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来重新理解绿色经济。文中首先表明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随后提到了目前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上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进措施与想法,以期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绿色经济、制度、改进与完善

对于绿色经济这个名词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切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它,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同时,绿色经济也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兼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1 中国与绿色经济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也日趋严重,这些都已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于是,人类开始对自己的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进行反思,力图揭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经济根源。自然,中国也绿色经济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具体说明一下中国与绿色经济的关系。

1.1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从多个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对于中国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1)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看,世界各国都已经感觉到了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运行模式,这对中国是一种挑战。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据此,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应当把绿色产业作为第一大产业,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是必然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008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 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城市中出现的雾霾天气以及PM2.5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绿色经济。

(3)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当前人们绿

色环境意识的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问题日趋严重,这无疑会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带来很大的障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一些出口产品及其包装由于不符合进口国的环境标准及要求而面临出口困境,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绿色壁垒”将成为21世纪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最多也是较难突破的壁垒。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所以,发展绿色经济就成为了一个不可扭转的事实。

总之,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以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国内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绿色经济各领域以及含有绿色元素的经济成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对就业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首先,绿色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并促进就业。其次,在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形势下,有前瞻性地制订绿色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行业和专项规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各个主要领域和行业,并对其他诸如交通、能源、建筑等行业进行绿色化发展,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效的。

仅以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中重要的污染治理投资为例,在2000年,占GDP1.19%的污染治理投资创造了GDP 的1.57%,即其对GDP的拉动系数为1.32,并净增从业人数961.03万人。这部分投资不仅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扩大了内需,增加了利税,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另根据中国环境规划院的最新研究,如果在环保方面投入1000亿元,将会带来10亿元的利税增加,600亿元的居民消费增加,60万的新增就业人口,这也就是人民群众和政府所期望的绿色增长,所以以环保投资为代表的绿色经济投资对国民经济和就业具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

尽管绿色经济的发展有了这样的成果,但是它仍旧难以改变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目前,绿色经

济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各领域发展不均衡,市场规模相差很大,而且发展速度差异较大。虽然在环境保护规划、能源规划等国家层面的规划以及林业规划、节能建筑规划、交通规划等部门层面的规划中均有关于绿色经济的内容,但我国仍没有明确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与此同时我们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就包括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压力。某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顾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保护资源环境为由,设置了一系列的制度障碍,防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实行贸易歧视,形成所谓绿色贸易壁垒。这无疑增加了中国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2中国绿色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案

前文已经阐述了中国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目前的中国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绿色经济,那么接下来就继续分析当下的问题及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2.1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

前面也已经提到过一些问题了,比如说“绿色壁垒”问题,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究其根本,应该追及到制度上的问题。绿色经济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自己的特性,在制度构建上也与传统制度不同,不仅在立法理念上体现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在具体制度上体现资源与环境的价值。绿色经济这一本质要求在我国现有制度供给上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导致绿色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落后的法制理念使我国现有的制度中很少出现专门的绿色制度,即使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修改,也会在利益集团的左右下举步维艰。

(2)制度是经济发展的规则,由于对市场经济认识有限,对于绿色经济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对绿色经济制度的设计更多地运用了计划手段,强制性、限制性制度较多,缺乏经济发展的鼓励性、指导性制度,使制度的受用者要么正面抵触,要么采取迂回的方式,架空制度的效用。

(3)我国绿色经济制度不仅供给量少,而且设计非常粗糙,涉及的绿色经济规则和指标不具体,难以量化。

由于在制度上的缺陷,我们也无法制定明确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来引导其的发展,

是的绿色经济的发展缺乏系统性,也就难以健康快速的发展。由此也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荒漠化、废弃物污染等。

2.2改进方案

2.2.1绿色企业制度

所谓绿色企业,就是按照绿色发展观念,通过建立实施现代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整体上进行生态改造与生态生化,创造新的生态经济系统,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绿化”的企业。

