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22 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一、填空

1、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年月日北京时间9时他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奖。

二、加点字注音

炽.热()负荷.()

赫兹

..()五脏六腑.()聂.海胜()拍摄.()

轮廓.()俯瞰.()

舷.窗()遨.游()

褐.色()稠.密()

砰.( ) 拽.( )

步骤.()生命无虞.()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4、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

1、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会出现什么错觉?

2、这种错觉对杨利伟来说感受怎么样?他是靠什么来克服的?

3、你猜想一下“神秘的敲击声”会是什么声音?

5、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1、归途中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原因是什么?

2、舷窗玻璃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两

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

3“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为什么要强调飞船停住的时间?

4、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杨利伟什么精神?

四、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表现了

的精神。

五、请你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六、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准备为祖国航天事业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采访杨利伟时会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1、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二、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负荷.(hè)赫兹

..(hè zī)五脏六腑.(fǔ)聂.海胜(niè)拍摄.(shè)轮廓.(kuò)俯瞰.(kàn )舷.窗(xián )遨.游(áo )褐.色(hè)稠.密(chóu ) 砰.( pēng ) 拽.( zhuài )

步骤.(zhòu )生命无虞.(yú)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12)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杨利伟科学、严谨的的态度 3、学习杨利伟实事求是、临危不惧、顽强和献 身科学等精神。 重点难点:学习杨利伟实事求是、临危不惧、顽强和献身科 学等精神。 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空一日》,文章共分四 不部分,每部分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 写火箭发射升空时发生共振现 象,“我”的复杂感受。 写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祖国的感受,并强调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 写“我”克服“本末倒置”这一错觉的经历及“我”在飞船内听到神秘的敲击声。 写飞船返回地面的复杂过程及作者由紧张到放心的心路历程。 第一部分(1-17): 第二部分(18-29):第三部分(29-39):第四部分(40-67): 师:文中每部分都有一个精致的小标题,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生:1、对本部分内容的概括

2、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谈谈英雄】 师:以上是我们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请大家看这些人物?你们认识吗? 生:认识。 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 生:英雄。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 生1:做出过巨大贡献 生2:危难面前别人退缩,他却挺身而出的 生3:……… ……………… 师:那么杨利伟是英雄吗?她为什么被称为英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太空一日》【探寻英雄】 师: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 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 时有怎样的反应?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的最基本

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 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品位英雄】 师:以上就是杨利伟在太空一日所做的事,那么一个人值得我们敬佩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而是他在做事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在这一日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合作探究)生:每当响声传来的时候,我就趴在........我就不能签字。体现了杨利伟为科学献身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当飞船舷窗有裂纹,....为什么两遍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当遇到危险时候,杨利伟表现出临危不惧、沉着泠静。 杨利伟用顽强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展现了杨利伟顽强的精神。 ................. 小结:在太空一日,杨利伟克服了各种困难,表现出临危不惧、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源于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我们怎么能不成其为英雄呢? 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给予英雄荣誉。

2020年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重点·难点: 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6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热()舷.窗()确凿.()亲眼目睹.() 俯kàn()负hè()共zhèn()五脏六fǔ() 4.课外查阅有关“神舟”的知识并与同学交流。 5.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1.速读课文,本文讲述了杨利伟在“太空一日”中经历的哪些事? 2.文中有许多句子可能与你之前对太空的认识不同,你能摘录几句推荐给你的同学或者家人吗? 示例: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品教案

22 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完整word版)《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22、《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课型:精读主备人:王艳杰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重、难点)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预习法、快速浏览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第一课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搜集资料,拓展视野。 1、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视频资料观看。(注:教师也下载一份视频材料以备上课使用)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杨利伟及本文写作背景。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弧()蚀()炽热()负荷()轮kuo( ) 俯瞰()稠密()烧灼()ao( )游 无虞()本末倒置()屏息凝神()() 2、解释词语。 炽热:极热俯瞰:俯视无虞:不用忧虑。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千钧重负: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除了这些字词,我认为有些字词也很重要,如: (二)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关键词句。 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

