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在妇科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

七氟醚在妇科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
七氟醚在妇科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具有麻醉平稳、术毕苏醒快、无术中知晓等优点[1],但有引发恶性高热的可能,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复合吸入七氟醚的全麻、全凭静脉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妇科全麻手术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0岁,其中盆腔淋巴结清扫3例,腹腔镜手术27例。随机等分为两组(n=15),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全部患者于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采用咪哒唑仑注射液(商品名力月西)0.04mg/kg、丙泊酚1.5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次缓慢静注,面罩加压吸氧(流量4.0~6.0L/min)去氮5min,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VT)8~10mL/kg,呼吸频率(f)12次/分钟,吸呼比(I∶E)为1∶2,调整呼吸参数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30~35mmHg(1mmHg= 0.133kPa)。麻醉维持:气管插管后将新鲜气流量改为1.0L/min,甲组调整挥发罐七氟醚浓度为

2.0%,根据需要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为1.5%~4.0%;乙组以丙泊酚6mg/(kg·h)维持,根据需要增减4~10mg/(kg·h)。术中微量泵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间断推注芬太尼,缝皮前甲组停止七氟醚吸入,乙组丙泊酚逐渐减量至停止。术毕给予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肌松药作用,待呼吸满意后拔除气管导管。

1.3监测方法监测术前及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 ET CO2(使用气体浓度监测仪)等。记录患者术毕恢复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对术中知晓情况、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离院时间进行随访。

1.4统计学处理所得计量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动脉血压波动为(10±4)%,乙组为(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毕苏醒拔管时间为(10.68±5.23)min;乙组为(17.22±7.3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术中均无知晓发生。

注:与乙组比较,a P<0.05。

3讨论

自1968年Regan合成七氟醚经临床实验观察后用于临床,由于其具有诱导迅速、无刺激味、麻醉深度易掌握等特点,凡需全麻的患者皆可应用[2]。对心血管影响比异氟烷小,心律失常少见,与肾上腺素合用无妨;有良好的肌松作用,随麻醉加深呼吸抑制加重,但较氟烷轻;对脑血流量、颅内压影响与异氟烷相似,未见明显的肝损害等[2],逐渐在临床普遍应用起来。

本研究中吸入七氟醚后部分患者因血压和心率下降较明显(应注意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3]),迫使将吸入七氟醚浓度降低,考虑这可能与七氟醚对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关[4]。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1)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在诱导、吸入后各个时期MAP波动于10~12kPa,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5];(2)术中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在切皮、打开腹膜、探查腹腔、关腹等手术操作时,甲组患者血压、心率波动,气道压增加趋势等方面优于乙组,提示七氟醚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深度;(3)术毕恢复状况,甲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优于乙组,其中甲组比乙组拔管时间平均缩短了8.66min,有利于术后麻醉早期恢复[6];(4)两组患者均未有术中知晓情况的发生。

比较两组结果,作者认为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优于丙泊酚术中静脉维持麻醉且麻醉深度易于调控,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以减轻气腹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7]。术后苏醒恢复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临床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琳.丙泊酚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

国民康医学,2011,23(1):25-26.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七氟醚在妇科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

周士三,薛涛,李茂(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妇科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方法将择期妇科全麻手术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

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15例),甲组以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注射液(商品名力月西)、维

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2%七氟醚,间断推注芬太尼,微量泵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乙组以丙泊酚、芬太

尼、力月西、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丙泊酚6mk/(kg·h),间断推注芬太尼,微量泵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

松。观察、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及术毕苏醒拔管时间,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动脉血压基础值甲组波

动为(10±4)%,乙组波动为(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毕苏醒拔管时间为(10.68±5.23)min;

乙组为(17.22±7.3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术毕苏醒拔管时间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方法。

【关键词】妇科外科手术;麻醉,全身;麻醉,静脉;麻醉,吸入;麻醉药/投药和剂量;醚类/投药和剂量;

妇科;七氟醚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5-2315-02中图法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B

表1两组患者动脉血压波动及术毕苏醒拔管时间比较(x±s)

组别

甲组乙组

10±4a

20±6

动脉血压波动(%)

10.68±5.23a

17.22±7.35

术毕苏醒拔管时间(min)

