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

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
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

GUANG DONG ECONOMY 02/2011

50

东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东莞企业在过去三十年中创造了神奇的“东莞模式”,造就了“世界工厂”的财富神话。那么,在新一个三十年里,东莞企业还能再造辉煌吗?“莞商”还能保持持久的成长性和发展动力吗?在“十二五”已经起步的第一年,本文特就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问题、路径和对策进行探讨。

转型升级的五大背景

虽然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世界企业史表明,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每隔一个时期,企业就要进行一次大的变革和转型升级。然而,纵观全国和广东各地的企业生存状态来看,东莞企业的转型升级运动似乎比其他地方都来得更迅猛。因为东莞企业整体赖以生存的大背景以及其发展模式得以存在的条件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进一步说,东莞经过20多年年均20%以上的高速发展之后,工业化进程已经完全进入到后期,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已经达到“成长极限”,依托港澳资本进行原始积累的过程已经结束,“先发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而土地、能源、劳动力、环境、市场等要素供给均“难以为继”,从而使东莞企业转型升级面临五大背景的变化:一是工业化后期的工业产能的大规模过剩;二是全面买方市场条件下的激烈国内市场竞争;三是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紧缩;四是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导致的渠道重构;五是珠三角区域内正在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社会。

显然,这些背景并不是国内每个区域的企业都必须面临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兴成长性区域而言,其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并不艰巨。相反,东莞企业70%以上属于处于产业成熟和衰退期的轻工制造行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是整个产业链都需要重组和再造,因此,面临的转型升级的任务自然就紧迫和艰巨得多。甚至可以说,对于近半数的企业来说,不转型升级,是“早死”或“晚死”的问题。对此,“莞商”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莞商”转型升级存在的三大问题

实际上,自2006年在东莞提出“双转型”战略以来,东莞经济社会和企业大规模的转型升级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五年了。从目前的转型升级实践来看,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和观念滞后。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认为转型升级是一种随意性的应急处理方案,而不认为是一项企业成长的常规过程;二是认为金融危机一旦过去,市场又会好起来,转型升级是别人的事,与已无关,企业挺一挺就行了,无须转型;三是认为企业转型升级只与加工贸易企业有关,而与其他企业关系不大。

其次,对转型升级的形式和路径选择比较盲目。东莞此次的企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具有“共震效应”,具有推进产业变革的意义。在任何一场产业变革中,产业要素的溢出和流入的路径和形式丰富多样,转移与退出、进入与整合、淘汰与升级、转型与定

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

路径和对策

王先庆

?区域经济

型,往往都会出现。片面地强化转移、淘汰或退出等单一路径或形式,都是不适宜的。

再次,对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选择不到位。“东莞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两头在外,前店后厂,三来一补”,从本质上说,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只搞生产,不搞流通”,放弃“流通渠道的控制权”和“商品价格的主导权”。在工业化初期资本短缺条件下,这种模式是适宜的。而在目前的条件下,这种模式就是一种缺陷和不足。因此,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就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掌握和取得这种一直没有得到的“权力”。

进一步说,东莞企业转型的战略重点不是生产问题,而是流通问题,是将“重生产,轻流通”的财富机制颠倒过来,逐步将生产过程建立渠道控制权和价格主导权的基础上。如果不解决后者,企业的自主品牌创建和技术创新的意义都将不大,转型绝对不会成功。这是日本和韩国企业成功的最主要经验,也是俄罗斯和东欧企业失败的最大教训。

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任何国家或区域的企业转型升级无非三条路径:一是引入新产品或新技术,淘汰或转移落后产能;二是企业功能和经营模式变革,即退出加工制造环节,转向渠道管理、技术研发、品牌推广,以总部经济为主;三是企业内部或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与整合,融合前两条路径,使企业脱抬换骨。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东莞企业大多选择了第一条路径,一方面是因为这条路径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操作起来驾轻就熟,容易掌控。但实际上,相对于后两条路径而言,虽然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是效果最不明显的。因为产品和技术革新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过程,甚至引进一两项新产品或新技术对企业的转型升级起不到什么根本作用。因此,将大量的资源、资 本和精力投入到这一条路上,有可能是“费力不讨好”,导致机遇的丧失和资源的浪费。

至于第二条路径,无疑是一条比较理想的选择。但对于东莞大多数企业来说,以这一条路径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显得有点“太理想”。进一步说,东莞现有的企业中,能真正升级到总部型经济的,应该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企业至少目前不具有建立总部经济的能力和基础条件。

基于以上分析,实际上,对于东莞大多数企业来说,走“第三条道路”应该是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选择,即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大规模兼并、重组和整合,掀起一轮企业兼并重组的浪潮,以多种方式实现企业的再造和创新。走这条路至少有四项有利条件:一是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的生产条件和资源,实现土地、技术、渠道、品牌等要素的优化组合,避免太多的闲置和浪费,同时也避免某些资源的流失;二是可以借机引入国内其他区域的大资本参与东莞的企业重组和资本重组过程中来,优势互补,有利于做大做强,更有利于“国际性制造业中心”和“区域性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的建设;三是可以借机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区域内企业的资本整合能力,树立“莞商”新形象,壮大本土资本力量;四是促进区域内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有利于产业链的提升与整合,为更大规模的资本运作和市场运作创造条件。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七条对策

实际上,对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模式和对策方面,是不一样的。但尽管如此,对于东莞企业来说,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对策值得共同借鉴和参考。

