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昔洛韦市场潮起潮落

泛昔洛韦市场潮起潮落
泛昔洛韦市场潮起潮落

医药经济报/2005年/8月/17日/第002版

市场

泛昔洛韦市场潮起潮落

本报特约撰稿人蔡德山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皮肤科门诊和疼痛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带状疱疹发病率在1.4‰~4.8‰之间,而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高达50%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带状疱疹发病率已有升高的趋势,而目前有50%的患者尚未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泛昔洛韦是近年上市的抗疱疹病毒类药物中的佼佼者,因此,其后市值得关注。

抗病毒药是一类常用的全身抗感染药物,在抑制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乙肝病毒、疱疹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长期使用后,也表现出耐药率逐渐上升的现象,许多不良反应也已暴露出来。病人对部分药物敏感性的逐渐下降;同时少数免疫功能缺陷病人产生了病毒DNA聚合酶发生基因突变的病毒株,导致了体内病毒变异和病情恶化,这两种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拓宽了人们对这一类药物市场开发的广度。

目前,上市应用的品种中,以抗乙肝病毒、疱疹病毒和抗HIV药物较多,泛昔洛韦就是近年上市的抗疱疹病毒类药物中的一种新药。该药口服后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可广泛用于单纯性Ⅰ型、Ⅱ型疱疹病毒(HSV-1、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治疗,临床上还可抑制乙肝病毒(HBV)、SARS病毒和E-B病毒的复制,从而成为令人瞩目的药物。但是在抗病毒药品自身特点的影响下,该类药物随着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爆发趋势而升降,表现出市场中的“大潮和小汐”。

同2003年相比,2004年泛昔洛韦的国内市场基本呈现下滑趋势,这主要受“后非典”时期的影响,市场表现不尽人意。

全球需求增势不减

第二代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FCV 是从阿昔洛韦 ACV 和更昔洛韦 GCV 类似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是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研制的前体药物,具备抗病毒谱广的特点,药物口服后,具有很好的生物利用度及较长的作用时间。除抗疱疹病毒外,对乙肝病毒也有一定的作用,药物在感染细胞中能具有少量的FCV-IP,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形成极大的亲和力。据国外报道,其作用与拉米夫定相当,能抑制病毒的合成,已被视为抗乙肝病毒的另一种药物。

泛昔洛韦最早由英国史克必成开发上市,商品名“泛维尔”,是第一个在美国获准用于面唇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的口服药品,也是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惟一的药物。紧接着,瑞士诺华制药公司进入到该品种的研发领域,目前已成为全球泛昔洛韦的主要销售商,其产品上市后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3年全球的销售额达2.33亿美元,2004年的增长率达9.44%,销售收入达2.55亿美元,在全球四大“洛韦类”处方药品中,占据着15%的份额。

国内企业迈步艰难

1999年,北京红惠医药、浙江海正药业、四川抗生素所、重庆普惠、南京京华生物5家企业成功开发出泛昔洛韦,并先后获得了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这些企业先后获得泛昔洛韦原料药生产注册证5个,制剂生产注册证11个,有8家药厂生产125mg、250mg的口服片剂和胶囊。2004年SFDA又批准了重庆圣华曦药业生产泛昔洛韦的原料药,浙江海正药业、武汉人福药业生产规格为125mg的泛昔洛韦颗粒剂。

泛昔洛韦是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换代产品,虽然国内研发的起步较晚,但在生产企业的大力推广下,影响面已逐渐打开。2002年,“洛韦类”在全国重点城市医院的用药金额同比增长了26.84%,其中泛昔洛韦用量增长了18.10%。在2003年SARS病毒流行的非常时期,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病毒资源中心的研究人员采用泛昔洛韦片进行了体外抑制冠状病毒的药效研究,在Rda细胞培养,采用病毒CPE法试验观察,证明了其在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抑制冠状病毒的作用,从而带动了泛昔洛韦市场的发展。

据2003年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情况表明,泛昔洛韦在哈尔滨、沈阳已进入前200位内(分别排在第128位、157位),全国产销量估计在1500万片左右。鉴于厂商在各地的品种中标价格不同,推算泛昔洛韦的总体市场约在6000多万元左右。近两年,国内对泛昔洛韦所做的市场研究数据很少公布,但据笔者所知,各厂商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2004年前3季度受“后非典”淡季时期的影响,泛昔洛韦国内市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滑,在我国全身用抗病毒药物近10亿元的市场中也仅占6%~8%的份额。

增长率和占有率偏低

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对国内重点城市地区主要医院处方药市场监控表明,2004年第4季度,泛昔洛韦制剂用药总量约为23万片/粒,用药金额167.18万元,其中125mg规格的片剂用量在许多地区处于优势,参与竞争的厂商为8家,分别是地奥成都药业、广东万基药业、北京红惠生物制药、四川海康、丽珠集团、浙江海正、四川明欣和广东彼迪药业。在药品招标采购的影响下,泛昔洛韦的每片平均价格在3.30~6.50元之间,比商品原定价分别低56%~14%。

