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特点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特点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特点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特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

(本期试卷评价转自《中国考试>2004年11—12期。本报有删节》

杨炳华翻录2005.1.17

物理

1.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

物理部分试题的形式与结构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难易程度设计合理.各套试卷都没有过难或过易的试题,没有偏题、怪题。特别是多数试卷设计的最后一个较难试题(25题)时难度与往年相比有所降低。符合试卷结构的需要,符合中学教学的要求。试卷的总体难度和长度控制得较好,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考生发挥正常水平。

2.注重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考查

(1)物理试题都是单学科试题。没有与其他学科综合的试题,这种形式符合中学教学实际.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

(2)各套试卷中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覆盖了力、热、电、光各部分中的主干知识,如牛顿定律、动量和机械能守恒、电场和磁场、电路和电磁感应的规律等,能够较好反映考生对物理学科的掌握程度。对于中学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试题情境比较新颖.突出能力考查

(1)试卷设计注重能力立意。许多试题都是常规题.物理情境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或似曾相识的。大部分考生都没有陌生的感觉.但试题陈中出新,通过设问方式的改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的题目虽然属于基本题,重点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有新意,如第Ⅱ套的16题。第Ⅲ套的18、20题,第1V套的15、21题等。有的计算题,重点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分析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如第Ⅲ套的23、24题;第1V套的23、24题。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科技。许多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的情境来源于实际问题。从而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套的17题;第Ⅱ套的23、25题;第Ⅲ套的23题;第1V套的19题。试题的设计还注重对考生基本素质的考查。如有的试题涉及的一些实际装置或事实是课本上没有见过的.需要考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试题给出的相关信息,从而来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考查考生能否将所学知识与新的事实结合起来,理解新事实的物理情景,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Ⅲ套的25题。

(3)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能力考查。几套试卷的实验试题既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又不脱离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实验题分数约占物理总分的15%,有的考查基本的实验能力和独立完成基本实验的能力,取材于《考试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深人考查对实验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创新。如第Ⅱ、Ⅳ套22题;有的要求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或者是考查学生对于试题所给新的实验方案的理解程度,从而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如第1、Ⅲ套的22题。这些试题有利于指导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进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4)各套试卷都注重考查对于物理情境的分析和认识能力。也注意考查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如运用图像表示物理量的关系,注意运用几何图形、数列等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向题等,但又不过多地在数学计算等方面花费时间,使得考查点更加集中于物理内容的考查。

(5)不同试卷的难度有些差别。

化学

1.重点考查了化学学科的主干内容和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1)命题充分考虑到了目前中学实行分科教学的实际。除全国卷第Ⅱ套第6题化学与生物有联系外。学科界限明确。以学科内综合为主,既有利于对本学科能力进行较为深入地考查,又有利于稳定中学教学秩序。

(2)突出对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为中学化学最常见的基础知识。试卷重点考查了化学的双基内容。4套试卷都不同程度地考查了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如离子浓度判断、PH计算)、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化学平衡、氧化还原、有机化学等知识,以这些主干知识为载体。测试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还加强了知识点的覆盖,对化学用语加强了考查。其中选择题目基础性强,思维容量大.集合了众多的知识点,且由于贴近教学,故对考生来说切入容易.这必然会对中学化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稳定中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建立一定的化学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不过分强调对知识的单纯记忆而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考查学生对原电池、电解原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的理解能力等等。命题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特点.体现了中学教改的方向。

在知识点的考查上也体现了新旧教材的差异。如新课程卷都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有关内容并突出了新课程对“电解原理”的考查等。

2.加强对实验考查。突出化学学科特色.

