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贾克俭(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湿性愈合理论结合精心护理来提高压疮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对43例(95处)压疮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根据压疮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合理使用不同的新型敷料配合精心护理。结果通过湿性愈合理论的使用配合精心的护理,本组43例患者治愈35例,好转6例(13处),2例行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极大提高了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作为压疮治疗理念的更新,可以替代传统的干性疗法,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护理;绷带;湿性愈合;新型敷料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2-3467-02中图法分类号:R473.6;R632.1文献标识码:B

压疮(pressure sores)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常见于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由于溃烂后很难愈合,严重影响疾病恢复,甚至恶化疾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本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压疮患者43例(95处),经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配合精心周到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5~87岁,平均74岁;其中Ⅰ期17处,Ⅱ期29处,Ⅲ期37处,Ⅳ期及以上12处;治愈35例,好转6例,转外科皮瓣手术2例。

1.2压疮的分期2007年2月,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发布了新的分期系统,扩展了原有的四期分类法,在原有的四期基础上增加了深部组织损伤期及不可分期,总共分为六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3]。

1.3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前需对压疮发生部位、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压疮伤口颜色的评估[4],(1)红色伤口:存在于伤口愈合的各个阶段,红色创面肉芽鲜红,边缘整齐;(2)黄色伤口:黄色创面是由渗液中堆积的坏死细胞组成,常以块状形式存在,常见于慢性伤口中;(3)黑色伤口:黑色创面表面干燥,皮革样坚韧的结痂。

1.4压疮伤口渗液的评估(1)无渗出:24h内更换的纱布不潮湿;(2)少量渗液:24h内的渗液少于5mL;(3)中等量渗液:24h 的渗液在5~10mL;(4)大量渗液:24h内的渗液超过10mL[5]。1.5各期压疮创面的处理(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这一期的处理方法先给予保护,观察发展趋势。如无血疱、黑软者,选择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覆盖,促进淤血吸收,软化硬结;如有血疱、黑软者,常规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然后用无菌剪剪开疱皮,彻底引流,再使用泡沫敷料覆盖保护,促进愈合。(2)Ⅰ期压疮的处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后使用水胶体敷料(如透明贴/溃疡贴)促进血运,改善压红和淤血。还可使用皮肤保护膜保护皮肤,因皮肤保护膜含95%乙醇,所以破损处禁用。(3)Ⅱ期压疮的处理。保护皮肤,促进上皮生长,避免感染。未破的小水疱(直径小于5mm)的处理:水胶体敷料(如透明贴);大水疱(直径大于5mm)的处理:表面喷溃疡粉,外面覆盖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或泡沫敷料;真皮层破损的处理,渗液少时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渗液多时泡沫敷料。(4)Ⅲ~Ⅳ期压疮的处理方法。干痂(黑痂和黄痂)的处理: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联合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黑色坏死组织/黄色腐肉的处理:渗液少时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渗液多时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藻酸盐填充条联合泡沫敷料;肉芽生长期溃疡糊联合泡沫敷料;感染伤口银离子泡沫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窦道(潜行):渗出液多者(藻酸盐填充条联合泡沫敷料);渗出液少者(溃疡糊+泡沫敷料)。(5)不可分期压疮的处理方法:先予以保守性机械性清创,再予以清创胶自溶性清创,最后根据创面情况选用不同的湿性敷料。

1.6伤口愈合评价指标(1)治愈:创面愈合、痂皮脱落或创面愈合,上皮覆盖,皮肤颜色正常,不留瘢痕;(2)显效:创面无分泌物,创面缩小,有肉芽生长;(3)好转:创面渗出液减少,创面无扩大;(4)无效:创面无变化或扩大,渗出液无减少或增多[6]。

2结果

本组有35例患者达到治愈,6例(13处)达到好转,2例患者最终转骨科行皮瓣转移修复手术而治愈。

3讨论

3.1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历程1962年,英国动物生理学家Win-ter博士提出的“湿性愈合环境理论”,干净没有结痂的湿润伤口,其上皮细胞移行增生的速度快些,能加速伤口的愈合[7]。1972年Rovee的试验证实了干净没有结痂的湿润伤口,其上皮细胞移行增生的速度快些,能加速伤口的愈合。2000年8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新颁布的创面医疗用品(外用药和敷料)的行业指南中将湿性疗法确定为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

3.2湿性愈合理论的原理与特点(1)无痂皮形成,避免表皮细胞绕经痂皮下迁移而延长愈合时间;(2)湿润和低氧环境,刺激毛细血管的生成;(3)激活酶活性,分解坏死组织;(4)提供湿润伤口愈合环境,促进活性物质释放。(5)不粘连创面,减轻疼痛。

