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记整理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

记整理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本书旨在

提供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社会的本质和

运作方式。

第一章: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 社会学通过观察、调查和理论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

- 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等。

第二章:社会学的理论取向

- 社会学的理论取向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交互主义。

- 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功能。

-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斗争的影响。

- 符号交互主义关注个体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

第三章:社会化和社会控制

- 社会化是个体研究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 社会控制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 社会控制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手段。

第四章: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 社会结构是由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机构构成的。

-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

-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 社会阶层是按照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划分的群体。

-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对个体机会和资源分配产生影响。

以上是《社会学概论》第2版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详细内容请阅读原书。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常识) 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迄今为止却只有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 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Comte)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Inkeles)指出了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 1,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什么) 2,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 3,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什么) 社会学家们: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传统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特别是圣西门的思想创始者们:孔德、斯宾塞(Spencer) 实际奠基者们:涂尔干(Durkheim,又译迪尔凯姆、杜尔克姆)、韦伯(Webber)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运行状况:(社会的良性运行,中性运行,恶性运行) 1966-1976年,全面恶性,原因文革。 1976-1978年,转向中性摆脱恶性,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中性运行,后重建。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江村经济》《乡土中国》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两种生产:即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可概括出物质生产方式的三大基本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思考题: 1,试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是广泛而深远的。就其最基本的方面而言,首先,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其次,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最后,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减缩型,由此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2020年整理)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 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 (1)社会转型的产物 (2)社会秩序的要求 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 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 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 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 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 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 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 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3)不属于以上两类 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 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大一社会学概论第二版重点

大一社会学概论第二版重点 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P4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P14 (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二)从社会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三、社会学的社会功能P24 (一)科学理性功能 (二)人文价值功能 (三)服务建设功能 四、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P28 (一)概念: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P28 (二)人口与社会运行 1.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P29 概念: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做人口数量的同义词

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P30 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的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转变与老龄化P32 概念: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P45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可以概括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的三大基本特征。 五、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P49 社会与社会系统是社会学学科的最为核心的概念,也是社会运行的主体。 (一)社会的特点P51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二)社会的功能P52

1.整合的功能 2.交流的功能 3.导向的功能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三)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P58 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P58 概念: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的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

2021社会学概论第二版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1)时代背景 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 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复习笔记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 1、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整体出发,通过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功能 3、马克思对社会学的贡献: 马克思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概念,但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将社会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上,比如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1、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迪尔卡姆)的基本观点: 经验是科学的唯一来源,只有经过经验验证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未经验证的只是假设;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因此社会学的

首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客观描述事实揭示真相; 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因此分析人的行为要了解外部因素,探求人的意识是没有意义的。 2、反实证主义(韦伯)的基本观点:反实证主义也称人本主义社 会学。 强调区分自然客体与社会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 化; 强调社会参与者的主体性、意识性、能动性,反对把人作为非人格的客观实体的物化现象; 注重运用价值关联,主张对社会事实与价值判断、理论与实践进行分别处理。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 实践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级分析理论、实事求是的观点 第三章社会 1、社会唯实论的观点: 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2、社会唯名论的观点: 社会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名称,个人是真实存在 的,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和互动的形式。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1、社会的定义 社会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特定文化意义系统,其中包括个体和群 体之间隔离而又不完全可分割的相互关系。 2、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性行为和社会状态的学科,它用科学研究 方法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普遍性,以及这些群体如何在宏 观水平上影响社会发展。 3、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是指运用科学思维、采用定性或定量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现 实进行重复的、可量化的思维的观察,以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得 出结论、不断完善理论的一个系统的活动。 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1、结构-功能分析 结构-功能分析是一种社会结构的理论,其目的是探索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它们对于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变迁理论 变迁理论是指社会结构在一段历史时期内,由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 发展的社会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社会发展是一些社会结构因素的变 化和发展。 3、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是指社会行为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以及人们的社会行为如何受到自身人际关系的影响和改变。 三、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是一门研究所有形式社会共同生活模式和实践、和关于这些共同生活模式本身及其影响的学科。 2、社会分层研究 社会分层研究是指对社会的一般结构的研究,特别关注社会的层次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 3、社会变迁研究 社会变迁研究是指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演变和发展的一个领域,旨在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尝试预测未来的社会随着特定社会要素而发展的方向。