《太空一日》导学案

《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概括课文内容。 2.品读文字,跟随杨利伟的经历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重点;难点】 1.概括内容要点,感受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 2.品读描绘太空生活的精彩语句,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杨利伟,特级航天员,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天地九重》,讲述了杨利伟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2.背景资料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21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202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2021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

太空一日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2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2《太空一日》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22《太空一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标注好词好句,概括故事情节。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航天员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学习航天员敢于探索,严谨勇敢,热爱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体会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段感动中国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他就是杨利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利伟的航天世界。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弧.(hú)炽.热(chì)轮廓.(kuò)模拟.(nǐ)遨.游(áo) 严禁.(jìn)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gài)烧灼.(zhuó) 舷.窗(xián)俯瞰.(kàn)释.然(shì)确凿.(záo)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屏息凝神: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3.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特级航天员,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4.背景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神舟五号载

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22 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一、填空 1、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年月日北京时间9时他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奖。 二、加点字注音 炽.热()负荷.() 赫兹 ..()五脏六腑.()聂.海胜()拍摄.() 轮廓.()俯瞰.() 舷.窗()遨.游() 褐.色()稠.密() 砰.( ) 拽.( ) 步骤.()生命无虞.()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4、第三部分神秘的敲击声 1、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会出现什么错觉? 2、这种错觉对杨利伟来说感受怎么样?他是靠什么来克服的? 3、你猜想一下“神秘的敲击声”会是什么声音? 5、第四部分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1、归途中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原因是什么? 2、舷窗玻璃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两 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 3“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杨利伟为什么要强调飞船停住的时间?

4、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杨利伟什么精神? 四、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表现了 的精神。 五、请你从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六、拓展延伸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准备为祖国航天事业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采访杨利伟时会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1、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二、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负荷.(hè)赫兹 ..(hè zī)五脏六腑.(fǔ)聂.海胜(niè)拍摄.(shè)轮廓.(kuò)俯瞰.(kàn )舷.窗(xián )遨.游(áo )褐.色(hè)稠.密(chóu ) 砰.( pēng ) 拽.( zhuài ) 步骤.(zhòu )生命无虞.(yú)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层次清楚,结构鲜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第一部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6)

《太空一日》问题导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以上1、2 教学课时:2课时 一、生字词: (一)字音字形: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稠.密()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二)成语释义造句: 1、惊心动魄: 造句: 2、耐人寻味: 造句: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我看到了什么—— (3)神秘的敲击声——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三、课文解析: (一)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 (2)飞行阶段: (3)返回阶段: (二)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太空一日》问题导学(教师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以上1、2 教学课时:2课 一、导入: 二、知识链接: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四、内容理解: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靠意志克服。 时不时出现敲击声——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

《太空一日》名师教案(2课时)

《太空一日》名师教案 (一)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练习对课文的快速默读,学习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课文具有说明性质语言的准确性,理解语言当中所蕴含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增强祖国的自豪感,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二)教学建议 紧扣单元目标,做到“有效教学”,“长文”“短教”,让孩子们在快速浏览文本的过程里,紧紧抓住文本的四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透出了一个主要信息,因为这些小标题都为“内容式”标题,它揭示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跳读”。 然后紧跟小标题,逐层提问,多问“为什么”。 (三)教学示例 炎黄子孙杨利伟,天空探险应点赞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默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 能力目标: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学习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增强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快速浏览全文,如何提取主要信息。 2. 杨利伟与外国航天员在给“新人”传授航天经验时,有何不同?体现出中外文化、思维的差异,具体是什么差异呢?

