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食品化学 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分析

高级食品化学 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分析
高级食品化学 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分析

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摘要:酶作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食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涉及许多酶催化的反应,本文论述了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化酶、果胶酶、脂肪酶和SOD等多种酶的催化机理,并阐述了酶对食品色泽、质地、风味、营养的影响,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酶;色泽;质地;风味;营养

Abstract:Enzyme affect the quality of food as an efficient biocatalyst. We mainly had discussion on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PPO, LOX, lipase, pectinase and SOD. We also described the effects of enzymes on food color, texture, flavor and nutrition,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Keywords: enzyme; color; texture; flavor; nutrition

1 前言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和美味的日益重视,食品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食物需求品,酶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对于食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酶存在于一切生物体内,参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化学反应。在食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涉及许多酶催化的反应,由于酶的作用,会对食品的色泽、质地、风味和营养等食品质量指标产生有利或有害反应,从而对食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2 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2.1与色泽相关的酶

任何食品,无论是天然未经加工的还是经过半加工、加工的,都带有属于自身的特色和本质的色泽。在食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食品会受到所处的环境变化或其它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本身颜色的变化,其中酶是一个引起颜色变化很重要的因素。食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很大部分取决于它们的质量,而食品的颜色首先是消费者关注的目标,对食品色泽有影响的酶主要是叶绿素酶、脂肪氧化酶、多酚氧化酶。

2.1.1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EC 1.10.3.1)最早在1937年被分离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根据作用的底物不同分为3类,即:单酚单氧化酶(E.C.l.14.18.l),能催化一元酚氧化成邻位酚;双酚氧化酶(E.C.l.10.3.1),催化邻位酚氧化,但不能氧化间位酚和对位酚;漆酶(E.C.1.10.3.2),该酶能氧化邻位酚和对位酚,不能氧化一元酚和间位酚。一般多酚氧化酶是儿茶酚氧化酶和漆酶的统称。多酚氧化酶是发生褐变的主要催化酶,它是一种以Cu2+为辅基的氧化还原酶[1]。多酚氧化酶存在于植物、动物和一些微生物中,它催化两

类完全不同的反应。这两类反应一类是羟基化,另一类是氧化反应。羟基化可以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形成黑色素,并导致香蕉、苹果、桃、马铃薯、蘑菇等发生非需宜的褐变和黑斑形成。然而对茶叶、咖啡等的色素形成中是有利的。如茶鲜叶中多酚类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进一步氧化成茶红素,多酚类是无色有涩味的一类成分,一旦被氧化涩味减轻[2]。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果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强、酚类物质含量高的品种更容易发生组织褐变,水果中的组织褐变主要是酚类物质氧化的结果。原因是在有氧的条件下,酚类物质被多酚氧化酶催化而氧化成为醌,醌通过聚合反应产生了有色物质从而导致组织的褐变。这也说明酶促褐变的发生应该要具备三个条件,酶、底物和氧气。这三个因素随时都存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会发生褐变,这主要是因为,细胞内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分布的区域性有关。又因为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是导致组织发生褐变的直接原因,所以研究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的区域性分布可以有效的防止褐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控制果蔬加工和储藏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方法,例如驱除O2和底物酚类化合物以防止褐变,或者添加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和硫醇类化合物等,将初始产物、邻苯醌还原为原来的底物,从而阻止黑色素的生成。另一方面,采取一些使多酚氧化酶失活的方法也可有效的抑制酶促褐变[3]。

小麦面粉及其制品的色泽变暗变深,也有部分原因跟水果的类似。多酚氧化酶催化小麦中的内源酚酸,使其氧化生成不稳定的醌,醌可以和许多混合物发生反应,也可以通过进一步进行自身聚合或者非酶氧化产生黑色素,从而引起小麦制品色泽的褐变[4],所以一般情况下,小麦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越高,其面粉及制品在加工和储藏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发生褐变,这严重的影响了小麦粉及其制品的质量、性状及其感官品质。由于在实际的小麦加工、生产和储藏的过程中,对温湿度的不合理控制,也会影响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而造成小麦制品的褐变,所以在生活和生产中,避开多酚氧化酶作用的最佳作用条件,可以有效减缓小麦制品的褐变,进而提高其感官品质和营养功效[5]。

2.1.2脂肪氧化酶

1932年,Andre和Hou首次发现大豆的豆腥味是由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酶促氧化所致,其中的关键酶是脂肪氧化酶,现命名为lipoxygenase(Lox),编号为ECl.13.11.12。脂肪氧化酶是一种含有非血红素铁、不含硫的过氧化物酶,属氧化还原酶,专一催化含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不饱和脂肪酸及酯进行加氧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且对于十八碳烯酸的作用效果最好[6]。脂肪氧化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氢过氧化物及各次级产物对食品的颜色、风味、质构和营养等方面具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氢过氧化合物的进一步变化是非酶反应,将产生的醛和其它不良风味的化合物。自由基和氢过氧化合物破坏食品的色素,破坏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脂肪氧化酶对食品的作用有六个方面的,其中有利有害。有利的两个方面是:①小

麦粉和大豆粉的漂白;②在制作面团过程中形成二硫键。四个有害的方面是:①破坏叶绿素和胡萝卜素;②产生氧化性的不良风味;③使食品中的蛋白质类化合物和维生素遭受氧化性的破坏;④食品中的必须氨基酸会受到脂肪氧化酶的氧化性破坏。比如在豆制品中作用比较明显,特别是豆粉、豆浆等产生豆腥味,但是将少量含有脂肪氧化酶活力的大豆粉加入新鲜面粉中,生成的氢过氧化物可以降解色素及还氧面筋蛋白质形成二硫键,起到漂白面粉和提高焙烤质量的作用[7]。

2.1.3叶绿素酶

果蔬的色泽是构成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检验果蔬成熟衰老的依据,色泽不仅反映果蔬的新鲜度,果蔬的绿色主要来源于叶绿素,叶绿素在果蔬贮藏、加工和货架期极易褪色或者变色,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叶绿素的降解代谢被公认是一个难解的生物学之谜.叶绿素酶是迄今为止了解最多的叶绿素酶促降解途径的重要组成酶之一。

叶绿素酶是一种糖蛋白。叶绿素酶(叶绿素脱植基叶绿素-水解酶EC3.1.1.14)存在于纸盒和含叶绿素的微生物。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结构中的植醇键而水解生成脱植叶绿素,是叶绿素降解中的关键酶。叶绿素酶是以叶绿素作为底物的,它是一种酯酶。脱镁叶绿素也是叶绿素酶的底物,酶促反应的产物是脱镁脱植叶绿素。叶绿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在60~80℃范围,实验证明,叶绿素酶在80℃以上其活性下降, 100℃时已完全失活[8]。