试题注重实验,在重视基本实验操作的同时,考查创新精神.实验题的设计既贴近,中学教学,又不拘泥于课本,既考查基本实验原理、操作方法、现象的描述等常规实验能力,又富有启发创新性。如第1V套28题。既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又要求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又如第Ⅲ套中第28题利用电解原理、萃取原理设计的

实验题来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迁移运用已有知识于新情景中的联想和推理能力等。{

3.强调学科内综合.注重能力测试

本次试卷比较突出的亮点是学科内的综合。首先是知识点的综合(有了大量的知识点的综合,才能在十分有限的长卷里达到一定的覆盖率),如第1卷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融入了大量相关内容,并着重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如第Ⅱ卷中将周期律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结合进行物质推断。如第Ⅳ套27题,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与实验结合,如第1套的26题、第1v套26题,实验与化学计算的结合,如第Ⅲ套26题,化学计算与概念理论的结合;如第Ⅲ套29题有机化学中各官能团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规律的综合判断等等,在4套试卷中都比较突出。

在突出了综合应用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的同时,还突出强调了化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以及对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对推理能力、实验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获取知识能力的考查。如所有试卷中第Ⅱ卷所涉及的有机物的推断题,在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是通过正向、逆向、统摄思维进行推理的能力等等的大考验,是考查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题。又如对化学计算的考查重在对运用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能力,能力立意体现比较突出。

4.试题设置注意梯度、有层次.

试题的设问基本上是由浅到深,切入容I易,深入难,具有较好梯度,尤其第Ⅱ卷,【设问层层递进.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有效地体现了高考试题选拔的功能。

5.适度联系生产实际,注重化学的实用价值

试题中重视联系实际,如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的应用(第Ⅱ套)、抗非典的消毒剂(第Ⅱ套)、诺贝尔奖的成果(第Ⅱ套)等有关背景材料的描述与考查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改变了过去“穿靴戴帽”的文字表述方式。

6.较多地注意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化学用语的书写

生物

1.在考查的内容上,符合《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

各套试卷的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和与将来继续学习、生活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上。如在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物体的结构基础上,重点考查了蛋白质和核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等;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上,重点考查了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三大类物质的代谢等内容;在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上,重点考查了激素调节、特异性免疫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等内容;在遗传和进化上,重点考查了从基因水平上分析遗传学问题;在生物与环境上,重点考查了应用生态学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题科学、规范。无偏题、怪题和过难试题

通过解题后的分析,尚未发现科学性问题。题意表述较清楚,参考答案科学、简洁。便于阅卷时评判。试题数量适中.每套试卷的卷I有5道试题,Ⅱ卷均有2道,试题分量相似;在试题难度上,全国卷的第Ⅱ套难于全国卷的第I套、第Ⅲ套和第Ⅳ套,各套试卷的难度都考虑了不同地区考生的整体情况。从中学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要求和<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上看,没有过难的试题。

3.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查,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1)重视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试题的设计特别体现了对学科内知识综合.既有不同单元内容的综合,如全国卷第Ⅱ套的第4题.综合了蛋白质特点、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基因突变等不同章节的内容。也有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综合,如全国卷第Ⅱ套的第31题,综合了必修部分的细胞呼吸和选修部分的微生物营养等内容。多数试题需要学生综合对比多种因素对生物的影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体现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的能力。

(2)重视了实验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现象、结果,分析实验设计过程和原理。设计简单实验等试题所占分数超过32%,如全国卷各套试卷的30、31题。

(3)重视了理论联系实际。

试卷中很少单纯就知识问知识的题目,多数试题都引入了一些实际情景,注重理论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重视社会热点和现代生物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全国卷第Ⅱ套的第1题。要求考生运用免疫知识分析对 SAKS患者治疗措施的原理。

(4)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试题总体感觉是看似不难,但仔细分析发现,要正确作答需要仔细斟酌思考,需要综合所学知识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欲获得理想的成绩,仅靠死记狂背和题海战术是困难的,需要考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和较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

4.试题难度设计和内容分配合理,有利于中学课改

充分考虑了不同省份考生整体情况,设计了不同难度的试题,考查的内容具有较好的覆盖面,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分配合理,对于在教学中全面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试题难易有一定的梯度,保证考生拿到基本分。

2004年试题的以上特点,与中学教学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对于改进中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会有一定积极意义。

5.关注生物学命题中的例外性和典型性

随着高考命题工作的深入,生物高考试题在表达上越来越严谨和科学。典型的情况是近几年有的高考试题的题干或设问通常要加上一句“一般来说,“通常”这样的话。如2004年高考理综卷第Ⅱ套第31题的第(4)小题。这种做法与社会对高考试题表达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需求有关,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也有关。

