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教育评价标准

美国幼儿教育评价标准
美国幼儿教育评价标准

高质量幼教机构的标准及其解释

NAEYC认为,高质量的幼教机构应该是:能够满足所有参与幼教机构的幼儿及成人(包括家长、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身体、社会性、情感和认知的需要,促进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一名健康、聪明和有贡献的社会成员。

《评价标准》分为十个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括目的、理论依据以及具体的评价指标。

一、工作人员与儿童的相互作用

目的:工作人员与儿童的相互作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机会。这种相互作用应该以温馨、尊重幼儿个性和个体、积极鼓励幼儿和对幼儿的积极反应为特征。工作人员应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为幼儿提供发展社会技能和智力的机会。

理论依据: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性、情感、认知和身体是一个整体。儿童所有方面的最佳发展是在与成人积极地、激励地和个别交往中获得的。同时,幼儿也能通过同伴交往获得社会性和智力上的发展。

具体的评价指标

1.经常通过各种方法与幼儿交往。比如,微笑、抚摸、拥抱、谈话,特别是在幼儿入园、离园和替婴儿换尿布和喂饭的时候。

2.工作人员应该在儿童视力可及的地方,并且对儿童做出反应。

3.工作人员要注意与儿童的谈话方式,要用友好、积极礼貌的态度与儿童说话,并经常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同时注意与儿童进行个别交谈。

4.工作人员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不同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儿童,工作人员要为不同性别的儿童提供参与所有活动的平等机会。

5.工作人员要鼓励并培养与儿童发展相适应的独立性。

6.工作人员要善于运用正面的、积极的指导技巧,不要用竞争、比较、批判、体罚、人格羞辱等手段。要为儿童制定一定的规则,但是环境的安排必须合情合理,少对幼儿使用“不”字。

7.环境中的声音应是愉快的交谈声、自然的笑声和兴奋的叫声,而不是尖厉的、令人压抑的噪声或强制性的安静。

8.工作人员要帮助儿童处于舒适、轻松和愉快的状态,并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及其它活动。

9.工作人员要注意培养儿童之间的合作以及其它亲社会行为。

10.工作人员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要求,要与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

11.鼓励儿童用语言表达感情和思想。

二、课程

目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适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活动和材料,从其所在社区和生活环境中获得自己的乐趣。

理论依据:课程不仅是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活动,而且是日常活动、材料的使用、活动的转换以及完成日常生活任务的方式。课程实施的评价标准要反映儿童通过积极操纵环境而获得的知识,以及有利于儿童概念发展的具体经验。

具体的评价指标

1.课程计划要反映正确的教学观念和儿童发展目标。

2.工作人员应该在评价儿童个体的需要和兴趣基

础上,制定现实的课程目标。

3.在必要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调整环境。

4.日常作息制度的制定要使各种类型与性质的活动保持平衡。这些活动包括户内/户外活动、安静/活跃活动、大肌肉/小肌肉活动、个别/小组/集体活动、儿童发起/教师发起活动。

5.选用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材料设备,并且要照顾不同民族、性别和年龄特点。

6.工作人员要不断地为婴儿和学步儿提供学习机会,并经常对他们的表现作出相应的反应。允许孩子自由活动、探索环境、发起游戏活动。

7.工作人员要提供各种各样的、适宜儿童发展的活动和材料。选择这些活动和材料时,要注重具体的经验学习,并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

8.工作人员在一天中要为儿童提供材料和时间,以便他们选择自己的活动。儿童可以选择教师计划好的活动,也可以自己发起活动。工作人员要尊重儿童有时不参加活动的权力。

9.工作人员要使各个活动环节之间顺畅自然地过渡,不能总要求所有儿童同时从一个活动转入另一个活动。教师要将活动之间的过渡作为学习的一种媒介整合到教育方案中。

10.工作人员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改变事先计划好的活动和日常活动,灵活应付天气或其它影响日常活动的情况。

11.工作人员应把常规培养作为促进儿童学习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的手段,并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常规活动应该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以轻松、肯定和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强调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生活照顾,为有早起或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提供条件。通过满足儿童的需要,使他们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

三、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

目的:有效地向家长提供有关幼教机构的信息,欢迎他们成为幼教机构的观察员和捐助人。

理论依据:儿童是与其家庭紧密联系的。幼教机构只有真正认识到儿童家庭的重要性,并提出与家庭有效合作的方法,才能充分满足儿童的需要。幼教机构与家长的交流应该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即家长是也应该成为儿童生活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具体的评价指标

1.向新的、将要进入幼教机构的家庭提供有关该机构的信息,包括幼教机构宗旨的书面材料和活动开展的程序。

2.为使家长及幼儿适应幼教机构的活动,要专门组织各种活动,如入园前的参观、召开家长适应会等,使家长及幼儿适应幼教机构的活动,将幼儿逐步吸引到幼教机构中来。

3.工作人员要和家长就家庭和幼教机构中幼儿的抚育情况进行交流,以便减少幼儿可能产生的不适或迷惑。

4.随时欢迎家长来幼教机构参观(如观察、与幼儿一起进餐、自愿在课堂上进行帮助等)。鼓励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以多种方式参与幼教机构的活动。

