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1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注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游,如今,凤去台空唯有江水东流。

1.江:长江。

2.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3.晋代:指东晋。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4.三山:山名。其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称三山。

5.白鹭洲: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怀古诗,为怀古咏史诗中的绝唱。关于此诗创作时间,尚有争议。一说作于李白被排挤出京南游金陵时,一说作于李白被流放夜郎遇赦之后,一说李白游黄鹤楼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写下此篇欲与之争胜。凤凰台位于南

京市秦淮区长干里西北侧凤台山上。相传,南朝时有三只状似孔雀的大鸟——凤凰,集于此地,它们相和而鸣,招来群鸟翔集于此,呈现出百鸟朝凤的盛世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人们将此地改名凤凰里,并在山上筑台,名凤凰台。诗的首句即写这个传说,作者连用了三个“凤”字,不但不显啰嗦,反而使得音韵和谐,极其优美。次句“凤去台空江自流”,抒发登临之感:如今,凤凰已去,往日的美好不复存在,唯有眼前的江水依然东流。“凤去台空”的沧桑巨变与“江自流”的万古不变,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之中寄寓了深沉的历史兴衰之感。

颔联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颈联两句由抒情转为写景。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抽出思绪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河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峰并列,矗立在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两条河流。此二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为末联“不见长安”作铺垫。

尾联由景再次转为抒情,表现出对现实的关心,对政治的担忧。“浮云”在古诗词中一般喻指蒙蔽君主的奸邪之人,故“浮云蔽日”暗示君主亲小人远贤臣,这也是诗人报国无门的原因所在。末句“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表明诗人登凤凰台并非为怀古而怀古,而是为了眺望长安,如今“长安不见”,如何不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2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相传刘宋元嘉年间因异鸟集于山而建。

②吴宫:三国时孙吴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

③衣冠:指王公贵族。

④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⑤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西入长江,因白鹭洲横其间而分为二支。

【译文】: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翔游,凤凰飞去了,而今凤凰台空,长江水依然不停地流着。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贵族早已进入坟墓。三山矗立在天边,若隐若现。白鹭把江水分为两道。浮云总是遮蔽日月,不能回到长安,内心沉痛忧郁。

【赏析】:

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李白的《将进酒》赏析

诗歌: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词语解释】

青丝: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诗文赏析】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李白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李白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李白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这种开篇的手法李白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李白“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李白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李白“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李白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

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李白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李白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李白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李白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李白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李白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

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李白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李白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李白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送客归吴李白的诗原文赏析

送客归吴

唐代李白

江村秋雨歇,酒尽一帆飞。

路历波涛去,家惟坐卧归。

岛花开灼灼,汀柳细依依。

别后无馀事,还应扫钓矶。

注释

①此诗见《文苑英华》卷二六九。《沧浪诗话·考证》认为非太白诗。

②岛花:王琦校:“一作山桃。”灼灼:盛貌。《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③汀:水边平地。依依:盛貌。

赏析

“路历波涛去,家惟坐卧归。”作者目送友人在波涛中乘船远去,独自归家。只能在家中一会坐下,一会躺着等待友人归来。

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依依惜别之情。“去”和“归”对比鲜明,更加突出感情。

《送客归吴》古诗提要:

《送客归吴》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作者在江村把酒送别友人,目送友人远去,归家而生感慨:“别后无馀事,还应扫钓矶”。作者以岛花和汀柳衬托,表现出对友人的离去的不舍。“灼灼”“依依”运用叠音,更烘托出了作者的内心的感情。

送客归吴,此诗见于《文苑英华》卷二六九,署李白作,王琦据收《李太白全集》卷三○《诗文拾遗》。严羽《沧浪诗话·考证》谓此诗不见于集中,家数在大历、贞元之间,非李白作。

吴:泛指今江苏一带。李白有《子夜吴歌四首》、《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序》云:“云自嵩宋沿吴相访。”另有《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辅国之子》、《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送客归吴》。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结合起来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赏: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赫与华并没有留给历史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笑古人,临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感慨之外,没有丝毫惋惜。那么,当他把历史眼光聚焦在那些帝王身上的时候,蔑视的态度是显而易见。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又据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 唐朝: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7、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登金陵凤凰台⑴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注释】 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⑸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 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淮河流经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李白诗词《登金陵凤凰台》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登金陵凤凰台》的诗意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战国时楚威王曾置金陵邑,故名。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相传南朝宋元嘉间有异鸟集于此,时人以为凤凰,遂筑此台。 颔联意谓:当年吴宫的繁花茂草,均已埋没在这幽静的小路旁;东晋的名门望族,如今也只剩下一片坟场。吴宫,三国时孙吴曾建都筑宫于金陵,盛极一时。晋代,东晋也曾以金陵为首都。丘,坟墓。 颈联意谓:那遥远的三山,地半如在青山的;大江的二支,左右

共夹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二水,秦淮河流经金陵时分两支,一支入城,一支绕城。白洲,《寰宇记》载:“白鹭洲在(江宁)县西三里……在大江中,多聚白鹭,因名”。 浮云蔽日:阴云遮住太阳,比喻奸邪贬抑忠良。 创作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4] 作品赏析: 本诗熔名胜古迹与眼前景物于一炉,寄寓伤时之感于怀古。 高步瀛云:“太白此诗全摹崔颢《黄鹤楼》,而终不及崔诗之超妙,惟结句用意似胜。”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赏析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 陵凤凰台》意思|赏析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赏析 作者:佚名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

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1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古诗简介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翻译/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

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5、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比喻谗臣当道。浮云: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赏析/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原文】《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丘:坟墓。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比喻谗臣当道。浮云:

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韵译】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翻译】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凤凰台】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评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李白很少写七言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登金陵凤凰台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古诗简介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翻译/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

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5、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比喻谗臣当道。浮云: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赏析/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赏析1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注释 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⑸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永存与精神不灭,并且还把这样一种模式灌输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当中,使人深信不疑。但是,李白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即或是极为强有力的统治者,就像秦始皇,他可以“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然而他终归也要“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古风·秦王扫六合》),烟消云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李白看来,宇宙万物之中,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一切的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似乎也只是作为自然的反衬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最为典型

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登金陵凤凰台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古诗简介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翻译/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5、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比喻谗臣当道。浮云: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赏析/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 江自流”全诗译文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杼。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繁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繁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瀚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赏: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李白用“凤凰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抒怀,而是别有机。从远古时代开始,凤凰便一直被认为有祥瑞的意义,并且与社会的发展有关:美好的时代,凤凰鸟则从天而降,一片天籁之声。因此,凤凰鸟的出现,多半显示着称颂的意义。然而李白在这里首先点出凤凰,却恰恰相反:他所抒发则是由华易逝,盛时难在,惟有山水长存所生发出的无限感慨。引来凤凰的元嘉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华的六朝也已经永远的过去了,只剩下浩的长江之水与巍峨的凤凰之山依旧生生不息。 三四句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继续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吴大帝,风流倜傥的六朝人物,以及众多的统治者,他们都已经被埋入坟墓,成为历史的陈迹;就连那巍峨的宫殿也已经荒芜破败,一片断壁残垣。赫与华并没有留给历史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这里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那些“投笑古人,临得天和”与“功高不受赏,长揖归故园”的高士、哲人,获得了李白特殊的尊敬。同时,李白敢于藐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偶像的精神束缚,以至于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所以,李白对这些帝王的消逝,除去引起一些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篇(一):《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登金陵凤凰台》诗配画《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篇(二):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