对于生物学命题中存在的这些现象,在高考命题实践中可以说深有体会.尤其在试题编制、琢磨、校对、评价等环节,这种感受特别深。因此.在命题实践中,除要接受这一现实外,还要设法使生物学中“例外性”命题转变成普遍适用的命题表述,以满足试题科学、严谨的需要。

6.尝试使用构毫概念圈类模型

构建概念图是2004年生物高考尝试使用的新题型,也是国际上正在讨论和使用的题型。该题型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扩大对知识的考查面,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是该类试题考查的一个重点。

高考生物试题中构建概念图类试题的形式是给出一个不完整的概念图,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给予补充。如2004年理综卷第1套的第30题。编制这类试题的关键环节是,设法使考生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对考生的答案加以限制,由于概念图中间省略了一些步骤,因此设法保证考生所填答案的唯一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历史部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察举制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

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3 2 2021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r88 Fe 56 S 32 第Ⅰ卷(选择题,共 126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可以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 B .在碱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时,溶液颜色由灰绿色变成橙色 C .鉴定花生子叶脂肪时,苏丹Ⅲ染液染色前需先用50%的酒精对子叶进行处理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混合液使细胞破裂2.如图为某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无叶绿体,含有该细胞的生物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 .图中含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核膜 C .图中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和细胞核 D .将该细胞放入清水,由于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不会吸水胀破 3.某酶的作用机理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 .该酶为底物 RNA 的分解提供了活化能 C . 该酶与底物 RNA 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A-T 和 C-G D . 该酶对底物 RNA 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4. 有两种花序的无花果高度依赖榕小蜂传粉。榕小蜂从小孔进入花序Ⅱ(只有雄花可育),可在里 面产卵并繁殖后代沾染花粉的榕小蜂可从花序Ⅱ飞出,寻找新的花序。若携带花粉的榕小蜂进入花序Ⅰ(只有可育的雌花),就很难再爬出,只能在雌花上爬来爬去,帮助传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榕小蜂与无花果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B .榕小蜂的繁殖依赖于无花果,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C .榕小蜂不能在花序Ⅰ里产卵有利于无花果繁衍 D .在无花果和榕小蜂共同进化的过程中,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均未发生变化 5. 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 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 .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 .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 .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 .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6. 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生态治理,曾经的毛乌素沙漠,已被建设成为“塞上绿洲”。2020年4月 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 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工治理后,沙漠重新成为绿洲,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沙漠治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 .“塞上绿洲”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D .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主要来源是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 7.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 2 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和光电池 B .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 2和H 2O C .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催化重整均属于化学变化 D .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8. N A 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6 g 铁粉与足量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产生 H 2 的分子数为 0.1 N A B . 标准状况下 22.4LO 2与足量 H 2反应生成 H 2O ,转移的电子数为 4N A C .1 L 0.1 mol/L 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4N A D .1 L pH = 13 的 Ba(OH)2 溶液中 Ba 2+数目为 0.1N A 9. 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 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下列关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1mol 该物质可与 8 molH 2反应 B .该分子中 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C .该分子可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和消去等反应D .该分子易溶于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 10.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Ag 2SO 3 溶于氨水:Ag + + 2NH 3?H 2O === Ag(NH ) + + 2H 2O B . 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双氧水:3H 2O 2 + I ˉ === IO 3ˉ + 3H 2O C .硅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Na 2SiO 3 + 2H + === H 2SiO 3↓+ 2Na+ D .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 ˉ + Ca 2+ + HCO 3ˉ === CaCO 3↓+ H 2O 11. 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主族序数, X 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两性化合物,Z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W 与 X 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极易溶于水 B . Y 与 Z 可形成化合物 Y 2Z 3 C . 最外层电子数 Z >X >Y >W D .Y 和 Z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高考历史试题特点特征类试题专项训练

