能评、环评、安评等方面给予支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各设区市政府)鼓励在浙高校开展氢能装备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积极引进和培育氢能装备领域专

业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及团队,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省人力社保厅)加大"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产业链协同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责任单位:省经信厅)

(四)建立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氢气生产、储存、运输、加注、使用等各环节安全管理机制,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做好氢气生产企业安全监管;建设部门负责做好加氢站的安全监管,强化加氢和制氢设施的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建设氢能运营监测体系,实现储运氢设施、加氢站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检测和监管;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做好氢气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管。

浙江省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浙江省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氢能装备是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国家氢能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浙江省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十四五"规划》《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产业发展培育,加大示范应用,推进我省氢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两个先行”提供支撑,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系统谋划、创新引领、市场主导、适度超前原则,持续加大示范带动和政策支持力度,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聚焦整机牵引和关键零部件突破,有序有效推广氢能应用,带动氢能装备产业链提升,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强化产业上下游和整零协同,持续提升氢能装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两个先行"。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省氢能装备产业规模持续做大,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装备产业链,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产业育强培特成效显著。产业生态基本形成,产业链上具有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初步建成国内前列的氢能装备产业体系,培育产业链规上企业50家以上,其中营收超亿元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 ——创新发展动力快速提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搭建省级氢能装备协同创新平台3个,制定氢能装备关键性领域的相关标准10项以上。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

强,在车载储氢瓶、高效低成本制绿氢装备、储运装备、膜电极组件等领域取得突破;氢燃料电池相关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积极进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示范应用推广加快推进。氢气供应能力突破100万吨/年,重点区域产业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果,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近5000辆,建成加氢站接近50座。氢燃料电池动力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物流装备、无人机等领域得到应用,新培育省级氢能源典型应用场景10项。 二、彳翎彳镑 (一)实施产业布局优化彳亍动。 1.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各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在氢能装备领域培育打造若干产业集聚区和“新星"产业群。支持嘉兴建设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引导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项目落地。推进舟山以六横清洁能源岛为核心,以岱山区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块为承载的“1+2"氢能装备产业空间布局,建设"海上氢岛"。育强湖州浙能长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温州苍南绿能小镇,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装备制造企业,打造氢能领域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鼓励各地打造氢能孵化器、技术转移基地等产业孵化体系。按照"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总体部署,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氢能装备"新星”产业群。(责任单位: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设区市政府) 2.联动打造两条"氢走廊"。将产业布局和应用场景有机结合,打造具有浙江 特色的两条〃氢走廊〃。依托G92(环杭州湾高速),以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为 重点,加强与上海、江苏衔接,协同打造〃环杭州湾"氢走廊,加快形成长三角氢燃料 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依托G15(甬金高速),以金华、宁波、舟山为重点,围绕自由 贸易区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义甬舟〃氢走廊。支持宁波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 市、舟山市、嘉善县、长兴县等7个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 (点)加快加氢站等基础施建设、全产业链培育、多元化场景探索。(责任单位:有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22.03.23 •【分类】法规、规章解读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 期规划(2021-2035年)》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推动加氢站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为促进氢能产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基本原则:一是创新引领,自立自强。积极推动技术、产品、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集中突破氢能产业技术瓶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二是安全为先,清洁低碳。强化氢能全产业链重大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氢能利用的商业化路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产业规范发展。四是稳慎应用,示范先行。统筹考虑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基础、市场空间和技术创新水平,积极有序开展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示范,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拥而上。 《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规划》部署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系统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支撑平台,持续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二是统筹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布局制氢设施,稳步构建储运体系和加氢网络。三是有序推进氢能多元化应用,包括交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的通知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0.07.27 •【字号】乌海政办发〔2020〕18号 •【施行日期】2020.07.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 正文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2020—2025)》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7月27日 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摘要稿) 氢能特有的清洁高效属性,使其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加强氢能利用是顺应全球能源变革趋势、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生态文明的重要选择。在全球主要发