一是鼓励和推动企业的资本运作。企业的本质就是资本利益创造者。经过三十年多积累,东莞企业的资本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本影响力与“温洲民间资本”相比,则明显处于弱势。原因就是缺少运作。当工业资本成长趋弱时,资本不运作,就会缺少活力。只有通过广泛的资本运作和经营,才能提升资本的价值。因此,东莞企业应该借助转型升级,学习和掌握资本运作本领,积极参与资本市场,通过不同形式的兼并、重组、上市,大力发展各类产业投资基

金,鼓励资本联合、联盟、参股、合作。总之,就是跳

02/2011 广东经济51

GUANG DONG ECONOMY 02/2011

52

出单纯的实体经济思维,走资本经营和实体经营结合,并以资本经营带动实体经营。

二是鼓励企业投资各类新兴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中国经济整体仍然处于成长期,成千上种细分的产业仍然处于发育和成长期,因此,引导和鼓励东莞民间资本和企业参与到新一轮产业选择中去,给他们列出目前国内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产业目录,给他们多些指导和培训。在选择新兴产业过程中,一方面引导他们关注那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但另一方面则坚决反对不顾实际地盲目“追高”,一窝峰搞那些LED、光伏产业等所谓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选择的最高原则是成长性和收益率,技术的先进程度不是基本标准,尤其是要鼓励企业引进和采取有前景的“适用技术”。

三是鼓励企业在经营模式和机制的转型升级。企业的转型升级,最主要的是战略转型和经营模式转型。反对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崇拜”,尤其是以为只要技术进步了或者以为只要有了新产品,就成为实现了转型。企业必须明白,任何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它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这些技术创新如果没有建立在适当的企业战略和经营模式下,照样不会给企业带来利益和发展。而且经验表明,在转型过程中,面临资本紧张的背景下,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过程中,会加大转型的压力和成本。

四是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地创建具有控制权的渠道体系。不可否认,加工贸易在一定时期内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整体而言,如果再陶醉在“订单加工”中,不谋求建立自主控制的渠道体系,最后一定是“死路一条”。因此,东莞企业应该在商会或政府的引导下,联合起来,打造不同形式的具有自主控制权的商品销售渠道,尤其是要学习“温州商人”的经验,以连锁组织等形式,将这种渠道延伸到国内外的不同层次的城市,形

成覆盖多个区域、多种系列产品的具有共享价值的渠道网络,从而增加对商品价格的话语权,逐步摆脱任由外国流通资本定价的局面。

五是“莞商”应尽可能借转型之机“走出去”,发展总部经济。东莞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城市,其市场和资源对国内和国外形成双重依赖。在这种情形下,“走出东莞谋发展”应该成为一种共识。浙江农民都能在国内外收购或租赁了300多万亩土地,超过了浙江本省土地面积。浙商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了近万亿矿山资产,也超过了浙江本土。这些都值得“莞商”们借鉴和学习。东莞资本也有必要“抱团打天下”,积极参与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潮中去,以更宽的这视野形成更大的战略空间,少些在本土范围内的瞎折腾和盲目扩张。

六是树立“东莞服务”的品牌形象。东莞目前已经在会展、酒店、物流、专业市场、中介服务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整体而言,东莞的服务产业体系发育还很不完善,除了酒店、会展较有品牌影响力以外,其他的服务业普遍过度分散、规模小、总量小,未形成集聚效应和产业链效应。东莞经济要转型,不可能绕过服务经济发展阶段。因此,借助“退二进三”的大好时机,发展各类层次和形式的服务业,逐步形成完善的服务业体系,有利于增强企业转型的灵活性。东莞在发展服务业过程中,切忌盲目追求所谓高端服务业或“现代服务业”,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如流通服务业、旅游服务业、会展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并走大型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道路,要培育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服务类上市公司。

七是多用“内资”,少用“外资”。目前全世界都处于资本过剩时期,国内储蓄也处于相对过剩之中,因此,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资”,更要“选资”,一方面选择那些品质优良且相对“善意”的资本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应尽可能组建各类东莞本土的产业投资基金,如“东莞产业重组基金”或“莞商成长基金”等,尽可能东莞本地游资和闲散资本的整合化过程,就象马云牵头组建百亿规模的“云锋基金”以及一些浙商组建的“浙商基金”一样,以此来推进东莞企业的升级转型。

总之,东莞企业的转型升级,应多些理性思维,多些资本运作理念,多吸引省内外专家的智慧,少些盲动,少赶些时髦,少注重形式,跳出传统的“生产观念”,尤其是要避免被一些不熟悉实际情形的所谓专家的“歪主意”以及某些政府部门未经严格科学论证的“劣决策”

贻误时机。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

转型升级路径座谈会发言

加强资源整合加快科技创新 为XX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20XX年X月X日 实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之策。经济转型升级无论是宏观层面上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的转变、中观层面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微观层面上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都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已得到很大改变,海工设备、电子信息、复合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委XX届X 次全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争创全省转型升级先行市”的奋斗目标,这是科学研判,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顺应潮流而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努力打造“创新XX”、建设“幸福XX”、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但客观地讲,全市原有经济基础和传统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我市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和引导,相关部门需要更大力度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具体而言,我市目前转型升级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一是传统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的制约。如我市发展多年的机械加工产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并未能完全走出产品档次低、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困扰,多数企业因为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一旦遭遇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就难以从容应对,致使整个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这种矛盾不会以投资规模或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改变,实现传统产业改变并提升只能依靠科技创新。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全市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6%;201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企业28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比例为19.8%;全市新标准实施以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仅8.4%。可见,虽然大企业占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权重较大,但高新技术企业数仍然偏少,覆盖面不够广,未能形成铺天盖地之势。 三是新兴产业链条短粗脱节的制约。“新兴产业”在我市具有一定基础,是我市着力发展的优势产业,但“四新产业”中,有些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有些产业产品分布广且集中在中低端节点,尚未形成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有些产业产品生产上下游和

