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理念及方法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湿性愈合理念及方法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湿性愈合理念及方法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湿性伤口愈合理论用于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167处压疮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处运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治疗,对照组67处运用传统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效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观察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治疗压疮,可显著提高疗效且缩短了疗程,是一种科学有效治疗压疮的方法。 标签:压疮;湿性愈合理论;治疗;护理 压疮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压力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故又称之压力性溃疡。常见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各种消耗性疾病和老年人[1]。它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由于其他疾病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护理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它的发生可使原发疾病病情加重,延长疾病康复的时间,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且常因久治不愈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虽然近年来医疗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其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并没有下降的趋势[3],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很棘手的问题。本院于2009年1月开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将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应用于压疮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根据基础护理学本科教材第四版压疮分期标准[4]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患者100例共167处Ⅱ~Ⅲ期压疮,其中院外带入88例,院内发生12例,发生压疮危险性Braden评分7~13分。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83例患者137处压疮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处,对照组37处。2008年1~12月的17例患者30处压疮全部列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两组病例资料在性别、年龄、皮肤破损面积、部位和压疮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规预防压疮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1.2.1 观察组Ⅰ期压疮局部涂保护性霜剂或膏剂如赛肤润。Ⅱ期压疮处理原则是禁止水疱破裂,保护创面,预防感染。未破的直径小于5 mm的小水疱主要是保护疱皮,贴透明敷料减少摩擦,防止水疱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未破的直径大于5 mm的大水疱在无菌操作下抽出疱内液体,不剪去表皮,局部消毒后贴透明膜保护。可反复穿刺抽液,直至敷料吸收渗液变白后再换药。一旦疱皮破裂渗液较多时可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渗液少或无渗液时,内敷料用脂质水胶体敷料如康惠尔水胶体油纱、优拓或凡士林油纱,外敷料用透明贴膜;也可直接应用保湿敷料如水胶体、水凝胶等换药。Ⅲ期压疮尽量保持局部创面清洁,促进湿性愈合。创面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时,先用0.9%氯化钠溶液或碘伏清洗消毒创面后涂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外层用凡士林油纱覆盖,然后用大敷料贴包扎,开始换药每日1次,以后根据情况逐渐减少换药次数,待创面清洁新鲜、创缘红肿消退后改用Ⅱ期压疮处理方法直至创面愈合。 1.2.2 对照组Ⅰ期压疮未做特殊处理。Ⅱ期压疮主要是保护疱皮,勿使创面受压和摩擦,烤灯照射使创面干燥。Ⅲ期压疮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时,给

重度压疮的综合治疗[1]

