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O

_

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如:BaSO4、BaCO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时,不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当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和分子化速率相等时,则建立了电离平衡。其平衡特点与化学平衡相似。(逆、等、动、定、变)

1.电离方程式:

书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时常用“”。

2.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

K 的意义:K 值越大,表示该电解质较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从

的大小,可以判断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例如弱酸的相对强弱:

>

>

>

>

>

>

>

【注意】

(1)电离常数服从化学平衡常数的一般规律,只受温度影响,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温度一定时,弱电解质具有确定的电离常数值。

(2)电离常数越大,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越多,电解质电离程度越大。

(3)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常数,每一步电离程度各不相同,差异较大,且逐级减小,故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氢离子主要由第一步电离产生。

3.电离度:

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常用α表示: α=%100?原有溶质分子总数

已电离的溶质分子数 四. 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⑴水的电离平衡: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自电离:

H 2O+H 2

O H 3O ++HO -- 简写为 H 2

O H ++OH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电离平衡常数:Ka =

O]

[H ]][OH [H 2-+=[H +][OH -] ⑵水的离子积常数:Kw=[H +][OH -]

250C 时Kw =1.0×10-14 mol 2·L -2 ,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w 增大。如1000C 时Kw =1.0×10-12 mol 2·L -2 .

⑶无论是纯水还是酸、碱,盐等电解质的稀溶液,水的离子积为该温度下的Kw 。

2.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⑴酸和碱:酸或碱的加入都会电离出 H +或OH -,均使水的电离逆向移动,从而抑制水的电离。

⑵温度:由于水的电离吸热,若升高温度,将促进水的电离, [H +]与[OH -]同时同等程度的增加,pH 变小,

但[ H +]与[OH -]始终相等,故仍呈中性。

⑶能水解的盐:不管水解后溶液呈什么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⑷其它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由于活泼金属与水电离出来的 H +直接作用,使[ H +]减少,因而促

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3.溶液的酸碱性和pH 的关系

⑴ pH 的计算: pH=-lg[H +]

⑵酸碱性和pH 的关系:

在室温下,中性溶液:[H +]=[OH -]=1.0×10-7 mol · L -1, pH =7

酸性溶液: [H +]>[OH -] , [H +]>1.0×10-7 mol ·L -1, pH <7

碱性溶液: [H +]<[OH -] , [H +]<1.0×10-7 mol ·L -1, pH >7

⑶pH 的测定方法:

①酸碱指示剂:粗略地测溶液pH 范围

②pH 试纸:精略地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

③pH 计: 精确地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

4.酸混合、碱混合、酸碱混合的溶液pH 计算:

①酸混合:直接算 [ H +],再求pH 。

②碱混合:先算[ OH -]后转化为[ H +],再求pH 。

③酸碱混合:要先看谁过量,若酸过量,求 [H +],再求pH ;若碱过量,先求[ OH -],再转化为[ H +],最

后求pH 。

[H +]混 = 碱酸碱

碱酸酸-V V ++V ][OH V ][H - [OH -]混 = 碱酸酸酸碱碱V V +-+V ][H V ][OH -

【例1】25 ℃时水的KW=1.0×10-14mol?L-1,而100 ℃时水的KW=5.5×10-13mol?L-1。若在100 ℃时某溶液的[H+]=1.0×10-7mol?L-1,则该溶液呈( )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D.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碱性解析:100 ℃时中性溶液中[OH-]=KW[H+]=5.5×10-13mol2?L-11.0×10-7mol?L-1=5.5×10-6 mol?L -1>[H+],故溶液呈碱性。答案: C

【例2】在25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1×10-12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

A.12 B.7 C.6 D.2

解析:纯水中由水电离出的[H+]水=[OH-]水,向纯水中加酸或碱,水的电离均受到抑制,水的电离平衡左移,水电离出的H+和OH-的量相应减少,但[H+]水=[OH-]水。若为酸,则[OH-]液=[OH-]水=[H+]水=1×10-12 mol?L-1。答案:AD