社会学概论考试笔记重点

一、什么是社会学。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 为主体建立起来的相互交往和运动的社会关系体系。 二、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行 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三、社会角色的功能。1.互动功能。2.规范功能。3.自我表现功能。 四、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按获得方式。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 的角色——按承担角色时的心理。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按角色行为的规范程度。4.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按角色在社会上发挥实现目标的功能。 五、社会角色的失调。在角色的扮演中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就 是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在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产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分为角色间和角色内冲突。2.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些什么和该怎么去做。3.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4.角色失败。由于都肿原因是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而废,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 六、初级群体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活动空间接近。2.接触时间长。3.相互交往 比较自由,不受过多的约束。4.交往各方角色,地位之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七、初级群体的特征。1.面对面的互动。2.有限定的群体规模。3.不能完全替代人与人 之间的特殊关系。3.靠伦理维持的群体控制。 八、初级群体的社会功能。1.物质生产饥饿人口生产的功能。2.社会话功能。3.提供个 人生活和闲暇活动的场所。4.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作用。 九、家庭。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本质特征是A.构成家庭的成员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确定的。B.家庭的基本功能就是进行人口再生产。C.家庭的日常生活形态是共同居住,共同饮食,共同拥有财产,生活上共尽义务,相互保障。D.家庭式以性爱,母爱,父爱等特殊的情感关系为纽带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家庭的历史演变1.血缘制家庭2.伙婚制家庭3.偶婚制家庭4.一夫一妻制家庭。根据家庭的结构特点分类,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1.核心家庭,有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未婚子女组成。2.主干家庭,由一对夫妻与其父母及其未婚子女组成。3.联合家庭。4.变异家庭。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依附自身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彼此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问题1.离婚姻问题2.老年人问题3.独生子女问题4.家庭暴力问题。 十、个体社会化的内涵,简单地说就是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基本 内容。1.教导有关生产与生活的基本关系知识和技能。2.培养社会角色。3.树立生活目标,培养价值观念。4.教导和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十一、社会互动的基本类型。1.不同行动主体间的社会互动。A.人际互动。B.群体互动。 2.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a.合作b.竞争c.冲突。 3.集体行为,缺乏组织的一群人收到某 一个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也叫集合行为或集群行为。 十二、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的过程与现象,简单的说,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十三、社会流动的概述。人们在社会空间结构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意义 1.社会中的大多数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 2.社会流动还有助于 社会选拔人才。3.社会流动是评价一个社会分层系良性成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十四、社会变迁的内涵与原因。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基本形态的变化。主要内容包括1.自然环境引起的社会变迁。2.人口的变迁3.经济的变迁4.社会结构的变迁 5.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6.科学技术的变迁。 7.文化的变迁。 十五、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1.经济上的工业化。是经济化最核心的特征和首先要内容, 也是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变迁的标志和动因。更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的民主化。主要体现在民众的一种普遍参与,政治的民主化是社会上下形成 了一种普遍的参与政治文化不仅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制度的有效参与机制,政治的现代化性变得日趋成熟和完善。3.社会上的城市化。4.文化上的世俗化。5.组织上的科层化。6.观念上的理论化。 十六、社会现代的主要特征:a经济上的工业化;b政治上的民主化;c社会上的城市化; d组织上的科层化;e文化上的世俗化;f观念上的理性化。 十七、社会保障的功能:a化解个人与社会的风险,维持社会的安定;b缓解社会贫困,创造更大的平等;c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d调节社会供求,促进经济增长;e调节个人行为,保障其生存与发展。 十八、社会保障的特点:a强制性b社会性c福利性d互济性e保障性f公平性。 十九、.社会保障的外延: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二十、.对越轨行为的控制:a周密的推进改革,减轻对弱势群体的伤害;b建立社会预警系统;c重建社会道德体系;d加强法制建设。 二十一、.越轨的类型:不适当行为,异常行为,自毁行为,不道德行为,反社会行为,犯罪行为。 二十二、社会越轨: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二十三、社会控制的功能:a维护正常生活b维护社会秩序c促进社会发展d负功能。 二十四、社会控制的类型: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 二十五、内在控制:使成员通过对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内化,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的自我控制过程。 二十六、社会制度的构成:价值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施系统。 二十七、社会制度的功能:a对个人而言,社会制度具有行为导向功能;b从社会层面看,具有社会整合作用;c从文化层面看,起到了文化积累和延续的功能。 二十八、社会制度的特征: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 二十九、社会制度: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这种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三十、文化的类型: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 三十一、文化的特征:人为性,后天习得性,共享性,多样性,传递性。 三十二、文化的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规范体系。 三十三、文化:广义是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专指精神文化而言。 三十四、文化的三个层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文化就是与自然相对应的,凡人类创造出来的,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媒介传承于后世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三十五、社会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 三十六、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口结构要素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及发展不和谐、不相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数量方面,表现为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在素质方面,表现为人口中未受教育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数偏多,健康状况不好祸首疾病困扰的人较多;在人口结构方面,表现为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与物质生产、社会生活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相协调。人口战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挖掘人力资源。 三十七、社会问题的特点:社会性,破坏性,普遍性,客观性,复杂性。 三十八、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经济的发展变化;环境;人口; 社会制度;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技术。 三十九、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a自然环境引起的变迁;b人口的变迁;c经济变迁; d社会结构变迁;e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f科学技术变迁;g文化变迁。四十、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基本形态的变化。

