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

1.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

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

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

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一)记叙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2、叙述方式

顺叙:

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插叙:

①补充说明作用,使内容更加丰富(使情节更加完整);②突出中心人物,使形象更加丰满;③铺垫照应作用,使结构更加严密;④深化小说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⑤行

文富于变化(中断或停止),使情节更加波折。

补叙:

①解释说明,使主题表达充分;②补充丰富,使文章结构完整;③造成悬念(出人意料),使情节跌宕起伏。

(二)描写

1、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借助(次要人物、物象、环境)烘托。

2、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手法:

(1)从技巧角度看

①细描(工笔)与白描;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③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④正侧结合;⑤点面结合;⑥细节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突出环境特征;表达真挚情感;暗示寓意作用。⑦色彩的渲染烘托。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2)从修辞角度看: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3)从写景角度看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形、声、色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写景顺序:分层写景(远近、高低、内外)。

【表现手法】

1、细节描写。

2、白描:文字简练单纯,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准确、生动传神。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1)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抒发思想感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2)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

4、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不同的两个事物(人)或一个事物(人)的两个不同方面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作用:(1)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事物特点。(2)形象鲜明,深化主题。

5、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1)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强化思想、感情。(2)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6、渲染: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多方面描绘某一事物,用来突出所要表达的对象。

作用:(1)营造氛围,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2)为行文设置铺垫。

7、想象(联想):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联或相似的事物、观念。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对所想象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过程。

作用:(1)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丰满;(2)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

9、扬抑: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

作用:(1)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2)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3)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10、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说理方法)。

作用:(1)以浅寓深,更浅显形象地突出本体事物特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11、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铺垫:先不把谜底揭开,通过叙事、写人、描景等,为下文张本(引出下文)。

作用:(1)烘托下文出现的主要人或事,使之更突出,主题得到深化。(2)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急切期待心理。

1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

作用:(1)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2)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14、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

作用: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15、正侧结合:

作用:(1)能够立体地塑造形象,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2)使故事情节发展张弛有度(正面描写使情节紧凑,侧面描写使情节舒缓);(3)使叙事过程详略得当,详写部分内容丰满,有血有肉。

16、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作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17、虚实结合:眼前为实,想象、回忆、虚构之事为虚。

作用:(1)更突出事物的特点;(2)更鲜明地刻画人物;(3)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18、点面结合:“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具体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描写(概括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作用:(1)点面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2)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19、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用:(1)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2)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20、开门见山:

作用:(1)叙事,直接从事件的的某个环节写起,引人入胜;

(2)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21、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作用:(1)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2)使语言辛辣幽默。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反语、双关等

【结构方法】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承上启下、首尾照应、伏笔、铺垫等

【注意】

1.要坚持记牢概念。

先要熟记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布局谋篇、修辞手法等的概念,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做出判断;然后就是注意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才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准确选择答题的方向。

2.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布局谋篇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时,一定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分析,不能就技巧谈技巧,要立足文本。

3.要坚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

在作品中,艺术技巧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艺术技巧时,也要与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结合在一起。

4.要坚持答题时的两个原则。

答题的基本原则就是“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这样可以防止漏写,也可以使条理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知识点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苦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约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约纳的后脑壳喷气。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要是能跟娘儿们谈一谈,那就更好。她们虽然都是蠢货,可是听不上两句就会哭起来。

“去看一看马吧,”约纳想。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约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本文有删改)

契诃夫这篇小说有什么艺术特点,请进行简要分析。

(1)语言简练。小说用词简洁精炼,短句多,而寓意丰富,达到言简意赅效果。

(2)环境烘托。用昏暗的暮色和大片的湿雪来烘托约纳所处的社会环境之冷漠。

(3)讽刺手法。约纳渴望诉说失子之痛,却无人愿意倾听,只好对马进行诉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紧扣题目强调的“艺术特点”这一关键词,联系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进行分析即可。分析艺术特点常见的角度有:人物描写的手法、情节构思的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等。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不管是叙述还是语言描写都多用短句,语意丰富,简洁生动;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开头的环境描写既是自然环境,也暗含社会环境,用环境烘托人物的处境和遭遇,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