五.盐类水解

1.盐类水解的实质: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盐的水解可看作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为吸热反应。

2、盐类水解规律

(1)强弱规律:“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2)大小规律:①“水解程度小,式中可逆号,水解产物少,状态不标号。”②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且以第一步为主。如:CO 32- + H2O HCO3- + OH- HCO3- + H2O H2CO3 + OH-

(3)酸式盐规律:

①强酸酸式盐溶液呈强酸性。如NaHSO4、NH4HSO4

②强碱弱酸酸式盐溶液显何性,必须比较其阴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则溶液显酸性。如NaH2PO4、NaHSO3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HS

3.大多数盐类水解程度较低,但其过程促进了水的电离。

盐类水解的程度主要决定于盐的本性,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就越大,其盐溶液的碱性(或酸性)越强。

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稀释溶液,水解程度增大,另外,加酸或加碱抑制水解。

4.水解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书写时应注意。

(1)一般用可逆号“”,只有互相促进的完全水解(即有沉淀或气体产生的互促水解)才用“=”。

(2)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可用多步水解方程式表示。

(3)一般不写“↓”和“↑”,水解程度大的例外。

六.盐类水解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的水解:如配制FeCl3、SnCl2、Na2SiO3等盐溶液时应分别将其溶解在相应的酸或碱溶液中。

(2)制备某些盐时要考虑水解:Al2S3、MgS、Mg3N2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制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3)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利用加热促进水解来制得胶体。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某些试剂的实验室贮存,如Na2CO3溶液、Na3PO4溶液、Na2SiO3溶液等不能贮存于磨砂口玻璃瓶中。NaF 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

(5)证明弱酸或弱碱的某些实验要考虑盐的水解,如证明Cu(OH)2为弱碱时,可用CuCl2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显酸性)证之。

(6)采用加热的方法来促进溶液中某些盐的水解,使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除去溶液中某些金属离子。如不纯的KNO3中常含有杂质Fe3+,可用加热的方法来除去KNO3溶液中所含的Fe3+。

(7)向MgCl2、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gO或Mg2CO3除去FeCl3。

(8)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要考虑水解:如Mg、Al、Zn等活泼金属与NH4Cl、CuSO4、AlCl3等溶液反应。3Mg+2AlCl3 +6H2O→3MgCl2+2Al(OH)3↓+3H2↑

(9)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如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

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

(10)判断酸碱中和至pH=7时,酸碱的用量(如用氨水与盐酸反应至pH=7时是氨水过量)。

(11)测定盐溶液pH时,试纸不能湿润,若中性溶液,测得pH不变仍为7,若强酸弱碱盐溶液,测得pH比

实际偏大,若强碱弱酸盐溶液,测得pH比实际偏小,

(12)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加热浓缩FeCl3 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OH)3,灼烧得Fe2O3;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加热Mg(HCO3)2、MgCO3溶液最后得到Mg(OH)2固体;加热Na2SO3型盐溶液,最后被空气氧化为Na2SO4。

(13)净水剂的选择:如Al3+ ,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14)小苏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15)某些显酸性的盐溶液和某些显碱性的盐溶液反应[如Al2(SO4)3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大量CO2——泡沫灭火器]。如:Al3++ 3HCO3-→A l(O H)3↓+ 3CO2↑

(16)某些化肥是否能混施(如草木灰不宜与铵态氮肥及过磷酸钙混合使用)。

(17)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时应考虑盐的水解,如炸油条用明矾、纯碱;ZnCl2、NH4Cl作焊药;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污能力强。

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a.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S2-)>c(OH-)。

b.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c(NH4+)>c(SO42-)>c(H+)>c(NH3·H2O)>c(OH-)。

(3)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例如: Na2CO3溶液中水解平衡为:CO32-+H2O HCO3-+OH-,H2O+HCO3-H2CO3+OH-,所以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关系为:c(CO32-)>c(HCO3-)。