3.3湿性愈合的新型敷料主要有(1)透明薄膜类敷料;(2)水胶体敷料;(3)藻酸盐类敷料;(4)水凝胶敷料;(5)泡沫敷料;(6)银离子敷料。

综上所述,目前压疮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护理人员和家属增加了护理负担,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在过去40多年中,大量研究报告证明临床上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选用现代新型敷料来治疗压疮,效果明显,其操作方法简单,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伤口的愈合时间[8],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但需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湿性伤口愈合理论用于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167处压疮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处运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治疗,对照组67处运用传统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效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治疗压疮,可显著提高疗效且缩短了疗程,是一种科学有效治疗压疮的方法。 标签:压疮;湿性愈合理论;治疗;护理 压疮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压力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故又称之压力性溃疡。常见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各种消耗性疾病和老年人[1]。它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由于其他疾病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护理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它的发生可使原发疾病病情加重,延长疾病康复的时间,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且常因久治不愈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虽然近年来医疗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其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并没有下降的趋势[3],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很棘手的问题。本院于2009年1月开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将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应用于压疮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根据基础护理学本科教材第四版压疮分期标准[4]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患者100例共167处Ⅱ~Ⅲ期压疮,其中院外带入88例,院内发生12例,发生压疮危险性Braden评分7~13分。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83例患者137处压疮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处,对照组37处。2008年1~12月的17例患者30处压疮全部列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两组病例资料在性别、年龄、皮肤破损面积、部位和压疮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规预防压疮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1.2.1 观察组Ⅰ期压疮局部涂保护性霜剂或膏剂如赛肤润。Ⅱ期压疮处理原则是禁止水疱破裂,保护创面,预防感染。未破的直径小于5 mm的小水疱主要是保护疱皮,贴透明敷料减少摩擦,防止水疱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未破的直径大于5 mm的大水疱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疱内液体,不剪去表皮,局部消毒后贴透明膜保护。可反复穿刺抽液,直至敷料吸收渗液变白后再换药。一旦疱皮破裂渗液较多时可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渗液少或无渗液时,内敷料用脂质水胶体敷料如康惠尔水胶体油纱、优拓或凡士林油纱,外敷料用透明贴膜;也可直接应用保湿敷料如水胶体、水凝胶等换药。Ⅲ期压疮尽量保持局部创面清洁,促进湿性愈合。创面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时,先用0.9%氯化钠溶液或碘伏清洗消毒创面后涂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外层用凡士林油纱覆盖,然后用大敷料贴包扎,开始换药每日1次,以后根据情况逐渐减少换药次数,待创面清洁新鲜、创缘红肿消退后改用Ⅱ期压疮处理方法直至创面愈合。 1.2.2 对照组Ⅰ期压疮未做特殊处理。Ⅱ期压疮主要是保护疱皮,勿使创面受压和摩擦,烤灯照射使创面干燥。Ⅲ期压疮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时,给

压疮的分级与护理

内三科护理业务学习 压疮的分级与护理 时间:2015年9月18日16: 00 地点:内三科办公室 主讲人:母娟娟 参加人员: 一、概述 1.定义 压疮又称为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临床表现为受压局部的红斑、麻木、疼痛、破溃、坏死、, 溃疡,部分因局部感染出现全身症状,甚至败血症。 2.好发人群和部位 (1)好发人群;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各种消耗性

疾病患者及老年患者易患压疮,如果伴有低蛋白血症、大小便 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更易发生压疮。 (2)好发部位:压疮好发于长期受压和缺少脂肪组织保护的部位。95%压疮好发于下半身骨突出部位。好发部位依次为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内外裸、足跟部。 二、压疮的分期 1.传统分级方法将压疮分为四期. (1)I 期压疮:又称淤血红润期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受压部位组织缺血缺氧,小动脉反复性的扩张,使局部出现充血状,局部皮肤表面出现红斑及轻度水肿,红斑压之不褪色。 (2)II 期压疮:又称炎性侵润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真皮及皮下组织进一步肿胀,皮肤发红充血,出现水泡甚至破溃。 (3)III 期压疮:又称浅度溃疡期皮肤表面出现溃疡,溃疡比较表浅,深度不超过皮肤全层。临床表现为溃疡周边比整齐,基底部苍白,肉芽组织生长不良,还可以发现创面周围有厚而结实的瘢痕组织生成。 (4)IV 期溃疡:又称为深度溃疡期深度溃疡累及肌肉、筋膜甚至骨骼。临床表现为创面存在黑色坏死组织,如果并发感染,创面呈现脓性,甚至有异味。 2. 按照国际分级方法最初分为四期,2007 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小组又将压疮分期增加了可疑深部组织期和不可分期。 (1)1 期压疮:病变仅仅累及表皮,皮肤保持完整,发红的皮肤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doc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压疮是全球卫生保健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与医疗负担。今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地震、车祸等灾难事故的增加,导致伤残人数增多,压疮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研究表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以及采取正确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使压疮发生率下降50%-60%,《中国压疮护理指导意见》2012年编写完毕,2013年完成终审2014年4月12日中华护理学会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会年会上正式颁布。 目录 一、压疮概述:压疮定义、压疮分期、压疮现患率和发生率 二、压疮风险评估:压疮危险因素、压疮高危人群、皮肤评估、营 养评估、心理社会评估 三、压疮预防:体位安置与交换、支撑面、皮肤防护、营养支持 四、压疮护理:压疮评估、疼痛管理、伤口清洗、伤口清创、感染 伤口的处理、伤口辅料的选择及应用。 一、压疮的定义:2009年,NPUAP和欧洲压疮专家咨询组联合定义压疮为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一般有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 首先:明确了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助于临床护士采取压疮预防措施。 其次:明确了压疮的好发部位,即“骨隆突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有助于临床护士对压疮好发部位进行重点预防和观察。

第三:明确了损伤的性质为局限性损伤,有助于临床护士将压疮与弥漫性蜂窝组织炎、散在性的胶布撕脱伤、失禁相关性皮炎等进行鉴别。第四:指出有很多相关因素与压疮的发生有关,说明压疮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课本)压疮的定义: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压疮的危险因素) 1力学因素 (1)垂直压力:对局部组织的持续性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重要原因。 (2)摩擦力:是有两层相互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3)剪切力:是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的进行性相对移位所引起,由压力和摩擦力相加而成,与体味有密切关系。 如半坐卧位。 2局部潮湿或排泄物刺激 3营养状况:是影响压疮形成的重要因素。 4年龄:老年人。 5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时,机体新陈代谢率增高,组织细胞对氧的需要量增加,加之局部组织受压,是已有的组织缺氧更加严重。因此,伴有高热的严重感染患者存在组织受压情况时,压疮发生几率升高 6矫形器械使用不当:应用石膏固定和牵引时,限制患者身体或肢体