小说反复描写的一个重要情节就是车夫向乘客和同行叙述自己的失子之痛:“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在大家都对他的诉说不感兴趣之后,他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没有人听约纳的诉说而马却静静地听着,这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无助,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 1.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 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 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 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 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一)记叙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2、叙述方式 顺叙: 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插叙: ①补充说明作用,使内容更加丰富(使情节更加完整);②突出中心人物,使形象更加丰满;③铺垫照应作用,使结构更加严密;④深化小说主题,使主题更加深刻;⑤行

2020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高分方案4小说艺术技巧的赏析与写法意图探究含答案

高分方案4 小说艺术技巧的赏析与写法意图探究 《考试说明》要求: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小说的艺术技巧,大致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修辞方法和语言技巧等,各种技巧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相通交错等现象。 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对小说主要写法考查的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对小说叙事艺术考查的有关问题梳理如下:

典题一小说常用艺术手法的赏析 例(2018年浙江《考试说明》例题、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面的问题。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

鉴赏小说的语言艺术(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06 品味语言艺术 教学目标 准确理解和熟记小说中语言特色的术语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和分析小说中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题点必备知识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的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二把握品味语言艺术的常见角度 用词特点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感情色彩感情浓淡、是否鲜明、是褒是贬。 语体色彩文言词、口头语、书面语、方言。 词语的表达效果运用叠词;精练的动词、形容词;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造句特点句式变化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整散句的搭配;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特点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准确。 描写特点如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铺陈渲染等手法运用,渲染氛围,烘托或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等。 个性特点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作家风格。 三分析语言风格及其形成因素或手法 豪放与柔婉

豪放景象→境界开阔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抒情→大多激越昂扬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柔婉对象→纤巧细致情感→细腻缠绵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表达情意→不直接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多用象征、比喻 质朴与华丽 质朴 (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 华丽 (典雅)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诙谐庄重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与细腻 简洁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四备考关键能力 品味语言艺术“三角度”

专题03现代文阅读Ⅱ考前梳理与指导(小说阅读客观题)-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分类考前梳理(全国通用)