2.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a.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

c(Na+)+c(H+)=c(HCO3-)+2c(CO32-)+c(OH-)

b.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c.导出式——质子守恒:

如碳酸钠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将Na+离子消掉可得:c(OH-)=c(H+)+c(HCO3-)+2c(H2CO3)。

如醋酸钠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将钠离子消掉可:c(OH-)=c(H+)+c(CH3COOH)。

(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3.解题指导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电离度、水的电离、pH 值、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其次要掌握解此类题的三个思维基点:电离、水解和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质子守恒)。对每一种思维基点的关键、如何切入、如何展开、如何防止漏洞的出现等均要通过平时的练习认真总结,形成技能。【例1】在0.1mol/L的H2S溶液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c(H+)=c(HS-)+c(S2-)+c(OH-)

B.c(H+)=c(HS-)+2c(S2-)+c(OH-)

C.c(H+)>[c(HS-)+c(S2-)+c(OH-)]

D.c(H2S)+c(HS-)+c(S2-)=0.1mol/L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HS-,HS-H++S2-,H2O H++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HS-)+2c(S2-)+c(OH-),由物料守恒得c(H2S)+c(HS-)+c(S2-)=0.1mol/L,所以关系式错误的是A项。

【例2】室温下,0.1mol/L的氨水溶液中,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A. c(OH-)>c(H+)

B.c(NH3·H2O)+c(NH4+)=0.1mol/L

C.c(NH4+)>c(NH3·H2O)>c(OH-)>c(H+)

D.c(OH-)=c(NH4+)+c(H+)

分析:由于氨水溶液中存在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所以所得溶液呈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知BD正确,而一水合氨的电离是微量的,所以C项错误,即答案为C项。

【例3】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Cl-)>c(NH4+)>c(H+)>c(OH-)

B.c(NH4+)>c(Cl-)>c(H+)>c(OH-)

C.c(NH4+)=c(Cl-)>c(H+)=c(OH-)

D.c(Cl-)=c(NH4+)>c(H+)>c(OH-)

分析:由于氯化铵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过程:NH4Cl=NH4++Cl-,H2O H++OH-和水解过程:

NH4++H2O H++NH3·H2O,由于NH4+水解被消耗,所以c(Cl-)>c(NH4+),又因水解后溶液显酸性,所以c(H+)>c(OH-),且水解是微量的,所以正确的是A项。

【例4】在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c(Na+) =2c(HS-) +2c(S2-) +c(H2S) B.c(Na+) +c(H+)=c(OH-)+c(HS-)+2c(S2-)

C.c(Na+)>c(S2-)>c(OH-)>c(HS-) D.c(OH-)=c(HS-)+c(H+)+c(H2S)

分析:电荷守恒:c(Na+) +c(H+)=c(OH-)+c(HS-)+2c(S2-);物料守恒:c(Na+) =2c(HS-) +2c(S2-) +2c(H2S);质子守恒:c(OH-)=c(HS-)+c(H+)+2c(H2S),选A D

【例5】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CD)A.c(K+)+c(H+)=c(HC2O4-)+c(OH-)+ c(C2O42-) B.c(HC2O4-)+ c(C2O42-)=0.1mol/L

C.c(C2O42-)>c(H2C2O4) D.c(K+)= c(H2C2O4)+ c(HC2O4-)+ c(C2O42-)

分析:因为草酸氢钾呈酸性,所以HC2O4-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C2O42-)>c(H2C2O4)。又依据物料平衡,所以D.c(K+)= c(H2C2O4)+ c(HC2O4-)+ c(C2O42-)正确,又根据电荷守恒:

c(K+)+c(H+)=c(HC2O4-)+c(OH-)+2c(C2O42-),所以综合上述C、D正确。

【例6】用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L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C(Na+),对该混合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H+)>C(OH-)