七氟醚在妇科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具有麻醉平稳、术毕苏醒快、无术中知晓等优点[1],但有引发恶性高热的可能,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复合吸入七氟醚的全麻、全凭静脉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毕苏醒时间,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妇科全麻手术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0岁,其中盆腔淋巴结清扫3例,腹腔镜手术27例。随机等分为两组(n=15),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全部患者于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采用咪哒唑仑注射液(商品名力月西)0.04mg/kg、丙泊酚1.5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次缓慢静注,面罩加压吸氧(流量4.0~6.0L/min)去氮5min,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VT)8~10mL/kg,呼吸频率(f)12次/分钟,吸呼比(I∶E)为1∶2,调整呼吸参数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30~35mmHg(1mmHg= 0.133kPa)。麻醉维持:气管插管后将新鲜气流量改为1.0L/min,甲组调整挥发罐七氟醚浓度为 2.0%,根据需要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为1.5%~4.0%;乙组以丙泊酚6mg/(kg·h)维持,根据需要增减4~10mg/(kg·h)。术中微量泵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间断推注芬太尼,缝皮前甲组停止七氟醚吸入,乙组丙泊酚逐渐减量至停止。术毕给予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肌松药作用,待呼吸满意后拔除气管导管。 1.3监测方法监测术前及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P ET CO2(使用气体浓度监测仪)等。记录患者术毕恢复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对术中知晓情况、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离院时间进行随访。 1.4统计学处理所得计量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动脉血压波动为(10±4)%,乙组为(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毕苏醒拔管时间为(10.68±5.23)min;乙组为(17.22±7.3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术中均无知晓发生。 注:与乙组比较,a P<0.05。 3讨论 自1968年Regan合成七氟醚经临床实验观察后用于临床,由于其具有诱导迅速、无刺激味、麻醉深度易掌握等特点,凡需全麻的患者皆可应用[2]。对心血管影响比异氟烷小,心律失常少见,与肾上腺素合用无妨;有良好的肌松作用,随麻醉加深呼吸抑制加重,但较氟烷轻;对脑血流量、颅内压影响与异氟烷相似,未见明显的肝损害等[2],逐渐在临床普遍应用起来。 本研究中吸入七氟醚后部分患者因血压和心率下降较明显(应注意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3]),迫使将吸入七氟醚浓度降低,考虑这可能与七氟醚对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关[4]。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1)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在诱导、吸入后各个时期MAP波动于10~12kPa,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5];(2)术中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在切皮、打开腹膜、探查腹腔、关腹等手术操作时,甲组患者血压、心率波动,气道压增加趋势等方面优于乙组,提示七氟醚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深度;(3)术毕恢复状况,甲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优于乙组,其中甲组比乙组拔管时间平均缩短了8.66min,有利于术后麻醉早期恢复[6];(4)两组患者均未有术中知晓情况的发生。 比较两组结果,作者认为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优于丙泊酚术中静脉维持麻醉且麻醉深度易于调控,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以减轻气腹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7]。术后苏醒恢复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临床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吴琳.丙泊酚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 国民康医学,2011,23(1):25-26.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七氟醚在妇科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 周士三,薛涛,李茂(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妇科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应用。方法将择期妇科全麻手术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 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15例),甲组以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注射液(商品名力月西)、维 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2%七氟醚,间断推注芬太尼,微量泵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乙组以丙泊酚、芬太 尼、力月西、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丙泊酚6mk/(kg·h),间断推注芬太尼,微量泵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 松。观察、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及术毕苏醒拔管时间,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动脉血压基础值甲组波 动为(10±4)%,乙组波动为(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术毕苏醒拔管时间为(10.68±5.23)min; 乙组为(17.22±7.3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术毕苏醒拔管时间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方法。 【关键词】妇科外科手术;麻醉,全身;麻醉,静脉;麻醉,吸入;麻醉药/投药和剂量;醚类/投药和剂量; 妇科;七氟醚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5-2315-02中图法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B 表1两组患者动脉血压波动及术毕苏醒拔管时间比较(x±s) 组别 甲组乙组 10±4a 20±6 动脉血压波动(%) 10.68±5.23a 17.22±7.35 术毕苏醒拔管时间(min)