5.建立口头或书面交流儿童每天活动情况的制度。定期向家长汇报幼儿身体及情感上的变化。

6.一年至少开一次家长会。

7.通过周刊、宣传栏、小册子、电话和其他方式,让家长了解幼教机构的情况。

四、工作人员资格及其发展

目的:幼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幼儿的发展,认识到幼儿发展的需要并能提供机会满足幼儿的需要。

理论依据:工作人员的质量是决定幼教活动质量的最重要因素。研究表明,

工作人员接受的关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培训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比如可以增进儿童与成人的社会交往,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促进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等等。

具体的评价指标

1.工作人员和园长要具备一定的资格。

2.新职员来园时,要进行上岗训练,使之充分了解幼教机构的目标和宗旨及其他有关情况。

3.幼教机构要以不同的形式为工作人员提供定期培训的机会,确保工作人员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思想,提高他们为幼儿和家长进行工作的能力。

4.做好工作人员档案管理

五、管理

目的:根据幼儿、家长及工作人员的需要和愿望对幼教机构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

理论依据:幼教机构的管理方式影响到该机构内部的各个方面。有效的管理能创造出一个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环境。这样的管理包括所有有关人员之间的良好交流、与社区的积极联系、财政的稳定、对工作人员的需求以及对工作条件的关注等等。

具体的评价指标

1.园长和工作人员至少应该召开年度评价会,明确该园的优劣以及本年度目标。

2.幼教机构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相应的操作程序。

3.幼教机构要制定针对工作人员的政策(包括对工作的描述、报酬、退休和辞职、福利及倾诉不满的程序)。雇佣要公正。

4.幼教机构应有针对专职工作人员的福利制度。

5.要记录幼教机构的活动,包括出勤、健康、机密的个人档案、董事会会议等。

6.如果幼教机构由集体领导管理,那么,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确每一个领导的职责。

7.要做财政记录。

8.要为儿童和成人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和安全措施。

9.园长(或有关人员)要熟悉并能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10.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不断交流。定期召开工作人员会议。

11.幼教机构在一天中应给工作人员提供远离幼儿的时间和空间。

六、人员配置

目的:幼教机构应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以满足和促进幼儿的身体、社会性、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理论依据:决定幼教机构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作人员的配置方式。良好的人员结构便于照顾好每一名幼儿。研究充分说明,较小规模的幼儿小组和相对较多的工作人员数量,与幼儿的积极成果(如增加与成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减少攻击性行为,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等)有关。

具体的评价指标

1.限制小组中儿童的数量,以便于成人和儿童进行交流,儿童之间开展创造性活动。可以把幼儿按年龄分组,也可以让一个小组由混合年龄的儿童组成。

2.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教师、幼儿之比应依据幼儿年龄、活动类型、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数量、时间及其他因素来确定。

3.每个工作人员都对指定的儿童负责。要努力使工作人员与幼儿的交流具有连续性。

*允许和希望按混合年龄分组,如果小组里没有婴儿,就应根据小组中多数儿童的年龄确定工作人员与儿童的比例以及小组的规模。如果小组中有婴儿,则按照婴儿分组原则确定比例和规模。

*较小的小组规模和较低的师幼之比最合适。只有在工作人员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较大的小组规模和较高的师幼之比。

七、物质环境

目的:通过提供探索及学习的机会,促进儿童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理论依据:物质环

境影响在其中生活和工作的人(成人和儿童)的行为和发展。物质空间和材料质量会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水平和幼儿与成人交往的质量。应对室内外空间的大小、安排和利用进行评价。

具体的评价指标

1.室内外环境应该安全、清洁、有吸引力并且宽敞。对空间进行评价时,不应该包括那些长期用于贮藏的空间。关键是空间的“可利用性”。

2.空间安排应有利于儿童进行个别的、小组的、集体的活动,促进儿童之间的交往,而不是互相干扰。

3.各区域活动的安排应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要求。

4.给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经久耐用并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和设备。

5.应给幼儿提供挂衣服和存放个人物品的单独空间。

6.为儿童提供室内外个人空间,以便他们独处。

7.环境应该有柔软的物件,如地毯、靠垫、摇椅等。

8.用消音材料减少噪音。

9.幼教机构必须具备或者必须安排室内外活动场地,提供不同种类的地面及设施,并注意安全。

八、健康和安全

目的:保护、加强儿童和成人的健康与安全。

理论依据:提供一个安全和健康的环境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环境有潜在危险,那么,其危害是任何一个好的课程计划或成人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交往,都不能弥补的。高质量的幼教机构应该有防止疾病和事故的措施,并应准备好随时处理紧急情况,且要对儿童进行健康和安全教育。

具体的评价指标

1.幼教机构应持有有关地方或州立机构发给的鉴定执照,并符合集体教养幼儿的健康、安全、保护的有关规定。

2.工作人员应接受职前身体与心理健康检查,看其是否具备成功地与幼儿一起工作所需的气质和个性。

3.应该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4.幼教机构应制定有关儿童生病隔离的制度,并与家长达成共识。

5.要制定措施确保儿童安全入园、离园。

6.如果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交通工具,那么这些交通工具的设备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保证儿童安全。

