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十三陵墓

大清十三陵墓
大清十三陵墓

大清十三陵墓

清朝共12帝,而大清却有十三陵墓,那么还有一座是谁的呢?原来慈禧虽然没有称帝,但她实际上却掌握权力40余年。慈禧的陵墓也是按照皇帝的规格来办的。现在随来看看更多大清十三陵墓的知识吧!

大清十三陵墓1、永陵,原皇帝、直皇帝、翼皇帝、宣皇帝(辽宁抚顺市新宾县赫图阿拉城)

2、福陵,努尔哈赤(辽宁沈阳市天柱山)

3、昭陵,皇太极(辽宁沈阳市北陵公园)、昭西陵,庄妃(河北遵化市)

4、孝陵,顺治(河北遵化市)、孝东陵,顺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河北遵化市)

5、景陵,康熙(河北遵化市)

6、泰陵,雍正(河北易县)、泰东陵,雍正皇后钮沽禄氏(河北易县)

7、裕陵,乾隆(河北遵化市)

8、昌陵,嘉庆(河北易县)、昌西陵,嘉庆皇后喜塔腊氏(河北易县)

9、慕陵,道光(河北易县)、慕东陵,道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河北易县)

10、定陵,咸丰(河北遵化市)

11、惠陵,同治(河北遵化市)

12、崇陵,光绪(河北易县)

13、菩陀峪定东陵,慈禧(河北遵化市)或东京陵,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雅尔哈齐、褚英、大尔差(辽宁辽阳市) 清代皇陵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

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长陵有“圣德神功碑”,而清东、西二陵中则有数通。陵园的布局与明代相比也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清代辽阳古墓1、王尔烈家族墓----(清代)该墓位于蓝家乡风水沟村王家林子山北麓。墓地依南面北,设在一道南高北低的山梁上,略呈台阶状。占地约1.4万平方米,其中坟丘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此墓建于明末清初,为王尔烈祖先祖墓地,王尔烈故后安葬于此,墓地共有129个坟包,先后立有20多块石碑。民国初,墓地四周树木成荫,松、槐、杨、柳郁郁葱葱,至东北沦陷时期,尚有根部直径二尺多的大松树。墓地东面有座石门,石门一侧立有高太余的石碑,外面建有碑楼。

2、按官厅石棺墓群----在辽阳灯塔市张台子镇接官厅村东,1965年3月修灌渠工程取土发现,省市考古工作人员联合清理了这处石棺

墓群。墓地不仅是墓葬区,同时,也是古文化遗址分布区。石棺墓群在遗址的北部边缘断层中。仅在长约100米、宽30米的范围内,就露出石棺墓26座,只清理了14座。随葬的有陶器、青铜饰品和猪骨。陶器较普遍,一般只出一、二个罐、壶,青铜饰品有环形铜饰、螺旋形铜饰、耳环形铜饰、顶针形铜饰,猪骨有猪头、猪牙、猪颌骨。

3、公安堡清初墓园----墓园在辽阳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北五顶山南坡,俗称皇姑坟。据康熙五十五年《迁墓建园志》碑文记载:创建于清康熙五年,经康熙七年、二十七年、三十二年、五十年、五十二年5次增修,最后于康熙五十五年墓园工程完毕。墓园面积15300平方米,园内建有土山、栅栏、甬路、玉台、班房、石狮、衙门、碑亭等建筑。迁葬有彭春曾祖父何和晨、曾祖母端庄固伦公主、祖父何芍图、祖母郡主、小叔祖及彭春、劳满色、齐锡等父母兄弟14人墓,即彭春族墓

4、吴万福墓----(清)在梨皮峪村西。吴万福为清康熙左都督,福建总兵官,卒于康熙年间。

5、何和礼墓----(清)在城东皇姑坟,今公安堡村后。何和礼为清初创娄重臣,天命五大臣之一,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婿。

6、何芍图墓----(清)在城东皇姑坟,今公安堡村后。何芍图为何和礼之子,彭春祖父,跟随努尔哈赤征战累功。

7、孔有德墓----(清)在城东南松树花园村东,古松树被俄人砍伐。孔有德为清初藩王,辽阳人。明末任参将,登州兵变中,自号都元帅,明朝派兵镇压。天聪七年,他浮海降后金。崇德元年,受封恭顺王,

顺治三年,授平南大,五年,改封定南王,九年,他因兵败,自杀。

大清十三陵墓

在行走中感受历史明十三陵

在行走中感受历史——明·十三陵 在行走中感受历史——明·十三陵 3月28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中国国家地理徒步队再次出发,六十多人奔北而行,在山村之间寻访十三陵的影踪。 摄影/伊凡 这次徒步线路包含十三陵之中的十个陵墓以及十三陵水库的一段路程。十三陵是明朝帝王的墓葬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目前定陵、长陵、昭陵已开发为旅游景点。其他几个陵墓散落在不同的村子中,不对外开放,所以很多人知晓十三陵,却未曾见过全貌,这次徒步就是要更多了解十三陵。 摄影/伊凡 每到一处皇陵,《中华遗产》美女编辑会给大家介绍一段皇帝的背景和趣事。也有网友读者参与讲解明朝皇帝历史,与其他人分享历史典故和知识,让大家体会到徒步的乐趣不仅仅在于行走,交流和学习也很重要。 摄影/伊凡

