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相机的生命周期

柯达相机的生命周期
柯达相机的生命周期

柯达相机的生命周期

“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这则闻名世界的广告语,是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在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著名口号。如今,柯达相机却在前不久申请了破产保护,柯达相机从形成到衰退,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

在1880年,乔治利用自己的发明专利技术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作为胶卷、胶片和第一部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的研发者,1888年注册了一个自编的品牌名称“柯达”,这个宣告了柯达相机的形成。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柯达的产品不断优化,相机变得越来越小和容易使用,1950年廉价、易用的8毫米电影相机推出,1963年至1972年生产超过五千万台Instamatic相机,变得也越来越袖珍,开创了大众摄影新时代。在19世纪最后几年到刚刚进入90世纪,其品牌成为快照摄影新媒体的同义词。柯达的成长过程可谓是一帆风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其他产品的竞争,核心技术也是掌控在柯达自己的手中,发展的速度也很快。

上世纪70年代中叶,柯达已经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20世纪80年代,作为美国工业上极具创新和令人钦佩的典范之一——柯达垄断了整个消费摄影市场。它赢得了艾美奖和奥斯卡奖,还将相机送入太空,被广泛认为创造了数码相机。1991年柯达就拥有了30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柯达相机变的成熟,没有其他摄影产业能够撼动老大的地位。

但是任何的风险危机不能忽视,正占据影像图像领域的柯达放松了警惕,没有了技术的创新,公司高管也乐于此状,没有再研究开发新的核心产品,最终面临了强大的挑战。在经过安居乐业的经营后,在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却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这与100年前伊士曼果断抛弃玻璃干板转向胶片技术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于此同时,在2000年~2003年,柯达胶片利润下滑了70%。2004年柯达停止了欧洲和美洲的传统胶卷相机销售,但并没有利用数码上的成功及时补上这一缺口。2007年柯达甚至炸掉了自己的胶片大楼。但这个举动并没有挽回柯达江河日下的颓势。2009年柯达决定忍痛割爱,将拥有长达74年历史的全球首款商用胶卷Kodachrome退市。柯达的股价在2011年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下跌了80% —是有史已来的低位。它的全球员工由14.5万缩少至1.9万人。它被纽交所警告,如果它的股价在未来六个月不能升到1美元以上,它就会被除牌。2012年1月19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已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以争取渡过流动性危机,确保业务继续运营。2012年4月20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宣布破产,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和拍卖!

个人认为,从柯达的形成到衰退再到现在公司破产,一个好的产品是要在不断创新发展下才能维持经营,才不会被其他公司超越。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公司的领导者要有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潜在的发展领域,而不是一味的安于现状,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就对于柯达来讲,一开始你在不断的更新,遥遥领先,但是当你停止脚步,其他的竞争对手就会抓住这个时机来超越你,柯达的走向衰败最关键的是没有适应时代的变化,观众需要什么,现在的人们喜欢的是产品越来越简单操作,你在2003年还在生产交卷,当然,不是说生产胶圈错误,只是重心要改放到数码上,交卷对于某些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需要的,但是大众来讲,数码的更加符合他们的口味。当你发现错误时,竞争对手就早已经领先一步下手,最后导致一家

百年企业破产。

柯达数码相机中国销售渠道调研报告p

柯达数码相机中国销售渠道调研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柯达数码相机中国销售渠道调研报告 2004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依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被业界称为“井喷年”。在数码大潮中,传统相机的领导者柯达也积极进军数码相机领域,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国内首家互联网调研中心ZDC从渠道角度,分析和探讨了柯达数码相机在我国的渠道战略规划、销售市场规划、渠道分布范围以及不同区域的分布特点。 一、柯达数码相机中国核心渠道分布 1、渠道分布图 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早在1927年,柯达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办事处,在进入中国的市场后,柯达在国内设立了28家办事处,其中柯达北京办事处成立于1981年,柯达亚太区总部设在上海。柯达投入巨资在上海、厦门、汕头、无锡和台湾建立了生产工厂,并且在全国建立了以柯达品牌命名的9200多家柯达影像网络,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全国性零售网络渠道。 柯达数码相机经销商遍布我国各大区域中心城市,并形成华南、华东以及华北三大重点区域销售市场,其中柯达IT营销网络最密集的是广东珠三角地区。经ZDC数据统计,北京、四川、陕西、河南、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是核心渠道分布地带,分布数量较多。但是在西藏、青海、内蒙古和海南目前没有IT核心渠道分布,这一点和奥林巴斯的数码渠道类似。 2、渠道战略和销售市场规划 (1) 渠道战略规划 柯达数码相机主要销售渠道模式:IT代理渠道、商场销售渠道、影像器材专卖店。柯达数码相机IT渠道采用总代分销模式,在98年有上海长凯、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三大总代理;在2000年,柯达进行渠道调整,总代重组后,清华紫光退出;2002年柯达与国内最大IT分销商神州数码合作,签约成为总代理,同年北大方正二次与柯达携手合作,签约成为总代,继神州数码、北大方正成为柯达总代理后,在2004年邦客诚数码也与柯达签约成为总代理,三大总代全面分销柯达数码相机。当今数码市场,90%以上的数码相机是通过IT产品渠道销售,所以柯达的IT代理渠道策略是选择强势渠道合作伙伴,共同开拓中国数码相机市场。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市场相对分散,IT销售渠道无法覆盖所有地区,况且柯达属于传统的胶卷厂商,因此柯达销售渠道商中摄影器材店的数量所占比重较大。柯达的市场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之产品生命周期