探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治疗的

探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麻醉效果 发表时间:2016-01-26T09:43:33.4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作者:王恒兆 [导读] 安达市医院151400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人群中的发病率在0.1%~0.5%之间。 安达市医院151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134例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结束静吸复合全麻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为I级的患者比例为1.49%,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为II~IV级的患者比例为 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具有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Ramsay评分,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麻醉起效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人群中的发病率在0.1%~0.5%之间。腹腔镜手术必须要建立人工气腹,患者一般采用头低脚高的体位,这也对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次研究中使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以及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取得了不同的麻醉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于2013年5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34例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77例,女57例,年龄为47~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3.1岁,体重为51~76kg之间,平均体重为65.2±3.4kg,其中共有126例患者属于单侧疝,有8例患者属于双侧疝,有116例患者属于斜疝,有18例患者属于直疝。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位置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综合性评估,并禁止饮水以及饮食。在术前半小时,接受阿托品以及苯巴比妥药物治疗,给药方式为肌注。观察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结束静吸复合全麻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方值±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及t检验。对比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Ramsay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为I级的患者比例为1.49%,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6868, P<0.05)。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为II~IV级的患者比例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12.6868,P<0.05)。两组患者的V~VI级评分的比例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2.2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分别为6.31±1.52min、2.84±0.65min,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分别为 9.23±1.42min、3.43±0.8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手术时间统计结果(x±s,min) 3讨论 腹沟股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1-2]。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腹腔镜疝修补术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3]。 若患者为婴幼儿或者老年体弱患者,则需要使用保守治疗方法,其余患者多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在临床应用上比较广泛。 在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方式,可以有效松肌,能够帮助调节患者呼吸频率[4]。相关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方式下,患者具有比较强烈的交感神经反应,会加大患者的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现象,最终会延迟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患者容易发生呕吐、恶心、躁动等情况,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5]。 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是一种结合硬膜外麻醉以及腰部麻醉的局部麻醉方式,具有比较明确的麻醉效果,可以有效阻滞蛛网膜下腔功能,同时能够有效控制麻醉时间以及阻滞平面。相关研究证明,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将外周伤害性刺激的传导进行有效阻碍,同时避免发生张力增大或者血管扩张的情况[6]。 在建立气腹前,可以使用微量的丙泊酚,帮助患者进入浅睡眠,并减轻建立气腹所用的CO2对患者膈肌的刺激,可以减轻患者的内脏牵拉反应[7]。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具有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Ramsay评分,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麻醉起效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钱建学,须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

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诊疗规范

静脉吸入复合全麻诊疗规范 静脉吸入复合全麻是复合应用吸入性全麻药、静脉全麻药、麻醉镇痛药或结合肌松药对病人同时或先后实施静脉全麻和吸入全麻技术的麻醉方法,简称静吸复合全麻。其利用药物各自优点取长补短,降低药物间的个体差异,减少各种麻醉药用量及不良反应,使麻醉易于调控和更加平稳。静吸复合全麻是平衡麻醉的典型代表,较单纯的静脉全麻或吸入全麻具有更多的优点,适应证相对扩大,今已成为国内临床广泛采用的全麻方法。 1、麻醉原则: (1)静吸复合麻醉系静脉药物和吸入药物合用,对每种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灵活掌握,以避免不必要的药效相加或相减。 (2)药物的选配应以能满足手术基本要求,即镇痛、睡眠遗忘和肌肉松弛为原则,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手术需要确定麻醉药的配伍方案和用量,尽可能以最小量的麻醉药达