B.C(CH3COOH)+C(CH3COO-)=0.2 mol/L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2 mol/L

分析: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和CH3COONa的水解因素同时存在。已知C(CH3COO-)>C(Na+),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得出C(OH-)<C(H+)。说明混合溶液呈酸性,进一步推测出0.1mol/L的CH3COOH和0.1mol/L的CH3COONa溶液中,电离和水解这一对矛盾中起主要作用是电离,即CH3COOH的电离趋势大于CH3COO-的水解趋势。根据物料守恒,可推出(B)是正确的。【例7】在10ml 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A.c(Na+)>c(Ac-)>c(H+)>c(OH-) B.c(Na+)>c(Ac-)>c(OH-)>c(H+)

C.c(Na+)=c(Ac-)+c(HAC) D.c(Na+)+c(H+)=c(Ac-)+c(OH-)

[解析]由于混合的NaOH与HAc物质的量都为1×10-3mol,两者恰好反应生成NaAc,等同于单一溶质:

由于少量Ac-发生水解:Ac- + H2O HAc+ OH-,故有c(Na+)>c(Ac-)>c(OH-)>c(H+),根据物料守恒C

正确,根据电荷守恒D正确,A错误,故该题选项为A。

【例8】: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HCN)

B. c(Na+)>c(CN-)

C. c(HCN)-c(CN-)=c(OH-)

D. c(HCN)+c(CN-)=0.1mol·L-1解析:上述溶液混合后,溶质为HCN和NaCN,由于该题已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不能再按照HCN的电离处理,而应按NaCN水解为主。所以c(Na+)>c(CN-),选B D

(完整word版)电解质溶液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一)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则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 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 m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下列关系式是否正确: (1) Λ∞,1<Λ∞,2<Λ∞,3<Λ∞,4 (2)κ1=κ2=κ3=κ4 (3)Λ∞,1=Λ∞,2=Λ∞,3=Λ∞,4 (4)Λm,1=Λm,2=Λm,3=Λm,4 10.德拜—休克尔公式适用于强电解质。 11.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1) a = γb/b0;(2) a = a+·a - ; (3) γ± = γ+·γ - 2; (4) b = b+·b-;(5) b±3 = b+·b-2; (6) b± = 4b3。 12.若a(CaF2) = 0.5,则a(Ca2+) = 0.5 ,a(F-) = 1。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 (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B) 电导率; (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 (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 (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 (A) CuSO4 ;(B) H2SO4 ; (C) NaCl ;(D) HCl 。 6.影响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λ∞ m的是:①浓度、②溶剂、③温度、④电极材料、 ⑤离子电荷。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③④⑤;(D) ②③⑤。 7.科尔劳施的电解质溶液经验公式Λ=Λ∞-Ac1/2,这规律适用于: (A) 弱电解质溶液;(B) 强电解质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为1mol·dm-3的溶液。 8.已知298K,?CuSO4、CuCl2、NaCl的极限摩尔电导率Λ∞分别为a、b、c(单位为S·m2·mol-1),那么Λ∞(Na2SO4)是: (A) c+a-b;(B) 2a-b+2c; (C) 2c-2a+b; (D) 2a-b+c。 9.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10-2、2.451×10-2、 2.598×10-2 S·m2· mol-1,则NH4OH的Λ∝为:(单位S·m2·mol-1) (A) 1.474×10-2;(B) 2.684×10-2; (C) 2.949×10-2;(D) 5.428×10-2。 10.相同温度下,无限稀时HCl、KCl、CdCl2三种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l-离子的淌度相同; (B) Cl-离子的迁移数都相同; (C) 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都相同; (D) Cl-离子的迁移速率不一定相同。 11.某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κ = 3.8×10-6 S·m-1,已知该温度下,H+、OH-的摩尔电导率分别为3.5×10-2与2.0×10-2S·m2·mol-1,那么该水的K w是多少(单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HClO3。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 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 水:H2O 二、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用“=== ” 如:H2SO4=== 2H+ + SO42— BaSO4=== Ba2+ + SO42— (2)弱电解质:用“” 如:HF H+ + F—