市场营销作业 之 产品生命周期案例分析 辅导老师: 姓名: 学号: 专业:

摩托罗拉“V998和V8088”的产品策略 案例思考? 1、公司针对V998手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分别采取了哪些不同的营销策略?试分析评价这些策略。 2、公司在推出V998手机的情况下,继续发展V8088手机,这两种产品既相似又有区别,试用产品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解释并评价这种策略。 分析、评价1: 针对V998——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㈠引入期:快速掠取策略 文段依据:公司推出V998手机的市场背景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爱立信三家公司雄踞手机市场的前三位,西门子、三星等品牌还没有引人注意,而国产手机更是悄无声息。 V998款手机是公司在1999年春天推向中国市场的,其特点是:双频、体积小、大显示屏和大键盘。这些特点在市场上是绝无权有的,再加上摩托罗拉先进的市场推广手段,很快便凭借功能和品牌,受到市场青睐。当时的市场定价是¥13000左右。 一、具备相应的市场条件(市场背景): (1)中国市场有较大的需求潜力。中国市场庞大,发展迅速。 (2)V998在市场上绝无仅有,功能奇特,具有较强吸引力。 (3)企业面临西门子、三星等潜在竞争者,需要在市场中保持或增强竞争力。 二、具体策略: (1)针对消费者对该产品不太了解——高促销 运用本公司先进的市场推广手段,以功能与品牌为砝码,引起目标市场的注意,加快市场渗透。 (2)针对广告费和其他营销费用开支较大;推出初期的产品产量和销售量少,单位成本相应较高——高价格 以此获取最大利润。 三、评价: 以快速掠取策略,迅速打开市场,获取最大利润,尽快收回新产品开发的投资。 但是高价格限制了更多消费者的购买,高促销加大成本,风险较大。

柯达相机说明书翻译2007-10-13

安装和取出胶卷 安装胶卷 装上胶卷以后, 相机会自动把胶卷卷到自己的卷片轴上. 然后每照一张照片, 就有一张胶片回卷到胶卷盒里. 1 把拨盘拨到除锁定键以外的任何地方. 2 推开相机后盖. 3 如图所示,以一定斜度将胶卷装入. 4 压着胶卷盒, 拉出胶片头,与相机上的橙色标志对起,然后关上后盖. 如果胶片头太长以至超过了橙色标记, 请将多余的退回去. 关上相机后盖后,胶片开始缠绕到相机的轴上, 同时胶片记数器开始工作. 然后, 相机发出快门释放的声音, 并显示胶片张数◎ 如果张数不显示, 就意味着胶卷没有装好. 那么就拿出来重装. 第21页 本相机不能使用红外线胶卷。 快门帘使用几高精度标准制造。为了避免损坏,不能触摸。装胶卷过程中千万小心,保证手指和胶卷不碰它。 取胶卷 最后依仗曝光后,相机自动回卷。 当胶卷回卷到头,显示屏上将只显示◎标志。先检查这个标志是否显示,然后打开相机后盖,取出胶卷。 中途回卷。 最后一张胶卷曝光前回卷胶卷时,请参照以下步骤: 1.将命令拨盘转到中途回卷◎《《 2.按住◎《《控制按钮不放,至少持续1秒。 胶卷开始回卷。当回卷到头,相机会发出快门释放的声音。 3打开相机后盖,取出胶卷。 第22页 如果你经过回卷就把一格未拍完的胶卷从相机里取出,并装入新胶卷。这个新胶卷的片头只能回卷到卷盒里。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在装入新胶卷前请关上相机后盖,并完全按下快门一次。 拿稳相机 为了排出的照片不模糊,请参考以下的姿势拿相机。 用右手握住相机手柄并抓紧。将胳膊肘轻轻的靠在自己的身体上。 左手托住镜头。 把相机压在自己的前额上,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 为了更好的稳定,请保持一只脚稍微靠前。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目录一.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2.内部环境分析· 二.市场营销分析································································ 1 .前期数据调查· 2.市场营销手段· 三.战略分析· 1.1993年前后对比·· 2. 利用SWTO模型分析·· 3. 利用IFE矩阵分析·· 4. 柯达公司的战略转型· 四.总结· 1.柯达危机的原因分析·· 2.启示· 五.人员安排·