高考题型:特点、特征类非选择题 【题型解读】 特点、特征型历史试题,是指人们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相区别的主要之处。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其提示语一般有主要特点、时代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等。 【典题示范】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思路分析】 分析:“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说明很早就利用海洋;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说明海洋交流出现;宋元时期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说明先进技术运用于航海;僧人、海外贸易鼎盛和明朝的私人海外内容著述,体现了私人活跃,民间交流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体现了和平利用海洋;明清的海禁政策说明海洋开发利用走向封闭,缺乏海权意识。总结为一句话:谁凭借什么利用哪里海洋干什么? 结论: 1.答案从材料里来。 2.不能照抄材料,需要概括。尽管我们知道答案来源材料,但是照抄材料是不行的。 材料体现的内容和参考答案有差距,而且差距较大,除了本段材料中“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外,可以照抄,其他材料都必须进行概括。 3.逐句概括,不能遗漏。这就需要阅读的时候,划关键词,一边划关键词,一边还 得思考这句话所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考察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合并相同答案。“殷墟……”和“齐国……”这两句,都是表达“利用早”这个 特点。 5.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条理化、顶格写。例如此题的答案: 特点: ①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 ②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 ③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 ④以民间交流为主; ⑤海洋意识不足。 6.要根据分值,选择答几条。比方说给了10分,多数是2分一条,需要答5条。 7.尽量多答几条,增加踩分点。 8.使用学科术语。 【方法总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类型:

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卷(全国Ⅲ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含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光滑玻璃棒左边绕有一线圈,右边套有一金属圆环。圆环初始时静止。将图中 开关S由断开状态拨至连接状态,电路接通的瞬间,可观察到 A.拨至M端或N端,圆环都向左运动 B.拨至M端或N端,圆环都向右运动 C.拨至M端时圆环向左运动,拨至N端时向右运动 D.拨至M端时圆环向右运动,拨至N端时向左运动 15.甲、乙两个物块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 甲追上乙,并与乙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甲、乙的速度随 时间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已知甲的质量为1 kg,则 碰撞过程两物块损失的机械能为 A.3 J B.4 J C.5 J D.6 J 16.“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着陆前曾绕月球飞行,某段时间可认为绕月做 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月球半径的K倍。已知地球半径R是月球半径的P倍,地球质量是月球质量的Q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嫦娥四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速率为 A.RKg QP B. RPKg Q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

2016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 对比分析(语文) 一、高考语文命题原则 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 2.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用; 3.考查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4.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5.符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 6.利用高考命题正面导向功能,推动课程改革。 二、高考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三、高考考纲对比 2016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与2015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完全一致。考纲不变,命题形式未必不变。命题形式的变化并不代表超纲,命题变化是合理合规的。如2014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言断句,成语辨析;2015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化常识,古诗、小说与课文勾连,任务指令型作文;等等。纵观近三年全国卷题型,不难看出,考纲不变,命题形式却逐渐变化。 四、近三年考点对比 1.全国Ⅰ卷 年份 考点 板块 2013 2014 2015 论述类文本阅读 1.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 3.对文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 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 解能力 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 整合能力 1.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 解能力 2.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 解能力 3.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 整合能力 文言文阅读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能力 2.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能力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 力 2.文言断句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 1.文言断句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3.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能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1)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140分)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 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 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 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a 图b 1.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路段冷季( )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3.该铁路线可能是( ) A.青藏铁路 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 D.贵昆铁路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划定,固安成为北京产业外溢、南资北进的吸纳地。2012年华夏幸福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固安建立起“技术引进—中试孵化—产业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行“定制化”管理以及“个性化”咨询服务,吸引大量相关企业入驻。《河北省固安县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定位为积极融入京津冀,建成产业高端、空间生态、人文荟萃、近悦远来的现代田园城市。下图为固安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特点及启示 湖南省祁阳县第七中学曾林杰 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一、2008全国卷Ⅰ的政治试题特点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与去年相比,试卷题量减少了一道,又回到原来的39道题。其中地理部分、历史部分难度有所上升,政治部分灵活度有所提高,但难度有所下降,故总体上难度略有上升。但整卷布局结构合理,试题成熟大气,体现课改理念,可谓特色鲜明。单就其中的政治试题而言,总体感觉试题线索清晰、突出主干、强化基础、重视能力、稳定创新。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稳中求进,稳中求新,体现人文精神。具体特点如下: (一)基础与能力相融 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既高度重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充分强调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并力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查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展现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这也是本张试卷中政治试题在命题立意上的一大特点。 1.试题通过深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第25题,考查的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等和纸币贬值等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但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只有正确解读“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这一有效信息,才能正确计算出本题答案。此题设计意图很好,把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 2.试题通过强化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来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为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而且每种能力的考核分成三个层次,层次要求越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不仅全面考查了《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而且对每一种能力的考核要求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如38题的第3小题就需要考生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个全面的把握,要明白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进而得出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导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一答案要点。事实上,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哲学原理的扎实掌握的基础之上。 ~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目的和归宿。文综政治试题中知识和能力相融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备考复习中,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来提高能力,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基础知识。千万要避免把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分割成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错误倾向。 (二)微观与宏观相济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既突出了对知识和能力的微观考查,又强调了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在有限的试卷篇幅中很好地兼顾微观与宏观,这是今年文综政治试题在考查内容上的明显特点。高考说到底对学生只是一种抽样检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就政治学科而言,今年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考点有167个,而高考中实际考到的考点又有几个呢政治命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图2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①并列排布②横向错列排布③自由排布④纵向错列排布 A.①B.②C.③D.④ 5.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3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7~8题。 图3 7.参照图3,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 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2019届广东省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2019届广东省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第Ⅰ卷 注意事项:第Ⅰ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并非高档住宅,一般为一梯四户。读图1完成1~2题。 1.综合地价高低、交通便乘等因素,此城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选建在左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采光 B.民俗 C.通风 D.交通 读图2的1984—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我国在1984-1985年对外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优先开放14个海口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气候湿润 C.矿产丰富 D.交通便利 4.我国1984—1992年对外开放城市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河流 街道、环城路 公园 高速公路 ① ② ③ ④ 东 某市城郊分布图 某栋廉租房平面示意图 图 1 图 2