绿色企业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是突破“绿色壁垒”最有力的武器。此外,绿色企业制度还可以很好地调解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

在绿色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政府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进制度的建立。政府应该制定的与资源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其种类与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丰富基本人权的内容。赋予自然人、法人和国家拥有环境权,使其具有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2)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废弃物综合利用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矿产与可再生资源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制度,严格环境监测制度、施工现场环境检查制度等,完善并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健全完善环境污染与公害预防制度。确立环境保护的单位责任制、环境保护设施配套完整制度、污染物排放申请制度、限期清除污染隐患制度、禁止污染转嫁与转移制度、有毒有害物品管理制度等。

2.2.2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我国实行采购制度以来,规模不断地壮大,形成了政府采购市场占GDP 的6%多的庞大市场。目前政府已出台了一些绿色采购政策,如2004年底,我国财政部与发改委出台的《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随后出台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明确了上千件产品属于优先采购的节能产品。但是我国的采购制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缺乏绿色概念,忽视了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功能,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更是只有概况性的提到保护环境,具体制度中并没有具体指出;绿色采购制度缺乏强制性,执行与否都不会承担法律责任。对此,我们作出如下改进:

(1)应制定具体的绿色采购制

度,包括绿色产品服务的认定标准、认定机构、产品服务清单等。由于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在我国刚刚开始,除了体现制度的强制性外,还要体现公平性、效率性、可操作性,使采购制度具有针对性、实用性,采购人员可以根据标准,能简洁地判断所选择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属于绿色化标准。

(2)政府采购应当具有相当的透明度。必须建立涵盖政府采购信息、采购程序、招投标结果、监督结果、质疑投诉结果在内的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制度。

(3)完善政府绿色采购监督制度。应当从体制、手段、范围、力度等方面加强建设,例如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明确其职权和其监督的范围,明确其不作为的法律责任等。

讨论

在当今的世界大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尤其对于当今中国的国情来说,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绿色经济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还不成熟,其中的重要问题是我们的制度还存在缺陷。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与完善相关的制度,来推进绿色经济在我们国家的健康而快速的发展。参考文献:

[1]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3月.

[2]朱婧孙新章刘学敏宋敏.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22卷,第四期:9-10.

[3]张象枢张平.试析绿色经济的理论基础——再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J].生态经济,2001年,第十一期:75-77.

[4]王金南李晓亮葛察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09年,第五期:55-56.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一)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一) 【关键字】财政学,公共经济学 一、引言 近些年来,国内某些学者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而以“财政学”(Public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SectorsEconomics)等名称命名的译着和著作很多。国内的一些学者,如陈共、平新乔、张馨、高培勇、郭庆旺、杨志勇、华民等都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分析。从国际上看,关于两者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论述比较详细的主要有《公共经济学手册》第一卷,由《国际税收和财政》杂志在1994年发起的一次关于公共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特刊及由《公共经济学杂志》在2002年的一次纪念其创刊而由一些顶尖级的经济学家关于公共经济学发展的总结分析。此外,由于引进的西方文献越来越多,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二、问卷的评介与分析 本人于2005年元旦前后向全球部分大学的从事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经济学家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了全球性网络调查。我的问题是:“您如何看待财政学(Public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Economics)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本次调查受到来自这些经济学家的数十份电子邮件。这些邮件反映了他们对我所做的调查课题的认识。本文就是选取了部分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回信(见附录①)和一些经济学家发表的论文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介。 詹姆斯.波特巴教授认为,财政学主要是与税收及其相关问题等筹集收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在税收方面,而公共经济学则包括了大量的与支出政策相关的问题。他认为,医疗保健和医疗援助以及残疾人保险和失业保险都是属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是他感兴趣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属于财政学的领域。 他附件的文章中研究了公共经济学30年(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的发展演变、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角色的一门学问。因为这一角色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成为一个持续演变的领域。一些核心问题被持续关注,例如对不同商品的税率结构应该如何设置;而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对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如何进行改革才是最优等等,最近才成为研究的中心。经济学其他一些分支领域的理论与实证进展为公共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野,推动了对其中一些长期存在问题的研究。反之,这一领域出现的问题又推动了新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近30年是公共经济学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理论和经验上的重要新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对诸如各个税种的效率和归宿这样的核心问题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保障项目的经济效应以及最优的制度安排的认识。在公共经济学相关经济理论以及支持复杂政策评价的实证分析等两个方面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在过去的30年间,公共经济学的各个不同部分的进展有快有慢。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的研究进展是经济理论在次优税制设计问题上的应用。在70年代晚期以及80年代,家庭和企业数据库的出现促成了人们对税收激励以及其他因素如何影响经济代理人行为问题的探索。继而公共经济学的经验研究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应用计量经济学家也把他们的研究兴趣转向公共财政问题。90年代,实证政治经济学和相关领域的迅速扩张尤为显著。 公共经济学中的很多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促使了这一领域里几个二级专门学科的兴起,诸如老年经济学以及教育经济学。这些领域中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不仅关注那些广布于公共经济学范围内的问题,而且也利用其他分支领域发展起来的真知灼见和方法技巧,例如医疗经济学、人口学以及劳动经济学等。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浅谈公共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来重新理解绿色经济。文中首先表明了现阶段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随后提到了目前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上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进措施与想法,以期给予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绿色经济、制度、改进与完善