2023高考语文各类题型考前梳理 2023现代文阅读Ⅱ考前梳理与指导 ——小说阅读01 客观题〔通用版〕 前言: 全国高考教育部命制的四套试,分别为新高考1卷2卷,全国甲卷,乙卷,四套试卷现代文阅读Ⅱ均为文学类文本,新高考卷为2道选择题〔3+3〕两道简答题〔6+6〕共18分,全国卷为1道选择题〔3〕+2道简答题〔6+6〕,分值共15分。 小说的选择题根本上侧重检测考生对小说文本内容的阅读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原那么上新高卷2道选择题分别为1道文本内容,1道艺术手法,全国卷那么是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合二为一。 原那么上,小说选择题是易得分点,认真阅读,认真比对,特殊关注选项中的结论术语等,一般是能够拿准这两道题的总分值。 小说阅读考查要点: 小说的考查离不开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个关键词,设题根本围绕关键词进行。 1.环境。“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开展、、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支配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支配的作用。 3.人物。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 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7.重点关注:叙事方式、文学评论、改写效果新题型。 01 选择题设题侧重点梳理 新高考卷模式,2道选择题,内容与艺术特色分开命题。 例1〔2023高三广东3月联考〕6.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泥瓦匠“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供应了一张作画的温床〞,说明他们在砌墙之初并未想到墙在风雨的侵蚀下,会产生艺术美。 B.在作者看来,美需要发觉,如夕阳晚照中的老墙就美得让人心颤;同时,美也需要爱护,如立在窗前的新居就破坏了老墙之美。 C.作者说儿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从侧面表现了大自然墙体绘画的神妙,也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 D.结尾处“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写出了作者对“老墙〞逝去的无奈,为深巷里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而欣喜。 7.以下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增加了散文的表达层次。B.作者善用比较,以“风雨如刀,岁月如锥〞写出了对墙的“雕琢〞,让墙具有立体的美感。C.文章前半局部聚焦对墙进行细部刻画,后半局部对墙进行整体描述,不枝不蔓,详略适宜。D.作者选取“青瓦〞“绿苔〞“绚烂的花〞等物象,让被人遗弃的土墙也具有了独特的美感。【答案】 6.B此题考查同学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力量。 B.“立在窗前的新居就破坏了老墙之美〞错,西边的新居壁立眼前,将作者观看老墙的视线挡了个严严实实,而不是破坏了老墙之美。应选B。 7.D此题考查同学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力量。 A.“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错,原文第一段写的是“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表达了作者对“墙〞的宠爱。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小说文本阅读 答题指导 第一部分题目主题类 【高考预测】 2023年语文高考,关于小说的题目和主题的试题依然可以在客观的选择题和主观的简答题里出现,直接考查题目或者主题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客观题读懂选项,主观题读懂题干,在复习的过程中将小说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语言、形象、结构、环境、表达技巧和文本特征要有一套整体的体系。确定答题的思路,结合文本作相应的阐释。 【应试技巧】 (一)小说主题意蕴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挖掘小说主题意蕴,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三)小说主题意蕴阅读突破点 ①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 ②注意标题和体裁。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时就是小说线索,必须关注。 ③抓关键性语句。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作者的评述、诠释的一些关键语句。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说中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如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以及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 ④注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⑤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和作家的相关状况,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知人论世可以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⑥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尤其情节的突转,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手法。 (四)常见题型 1.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主题。(或)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2.结合小说主题,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3.结合某某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4.读了全文,小说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5.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读完这篇小说,文中……对你有什么启示?谈谈你的体会。 7.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注意: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评价”“探讨”“看待”“谈谈”等作答动词和“主旨”“意图”“意蕴”“情感”“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五)小说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高频考点考前指导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小说主观题高频考点考前指导 【高频考点1:小说标题】 高考小说标题的考查的角度 ①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标题的意蕴)②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③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如“××”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④不同标题的比较。 答题思路及规范: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 ①表层:本义。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③主旨:象征义,结合人 物、主题分析。 例【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T12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本义)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 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比 喻义)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惜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 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主旨 典型例题小说以“寻找安详”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 【参考答案】①表层义:“寻找安详”指的是“我”和老乡去寻找一个叫安详的画家。 ②深层义:“寻找安详”也指画家安详安心守山,真情投入,寻找到内心的 安静祥和,寻找到了艺术的真谛。③主旨义:“寻找安详”还指“我”寻找到 了内心的安详,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浮躁的反思,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内心的“安详”。 (二)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识记内容】 ①人物层面: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寄托人物的 情感。②情节层面:概括了主要情节、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等。 ③环境层面: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故事背景,渲染氛围等。④主题层面:紧扣、(体现、揭示、暗示)了主题;使用了某种手法,生动新颖,或含有象征意味、寓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 答题技巧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汇编 考点一作品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物象 一、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二、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概括,都有较固定的术语。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宽容、聪明、机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深谋远虑、乐于助人、严于律己、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 三、形象与性格(形象特点=性格特点+身份、地位、外貌、职业等) (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1)外在特征,包括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 (2)内在特征,包括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性格特征、命运变迁。 四、答题步骤(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夸尽效果

课时59精准赏析艺术技巧 ——精准判断,夸尽效果 知识清单(十二)艺术技巧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从这一点上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 一、描写艺术 1.人物描写艺术

2.景物描写艺术 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景物描写作用参见《大一轮复习讲义》课时57“自然环境题”的“点拨关键”) 3.场景描写艺术 场景描写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如安娜·卡列尼娜在公共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秘密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全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场景描写的作用:①给全篇“定调”,使叙述更加自然;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③导引人物出场;④揭示人物性格;⑤作为一种象征。 二、语言艺术 1.小说语言分类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语言与文体特征(附教材经典课文示例解析)

一、语言艺术 (一)作品语言 1.用词之美 (1)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示例: 《祝福》 【例1】 这是" 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 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段叙述是平实的。叙述者介绍了鲁四老爸的身份,通过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 立场和政治态度。监生"在清王朝是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的,可见鲁四井来“科班"出身,通过讲“理学”那“脱落"的对题,未必觉全的"康服字典》,摆在案头的完的《康熙字典》和《四书衬》这些语句的描绘。一个不学无术,信奉宋明理学,没落腐朽的的乡村地主的形像便鲜明地呈现出来了。 【例2】 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不开一句口,很象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安分耐劳"当为从"安分守己"中节取了“安分”、从吃苦耐劳”中节取了“耐劳"合并而成的词组。原来的两个成语都是褒义的,是人的优良品质,然面作者在这里对祥林嫂并不是持完全赞扬的态度。他表达的是地主“四婶"对祥林嫂的印象,这些品质使 得样林嫂成为理想的剥削对象:“安分”便不会反抗主子,“耐劳”便能为主子创造更多的财富。作者把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溶于一个词组中,既使语言更简练,也借此更含蓄地表达了对样林嫂的悲悯。