2.2.与质地相关的酶

质构是决定食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水果和蔬菜的质构很大部分受一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如果胶物质、淀粉、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应的水果和蔬菜中也存在着能作用于这些碳水化合物的酶。通过植物中这些酶的作用就会影响果蔬的质构。相应的在动物体中,动物体中也存在着相应的蛋白酶,蛋白酶会作用于动物的质构使其软化。

2.2.1果胶酶

果胶酶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果胶酯酶( EC 3.1.1.11)、聚半乳糖醛酸酶(EC 3.2.1.15)、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EC 4.2.2.2)和原果胶酶。果胶酯酶( PE) 水解果胶中的甲酯键, 生成果胶酸和甲醇。当有二价金属离子时,如Ca2+存在时,果胶酯酶水解果胶物质生成果胶酸,由于Ca2+ 与果胶酸的羧基发生交联,从而提高了食品的质地强度。聚半乳糖醛酸酶( PG) 是发现较早、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果胶酶, 它水解D- 半乳糖酸的α- 1, 4 糖苷键,也分为外切酶和内切酶。PG内切酶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菌和很多酵母中, 高等植物中也发现有内切酶的存在。内切酶作用于聚半乳糖醛酸时, 随机水解其中的半乳糖醛酸单位, 可使其溶液的粘度下降, 但还原力增加不大。外切酶的研究和存在比较少, 它水解聚半乳糖醛酸时逐个释放出半乳糖醛酸单位。聚半乳糖醛酸酶水解果胶酸,将引起某些食品原料物质的质地变软。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 PGL) 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裂解酶( PMGL) 分别通过反式消去作用切断果胶酸分子和果胶分子的α- 1, 4 糖苷键, 生成

β- 4, 5 不饱和半乳糖醛酸。这两种裂解酶都分为外切酶和内切酶两种,一些植物软腐病菌、食品腐败菌以及霉菌均能产生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原果胶酶将不溶性的原果胶水解为水溶性果胶。

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中有多种应用,主要有果汁澄清,提高果蔬汁出汁率,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等。在果汁澄清方面,除了柑橘汁以外,大多数基于饮料使用的水果汁,为了避免在最终产品中出现浑浊沉积等现象,一般都要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澄清处理[9]。工业上果汁的澄清一般包括酶催化脱果胶作用和澄清剂加果胶酶、明胶等来分别完成果胶的降解及非溶物质的物理化学沉淀,果胶酶澄清的实质包括果胶的酶促水解和非酶的静电絮凝2部分。在提高果蔬汁的出汁率方面,果蔬的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果胶质、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等物质,使得破碎后的果浆比较黏稠,压榨出汁非常困难且出汁率很低。果胶酶能催化果胶降解为半乳糖醛酸,破坏了果胶的黏着性及稳定悬浮微粒的特性,有效降低黏度、改善压榨性能,提高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利用酶解技术可使果蔬的出汁率提高10%~35%。在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方面,酶法作用条件温和,操作相对简单又能保证较高的提取率。由于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初生壁和细胞中间,果胶酶能够除去细胞壁中的果胶质,从而可以有效地破除细胞壁,使细胞中的活性成分溶解出来[10]。

2.2.2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组酶的总称,是起协同作用的多组分酶系。一般将纤维素酶分为三类:葡聚糖内切酶(EC.3.2.1.4)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内部的非结晶区,随机水解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分子切断,产生大量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 葡聚糖外切酶(EC.3.2.1.19)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线状分子末端,水解β-1,4-糖苷键,每次切下一个纤维二糖分子,故又称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EC.3.2.1.21)大分子首先在EC酶和CBH酶的作用下逐步降解成纤维素二糖,再由GC 酶水解成2个葡萄糖[11]。

在果品和蔬菜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纤维素酶适当处理,可使植物组织软化膨松,能提高可消化性和口感。纤维素酶用于处理大豆,可促使其脱皮,同时,由于它能破坏胞壁,使包含其中的蛋白质、油脂完全分离,增加其从大豆和豆饼中提取优质水溶性蛋白质和油脂的获得率,既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时间,又提高了产品质量[12]。

2.2.3淀粉酶

淀粉酶属于水解酶类, 是催化淀粉、糖元和糊精中糖苷键的一类酶的统称。淀粉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几乎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含有淀粉酶。按其来源可分为细菌淀粉酶、霉菌淀粉酶和麦芽糖淀粉酶。根据对淀粉作用方式的不同,将淀粉酶分成三种类型: 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此外还有一些降解酶。

α-淀粉酶,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中,能水解淀粉、糖原和环状糊精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13]。因为水解主要是在分子内部进行,因此α-淀粉酶对食品的主要作用是降级黏度,

同时影响稳定性,例如布丁,奶油沙司等。β-淀粉酶, 从底物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α-1,4糖苷键,生成β-麦芽糖,因为β-淀粉酶是外切酶,只有淀粉中许多的糖苷键被水解,才能观察到粘度降低。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不能水解支链淀粉的α-1,6-糖苷键,但能够完全水解直链淀粉为β-麦芽糖,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麦芽糖可以迅速被酵母麦芽糖酶裂解为葡萄糖[14]。葡萄糖淀粉酶又称葡萄糖糖化酶, 从底物的非还原性末端将葡萄糖单位水解下来,在食品和酿造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果葡糖浆的生产。

2.2.4蛋白酶

蛋白酶是催化蛋白质水解的一类酶,是酶学研究中较早也是最深入的一种酶,蛋白酶分为外肽酶和内肽酶两大类,外肽酶只对底物的C端或N端的肽键有作用,内肽酶只能水解大分子蛋白内部的肽键,是真正的蛋白酶[15]。蛋白酶在食品加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凝乳酶形成酪蛋白凝胶制造干酪。在烘烤食品加工中,将蛋白酶作用于小面团的谷蛋白,不仅可以提高混合特性和需要的能量,而且还能改善面包的质量。蛋白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肉类和鱼类加工中分解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促进嫩化。

2.3.与风味相关的酶

食品行业中,风味是食品感官机能的最重要指标。在保证营养和卫生的前提下,一种食品能否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关键就在于这种食品是否具有一定的风味特色。因此食品风味的加强与改善以及风味物质的生产已成为广大食品研究人员和生产者关注的热点。酶对食品风味和异味成分的形成有很大作用,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可以利用某些酶改变食品的风味。

