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工作布置

参照《工程地质调查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地区性技术规范,工程地质测绘不采用平均布点的方法,主要对不良地质及重要工程构造物部位加密,次要部位、露头好、地质条件简单清晰地段观测点适当放稀。

(2)主要地质技术要求

①工程地质测绘采用 1:2000 地形图作为底图,范围为路线轴线两侧 300 米。并对隧道洞口作 1:500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为洞口先后摆布200m。

②各种填图误差应≤2mm,具有特殊意义的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地面裂缝等可夸大表示。

③基岩应划分到岩性组、段,第四系划分至成因类型,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岩性综合体或者岩性类型。地貌单元以台、谷、洼地、陡崖等微地貌为主要研究对象。

④考虑到该项目勘察比例尺较小,路线较长,观测点密,重复内容较多的特点,在具体调查时用专门性地质卡片或者表格填写。

(3)主要调查内容

①调查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对边坡应查明岩层层理、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产状以及组合关系与形势。

②查明各类构造的类型、产状、几何要素,岩层破碎风化的成因、规模及影响范围。

③查明土的类型、成因、地层年代、结构特征、物质成份、粒径大小、密实程度等。

④调查冲沟汇水面积和发育状况,如各部位切割深度、纵坡、横断面类型、沟壁稳定坡度、坡高、溯源侵蚀状况。

⑤除采集普通气象资料外,还应调查最大降雨连续时间、强度、浮现年份。

⑥查明沿线井泉分布、含水层、隔水层性质等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的类型、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⑦对煤线和煤层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访问和实地调查,详细查明须家河组含

煤地层各煤层(线)厚度、煤质、瓦斯含量、地下水及煤层顶底板特征。

⑧查明沿线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滑坡、泥石流、陡崖下的危岩的分布、规模、特征。评价其稳定性与危害性。提出可行的工程管理方案。

⑨对场地岩溶发育进行调查,查明岩溶发育形态、特征、规模,评价其危害性。

⑩对线位通过区河流的水位、洪水位、流速、流量、汇水区域资料进行采集和调查,特别重视隧道洞身以上的冲沟和溪沟的调查。加强对桥台岸坡松弛、卸荷带的调查。

对隧道洞口段应进行调查。

调绘采用仪器法、半仪器法进行,采用追索法,结合穿插法沿路线测绘,必要时采用仪器法定位测量,使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测量钻孔、重要地质点及典型不良地质现象(特征)的位置与高程,测量工程地质勘探地形剖面。

(1)参照工程测量规范、相关规范及执行。起算数据为设计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的坐标及高程。为了保证控制性断面和勘探点位及高程的准确性,定位误差小于 0.20m,标高误差小于 0.20m。

(2)勘探点完工后需进行复测,以确定最终勘探点位置。

(3) 要求在地形图和勘探剖面上按相应的精度表示陡坎 (岸)、平台、洼地、台阶等微地貌特征,岩性界线、地物地貌等内容。

对隧道工点特别主要以下几点:

1)隧道洞身 1/1 万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平面调绘

对特长隧道(长度大于 3000m)进行 1:1 万工程地质平面调绘,范围为主洞隧道轴线两侧至少 1km。

2)测绘 1/1 万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对特长隧道(长度大于 3000m)隧道右线测一条 1:1 万工程地质纵剖面,范围至洞外 500m。纵断面图应包括检验简要地质说明、围岩级别划分、坡度及

坡长等内容。

3)洞身测绘 1/2000 工程地质平面图

在 1/2000 的隧道地形平面图上完成地质平面测绘,范围为隧道中线两测各200m~250m,洞口以外 200m。

4)测绘 1/2000 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沿摆布洞隧道中线各测一条 1/2000 工程地质纵剖面,范围为至洞外 100m。纵断面图应包括地质说明 (必要的物理力学参数)、围岩级别划分、坡度及坡长、设计高程、地面高程、平面示意等内容。

5)洞口测绘 1/200 工程地质横剖面图:

普通要求:隧道洞口段普通各测绘 5 条,即隧道洞口处 1 条,洞外 2 条,洞内 2 条,间距 10m。长度 100m,隧道中线两侧各 50m。测绘范围必须贯通摆布线 (并标注摆布线各自的里程桩号),且上坡地段应到基岩出露点以外 5 米,必要时可增加坑槽探。此外,横剖面线应与测量线垂直!

6)洞口测绘 1/200 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普通要求:在隧道每一个洞口沿隧道中线各测绘一条。长度为洞口内50m、外各 50m。仰坡段覆盖较厚时,应对仰坡稳定性进行专门评价,测绘范围应延伸至基岩出露点以外 5~10m。

①了解岩土体的厚度、物质组成、含水状况、力学性质、地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②了解土岩接触面的形状、埋藏深度、起伏特点。

③了解隧道围岩岩性、结构、构造。

④了解岩体内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及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动态变化特点及含水层的渗透性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⑤采取岩、土、水样,为评价及设计提供物理力学参数。

⑥为现场物探测试、水文地质试验等创造条件。

(1)孔位:未经设计人员允许,桥位及其他定位钻孔施工孔位与设计孔位

水平位移不得大于 0.5m。

(2)动态钻孔:全线实施动态勘察原则,在外业踏勘及勘察期间,若发现

新情况或者有新的认识(如浮现新的滑坡、危岩、崩塌等其他遗漏的工点,覆

盖层较厚原设计勘探点不能够达到勘察目的),发挥勘察的主观能动性,向设计人员提出钻孔孔位的合理性、增补 (减少) 钻孔的合理化建议及需增加原位测

试等手段和工作量,以达到准确勘察、满足设计要求的目的。

(3)孔径:为鉴别和划分地层,钻孔孔径不宜小于 89mm;需采取土、岩样的非岩石段、软质岩石段和软硬质岩石互层段,孔径不宜小于 110 mm;硬质岩石段孔径不宜小于 91mm。在孔内作原位测试时,应按试验要求确定孔径。

(4)孔深:隧道钻孔深度进入洞底标高以下中风化基岩 3~5m,遇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时,普通应穿过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 5m。路基孔普通进入设计标高以下中风化基岩 3~5m,破碎带地段适当加深。桥梁钻孔孔深进入桩端持力层以下 5~8m。斜坡地段钻孔及较破碎岩体段应适当加深,若遇不良地质,应视具体情况加深。大型滑坡钻孔宜穿过滑面进入稳定基岩内不少于 20m。