十三陵所在地周边大多是以其命名的村庄,徒步的过程就是在各个小村庄的往返。这次活动的强度不大,没有太多上升路面,有队员反映要提升难度。我们的队伍之中确实隐藏诸多高手,有每年都参加国际马拉松长跑的“高材生”,曾经参军重装上阵的“大个子”,头发花白却能一直走在最前的老队员,做足了明史功课的一朋同学,手握十三陵详版地图的青铜锁美女…… (原文链接:windflower) 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摄影/静隅归心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摄影/静隅归心

精选5篇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_489

精选5篇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xx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5篇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一)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20xx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

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现在大家沿途看到的这一个石牌坊,就是陵区的标志,是嘉靖年间制

游明十三陵有感作文1000字

游明十三陵有感作文1000字 五月二日,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到了位于昌平区的明十三陵。自从拜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后,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很久之前就想去看看明朝皇帝的陵墓。 走进大宫门就算是真正地进入了陵园,明十三陵坐落在天寿山下,四周围绕着虎峪山和大峪山。在陵内,有明朝十六位皇帝中其中十三位的陵墓,我感到很疑惑,为什么十六个皇帝不都葬在这里呢?经过上网查找资料,我找到了答案。原来,明太祖朱元璋的墓在南京,因为在朱棣时才迁的都,所以朱元璋的陵园只好被留在了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因皇位被朱棣夺去,只好逃到了较为偏远的地方躲了起来,据说后来被朱棣派去的使者找到,声明不想再回京城,只愿做老百姓。另一个明英宗朱祁玉死后被哥哥朱祁镇以王礼葬在了别的地方。 景区里一共开发了三个陵园,分别是朱棣的长陵、朱翊钧的定陵和朱载垕的昭陵,因昭陵正在维修中,所以我们只参观了定陵和长陵。 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陵园。长陵中间的大殿中,屹立着六十根金丝楠木的柱子,听爷爷说,这些柱子全都是用整棵大树做成的,我不由地感叹:“古代人的建造技术是多么精湛啊!”大殿的后面有一个宏伟的石楼,在石楼正中的亭子里,有一座乌龟驮石碑的石像。听说座陵墓里都有一个石碑,但只有明成祖朱棣的石碑上有字,其余十二个都是无字石碑,由此可见,朱棣的在位时做了许多宏伟的事业。 定陵时十三陵中唯一被打开的陵园,也是“最遗憾的”一个陵园。明定

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合葬在这里的还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和孝靖。20世纪50年代中期郭沫若和吴晗带领团队开始挖掘朱棣的长陵,但因为长陵的地宫被隐藏得太深,挖了很久还是没找到入口,而恰好在这个时候,定陵的宝城塌了,大家才一拥而上去挖掘定陵。在地下,考察队发现了3000余件古物和万历皇帝以及皇后的尸骨。1966悲剧降临了,文革时一些冲动的青年就将墓中的万历的尸骨和皇后的尸骸拉出来焚烧了,大量的无价之宝挖掘出后没有好的环境,直接堆放到民院中,无法得到保存,重要文物遭破坏。这是历史的损失,也是全世界的损失,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去挖掘十三陵,就算有也被国家制止了。 这次旅行让我学到了很多,也给了我很多的惊喜。我很遗憾吗,没有看到朱棣的地宫,也没有看到嘉靖的陵园。但我依旧可以在一本本书中了解那个时代的繁荣,希望人们能尽快研究出保护文物的办法,让我能一睹长陵地宫的神秘面貌。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范文

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范文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距京城约50公里,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北京十三陵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朋友,我是旅行社导游小王,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十三陵,它是著名的一个皇帝陵墓群,里面涉及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所以请大家仔细聆听导游词介绍。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葬的是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和公主等。好了,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有疑问了,明朝总共十六位皇帝呀,为什么是十三陵呢?请听导游词讲解。是这样的,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所以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而他的孙子朱允炆被朱棣夺去皇位之后,不知所踪,也无法建陵。还有后来的景泰皇帝,他与兄弟争夺皇位,最后被降级为王,失去了资格。所以今天的十三陵里面埋葬的只有十三位皇帝。大家了解了吗? 各位现在往这边看这是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物石牌坊,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现在往前看,这是十三陵的正门大宫门,皇帝每次祭陵就要在大宫门前下马进入。 好了,我们面前的就是长陵了。长陵是朱棣和徐皇后的陵墓,也