在同质化产品的激烈竞争中,各地区不同品牌的泛昔洛韦市场价格不尽相同,质量上也存在着差异,并且在操作中还有让利的空间。

而另一种规格的250mg片剂,用量仅占总量的40%,但销售金额却占据总金额的54.68%。参与竞争的厂商主要是丽珠集团和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而丽珠集团在销售量、平均单价和销售收入均占据了上风。

从泛昔洛韦片的销售市场看,北京、哈尔滨、广州在用量上居前3位,在北京和哈尔滨市场,泛昔洛韦的125mg规格占据主流市场,而且重庆、济南、湖南也是125mg制剂的主要消费区域;而广州、沈阳、杭州、郑州市场则以250mg的规格为主。由于国产抗病毒药物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泛昔洛韦虽然价格较专利药品低,但总体购药金额在抗病毒药品市场中的占有率和增长率仍然偏小。

市场前景不可小觑

在抗感染类药物中,抗病毒药物研制起步较晚,临床上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增殖的药物十分匮乏,在全球药品市场上所占比例仅为1%~2%。近10年来,随着HBV、HCV(丙肝病毒)、HIV的蔓延,治疗药物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也促进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及销售市场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抗疱疹病毒新药的开发上市。

在我国,药品是否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对其市场的全面启动至关重要。2004年之前,泛昔洛韦在多种因素制约下,未能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这也是处方量不足的原因之一。现今,泛昔洛韦已被列入到2004年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其市场潜力将会得到充分的拓展。目前,摆在我国生产企业面前的关键问题是,应该如何挖掘泛昔洛韦的市场潜能。依笔者之见,企业要进一步认识到,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仍是今后营销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泛昔洛韦产能逐步扩大后,将有助于经济规模的逐步形成,经营者也会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

不合理处方点评

不合理处方点评 处方1: 男年龄:23 单位:汽车运输公司 病情及诊断:上感、咳嗽、痰多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375*6] 0.375/Bid ?复方氨酚烷胺20片2粒/tid ?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150ml 10ml/tid 存在6个问题: 1.上感多为病毒性感染,又无合并细菌感染,不应选择抗菌药物。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属青霉素类,用前皮试或详细询问对药物、食物、家族过敏史情况。 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属时间依赖型抗生素,疗效与高于4~5倍MIC的维持时间有关,应至少一日三次给药(q8h)。 4.复方氨酚烷胺含对乙酰氨基酚/金刚烷胺/氯苯那敏/咖啡因/人工牛黄。患者为司机,白天不宜服用含有氯苯那敏成分的药物。一日3次不宜,可以晚上下班后服用。 5.咳嗽痰多,不宜服用含磷酸可待因的药物,因含有中枢性镇咳药,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不利于排痰。 6.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含麻黄素,该患者没有喘,不需使用麻黄素,因麻黄素有中枢兴奋作用,不利于患者夜晚休息。

性别:男年龄:85岁 病情及诊断:急性胃炎、心律失常 ?左氧氟沙星片[0.1*12] 0.4 qd ?磷酸铝凝胶[20g*4] 20g tid ?阿托品片[0.3mg*20] 0.3mg tid ?普罗帕酮片[50mg*100] 100mg tid 存在4个问题: 1.氧氟沙星片服用方法为一次0.2g 一日2次对于老年人一日一次0.4g,可增强肾脏的负担。 2.氟喹诺酮类不应与含多价金属离子的药物同服,必要时胃黏膜保护剂与氟喹诺酮类分开服用,至少间隔2小时。 3.老年男性50%以上均并发前列腺肥大,使用阿托品解痉,加重前列腺的症状。4.同时患有心律失常,阿托品每日三次服用恐加快心律,可以改为痛时半片到1 片。