对于绿色经济这个名词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切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它,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同时,绿色经济也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兼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1 中国与绿色经济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增加,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也日趋严重,这些都已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于是,人类开始对自己的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进行反思,力图揭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加剧的经济根源。自然,中国也绿色经济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具体说明一下中国与绿色经济的关系。 1.1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从多个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对于中国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1)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看,世界各国都已经感觉到了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具体运行模式,这对中国是一种挑战。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250立方米/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占1.2%,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据此,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应当把绿色产业作为第一大产业,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发展绿色经济是必然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008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 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城市中出现的雾霾天气以及PM2.5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发展绿色经济。 (3)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及当前人们绿

浅析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必要性与趋势(1)

浅析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必要性与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更加生活的质量。良好的生存居住环境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绿色建筑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趋势。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分析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发展,探讨了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然性。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经济;意义;发展 1绿色建筑经济的内涵及发展 绿色建筑是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其主要内涵包括在建筑选址、设计、施工、使用运营、管理及报废的过程中,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这种建筑要求更低限度的损害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生活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环境资源进行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的存续的生命周期,包括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回收等每一环节。总的说来绿色建筑主要是: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一些重要的经济理论都直接的推动了许多发达国家实现消费型社会的历史转型。这些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以及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等等,当然像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及其经济理论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再多举;这些经济理论对发达国家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减排任务的不断落实,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正逐步由理论走向现实操作实践。 2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济低迷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振兴美国经济,仍然把建立绿色建筑产业做为美国经济振兴的重点举措之一,而且美国政府公开指出期望绿色建筑产业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能够使美国经济再次强大起来,由此可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社会价值,然而我国拥有的绿色建筑产业市场要比美国大得多的多,我们就仅举一例来说明一下,我们就以我们人民比较关心的供热管理市场为例来阐述,我们就以 2008 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有将近70 亿平方米的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而通过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公租房制度建设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公租房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于住房的需求量增加。政府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公租房制度建设,推动我国建设工作的发展,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此外在公租房制度建设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均,造成居民住房问题上出现“夹心层”的问题。政府应对公租房的建设给予便利,对其进行一定的资金、政策支持,提出科学建设的相关的建议,本文旨在从公共经济学视角下进行討论,分析了公租房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发展障碍,并对所出现的障碍进行研究,提出了公租房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战略和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公租房制度建设的发展。 