A.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B.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推进 C.由平原向山区推进 D.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推进 5.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 A.1:20万比例尺卫星遥感图像、GIS B.1:50万比例尺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1:20万比例尺卫星遥 感图像 D.GPS 、GIS 读图4,完成6~7题。 6.按照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7.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①裂谷 ②海岭 ③山系 ④海沟 A.①② B.③④ C . ①③ D.②④ 读图5的“世界某地区图”,回答8~9题。 8.图示海峡 A. 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B. 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C.沟通了红海与印度洋 D.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 9.下列关于图中A 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有结冰现象 B.含沙量大,水能丰富 C.有冬汛 D.夏季水量大,水位高 图6为某极地俯视图, abc 是晨昏线,该日由a 地到b 地白昼逐渐增长。此时,一架旅游包机正从x 地起飞,6小时后降落y 地。据此回答10~11题。 10.飞机降落时该地正值 A. 子夜 B. 日出 C. 正午 D. 日落 11.此时,另一架由a 地飞往c 地,有四条路线供选择:弧aoc 、abc 、axc 和ayc 。下列对此四条线路的路程长短比较,正确的是 图 3 图 4 图 5

高三数学 深入分析高考中概率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方法

深入分析高考中概率试题的特点与解题方法 1 概率试题的特点 (1)密切联系教材,试题通常是通过对课本原题的改编,通过对基础知识的重新组合、拓广,从而成为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并赋予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 (2)概率试题与其它数学试题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近三年来出现过三种类型:一是课本中出现的,从实际生活中概括出来的;二是与横向学科有联系的问题;三是赋予时代气息的数学问题. (3)概率试题中注重了对四个基本公式的考查,即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发生k次的概率的考查. 2 概率试题的解题分析 2.1 通过对事件的理解与把握来解决问题 例1 (2000年新课程卷第17题)甲乙两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其中选择题6个,判断题4个,甲、乙二人依次各抽一题. (Ⅰ)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Ⅱ)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本题是一个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问题.同时注意到“甲、乙二人依次各抽一题”在解题中的作用,于是可利用排列知识及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加以求解. 2.2 通过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例2 (2002年新课程卷第19题)某单位6个员工借助互联网开展工作,每个员工上网的概率都是0.5(相互独立). (Ⅰ)求至少3人同时上网的概率; (Ⅱ)至少几人同时上网的概率小于0.3? 分析本题可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将问题(Ⅰ)“至少3人同时上网的概率”转化为恰有3人同时上网,恰有4人同时上网,恰有5人同时上网,恰有6人同时

