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起花织物织造工艺设计




设计题目: 经起花织物织造工艺设计
江南大学 王碧莲
摘 要
这个设计经过分析织物组织、规格、产量和机台选择和工艺计算,逐步使工艺参数、工艺流程的设计符合客户的要求,达到能够投入实际的生产中。
这个方案是来分析织物的,从络筒、整经、浆纱、织造工艺来详细阐述和分析色织物布样工艺设计,以促进生产。

关键词:织物的分析 工艺的参数 工艺的流程 生产


















目 录
1.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1
2. 织物工艺设计 2
2.1织物分析和上机图设计 3
2.2工艺的设计和计算 5
2.2.1经密的计算 5
2.2.2纬密的计算 5
2.2.3幅宽的计算 5
2.2.4每筘穿入数 6
2.2.5平均的穿入数 6
2.2.6总经根数 6
2.2.7全幅花数 7
2.2.8劈花 7
2.2.9全幅的筘齿数 7
2.2.10筘号 7
2.2.11一米经长 7
2.2.12用纱量的计算 8
2.2.13百米纬纱的用量 9
2.3织物工艺的设计表 9
3. 工艺流程确定以及设备选型 10
3.1工艺流程确定 11
3.2主要设备选择 11
3.2.1.松筒机 11
3.2.2.筒染机 11
3.2.3.络筒机 11
3.2.4整经机 10
3.2.5浆纱机 12
3.2.6织机 12
4. 上机工艺设计以及工艺计算 13
4.1松筒工艺的设计 13
4.1.1松筒目的 13
4.1.2松筒机的型号和主要技术特征 13
4.2筒染工艺的设计 13
4.2.1筒染目的 12
4.2.2练漂工艺处方以及条件 13
4.2.3染色工艺处方以及条件 14
4.3络筒工艺设计和计算 15
4.3.1络筒目的 14
4.3.2络筒机型号和主要的技术特征 14
4.3.3络筒速度 16
4.3.4络筒张力和张力设定 16
4.3.5筒子卷绕的密度 16
4.3.6络筒工艺设计表 16

4.4整经工艺设计和计算 17
4.4.1整经的速度 18
4.4.2 整经的张力 18
4.4.3纱线卷绕的密度 18
4.4.4配轴的计算 18
4.4.5整经的长度计算 19
4.4.6整经的工艺表 19
4.5经浆排花 20
4.6浆纱工艺设计和计算 21
4.6.1浆纱任务和要求 19
4.6.2浆纱机型号和其主要的技术参数 220
4.6.3上浆工艺的参数设定 22
4.6.4浆纱上机工艺参数 21
4.6.5上浆工艺计算 22
4.6.6.浆纱的工艺表 24
4.7穿结经工艺设计 25
4.7.1穿经、穿筘 23
4.7.2停经片允许密度和纱线线密度的关系 25
4.7.3钢筘规格 26
5. 织造工艺设计 26
5.1织机的型号 27
5.2设计织机上机工艺参数 27
5.3织造上机的工艺表 25
6. 后整理的工艺 27
6.1整理工艺的流程 27
6.2工艺的内容 28
6.2.1烧毛 28
6.2.2退浆 28
6.2.3丝光 28
6.2.4定型 26
6.2.5预缩 27
6.2.6验布、修整、打包 27
参考文献 28

1、主要技术的经济指标
1、生产规模:4台机器生产该布匹

2、生产品种与要求:织物规格:57英寸 32s×32s 108×78?
3、用途:衬衫布面料服装

4、质量要求:(1)半制品浆轴质量:无并浆、绞扮头、上浆均匀良好
(2

)织造质量:没有织疵(稀密路、断头、脱纬等织疵)
5、

















2. 织物工艺设计
2.1织物分析以及组织图设计

1、布样






































2、织物的组织图










































3、分析色纱排列
色经排列:
纱支 轴别 色别 各色经纱排列
A 32C 地 血青 33 5 3 6 3 5 33 1
B 32C 地 加白 6 6 6 6 6 6
C 32C 地 浅绿 7 7
D 60/2 花 加白 1 1

