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案例_第二章_劳动力供给_《劳动经济学》_胡学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案例

案例1:巨额遗产会导致一个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吗?

非劳动收入性质的巨额遗产会削弱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吗?

一项研究首先讲在1982年-1983年间继承过遗产的人分为两个群体,即接受了小额遗产的群体(平均价值为7700美元)和接受了大额遗产的群体(平均价值为346200美元)。然后这项研究分析了这两个群体在1982年-1985年检的劳动参与率变化情况。

毫不奇怪,那些继承遗产较多的群体更有可能退出劳动力队伍。更为具体地说,接受小额遗产的群体的劳动参与率在此期间从76%上升到了81%,而接受了大额遗产的群体的劳动却从70%下降到了65%,更令人惊奇的一个事实也许是,由于能够预见到自己将来会获得大额遗产,这些后来实际得到大额遗产的群体的劳动参与率从一开始就比较低。

案例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当工资提高时,个人劳动力供给先随着工资的上涨而增加,当工资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劳动供给开始减少。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曲线。

问题:

张三是个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编写程序。工作初期,涨工资会使张三增加工作量。当他成为一个软件高手之后,工资已经足够高了,张三的收入也相当高了,这个时候,张三面对涨工资的反应,不是选择加班,而是更多的来休闲和体育运动。

在工资较低的时候,工资上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哪个更大?

当工资上涨的足够高的时候,如果接着上涨,又是如何呢?

案例3:男性和女性的时间使用情况(每周小时数)

案例4:丈夫、妻子、邻居和凯洛格食品公司6小时工作制的终结

经济理论指出,工作小时数量的供给部分地取决于人们对家务劳动时间,包括闲暇时间的价值认可程度。这一点可以非常清楚地在凯洛格食品公司的工人们身上反映出来。在大萧条时期,凯洛格食品公司因放弃了标准的8小时工作制,改行6小时工作制,从而引起了举国关注,工人们愿意通过接受更少的工资性报酬和更多闲暇的方式,来与那些失业者“分享工作”。

在二战期间,该公司转而实行每周48小时工作制,但是承诺在紧急状态结束后,重新恢复6小时工作制。1946年,员工们重申了自己希望每天工作更短时间的愿望,公司中87%的女性员工和71%的男性员工赞成每天工作6个小时。然而,到1957年时,大多数部门都选择重新回到8小时工作制——结果只有25%的员工,其中大多是女性员工,仍然保持在每天工作6小时的工作制。

到底二战后到50年代末期,哪些因素导致工人,尤其是男性工人,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决策呢?对其进行访谈之后发现,影响他们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

他们的配偶对于应当如何使用家庭时间的观念与男人产生了冲突。许多男性抱怨说,由于自己在家待的时间太长而导致了很多摩擦:“这些女人不愿意看着自己的男人整天待在家里碍手碍脚的”,以及“如果我在家里闲待着,老婆总是会找点什么事儿让我干”。这些都是男性工人的典型回答。

此外,这些男人还非常关心自己的邻居在干什么以及怎么想。在没有了与失业者和从战场上回来的退伍士兵分享工作这一正当理由之后,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时间比其他男人的工作时间少而感到尴尬。在家里待的时间过长会被人家认为不正常或者不像是个男人,即使他们的收入是在上升的。这些男人感到,自己要想购买到与邻居相同的那些物质财富,可能需要等待更长时间。所以家庭时间的效用不仅会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家庭之间的互动以及社会压力的影响。

有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承担了81%的洗衣服,74%的整理房间和照料孩子,66%的购物、买

菜、做饭等。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两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差距仅比1990年缩短了6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