(5)回次进尺:普通土层、基岩强风化带、破碎带(如断层)、顺层间软弱夹层采用干钻或者小水量回转钻进,每回次进尺普通不大于 1.0m。块碎石土、卵石土层可采用跟管钻进、套管护壁等有效方法钻进,每回次进尺不超过 2m。在基岩中风化层中钻进时,每回次进尺不超过 2m。滑动带等特殊地层应采用

干钻钻进,每回次不超过 0.5m。

(6)岩芯采取:岩芯采取率在坚硬完整岩层中,不宜小于 95%;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不宜小于 85%;重点研究的孔段(断层、溶蚀破碎带、滑坡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尽量提高岩芯采取率;粘性土地层,不宜小于90%;砂类土地层不宜小于 85%;碎石类土不宜小于 85%。对较难采取的岩土层段应采用合用的取芯方法和机具提高岩芯采取率,以保证地质分层及样品采集。

(7)采样:隧道洞口钻孔每孔取样 1~2 组,洞身深孔每孔取样 3~8 组。对于洞身深孔岩芯取样,应做好保养工作和留余适当数量的样芯供业主检查与第三方试验之用。桥梁钻孔每孔原则上需采取岩样,路堤孔支挡位置钻孔每孔均需取岩样,边坡支挡位置及开挖段均须采取岩样。斜坡地段土层厚度大于 2m 时需取土样,沟谷地段土层厚度大于 3m 时需取土样。

(8)岩芯整理、保管和处理:要求施工机组将岩芯按先后顺序罗列整齐,

存放在钻孔附近,填写回次标签,写明回次编号。岩芯名称和取样深度,夹在相应的岩芯位置。所取出的岩芯,按每排 1m,每 5 排一箱的要求进行摆放,每排

岩芯间应有隔板隔断。若为无底板的岩芯箱,应先铺一层彩条布或者油布等,再

将岩芯摆放于上。岩芯是按钻进深度摆放,不是按岩芯长度摆放。施钻过程中

做好岩芯保管,以便复查核对。终孔后,普通岩芯经验收合格、编录,在拍照

或者摄像后,放到指定地点弃舍或者掩埋。

对设计人员和业主要求保留的岩芯,不同层段应按要求缩分或者全取,编号

后按顺序整齐装入有分隔的岩芯箱,岩芯票要齐全,岩芯箱外用不易脱落的方

式进行编号。岩芯编录和存放清单一式三份,分别放入岩芯箱、留勘察部门和保

管方。

(9) 简易水文:钻进过程中做好简易水文观测,测好初见水位及静止水位,钻孔终孔后提出孔内积水,在终孔停钻 24 小时后测量终孔稳定水位。钻孔钻进中,水位(或者循环液)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测量,并作好上、下钻水位记录。

(10) 试验:各钻探班组应按钻探工作安排表及地质技术要求作好各种试验

准备,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地质技术人员完成各项试验工作。

(11) 封孔:隧道段所有钻孔及设计要求封孔的其他钻孔,必须切实作好封孔,要有封孔施工记录备查,确保对各透水、含水层的封闭质量。其他钻孔,亦应做好孔口段封闭,避免孔口导致的不安全等现象的发生。

(12) 钻孔验收:钻孔完成后应通知设计部门进行现场钻孔验收,包括钻孔

孔位、岩芯,验收分专业进行,各专业分别验收各自专业的钻孔,钻孔验收结果分一式三份,勘察部门、设计部门、钻工各执一份。

(1)钻探班报表:

必须用统一格式,内容应包括孔号、机号、施工日期、机型、钻头类型及规格、岩芯取样、采取率、回次编号、岩芯编号、机长、班长、记录员等内容。记录必须及时、真实、完整、全面,按钻进回次逐次记录,应与钻孔进度同步,不允许合并记录,不允许事后追记,各项签名不得空缺。应特殊注意对岩芯中反映

不出来的钻探过程情况的记录。

(2)岩芯编录

岩芯编录表应包括(按钻探回次进尺的)岩芯长度、采取率、大于 0.1m 的

岩芯长、 RQD、岩芯形状、岩芯描述、风化带划分、采样情况等内容。

岩土芯的鉴定和描述应全面、细致、准确和及时。各类土鉴定、描述的内容有:名称、颜色、粒度、形状、成份、湿度、密度、有机质或者包含物、风化程度、分层及层理特征等。其他松散碎屑还应包括颗粒的级配、形状、碎屑矿物组成、

充填及胶结、来源和成因等。各类岩芯的鉴定、描述内容有:名称、颜色、成份、

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分层及厚度等;碎屑岩还包括粒度、颗粒形态、胶结物、

层理等。不具备单独分层的岩、土细层,应标出其厚度和位置。

(3)岩芯拍照(录相)

每孔要求对岩芯装箱,用 300 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拍照。拍照时须有钻孔

的工程名称、孔号、里程、箱号等。

对所采取的岩芯,应先逐箱拍照,拍完照后,对所有岩芯用油漆喷洒,再逐

箱进行拍照。如有条件,完整地照一张包含钻机、岩芯、施工场地在内的全景照,

整个拍照过程,岩芯箱位置不容许挪移。

(1) 静力触探试验主要用于软弱土层(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

的土)。探头应匀速垂直压人土中,贯入速率为 1.2m/min。在孔压静探试验过

程中不得上提探头。试验过程不得松动探杆。

(2)根据静力触探资料,利用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估算土的塑性

状态或者密实度、强度、压缩性、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进行液化判别等。

(3)动力触探主要用于块碎石土及卵砾石层,普通采用重型(63.5kg)和

超重型(120kg),落距分别为 76cm、100cm,贯入 10cm 进行读数。

动力触探采用自动落锤装置。探杆最大偏斜度小于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

行,并严格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小于 15~30 击/min。

动力触探每贯入 1.00m,应转动探杆一圈半;贯入深度超过 10m 后,每贯入

20cm 应转动探杆一次。

当连续三试段 N63.5>50 击,应住手试验或者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试验结束后除绘制垂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图外,还应将 N63.5 的值标注

在工程地质图上。

(4)根据静力、动力触探的成果对土体的物性、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为查明路线区各地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参数,勘察中将选择具代表性的钻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质试验应按不同岩性段分段进行。

水文地质抽(提、注)水试验工作主要布设于桥址、隧址区、及软基段勘探钻孔中进行,抽 (提、注) 水水文地质试验钻孔的试验段孔径要求不小于 110mm。若孔内水位埋藏较深,抽(提)水试验难以进行时可采用压水或者注水试验。