×18


表1-1
一花经纱数为175根即175根/花

色纬排列:
纱支 色别 各色经纱排列
a 32C 血青 59 5 5 5 5 28
b 32C 加白 5 6 5 5 6 5
c 32C 浅绿 9 9
d 32C 湖绿 3


表1-2
一花纬纱数为160根
4、分析经纬密度

表1-3






2.2工艺设计与计算





根据工厂实际经验确定以下参数:

表2-1
2.2.1经密计算


2.2.2纬密计算


2.2.3幅宽计算










2.2.4确定每筘穿入数
起花部分根数:19根
起花部分经密:19/0.6×10=317根/10cm
起花部分宽度:0.6cm
不起花部分宽度:3.7cm
不起花部分根数:156根




花部、地部前138根、地部后32根每筘各穿:5入/D、2入/D、4入/D

2.2.5平均穿入数


2.2.6总经根数

经修正后,总经根数为6188根
2.2.7全幅花数

需要作减头处理














2.2.8劈花
纱支 轴别 色别 各色经纱排列
A 32C 地 血青 33 5 3 6 3 5 33 1
B 32C 地 加白 6 6 6 6 6 6
C 32C 地 浅绿 7 7
D 60/2 花 加白 1 1

×18


35花
表2-2

总共:35花减1根加白色

2.2.9全幅筘齿数


2.2.10筘号

2.2.11一米经长












2.2.12用纱量计算

32C加白色经纱根数=6×6×35=1260根
浅绿色经纱根数=7×2×35=490根
60/2加白色经纱根数=(18+1)×35—1=664根



32C加白色经纱用量=10.652×1260/6188=2.169kg/100m
浅绿色经纱用量=10.652×490/6188=0.8435kg/100m
60/2加白色经纱用量=10.652×664/6188=1.143kg/100m



2.2.13百米纬纱用量















2.3织物工艺设计表


色经排列 纱支 轴别 色别 各色经纱排列
A 32C 地 血青 33 5 3 6 3 5 33 1
B 32C 地 加白 6 6 6 6 6 6
C 32C 地 浅绿 7 7
D 60/2 花 加白 1 1

×18

色纬排列

纱支 色别 各色经纱排列
a 32C 血青 59 5 5 5 5 28
b 32C 加白 5 6 5 5 6 5
c 32C 浅绿 9 9
d 32C 湖绿 3

百米经用纱(㎏/100m) 10.625 一米经长(米) 1.10
百米纬用纱(㎏/100m) 8.4207 平均每筘穿入数 2

表2-3




3.工艺流程的确定与设备的选型
3.1工艺流程的确定

3.2主要设备的选择

3.2.1.松筒机
HS—101C型倒筒机
该型号倒筒机适用原料为化纤、棉和丝,作用是将其卷绕成圆锥形或圆柱体,接下来的过程,成品较好,工作效力有所提高,没有塌边的现象。

3.2.2.筒染机
COS—105型筒染机
该型号筒染机适用原料为棉、毛、麻、涤等天然纤维,作用是将其混纺织物纹纱,筒子纱进行工艺操作,如染、煮、漂白、清洗等。

3.2.3.络筒机
HS—101C型络筒机
HS—101C型的张力程控管理系统,是采用开环控制系统。它检测点位于纱络下面管纱,先检测残纱量,然后通过电脑,对应管纱残纱位置,对栅栏式张力器的加压张力加以控制,维持络纱张力波动在最小的范围内。这个络筒机具备的功能有:张力自动控制、电子清纱和防羽毛除异性纤维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断接头的自动化和换管操作。

3.2.4整经机
GA124H分批整经机
由于该织物的色纱排花排列相对复杂,因此为了更好的浆纱分绞,方案采用分批整经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方案选用GA124H分批整经机,该机型速度高、张力小,并且均匀,还具备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一些优势。

3.2.5浆纱机
GA308型浆纱机
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多单元同步控制技术,相比传统的边轴传动,其全机传动方式采用由七个变频电动机分别传动后拖引辊,上浆辊、烘房、前拖引辊及织轴等。两个浆槽共用一个预热浆槽,为使两个浆槽的浆液质量基本相同,将预热浆槽置于两个主浆槽之间。而且浆槽设计为双浸四压。