民营企业如何创新转型升级--以东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为例(上)

民营企业如何创新转型升级 ——以东莞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为例(上)王先庆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各位学员好!我是广东财经大学王先庆,今天由我给各位讲民营企业如何创新转型升级,主要是以东莞的中小企业为例。今天这个话题主要是从七个方面来讲: 一、当前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问题 首先我们要从当前的背景下谈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问题。这个基本问题主要是指企业生命周期和企业的生命力这个话题,因为我们谈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时候,经常都只是从产业、产品、技术某一个方面来讨论的。其实这一系列问题都只是企业某一个领域的问题,而企业的核心问题、整体的问题是指企业的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力,所以我们要从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生命力的这个角度来谈转型,就更有力度或者说更能把握大的方向。 (一)企业的生命周期 企业的生命周期,这个大家一听都很明白,就是我们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它有它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期。我们讲企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就是指按照它的不同阶段怎么样的去跨越,比如你从一个少年期向一个青年的变化,性格、使命和行为方式,都会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那一个企业当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从量变到质变就必须有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就是转型升级。所以只有这样理解企业的转型

升级的时候,我们就会很轻松、很自然的找到这种转型升级的理由。我们谈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种常态,它不是忽然的出现,也不会是偶然的现象,因为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的这个演变来说,会不断的、经常的出现这种转型升级的行为。 比如从它的青年期,一个企业的青年期高成长期,然后向一个中速成长也就是壮年期转型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一种变化。所以企业生命周期是我们理解这个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线索或这个突破点。这是第一。 (二)企业的生命力 第二个就是企业的生命力。正如一个人一样,它的生命力如何、活力怎么样,企业的活力怎么样?就跟人的激情和人的状态、精神状态怎么样是一样的。所以有的企业蓬勃的发展,面对困难,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仍然能高成长,这种情况就表明这个企业的生命力非常旺盛,而有的企业一旦面对市场或者说产业环境发生变化,很快就要死不活,或者说生存困难,这种情况就反映出这个企业的生命力比较弱。 所以我们看一个企业的好坏可以从企业的生命力的旺盛程度来判断。当一个企业活的好好的,那表明它的状态就非常好,那就不必进行转型升级,它就按照现在这个状态去发展就可以了。 我们讲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因为那个状态它已经活的不好,或者说它已经觉得精疲力竭、成长衰竭或者怎么样的一种情况。所以企业的转型升级第一就是在企业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跨越的时候,它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81003404.html,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作者:叶茂林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08期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以苏州、无锡两市为例,基 于区位熵计算分析两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即制造业转型过程;根据近几年两市R&D 投入、科研人员及制造业新兴行业发展状况,探究两市制造业升级过程。最后总结苏锡两市转型升级的理论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苏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281003404.html,ki.1672-3198.2017.08.001 1 引言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极大程度地拉动了中国GDP的增长。近年来,随着GDP增速的减缓,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正在由追求速度的粗犷增长转向追求质量的集约增长,正在向分工更加复杂化,结构更加合理化不断演进。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一批批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势逐渐消失。此外,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品牌较少,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生产的汽车大多是外国品牌,对于大型客机,医疗器械等高精尖的产品,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 笔者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制造业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制造业转型可以是制造业服务化,或者是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是产业内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升级主是指制造业行业内部实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 2 苏州,无锡制造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 苏州,无锡两市均是工业强市,都拥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2000年至2016年,苏锡两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断上升,其中2004至2011年两市工业发展较为迅猛,近几年增速减慢。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249.25亿万元,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也达到14549.87亿元,分别位于全省第一第二,位居全国前列。