教学方法: 1.知识链接教学法。孩子们对于航天知识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通过对航天科普知识的阅读,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对祖国航天探索的自豪。 2.默读教学法。默读是对“长文”最为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快速高效,能在最短的时段内筛选、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3.讨论点拨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有关杨利伟及“神舟五号”的资料(含视频),并阅读老师提供的“航天知识小链接”。 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准备有关杨利伟“飞天”视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浏览全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 教学重点:快速浏览全文,如何借助小标题,提取课文主要信息。 教学难点:默读扫视法的培训。 (一)导入新课 师:(开场白)毛主席说:“可上九天揽月”,杨利伟就是“揽月”第一中国人,请看那次激动人心的“飞天大戏”!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入情地观看“神五”发射视频) (二)问题探讨:宏观整体把握 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具体上安排了两遍默读,一次讨论归纳。 一读:运用逐句逐行法,边默读边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解决。 二读:让孩子们“跳读”,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抓住小标题,筛选、提取、整合文本主要信息。 三讨论归纳:紧紧抓住文本的四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透出了一个主要信息,因为这些小标题都为“内容式”标题,它揭示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跳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炽热、俯瞰、无虞、本末倒置、惊心动魄”等词语。 2.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体会第一人称叙事的妙处,感悟关键词句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的相关新闻报道,了解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 2.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杨利伟及其自传《天地九重》。 3.安排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示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科技工作者严谨求实的态度、坚定的意志和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精彩语句,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感受航天英雄的伟大精神,深刻理解杨利伟被称为英雄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神舟五号”航天飞机外形、点火升空瞬间产生的巨大火球、首飞宇航员杨利伟照片等,带入情境)同学们,在人类航天科学发展的漫漫长路上,到处叠印着探索者鲜明的足迹,而向未知世界每迈进一小步,都意味着要付出多走一百步的代价。2003年10月15日,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这一航天壮举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里程碑。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板书课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绥中人,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著有自传《天地九重》。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炽.热(chì) 赫兹 ..(hè zī)轨.道(guǐ) 确凿.(záo) 严谨.(jǐn)无虞.(yú) 负荷.(hè) 千钧.(jūn)轮廓.(kuò) 模拟.(nǐ)稠.密(chóu) 舷.窗(xián) 俯瞰.(kàn) 遨.游(áo) 烧灼.(zhuó) (2)词语释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负荷:负担,文中指承受的压力。 幅度:物体振动或摇摆所展开的宽度。比喻事物变化的大小。 五脏六腑: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 俯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文中指头脚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 遨游:漫游;游历。 严谨:严密谨慎。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

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充满好奇,电视或者各种媒体上关于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报道也比较详细,他们应该有所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他们肯定想一探究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著名的般天英雄杨利伟要来我们班作一个关于在太空一日生活的报告,你最希望了解哪些有关般天的知识? 预设1:我希望了解在太空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2:我希望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预设3:我希望了解在太空会遇到一些什么。 教师导入语: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去进行一场关于太空的奇妙旅行。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教师引导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为了便于大家顺畅阅读,我们先订正一些字的音,扫清阅读障碍(幻灯片出示字音,师生订正),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旅行了,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尝试概括作者主要为我们在太空的哪些事件。 幻灯片出示问题: 1.朗读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在太空一日的些见闻? 2.读后思考、合作交流

a.起飞的感受(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b.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c.神秘的敲击声。 D.惊心动魄的归途。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拨。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三、细读课文,局部探究。 1.教师过渡语:四个小标题把课文分成四节: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3.神秘的敲击声;4.惊心动魄的归途。这四节按照在太空一日的行程顺序,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认真阅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部分的内容,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杨利伟在此过程中感受如何?他是如何克服的? 学生自读,讨论完成。 提示:这一部分主要写火箭起飞的过程。此过程中杨利伟因这之前进行了各种模拟试验,所以虽然感受痛苦,但他觉得没啥问题。但在起飞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但杨利伟依靠自身的坚强意志和沉着冷静,终于克服了困难。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部分内容里,杨利伟详细地解说了他在太空看到的一切,小心求证曾经流传很广的说法:能够看到长城,但他始终没有看到。这说明了杨利伟的什么精神?(明确: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的又有怎样的心理准备? 学生阅读讨论后明确:起飞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使他身体感动非常痛苦;随着共振的不断增强,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让人难以承受;飞船进入轨道,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让人难受。太空飞行时,遇到神秘的敲击声,让人紧张;归途中舷窗出现裂纹让人紧张乃至惊慌,折磨人的“抛伞”过程让人不知所措。 5.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章从哪些地方体现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课文中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各种方法模拟的神秘敲击声不像当时的声音,就不签字。二是实事求是地说在太空没有看到长城或者其他单体建筑。三是各种数据正常,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四、拓展延伸,想象写作 杨利伟说在太空看到了类似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前飘过,还听到了神秘的敲击声。你认为那些絮

