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公元前427-347)是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古希腊文化最伟大的贡献者之一。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美学的贡献。在本文中,我将简要介绍柏拉图的美学观,以及它对西方文化产生的影响。

首先,关于柏拉图的美学观,其最重要的观点是“和谐和统一”,这是他主张艺术和人性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艺术是通过美丽的形式表达人性,所以美可以是统一和和谐的。他认为,在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基础上,可以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柏拉图美学的核心理念,即“和谐和统一”的概念。

此外,柏拉图的美学观还认为,艺术的要素是秩序、美感、易见性和和谐感。他认为,这些要素同时存在,才能够创造出富有内涵的艺术。此外,他还指出,艺术有两个层次,一是抽象的美学层次,二是具体的实际表达层次。这两个层次之间必须同时存在,才能够形成真正的艺术。

最后,柏拉图美学观的影响。首先,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影响了西方文学,特别是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例如希腊米开朗基罗和罗马奥古斯丁,他们都受到了柏拉图美学的深刻影响。此外,柏拉图的美学思想还影响了后来的欧洲艺术和建筑,他把“和谐和统一”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其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西方建筑的主要特征。

总的来说,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西方文化有深远的影响,从文学到建筑,都反映出柏拉图的影子。因此,柏拉图的美学观一直都受到

西方文化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它被认为是西方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

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美学观

综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及其意义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分别论述) 在柏拉图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继承发展创新 相似与不同 总结 【关键字】 【文献摘要】 【文献综述】 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 0944011032 马萌 著名的希腊哲学史家蔡勒(Zeller)曾经说过:“希腊古典时期雅典的大哲柏拉图没有提到过美学,并且艺术论也在他研讨的范围之外。”这话有一定的可信性,但它却是建立在柏拉图的前辈或同时代的人从未将“美学”这一概念进行明确划分的基础上的。而柏拉图虽然没有把美学上的问题和假定整理出一套体系;但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他却论及了所有的美学问题。而这也为后代哲人美学思想的进一步提出和体系化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在《飨宴》篇中写道:“假若有甚么事情值得我们为它而活的话,那便是去注意美.”在这里,他首次对美进行了一种视其为最高价值的褒奖和赞赏。但与现代不同的是,柏拉图这个“美”的含义,不仅把好看,好听的东西包括在内,并且把引起赞美,产生快感,欣赏与享受的一切事物也统统包括在内,例如心理的以及社会的对象;个人的性格以及政治的体系;各种美德以及各类真理等。在这里,“美”的意义更接近于“善”,换言之,二者的区分在柏拉图那里并不是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柏拉图首次提出了“真、善、美”三合一的说法,把美安置在跟其它最高价值者同一层次的平面上,而不是高过于它们。这种说法乃是人类最高价值的缩影。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说法之中,“美”具有希腊的意义,它并非全然是审美的。而在后世采用这一思想的时候,却往往因过份强调审美的价值以致超过了他当时所作的观察。 依照柏拉图所采取并加以发展之毕派的概念,美的本质存于秩序、度量、比例、一致与和谐之中;换句话说,它之所以被了解,有赖于人们:第一,将它视为一种依靠各部门之安排所显现出来的属性;第二,将它视为一种可由数字表现(度量、比例)出来之数理上的属性。他主张一旦恰当的度量被发现之后,人们便该遵守它而不应再去寻求新的形式,他抨击当时雅典的艺术,因为他看出当时雅典的艺术家都放弃了度量,而降服于“杂乱的快感”的诱惑。他宣说,感官的判断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诗学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引言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美学家,他们的诗学和美学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两人被誉为“古希腊诗学的双子星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一系列诸如“诗歌创作的源泉”、“诗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诗歌创作的取材”、“诗歌的社会功用”等问题的探索论证,开创了西方诗学理论的先河,完成了西方诗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为师徒,但各有千秋。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 年,是古希腊成就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对后来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在老师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两位大师的学术研究可谓浩如烟海,本人仅撷取两位大师在诗学美学方面的成就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以理清二者的理论脉络。