7.儿童应该一直处于成人的看管之下。看管情况可视幼儿年龄而不同。

8.工作人员要对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有敏感的反应。

9.如果怀疑有家长、工作人员或其他人虐待或忽视儿童的事件,要向有关地方机构报告。

10.幼教机构至少有一名从持有许可证的健康专业机构中获得“急救措施”和“心脏恢复”

证书的专业人员。

11.幼教机构应具备有关的急救设备,并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同时要制定进行急救的计划。

12.为儿童穿上合适的衣服进行户外活动,并为每位儿童带上富余的衣服,以防万一。

13.每天要清洗各种设备,对浴室装备进行消毒,清理垃圾。

14.工作人员在喂饭前,帮助儿童入厕或替儿童擦鼻涕后,要用肥皂洗手。在换洗尿布的地方,应该安装一个有流动冷热水的池子。

15.房屋建筑和所有设备都应保持安全、清洁,并随时进行检修。

16.儿童的被褥要每周清洗一次,并在清洗后只供幼儿个人使用。

17.要使儿童易于够到盥洗水和饮用水以及洗手的设施。要提供肥皂和面巾。孩子在饭前便后要洗手,孩子用的热水温度不能超过110℃F(43℃)。

18.所有房间都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楼梯间也要有充足的光线的扶手设备。地板要使用无毒建筑材料。

19.在攀登架、滑梯和秋千下都要使用防震材料,如垫子、木屑或沙等。攀登架、秋千和大型玩具都要安全放置。

20.所有化学物品和有潜在危险的产品必须远离幼儿。

21.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熟悉首要的、备用的疏散路线,每月与幼儿一起进行疏散演习。在明显的地方张贴紧急行动程序。

22.工作人员应熟悉紧急救援程序。应在电话旁标明紧急电话号码。

九、营养和膳食

目的:满足儿童及成人的营养需要,促进其身体、社会性、情感及认知的发展。

理论依据:必须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并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具体的评价指标

1.正餐和用点必须达到由美国农业部儿童保健食品中心建议的对儿童营养的要求,并根据儿童每天在园时间确定搭配比例。

2.要公布食谱。要将进餐时间告知幼儿,将饮食费用等有关信息通知家长。

3.进餐时应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学步儿及学前儿童独立进餐。在用奶瓶给婴儿喂食时,要把婴儿斜抱在怀中。婴儿的奶瓶不要用东西来支撑,因为这样十分危险,并且不利于婴儿的成长。婴儿的进餐时间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暖和爱心的交流时间。

4.在吃饭之前,要妥善处置幼儿从家里带来的食物。

5.在食物准备充足的前提下,幼教机构要达到法定的营养及膳食要求。

十、评价

目的:对幼教机构能否有效地实现其指向于儿童、父母及工作人员的目标进行系统评价,有助于确保和维持保教工作的高质量。

理论依据:连续和系统的评价是提高和保持幼教机构高质量的根本。评价应建立在幼教机构的目标和对需求评价的基础上,并且要评出幼教机构各方面的优劣。

具体的评价指标

1.园长(或其他有关人员)至少一年进行一次全园评价,并且和每一名工作人员就评价工作进行个别谈话。

2.家长、工作人员和专业人员至少每年参加一次评价活动,评价幼教机构是否有效地满足了儿童和家长的需要。

3.要单独记录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情况,从而有助于组织适宜的学习活动,促进每个幼儿最佳发展以及与家长的交流。

对美国NAEYC的评价标准的简要评述

通过分析美国NAEYC的这个评价标准,我们发现它具有以下特点。

1.覆盖面广,且各个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例如,在有关“课程”的评价标准中,提到了“工作人员要熟悉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并向家长提供咨询”,相应地对工作人员此类行为进行的评价也体现在“工作人员和家长交流”中,如建立口头和书面制度,每年至少开一次会,讨论幼儿在家庭及幼教机构中所取得的进步以及遇到的困难。这就使得评价者能从不同方面对教师的某一行为进行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目前,我国也有一些城市制定了类似的评价幼教机构质量的标准(即幼儿园分级分类验收标准),这些标准在实践

中已经得到了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但是,和美国NAEYC的评价标准相比,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仍不够全面,缺少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评价的具体指标。

2.重点突出。教师行为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是评价中的关键要素。在NAEYC的评价标准中,突出了对教师行为的评价,把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评价列在标准的第一部分。&l dquo;课程”、“工作人员与家长的交流”中的各项指标也体现了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尽管有的指标中没有明确指出,但其内容是指向于教师的。例如,在“物质环境”中的具体评价指标中,强调教师对物质环境的安排与利用,而我国的相应标准中则侧重环境中有什么样的设施和设备。这些都说明了,教师行为在NAEYC整个评价标准中的地位,它不仅占较大比重,而且贯穿于各方面的标准之中。这样,就形成一个以教师行为为核心的,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有机评价体系。

上图小圆中的数字代表评价标准体系中的10个方面,顺序如前所述。中间大圆为教师行为,它贯穿于各个方面之中。教师行为始终应以儿童身心发展为基石,并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为什么将教师行为的评价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因为NAEYC认为,任何好的幼儿园教育必须是一个由教师仔细设计、准备和控制的有高度组织与结构的教育环境。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通过与成人积极的、主动的和个别的交往获得的。IEA学前项目中国第二阶段的调查报告(1995)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的适宜性行为,如教师倾听儿童的频度、教师与儿童的情绪情感交流、教师参与儿童活动的频度等均与儿童发展呈正相关。所以尊重儿童的积极主动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教,让儿童控制教室。从根本上讲,成人在儿童学习与体