达国家踊跃开展氢能产业应用研究的潮流下,我国对氢能产业的发展也日益重视。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政策推进迅猛,形成了京津冀、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大产业集群,以江苏、浙江、广东、天津、武汉、成都等地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从产业布局、加氢站建设、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促进本地区氢能产业发展,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力。 内蒙古能源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战略资源支撑基地,具备低成本制氢优势。乌海市工业发展基础雄厚,多种能源资源富集,是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及氯碱化工生产加工基地,两化行业副产氢丰富,具有发展氢能产业的独特优势。在内蒙古自治区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更替的关键契机,乌海基于外部发展环境的推动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需求,依托扎实的能源化工产业基础、显著的资源优势、新兴的产业聚集效应以及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资源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乌海以“低碳环保”为宗旨,基于“氢气原料与核心设备材料”双料冠军,发挥氢资源“源自副产、量大价低、分阶利用”的三大特点,推动“氢气炼铁、十城千辆示范工程、HCNG(天然气掺氢)试验国家研究中心、气体分离产业集群”四个首创工程,促进氢能、稀土、石墨烯、储能、CCUS(碳捕捉和利用)“五大专项”深度融合,布局燃料电池和整车、绿色冶金、HCNG重卡、省级氢能技术中心、IGFC(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装备制造六大应用。推动乌海向绿色清洁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型,同时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打造乌海西部“清洁能源”之都。 近期目标(2019年-2022年):聚焦氢能上游产业链,完善氢能中下游产业链,形成乌海氢能产业示范效应。 培育氢能产业生态圈,促进氢能产业链优质资源向乌海汇聚。整合煤化工和氯碱化工氢能供应,发展氢气提纯技术和装备;建设氢气长管拖车供应体系,因地制

浙江目标: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0万辆 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整车产业化

浙江目标: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整车产业化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做大,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规上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动力电池与管理、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实现突破,热管理系统、车身轻量化材料等优势零部件领域持续做强,形成关键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10家,“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技术创新实现突破。整车和零部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检验检测等方面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优于12千瓦时/百公里;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省级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倍增,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专项。智能网联发展水平全国领先。车载操作系统、感知与控制、车联网云控平台等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L2级别以上智能汽车技术新车渗透率达到60%以上;建成一批5G车联网示范城市和智能汽车应用先行区,更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化商业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突破。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动力系统集成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整车实现产业化;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实现量化推广。详情如下: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县(市、区)发展改革委(局):现将《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会同当地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附件:《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4月8日

2023年中国加氢站行业发展现状、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智研咨询)

2023年中国加氢站行业发展现状、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智研咨询) 内容概况: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计建成投运加氢站274座,较上年增加56座,约占全球部署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江苏、河北、上海、北京等地区。 关键词:加氢站数量加氢站能源结构加氢站加注能力结构加氢站产业链加氢站竞争格局 一、加氢站产业概述 从供氢方式看,加氢站可分为外供氢加氢站和内制氢加氢站。外供氢加氢站的氢气来源主要为长管拖车、液氢槽车、管道等方式运输的氢气,通过这些方式将氢气运输至站内。内制氢加氢站需要建设制氢系统从而在站内制氢,所以氢气来源主要是站内电解水制氢、天然气重整制氢等方式获取的氢气。从加注压力看,加氢站可分为35MPa和70MPa 工作压力加氢站。从氢气储存方式看,加氢站主分为高压气氢站和液氢站。现阶段,我

国以高压气氢站为主,而美国和日本以液氢站居多。相比气氢站,液氢储运加氢站存储量更大建设难度也更高。从能源组成看,加氢站可分为纯加氢站、油氢混合站及其他能源混合站等。 二、加氢站发展背景 政策补贴驱动加氢站建设,国家政策持续推动氢能源产业链相关配套逐步完善发展,如2022年12月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要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国内多地也在推动加氢站快速布局。包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和甘肃在内的多省市都明确提出对加氢站建设和运营进行补贴,补贴期限一般到2023年或2025年,并逐步退坡。补贴金额从数百万到一千万不等,具有高压强的固定式加氢站、混合加氢站可以获得更高补贴。