2021年新版特岗教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诲与教诲学 普通考点: 古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夏代已有学校产生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诲和斯巴达教诲欧洲奴隶社会知名教诲体系二十世纪后来教诲:二十世纪后期教诲改革和发展特点 教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诲机会均等)多元化技术当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萌芽阶段教诲思想: 孔子教诲思想《论语》教诲对象:有教无类教诲作用:社会功能个体功能(人先天本性差别不大)教诲目和目的:目是但愿培养出贤人和君子目的是仕而又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诲内容:以仁和礼为核心教诲原则与办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愚。。。。。。)学习和思考并重温故知新 墨家教诲思想:教诲作用:1)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种民众平等互助兼爱社会。 2)论强力而行:强调道德行为锻炼。规定学生树立强力而行刻苦磨炼精神。 道家教诲思想:主张绝学和愚民以为绝学无忧依照道法自然哲学,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顺其自然。 《学记》世界教诲史上第一部教诲专著

《学记》教诲思想:1)教诲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诲重要性和教诲与政治关系。玉不琢不成器。。。。。。揭示了教诲个体功能。2)论教诲制度和学校管理:追求古代抱负社会制度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学制系统。3)教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局限性,教然后知困)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防止、及时、循序、观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亚里士多德教诲遵循自然 昆体良西方教诲史上第一种专门阐述教诲问题教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教诲》)西方最早教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教诲学独立形态阶段:培根初次提出将教诲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归纳法也是由她提出。 1、教诲学学科建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诲学形成独立学科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诲学专著(教诲目:为人永生作准备,教诲有其现世目,人应当过好现世生活。泛智教诲:所有人通过接受教诲而获得广泛、全面知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教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系统、量力、巩固、和自觉等) 卢梭:对自然性思想作了新解释以为人性本善依照社会规定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电解质溶液 1.(202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 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 【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 1-+=? 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 (2020全国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精编版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一、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 4 +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 2SO 4 =2H++SO 4 2-;NaOH=Na++OH-;NaHCO 3 =Na++HCO 3 -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 2、SO 3、NH 3、CO 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 2SO 4、HCl 、HNO 3、HClO 4、HBr 、HIHClO 3。 强碱;NaOH 、KOH 、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 3、NH 4Cl 、MgSO 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 2CO 3、HF 、CH 3COOH 、HClO 、H 2SO 3、H 2S 、H 3PO 4等; 弱碱:NH 3·H 2O 、Cu(OH)2、Fe(OH)3、Mg(OH)2等; 水:H 2O 二、电离方程式

特岗教师《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 宏观教育概论,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中观教育原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述, 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概述, 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 学生与教师,学生, 教师, 师生关系, 课程,课程概述, 课程设计, 课程实施与评价,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微观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概述, 教学过程,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教学评价和教学模式, 德育,德育概述, 德育过程, 德育原则, 德育方法与途径, 德育模式, 班级管理及班主任工作,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集体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概述, 教育的由来, 教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作用,最基本的要素, 受教育者,主体作用,最基本的要素,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教育的本质及社会属性,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相对独立性,质的规定性, 历史继承性, 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均衡, 教育的功能, 按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按性质划分,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按呈现形式划分,是否具有计划性,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起源于神,朱熹, 生物起源说,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本能生利西, 心理起源说,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孟禄, 区别,人类的本能,动物的本能, 共同,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劳动起源说,起源于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马克思,米凯爱劳动,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无阶级性, 尧,舜,禹,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学校, 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阶级性,等级性, 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奴隶社会的教育, 夏代,启,校,产生了学校, 殷商,序, 西周,庠,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私学兴起, 封建社会的教育, 战国,百家争鸣,儒家,墨家,为显学, 两汉,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六学,二馆,等级性,科举制, 宋元明清,书院,程朱理学,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 古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印度,佛教, 婆罗门教, 古希腊,雅典,崇文,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 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3.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 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溶质溶解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 ? ?? ??→<→=→>????→→晶体析出 溶解平衡固体溶解 结晶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固体溶质结晶溶解结晶溶解结晶溶解v v v v v v 2.沉淀溶解平衡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 AgCl(s) Ag +(aq)+Cl - (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 1)动:动态平衡 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 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即:AmBn(s) mA n+(aq)+nB m - (aq) Ksp =[A n+]m ·[B m - ]n 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 +(aq)+Cl - (aq), Ksp(AgCl)=[Ag +][Cl - ] =1.8×10 -10 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 2CrO 4(s) 2Ag +(aq)+CrO 42-(aq), Ksp(Ag 2CrO 4)=[Ag +]2 [CrO2- 4] =1.1×10 -12 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 溶解 沉淀

