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第一 取样、制片、染色

一、取样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准确,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 对照品

对照品粉末是检定供试品的参照物,其制备是显微鉴别的先决条件。有经验者,可自取标本,鉴定后制作,或购买药材经品种基原鉴定。还应注意有些药材的显微特征受生长年限及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对于供试品的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也应当认真记录。

(二) 供试品

中药材 原药材应注意基原、产地、规格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检定用样品。

(2)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一般药材100g-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3)将所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量。

(4)前处理:将供试品捡净后,用量较小时,可以用乳体或小型电磨粉碎过《中国药典》6号筛(1.0μm-250μm)备用。

1、中成药

(1)取样:从各批号的箱、包、瓶中随机取样,记录好厂家、批号,从各包装盒中任意取1丸,每批号不得少于3次。各供试品留样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年。

水丸无包衣时,可直接取2丸-3丸,乳钵中研成细粉后,取少量置裁玻片上,滴加规定的试液,搅拌均匀,使粘结的细胞、组织分离,再按粉末特征加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水蜜丸或大蜜丸;可直接用刀片横向切开取一薄片,或用小钢铲取一小块(约15mg)放置在载玻片上制片观察。

(1) 去包衣:中药片剂常见包衣为糖衣,隔离层常使用胶浆、糖浆和滑石

粉。水丸和糊丸等(挂)衣的材料有滑石、蔗糖、朱砂、雄黄、青黛、百草霜、礞石、赫石等。可用刀片将包衣剥去,简单的办法也可将片剂或丸剂断为两半,直接取内心,粉碎进行观察。

(2) 添加剂:为便于观察,可对中成药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做适当 的前处理。

除去水溶性干扰物:将检品置于蒸馏水中研匀,离心处理,取沉淀物检查。

除去脂溶性干扰物:将检品滴加适量氯仿,离心处理,取沉淀挥干氯仿后检查。除去淀粉,糊化淀粉的干扰:将检品滴加蒸馏水研匀,置烧杯中煮沸、冷却,离心处理,取沉淀检查。

以上操作中,为防止某些显微特征的流失,应进行留样观察。

二、制片

(一)制片

1、载玻片与盖玻片 载玻片与盖玻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之一。因载物台下的聚光器是按使用一定厚度的载玻片设计的。首先应选择规格统一的载玻片(厚0.9mm-1.2mm)与盖玻片(厚0.12mm-0.17mm)。使用前,将载玻片与盖玻片用无水乙醇浸泡后,用柔软的绸布或无纤维人造纸揩擦,至表面洁净无暇。

2、制片 将供显微观察的粉末药材或样品置于载玻片上,然后加入适宜的试液1滴,用玻璃棒搅匀,用镊子将盖玻片沿一侧轻轻放下,使液体自然展匀即可。可用滤纸吸拭溢出的液体或从盖玻片边缘补充液体不足的空隙。

(二)制片按使用试剂分类

1、稀碘液制片 主要用于观察含淀粉粒。

2、斯氏试液制片 试液由醋酸:甘油:水(1:1:1)组成。用于观察 包括淀粉粒在内的所有显微鉴别特征。

3、水合氯醛制片 水合氯醛试液能渗透组织,使皱缩的细胞膨胀并能溶 解淀粉粒、蛋白质、树脂、挥发油和叶绿素等,使细胞组织变得透明而清晰。

4、乙醇装片 在观察的切片中有菊糖、粘液、树胶等时,使用95%以上 的乙醇。

(三) 制片按保存时间分类

1、临时制片 封藏介质一般为流动性液体,不耐久藏。但制作简易、适

用于一般的显微观察及显微化学反应。

2、半永久性制片 在上述临时制片周围,直接使用加拿大树胶,将盖玻 片周围封严,室温放置1天干燥后,置冰箱内,一般可供10年以上观察使用。封藏介质还可以选用半固体的甘油明胶。

3、永久性制片 封藏介质一般呈固态,可长期保存,但制作费时,多用 于教学标本。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将粉末用无水乙醇浸润,随后沥去乙醇,用二甲苯浸润,再沥去二甲苯,滴加加拿大树胶的二甲苯溶液后,自然挥发干燥固定后即可。

三、染色

为使标本片特征显著,可根据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性质,加入不同染色剂染色。常见的显微化学反应如下(所有试液的配制方法参见《中国药典》)。

(一)细胞壁性质的检定

1、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试液1滴-2滴,稍放置,加盐酸1滴,因木化程序不同,显粉色、红色或紫红色。此操作最好在水合氯醛透化后再进行,其效果较好。

2、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III试液,稍放置或微热,呈橘红色至红色。

3、纤维素细胞壁 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先加碘试液湿润后,稍放置,再加硫酸溶液(33-50)显蓝色或紫色。

(二)细胞内含物性质的检定

1、淀粉粒 加稀碘试液,呈蓝色或紫色。

2、糊粉粒 (1)加碘试液,呈黄棕色。(2)加硝酸汞试液,呈砖红色(材 料中如含有多量脂肪油,宜先用乙醚或石油醚脱脂后进行)。

3、脂肪油、挥发油和树脂(1)加苏丹III试液,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2)加90%乙醇、脂肪油和树脂不溶解(蓖麻油及巴豆油例外),挥发油则溶解。

4、菊糖 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80%硫酸1滴-2滴,显紫红色并很 快溶解。

5、粘液 加钌红试液,呈红色。

6、草酸钙结晶 (1)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即溶解但无气泡发生。(2)

加硫酸(1-2)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7、碳酸钙(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发生。

8、硅质 加硫酸不溶解。

第二 显微镜及显微摄影

为能如实地记录,客观地反映中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特征,掌握显微镜摄 影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一、显微镜

显微镜主要是由机械部分与光学部分组成,虽然新型显微镜不断面市,但 其原理及各部分的构造均大同小异。

(一)机械部分

主要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盘、焦距调节装置等。

1、镜座 用于保持显微镜的稳定与平衡。

2、镜臂 用于支持镜筒及取放显微镜时便于握持之用。

3、镜筒 为一中空的金属圆筒,用以固定物镜与目镜用的距离。现以双筒 倾斜式为常见。

4、载物台 用于放置载玻片之用,并有夹压片固定。装置较完善的显微镜,载物台一侧附有旋钮,可控制载玻片前后左右的移动。

4、物镜转换盘 具有3个-6个螺旋品,每个螺旋品配置有不同放大倍率的 物镜。

5、焦距调节装置 通过镜筒与载物台的升降,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 主要包括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2个部分。

(二) 光学部分

主要由一系列的放大透镜组合而成。除了主要用于放大的透镜组外,尚有光密度调节装置、滤光片、光源装置等。

1、物镜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分,内装有多组复式透镜。

2、目镜 内装有一组放大率较小的透镜组。其作用在于将物镜所成图像作进一步的放大。

3、光密度调节装置

(1)聚光器:由数片透镜组成,位于载物台下方,用于将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聚光器的一侧,尚装有升降调节轮,供会聚光线密度所用。聚光器的光阑开孔最好为物镜数值孔镜的60%-70%。