《哦,香雪》 【例3】 以“哦,香雪!香雪!”这样的感叹创作结 “哦”字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种种举动的理解与赞美,整个作品洋溢着对以香雪为代表的山乡姑娘纯洁善良品性的歌颂。 (2)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示例: 《祝福》 【例1】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这里“间或”一词虽是一个虚词,但其作用却不可低估,表示极其偶然之意,“轮”本属名词,这里借为动词,虽是“转动”之意,却又不如“转动”灵活,而且在前面用“间或”一词来修饰,这就将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均受到极大摧残的祥林嫂的呆滞神态写得既精确又生动。再看“活物”一词,作者把它用在人的身上显然是个贬义词,很显然,在这里鲁迅先生仔细辨别词语感情色彩的细微差别后,反其义而用之,以此表达对封建制度的控诉,潜在之意是说封建制度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搞成了一个仅有一丝气息的“东西”了,把她做人的权利剥夺殆尽。 【例2】 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精彩”多用为形容词,而在这里却用作名词,很贴切地把一双既无神又无光、即将丧失生命的人的眼睛刻画了出来;“忽然发光”就把濒于绝境的祥林嫂以为可以找到一线生的希望的心理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例3】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考点+题型+解题指导)

小说阅读专题2:分析环境描写,赏析艺术技巧 考点一:分析环境描写 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对这一考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常见提问方式】 1.本文第×(×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2.本文多次出现对xx 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 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 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①从写景的层次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 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 “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虚”指作者的想象和

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如《祝福》中第四次写雪时的暗示。 (2)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4)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例如:《水浒传》之节选《智取生辰纲》部分,杨志等人一上路,作者就开始写太阳,写树林,并从多个角度反复渲染气温之高之热:有通过作者直接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候、老督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而这些对环境的描绘,不仅为杨志等人失去生辰纲同时也为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突出了杨志精明、老练、谨慎及晁盖等人的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总结(形象鉴赏题+情节赏析题+语言赏析题+环境分析题)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 答题技巧 一、形象鉴赏题 【知识必备】 (一)人称选用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 2.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3.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小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感情。 (二)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1.人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2)侧面描写:以他人言行反映、衬托人物。 2.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1)肖像、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在形象和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现人物的某一特征,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三)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从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来看:人物形象本身的社会意义、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对其他人物正衬或反衬的作用。 (2)从揭示或暗示主题方面来看:人物形象折射出社会现象,给人带来某种启示。 (3)从文章的线索方面来看:若是线索人物,则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2)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反复出现串联情节。 (3)揭示或凸显主题。 (4)提供具体社会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多为群体人物) 【解题技巧】 (一)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 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 4.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5.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都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 (二)分析人物心理的角度和方法 1.分析人物情感态度的角度:语言、情节、细节、环境描写等。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表达技巧题解题方略