一.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1.1世界经济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借贷金融危机,影响至全球经济发展。自此以后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大,经济发展不景气。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柯达公司造成今日的申请破产保护,不得不说,有一部分是由世界经济形势造成的。柯达公司的悲剧充分说明,如果一家企业不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对这个公司是十分不利的。 1.2需求环境 21世纪以来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使社会增加了对数字产品的需求,很多企业也纷纷开辟了新的市场和新的经营范围。数码技术的进步为数码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原来的胶片产业却造成一定的威胁。 柯达公司一直是一个注重技术的公司,公司组织大批科研人员开发数字照相技术,并且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但令人遗憾的是,柯达公司为了确保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地位,人为地搁置了数字照相专利技术,从而导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等到柯达公司准备转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庞大的技术投入以及割舍不掉的胶片销售市场,已经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企业要想迎头赶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是一个注重时尚生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对拍照的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回忆而是社交网络上的共享,数码拍照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大部分人都更加倾向

柯达相机的生命周期

柯达相机的生命周期 “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这则闻名世界的广告语,是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在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著名口号。如今,柯达相机却在前不久申请了破产保护,柯达相机从形成到衰退,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 在1880年,乔治利用自己的发明专利技术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作为胶卷、胶片和第一部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的研发者,1888年注册了一个自编的品牌名称“柯达”,这个宣告了柯达相机的形成。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柯达的产品不断优化,相机变得越来越小和容易使用,1950年廉价、易用的8毫米电影相机推出,1963年至1972年生产超过五千万台Instamatic相机,变得也越来越袖珍,开创了大众摄影新时代。在19世纪最后几年到刚刚进入90世纪,其品牌成为快照摄影新媒体的同义词。柯达的成长过程可谓是一帆风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其他产品的竞争,核心技术也是掌控在柯达自己的手中,发展的速度也很快。 上世纪70年代中叶,柯达已经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20世纪80年代,作为美国工业上极具创新和令人钦佩的典范之一——柯达垄断了整个消费摄影市场。它赢得了艾美奖和奥斯卡奖,还将相机送入太空,被广泛认为创造了数码相机。1991年柯达就拥有了30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柯达相机变的成熟,没有其他摄影产业能够撼动老大的地位。 但是任何的风险危机不能忽视,正占据影像图像领域的柯达放松了警惕,没有了技术的创新,公司高管也乐于此状,没有再研究开发新的核心产品,最终面临了强大的挑战。在经过安居乐业的经营后,在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却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这与100年前伊士曼果断抛弃玻璃干板转向胶片技术的速度,形成莫大反差。于此同时,在2000年~2003年,柯达胶片利润下滑了70%。2004年柯达停止了欧洲和美洲的传统胶卷相机销售,但并没有利用数码上的成功及时补上这一缺口。2007年柯达甚至炸掉了自己的胶片大楼。但这个举动并没有挽回柯达江河日下的颓势。2009年柯达决定忍痛割爱,将拥有长达74年历史的全球首款商用胶卷Kodachrome退市。柯达的股价在2011年 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下跌了80% —是有史已来的低位。它的全球员工由14.5万缩少至1.9万人。它被纽交所警告,如果它的股价在未来六个月不能升到1美元以上,它就会被除牌。2012年1月19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已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以争取渡过流动性危机,确保业务继续运营。2012年4月20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宣布破产,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和拍卖! 个人认为,从柯达的形成到衰退再到现在公司破产,一个好的产品是要在不断创新发展下才能维持经营,才不会被其他公司超越。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公司的领导者要有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潜在的发展领域,而不是一味的安于现状,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就对于柯达来讲,一开始你在不断的更新,遥遥领先,但是当你停止脚步,其他的竞争对手就会抓住这个时机来超越你,柯达的走向衰败最关键的是没有适应时代的变化,观众需要什么,现在的人们喜欢的是产品越来越简单操作,你在2003年还在生产交卷,当然,不是说生产胶圈错误,只是重心要改放到数码上,交卷对于某些摄影爱好者来说也是需要的,但是大众来讲,数码的更加符合他们的口味。当你发现错误时,竞争对手就早已经领先一步下手,最后导致一家

软件生命周期案例分析

软件生命周期案例分析[编辑] 案例一:利用软件生命周期创建B2C电子商务网站[1] 一、软件生命周期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几个阶段,电子商务网站也不例外。 [2]任何一个电子商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都需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旧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生命周期。 根据软件生命周期的原理,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系统运行和维护等几个阶段。 二、B2C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一般过程 (一)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等进行初步调

