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

《学与问》
《学与问》

《学与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一、复习导入

师: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是“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你能告诉我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吗?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打开课本,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1.指读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2.再指读

提出要求:请在座的同学边听边想,对于这句话,你读懂了

什么?

2.齐读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语言过渡:看来啊,学习的时候,“多问”真的很重要。课文中的小哥白尼就是一个非常爱问的人。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哥白尼吧!

1.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学生交流(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学生交流了课外的知识,教师相机渗透学习方法:你搜集的资料真有价值,学习语文,就要这样。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还要补充课外知识。学习搜集课外资料,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

鼓励学生接着交流。(谁再来补充?多会补充阿!)

2.你想过吗?哥白尼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和他小时候的习惯分不开的,那就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3、出示第一句话。指读

师:请其他同学仔细听,他读的怎么样?把非常喜欢问的语气,读出来

4.谁再来读?其他同学思考,哥白尼小时候是怎么问的?

(经常、缠)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语言过渡:是啊,缠字我们可以看出小哥白尼喜欢刨根问底,有着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缠一缠么?

(出示小哥白尼的问题)学生缠了以后,相机表扬:你真会缠!你很会缠!

5.师:你有没有发现,小哥白尼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吗?

生: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问题

学生找到规律以后,继续追问:小哥白尼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谁再来缠一缠?(通过换位思考和情境,让学生理解课文上的省略号)

相机表扬缠得好的学生:你缠得真棒!

同时渗透学法:你看,一个省略号,就能引发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读书,就是要抓住字、词、句、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办法!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经常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通过小哥白尼的好问,你们第二次读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指读

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应该突出“问”字)师:小哥白尼这么的好问,难怪你这个问读得这么重呢!再读,谈体会。

生: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

生:知识不但是学来的,而且是问来的。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是啊,小哥白尼的知识不仅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可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遇到问题又该怎么做呢?下面就请

同学们自学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笔圈划出关键的字、词、句。静思默想2-3分钟的时间,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谁来谈谈?你先读一读你自己划出的字、词、句,再谈谈你的感受,好么?

相机指点。主要的知识点:

(1)“能者为师”学生交流字典上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在课文的这段话中,找到什么叫能者为师。

相机渗透学习方法:同学们,理解一个词语,我们除了请教字典这位老师外,我们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解释词语的方法。

(2)由“能者为师”你想到了哪些句子?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你现在明白了能者为师的道理,请你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想一想

谈谈体会

五、教学第四自然段

语言过渡: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那我们再看看沈括是怎么学知识的?

(1)指名读。

(2)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找一找有什么疑问?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

1.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理解

师:大伙想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指点:问。问谁呢?——能者为师。

交流:抓住“始”和“尽”这两个词语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然后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四月间山下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

2.了解《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山上的温度为什么比山下的低?

学生交流网上查到的知识

相机表扬,渗透学法:真棒!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当别人也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上网,拜电脑为师,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4.兴许不明白

对于妈妈的回答沈括有没有满意?他是怎么做的?再读课文,理解自己上山观察后得到了答案。

渗透学法:哎呀,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当你无法判断答案是否准确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在实践中考察,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师:同学们,你们看沈括学习的时候有了疑问,多观察,多思考,后来才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这时候,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再谈体会。

六、教学第五自然段

1、是阿,同学们,你们看,无论是哥白尼小时候的好问,还是沈括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这样啊,更能够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确实,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课文最后一节总结了“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自读。指名读。

指点:把红色标出的词语读得更好些。

练读。指名读。齐读。

七、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想你们一把金钥匙。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老师出示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指名读名言。