2013年新版 自考《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整理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主要介绍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也比较零散。从历年考试来看,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基本上不会出大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 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四个条件: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多选题]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D.阶级斗争的需要 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 [答案]ABC [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变革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以及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例题·单选题]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 A.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B.社会变革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在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中,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二)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 1、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孔德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马克思对社会学的主要贡献★ 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和社会进化。 (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 1、埃米尔·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 2、马克斯·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层制 [例题·单选题]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 A.斯宾塞 B.涂尔干 C.马克思 D.孔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 [例题·单选题]斯宾塞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 A. 大有机体 B.超有机体 C.进化有机体 D.聚合有机体 [答案]B [解析]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 第二节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一)芝加哥学派 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2、芝加哥学派的学术成就(四个方面)★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 第一章社会的基础与条件(人口、环境、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文化) 第一节人口(定义: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一、人口规模(数量)与人口结构 1、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 2、人口性别结构 性别比:表示人口中的男性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是女性人口中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人口性别比根据统计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性别比、结婚年龄性别比 男女两性的平衡发展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 二、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世界人口分布受到三条气候线的决定性影响,即寒冷线、干燥线和湿热线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2、人口迁移(动态的人口分布) 人口迁移理论主要研究:迁移者、迁移动机、迁移过程和迁移结果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环境容量;人口经济容量 “迁移利益差异比较选择原理”:从迁移中获得的利益是否会大于将损失的利益 三、人口转变与老龄化 1、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论/人口转变)是关于人口发展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 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之过程的一种理论 2、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1)、老年抚养系数提高,影响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 (2)、由此影想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 (3)、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 (4)、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由此带来人口发 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倡导健康老龄化,挖掘人力资本潜力 四、人口健康 1、人口预期寿命:是综合反应人口健康水平的平均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联合国在1990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1)、老年人个体健康,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2)、老年人口群体的整体健康,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与社会整体相协调(3)、人文环境健康,营造老年友好的社会环境 积极老龄化: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是指老年人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 第二节环境 一、环境及其社会功能 1、环境的定义: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的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 2、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曾经试图用模型呈现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运行何发展的功能,他认为:环 境服务于人类的功能包括:供应站、居住地、废物库 ps: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 二、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1、关于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生态复合体) 该模型中:(1)、每个要素都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 (2)、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从人口、技术、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及相互作用角度来分析环境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开启了环境社会学中的人类生态学派 2、关于人类社会对环境系统的影响的理论:IPAT(环境影响-人口-富裕程度-技术)模型I=PAT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社会学产生的时间 1838年,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最先提出 2、科层制(官僚制) 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具有五大基本特征:专门化;等级制;规则化;非人格化;技术化。 3、社会学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默顿指出,社会结构构成单位的功能可以外显功能(可以意识到和看到的),和潜在功能(未意识到和未看到的)。 4、互动论 互动论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是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 代表人物:米德、戈夫曼 第二章文化 1、文化堕距 威廉·奥格本(美)指在文化的变迁过程中,文化的各个部分变迁的速度不一样,有的变迁速度快,有的变迁速度慢,由此造成了某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文化的复合性。 (3)文化的象征性。 (4)文化的传递性。“文化反哺”晚辈向长辈之间传递属于逆向社会化 (5)文化的变迁性。 3、规范包括哪几种情况 规范就是行为的准则,包括习俗、道德、宗教和法律。 4、文化的分析 (1)功能主义的视角 从功能主义视角来看,一个特定文化特征的存在是由于其履行了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 (2)冲突论的视角 从冲突论的视角看,文化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保护或促进了某一社会集团的利益。 (3)文化生态学的视角 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特性是由其资源和周围环境的限制所决定的,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生态学的奠基人是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特。 5、文化震惊和边际文化 文化震惊(文化冲击)指生活在某一文化模式当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外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①社会学: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②★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保障、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③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 ④人口:就其最基础的含义而言,即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⑤★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稠密程度的指标,指特定时点上单位土地面积所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数来表示,可以用来评估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⑥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的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⑦老龄化:即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

