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学会阅读,提升从历史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法1: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方法2: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要求学生阅读40——43 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 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1、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做了哪些努力?

4、新文化运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新青年》的创办”。

(1)要指导学生观看本课导入框中的《青年杂志》封面,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讲清三点:①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②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这里,教师要说明孔子个人的思想与后来逐步形成的儒教有区别,并指出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的是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说教。教师可以小字课文及插图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说明当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③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由此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课中动脑筋题:“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了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以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民探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不屈不挠民主革命的必然产物。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号召青年们从消极、保守、退缩、闭塞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树立起积极进取、求实、科学的精神,向腐败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

这里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书中人物画图,并作必要的人物介绍,以突出地说明这是在《新青年》旗帜下聚集起来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知识群体。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应讲清楚: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这里,教师应强调两点:①要说明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个方面,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②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内容,归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及主要思想,进而指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二)“新世纪的曙光”。

教学过程中,应讲清两点:(1)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文明虽然优越于封建社会制度,但其自身的弊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日益暴露,特别是一战把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人们对西方文明价值产生了怀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2)李大钊热情宣传社会主义。教师应通过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文献材料,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李大钊先生对于十月革命的热情赞美和对于社会主义的坚强信念,另一方面说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本课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客观评价,以真切理解“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动脑筋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空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不对。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借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

2、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且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的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引导】从两段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首先强调文体形式的革命:“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同时也注意到文学内容的革命:“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里子”,第二段文字材料即为明证。只是胡适对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的态度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1.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小结:

新文化运动歌谣

新旧思潮起冲突,

《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摇大旗,

陈李胡鲁做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

马克思主义响中国。

新文化运动载史册,

人们思想大解放。

板书设计

一、《新青年》的创办

1、背景:

2 时间:1915年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口号:“民主”“科学

主要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二、“新世纪的曙光”

1、“新世纪的曙光”

2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精挑细选:

1、创办《新青年》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①民主②平等③博爱④自由⑤科学

A、①②

B、②③D

C、③④

D、①⑤

3、把反封建内容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二、问答题: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七、教、学后记

附:练习答案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1、A2、D3、D

二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及发展概况。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3、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通过对传统道德的简要介绍与辩证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 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通过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掌握借助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并提供网站课外延伸,使学生加深对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认识,使历史思维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方法 通过影片、图片、材料、辩论、多媒体等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2、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3、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它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标实验版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中的第9课。虽然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中国社会越来越黑暗,革命者最初的理想并没有实现,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的现状,只有发动新文化运动。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对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还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因此,将“感知材料—探究”的学习程序应用于本课。而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电脑以及网络操作基础,为课堂网络探究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 2、学生平时喜欢竞争,民主气氛比较浓,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教师在课堂上内,采用播放有关音像资料,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就有关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有感而发,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小组为单位,竞争回答课堂提问,以积分的形式评出本课“最佳学习小组”,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为了发展资本主义B.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 C.同尊孔复古思想斗争D.为了与立宪派的论战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B.《每周评论》C.《湘江评论》D.《觉悟社》 3.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看下面一则材料: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材料中“他”是() A.孙中山B.李大钊C.康有为D.陈独秀 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A.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5.新文化运动中,下列对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思想文化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④促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A.革命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7.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都是为中华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请根据他们生平的共同点,为该学生拟定一个研究主题是() A.追求民主的引路者B.近代化开端拓荒者C.君主立宪的倡导者D.民主革命的首倡者 8.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是一次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B.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故县一中历史教研组八年级上期学案刘占锋 【学习目标】 1 2 3 学习过程: (一) 1、阅读教材 从年起, 和“”两面大旗,以《 2、阅读41—42 动中的贡献。 反对;提倡 3、阅读42 【合作交流】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拓展延伸】 【系统总结】 【课堂检测】 一、填空题 两面大旗、 二、选择题 1、 A. 2、20 A.洋务运动 3、下列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中创作了《狂人日记》和《孔乙己》的是() A.B.C.D. 4、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5、下列对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2)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 7、阅读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从黑暗 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黑暗。”——《独秀文存》 请回答:(1)材料出自什么刊物?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什么运动?此运动有何影响? (2)两位先生实际指什么?此运动前后期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当堂反思】本节课的收获:

初中历史八年级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八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学会阅读,提升从历史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法1: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方法2: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要求学生阅读40——43 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 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1、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做了哪些努力? 4、新文化运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部编版八年级教材历史上册《 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新文化运动教材教法 一、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二、教法建议 (一)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本课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是“《新青年》的创办”。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要指导学生观看本课导入框中的《青年杂志》封面,有条件的还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讲清三点:①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②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这里,教师要说明孔子个人的思想与后来逐步形成的儒教有区别,并指出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的是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说教。教师可以小字课文及插图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说明当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③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由此认定,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面对“尊孔”逆流,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囵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由此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课中动脑筋题:“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了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以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人民探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不屈不挠民主革命的必然产物。(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号召青年们从消极、保守、退缩、闭塞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树立起积极进取、求实、科学的精神,向腐败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新文化运动开展起来。这里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书中人物画图,并作必要的人物介绍,以突出地说明这是在《新青年》旗帜下聚集起来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知识群体。(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应讲清楚: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昧;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这里,教师应强调两点:①要说明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个方面,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②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内容,归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及主要思想,进而指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三)教材第二个子目的内容是“新世纪的曙光”。 教学过程中,应讲清两点:(1)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文明虽然优越于封建社会制度,但其自身的弊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日益暴露,特别是一战把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人们对西方文明价值产生了怀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2)李大钊热情宣传社

[教案二]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联系讲解法。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因此,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讲述法。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 3.举例分析法。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整合教材。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的图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现在请翻开课本目录,看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共有4课内容。这4课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近代化探索中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层面”的探索、“制度层面”的探索和“文化层面”的探索。请同学们把第二单元的4课内容和这三个阶段对应起来,看谁对应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回答]洋务运动属于技术层面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制度层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属于文化层面的探索。 [教师导入]正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这样的。由此,我们可以看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中国人民是如何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近代化探索的?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但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 新文化运动北师大版练习题二十三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北师大版练习题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反对封建制度的黑暗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维新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先后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图所示刊物上,能够看到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 ) A、恢复帝制,尊孔复古 B、“打倒孔家店” C、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击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这里的国民性是指( ) A、革命觉悟 B、思想观念 C、文化素质 D、生活习俗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1915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敬告青年》宣扬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 第10 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编制:孟老师日期:2019.8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前半部分按时序描述辽、西夏、金、元政权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后半部分介绍了元代的制度建立和民族关系,主要包括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四等人制以及蒙古民族和回族的形成等内容。与辽、西夏金政权相比,元建立了以蒙古族为主导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从元中央到地方的机构设置中,既能看到元代时唐宋时期中央机构的基本沿袭,也能发现对蒙古民族习俗的延续和地方管理制度的创新。元的建立,既是蒙古族军事力量胜利的成果也是各民族政权并立之下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如辽夏金元政权的政权更迭和制度建设,但缺少对上述史实的具体分析和深入理解,易把这一时期的南北对峙格局错误地理解成北方民族对汉族政权的“侵略”和“压迫”。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在政权建立前后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各民族政权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2.通过表格梳理和史料解读,能明确区分辽政权的南北面官制、西夏的汉藩二套制、金政权的猛安谋克制;结合地图和文字史料,概括元行省制、四等人制等基本内容。 3.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对辽、西夏、金统治区内“因俗而治”政策进行合理的师评价,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辽、西夏、金、元诸政权和汉民族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统一多民间南方经济族国家发展。 【教学难点】:理解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 北方政权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皆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推动了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为元及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 导入 问是学生活动:观察《中国历史纪年表(隋至清)》,出本课的时间轴,概括这一时 其对此期的政权更迭与其他时期相比有怎样突出的特点。