老师已经做成卡片,想要吗?说一说想要的理由!希望它永远伴随你,激励你学习,成为你的座右铭。

其实,你们也可以自己做,如果要送给你的朋友,学了今天的课文,你想写些什么呢?学生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话。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还要注意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与问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文本,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3.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二、读书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那读课文一定没问题了。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师分别请5个同学读,大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了。如果发现他读错子音或读破句子了请耐心听同学读完在再请你指导。 2、指名读课文。评价 三、整体感知,明白说理方法 1、那么,学与问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3、点击,两句关于学、问的句子变成红色。男女生各读一句。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案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自主讨论[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714564794.html,] 学习时数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导入:(课件展示西方龙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西方的“龙”是一种怪兽。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Dragon”的怪兽,在大 部分希腊神话中,龙都是扮演着屡屡被神和英雄击败或被愚弄的对象。大约在公元2世纪,欧洲龙的 形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它有毒,能喷火,长着蝙蝠状的大翅,腆着大肚子,怪模怪样而且贪财、 狡诈、残暴。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在《圣经》故事中,魔鬼撒旦化 成一条大红龙,尾巴扫过了1/3的天上星辰,它有七个头,每个头上都戴着王冠,贪婪地吞吃着新生的婴儿。于是,西方龙就从“守财奴”堕落成了最邪恶的魔鬼,被描述成罪恶、狡诈和残忍的代表。[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714564794.html,]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中国人心中的龙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骑,中国龙与帝王有密 切的关系,有真龙天子、龙旗龙袍、龙庭龙辇等等说法。跟“龙”相关的词语还有“龙凤呈祥、龙腾 虎跃、生龙活虎”等。)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鲜明地体现在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中,而且不仅体现在个别字词的 含义不同上。(阅读对话) 美国游客: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ness.[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714564794.html,] 中国导游:Not at all .It’s my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old people. 美国游客从导游的回答中得到了两个不良信息: 1、自己是老年人,西方人忌讳说别人“老”,“老”是没有活力的代称;[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714564794.html,] 2、以为导游只是在尽责,并不是真心想为他人服务。 再比如西方人通常不问客人这两个问题:How old are you ?What are you doing? 因为他们认为所问的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714564794.html,] 总结:说话者的语言通过语言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决定了说话者的世界观。这种 语言系统是说话者同他的本族文化一起继承下来的。可见,语言反映着民族心理,语言现象的背后, 是文化。 二、讨论:结合材料,谈谈这些材料中的语言现象传达了哪些文化信息? 什么是文化?[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714564794.html,] 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 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 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1、从文字看民族生活和历史 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语言则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通过语言 文字来直接了解早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从“安”、“家”、“姓”这几个字中可以得 到哪些文化信息? (“安”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宝盖头代表房屋,那么“安”字的意思就是家里有个女人。“家”是屋子底下有一头猪,猪是古时人们财富的象征,可见猪的地位之高了,但似乎光有头猪,这 个“家”并不完整,也并不和谐,往“家”里再领个女人回来,如此才算是真正地“安”“家”了,这正反映了母系社会的一种文化,母系社会实行走婚制,家里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子占据着统治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学与问-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4.指导书写。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 学与问

3.课前质疑归纳: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明确学习任务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四、学生自主共学 五、交流反馈 1.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六、当堂训练

《23学与问》教案.docx

23《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 海口市第二十小学叶春霞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 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木文,知道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学问” 一词,指名读,学问指的是什么?(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有什么不同呢?(学习与提问) 3、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岀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23课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2、检查生字词。

3、提问: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岀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师: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在课文第5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厶“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 师:“相辅相成”指什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师:这两句话一句在文章开头,起的作用是一一总领全文,一句在文章结尾,起的 作用是一一总结全文。两句话形成的关系是一一首尾呼应。 4、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一一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指什么?(喜欢、喜爱)。齐读词语两遍。 5、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第一、第五自然段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4自然段。 (2)学生汇报。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讲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 一下哥白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口尼。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 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自由朗读,思考: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好问)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好问的? 出示句子: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问说》_教案教学设计

《问说》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几个文言实词;疏通课文,理清结构。2.理解文中引用古书、古人的论说的作用;了解意动用法。3.借鉴古人关于“问”的论述,培养虚心好问的良好学风,增强“勤学好问”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对“学必好问”主张的理解把握。2.难点:“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课文提示】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现在安徽省桐城县)人。十四岁时,拿自己写的文章拜谒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姚鼐非常赏识他,尽力教他古文作法,后来成为桐城派有名作家之一。他的古文与方东树、梅曾亮等齐名,诗和骈体文也很好。【正音正字】①臆度(duó,猜测)②问难(nàn,驳诘)③几于古时(jī,接近)④强以为知(qiǎng,硬要)【判断句式】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2.本文课题《问说》是什么意思?能否从中看出本文的文体?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首句是中心论点:“君子之学必好问”。)【课文简析】本文的语言风格古朴。在句式运用上,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文交错运用,奇偶互现,错落有致,以取得波澜起伏,气势雄壮的效果。在散句中穿插相