上网的四种类型,再结合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或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的计算方法加以求解.同时问题(Ⅰ)的解决为第二问的求解做好了铺垫. 2.3 通过合理运用公式()1()P A P A =-来解决问题 例3 (2000年新课程卷第18题)用A 、B 、C 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两个系统N 1、N 2.当元件A 、B 、C 都正常工作时,系统N 1正常工作,当元件A 正常工作且元件B 、C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 2正常工作.已知元件A 、B 、C 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80,0.90,0.90,分别求系统N 1、N 2正常工作的概率. 分析 系 统N 1正常工作的概率由物理串联知识结合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即可求得;而系统N 2正常工作的概率由“当元件A 正常工作且元件B 、C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 2正常工作”可知,必须分成三类:一元件A 、B 正常工作,元件C 不正常工作;二元件A 、C 正常工作,元件B 不正常工作;三元件A 、B 、C 都正常工作.在解题时容易遗漏第三种情况,且忘记不正常工作的元件,导致解题错误.但若我们合理使用公式()1()P A P A =-,则系统N 2正常工作的概率可以看成元件A 正常工作,元件B 、C 都不正常工作的对立事件的概率,从而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3 概率试题对高考复习的启示 3.1 在复习中,不能因为概率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而加以忽视,也不能因为概率与排列、组合同在一个章节,认为只可能出现填空、选择题的类别.因为从近三年的试卷看到,每年均有一个概率解答题,所以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2 在复习中,应充分研究大纲、考纲,使学生做到:(1)五个了解,即了解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2)四个会,即会用排列组合基本公式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事件的概率;会用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事件的(N 1 (N 2

2020年广东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二)历史部分(1)

2020年广东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二)历史部分 24.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然而到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请侯国鼓励发展工商业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农具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D.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 25.汉武帝曾将关中北部的东界由黄河一线向东推进至太行山一线,将关中中部的函谷关向东迁移了三百里,从而极大地拓广了关中范围。他还将此区域内的候国一↗次性迁到太行山以东地区重新安置。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王国经济实力 B.巩固关中控御全国 C.逐步废除分封制度 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26.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 B.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 C中外文化交流较频繁 D.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27. 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宁宗即位初科举取士“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后期却追谥朱熹曰“文”,周敦颐曰“元",程题曰“纯",程顾曰“正”,张载曰“明”。这一变化说明,宋宁宗后期 A.理学迎合了统治需要 B科举制逐步走向僵化 C.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 D. 理学有重大理论创新 28. 清代乾隆以后,我国外贸出口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出口产品的主产地长期分离,直至1842年才被打破。这是因为1842 年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近代工业传人中国 G.外贸港口格局变动 D. 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29.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村》《新生命》《新教育》《新新小说》《新妇女》《新人》(新学生》(新共和》《新湖南)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 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30. 表1 1949、 1945年晋绥边区5个村各阶层户数占总户数百分比情况

2020年最新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6)

试题类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理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案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9题,共9题)和非选择题(第10题~第15题,共6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水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做大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做大,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需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需加黑、加粗。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轻质弹簧原厂为8 cm,在4 N的拉力作用下伸长了2 cm,弹簧未超

出弹性限度,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40 m/N (B)40 N/m (C)200 m/N (D)200 N/m 2.有A、B两小球,B的质量为A的两倍。现将它们以相同速率沿同一方向跑出,不计空气阻力。图中①为A的运动轨迹,则B的运动轨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一金属容器置于绝缘板上,带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于容器中,容器内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容器内表面为等势面,A、B为容器内表面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B)小球表面的电势比容器内表面的低 (C)B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与该处内表面垂直 (D)将检验电荷从A点沿不同路径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不同学.科.网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1~3题。 图1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少,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