到完善的麻醉效果,并将各种麻醉药的毒副作用减少到最小。药物选配要合理,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更不能凭主观愿望任意加用。 (3)静吸复合麻醉期间要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除短小、不需肌松的手术外,均应在气管插管下施行。 (4)严格监测术中麻醉深度,遵循药物的个体化原则,适当增加或减少不同麻醉药的用量,合理调节静脉麻醉药的输注速度和吸入麻醉药的吸入浓度。 (5)肌松药可以提供满意的肌肉松弛,并减少麻醉用药量,但本身无麻醉作用,不能代替麻醉药。因此应用肌松药必须要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以避免术中知晓和痛苦。 2、麻醉实施: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静脉麻醉诱导,吸入麻醉维持;或吸入麻醉诱导,静脉麻醉维持;或者静吸复合诱导,静吸复合维持。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最常用的是静脉麻醉诱导后采取吸入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维持。 (1)麻醉诱导: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麻醉药物和给药方式,可以用单次静脉全麻药来实现,也可用TCI技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表现的观察及分析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表现的观察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躁动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学龄前儿童和60例学龄期儿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A组、B组。根据麻醉诱导方式不同,将A组、B组随机分成A1组(29例)、A2组(31例)、B1组(32例)、B2组(28例),A1组、B1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维持;A2组、B2组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均为七氟醚。比较四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的躁动评分。结果四组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2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显著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手术后的麻醉苏醒期容易出现躁动,且年龄越小的儿童其躁动风险越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gitation performance of pediatric Sevofluran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Methods 60 cas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60 cases of school-age children undergoing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different anesthesia induction way,the patients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1 (29 cases),group A2 (31 cases),group B1 (32 cases),group B2 (28 cases).Group A1 and group B1 were given Midazolam+Propofol+Sufentanil for induction of anesthesia,and were used Sevoflurane for anesthesia maintenance,group A2 and group B2 were given Sevoflurane for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nesthesia.The postoperative eye opening time,swallowing reflex recovery time,extubation time and extubation agitation score was compared between four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toperative eye opening time,swallowing reflex recovery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among four groups (P>0.05).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A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1,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B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1,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A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1,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The score of extubation agitation in group A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2,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Conclusio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sevoflurane anesthesia,agitation is easy to happen agitation during postoperativ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and the risk of younger children agitation is higher.[Key words]Pediatric patients;Sevoflurane;Anesthesia;Recovery period;Agitation 七氟醚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吸入式麻醉药物,对患者的麻醉诱导起效速度较快,且患者的术后意识苏醒较快,其在临床上逐渐被广泛应用,但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仍存在较高的术后躁动事件发生率,尤其是机体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对照分析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的临床应用效果,对两种药物的运用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全麻诱导患者60例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药剂的种类,将其分成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对比两种麻醉剂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七氟醚比丙泊酚更具临床优势,其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肢动、呛咳情况等临床指标优于丙泊酚组患者。