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

GUANG DONG ECONOMY 02/2011 50 东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东莞企业在过去三十年中创造了神奇的“东莞模式”,造就了“世界工厂”的财富神话。那么,在新一个三十年里,东莞企业还能再造辉煌吗?“莞商”还能保持持久的成长性和发展动力吗?在“十二五”已经起步的第一年,本文特就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问题、路径和对策进行探讨。 转型升级的五大背景 虽然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世界企业史表明,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每隔一个时期,企业就要进行一次大的变革和转型升级。然而,纵观全国和广东各地的企业生存状态来看,东莞企业的转型升级运动似乎比其他地方都来得更迅猛。因为东莞企业整体赖以生存的大背景以及其发展模式得以存在的条件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进一步说,东莞经过20多年年均20%以上的高速发展之后,工业化进程已经完全进入到后期,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已经达到“成长极限”,依托港澳资本进行原始积累的过程已经结束,“先发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而土地、能源、劳动力、环境、市场等要素供给均“难以为继”,从而使东莞企业转型升级面临五大背景的变化:一是工业化后期的工业产能的大规模过剩;二是全面买方市场条件下的激烈国内市场竞争;三是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紧缩;四是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导致的渠道重构;五是珠三角区域内正在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社会。 显然,这些背景并不是国内每个区域的企业都必须面临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兴成长性区域而言,其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并不艰巨。相反,东莞企业70%以上属于处于产业成熟和衰退期的轻工制造行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是整个产业链都需要重组和再造,因此,面临的转型升级的任务自然就紧迫和艰巨得多。甚至可以说,对于近半数的企业来说,不转型升级,是“早死”或“晚死”的问题。对此,“莞商”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莞商”转型升级存在的三大问题 实际上,自2006年在东莞提出“双转型”战略以来,东莞经济社会和企业大规模的转型升级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五年了。从目前的转型升级实践来看,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和观念滞后。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认为转型升级是一种随意性的应急处理方案,而不认为是一项企业成长的常规过程;二是认为金融危机一旦过去,市场又会好起来,转型升级是别人的事,与已无关,企业挺一挺就行了,无须转型;三是认为企业转型升级只与加工贸易企业有关,而与其他企业关系不大。 其次,对转型升级的形式和路径选择比较盲目。东莞此次的企业转型升级与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具有“共震效应”,具有推进产业变革的意义。在任何一场产业变革中,产业要素的溢出和流入的路径和形式丰富多样,转移与退出、进入与整合、淘汰与升级、转型与定 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 路径和对策 王先庆

企业经营发展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

企业经营发展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 转型升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梦想,管理升级、产品升级……,很多企业迫于生存的压力,都想尝试着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但是心中却又七上八下,没有底气。于是便带着“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的信念踏上了征途,到处碰壁、满身伤痕,企业经营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原本的美梦变成了噩梦,企业依然是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处境越来越难。企业家的压力与日俱增,在放弃还是继续中不断地徘徊、纠结,身心疲惫…… 转型升级是一颗金种子,在播种这个种子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我们的土壤是不是适合,不适合也没关系,先培育土壤,等到土壤基本适合后,再播种也不迟,转型升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二次创业,难度远胜于第一次创业,当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能操之过急。 所谓的土壤,更多的是我们的团队,转型升级对团队到底有哪些根源性的要求,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郝泽霖——思维管理专家原西门子高级讲师 10余年中外企业管理实战经历,曾在中国人保、西门子、加多宝、大田、茹梦等多家中外知名企业担当HR经理、营销总监、大区经理、高级讲师等不同职位 精通思维分析、心理学及各种营销工具,能够将培训方法落地,让企业能够顺利实施。个人管理经验丰富,管理团队数千人,培训学员上万人。 现任天下伐谋咨询独家签约讲师,思维管理学院院长 一、企业家要转变的观念: 1、亲情和事业一定要分开,不能太多地考虑感情的因素,形成特殊人群,坚定靠制度管人的信念,制度之外不搞特殊人群,企业家自己都不行。 2、企业发展不是企业家一个人的,所以企业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中高层是一个民主的团队,任何事情、决策,放在桌面上讨论,我们以理服人,不搞一言堂,企业经营听的不是谁的话,而是一个正确的观念或方法,当企业家的家人在埋怨,谁谁连我的话都不听时,不要急着发火。 3、部门与部门之间是靠制度和职责在管控,不能为了平衡各部门之间的力量,怕有部门特别强势,于是便开始保护弱势的部门,部门领导能力强,这个部门相对会强势一点,所以,企业经营家不要去保护,保护必然要破了规矩。 4、坚决支持看到影响公司利益的行为便要制止、指正、不畏权威的员工,绝对不能打压,这类员工是忠诚的、积极的,打压意味着我们鼓励不忠诚、不积极的因素。 5、企业家内心的恐惧,怕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使得企业经营不在自己掌控之中,所以,对职业经理人设置种种限制,企业家必须要克服这种恐惧,充分授权。 6、因为发展的需要,会引入部分新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于是新、老力量意味着新、老