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研究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这个阶段给出备选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待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编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1、需求分析 为了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首先对电子商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明确电子商务网站需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此,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业务专题报告等方法将该电子商务网站的需求归纳为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功能需求:B2C电子商务网站就是Business To Consumer,也就是企业借助于Internet建立网点进行交易的一个系统。流程上,店家发布产品信息,消费者在线选购、在线支付,通过物流最后达成交易。所以从购买方看,需满足消费者在线选购、在线支付等;从销售方看,要能让店家整理网上商品、管理订单等。

性能需求:系统运行要稳定,在不同的系统中能正常运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移植性。系统要有可扩展性,当出现新的需求时,能将其纳入系统,而不必改变原有的基本结构。 2、可行性分析 在电子商务网站需求已确定的情况下,对系统的进行判定,决定有无必要、有误可能完成系统的建设。在此,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运行可行性分析:考查方案在企业中合适程度,避免一个可以工作的方案由于最终用户和管理层的抵制而落选。 经济可行性分析:建立电子商务网站需要经费支出,所以在建站前要评估该开发项目的收益,分析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超过所需要的成本。 技术可行性分析:ASP电子商务网站是动态网站技术的产物,以目前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已经具备建立B2C电子商务网站的条件。

柯达破产之谜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 【达破产之谜的思考】 **大学MBA 2012-9-15

问题1:柯达所在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过去、现在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影像行业 过去: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胶片机) 现在:数码成像为主(数码相机) 未来:数码影像天下 问题2:柯达破产原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战略定位有误(未大力发展数字业务,将重点放在传统相机/胶卷上) 战略转型失败(2003及2007年两次转型,均因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包袱,第二次又遇金融危机) 外部因素: ①时代变化(市场变化)。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数码成像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而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故而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逐渐遭到淘汰。 ②外部市场竞争激烈。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内部因素: ①盲目自信。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因此高层们极度自信,认为他们在感光工业上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能被任何对手撼动,公司陷入了长期麻木的状态。一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却因股东的强烈反对而无果而终。 ②缺乏创新。专利技术不能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真正市场化。 ③管理失误。柯达公司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面临着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等诸多问题,如频繁更换CEO导致公司整体战略不稳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缺少市场敏锐感、作风保守等等。

④负担沉重。柯达公司经营百年,曾经为它工作过的人遍布全球,因而有大量退休人员要供养,而且群体越来越大。这些人中很多人曾是柯达的有功之臣,可是当公司收入下降的时候,流动资金的匮乏日益严重,而巨额的养老金支出无疑是拖垮柯达的另一只手。 问题3:柯达案例启示破产带来的启示 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当摄影技术从“胶卷时代”大踏步进入“数字时代”之时,柯达表现得犹豫、踌躇、迟钝,而对手却已经开始狂奔。等到苹果等高端智能手机登上舞台的时候,柯达早已脆弱得不堪一击。 其次,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创新的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柯达拥有一系列高价值的数字技术专利,在2008年到2011年间,柯达靠出售部分专利许可权和打专利官司收入19亿美元,是个十足的专利巨人。尽管柯达是数码相机技术的鼻祖,并在过去十年间陆续推出了一些创新数字技术产品,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 最后,所谓“相关产业”并非真的那么“相关”,可以轻而易举地触类旁通,而贸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更多时候不是个好主意。上世纪80年代,为弥补胶卷业务的迅速萎缩,柯达扩张进入了化工、浴室清洁用品以及医疗检验设备等多个领域,结果证明完全是在烧钱。 数码影像的诞生,没能唤醒柯达及早转型。作为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柯达,应该说具备占据未来影像“数码”制高点的绝对优势。然而自 1975 年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后,没能抓住“先手”,抢占先机,却将其束之高阁。一味的固步自封,一味的指望老本行,一味的依靠夕阳产业,注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问题4: 市场的竞争大体上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价格和质量的竞争;第二个阶段是技术和专利的竞争;第三个阶段则是制度和标准的竞争。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洗礼,很多企业家对于技术和专利很是看重,然而对于第三个阶段;制度和标准的竞争则知之甚少。