质脆!易出血"经上颌窦前壁凿孔及鼻腔径路将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彻底清除!术后病理证实诊断"术后以鸦胆子油涂敷创面!每天$次!连续$%&’同时内服中药以清热凉血!行滞化瘀"处方(白花蛇舌草)*+!黄芩$%+!丹皮$%+!仙鹤草$%+!茜草$%+!藕节$,+!赤芍$%+!毛冬青,*+"共服$%剂"术后患者右鼻塞#头痛完全消除"住院,*&!出院后随访)-无复发" .例,/陈某某!女!%0岁"患者于半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左鼻堵塞!并逐渐加剧而呈持续性!无流涕#回吸性血痰或黄痰#头痛"于$111年$$月0日以2左鼻息肉3#2鼻中隔偏曲3收住我科"检查见鼻中隔左偏!左鼻腔近右鼻孔处有一淡红色肿物!似橄榄大小!表面光滑!质软!无溃疡#坏死!触之不易出血!采用鼻咽镜窥及鼻咽左侧有一淡红色肿物"鼻窦4线片疑左上颌窦炎症改变"术前考虑左上颌窦息肉"术中先行鼻中隔矫正!在鼻内窥镜下见(左鼻道后鼻孔肿物呈淡红色!质脆!易出血!呈乳头状!蒂部来自左上颌窦口’上颌窦口周围有粘脓性分泌物"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口见(肿物基底位于上颌窦内侧壁5窦口周围6!表面粗糙!呈乳头状!易出血"窦腔其余粘膜肿胀!但尚光滑"在鼻内窥镜下经扩大的上颌窦口将肿物基底全部清除"术后诊断(左上颌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并得到病理证实"术后以鸦胆子油涂敷创面!每天$次!连续$% &’同时内服中药清热凉血#行滞化瘀!处方(金银花$*+!黄芩$%+!紫花地丁$%+!蒲公英$%+!仙鹤草$%+!茜草$%+!生地黄,*+!赤芍$%+!瓜蒌$%+!甘草%+!共服$%剂"术后患者左鼻塞完全消除!住院$7&"出院后随访,-未见复发" .例)/邓某某!男!)$岁"患者于,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左鼻持续性堵塞!流脓涕带血丝!味臭!嗅觉减退!伴左侧头部#眼部发胀!无视力异常"鼻窦89报告(左侧鼻窦霉曲菌病可能性大"以2鼻窦真菌病3#2左鼻肿物3收住我科"鼻腔检查(左鼻腔见大块肿物及粘脓性分泌物!肿物呈白色!表面尚光滑!质软!触之无明显出血"入院后在局麻#鼻内窥镜下行左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鼻内窥镜下见(左鼻道充满暗红色肿物!突入鼻咽腔!前下端表面溃疡!伪膜覆盖!触之易出血’上颌窦腔内见粘脓性分泌物及一圆形淡红色肿物!似龙眼大小!基底位于窦口下方!表面粗糙!呈乳头状!肿物充填前后组筛窦及额鼻管!质脆!呈肉芽样"筛窦#中鼻甲#上鼻甲骨质被全部破坏!眶纸样板部分缺损’蝶窦粘膜光滑"在鼻内窥镜下经鼻腔径路将左鼻腔#前后组筛窦#上颌窦#额鼻管病变组织彻底切除!直至正常组织结构"术中出血约)**:0**;<"病理报告为左鼻腔#鼻窦梭形细胞鳞癌"术后左鼻腔通畅!流涕带血及左侧头部#眼部发胀完全消除"术后$,&开始放射治疗!同时给予中成药去甲斑蝥素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以及中药煎剂清热解毒"处方(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野菊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甘草=+"每日$剂!共)*剂"住院0*&"术后随访!鼻内窥镜检查左鼻腔#鼻窦术腔上皮化!未见肿物"鼻窦#颅底89示(左鼻腔#鼻窦未见肿物!颅底骨质未见破坏"患者因腰椎转移!半年后死亡" 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的常见良性肿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多为一侧患病!呈局部侵袭性生长!病变最常见于鼻腔外侧壁和中鼻道!常累及筛窦#上颌窦!并可侵及额窦和蝶窦!少数可破坏骨质向颅内或眶内发展"其具有破坏性强!内向生长!复发率高!易癌变的特点!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因其临床检查及4线#89均缺乏特异性!有时与鼻息肉共存!常常误诊为鼻息肉!如例,"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以鳞癌多见!常发生于上颌窦"例)的病变以筛窦为主!可能原发于筛窦"此例鼻窦89有钙化斑现象!术前未行病理检查!因而误诊为2鼻窦真菌病3"因此!对鼻腔肿物应常规进行病理检查!以免造成误诊" 鼻腔#鼻窦肿瘤的治疗!手术是其最佳选择!传统治疗方法采用鼻侧切开术!有损伤性大并遗留鼻部手术瘢痕的缺陷!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技术发展!以及89在鼻腔#鼻窦病变准确定位上的应用!内窥镜手术能够准确#彻底地切除鼻腔#鼻窦肿瘤病灶"此法损伤小!痛苦小!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的好方法" 鸦胆子油局部应用!对粘膜面有刺激作用!使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固缩!细胞坏死#脱落!同时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凉血行滞!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复发" 重度压疮的综合治疗 宋林!庄淑美 5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福州)%***76 收稿日期(,**)>*?>,* 压疮是指人体局部所受压力和受压的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后造成皮肤#皮下组织坏死和溃疡形成.$/"长期卧床!皮肤长时间浸润体液!反复摩擦以及训练不当!久坐轮椅!佩戴矫形器不当等是压疮的诱发因素"@#A度压疮相对容易处理!而B#C度压疮的治疗比较棘手"我科自,**$年以来!收治了)?例B度以上压疮的患者!经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D临床资料 本组)?例!其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岁!平均,7E)岁’发病时间最短为$0&!最长为$?%&!平均为0* &’压疮部位(骶尾部,=例!股骨大粗隆部,*例!坐骨结节部$0例!腓骨小头部$*例!外踝1例!跟骨7例!其它部位$%例!多数患者并见,处以上压疮!共计$*$处"压疮程度(按美国压疮学会标准!B度压疮?%处!占?0E$=F’C度压疮$=处!占$%E?0F"压疮面积最小为,E%G;H$E%G;!最大为$) G;H?G;" I治疗方法 I E D整体治疗(尽量消除和减少压疮的影响因素!如躺卧气 7 ) 福建中医药,**)年$*月第)0卷第%期J K L M-NO P K Q N-

压疮分期及处理方法

六、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压疮是机体某一部位因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在长期卧床、全身营养不良、老年人中较常见,特别是瘫痪患者。 【诊断分期】 1.Ⅰ期(淤血红润期):为压疮的初期,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小动脉反应性扩张,局部充血, 局部皮肤表现为红斑以及轻度水肿,红斑区以手指下压,颜色不会变白。 2.Ⅱ期(炎症浸润期):红肿部位如果继续受压,血液循环仍得不到改善,静脉血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受压表面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表皮有水泡形成,此时极易破溃,破溃后,可显露出潮湿的疮面,患者有疼痛感。 3.Ⅲ期(浅度溃疡期):此期表皮水疱逐渐扩大,水疱破溃后,可显露潮湿红润的疮面,有黄色渗出液流出 ,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溃疡表浅,深度不超过皮肤全层,疼痛加剧。临床表现为溃疡周缘不整齐,基底部苍白(血液供应障碍),肉芽组织生长不良,还可发现创面周缘有厚而坚硬的瘢痕组织形成。 4.Ⅳ期(深度溃疡期):浅度溃疡向深层次发展,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累及筋膜、肌肉甚或骨骼。临床表现为创面呈现黑色坏死状;如并发有细菌感染,创面分泌物常有异味,呈脓性。严重者细菌入侵易引起败血症,造成全身感染。. 5.不可分期阶段:失去正常皮肤组织,伤口床被不同颜色的腐肉或痂皮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将腐肉或痂皮充分剥落,才能确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 6.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在肤色较深部位,深部组织损伤可能难以检测出。厚壁水疱覆盖下的组织损伤的情况会更严重,可能进一步的发展,形成薄的焦痂覆盖,这时即使辅以最适合的治疗,病变仍会迅速发展,暴露多层皮下组织。 【诊疗规范】 (一)压疮的治疗原则 1.创面局部处理: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状态,减压;选择合适的敷料(湿润的闭合性的环境,缓解组织受压情况)。 2.全身支持治疗:潜在性疾病的治疗;营养的补充;抗感染措施。