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策略研究

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06T13:40:32.28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0期作者:胡媛 [导读] 企业在当今新旧动能转换、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中,需要加快发展战略管理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量。 内蒙古神东天隆集团股份公司物流配送中心 陕西省神木市 719315 摘要: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企业在此期间的发展战略管理是企业做好转型的重点工作。本文围绕企业转型升级中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管理的现状、管理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在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工作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管理策略 1.引言 企业在当今新旧动能转换、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中,需要加快发展战略管理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量。我国在新时代、新经济发展环境下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下企业改革建设、实现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策略进行相关的探讨,促进企业在当下实现更好的发展。 2.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在新时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点:(1)有助于帮助企业清楚发展方向,企业的战略方向对于企业的后期各项工作的引导起着带头引导作用,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帮助企业有条不紊地实现发展目标;(2)有助于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企业的人才结构,人才作为当下企业的重要竞争力,发展企业的人才结构对于企业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在战略优化的带领下,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也更加清晰具体化;(3)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存在的基本目标就是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的转型升级能够在国家提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为企业实现更多的价值,帮助企业创新升级,助推企业蓬勃发展。 3.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驱动因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1)在外部因素中,首要的就是目前的环境保护法规以及针对环保行业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针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明确规定了排放限值。也就是从我国的立法方面开始推进高效、低耗以及环保发展,满足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2)行业市场因素,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考虑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对同行业竞争者进行分析,对比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企业转型升级中,同行业的技术条件等都会影响其战略上的管理,物流企业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样也会影响其转型的战略制定。(3)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组织结构、资金、设备技术都会成为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影响内容,企业内部因素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所以内部因素要壮大完善,助推企业的战略转型发展。 4.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现状 4.1缺乏战略意识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发展环境中,习惯追求眼前利益,放长线钓大鱼的成本压力较大,造成企业对于长远利益的规划欠缺意识,企业的管理者都忙于当下事务的管理任务当中,企业很多人对战略没有意识,单独靠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很难制定出科学的战略规划,企业的战略发展与管理需要靠企业众多管理者对市场以及政策的了解,然后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但是当前企业人员对战略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4.2战略同化严重 有些企业本身制定出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但规划的高高在上、无法落地,甚至直接模仿其他企业的规划制定,缺乏对企业自设的实际情况考虑。企业战略管理的生搬硬套,缺乏自身对企业的独立分析,不利于企业的转型发展。 4.3战略管理以短期利益为导向 在战略规划的管理中,企业多是重点发展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都难以实现。企业以短期的利益为目标,没有将眼光放长远,甚至以牺牲长期利益来获得眼前的盈利,逐步在竞争中失去优势。 5.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策略 5.1实事求是发展国际化、多元化、专一战略 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把握市场规律以及国内外市场和政策变化,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类型,资金大、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可以选择国际化战略发展,此种战略就是加强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市场的扩大和规模经济,同时还可以实现物流企业国际市场声誉和影响力的提升。发展国际化战略,企业在管理上需要注意将自身的物流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凭借高服务质量低成本优势获得海外客户资源,对于客户市场的管理利用精细化管理办法,拆分业务细节,全方面细致管理。企业可以针对现有技术和市场进行专一化领域发展,也可以选择多元化共同发展,但是需要注意发展多元化企业必须做好风险准备工作,提升自身的风险控制水平。 5.2绿色发展 发展绿色物流的战略,针对物流企业所开展的低碳绿色发展策略,主要是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及绿色物流的建设,减少物流企业生产经营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或者是通过对仓储、加工包装设备、物流车辆的改进和更新,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通过新型清洁型能源的利用来实现绿色发展策略。 5.3 技术差异化战略 技术能够带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成功发展,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技术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竞争力量,技术可以拉大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所以技术上的差异化有助于企业在转型中的升级优化。企业需要将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对业务价值链相关的服务以技术的优势表现出来,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所以技术的差异化也可以带来服务的差异化,更能帮助企业获得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助力企业的转型升级。 6.结语 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有助于帮助企业清楚发展方向、助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受到政策法规、行业市场因素、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基于当前企业在转型中的战略管理工作上缺乏战略意识、战略同化严

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方案建议-智造东莞教学文案

附件4 东莞市企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工作规程 (试行) 根据《强化新要素配置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工作方案》,为落实做好我市企业智能制造专业诊断工作,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制造升级改造,特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整合国内外智能制造相关系统方案供应商、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以及智库资源,建设智能制造专业服务资源池,委托资源池内机构分批对我市1000家左右制造企业进行分析诊断,评估企业智能制造现状,提出升级改造路线图和方案建议。 二、建立专业服务资源池 实行网上备案制度,各专业机构单位登陆“智造东莞”(https://www.360docs.net/doc/281003404.html,)(项目申报-智能制造专业诊断服务-服务机构备案申请栏目),网上填报《智能制造专业服务资源池备案申请表》,并上传以下材料: (一)营业执照或机构登记证书; (二)智能制造服务情况简介。以PPT 形式,展示企业单位总体情况、专业技术团队构成、智能制造专业服务领域、特点和专长、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相关内容等;