是最大、年代最久的陵墓。接着看到的是定陵,我们进定陵地宫看一看。这地宫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大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地宫的精华部分了,这些全部都是皇帝生前的用品,珍贵奢侈,大家都叹为观止了吧! 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下午5点前集合回去。有谁还想更仔细看看导游词的吗?好了,感谢大家,祝大家有愉快的一天! 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

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文5篇

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文5篇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XX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北京明十三陵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 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

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文档4篇

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文档4篇On the guide words of the Ming Tombs in Beijing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文档4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北京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文档 2、篇章2:十三陵导游词文档 3、篇章3:十三陵导游词文档 4、篇章4:十三陵导游词文档 篇章1: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文档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

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xx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下面是 小泰收集整理的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北京十三陵的导游词5篇(一) 各位亲爱的朋友,我是旅行社导游小王,首先我代表旅 行社欢迎大家!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十三陵,它是著名 的一个皇帝陵墓群,里面涉及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所以请大家仔细聆听导游词介绍。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 帝陵墓群,陵区内葬的是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和公主等。好了,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有疑问了,明朝总共十六位皇帝呀,为什么是十三陵呢?请听导游词讲解。是这样的,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所以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而他的孙子朱允炆被朱棣夺去皇位之后,不知所踪,也无法建陵。还有后来的景泰皇帝,他与兄弟争夺皇位,最后被降级为王,失去了资格。所以今天的十三陵里面埋葬的只有十三位皇帝。大家了解了吗?

北京十三陵导游词

北京十三陵导游词 中国·北京·昌平·发布: 录入:2006-8-7人气:1888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

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现在大家沿途看到的这一个石牌坊,就是陵区的标志,是嘉靖年间制造的。这个牌坊是5间6柱11楼,高有14米,宽达到了28.86米,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上边的图案装饰也都是云龙图案,反映了皇家建筑的特点。

明十三陵内不能参观的陵寝

献陵 在天寿山西侧,与长陵相距约1里,地名黄山,埋葬着明朝第四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明仁宗),年号洪熙,在位仅10个月(1424—1425年),合葬的有皇后张氏。明仁宗是个节俭的皇帝,就连陵寝也提出要从俭,因此献陵规模较小,在仁宗死后用了3个月时间就建成。 景陵 在天寿山东侧,与长陵相距约1.5里,地名黑山,埋葬着明朝第五个皇帝、明仁宗的长子朱瞻基(明宣宗),年号宣德,在位10年(1426—1435年),合葬的有皇后孙氏。宣宗在位期间施行仁政,与民生息,史称仁、宣两朝为“仁宣之治”。景陵是在宣宗去世之后开始营建,从献陵制,亦较为简朴。 裕陵 在献陵西北,相距约3里,地名石门山,埋葬着明朝第六个皇帝、明宣宗的长子朱祁镇(明英宗),他有前后两个年号:正统(1436—1449年)和天顺(1457—1464年),共22年,中间由他弟弟朱祁钰做了8年皇帝(明代宗),年号景泰。裕陵中合葬的有皇后钱氏、周氏。明英宗9岁即位,重用太监王振,朝纲废弛,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俘虏,1年后被放回,幽居7年后发动“夺门之变”,废明代宗,再次登上皇位,是明代唯一两次登基的皇帝。他死前,下令废除宫妃殉葬,结束了这种残酷的人殉制度。 茂陵 在裕陵西,相距约1里,地名聚宝山,埋葬着明朝第八个皇帝、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明宪宗),年号成化,在位23年(1465—1487年),合葬的有皇后王氏、纪氏、邵氏。宪宗即位之初,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大赦天下,但后来政治趋于腐败,宦官当道,各地反抗不绝。茂陵从裕陵制,不失其豪华,但因年久失修,不少建筑已经倒塌。 显陵 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北7.5公里,有近五百年历史,它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显陵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修建,至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成。显陵的主人兴献王朱佑杬没有做过一天皇帝,是明朝第八个皇帝明宪宗的次子,成化年间册封兴王,食邑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正德十四年卒,谥号献,称兴献王,同年葬此。他的儿子朱厚熜做了嘉靖皇帝(明世宗)后,于嘉靖三年(1524年)追尊其父为恭睿献皇帝,改献陵为显陵。 显陵的建筑规模和祭扫制度与其他皇陵大体相同。显陵有两座大红门,因当年按王爷等级建造陵墓时,已建有一道大红门,嘉靖皇帝的母亲逝世后将灵柩运回钟祥与其父合葬时,又加建了一道大红门。这一构造,也颇具特色。大红门西侧的一池水格外引人注目,祾恩殿前还有一池水,这两池水分别称为“外明塘”和“内明塘”,前者椭圆形,后者正圆形。一条拐了五道弯的水道(上面架有五道御河桥)自北向南穿陵区而过,注入陵西的莫愁湖。陵

关于北京十三陵导游词(最新篇)