(2)场光阑:位于光源的上方,主要功能是靠减少物镜反射光斑来控制图像的光。

二、显微摄影

1、镜头的选择

(1)物镜:显微照像时,必须选用平场消色差镜或平场复消色差物镜,如带有广视野的物镜则更优。

(2)目镜:应选择生产厂家原配置的照像专用目镜。

2、取景与对焦 现常用者多为专用的显微摄影装置。这类装置主要由一 个取景目镜和一个目镜照像机组成。

3、显微照明 现一般的显微镜均附有透射式中心照明光源,即采用了柯勒照明法,以获得强而均匀的照明。

4、滤光片 为减少显微镜观察所造成的疲劳,一般装在光圈上端的滤光片架内,放置一个中等密度的滤光片可以减弱图像的亮度,达到令人舒适的光亮程度。

5、曝光控制 显微摄影的装置中,多具有自动曝光控制功能,以PM-10AD10全自动显微照像装置为例。在曝光操作盘上,装有下列操作钮。

胶片尺寸与选择钮:可选择35mm胶片到大尺寸照片。

胶片感光度设定:ISO设定钮。

胶片倒易失效校正钮:参考微机处理机上所附有的常用牌号胶片倒易率失效特性数据,将旋钮拧到所用胶片的位置,即可自动地调节曝光时间。

标本暗视野补偿钮:根据视场内的标本分布的明暗反差状态,把胶片的有效感光速度在额度值的0.25-4之间转换。

摄影方式选择钮:选择自动或手动方式。

三、其他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使用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当注意两先两后,即先低倍、后高倍、先粗调、后微调。

2、显微镜的维护 应特别注意防尘、防潮与防腐。避免载玻片上滴加过多的液体试剂,避免试剂流出引起腐蚀。

3、显微测量法 鉴定药材粉末时,一般需要采用显微长度测量的方法。长度的测量时,需要用2种标尺,即台测微尺与目测微尺。

台测微尺为显微长度测量的标准,用于校正目测微尺的长度。全长1mm,分 10个大格,每个大格再分为10个小格,故每个小格相当于10μm。

目测微尺为一圆形的小玻片,一面印有标尺,长度通常为1cm,分为100个小格,使用时注意将有刻度的一面朝下。

4.胶片的选择 显微标本一般都是静态的,所以胶片的感光度并不重要。彩色胶片分日光型和灯光型,只要在光路中置一正确的滤光片使照明调节到日光光质,不论哪一类都能在显微摄影中成功地使用。

胶片的有效期限,在包装盒上印的有效期限之前使用,过期胶片易发生色平衡的变化。

5.冲扩 冲扩为最后一步,把握不好,将功亏一篑。自己冲洗时,应认真做好观察记录。送到照像馆扩印时,应同时附上样片,照片后一般自动记录有显影条件,可供调试冲扩条件时参考。

6.图像欠佳的原因 图像不清晰时,应检查一下显微镜的微调焦方面是否有“滑轮”现象。是否因按快门时过重或太快造成震动。取景目镜中的双十宇线是否看清。如有油迹出现在物镜前透镜上,或标本的载玻片上,则图像是模糊的。 照片亮度不匀时,应检查一下照明器及其里面的光源与显微镜是否成一直线,如照明不均匀,将对所拍摄照片有明显影响,其背景或检体的图像常一边偏暗。

中药材粉末及中成药的显微鉴别

第一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要点

生物的各种组织形态均具有较为稳定的显微特征,中药材被粉碎时,其组织、细胞、内含物等依然可见。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特征,是开展中药粉末鉴别的基础。

一、根及根茎类药材

根及根茎类药材的粉末显微鉴别,以具有特征性的后含物、厚壁组织、分泌

组织为观察重点,其次是导管、木栓细胞等。

1.细胞后含物

(1) 淀粉粒:其形态随植物种类而异。观察时,应注意淀粉粒的多少,形状、类型、大小、脐点形状及位置,层纹等特征。

(2)菊糖:为菊科、桔梗科植物药所特有。

(3)结晶:大多为草酸钙结晶,偶有含硅质块的。

2.分泌组织 如有分泌细胞、分泌腔(室)、分泌管(道)及乳汁管等类型。

3、厚壁组织

(])纤维:常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两大类。其中木纤维又分为韧型纤维和纤维管胞。

(2)石细胞:多成群或单个散在,有的与木栓细胞或薄壁细胞相连接,如苍术等。观察时,应注意石细胞的形状,大小、细胞壁增厚形态和程度,纹孔形状及大小、孔沟密度等特征。

4.导管 导管多为梯纹、网纹或具缘纹孔,少为螺纹和环纹。

5.木栓组织 双子叶植物根和根茎中常见,单子叶植物根茎中少有存在。

6.后生皮层 仅见于为数不多的双子叶植物根和单子叶植物根茎。

7.表皮及下皮 表皮一般在单子叶植物药材中较普遍,双子叶植物药材仅见于较细长的须状根。

8、内皮层细胞 多见于单子叶植物根、根茎类粉末中,如泽泻等。少数双子叶植物的根具有分隔的内皮层细胞,如龙胆等。

9.薄壁细胞 包括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射线及髓部的薄壁细胞。薄壁细胞中的后含物或特殊物质是重要的鉴别特征,如熟地黄具黑棕色核状物的薄壁组织等。

二,皮类药材

主要指木本植物形成层以外的部分,显微鉴别时,以观察厚壁细胞、木栓组织等为重点。

1.木栓细胞 大多为棕色,极少数浅红色或紫红色,少数无色,常有不同颜色的后含物。木栓细胞表面观大多为多角形,细胞壁栓质化;也有的细胞壁呈不均匀木化增厚,并具纹孔,形似石细胞.如肉桂等。

2.纤维 普遍存在。应注意是单个散在或成束,颜色、形状、直径、长短、壁增厚的程度,纹孔及孔沟形状等特征。同时注意有无晶纤维,如黄柏等。 3.石细胞 较普遍存在。应注意形状、大小、颜色,细胞壁形态、有无分枝、有无内含物等特征。

4.射线细胞 多碎断。应注意观察射线细胞的宽度和高度(有时破碎不易看清)、细胞内含物等特征。

5.筛管 为皮类药材的标志,观察其分子端壁的筛板及筛域的分布状态,如厚朴等。裸子植物皮类药材无筛管,而有筛胞,如土荆皮等。

此外,还应注意分泌组织的有无、类型、形状、大小及分泌物的颜色,细胞后含物(晶体、淀粉粒等)的有无、形态,大小等特征。

三、木类药材

主要指双子叶植物茎的心材,显微鉴别时,导管,纤维、木薄壁细胞等为观察重点。

1、导管 一般较发达,多为具缘纹孔和网纹导管,其分子的宽度、长度、纹孔的排列方式是重要的鉴别特征,如降香的具缘纹孔导管。

2.木纤维 分为韧型纤维及纤维管胞,前者细胞壁无纹孔或单斜纹孔,后者有具缘纹孔,注意纹孔口的状况、有否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的厚度及是否木化等。

3.木薄壁细胞 木薄壁细胞的胞壁大都木化、具纹孔,如苏木的木薄壁细胞。

4.木射线细胞 应注意木射线细胞的形状、宽度和高度、细胞壁的增厚程度等,如降香的木射线细胞。

四、藤茎类药材

药用者多为木质藤茎,皮类和木类药材的组织特点均可察见,少数带有叶的茎类药材可见到叶肉组织、气孔或毛茸,机械组织较发达,草酸钙结晶常见,淀粉粒常较小等。其他鉴别要点参见皮类和木类药材鉴别要点。