(三)智能制造服务典型案例。以视频或PPT 等形式,展示为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专业诊断、蓝图规划、实施方案等服务的典型案例。其中,东莞市内企业单位要求至少提供1 个以上案例,东莞市外企业单位要求至少提供3 个以上案例; (四)智能制造专业技术团队构成,填写技术团队清单表并提供包括企业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的简历学历情况、专长等材料; (五)其他相关补充介绍材料。 市经信局将分批对相关申报单位进行审查,审核申报单位的经营范围、业务能力、技术团队、工作经验等,对通过审查的予以备案,并分批在“智造东莞”网站进行公布。 市经信局对专业服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将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调整专业服务机构名单。 三、企业诊断服务申请 (一)市经信局发布智能制造诊断申报通知,企业根据通知登录“智造东莞”(https://www.360docs.net/doc/281003404.html,)(项目申报-智能制造专业诊断服务-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申请对应栏目),网上填报《智能制造诊断申请表》,并在申报通知附件查询了解相关专业机构单位情况,进行前期对接,在双方对接后确认专业服务机构,并通过“智造东莞”(项目申报-智能制造专业诊断服务-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申请对应栏目)提交诊断服务申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路径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路径 原创2017-01-20宏观院国宏高端智库 改变以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着力突破能够有效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和价值链层级的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转变,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着重大突破。世界各国纷纷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竞争异常激烈。伴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们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构成倒逼机制。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面对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贸易环境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从单纯凭借传统比较优势转向依靠体制创新和自主创新参与国际分工,从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转向更多地依靠质量、品牌和服务等非价格竞争,大力提升要素禀赋,着力突破能够有效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和价值链层级的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等制约,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转变,由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加快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高端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大都处在价值链的低端,特别是研发、设计、核心技术、软件、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和模具、供应链管理、营销和品牌等关键环节薄弱,多数依赖进口或受制于人。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由低端环节向高端产品、高端要素、高端服务、高端平台等高端环节深化延伸,通过抢占高端环节,站上价值链高端,实现产业高端化。 围绕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的重组,加快产业价值链升级 着力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价值链重构和价值创造环节的再造,推动传统产业以价值重构为核心的升级模式,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研发、设计、标准、精密加工、供应链管理、品牌培育、营销等关键环节,促进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实现价值链跨越提升。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急剧增加,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众多投资公司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制造业领域;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代工企业的优势被大大削弱,转型成为改变企业命运的唯一选择。所以,如何能帮助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也成为品物集团服务的核心。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 1)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企业由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提供成套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如进行设备成套,提供整条生产线,例如陕西鼓风机公司提供成套生产线);设计院所由提供设计图纸转向进行工程总承包(如武汉钢铁设计院转制为中冶南方之后,提供钢铁行业的工程总包服务);企业由销售产品转变为租赁产品(例如GE出租飞机发动机);从单纯靠卖产品盈利转向靠卖产品和提供产品的售后维护服务盈利(例如电梯行业提供长期的维修维护服务);从销售自主产品,转向建立行业产品的贸易枢纽(例如上海标五公司建立紧固件贸易中心);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等。 2)企业定位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提供代工的OEM企业转向提供从设计到制造外包的ODM企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制造;从主攻产品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由竞争激烈的红海进入新的蓝海(例如上海重型机器厂转型制造核电设备,大批企业进行风电、LED等新能源行业等);由制造企业转向多元化运作,或向上下游延伸(例如凯迪电力由向电厂提供脱硫设备转向同时运营生物能源电厂,木材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林场等)。 3)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由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广泛地进行制造外包,强化供应链写作;由单一工厂变为多地点、多工厂运作,由单一组织变为集团架构;由主要依靠自主发展(Organic Growth)转向并购与行业整合(Acquisition,例如宜化股份整合了许多行业企业,营业额迅速由10亿等级跨越百亿等级);由涉足多种产业转向归核化,聚焦自己最具优势的核心产业;实现国际化,进行跨国并购等。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应该具备的基础 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企业运营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实现转型,不是仅仅有决心就够了,任何的变革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切实际地乱转型,可能滑向倒闭的深渊。 1)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拥有生存之本。企业要谈转型,首先要能够生存,要有能够转型的“本钱”,要有一定的投资、融资能力,立足未稳的企业谈不上转型。 2)对客户的需求和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企业应当剖析自身的特点、客户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格局,做到知己知彼。在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慎地进行转型。 3)建立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企业应当分析自己拥有哪些转型的“资本”,例如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或者能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例如长航电机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出

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简表) 一、选题意义 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转型成为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在经济转型中,产业的转型占据重要的战略性地位,他关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在全国各地的开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东莞作为我国产业转型的典型城市,其东莞模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全球化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东莞的产业转型在新的经济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压力。本文将立足当前经济背景,对东莞市产业转型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是以国外应用最广泛的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东莞市的实际进行的分析,是对理论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其次,本文对东莞经济的发展历程

和存在问题应用文献分析法和笔者的工作经验为基础进行实际问题的发现,应用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因而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其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产业转型的研究较多,从理论到实证,研究成果都很丰富,尤其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主要的理论有四个分类,分别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是以Petty与Clark提出的配第克拉克定理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产业根据其作用对象和劳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产业,分别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是对初级要素的生产、加工和服务,并得出产业结构转型的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直到第二产业的边际收益下降,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一次为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三产业增加,且最终向第三产业转移。SCP范式最开始由哈佛大学经济学家Joe Bain和Sherer于20实际30年代提出的,认为市场结构由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市场行为在市场上取得的经济绩效等决定,而产业转型则是依赖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一路径,分析一个产业应当进行战略调整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Joseph T. Mahoney.,J. Rajendran Pandian.,1992)。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认为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动力是为了获取比较优势。有代表性的理论有H-O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当生产密集使用具有要素禀赋的资源的产品,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而一个国家或者产业生产具有要素禀赋的产品就会逐渐形成该国家或产业的优势和主导产业,从而形成相应的产业结构,而产业转型就是向这种比较优势发展的过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Porter M.E.发展处的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理论框架。Porter (1980)首先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发展自己竞争优势就是要获取竞争优势,而后在Porter(1981,1985)中提出了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竞争优势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低层次的竞争优势是一种“低成本竞争优势”,而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则是一种“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国家的一个产业转型的路径,就是不断获取高级竞争要素,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过程。该理论以钻石模型为体系,为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一个以要素升级为目标的产业升级研究框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产业转型的研究主要是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实证分析和政策研究为主的,关于产业转型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首先,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郝顺利(2010)以华蓥市为例分析了其作为资源城市转型的问题。作者以国际和国内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经验为借鉴,对华蓥的转型进行了分析,认为针对华蓥的具体情况,应当选择以替代产业发展来改变其过分依赖资源发展经济的产业合作方式。赵磊(2008)以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资源要素现状分析为分析,着重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和科技要素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以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济环境、政府指导为重点来完成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其次,对产业转型中生产要素作用的研究。戴景萌(2008)对产业转型中的企业战略进行了研究,作者依据迈克尔波特的理论,认为应当企业应当合成战略联盟,降低产业进入的成本,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张继良、胡荣华(2010)以江苏产业转型为例,建立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认为竞争力应当是注意国际