关于北京十三陵导游词 关于北京十三陵导游词 今天上午我们游览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十三陵景区,大约需要50分钟的车程,利用这段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十三陵的历史背景以及一些简要情况。 明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去世,朱棣派礼部尚书、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准备修建陵寝。直到明永乐七年他们来到昌平才惊喜地发现这块雄浑的龙脉从太行山-燕山山脉而来,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北方处于四象玄武方位的是高大的天寿山,东为一条形如奔越腾挪的龙山称蟒山,西为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称虎峪。在三山围成的小平原内还有金水河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拉开了在天寿山脚下修建明皇陵寝的工程。现在这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今天我们参观长陵和已被发掘定陵的地宫。 请司机把车开慢点,大家透过车窗往外看到一个石牌坊,这是陵区的标志。这个牌坊5间6柱11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 好!目的地到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下车集合。 这座门叫大红门是陵墓区的正门,穿过正门我们脚下的这条道路就是十三陵的神道,这条神道随地形回转起伏,这是依据风水理论中有生旺而弯环则吉,衰死硬直则凶的说法,它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最长的神道,全长有 7.3千米。

往前看有一个碑亭,这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圣德碑上为盘龙碑首,下为龟趺驮碑,通高 7.91米,刻有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正面是长子朱高炽为其父撰写的4000多字颂德碑文,背面是在乾隆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后又在碑之左侧刻御制诗一首,右侧刻清嘉庆御制文一篇,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在800米的神道上排列着石兽12对、石人6对,叫做石像生。树立这些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 这是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宏伟建筑就是长陵,它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陵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在执政的22年中,勤于政务、不喜奢华,作了许多益事,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下西洋,中国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中有四处是朱棣开创基业的。长陵共占地10公顷,中轴线建筑有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和宝顶。陵墓共有三进院,最具欣赏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是位于二进院落中的陵恩殿,是十三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祾恩殿,祾恩 的意思,是仿照紫禁城的太和殿的规制建成的,它面阔九 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殿内有60根巨大楠木柱,中间的四根直径都达到了一米以上,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用途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谒陵祭祀活动的场所。 从殿后门出来就到达了第三进院落,长陵标志性的建筑明楼,明楼内竖有石碑一块,上书:

大清十三陵墓

大清十三陵墓 清朝共12帝,而大清却有十三陵墓,那么还有一座是谁的呢?原来慈禧虽然没有称帝,但她实际上却掌握权力40余年。慈禧的陵墓也是按照皇帝的规格来办的。现在随来看看更多大清十三陵墓的知识吧! 大清十三陵墓1、永陵,原皇帝、直皇帝、翼皇帝、宣皇帝(辽宁抚顺市新宾县赫图阿拉城) 2、福陵,努尔哈赤(辽宁沈阳市天柱山) 3、昭陵,皇太极(辽宁沈阳市北陵公园)、昭西陵,庄妃(河北遵化市) 4、孝陵,顺治(河北遵化市)、孝东陵,顺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河北遵化市) 5、景陵,康熙(河北遵化市) 6、泰陵,雍正(河北易县)、泰东陵,雍正皇后钮沽禄氏(河北易县) 7、裕陵,乾隆(河北遵化市) 8、昌陵,嘉庆(河北易县)、昌西陵,嘉庆皇后喜塔腊氏(河北易县) 9、慕陵,道光(河北易县)、慕东陵,道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河北易县)

10、定陵,咸丰(河北遵化市) 11、惠陵,同治(河北遵化市) 12、崇陵,光绪(河北易县) 13、菩陀峪定东陵,慈禧(河北遵化市)或东京陵,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雅尔哈齐、褚英、大尔差(辽宁辽阳市) 清代皇陵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 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长陵有“圣德神功碑”,而清东、西二陵中则有数通。陵园的布局与明代相比也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清代辽阳古墓1、王尔烈家族墓----(清代)该墓位于蓝家乡风水沟村王家林子山北麓。墓地依南面北,设在一道南高北低的山梁上,略呈台阶状。占地约1.4万平方米,其中坟丘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此墓建于明末清初,为王尔烈祖先祖墓地,王尔烈故后安葬于此,墓地共有129个坟包,先后立有20多块石碑。民国初,墓地四周树木成荫,松、槐、杨、柳郁郁葱葱,至东北沦陷时期,尚有根部直径二尺多的大松树。墓地东面有座石门,石门一侧立有高太余的石碑,外面建有碑楼。 2、按官厅石棺墓群----在辽阳灯塔市张台子镇接官厅村东,1965年3月修灌渠工程取土发现,省市考古工作人员联合清理了这处石棺

想去长城和十三陵的朋友必读(绝对详细)