压疮护理的预防与治疗的新进展

压疮护理的预防与治疗的新进展 摘要】对近期压疮护理的预防与治疗一些优秀的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压疮预防治疗方法 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是评定护理质量的指标。因此需要重视。因 为一旦恶化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现对近期褥疮护理 的预防与治疗的一些优秀的方法作一综述。 1压疮的定义 美国压疮顾问小组(N at ionnal P ressure U l2 cer A dviso ry Panel,Npuap ) 提出, 压疮是骨突部位的软组织, 因长时间受压而出现的局部损害。 2 压疮的分期 Npuap 综合了Sheahe 和L angeno 的压疮分期标准。提出了经典的四度压疮分期。Ⅰ期皮肤完整与身体临近或对称部位相比,可出现温度、硬度、感觉等改变。 表现为局部持续红斑或发紫。Ⅱ期: 表皮、真皮或包括两者在内的部分皮肤破损、溃疡表浅。表现为皮肤磨损、水泡或凹坑。Ⅲ期: 全层皮肤破损。皮下组织受损 或坏死,但不穿透皮下筋膜。表现为较深的凹坑可伴有临近组织的损害。Ⅳ期: 全 层皮肤破损, 深组织坏死, 肌肉、骨或肌腱、关节或关节囊等支持性结构受损。可 出现临近组织破坏和窦道形成[1]。 3发生机制压疮发生一般由各种外因和内因综合因素引起。 3.1 外部因素 3.1.1 垂直压力(vertical pressure) 压力为来自于身体自身的体重和附加于身 体的力,它是导致褥疮的最重要的因素。据报告正常皮肤毛细血管的压力为 2.7kPa如压力超过此限值,即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注, 会使皮肤血流停顿,由 于淋巴滞留蓄积,厌氧代谢废物易促使组织变性导致组织缺血坏死[2]。当皮肤组织持续承压9. 33 kPa 以上且大于2 h 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如麻醉和手术的特殊 体位及术后疼痛,病人处于被动体位,局部持续受压在6 h 以上就可能发生压疮[3]。 3.1.2 摩擦力(friction) 摩擦力主要来自皮肤与衣、裤或床单表面逆行的阻力 摩擦。如床单皱摺不平、床上有碎屑、异物。 3.1.3 剪切力(shearing force) 剪切力是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滑行时所产生的 进行性相对移位而引起,与体位关系甚为密切。如床头抬高使身体下滑,可产生与 皮肤相平行的摩擦力及与皮肤垂直的重力,从而在骶尾部和坐骨结节处产生较大的 剪切力。 上述因素中,仅由一种原因所致的压疮较少见,多为2 种或3 种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 3.1.4 局部皮肤温度、湿度如出汗过多、大小便失禁、被褥潮湿。皮肤在浸 润过度时,组织变得松软而脆弱造成破溃。大便失禁时由于有更多的细菌及毒素, 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渍诱发感染使情况更趋恶化[4]。 3.2 内在因素感觉或运动障碍、营养不良、消瘦、血液循环差、过度肥胖 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此外,应激情绪、精神压抑、消沉、缺乏自我护理意 念等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4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国外对压疮发生的预测方法有多种, 如Braden 危险因素评估表、Noton 量表 和Waterlow 量表。这里介绍一种新的新加坡褥疮危险因素评估表[5]。 该表在新加坡医院使用非常普及。在入院、转院、转科、手术、病重等情况