柯达发展史

第一阶段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起初,柯达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在罗切斯特生产。不久后,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因此,伊斯曼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修建工厂。1891年,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892年,由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Kodak)”,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无意间发现了X射线。当年圣诞节前夕,伦琴用Kodak胶片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次年,柯达公司进入X光商业摄影领域,推出了第一种专为拍摄X光而设计的相纸。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公司又开发出了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售价1美元。勃朗宁相机因其简单廉价,其多种改进型持续生产了半个多世纪。柯达相机改变了人们对照相机昂贵、庞大的固有印象。摄影师携带相机变得灵活方便,准备拍摄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柯达相机大规模发展并带动胶卷销售取得了空前市场回报。19世纪末,伊斯曼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并很快在欧洲建立了销售网。 20世纪初,柯达的产品已打入南美洲和亚洲。直至1908年,柯达公司的全球雇员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1935年,柯达开发出彩色胶片柯达克罗姆(kodakchrome)胶片,这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业成功的彩色胶片,也是柯达最成功的产品之一。从1935年开始上市,克罗姆胶片共生产了74年。无数幅世界级的经典照片诞生在克罗姆上感光呈现。柯达公司在保持摄影、电影业务的同时,也在向医疗、印刷出版和空间探索领域发展。同时,柯达公司为继续提高影响力,不断赞助各项体育赛事。 1963年,柯达再次开发出革命性产品——傻瓜相机“instamatic”系列相机。“instamatic”相机将胶卷盒制作成独立暗盒,可以在任何自然环境中打开相机后盖更换胶卷。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进一步简化了摄影者的操作。1964年,傻瓜相机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从1963年至1970年,共有超过5000万架傻瓜相机被售出。 1966年,柯达胶片随着月球轨道1号飞行器记录了约翰格林的太空之旅。 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1/6。至2002年,柯达的全球营业额增至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柯达全球员工总数约七万人,其中三万九千人在美国。哈佛商学院200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直到1997年,柯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胶卷才抢占了部分美国市场,但也仅是可怜的17%。

柯达Z812IS详细使用说明

柯达Z812IS详细使用说明 将照片存储在 SD 存储卡上 您的相机有内存。您可以购买 sd 存储卡以存储更多照片和录像。请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27469361.html,/go/z812access ories。 存储卡只能按一个方向插入;按错误方向强行插入可能会损坏存储卡。相机正在存取时插入或取出存储卡可能会损坏照片、存储卡或相机。 1 关闭相机电源。 2 插入或取出选购的存储卡。 3 打开相机电源。 拍摄照片 拍摄照片后,evf/lcd 将以快速查看方式显示,时间约为 5 秒钟。除非您按 delete(删除)按钮,

否则相机将保存照片。 使用自动对焦取景标记(用于拍照) 当使用 lcd 或 evf 作为取景器时,取景标记会指示相机对准的区域。相机将试图按前景主体对焦,即使主体未在场景内居中。 1.半按快门按钮。 当取景标记变绿时,则表示对焦完成。 如果相机没有对准您期望的主体(或者如果取景标记消失),请释放快门按钮,重新取景构图。 2.将快门按钮完全按下可拍摄照片。 所有模式下都不会显示取景标记。在使用“对焦区域”功能并设置为“中心区域”时,取景标记将固定为“居中宽对焦”。 拍摄录像 1半按快门按钮。 当取景标记变绿时,则表示对焦完成。 如果相机没有对准您期望的主体(或者如果取景标记消失),请释放快门按钮,重新取景构图。 2. 将快门按钮完全按下可拍摄照片。 所有模式下都不会显示取景标记。在使用“对焦区域”功能并设置为“中心区域”时,取景标记将固定为“居中宽对焦”。

拍摄录像 拍摄录像后,evf/lcd 将以快速查看方式显示,时间约为 5 秒钟。要在快速查看期间播放/暂停录像,请按 ok(确定)。除非您按 delete(删除)按钮,否则相机将保存录像。 使用光学变焦 使用光学变焦,可使您与主体的距离最多缩短 12 倍。您可以在录制录像之前(而不是录制录像期间)更改光学变焦。 1. 使用 evf 或 lcd 为主体取景。 2. 按远摄 (t) 可放大。按广角 (w) 可缩小。 变焦指示灯将显示变焦状态。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目录 一.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2.内部环境分析·································································二.市场营销分 析································································ 1 .前期数据调查································································· 2.市场营销手段··································································三.战略分析·········································································1.1993年前后对比························································ 2. 利用SWTO模型分析····················································· 3. 利用IFE矩阵分析······················································ 4. 柯达公司的战略转型·························································四.总结·············································································· 1.柯达危机的原因分析···················································· 2.启示··········································································