1楼 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名扬四海:一个是世界著名的八大奇迹之一,一个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帝王最多的陵墓建筑群。然而很多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朋友对这些名胜既充满了向往,也充满了畏惧! 本人很幸运,有机会自己将这些地方游玩了一遍。突然有感而发,将这些去过的地方作了一个总结。如果大家能彻底理解我的文章,相信也可以和我一样,自己痛痛快快、无所顾忌的去游玩了! 首先说明一点:我的总结不是来自我一个人,而是曾经租品游电子导游时,他们公司的一个送货员的介绍,(可能是个老业务员,对北京很熟。品游电子导游也不错,好东西大家分享。)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然后再根据我事后呕心沥血的总结,最后再根据我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嘿嘿! 好了,不扯远了,言归正传!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长城和十三陵都位于八达岭高速沿线(包括居庸关,不过这次俺只是从居庸关路过,没有去实地游览,不好意思。)打个比方:八达岭高速是一颗树,这颗树上有一条分支,那么八达岭长城便位于树的顶端,十三陵则位于树的分支上。 接下来我将分四个部分给大家介绍游览八达岭长城和十三陵的路线。 第一部分:如何从北京市区直达八达岭长城。 这一点相信很多爱看攻略和游记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了。从德胜门城楼正后方的919公交车站,乘坐919快车直达八达岭长城。如果是乘地铁,则在地铁二号线“积水潭站”下,出地铁A口往西走到德胜门城楼背后;如果从B口出,则过马路,走到德胜门背后。在这里要补充一句:德胜门城楼附近的919公交车站有点多,哪怕是德胜门城楼的正后方也有两个,一个去延庆的、另一个才是直达八达岭长城的。不要站错队了,时间宝贵啊! 第二部分:如何从北京市区直达十三陵。 这一点知道的朋友就要少一些了。在德胜门西边,(也就是地铁积水潭站A出口东边两三百米处)有“919支3”,和“345快”公交车车站,他们就是去十三陵的。(好像我们上次看到925路也停在919支3旁边,打听也能去,确实比较复杂。)不过这些车也不能直达十三陵,必须要到昌平东关或者政法大学下车,下车后走到马路斜对面再乘坐314路才能到达十三陵,314路是昌平到十三陵的专线,神路(站名叫大红门)、定陵和长陵都有站,而且长陵是终点站。建议大家最好坐919支3(或者那个925)因为他们大部分路程都是走高速的。而345快则是走国道,一点都不快。 第三步:如何从八达岭长城乘车前往十三陵。 很多朋友喜欢将长城或十三陵连在一块儿游览。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乘车。再加上一些人的误导(比如直达八达岭长城919快速公交上的讲解员、再比如停在长城脚下的一些黑车),更加令人望而生畏。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思路理清晰了其实也是不复杂滴!!! 首先要搞明白的是长城两个主要的停车场,一个前山停车场,一个后山停车场。通常我们乘坐直达八达岭长城的919大巴都是停在前山停车场的,如果您不去十

十三陵的导游词精选_253

十三陵的导游词精选 下面是关于十三陵的导游词,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谢谢观赏。 一、十三陵简介 (一)涉及内容 1、判定语 2、起止年代 3、地点 4、地势及分布 5、建陵历史沿革 6、结束语 (二)介绍位置:在车上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要参观十三陵景区。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葬有明朝的十三个皇帝,二十三个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及公主等。 明十三陵始建于公元1420xx年,位于北京北部的昌平区境内,距市中心50公里,整个陵区是个小盆地,以天寿山做为天然屏障,左右有龙山、虎山,守住门户,是理想的“风水宝地”。在这个小盆地内,扇形分布着十三个帝王陵。那么是谁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呢?明朝有十六个皇帝,那此处为何只有十三座陵呢?别着急,请听我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后葬在了南京的明孝陵。他临