验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的效果。因此对幼儿教育质量的评价,应以教育实施者——教师为出发点。

3.评价指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NAEYC许多具体的评价指标,例如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微笑、抚摸、拥抱、谈话等方法)与幼儿交往,特别是在幼儿入园、离园和替婴儿换尿布和喂饭的时候;环境中的声音应是愉快的交谈声、自然的笑声和兴奋的叫声,而不是尖厉的、令人压抑的噪声或强制性的安静;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要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调整环境;在用奶瓶给婴儿喂食时,要把婴儿斜抱在怀中,婴儿的奶瓶不用东西来支撑等等,都可使评价者据此标准对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与心理气氛作出比较客观的观察与判断,避免主观随意性。相比之下,我国一些地方制定的分级分类标准,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方面所定的指标往往过于笼统,甚至仅仅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的教育工作原则的简单复述,缺乏指标的细化与具体化过程。

4.重视家长参与。家长是幼儿的法定监护人,同时也是幼儿的教养者。家长应当是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工作的合作伙伴,他们有权了解托幼机构的工作,应当有机会对托幼机构的工作发表意见,参与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工作。NAEYC的《认证标准》中把家长的评价纳入了评价过程之中。在幼教机构的自查部分,包括向全体家长发放问卷,使所有家长有机会参与以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现了对家长在儿童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权利的尊重。

从80年代末我国许多地方对幼儿园进行分级分类验收工作以来,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在我国也从无到有,逐渐发展,不仅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也为提高我国幼教机构的教育质量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但是在指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方面,尚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与借鉴他人的经验与长处,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在这里

我们对照我国一些地方制定的分级分类标准的不足之处,分析了美国NAEY C的《认证标准》的特点,希望对改进我国幼儿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在所裨益。

美国NAEYC关于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

2008-10-21

https://www.360docs.net/doc/2616445667.html,/article/2008/10/21/119497.8.htm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一)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 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 3、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 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 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 (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历史的转折

从比较中看幼儿教育

从比较中看幼儿教育 论文摘要: 幼儿教育是教育领域中一块有待开发的领地,对幼儿教育的探索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创新。本文通过对古今教育比较,中外教育比较,新旧教育比较和教育宗旨与教育成果比较,在肯定幼儿教育的成绩的同时,也对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差距进行了剖析,发现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纲要有所违背,幼儿教育创新不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比较是一面镜子,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反思,在比较中对幼儿教育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在对幼儿教育的比较中看到,迎合社会人群的喜好不可取,墨守成规不行,生搬硬套国外的方法也不行,只有以幼儿教育纲要的要求,以人为本,关注幼儿的特点,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开创幼儿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 比较看幼教 幼儿教育是教育领域中尚属一块有待开发的领地。尽管近几年幼儿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教育学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然而,对幼儿教育成果的评价,如何提高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仍有待于探索。 通过幼儿教育的工作与实践,以及对教育理论的学习,

从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工作特点到幼儿教育工作状况,感到有必要在幼儿教育中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一些教育比较,如古今教育比较、中外教育比较、新旧教育比较以及教育宗旨与教育成果的比较等,在比较中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和新的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理论建立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创新幼儿教育。 一、古今教育比较 我国是一个注重教育的文明古国,自孔子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教育史,民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特别是隋唐的科举制,激发了无数文人学子奋发读书之风,开创了一条有利于用人治国之路,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既有“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的范例,又有“孟母三迁”、“铁棒磨成针”的自豪,然而也存在着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倾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的教育过多看重仕途,为适应考试,“四书”、“五经”、“八股文”一统天下,也害了不少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培养一代社会有用人才,从小抓起,全面发展,正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旧的教育理论仍在影响我们的幼儿教育,往往把智育作为第一位,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种教育的思维影响了幼儿教育,而且根深蒂固,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这样看待,可怕的是孩子、家长、教师、社会形

美国幼儿教育

美国幼儿教育 一、美国考量优秀幼儿园的十个标志 1、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玩玩具或与别的孩子玩,而不是无目的地四处活动或被迫长时间地安静坐着。 2、一天中孩子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搭积木、扮演角色、看书、涂颜色等。而且他们不是天天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 3、孩子们从学习数字和字母、探索动植物世界、烹饪、做服务工作、准备快餐等获得有意义的日常生活经验。 4、教室用孩子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装饰。 5、教师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经验和背景进行指导,课程表只适用于那些比别的孩子强的孩子和需要额外帮助的孩子。 6、只要天气许可,孩子们每天有机会到室外活动。户外游戏决不被太多的室内教学时间所占用。 7、一天中老师分别与单个孩子、小组以及所有孩子进行接触,跟他们一起活动。 8、全天任何时候老师都可以读书给孩子们听,不只限于讲故事的时间。 9、填写工作表不应是老师的基本活动。 10、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期待上幼儿园。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感到安全。 二、美国幼儿园毕业和小学一年级标准 幼儿园: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体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 认识26个英文字母,区别母音和辅音; 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 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 从地球仪、拼图上学习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国家,不同的肤色;