2.3.1.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在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过程中,同时产生了自由基,它能引起食品许多组分的破坏并对食品风味产生影响。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非常耐热的酶,广泛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中,通常将过氧化物酶作为一种控制食品热处理的温度指示剂。当不饱和脂肪酸存在时,过氧化物酶能促进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物降解,产生挥发性的氧化风味化合物。

2.3.2脂肪酶

脂肪酶即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它催化天然底物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单酯或二酯。脂肪酶基本组成单位仅为氨基酸,通常只有一条多肽链。它的催化活性仅仅决定于它的蛋白质结构。脂肪酶应用于乳酯水解,包括奶酪和奶粉风味的增强、奶酪的熟化、代用奶制品的生产、奶油及冰淇淋的酯解改性等。脂肪酶作用于乳酯并产生脂肪酸,能赋予奶制品独特的风味。脂肪酶释放的短碳链脂肪酸(C4—C6)使产品具有一种独特强烈的奶风味。

2.4与营养相关的酶

酶活性的变化对加工及贮藏过程中一些对食品营养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比如脂肪氧化酶氧化不饱和脂肪酸,会引起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这些必须脂肪酸含量降

低,同时产生过氧自由基和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使食品中的类胡萝卜素、生育酚、维生素C和叶酸含量减少,破坏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残基,引起蛋白质交联。

2.4.1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种金属酶,含铜与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猛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含铁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这三种超氧化物歧化酶都有清除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因此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清除过量的超氧化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突变、抗辐射和消炎、抑制肿瘤的作用[16]。SOD在食品中的作用有两方面,一个方面是抗氧化剂,可以用在罐头食品中,防止过氧化物酶引起食品变质及腐烂现象。第二个方面是作为食品的强氧化剂,可以用在食品中提高食品的营养强度,尤其是作为抗衰老的天然添加剂。

2.4.2植酸酶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17]。植酸酶可对阻碍矿物质吸收的植酸进行水解,可提高磷等无机盐的利用率,同时植酸酶破坏了对矿物质和蛋白质的亲和力,也能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

3 酶在食品领域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酶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能够改变食品的组织结构,改善食品的品质和风味,增加食品的营养功能。同时,由于一些酶具有特殊的营养成分以及防病抗病功能,可以用于一些功能性食品的食品添加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种安全高效的生物催化剂能全面进入食品工业领域,造福于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1]冯寅洁,冯成玉,应铁进.食品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抑制方法.食品工业,2013,34(7):174.

[2]Bhattacharya M, Luo Q, and Corke, H. Time –dependent changes in dough color in hexaploid wheat landraces differing inpolyphenol oxidasea - ctivity [J] .J. Agric . Food Chem, 1999.(47).

[3]黄海霞,张真,吴金芝.小麦多酚氧化酶特性及褐变控制研究[J].安徽农业学,2008,36(31)13574-13575.

[4]胡瑞波,田纪春.小麦主要品质性状与面粉色泽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3):96-101.

[5]兰静,王乐凯,张守文,等.影响面粉色泽因素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75-79.

[6]王全国,程建文,杨丰科. 脂肪氧化酶在不对称氧化中的生物催化作用.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25(5):26.

[7]丁安林,张艳,常汝镇等.大豆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1995,14( 1) : 67 -3.

[8]甘志军,王晓云.叶绿素酶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 2002, 6 (1): 21-23.

[9]王卫东,孙月娥. 果胶酶及其在果蔬汁加工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11):222-225.

[10]李玲,王维香,王晓君. 果胶酶法提取川芎多糖工艺的研究[J]. 中药材,2008,31(4):600-602.

[11]卜登攀.纤维素酶的降解机制及纤维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3,13(1):21-23.

[12]闰训友,刘志敏.纤维素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04,25(10):87-89.

[13]罗志刚,,杨景峰,罗发兴等.α- 淀粉酶的性质及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J],2007, 28( 8) : 163- 167.

[14]康明丽.淀粉酶及其作用方式.食品工程,2008(3):11.

[15]胡学智.蛋白酶.酶制剂工业(张树政主编).北京:科技出版社,1984,387~440.

[16]陈惠芳.王琦.付学池.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子生物学[J].生命的化学,2003.23(4):292-293.

[17]施安辉,王光玉.国内外植酸酶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添加剂,2001,(3):9-14.

食品化学与分析期末考题(整理后)

食品化学 第二章水 1.简述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 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食品中结合水与非水成分缔合强度大,其蒸汽压也比自由水低得很多,随着食品 中非水成分的不同,结合水的量也不同,要想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需要的能量比自由水高得多,且如果强行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食品的风味、质构等性质也将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⑵结合水的冰点比自由水低得多,这也是植物的种子及微生物孢子由于几乎不含自 由水,可在较低温度生存的原因之一;而多汁的果蔬,由于自由水较多,冰点相对较高,且易结冰破坏其组织; ⑶结合水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 ⑷自由水能被微生物所利用,结合水则不能,所以自由水较多的食品容易腐败。 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特点。 答:结合水的特点:-40℃下不以上不能结冰;不能做溶剂;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自由水的特点:-40℃下不以上能结冰;能做溶剂;能被微生物利用;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答:(1)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有机大分子的极性基因的数量有比较固定的关系。 (2)结合水的蒸气压比自由水低得多,所以在一定温度下自由水能从食品中分离出来, 且结合水的沸点高于一般水,而冰点却低于一般水。 (3)自由水能为微生物利用,结合水则不能。 2.简述水分活性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答:水分活性与食品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AW越高,食品越不稳定,反之,AW越低,食品越稳定。这是因为食品中的化学反应和酶促反应是引起食品品质变化的重要原因,降低AW值可以抑制这些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食品的稳定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与微生物密切相关,而食品中微生物的存活及繁殖生长与食品水分活度密切相关。?? ⑴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⑵很多化学反应是属于离子反应。⑶很多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有水分子参加才能进行。⑷许多以酶为催化剂的酶促反应,水有时除了具有底物作用外,还能作为输送介质,并且通过水化促使酶和底物活化。 3. 论述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之间的联系。 水分活度比水分含量能更好的反映食品的稳定性,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⑴食品中αW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αW对微生物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细菌生长需 要的αW较高,而霉菌需要的αW较低,当αW低于0.5后,所有的微生物几乎不能生长。 ⑵食品中αW与化学及酶促反应关系:αW与化学及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主要由于食品中水分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其反应:①水分不仅参与其反应,而且由于伴随水分的移动促使各反应的进行;②通过与极性基团及离子基团的水合作用影响它们的反应;③通过与生物大分子的水合作用和溶胀作用,使其暴露出新的作用位点;④高含量的水由于稀释作用可减慢反应。 ⑶食品中αW与脂质氧化反应的关系:食品水分对脂质氧化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 作用。当食品中水分处在单分子层水(αW=0.35左右)时,可抑制氧化作用。当食品中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