郴州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概论

概论郴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环境,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对其现有产业结构的各方面进行调整。直面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冲击,郴州产业展现特有的韧性和引人注目的新趋势,透析郴州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辨证看待机遇与挑战,郴州产业转型升级乃形势所迫、竞争所逼、发展所需。 一、郴州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和基本特征 经济增长伴随着结构变迁,结构变迁推动着经济增长,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产业结构是产业间形成的经济技术关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演进则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内容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两方面的提高。“转型”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升级”包括产业之间、产业内的升级。 (一)演进过程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实施一系列助推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郴州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126.8亿元、594.4亿元和360.6亿元,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005年的2.7倍、3.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2.2倍。特别是近两年规模工业增加值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

工业利润分别突破1000亿、100亿元大关,全市工业化水平达到46.2%,比“十五”末提高3.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以来,郴州立足于资源型经济实际,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①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26.21:32.15:41.64转变为2010年的11.7:54.9:33.4,其中第一、三产业占比呈降低之势,第二产业占比呈逐年高位盘整之势。②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000—2010年一产业贡献率由11.6%下降到3.6%,在三次产业中贡献率为最低;二产业贡献率由38.4%上升到67.2%,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三产业贡献率由50.0%降低到29.2%。综合看,三次产业整体结构逐步由当初的“三、二、一”演变为现在的“二、三、一”结构,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各产业基本形成相应的支柱产业。其中一产业内部,以粮食、烤烟为主的种植业增加值比重达59.4%;二产业内部,有色、能源、建材、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机械化工六大行业主导地位不断凸显,2010年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1.0%,占GDP的31.5%;第三产业内部,以金融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传输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8.7%。同时,产业不断向园区、非公有制经济、优势行业集聚。2010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5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研究 杨思东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摘要]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可将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分为谋生型、成长型和创新型。通过对三种类型企业的内在特 征和外部环境研究表明:依次选择工艺升级、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产品升级或链条升级。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径,都应充分考虑升级时机的选择、升级成本的控制、信息平台的支持等因素。 [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0-24 [作者简介]杨思东(1976-),江苏如皋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HumPhrey和schmit(2000)认为有四种升级方式,即制 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跨产业升级(inter-sectorsup- grading);Riggs认为(1998)从OEM初级生产到OEM深化 生产,以工艺和产品创新方式来提升附加值是一条最切实可行的企业升级路径。林汉川(2002)提出中小企业转型的路径包括:(1)发展核心专长;(2)重视管理创新;(3)加入国际网络;(4)形成产品群聚效果;(5)推动企业再造工程; (6)鼓励内部创新;(7)强化产品与工艺创新;(8)有效率地投 入研究与开发;(9)发展信息科技产业;(10)培育企业家人才;李烨(2004)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转型的四种主流路径:重组式转型、再造式转型、革新式转型、再生式转型;王吉发(2006)结合企业外生成长理论和内生成长理论,提出了企业内生型转型(管理模式转型、产品与市场转型、业务过程转型)和企业外生型转型(行业转型);单东(2009)分析了企业重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管理体制等三条路径;贺俊(2011)指出企业转型有多重路径选择:行业转型、区位转型、市场转型、技术转型、管理转型和治理转型。 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既受到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也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路径时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寻找一条比较容易达成既定目标的路径。本文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将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分为:谋生型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1.谋生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为:企业经营状况一般;适应环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一般;没有进行创新的动力。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占较大比例。企业的经营者基于自身经验或特定机会进入到某个产业领域,对该产业比较熟悉但没有推 进产业升级的愿望。限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因而依附于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和服务。 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工艺升级路径 既然企业已经成功的切入一条全球价值链,主导该价值链的跨国公司出于提升链条整体效能的考虑一定会积极的推动该企业进行工艺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技术支持也包括管理支持。在如此强有力的推动下,创新能力和愿望都不强烈的谋生型企业可以很容易实现工艺升级。 2.成长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为: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适应环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较强;有进行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的动力。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占有一定比例。企业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改善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会,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企业经营者有能力也有愿望进行各方面的创新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企业通常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 转型升级路径:应选择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路径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势头良好,自身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所切入的全球价值链可能采取的治理模式只能是市场型或均衡型,主导企业不会限制成长型企业升级的路径和方向。因此可以选择的路径比较多,参考“微笑曲线”理论结论,身处薄利制造环节的企业应该选择向利润丰厚的上游设计环节或是下游市场和品牌环节进行转型升级,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分成和投资回报。这种升级路径就是通常所讲的 “功能升级”。由于双方是合作关系,成长型企业也可以选择通过参与更高增加值的链条来实现链条升级。 3.创新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是:企业处于快速发展中;通过科技手段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为企业发展的 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0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1,2012 TotalNo.40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1-0093-0293--