五、叶类药材

叶肉组织和气孔是叶类药材的主要标志。观察时应注意以下特征。

1.表皮细胞 表面观。断面观的形状,颜色、垂周壁的弯曲程度、胞壁

增厚状况、角质层的形态以及有无纹孔等。

2.气孔 轴式及副卫细胞数目。

3.毛茸

(1)腺毛:重点观察腺头的形状、细胞数目、大小、分泌物的颜色及腺柄的细胞数目、大小等特征,如桑叶;唇形科植物叶的腺毛形成腺鳞,头部由8个 细胞组成,如薄荷叶。

(2)非腺毛:重点观察形状、大小、细胞数目、表面有无纹理、疣点等特征。如艾叶等菊科植物叶的非腺毛T字形,多细胞;石韦非腺毛为星状,多细胞,番泻叶非腺毛为单细胞,壁厚,具疣状突起;荷叶非腺毛则为非腺毛聚合体等。

4.晶体 注意观察其类型、大小及存在方式。有的叶类药材有2种以上晶体形态,如番泻叶兼有草酸钙簇晶和柱晶;桑叶既有钟乳体结晶又有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穿心莲叶含大形螺状钟乳体。

此外,还要注意栅栏细胞的列数,长度和直径,导管的类型和直径、厚壁组织的有无,如茶叶含有石细胞等特征。

六、花类药材

以花粉粒、花粉囊内壁细胞、毛茸、柱头表皮细胞为主要鉴别点。此外,观察时还应注意草酸钙结晶如丁香,分泌组织如红花、纤维如菊花等特征的存在。 1.花粉粒 是鉴别花类药材的主要特征。主要注意花粉粒的形状、大小、萌发孔形态、外壁构造及纹饰(理)等特征。

(1)形状:指立体状态或极面观、赤道面观的轮廓。

(2)大小:除圆球形只测其直径外,一般需分别测量极轴或赤道轴的长度。

(3)花粉壁:花粉一般具有较厚的外壁和较薄的内壁。

(4)萌发孔:为花粉外壁较薄的区域,当花粉有萌发时,花粉内壁由萌发孔向外伸出形成花粉管。花粉粒的形状、数目及大小,因种而异。

2.花粉囊内壁 注意其纹饰类型。

3.毛茸 注意其类型、形状、大小、细胞数目、排列及表面特征等。

七、果实类药材

果实类药材一般为完整果实或果实的某一部分。显微鉴别时, 以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为观察重点。

1.外果皮 注意观察细胞形状,垂周壁增厚状况。

2、中果皮 注意观察分泌组织。

3.内果皮 注意观察石细胞。

对含有种子的果实类药材,还应注意种皮、肝乳组织等特征。

八、种子类药材

种子类药材一般为干燥成熟的种子,有的只用种子的某一部分。显微鉴别时,多以观察特化为厚壁细胞的种皮细胞为重点。

1.厚壁细胞 豆科及旋花科植物等大都有种皮栅状细胞,要注意种皮栅状细胞的列数、形状、有无光辉带及所处位置等。

2.种皮细胞 常由石细胞构成,是重要的鉴别依据。

其次应注意种皮支持细胞、油细胞、色素细胞的有无和形态;有无毛茸、草酸钙结晶、淀粉粒、分泌组织碎片等。有时胚乳细胞也是鉴别依据。如砂仁等。

九、全草类药材

大多为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少数为带根的全株。全草类包括了草本植物药的各个部位;除草质茎外,其他前文均已沦述。草质茎与木质茎药材粉末的主要区别在于:机械组织较少,导管直径较小; 一般无木栓组织:绿色薄壁组织较多:毛茸多见。表皮角质层纹理、气孔较明显,如麻黄的哑铃状特异型气孔是该药的重要鉴别特征。

十、菌类药材

大多以子实体或菌核的形式入药。无淀粉粒和高等植物的显微特征。观察时应注意菌丝的形状、有无分枝、颜色,大小;团块、孢子的形态:结晶有无及形态、大小与类型。

十一、动物类药材

因药用部位不同,有动物体、分泌物、病理产物和角甲类之分。

动物全体应注意皮肤碎片细胞的形态与色素颗粒的颜色。分泌物和病理产物应注意团块的颜色及其包埋物的性质特征,表皮脱落组织,毛茸及其他细胞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如麝香、牛黄等。

角甲类药材应注意碎块的形状、颜色、横断面和纵断面观的形态特征及色素颗粒颜色,如羚羊角等。

十二、矿物类药材

除龙骨等少数化石类药材外,一般无植(动)物性显微特征。主要应注意晶体的大小,直径或长径;晶形的棱角、锐角或钝角;色泽、透明度、表面纹理及方向、光洁度;偏光显微镜下的特征等,如朱砂、石膏、雄黄等。

第二节 中成药显微鉴别要点

一、了解剂型制法,熟悉组方药材

了解剂型和制法,熟悉处方中组成药物的显微特征是中成药鉴别的基础。中成药的显微鉴别与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相比要复杂得多,因为中成药一般多由二味以上中药材采用多种方法制备而成。制备方法的不同对显微鉴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组成药物及各种辅料的显微特征还会出现相互影响和干扰。在对中成药鉴别前,首先要尽可能地了解该药的剂型和制法,分析可能检出的药物有多少。例如牛黄解毒丸中的8味药都是原粉人药,均可检出。在牛黄解毒片中,黄芩、桔梗,甘草3味药为煎汁投料,这些药便看不到各自的显微特征,不能检出。应视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赋形剂常使用淀粉的种类有玉蜀黍、木薯、小麦、米及马铃薯。

对于组成药物的显微特征,可分出熟悉的、基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3类,只有熟悉之后,方可灵活应用。对于不熟悉的特征,必须先对照药材粉末进行研究,将粉末药材的主要特征制作标准彩色图版,以供对照观察之用。

二、排除交叉干扰,明确专属特征

排除交叉干扰,确定专属性特征是中成药鉴别的关键。在对各组成药物粉末分析比较观察时,分析处方,选取各药在中成药中的专属性特征,作为鉴别依据。因此,单一药材粉末的主要特征在成药中有时不一定能作为鉴别依据,而某些较次要特征有时则可起到鉴别作用。选取各组成药物显微特征时要考虑到2点:一是所选特征在该处方中的专属性;二是该特征尽可能在处方外的中药中也要有专属性。一般地说,每味组成药选取1个能代表该药的专属特征即可,如果该特征与其他组成药的类似组织,细胞、内含物或赋形剂有交叉。则应选取其他特征。如果改换其他特征亦较难时,可考虑增加1个—二个辅助性特征;但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避免繁乱。

三、熟练正规操作,确保结果准确

显微鉴别与一般的仪器分析方法相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对操作者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生药学理论基础,还要有娴熟的显微观察技能和摄影技术。

每个样品应制5枚标准片,先重点观察后,再纵向扫描观察30行,每次观察幅宽约0.5mm(有的显微镜可通过自动移动装置控制)。一般可在100-400倍下照相记录,含细胞后含物较多者,制片静置一周后应复查制片的稳定性。

关于各种显微特征的量度测定,一般应取20个测量其平均值,力求客观。因此,在中成药中的显微特征的量度值与药材原粉中测量的数值不—定完全相同,但大都在原粉末量度值范围内。