现场原位测试、地下水测试等野外试验工作,必须按相关规程、规范规定实施,外业记录须用正规表格(不得用普通纸张代替),试验地点、方法、时间以及采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和参加人员等,应记录全面、整齐,不得缺项。

(1)抽(提、注)水试验

1)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孔要求布设于桥位区河床一带与地表水联系密切的及地势低洼地带的钻孔中进行。

2)机械抽水要求进行 1 个降升试验或者最大泵量抽水,最大泵量(或者

最大降深)抽水稳定时间不少于 24 小时。

3)水量有限进行提水试验时,只进行一个落程试验,抽水稳定时间不少小2 小时,必须在提干钻孔冲洗液和余水后,在测量到静止水位时才正式进行提水试验。

4)抽(提、注)水水文地质试验要求进行历时记录,结束后要求进行做水位恢复观测、记录和应作专门的抽水试验成果表。

5) 有水钻孔,抽水结束前 30 分钟取水样进行室内简分析、侵蚀性 CO2 分析,以评价地下水对建造材料的腐蚀性及对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

(2)压水试验:压水试验工作包括洗孔、下置栓塞隔离试段、水位测量、仪表安装、压力和流量观测等步骤。试段长度宜为 5m ,压力试验应按三级压力、五个阶段[ 即 P1-P2-P3-P4(=P2)-P5(=P1),P1

1)洗孔:应采用压力法,洗孔时钻具应下到孔底,流量应达到水泵的最大压力,洗孔应至回水清洁,肉眼观察无岩粉时方可结束。当孔口无回水时,洗孔

时间不得少于 15 分钟。

2)试段隔离:下置栓塞前应对压水试验工作管进行检查,不得有破裂、弯曲、阻塞等现象,接头处应采取严格的止水措施。采用气压或者水压式栓塞时,充气(水)压力应比最大试验压力大0.2~0.3Mpa,栓塞应安置在岩石完整的部位,当止水无效时,应分析原因,采取挪移栓塞、更换栓塞等措施。直到止水有效为止。

3)水位观测:下栓塞前应首先观测 1 次孔内水位,试段隔离后,再观测工作管内水位,工作管内水位观测应每隔5 分钟进行 1 次,当水位下降速度连续 2 次均小于 5cm/min 时,观测工作即可结束,用最后的观测结果确定压力计算零线。

4)压力和流量观测:流量观测前应调整调节阀,使试段压力达到预定值并保持稳定,流量观测工作应每隔 1~2 分钟进行 1 次。当流量无持续增大趋势,且 5 次流量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 10%,或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 1L/min 时,本阶段试验即可结束,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值。将试段压力调整到新的预定值,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成该试段的试验。在降压阶段,如浮现水由岩体向孔内回流现象,应记录回流情况,待回流住手,流量达到规定标准后结束试验。

隧址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动态观测的目的是:勘察期间通过对隧道环境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掌握、评价隧道施工及建成后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为防治隧道施工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依据。

(1)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地表水动态观测网点,详细掌握各类地下水、地表水水点的本底值及影响因素;

(2) 选择先施工完成的隧道洞身孔 (主要为岩溶深孔) 进行水文地质观测,握地下水补、迳、排的动态变化规律,预测地下水动态趋势及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水文地质现象及其变化;

(3)为评价隧道施工对区域水文地质及地表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

(4)流量观测采用三角堰、矩形堰、容积法计量,允许误差为 1%;水位观测采用钢卷尺、测钟、万用表。水位观测允许读数误差 1 厘米。

根据本项目技术特点,主要针对孔内声波测试、综合测井、孔内、隧道等开展物探工作,主要涉及到的物探方法为声波测井、综合测井、隧道大地电磁勘探、电法勘探等。

(1)测试钻孔应按相关规程进行冲洗,测定地下水时应保证孔壁岩层空隙

畅通。

(2)测井的井深测量误差不得大于±0.01m,划分地层厚度误差不大于

±0.1m,孔间声波探测必须对所测钻孔的方位、倾角、孔口距、孔口连线方位、

高程准确实测,以保证孔向平行,探测精度要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3) 测井及声波探测所使用的设备、仪器、方法及原始资料应按规定全面、准确记录和保存,以备核查。

(4)声波测井宜采用一发双收观测系统。收发距宜取值为 0.20~1.00m,

接收器间距宜选 0.20~0.50m。

(5)声波测井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观测前应作时差和零位检查。

两接收道的波型应相似,信噪比应大于 5。

当初至波不能地反映滑行波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待确认滑行波特征后方可

进行正式观测。

测井深度比例尺为 1:200 时,连续观测速度不宜大于 10m/min;测井深度

比例尺为 1:50 时,连续观测速度不宜大于 5m/min。

原始观测应与重复观测的波形一致。

声波测井应测量岩芯的波速。

(6)声波测井的速度允许均方相对误差为±5%。

(7)声波测井资料解释应符合《公路工程物探规程》 (JTG/T 3222—2022) 相关规定。

(1)电磁法仪器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校验和标定。

(2) 同一工点采用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仪器接收时,应进行仪器一致性测量。地质雷达仪器一致性测量的波形应一致,其他仪器一致性测量允许均方相对误差

应为观测精度的 1/2。

(3)电磁法的导线布设宜避开工厂、矿山、通信基站、电气铁路、变电站、广播电台、高压电力线、地下金属管线等电磁干扰源,无法避开时宜垂直通过。

(4) 根据工作条件选用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天然场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电磁波透射法等。各类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工程物探规程》 (JTG/T 3222—2022)相关规定。

(1)根据工作条件可选用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位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等。

(2)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输入阻抗大于 20MΩ;对 50Hz工频抑制大于 40dB;电压通道电平不低于 5V;电压分辨率不低于 0.01mV;电流分辨率不低于 0.1mA;最大电压不小于 450V;最大电流不小于 3A;极化率分辨率不低于 0.01%;可在-10℃~+50℃条件下正常工作。

(3)同一工点使用两台及两台以上仪器接收时,应进行仪器一致性测量,一致性测量允许均方相对误差为±2%。

(4)施测前应检查所有供电和测量导线绝缘性能,其中供电线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 2MΩ/km,测量线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5MΩ/km。

(5)试验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试验方案应根据任务要求,结合测区地质条件、物性条件确定;试验点宜布置在钻孔旁或者已知地段。