第1章关于诗歌的起源 1.1 从概念意义上去认识诗歌 诗歌是一种着力于表现人的情感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1.2 客观唯心主义认知下的诗歌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柏拉图在对诗歌来源的认识上明显受到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的影响,基于认识只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性的理解的观点,柏拉图认为诗人之所以能够写出来诗歌,是在诗人沉浸到一种痴狂的境界(也就是后来尼采所说的“酒神”境界和“日神”境界)中,[1]受到了神灵的启示,然后把这种神灵的思想通过世俗的语言表述出来,公之于众,这便成了诗歌。诗人在没有神灵指引与启示的情况下,只是一个浑浑噩噩的个体,没有自己的能动性和自主精神;而一旦受到了神灵的启示,又变成了一个类似于“传声筒”的个体存在,他们表述的并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处于癫狂状态下神灵对他们的指引。 于是,在柏拉图的思想下,诗人也便成了一个没有明确思想认知,而只需要去追求那种被神灵思想指引的精神境界中即可。诗歌也不再是诗人通过语言表述自己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作家、教育家,他在美学领域取得了深远的成就。他的著作涉及众多领域,如政治学、诗学、哲学、政治哲学等,其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的成就尤其显著,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美学思想。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的建立起源于他的哲学观点,他认为,艺术创作与哲学思想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希望用哲学的思路去发展美学,而非去研究美的形式和结构。他的美学理论建立在了理性之上,他注重文本内部的意义,而非仅仅追求外观上的美,他以艺术创作为基础,认为艺术创作有着必需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即艺术创作有自身的使命,只有遵从这个使命,才能更好地表现出美。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强调审美经验,他指出,审美经验必需是以客观性和个性为基础的,审美者需要使用逻辑分析工具,以正确的方法审视作品的意义,以便确定它的艺术性和价值。同时,他还指出,审美经验会受到个人、文化、社会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这提示我们要提高审美经验,我们需要一致地调整、学习和反思,以便准确地判断作品的审美价值。 此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对美的标准和功能做出了论述,他认为,美的标准在于它的完美与统一,美的功能则是在发掘出艺术家本身的魅力,以及激发观众的感受,而最终能够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提升。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理论的影响,不仅在于他联系哲学与艺术,并将哲学思想用于美学创作与理论研究,而且他对审美经验、美的标

准和功能的提出也改变了以往美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令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艺术创作,也让艺术家们更加认识著作的内涵,正是这种思想冲击,促成了以后的美学思想发展。 总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对当时美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它改变了美学研究的思路,推动了以后美学思想的发展,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也让艺术家们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艺术创作。因此,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不仅在美学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指导了以后文明进步的发展道路,在古代也将持续发挥作用,使后世的学者和艺术家们得以受益。

西方美学史概要概要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 序论 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 2)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 一、希腊文化概况 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大多是土地贵族阶级的文化。 4、希腊神话,起源:原始公社与氏族社会--口头流传--前六世纪形成荷马史诗;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之中,特别是悲剧。祭神节和文娱节的演戏是希腊人受教育的机会。三大悲剧家 5、公元前五世纪,音乐、建筑、绘画、雕塑艺术也很繁荣。雕塑艺术发展到顶峰。 6、希腊美学理论有着丰富的文艺理论做基础的。 7、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达到了黄金时代,即伯里克利斯时代。这个时代,希腊文化从传统思想统治转化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的三个原因: 1)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带动了哲学的研究;2)新生民主阶级向地主贵族阶级争夺政权的民主运动,促成了批评辩论的风气。民主阶级里的诡辩派促使希腊思想由研究自然科学向研究社会问题上转变;3)希腊的贸易以及战争与各民族的交流,外来思想的影响激发哲学的思考。 8、哲学家注意社会问题,必定就会注意文艺问题,文艺发展的本身也要求理论性的概括,就势必注意到美学问题。 9、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里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极盛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期。

西方美学史:亚里士多德美学

西方美学史:亚里士多德美学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第三章亚理斯 多德文/朱光潜一亚理斯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在《论亚理斯多德的〈诗学〉》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又说,”亚理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1)研究一下从希腊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文艺思想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是毫不夸张的。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们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等从自然科学的观 点去看美学问题,到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才转而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亚理斯多德可以说是从自然科学的较发达的基础上,达到了自然科学观点和社会科学观点的统一。他是以前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直接继承者,而且也受到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唯物主义者赫拉克利特和德漠克利特的影响。在希腊文艺已达到高峰而转趋衰落的时代,他用科学的方法替希腊文艺的辉煌成就作了精细的分析和扼要的总结,因而写成了两部有科学系统的有关美学思想的专著:《诗学》和《修词学》。除了这两部专著之外.他在他的许多著作例如《形而上学》(涉及艺术与科学,形式与材料,美的客观基础等问题),《物理学》