还应指出的是,中成药的显微鉴别,分为已知组成样品和未知组成样品2类,以上所及仅为已知处方的样品。至于未知组成样品的鉴别,难度相应增大。但只要掌握大量的单味药粉末显微特征,积累丰富的鉴别经验,同样可以逐步解决。鉴别时,为方便观察,还应考虑多种手段的应用。如某些特殊的组成药材,粉末显微特征不易确定,可用微量升华的方法来解决,如冰片等。

偏光显微镜在中药显微鉴别中的应用

中药材粉末的偏光特征:

偏振光显微镜(p01arizing microscope)简称偏光显微镜。与普通的明视野显微镜相比,偏光显微镜利用了自然光在通过各向异性透明体(如方解石等)时,可产生偏振光的作用原理,在构造上增加了2个尼科尔棱镜(Nicol Prism)或2块人造偏振片。一块置于光源和待检物之间,作为“起偏振器’;另一块置于物镜和目镜之间,作为“检偏振器”。只要旋转二者之一,使彼此互相垂直,便可起到“熄光”作用,形成一个暗背景。当样品为“各向异性”的物质时,可使来自于聚光器的平面偏振光线,发生少量的分离与旋转,在到达检偏振器时不被熄灭,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如果偏振光光线在通过“各向同性’的样品时,则最终呈现为暗视野。

偏振光显微镜往常用于淀粉和晶体物质的观察。有关矿物类及化学医药晶的偏光显微特征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近来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植物、动物、矿物类的药材粉末,也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各向异性的性质”。因此,利用此种特征,可供中药粉末显微鉴别参考。通过普通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的对照观察,

可使中药和中成药显微鉴别的速度和准确性大为提高。偏光显微镜的应用,还为计算机图像处理提供了方便。

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某些药材的鉴别要素在色彩上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这主是是由于观察时光源及滤片所造成的,只要观察条件固定,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反映出的中药粉末色彩特征基本是稳定的。本实验观察,均是在不染色、不透化的条件下完成的。

偏光显微镜配件简单,无需重新购置高档显微镜,只要在现有的显微镜上增加一套偏光装置即可。此法易于推广,特别适用于基层药检部门。

一、植物类药材

1、淀粉 根及根茎类药材中常含有淀粉,作为赋形剂,其在中成药制剂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也是显微鉴别的重点之一。

2、草酸钙结晶 草酸钙结晶作为后含物存在于植物的不同器官,类型多样,除针晶、砂晶、方晶、棱晶、片晶、柱晶等单晶以外,针晶束、簇晶、砂晶团等亦常见。

3、石细胞 石细胞在植物体内广为分布,单独或成群散在,表面的孔沟、层纹木化程度均有很好的鉴别意义。偏光显微镜下细胞壁多呈亮黄色或亮橙黄色。

4、纤维 纤维在根、根茎、木部、皮部最为常见,是鉴别中药材的重要指标之—。偏光显微镜下,细胞壁及内含物,呈强弱不同的色彩。

5、导管 导管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器官。其类型和形态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中存有差异。偏光显微镜下,导管呈强弱不同的色彩。

6.其他 非腺毛,气孔、后含物等也可呈现出不同的偏光特性。

二、动物类药材

动物的骨碎片、肌纤维、结晶状物、毛茸等也可呈现出不同的偏光特性。

三、矿物类药材

多数矿物性物质具有偏光特性,在常用中药的矿物性组份中可属常见。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 学号:20182632**** 姓名:*** 实习时间:2020.6.29-2020.7.26 实习地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 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 实验内容:芦荟、金银花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芦荟、金银花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 2.掌握芦荟、金银花的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显微镜、紫外光灯、量杯、滴管 2.试剂:三氯化铁、稀盐酸、四氯化碳、甲醇等 3.药材:芦荟、金银花 三、实验内容 (一)芦荟 1.性状鉴别:库拉索芦荟,呈不规则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暗红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粗糙或显麻纹,富吸湿性。有特殊臭气,味极苦,

好望角芦荟,表面呈暗褐色,略显绿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而有层纹。以色黑绿或棕黑、质脆、有光泽、气味浓者为佳。 2.显微鉴定:粉末,用乳酸酚装片,老芦荟团块表面有细小针状结晶聚集成团,放置24小时稍有溶解,团块上的结晶依然清晰。新芦荟团块棕色多角形,表面无结晶附着,放置24小时,全部溶解。 3.成分:老芦荟含芦荟总苷约25%,以芦荟苷为主;还含异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树脂约12%,为芦荟树脂鞣酚与桂皮酸结合的酯。另含多糖混合物以及芦荟多糖等。新芦荟含芦荟苷(约9%),异芦荟苷,好望角芦荟苷A、B,好望角芦荟苷元。尚含芦荟树脂A、B、C、D,其中B即芦荟苦素。 4.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硼砂0.2g,加热使溶解,取溶液数滴,加水30ml,摇匀,显绿色荧光,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再取滤液2ml,加硝酸2ml,摇匀,库拉索芦荟显棕红色,好望角芦荟显黄绿色;再取滤液2ml,加等量饱和溴水,生成黄色沉淀。 ②取本品粉末0.1g,加三氯化铁试液5ml与稀盐酸5ml,振摇,置水浴中加热5分钟,放冷,加四氢化碳10ml,缓缓振摇1分钟,分取四氯化碳层6ml,加氨试液3ml,振摇,氨液层显玫瑰红色至樱红色。 ③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至沸,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荟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

常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主要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特征 锁阳:草酸钙结晶成片存在于灰绿色的中果皮碎片中,结晶长方形、长条形或呈骨状,长9-22μm,直径2-4μm。 肉苁蓉:叶表皮细胞壁深波状弯曲。 地黄: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补骨脂: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厚,胞腔含红棕色物。 菟丝子:种皮栅状细胞2列,内列较外列长,有光辉带。 五味子: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 山药: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80-240μm,直径2-8μm。 肉桂:石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一面菲薄。 车前子:种皮下皮细胞表面观狭长,壁稍波状,以数个细胞为一组,略作镶嵌状排列。 续断:草酸钙簇晶直径约至45μm,存在于淡黄棕色皱缩的薄壁细胞中,常数个排列成行。 覆盆子:非腺毛单细胞,壁厚,木化,脱落后残迹似石细胞状。 荆芥: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 羌活:油管含淡黄色棕色或黄棕色条状分泌物,直径8-25μm。 枳壳: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茯苓: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 甘草: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当归: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 白术: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陈皮:草酸钙方晶成束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白芍: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