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2.吸温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含量(用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与它的Aw之间的关系图称为吸湿等温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缩写为MSI)。 分子流动性(Mm):是分子的旋转移动和平转移动性的总度量。决定食品Mm值的主要因素是水和食品中占支配地位的非水成分。 3.氨基酸等电点:偶极离子以电中性状态存在时的pH被称为等电点 4. 蛋白质一级结构:指氨基酸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序列; 二级结构:氨基酸残基周期性的(有规则的)空间排列; 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进一步折叠成紧密的三维结构。(多肽链的空间排列。) 四级结构:是指含有多于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排列。 5.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分子因环境因素的改变而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性。 6.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在食品加工、保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7.水合能力:当干蛋白质粉与相对湿度为90-95%的水蒸汽达到平衡时,每克蛋白质所结合的水的克数。 8单糖:指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单位的糖类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 9.低聚糖(寡糖):凡能被水解成为少数,2-6个单糖分子的糖类物质,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10.多糖:凡能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 11.美拉德反应:凡是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称为羰氨反应。 12.淀粉的糊化:在一定温度下,淀粉粒在水中发生膨胀,形成粘稠的糊状胶体溶液,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13.糊化淀粉的老化:已糊化的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室温下放置,会变成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 14改性淀粉:为适应食品加工的需要,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酶等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发生变化,这样经过处理的淀粉称为变(改)性淀粉。 15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形态晶体,但融化后生成相同液相的现象叫同质多晶现象,例如由单质碳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两种晶体。 16脂的介晶相(液晶):油脂的液晶态可简单看作油脂处于结晶和熔融之间,也就是液体和固体之间时的状态。此时,分子排列处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一种状态,即相互作用力弱的烃链区熔化,而相互作用力大的极性基团区未熔化时的状态。脂类在水中也能形成类似于表面活性物质存在方式的液晶结构。 17油脂的塑性是与油脂的加工和使用特性紧密相关的物理属性。其定义为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表观固体脂肪所具有的抗变性的能力。 18乳化剂:能改善乳浊液各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的物质。19油脂自动氧化(autoxidation):是活化的含烯底物(如不饱和油脂)与基态氧发生的游离基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继而分解产生低级醛酮、羧酸。这些物质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从而使油脂发生酸败(蛤败)。 20抗氧化剂:能推迟会自动氧化的物质发生氧化,并能减慢氧化速率的物质。

高级食品化学

一、食品采用零下32度进行速冻的原因 玻璃态、高弹态和黏流态被称为无定形聚合物的三种力学状态。玻璃态是指当非晶高聚物的温度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 时, 高分子链段运动既缺乏足够的能量以越过内旋转所要克服的能量壁垒, 又没有足够的自由体积,链段运动被冻结, 高分子材料失去柔性, 成为类似玻璃状的无定形的固体; 表现为高分子构象被冻结, 体系与环境之间由扩散控制的物质交换及化学反应在动力学上受阻,因而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和化学稳定性。所以,如果将食品在其玻璃化温度下保藏, 体系中诸如由蛋白质、多糖等具有结构功能性大分子的构象重排所引起的食品质构的变化以及风味物质的散失等现象就会被抑制, 从而大大提高食品质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稳定性。提高食品稳定性的方法:将贮藏温度t降低至接近或低于Tg。 当食品的贮存温度在Tg< T< Tf时( Tf为粘流温度) , 食品处于橡胶态,基质中的结晶、再结晶和酶的活性等化学反应加快, 食品的贮藏稳定性降低, 质量下降。当食品的贮存温度T> Tf时, 食品处于粘流态, 多种因素都会引起食品变质。由此可见, 食品处于玻璃态时, 质量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状态。 分子移动性也称分子流动性,是分子的旋转移动和平动移动的总度量(不包括分子的振动)。物质处于完全的玻璃态(无定形态)时,其Mm值接近于0; 由于分子流动性(Mm)与食品中由扩散限制的变化速度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因此,Mm被认为是适合于此目的的一种动力学方法。因为,当物质处于完全的玻璃态(无定形态)时,其Mm值几乎为零,即此时体系的自由体积很小,使分子的移动和转动变得很困难。因此,当食品的保藏温度小于Tg时,由扩散限制的食品性质的稳定性一般是很好的。但一般食品的保藏温度都高于Tg,因此,造成Mm很大,而使产品的稳定性较差。 二、抗性淀粉的定义,分类和研究现状 抗性淀粉的定义:在正常健康者小肠中不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 分类: 1.物理包埋淀粉(RS1)是指由于物理屏蔽作用,被封闭在植物细胞壁上,不能为淀粉酶所作用的淀粉颗粒。 2. 抗性淀粉颗粒(RS2)是指具有特殊构象或结晶结构,对酶具有高度抗性的淀粉。 3. 老化淀粉(RS3)是凝沉的淀粉聚合物,主要由糊化淀粉经冷却后形成。可分为RS3a和RS3b,其中RS3a为凝沉的支链淀粉,经加热后可以