(涉及艺术与自然,艺术与形式),《伦理学》(涉及艺术的创造性,艺术与认识,艺术家的修养等问题),《政治学》(涉及艺术教育问题)等书中都谈到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提出他的独到的见解。他的这些理论著作在后来欧洲文艺思想界具有“法典”的权威,是作为探讨希腊文艺辉煌成就的钥匙而一直发生着深刻影响的。 亚理斯多德是柏拉图的高足弟子。拿他和柏拉图来比较,他是既批判师说而又继承师说的,就中批判的部分远比继承的部分更重要。亚理斯多德标志着希腊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这转折的关键在于亚理斯多德首先是个自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放弃了过去的主观的甚至是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界进行冷静的客观的科学分析。这是一种方法上的转变。亚理斯多德认识到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写成了欧洲第一部逻辑学(《论工具》)。在《诗学》和《修词学》里,他用的都是很谨严的逻辑方法,把所研究的对象和其它相关的对象区分出来,找出它们的同异,然后再就这对象本身由类到种地逐步分类,逐步找规律,下定义。例如他先把艺术和“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区别出来,找出它的特点在创造,然后再就艺术(包括工艺等)中分出我们所了解的美的艺术,即他所谓“摹仿的艺术”,找出它们的特点在”摹仿”,于是再用摹仿的“手段”或“媒介”,“对象”和“方式”作为标准来区别诗和其它艺术以及诗本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生于当时属于马其顿的斯塔吉拉(Stagirus),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18岁时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先入伊索格拉提斯的学校,接着转入柏拉图学园,并在那里生活了20年之久。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不久受邀去作13岁的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位。亚里士多德便返回雅典,在一个叫吕克昂的地方另办了一个学园,被人们称为“逍遥学派”(Peripatetikos)。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次年亚里士多德病逝。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代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述据说有一千多种,已查到目录有360多种,涉猎物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诗学、修辞学、植物学、动物学,还有《论灵魂》、《论天》、《论生灭》、《气象学》、《动物志》等著作,内容不仅遍及当时的所有知识和学术,而且还为后来几千年的历史奠定了基本的学科体系,具有法典的地位。 同时,由于众多实验性科学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带来了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即“分类”研究。他把科学分为三类:1)理论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等;2)实践性科学,如政治学、伦理学等;3)制造性科学,如诗学、修辞学等。 这种分类方法也贯穿在他对某一学科的研究中。这个方法成为后来几千年各种科学研究的范式。作为柏拉图的得意门生,其思维风格与柏拉图迥异。诚如罗素所说:“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许多方面和所有他的前人都非常之不同。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论著是有系统的,他的讨论也分门别类,他是一个职业的教师而不是一个凭灵感所鼓舞的先知。他的作品是批判的、细致的、平凡的,而没有任何巴库斯激情主义的痕迹。柏拉图思想中的奥尔弗斯成份在亚里士多德里面被冲淡了,而且被掺进了一剂强烈的常识感。