(6)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1)仪器一致性测量; 2)选择观测装置; 3)选择工作参数; 4) 确定最大供电极距及最大供电功率; 5) 测量测区内的噪声电平;

6)方法有效性评价。

(7)导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除高密度电法外,其他方法的测量导线与供电导线应分别敷设,并保持一定距离;敷设的导线应远离高压线,难以避开时则宜垂直通过高压线;导线通过地表水体时宜架空;通过道路时应埋设或者穿孔通过。

(8)电极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供电电极深度应小于供电极距AB 的 1/20,相邻电极间隔应大于入地深度的 2 倍;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均应布置在相应的点位上,并且接地良好、稳固。

(9)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宜小于 1kΩ ,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宜小于

10kΩ。电极接地电阻过大时,应采取浇水、加深电极或者增加电极数量等措施。

(10)漏电检查、重复观测、电性参数测试应符合《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 3222—2022)相关规定。

目的:为评价和设计提供必需的岩土参数。

(1)岩样

在隧道钻孔内对不同岩性及不同位置分别采集岩样,作密度、比重、吸水率、饱水率、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剪强度、抗拉强度试验。

桥位区对不同岩性分别采集岩样,普通岩样做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于坡度

较大地段岩样须加作抗剪、密度试验,对于大桥及特大桥每种岩性均应有两组或

者以上加做变形试验。

对于路堤支挡位置,应采取岩样,做单轴抗压强度、抗剪试验。

对于边坡开挖部份,应采取岩样做密度、抗剪、抗拉试验;对于边坡坡脚支挡位置,应采取岩样做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对料场勘察工点,应加强路基填料路用性能的测试工作,如加州承载比实验等。

(2)水样

取钻孔中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简分析和侵蚀性 CO2 分析。

(3)土样

在桥位区、隧道洞口、路基区土层厚度较大的钻孔内采用薄壁取土器,重锤

少击方法采集原状土样,试验内容: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对于斜坡地段、路堤支挡、弃土场及高路堤段土样应进行天然和饱和快剪试验。

(4)取样规格及要求

①钻孔岩样直径最小不得小于 91cm,泥、页岩样(易风化)要求密封。

②简分析和侵蚀 CO2 水样各 500ml,侵蚀性 CO2 水样须加入 2.5gCaCO3 粉末。

③钻孔原状土样一组三筒,每筒长 15~20cm。直径 110cm。要求包裹、密封。

所有样品均要求及时送检。

工程地质勘察及其工作要点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及其工作要点分析 摘要: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主要包括地质工程区域内的地层、水文、岩石和地质构造等,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因此工程地质勘察必须明确勘察工作的因素,以确保勘察和设计的质量。本文详细探讨了工程地质勘察及其工作要点。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点;勘察方法 引言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先进技术在施工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运用科学合理的勘察方案,确保有效的工程勘察质量,才能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顺利。 1工程地质勘察 1.1工程地质勘察的定义 工程地质勘察指的是勘察工程建筑区所在的区域的地质情况如何,通过该勘察能够明确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对建筑物的影响因素。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完成需要用到很多学科的知识,其中有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等等,首先需要依据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然后采用正确的勘察方法,并按照科学的程序,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勘察工程项目所处的当地的真实的地质状况,然后得出哪些地质因素对当地的工程项目建设产生影响,那么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尽量避开这些影响因素,从而有利于保证工程项目的有序施工,进而提高工程质量。 1.2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涉及四个方面,具体如下:其一,对地质形态进行勘察,该勘察涉及到的内容是针对地下部分,即空洞和不明物体的分布状况、深

度和具体的位置进行勘察,从而对这些情况有所掌握;其二,岩土参数,该项勘察内容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设计参数不好明确的,这些岩土有原状岩土中不好得到样品的,建筑室内、颗粒土、风化岩等等;其三,划分界面,这涉及的对象是岩石所受的风化情况和岩土的岩土层,通过界面的划分,从而准确判断出地质构造不好的地质界面、软弱结构面等等;其四,土壤采样。不同土层有着不一样的性质,因此要对不同土层的土壤进行采样,使用的方法是含水层采样点。 1.3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的阶段性、立体性特征非常明显,立体性特征是指不仅要勘测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表环境,而且对地下岩层结构情况也要进行仔细的勘测,从而达到科学评价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附近的地质环境的目的;阶段性特征是指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内容及相关标准会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在选址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是否稳定,并对该区域项目建设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评估;在初步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研究和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地基稳定性,并提供相关数据及参考资料,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地基施工方案和规划建筑用地面积,若存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比较特殊的情况,为尽量降低地质环境对建筑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工程地质勘察可提供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在详细勘察阶段,站在工程地质角度来思考和发现问题,为切实保证地基的质量,工程项目勘察队伍应确保其地质工程资料的详尽,尽量从源头上就杜绝出现不良地基的可能性;在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其所提供的相关地质信息资料应贯彻落实在各个施工环节中,并充分考虑到地质环境因素对不同施工环节所造成的影响。总之,做好地质勘察工作需要严格把控其阶段性目标和总体性目标。 2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要点分析 2.1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对工程地质进行勘察,得出建设场所内地段的稳定情况,然后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设计,并且对其中不利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地质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勘察技术要求-中英文

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 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site investigation for Penang Second Crossing Bridge, Malaysia 1 目点与任务 在调查收集桥位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查明桥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为施工图设计方案提供依据。根据目前确定的桥位及桥型方案,结合前期的勘察资料,开展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查明桥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等问题。 1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opose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works is to identify the subsurface soil conditions and obtain the relevant geological information along the proposed bridge align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foundation. Based on the tentative confirmed location and alignment of the bridge proposal, the detaile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works shall be carried ou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isting soil investigation information, to identify the subsurface soil profile, bedrock geology, ground water condi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any unfavourable soil conditions, etc., along the bridge alignment. 2 依据规范 (1)Code of practice for site investigations BS5930:1999 (2)British Standard Methods of test for Soils for civil engineering purposes BS1377:1999

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是指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风险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地下水和地下岩 土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分析评估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如下: 一、勘察范围和内容 1.确定勘察区域范围、勘察地点及黄色预警区,充分调查、分析勘察 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2.收集、整理和绘制地质图件,包括地质构造图、地质地貌图、地下 水位分布图、地下岩土分布图等,以及可能对建筑物影响的地质灾害情况。 3.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剖面测量和钻探。 4.进行地下水调查,研究并确定地下水位、地下水渗透性等相关参数。 5.评估地下岩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定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等 参数。 二、勘察参数和数据采集 1.对于建筑物基础工程,确定建筑物基础参数,如超载、设计安全碰度、地质条件等。 2.勘察及时准确地获取地质信息和岩土力学参数,包括岩土层次、岩 土名称、岩土大小、岩土中的物理力学指标等。