懂得人住在房子里,孩子要上学,成人要上班。 小学一年级: 能够从1数到100,能数双数和5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会简单的加减法; 学会观察,对不同的事物和物品分门别类; 能例证生命的演变过程,了解自然界动植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 学习使用图片和照片来表达文字以外的意思; 懂得衣、食、住之于一个家庭的必要性; 明白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 三、美国幼儿园的教室布置的策略 指导思想 幼儿必须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 幼儿教师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中的物体、材料和人进行相互作用。 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课程。 教室的布置领域 美国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学习领域:积木角、家庭角,桌面玩具角,艺术角,沙和水(科学角),图书角。这些领域也可用来进行集体活动。如音乐和运动活动、讲故事和班级会议等。最近,有的幼儿园还增加了计算机和烹调角。 各个领域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心中有数。 热闹的地方和安静的地方被分隔开来,交通要道被用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材料是摆在矮的架了上的,这样儿童能够轻易地拿到它们。架子上有标签,干净、不杂乱,这样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见,被选择,被取放。 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这样在可以教孩子分类,并把东西按序摆放。 每一个领域的材料都很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 不同的材料发展不同的感官,提供不同经验。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2.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 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12.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二、选择 1.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 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 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 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 5.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三、辨析 1.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 1.学前教育学 2.教育 五、简答 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 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填空 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摘要: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与外国的幼儿教育也有所不同。儿童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目标和个性的培养也不尽相同。中国注重培养更优秀,掌握更多技能且更加社会化的人;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儿童;教育观念;培养的方向;文化启蒙;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培养 一.儿童教育观念不同 1.家庭教育目标不同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目的主要是读书入仕,以光宗耀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终身的追求。从汉代“独尊儒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到“读书取仕” 文教政策不断强化的宋元明清时期,读书与入仕当官已经不可分割了,读书就是为了入朝为官,光宗耀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目的的观念不断更新,当代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中不再把读书入仕、光宗耀祖作为教育的目标。孩子“三观” 的正确树立,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新的家庭教育目标。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读书入仕,成为公务员光宗耀祖仍然是少部分家长的第一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些贫困偏远地区,思想更新慢,读书当官还是最快最让人艳羡的成功之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长希望孩子更优秀,成为完美的人,更多的说法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繁多,信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信条,孩子普遍感到压力大。 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目的,表现的是如何做人和如何成人的教育。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的人。美国家庭希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们十分重视对孩子身心都有益的活动,诸如劳动锻炼、体育运动等等,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劳动,不仅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父母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业余爱好,学习不是唯一重要的任务。比如,美国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给孩子穿上小西装,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了解结交礼仪等。 2.幼儿园教育目标不同 发达国家的早期理念是不应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因此,幼儿教育多采用“引导+发现”模式。 在我国习惯于将正确的方法早早地交给孩子,让孩子不走弯路。因此,幼儿教育多采用“示范+模仿”模式。 早在八十年代日本幼儿教育便进行了改革,提出幼儿教育的根本在于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并重视通过生活的体验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幼儿教育内容的规定上也发生了重大的令人注目的变化。原六大领域(健康、自然、社会、音乐、美工、语言)改为五个领域,健康、语言两个领域不变,其余三个领域是:人际关系、环境、表现。这清楚的表明现纲要把培养幼儿对美的兴趣感受力,在从事艺术活动中的乐趣、喜悦、自我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放到了第一位,而这正是音乐、美术等一切艺术教育的本质所在,幼儿期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学习显然不被强调。 相对比来说中国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对发展个性存在着错误的理解,有的甚至把个性发展与定向发展等同起来,对幼儿进行不适当的“专长定向培养”; 教育方式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把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忽视了儿童游戏对儿

《幼儿教育学基础》

《幼儿教育学基础》作者:李季湄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以及与此连动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幼儿园教育迫切需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一定教育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幼儿教师。 绪论 一、幼儿教育学(概念):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从人们教育幼儿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 二、案例分析: 情景一:父母带孩子逛商场,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而父母认为不适合他,不给他买。于是孩子往地上一躺,哭闹起来,父母怎么劝告都无效,场面难以收拾……孩子为什么变的这么任性?是孩子生性犟脾气、不听话吗?对这样任性的孩子该怎么办?如果父母迁就顺从,要啥买啥,或者打骂威胁,强令其顺从就能解决问题吗?你对这个案例子怎么看? ——幼儿的任性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家庭教育方式一贯不当造成的恶果。父母不从根本上改变“溺爱”、“专横”等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孩子的任性是难以纠正过来的,孩子个性健康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 (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中美幼儿教育的不同点