3.2.6织机
丰田JA710喷气织机
喷气织机的引纬方法是利用喷射出的压缩气流牵引纬纱,并将纬纱带过梭口。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喷气织机上的广泛应用,大大简化了其机构,优化了其工艺性能,使它在织物质量、生产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综合各项因素考虑后,方案选用丰田JA710喷气织机。


















4. 上机工艺的设计以及工艺计算
4.1松筒工艺的设计
4.1.1松筒目的
在生产过程中,对松筒的严密控制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4.1.2松筒机的型号及主要技术特征

表4-1
4.2筒染工艺的设计
采用COS—105型筒染机
4.2.1筒染的目的
为实

现筒管纱层松软的目的,需要减少筒子纱密度











4.2.2练漂工艺处方和条件
纱线原料是棉,纱线染色为浅色,来加入精练剂、螯合剂、氧漂稳定剂、增白剂4BK 等,通过练漂后更容易染色,且试剂容易进入纱线,进而对纱线进行增白处理。因此当一浴完成以后,为了同步完成纱线的增白处理,可以根据产品的白度要求,直接在练漂液中加入一定用量的增白剂4BK。
加白色纱的练漂:

加白色纱的酸洗:


加白色纱的去氧:
去氧酶: 浓度为0.1g/L
温度: 室温即可








4.2.3染色工艺处方和条件

皂洗处方:


4.3络筒工艺设计与计算
4.3.1络筒目的
络筒目的:通过增大卷装容量和清除纱线疵点来制成成型良好的筒子。

4.3.2络筒机的型号及主要技术特征




表4-2


4.3.3络筒的速度
综合考虑该织物纱线的线密度、纱线品种、纱线喂入形式和络筒机型号等因素,方案设定络筒速度为800r/min更为合适。

4.3.4络筒张力
由于此产品选择的是中支纱,所以加一个质量为3g的盘片,一个质量为5g垫片,络筒的张力一共是8g

4.3.5筒子卷绕密度


4.3.6络筒工艺设计表
机型:HS—101C型











表4-3






4.4整经工艺设计与计算

纱支 轴别 色别 各色经纱排列
A 32C 地 血青 33 5 3 6 3 5 33 1
B 32C 地 加白 6 6 6 6 6 6
C 32C 地 浅绿 7 7
D 60/2 花 加白 1 1

×18

根据要求每轴5米,



表4-4
4.4.1整经速度
本文此整经机的速度上限是1000m/min,然而是现实应用上,速度一般选择在上限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中间,综合一些产品性能,本文选择机子的速度是700m/min。

4.4.2 整经张力




设计张力盘配置(g)
前 5 中 4
后 3.5 边 7


4.4.3纱线卷绕密度


4.4.4配轴计算
(1)
3710根
32C加白色经纱根数:1260根
浅绿色





(2)计算每轴经纱数

=1260/2=630根
m3=浅绿色经纱根数/筒子架容量=490/1=490根
m4=60/2加白色经纱根数/筒子架容量=728/2=364根
(3)复查总经根数
619×6+630×2+490+364×2=6192根,多了4根
(4)


4.4.5整经长度计算

4.4.6整经工艺表

表4-5
4.5经浆排花
由于本文的这种织物底色是一致的,并且有排列的线条,因此使用分层排筘法。

纱支 轴别 色别 各色经纱排列
A 32C 地 血青 33 5 3 6 3 5 33 1
B 32C 地 加白 6 6 6 6 6 6
C 32C 地 浅

绿 7 7
D 60/2 花 加白 1 1

×18




每花175根,总经根数6188根,血青色经纱根数:3710根,32C加白色经纱根数:1260根 ,浅绿色经纱根数:490根,60/2加白色经纱根数:664根,

根据上配轴知道: 619×6+630×2+490+362×2
即32C,加,其中
上层: 轴1,轴3,
60/2加白色:728/640=1.1取2个轴 轴5,轴7,
浅绿色:490/640=0.77取1个轴 轴9
分绞线
下层:血青色: 轴2 、4、 6,、8、10和 11