当多的排偶句。原文有7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课文节选了原文的第1段和第2、4、7段的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引论。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接着辩证地分析“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奋。第二部分(第2-6段):本论。从正反两方面详细阐明为什么要勤问。第2段,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作者分两方面论述:①说明不管问什么人都会有收获。②引儒家经典和大师的话,先是暗引,后是明引,证明“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深刻阐明中心论点。被删除的是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被删除的第3段,以古人好问为例,对比古今的不同表现,分两个层次:①古人好问,不择事,不择人,能取善之弘;②今人有学而无问,为下文针砭时弊作了铺垫。第4段、针对今人“是己非人”的弊端,作者从问的内容和对象两方面进行批评。今人和古人的言行构成鲜明对比:古人“不择事而问”而今人“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事未安,妄以臆度”;“古人不择人而问”而今人对“贤于已者;忌之而不愿问”,对“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对“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这个层次对今人的批判与前面第2段关于问各种人都能有收获的论述、第3段“古之人,不择事而问,不择人而问”遥相呼应。此段删除的文字是: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被删除的第5

《学与问》

《学与问》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一、复习导入 师: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是“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你能告诉我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吗?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打开课本,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1.指读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2.再指读 提出要求:请在座的同学边听边想,对于这句话,你读懂了

什么? 2.齐读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语言过渡:看来啊,学习的时候,“多问”真的很重要。课文中的小哥白尼就是一个非常爱问的人。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哥白尼吧! 1.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学生交流(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学生交流了课外的知识,教师相机渗透学习方法:你搜集的资料真有价值,学习语文,就要这样。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还要补充课外知识。学习搜集课外资料,这也是很好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 鼓励学生接着交流。(谁再来补充?多会补充阿!) 2.你想过吗?哥白尼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和他小时候的习惯分不开的,那就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3、出示第一句话。指读 师:请其他同学仔细听,他读的怎么样?把非常喜欢问的语气,读出来 4.谁再来读?其他同学思考,哥白尼小时候是怎么问的? (经常、缠)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语言过渡:是啊,缠字我们可以看出小哥白尼喜欢刨根问底,有着不懈探求的精神。小哥白尼,你愿意缠一缠么?

小学语文六年级:学与问_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学与问_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

知的道理。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词,(板书:学问) 师:你怎样来理解学问这个词? 师:知识、文化、科学等等这些都是学问,那再看老师加上一个字,(板书:与)再来读。生:学与问。 师:学与问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23)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读了课题你有要问的吗?(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看看这几个词语能难倒你吗?(出示词语)

师:谁来读? 师:仔细观察观察红色的字,这是新字,有没有需要提醒的地方? (生说说。) 师:生字词理解得这么好,那么课文是不是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呢?找同学来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课文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听,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三)、精度课文。 师:那么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动动笔把给你启发的句子或段落用直线画出来,写写自己的体会。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说说这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你用它打开知识的殿堂了吗?你用他开始铺路了吗? 师:从大家的读中我知道你们得确是受到了启发,还有那里也让你受到启发? 哥白尼的故事让你有什么启发?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quán shì zhuàn xiě h?nɡ xínɡ bà dào ( ) ( ) ( ) cuī huǐ xuàn rǎn w?i miào w?i xiào ( ) ( ) ( ) 二、找出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4分) 1.A 脊.梁(jǐ) B 薄.雾(báo) C 择.菜 (zhái) D 挣.扎(zhēnɡ) 2.A 巴黎.(lí) B 权衡.(h?n) C 肆虐. (nüa) D 衣襟. (jīn) 3.A 哺.育(bǔ) B 轻蔑.(mia) C 畏怯. (qua) D 罕.见 (hǎn) 4.A 洗漱.(shù) B粗糙. (cāo) C 卓.绝(zhuó) D 沼.泽 (zǎo) 三、找出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4分) 1.A 俱怕 B 恢宏 C 融化 D 负隅顽抗 2.A 慈祥 B 由衷 C 波涛 D 悲愤欲决 3.A 笼罩 B 俘虏 C 震憾 D 脱颖而出 4.A 繁植 B 吟诵 C 锻铸 D 九霄云外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句子中。(5分) 1.?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做事不能大意的习惯?这句话中?大意?的正确 读音是()。( dà yi dà yì) 2.《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这句话中?白? 的意思是()。(表示轻视没有效果) 3.?全能神?邪教分子大肆()世界末日言论,最终他们的谣 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传颂鼓吹) 4.《全县小学生?十好习惯?》中?把书读好?这一习惯的养成有助 于我们将来成为一个有()、有内涵的人。(品味品位)5.最近一段时间,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经常报道我国正在快速建设的 ?高铁?指的是()。(高速铁路高空铁路)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8分) 1.初读好书,;重读好书,。——《古今贤文》