1.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的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这一“静”一“动”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 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2.中美两国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很大不同。 在教育组织形式方面,我国重视用正规的教育活动来完成科学教育的任务;美国强调用正规的,非正规的和随机的三种形式。所谓正规的科学活动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非正规的科学活动是指完全开放的、个人化的活动,随机科学活动是指根据临时出现的有利时机,当即进行的活动。 3.在观念方面,我们比较重视教幼儿现成的概念,认识具体的事实,形成简单的概括能力; 美国则强调让幼儿认识科学家的活动过程,而不只是认识他们的活动成果,不只是让幼儿知道科学家发现了什么,而且要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的。因此,美国的科学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和理解能力,强调让幼儿意识到应该怎样想,怎样做,怎样发现; 同样是教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我们习惯于通过幼儿的日常观察和经验,告诉他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肥料; 而美国则习惯于让幼儿亲自参加较严格的实验过程,即给幼儿提供同种和同样大小的两盆植物,让他们每天给一盆浇水,一盆不浇,并贴好标签,注意观察和记录其过程与结果,以此类推,一次一个变量,一盆施肥,一盆不施,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暗室里,最后引导幼儿概括出植物生长的条件。 此外,我国一般满足于幼儿能回答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肥料”的结论,而美国则重视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寻找“不同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植物怎样获取营养?所有的植物都是从种子里长出来的吗?”等问题的答案。 中美两国国情不同,经济实力相差很大,美国发展学前教育的具体做法不能照搬,但一些重要经验给我们以启示,引发我们思考 4.美国重视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美国幼教工作者非常强调,任何一个保育都要为婴幼儿提供大量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服务的技能,并要求家长密切配合,使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在家里尽可能得到强化。 5.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而是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

学前教育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导论 1、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2、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1)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了解学前教育思想的的产生和发展脉络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想国》、《法律篇》(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政治学》、《伦理学》 (3)、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4)、卢梭(法国教育家):《爱弥儿》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多德》、《葛多德是怎样教育他的子女的》 《母亲读物》 5、熟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1)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3)蒙台梭利教育法 (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比较学前教育

第一张绪论 名词解释: 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综合比较研究:综合比较研究综合了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一般是指连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影响比较教育:影响比较教育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专题比较研究:专题比较研究是把各国、各地区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过各国、各地区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的研究方法。 区域比较研究:区域比较研究是指地理区域、社会制度、民族传统、政治背景、经济状况、语言习惯等不同标准,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成不同的国家群、区域群,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学前教育进行总体比较的研究。 朱利安:朱利安是法国教育家,比较教育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简答题: 1.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比较学前教育是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以达到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目的。 2.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比较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借鉴国际学前教育经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是:扩大学习者的眼界和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推动本国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帮助世界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3.简述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类型。 1.横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综合比较研究 2.平行比较研究和影响比较研究 3.专题比较研究和总体比较研究 4.定性比较研究和定量比较研究 5.宏观比较研究和微观比较研究 6.区域比较研究和问题比较研究 4.简述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 4.分析法 论述题: 1.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分析比较学前教育的意义。 2.查阅一篇有关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分析其运作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美国学前教育 名词解释: 开端计划:“开端计划”是美国政府从1965年开始在全国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学前教育计划,目的是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打破贫困循环,实现教育公平。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是美国以科学教育改革为核心,旨在加强早起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的教育改革运动。 《芝麻街》:《芝麻街》是美国幼儿智力开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门针对儿童智力开发而设计的一档具有教育性的电视节目,1969年10月,在美国电视台播出。 保育学校:保育学校主要招收2.5-5岁的儿童,一般以3-4岁儿童为主,目的是通过游戏、音乐、绘画等活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早期学习标准》:《早期学习标准》是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各科课程标准,它规定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 0-5岁教育计划:0-5岁教育计划是奥巴马政府在2009年为使弱势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而提出的教育计划。该项计划将重点放在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方面,强调为儿童进入机构接收教育做好准备工作。 光谱方案:光谱方案是由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高瞻课程:高瞻课程(High Scope)又称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由韦卡特和他的同事在1962年创建的课程。该课程模式在海伊斯科普佩里幼儿学校得到实施和运用,是美国密歇根州海伊斯科普佩里学校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的帮助处境不利儿童摆脱贫困的早期教育方案。 直接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Direct Instruction Model)是为5-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是贝瑞特和恩格尔曼在1966年为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学业上能够赶上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儿童所设计的教育方案。 《发展适宜性实践》:《发展适宜性实践》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活动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述题: 1.简述开端计划的作用。

幼儿教育学试题以及答案解析

幼儿教育学试卷以及答案解读2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地目标是指( >. A.全园教育目标B.中期目标C.近期目标D.行为目标 2.(>是我国一贯地教育方针. A.重点发展B.全面发展C.局部发展D.智力发展 3.(>是教育目地在学龄前儿童阶段地具体化. A.学前教育目标B.学前教育手段C.学前教育启蒙D.学前教育内容 4.<)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地一条原则.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5.学前教育地实质就是<). A.综合教育 B.启蒙教育 C.独立性教育 D.适宜性教育 6.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地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7.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 A.独立自主性原则B.发展适宜性原则C.保教结合原则D.综合性原则 8.活动性原则源自于( >地“做中学”. A.皮亚杰B.夸美纽斯C.福禄倍尔D.杜威 9.发展适宜性原则是当今幼教界提倡地一种教育理念,提出这一教育原则地是(> .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B.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C.美国幼儿教育协会D.英国幼儿教育协会 10.幼儿教育发展地规模和速度取决于( >. A.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水平D.环境因素11.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地活动主要指(>. A.教师设计和指导地活动B.儿童主动积极地活动 C.儿童地自选活动D.儿童地游戏活动 12.社会要求与(>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地主要依据. A.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B.教育机构C.政府D.父母 13.(>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地人员. A.园长B.阿姨C.保育员D.幼儿教师 14.保育员应具备心理素质与( >. A.合作精神B.爱心C.专业素质D.丰富地知识 15.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地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地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 A.发挥一日生活地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 16.幼儿园教育地任务是(>. A.为儿童将来地职业做准备B.培养儿童成为专家