标签:公共经济学;公租房;制度建设 1、公共经济学的相关阐述 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分析政府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阐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价值和行为,解决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做的学科。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2、公共经济学视角下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2.1公租房制度贯彻过程中的问题 现阶段,各地区和国家都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对低收入者的公租房建设政策和公租房的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都十分重视,但是在我国在公租房制度的建设过程中依然没有欧美国家完善,在融资、工程建筑、分配、管理等部分都要充分的学习相关国家的建设经验。因为资金周转、建设工期较长等问题,导致单方面的保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公租房的需求,从而形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住房政策进一步落实,我国之前以分配为主的住房制度被打破,商品房的大规模建设成为居民所关注的对象,许多政府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激励追求房屋产权,“租不如买”的心理成为普遍居民所接受的观念,人们在房屋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购买房屋,导致公租房制度无法进一步落实。 各地对于公租房这一制度都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而且由于资金支持等问题,造成公租房的选址等方面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政府如果没有在公租房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打破传统观念的限制,完善相关的公租房政策,就会导致公租房空置的情况,无法真正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水平。 2.2公租房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发展绿色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体系呈现在世人面前,已极大地影响着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就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绿色经济的反映。学习绿色经济,不但可以观察到经济发展的轨迹,也可以预测到人类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种趋同性。 我市要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就要积极发展绿色科技。绿色科技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最重要的支柱,关系到绿色经济能否走出传统经济的老路,成败系于一身。因此,绿色科技的核心首先是加强废物资源化的研究与开发,任何废弃物都是另一种物质(资源)的异化形式,都具有再次利用的价值,因此,加强对废弃物资源化和开发利用的研究,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人们的科学活动和技术开发都必须坚持辩证法和整体性的观点,既要考虑成果的正效应,也应得出预防和解决负效应的办法和措施。再次,提高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性,加强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是支撑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物质保障。 要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就要树立绿色发展观。绿色发展观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就是要破除现阶段存在于社会

各层次的“先污染、后治理”思想和“发展了再说”的短期行为,克服观望、等待、畏难等情绪。坚持环境就是资源,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协调,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经济刺激方案以及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执行过程中,融入绿色经济的理念、措施和行动,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促进秦皇岛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支撑绿色经济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新引擎。明确鼓励发展绿色经济的领域、产业及项目,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政策、信贷等导向服务;完善绿色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和办法,建立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秦皇岛实际的标准化评价体系,严格绿色生产标准,促进重点产业的“绿色化”生产;积极争取建立绿色经济国家级产业园区,为我市发展绿色经济提供科学技术先导,增强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目录 中文摘要..........................................................................................I 一、绿色经济 (1) (一)绿色经济的概念与概念修订 (1) (二)绿色经济战略与传统经济战略的差别 (1) (三)夏季达沃斯年会刮起的绿色风 (3) 二、绿色经济之于中国 (3) (一)中国队绿色经济发展的态度 (3) (二)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任重而道远 (4) 三、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5)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 (5)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6) (三)发展绿色经济环保部门大有可为 (8) 四、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中文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对地球资源的摄取与掠夺越来越激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森林衰退、草场退化、水生态恶化、生态功能衰退、食品安全、疾病横行、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地球已经很多次给人类发出了警告,如果人类再不珍惜地球这个唯一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那么,等待人类的将是地球给人类更严厉的惩罚,人类甚至难逃自取灭亡的命运。 于是,绿色经济应运而生。绿色经济本质就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绿色经济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当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正式发展中的中国所需要的。 发展绿色经济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大战略。中国要抓住机遇,采取措施,为绿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快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关键字:绿色经济中国重要性