结论七氟醚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 标签:七氟醚;丙泊酚;全麻诱;效果;对照 七氟醚与丙泊酚在全麻诱导的临床应用上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意义。丙泊酚的运用时间比七氟醚要早,具有麻醉效果好、速度快等临床优点,广泛运用于各种外科手术中。随着临床经验的总结,众专家学者发现,该麻醉剂在临床医学上存在滥用的情况,与七氟醚相比,其临床应用效果也略逊一筹[1]。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药物,具有安全性较高、运用价值较大的特点。目前广受各医生及患者的好评。本文就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效果不易,现将研究和参考作如下叙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需要全麻诱导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七氟醚组患者采用七氟醚作为麻醉诱导,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诱导,之后对比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七氟醚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为(38.79±8.89)岁;丙泊酚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为(35.69±8.19)岁。经临床医师确认,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需实施全麻诱导术,且参与者不存在麻醉过敏史、病例干扰史等,所有参与研究患者均符合本次试验条件,无不良结果产生。同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七氟醚组患者采用七氟醚作为麻醉诱导,在手术前8小时,提醒患者保持空腹,禁止摄入任何食物和水。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将密封的面罩放在患者脸前,之后让患者吸入七氟醚,浓度控制在6%,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以后,将吸入浓度改成2.5%至5%,最后为患者静脉注射相关药物。 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作为麻醉诱导,患者在进行手术8小时前同样保持空腹。进入手术室后,首先为患者静脉注射相关剂量的相关药物,注射完成1分钟后,为患者注射2~3 mg/kg的丙泊酚麻醉剂,之后对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分析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年龄以及麻醉方式对于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行普外科手术的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儿的年龄将其分为两组,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和6岁及以上的学龄儿童各80例,分别记为A组和B组。两组患儿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静-吸复合麻醉诱导和吸入麻醉诱导)各自进行组内再分组,手术结束后分别对A1、B1、A2、B2四小组的患儿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躁动的发生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分别对A、B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的拔管时间等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可见,两组患儿组间及组内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麻醉方式相同的前提下,比较不同年龄的两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情况,学龄前的A1组患儿轻、中度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学龄期的B1组患儿,且P<0.05,但重度躁动的发生率比较二者无显著差异;A2组患儿的轻、中、重度躁动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2组患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相同的前提下,比较不同麻醉方式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A1组患儿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于采用吸入麻醉诱导的A2组患儿,B1组显著低于B2组患儿,且P<0.05,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麻醉方式和年龄的差异都对小儿七氟醚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情况有显著影响,且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儿在手术前8 h禁食,2 h禁饮。进入手术室后均给予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监测[3]。建立静脉通路,给予电解质溶液输注。 A1组和B1组患儿给予静-吸复合麻醉诱导,使用的药物包括咪唑安定、丙泊酚以及芬太尼,给药剂量分别为0.1 mg/Kg、2 mg/Kg、2 μg/Kg;A2组和B2组的患儿给予吸入麻醉诱导,采用浓度为8%的七氟醚吸入。维持七氟醚的吸入浓度在3%~5%,并对氧浓度进行调节,保持在1~2 L/min,将肺泡最低有效浓度值控制在1.3~1.5 MAC。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观察指标[4]: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呼吸末七氟醚浓度等进行常规的监测。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患儿睁眼的时间为终点)等。 评价标准[5]:采用5分躁动分级法对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情况进行评价:将患儿睡眠平静记为1分;将患儿清醒且保持平静记为2分;将患儿情绪激动、易怒记为3分;将患者存在无法控制的哭喊并且难以安慰记为4分;将患者躁动无法安静且存在迷惑、谵妄的情况记为5分。并以1~2分视为无躁动;3分视为轻、中度躁动;4~5分视为重度躁动。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快、对呼吸道刺激性小的特点,容易被患儿接受。本研究采用面罩密闭吸入七氟醚用于2~8岁患儿的全麻诱导。观察其插管时相关心血管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8岁的患儿30例,ASAⅠ~Ⅱ级,行腹部、上下肢手术。?? 1.2 麻醉方法患儿麻醉前均禁食6~8 h,禁饮4 h,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入室后,先用面罩以氧流量5 L/min吸氧去氮2~3 min,然后将面罩移开紧扣于床面,将七氟醚挥发罐浓度调至7%~8%,氧流量调至1~2 L/min,使七氟醚充满呼吸回路,然后将面罩紧扣患口鼻部,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将七氟醚吸入浓度调至5%,每5 min测试疼痛反应,待患儿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以2%利多卡因行气管内喷雾,然后行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监测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2 min的MAP、SpO??2、HR的变化,并观察有无呛咳、喉痉挛、气管痉挛、躁动、呕吐和分泌物增多等现