个细胞含有数个簇晶,T字形毛弯曲,柄2-4细胞。 艾叶:T字形毛弯曲,柄2-4细胞。 王不留行:种皮表皮细胞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50-120μm,垂周壁增厚,星角状深波状弯曲。 漏芦:石细胞类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较厚,纹孔稀疏。 路路通:果皮石细胞类方形、梭形、不规则形或分枝状,直径53-398μm,壁极厚,孔沟分枝状。 葫芦巴:种皮支持细胞底面观呈类圆形或六角形,有密集的放射状纹增厚,似菊花纹状,胞腔明显。 诃子:果皮纤维层淡黄色,斜向交错排列,壁较薄,有纹孔。 乌梅: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厚,表皮布有单细胞非腺毛或毛茸脱落后的痕迹。 姜黄:糊化淀粉粒团块黄色。 黄芩: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 黄连: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 黄芪: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平截。 黄柏:纤维束鲜黄色,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 白头翁: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33μm ,基部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的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 知母: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110μm。 木香:木纤维长梭形,直径16-24μm,壁稍厚,纹孔口横裂缝状、十字状或人字状。 桔梗: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金银花:花粉粒类圆形,直径约至76μm,外壁有刺状雕纹,具3个萌发孔。 防风: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17-60μm。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篇一: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实习学生: 实习时间:至 实习地点: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学 指导教师: 实习主要内容:益元散剂的制备、蕲蛇药酒的制备、益母草膏的制备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 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 湿或液化现象。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第一 取样、制片、染色 节 一、取样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准确,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 对照品 对照品粉末是检定供试品的参照物,其制备是显微鉴别的先决条件。有经验者,可自取标本,鉴定后制作,或购买药材经品种基原鉴定。还应注意有些药材的显微特征受生长年限及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对于供试品的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也应当认真记录。 (二) 供试品 中药材 原药材应注意基原、产地、规格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检定用样品。 (2)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一般药材100g-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3)将所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量。 (4)前处理:将供试品捡净后,用量较小时,可以用乳体或小型电磨粉碎过《中国药典》6号筛(1.0μm-250μm)备用。 1、中成药 (1)取样:从各批号的箱、包、瓶中随机取样,记录好厂家、批号,从各包装盒中任意取1丸,每批号不得少于3次。各供试品留样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年。 水丸无包衣时,可直接取2丸-3丸,乳钵中研成细粉后,取少量置裁玻片上,滴加规定的试液,搅拌均匀,使粘结的细胞、组织分离,再按粉末特征加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水蜜丸或大蜜丸;可直接用刀片横向切开取一薄片,或用小钢铲取一小块(约15mg)放置在载玻片上制片观察。 (1) 去包衣:中药片剂常见包衣为糖衣,隔离层常使用胶浆、糖浆和滑石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材、中药成品 1检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2定义: 通常是借助显微镜,应用植物细胞、组织学和矿物晶体光学等知识鉴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的一种方法, 3检验操作方法(临时制片法) 3.1仪器和用具 3.1.1仪器 生物光学显微镜、显微描绘器、滑走切片机或徒手圆筒生物切片器、镜台测微尺、离心机。 3.1.2用具 放大镜、刀片、解剖刀、镊子(包括粗镊及眼科弯镊与直镊)、剪(眼科剪与手术剪)、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湿器(即玻璃干燥器改装蒸馏水加微量苯酚,潮气润湿药材样品用)培养皿或小烧杯(放切片用,切片后的处理均可在其中进行)、酒精灯、铁三角架、石棉网、滴瓶、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粗与细)、乳钵、量筒毛笔(从刀上刷取切片用)铅笔(H B、4H、6H绘图用)带盖搪瓷盘(装切片标本用)纱布、吸水纸(滤纸)、火柴等。 3.2试液 3.2.1水合氯醛试液: 取水合氯醛50g,加水15ml与甘油10ml使溶解,即得。

此液为透化剂,可使干缩的细胞壁膨胀而透明,并能溶解淀粉粒、树脂、蛋白质及挥发油等。 3.2.2甘油醋酸试液(xx液): 取甘油、冰醋酸与水各等份,混合即得。 此液专用于观察淀粉形态,可使淀粉不膨胀变形,便于测量其大小。 3.2.3甘油-乙醇溶液: 取甘油1份,50%乙醇1份,混合即得。 此液为封藏液,用于保存植物材料及临时切片,有软化组织的作用。 3.2.4xxⅢ试液取xxⅢ 0.01g,加90%乙醇5ml溶解后,加甘油5ml,摇匀即得。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内保存,在2个月内应用。 此液可使木栓化、角质化细胞壁及脂肪油、挥发油、树脂等染成红色或淡红色。 3.2.5钌红试液: 取10%醋酸钠溶液1~2ml,加钌红适量使呈酒红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此液可使粘液染成红色。 3.2.6间苯三酚试液: 取间苯三酚1g,加90%乙醇100ml使溶解,滤过即得。应置棕色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此液与浓盐酸合用,可使木化细胞壁染成红色或紫红色。 3.2.7碘试液: 取碘化钾

中药鉴定学实验部分教案

实验十五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下列药材的性状鉴定特征:水蛭、全蝎、蟾酥、石决明、海马、蛤蚧、蕲蛇、乌梢蛇、斑蝥、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穿山甲。 2、掌握蟾酥、麝香的显微鉴定特征。 3、掌握蟾酥、牛黄、鹿茸、麝香的理化鉴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1、仪器:显微镜、试管、小漏斗、烧杯、蒸发皿、水浴锅、回流装置、量瓶、电吹风、薄层色谱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光灯、酒精灯、吸管、电动离心机、超声波震荡器。 2、试剂:50%甘油水溶液、硫酸、碘试液、甲醇、乙醇、丙酮、氯仿、醋酐、环己烷、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0%硫酸乙醇溶液、脂蟾毒配基、华蟾蜍次素、甘油醋酸、水合氯醛、浓过氧化氢(30%)、盐酸、氢氧化钡、胆酸、去氧胆酸、异辛烷、醋酸乙酯、冰醋酸、茚三酮试液、10%氢氧化钠、0.5%硫酸铜溶液、70%乙醇、甘氨酸、正丁醇、2%茚三酮丙酮溶液、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 3、材料:实验目的项下列出的中药材;蟾酥粉末、麝香仁粉末、鹿茸粉末、牛黄粉末、鹿茸对照药材粉末。 三、实验内容 1、药材性状鉴定主要特征 (1)水蛭Hirudo:

蚂蝗: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长4~10cm,宽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腹面棕黑色,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吸盘不显著,后端钝圆,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 水蛭:扁长圆柱形,体多弯曲扭转,长2~5cm,宽0.2~0.3cm。 柳叶蚂蝗:狭长而扁,长5~2cm,宽0.1~0.5m。 (2)全蝎Scorpio:头胸部和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一对短小的螯肢及一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前腹部由7节组成,背面绿褐色,有5条隆脊线;后腹部6节,棕黄色,末节有锐钩状毒刺。 (3)蟾酥Venenum Bufonis: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粉末少许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4)石决明Concha Haliotidis: 杂色鲍: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7~9cm,宽5~6cm,高约2cm。表面暗红色,有多数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质坚硬,不易破碎。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中药鉴定学是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较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 1.了解药用植物学有关基础知识; 2.熟悉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3.掌握鉴定中药的依据和取样的方法。 4.掌握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 5.掌握中药的各类主要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 6.掌握大纲中规定要全面、重点讲授的中药,包括来源、植物(动物)形态、性状、显微、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特征,了解品质标志和类同品、掺杂品、伪品等情况。 7.熟悉一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特征,了解其他有关内容。 8.熟悉有关定义、名词、术语(包括传统经验术语)和符号。 二、基本技能方面: 1.掌握中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定方法,了解理化鉴别方法,并能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熟悉有关绘图技能。 2.熟悉地掌握植物类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包括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等技术。 3.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的操作技能。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90学时。 课程内容 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本草学中有关中药鉴定资料的简介;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简介国外植物药在鉴定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中药资源 我国中药的天然资源,中药的栽培、引种及驯养、饲养。