中国氢能2030年战略计划

中国氢能2030年战略计划 摘要: 1.中国氢能市场发展现状及需求 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0 年) 3.2030 年电解槽装机量预测及绿氢发展模式 4.地方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案例:包头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 年) 5.国际氢能发展战略:德国氢能战略 正文: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氢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能源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国,氢能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氢能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我国氢气年均需求约为2200 万吨,预计到2030 年,氢气年均需求将达到3500 万吨,2050 年则将达到6000 万吨,占终端能源总量的10%。 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0 年)》,规划提出了绿氢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路径。到2030 年,全国电解槽装机量达到102GW,全国可再生氢总需求达到770 万吨/年。化工行业对可再生氢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交通和钢铁行业。西北、华北地区本地应用需求旺盛,成为装机规模最大的区域。 在各地方政府层面,也为氢能产业发展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例如,《包头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 年)》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目标、路径和空

间布局,旨在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根据规划,到2025 年,包头市绿氢生产能力将达到10 万吨,氢能关键装备制造及产业链配套企业达到20 家以上,氢能产业体系、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初具雏形。 国际上,氢能发展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德国政府在2022 年7 月通过了新版《国家氢能战略》,提出到2030 年,德国在氢能技术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出口将达到400 亿欧元。 总之,氢能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在氢能市场发展初期阶段,已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氢能产业将遵循需求拉动供给的一般规律,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供需格局。

加强领导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一)

加强领导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一) 随着全球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氢能产业成为全球 新能源产业中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我国的氢能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但是相比于国外仍有很大的发展差距。因此,加强领导氢能产业发展 行动方案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定位氢能产业发展地位 要加强领导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首先要明确氢能产业在我国中的 定位,把握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短板,指导政府的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同时要通过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了解氢能产业发展趋势和主要瓶颈,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加大资金投入 氢能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各方面为氢 能产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此外也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 术研发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水平。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 的参与,建立起良好的氢能产业投资生态环境。 三、完善政策体系 氢能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来保障和引导,政府应该 出台一系列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环 境政策等方面,推动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优化监管机制, 加强产业标准化和质量检验监管,保障氢能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安全。 四、加强人才培养

氢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氢能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打造高水平的人才聚集区,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持和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 总之,加强领导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是促进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整合资源,制定合理的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这些都有助于加强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在氢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嘉兴氢能产业发展趋势

嘉兴氢能产业发展趋势 嘉兴作为浙江省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全球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能源转型的推进,嘉兴氢能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将从嘉兴氢能产业的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嘉兴氢能产业背景 1.1 全球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 全球氢能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力量推动氢能的研发和应用。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将氢能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制定了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特别是在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被广大国家和地区所看好和关注。 1.2 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态势 我国在氢能产业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2019年,我国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30年)》,明 确了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目标,并提出近期重点发展领域。随着政策的推动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氢能产业正逐步从理论研究和试点示范向产业化应用的阶段迈进。 1.3 嘉兴氢能产业的现状 嘉兴市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在氢能产业方面,嘉兴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目前,嘉兴的氢能产业主要集中在氢能燃料电池

车辆、氢能装备和氢能源利用等领域。嘉兴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加快氢能产业的发展步伐。 二、嘉兴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氢能燃料电池车辆的发展 嘉兴作为全球氢能燃料电池车辆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已经建成了一批充电站和加氢站,推动了氢能燃料电池车辆的应用和推广。目前,嘉兴的燃料电池车辆已经开始商业化运营,并在公共交通和物流配送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壮大,嘉兴的氢能燃料电池车辆产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2.2 氢能装备的发展 嘉兴在氢能装备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嘉兴的氢能装备主要包括氢气制备设备、氢气储存设备、加氢设备等。目前,嘉兴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氢能装备产业链,涉及了设备制造、设备销售和设备运维等环节。嘉兴的氢能装备在国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也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2.3 氢能源利用的发展 嘉兴在氢能源利用方面也开始发力。嘉兴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氢能源利用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氢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目前,嘉兴的氢能源利用主要包括氢能发电、氢能储能和氢能供热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2023年5月全国氢能政策精编