公共经济学论文题目

小论文题目 1.公共政策执行力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3.中国中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公民参与方式公民参与方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5.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及完善途径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6.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研究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7.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8.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导向研究研究(38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9.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度研究度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010..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城市居住居住模式与公共政策政策政策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11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的评估评估体系体系体系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21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创新创新创新研究研究(33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执行失灵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执行的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工具工具研究研究(35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616..利益集团对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的影响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7.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对就业制度变迁的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8.创业的创业的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32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19.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评估主评估主体体多元化多元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020..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方式评估方式评估方式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评估评估研究研究研究综述综述(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222..我国与西方国家我国与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评估系统比较研究研究(36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232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评估主体的缺陷与对策研究研究(3000字或以上字或以上))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重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横跨政治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门类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又是政治学几个分支之中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政治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公共经济学就是一门经济学角度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特殊规律的分支学科,是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分析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和作用的一门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要弄清楚政府是什么;第二,要研究政府应该做什么,要履行哪些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的职能,如调节社会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 政府与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以及“如何做出生产决策”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以事实依据和调查材料为基础,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来解释事物现象的本事和内在运行规律。也就是说,会带事物现象本身“是什么”以及“将会怎样”这些问题是实证研究法的核心。用事实说明经济现象的现状如何?回答是什么(What is) 规范研究法:以一定的判断标准为出发点,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 四、公共经济学学科定位 1、与微观经济学:在微观经济学看来,最基本的单个经济单位是居民和企业,前者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后者是经济中的生产者,每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最大化。 2、与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正式借鉴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并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政府行为进行了更广泛研究,细致考察了政府经济行为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后果。 3、与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把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效用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等基本概论作为自己评价政府经济行为的出发点。 4、与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市场与政府 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的运动。 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为着自身的利益而相互展开竞争,由此形成的经济内部的必然的联系和影响。 供求机制:是指通过商品、劳务和各种社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来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一种机制。通过商品价格作为中介发挥作用。

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我国正处于绿色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绿色经济全面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文中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有过深入探索研究并建议从更深层次完善省域绿色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绿色经济;研究综述 0.引言 2013年最新公布的数据上看,我国在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在数据的背后所隐藏的是我国森林平均每年减少520万公顷,土地沙化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并且沙化以每年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递增等等。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沙漠化等现象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人类意识到由于自身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绿色经济概念以后,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措施,提倡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政府不断做出努力,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的焦点就是世界各国政府以及世界人民应当注意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世界气候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不能以地球环境破坏的代价换取世界经济的发展;在2012年里约热内卢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新概念。 在严峻的生态形势下,迫切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里约+20”成果文件中提出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经济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有效工具、发展绿色经济是降低生态稀缺性的必然选择。[1]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1绿色经济的国外研究现状 绿色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1]绿色经济学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能够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大部分学者认为绿色经济应该与绿色新政、绿色工作相结合来讨论,当然也有基于气候变化的绿色经济思想,“里约+20峰会”的主题之一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下发展绿色经济。[2] 英国学者认为经过设立碳排放管理规划后,英国可再生能源供应所占比例将会提高,住房的节能改造也将使得生活方式朝节能方向改进,政府从政策和资金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浅析发展绿色金融的经济学

浅析发展绿色金融的经济学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既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具有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因此,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在引导资金的流向、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色金融是通过金融活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和采用绿色环保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企业,实现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目的。通过发展绿色金融,首先是带动社会资本的投入,特别是通过一些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主要金融机构的投入,有利于形成资金的示范效应和聚集功能,支持绿色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利用金融手段,有利于推进形成绿色产业发展和投入绿色产业的资金获利的双赢局面,引导金融资源在市场化条件下的合理配置,形成有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和绿色发展型经济。 一、绿色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 金融推动绿色发展,需要遵循金融企业的商业本质。在市场化的经济体系中,相关经济主体的行为都可以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中来找到其行为动机。对金融企业来说,其基本的行为逻辑就是,投入绿色发展中的资金所取得的净收益,至少应该是同样资金投入其他用途时取得的收益相当。 在金融企业的资金投入中,投入方式主要有贷款、债券等债权方式和买入股票等股权投入的方式。两者对接受资