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⑨★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生物、物理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应的环境。它不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实际上是一种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具有系统的特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⑩价值观:指社会成员对于人或事物价值的判断,即对于人或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也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二简答题 (一)★简述社会学的社会功能 1科学理性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认识和改造现代社会的有效的工具。 ①认识社会: 第一:社会学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将来怎样变化 第二: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第三:社会学能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定量的研究。 ②改造社会 第一: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第二: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行动以及社会问题的一 门科学。它关注社会的结构、制度、文化及其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可以涵盖从微观个体行为到宏观社会结构的各个 层面。 首先,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 种组织形式以及个体在这些组织中的地位和角色。社会结构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经济机构等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它规范了个体的行动和关系。 其次,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社会交互和社会关系。社会交互指的 是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过程,而社会关系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持续 的关系。社会交互和社会关系不仅包括个体之间的互动,还包括社会角色、社会网络等因素。社会交互和社会关系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涉及 到社会凝聚力、信任、合作等问题。 第三,社会学研究还关注社会行动和社会问题。社会行动是指个体或 群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活动,包括行为的目的、动机以及行为带来的结果。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体幸福的现象和现象,例如贫困、犯罪、不平等等。社会学研究社会行动和社会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社会学研究还关注社会变迁和社会变革。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 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包括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 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演变等。社会变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是指社会中根

本性的、大规模的变化。社会变迁和社会变革是社会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需要研究者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社会学的研究重点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交互和社会关系、社会行动和社会问题、社会变迁和社会变革等方面。这些研究内容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在实施社会学研究时,需要应用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例如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网络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只有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微观的个人行为到宏观的社会结构,都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社会学概论》中的重点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学的概念和方法。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社会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运动、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社会学的目的是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社会学引入了一系列基本概念,如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网络、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这些概念是构建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学的分析方法 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考察或间接观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方法,实验法则是通过实验来控制和观察社