压疮的综述

压疮护理的综述 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压疮应称为压力性溃疡已成共识。近十余年,国内外对压疮的认识和防治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压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为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防治问题,特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供护理同仁借鉴。 1 对压疮护理的认识 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1]这种观点在国内占统治地位。林菊英先生在医院护理管理学 中提出压疮的标准为0%时,尚有附加说明:除特殊病人不许翻身外一律不得发生褥疮,带 入院者不准扩大[2].广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中规定:从三级医院到一级医院,昏迷、 截瘫病人年褥疮发生数为0[3].为说明褥疮完全可以预防,还列举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1966年以前在无陪人情况下,连续8年消灭褥疮[1].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也曾介绍过不 发生褥疮的经验[4].但各种期刊上刊登更多的是治疗褥疮的经验和方法,说明褥疮并不少 见。参加广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工作的黎瑞庄主任护师在第一评审周期结束后报道:消灭昏迷、截瘫病人的褥疮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本周期评审结果(31所三级医院)除两所专科医院得分外,93%的医院均为0分[5].更说明了发生褥疮的普遍性。 国外护理认为,褥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若入院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 损伤,24~48 h就可以发生褥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病人,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 护作用,自身修复亦困难;神经科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及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褥疮的发生[6].另外,神经外科病人需用镇静剂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危险,翻身不利于颅内压的稳定;癫痫发作及颅骨开窗病人难以调节体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改变体位时可引起缺氧;使用通气装置的哮喘或支气管炎病人在搬动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血压不稳定病人侧卧时可加剧血压波动;有易激心肌病人翻身易发生心率不齐等[7].故认为护理不当确能发生褥疮,但不能把所有褥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6].有关人氏对褥疮的发生率有详尽的统计:Ketts R称,美国住院病人3%~6%、护理之家3%~24%发生褥疮[8];一般医院的发生率为 2.5%~11.6%,昏迷、截瘫病人的发生率为24%~48%[9];急诊护理机构的发生率为9.2%,专科和福利医院的发生率为23.0%~27.5%[10];脊髓损伤病人其发生率为25.0%~85.0%;住院老年人的发生率为10%~25%[11];神经科慢性病其发生率达30%~60%[12]. 2 褥疮的预防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长期以来,国内将褥疮预防的重点放在加强护理管理,要求重视基础护理。实行床边挂翻身卡[1],标明病人的卧位及翻身时间以便检查;实行褥疮报告制度,便于护理部质控小 组管理。一旦发生褥疮,当事人将受相应处罚,甚至全院通报,以此促使每个护士高度重视 褥疮问题[4].常规要求对受压部位进行定时按摩。 国外护理则认为,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褥疮关键的一步[10].要求对病人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褥疮评分法,分值越少,褥疮发生 的危险性越高。已在世界上各医疗机构应用[10].Nortor危险因素评分法[11],14分以下获

压疮护理新进展

压疮护理新进展

压疮护理新进展 压疮概况 ?有文献报道,一般医院压疮的发生率为 2.5%~8.8%,高达11.6%。脊髓损伤患者的发生率在25%~85% ,且8%与死亡有关。 ?老年住院患者,发生率为10%~25%。 ?一直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护理学领域中的难题。 名称的演变 2007NPUAP压疮的新定义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 ?2007NPUAP压疮的新定义: 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压疮的特征 ?发生在骨隆突部位

?由于受压引起 ?深浅不一 ?通常存在坏死组织 ?边缘硬而干燥 ?轮廓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 ?疼痛不明显 ?分布于溃疡床的肉芽组织常呈灰白色 ?继发感染时有恶臭或脓性分泌物流出,穿入深部组织,使肌腱、骨膜发炎、变厚、硬化,并破坏其骨质及关节。 ?病人往往伴有营养不良 ?可发生于任何的压力源 ?可以在数小时内发生 压疮的分期 ?NPUAP1998压疮分期 ?NPUAP2007压疮分期 ?根据伤口的颜色(RYB)分 NPUAP1998压疮分期 (分四期) NPUAP2007压疮分期 ?Ⅰ期(Stage Ⅰ) ?Ⅱ期(Stage Ⅱ) ?Ⅲ期(Stage Ⅲ) ?Ⅳ期(Stage Ⅳ)

?不明确分期Unstageable ?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Subspected Deep Tissue Injury) 阶段Ⅰ(Stage Ⅰ) ?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 ?深色皮肤可能无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与周围组织不同。 进一步描述(补充说明): ?受损部位与周围相邻组织比较,有疼痛、硬块、表面变软、发热或者冰凉。 ?此阶段对于肤色较深的个体可能难以鉴别。 ?可表明“处于危险状态”。 Ⅰ期压疮剖面图和模型 阶段Ⅱ(StageⅡ) ?真皮部分缺失 ?表现为一个浅的开放性溃疡 ?伴有粉红色的伤口床(创面) ?无腐肉 ?也可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

(推荐)压疮愈合评估表

压疮愈合评估表 ——PUSH 测评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1. 评估范围分别观察和测量压疮的创面、渗出和伤口床组织类型等,并进行评 分,3个项目相加所得到的总分用于评估患者压疮愈合过程中是否好转或恶化。当存在多处压疮时,可在每个项目评分栏内标注①②③……等表示每处压疮,并标明分值,但每名评估者均应明确①②③……所指部位,以防影响评估准确性。例: 项目 评分及依据 日期及各项目得分 压疮面积长×宽(cm 2 ) 1 <0.3 2 0.3-0. 6 3 0.7-1.0 4 1.1- 2. 5 2.1-3 6 3.1- 4.0 7 4.1-8.0 8 8.1-12.0 9 12.1-2 4 10 >24 渗液量 无 1 少量 2 中量 3 大量 创面组织 类型 闭合 1 上皮 组织 2 肉芽 组织 3 腐肉 4 坏死 组织 总分 评估者