2023年5月全国氢能政策精编 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备受关注。2023年5月,全国氢能政策发布,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本文将从多个角度 全面解读这一政策,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与理解氢能在我国的 未来发展方向。 一、政策背景 2023年5月发布的全国氢能政策是在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制定的。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氢能作 为一种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备受瞩目。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加快氢能在交通、工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并在全国范围内形 成氢能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二、政策内容解读 1. 立法支持: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氢能 产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法律保障。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各地积极出台氢能立法支持文件,为氢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创造 更为宽松的法律环境。

2. 技术创新:政策强调加强氢能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氢能产业技术 水平的不断提高。支持各地区加大氢能技术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氢能企业和高端技术人才,提高我国在氢能领域的技术 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 推动应用:政策对氢能在交通、工业、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给予了重 点支持。鼓励各地积极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辆,并逐步建立健全氢能加 氢站网络;支持氢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工业领域的氢能装备 更新换代;加大对氢能在能源生产和利用中的支持力度,推动清洁能 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4. 资金支持:政策明确对氢能产业提供财政资金支持。这包括设立氢 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氢能产业发展,推动氢能产 业投资与融资机制的创新,促进氢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5. 国际合作:政策鼓励和支持我国在氢能领域与国际组织、国家和地 区加强合作。在氢能技术、标准、政策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推动氢 能技术和产业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三、个人观点 2023年5月发布的全国氢能政策,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氢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氢能有望成

宁波市能源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氢能示范应用扶持暂行办法的通知-甬能源综合〔2021〕93号

宁波市能源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氢能示范应用扶持暂行办法 的通知 正文: ---------------------------------------------------------------------------------------------------------------------------------------------------- 宁波市能源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氢能示范应用扶持暂行办法的通知 甬能源综合〔2021〕93号 各区县(市)发改局、财政局,市级有关单位: 为促进我市氢能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财建〔2020〕394号)、《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发改产业〔2021〕388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办发〔2019〕7号),我们制定了《宁波市氢能示范应用扶持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能源局 宁波市财政局 2021年12月29日 宁波市氢能示范应用扶持暂行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扶持对象 第三章申请条件 第四章补贴标准 第五章申报材料 第六章申报、审核流程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市氢能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财建〔2020〕394号)、《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发改产业〔2021〕388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办发〔2019〕7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级财政设立宁波市氢能示范应用补贴资金(以下简称“补贴资金”),专项用于宁波市氢能示范应用扶持。 第二章扶持对象 第三条本办法用于扶持本市2021年至2025年期间加氢站建设、运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的加氢站是指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装置提供充装氢燃料服务的专门场所,包括单一功能加氢站及提供加氢服务的综合供能服务站。 第五条本办法所指的燃料电池汽车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来源的乘用车、商用车及特种车等。 第三章申请条件 第六条申请加氢站建设、加氢补贴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所建设、运营的加氢站符合本市相关规划,必须具备相关审批手续,按加氢站相关标准规范建设、运营; (二)加氢站建设、运营服务、维护管理符合国家和省、市相关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管理要求,加氢量可计量、加氢状态可监管; (三)符合国家和省、市对加氢站建设的其他要求。 第七条申请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补贴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燃料电池汽车必须在宁波市登记上牌(港区内集卡除外);