金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贷款、债券等债务性融资方式中,金融企业承受资金风险收取利息,对企业经营管理不参与,不享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金融企业在资金投入前都要进行审慎的评估,确保债权的本息安全收回是资金投入前最重要的考量。 而在股权融资方式中,金融企业可以通过投票等机制干预企业的管理,并且具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投资对象的经营管理情况与投资人的利益直接相关。与上述两种不同融资方式相对应,金融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来自于提供债务性融资工具所取得的利息收入。第二是来自于股权投资方面的分红和套现的溢价收入。 绿色金融发展的标志之一是有众多金融企业的参与,参与的企业多了,绿色金融的供给才会增加,融资品种才能更加丰富。而这又取决于各相关经济主体对上述两种融资方式的成本和收益考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绿色金融需求规模。这里的绿色金融需求是指能够满足金融企业成本收益核算要求的需求。在同等收入和成本的情况下,需求规模越大,绿色金融的供应越高。对金融企业来说,具有经济可行性的需求,首先是选择余地增加; 其次,数量的提升,本身也带来规模效应。当然对了绿色金融需求的满足程度,还要受到金融企业自身的资金来源限制。

公共经济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生课程 2013年春季学期 上课时间:每周四7-9节(15:10-18:00) 上课地点:理教314 任课教师:李力行 联系方式:lili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2819071474.html,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研究生专业课,要求选课同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背景。本课程将介绍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并以实证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个人和公司税收的经济效果、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以及中国财政税收制度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等题目。 考核方式: 20%-出勤与课堂参与; 25%-文献报告(1-2次); 25%-审稿报告(1篇); 30%-研究计划(学期结束后一个月以内提交) 课程提纲: 1. Taxation 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 1.2 Taxation and efficiency, tax avoidance and evasion 1.3 Application to China 2. Expenditure 2.1 Social security 2.2 Other public insurances 2.3 Public goods, education, and program evaluation 3. Fiscal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3.1 Economic theory of federalism 3.2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 3.3 Interaction of fis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local governance 阅读材料: 1. Taxation 1.1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taxation: labor supply and taxable income Macurdy, Thomas (1992). Work Disincentive Effects of Taxes: A Reexamination of Some Evidenc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Papers and Proceedings, May, pp. 243-49. Eissa, Nada (1995) “Taxation and Labor Supply of Married Women: The Tax Reform Act of 1986 as a Natural Experiment” NBER Working Paper 5023. Eissa, Nada (1996). Labor Supply and the 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 In Empirical

漫谈公共经济学视角的排污制度

漫谈公共经济学视角的排污制度 [摘一要] 当前,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在于其强大的负外部效应,因此必须通过有效手段将其外部性内部化。本文在着重研究传统的内部化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公共产品理论,分析目前在发达国家推行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为我国借鉴的可能性,从而为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 环境污染;庇古税;科斯定理;外部性;排污权交易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已日趋严峻。统计显示,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增加每单位GDP 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四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十余倍。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非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推进环境治理制度改革,尤其是排污管理制度的优化。本文则基于公共经济学视角,对排污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并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1、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经济学分析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外部性是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行为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是作用于经济活动之外的主体,且处于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之外,故称为外部性。庇古则认为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私人收益的差异导致外部性问题。如果边际社会成本低于边际私人成本,或边际社会收益高于边际私人收益,那么就存在正外部效应,易产生供给不足问题;反之就存在负外部效应,易产生供给过剩问题。这些都不是有效率的配置。 而环境作为公共产品,极易出现外部性问题。良好的环境会令人心情舒畅、不受到污染侵害而身体健康,人们却并没有为此而支付费用,即环境的正外部效应。而恶劣的环境会对人的身心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为此付出成本,但却不会从造成环境污染的主体那里获得补偿,即环境的负外部效应。而当前,由于制度不健全和政府监管缺位,我国还较普遍地存在着环境的负外部效应。换句话说,排污主体在获得巨大利润的同时,让社会公众承担了其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额。这无益于中国环境改善、企业转型、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经济运行的调控者,政府有责任有义务采取适当措施将外部性内部化,从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变不公正局面,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外部性内部化的传统手段分析鉴于环境作为公共产品的外部性特征,有效治理环境就需要外部性内部化。所谓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是使消费者承担的外部成本进入排污主体的生产和消费决策、进入成本核算体系,使该部分成本“内部消化”或自我负担,从而消除过度供给,使企业的最优产量与社会最优产量相等,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福利最大化。 对于如何解决外部性内部化问题,传统理论主要提供以下三种思路: 2.1 庇古税。庇古根据其在《福利经济学》中对外部性产生根源的论述,提出了自己针对外部性内部化问题的解决主张,即要求排污主体对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的差额进行补偿。而补偿的手段便是政府通过征税(庇古税)甘清明(2006)通过模型分析指出了庇古税(税额等于环境成本)的作用机理: 图1 图2图1 企业治污边际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图2 企业治污边际私人成本高于社