压疮预防及护理操作流程

压疮预防及护理操作流程 目的 1.使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完整 2.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受压部位出现压疮 3.原有皮肤损害改善或痊愈 用物准备 基础护理车上层:50%酒精,无菌碗,消毒棉球,敷料(凡士林纱布),无菌镊子2-3把,翻身卡,笔,注射器,透明贴,毛巾,大浴巾(2块) 下层:脸盆(内盛50-52C热水)污物盘 操作流程 1.护士查看压疮记录,床号,姓名,病情 2.敲门进入病房,至患者床旁 3.向病人和家属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合作后评诂病人 “XX女士(先生)您好,我叫XX,您因为不能下床,长期卧床,体质消瘦,局部长期受压,容易(已经)出现压疮,为了防止压疮发生(加重),我现在要帮你做压疮的护理,就是翻个身,按摩下皮肤,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这样您就会感觉舒适些,对疾病的康复有帮助”(对病人本人)“XX女士(先生)您好,我叫XX,您的爷爷因为长期卧床,体质消瘦,局部长期受压,容易(已经)出现压疮,为了防止压疮发生(加重),我现在要帮爷爷做压疮的护理,需要翻身,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这样爷爷会感觉舒适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病人家属) 4.评诂病人皮肤,协助病人翻身 “爷爷,我帮您翻下身”(使患者双手抱于胸前,双腿曲膝,左手扶背,右手扶双膝,轻翻转病人,“爷爷,我看下你后背的皮肤”(轻轻掀开衣物,查看局部情况,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盖好衣被 5.环境评诂(调好室温,关好门窗)“您觉得房间温度怎样,需要升高或降低温度吗” 6.根据压疮的程度与面积准备用物 7.携用物至床旁 8.将盛有温水的脸盆放于床旁桌或椅上 9.根据病情协助病人取俯卧位或侧卧 “爷爷,我帮你翻过身子,就是侧向另一边,背对着我”(依翻身法将病人侧过去,可请家属立于患者面前,握住患者手) 10.盖好衣被,暴露患者背部 11.将一大浴巾垫于患者身下,一块盖于上半身 “爷爷,我现在要帮您擦洗后背,如果您觉得哪里不舒服,请告诉我” 12.用小毛巾在手上卷成手套样,蘸水拧干,先擦拭患者颈部,询问患者水温是否满意“爷爷,您觉得水温怎么样?需要添加冷(热)水吗?”根据病人需要加水,再次询问至病人满意后,依次擦净肩部,背部,臀部等。 13.按摩背部 1)1按摩者斜站于患者右侧两手掌蘸少许50%酒精以手掌的大小鱼际作按摩 “爷爷,刚开始您会觉得有点凉凉的,是因为酒精的作用,之后您就会觉得皮肤有点发热很舒服了,您觉得我的力道还行吗?需要加重或是减轻吗?”根据病人需要及承受程度加重或减轻力量。 14.从臀部上方开始,沿脊柱两旁向上按摩,至肩部时,用力稍轻,环行按摩,再向下至腰部,骶尾部。 如些有节奏的反复按摩数次,至皮肤轻微发红 15.再用拇指指腹蘸50%酒精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按摩至第七颈椎处 16.受压处局部按摩(用手掌的大小鱼际蘸少许红花酒精紧贴皮肤按摩) 17.按摩毕,用毛巾擦去皮肤上的酒精 “爷爷,您现在是不是觉得皮肤发热了,我帮您把背上的酒精擦拭干净” 18.撤去大浴巾,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并取舒适卧位 “爷爷,现在已经做完了,我帮您翻过来平躺着,您会舒服些,XX女士(先生)请您一起帮忙,慢慢将爷爷翻过来。” 19.压疮护理 1)揭除污染敷料(敷料与创面粘贴,应用生理盐水浸湿后轻轻除去) 2)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稍大于敷料范围,用70%酒精棉球擦拭2-3遍,避免拭入伤口内 3)清理伤口:观察伤口,用生理盐水或其它药物棉球沾拭创面,拭净分泌物,脓液,纤维素膜等;用器械剪除坏死组织,痂皮等;留取标本送细胞培养;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4)创面用药:一般不主张创面用药,感染创面可根据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酌情用抗生素,或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5)包扎伤口:根据伤口分泌物量,加盖纱布6-8层以上;外用胶布固定或酌情用绷带包扎 6)换药后处理:安置好患者,按规定处理污物 7)洗手后记录换药情况

(推荐)压疮愈合评估表

压疮愈合评估表 ——PUSH 测评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1. 评估范围分别观察和测量压疮的创面、渗出和伤口床组织类型等,并进行评 分,3个项目相加所得到的总分用于评估患者压疮愈合过程中是否好转或恶化。当存在多处压疮时,可在每个项目评分栏内标注①②③……等表示每处压疮,并标明分值,但每名评估者均应明确①②③……所指部位,以防影响评估准确性。例: 项目 评分及依据 日期及各项目得分 压疮面积长×宽(cm 2 ) 1 <0.3 2 0.3-0. 6 3 0.7-1.0 4 1.1- 2. 5 2.1-3 6 3.1- 4.0 7 4.1-8.0 8 8.1-12.0 9 12.1-2 4 10 >24 渗液量 无 1 少量 2 中量 3 大量 创面组织 类型 闭合 1 上皮 组织 2 肉芽 组织 3 腐肉 4 坏死 组织 总分 评估者