会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应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功能主义、冲突论、互动论、系统论等。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冲突论则强调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互动论关注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和意义,系统论则将社会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些理论流派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应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五、社会学的研究应用 社会学的研究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揭示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探究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研究社会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和挑战等。社会学也可以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总之,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和掌握社会学的概念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什么是社会学 1、〔1〕社会学和哲学的关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国的哲学主要是历史唯物论,社会学受到哲学的指导 〔2〕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关系 比方说小时候遇到挫折 2、社会学的功能 〔1〕认识社会的功能 〔2〕实践、改善社会的功能,促进和谐社会,社会进步 二、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1、研究社会学的几个重要的人 孔德 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把社会学定义成“实证哲学”,把他从哲学剥离出来,力图建设成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涂尔干 《自杀论》,通过实证的数据分析地区、民族、宗教影响当地的自杀率。他将自杀分为利己式、利他式、宿命式和越轨式四类,并认为自杀与群体联系的强弱有关。在具有凝聚力、整合性高的社区或社会中,群体联系更为密切,自杀率会更低;在个体主义占主导的群体内,自杀率最高。 马克思·韦伯 与前两者不一样,前两者是通过实证、案例的实践调研、数据的分析来分析社会现象,找出它的规律。而马克斯韦伯是通过宗教、个人行为现象、某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推理来分析。他的代表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形成一个作用,天职观——资本家赚钱是自己的一种天职,天生应该去做这些事情〔通过压榨老百姓来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宗教的推理《儒教与道教》。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 实证:通过实验、操作、问卷、定量、数据分析来研究社会学,分析社会定量,强调特定的规律,强调客观的真实性存在 解释:通过宗教行为、人的行为背后的解释分析 批判:批判阶级对立、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剥削,通过辩证的批判看社会现象 2、问卷调查 如何提问、设计问卷 确定选取样本的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即由各种问题组成的、用来向被调查者提问的卷子,是收集资料的工具。

社会学概论考试重点

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站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4.社会需要:是人们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6.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与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组织的结构。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与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0.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1.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取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与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 12.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13.社区组织: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会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 14.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15.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伸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16.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17.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18.社会流动: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与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19.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20.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与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21.社会趋同论: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了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XX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2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23.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以言论形式表现的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 24.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 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5.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 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 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26.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 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27.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 需要,但其中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 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2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 时担当两种以上角色,这此角色又对他提出出相互 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 29.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上,在一定 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 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和心理特征 和总和。 30.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群体,是由面对面的 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和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1.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成与其相互 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 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32.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 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 的组织结构形与管理方式。 33.人文区位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 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与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 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 地域窨上的居信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 34.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 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 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 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35.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 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 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 36.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 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占有 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7.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 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 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38.规则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 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与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39.越轨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 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40.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 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 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41.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 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 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42.世界体系论:它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 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联系和不平等的贸易 来剥削不发达国家。 43.“第三次浪潮”:社会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 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现 在又进入打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 称之为“第三次浪潮”。 二、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是从(孔德) 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 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3.社会化的基础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 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 题运算阶段。 4.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和(商 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5.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6.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 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1901)年他出 版了名为《社会控制》的论文集。 7.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环境压力) 来实现的。 8.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 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 9.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 会福利)三项内容。 10.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 作)、(社区工作)。 11.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 (社区工作)。 12.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 直流动);按运动方向参照划分(代际流动)与(代 内流动)。 13.社会流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 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 1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 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 15.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 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 (智力)等;社会文化条件包括(国家、民族文化 差异)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它集团的区别 16.社会分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 外部的游离化 17.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规则系统)、 (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18.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 19.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 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20.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21.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正 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胁)的社会成员 22.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 累托)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 23.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化人类 学)、(社会系统理论) 24.社区一词由德国学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使 用用的。 25.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论点 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 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26.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 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27.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28.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29.人的社会化过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 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过程。 30.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有脑力劳动的条 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有语方言能力)、(有 人较强的学习能力)。 31.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 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3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 生产)不想适应。 33.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 34.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 关系和(掠夺关系) 35.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为首的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36.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人口 素质低) 37.我国面临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就业) 和解决(隐性失业)两个方面 38.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 (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39.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农村救 灾)、“五保”制度、(合作医疗)、扶贫 40.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41.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采用高就业、低工资、(高 补贴)、(高福利)的做法 42.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确定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 文化)的需要 4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是(康有为),在 (1891)年。 44.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 点,把社会群体分(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