3.通过现场勘察和实验室试验等手段,获取地质探测数据,包括岩土层厚度、地下水位、土壤密度、水分含量、孔隙水压力、土壤含水量、土壤抗剪强度和岩石抗压强度等。 4.对地下水进行采样和分析,研究水质、水位和水压等参数,评估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可能影响。 三、勘察报告编写和提交 1.根据勘察结果和数据,编写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包括工程地质情况、勘察结果分析和评估、勘察参数和数据等。 2.报告要包含全面的工程地质信息和合理合法的分析评估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可行性。 3.报告要注明勘察人员的姓名和资质,具备合法的勘察依据和资格。 四、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 1.勘察工作要按照国家指南和标准进行,确保勘察质量,避免疏漏和错误。 2.勘察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勘察工作。 3.勘察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勘察人员的安全。 4.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对公路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的科学活动,其规范性要求在于能够获取准确、全面、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公路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下面对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规范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地质勘察范围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述范围的内容: 1.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岩石力学性质、断层、滑坡、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2. 地貌:包括地表地形、河流、湖泊、沉积物和植被等。 3. 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震和地下水涌出等地质灾害。 4. 地下水:包括地下水位、水质、补给量和流动情况等。 二、地质勘察方法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包括: 1. 文献调查:查阅有关地质资料和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质背景和问题。 2. 实地勘察:包括地质剖面、钻孔、地球物理勘察等,要求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 3. 室内实验: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岩土力学试验、水文试验等室内实验,获取地质信息和参数。 4.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地质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三、地质报告编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编写详细的地质报告,包括下述内容: 1. 勘察范围:对勘察的地理范围进行说明,包括地貌、水系、地下水等情况。 2. 勘察方法:对使用的各种勘察方法进行说明,包括文献调查、实地勘察、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 3. 地质资料:对勘察获得的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包括地质剖面、钻孔数据、实验结果等。 4. 辅助资料:对地质和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气象数据等进行整理和分析。 5. 地质评价:对公路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地质灾害、地下水位变化和地质背景。 6. 建议措施:针对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包括加固措施和灾害防治措施等。 7. 结论:对地质勘察结果进行总结,给出关于公路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评述。 四、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包括: 1. 严格执行勘察范围和方法的要求,对公路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 2. 合理选择勘察点位和钻孔深度,以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资料。 3. 对勘察资料进行审查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准确和可靠。 4. 在编写地质报告时,应遵循科学、客观和真实的原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严格执行,能够为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保证公路的工程质量和安全

地质勘察要求

地质勘察要求 一、地质勘察要求 1. 勘察依据 ?1、《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568-2010);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GB 50470-2008);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版); ?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2007); ?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 ?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 ?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11、《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93); ?12、《水文调查规范》(SL 196-97); ?1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格式规范》(SY/T 0051-2012); ?14、《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 50585-2010); ?15、《市政工程勘察规范》(JCJJ56-2012); ?16、《勘察孔平面布置图》 2. 勘察基本要求 (1)本次勘察阶段为施工图阶段详细勘察; (2)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一级,综合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3)搜集、整理勘察区内与本工程有关的自然地理、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河流水文和地震等资料; (4)详细查明勘察区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和地震等地质地貌条件,并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分析评价; (5)详细查明穿越断面的微地貌、岩土体结构、第四系覆盖层的颗粒组成及其工程地质特性,以及地下水埋深和土体与地下水的腐蚀性;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一、路基详勘 1、高路堤、陡坡路堤、支挡工程每个横断面上至少设1个钻孔,或每个工段应设2个钻孔,辅以触探、挖探、简便钻探等在内,每个控制横断面上应不少于3个勘探点,勘探深度对于2~4m的覆盖层,应达到基岩面,对于深厚土层应不小于路堤高度并穿过软土层或设计基底以下3m。 2、河岸防护工程勘探深度达到河床下层基岩或基底坚实地层,并应超过河床冲刷线以下3m,简易方法不能达到勘探目的的,应采取钻孔采样试验,资料要求:(1)河岸防护工程地质说明书,含论证工程布局的合理性,承重地基的稳定性,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其使用条件,提供防护工程措施优选建议、地基处理方法建议。 (2)河岸防护和导流工程轴线地质纵断面图,控制横断面图,附勘探工作基础资料图表。 (3)提供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汇总表,附测试工作基础资料图表。 3、深路堑边坡 (1)每个横断面上至少设一个钻孔,或每个工段至少设3个钻孔,辅以触探、挖探、简便钻探等在内,每个控制横断面上应不少于3个钻探点。 (2)深路堑深度达到预计滑坍面(土层、岩土界面或岩体软弱结构面)以下。 (3)顺层边坡应适当增加技术性钻孔。 (4)路段详细地质说明书:评价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其使用条件,提供设计方案优选的建议,附地质调查测绘工作基础资料图表和土体稳定分析、岩体结构面稳定分析资料。 (5)路段工程地质平面图、控制纵横断面图,附勘探工作基础资料图表。 (6)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汇总表,附测试工作基础资料图表。 二、桥梁详勘 1、工程地质钻探要求在墩台原位钻探,钻孔数量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桥位,每墩台布置不少于1个钻孔。 2、跨径大的特大桥,基础形式为群桩深基础或沉井基础,工程地质条件又比较复杂,每个墩台除配合物探和原位测试外,还应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图6.3.3的4.5.6适当增加钻孔,但一般应布置3个钻孔。 3、遇有不良地质与不同基础类型,为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宜适当增加钻孔。