学与问读后感350字

学与问读后感350字 今天,我们组织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一部抗战电影,名叫《小兵张嘎》,我深深地被张嘎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电影的内容大约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叫张嘎的小男孩与惟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枝手枪,偷偷把枪藏进鸟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要像嘎子学习,不管多么困难,多么辛苦,我一定要勇敢地面对!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一定要坚强!作为未来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是课文《学与问》的第一段,我觉得说得太有道理了。的确,我们只有不停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提出不同的问题,才会有进步。创新,当我们有了成就之后,学与问依旧伴随在我们左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无止,而问无休”。人的一生,永远也不会有学完和问完的一天,只要活着就有得学。有得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所以学与问将伴我们一生,直到死神的到来。 “学问学问”,为什么要把“学”放在前面,而将“问”放于后面呢?这是因为我们只有学习新的知识。去了解新的事物,才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加入将“问”放于前面,就是“问学”,我们什么都没学到,脑子里一片空白,连问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学了。所以,我们只有先学,才能提出问题,最后取得问题的答案。 最后,用课文的最后一段的前两句来结束这篇文章——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学与问-(1)

年级六主备人陈元山复备人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23 学与问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 点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设计意图复备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一)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学与问 (三)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修改: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一)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二)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一)抄写词语。 (二)读课文。 第二课时 : 一、故事导入,渗透期待效应 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学与问》,研究了学与问的一些关系后,你一定知道该怎样帮助这位只知道“学”的青年。内容有个 初步了解。 根据 第一次修改: 第二次修改:

《问说》教案设计

十三、问说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艾欣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行、知、识、是、非、度、强、广、致、达”等文言常用实词 和“于、以、之、而”等文言虚词。 2、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加注法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朗读感知的习惯。 3、理清文章思路,分析说理层次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把握中心论点。 4、借鉴古代学者的论述,培养虚心好问的良好学风。 说明: 本文作为一篇文言说理议论文,行文流畅,气势充沛,语言相对连贯易懂。在八年级学生已掌握的大量文言词语基础上,借鉴已积累的文言常用词和已具备的文言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加注法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是完全可行的。随着近年来对文言虚词释义要求的提高,重视常用文言虚词的准确释义也非常必要。作为议论文,文言的表述更加精炼,对比论证与排比修辞以及双重否定、反问句式的大量运用又使文章的论证更具说服力,论证层次更清晰,这些都是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议论文有关特点的抓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运用文言文加注法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2、难点: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说理层次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说明: 本文是自读课文,学者又是八年级下的学生,故可利用本文来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用文言加注法,通过归纳复习旧知来解决自学新知,既巩固了已学文言词语又活用了文言释义规律,一举两得。古人说理,重在思路,强调辩证关系,因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层次清晰的论证结构就成了本文亮点,篇幅的短小精悍则更利于学生对论证思路的分析把握。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由于以前学过不少关于“学、思、疑、问”之间关系的文章或古诗文,所以可在学生回顾复习这类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本文的论点“君子之学必好问”,从而分析论点的提出方式和证明论点的论证过程。然后分层次重点研读,一一进行释义、译句、句式、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最终再回到本文的整体思路总结以及论证方法的归纳明确。 练习举隅 1、原文中还有以下一段文字: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 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 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 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 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 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