储能电池超100GWh 储能产值超600亿!浙江温州发布新能源发展五年行动方案

储能电池超100GWh 储能产值超600亿!浙江温州发布新能源发展五年行动方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温州市印发《温州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提出以清洁能源、储能、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发展重点,到2026年储能电池产能达到100GWh以上,实现储能相关产业产值超600亿元。积极推进包括抽水蓄能在内多领域的清洁能源工程,风光储一体化为代表的多跨融合应用工程等,多样化工程齐头并进。温州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发展目标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到2026年,我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清洁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企业梯队逐步成型:到2026年,培育百亿企业4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以上;零部件整车一级配套达到120家以上。平台建设形成示范:到2026年,建成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和乐清智能电力物联网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引进培育建设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5个以上,新增认定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0个以上。发展重点清洁能源产业:到2026年,实现清洁能源相关产业产值(营收)超300亿元。储能产业:到2026年,储能电池产能达到100GWh以上,实现储能相关产业产值超600亿元。智能电网产业:到2026年,实现智能电网相关产业产值超7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6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规模达到20万辆以上,实现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产值超900亿元。产业布局依托东部沿海新能源装备制造基础,主要布局七大新能源产业重要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产业平台: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温州综合保税区)新能源储能电池生产基地产业平台: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智能电网生产基地产业平台:浙江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智能电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产业平台:浙江瑞安经济开发区(瑞安智能成套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平阳经济开发区(平阳智能装备制造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电及关联产业生产基地产业平台: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浙江苍南工业园区、浙台经贸合作区)风光装备生产基地产业平台: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温州综合保税区)、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浙江苍南工业园区、浙台经贸合作区)、浙江瑞安经济开发区(瑞安智能成套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氢能生产基地产业平台: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温州综合保税区)、浙江苍南经济开发区(浙江苍南工业园区、浙台经贸合作区)主要任务(一)推进清洁能源倍增工程1.大力发展光伏项目推动泰瀚、藻溪赤溪、马屿、丰晟等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建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到2026年,全市光伏装机容量达350万千瓦。2.积极推进风电项目加快推进苍南1号、4号和瑞安1号、2号等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用,到2026年,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陆上风电,鼓励老旧风电场技术改造升级。3.加快推进核电项目加快三澳核电一期工程2x120万千瓦核电机组建设,确保1号机组“十四五”建成投产。力争二期工程2022年底核准、2023年开工,三期工程于2024年底核准、2025年开工。4.有序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加快推进泰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乐清、永嘉、文成、苍南等地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5.探索推进制氢项目探索在苍南等地谋划布局氢产业链,逐步拓展氢能产业的应用示范和发展空间。(二)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工程6.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关键技术等领域研发能力提升,实行重大技术需求项目“揭榜挂帅”。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提升转型开展多领域技术攻关。每年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5项以上。7.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支持建设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知识产权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产业投资和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产业投资和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 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波市财政局 •【公布日期】2021.06.18 •【字号】甬经信投技〔2021〕90号 •【施行日期】2021.07.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正文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产业投资和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的通知 甬经信投技〔2021〕90号 各区县(市)经信局、财政局,各管委会经信部门、财政局: 现将《宁波市产业投资和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宁波市产业投资和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产业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培育新型制造模式,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绩效,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的意见》(甬党发〔2019〕38号)、《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20〕72号)、《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的实施意见》(浙转升〔2020〕4号)、《宁波市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技术大改造行动计划(2020-2022)》(甬工强办〔2020〕4号)、《宁波市深化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甬制高办〔2021〕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管理遵循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鼓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鼓励项目融合创新应用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用自主安全可控的关键技术装备和工业软件。鼓励结合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等要求加大智能化技术改造。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20〕72号)中第3、第5、第6条相关项目;第10条市级(含)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的项目,是指面向我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绿色石化、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前沿产业(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氢能、空天信息及其他前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产业链、工业强基等重点发展方向,由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

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文件精神,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握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建设氢能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结合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充分发挥市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统筹氢能产业布局,完善管理体系,规范有序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先行先试,发挥全省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将打造成省及全国有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发展城市。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氢能产业政策扶持,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优化氢能产业布局,引导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积极探索氢能利用的商业化路径。 科学布局,示范先行。充分考虑市发展氢能产业的基础和条

件,按照各县(市、区)资源特点和发展条件,科学规划布局。谋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逐步推进规模化发展。 绿色低碳,融合发展。发挥市新能源等产业优势,利用氢能绿色低碳属性,带动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结合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推进氢能产业与新能源、化工、电力、交通等产业融合发展。 审慎稳妥,安全发展。把安全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氢能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对氢能制、储、输、力口、用等全产业链重大安全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提升全过程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氢能利用安全可控。 (三)产业布局 利用“一带一路”通道优势,围绕酒嘉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省氢能产业发展工作部署,以各县(市、区)资源禀赋及现有氢能相关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一区、一园、一中心、三基地”的氢能产业布局,确保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个示范区:以玉门为中心,连同金塔、肃州区、瓜州、敦煌和其他县(市、区),构建市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 一个装备制造产业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建设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以本地市场需求为基础,积极拓展周边市场,逐步形成产业链完整和企业聚集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 一个氢能创新中心:由玉门油田、青骐骥等涉氢企业组建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引进省内外氢能领域专家团队,开展重点领域