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一、工程概况: ①工程地址:铜冶镇 ②结构形式:10-3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1座 ③基础形式:桩基础 ④工程阶段:详勘 二、钻孔要求: 1、钻孔位置及数量:孔数共6个;均为控制性钻孔、钻孔位置见附图。 2、钻孔深度:控制性钻孔深度达《钻孔一览表》规定孔深处,所有钻孔均应钻入设计(持力层)以下3米或对于覆盖层较薄时,应进入完整基岩3米。若遇基岩(以便合理确定持力层),应与设计人员协商调整钻孔深度。若钻至预定深度遇到不良地质时,应钻穿(要防止误认孤石为基岩),并详细记录勘探结果,若地质情况复杂,应与设计人员协商后加密钻孔。钻孔深度不含建筑垃圾厚度。勘察若与地下管线冲突,请适当挪动钻孔位置避开管线。 三、勘察报告书: 勘察工作完成后应提供经资质单位审查后的勘察报告文本(含电子版),且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勘察报告书:勘察工作概况;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如地裂缝、软弱地基、溶洞、墓穴等);场地土类型;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岩石和土的均匀性、承载力、摩阻力,及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地质问题,对地基方案的论证和分析等。 ②钻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地质剖面图、地质柱状图。 ③动力触探曲线图及相应的物理力学指标,含岩石的天然、饱和、风干的极限抗压强度,桩侧岩土摩擦力、桩端承载力、软化系数等。 ④岩土试验成果表 ⑤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质分析、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判定环境水对桥梁结构的腐蚀性,并说明地下水对构筑物在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的影响。 ⑥场地地震效应:提供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和场地土特征周期资料。对桥位的适宜性和桥梁的稳定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⑦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月、日最高,最低气温,历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冻结深度等。 ⑧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 ⑨本工程阶段为详勘阶段.。 四、其它注意事项

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1.准备阶段 (1 )接受任务 接受任务,明白项目性质,包括建筑规模、层数、勘察阶段、勘察类别、建设地点等情况。 (2)编制勘察纲要 查阅相关资料,按规范合理布置勘探孔位置、设计孔深、控制性孔、技术性孔及一般性孔等,并有计划布置采样数量(包括原状样及扰动样)、原位测试数量,报审核人员进行审核。 (3)准备野外用品 包括资料、材料、器材等,检查试验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2.野外工作阶段 (1)测放勘探孔位 按勘察纲要“勘探孔平面位置图”正确测放孔位,并测量孔口高程。 (2 )技术交底 召集相关技术人员及钻探人员,交代与工程有关的技术问题及安全注意事项。技术问题包括:讲明哪些孔是技术孔、控制性孔、一般性孔,哪些孔在什么层位做什么试验、采什么样品,采取率要求是什么等等,并表明在什么情况下是报废孔。传授班报表记录方法。

(3 )野外编录 野外编录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应认真对待,无故不得擅离机场,要求跟班编录,严禁事后编录,编录资料应做到认真、准确、字迹清晰,无遗漏项目。并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示范性编录描述、统一描述标准及描述用语。 各地层编录要点: ①碎石土:碎石土按粒径2mm、20mmm、200mm 分为漂石、 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应描述的内容为:名称、颜色、颗粒级配、形状、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性质、充填程度、胶结性、密实度、湿度等。当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粒级及密实度;充填物是粘性土时,应描述其状态、质量百分比。对胶结性应描述胶结物及胶结程度(微胶结、中等胶结、强胶结)。密实度按N63.5击数来确定(击数 7、15、30 )。 ②砂土:为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五级。其描述应包括: 名称、颜色、成分(矿物成分)、颗粒级配、磨圆度(圆形、次圆、次棱角、棱角状)、包含物成分及其含量的质量百分比、胶结度(微、中等、强)、密实度(按N63.5标贯击数10、15、30 )、湿度(干、稍湿、湿、很湿、饱和)等。 ③粉土:为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的土。应描述:

地勘技术要求

地勘技术要求 一、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15号令和建设部关于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的决定建设部第163号令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9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10建筑工地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1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除上述技术规范外,若有遗缺,按国家或行业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和行业不全的按本地有关部门规定和标准执行; 二、地质勘察要求

1、勘测要求 勘察工作应严格遵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其它相关专门规定;勘察工作应根据建筑安全等级确定勘察等级,按详细勘察阶段进行,对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并为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2、主要任务 1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貌成因类型及地貌单元的划分;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做出评价,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查明建筑物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以及古河道或人工洞穴等,查明有无可液化的地层,指出它们对场地或地基的危害程度,提供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所需的计算指标及资料; 2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侵蚀性,查明地层的渗透性,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查明洪水的淹没范围、河流水位和地表径流条件等;根据当地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宜的基础形式、埋深和地基处理等有关的计算参数及应注意的事项;如地基条件决定工程需采用桩基,应指出采用何种桩基预制桩、灌注桩或其它,相应桩型的桩径尺寸、桩端持力层情况,提供单桩极限承载力与计算公式;对于地基处理应提供具体的处理方案及计算指标; 3铁塔塔基一般采用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特殊地形可能用到桩基和岩石锚杆基础;地勘报告应明确提出场地适宜的基础形式;根据铁塔的受力特点,要求铁塔基础能够承受塔体压力、水平推力以及弯矩引起的拔力;其中,水平推力抗滑移和拔力往往起到控制作用,应将其作为地基的勘查和处理方案的重点; 4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开挖、回填、打桩等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必要时提供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基坑开挖与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有关资料;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分析,提供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3、工作内容要求 1勘探点:地质勘察的勘探点按照不少于3个勘探孔布置;勘探孔深度要求:1对于开

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全

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1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查明道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如地形与地貌、地层与岩性、地质构造等情况。 1.1对定线后的各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定性和定量评价; 1.2配合路线测设、施工,根据不同路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对路基、桥涵、挡防等工程建筑物类型、结构以及施工方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13对不良地质的路段进行开挖、切坡施工时和工程兴建后所要发生的变化,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2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 2.1道路工程地质勘察 亦称沿线地质土质调查,根据选定的路线位置,对中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带,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2桥涵工程地质勘察 按初勘、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要求,进行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涵的基础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大、中桥桥位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常有比较方案。因此,桥梁工程地质勘察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各比较方案进行调查,配合路线、桥梁专业人员,选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桥位;二是对选定的桥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梁及其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3业主对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的一些具体要求 3.1方法要求:建议采用简易钻探+钻探+必要的工程地质试验。 3.2道路钻孔最大距离不超过20M/孔,即每千米不少于51孔,并在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中明确里程桩号位置,与道路设计总平面图里程桩号对应起来,钻孔深度要满足规范及结构埋深要求。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根据勘测设计阶段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各工程特点和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它是整个勘察工作的总结,内容力求简明扼要,清楚实用,论证确切,并能正确全面地反映当地的主要地质问题。 4.1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的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的内容,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2)拟建工程概述; (3)勘察方法和勘察彳王务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与评价; (5)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6)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7)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