西方美学史上不同时期美学家对美的本质

简述西方美学史上不同时期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看法? 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的。在古希腊,关于美与艺术的观念背后,诸神与理论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到了古罗马时期,实用、功利之风盛行,总体而言,在美学思想上缺乏独到的成就,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2.中世纪:形式的神秘化 中世纪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上帝成为美与一切艺术的规定性,实践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从而与古希腊重视现实生活相区分。从古代至中世纪,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学期的美学被纳入神学之中,表现为柏拉图学说、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思想的结合。普罗提诺强调了形式在美的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正如克罗齐对他的评论中所说:“那么,被表现为石块的美不存在于石块之中,而只存在于对它进行加工的形式之中;所以,当形式完全被印在心灵里时,人工的东西比任何自然的东西都美”。[1]奥古斯丁是中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与美学家,他一生的美学思想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关于形式美的问题,在扳依基督教以前,奥古斯丁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整一性和西塞罗关于美的定义,认为美是整一或和谐,仍然坚持美在形式的传统观点。在扳依基督教以后,奥古斯丁从基督教神学的立场来看待美,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上帝,上帝是美本身,是至美,绝对美,无限美,是美的源泉。他还受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认为现实事物的美即和谐、秩序和整一,而这又归根结底是一种数学关系。美在完善,而完善又基于尺寸、形式与秩序,大有强调形式之倾向。与奥古斯丁一样,托马斯·阿奎那也是从神学出发来阐发其美学思想的。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他也认为,美首先在于形式。同时还认为,美是可感的,只涉及形式,无涉内容,不关联欲念,没有外在的实用目的。但丁继承了阿奎那的神学与哲学思想,也接受了其神学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美在于各部分的秩序、和谐与鲜明。总之,这一时期有把形式神秘化的倾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学批评的异同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学批评的异同 王朝晖 摘要:在研读西方文学时,由于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两人文学批评的异同常常被忽视,然而,在西方文论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都赞成文艺模仿说,但两者对文艺模仿的对象看法有本质的不同,柏拉图是唯心主义的模仿说,而亚里士多德是唯物主义的模仿说。这篇文章旨在澄清两者文艺批评的异同。另外重温一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关键词:柏拉图,理式,模仿,灵感,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悲剧,艺术创作 A 柏拉图的文艺理论 1.文艺是对理式的模仿 柏拉图生于雅典世袭贵族之家,21时就学苏格拉底,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师生友谊非同一般,对民主派政治立场一致。柏拉图的著作都用对话写成。他的文艺理论是其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而理式理论是其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因此只有理解理式论,才能深刻理解柏拉图的文学批评思想。柏拉图的理式有三个含义:①理式是非物质意识的永恒不灭的本体,②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再往上是数学几何方面的理念,更高是艺术道德方面的理念,最高的理式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神的化身。这种理式叫做事物的原型。③只有理式才是真实存在。从这一点上他否定了经验的可靠性和以理式为蓝本的现实世界真实性。在此基础上,柏拉图提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模仿:①文艺模仿自然,自然以理式为蓝本,理式第一性。自然第二性。②柏拉图由此认为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现实世界是对理式世界的模仿再现,而艺术世界则从更低的层次再现自然、现实世界。③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只是复现事物外貌,不能模仿本质。因此他把诗人和艺术家列为理想国里的下六等公民。对诗人和艺术家极其反感。他列出了模仿艺术的三条罪状:①与真理隔三层,没有真知灼见;②以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③模仿人性低劣部分讨好群众,助长感伤癖和哀怜癖,摧残理性。由此,柏拉图反感悲剧和喜剧,他认为悲剧迎合了无理性的情感,通过给人快感助长感伤癖和哀怜癖。喜剧投合诙谐欲,无意中沾染小丑习气。在他的理想国里,柏拉图不客气地向诗人下了逐客令。 2.诗人和灵感 柏拉图认为创造伟大作品关键是灵感。灵感源于神灵附体,得到灵感的人又把它传递常人。灵感表现是迷狂。获得灵感的过程是灵魂对于真善美理式的回忆。诗人高明不是凭技艺而是因为灵感。柏拉图也意识到了理智和灵感的区别,灵感是文艺特有现象。理智的思考是科学思维形式,而灵感是艺术创造思维形式。但柏拉图否定在创作中理智对灵感的作用。同时他看到文艺创作与技艺创作区别在于艺术创作不只凭技艺,而是凭灵感。艺术创造要从不完善的现实美追求普遍的美。 3.文艺的社会功用 要理解柏拉图对文学的社会公用的看法,必须理解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①理想国是柏拉图治理国家的政治纲领,②是神造理性世界在地上的实现。③理想国中,哲学家当王,公民各尽其责受理智统治,最主要是培养和教育出忠实勇敢的城邦保卫者,而文学艺术也必须服从这一目标。因此,柏拉图宣扬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因此,他的理想国保留颂神、颂英雄和描写自然的诗。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艺术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服从政治。对立理智和情感, 4.柏拉图之理论的价值 柏拉图理式理论从本体论上来说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上来说是反映论。它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柏拉图对文艺真实性的否认中,也体现了对文艺共性的要求。 B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亚里士多德生于马其顿。是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西方现实主义文论奠基者。他以‘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态度对待柏拉图学说。他反对主观的哲学思辨,创立了自己的体系。他的《诗学》是西方文论和美学研究重要文献。 1.诗比历史(个别的真实)更有哲学意义 文艺追求相似而比原物更美:艺术模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性格、遭遇。文艺模仿现实,反映了世界的必然性和普遍本质。文艺比现实中个别的事实更真实。亚里士多德也因此成为第一个阐述文艺典型性的先驱。 2.艺术创作的三种方法 一种是如实描写事物;另一种是按神话传说描述,所描写人物和事不一定存在但人们信以为真。