2.评估频次: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入院时、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初次评估时进行首次PUSH评分;压疮患者住院期间每周进行评估至少1次;压疮痊愈时或住院期间压疮未愈者于出院时进行出院评估。 3.压疮面积(长×宽):以患者身体的头至脚为纵轴,与纵轴垂直为横轴,以纵轴最长值表示伤口的长度,横 轴最长值表示宽度,计算长×宽以估计伤口的面积(单位cm2)。 4.渗液量:在揭出敷料未进行创面清洗或擦拭之前评估渗液量。 5.创面组织类型: 4分—坏死组织:黑色、棕色、棕黑色组织牢固附着在伤口床或伤口边缘,与伤口周围皮肤附着牢固或者松软。 3分—腐肉:黄色或白色组织以条索状或者浓厚结块粘附在伤口床,也可能是粘液蛋白。 2分—肉芽组织:粉色或牛肉色组织,有光泽,湿润得像颗粒状表面。 1分—上皮组织:浅表性溃疡,有新鲜的粉色或有光泽组织生长在伤口边缘,或如数个小岛分散在溃疡表面。 0分—闭合或新生组织:伤口完全被上皮组织或重新生长的皮肤覆盖。 护理部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试述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应用于压疮治疗的疗效

试述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应用于压疮治疗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7-10-13T15:02:22.9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5期作者:吴京京 [导读] 本次研究将以湿性伤口愈合理论为研究队形,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其作用于压疮治疗中的效果,现将研究整理如下。 辽宁省肿瘤医院 摘要:从临床实践来看,压疮是由于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而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最终导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的溃疡和坏死,是长期卧床患者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类并发症,该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时甚至会因为感染和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提高压疮的疗效,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将以湿性伤口愈合理论为研究队形,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其作用于压疮治疗中的效果,现将研究整理如下。 关键词:压疮;湿性愈合;临床疗效;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6月本院收治的的发生压疮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2±4.1)岁,其中,II度压疮64例,III度压疮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处理,方法: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擦洗创面,然后使用0.02%呋喃西林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相应的清理已经坏死的组织和分泌物;使用生理盐水纱条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对腔隙进行引流,但需要注意的是填塞不宜过紧,以避免引流不畅的情况发生;最后在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1~2天进行一次更换,直到创面完愈合。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运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换药和残腔引流方法及步骤与常规压疮治疗一致,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对创面进行清洗,然后再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并对创面进行全面的清理;上述操作完成之后,使用湿性愈合敷料覆盖创面至创周2~2.5cm处的健康皮肤上,要求敷料边缘平整且密封性好;后期根据患者压疮的情况合理进行药物更换和创口的清理,如果发现患者依旧存在纤维蛋白的情况,则要求1~3天内对湿性愈合敷料进行更换,以加快创面恢复,直到创面基本愈合为止。为保证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中按时更换体位并加强营养摄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感染率及疗效进行比较;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的变化情况,研究将疗效分为:无效,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创面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缩小或出现扩大的情况;有效,渗出液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创面结痂或缩小;治愈,经治疗创面愈合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愈合时间及感染率对比 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2.6±4.2)天,对照组愈合时间为(20.7±5.0)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12,P=0.0000)。观察组50例共发生感染3例(6.00%),对照组50例共发生感染8例(16.00%),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73,P=0.0238)。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压疮湿性愈合疗法的临床依据 3.1预防压疮的护理 对于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为高危的患者,除做好减少剪切力和摩擦力、翻身等压疮措施外,局部应用过氧化脂肪酸酯可早期预防压疮,利用水胶体敷料薄膜外贴在易发压疮患者的骨突部位,结果24例压疮高危病人均无压疮发生。 3.2 Ⅰ期压疮的护理 除常规减压及局部应用过氧化脂肪酸早期预防外、可使用减压贴,主要用于骨隆突部位的压疮预防及治疗,或用透明敷料、薄的水胶体敷料外贴,以减少摩擦。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此期皮肤出现发红,禁用按摩以防加重循环障碍。 3.3 Ⅱ期压疮的护理 对局部有水泡未破损,用透明贴外贴后,在水泡的下缘穿刺抽液,用薄的水胶体敷料或透明贴外贴最好维持7天更换;对于部分皮层受损的表层性创面,创口基底部红色,渗液少,选用水凝胶与透明膜并用;伤口基底部粉红色,为上皮生长,无渗液,选取用透明贴外贴。 3.4 Ⅲ~Ⅳ期压疮护理 首先进行清创,清创的目的主要是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降低感染,有助于准确评估伤口,促进伤口愈合。伤口呈红色,选择水胶体敷

压疮的预防和治疗

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压疮(褥疮) 如何正确预防和治疗压疮(褥疮) 压疮是长期卧床、坐轮椅和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并发症,前称褥疮。压疮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大量消耗卫生资源,美国成立了“国家压疮专家组”指导和监测全美压疮预防;欧洲成立了“欧洲压疮专家组”指导和调研欧洲各国的压疮预防。 1.什么是压疮? 压疮是皮肤或潜在组织由于压力,或者复合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因为压疮常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致,因此常出现渐进性损害(Ⅰ-Ⅳ期),严重者累及肌肉、骨组织等支撑结构,甚至危及生命。 2.压疮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有哪些? 据调查报告:瑞典教学医院、综合医院和护理院中压疮发生率分别为23.9%、13.2%和20%。荷兰住院病人中Ⅱ度以上的压疮发生率为3%-12%,住院超过5天的病人中每周有0.06人发生压疮,每周压疮发生率在12.8%-20.3%之间。意大利罗马护理院住院病人压疮发生率高达27%。对于压疮形成的“四因素”学说已得到公认,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潮湿浸渍。但是对于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则因文化背景、环境、病情、家庭支持、经济状况、个人及其家属对压疮所具有的知识等不同而各异。常见的