象。??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吸入七氟醚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1.6±5.8)s,疼痛反应消失时间为(62.3±8.4)s,气管插管时间为(87.3±7.4)s,所有患儿均一次完成气管插管。插管前MAP下降,HR减慢(P<0.05)但无严重的心动过缓发生。气管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 min MAP、HR恢复到诱导前水平,诱导期各时点患儿的MAP、HR、SpO??2的变化见表1。所有患儿诱导过程无喉痉挛、气管痉挛、躁动、呕吐和分泌物增多等现象发生。?? 3 讨论?? 七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低,故其诱导和苏醒过程迅速,气味较其他吸入麻醉的刺激性小,常被推荐用于小儿全麻诱导[1]。本研究在2~8岁患儿采用面罩闭密吸入七氟醚诱导后,睫毛反射、疼痛反射消失迅速,可行静脉穿刺和气管内插管。结果显示七氟醚用于2~8岁患儿全麻诱导具有起效迅速、呼吸抑制轻、BP较平稳,无需使用肌肉松弛药等优点。?? 七氟醚对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诱导期吸入7%~8%的高浓度可引起BP、HR下降,但可以缩短诱导时间,降低吸入浓度后可恢复至诱导前基础水平。有研究指出,七氟醚对

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研究进展

七氟醚结构式为CH2F·O·CH(CF3)2。因其无色透明、无恶臭味、诱导及苏醒迅速、对心血管及呼吸功能影响小 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但临床应用发现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以下简称躁动)发生率可高达10%~80%。躁动对患儿围手术期管理极其不利,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及意外,降低医护人员及家长的满意度。因此,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后的躁动对于提高麻醉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七氟醚麻醉躁动的发病机制 七氟醚麻醉后发生躁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多种因素参与术后躁动的发生,目前的研究认为术后疼痛、麻醉药的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等因素均与躁动有关。张先龙等证实,完善的椎管内麻醉可以明显降低七氟醚麻醉小儿疝 修补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而Costi等报告七氟醚麻醉下小儿影像学检查同样可以出现躁动。可以认为疼痛是躁动的高危因素,但疼痛是否参与躁动的发生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麻醉状态下脑部某些区域的连通性发生改变与躁动发 生有关。脑的连通性在患者思考时处于静息状态,在集中于外部环境(如执行一项运动功能)时处于运动状态,两 种状态分别称为静息功能连接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一般情况下,两种状态不能同时起作用且存在负相关性。研究 发现丙泊酚可使这两种状态共存,并且这一现象被认为是导致麻醉状态下信息整合改变的重要原因,而七氟醚对静 息功能网络有较强抑制作用。 此外,成年人七氟醚麻醉后(0.5 MAC)首先出现身体同侧而不是双侧静息功能网络的恢复。基于以上研究,我们 猜测吸人麻醉药(如七氟醚)和静脉麻醉药对脑功能网络的不同作用导致了这两类药物苏醒期临床表现的差异。另 有学者从神经受体水平对七氟醚麻醉后引起的躁动进行了研究。Lim等对大鼠七氟醚麻醉后的过度兴奋行为研究发现,这种行为学反应的发生可能是因为七氟醚能够强化大脑新皮质中某些1一氨基丁酸(1-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的除极反应或激动效应,这些神经元与意识和觉醒有关。比较发育早期(出生后前两周)和成熟 阶段,GABA结合大脑新皮质神经元相应受体后表现出不同的效应,发育早期神经元呈现出除极或激动效应;而成 熟阶段神经元则表现出超极化或抑制效应。基于以上结果,可以认为七氟醚可能是通过强化新皮质质中GABA能神 经元的除极或激动效应而诱发麻醉后超兴奋行为。 2.躁动的评价与诊断标准 躁动特异性的症状包括经常踢脚、扭动身体、头向后仰、眼神凝视、与周围环境缺乏交流且无法安抚。临床上诊断 躁动要依靠综合评价、特异的症状及高危因素,并排除其他引起这些症状的潜在原因,如疼痛、遮挡眼睛、呼吸困 难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学者们对躁动提出了多种评价方案,包括Watcha评分、Aono’S评分及五步评分法评分 系统等,鉴于其大多为主观评分方法,在临床研究中不够准确。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小儿术后躁动的客观评分方案。关于PAED评 分诊断躁动的临界值,有学者将PAED≥16分定义为躁动,近年来有研究者将PAED≥12分定义为躁动。 3.躁动的预防 3.1芬太尼及其衍生物 芬太尼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阿片类药物。阿片受体包括μ、κ、δ和σ。其作用以μ受体的镇痛作用为主,但同时因其他受体的作用会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苏醒延迟等副作用。许多情况下术后躁动与疼痛密切 相关,因此探索既可以有效预防躁动又能较少发生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用法及剂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方向。Liang等研究了芬太尼(1μg/kg)和舒芬太尼(0.1μg/kg)预防眼科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的躁动效果。结果发现芬太尼组 躁动发生率为36.67%,舒芬太尼组为30%,对照组为63.33%。重度躁动的发生率在芬太尼组为23.37%,舒芬太 尼组为6.67%,对照组为36.67%。虽然其实验方法对躁动有预防效果,但对降低躁动发生率并不理想。Kim等将105例七氟醚麻醉下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的患儿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芬太尼10、20 μg/kg和安慰剂。与安慰剂组 相比,阿芬太尼组谵妄、躁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而阿芬太尼10 μg/kg与20 μg/kg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阿片类镇痛药在减少躁动和术后镇痛方面确切有效,但许多麻醉 医师在小儿麻醉中更愿意尽量少用中长效麻醉镇痛药,以避免低龄患儿苏醒时间延迟、恶性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这也导致了许多躁动是由于术后疼痛所致。 3.2丙泊酚 丙泊酚作为临床最常用的静脉全身麻醉药,具有苏醒快、残余麻醉作用少、止吐及使用经济、方便、利于恒速泵注 等优点。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是通过增强GABA的作用从而产生镇静、催眠与遗忘作用。Aouad等