柏拉图:第一个美学哲学

《西方美学初步》 第3章柏拉图:第一个美的哲学 我是沉浸在一个美妙的梦中? 我所看见的,仅仅是个幻景吗? 若是我至今都生存在某种虚假的世界中, 那我觉醒的日子正在出现曙光吧吗 ──(德)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 柏拉图(Plato,前427─347)的著作是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为主角的一连串的对话。学生相信,他捍卫了老师的核心思想,也许这就是何以“苏格拉底”仍然是他大多数中期和晚期对话中的主角。这些无休无止的对话的宗旨,是找出苏格拉底式信仰的最终也是最佳的论据,柏拉图暗示,只有在接受了进一步的学说的情况下,苏格拉底的信念才能得到证明。他的创新和发展,尽管他本人认为是对老师的严肃捍卫,但师生之间的差异之大,以至于有人认为他对苏格拉底的捍卫更像是一种背叛、一种歪曲。 柏拉图是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美学家,他提出的问题不但笼罩着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论域,迄今也仍然是美学必须思考的。阅读柏拉图既容易又困难。容易的是柏拉图留给我们的对话其实是一部伟大的诗剧,正如罗素所说,柏拉图以罕见的程度,把逻辑分析和抽象思维的巨大力量,同令人惊奇的诗意的想象和深邃的神秘感情结合起来。对话本身切实鲜明的思想和亲切感人的风趣,永远引人入胜。困难的是这些对话,没有现代人所理解的“体系,在许多论题上没有明确的结论,而且还有不少矛盾,不但前期、中期、晚期之间不连贯,甚至同一时期、同一篇对话也不能抽象出几条原理。对于西方思想史上这样一个大人物,任何归纳性的介绍都是苍白的,很可能是歪曲的。 需要强调的是,柏拉图所说的美,不但包括物理对象,也包括心理对象和社会对象,美不仅包括对于视听产生快感的事物,而且包括引起倾慕、激起快乐、欣赏和享乐和一切事物。这种美的观念与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好”没有什么区别,他的对话《会饮》是讨论美的,但其副题却是“论好”。同时,柏拉图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创造者,它们都是最高的人类价值。 一美不是什么 美学思想到了柏拉图,开始了它的自觉。这个自觉有三层意思。 首先,有关美的观点不再是个别的、零散的“意见”,而是与美学家的世界的图景、与他的整个理论相互关联的。无疑的,极为深邃的形而上学和逻辑问题的研究,占据着柏拉图对话的大部分篇章,他的思想是理念主义、唯灵主义、道德主义的,只有联系到他的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灵魂论才能了解他的美学。说明这一点,并不是要把柏拉图的美学疏理成一个体系,事实上,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思想本身就是变化的、分阶段的。而且,独立于他的形而上学之外,他也有许多与美学问题相关的思考,虽然它们大都以隐喻、暗示的形式出现。 其次,美学是理智探讨的对象,而不是一般的感觉和意见。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五卷中抱怨有些人喜欢美的声调、美的色彩、美的形状以及一切由此而组成的艺术作品,但是他们的思想不能认识并喜爱“美本身”,他们不相信有永远不变的美本身或美的理念,而只是相信许多美的东西。处处都有美,人人都爱美,所以很多人都可以凭感觉发些美的议论,但美的哲学探讨的对象,却不是美的东西,而是“美本身”。 第三,基于上述考虑,柏拉图第一次开始给下定义。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下定义需要一个论证系统,可以把美从众多现象中抽离出来;下定义意味着美不再是修饰具体事物的形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一、填空 重要美学家 1.柏拉图――最早对美学的问题做深入哲学思考的人 ①著作:《大希庇阿斯篇》,提出“美本身”与“美的事物”不一样,是美学史上首次专题探讨审美本质的文献。 ②黑格尔称赞他:“柏拉图是第一个对哲学研究提出更深刻要求的人” ③朱光潜将其核心思想译为“理式” ④从本体论高度重视审美直觉对于人类认识本体的特殊功用 2.鲍姆嘉通――美学之父,标志美学的形成(唯理主义哲学家) ①他在对“诗”(广义的文学艺术)的研究中,重新认识了人类思维,致力于创立一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新学科――“感性学” ②鲍姆嘉通:丑是人类不完善的感性认识 3.亚里士多德 ①亚里土多德以“如何存走”(“怎样”“怎是”)回答“在在是什么”,“秩序、匀称与明确”这此事物具体風性范畴的宾词从此承担了“美本身”的“存在”,这也就是审美对象的本质。 ②亚里士多德:揭示了喜剧区别于悲剧的本质特征 4.黑格尔 ·关于审美问题 ①放弃自然而独尊艺术美 ②审美的本质在于“理念的感性显现” ·关于悲剧方面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 ①悲剧原因: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 ②悲剧快感 ·关于艺术 ①黑格尔是真正意义上艺术终结论者 ·关于崇高问题 ①崇高是理念大于感性形式 5.康德 ·关于审美本质的观点: ①将休谟的主观心理经验审美观转变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 ②批评并超越了鲍姆嘉通的感性认识论美学观,将主体的认知、意志、情感与哲学上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三分鼎立――美学成为哲学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德国古典美学从此成为美学的传统范型。(席乐将康德作为通向“善”的桥梁的“美”提升为人类自由解放的目的本身;谢林提出了作为哲学拱心石的艺术哲学命题,黑格尔放弃自然美而独尊艺术美。)③审美无利害,艺术自律 ·关于崇高的观点: 1.康德《判断力批判》 ①把优美与崇高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深入研究 ②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快度庭社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数量的崇高),以及力量的无比强大(力的崇高) ③快感原因:理性征服恐惧压抑(超越主体的精神)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美学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美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影响力深入了古今中外的哲学研究与思想实践。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作品是《美学》,它明确提出了艺术家应遵循的美学指导原则,使得他被誉为“古代美学大师”。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把艺术和哲学联系起来,并重新审视了古希腊人的美学观念,包括崇尚形状和美感的“形式主义”,同时也强调了关于存在和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提出了对艺术的真正理解,根据这一理解,美是一组大自然所带来的感官上的触觉,其自然是从这种触觉中获得最大乐趣。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美学的核心思想,即艺术家可以通过创作他们的作品来表达审美上的信念,以便让他们的观众体验美的感受。 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哲学家的思想,也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和文学家的思想。他的美学思想被用于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从雕塑到建筑。他把美学作为一种思考艺术,把艺术当作一种行为,以实现一种被创造之美。 最引人注目的是亚里士多德对美学的价值观价值的解释,他认为艺术家有责任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艺术品也除了价值美外还应该具有有益的实践价值。他认为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他把美学的价值定义为“把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形成艺术上的完美形式”。 另外,他还坚持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由和尊重大自然的方式,并强