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技术要求

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一、勘查任务 1、查明场地地层性质、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 2、探明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弱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对混凝土结构有无侵蚀性) 3、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性,提供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极限摩擦阻力等,参数要求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查明排洪渠防洪水位标高 二、钻孔布置及深度 钻孔布置在轴线及两侧。当有不良地质和特殊土与基础密切相关,而又延伸至基础外围,需要探明方可最终决定基础类型及尺寸时,可在基础轮廓线外围布置钻孔或适当增加钻孔;当地质状况复杂,相邻孔位地质变化较大时,亦适当增加钻孔。如施钻困难,可就近布置 钻孔深度:所有钻孔均应钻入设计(持力层)以下3m或对于覆盖层较薄时,应进入完整基岩3m。 三、勘察报告 1、勘察报告内容 勘察工作完成后应提供经资质单位审查后的勘察报告文本(含电子版),且应包含以下内容: (1)勘察报告书:勘察工作概况;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地震危险分析和地震动力设计参数);地下水特征和不良地

质现象(如地裂缝、软弱地基、滑坡、溶洞、墓穴等)的类别、规模和特征阐述;场地土类型;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岩石和土的均匀性和承载力,及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地质问题,对地基方案的论证和分析等。 (2)对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地基基础与边坡稳定性、基础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3)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岩土物理力学性能,对基础类型和埋置深度、以及对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4)钻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地质剖面图;地质柱状图。 (5)动力触探曲线图及相应的物理力学指标,含岩石的天然、饱和、风干的极限抗压强度,桩侧岩土摩擦力、桩端承载力、桩端置入深度、软化系数等。 (6)岩土试验成果表。 (7)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判定环境水对结构的腐蚀性,并说明地下水对构筑物在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的影响。 (8)场地地震效应:提供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和场地土特征周期资料。 对工程的适宜性和稳定性做出工程地质初步评价,并提供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9)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月、日最高,最低气温,历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冻结深度等。 2、图表资料 (1)工程地质平面图(附勘探点位置、坐标)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内容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内容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进行的重要 工作,旨在从地质角度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和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以便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下面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的主要要求内容。 一、全面收集资料 地质勘察的第一步是收集地质资料。这包括陆地和水域两个方面。陆 地方面,需要考察天然地形、地质地貌、地层划分、岩性、构造、断层、 节理、地下水情况等地质情况;水域方面,需要考察水体底质、水流状况、水域地貌等情况。还需要考察一些重要资料如历史地震记录、地下水位变化、地质灾害记录等。 二、精确测量勘察 除了收集资料,还需要进行地理测量工作。这包括地面地形测量、地 层揭露、测量工程的历史变迁记录等。需要使用一些常用地质勘察技术, 如钻探、地震勘探、电测、地热测量、地球物理等。 三、勘区划分 地质勘察还需要对勘区进行划分。根据地质情况,把工程区域合理划 分为几个部分,不同部分的特点和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措施。 四、地质灾害评估 地质勘察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地质灾害包括 滑坡、塌方、崩塌、地陷、泥石流等。需要评估这些灾害的潜在发生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确定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五、工程设计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设计应充分考虑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避免设计上的缺陷,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地质监测 地质勘察工作并不止于该阶段,还需要在施工阶段进行地质监测。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七、报告撰写 地质勘察最后的工作是将勘察结果整理成报告。这些报告应包括地质勘察的所有内容,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撰写,以方便相关人员对勘察结果进行了解和使用。 总结来说,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包括全面收集资料、精确测量勘察、勘区划分、地质灾害评估、工程设计、地质监测和报告撰写等内容。只有通过全面的地质勘察工作,才能对公路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规划,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1)工作布置 参照《工程地质调查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地区性技术规范,工程地质测绘不采用平均布点的方法,主要对不良地质及重要工程构造物部位加密,次要部位、露头好、地质条件简单清楚地段观测点适当放稀。 (2)主要地质技术要求 ①工程地质测绘采用1:2000地形图作为底图,范围为线路轴线两侧300米。并对隧道洞口作1:500工程地质测绘,范围为洞口前后左右200m。 ②各种填图误差应≤2mm,具有特殊意义的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地面裂缝等可夸大表示。 ③基岩应划分到岩性组、段,第四系划分至成因类型,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岩性综合体或岩性类型。地貌单元以台、谷、洼地、陡崖等微地貌为主要研究对象。 ④考虑到该项目勘察比例尺较小,线路较长,观测点密,重复内容较多的特点,在具体调查时用专门性地质卡片或表格填写。 (3)主要调查内容 ①调查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对边坡应查明岩层层理、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产状以及组合关系与形势。 ②查明各类构造的类型、产状、几何要素,岩层破碎风化的成因、规模及影响范围。 ③查明土的类型、成因、地层年代、结构特征、物质成分、粒径大小、密实程度等。 ④调查冲沟汇水面积和发育状况,如各部位切割深度、纵坡、横断面类型、沟壁稳定坡度、坡高、溯源侵蚀状况。 ⑤除收集一般气象资料外,还应调查最大降雨连续时间、强度、出现年份。 ⑥查明沿线井泉分布、含水层、隔水层性质等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的类型、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⑦对煤线和煤层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访问和实地调查,详细查明须家河组含

煤地层各煤层(线)厚度、煤质、瓦斯含量、地下水及煤层顶底板特征。 ⑧查明沿线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滑坡、泥石流、陡崖下的危岩的分布、规模、特征。评价其稳定性与危害性。提出可行的工程治理方案。 ⑨对场地岩溶发育进行调查,查明岩溶发育形态、特征、规模,评价其危害性。 ⑩对线位通过区河流的水位、洪水位、流速、流量、汇水区域资料进行收集和调查,尤其重视隧道洞身以上的冲沟和溪沟的调查。加强对桥台岸坡松弛、卸荷带的调查。 对隧道洞口段应进行调查。 调绘采用仪器法、半仪器法进行,采用追索法,结合穿插法沿线路测绘,必要时采用仪器法定位测量,使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2工程测量 2.1基本任务: 测量钻孔、重要地质点及典型不良地质现象(特征)的位置与高程,测量工程地质勘探地形剖面。 2.2主要技术要求 (1)参照工程测量规范、相关规范及执行。起算数据为设计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的坐标及高程。为了保证控制性断面和勘探点位及高程的准确性,定位误差小于0.20m,标高误差小于0.20m。 (2)勘探点完工后需进行复测,以确定最终勘探点位置。 (3)要求在地形图和勘探剖面上按相应的精度表示陡坎(岸)、平台、洼地、台阶等微地貌特征,岩性界线、地物地貌等内容。 对隧道工点尤其主要以下几点: 1)隧道洞身1/1万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平面调绘 对特长隧道(长度大于3000m)进行1:1万工程地质平面调绘,范围为主洞隧道轴线两侧至少1km。 2)测绘1/1万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对特长隧道(长度大于3000m)隧道右线测一条1:1万工程地质纵剖面,范围至洞外500m。纵断面图应包括检验简要地质说明、围岩级别划分、坡度及