柯达案例分析答案

1.科学技术的发展怎样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柯达与富士的市场竞争? 对消费需求变化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使得柯达乃至整个中国范围的摄影相关产品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于告别黑白胶卷的拖沓,随着如今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对外开放,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迅速程度早已不能同日而语。而当今人们对高新技术的追求,对数码产品的追捧都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更是为摄影行业向数码的转变、推广和发展开辟了道路。这一点从市场咨询机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我国数码相机的调查数据可见一斑。不论是纯粹地因为科技,还是想要以科技为工具展现时尚与流行,总之,传统相机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他们需要更新的技术和平台。 对柯达与富士市场竞争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明星产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迫使企业的某种曾获得巨大成功的传统产品不得不退出市场。如今,摄影技术向数码的转变对柯达造成的影响正是属于后者。大举投资为柯达带来的市场份额并不能能够持续成为柯达的优势,正如当年对中国本土胶卷和相纸企业的收购、与乐凯结成联盟而领先富士的优势一样,都只能停留在胶卷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柯达与富士的市场竞争已经从胶卷转向另一个领域。而其向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发起的推广胶卷服务的宣传活动也只能是暂时的缓解。柯达需要正面应对摄影技术向数码转变的现实。也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2.柯达应如何面对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 面对摄影技术从胶卷向数码的最新转变,柯达的最后出路是转型。在数码的加入市场,在打进市场前,必须做好市场调研,估量机会,做好完整详略的计划,一套完整的战略策略。一下几点是我觉得可行的。 (1.)放弃传统的胶卷产业,重心向新兴的数码产业转移,这是应时代的要求。 (2.)增加在非影像业务领域的投资,实施多元化的战略。 (3.)向数字化转移,符合时代的潮流,应用新技术,要保证质量。 (4.)推出系列型号的数字相机和喷墨打印机。 (5.)在售后服务方面也可以进行改善,培训专业人员,对新产品的指导以及对照片的处理等等,这就更能吸引顾客。 (6.)在科技创新上加大力度,加大科技步伐,并且做好市场调查了解消费需求 (7.)柯达需要用更新更合理的技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更优质的服务,做好市场细分,进行差异化销售。 (8.)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提倡人性化服务; (9.)加强对店铺的装修和设备管理,淘汰未达标的店;拓展市场,向西部农村推广胶卷,减轻转型压力;(10.)利用好自身的品牌优势,保证产品的质量,留住老顾客的同时再吸引新顾客。 (11.)做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重新进行市场定位。 (12.)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提供个性化服务。 (13.)加大研发新产品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

《海底捞公司》案例分析

《海底捞公司》案例分析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在管理上,倡导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不断地提升员工价值感。 十几年来,公司已发展成为在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天津、南京、青岛、杭州等全国15个城市拥有60余家直营店,4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原料生产基地。现拥有员工14000多人。 四个大型物流配送基地分别设立在北京、上海、西安和郑州,以“采购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仓储标准化、配送现代化”为宗旨,形成了集采购、加工、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大型物流供应体系。位于成都的原料生产基地,其产品已通过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绿色,无公害,一次性”的选料和底料熬制原则,严把原料关、配料关。 对于海底捞公司成功的策略,运用侯嘉政教授的《战略管理 Strategic Management》理论,试分析如下: 一、《海底捞公司》成功的密诀是什么呢(WHAT) 毫无疑问,《海底捞公司》成功的密诀是差异化竞争策略。

在外部行销方面:在海底撈用餐,消費價格算中上;但是走進餐廳,服務員會為坐在等待區,等叫號排隊的顧客送上免費水果、飲料、零食,以及撲克牌、跳棋之類的桌面遊戲,供大家打發時間;餐廳還主動提供免費上網、美甲、手部護理、擦皮鞋等服務。用餐時,除了給客人眼鏡布、手機袋,長髮女性送上橡皮筋、孕婦送靠墊,嬰兒還提供嬰兒座椅、老人有輪椅,加上不停地換毛巾、甚至剝蝦殼外,連上廁所都有專人替顧客開水龍頭,顧客也許還會意外收到餐廳贈送的鮮花、霜淇淋、果盤等。同時,海底撈還仿效麥當勞、必勝客等西式速食,推出廿四小時營業、火鍋外送服務、網上訂餐及「海底撈」大學培訓等噱頭十足的服務。 在内部行销方面:海底撈將「人情管理」運用到了極致。除了高額獎金利誘,三分之一員工來自老闆張勇的老家四川同鄉;店長、老闆身先士卒,尊重員工,更重要的是,企業為員工提供各類獎勵,內部提供晉升制度、設立學校讓員工子女免費就學、給員工父母「發工資」、建立愛心基金扶助員工家屬就醫等激勵,都大幅提高員工的忠誠度。一線員工也被授予據說兩百元人民幣以下的許可權,可以為顧客免單、送菜、打折及贈送小禮物等,這些都是其他地方大廳經理才有的授權。 海底撈從不考核各分店的營業額、獲利率,考核標準只有員工滿意度和顧客滿意度,以及員工的創意服務點子。海底捞通过这样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外部行销方面吸引了大量顾客,而在内部行销又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进而通过员工与顾客的互动行销,满足了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隐性需求,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使“小火锅做成大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海底捞公司》为什么会成功呢(WHY) 我们知道,企业存在的核心是它的生产(或服务)效率高,可以创造个人难以企及的商业价值。海底捞公司的4S服务是令人称道的,具体来说就是:1.Satisfaction满意。海底捞每150个顾客就有130个回头客,超高的顾客满意来源于海底捞进乎偏执的为顾客服务的理念,“预先考虑顾客需求”、