调艺术家应该服从其本能去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强迫自己服从社会的习俗或相信宗教的教义。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为后世的哲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参照系。他的论点深刻影响了后世艺术家们的作品,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因此,《美学》的发表,对于古代的思想活动,及艺术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亚里士多德被认作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美学大师。他的思想仍影响着当下社会,是古今美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西方 美学

第一章希腊美学萌芽 1 希腊美学思想极盛的与公元5到4世纪,也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 2希腊神话一部分保存在《荷马史诗》中,一部分保存在戏剧里 3在公元5世纪左右悲剧句达到顶峰。代表人物有1埃斯库罗斯2索福克雷斯3欧里彼得斯4喜剧家亚里斯多芬 5在公远5实际前后,音乐,回话,雕塑,建筑都很繁荣,尤其是雕塑。 6由文艺转向哲学的原因? 第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工商业的发展奴隶主像鬼主争夺证权,诡辩派应运而生。 第三,外来文化的冲击 毕达哥拉斯 1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主要是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去看美学问题。 2(毕)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这宇宙的一切现象。这样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加以绝对化,彷佛把它看成一种先于一切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美就是和谐。 3毕达哥拉斯学派说(柏拉图也采用这句话),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也就是文艺寓整齐于变化” 4波里克勒特的《论法规》 5形式主义美学思想柏拉 赫拉克利特 1西方早期哲学中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观点的最大代表是赫拉克利特。作品《论自然》 2自然趋向差异对立,协调是从差异对立二不是类似的东西中产生的,(毕侧重于对立的和谐,赫侧重于独立的斗争) 3一切都之变动的,想流水一样,前水已不是后水,没有人能在同一河流里插足两次。(赫)4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赫)说明美是相对性 德谟克利特 1他开始从社会发展看艺术的起源 2这种看法多少和近代席勒和斯宾塞的“与里说”的萌芽。 3他的原子论,无题的表面分泌出微细的液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才使人得到物体“意象” 苏格拉底 1从社会科学的观点去看待美学问题,把美和效用联系起看,美必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的就是美,有害就丑。 第二章柏拉图 1《理想国》,》会饮》 2他的文艺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 3《理想国》中,是人被逐出,因为他认为,一个文艺给额嗯的不是真理,一个是文艺对人发生伤风败俗的影响,认为统治者和教育者应该是哲学家二不是诗人。又称“诗人和哲学治争”。他从他的政治立场去解决文艺对现实和文艺的社会功用的两个基本问题。 4摹仿说:就是把客观现实世界看作文艺的蓝本,文艺是摩仿现实世界的。 5柏拉图理解的的摹仿说放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是哪个,改变了它原来简历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含义。 6依他看来我们所理解的客观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有理式的世界才是真是的世界;二客观现实的世界只是理式的世界的摹本。 7床有三种,第一是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理式”(不依存于人的意识的存在,古不能译为“观念”或“理念”)第二是木匠依床的理式所所制造出来的的个别的床。第三是画家魔方个别床所画出来的床。