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实习学生: 实习时间:至 实习地点: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学 指导教师: 实习主要内容:益元散剂的制备、蕲蛇药酒的制备、益母草膏的制备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二蕲蛇药酒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中药鉴定学》实验内容36学时(精校版本)

实验项目一:粉末制片技术和大黄的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粉末制片技术的方法 (2)掌握大黄的粉末特征 (3)掌握大黄的理化鉴别 2、实验内容 (1)应用粉末制片技术观察大黄的粉末结构特征 粉末制片法将生药粉末制成显微观察片的一种方法 粉末制备:将大黄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再用药典规定的5-6号筛子过筛,使粉末较细而均匀,有利于制片观察。 制片试液选择:若需观察薄壁细胞、淀粉粒、油滴或黏液细胞时,加水或醋酸甘油作试液。若观察纤维、石细胞、导管、晶体等,加水合氯醛试液透化,有利观察。 大黄粉末:淡黄棕色。 1)草酸钙簇晶众多.棱角多短钝。 2)大型导管多为网纹,非木化或微木化,少有具缘纹孔导管及细 小螺纹导管。 绘图 (2)大黄的理化鉴别 微量升华: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针状结晶,高温则得棱状至羽毛状结晶。 3、实验仪器 仪器:生物显微镜、酒精灯、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吸水纸、火柴、绘图铅笔、铁片、金属圈、石棉板。 试剂:水合氯醛、甘油、水 药材:大黄粉末 4、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项目二:表面制片技术和甘草粉末鉴别 1、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表面制片技术 (2)掌握补骨脂的表面特征 (3)掌握甘草的粉末特征 2、实验内容

(1)应用表面制片方法观察补骨脂的果皮特征 表面制片方法系将表皮组织制成显微观察片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观察叶片、花瓣、花萼的表皮组织的形状、气孔、腺毛、非腺毛的类型和角质层的纹理以及各种细胞内含物等的显微特征。 补骨脂: 壁内腺:类圆形,表皮细胞多达数十个至百个,中心细胞较小,多角形,周围细胞径向延长,辐射状排列,腺体腔内有众多油滴。 绘图 (2)应用粉末制片技术观察甘草的粉末结构特征 在载玻片上加水合氯醛2-3滴,放入粉末,并用镊子尖头或解剖针搅拌均匀,用镊子夹住玻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见冒烟起泡时立即取下,切勿烧干,再加水合氯醛试液l-2滴,重复2-3次,见粉末颜色较浅组织透明后,再加1-2滴水合氯醛试液,防止片内结晶.再盖上盖玻片。 甘草:粉末淡棕黄色。 1)纤维:成束或散离,细长,,壁厚,微木化,孔沟不明显。晶鞘纤维易察见,草酸钙方晶呈类双锥形、长方形或类方形,含晶细胞的壁增厚,微木化或非木化。 2)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多破碎,纹孔对列或互列,有时在导管旁可见具缘纹孔。 3)木栓细胞:呈棕红色,壁薄,微木化,表面观细胞呈多角形。 绘图 3、实验仪器 仪器:生物显微镜、表面皿、酒精灯、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解剖针、吸水纸、火柴、绘图铅笔。 试剂:水合氯醛、水 药材:补骨脂、甘草 4、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项目三:徒手制片和麦冬横切面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徒手制片方法 (2)掌握单子叶植物块根的横切面特征 2、实验内容

第二章-中药制剂的鉴别

(一)A型题 1.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 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 B. 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 用制取挥发油方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D. 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E. 含有原生药粉的制剂的鉴别 2.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为哪味药的特征。() A. 山药 B. 茯苓 C. 熟地 D. 牡丹皮 E. 泽泻 3.在银翘解毒片的显微定性鉴别中,花粉粒黄色,类球形,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雕纹,为哪味药的特征。() A. 金银花 B. 桔梗 C. 连翘 D. 甘草 E. 淡竹叶 4. 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为哪味药的特征。() A. 牛黄 B. 大黄 C. 雄黄 D. 冰片 E. 朱砂 5. 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 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 5 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 大黄 B. 牛黄 C. 黄芩 D. 冰片 E. 雄黄 6.在复方丹参片的定性鉴别中:取本品1片,研细,分次加水少量,搅拌,滤过,滤液移至100 mL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取溶液2 mL ,加水至25mL。在283nm ±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B. 冰片 C. 三七 D. 丹皮 E. 党参 7.在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为() A. UV法 B. Vis法 C. TLC法 D. HPLC法 E. GC法 8.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别,在哪类药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A. 中药制剂 B. 中药材 C. 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D. 合成药物 E. 中药制剂和合成药物 9.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 最常用 B. 最少用 C. 一般不用 D. 不常用 E. 从不使用 10. 在薄层色谱法中,使用薄层玻璃板,最好使用() A. 优质平板玻璃 B. 普通玻璃 C. 有色玻璃 D. 彩玻 E. 毛玻璃 11.在薄层定性鉴别中,最常用的吸附剂是() A. 硅胶G B. 微晶纤维素 C. 硅藻土 D. 氧化铝 E. 聚酰胺 12.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 少用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 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粉末 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μm,直径27-37μm,壁较厚,有孔沟;③木纤维较细长,直径10-13μm,壁较厚,有点状纹孔; ④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⑤导管直径较小,具孔纹或网纹; ⑥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壁孔。 4.理化鉴定

中药显微鉴别试题及答案

中药显微鉴别试题及答 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药显微鉴定培训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显微鉴别是用对药材的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剂中药味的、或内含物等物征进行的一种方法。 2、中药的显微鉴定包括、。 3、生物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由:镜座、、、载物台、、推进器、及粗微调节轮等组成。 4、生物显微镜光学部分由物镜、、、滤光板和等构成。 5、维管束分为有限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和辐射维管束等。 6、表皮外面的毛茸分为和两种。 7、石细胞是植物体内特别的厚壁细胞。 8、根据纤维在植物体内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和。 9、根据导管增厚所形成的纹理的不同,将导管分为环纹导 管、、、、孔纹导管。 10、牛黄解毒片的粉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 二、选择题 1、有关中药材制片,下列不是中药显微制片的是() A、组织切片 B、表面切片 C、离生切片 D、粉末制片 2、下列哪个不是显微试液()

A、水合氯醛试液 B、甘油醋酸试液 C、2-萘本酚试液 D、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3、中药成方制剂的显微鉴别中样品处理不正确的有() A、片剂,可取2-3片研细后,取粉末适量装片或透化装片。 B、散剂,胶囊剂,可直接取出粉末装片或透化装片。 C、水丸剂,可取数丸置乳钵中研细,取粉末适量装片。 D、含挥发性成份的制剂,可取粉末直接装片。 4、益母草茎的横切面显微鉴别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腺鳞头部有4、6或7个细胞柄单细胞柄 B、下皮厚角细胞在棱角处较多 C、髓部薄壁细胞较大 D、非腺毛2-3细胞组成 5、大黄药材的显微鉴别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 B、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内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外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C、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D、木质部射线较稀疏,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6、三七药材显微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 B、含有草酸钙簇晶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药物制剂本科、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使用) 前 言 《中药鉴定学》 是应用传统的经验鉴别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鉴 定中药材的真伪优劣,扩大和寻找新药源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基源鉴 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来鉴别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中 药鉴定学》实验则是将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桥梁,着重培养学习实际工 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理解和掌握 该门课程。 《中药鉴定学》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中药鉴定学 知识的掌握,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理论,学会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的 基本方法;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中药的传统 经验鉴别方法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即基源、性状、显微和理化四大 鉴别方法,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本课程总学时 9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72学时,实验 18 学时。 教学要求与内容 实验一 基本操作:徒手切片及粉末制片、简图及异常构造绘图 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教学要求】 1.掌握徒手切片,表面制片方法,粉末制片方法 2.熟悉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 3.掌握显微测微尺的较正和使用方法 4.掌握绘图通用的代表符号 【教学内容】