死传位给皇太孙朱允文,这使得当时被封为燕王的朱棣非常不满。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四儿子,当时他的三个哥哥都以死去,论资排辈,他才是理所应当的皇位继承人。于是为了争夺皇位,叔侄子俩打了起来。这就是历史上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最后,朱棣夺了皇位,而他的侄子朱允文却不知所终,既不知所终,当然无法建陵,于是明朝的前两位皇帝的陵一个在南京,一个未建皇陵。 朱棣做皇帝以后,改年号为永乐,希望天下太平,永远快乐,但人岂有不死之理?于是在他继位后不久,便一直筹划着两件大事:一是迁都北京;二是在北京周边地区为自己及子孙们找一块万年寿域。经过多次筛选,最后才相中了昌平北部的黄土山,后改为天寿山。永乐皇帝死后与他的徐皇后葬入了十三陵最早且最大的皇陵——明长陵。 到了明代第六位皇帝正统及第七个皇帝景泰的时候出了点乱子,由于正统皇帝御驾亲征被俘虏,他的弟弟被推上了台,做在了哥哥的位置上,成为新皇帝。并改年号为景泰。新皇帝改年号为景泰,希望从此好景常在,国泰民安,但是这年号未能应验,而是好景不长。正统皇帝被放回后,兄弟二人明争暗斗,后来正统皇帝复辟成*,重新登上了座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可想而知景泰皇帝的下场,先被降为王,连死后也未能葬在十三陵,而是以亲王礼制葬在了颐和园西侧的金山口。重新登上王位的正统皇帝改年号为天顺,前后做了20xx年皇帝,死后葬在了十三陵的裕陵,自此以后,直至亡国皇帝崇祯,死后都葬在了十三陵陵区内。现在各位都明白为什么明朝有16个皇帝区却只有13个陵了吧!今天十三陵景区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因埋藏了明代13位皇帝而得名,随葬的还有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以及从葬宫女等。1992年,明十三陵被专家评定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明十三陵作为南京明孝陵的补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都知道明代有16位皇帝,为什么只有13位葬在这里,那么其他三位是谁,葬于何处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城定在今日的南京,死后葬在南京钟山南,称明孝陵。(我们知道南京别称是“金陵”,在战国时期,楚威王时建此城。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建议联东吴抗曹,来到金陵,见此处“虎距龙蟠”,建议孙权建都于此,历史上“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巧借东风”等故事就发生在此时期。朱元璋就是因为喜欢南京的风水所以建都的,死后自然葬在都城附近的钟山旁)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在其叔朱棣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后下落不明,有人说葬身火海,有人说他出家做了和尚,没有定论。 明朝第七代皇帝朱祁钰,被其兄朱祁镇以亲王的身份礼葬在北京西郊金山口。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分兵四路进犯,明英宗朱祁镇受太监王振的怂恿,率50万大军亲征,结果部队在河北怀来城西20里的土木堡遭瓦剌大军围歼,英宗也成了俘虏,史称“土木之变”。这时明朝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新的天子,年号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1450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将英宗送回,景泰帝就将他软禁在南宫(今南池子一带)。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重。十七日深夜,朝臣徐有贞、石享等人带一千名军士从南宫救出英宗,直奔大内,英宗一行来到东华门,以太上皇身份大声喝退门卫。最后闯进奉天殿(今太和殿),宣布重新登基,史称“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后,将朱祁钰降为郕王,不久朱祁钰死于西宫,以亲王礼制葬于金山。成化年间,宪宗朱见深为朱祁钰平反,复称景泰帝,并以皇陵规格改、扩建了金山陵。 (说起这个明英宗朱祁镇,不得不提一下中国的宦官制度;起源、宦官来源、宦官

明十三陵的欣赏与保护

明十三陵的欣赏与保护 摘要:明十三陵于2003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 届世界遗产大会 上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作为我国陵墓类文化遗产的代表,明十三陵起着过渡的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 关键词:十三陵景区历史价值保护 一、概述 1、总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昌平县北10公里处。依营建时间的先后依次为:长陵(成祖朱棣陵)、献陵(仁宗朱高炽陵)、景陵(宣宗朱瞻基陵)、裕陵(英宗朱祁镇陵)、茂陵(宪宗朱见深陵)、泰陵(孝宗朱祐樘陵)、康陵(武宗朱厚照陵)、永陵(世宗朱厚熜陵)、昭陵(穆宗朱载垕陵)、定陵(神宗朱翊钧陵)、庆陵(光宗朱常洛陵)、德陵(熹宗朱由校陵)、思陵(思宗朱由检陵)。 陵内处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宫人。此外,陵区内还有7座妃子墓和一座太监墓,以及为谒陵服务的行宫、园囿等各式建筑。陵域周围则因山设险,在10个天然山口修建了城垣、拦马墙等军事防御工程。明十三陵的陵域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巍巍燕山山脉自西北逶迤而来,在陵域周围形成天然屏障。环山之内,是洪水冲刷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后曲折东去。绿树浓阴中,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坐落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其中,长陵位于北面正中位置,余陵分裂左右。整体分布庄严和谐,宾主分明,在青山碧水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肃穆幽雅。 2003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次大会审定通过,明十三陵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了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500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2、景区简介

十三陵景点及民俗村解说词

十三陵主景区 长陵 长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一个陵,它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陵墓。明成祖朱棣,也称为永乐皇帝,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10岁的时候被封为燕王,20岁时到北京上任,后来发动靖难之役,从他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43岁时登上皇位,在位22年,活了65岁,在明朝皇帝中他的寿命仅次于朱元璋的71岁,名列第二。长陵是十三陵中营建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建造时前后共用了18年。 长陵包括两部分,一是神路,分布着石牌坊、大宫门、神功圣德碑亭、石人石马、龙凤门等。二是陵宫的建筑,包括祾恩门、祾恩殿等。 其中祾恩门是祾恩殿的殿门。祾恩殿原称为“享殿”。嘉靖皇帝到天寿山谒陵时将其更名为“祾恩殿”。“祾”取“祭而受福”,“恩”取“罔极之恩”,二者合起来,就是后世子孙在这里祭奠祖先,缅怀祖先极大的恩德。此门形制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榜额上写有“祾恩门”三个金字,其中这个“稜”字是错误的,应该是“祾”字,这是民国时期修缮长陵的时候写错的。 祾恩殿的形制是重檐庑殿顶,这是中国古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形制,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大殿的屋脊两端装饰有螭吻,檐角处还有九个琉璃神兽,按古建习惯做法,均由单数组成,一般采用一、三、五、七、九排列,这个大殿上的神兽排列顺序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最前为骑着凤凰的仙人。 定陵 定陵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合葬墓。神宗朱翊钧十岁即位,在位48年,享年58岁,年号“万历”,谥号“神宗”。因此也被称为“万历皇帝”或“神宗皇帝”。 首先您看到的是陵门,在明朝时称为重门,也就是第二道门的意思,这是因