泛昔洛韦市场潮起潮落

医药经济报/2005年/8月/17日/第002版 市场 泛昔洛韦市场潮起潮落 本报特约撰稿人蔡德山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皮肤科门诊和疼痛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带状疱疹发病率在1.4‰~4.8‰之间,而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高达50%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带状疱疹发病率已有升高的趋势,而目前有50%的患者尚未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泛昔洛韦是近年上市的抗疱疹病毒类药物中的佼佼者,因此,其后市值得关注。 抗病毒药是一类常用的全身抗感染药物,在抑制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乙肝病毒、疱疹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长期使用后,也表现出耐药率逐渐上升的现象,许多不良反应也已暴露出来。病人对部分药物敏感性的逐渐下降;同时少数免疫功能缺陷病人产生了病毒DNA聚合酶发生基因突变的病毒株,导致了体内病毒变异和病情恶化,这两种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拓宽了人们对这一类药物市场开发的广度。 目前,上市应用的品种中,以抗乙肝病毒、疱疹病毒和抗HIV药物较多,泛昔洛韦就是近年上市的抗疱疹病毒类药物中的一种新药。该药口服后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可广泛用于单纯性Ⅰ型、Ⅱ型疱疹病毒(HSV-1、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治疗,临床上还可抑制乙肝病毒(HBV)、SARS病毒和E-B病毒的复制,从而成为令人瞩目的药物。但是在抗病毒药品自身特点的影响下,该类药物随着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爆发趋势而升降,表现出市场中的“大潮和小汐”。 同2003年相比,2004年泛昔洛韦的国内市场基本呈现下滑趋势,这主要受“后非典”时期的影响,市场表现不尽人意。 全球需求增势不减 第二代开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FCV 是从阿昔洛韦 ACV 和更昔洛韦 GCV 类似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是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研制的前体药物,具备抗病毒谱广的特点,药物口服后,具有很好的生物利用度及较长的作用时间。除抗疱疹病毒外,对乙肝病毒也有一定的作用,药物在感染细胞中能具有少量的FCV-IP,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形成极大的亲和力。据国外报道,其作用与拉米夫定相当,能抑制病毒的合成,已被视为抗乙肝病毒的另一种药物。 泛昔洛韦最早由英国史克必成开发上市,商品名“泛维尔”,是第一个在美国获准用于面唇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的口服药品,也是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惟一的药物。紧接着,瑞士诺华制药公司进入到该品种的研发领域,目前已成为全球泛昔洛韦的主要销售商,其产品上市后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3年全球的销售额达2.33亿美元,2004年的增长率达9.44%,销售收入达2.55亿美元,在全球四大“洛韦类”处方药品中,占据着15%的份额。 国内企业迈步艰难 1999年,北京红惠医药、浙江海正药业、四川抗生素所、重庆普惠、南京京华生物5家企业成功开发出泛昔洛韦,并先后获得了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这些企业先后获得泛昔洛韦原料药生产注册证5个,制剂生产注册证11个,有8家药厂生产125mg、250mg的口服片剂和胶囊。2004年SFDA又批准了重庆圣华曦药业生产泛昔洛韦的原料药,浙江海正药业、武汉人福药业生产规格为125mg的泛昔洛韦颗粒剂。 泛昔洛韦是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换代产品,虽然国内研发的起步较晚,但在生产企业的大力推广下,影响面已逐渐打开。2002年,“洛韦类”在全国重点城市医院的用药金额同比增长了26.84%,其中泛昔洛韦用量增长了18.10%。在2003年SARS病毒流行的非常时期,中国疾

阿昔洛韦片与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对比研究

临床与实践 Linchuangyushijian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 第19期(总第171期)2012年7月- 26 -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10, No.19 Jul,2012 ①中山市坦背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12 阿昔洛韦片与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对比研究 刘全① 【摘要】 目的:分别对两组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阿昔洛韦片与泛昔洛韦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3月到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泛昔洛韦片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进行治疗,在治疗后4 d、8 d、15 d、22 d 和29 d 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皮疹、神经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止疱、结痂、脱痂、缓解疼痛、神经痛持续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68.9%,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对照组中1例于用药后感到头晕,这2例患者未停药,继续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治疗带状疱疹泛昔洛韦片较阿昔洛韦片疗效好,不但能缩短病程,也能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值得在今后研究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泛昔洛韦 中图分类号 R7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9-0026-0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临床以集簇性小水疱为主要特征,常伴神经痛[1]。本次临床研 究分别对两组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阿昔洛韦片与泛昔洛韦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3月到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90例,所有患者病程均小于3 d,均为初诊,均耐受阿昔洛韦片与泛昔洛韦片。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2 方法 观察组口服泛昔洛韦片250 mg,3次/d,;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200 mg,5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d。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采用止痛剂、针灸、中药及其他种类西药等影响治疗效 果的方法进行治疗。 1.3 疗效判定 参考徐慧珍等[2]的疗效判定标准,在治疗后4 d、8 d、15 d、22 d 和29 d 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皮疹、神经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两组间止疱、结痂、脱痂、缓解疼痛、神经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详见表1。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3.3%(15/45),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68.9%(31/45),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对照组中有1例用药后感到头晕,这2例患者未停药继续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和急性神经痛持续时间 d 组别止疱结痂脱痂缓解疼痛急性神经痛观察组(n=45) 3.59±1.61* 4.53±2.41* 10.18±3.95* 4.48±2.77* 9.01±3.61*对照组(n=45) 5.45±2.98 6.31±3.51 13.21±5.01 7.76±5.49 12.49±5.41 *与对照组相比,P <0.01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神经均同时受累的皮肤病,多成群、缠腰而发,多发于春秋季节,发病前通常无身体不适、低热或过敏等症状,可见成簇带状丘疹,迅速形成水疱,后干燥结痂,留下暂时性红斑[3]。张秀珠[4]总结现今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病毒、免疫疗法、中医治疗等,认为中药治疗是不遗留神经痛的最好治疗手段。 毛静玲等[5]认为,阿昔洛韦属于抗病毒药物,干扰单纯疱疹病毒DNA 聚合酶,令病毒的DNA 无法复制,最终达到治疗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的效果。其采用阿昔洛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进行治疗发现效果优于利巴韦林。 泛昔洛韦属于新一代嘌呤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陆云团[6]发现泛昔洛韦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达到77%,而阿昔洛韦只有10%~20%,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首选药物之一。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阶段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短,说明泛昔洛韦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生活 不便。进一步的研究也发现观察组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治疗带状疱疹时泛昔洛韦片较阿昔洛韦片疗效好,能缩短病程,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在今后研究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丽娜.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6):731. [2] 徐慧珍,毛玲娥,罗邦国,等.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5):288-289. [3] 裴丽英,李艳超.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64. [4] 张秀珠.带状疱疹的中药外用治疗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93-94. [5] 毛静玲,吴英杰.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123. [6] 陆云团.包皮环扎术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生殖器疱疹26例[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125. (收稿日期:2012-04-07) (编辑:陈春梅)