1.讲述:(1)显微镜的正确操作 (2)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方法的操作及装片 (3)绘图要领 (4)显微镜测微尺的校正操作方法 2.重点讲授:(1)在显微镜操作时五点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重点交代) (2) 在徒手切片移动手腕,牵拽切片要轻快,不能是拉锯式 (3)撕取表皮时要沿叶脉或果柄,易撕并且完整 (4)记熟绘图原则及通用的代表符号 (5)注意校正方法 (6)较正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及计算公式要熟记 (7)粉末制片的操作中注意透化液的选择 (8)透化试剂的功能要熟悉 3.示范操作。 4.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 课堂扼要讲授、实验操作示范、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性质】 基础性实验,必做 实验二 根及根茎类中药 大黄、何首乌 【教学要求】 1.掌握二种药材性状鉴定特征 2.掌握大黄,何首乌的显微鉴定特征 3.掌握大黄,何首乌理化鉴定方法 4.掌握原植物的鉴定特征 【教学内容】 (1)观察药材性状特征 1.讲述: (2)组织切片及粉末的观察 (3)记录理化鉴定全过程

中药显微鉴定

庄博:1145608 显微鉴定是一门专业技术,是用显微镜观察药材切片的组织构造或粉末的细胞及其后含物特征,描述显微鉴别点,制订显微鉴别依据。制片:一般作横切面片或粉末片,必要时可作纵切面片或解离组织片等。植物的根、根茎、藤茎、皮、木类药材,以组织切片为主;叶、花、果实、种子等以表面制片或粉末片为主;全草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采用组织制片或粉末片时,可选择1~2个有明显鉴别作用的特征;全草的粉末应以混合粉末为主。为配合中成药的显微分析,动物类及矿物类药材均以粉末片为主。 第一节:根类药材 被子植物的根,根据其维管系统,可分为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或单子叶植物根。 1.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例:细辛) 表皮皮层皮层维管束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 特点:皮层宽,中柱小,木质部束及韧皮部束数目少,相间排列,初生木质部呈星芒状,一般无髓。 2.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例:甘草) 周皮皮层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 特点:表层为木栓组织;皮层狭窄;韧皮部较发达或较狭窄;形成层环多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组成;中央大多无髓,少数有明显的髓部。 性状:粉防己质重坚脆,粉性,易折断;粉防己质坚硬,略粉性,不易折断 横切面:防己科粉防己落皮层、木栓层→皮层(窄,稀疏散有石细胞;布有短棒晶及小方晶)→韧皮部(半圆形)→ 形成层(束明显)→木质部(深入中心,数束)→射线宽,无髓部。 马兜铃科广防己皮层石细胞断续成环,布有簇晶、短棒晶及小方晶;韧皮部狭长,向外侧渐尖;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2或多分枝;射线较窄及髓部有异型维管束等区别于粉防己。 粉末:粉防己可见小方晶和小棒晶。淡黄色石细胞,孔沟、层纹明显。单粒淀粉直径至26μm;复粒2~8分粒,分粒较小。木纤维为韧型纤维。另可见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木薄壁细胞,木栓细胞等。 广防己可见簇晶。石细胞壁较厚,孔沟具分枝。单粒淀粉直径至30μm;复粒2~7分粒,分粒较大等区别于粉防己。 湘防己:称钩风的根横切面具异常构造,有2~7轮同心性维管束环层。 木防己:呈圆柱形,屈曲不直,表面黑褐色。质较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无粉质。皮层石细胞连成环带,方晶众多而大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 能力的中药鉴定人才,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改过程中,应加强实验设计(内容和方法)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注意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性,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毕业生的中药鉴定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普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所致的师资经费的相对缺乏和人均拥有实验仪器数量的相应减少,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为主,实验方法以教师设计讲授、学生照章操作为主,实验手段以传统的标本、挂图、投影、显微镜为主[ 1]

,从中反映出目前中药鉴定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与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相悖的问题,急需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笔者长期从事中药鉴定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认为在本学科实验教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材或指导中所编写的实验多为验证式实验,这部分内容与所学理论知识相配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过大,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单一直观,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按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时,应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方法的创新性。内容的综合性是指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应涵盖与中药鉴定密切相关的多个学科,如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矿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仪器分析、生物技术等,主要应用于单个品种的鉴定,尤其是多来源品种以及常用易混品种的鉴定,如大黄、天麻、麻黄、砂仁、厚朴等的鉴定。通过综合性实验训练,使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方法的创新性主要是指中药鉴定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常规中药鉴定方法多为药典法,但有时对某些品种的鉴定还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应探索多种有效快速鉴定的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我完成。通过创设多种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有目

智慧树知到《中药鉴定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药鉴定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中药鉴定学精讲》常用的学习方法有 A.过线上网络学习 B.线下见面课学习 C.学生网络交流 D.章节测试、期末考试 答案: 过线上网络学习,线下见面课学习,学生网络交流,章节测试、期末考试 2、《中药鉴定学》相关的内容有 A.中药本草考证 B.来源形态鉴定 C.宏观性状鉴定 D.微观显微鉴定 E:理化鉴定 答案: 中药本草考证,来源形态鉴定,宏观性状鉴定,微观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3、中药鉴定方法和规格标准应与什么相统一 A.最早的本草记载 B.最先进的药品标准 C.现行的药典 D.药品管理法 答案: 现行的药典 4、《中药鉴定学精讲》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要抓住重点药材,突出鉴别特征,加强归纳、比较,注重“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密切结合实验,强化科学记忆。

A.对 B.错 答案: 对 5、现代中药鉴别技术发展主要有 A.现代中医药技术 B.现代理化分析技术 C.现代生物技术 D.现代药物合成技术 答案: 现代中医药技术,现代理化分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第二章 1、人参与西洋参为同一种植物来源,不同产地。 A.对 B.错 答案: 错 2、人参与三七均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的植物 A.对 B.错 答案: 对 3、人参与西洋参来源不同,药性相似。 A.对 B.错 答案: 错