2.评估频次: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入院时、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初次评估时进行首次PUSH评分;压疮患者住院期间每周进行评估至少1次;压疮痊愈时或住院期间压疮未愈者于出院时进行出院评估。 3.压疮面积(长×宽):以患者身体的头至脚为纵轴,与纵轴垂直为横轴,以纵轴最长值表示伤口的长度,横 轴最长值表示宽度,计算长×宽以估计伤口的面积(单位cm2)。 4.渗液量:在揭出敷料未进行创面清洗或擦拭之前评估渗液量。 5.创面组织类型: 4分—坏死组织:黑色、棕色、棕黑色组织牢固附着在伤口床或伤口边缘,与伤口周围皮肤附着牢固或者松软。 3分—腐肉:黄色或白色组织以条索状或者浓厚结块粘附在伤口床,也可能是粘液蛋白。 2分—肉芽组织:粉色或牛肉色组织,有光泽,湿润得像颗粒状表面。 1分—上皮组织:浅表性溃疡,有新鲜的粉色或有光泽组织生长在伤口边缘,或如数个小岛分散在溃疡表面。 0分—闭合或新生组织:伤口完全被上皮组织或重新生长的皮肤覆盖。 护理部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021年压疮的分级与护理

内三科护理业务学习 欧阳光明(2021.03.07) 压疮的分级与护理 时间:2015年9月18 日16:00 地点:内三科办公室 主讲人:母娟娟 参加人员: 一、概述 1.定义 压疮又称为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临床表现为受压局部的红斑、麻木、疼痛、破溃、坏死、,溃疡,部分因局部感染出现全身症状,甚至败血症。 2.好发人群和部位 (1)好发人群;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各种消耗性疾病患者及老年患者易患压疮,如果伴有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更易发生压疮。

(2)好发部位:压疮好发于长期受压和缺少脂肪组织保护的部位。95%压疮好发于下半身骨突出部位。好发部位依次为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内外裸、足跟部。 二、压疮的分期 1.传统分级方法将压疮分为四期. (1)I期压疮:又称淤血红润期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受压部位组织缺血缺氧,小动脉反复性的扩张,使局部出现充血状,局部皮肤表面出现红斑及轻度水肿,红斑压之不褪色。 (2)II期压疮:又称炎性侵润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真皮及皮下组织进一步肿胀,皮肤发红充血,出现水泡甚至破溃。 (3)III期压疮:又称浅度溃疡期皮肤表面出现溃疡,溃疡比较表浅,深度不超过皮肤全层。临床表现为溃疡周边比整齐,基底部苍白,肉芽组织生长不良,还可以发现创面周围有厚而结实的瘢痕组织生成。 (4)IV期溃疡:又称为深度溃疡期深度溃疡累及肌肉、筋膜甚至骨骼。临床表现为创面存在黑色坏死组织,如果并发感染,创面呈现脓性,甚至有异味。 2.按照国际分级方法最初分为四期,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小组又将压疮分期增加了可疑深部组织期和不可分期。 (1)1期压疮:病变仅仅累及表皮,皮肤保持完整,发红的皮肤压不变白。