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

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给予泛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75.7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疼痛、止疱及脱痂等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昔洛韦相比,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更明显,症状缓解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是医院常见的皮肤病,属于群集性水疱。患者皮疹位置处常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带状疱疹治疗中,阿昔洛韦及泛昔洛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的治疗效果较佳,临床疗效较高,更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我院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分两组给予阿昔洛韦及泛昔洛韦治疗,其中泛昔洛韦的疗效更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7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21-81岁,平均(45.17±8.49)岁;病程0.5-15d,平均(6.11±1.62)d;皮损位置:下肢1例,上肢13例,臀部1例,胸背部8例,头颈部2例,腰背部9例。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2-83岁,平均(46.20±7.93)岁;病程0.5-14d,平均(6.07±1.57)d;皮损位置:下肢2例,上肢11例,臀部1例,胸背部7例,头颈部2例,腰背部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于皮损部位涂上适量的炉甘石洗剂,同时应用维生素B12与B1。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加以应用泛昔洛韦片,即选择泛昔洛韦片(由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制造)0.25g,温水送服,每日2次,需持续服用

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 带状疱疹的临床

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发表时间:2018-11-26T11:46:56.9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8期作者:梁宏刚李振飞王艳白雪 [导读] 研究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梁宏刚李振飞王艳白雪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目的:研究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就诊的9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5例。其中,对照组仅口服泛昔洛韦片,实验组采用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经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疗效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疼痛感得以缓解,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膦甲酸钠氯化钠;泛昔洛韦片;头面部带状疱疹;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61-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病毒入侵人体后能够在脊髓后根神经节长时间潜伏,一旦受劳累、抵抗力低下等诱因刺激,将再次被激活并侵犯神经及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出现红斑、水疱,自觉疼痛[1]。带状疱疹的常发人群就是抵抗力不高的成年人,其中,头面部带状疱疹最多见于高龄患者,常症状显著,疼痛剧烈,患处水肿明显,严重者可继发失明、脑炎,甚至死亡。所以,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予以改善[2]。为深入探讨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对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下展开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9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 实验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66.34±3.81)岁。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66.12±3.25)岁。 纳入依据:发病初期;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病症;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依据:治疗前2周内曾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精神病;肝肾功能障碍;妊娠期妇女;不同意本次研究。 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对比研究发现,组间差异不明显,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泛昔洛韦片(国药准字:H20093927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治疗方式,每天服用两次,每次服用剂量为0.25克,并且行止痛、营养神经等基础性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6684 武汉大安制药有限公司),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3g,注射液规格为。每七天为一个疗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要接受两个疗程的治疗。且在滴注的过程中,要求充分水化且以低速滴注,时间不允许低于2个小时。 1.3 评价指标 分析并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疗效评价指标。 有效率判断:①痊愈:疼痛完全消失。皮损消退90%以上;②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皮损消退60~90%;③有效:疼痛减轻,皮损消退在30~59%;④无效:疼痛无明显减轻,皮损消退< 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人数]×100%。 疗效评价指标:皮损好转天数(50%以上水疱结痂),皮损痊愈天数(50%以上结痂脱落)。疼痛疗效指标:疼痛开始缓解天数,疼痛明显缓解天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的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指标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数值判定标准为P<0.05,证明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实验组远远高于对照组,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