主标题:小说的艺术技巧题解题方略 副标题:小说的艺术技巧有较大的复杂性,要足够重视哦! 关键词:解题方略,典型示例 难度:4 重要程度:4 内容: 一、解题方略: 1.一定要注意小说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2.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 3.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答题范式 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二、典型示例:(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题目: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 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命题分析: 小说的艺术技巧这个考点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文中的××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有什么作用?或: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请对文中画线句子(或段落)进行赏析? 3.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 4.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5.分析文章开头、结尾的表达技巧。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必背知识) 一、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艺术特色) 二、几个命题要点: 1. 揣摩人物形象(人) 2. 把握故事情节(事) 3. 注意环境描写(景) 4. 物品作用(物) 5. 概括探究主题(情) 6. 分析写作技巧(法) 7. 理解小说标题(题) 8. 品味语言特色(语) 第一种考查角度——人物 【考查题型一】:梳理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方法:(一)找到概括分析的切入点: 1、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根据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4、从情节发展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5、从分析环境入手。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或自然环境中去理解。 6、注意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弄清楚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特征包括: 1、性格特征:善良、勤劳、正直、豪爽、含蓄、固执、乐于助人…… 2、精神品质特征:乐观、悲观、积极、消极、精神矍铄…… 3、身份地位特征:人大代表、建筑工人、身份卑微的老人…… 4、思想特征:爱党爱国、传统守旧、封建愚昧、思想先进…… 5、外貌特征: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穿着时尚、邋遢、穿着讲究…… (提示: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不同的是还要答出除性格外的外貌、精神品质、思想、身份地位等。) 规范答题:2个答题模式 1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2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作答 ①特征1+结合文章分析②特征2+结合文章分析③特征3+结合文章分析 例题: 【考查题型三】:人物的作用 一主要人物作用: (1)概括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2)对情节作用:A推动情节发展B是线索(看有没有在全文前中后出现,有出现就是线索)(3)对主题作用:A告诉人们某个道理;B揭露某个社会现实C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规范答题:套进去就可以了 ①某某某是一个...........的人。②A推动了..........情节发展;B......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结构清晰,情节更加紧凑。 ③A告诉人们..........道理B揭露.........社会现实C表达了作者........情感。 二次要人物的作用:(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规范答题:套进去就可以了 ①衬托主要人物②A告诉人们..........道理B揭露.........社会现实C表达了作者........情感。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结构清晰,情节更加紧凑。 三物象的作用:规范答题:套进去就可以了 (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 (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A推动了..........情节发展;B......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结构清晰,情节更加紧凑。(3从环境方面思考,暗示......时代背景,刻画......典型环境。 (4从主题方面思考,象征着.......。 第二种考查角度——情节 【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规范答题:什么人什么原因做了什么事情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明确小说各种情节的作用: 一、开头的类型及作用(以下都是答题套路,答题时必须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 (一)一般开头:1.开门见山,点明主旨;2.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二)设疑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三)写景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 (四)直切式开头:小说直接切入场景,直接将读者置于故事情节之中,现场感与参与感强烈 二、中间情节的作用(以下都是答题套路,答题时必须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 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三、结尾的类型及作用(以下都是答题套路,答题时必须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 1、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结局 ①从主题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看,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审美,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局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5、以景作结的结局 ①从结构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 ②从情节看,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 ③从人物看,烘托人物 ④从主题看,升华主题 ⑤从读者看,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 怎样答情节作用