试述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应用于压疮治疗的疗效

试述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应用于压疮治疗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7-10-13T15:02:22.9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5期作者:吴京京 [导读] 本次研究将以湿性伤口愈合理论为研究队形,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其作用于压疮治疗中的效果,现将研究整理如下。 辽宁省肿瘤医院 摘要:从临床实践来看,压疮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而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的溃疡和坏死,是长期卧床患者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类并发症,该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时甚至会因为感染和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提高压疮的疗效,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将以湿性伤口愈合理论为研究队形,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其作用于压疮治疗中的效果,现将研究整理如下。 关键词:压疮;湿性愈合;临床疗效;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6月本院收治的的发生压疮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2±4.1)岁,其中,II度压疮64例,III度压疮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处理,方法: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擦洗创面,然后使用0.02%呋喃西林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相应的清理已经坏死的组织和分泌物;使用生理盐水纱条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对腔隙进行引流,但需要注意的是填塞不宜过紧,以避免引流不畅的情况发生;最后在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1~2天进行一次更换,直到创面完愈合。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运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换药和残腔引流方法及步骤与常规压疮治疗一致,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对创面进行清洗,然后再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并对创面进行全面的清理;上述操作完成之后,使用湿性愈合敷料覆盖创面至创周2~2.5cm处的健康皮肤上,要求敷料边缘平整且密封性好;后期根据患者压疮的情况合理进行药物更换和创口的清理,如果发现患者依旧存在纤维蛋白的情况,则要求1~3天内对湿性愈合敷料进行更换,以加快创面恢复,直到创面基本愈合为止。为保证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中按时更换体位并加强营养摄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感染率及疗效进行比较;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的变化情况,研究将疗效分为:无效,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创面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缩小或出现扩大的情况;有效,渗出液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创面结痂或缩小;治愈,经治疗创面愈合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愈合时间及感染率对比 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2.6±4.2)天,对照组愈合时间为(20.7±5.0)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12,P=0.0000)。观察组50例共发生感染3例(6.00%),对照组50例共发生感染8例(16.00%),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73,P=0.0238)。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压疮湿性愈合疗法的临床依据 3.1预防压疮的护理 对于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为高危的患者,除做好减少剪切力和摩擦力、翻身等压疮措施外,局部应用过氧化脂肪酸酯可早期预防压疮,利用水胶体敷料薄膜外贴在易发压疮患者的骨突部位,结果24例压疮高危病人均无压疮发生。 3.2 Ⅰ期压疮的护理 除常规减压及局部应用过氧化脂肪酸早期预防外、可使用减压贴,主要用于骨隆突部位的压疮预防及治疗,或用透明敷料、薄的水胶体敷料外贴,以减少摩擦。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此期皮肤出现发红,禁用按摩以防加重循环障碍。 3.3 Ⅱ期压疮的护理 对局部有水泡未破损,用透明贴外贴后,在水泡的下缘穿刺抽液,用薄的水胶体敷料或透明贴外贴最好维持7天更换;对于部分皮层受损的表层性创面,创口基底部红色,渗液少,选用水凝胶与透明膜并用;伤口基底部粉红色,为上皮生长,无渗液,选取用透明贴外贴。 3.4 Ⅲ~Ⅳ期压疮护理 首先进行清创,清创的目的主要是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降低感染,有助于准确评估伤口,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呈红色,选择水胶体敷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贾克俭(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湿性愈合理论结合精心护理来提高压疮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对43例(95处)压疮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根据压疮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合理使用不同的新型敷料配合精心护理。结果通过湿性愈合理论的使用配合精心的护理,本组43例患者治愈35例,好转6例(13处),2例行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极大提高了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作为压疮治疗理念的更新,可以替代传统的干性疗法,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护理;绷带;湿性愈合;新型敷料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2-3467-02中图法分类号:R473.6;R632.1文献标识码:B 压疮(pressure sores)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常见于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由于溃烂后很难愈合,严重影响疾病恢复,甚至恶化疾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本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压疮患者43例(95处),经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配合精心周到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5~87岁,平均74岁;其中Ⅰ期17处,Ⅱ期29处,Ⅲ期37处,Ⅳ期及以上12处;治愈35例,好转6例,转外科皮瓣手术2例。 1.2压疮的分期2007年2月,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发布了新的分期系统,扩展了原有的四期分类法,在原有的四期基础上增加了深部组织损伤期及不可分期,总共分为六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3]。 1.3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前需对压疮发生部位、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压疮伤口颜色的评估[4],(1)红色伤口:存在于伤口愈合的各个阶段,红色创面肉芽鲜红,边缘整齐;(2)黄色伤口:黄色创面是由渗液中堆积的坏死细胞组成,常以块状形式存在,常见于慢性伤口中;(3)黑色伤口:黑色创面表面干燥,皮革样坚韧的结痂。 1.4压疮伤口渗液的评估(1)无渗出:24h内更换的纱布不潮湿;(2)少量渗液:24h内的渗液少于5mL;(3)中等量渗液:24h 的渗液在5~10mL;(4)大量渗液:24h内的渗液超过10mL[5]。1.5各期压疮创面的处理(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这一期的处理方法先给予保护,观察发展趋势。如无血疱、黑软者,选择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覆盖,促进淤血吸收,软化硬结;如有血疱、黑软者,常规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然后用无菌剪剪开疱皮,彻底引流,再使用泡沫敷料覆盖保护,促进愈合。(2)Ⅰ期压疮的处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后使用水胶体敷料(如透明贴/溃疡贴)促进血运,改善压红和淤血。还可使用皮肤保护膜保护皮肤,因皮肤保护膜含95%乙醇,所以破损处禁用。(3)Ⅱ期压疮的处理。保护皮肤,促进上皮生长,避免感染。未破的小水疱(直径小于5mm)的处理:水胶体敷料(如透明贴);大水疱(直径大于5mm)的处理:表面喷溃疡粉,外面覆盖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或泡沫敷料;真皮层破损的处理,渗液少时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渗液多时泡沫敷料。(4)Ⅲ~Ⅳ期压疮的处理方法。干痂(黑痂和黄痂)的处理: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联合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黑色坏死组织/黄色腐肉的处理:渗液少时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渗液多时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藻酸盐填充条联合泡沫敷料;肉芽生长期溃疡糊联合泡沫敷料;感染伤口银离子泡沫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窦道(潜行):渗出液多者(藻酸盐填充条联合泡沫敷料);渗出液少者(溃疡糊+泡沫敷料)。(5)不可分期压疮的处理方法:先予以保守性机械性清创,再予以清创胶自溶性清创,最后根据创面情况选用不同的湿性敷料。 1.6伤口愈合评价指标(1)治愈:创面愈合、痂皮脱落或创面愈合,上皮覆盖,皮肤颜色正常,不留瘢痕;(2)显效:创面无分泌物,创面缩小,有肉芽生长;(3)好转:创面渗出液减少,创面无扩大;(4)无效:创面无变化或扩大,渗出液无减少或增多[6]。 2结果 本组有35例患者达到治愈,6例(13处)达到好转,2例患者最终转骨科行皮瓣转移修复手术而治愈。 3讨论 3.1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历程1962年,英国动物生理学家Win-ter博士提出的“湿性愈合环境理论”,干净没有结痂的湿润伤口,其上皮细胞移行增生的速度快些,能加速伤口的愈合[7]。1972年Rovee的试验证实了干净没有结痂的湿润伤口,其上皮细胞移行增生的速度快些,能加速伤口的愈合。2000年8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新颁布的创面医疗用品(外用药和敷料)的行业指南中将湿性疗法确定为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 3.2湿性愈合理论的原理与特点(1)无痂皮形成,避免表皮细胞绕经痂皮下迁移而延长愈合时间;(2)湿润和低氧环境,刺激毛细血管的生成;(3)激活酶活性,分解坏死组织;(4)提供湿润伤口愈合环境,促进活性物质释放。(5)不粘连创面,减轻疼痛。 3.3湿性愈合的新型敷料主要有(1)透明薄膜类敷料;(2)水胶体敷料;(3)藻酸盐类敷料;(4)水凝胶敷料;(5)泡沫敷料;(6)银离子敷料。 综上所述,目前压疮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护理人员和家属增加了护理负担,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在过去40多年中,大量研究报告证明临床上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选用现代新型敷料来治疗压疮,效果明显,其操作方法简单,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伤口的愈合时间[8],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但需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 一、伤口的定义: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生理功能受到损伤,伴或不伴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二、人类伤口照护史 4500年前人们就发现:创面被覆盖后较不覆盖愈合效果要好。长期以来,曾出现大量不同类型的敷料,有些是动植物,有些是矿物质。甚至粘土,砂和雪也用作创面覆盖物。 十九世纪欧洲人开始应用具有吸收功能的材料,如拆散的旧的绳索或碎布片等材料加工成为覆盖创面的敷料。 “棉纱布”时代”:1867年,约瑟夫.李斯特发明了棉纱布敷料对术后切口覆盖以阻隔空气中的细菌对创面的侵袭。之后的一百年,以棉纱布制品为代表的“干燥透气”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流。 现代伤口愈合理论:利用伤口敷料用密闭半密闭方法保持伤口低氧、微酸、适度湿润的环境,增加细胞生长及移行速度,加速伤口愈合,并可防止痂皮形成。 三、干性愈合的缺点: 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 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 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敷料时患者疼痛;再次性机械损伤 容易发生感染 换药频次快,护理量大 四、湿性愈合的优点 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