食品化学复习题与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 一、填空题 1.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_______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_______个_______杂化轨道,有_______的结 构。 2.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_______,当继续升温至_______时密度可达到______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_______。 3.在生物大分子的两个部位或两个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可产生_______作用的基团,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 个水分子所构成的_______。 4.当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时,会促使疏水基团_______或发生_______,引起_______;若降低温度,会 使疏水相互作用_______,而氢键_______。 5.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后者可根据其食品中的存在形式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7.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_______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_______形。 8.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9.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_______和_______作用。当食品中αW值在_______左右时,水分对脂质起_______ 作用;当食品中αW值_______时,水分对脂质起_______作用。 10.食品中αW与美拉德褐变的关系表现出_______形状。当αW值处于_______区间时,大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随着αW值增大,美拉德褐变_______;继续增大αW,美拉德褐变_______。 11.冷冻是食品贮藏的最理想的方式,其作用主要在于_______。冷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和_______ 两个相反的方面。 12.随着食品原料的冻结、细胞冰晶的形成,会导致细胞_______、食品汁液_______、食品结合水_______。一般可 采取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降低冻结给食品带来的不利影响。 13.玻璃态时,体系黏度_______而自由体积_______,受扩散控制的反应速率_______;而在橡胶态时,其体系黏度 _______而自由体积_______,受扩散控制的反应速率_______。 二、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 _______。(A)Rb+(B)Na+(C)Mg+(D)Al3+ 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3 -(C)ClO4 - (D)F- 5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6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7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2016年10月05753自考食品化学与分析试题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食品化学与分析试卷 课程代码:0575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食品中维系自由水的结合力是() A.氢键 B.离子键 C.毛细管力 D.共价键 2.水分的等温吸湿曲线中II的水主要为() A.单分子层水 B.多分子层水 C.自由水 D.体相水 3.下列糖类化合物中属于单糖的是(). A.葡萄糖 B.蔗糖 C.乳糖 D.果胶 4.属于低聚糖的化合物是() A.半乳糖 B.水苏糖 C.葡萄糖 D.淀粉 5.下列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 A.亚油酸 B.二十二碳六烯酸 C.硬脂酸 D.油酸 6.抑制钙吸收的因素是() A.糖类 B.维生素D C.蛋白质 D.膳食纤维 7.检验油脂开始酸败最直观的方法是() A.视觉检验 B.嗅觉检验 C.味觉检验 D.触觉检验 8.关于分光光度法应注意的问题,正确说法的是() A.应在吸光度1~2范围内测定,以减少光度误差 B.适当调节PH或使用缓冲溶液可以消除某些干扰反应 C.应尽量加大显色剂,以达到反应平衡,测量应尽快进行 D.以一定的次序加入试剂很重要,加入后立即进行测定 9.在食品分析方法中,极谱分析法属于() A.物理分析法 B.微生物分析法 C.电化学分析法 D.光学分析法 10.食品中维生素D的常用测定方法是() A.滴定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重量法 D.微生物法 11.硫胺素在光照射下发生荧光的颜色是() A.蓝色 B.蓝绿色 C.黄色 D.黄绿色 12.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过程中生成的化合物是() A.红色脎 B.脂色素 C.亚甲蓝 D.胡萝卜素 13.下列属于仪器分析法的是() A.微生物检测法 B.滴定法 C.色谱法 D.旋光法 14.下列属于天然甜味剂的化学物质是() A.没食子酸丙脂 B.胭脂红 C.甜菊糖 D.硫酸钙 15.在肉类腌制过程中添加亚硝酸盐的作用是() A.着色剂 B.甜味剂 C.抗氧化剂 D.发色剂 16.测定食品中拟除虫菊脂常采用的测定方法是() A.分光光度法 B.薄层层析法 C.原子吸收光谱法 D.气相色谱法

食品化学与分析

食品化学与分析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化学的定义:从化学角度与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 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与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 贮藏与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与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与安全性 影响的科学。 2、食品化学的分类:㈠根据研究内容分为:食品营养化学、食品色 素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工艺化学、食品物理化学与食品 有害成分化学㈡根据研究对象分为:食品碳水化合物化学、食品 油脂化学、食品蛋白质化学、食品酶学、食品添加剂化学、维 生素化学、食品矿质元素化学、调味品化学、食品香味化学、 食品色素化学、食品毒物化学、食品保健成分化学。 3、食品化学的研究内容:1、确定食品的组成、营养价值、安全性 与品质等重要特性2、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各类化学与生物化 学反应的步骤与机制3、确定影响食品品质与安全性的主要因 素4、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与动力学行为及其环境因素 的影响 4、食品分析的定义:对食品中的化学组成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 因素的研究与探讨食品品质与食品卫生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 5、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㈠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㈡食品添加剂的 检验㈢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㈣食品新鲜度的检验㈤掺假 食品的检验

6、食品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㈠感官分析法(所使用的感觉器官 不同,感官检验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听觉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差别检验法、类别检验法、分析或 描述性检验法)㈡理化分析法(根据原理与操作方法不同可以分 为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⑴光学分析法⑵电化 学分析法⑶色谱分析法)㈢微生物分析法㈣酶分析法 第二章食品成分及其结构与性质 1、生物体系的基本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 维生素、矿物质与水。 2、自由水:食品中与非水成分有较弱的作用或基本没有作用的水, 这部分水主要靠毛细管力维系,称为游离水或体相水。 3、结合水:存在于食品中的与非水成分通过氢键结合的水。就是食 品中与非水成分结合的最牢固的水。水通过氢键与大分子结合 的那部分水又称为束缚水,通过氢键与离子结合的那部分水又 称为离子化水。 4、单分子层水:与食品中非水成分的强极性基团如羧基、氨基、羟 基等直接以氢键结合的第一个水分子层。在-40℃下不结冰,也 不能为被微生物利用。一般来说,食品干燥后安全贮藏的水分含 量要求即为该食品的单分子层水。 5、多分子层水:单分子层水之外的几个水分子层包含的水,这部分 水占据单分子覆盖层旁边未覆盖的非水物表面位置以及单分子 覆盖层外位置。

食品化学习题集与答案

习题集 卢金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第一章水分 一、名词解释 1.结合水 2.自由水 3.毛细管水 4.水分活度 5.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 7.单分子层水 8.疏水相互作用 二、填空题 1. 食品中的水是以、、、等状态存在的。 2.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3. 水分子之间是通过相互缔合的。 4. 食品中的不能为微生物利用。 5. 食品中水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的比值称之为,即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浓度。 6. 每个水分子最多能够与个水分子通过结合,每个水分子在维空间有相等数目的氢键给体 和受体。 7. 由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结合水,以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自由水。 8.在一定温度下,使食品吸湿或干燥,得到的与的关系曲线称为水分等温吸湿线。 9. 温度在冰点以上,食品的影响其Aw; 温度在冰点以下,影响食品的Aw。 10.回吸和解吸等温线不重合,把这种现象称为。 11、在一定A W时,食品的解吸过程一般比回吸过程时更高。 12、食品中水结冰时,将出现两个非常不利的后果,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单个水分子的键角为_________,接近正四面体的角度______,O-H核间距______,氢和氧的范德华半径分别为1.2A0和1.4A0。 14、单分子层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水主要性质为:①② ③④。 三、选择题 1、属于结合水特点的是()。 A具有流动性B在-40℃下不结冰 C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D具有滞后现象 2、结合水的作用力有()。 A配位键B氢键C部分离子键D毛细管力 3、属于自由水的有()。 A单分子层水B毛细管水C自由流动水D滞化水 4、可与水形成氢键的中性基团有()。 A羟基B氨基C羰基D羧基 5、高于冰点时,影响水分活度A w的因素有()。 A食品的重量B颜色C食品组成D温度 6、对食品稳定性起不稳定作用的水是吸湿等温线中的()区的水。 AⅠBⅡCⅢDⅠ与Ⅱ