2017河南省特岗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点汇总,最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 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 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 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高中化学 电解质水溶液的电解规律选修4

电解质水溶液的电解规律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的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物质(方括号内),不能使溶液与原来溶液一样的是 A.CuCl2[CuCl2] B.NaOH[H2O] C.NaCl[HCl] D.CuSO4[Cu(OH)2] 【参考答案】D 1.电解时的放电顺序与电极产物的判断 (1)基本思路 (2)离子放电顺序 ①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S2->I->Br->Cl->OH->含氧酸根>F-。 ②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水)>Al3+>Mg2+>Na+。2.以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的类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实例电解对象 电解质 浓度 pH 电解质溶液 复原 电解水型阴:4H++4e- ===2H2↑ 阳:4OH--4e- ===2H2O+O2↑ NaOH 水增大增大加水 H2SO4水增大减小加水 Na2SO4水增大不变加水 电解电解质型电解质电离出的阴、 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 电 HCl 电解质减小增大通氯化氢 CuCl2电解质减小—加氯化铜 放H2生碱型阴极:H2O放H2生碱 阳极:电解质阴离子 放电 NaCl 电解 质和 水 生成 新电 解质 增大通氯化氢 放O2生酸型阴极:电解质阳离子 放电 阳极:H2O放O2生酸 CuSO4 电解质和 水 生成 新电 解质 减小加氧化铜 1.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时,在阳极无气体放出的是 A.AgNO3B.CuCl2 C.NaOH D.Na2S 2.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溶液时,发现两极只有H2和O2生成,则电解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与电解前同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该溶液的pH可能增大;②该溶液的pH可能减小;③该溶液的pH可能不变;④该溶 液的浓度可能增大;⑤该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变;⑥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减小 A.仅①②③ B.仅①②③④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电解质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溶液是电中性的,正、负离子所带总电量相等,所以正、负离子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2.离子迁移数与离子速率成正比,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3.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态有关系 4.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5.电解池通过l F电量时,可以使1mol物质电解。 6.因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所以测定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时要用直流电桥。7.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可以由Λm作图外推到c1/2 = 0得到。 8.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 m 9.对于BaCl2溶液,以下等式成立: (A) a = γm;(B) a = a+·a - ;(C) γ± = γ+·γ - 2; (D) m = m+·m-;(E) m±3 = m+·m-2;(F) m± = 4m3。 10.若a(CaF2) = 0.5,则a(Ca2+) = 0.5,a(F-) = 1。 二、单选题: 1.下列溶液中哪个溶液的摩尔电导最大: (A) 0.1M KCl水溶液;(B) 0.001M HCl水溶液; (C) 0.001M KOH水溶液;(D) 0.001M KCl水溶液。 2.对于混合电解质溶液,下列表征导电性的量中哪个不具有加和性: (A) 电导;(B) 电导率;(C) 摩尔电导率;(D) 极限摩尔电导。 3.在一定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则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Λm变化为: (A) κ增大,Λm增大;(B) κ增大,Λm减少; (C) κ减少,Λm增大;(D) κ减少,Λm减少。 4.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电解质溶液被冲稀时,其摩尔电导变化为: (A)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增大; (B) 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都减少; (C) 强电解质溶液增大,弱电解质溶液减少; (D) 强弱电解质溶液都不变。 5.分别将CuSO4、H2SO4、HCl、NaCl从0.1mol·dm-3 降低到0.01mol·dm-3,则Λm变化最大的是: (A) CuSO4 ;(B) H2SO4 ;(C) NaCl ;(D) HCl 。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电子版本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 弱碱:NH3·H2O、Cu(OH)2、Fe(OH)3、 Mg(OH)2等; 水:H2O 二、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用“=== ” 如:H2SO4=== 2H+ + SO42— BaSO4=== Ba2+ + SO42— (2)弱电解质:用“” 如:HF H+ + F—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套)知识点汇总(特岗教师考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套知识点汇总 特 岗 教 师 复 习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的KOH 2.下面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 B.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水是非电解质 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盐酸溶液 C.熔融的氢氧化钠 D.固体氯化钾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酸 B.酒精 C.食盐 D.氨气 5.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下列各项中,应使等式两边相等的是( ) ①离子数目相等②粒子总数相等③原子数目相等④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跟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⑤分子数目相等⑥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A.只有①⑤ B.只有②④ C.只有③⑥ D.只有④⑥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 A.由弱变强 B.由强变弱 C.由强变弱,再变强 D.由弱变强,再变弱 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相互间不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Na+、Mg2+、Cl-、OH- 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 D.Na+、HCO3-、OH-、Ca2+ 8.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是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当电解质紊乱时,人体就