公共经济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汇总

公共经济学考试重点:粗体字为我们考试时考过的题目,不完全记忆 1、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学科(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核心主体是政府,也称政府经济学)。见书P22。采用经济学方式方法,是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一种融合方式。 实证分析 与事实相关的分析。即对某种可以验证的经验事实(如现状)做出的描述,回答这一经济现象“是什么”(what is?),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或“是怎样的?”的研究方法。 合作收益 当个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识到了采取集体行动的潜在或预期收益时,分散的个人行动才有可能汇聚成为集体行动。这时利益主体之间是一种正和博弈。这种合作基础上的集体行动而带来的额外好处称为合作收益 2、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①资金渠道与用途不同。私人部门的活动依赖于个人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属于个人。公共部门则依赖纳税人的钱为社会目标的实现而行为。 ②行为效果不同。在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的干涉行为主要是向选民负责,而私人部门的行为则主要是向投资者负责。 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什么? ?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经济行为。(书P2) ?包括三个层次: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管理和必要性; ?传统与现代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 传统:如何为政府和政府部门服务,为其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寻求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代:如何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方面。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 涵义: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而低效率地配置资源。即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政府失灵 就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性,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即: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一)推荐教材 1.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王雍君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7月第2版 2. 《公共经济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赵建国、吕丹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4年3月第1版 3. 《公共部门经济学》,理查德﹒G﹒特里西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7月第1版 4. 《公共经济学——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美】林德尔﹒G﹒霍尔库姆著,顾建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3月第1版

(二)阅读文献 第1章:《公共经济思想理论源流考略》,齐守印,《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19期 第2章:《权责发生制视角的中国公共部门改革:评述与优先议程》,王雍君、谢林,《财政研究》,2016年第3期 《公共部门激励扭曲问题研究》,周碧华,《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2期 第3章:《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公共物品理论文献综述》,沈满洪、谢慧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与新思考》,夏永祥,《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寻租与腐败:理论分析和对策》,邹薇,《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及其启示》,陈振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5章:《内部性与外部性及其政府管制的产权分析》,程启智,《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社会性规制的经济学分析》,张曦,《管理学刊》,2011年第5期 第6章:《公共支出的结构性特征与社会契约形式的转变:一个公共选择理论视角》,李钧,《南方经济》,2017年第6期 《中国式财政分权、公共支出结构与收入分配》,郑尚植,《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4期 第7章:《公共支出结构、最优税收与经济增长》,金成晓、张东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5期 《中国结构性改革下的财政收入政策——大国转型增长与供给侧发力策略》,何代欣,《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9期 第8章:《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问题、经验与完善机制》,王延中、龙玉其,《学术研究》,2013年第4期