氢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氢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氢能具有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对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度及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高地,支撑市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培育城市区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建设一流氢能高科技园区,根据《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 —2025年)》、《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21 —2025年)》等文件,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制定氢能发展行动计划如下: 一、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2021-2025 年) (1)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氢能产业实现产值6亿元,集聚1家以上氢能产业相关企业,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1 万台,燃料电池船舶、轨道交通、无人机、分布式能源产业实现突破,初步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技术创新目标 到2025年,形成涵盖氢能产业全链条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体系,在制氢、氢气储运、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实现燃料电池比功率大于4.0千瓦/升,成本低于20元/千瓦,电解水制氢耗能量低于4.5千瓦时/标方。

(3)应用推广目标 到2025年,全省燃料电池车辆(含公交车、乘用车、重型卡车、牵引车、环卫车等)保有量达到20辆以上,燃料电池叉车保有量达到10辆以上,燃料电池船舶保有量达到50艘以上,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10辆以上,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装机容量达到1兆瓦,加氢站30座以上。 2.远期目标(2026-2035 年) (1)产业发展目标 到2035年,形成完备的氢能产业体系,装备制造迈向高端,全省氢能产业领域国际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超过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产能达到30万台,氢能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2)技术创新目标 到2035年,在制氢、氢气储运、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燃料电池比功率大于7.0千瓦/升,成本低于5元/千瓦,电解水制氢耗能量低于4千瓦时/标方。 (3)应用推广目标 到2035年,燃料电池汽车(含公交车、乘用车、重型卡车、牵引车、环卫车等)保有量达到15辆以上,燃料电池叉车保有量达到5辆以上,燃料电池船舶保有量达到15艘以上,燃料电池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50辆以上,分布式发电系统、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系统装机容量达到10兆瓦,加氢站5

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省加快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精神,明确“十四五”时期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导向和目标任务,特制定《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形势 (一)现实基础 产业链竞争力不断增强。新能源乘用车持续增产、专用车特色鲜明,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不断提升,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7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6.1%、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3%;全省共有1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已批复产能65.4万辆,吉利集团连续九年入选世界五百强,威马、合众、零跑、天际等一批新势力造车项目相继投产;三花集团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华友钴业成为全球核心车企的电池材料供应商,旭升股份稳居新能源轻量化系统

全国龙头地位。 技术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已建成19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1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载体,开发出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战略性成果。吉利集团PMA整车平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零跑汽车成功研发一体化电驱总成Heracles,均胜电子已具备ADAS、被动安全技术整合能力。 智能网联技术应用进程加速。数字经济优势凸显,在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和领先产品。海康威视、舜宇光学的高清摄像头等关键传感器制造水平国内领先;均胜智行全球首个5G-V2X平台项目即将量产,可输出L3级以上自动驾驶基础技术;阿里AliOS车载操作系统成功应用于近200万辆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建设全国领先,杭州、宁波等地依托“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优化城市交通,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推进,德清加快打造全省首个全域城市级自动驾驶与智慧出行示范区。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布局。产业基础加快构建,爱德曼成功开发了七种金属板燃料电池产品并全部实现量产;峰源氢能研发的100-150kW金属双极板电堆,体积比功率密度达到4.5kW/L;巨化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98MPa高压储氢罐技术全球领先,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树脂技术打破国际垄断。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嘉善县开通全省第一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路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22.03.23 •【文号】 •【施行日期】2022.03.2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新能源 正文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 一、现状与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历史性交汇。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提供重要解决方案,需要牢牢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大势和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加速推进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从国际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全球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趋于成熟,燃料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成本持续下降,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区

域性氢能供应网络正在形成。 从国内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国内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和挑战。同时,一些地方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进一步提升氢能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拓展市场应用新空间,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战略定位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作用及其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促进异质能源跨地域和跨季节优化配置,推动氢能、电能和热能系统融合,促进形成多元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以绿色低碳为方针,加强氢能的绿色供应,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深挖跨界应用潜力,因地制宜引导多元应用,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的能源消费转型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