全身麻醉(静吸复合)诊疗常规

全身麻醉(静吸复合)诊疗常规 一麻醉前准备: 检查电源,气源,麻醉机,监护仪,挥发罐,吸引器,药品及应急设备。准备喉镜,气管导管,牙垫,吸痰管,检查钠石灰是否失效。监测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二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 1、面罩给氧:给氧去氮,给予镇静,镇痛及肌肉松弛药物,行气管插管。芬太 尼2-4ug/kg, 异丙酚 1.5-3mg/kg维库溴胺0.06-0.1mg/kg,阿曲库胺 0.3-0.6mg/kg。, 三全麻维持期操作常规 全醉维持可采用吸入复合,静—吸复合和静脉复合等方法。 1、熟悉各种全麻药品的药理作用,作用时效和副作用以及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麻醉机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2、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呼吸、SpO2和EtCO2的变化,每5~10分钟记录一次,情况不稳定时要缩短记录时间。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有梗阻现象应立即查找原因并迅速排出。应按EtCO2和SpO2调节通气参数。使用呼吸机时呼吸频率10~14次/分,潮气量8~10ml/kg。 4、术中密切注意麻醉深度是否满足手术要求,按病人体征及麻药浓度和剂量综合判断,以能满足手术需要的最浅麻醉为安全。老年、小儿、休克、病重患者,静脉全麻药、吸入麻醉药和肌松药应适当减量。 5、气管插管病人,维持肌松以非去极化肌松药为好,最好使用肌松监测。 6、仔细观察术中出血和尿量,依据生理指标,调整输血、输液的种类和速度,必要时监测CVP。 四气管插管拔管常规 1、必须具备拔管指征方可拔出气管插管:Bp、P平稳;呛咳吞咽反射恢复;潮气量足够;SpO2不低于术前3~5%或接近术前水平;呼之能应或完全清醒。吸引不足以引起呛咳反射时无论其它体征如何,不得拔管。 2、先将气管内分泌物吸除干净,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20秒,再将口腔内分泌物吸除干净,充分吸氧后边辅助呼吸边拔管,拔管后迅速将口腔内残留分泌物吸 4、拔管前应备好加压面罩及气管插管等器械,以备不测。 5、初学者须在上级医师协助下进行。 五全麻并发症: 1、呕吐、反流和误吸 2、喉痉挛 3、支气管痉挛 4、气胸 5、低血氧征 6、高碳酸血症 7、低血压 8、高血压 9、心肌缺血10、心率失常11、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_0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标签:七氟醚;小儿;麻醉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性麻醉药,化学名为氟甲基-六氟-异丙基醚,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芳香味对气道刺激小的挥发性液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00,沸点为58.6 ℃,临床使用浓度下不易燃烧、爆炸。血/气分配系数为0.63,在临床上易于调控。MAC为1.71%,麻醉性能较强。其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且完全,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肌松作用等优点。目前七氟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其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使得麻醉诱导与成人比较面临更大挑战。理想的麻醉诱导为尽量减少小儿躁动,诱导速度快且平稳。七氟醚血/气分配系数为0.63,MAC为1.71%,麻醉性能较强且易于调控,且具有芳香气味,减少对气道的刺激,易于小儿接受。高浓度七氟醚可用于小儿患者的诱导,Goldman等[1]对20例4~12岁患儿麻醉诱导进行研究,采用16% N2O+6%七氟醚和53% N2O+6%七氟醚吸入诱导时,两组患儿心率、血压均较平稳,且无气道梗阻、分泌物增多、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表明,患儿吸入8%七氟醚+5 L/min氧气诱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仅70秒左右,且插管期间无明显呛咳、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2-3]。 2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的应用 七氟醚在术中维持麻醉深度有较强的可调节性,且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和肌松作用,使得七氟醚在麻醉维持中应用较广泛。七氟醚对血压的影响只要是由于外周阻力下降,而不是心肌抑制,在使用七氟醚过程中,血压虽有下降,但基本都在可接受范围,且通过减少吸入浓度,麻醉深度可很快下降,可调控性较强。Hu等[4]调查了58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并采用高频通气,结果显示此种麻醉方案对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所有患儿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发生。张学康等[5]对比了小儿烧伤手术中七氟醚麻醉维持与丙泊酚麻醉维持,显示七氟醚组术中追加镇痛药芬太尼及肌松药阿曲库铵少于丙泊酚组,且复苏时间显著短于丙泊酚组,有利于烧伤患儿术后呼吸及神志的恢复。 3 七氟醚对小儿麻醉苏醒的影响 小儿手术大多时间较短,这就要求麻醉中尽可能苏醒快,七氟醚由于其血/气分配系数低,易于加深或减浅麻醉,在小儿麻醉中应用更受欢迎。张旭彤等[6]对比了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不同药物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结果显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低浓度七氟醚吸入麻醉较联合芬太尼、氯胺酮更具优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时间短(三组分别为16±4 min、41±10 min、32±5 min),