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其释放 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度 保持伤口局部湿润不会形成结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减少疼痛降低感染几率 五、选择敷料时应考虑的因素 渗出量多少 伤口的解剖部位 坏死组织的多少 伤口有无感染 有无死腔或者窦道 六、新型敷料 1、水凝胶敷料(清创胶) 成份: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加以纯净水组成 优点: –提供湿性、微酸的愈合环境 –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溶解黑痂及坏死组织 –填充窦道及腔隙类伤口 –保护外露骨膜、肌腱、内脏器官等,防止坏死 缺点: –涂抹过多容易造成伤口浸渍; –不能涂抹在正常皮肤上; –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清创胶使用注意事项 1.少量涂抹在坏死组织上,不要涂在正常的皮肤上. 2.对于厚而硬的黑痂皮可预先用刀片在痂皮上划线,可加快清创

压疮康复护理

压疮的康复护理 压疮,又称褥疮、压迫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组织坏死而引起的溃疡。瘫痪患者骨头突出的部位容易发生。 一、形成原因: 1、感觉和自主运动功能丧失瘫痪肢体感觉功能减退,感受冷、热、硬、潮湿等物理因素的能力下降,患者不能感受到某些部位长时间受压;由于患者不能或不愿意活动,无法通过变换体位来减轻局部受压,容易造成皮肤损伤,损伤后受潮湿、污染则易发生压疮。2、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由于长时间卧床或不活动,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减慢;皮肤血液供应减少,也降低了皮肤组织对压力的耐受力。3、护理不当使用便盆,翻身,坐轮椅,床铺及皮肤的清洁注意不当就会导致压疮。 二、压疮的易发部位 A、侧卧位:大腿外侧的股骨大转子处、腓骨粗隆部、髂脊;大腿内侧的大腿部、膝关节部、踝关节部;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内侧面; B、仰卧位:枕骨、双肘关节尺骨鹰嘴、骶尾部、臀部、胸椎部近第七颈椎部 C、坐位:肩胛骨肩胛内角处、双肘关节尺骨鹰嘴处、骶尾部、臀部的坐骨结节处、足跟部 三、压疮的预防 对于压疮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学会减压技巧。

1、卧床时,经常变换体位,每2小时1次 2、如果可能,尤其是脑卒中的患者与老年人,应学习以头和双脚撑于床面上,而将身体向上呈搭桥的姿势。 3、当患者坐着的时候,每隔15~20分钟应放松10秒钟:可以做支撑――借助于三头肌和背阔肌的力量;将身体侧倾或前倾;或由护理者帮助变换一下重心等。 4、给轮椅铺上坐垫。 5、鼓励年轻患者每日做前倾动作。 6、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 7、请勿按摩发红、瘀血的部位;调整患者的位置以免这些部位受压。 8、不要让患者在床或椅子上滑动以免发生摩擦。 四、压疮的护理 经常进行检查,应尽快辨识出皮肤受压的部位和小伤口,并确保其不再受压。请勿按摩皮肤上发红瘀血的部位。保证患者吸收足够的流质和高蛋白的食物。若出现小伤口,要进行正常护理,保持清洁与干燥。护理必须在消毒的前提下进行。若伤口很深,面积大,出现很长时间,或看似受到感染,则要迅速就医。请注意:某些受压性溃疡看似很小,但皮肤下可能有窦槽,有时甚至深达骨头。

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ZDYJ-004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压疮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病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也增加护理工作量。防范与减少患者院内压疮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院内压疮的发生,除了与患者自身因素(如疾病严重程度、年龄、营养状况)有关之外,还与临床护士认知因素(如对压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行为因素(如专业护理不到位、健康宣教未落实、对患者的动态评估不及时、压疮护理措施不规范、针对个体的压疮防范重点不到位),以及其他因素(如护理人力不足、防范设施不完善、管理者监控的时效性滞后)密切相关。除患者因素外,护理人员认知、行为及人力等因素均是护理服务范畴内的活动。山东省护理质控中心现就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及预防护理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各医院可参照执行。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压疮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和欧洲压疮咨询委员会(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EPUAP)联合定义压疮为: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一般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1]。2016年4月NPUAP将“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更改为“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 [2]。 (二)压疮分期根据国际NPUAP/EPUAP压疮分类系统(2014版),压疮分期如下: 1期:指压不变白红斑,皮肤完整是指皮肤完整的局限性指压不变白红色区域,常位于骨性突起之上。黑色素沉积区域可能见不到发白现象;其颜色可与周围皮肤不同。与临近组织相比,这一区域可能会疼痛,硬实,柔软,发凉或发热。肤色较深的人可能难以看出1期迹象。1期可表明某些人有“风险”(预示有发病的风险)。 2期:部分皮层缺失部分皮层缺失表现为浅表的开放型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腐肉。也可表现为完好的或开放/破损的血清样水疱。外观呈肿亮或干燥的浅表溃疡,无腐肉及瘀伤(瘀伤表明疑似有深部组织损伤)。不应使用2期来描述皮肤撕裂,医用胶布所致损伤,会阴部皮炎,浸渍糜烂或表皮脱落。 3期: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但骨、肌腱、肌肉并未外露。可有腐肉存在,但并未掩盖组织损失的深度。可出现窦道和潜行。3期压疮的深度依解剖学位置而变化。鼻梁、耳朵、枕骨部和踝骨部没有皮下组织,这些部位发生3期压疮可呈浅表状。相反,脂肪过多的区域可以发展成非常深的3期压疮。骨骼和肌腱不可见或无法直接触及。 4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全层组织损伤,并带有骨骼、肌腱或肌肉的裸露。在创面某些区域可有腐肉和痂疮。通常会有窦道和潜行。4期压疮的深度依解剖学位置而变化。鼻梁、耳朵、枕骨部和踝