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2007-6-11 13:40:38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36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儿童保育中心 主要招收从出生至6岁的儿童,以全日制为主,使父母能有机会走出家门去工作,按照父母的经济实力进行收费。儿童保育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少年儿童保育。招收出生6个星期至5岁的儿童,为未婚少年父母照看孩子,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高中学习,接受做父母的技能训练。(2)临时儿童保育。在短时间内照看6岁以下儿童,使父母能够按时去购物、健身、赴约。(3)课后儿童保育。为从幼儿园到小学6年级的儿童提供课后照顾。(4)雇员儿童保育。招收出生6个星期至人小学前的儿童,满足职工保育儿童的需要。(5)营利儿童保育。招收出生6个星期至入小学1年级的儿童,从赢利的目的出发,来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 (二)学前教育中心 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主要招收2.5—5岁儿童,为儿童进入幼儿园和小学1年级作好准备。有的学前教育中心带有家长合作的性质,由家长创办和管理,雇佣家长来做孩子的保教人员,实行民主治园,家长有责任把中心办好。有的学前教育中心是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服务的,在儿童还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对他们实施教育。还有的学前教育中心是由教会资助开办的,由于它强调儿童基本技能的训练等原因,

迎合了一部分居民的需要,在学前教育机构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三)幼儿园 是公立学校的一部分,招收4—6岁儿童,主要是为5岁儿童服务,为儿童进入小学1年级作好准备。从幼儿的入园年龄来看,不仅有前幼儿园、初级幼儿园、高级幼儿园,而且还有发展幼儿园,面向那些至少接受过1年以上特殊教育训练的5—6岁儿童,以及蒙台梭利幼儿园,运用蒙台梭利的理论对儿童进行教育。 (四)幼儿学校 有公立和私立之别,主要招收2—4岁儿童。幼儿学校以半日制为主,旨在为母亲不外出工作的儿童服务,作好人园准备。许多幼儿学校注意让儿童在游戏情景中主动学习,但也有的幼儿学校让儿童学习幼儿园的课程,对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由学院和大学创办的幼儿学校,则具有实验性质,注重研究学前教育活动和方法,成为幼教师资培训的基地。 (五)家庭日托 在家庭中为一些儿童提供服务,每个家庭通常只接受4—5个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儿童进行监护、关心,未来的趋向是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美家庭儿童保育协会的成立促使家庭日托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入学预备班、早期补偿教育中心、儿童玩具图书馆等学前教育机构。入学预备班是为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作准备的,进班的主要是那些在幼儿园里没有取得什么进步的5—6岁儿童。早期补偿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 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1、学校诞生时间: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816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2、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4、幼儿园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5、1989年8月,国家教委制定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1989年6月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

《幼儿教育学》(第三版)教学大纲

《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幼儿教育学是研究我国3-6岁幼儿教育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幼师班的主要专业学科之一。教学目的在于以幼儿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武装幼师学生,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于教育实践的基本技能,同时提高幼师学生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幼教事业并具有研究幼儿教育的兴趣和能力,应注重树立学生正确的教育思想,以便将来在工作实践中能批判与抵制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这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内容编写原则 (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指导思想,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幼儿教育实践的经验,并吸取了国内外幼儿教育的科研成果,努力做到既反映幼儿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又突出我国幼儿教育的特色。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练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以及新的历史时期对幼儿教育提出的新任务;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联系学生思想实际,突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培育中幼儿教师的作用以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三)从幼师专业的实际出发,照顾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特点。论述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理论时,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揭示幼儿教育及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规律。 (四)力求内容充实,论述基本理论通俗易懂,又有一定深度,既着重用正确教育思想武装学生,又教给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法;既要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又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五)为了帮助学生自学,每章结束后要有学习重点与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学,做好预习、复习,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注重反映现代教育、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注意结合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幼儿教育的特点;注意把理论的阐述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现象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以增进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当代世界学前教育--美国学前教育

一、发展简史 1、1856年,德国移民舒尔茨夫人创办了美国第一所福禄贝尔幼儿园。 2、1860年,美国妇女皮博迪在波士顿开办了美国第一所私立英语幼儿园,皮博迪被称为美国幼儿园真正的奠基人。 3、1870年,纽约出现了第一所慈善幼儿园。当时社会上出现两种流行看法:(1)儿童需要爱和教养,也应该得到爱和教养(2)应该为贫苦人就业做准备。 4、公立学校运动:19世纪以新英格兰为中心,开展了一场以发展初等教育为目标的公立学校运动。威廉.哈里斯要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布洛一起在圣路易斯市学校内建立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公立幼儿园运动是美国学前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幼儿园从民间的视线走向了政府的视线,大大推动了学前教育机构在美国的普及,并使学前教育有可能纳入国家的教育体系之中。5、20世纪60年代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原因:(1)1956年苏联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惊,刺激了美国教育对开发幼儿智力、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视(2)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深入人心,布鲁纳发表《人性的稳定性和变化》 措施:“先行计划”:1964年,美国政府颁布《经济机会法》,该法案规定通过社区的活动计划解决贫穷问题,这就是“先行计划”—开端计划、启蒙方案。目的:(1)改善儿童身体健康和体育技能(2)增进情感和社会发展(3)改善认知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和概念方面的技能(4)(建立能使将来学习获得成功的的态度和信心)(5)帮助幼儿及其家庭建立积极关系(6)逐步形成对社会负责人的态度,同时鼓励社会帮助穷人(7)增进儿童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先行计划不仅是美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是一项“最具有雄心,最具有影响力和最具有争议的社会计划之一”,它的本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区服务方案。 6、美国学前教育机构:日托中心(师资水平低,收费低廉)、保育学校(私立为主,收费昂贵)、幼儿园(采用半日制为主)、家庭日托中心、实验托幼机构、特殊幼儿教育、企业界创办的托幼机构、医院、部队、机关等部门的自办托幼机构。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7、杜威创办芝加哥幼儿实验学校,长期试验,实用主义思想开始产生。 8、杜威吸收西方思想,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9、杜威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长:十一生长论为基础,强调正确的教育必须研究儿童心理开始,应当提供机