丙泊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的比较

丙泊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的比较 目的:比较并分析丙泊酚、舒芬太尼全憑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12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选择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进行全凭静脉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存在3例躁动患者,占4.69%,对照组存在25例躁动患者,占39.06%,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进行全凭麻醉,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自主呼吸,减少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减少患者的拔管时间等,可以减轻患者的躁动情况。 标签:丙泊酚;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 临床上对于手术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常选择的方式为芬太尼联合安氟醚或者是异氟醚对患者进行静吸复合麻醉,相对来说这种麻醉会延长患者自主呼吸的时间,而且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和清醒。本研究主要分析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对患者进行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2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4例。观察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最大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41.2±5.6)岁;对照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40.6±7.2)岁。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AS评分,均为一级或二级,患者手术之前状态良好,本研究所有患者当中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患者也不存在有心脏疾病等情况,患者的肝肾功能良好,经过血液检查,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分组以后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手术之前对所有患者采用10mg的安定进行处理,同时为患者给药东莨宕碱0.3mg,在手术前半个小时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给药。在进入手术室以后,帮助患者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并且常规的对患者的BP、HR、ECG以及患者的

静吸全麻及复合全麻题库3-4-10

静吸全麻及复合全麻题库3-4-10

问题: [单选]有关吸入麻醉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分解小 B.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分解大 C.吸入麻醉是将麻醉气体或蒸气吸入肺内,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 D.吸入麻醉药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出体外 E.吸入麻醉容易控制

问题: [多选]同轴回路中,下列哪项是对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5604259.html,ck回路是MaplesonA系统的改良型 B.Bain回路是MaplesonD系统的改良型 C.Bain回路和Lack回路的内管是呼气管,外管是吸气管 D.Bain回路的内管是吸气管,外管是呼气管 E.更适于需麻醉操作远离病人的头颈部手术

森林舞会游戏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615604259.html, 问题: [多选]关于复合麻醉的基本原则,下列哪几项正确() A.每种药物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B.药物和选配要以满足手术基本要求为原则 C.静脉全麻期间必须保证呼吸道通畅,除短小手术外,均应气管内插管 D.静脉维持用药应选半衰期短、代谢快和苏醒快的药物 E.实施静吸复合麻醉时必须坚持以静脉用药为主,吸入麻醉为辅的原则

问题: [多选]紧闭式麻醉的优点有() A.减少手术室污染 B.节省麻醉药 C.增加对病人情况了解 D.不适于地氟烷 E.保持呼吸道湿度与温度

问题: [多选]低流量吸入麻醉的缺点() A.初学者从紧闭法开始有困难 B.环路内有麻醉气体以外的气体蓄积 C.使用N0时可引起缺氧 D.吸气浓度不易控制 E.须有适用的麻醉机和蒸发器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进行短小手术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异丙酚与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异丙酚与七氟醚进行麻醉,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术中的MBP及HR较诱导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MBP及HR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睁眼、定向力恢复、安全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均明显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较对照组的16.4%明显低(P<0.05)。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evoflura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anesthesia.Method:110 cases of minor surgery in children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anaesthetized with Propofol and Ketamine.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naesthetized with Propofol and Sevoflurane.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MBP and HR of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pre-induction(P<0.05),however the MBP and H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ly change.The time of opening eyes,orientation recovery,leave the operating room time safel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3.6%)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16.4%)(P<0.05).Conclusion:Sevoflurane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pediatric anesthesia,it is worth to be recommended. [Key words] Sevoflurane;Pediatric anesthesia;Application 隨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已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中。在临床上,腹股沟疝、血管瘤、包皮过长等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常对于此类疾病进行短小手术治疗,术前麻醉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康复有密切联系。七氟醚是挥发性吸入麻药,具有作用迅速、苏醒快优点,目前已在成人麻醉中广泛应用[1-2]。为探讨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进行短小手术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异丙酚加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异丙酚加七氟醚进行麻醉,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