有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瘫痪、意识不清(昏迷、痴呆等)、老年、皮肤水肿或脱水、病情危重等。 3.压疮的转归: 压疮为慢性伤口,治疗时间长,难度大,不但可使原发病加重、增加死亡率,花费也巨大,老人年中患压疮者的死亡率是无压疮者的四倍。据报告英国每年用于压疮治疗需花费95亿英镑,美国每年也需近百亿美元,爱尔兰每年用于处理压疮的费用约25亿欧元。我国虽无此方面的资料,但压疮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是勿容忽视的。所以预防压疮被认为是最经济和有益的策略。 4.压疮的预防: ①有效减压:长期卧床者需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可延长翻身间隔时间,每4小时翻身一次。或4-5cm厚的海绵床垫每2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者需加4-5cm厚的海绵垫,每15分钟抬起身体一次。对于关节突出部位可加垫软枕,但是禁用气圈或环状点,因为环状垫不能有效减压可能造成新的受压。 ②.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1次,保持清洁。如有大小便污染须随时清洗,注意:勿用刺激性大的碱性肥皂,可用弱酸性的沐浴露,采用冲淋的方法,勿泡澡或用力搓洗。

压疮护理进展综述

压疮护理进展 摘要: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是评定护理质量的指标。同时压疮的防护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之一,正确作好患者的护理评估,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关键词:压疮,护理进展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能得到所需营养物质而失去正常的功能,形成血液阻塞的坏死状态。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及时应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压疮发生率。近年来,国内外对压疮及其治疗提出了新概念、新方法,现将压疮护理进展进行论述。 1.压疮概念的更新 1.1 2009国际NPUAP-EPUAP 压疮定义[1]:压疮是指皮肤或/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突出部位。这种损伤一般是由压力或者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的。 1.2 压疮的分期 2009国际NPUAP-EPUAP压疮分级系统[1]:I期:指压不变白的红肿,通常在骨突出部位有局部指压不变白的红肿,且皮肤完整。肤色深的可没有明显的压红,但颜色可能与周围皮肤不同。与邻近组织相比,该部位可能有疼痛、硬肿或松软、温期较热或较冷;II期:真皮层部分缺损,表现为一个浅表开放的红粉色创面,周围无坏死组织的溃疡。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开放/破溃的充满浆液或血清液体的水疱。创面为一个有光泽的或干燥的周围无坏死组织或淤肿的浅表溃疡;III期:全皮肤层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没有骨骼、肌腱或肌肉暴露;有腐肉,但未涉及深部组织。可有潜行和窦道;IV期:组织全层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的暴露。伤口床可能会部分覆盖腐肉或焦痂,常常会有潜行和窦道;不可分期:皮肤全层或组织全层缺损——深度未知,缺损涉及组织全层,但溃疡的实际深度完全被创面的坏死组织(黄色、棕褐色、灰色、绿色或棕色)和/或焦痂(棕褐色、棕色或黑色)所掩盖。无法确定其实际深度,除非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或焦痂以暴露出创面底部。这种情况可能属于III 期或者IV 期。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贾克俭(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湿性愈合理论结合精心护理来提高压疮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对43例(95处)压疮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根据压疮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合理使用不同的新型敷料配合精心护理。结果通过湿性愈合理论的使用配合精心的护理,本组43例患者治愈35例,好转6例(13处),2例行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极大提高了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作为压疮治疗理念的更新,可以替代传统的干性疗法,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护理;绷带;湿性愈合;新型敷料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2-3467-02中图法分类号:R473.6;R632.1文献标识码:B 压疮(pressure sores)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常见于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由于溃烂后很难愈合,严重影响疾病恢复,甚至恶化疾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本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压疮患者43例(95处),经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配合精心周到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5~87岁,平均74岁;其中Ⅰ期17处,Ⅱ期29处,Ⅲ期37处,Ⅳ期及以上12处;治愈35例,好转6例,转外科皮瓣手术2例。 1.2压疮的分期2007年2月,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发布了新的分期系统,扩展了原有的四期分类法,在原有的四期基础上增加了深部组织损伤期及不可分期,总共分为六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3]。 