柯达案例分析(终板)

柯达破产分析 目录 案例概述 3 一.简介 1.公司介绍 3 2.发展历史 3 3.销售领域 4 4.柯达现状 4 二.宏观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 5 2.技术环境 5 3.社会文化环境 6 4.政治法律环境 7 三.微观环境分析 1.行业背景 7 2.竞争者状况分析 7 3.企业部分析 8 四.柯达swot 分析 1.企业部优势(Strengths) 9 团队成员:迟雅璐 杨舒涵 郝梦笔 田赛 2020年6月11日

2.企业部劣势(Weaknesses) 9 3. 企业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 10 4.企业外部环境威胁(Threats) 11 五.柯达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10 案例概述 时间1月19日午间消息,柯达周四宣布,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柯达表示,此举在于加强其在美国和海外的资产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的负债问题,并使公司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分析: 一.简介 1.公司介绍 伊士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发展历史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 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 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 机。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1892年,伊斯曼将公司的名称改为“伊斯曼-柯达公司”。 ◆1900年,柯达公司又开发出了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售价1美元。勃朗宁相机

企业文化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分析 1、仅靠“CIS”不够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们应该都还记得太阳神口服液气势如虹的广告,随着《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广告在中央电视台及其它媒体上广为播放,一个中国企业的新星-----太阳神冉冉升起。1988年,制药工程师怀汉新辞去公职,筹集5万元办了一个小工厂,名字非常响亮:太阳神。谁也不曾料到,在随后的5年里,这3个字成了妇孺皆知的品牌,而怀汉新也创造了中国保健行业一段前无古人的传奇。 怀汉新的太阳神有很多“第一”和“之最”,它的出现标志着保健品在中国市场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实施了中国“CI第一案。” 广东“太阳神”保健饮料,原名生物健,经广东“新境界广告公司”CI设计后,一个全新的太阳神CI识别系统出来了:用象征太阳的红色圆形与太阳神(APOLLO)首写字母A的黑色三角构成,命名太阳神。并将厂名\商品名,商标全部统一。用单纯的圆与三角构成既对比又和谐的形态,来表达企业向上升腾的意境,同时体现“人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理念。之后,太阳神集团从集团名称开始,一步一步导入并完善着它的形象战略,提出了:“关怀人的一生,爱护人的一生”的企业理念,定出了企业内部的1000多条规定礼仪和各种专业操作程序,有了较为完善的视觉识别、行为识别和理念识别系统,并增加了听觉识别系统,具有了企业自己的形象歌、升旗曲等各种音乐。 尽管太阳神成功的CIS战略曾创造出奇迹。但其后来的经营业绩也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如果光有形象力,而没有相应水平的产品力、

渠道力、创新力等配合,是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的。 问题:结合本案谈谈如何正确审视企业的形象策划以及CIS战略? 企业形象策划的最终结果是要建立一套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是发端于二十世纪中期的商业利器,它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者之中MI是最重要的,BI是MI的动态表现,VI是MI的静态表现。在企业的营销传播过程中,CIS起到标识自身和强化形象的重要作用。CIS作为企业自身形象的基础识别系统,其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标志和维系消费者与企业关系的品牌。相较于具体产品而言,品牌是典型的“软实力”,企业的一举一动,都会展现出品牌的实质内涵和精神性魅力价值。 CIS在太阳神的初期成功之中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新的产品加上一个好的CIS 的确能在市场上占领先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东西在市场上销售都离不开四个部分: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地点,即分销,或曰渠道)和Promotion(促销),这也是常说的4P理论。其中企业的广告战略属于促销的范畴,而广告战略最终要解决的是也可以说是企业形象的问题,所以按照这个逻辑,企业形象策划属于市场营销中促销的范畴。 太阳神在后期忽视了产品、价格、分销等的问题,这使得一个良好的CIS不能正常运作。就像一个人有健全的大脑,但没有健全的四肢,这也就只能是个残疾人一样。没有坚实的产品力、渠道力、创新力等基础,CIS也是不良于行的。 2、先给谁换 走进任何一家南方李锦记的分公司,都会发现,所有员工桌面上的电脑显示器全是液晶的,因为液晶显示器没有辐射,不伤眼睛,还能节省办公空间,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公司在2003年决定,把原来的普通显示器全部换成液晶产品。由于当时液晶产品还没有大规模上市,需要逐步买来更换。那么,先给谁换呢?是老总、总公司员工、还是一线人员? 按照一般企业习惯,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老板、管理层、员工、顾客”。但是,南方李锦记认为:优质的顾客来自优秀的员工,一切销售目标都是靠前线销售队伍完成的。南方李锦记的企业意识形态是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docx