用公共经济学视角看单独二胎政策开放

用公共经济学视角看单独二胎政策开放 摘要:在千呼万唤之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开放“单独二胎”政策。中国的人口政策三十年没有变化,现在终于松口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政策实施后又会有什么好的影响,又会给哪些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压力。本文通过人口变化趋势、计划生育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又以教育方面为例,分析了“单独”政策开放后政府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单独二胎政府人口政策计划生育公共经济学 人口政策是国家最大的公共政策之一,关系到家庭和谐和生活幸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可以说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问题。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至今已执行了三十年。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中国实施已久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决定》指出,在坚持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就标志着社会议论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即将正式实施。 那早在几年前就有多方人士提出开放生二胎限制,停止独生子女政策,那么现在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对“单独二胎”率先松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界对二胎政策的研究并不多,对新出台的“单独二胎”政策也处于观察研究状态,还没有出现太多学术性论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解析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影响,希望能对“单独二胎”政策甚至是未来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建议和参考。 在最初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时,计划生育政策有其积极意义并成功可控制了人口。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人口结构的的变化,人口政策却还在长期实行并不进行任何调整,实际上计划生育已经开始对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下列出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保障方面压力增大,养老保险基金空帐运行加剧。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仍在发展期和实践期,养老保险基金过去缺乏累计,再加上因计划生育,我国老龄化社会以前到来,养老保险制度负荷十分沉重。当前各方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状况如是否存在着缺口、缺口多大都有不一样的认知,但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帐运行却是不争的事实。养老保险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但是因为一些现实问题却还给公民带来很多烦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就披露,早在二零一一年年底,我国个人账户空账的规模已达到了2.21万亿元,而当年全国还有14个省份养老资金收不抵支,出现了支付困难。 二是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我国已经出现了“未富先老”的局面。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现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建设成处于发展期,但是老龄化却提前到来,又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而显得规模大、速度快。发达国家比如英国,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转变用了八十年,而同期人均GDP的变化为为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但中国只用了而是年左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已完成这种转变,而在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差距可见一斑。而如今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比如在上海,二零一一年六十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数量为348万人,占24.5%;由于上海全市平均每年会新增加约20万老年人口,预计到2015年老龄化程度将达30%——这是一个比较可怕的数字。 三是人口红利快速消退且经济增长动力削减。在我国的原先人口结构中,15-59岁人口

公共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

1.为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学者以“公共经济学”的名称取代财政学?传统的公共财政学理论,是围绕政府收支以及管理而展开的,并且侧重于公共收入的分析而相对忽视公共支出的研究,在凯恩斯主义逐渐兴盛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广泛干预,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分析的重点落在了通过公共经济活动来弥补市场缺陷,企图使混合经济体制既能保证自由和效 其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如何实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2)公共经济学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延伸到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之中,认为政治领域的参与者和市场主体一样,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动机3.公共经济学与盎格鲁-萨克森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存在哪些区别? 研究范围不同:传统财政学只研究政府部门本身,公共经济学的主体研究范围不

仅包括政府部门,而且包括公共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部门。 研究母的不同:传统财政学着眼于研究如何通过税收和公债满足国家对财政经费的需求,公共经济学着眼于弥补市场缺陷。 假设前提不同:传统财政学认为政府行为与厂商的消费行为完全不同。公共经济学认为,政府不是神的造物,而是由人组成和操纵的,它没有无所不能和正确无 社会资源的组要配置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只有在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或市场失灵,政府部门的介入才是必要的,即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或市场失灵决定着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及其职能范围。 6.资源配制、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之间有什么联系? 资源配置是社会以何种方式支配和使用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

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资源配置的目标是高效率,经济学家通常以帕累托最优作为衡量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标准。 收入分配是公共部门运用各种政策和手段对市场体系所决定的收入分配进行调节,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帕累托最优只能说明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率,还需要收入分配来实现公平。 私人产品偏好显示,以货币为选票分散选择 9.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之间能够相互转换,这个说法对吗? 不对,混合产品是公共产品的一种类型。 公共产品有两种,一是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二是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非竞争性排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