要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 A.Mg2+ B.Ca2+ C.Fe3+ D.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混和:SO42-+Ba2+=BaSO4↓ C.硝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铜与硫酸混和:Cu2++SO42-=CuSO4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能导电,所以NaOH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KCl不导电,但KCl是电解质 C.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条件下能否发生离子反应?对能发生的写出离子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 (1)CH3COONa溶液与HCl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的澄清溶液与Na2SO4稀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Ca(OH)2的澄悬浊液与Na2SO4浓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Cu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练习题(新、选)

《电解质》练习题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A.Cu丝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D.蔗糖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乙酸 B. 酒精 C. 食盐 D. 氨气 3、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A. 由弱变强 B. 由强变弱 C. 由强变弱,再变强 D. 由弱变强,再变弱 4、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 Ca2+ + 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铁跟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盐酸:Ca(HCO3)2+2HCl===CaCl2+2H2O+2CO2↑ C.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盐酸:HCO3-+H+===H2CO3 6、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 、K+、SO42-、HCO3-B.Cu2+、K+、SO42-、NO3- C.Na+、K+、Cl-、NO3-D.Fe3+、K+、SO42-、Cl-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 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Ba2+、NO3-、NH4+、Cl-B.Ca2+、HCO3-、NH4+、H+ C.K+、Ba2+、Cl-、HSO3-D.Mg2+、NH4+、SO42-、K+ 8、现有Fe2(SO4)3,AgNO3,CuSO4,KCl四瓶溶液,仅用一种试剂就可以用化学方法一次全部鉴别出来,该试剂是 ( ) A. H2SO4 B.CO2 C.H2O D.NaOH 9、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Na+、Al3+、Cl-的个数比 为3∶2∶1。则溶液中Al3+与SO42-的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10、下列各对物质间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Zn+H2SO4(稀) B.NaCl+AgNO3(溶液) C.H2+O2 D.Na2O+H2O 11、下列各组物质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全部鉴别出来的是( ) A.稀盐酸, 稀H2SO4 B.KCl BaCl2CuSO4 C.KCl BaCl2 CaCl2 D.FeCl3Fe2(SO4)3NaCl 12.某溶液中有K+,H+,SO42-,NO3-,则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最多为(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2-4、CO2-3、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2-4,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 7、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W= c[H+]·c[OH-] 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10-14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lgc[H+] (2)pH的测定方法:

特岗教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般考点: 古代中国:夏代已有学校产生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欧洲奴隶社会著名得教育体系 二十世纪以后得教育: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得特点 教育得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 多元化技术得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 中国萌芽阶段得教育思想: 孔子得教育思想《论语》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作用:社会功能个体功能(人得先天本性差别不大)教育目得与目标:目得就是希望培养出贤人和君子目标就是仕而又则学,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以仁与礼为核心教育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愚。。。.。.)学习与思考并重温故知新墨家得教育思想:教育作用:1)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得兼爱社会。2)论强力而行:强调道德行为得锻炼。要求学生树立强力而行得刻苦磨炼得精神。 道家得教育思想:主张绝学与愚民认为绝学无忧根据道法自然得哲学,主张教循自然原则,一切顺其自然。 《学记》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得教育思想:1)教育得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得重要性与教育与政治得关系。玉不琢不成器。。。。。。揭示了教育得个体功能。2)论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得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得学制系统。3)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预防、及时、循序、观摩) 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得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得教育》)西方最早得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教育学得独立形态阶段:培根首次提出将教育学作为一门专门得学科。归纳法也就是由她提出得. 1、教育学学科得建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得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教育目得:为人得永生作准备,教育有其现世目得,人应该过好现世得生活。泛智教育:所有得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得知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教育适应自然学制系统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系统、量力、巩固、与自觉等) 卢梭:对自然性思想作了新得解释认为人性本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得教育就是坏得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就是好得教育。 康德: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中讲授得第一人受卢梭影响认为人得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 裴思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得人教育得目得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与谐得发展儿童得一切天赋 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2、规范教育学得建立: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得代表康德哲学教席得继承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得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得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物理化学 电解质溶液 知识总结说课材料

第五章电解质溶液 前言 1. 电化学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工艺有电解和电镀 2. 导体可分为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顾名思义电子导体是由电子承担导电作用,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如金属)。离子导体则刚好相反,且是由离子承担导电作用。 第一节法拉第定律 一:法拉第定律(3) 1.定律内容: 再电极界面上析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荷量成正比。若将几个电极串联起来(通过电量相同)且所选取的基本单位也相同,那么析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2.计算公式: Q=nZF 其中F为常量,数值等于96500 C/mol 3.基本粒子的选取: 注意法拉第定律中的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都是指基本单元的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我们规定用带电量为元电荷的粒子作为基本单元,例 如H+和 2 4 2 1 SO 都可以做为基本单元。 二:离子的电迁移1.离子淌度:

我们定义离子的迁移速率与两极间的电势差和极间距的商的乘积成正比,公式为u=U(dE/dl)。其中U 为离子迁移速率。(dE/dl)称为电势梯度。我们可以用离子淌度表示离子的流动性。 2. 离子迁移数: 我们定义一段时间内某离子通过产生的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叫做离子迁移数。公式为t’=Q’/Q 此外还要知道两件事: (1) Q 总=Q 正+Q 负 (2) t 正+t 负=1 第二节 电导和电导率 一:基本概念 1. 电导:电阻的倒数成为电导,表示通电能力强弱 (溶液的电导是各离子电导的和) 2.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成为电导率,表示对电流阻碍能力大小 (电导率也可理解为单位长度单位面积的导体的电导) 3. 摩尔电导率:我们为了消除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引入了摩尔电导 率,摩尔电导率就是电导率除以物质的浓度 他的单位是 二: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当浓度足够小的时候,电导率随浓度时呈线性 变化的,变化规律为 m m (1β∞=-ΛΛ。所以我们可以令c 近 C V m m κκ= =Λ1231 mol m S m mol m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