压疮愈合评估表

精选文档 压疮愈合评估表 ——PUSH测评表 姓名: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评估范围分别观察和测量压疮的创面、渗出和伤口床组织类型等,并进行评 分,3个项目相加所得到的总分用于评估患者压疮愈合过程中是否好转或恶化。当存在多处压疮时,可在每个项目评分栏内标注①②③……等表示每处压疮,并标明分值,但每名评估者均应明确①②③……所指部位,以防影响评估准确性。例:

2. 评估频次: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入院时、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初次评估时进行首次PUSH评分;压疮患者住院期间每 周进行评估至少 1 次;压疮痊愈时或住院期间压疮未愈者于出院时进行出院评估。 3. 压疮面积(长X宽):以患者身体的头至脚为纵轴,与纵轴垂直为横轴,以纵轴最长值表示伤口的长度,横 轴最长值表示宽度,计算长x宽以估计伤口的面积(单位cm i )。 4. 渗液量:在揭出敷料未进行创面清洗或擦拭之前评估渗液量。 5. 创面组织类型: 4 分—坏死组织:黑色、棕色、棕黑色组织牢固附着在伤口床或伤口边缘,与伤口周围皮肤附着牢固或者松软。3分—腐肉:黄色或白色组织以条索状或者浓厚结块粘附在伤口床,也可能是粘液蛋白。 2 分—肉芽组织:粉色或牛肉色组织,有光泽,湿润得像颗粒状表面。1分—上皮组织:浅表性溃疡,有新鲜的粉色或有光泽组织生长在伤口边缘,或如数个小岛分散在溃疡表面。 0 分—闭合或新生组织:伤口完全被上皮组织或重新生长的皮肤覆盖。 护理部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湿性愈合疗法在皮肤压疮中的运用