高考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高考试题特点及解题方法研究 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分值占卷面总分的比例将近50%。从难度上看,一般说来,选择题特别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单项选择题,较非选择题要相对容易一些,历年来得分率都比较高(70%左右),考生选择题得分往往成为其总分主体部分(所占比例在65%左右)。因此,考生要想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首先必须把选择题做好。 选择题主要承担水平性测试功能,重点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往往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一)选择题的种类 高考政治学科选择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答案为唯一题肢的选择题,通常称之为“单项选择题”;一种是答案不一定是唯一题肢的选择题,通常称之为“不定项选择题”。目前文科综合卷的选择题只有单项选择题,而政治单科试卷则两种选择题都有。 (二)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 解答选择题,一定要牢记“以干求肢”这一基本原则。即从题组的导语和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出发,具体分析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的具体要求和指向),然后据此确定对题肢的取舍。解答选择题切忌脱离题干的具体要求,孤立地判断题肢的正误并进行选择。从哲学上看,坚持“以干求肢”原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三)解答选择题的具体步骤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环节是审题,审题要做到“三审”:一是审材料,包括题组的导语和题干材料;二是审设问,即题干对所选题肢的特定要求或规定;三是审题肢。 1.认真分析导语、题干所给材料,要求准确、全面、深刻。 所谓准确,就是要把握材料的特定内容,不要将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与其他事实混淆而产生误读,也不把材料所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一些看起来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 所谓全面,就是要完整地把握材料,不仅要把握显性信息,还要适度、合理地挖掘隐含信息,反对只从部分的、片面的材料出发。一些考生在做单项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择题”以及“不定项选择题”时常常出现漏选,主要是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只抓住材料中的部分信息。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抓住更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所选题肢更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才能从诸多较符合题意的题肢中选出最佳。 2.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明确试题设问的指向。 (1)紧紧抓住关系词,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明确设问指向的关键一步。干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以下4种: ①因果关系。关系词有“因为”、“由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结果,要求题肢提供原因;也有题干提供原因,要求题肢提供可能出现的结果。 因果关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解答此类题时,主要是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有没有这种关系存在。此外,还要辨别并排除因果倒置的选项。 ②个性—共性关系。关系词有“说明”、“表明”等。主要是题干材料提供某种现象(个性),要求题肢归纳、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共性)。这样,题干的具体材料与题肢的抽象观点之间就构成了一种证明或说明的关系。 解答此类题时,重点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否相符,即题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I卷)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NO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部分

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解读及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语文部分 语文 一、高考语文命题原则 1.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 2.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用; 3.考查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4.考查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5.符合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 6.利用高考命题正面导向功能,推动课程改革。 二、高考语文考核目标与要求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三、高考考纲对比 2016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与2015年高考语文考纲、题型示例完全一致。考纲不变,命题形式未必不变。命题形式的变化并不代表超纲,命题变化是合理合规的。如2014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言断句,成语辨析;2015年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文化常识,古诗、小说与课文勾连,任务指令型作文;等等。纵观近三年全国卷题型,不难看出,考纲不变,命题形式却逐渐变化。 四、近三年考点对比

2.图二 3.图三 4.图四 六、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趋势 1.论述类文本阅读 近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有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2014年,全国Ⅰ卷是文艺论文,全国Ⅱ卷是史学论文;2015年,全国Ⅰ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文艺论文。2014年、2015年的文艺论文,都属于美学论文,且都与学生阅读密切相关;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综观近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考查的重点是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文言文阅读 选材上,二十四史材料仍然是热点,但是,不应忽视二十四史以外的材料,因为属于“典范的文言文,文字较为浅易”的文言材料还有很多。 2015年高考卷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 语”的考查。高考命题组把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是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市场上很多高考应试资料,罗列所谓古代文化知识清单,全面铺开,来个“地毯式”的“扫荡”,极大地增加了考生的负担,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应会少一些知识性的考查,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3.古诗词鉴赏 选材上,唐宋诗词仍然是热点。2015年最大的变化是全国Ⅰ卷的第8题要求比较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这道题同样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考生应当熟悉。全国卷古诗词的问题设计的特点是忠于文本内容和考查一般诗歌技巧。 4.名篇名句默写 应当会延续2015年的形式,即给出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的要求进行补写。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要背诵的篇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