地勘招标技术要求

地勘招标技术要求 一、主要进行工作: 1、详勘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2、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资料;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4、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5、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6、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7、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 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二、天然地基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倍,且不应小于5m; 2、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到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察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6、勘探孔间距按地基复杂程度按规范要求执行; 7、在基础持力层顶面起伏与厚度变化较大地段,以及局部有填土、暗塘、墓穴、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时,应进行浅层勘察,其孔距为10-15m,控制边界线的孔距宜缩小至2-3m; 8、对于丘陵山区及基岩埋藏较浅地段,除利用钻孔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布置探井槽等; 三、基桩工程勘察布置应查明桩端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厚度变化和所穿过土层的工程性质,评价成桩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勘探点及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勘探孔的间距一般宜为20-30m,当相邻勘探点所揭露的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时,对预制桩及其间距应适当加密;对地质构造复杂,层面变化较大的地区,岩溶发育地区,强烈风化的花岗岩等类岩层地区的嵌岩桩,钻孔间距宜为10-20m;对特别复杂严重风化的断裂、破碎岩体,岩溶发育地区,应逐柱、逐桩布置钻孔;同时,对于岩溶地区,还应辅以物探法查明岩溶洞悉、土洞发育的程度、顶板厚度和连通性; 2、勘探孔的深度,一般性的勘探孔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 m ;对于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 m;控制性钻孔应达到桩基变形计算深度下2-3m,并满足强度验算的要求;对于嵌岩桩,钻孔应深入持里层下3-5 DD为桩径,且不应小于3m;地质条件复杂时,不得小于5m;在预定深度内遇到溶洞、断裂破碎带、倾斜延伸的袋状全风华带等不良地质体时,应穿越至稳定完整地层内的深度不应小于5m; 3、对于桩基勘探深度范围内的主要岩土地层,应根据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现场原位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嵌岩桩的持力层应取试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数量不宜少于6个; 四、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进行场地和低级地震效应的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 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 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 > 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士5cn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 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20m 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 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 . 1 . 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 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 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 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达30cm 时,可记录50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技术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技术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依据相关的技术规范来进行操作和实施。这些技术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确保地质勘察工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技术规范要求,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地质勘察工程的目的和意义 地质勘察是为了获取有关地球内部和表层构造、地质构造及地质特征的相关资料和情况,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工程技术活动。地质勘察工程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提供科学支持。 地质勘察工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保工程安全性:通过地质勘察,可以对地质灾害、地下水位、土壤承载力等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2. 优化工程方案:地质勘察可以为工程建设的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工程设计人员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等。 3. 节约工程成本:通过地质勘察,可以准确评估地质环境,避免工程建设中的浪费与重复,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地质勘察工程的技术规范要求

1. 勘察范围和内容:地质勘察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规模确定勘察范围,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岩土工程地质、地下水水文地质、灾害地质 和环境地质等。 2. 勘察方法和技术:地质勘察要采用科学、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包 括现场勘察、采样测试、探测测量等,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报告编写和交付: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勘察结果的综合性、系统性 总结,应按照规范要求编写并及时交付给相关方,以供工程设计、施 工等环节使用。 4. 质量控制和监督:地质勘察工程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 行操作,并通过监督和检验确保勘察过程和结果的质量。 5. 信息保密和知识产权:地质勘察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应严格保密,勘察单位和从业人员对勘察数据和报告具有知识产权,并享有合法权益。 6. 专业资质和素质要求:地质勘察工程应由具备相关资质和技术素 质的从业人员进行,勘察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和技术能力。 三、地质勘察工程的重要性 地质勘察工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 信息和科学依据,为工程规划、设计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避免了盲 目开展工程建设的风险。通过合理的技术规范要求,可以规范地质勘 察工程的实施,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减少工程风险。

工程地质勘察钻孔钻探技术要求

人民路五期安置房场二期工程场地 钻探技术要求 1.、终孔标志 取样孔及标准贯入实验钻孔均进入碎块状强风化碳质泥岩5.0~8.0m,一般性钻孔进入碎块状强风化碳质泥岩3.0~5.0m。 2、勘察方法 2.1钻探:所有钻孔(包括技术性控制孔、一般性钻孔)均进行全孔段取芯,所有岩芯均应按回次顺序排放,并加贴岩芯牌。钻探班报表应及时跟踪记录,严禁事后追记,对钻探过程中出现异常应及时与现场负责人进行汇报。 开孔冲击钻进,待测得初见水位后,回转钻进,套管及泥浆护壁,全孔取芯,岩芯采取率:填土为80%以上,粘性土为85~100%,砂土为60~80%,强风化岩大于60%。 2.1钻孔孔径的要求应满足供室内试验的要求,钻孔孔径应为91-110mm;对软质岩或风化岩钻孔孔径91mm。 2.3遇土层变层,立即停钻,丈量机上余尺,计算土层深度。地层的分层高程误差控制在0.05m~0.1m之内。 2.4取样时保证孔底残留的浮土厚度不大于取土器废土段的长度(10cm),击入深度不允许大于取土器的有效长度 在做标贯前应清理孔底沉渣,保证孔底干净。准确记录标贯试验位置及锤击数。 2.5所有钻孔开孔冲击钻进,测初见地下水位,在终孔24小时后,

测稳定地下水位。所取水样应注明取样地点、日期、取样深度。 若发现不符合规范、规程的取样或标贯试验,现场地质员有权利废孔。 3、现场测试 3.1、标贯:在标准贯入实验钻孔中测试,每2.0m一个,必需严格执行(需进行杆长修正)。 3.2、动力触探:选5~6个有代表性的钻孔进行动力触探(素填土和卵石层中)。 4.、现场取样 4.1、水样:计划总共采取3组水样,水样采取前钻孔应适当洗孔。 4.2、土样:在取样孔中采取,间距2m 一个,每层土样不能小于10组。 5、现场管理 5.1、施工人员必须规范作业,文明施工。 5.2、野外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场地整理干净交付甲方。交底人:接收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