东师离线作业-2020比较学前教育学

离线作业考核 《比较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光谱方案 答:光谱方案是由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弗大学的零点方案工作组和塔伏茨大学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一种课程与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光谱方案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和塔伏茨大学心理学家费尔斯曼的非普遍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光谱方案的8大课程领域:机械和建构、科学、音乐、运动、数学、社会理解、语言、视觉艺术活动和8大评估领域:运动、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理解力、视觉艺术、音乐、工作风格。 2.游戏小组 答:它是儿童在游戏中观察、学习和参加社交活动的集体,它也是成人的组织,因为成人是小组的支柱,为儿童提出各种游戏的建议,并在工作中使成人自己也得到发展。游戏小组作为正规学前教育的过渡性辅助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向儿童提供丰富的、有促进作用的游戏活动,使儿童中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家长们参加义务工作和学习育儿方法,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3.《幼儿园令》 答:《幼儿园令》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比较完整而独立的法令,《幼儿园令》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学前教育走上了制度化的发展道路。 4.《费舍尔法案》 答:《费舍尔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一项以当时文教大臣费舍尔名字命名的教育法案,即为《费舍尔法案》,旨在建立面向所有人的公共教育制度。《费舍尔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地方教育当局为2-5岁儿童设立了一些幼儿学校,并改善了保育学校的卫生条件。《费舍尔法案》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幼儿学校、小学、中学和各种职业学校的公共学校系统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40分)

美国学前教育的政策和经验

美国学前教育的政策和经验 在传统的观念中,幼儿园担当着保姆的角色,不过是带孩子唱唱跳跳、写写画画、做做游戏,仅此而已。学前教育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地位和重要程度也远比不上小学教育。 但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负责实施小布什政府资金总额最大的教育法案——《不让一个儿童掉队》的苏珊·纽曼,对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她在刚刚出版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国家反贫困战略——美国的经验》一书中指出,学前教育不是保姆,而是消除儿童贫困、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对国家长远的减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儿童时期的回报率最高,政府应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学前教育,而不是花在免费高中教育上。 传统意义上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是否存在误区?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该重新定位?政府应该将有限的资金投向处境不利的儿童还是面向所有儿童?本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苏珊·纽曼,就上述问题展开了交流。 从国家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学前教育 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尽管政府对公立学校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但无论学校能对学生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都会被儿童贫困率过高这一残酷现实所消解。近30年来,排除通货膨胀因素,美国学校的生均教育经费上升了240%,但学生的成绩依然和以前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学校教育,一些项目投入的总资金甚至达到70亿美元,但各种项目资金所得到的回报却大相径庭。 例如,与小学低年级高度专门化的阅读补救项目相比,“开端计划”主要是针对3-4岁贫困儿童的早期干预项目,每名儿童的平均花费约6666美元,而阅读补救项目中平均每名儿童花费为15000美元,每年的总体支出要比“开端计划”超出21亿美元。相比之下,“开端计划”不仅仅在经济上更高效,在促进贫困儿童未来的能力发展上也效果明显。 对此,苏珊明确表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政府决策者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要在那些没有效率和高回报的项目上继续投入,而是将公共经费投入到更为迫切的学前教育领域。学前教育不是保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帮助儿童如何发展,尤其是儿童的脑发展方面,有非常充足的教育成分,能极大地帮助贫困儿童从根本上脱离贫困。 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在苏珊看来,政府决策者并没有看到学前教育和消除贫困之间的关系。如果政府不能给贫困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就没有办法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没有办法帮助孩子真正走出贫困。 苏珊还以任职教育部部长助理期间的亲身经历为例加以说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助手排错了日程,把她送到了一所两年前曾参观过的学校。这所学校曾借助极其有效的阅读项目,成为帮助贫困儿童走出困境的典型代表。但后来,学校转而支持另外一个没有经过验证的教育项目,教育环境每况愈下,优秀教师开始成群结队地离开。 “优秀的学校能帮助贫困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业成就并走得更远,但教育不公平深深根植于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只靠学校无法根治整个问题。”苏珊认为,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儿童,需要政府认识到学前教

(完整版)《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1、识记: (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 (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⑷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 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观 1、识记: (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