路桥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路桥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中华铁道网、《路讯》杂志特约通讯员常魁星)2013年6月,中国一场银行间“钱荒”,是对央行掌控的一次压力测试。市场的过激反应,是人们对经济增速乏力、以往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的担忧的集中体现。而此次央行的态度变化,既给了那些不守规矩的银行一个警告,又向市场发出了逼迫中国经济转型的强烈信号。去银行贷款更难了,银行公司化了,经营不善也会破产。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尤其是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上任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到国内外各类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放慢,投资增长减缓,施工企业发展面临业务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市场不规范等新问题。“十二五”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应对当前挑战的同时,加快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路桥施工企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几年来,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步入了慢车道。路桥施工企业普遍感觉市场环境不景气,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与压级压价、最低价中标、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等这些行业“顽疾”,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率、低利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调整经济结构和经营结构,实现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银行贷款紧缩,国内外经济发展持续放缓,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度减少,施工企业市场份额严重萎缩。面对国家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路桥施工企业必须加大转型升级的步伐来适应外部市场变化。 面对新形势,一些路桥施工企业采取了实施产业链上下游领域的延伸、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内部管理变革、开展科技创新等多种措施和手段,积极展开了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中交集团提出了打造“五商”中交,即:全球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型装备与港口机械制造及系统集成总承包商。构筑生命共同体,打造品质中交;走出去拓市场,打造全球中交;推进管理提升,打造效益中交;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活力中交”。爬坡过坎,举重若轻破难题;克难前行,上下搏击渡难关。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落实责任,扎实工作,打造“升级版”中交,实现“中交梦”。中交一公局提出了实施“交通设施一体化”战略。笔者认为转型升级是路桥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实施多元化经营、完善一体化战略 2013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公路网规划方案由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两个路网层次构成,总规模约40万公里。升级改造大约10万公里、新建8千公里的普通国道,新建高速公路大约3万公里,总投资大约是4.7万亿元。其中普通国道约2.2万亿元,国家高速公路约2.5万亿元。这一消息对路桥施工企业来说是久旱逢甘露,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XXX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3年发展计划 (一)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拼搏进取、求真务实、用户至上、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恪守“科技创新求突破,拓展市场谋发展,广纳贤才增实力,加强管理创效益”的经营方针,通过持续实施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等战略,全面整合各类资源,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实现从区域品牌到优势品牌的转型,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公司通过持续强化研发创新和科学优化项目管理两大核心竞争力,结合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高速公路机电”、“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机遇,实施立足高速、服务吉林的发展战略,力争在三年内成为在高速公路机电领域中最优秀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产品与服务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完善并加强公司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及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所在领域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已有的客户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应用行业做深做透、市场地域做大做广。 公司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力争销售收入和盈利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三年内进入省内行业第一梯队前列,实现销售收入3亿。 (二)主营业务发展计划 过去的几年,公司通过参与高速公路机电信息网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优势领域、树立企业品牌、积累项目资源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公司将坚持“区域扩张、行业拓展、服务延伸”的业务发展战略,巩固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 1、在现有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将重点围绕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领域,继续加大对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智能车牌识别技术、多媒体网络中控技术等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性与模式的创新性; 2、在业务领域上,公司将以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加大对东北地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政府机构、公共事业部门等公用领域的业务拓展,重点开拓具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系统集成市场; 3、在国内市场的拓展上,公司将完善和加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网络建设,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协作共赢。依托骨干架构进行区域市场的扩张,强化与现有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以吉林为中心,东北地区为重点市场,辐射华北地区的营销管理格局。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潜在市场,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快速拓展,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6个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2)

6个东莞转型升级成功案例转型升级现状:东莞成功案例逐步显现 2013年01月29日00:54来源:? 主持人:已经取得成效了? 徐建华:获得浴火重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发展所需。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后,随着国际和社会的进步,可能又是一轮的转型升级。这次落实省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按照全会分析到的广东转型升级、爬坡跃槛阶段,也是总结过去四年的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现在就是要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能够转化为一种制度。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1、徐建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港资企业。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现在有一万多家,其中港台企业接近一万家,最早的加工贸易企业就是香港的企业。有一个在厚街的叫做“创科”的企业,原来加工贸易是做代工,没有品牌,没有市场的话语权,但它走了一条利用金融危机去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路,迄今为止收购了八到十个国际的知名品牌,包括北美、日本的百年老品牌。有了品牌以后,把研发再集中过来,在厚街组建一个研发中心,一手抓品牌,一手抓研发,现在的市场主导权、定价能力、附加值都大大提升了。 2、另外一个是外国企业,在寮步的“高伟”电子。 这是一个韩资企业,最早是做玩具的,后来就做一些电子产品,同样也是制造业。制造业分高端和低端,一开始是做低端的制造,后来发现做这么便宜的东西不行,就搞研究院,和研究院一起搞新产品,就是做手机里面的摄像头,可以很薄手机的厚薄程度取决于摄像头

的厚薄程度这就是高端制造了。原来的厂是分布在两个地方的小厂,通过“三旧”改造,整合成一个大厂,产值提高了,纳税额也提高了。 3、东莞举行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现场会 昨日,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常平晶苑工业城举行。现场会上,通过分享晶苑集团的转型升级经验,聆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辅导计划,与会服装企业代表形成了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微笑曲线”两端的共识。200余名镇街企业代表参加现场会,副市长贺宇出席现场会。 转型经验:不断提高附加值 昨日下午,200余名企业代表参观了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分享了晶苑集团转型升级经验。 晶苑集团执行董事、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总裁黄星华介绍,作为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晶苑毛织的转型路径就是坚持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企业转变。正是不断按照“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中间提高”的思路深化推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晶苑毛织才取得了高速发展。去年,晶苑毛织进出口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4.3%;今年1-5月,公司进出口额近1亿美元,增长20.2%。 据了解,东莞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在贴牌代工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自主品牌,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发展内销市场,比如以纯服装、小猪班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