美学概论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大希庇阿斯篇》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和“美本身”分开: “什么东西是美的”vs “美是什么” 结论:美是难的 柏拉图认为存在一种绝对的美,即美的“理念”(Idea) 二、对美的本质的讨论分为哪几个方面和代表性观点 (一)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 “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秩序、明确和匀称) (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 3、博克:美是物体的一些特征而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 (二)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 (1)柏拉图:美是理念 (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第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 第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强调内容的决定作用。 第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客观的理念对人来说是主观的。 黑格尔:艺术发展史。 象征型:东方艺术。精神内容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物质溢出精神 古典型:希腊雕刻。内容和形式契合。特点是静穆和悦。 浪漫型:近代基督教艺术。精神溢出物质,主观性突出。 2、从观赏者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费气力。” 评论:以上对美的本质的两类的看法的共同点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这对象也可能是主体)进行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 20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 主客二分:“主体—客体”的认识 天人合一:“人—世界”的体验 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 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意义: 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对审美活动的研究 三、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的讨论 讨论的中心问题:“美是什么”?“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美在物还是在心”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学艺术观比较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学艺术观比较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史上两大巨人,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高足弟子,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学说,然而两者又各有千秋。本文试图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入手,分析两者的不同,并且由此所必然引发的两者文学艺术观的差异。 标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文学艺术 1.导论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历史上的两大巨人,在哲学史和美学史上都拥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地位。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是虚幻的,因此艺术对客观世界进行模仿则是更加不真实的,而人类的情感是人性中卑下的部分,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快感是应该受到抑制的。在文艺的社会功用方面,柏拉图站认为文艺应该有利于为理想国培养有理性的公民。他对文学艺术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而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文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不但具有创造性,而且还能体现客观世界中固有的本质的一般的规律。他同时还认为人类的本能应该得到适当的满足,文艺给人们带来的快感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本文将具体研究他们文学艺术观的差异。 2.文学艺术观 在提到这一概念时,我们必须注意希腊人所了解的“艺术”和我们所了解的“艺术”不同。凡是可凭专门的知识来学会的工作都叫做“艺术”。音乐、雕刻、图画、诗歌之类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叫做“艺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由于各自坚持的哲学思想体系的不同从而不可避免的提倡不同的文学艺术观。这主要体现在对待两个问题的不同观点:艺术创作的原动力问题以及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功用问题。柏拉图的伦理学也是建立在他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只有理性才具有绝对的价值,是至善。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思想,同时又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用在他看来更前后一致的科学的方法发展了柏拉图的理论体系,徘徊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3.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柏拉图在《斐德诺》中把诗人和艺术家又分为第一等的和第六等的。第一等的诗人和艺术家是柏拉图极力推崇的,而第六等人是柏拉图所批判的。在这里我们仅讨论柏拉图所崇尚的第一等人的创作原动力(第六等人将在下文提到)。柏拉图的基本思想体系是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不受物质影响,并主宰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精神决定物质。因此柏拉图认为文学艺术的产生也完全是精神的产物,有一种崇高的精神进入艺术家的脑海,指挥着艺术家完成艺术创作。这体现在他的

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一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众城邦中雅典处于最重要地位,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奠定基础,后经克利斯梯尼和伯里克利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希腊的民主政治。浓郁的民主气氛,追求自由的精神既体现在生活环境中,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人们的文化观念中更是体现着民主和自由的精神。 古希腊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商品货币经济也较发达,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出现。古希腊经济既有维护奴隶主自然经济,又有对商品货币经济的探索。发达的交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融,使希腊文化获得了发展。希腊人的哲学观念脱胎于宗教观念,而对文学艺术的自觉意识又受着哲学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演变历程,正反映了文论的演变历程,它们各自在后来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二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有着丰富的遗产。早在柏拉图前,希腊的思想家、文艺家们就曾对文艺提出过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许多都是柏拉图以来思想的源头。 荷马在他的史诗“序曲”中曾祈求诗神缪斯给他灵感,并在史诗中多次论及诗要给人以快感。色诺芬尼责备荷马把神写成与人一样有道德败坏的行径。这一点,被柏拉图所继承和发扬。