2009年04月05753自考食品化学与分析试题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食品化学与分析试卷 课程代码:0575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新鲜的肉中含有的水主要是() A.单分子层水 B.结合水 C.自由水 D.束缚水 2.等温吸湿曲线中区域II水的A w值范围是() A.0~0.25 B.0~0.50 C.0.25~0.80 D.0.80~0.99 3.下列糖类化合物中属于双糖的是() A.甘露糖 B.乳糖 C.葡萄糖 D.纤维素 4. γ-环状糊精的葡萄糖单元聚合度是() A.5 B.6 C.7 D.8 5.味觉从生理角度分类,具有四种基本味觉,即() A.酸、甜、苦、鲜 B.酸、甜、苦、辣 C.酸、甜、咸、辣 D.酸、甜、苦、咸 6.为了使光度误差最小,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溶液的吸光度范围应为() A.0.01~0.05 B.0.01~0.1 C.0.01~1.0 D.0.1~1.0 7.PH计测定的原理是() A.电导分析法 B.库仑分析法 C.直接电位分析法 D.伏安法 8.以下不属于仪器分析法的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原子吸收光谱法 C.旋光法 D.电导分析法 9.豆制品应采用的干燥方法是() A.直接干燥法 B.减压干燥法 C.蒸馏法 D.卡尔费休氏法 10.蛋白质测定时,每克氮相当于蛋白质的折算系数是() A.4.25 B.5.00 C.6.00 D.6.25 11.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时需要用的指示剂是() A.次甲基蓝 B.硝酸银试剂 C.高锰酸钾溶液 D.斐林试剂 12.食品中维生素D的常用测定方法是() A.质谱法 B.薄层层析法 C.微生物法 D.酶法 1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β-胡萝卜素时的洗脱液是() A.甲醇+三氯甲烷 B.乙醇+丙酮 C.石油醚+三氯甲烷 D.石油醚+丙酮 14.食品中维生素B2的生物定量法是() A.荧光法 B.微生物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分光光度法 15.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低聚糖时,在分析柱上最先分离的糖是() A.单糖 B.双糖 C.低聚糖 D.多聚糖 16.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不包括() A.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B.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官性状 C.掩盖食品的变质 D.有利于食品加工 17.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拟除虫菊酯,所使用的检测器是() A.电子捕获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氢火焰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1、食品化学:一门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学问,是一门主要涉及细菌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涉及到食品的特性及其变化、保藏和改性原理的科学。 2、结合水:是一个样品在某一个温度和较低的相对湿度下的平衡水分含量 3、疏水水合:热力学上,水与非极性物质,如烃类、稀有气体以及脂肪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相混合无疑是一个不利的过程(ΔG >0)。ΔG= ΔH- T ΔS ΔG为正是因为ΔS是负的。熵的减少是由于在这些不相容的非极性物质的邻近处形成了特殊的结构。此过程被称为疏水水合。 4、疏水缔合(疏水相互作用):当两个分离的非极性基团存在时,不相容的水环境会促使它们缔合,从而减小了水-非极性界面,这是一个热力学上有利的过程(ΔG<0)。此过程是疏水水合的部分逆转,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R(水合的)+R(水合的)→R2(合的)+H 2O 5、水分活度:AW=f/f0 f:溶剂(水)的逸度。逸度:溶剂从溶液逃脱的趋势f0 :纯溶剂的逸度。 6、相对蒸汽压”(RVP)p/p0 是测定项目,有时不等于A w,因此,使用p/p0 项比A w 更为准确。在少数情况下,由于溶质特殊效应使RVP成为食品稳定和安全的不良指标。 7、吸着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单位质量干物质中水的质量)对P/P0作图得到水分吸着等温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缩写为MSI)。 8、滞后现象:滞后现象就是样品的吸湿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不完全重叠的现象 9、玻璃化温度(Tg):非晶态食品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称玻璃化转变,此时的温度称玻璃化温度 10、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食品在油炸、焙烤、烘焙等加工或贮藏过程中,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11、糊化:当β-淀粉在水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淀粉发生膨胀,体积变大,结晶区消失,双折射消失,原来的悬浮液变成粘稠胶体溶液的过程。

(完整版)金龙高级食品化学复习题

高级食品化学复习题 1.以某一食品为例,找出其中常见5种食品添加剂,并简述其主要作用。 以面包为例:(1)牛奶香精:风味调节剂;风味概念:香气+香味 酸度调节剂(有机酸、无机酸) 甜味剂(糖醇、化学与人工合成甜味剂) 鲜味剂(谷氨酸、核苷酸、有机酸) (2)日落黄:着色剂;能赋予食品一定颜色的食品添加剂. (3)丙酸钙:防腐剂;具有杀死或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性的添加剂。 通过抑制细菌、霉菌、酵母菌的代谢及生长而起作用。作用于遗传物质.作用于细胞壁、细胞膜系统作用于酶或功能蛋白 (4)α-淀粉酶:酶制剂,产生糊精、麦芽糖等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具有酶活性的酶制品 (5)己二口烯酸抗氧化剂。定义:能阻止或延迟食品成分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藏期的添加剂。一、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游离基消除剂 (氢供体、电子供体) 过氧化物分解剂,单重态氧淬灭剂,酶抑制剂,增效剂,金属螯合剂 2.现代食品添加剂发展趋势如何,列举3例已产业化应用的此类添加剂并加以 简要说明。 答:1)研究开发天然食品添加剂和研究改性天然食品添加剂如天然色素,天然防腐剂nisin。2)大力研究生物食品添加剂,如红曲色素,黄胶原,溶菌酶。 3)研究新型食品添加剂合成工艺,如甜菊糖苷的推广。4)研究食品添加剂的复配;5)研究专用食品添加剂,胶原蛋白(火腿肠)、钛白粉(面粉)、面条改良剂;6)研究高分子型食品添加剂,如增稠剂、増甜剂、魔芋甘聚糖。 实例:桅子黄用于方便面的着色。VE和VC用于脂肪的抗氧化;低聚麦芽糖用于食品的保水和提高松软、延缓老化。 3.从结构组成上对糖的分类情况作以概述,各列举2例加以说明。 答:1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 2、低聚糖(2~10个单糖):双糖、低聚糖乳糖麦芽糖蔗糖 3、多糖(>20个单糖):均聚糖、杂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4、简述多糖溶液的3种物化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一、多糖的溶解性:极性作用、氢键、疏水作用、其他溶质的影响。二、多糖的水解反应:多糖种类、结构、催化剂、形态、三、多糖改性:改性方法、改性条件等 4.简述膳食纤维的概念及其功能活性。 定义:不能被人体消化道酶降解但可被结肠中微生物发酵利用的大分子物质。