《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22、《太空一日》导学案(教师用) 课型:精读主备人:王艳杰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重、难点) 3、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预习法、快速浏览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第一课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搜集资料,拓展视野。 1、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视频资料观看。(注:教师也下载一份视频材料以备上课使用)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杨利伟及本文写作背景。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身高1.68米,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弧()蚀()炽热()负荷()轮kuo( ) 俯瞰()稠密()烧灼()ao( )游 无虞()本末倒置()屏息凝神()() 2、解释词语。 炽热:极热俯瞰:俯视无虞:不用忧虑。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千钧重负: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除了这些字词,我认为有些字词也很重要,如: (二)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关键词句。 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

《太空一日》示范教案(附板书)

太空一日 单位:民族中学备课人:李朋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科学的热爱。 教学方法: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屈原呵壁问天……人类用口耳相传诉说着对神秘太空的向往。2003年10月15日9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飞行过程中他又遇到哪些惊险呢?今天就让他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

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三、文本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四、字词检测 1.正字正音 弧( ) 炽热( ) 轮廓( ) 俯瞰()模拟( ) 遨游( ) 严谨( )稠密( ) 概率( ) 五脏六腑( )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 屏息凝神( ) 2.词语解释 千钧重负:比喻很重大的责任。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五、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六、课文精读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2.《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fǔ) 狂澜鲜.为人知(xiǎn)义愤填膺 B.默契.(qì) 蚱蜢迥.乎不同(jiǒng) 无遐顾及 C.崎岖.(qū) 阻抑仰之弥.高(mí) 鞠躬尽瘁 D老叟.(sǒu) 污秽锲.而不舍(qì) 锋芒毕露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尽了诗人陶渊明怡然自得 ....的山居生活。 B、当天正值春分,连日来温暖的春风让道路两旁的樱花仿佛一夜间盛开,让过路的行 人流连忘返 ....。 C、在沱江岸边的望江亭上,几个故友萍水相逢 ....,正在高谈阔论。 D、假如把健康比喻成财富,那么习惯则是创造财富的手。没有了手,即便有再多的财 富也无济于事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山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

《太太空一日》教案

教案-陈志奎-《太太空一日》-2019春季第十九周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方法。 2、领悟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激发爱国热情,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时 一、才艺展示:介绍“神舟”五号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中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飞船在轨道运行了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指名回答《伟大的悲剧》文主要什么写了? 课文主要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写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三、预习:快速阅读课文,读通课文? 四、作者介绍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五、写作背景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六、精讲课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2.《太空一日》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莅.临(lì)粗犷.(gu?ng)憔.悴(qiáo)咄.咄逼人(duō) B.侍.弄(shì)徘徊.(huái)啄.食(zhuó)人迹罕.至(hǎn) C.诅.咒(zǔ)干涸.(gù)闪烁.(shuò)众目睽睽.(kuí) D.贪婪.(lán)滑稽.(jī)中.伤(zhòng)随声附和.(hè)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释然振动五脏六腑本末倒置 B.俯瞰遨游一目了然分辩不清 C.签字部骤惊心动魄流传甚广 D.无虞神密千钧重负耐人寻味 3.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看了媒体发布的上座率报告,我们才知道《中国机长》这部电影为何这么火? B.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艾青早年留学法国,归国后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由此开始了诗歌创作。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8年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全国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马拉松系列赛。 B.这种凝香丸的主要成分是由红枣、当归等配制而成的。 C.《流浪地球》的热映带动了阅读原著的热潮,据调查,该原著小说《流浪地球》成为春节最受欢迎小说。

D.能否选择低碳环保的新型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的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5. 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写它吗? B.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C.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D.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每一缕阳光;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结合句意解释的一项是() A.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方正:指为人正派。)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C.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海市蜃楼:这里指空中或地面出现的虚幻的楼台城郭。) D.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虫豸: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7.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i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口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