4、牛黄入药只能用黄牛的胆结石,水牛、牦牛的胆结石都不可入药。 A.对 B.错 答案: 对 5、各种羚羊的角都可以作为“羚羊角”药用。 A.对 B.错 答案: 错 6、阿胶因产东阿而得名。 A.对 B.错 答案: 对 7、西红花药用部位是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花蕊。 A.对 B.错 答案: 错 8、鹿茸的商品规格有花鹿茸和马鹿茸两大类。 A.对 B.错 答案: 对 9、只有成熟的雄麝才能分泌麝香。 A.对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第一节取样、制片、染色 一、取样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准确,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对照品 对照品粉末是检定供试品的参照物,其制备是显微鉴别的先决条件。有经验者,可自取标本,鉴定后制作,或购买药材经品种基原鉴定。还应注意有些药材的显微特征受生长年限及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对于供试品的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也应当认真记录。 (二)供试品 中药材原药材应注意基原、产地、规格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检定用样品。 (2)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一般药材100g-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3)将所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量。 (4)前处理:将供试品捡净后,用量较小时,可以用乳体或小型电磨粉碎过《中国药典》6号筛(1.0μm-250μm)备用。 1、中成药 (1)取样:从各批号的箱、包、瓶中随机取样,记录好厂家、批号,从各包装盒中任意取1丸,每批号不得少于3次。各供试品留样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年。 水丸无包衣时,可直接取2丸-3丸,乳钵中研成细粉后,取少量置裁玻片上,滴加规定的试液,搅拌均匀,使粘结的细胞、组织分离,再按粉末特征加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水蜜丸或大蜜丸;可直接用刀片横向切开取一薄片,或用小钢铲取一小块(约15mg)放置在载玻片上制片观察。 (1)去包衣:中药片剂常见包衣为糖衣,隔离层常使用胶浆、糖浆和滑石 粉。水丸和糊丸等(挂)衣的材料有滑石、蔗糖、朱砂、雄黄、青黛、百草霜、礞石、赫石等。可用刀片将包衣剥去,简单的办法也可将片剂或丸剂断为两半,直接取内心,粉碎进行观察。 (2)添加剂:为便于观察,可对中成药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做适当 的前处理。 除去水溶性干扰物:将检品置于蒸馏水中研匀,离心处理,取沉淀物检查。 除去脂溶性干扰物:将检品滴加适量氯仿,离心处理,取沉淀挥干氯仿后检查。 除去淀粉,糊化淀粉的干扰:将检品滴加蒸馏水研匀,置烧杯中煮沸、冷却,离心处理,取沉淀检查。 以上操作中,为防止某些显微特征的流失,应进行留样观察。 二、制片 (一)制片 1、载玻片与盖玻片载玻片与盖玻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之一。因载物台下的聚光器是按使用一定厚度的载玻片设计的。首先应选择规格统一的载玻片(厚0.9mm-1.2mm)与盖玻片(厚0.12mm-0.17mm)。使用前,将载玻片与盖玻片用无水乙醇浸泡后,用柔软的绸布或无纤维人造纸揩擦,至表面洁净无暇。 2、制片将供显微观察的粉末药材或样品置于载玻片上,然后加入适宜的试液1滴,用玻璃棒搅匀,用镊子将盖玻片沿一侧轻轻放下,使液体自然展匀即可。可用滤纸吸拭溢出的液体或从盖玻片边缘补充液体不足的空隙。 (二)制片按使用试剂分类 1、稀碘液制片主要用于观察含淀粉粒。 2、斯氏试液制片试液由醋酸:甘油:水(1:1:1)组成。用于观察 包括淀粉粒在内的所有显微鉴别特征。 3、水合氯醛制片水合氯醛试液能渗透组织,使皱缩的细胞膨胀并能溶 解淀粉粒、蛋白质、树脂、挥发油和叶绿素等,使细胞组织变得透明而清晰。

中药鉴定中的显微鉴别总结

中药鉴定中的显微鉴别总结 - 本文出自药圈,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5483011.html,/thread-749173-1-1.html 双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 木栓形内层,皮层韧初次,形次初木层,根射线达中,有髓是根茎。 单子叶根及根茎横断面(从外向内依次为): 单无形栓有表层,辐射为根散为茎,根髓茎无不见线,皮大木小最常见。 一、含草酸钙晶体的品种 <一>含簇晶的品种 1.大黄:草酸钙簇晶,棱角大多短钝,多,无石细胞,无纤维。 2.何首乌:有草酸钙簇晶(有少数管胞和木纤维 3.太子参:薄壁细胞含少数簇晶 4.白芍:草酸钙簇晶较多,有的细胞含2个至数个簇晶,也有含晶细胞纵列成行(有木纤维长梭形)。 5.地榆: 薄壁组织有较的草酸钙蔟晶,有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6.人参:簇晶多,棱角锐尖(根茎导管旁偶有木纤维),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6分粒组成。 7.西洋参:簇晶棱角较长而尖,有树脂道,树脂道内含棕色树脂,淀粉粒为单粒,类圆形。 8.三七:簇晶少,其棱角较钝。有树脂道碎片。淀粉粒有复粒,复粒由2~10分粒组成。 9.白芷:薄壁细胞有簇晶(18微米)。 10.牡丹皮:含簇晶,含晶细胞排列成行,也有一个薄壁细胞中含数个簇晶,或簇晶充塞于细胞间隙中,有时可见牡丹酚针状、片状结晶。 11.辛夷:有时可见簇晶,有的石细胞成分枝状,油细胞众多。 12.丁香:簇晶细小,极多,油室众多,纤维。 13.金银花:簇晶细小。 14.山楂:草酸钙蔟晶少数(山里红无石细胞),山楂有较多石细胞。 15. 蓼大青叶:叶肉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多量的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 16. 小茴香:每一糊粉粒中含细小簇晶1个。 簇晶要记牢,蓼太何大小,白芷牡丹芍,三人楂关榆,丁香金银小。 含方晶、柱晶的品种 1.地黄:方晶细小,在薄壁细胞中有时可见,有分泌细胞,内含橙黄色油滴或橙黄色颗粒状物。 2.浙贝母:方晶,方形或多面形,少数成梭形,杆状或簇状,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中。 3.川贝母: (暗紫贝母)方晶少数,呈细小方形,梭形略呈圆簇状,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中。 4. 红花:薄壁细胞中偶见小方晶。 5.厚朴:含少数方晶,有分枝状石细胞,纤维,油细胞。 6. 砂仁:外胚乳有少数细小方晶 7. 沉香:有柱晶,纤维管胞,木纤维 8. 补骨脂:为柱晶壁内腺 9. 防己:柱晶及方晶 10. 枳壳:斜方晶或棱晶,有大型油室 11.五倍子:可见少数棱晶 12 桔梗:不去外皮者有栓皮层,细胞中偶含草酸钙小棱晶。 方晶母红砂厚地,柱晶沉香补骨脂,五桔棱晶二枳己。 <三>含砂晶的品种

中药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精选教育文档

中药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分析化学在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强调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注重实验的规范性和操作技能的提高。但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按部就班的实验方式,使学生缺少探索研究的激情和机会。为适应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分析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在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已成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实现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将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有机结合,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1 开设验证性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所谓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基金项目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实验原理为目的重复性实验活动。刚接触分析化学实验,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法缺乏了解,实验指导教师的职责就是较详细地讲解实验的目的 课题来源:贵阳中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08) 要求、原理、要点、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通过播放实验教学片,演示实验操作,如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滴定分析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了解规范的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指导

的顺序进行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纠正不规范的技术操作,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验证性实验在传授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实验方法,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 2 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如果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这样的实验就是设计性实验。通过第一阶段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程序已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实验操作技能。但由于验证性实验的整个过程是在验证课堂上、书本里讲过的理论知识,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实验的结果是已知的,实验中只要学生照方抓药、认真操作、总能得到预期结果。学生在实验中缺乏激情和思考,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将设计性实验纳入分析化学实验第二阶段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实验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做实验,大大提高了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2.1 教师指定实验题目,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室条件及在研课题指定实验题目。以水中微量铁的测定为例,教师对实验目的、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及实验基本原理进行简要讲解,要求学生了解本实验的基本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