八年级历史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北师大版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列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2.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学生高度的使命感。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以下两个问题思考讨论:①北洋军阀尊孔并且要把孔教定为国教的目的是什么?②尊孔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思想有冲突吗?使学生明确尊孔与独裁专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当时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冲突,理解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必然会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采用六环节教学模式,即“目标定向----自学自练----讨论问难----精讲指导-----练习检测---检查反馈”。通过目标定向,引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什么?教师通过问题导学,点拨学生自学自练、论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精讲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明确知识点;学练检测,明确学得怎样?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检查、引导、督促激励、评点的作用。 学习方法: 通过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四幅人物图片,问:哪位同学能说这些历史人物?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中国处在了北洋军阀的独裁专制统治之下,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首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了一场探寻中国出路的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备课时间:10月14日 课标要求;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主要阵地、性质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设计 课前三分钟育人: 纸上谈兵 善习: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 辛亥革命的背景,时间,代表人,阶级,机关报,性质,历史意义。 善激: 回放镜头1:袁世凯尊孔复古 回放镜头2:帝国主义者纷纷祭孔 直面历史: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新旧思潮激烈冲突 思考: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

善学:(自学课本15分钟,完成并记忆下列格内容。) 1、阅读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完成表一: 2、阅读课本41页人物图及小字内容,完成表二: 善研: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的形式 思考: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课堂探究: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猛烈抨击旧文化,而现在我们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够延续两千多年?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3、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且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的两段文字(见课本42页)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善导: 1、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10课新文化运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 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 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 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 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 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 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 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 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 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 入人心,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 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板书设计 标志: 兴起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教学反思

山东省临沂凤凰岭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第九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出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袁世凯登基、祭孔图片)。这些说明了什么?什么是孔子之道呢?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引导学生思考:尊孔复古是反动的封建逆流,而帝国主义在当时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它们为什么支持尊孔复古?教材中的“对内对外,两无遗憾”是什么意思? 讨论: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呢?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二、教法建议 (一)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本课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是“《新青年》的创办”。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要指导学生观看本课导入框中的《青年杂志》封面,有条件的还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讲清三点:①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②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这里,教师要说明孔子个人的思想与后来逐步形成的儒教有区别,并指出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的是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说教。教师可以小字课文及插图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说明当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 ③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由此认定,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面对“尊孔”逆流,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囵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由此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课中动脑筋题:“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了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以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案

第9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内容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基本史实。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 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重要历史人物、刊物、地名为话题,通过阅读史料,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内容及影响的分析,学会从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提高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启蒙运动,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感受他们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探求真理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策略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两个方面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由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的反对封建思想的文化运动,运动中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是对封建主义的猛烈进攻,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本课内容史料丰富,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学生全面了

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因建筑的主体用红砖建成,称人们之为“红楼”。这里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北大校长蔡元培、文科学长陈独秀曾在这里办公;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鲁迅在这里讲授中国小说史;毛泽东在这里开始走向马克思主义道路…… 在这里,最能让我们联想起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讲授新课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图片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世纪初,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这时,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图片2:袁世凯复辟帝制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成为诱发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 图片3:民众思想保守封建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大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而脑子里却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起,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率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维新派鼓吹改良,革命派力主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进一步思索中国的前途何在,他们萌发了想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愿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对“纲常伦理”等很难理解,需要教师主义选材,引导学生完成由看现象到懂含义的过程。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容易与教师、历史人物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共鸣,所以,本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良好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置情境、制造矛盾、设置悬念、明确归纳、自然发掘、紧扣课本、朗读体味、主动探究、联系乡土教材等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组织本课教学活动。通过填写图表、知识探究与拓展完成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与意义 策略:通过“现场访谈”、“共同讲述”、“展望与反思”三个环节的设置,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学习新文化运动之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通过“问题探究”进一步加深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口号;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 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 要素? 学生回答:①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 年》的创办;③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内容诠释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 统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 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 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3.教师展示材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 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