哥奇亚斯认为悲剧通过神话传说和情感描写使观众坠入迷魂阵中,所以能迷人的悲剧比不能迷人的画更高明,而被迷的观众比不被迷的更聪明。哥奇亚斯从观众心理的角度探索文学艺术的效果,对亚里士多德有一定的影响。 德谟克利特对文艺的看法,主要包括灵感说和摹仿说。他从经验论的角度总结出文艺和人的其他活动是起源于摹仿的。关于灵感,德谟克利特继承传统的看法,承认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并把灵感的来源归结为神。 苏格拉底也继承了当时流行的摹仿说。主张艺术不但是对对象形象的忠实描绘,而且还是对人物心灵和性格的表现。苏格拉底还强调天才和灵感,认为诗人处于灵感状态,自己不知其所以然。他的文艺思想得到了弟子柏拉图和徒孙亚里士多德的发扬。 三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出身于雅典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过很好的教育,并就学于苏格拉底八年,直到苏格拉底逝世。后游历四方,到前387年返回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并执教40余年。他留下的著作有36篇,内容涉及各种学科。其中比较集中地讨论文艺问题的有:伊安篇理想国斐德若篇和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至前322年),出身于古希腊吉塔拉地区贵族家庭。师从柏拉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20余年,直到柏拉图逝世。后回国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一生著作丰富,其中诗学是西方第一部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态都比较完整的美

古希腊音乐美学中的思想理念

古希腊音乐美学中的思想理念 古希腊的音乐美学思想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散见于当时伟大哲学家的各种论著当中。古希腊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摇篮,诗歌、戏剧、艺术、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的长足发展,为古希腊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古希腊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紧密联系,尤其是与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古希腊的音乐美学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各学派都对音乐的起源、音乐的社会作用、音乐与生活的关系、音乐美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尤其是音乐的作用一直是古希腊美学思想家们研究的重要问题。虽然各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对此进行研究,但是对于“音乐能够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情感”这一论题却惊人的一致,甚至可以说是殊途同归,这与现代音乐治疗中的基本观点不谋而合。我们不得不慨叹两千多年前的先贤哲人是如此的伟大和智慧。同时,这无疑也增强了我们对现代音乐治疗的信心,用音乐帮助人类解除痛苦自古就有之,我们完全可以从几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著中找到理论支持甚至是实践证明。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音乐治疗学的边缘性、交叉性决定了它的学科定义的不确定性。各国专家学者根据自身的理解和具体情况,纷纷从不同角度对“音乐治疗”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自己的理解。事实上,关于音乐治疗至今没有一个使学界普遍认可的概念。但是,综合学界关于音乐治疗的各种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共同性,即都强调

了音乐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都强调了音乐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在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协调方面有独特功效。而这一理念,也正贯穿了古希腊哲学大师们的哲学论著中有关音乐美学的理论阐述。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音乐是陶冶性情、慰藉精神痛苦的一种无法估价的手段。 毕达哥拉斯学派大多都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本人就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把世界简化为秩序并把世界和人的心灵在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联系在一起,二者能够联系的最有力的桥梁就是音乐。他们主要是从理性的角度研究音乐,从数量关系上研究音乐的节奏和调式。毕达哥拉斯学派充分肯定了音乐与灵魂是相通的这一观点。 “曲调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他们所表达的情绪和心情,所以音乐成为陶冶性情慰藉精神痛苦的一种无法估价的手段”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家们认为灵魂是一种和声,或更确切的讲是一种调式音,它根基于数的比例关系。这样一种关于灵魂的解说,用以说明我们为什么能够从音乐中领悟到特殊的快乐。根据“同类相应”的原则,灵魂与和谐震动可以产生欢乐的共鸣,灵魂的调式音可以比作七弦琴琴弦所发出的和声,宛如七弦琴在不熟练的手中,声音会走调一样,灵魂的和谐构成定会对胡乱的处置十分敏感。但是这种敏感性,只要在反应音乐演奏法方面加以改进,就能得以均衡起来。因为,音乐本身是神圣、美妙旋律的模仿和传播者,所以能使灵魂收听永恒的和声,而音乐家的使命正在于把这个永恒的和声从天上带到人间。音乐的功能就在于把它的神圣来源标记铭刻在心灵上。 毕达哥拉斯学派确定了音乐对人的脾气和情欲的治疗作用。“用音乐、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用音乐、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治疗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