1.3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前需对压疮发生部位、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压疮伤口颜色的评估[4],(1)红色伤口:存在于伤口愈合的各个阶段,红色创面肉芽鲜红,边缘整齐;(2)黄色伤口:黄色创面是由渗液中堆积的坏死细胞组成,常以块状形式存在,常见于慢性伤口中;(3)黑色伤口:黑色创面表面干燥,皮革样坚韧的结痂。 1.4压疮伤口渗液的评估(1)无渗出:24h内更换的纱布不潮湿;(2)少量渗液:24h内的渗液少于5mL;(3)中等量渗液:24h 的渗液在5~10mL;(4)大量渗液:24h内的渗液超过10mL[5]。1.5各期压疮创面的处理(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这一期的处理方法先给予保护,观察发展趋势。如无血疱、黑软者,选择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覆盖,促进淤血吸收,软化硬结;如有血疱、黑软者,常规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然后用无菌剪剪开疱皮,彻底引流,再使用泡沫敷料覆盖保护,促进愈合。(2)Ⅰ期压疮的处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后使用水胶体敷料(如透明贴/溃疡贴)促进血运,改善压红和淤血。还可使用皮肤保护膜保护皮肤,因皮肤保护膜含95%乙醇,所以破损处禁用。(3)Ⅱ期压疮的处理。保护皮肤,促进上皮生长,避免感染。未破的小水疱(直径小于5mm)的处理:水胶体敷料(如透明贴);大水疱(直径大于5mm)的处理:表面喷溃疡粉,外面覆盖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或泡沫敷料;真皮层破损的处理,渗液少时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渗液多时泡沫敷料。(4)Ⅲ~Ⅳ期压疮的处理方法。干痂(黑痂和黄痂)的处理: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联合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黑色坏死组织/黄色腐肉的处理:渗液少时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联合泡沫敷料;渗液多时水凝胶敷料(清创胶)、藻酸盐填充条联合泡沫敷料;肉芽生长期溃疡糊联合泡沫敷料;感染伤口银离子泡沫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窦道(潜行):渗出液多者(藻酸盐填充条联合泡沫敷料);渗出液少者(溃疡糊+泡沫敷料)。(5)不可分期压疮的处理方法:先予以保守性机械性清创,再予以清创胶自溶性清创,最后根据创面情况选用不同的湿性敷料。 1.6伤口愈合评价指标(1)治愈:创面愈合、痂皮脱落或创面愈合,上皮覆盖,皮肤颜色正常,不留瘢痕;(2)显效:创面无分泌物,创面缩小,有肉芽生长;(3)好转:创面渗出液减少,创面无扩大;(4)无效:创面无变化或扩大,渗出液无减少或增多[6]。 2结果 本组有35例患者达到治愈,6例(13处)达到好转,2例患者最终转骨科行皮瓣转移修复手术而治愈。 3讨论 3.1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历程1962年,英国动物生理学家Win-ter博士提出的“湿性愈合环境理论”,干净没有结痂的湿润伤口,其上皮细胞移行增生的速度快些,能加速伤口的愈合[7]。1972年Rovee的试验证实了干净没有结痂的湿润伤口,其上皮细胞移行增生的速度快些,能加速伤口的愈合。2000年8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新颁布的创面医疗用品(外用药和敷料)的行业指南中将湿性疗法确定为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 3.2湿性愈合理论的原理与特点(1)无痂皮形成,避免表皮细胞绕经痂皮下迁移而延长愈合时间;(2)湿润和低氧环境,刺激毛细血管的生成;(3)激活酶活性,分解坏死组织;(4)提供湿润伤口愈合环境,促进活性物质释放。(5)不粘连创面,减轻疼痛。 3.3湿性愈合的新型敷料主要有(1)透明薄膜类敷料;(2)水胶体敷料;(3)藻酸盐类敷料;(4)水凝胶敷料;(5)泡沫敷料;(6)银离子敷料。 综上所述,目前压疮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护理人员和家属增加了护理负担,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在过去40多年中,大量研究报告证明临床上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选用现代新型敷料来治疗压疮,效果明显,其操作方法简单,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伤口的愈合时间[8],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但需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

伤口湿性愈合理念 一、伤口的定义: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生理功能受到损伤,伴或不伴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二、人类伤口照护史 4500年前人们就发现:创面被覆盖后较不覆盖愈合效果要好。长期以来,曾出现大量不同类型的敷料,有些是动植物,有些是矿物质。甚至粘土,砂和雪也用作创面覆盖物。 十九世纪欧洲人开始应用具有吸收功能的材料,如拆散的旧的绳索或碎布片等材料加工成为覆盖创面的敷料。 “棉纱布”时代”:1867年,约瑟夫.李斯特发明了棉纱布敷料对术后切口覆盖以阻隔空气中的细菌对创面的侵袭。之后的一百年,以棉纱布制品为代表的“干燥透气”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流。 现代伤口愈合理论:利用伤口敷料用密闭半密闭方法保持伤口低氧、微酸、适度湿润的环境,增加细胞生长及移行速度,加速伤口愈合,并可防止痂皮形成。 三、干性愈合的缺点: 伤口脱水、结痂,不利于上皮细胞爬行 生物活性物质丢失,愈合速度缓慢 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敷料时患者疼痛;再次性机械损伤 容易发生感染 换药频次快,护理量大 四、湿性愈合的优点 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维持创面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