明文化历史知识有奖问答题-明十三陵

明文化历史知识有奖问答题 一、明十三陵(75道) 1、明十三陵是哪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2、明十三陵能够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取决于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3、明十三陵共埋葬了多少个明朝皇帝和皇后? 4、明十三陵哪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十三陵文物保护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6、明朝共有多少位皇帝? 7、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8、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9、明朝的皇帝陵寝共有多少座? 10、明朝统治时间长达多少年? 11、明朝皇帝中没有陵墓的是哪一个? 12、朱元璋父母的陵墓被称作皇陵,位于什么地方? 13、明十三陵的首陵是哪个陵? 14、定陵的墓主是谁? 15、长陵的墓主是谁? 16、长陵背后的上原名黄土山,后来成祖下令改名为什么山? 17、十三陵按照营建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哪十三个? 18、明十三陵中有殉葬妃子的陵墓是哪3个? 19、明代宫人殉葬制度是由哪个明代皇帝废止的? 20、奉命卜选长陵陵地的风水术士是谁? 21、明十三陵中,哪三陵是皇帝生前为自己建造的? 22、营建明十三陵所用的汉白玉石采自什么地方? 23、营建明十三陵所用的楠木采自何处? 24、城砖有白城砖和黑城砖两种。明十三陵各陵所用城砖大多是什么城砖? 25、营建明十三陵所用的金砖采自何处? 26、朱棣是明朝第几个皇帝? 27、朱棣即位后,做了许多青史留名的大事,请举出3件。 28、我国历史上内容最为广博的综合性大类书之一是明成祖派人编辑的哪本书? 29、明朝郑和奉命下西洋共有几次? 30、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31、长陵的建筑主体部分由哪两部分组成? 32、神道总长多少公里?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报告

家乡旅游资源报告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摘要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本文根据导游基础知识课上的知识分别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等方面分析旅游特色,并对其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八达岭, 十三陵, 旅游资源评价, 风景名胜区. 1 旅游资源 1.1景区旅游环境基本概况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是1982 年11 月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位于北京西北, 介于东经115’58’56’—116’14’05’, 北纬40’1'30’~--40’13’43’, 地跨昌平和延庆两县. 著名的八达岭长城和明十三陵等古迹就坐落在这里. 八达岭是北京地区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长城,1987 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最早向游人开放的景区, 八达岭长城50 年来在文保、旅游、外交、环境建设等各个领域不断拓展长城文化内涵, 见证了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八达岭和十三陵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财富,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敬仰. 2003 年明十三陵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游客.风景区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 它们大多数尚未被开发. 其中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有银山塔林, 詹天佑铜像, 虎峪古城等. 所以,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既是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和旅游观光价值的闻名中外的老游览区, 又是一个有更大开发潜力的古迹游览区, 许多珍贵文物需要保护和利用. 1.2旅游资源类型