食品化学习题集及答案新编完整版

食品化学习题集及答案 新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二章水分 一、名词解释 1.结合水 2.自由水 3.毛细管水 4.水分活度 5.等温吸附曲线 二、填空题 1. 食品中的水是以、、、等状态存在的。 2.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3. 水分子之间是通过相互缔合的。 4. 食品中的不能为微生物利用。 5. 食品中水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的比值称之为,即食品中水分的有效 浓度。 6. 每个水分子最多能够与个水分子通过结合,每个水分子在维空间有相 等数目的氢键给体和受体。 7. 由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结合水,以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自由 水。 8.在一定温度下,使食品吸湿或干燥,得到的与的关系曲线称为水分等温吸湿线。 9. 温度在冰点以上,食品的影响其Aw; 温度在冰点以下,影响食品的Aw。 10. 回吸和解吸等温线不重合,把这种现象称为。 11、在一定A W时,食品的解吸过程一般比回吸过程时更高。 12、食品中水结冰时,将出现两个非常不利的后果,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属于结合水特点的是()。 A具有流动性 B在-40℃下不结冰 C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 D具有滞后现象 2、结合水的作用力有()。 A配位键 B氢键 C部分离子键 D毛细管力 3、属于自由水的有()。 A单分子层水 B毛细管水 C自由流动水 D滞化水 4、可与水形成氢键的中性基团有()。 A羟基 B氨基 C羰基 D羧基 5、高于冰点时,影响水分活度A w的因素有()。 A食品的重量 B颜色 C食品组成 D温度 6、水温不易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是由于( )。 A水的介电常数高 B水的溶解力强 C水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高 7. 下列食品最易受冻的是( )。 A黄瓜 B苹果 C大米 D花生

2017年04月05753自考食品化学与分析试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食品化学与分析试卷 课程代码:0575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有的水主要是() A.自由水 B.结合水 C.单分子层水 D.多分子层水 2.食品中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组分之间的结合力是() A.范德华力 B.氢键 C.毛细管力 D.共价键 3.影响面团形成的两种主要蛋白质是() A.麦清蛋白和麦醇溶蛋白 B. 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 C.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 D.麦球蛋白和麦醇溶蛋白 4.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PP C.维生素C D.维生素A 5.促进食物中钙吸收的因素是() A.草酸 B.维生素D C.隣酸 D.膳食纤维 6.嗅觉检验食品腐败变质常见的食物是() A.蔬菜 B.鱼 C.玉米 D.水果 7.利用电解过程中所得的电流-电位(电压)曲线进行测定的方法,称为() A.伏安法 B.分光光度法 C.气相色谱法 D.薄层层析法 8.下列不适宜保存油脂样品的容器是() A.玻璃容器 B.不锈钢容器 C.塑料容器 D.铝制容器 9.测定豆腐中蛋白质含量常用方法是() A.凯氏定氮法 B.考马斯亮兰染料比色法 C.双缩脲法 D.索氏提取法 10.测定肉中脂肪常用的方法是() A.荧光法 B.凯氏定氮法 C.索氏提取法 D.酶法 11.测定芹菜中膳食纤维含量的常用方法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中性洗涤剂纤维素(NDF)法 C.荧光法 D.比色法 12.测定豆浆中钙含量的方法是() A.荧光法 B.EDTA络合滴定法 C.酶水解法 D.斐林试剂比色法 13.食品中铁的测定方法是() A. EDTA络合滴定法 B.荧光法 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D.极谱法 14.测定食品中低聚糖最常用的方法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化学分析法 D.纸或板层析法 15.下列属于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是() A.蔗糖 B.果糖 C.麦芽糖 D.糖精 16.在火腿制作过程中添加亚硝酸盐的作用是() A.防腐 B.发色 C.抗氧化 D.提高营养价值 17.黄曲霉毒素B1的薄层色谱法的原理是() A.在波长365mm处产生可见紫红色光 B. 在波长365mm处产生可见蓝绿色光

食品化学习题答案

第二章水 一、名称解释 2、自由水:溶解溶质的能力强,干燥时易被除去 4、水活性: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可用下式表示: aw=P/P0=ERH/100 5、吸着等湿线: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6、单分子层水:Aw为0-0.2,含水量为1-6.5 %,不能作为溶剂,无冷冻能力的水分。 7、滞后效应:采用回吸的方法绘制的MSI和按解吸的方法绘制的MSI并不互相重叠的 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二、填空 1、每个水分子最多能够与__4__个水分子通过__氢键___结合,每个水分子在__三___维空 间有相等数目的氢键给体和受体。 3、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自由水_____和__结合水___两种形式。 4、结合水主要性质为: ①_在-40℃下不结冰 ②无溶解溶质的能力 ③_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④_与纯水比较分子平均运动大大降低 5、体相水主要性质为 ①_能结冰 ②_溶解溶质的能力强 ③与纯水分子平均运动接近 ④_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6、回吸与解吸等温线不重合,把这种现象称为_滞后效应。 9、在冰点以下,水活度定义式为_A W= P ice/P0scw。 10、冰点以上A W与冰点以下A W区别为:第一,在冻结温度以上,A W是_温度_____和 食品组分函数,而冻结温度以下时,A W与食品组分无关,只取决于_温度,也就是说在有冰相存在时,A W不受体系中所含_组分的影响,因此,不能根据水活性质准确地

预测在低于冻结温度时体系中溶质种类和比例影响。第二,冻结温度以上的冻结温度以下A W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不同。第三,冰点以下A W不能预测冰点以上同一种食品的性质。 11、等温线是指_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之间所形成的曲线。 12、等温线分_解吸和回吸两种吸着等温线。 13、对食品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的是食品中结合最不稳定的那部分水。 14、在一定A W时,食品的解吸过程一般比回吸过程时_含水量更高。 15、单分子层水是指解吸过程中出现最小反应速度时食品所含的水分,其意义在于可以 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一般来说通过降低A W,可提高食品稳定性。 (×)2、脂类氧化的速率与A W关系曲线同微生物生长曲线变化相同。 (×)3、能用冰点以上A W预测冰点以下A W的行为。 (√)4、一般A W<0.6,微生物不生长。 (×)5、一般A W<0.6,生化反应停止。 (√)6、AW在0.7-0.9之间,微生物生长迅速。 (×)7、通过单分子层水值,可预测食品的稳定性。 (√)8、水结冰后,食品的浓度增大。 (√)11、相同A W时,回吸食品和解吸食品的含水量不相同。 (√)12、A W表征了食品的稳定性。 五、简答题 1.水具有哪些异常的物理性质?并从理论上加以解释。 a)熔点,沸点高. b)介电常数大 c)水的表面张力和相变热大. d)密度低,结冰时体积膨胀. e)导热值比非金属固体大,0℃时,冰的导热值为同温度下水的4倍,扩散速度为水 的9倍. f)密度随温度而变化. 水分子之间靠氢键缔合和水分子簇的形成。