赏析小说艺术手法

赏析小说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艺术手法方面的命题特点。 2、学习赏析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的技巧。 第一课时 一、考点解析 小说的艺术技巧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较为复杂、丰富的技巧系统,与散文鉴赏中的表达技巧系统是完全相通共用的,但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表达特色。近年来,高考小说命题有向此方向发展的趋势。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技巧、描写艺术、情节设置艺术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 (一)赏析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其中叙述与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叙事(记叙)作为小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技巧表现在叙事的人称和方式两个方面。 1、赏析描写技巧 小说中的描写有两种,一是环境描写,主要指景物描写;二是人物描写,它是描写的重点。 (1)景物描写技巧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5)白描和工笔。 2、人物描写技巧 小说中的描写有两种,一是环境描写,主要指景物描写;二是人物描写,它是描写的重点。1.景物描写技巧 (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5)白描和工笔 2.人物描写技巧 (1)正面描写 ①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心境、性格等。 ④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⑤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交叉在一起。 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⑥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或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作用: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2)侧面描写 即不把笔墨用在要描写的对象上,而是通过对环境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从而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特征。这种描写方法不仅是对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还是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其立体感的重要手段。侧面描写主要有环境烘托、人物衬托、人物对照等。 作用:往往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细节描写: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烘托出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答题用语:渲染某种氛围,衬托人物某种心理情感,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推动某方面情节发展,揭示了某种主题。 注意:广义的表现手法也包括叙述、描写、构思等技巧手段。广义的包括修辞手法。 狭义的只值象征、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二)赏析表现手法 (1)象征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小说专题训练------赏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槲的卖主 【美】欧·亨利 扬西·戈里法律事务所里最丢人的东西,就是趴在吱嘎发响的旧扶手椅上的戈里本人。那东倒西歪的小事务所,在贝瑟尔镇的大街上也有点儿自惭形秽。 趴在椅子里的戈里清晰地听到筹码的碰击声从大陪审团的屋子里传来,那是“县政府的人”在打扑克。打扑克害得戈里倾家荡产——先是丧失了几千元的遗产,接着是祖传的老宅。 戈里悲哀地呆望着山岭。他看到山上黑檞旁边一小块白色的地方就是月桂村,他是在那附近出生成长的。那里也是戈里和科尔特兰两个家族之间世仇的发源地。如今扬西·戈里想的并不是世仇。他那醉醺醺的头脑正在无望地思索着以后怎么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心爱的嗜好。 一辆招摇过市的马车来到他的门前,戈里冷漠地看着,发现来人竟是买了他的老宅的派克·加维。 加维说:“戈里先生,我来找你是为了想问你买一件东西。” “买东西!”戈里应声说。“问我买?”接着他粗声粗气地大笑起来。 “你家和科尔特兰家之间,”他清晰地、缓慢地说,“有一个古老的世仇。” 山地的上流人物多半都有世仇[注]。最后一次仇杀是他叔叔佩斯利·戈里在法官退庭之后,从法官席开枪把莱恩·科尔特兰打死了。 加维说:“我们不是上流人,不过我们要尽可能买个上流人做做。” 加维从裤袋里掏出一卷钞票,往桌上一扔。 桌上那一小卷钞票慢慢地自动松开,翻腾着,扭动着。 戈里心头突然火起。他把拳头往桌上一擂。“你一本正经地跑来,”他嚷道,“是不是专门向我提出这样一件荒唐可笑,欺侮人的事情?” “这很公道。”加维说,但是他伸出手,仿佛想把钱收回去的样子。 “别忙,加维。”戈里说,他的面孔涨得通红,“我接受你的建议。” 加维站起来,抖抖他的厚呢衣服。他走向门口,可是在那儿流连不去,显得有些为难。 “今天还要别的什么东西吗?”戈里略带讽刺地问道。

【2023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七)语言艺术

【2023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七)语言艺术【考情简述】 对小说语言艺术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常设题型有以下两类:体会重要语句含意、品味小说语言艺术。 【概念阐述】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所以,鉴赏小说的语言又有两层含义: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中作者的语言风格。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及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必备知识】 1.常见现当代作家的语言风格 鲁迅:犀利辛辣、凝重洗练、冷峻深刻。 巴金:热烈、明快、朴素的,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青春激情的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以《家》为代表;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 老舍:语言风格风趣幽默、俏皮洒脱、生动活泼、简洁朴茂、雅俗共赏。其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 沈从文: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诗意、含蓄、唯美的语言形式,又成就了他健康、高雅的美学追求。 赵树理:通俗化,大众化,诙谐幽默。 孙犁:诗化小说。淡雅聪俊,清新隽永,优美洗练,“质以传真”,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王安忆:清丽单纯,素淡粗朴,冷峻理智,细腻平实。 铁凝:语言风格是诗意、温情、风趣。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用中国传统的创造意境的手法以呈现,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宗璞:其语言如诗般优美,有诗般韵味,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字字锤炼,句句经营。 汪曾祺:清新自然,韵味悠长,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语言与人物的身份贴近。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5艺术技巧赏析类探究小说含解析

专题05 艺术技巧赏析类探究(小说) 【表达技巧】 优秀的小说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要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构思。小说的艺术技巧同样是作者艺术风格的体现,精巧的构思、层层的渲染、出人意料的结尾都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有重要作用。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思路导航 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知识储备 小说的表达技巧,具体来说,一是表达方式,二是修辞手法,三是表现手法,四是布局谋篇。 ◆表达方式 一、叙述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事,是叙事者介入故事,甚至变成故事中的人物。 【好处】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 2、第二人称:“你”一进入故事,读者介入情节或陷进故事的程度别别的人称更深入,不需要再经转换。 【好处】亲切自然,抒情更强烈动人,作者态度更鲜明。 3、第三人称:叙事者全知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好处】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好处】把叙述内容表述的条理清楚,自然流畅。 2、倒叙:先把叙述时间的结局或事件发生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段提到前边,然后再按照时间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