湿性愈合疗法在皮肤压疮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7-31T12:39:17.4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作者:吴明红[导读] 从湿性愈合理论、湿性愈合伤口敷料、湿性愈合在压疮中的应用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联勤保障部第九零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健康管理科,福建漳州363000【摘要】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所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压疮被认为是当今影 响人们健康问题之一,在老年、脊髓损伤、病危病重、瘫痪和长期卧床病人中高发,压疮伤口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护理理念正由传统的干性愈合向现代的湿性愈合发展。从湿性愈合理论、湿性愈合伤口敷料、湿性愈合在压疮中的应用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湿性愈合理论;压疮护理 1 湿性愈合理论 1.1 湿性愈合理论压疮治疗理念更传统观点认为压疮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和氧气的作用,创面干燥清洁有利于伤口愈合,即干性愈合原理,但其在治疗难以愈合的压疮中面临太多挑战,如坏死组织形成干硬厚痂、痂下积液积脓,腐败恶臭,潜行和窦道引流不畅等,临床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中一直寻求能够改善压疮效果的方法[2]。1958年, odland 发现保持完整的水泡,其皮肤愈合的速度比水泡破的快些[3];1962年,英国动物生理学家Winterr 提出“湿性愈合环境理论”发表了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指出水泡如果不给予刺破,能促进伤口的迅速愈合[4];1963 年 Hinman 等研究发现在人体上得到同样效果[5];提出伤口湿性愈合的理论,并对传统的伤口愈合理论提出挑战。但研究证明,湿润才能加快伤口愈合,伤口处理中应该使用封闭性湿性愈合敷料作为处理伤口的常规敷料,实施湿性疗法能减轻疼痛和避免形成痂,如此使伤口处理更方便,病人依从性更好,能降低伤口污染和感染发[6]。2000 年 8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新颁布的创面医疗用品(外用药和敷料)的行为指南中特别强调,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是标准的处理方法。 1.2 湿性愈合理论机理 促进无痴皮形成:上皮细胞不能移行于干燥结痴的细胞层,必须在湿润、低氧、微酸的环境中才能快速增长;使伤口保持湿润有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的溶解;充分发挥渗液的作用:避免新生肉芽组织再次机械性损伤,释放并激活多种酶和酶的活化因子,促进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有效维持细胞的存活,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达到湿性愈合的目的。 1.3 湿性愈合的优点 过去普遍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和氧气的作用,创面干爽清洁有利于伤口愈合而谓之干性愈合理念。但事实上人类对氧气的利用需要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而大气氧气不能直接被伤口利用,干性敷料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也无法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与之相比,湿性愈合具有如下优点[7]:①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②有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的溶解;③促进多种生长因子释放,这些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④保持创面恒湿,利于组织生长⑤无结痂开成,避免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机械性损伤;⑥保护创面神经末梢,减轻疼痛。 2湿性愈合伤口敷料 新型密闭性敷料逐渐成为护理的主流,临床中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水胶体类:能快速大量吸出渗出液,促进肉芽生长,保留局部渗出液,用于Ⅱ期压疮及未感染的浅表Ⅲ期压疮;对于深度溃疡,可考虑在水胶体敷料下面使用填充敷料,填补伤口内死腔。②水凝胶类:具有强大的坏死组织水合能力,能有效发挥自溶性清创作用,用于浅表轻度渗出的压疮。③藻酸盐类: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具有强大的快速吸收力,发挥止血功能,用于中重度渗出的压疮。④银离子类:抑菌抗感染、吸收渗液,用于高危感染的溃疡。⑤泡沫类:吸收渗液、控制肉芽增殖,促进上皮化,保持伤口湿润,能缓冲伤口局部压力。 3 压疮的护理 3.1 预防压疮的护理对于压疮高危险患者,我们要减轻压力,减少剪切力和摩擦力,勤翻身,避免潮湿等措施,可早期预防压疮,陶岚等[8]利用水胶体敷料薄膜外贴在易发压疮患者的骨突部位,结果24例压疮高危病人均无压疮发生。 3.2.2 Ⅰ期压疮的护理此期压疮主要表现为压疮局部皮肤完整无破损,出现压之不褪色红斑。我们要定时翻身,解除局部受压,改善局部血运,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进展。禁止受压部位按摩以防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可使用安普贴用于骨隆突部位的预防。 3.2 Ⅱ期压疮的护理此期压疮主要表现为表皮和部分真皮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血清性水疱。我们应防止水泡破裂、保护创面、预防感染。未破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促进自行吸收。大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碘伏消毒包扎或者用薄的水胶体敷料或透明贴外贴。对于部分皮层受损的表层性创面,创口基底部红色,渗液少,选用水凝胶与透明膜并用;伤口基底部粉红色,为上皮生长,无渗液,选取用透明贴外贴 [9]。 3.3 Ⅲ~Ⅳ期压疮护理此期压疮主要表现为全层皮肤组织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可以探及外露的骨骼或肌腱。首先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伤口呈红色,选择水胶体敷料,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润、促进肉芽和上皮的生长。溃疡较深者,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抑制厌氧菌生长。伤口基底为黑色或黄色腐肉、渗液少、干燥者,用水凝胶类来溶解、软化坏死组织,再选择水胶体敷料或纱布作第二层敷料覆盖;对于有中到大量渗液的伤口、腔隙等,可选用藻酸盐类敷料填充,外加第二层敷料覆盖。严重者行植皮术。 4小结 压疮虽然是个顽固的并发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应不断更新伤口愈合知识,正确评估压疮的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给伤口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湿性愈合疗法及新型敷料的临床应用,能显著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6-21. [2] daniel B.factors influencing pressure ulcer healinginadults over 50:an exploratory study[J].am fam Physician,2008,78(10):1186-1194. [3] oldland gf.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interrlationship ofcells in the human epidermis[J].J riophysiol riochemcytol,1958,4( 5) :529-535. [4]Keryln c.Wound care manual[m].5th Edition.Westernaustralia :osborne Park.2009:45-55.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与护理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与护理 一伤口的分类 通常根据损伤时间及被细菌污染程度,伤口可分为清洁,污染,感染和溃疡伤口四类伤口按损伤时间及被细菌污染程度分类 伤口类型伤口特征 清洁伤口未受到细菌感染,可一期愈合的伤口 污染伤口沾染了异物或细菌,但未发生感染的伤口,如果处理得当,可达一期 愈合。 感染伤口包括继发性感染的手术切口,损伤时间较长并发已发生感染化脓的伤口。应进行外科干预处理,属于二期愈合 溃疡伤口无明显感染,但经久不愈的伤口,经积极换药或手术处理后伤口可愈合创面也有RYB分类方法 伤口类型伤口特征; 红色伤口伤口可能处于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性反应期,增生期或成熟期 黄色伤口感染创面可能含有纤维蛋白的腹痂,无愈合倾向 黑色伤口含有坏死组织,无愈合倾向 溃疡伤口无明显感染,但经久不愈的伤口,经积极换药或手术处理后伤口可愈合二伤口愈合理论 1 干性愈合理论该理论认为,伤口的愈合需干燥的环境,大气氧的参与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透气的敷料才能使伤口获得足够的氧气。以供细胞生长的各种生化反应所需氧气。透气敷料的缺点是伤口愈合环境差,结痂易造成伤口疼痛,更换敷料市容易损伤创面,伤口愈合速度慢。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易造成痂下脓肿 2 湿性愈合理论湿性愈合基本原理;湿润环境可加快伤口表皮细胞的迁移速度,无结痂形成,避免表皮细胞绕经痂皮下迁移而延长愈合时间,从而加快伤口愈合湿润和低氧环境能维持创缘到创面中央正常的电压梯度,可刺激毛细血管的生成,促进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生长,促进角质细胞的增殖,还促使更多的生长因子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密闭环境能有效的预防伤口渗液粘连创面,可避免新生肉芽组织再次受到机械行损伤,从而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创面的愈合;保留在创面中的渗液可释放并激活多种酶和酶活化因子,以促进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渗液能有效的维持细胞的存活,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并且可能参与生长因子的传递和旁细胞分泌过程;密闭状态下的微酸环境,能直接抑制细菌生长,有利于白细胞繁殖及发挥功能,同时也可防止和控制感染 三伤口敷料的选择 纱布,棉垫等传统敷料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敷料,但其缺点也早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因敷料可吸附大量渗出物并干燥,敷料常与组织粘连,更换敷料时粘连可引起患者疼痛。也可使新生上皮脱落。 目前。代表新型敷料有透明薄膜敷料,水胶体敷料,海绵类敷料,水凝胶敷料,高渗盐敷料等等。其共性都是为伤口提供湿性愈合环境和不粘连创面,以促进创面愈合,维持适宜的温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维持低氧环境,促进血管及上皮组织的生成;吸收渗液,防止侵啧,保护周围皮肤;透气,隔菌,抑菌,降低感染发生率;有效止血,溶解坏死组织;预防瘢痕形成,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用方便安全,患者易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