23课《学与问》教案

23课《学与问》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先板书学问两个字,提问什么叫学问?加上个字“与”还一样吗?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今天继续学习23课《学与问》。 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1、打开学案,自学第二块自学探究。(出示投影) 2、小组交流。 三、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轻声读第1节,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出示投影)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作者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还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怎样证明的?请同学们默读第2-4节,思考:文中举了几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做好批注。(出示投影——1自学探究) 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哥白尼 对于哥白尼,你还有什么了解?(出示投影画像)哥白尼为什么 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板书:勤学好问) 哪些词可以看出哥白尼勤学好问呢?(经常——说明小哥白尼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缠——联系生活实际和对问题的“不懈探求”)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呢? 我们从哥白尼身上学到了什么?(多问)证明了作者的观点:“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投影出示)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大家自由轻声朗读第三节。 (能者为师) 出示:你可以(),也可以()。只要(),不管(),都(),都()。 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想到孔子的名言。 出示:

学与问

学与问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知识是学习得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板书:18、学与问二、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3、学与问有什么关系?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鸡缤瞬察菲辅翱翔”“缤纷瞬息万变翱翔辅导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明朗读课文。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读通顺,读流利,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谁来朗读课文(自己选

择认为读得比较流利的段)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组织评价。4、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四、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要介绍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师:虽然很多人知道,学问就是学与问,知识不仅是学得的,也是问得的。但在显示生活中。人们往往较多的重视学,而忽视“问”。殊不知“问”在知识的获得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以什么来证明这一个观点呢?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下面内容的要点。五、指导生字书写六、完成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学问”?2、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上面的句子。讨论:什么叫“相辅相成”?你能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中问”?什么是“问中学”?3、课文又是怎样说明的呢?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出示:“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谁能举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齐声再读该句。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引读第三自然段。师:哥白尼生活的时代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正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呢?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2、出示:

《学与问》教案

《学与问》教案 《学与问》教案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学与问》课内阅读训练一

阅读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用“___”画出表示“能者为师”的句子。由“能者为师”,我想到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学与问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片段中的词语_________和__________说明世界的变化之快。 6.说出下面引号的作用。 (1)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2)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7.写两句与勤学好问相关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只要不管都 2.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4.小学生要善于请教,拜能者为师。 5.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6.(1)强调,着重指出(2)直接引用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最新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设计与课后反思(精品)

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设计与课后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对勤学好问这个观点的叙述言简意明。下面是关于六年级语文《学与问》教案设计与课后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习第二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习第四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节,完成习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4、学习第三节 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讨论: (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 四、课堂小结 1、分发“金钥匙”。(有关问的名言) 2、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学习生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 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学与问赵红娟

23、学与问 陆桥实验小学赵红娟 课前积累名言: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的重要性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怎么问 3、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问谁 4、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5、三人行必有我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2、进一步了解说理文的写作特点。理清条理,找到文章提出的观点,了解作者是用剧烈的方法把观点说清楚的。 3、研读哥白尼的例子,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感悟问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知道文章提出的观点,了解说理文的写法。 一、破题找共性布置读书要求 1、板书学问关于“学问”你怎么理解,当我们听人家说这人有学问,你想那是一个怎样的人呀? 你联想到了那个成语?那我们来尝试由“博”字开头想成语?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博古通今知识渊博博闻强识 在学与问之中加上“与”就变成了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说理性文章?《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 说理性的文章有哪些共性特点? 2、小结:大凡说理性的文章在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用事例来论证结尾总结观点板书观点事例 3、布置学生走进这篇说理文,自读课文完成要求: ⑴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想办法理解它。可以联系

上下文;可以找近义词;可以查查字典、词典;可以采用拆词法理解等。 ⑵思考:通过预习,你知道文章里围绕“学与问”,作者阐述了怎样的观点呢?赶紧找出来。 二、检查生字新词落实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重新排列 沈括人名说说对他的了解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写成了《梦溪笔谈》这本科学巨著。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不懈:松懈扩词懈怠坚持不懈说说坚持不懈的近义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谁为什么作出了哪些不懈努力? 相辅相成:辅助什么和什么相辅相成? 写字指导:翔组词扩词翱翔飞翔滑翔翔实盘旋着飞借一块黑板在田字格内写注意左高右低左窄右宽 三、理清文章的条理和思路 说说观点在哪里? 开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结尾: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问中学,学中问,才能求得真知。 围绕勤学好问这个观点,作者中间3个自然段分别举了些什么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呢? 1、例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观点。 2、解决问题要拜能者为师。 3、沈括的故事说明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相结合。 四、学习课文,掌握文章阐述观点的办法。 开门见山指出“学与问”的关系 出示第一句观点摆明问的重要性 频幕文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