论述题 故宫天坛明十三陵

故宫 北京故宫即紫禁城,是明清时代的宫城。由明成祖(朱棣)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到公元1420年建成的宫殿群。 故宫总体建筑构图上对称,其中的每座建筑是在一条由南到北得中轴线上展开的,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宫殿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故宫总体又可以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上接受朝贺,接受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台阶之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其中以太和殿等级高,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 三大殿的屋顶形式也有所不同。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为最高等级;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东侧有奉先殿、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这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整个故宫由南部端门、武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渡道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1时间:创于明初,天地合祭,清代改为祭天,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和故宫同时 修建。 2 位置: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与先农坛隔街相对.也是京城中轴线的东面,内城的南郊. 3 规制: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共有坛墙两重.内坛也是北圆南方(分两组祭坛,郊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两组各有自己的配 殿)。正门在西,其余均不设门。 4 天坛的建筑包括: a.圜丘组群:圜丘坛,皇穹宇 (圜丘,主体建筑由三层台基组成,祈天用.圜丘坛,采用三层露天圆台.皇穹宇,放先祖牌位.) b.祈年殿组群:祈祷丰收用的,布局是模糊空间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c.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有壕沟,围墙等防御设施的固定住所. d.丹陛桥(361×29米). e.神乐署:神乐乐队的长期住所. f、牺牲所:饲养牺牲品的场所. 二.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为表 现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建筑的 核心特色 1“形”的象征: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 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 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 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 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就单体 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 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 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 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 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 (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尽量用矮 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创造 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 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 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 线"。 2“色”的象征: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 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用青、 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 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 其象征“天”的意象。用纯净色彩(蓝色) 表现天。 3“数”的象征:这一手法运用得最为广 泛。天坛的主要建筑中,圜丘与祈年殿 是主体。圜丘坛的设计在采用数字上均 符合“阳数”,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数又称 “天数”,其中九为“极阳数”。坛的上层直 径为当时计量单位营造尺1×9丈=9丈, 中层直径3×5丈=15丈,地层直径3×7 丈=21丈,全符合阳数。台阶、栏杆的 数量均取九的倍数。坛面用艾叶青石, 中心是一圆石,圆心外有九环扇面形石 块,每环的石块亦为九的倍数。即,9×1, 9×2,9×3……9×9。中层、下层也是如 此。除了坛面外,台阶、栏杆所用的石 块也全是九的倍数,据说,这是九重天 的象征。 祈年殿为三重台三重檐金色宝顶蓝色琉 璃瓦攒尖圆殿,檐柱12根(12时辰) 承下檐,金柱12根(12月)承中檐, 同时两者又是24节气,加上井口柱4 根(四季)承上檐,这样就为28星宿。 结构布局合理。它的造型由层层收进的 屋檐、攒尖顶构成的外观给人一种强烈 向上与天接近的感觉。它的室内空间很 高、彩画绚丽,东西配殿各九间,有矮 墙围成院落,也是应阳数之极数。 三、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 1中轴线布局 2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①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孤兀 ②地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体 ③主建筑与环境 ④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 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 ⑤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 绿色之中 ⑥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 殿、皇穹宇) ⑦建筑尺度: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 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 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 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 也不过38米。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 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 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 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四、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 总多"的方法. 绿化的大量运用和建筑的数量和体量上 的少来充分体现“天”.通过主轴线来控 制建筑.同时用扩大台基来表现建筑.不 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有的节省, “无” 上做文章,物质功能简单,精神功能复 杂. 北京明十三陵 自明成祖起,明代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墓 集中在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形成一个 占地约80余平方公里的陵墓区。这十三 座陵墓共用一个神道,习称“十三陵”。 十三陵的主体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七年 至十一年(1409~1413年)所建的长陵, 其他十二陵是逐渐依附于长陵而建的。 十三陵中以长陵规模为最大。嘉靖帝的 永陵和万历帝的定陵是皇帝生前亲自经 营三十多年的寿陵,所以规制恢宏豪华, 其他九座陵墓——仁宗献陵、宣宗景陵、 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 康陵、穆宗昭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 都是皇帝死后才动工兴建,修建时间不 过半年,比之长陵、永陵、定陵的规模 相差甚远。 神道布置:神道最前方是五间十一楼的 大石牌坊,此坊面阔约29米,高约14 米,是全国最大的一座石坊。石牌坊内 是大红门,门内约600米即是碑亭,内 立碑,刻有碑文。碑亭四隅各立汉白玉 华表一座 明十三陵的石牌坊碑亭以北是石柱一 对,再北石象生十二对,依次为:狮、 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卧立各一 对,再次为武臣、文臣、勋臣各四尊, 其间比南京孝陵多勋臣四尊。石象生之 北是棂星门(亦称龙凤门)。过棂星门 后约5公里,越过二座五孔桥和一座七 孔桥后才到达长陵陵门。整个神道规制 气势宏伟。 陵殿:陵殿是举行祭礼的场所。嘉靖十 七年(1538年)改称裬恩殿。各陵裬恩 殿规制以长陵为最大,重檐九间,左右 配殿各十五间;永陵次之,重檐七间, 配殿各九间;其他陵五间,配殿五间。 长陵殿柱全用巨大楠木,至今殿宇完好,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明代木构建筑。 方城明楼方城明楼是明代陵墓的创 造,也是陵区的重要标志建筑之一。十 三陵中的明楼平面是成方形的,采用的 不是木而是砖石结构,甚至斗拱、梁枋 都是石制(如永陵、定陵)。明楼之内 增加了一通皇帝庙谥碑。此时的明楼已 成了一座碑楼。虽然永陵、定陵的明楼 取消了楼下的通道,已完全不同于城楼 的概念。但其位置紧靠墓前,楼下有“灵 寝门”,有的还在墓前哑巴院内设置琉 璃照壁,这种迹象表明,明楼仍是作为 地下寝宫的神灵出入口来处理的。 地宫十三陵地下寝宫至今只发掘了一 处,即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定陵地宫 的主体是由三个分别代表“正殿”和东 西“配殿”墓室组成的“院落”。在这 个庭院前还有两个庭院作为前导。各墓 室都用石拱券筑成,总进深约9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