4.6浆纱工艺设计与计算
4.6.1浆纱的任务和要求
浆纱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对纱线实行保护,加大其耐磨的性能,增强其强度,以防止在后续生产中发生断裂现象;通过烘燥这一工序之后,其表层会有一层浆膜覆盖,起到粘结的功能,这让纱线变得更加光滑;正确合适的上浆过程和浆液配方会使得纱线拥有一定程度的湿度,方便后续生产。
浆纱的目的是让浆纱以及浆液拥有较棒的黏结性和浸透性;在经过烘干这一程序之后,浆液表层会拥有柔软却有韧性的浆膜;上浆的容量要适量,应在本文设计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大或者太小,而且上浆要求均匀操作。












4.6.2浆纱机的型号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表4-6
4.6.3上浆工艺参数的设定

由于此织物是纯棉产品,表4-7是其浆料配方

表4-7

(2)


4.6.4浆纱上机工艺参数
















通常情况下,一般的涤棉混纺织物回潮率的范围应保持在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四之间,纯棉纱回潮率会高一点点,要求在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低密度的产品可能还会更高。织物的上浆率越大的话,其回潮率越高,所以在梅雨季节情况下要尽量降低断头。


通常,棉纱的上浆使用的都是高温上浆方式,本文采用的温度是96摄氏度。

4.6.5上浆工艺计算



























4.6.6.浆纱工艺表









表4-8


4.7穿结经工艺设计
4.7.1穿经、穿筘
经纱这一操作的最后步骤是穿经,由一般织物产品的生产标准可以知道,经纱这一步骤要经过停经片、综眼和钢筘。穿综的作用是在工作时使得经纱能够变成梭口,有利于纬纱的飞行,这样可以使得经纱和纬纱相互之间进行交织。
穿筘的功能是使得经纱能够根据标准的密度和幅宽进行纺织工作。
停经片的功能是在经纱断头的情况下,使得纺织机能够自动停止工作,而不用人为停止。
穿综法:
边1,2布身1,2,3,4 1

,2,5,3,6,4,7,1,8,2,9,3,10,4,11,1,12,2,13,3,13,4,13,1,12,2,11,3,10,4,9,
×34
2入 4入
1,8,2,7,3,6,4,5
5入

4.7.2停经片允许密度与纱线线密度的关系

表4-9
4.7.3钢筘的规格















5. 织造工艺设计

5.1织机型号

5.2设计织机上机工艺参数
(1)
本织物开口时间的值设置在300度。

(2)喷气压力值:
由于织物经密较大,且织物组织是经起花,喷气压力足够才能使纬纱穿过梭口,形成织物。


(3)
(4)
(5)
5.3织造上机工艺表


表4-10
6. 后整理工艺
6.1整理工艺流程

6.2工艺内容
6.2.1烧毛
(1)目的:利用高温去除产品上面的毛。
(2)
(3)
(4)参数



6.2.2退浆
(1)
(2)
(3) 目的:此过程是使用一些化学产品去除纺织产品上面的浆料,方便的工作进行。
(4) 参数:





6.2.3丝光
(1)目的:此过程的是将纺织物的表面光泽度变得更好的同时增加它的舒适度。
(2)
(3)
(4)
(5)
(6)
6.2.4定型
(1)目的:将门幅的大小拉倒正确的大小。
(2)
(3)
(4)
(5)

6.2.5预缩
(1)目的:为了得到一般情况稳定不变的布料大小,需要长宽方面的缩水率不能高于百分之三。
(2)机型:此过程需要的机器型号是橡胶毯式预缩机
(3)参数:


6.2.6验布、修整、打包
(1)验布:这一过程就是检验纺织物品表面有没有瑕疵的地方,并记录下来。
(2)整修:此过程是在不破坏印染工序和用染色的牢度下,尽量降低瑕疵点,加大产出,能够对存在的瑕疵产品进行整修。
 (3)打包:此过程是对生成出的产品以及需要加工的产品进行包装打包。






参考文献:
候翠芳 林建萍 姜凤琴 织物组织分析与应用 2010
姜生 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
张曙光 耿琴玉 张冶 于修业 现代棉纺技术 (第二版)2012.8
瞿建新 机织设备维护
张曙光 现代棉纺技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7
耿琴玉 纺织材料检测
史志陶主编 棉纺工程(第三版)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