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其释放 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度 保持伤口局部湿润不会形成结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减少疼痛降低感染几率 五、选择敷料时应考虑的因素 渗出量多少 伤口的解剖部位 坏死组织的多少 伤口有无感染 有无死腔或者窦道 六、新型敷料 1、水凝胶敷料(清创胶) 成份:是由羧甲基纤维素钠加以纯净水组成 优点: –提供湿性、微酸的愈合环境 –保护创面,减轻伤口疼痛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溶解黑痂及坏死组织 –填充窦道及腔隙类伤口 –保护外露骨膜、肌腱、内脏器官等,防止坏死 缺点: –涂抹过多容易造成伤口浸渍; –不能涂抹在正常皮肤上; –需要二级敷料固定 清创胶使用注意事项 1.少量涂抹在坏死组织上,不要涂在正常的皮肤上. 2.对于厚而硬的黑痂皮可预先用刀片在痂皮上划线,可加快清创

压疮分期及处理方法

压疮分期及处理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六、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压疮是机体某一部位因长期过度受压,由压力、剪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在长期卧床、全身营养不良、老年人中较常见,特别是瘫痪患者。 【诊断分期】 1.Ⅰ期(淤血红润期):为压疮的初期,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小动脉反应性扩张,局部充血, 局部皮肤表现为红斑以及轻度水肿,红斑区以手指下压,颜色不会变白。 2.Ⅱ期(炎症浸润期):红肿部位如果继续受压,血液循环仍得不到改善,静脉血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受压表面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表皮有水泡形成,此时极易破溃,破溃后,可显露出潮湿的疮面,患者有疼痛感。 3.Ⅲ期(浅度溃疡期):此期表皮水疱逐渐扩大,水疱破溃后,可显露潮湿红润的疮面,有黄色渗出液流出,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溃疡表浅,深度不超过皮肤全层,疼痛加剧。临床表现为溃疡周缘不整齐,基底部苍白(血液供应障碍),肉芽组织生长不良,还可发现创面周缘有厚而坚硬的瘢痕组织形成。 4.Ⅳ期(深度溃疡期):浅度溃疡向深层次发展,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累及筋膜、肌肉甚或骨骼。临床表现为创面呈现黑色坏死状;如并发有细菌感染,创面分泌物常有异味,呈脓性。严重者细菌入侵易引起败血症,造成。. 5.不可分期阶段:失去正常皮肤组织,伤口床被不同颜色的腐肉或痂皮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将腐肉或痂皮充分剥落,才能确定真正的深度和分期。 6.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黏糊状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在肤色较深部位,深部组织损伤可能难以检测出。厚壁水疱覆盖下的组织损伤的情况会更严重,可能进一步的发

压疮治疗新进展

压疮治疗新进展 摘要】目的:总结压疮采用新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发生Ⅲ期压疮患者9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同意采用本科使用的新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在1~2周不同时间内治愈。结论:压疮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概率较高,而目前 采用的治疗方法各异,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对压疮给予鸡蛋清及鸡蛋内膜的 敷贴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经济实惠,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能够促进 创面愈合。同时对创面进行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对组织产生热作用、消炎作用及促进再生长作用。 【关键词】压疮;治疗;鸡蛋清;鸡蛋内膜;红外线照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49-02 压疮的发生主要是指局部组织受到较大的压力,导致组织长时间处于缺氧、 缺血的状态,使得皮肤呈现营养不良,出现溃疡坏死。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在临床 护理工作中是非常常见的,也是需要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的。一旦发生压疮后 应根据不同的分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减 轻患者的痛苦。以往的治疗方法均是对创面进行有效的清理,再将无菌敷料覆盖 于创面上。传统的方法效果不佳且会对创面造成二次损伤。近两年我科对压疮患 者给予了新的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均为我科自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收治的病例,将其作为本 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Ⅲ期压疮,且创面大小为5×5~10×10cm。所有患 者及家属均同意采取我科新的治疗方法。 1.2 方法 准备50g新鲜的鸡蛋清,并将其与5g冰片粉进行搅拌后制成糊状。使用生 理盐水对压疮创面进行清洗后将搅拌好的糊剂进行涂抹,之后使用红外线灯进行 照射治疗,照射的时间为5min。压疮表面干燥后,取一枚新鲜的鸡蛋,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并将蛋膜分离出来轻轻敷在创面上,主要要保证敷贴的范围要比压疮 的边缘大出1~2cm,敷贴后将表面铺平整,若有的地方内膜脱落应及时补贴。 再使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保证每天照射3次,且每次照射的时间为30min,每 次照射时应保证与创面有一定的距离,以15cm为宜。 2.结果 9例Ⅲ期压疮患者,均在1至2周不同时间内全部治愈。 3.讨论 压疮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是皮肤在长期不良环境的刺激下抵抗力越 来越低。因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继 而出现水泡、溃疡或坏死,发生率为2.5~11.6%,昏迷和截瘫发生率高达14~18%[1]。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题。在以往治疗压疮的方法中,清创是第一步,同时将无菌敷料放在伤口上,以避免衣物及床单对伤口造成污染。该种方法虽然 能够避免创面与外界接触,但并不能减少创面的渗出,一旦有渗出液渗出后将导 致敷料与创面发生粘合,对患者进行换药时在去除敷料时将会增加患者的疼痛, 也增加了创面再次发生渗出的概率,导致创面迁延不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