高级食品化学 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分析

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摘要:酶作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食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涉及许多酶催化的反应,本文论述了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化酶、果胶酶、脂肪酶和SOD等多种酶的催化机理,并阐述了酶对食品色泽、质地、风味、营养的影响,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酶;色泽;质地;风味;营养 Abstract:Enzyme affect the quality of food as an efficient biocatalyst. We mainly had discussion on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PPO, LOX, lipase, pectinase and SOD. We also described the effects of enzymes on food color, texture, flavor and nutrition,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Keywords: enzyme; color; texture; flavor; nutrition 1 前言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和美味的日益重视,食品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食物需求品,酶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对于食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酶存在于一切生物体内,参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化学反应。在食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涉及许多酶催化的反应,由于酶的作用,会对食品的色泽、质地、风味和营养等食品质量指标产生有利或有害反应,从而对食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2 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2.1与色泽相关的酶 任何食品,无论是天然未经加工的还是经过半加工、加工的,都带有属于自身的特色和本质的色泽。在食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食品会受到所处的环境变化或其它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本身颜色的变化,其中酶是一个引起颜色变化很重要的因素。食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很大部分取决于它们的质量,而食品的颜色首先是消费者关注的目标,对食品色泽有影响的酶主要是叶绿素酶、脂肪氧化酶、多酚氧化酶。 2.1.1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EC 1.10.3.1)最早在1937年被分离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根据作用的底物不同分为3类,即:单酚单氧化酶(E.C.l.14.18.l),能催化一元酚氧化成邻位酚;双酚氧化酶(E.C.l.10.3.1),催化邻位酚氧化,但不能氧化间位酚和对位酚;漆酶(E.C.1.10.3.2),该酶能氧化邻位酚和对位酚,不能氧化一元酚和间位酚。一般多酚氧化酶是儿茶酚氧化酶和漆酶的统称。多酚氧化酶是发生褐变的主要催化酶,它是一种以Cu2+为辅基的氧化还原酶[1]。多酚氧化酶存在于植物、动物和一些微生物中,它催化两

2014年04月05753自考食品化学与分析试题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食品化学与分析试卷 课程代码:0575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新鲜的油菜中含有的水主要是() A.单分子层水 B.自由水 C.结合水 D.束缚水 2.等温吸湿曲线中A W值范围是0.25~0.80的水属于的区域是() A.I区 B.II区 C.III区 D.IV区 3.下列糖类化合物中属于寡糖的是() A.葡萄糖 B.果胶 C.果糖 D.蔗糖 4.关于影响淀粉糊化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直链淀粉容易糊化 B.温度上升不容易糊化 C.淀粉颗粒小的先糊化,颗粒大的后粗化 D.淀粉中加入碱液即使在常温下也可使淀粉糊化 5.精制油时除去油脂中的磷脂的工序是() A.脱胶 B.脱色 C.脱酸 D.脱臭 6.以下属于光谱分析法的是() A.荧光法 B.旋光法 C.电导法 D.伏安法 7.食品分析过程中,反映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的指标为() A.精密度 B.灵敏度 C.准确度 D.重现性 8.体重0.5~1kg的鱼,采样数量一般为() A.3条 B.5条 C.10条 D.15条 9.测定牛肉中蛋白质含量最常用方法是() A.凯氏定氮法 B.Folin-酚比色法 C.双缩脲法 D.考马斯亮兰染料比色法 10.可用酸水解法测定的食物成分是() A.赖氨酸 B.粗纤维 C.淀粉 D.还原糖 11.食品中维生素D的测定方法是() A.薄层层析法 B.微生物法 C.乙酸铜比色法 D.硝酸银络合法 12.在440~500mm波长光照射下发出黄绿色荧光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D B.核黄素 C.抗坏血酸 D.硫胺素 13.测定食物中钙含量的方法是() A.EDTA络合滴定法 B.荧光法 C.酶水解法 D.斐林试剂比色法 14.正常全脂牛奶的相对密度为() A.1.018~1.032 B.1.022~1.028 C.1.028~1.032 D.1.0328~1.038 15.测定豆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方法是() A.索氏提取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考马斯亮蓝比色法 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16.以下添加剂中属于护色剂的是() A.维生素C B.胭脂红 C.硝酸盐 D.苯甲酸钠 17.下列属于天然非营养性甜味剂的是() A.糖精 B.蜂蜜 C.果糖 D.甘草

食品化学习题集及答案(完整版)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2章水分习题 一、填空题 1 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_______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_______个_______杂化轨道,有_______的结 构。 2 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_______,当继续升温至_______时密度可达到______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_______。 3 液体纯水的结构并不是单纯的由_______构成的_______形状,通过_______的作用,形成短暂存在的_______结构。 4 离子效应对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5 在生物大分子的两个部位或两个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可产生_______作用的基团,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个 水分子所构成的_______。 6 当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时,会促使疏水基团_______或发生_______,引起_______;若降低温度,会使 疏水相互作用_______,而氢键_______。 7 食品体系中的双亲分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特征是_______。当水与双 亲分子亲水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团缔合后,会导致双亲分子的表观_______。 8 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后者可根据其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_______、_______。 9 食品中通常所说的水分含量,一般是指_______。 10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1 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_______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_______形。 12 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13 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_______和_______作用。当食品中αW值在_______左右时,水分对脂质起_______作用; 当食品中αW值_______时,水分对脂质起_______作用。 14 食品中αW与美拉德褐变的关系表现出_______形状。当αW值处于_______区间时,大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随着αW值增大,美拉德褐变_______;继续增大αW,美拉德褐变_______。 15 冷冻是食品贮藏的最理想的方式,其作用主要在于_______。冷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和_______ 两个相反的方面。 16 随着食品原料的冻结、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会导致细胞_______、食品汁液_______、食品结合水_______。一般可 采取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降低冻结给食品带来的不利影响。 17 大多数食品一般采用_______法和_______法来测定食品状态图,但对于简单的高分子体系,通常采用_______法来 测定。 18 玻璃态时,体系黏度_______而自由体积_______,受扩散控制的反应速率_______;而在橡胶态时,其体系黏度 _______而自由体积_______,受扩散控制的反应速率_______。 19 对于高含水量食品,其体系下的非催化慢反应属于_______,但当温度降低到_______和水分含量减少到_______状 态时,这些反应可能会因为黏度_______而转变为_______。 20 当温度低于Tg时,食品的限制扩散性质的稳定性_______,若添加小分子质量的溶剂或提高温度,食品的稳定性 _______。 二、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