《学会提问题问》教学设计说明

《学会提问题》 【教学容】: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道问题的由来,了解提问题的一般方法。 2、通过观察和发现,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激发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提出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课前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收集善于提出问题的案例。(2)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等方式,了解提问题的方法。 (3)带好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备课上观察。 (4)在老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参观校园,记录下发现的问题。 教师准备:(1)课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提问题的方法和典型案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参观了校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2、小组交流问题,师引导学生从校园安全、校园环境、学生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发言 3、引出课题:有的小组提出来不少问题,但有的小组只提出了几个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对某些现象产生疑惑,从而提出自己的问题。同学们,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因为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怎样才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 4、板书课题:学会提问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问题与思考 1、生活中有许多认真观察、善于提问题的人。 (出示课件)师讲牛顿的故事: 一天,一位青年在树下看书。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

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他发现了万有引力。他就是伊萨克·牛顿,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2、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交流听故事后的感受。 3、师:你还知道哪些善于提出问题的科学家?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师:因为有着认真观察世界的双眼、善于思考的大脑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他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师:许多问题来自我们身边,你能从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吗?(出示课件) 生交流提出的问题。 (二)学习与探究 1问题从哪里来 (1)出示课件:每年深秋,人们常常看见成群的大雁向南飞,它们呀呀地叫着,掠过长空。 (2)小组讨论:对于大雁南飞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疑问?你提出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完成6页第一个表格) (3)小组汇报交流:(出示课件) 大雁为什么南飞——由规律引发的思考 麻雀为什么不南飞——根据对比得出的发现 它们什么时间走什么时间回——顺着问题的方向追问 途中会遇到什么危险——遇到困难引发的思考 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吗——在常规中发生的意外 …… (4)师:对同一件事,我们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反过来,我们可以先提出问题,再思考问题背后的方法。(出示课件)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课本第6页第二个表) (5)小组汇报交流

《学与问》学后感(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学与问》学后感(500字)作文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而今天,汪老师就带我们学习了第23课《学与问》。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说了学与问的观点。这篇课文是由提出观点、证实观点、举例论证、得出结果所组成的。首先,课文提出观点。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举例证实。说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从小就对世界充满的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小时候就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为什么,而哥白尼就是通过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才得到真知与无穷奥秘的知识的。还有就是说北宋的大科学家沈括也是通过问与自己的实践才知道了其中的奥秘的。他还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证实了上面的观点。最后,课文总结了: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得出了最终的结果。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我受益匪浅,是的,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必定有学与问,正如那一句俗语: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学与问就像打开知识海洋的金钥匙,让我们尽情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六年级:方紫铱 篇一:读《学与问》有感 读《学与问》有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课文是《学与问》,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这篇议论文主要哥白尼,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开始的才会有后来的成就。哥白尼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其中有一句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我喜欢这篇课文,它使我知道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不会时,不管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五年级:钟灵辉 篇二:小学生观后感作文 电影《洛克王国3》观后感 今天,我和表姐一起去看电影,电影名字叫《洛克王国3—圣龙的守护》。虽然这只是一部动画影片,但它却让我深受感触。 上午9点,电影开始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立刻就把我们带入了影片之中:洛克王国正遭受着黑暗的邪恶势力笼罩,幸福安宁的居民们人心惶惶、焦急不安,都城内外战火四起,整个王国陷入了灭顶之灾!拯救王国的圣龙骑士在众多伙伴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练就无尽的正能量,最终不负众望打败邪恶的黑暗力量,召唤出翼系精灵王,修复彩虹桥。从此以后,洛克王国又恢复了以往的安宁。 影片故事很感人,情节很生动。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善良的海盗黑杰克为帮助圣龙骑士与黑暗力量同归于尽;最让我深受启发的一幕是看到圣龙骑士在面临朋友的误会、背叛最后陷入绝境,却依然毫不气馁的练就无尽正能量;最让我高兴的一幕是他们通过团结一致的努力拼搏最终战败黑暗力量凯旋而归----- 通过这些故事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