.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 目录一.环境分析 · 1.外部环境分析· 2.部环境分析· 二.市场营销分析 ········································ 1 .前期数据调查· 2.市场营销手段· 三.战略分析 · 1.1993 年前后对比·· 2.利用 SWTO 模型分析· 3.利用 IFE矩阵分析· 4.柯达公司的战略转型 · 四.总结 · 1.柯达危机的原因分析·· 2.启示· 五.人员安排·

一.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1.1 世界经济 2008 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借贷金融危机,影响至全球经济发展。自此以后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大,经济发展不景气。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柯达公司造成今日的申请破产保护,不得不说,有一部分是由世界经济形势造成的。柯达公司的悲剧充分说明,如果一家企业不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对这个公司是十分不利的。 1.2 需求环境 21世纪以来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使社会增加了对数字产品的需求,很多企业也纷纷开辟了新的市场和新的经营围。数码技术的进步为数码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原来的胶片产业却造成一定的威胁。 柯达公司一直是一个注重技术的公司,公司组织大批科研人员开发数字照相技术,并且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但令人遗憾的是,柯达公司为了确保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地位,人为地搁置了数字照相专利技术,从而导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等到柯达公司准备转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庞大的技术投入以及割舍不掉的胶片销售市场,已经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企业要想迎头赶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情。 这是一个注重时尚生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对拍照的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回忆而是社交网络上的共享,数码拍照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大部分人都更加倾向

柯达战略失败分析

柯达战略失败分析 伊士曼柯达公司(Kodak,以下简称柯达公司)2005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影 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自1880年成立以来,柯达一直在全球影像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业务多化,涵 盖传统卤化银技术和数码影像技术各方面。柯达公司主要从事传统和数码影像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服务对象包括一般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医疗服务机构、娱乐业以及其他商业客户。公司设有四个业务部门:摄影事业部,医疗影像部,商业影像部和元器件事业部。凭借其技术优势、市场规模和众多的行业伙伴关系,柯达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004年,柯达销售额达133亿美元,在《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第411名 柯达120多年的历史正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缩影。 1880年,当时还是银行职员的乔治伊士曼开始利用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批量 生产摄影干版,这就是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前身。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获成功,翌年与商人斯特朗合伙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 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柯达照相机在1888年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基础。几经变化之后,伊士曼的公司在1892年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伊士曼就意识到全球民用摄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积极向海外扩展业务。伊士曼干版公司在美国成立5年后就开始在伦敦设立销售办事处。 随后,伊士曼摄影材料有限公司于1889年在伦敦成立,全面负责柯达产品的海外 销售。起初,所有的产品都在罗切斯特生产。不久以后,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因此,伊士曼于1891年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

诺基亚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

诺基亚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 为了分析诺基亚的产品生命周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知道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典型的产品什么周期一般分为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其判断主要依据销售额与利润额,如图1。据此,我们可以对诺基亚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简单分析。 一、诺基亚的介绍期(1985~199) 据了解,从20世纪50年代起,诺基亚就与中国建立了贸易关系。而诺基亚一开始并没有在中国推广,原因是在当时中国尚无手机。介于中国的电子通讯技术起步较晚,诺基亚并未首先占领中国市场。而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诺基亚发现中国的手机市场潜力巨大,1985年,诺基亚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 90年代中期,在华发展期间,诺基亚建立并秉承“携手通行、开创未来”的宗旨。诺基亚通过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实现本地化生产,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诺基亚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1991年首次全球通话开始,诺基亚就一直是全球通技术的主要开发商。此后,在摩托罗拉于1993年抢先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后,诺基亚很快便跟进。 二、诺基亚的成长期(1996~2004年) 手机市场报告显示,2004年诺基亚成功超越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在拥有了大量的消费群体的同时,诺基亚牢牢把控了Symbian系统S60平台,并且迅速成为产品线,最终让S60平台成为Symbian系统的头牌。2007年在中国,消费者对摩托罗拉还停留在刀锋V3上,诺基亚6600、7610、n73、5700、E53等一系列产品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这充分证明了此时的诺基亚正处于成长期。 在此期间,诺基亚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就使得其成功战胜了其他较高端的品牌,这不是偶然。从2000年到2004年,诺基亚凭借着较低的价格、较高的性价比一路卖好。同时又通过能够吸引人的创意广告给消费者以极大的震撼,树立了良好品牌的形象。而通过利润回报可以发现,诺基亚前期的巨额投入是很有价值的。此时诺基亚的品牌定位是中层收入者,所以其广告宣传均是贴近生活类型的。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巧妙的宣传是诺基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